工程力學的前景范文

時間:2023-12-06 18:0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程力學的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程經濟法;理工科學生;復合型人才

當今的世界,是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的世界。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已經開始從傳統的工程技術單一型人才,向懂經濟、會工程、明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過渡。一名高素質的現代工程技術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技術本領,更要有工程項目的決策能力,人員與資金分配的管理能力,以及了解企業未來發展的投資眼光。因此,工程經濟法作為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教育教學方法順勢而生,開始在理工科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逐漸發揮作用。

1工程經濟法的內涵

工程經濟法是一種立足于工程實踐,將經濟學與管理學融合,以技術為基礎,管理為紐帶,經濟為目的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由于理工科學生缺乏經濟學與管理學知識,而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又經常會遇到處理相關問題的情況,工程經濟法在理工科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工程經濟法的教學目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樹立并強化學生的經濟意識。所謂經濟意識,簡單說就是“省錢與盈利”的有機統一,①這是工程經濟法的中心目的。工程項目或者企業的盈虧對其下一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要通過對學生建設投資、流動資金、稅務管理、管理成本、風險評估、工期管理等內容的講解,讓其有大致的知識框架,明白如何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做到降低成本、減少浪費,運用自己的經濟頭腦去科學合理地管理工程項目。

(2)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工程中常遇到的經濟問題。教學方法要講究傳統性與靈活性的統一,②在傳統的書本教學基礎上,可以采用互聯網教學、趣味互動游戲法、案例教學法③等多種方式。結合一些典型案例,如專利權的申請與維護,企業遇到不正當競爭時如何處理,生產者的質量責任與義務等,用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這些常遇到的經濟問題,啟發他們的思考。

(3)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管理制度與模式。建國以來,雖然我國的經濟制度與管理制度尚未完全統一確立,很多行業的經濟管理制度還在不斷地修改與完善,模式也在不斷改進,但應當讓學生了解經濟管理制度演變史,以及變革的主要方面,方便他們在后續的學習工作中具備系統思維,逐步培養他們的經濟管理意識。

(4)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與長遠眼光。工程項目的投資、建設、宣傳、經營、維護是一系列完整的過程,技術的操控與相關的管理是相互聯系、互為一體的,要充分考慮工程項目中的各個因素,優化工程成本,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因此,必須讓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長遠的眼光去思考問題,力爭把企業或者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做到最大化。

2理工科學生的含義與特點

為了研究理工科學生的含義,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理工科具體包括哪些專業。理工科專業分為理、工、農、醫,其中理學包括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生物科學類、地質學類、力學類等;工學包括機械類、材料類、土建類、水利類、武器類、電氣信息類、交通運輸類、航空航天類、工程力學類、林業工程類、公安技術類等;農學包括植物生產類、森林資源類、環境生態類、動物醫學類、動物生產類、水產類等;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類、預防醫學類、口腔醫學類、中醫學類、護理學類等。所以,對于理工科學生的含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理工科學生是“將主要從事工程技術工作,他們將是科學物化的實際承擔者,是從事設計、施工、工藝、生產、規劃和管理等具體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具體來說,理工科學生除了理工科院校中學習理工科專業的學生,還包括非理工院校(如一些綜合性大學)的理工科學生。理工科學生受教學方式及所學專業的影響,思維模式與行為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重視科學培養,但忽略人文教育。工科是思維基礎是“工具思維”,理科的思維基礎是“科學思維”,文科是思維基礎是“人文思維”。長期以來,理工科學生受傳統模式影響,雖然養成了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刻苦鉆研、一絲不茍的研究態度,卻淡化或忽略人文素質教育,給學生的長遠發展留下較大的弊病與隱患。人文精神是科學的引導,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去指引我們去探索,那么即使學到再高超的技術,可能也會誤入歧途。

(2)專業培養深入,但法律意識淡薄。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以及相關行業的需要,理工科學校的專業課內容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教學深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是技術層面的傳播速度卻遠遠快于法律知識的傳播速度,這就造成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知識體系的缺失。理工科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技術,更要注意儲備法律知識,要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并自覺抵制違法行為。對待法律要做到學、懂、守、用,學習法律常識,懂規矩,守紀律。此外,還要運用好法律武器,依法維權,切實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3)崇尚理性務實,但思維容易機械。理工科學生有著自己的思維態度與邏輯方式,他們認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對待自然科學,他們傾注了極大的興趣與精力,理性務實、工作嚴謹、一絲不茍。他們有著批判式的思維,嚴格認真,實事求是。但是對于社會科學,他們往往不甚感興趣,自然也不會較多關注,另一方面由于這方面知識儲備的匱乏,思維方式比較單一,他們很容易只從一個角度分析問題,不能兼顧全局,經常形成一些偏激的觀點,造成思維上的機械呆板。

3工程經濟法在理工科教學中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北斗導航的研制成功,天宮二號的順利發射,超級計算機的更新換代,中國的科技力量得到充分證明。然而這些科技進步也對我們的理工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理工類人才培養的弊病也逐漸暴露。結合理工科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工程經濟法在理工科教學中的必要性。

(1)當前理工科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理工科院校在課程安排上,過多地重視專業課的教育,卻忽略了工程中最基礎的造價投資、經濟分析以及市場的研究,造成學生的經濟意識普遍缺失。大一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大二學習專業基礎課,大三學習專業課,大四實習求職,整個四年的教育中鮮有人文類、管理類、經濟類的培養,使得學生只是成為了這個行業的專才,而不能成為全才,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2)學生缺乏經濟類、管理類知識。部分理工科學生由于學習了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雙學位或輔修專業,這方面的知識得以補充。但絕大多數理工科學生由于課程設置的問題或者自身興趣的問題,經濟類、管理類知識十分缺乏。工程單位與企業對懂管理與經濟的工程技術人才有著迫切需要,但學校對理工科學生的管理類、經濟類教學投入卻嚴重不足,使得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3)學生對工程中常遇到的經濟類、管理類問題缺乏必要了解。與工程實踐相脫節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不了解,也就自然不會經常思考這些問題,長此以往,一旦在工程中遇到這些經濟類、管理類問題,理工科專業出身的他們很難立刻想到對策。因此,工程經濟法中的案例教學,在理工科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十分必要。實現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深度融合,是增強學生在特定行業的就業競爭力的必然之舉。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能力培養和就業等多方面,工程經濟法都有其必要性。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工程經濟法在理工科學生的培養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4工程經濟法的價值與意義

(1)樹立學生的經濟意識。一個完整工程項目的實施,離不開經濟上的規劃,通過工程經濟法的學習,讓學生在成本計算、投資、運營等方面有一個系統的認識,知道如何把錢花到對的地方,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去省錢,樹立正確的經濟意識,能夠熟練運用工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去認識、分析和處理工程項目實施各環節中面臨的經濟問題。

(2)培養學生的管理與決策能力。由于理工科學生普遍缺乏實際生產管理經驗,使得他們在管理、決策等方面畏首畏尾。通過工程經濟法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與學生進行互動,開展啟發式教學,逐步鍛煉他們的表達、管理與決策能力,同時也可增強他們的口才,樹立自信心。

(3)增強學生的全局意識。引入工程經濟法,綜合考慮初投資、運行費用、使用壽命等,進行經濟比較和分析,選擇最佳方案,通過這方面的學習,打破理工科學生的專業局限,讓他們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長遠的眼光去思考問題。一方面,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另一方面,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得以增加,實現雙贏。

5結語

篇2

論文摘 要:開放教育的學生工作是個新的領域,相關工作基礎還相當薄弱,開放教育學生工作從理論基礎到工作機制都還尚未形成,明顯滯后于開放教育事業發展。所以,推進開放教育學生工作,探索并構建開放教育學生工作模式與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1、開放教育的概念

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4月和8月,印發了《關于開展“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的通知》(教高廳【1999】1號)和《“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考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實施意見(試行)》(教高廳【1999】4號),正式啟動開放教育項目,開始開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簡稱開放教育)項目的研究工作。

開放教育是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普遍認為開放教育具有這樣幾個基本特征: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學校和教學為中心;采用各種教和學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種種對學習的限制和障礙。比如開放教育對入學者的年齡、職業、地區、學習資歷等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的,不需參加入學考試,均可以申請入學;學生對課程選擇和媒體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也可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在教學上采用多種媒體教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等。

開放教育的本質是人人享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僅意味著對教育對象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開放。開放教育可以在遠程教學、也可以在面授教學的條件下進行,但相對于面授教育,遠程教育更適宜于實現開放教育?,F代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的結合,就是我們所說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國際上的開放大學都是進行遠程教育的,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目標,就是要盡快建設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現代遠程教育開放大學。

2、我國開放教育發展情況和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2.1開放教育發展情況

中國的廣播電視大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當今世界上有10所在校生10萬人以上的巨型大學,全部是遠程教育開放大學,中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列居這10所巨型開放大學之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系統。截止2007年底,中央電大設立開放教育教學點3292個,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累計注冊學生458萬。

2.2開放教育學生管理現狀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于2007年12月8日至9日在貴陽市召開了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生工作研討會。此次會議是中央電大首次召開開放教育學生工作專題研討會,也是中央電大建校近30年來首次召開專門會議研討學生工作。

中央電大副校長嚴冰在會議上指出,探索并構建具有開放教育特點的廣播電視大學學生工作機制,是開放教育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電大作為開放大學的基本建設。開放教育學生工作是個新的領域,根據開放教育和成人學習者的特點開展工作,有許多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要根據開放、保證質量、強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針,著眼于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定位及特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開放教育學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盡管我們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相關工作基礎總體而言還相當薄弱,開放教育學生工作從理論基礎到工作機制都還尚未形成,明顯滯后于開放教育事業發展,不能適應開放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3、開放學生的特點

3.1開放教育學生的群體構成復雜

參加開放教育學習的學生主要在二十至四十五歲之間,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且90%以上是在職公職人員,工學矛盾突出是一個重要特點。

3.2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明顯的功利性

從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來看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主動學習,看重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能的提升;二是被動學習,由于多種原因沒有機會進入其他院校學習,為補學歷,提職晉升而學,有明顯的功利思想,這類學員占的比例較大。

3.3開放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偏低

開放教育的學生絕大多數有工作和家庭負擔,遠程學習的時間通常是非常緊張的,而且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大部分學生缺少刻苦學習增長知識的動力和壓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另外,由于受傳統教育方法的訓練和影響,學習者在學習上往往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絕大多數人沒有做好自主學習的準備和具備這方面的素質,只有少部分成年人在實踐中可能成為充分自主的學習者。

4、遠程開放教育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開放教育學生構成的復雜性決定了學生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基本特點和他們的學習優勢、劣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工作;開放教育學生工作者應轉變觀念,逐步從管理學生向服務學生轉變,從首先考慮方便管理向方便學生轉變,結合實際有重點地開展學生工作。

4.1充分利用開放教育的網絡優勢,設立學生管理與服務平臺

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有別于普通高校校園內的學生,也有別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其最大的區別是,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利用網上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因此學生需要具備或逐步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而開放教育學生多數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學習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缺少學習動力,并且師生異地、“教”與“學”在時空上分離,學生容易產生孤獨感。

設立網絡學生管理與服務平臺,可以加強學生與學校的有機聯系,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對克服學生遠程及自主學習的孤獨感,維持和強化學生學習動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4.2建立網絡心理咨詢中心

開放教育學生類別豐富,層次不一,他們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的服務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需要耐心細致地個別服務,以滿足每個學生的各方面的學習需求和心理幫助。網絡心理咨詢中心的建立,加強了開放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咨詢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強化心理輔導,關注學生心理發展動態,對重點問題和突出問題及時處理,幫助學生消除或減少了學習障礙和困難。

4.3制定適合開放教育學生的獎(助)學金制度

開放教育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不能單純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品質來作為衡量獎(助)學金的標準。要結合開放學生學習的特點,綜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諸方面因素來制定獎(助)學金制度。雞西廣播電視大學于2008年春率先在黑龍江省試行了開放教育學生獎(助)學金制度,獎(助)學金制度的實行,有力地調動了開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4建立輔導員制度

開放教育學生工作的定位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建立輔導員制度可以更好地貫徹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開放教育的學生個體差異很大,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居住地分散,自主學習存在困難。輔導員應充分發揮連接學生和學校的橋梁作用,利用電子郵箱、語音信箱、BBS討論等媒介和學生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難題;幫助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居住地區等方面條件組成學習小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輔導員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生活狀況、個性心理特征及傾向性,找到學生進步和提高的著力點,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開放教育從1999年至今,已經歷了10個春秋,開放教育學生工作機制、學生工作管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確立和完善。電大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從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特點入手深入探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管理,建立科學可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全面認識和發揮電大開放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實現電大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電大遠程開放教育面授輔導教學方式的探析.北京市干部學院學報,2008。

[2]開放教育學生自主學習調查結果分析.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3]以學習者為中心:遠程開放教育之實踐.開放教育研究,2007。

[4]遠程開放教育提高網上自主學習效率的研究.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篇3

關鍵詞:工程力學;特色;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177-02

力學是基礎學科,應該在科學的前沿擺開戰場,力學又是技術學科,應該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力學學科也不斷發展,學科分化和交叉越來越廣泛和深入。進一步拓寬力學人才的知識面,培養交叉型、復合型人才,是力學專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對于地方工科院校的工程力學專業來說,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力學人才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我校地處汽車產業七大示范基地之一的柳州,依托地理優勢,隨著汽車行業對工程力學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將工程力學專業與柳州汽車產業結合起來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專業建設的思路。作為教學型大學,我們主要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任務,培養符合地方發展戰略和重大產業需求的高級人才。因此我校工程力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意識,具有扎實的力學基礎和汽車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現代設計方法,能在汽車、交通、機械等行業從事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以及力學教學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們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力學專業。

一、加強學生對“汽車”特色的工程力學專業的認識

學生不僅是“教”的對象,還是“學”的主體。只有這個主體主動配合“培養”,培養計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最有效的、真正的落實,因此必須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培養”效率。

1.入學專業教育。很多新生剛入學的時候,由于缺乏對力學專業的深入了解,存在一些消極的情緒,甚至于要求轉專業。針對這個問題,系里在新生入學專業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邀請汽車行業以及力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以力學和汽車的交叉領域作為背景,對工程力學專業的新生進行一些有針對性、深入淺出的入學專業教育,讓學生從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工程實踐中體會力學的魅力,樹立專業信心。

2.舉行高年級或往屆畢業生的交流會。通過學習交流會、考研交流會、就業交流會等形式與師兄師姐們進行面對面交流,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專業的應用、前景以及就業情況有了更加具體、直觀的了解。參加完這些交流會,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少了很多的盲目和迷茫,學習方向進一步明確,學習動力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3.加強教學過程中專業認識教育。力學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師都自覺地將加強學生專業認識作為日常教學工作中一項任務,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專業的應用和發展,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對于工程力學專業有了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汽車”特色的課程體系改革

1.在加強數學與力學基礎之上,實現力學課程與汽車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工程力學專業學生的優勢在于數理基礎好、適應面寬、后勁足。在力學課程和汽車專業課程的結合上,我們始終堅持既要發揚力學專業學生的傳統優勢,又要向汽車行業大力拓展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數學與力學課程仍占較大比重,其中數學與力學課程的學分在必修課占到總學分的54%,目的在于努力夯實學生的數理基礎,確保工程力學專業的傳統優勢。選修課開設數學實驗、數學建模、塑性力學、流體力學、實驗力學、工程斷裂力學、板殼理論、空氣動力學、結構優化設計、振動測試與分析等數學力學課程,以兼顧部分學生希望繼續在力學專業深造的要求。在實現力學與汽車的結合上,我們在學科基礎課中增設機械、汽車類的課程,包括電工電子技術、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工程材料與金屬工藝學、機械設計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單片機原理與應用、UG建模等。所開設的汽車類專業課主要有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電氣設備、汽車改裝設計、車身機構與設計、汽車車身制造工藝學等。相應的刪減部分力學的專業課程或學時,但這樣的課程體系改革不是在做簡單的加減法,而是將力學專業課程融入到增設的汽車類專業課程中,從力學的角度講汽車專業知識,真正實現汽車課程與力學專業有機結合。力學專業的汽車專業課程都是單獨開課,教學大綱也與汽車專業的有很大不同,側重點放在汽車與力學的交叉點上。

2.注重計算機與英語學習。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高速發展,信息化社會的逐步深入,計算機和英語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工具。我們在課程設置上采取四年不斷線教學的方式,加強學生計算機和英語的學習。除了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畢業設計英文要求等,還在計算力學課程設計、有限元軟件設計及應用中分別增加了8學時的計算力學設計英文翻譯、有限元設計英文翻譯。

3.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濟大學前任校長萬鋼說:基本的動手操作訓練是為學生的知識集成、為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工程意識的發展提供一個經驗的起點。以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將力學知識運用到機械、汽車行業上。首先,充分利用汽車系實驗室,積極開展校內實驗。工程力學專業就設置在汽車系,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基礎實驗、金工實習、駕駛實習等在校內進行,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盡量選在柳州的機械、汽車企業。學生通過在這些企業實習,對企業運作和管理的內在規律和相關規定有了一定了解,通過接觸工程實際,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企業更加了解力學的學生,增加就業機會。此外,通過舉行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汽車設計大賽、周培源力學競賽、大學生科研立項等,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汽車”特色的專業教師隊伍培養

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力學專業,就需要培養具有特色的專業教師隊伍。力學教研室與汽車教研室定期開展教學和科研交流活動,并以借調的形式,選派力學專業教師到汽車教研室工作,促進兩個專業的交流和合作。我校重型車輛零部件先進設計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后,很多力學專業教師加入了相關的科研團隊,開展力學與汽車交叉學科的科研工作,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工程實踐的能力,而且對于培養“汽車”特色的力學專業人才也有著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引進高學歷、高水平人才為專業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選派現有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外出進修學習,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近幾年新來的年輕老師,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但教學經驗少,對教學活動的重視也不夠。通過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組織老教師傳、幫、帶等教研活動,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和熟悉教學內容,渡過教學關,提升他們的教書育人能力和責任感。

四、結語

通過這幾年的摸索和實踐,“汽車”特色的工程力學專業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學生就業率、上研率穩步提高,用人單位對我校工程力學專業的學生評價較高,通過前幾屆畢業的學生,我們已與很多用人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就業合作關系。

21世紀,力學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是加強了而不是削弱了,只是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力學專業建設也隨之改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力學專業要立足地方經濟,形成特色,才能永葆青春。

參考文獻:

[1]孟慶國,靳征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力學學科發展的作用[J].力學進展,2000,30(1):150-154.

[2]劉人懷.我國力學專業教育現狀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7,(1):30-32.

[3]姜嘉樂.工程教育永遠要面向工程實踐——萬鋼校長訪談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7.

篇4

時光飛逝,來到中建鋼構已經三個月了?;叵肫饋恚ド钲诘哪翘薚188,在大梅沙培訓的點點滴滴,在北京武清的那些日子,還有來到項目上之后看塔臂的起起伏伏,這些畫面都在我的腦海中滑過。

我關注了中建鋼構人力資源部的官方微博,知道今年的招生已經開始,又有很多新的小朋友在聽過宣講之后為HR的個人魅力以及公司發展的廣闊前景所折服,選擇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中建鋼構。他們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之情,在微博上表達自己的喜悅,并@了中建鋼構人力資源部,人資部也將其轉載,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喜悅。看到這些孩子我仿佛看到了前不久的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圖樣,那樣充滿干勁,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曾經的憧憬必須化作當前的努力才能夠實現。都是青春的年華,都是熱血的兒郎,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贏得榮光。曾經在深圳時我有著滿腔的熱血,渴望能夠在這里起航,打造屬于自己的一方幸??臻g。當時我被提前招致中建鋼構海外事業部,正準備去赴往異國他鄉為國爭光。后來分配到項目上委托培養,熟悉現場的操作規程,熟悉鋼結構施工的流程。一個月之后,海外的領導認為我的身體不能勝任海外的工作,我便去醫院又做了細致的檢查,拿到病例后掃描給領導,并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的信,說明了我的情況,領導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我。就在中秋佳節,海外人力的領導送了我一份大禮,說盡管去不了海外,不能夠為企業開疆擴土,但是可以為我安排國內的工作,希望我在中秋節期間認真考慮,提出的要求他們會盡力滿足。

我深知人力的同事和領導們工作很忙,中秋節加班的時候,認真考慮了一下這個問題,認為我已經在北京分公司委培,不如就落在這里,也能夠幫領導們減輕工作量。我是工程力學專業,聽說今年所有工程力學的都分配到了設計院,正巧設計院比較缺人,我就提出要到北京分公司設計院,希望能以我大學所學的知識來服務公司。

項目的領導對我很照顧,得知我是委培生之后給我安排了工地安全員的工作。做工地安全員能夠去現場親自監督施工的情況,又有很多內業要做,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鋼結構施工的具體過程和施工組織。項目今年除了我之外還有另一個安全工程專業的新同事,這樣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來看書,讀讀規范。我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就會問他,領導和同事們對于我的問題,甚至一些對于他們很簡單很幼稚的問題都能夠悉心解答。我也在領導們的指導和同事們的照料下一點點學習。后來我們新員工接手了深夜班的輪崗。深夜班是對我很大的考驗,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有時會有很多工作一起涌來,安全的,生產的,質量的,技術的都要我一個人來做??梢簿褪峭ㄟ^深夜班,我也了解了很多其他崗位工作的內容,對鋼結構的施工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篇5

1.專業初識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顧名思義,就是設計先進的飛行器,主要面向航空飛行器設計。本專業方向具有較強的行業特色,航空航天工程是基本的服務方向;同時,在民用工程領域有廣闊的市場。轟動世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神舟”飛船等,都是本專業的杰作。

2.學業導航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飛行器設計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航空航天飛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訓練后,具有參與飛行器總體和部件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機械學。

主要課程: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彈性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與空氣動力學基礎、飛行器動力學、飛行力學、力學性能與結構強度、試驗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飛行器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復合材料設計與分析、空間制導控制、傳熱學與熱防護等。

3.發展前景

在轟炸機、運輸機、民航飛機等其他機型上面,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各航空公司使用的大型民航飛機都是進口的,目前國內沒有能力生產。本專業極具發展空間。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潛質

對數學、物理等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常查詢航天飛機的資料,對航天飛機感興趣,對飛機導航系統感興趣。喜歡飛機模型,??慈嗽斓厍蛐l星發射的實況轉播??释斠幻詈絾T。注意了解宇宙飛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飛船的模型等等。

2.學成之后

本專業培養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具備較好的數學、力學基礎知識和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同時有較強的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試驗的能力。

3.職場縱橫

本專業畢業生能從事飛行器(包括航天器與運載器)總體設計、結構設計與研究、結構強度分析與試驗,通用機械設計及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專業簡介

1.專業初識

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主要以航空發動機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就是生產出高效、實用、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由于航空發動機為載人飛行器提供動力,其在高速飛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都極為嚴格,因此飛行器動力裝置在動力工程領域一直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并帶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

2.學業導航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關飛行器動力裝置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機械工程設計、實驗測試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飛行器動力裝置及控制系統的設計、實驗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主要課程: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力學、自動控制原理、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含氣體)力學、動力裝置原理及結構、動力裝置制造工藝學、動力裝置測試技術等。

3.發展前景

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迅速發展,展示了本專業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潛質

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外語、計算機等必備工具。對飛行器的燃料裝置感興趣,了解飛行原理。常研究宇宙飛船的燃料,關注飛機的新燃料。常搜集飛行器動力資料,對飛機動力系統感興趣,了解導彈動力裝置等等。

2.學成之后

本專業培養具備飛行器動力裝置或飛行器動力裝置控制系統等方面知識的專門人才。

3.職場縱橫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環境等部門從事飛行器動力裝置及其他熱動力機械的設計、研究、生產、實驗、運行維護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專業簡介

1.專業初識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是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主要研究探索更方便、更快捷、更可靠的飛行器制造工藝、方法。本專業屬于機械制造范疇,需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不僅要學習機械制造的各種工藝、整套方法和流程,而且要對飛行器的設計有一定了解。

2.學業導航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制造工程基本理論和飛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飛行器制造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航空工程材料、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金屬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設計與制造、飛機零件加工與成形工藝、飛機裝配工藝、飛機構造、計算機輔助飛機制造等。

3.發展前景

國內不僅在飛行器設計上與國外差距很大,在制造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加強航空建設、國防建設,需要大批專門人才的不斷努力,這預示著本專業前景十分廣闊。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潛質

關注新型飛機,對飛機機械原理感興趣,了解宇宙飛船的構造,收集過飛機圖片資料,常觀察各種飛機模型,希望做一名飛機設計師等等。

2.學成之后

本專業培養從事飛行器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專門人才。

3.職場縱橫

本專業畢業生適應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就業范圍廣,在廣大科研院所、高科技產業和航空、機械、電子、計算機公司等單位都有用武之地。

一、專業簡介

1.專業初識

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是以空間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工等學科為基礎,研究飛行器救生系統為主,將人、機器、環境有機結合的復合型專業。目前,國內有三所高校開設了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學業導航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航空航天生理、空間環境工程、熱控系統理論、控制理論、人機系統工程等基礎理論,掌握從事航空航天環境模擬、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主干學科: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空間環境工程、航空航天生理學、控制理論、人機工效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空調制冷技術、航空航天環境控制系統、航空航天安全工程、空間環境試驗技術等。

3.發展前景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預示著航空航天技術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潛質

喜歡關注宇航新聞,關注空間站的建設,對宇宙探索節目或介紹宇宙的文章感興趣。對宇航員訓練條件感興趣,對宇航生物實驗感興趣。了解空間生理學,渴望了解外層空間等等。

2.學成之后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具備航空、航天環境模擬控制、生命保障系統設計與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從事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設計,在民用領域從事熱能利用、空調、供暖等系統設計。

篇6

基礎課程廣泛撒網,專業課程重點培養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屬于農學門類,是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下的二級學科,涉及土壤、地質、林業、農業、水利、生態等各學科,綜合性很強。由于該專業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因此在高考招生中只招收理科生。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這個專業名稱聽起來十分具體,給人的感覺是口徑較窄,但事實上其培養思路基本上是“寬進窄出”?!皩掃M”即“基礎課程廣泛撒網”,該專業基礎課程涵蓋了林學、生態學等基本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在林業、生態環境大學科的理論素養、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一般開設地質地貌學、土壤侵蝕原理、林業生態工程學、工程力學、土壤侵蝕水動力學、測量學、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小型水利工程學、農田水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值得一提的是,該學科注重理論和實踐同步培養,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實驗、野外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迅速、生動并且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罢觥敝傅氖恰皩I課程重點培養”,在綜合知識背景扎實的前提下,通過水土保持工程學、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荒漠化防治等專業主干課程,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在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快速上手。

聞道廣博,術業專攻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是一個十分實用的專業,其就業主要方向為承接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各類公司、企業。出于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與區域重大工程建設、低碳經濟發展和城市開發與建設項目對水土保持行業的需求,加之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進一步的細化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及工程實施、監理等行業的前景還是較為光明的。此外,水利、電力、國土資源、鐵道、公路、交通等部門的設計院及規劃院等事業單位或國企也都設有專門的水土保持科室或辦公室,但這些單位門檻較高,一般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如果博士畢業,就業可以考慮水利、農林、各大河流委員會等單位的科研院所,或到高校任教。

據調查,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近十年的平均就業率為89.5%。但由于工作方面大多涉及工程項目,因此具有一定的性別要求。但總的來說,更注重個人能力。

歷史沿革固然重要,發展空間亦不可小覷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每年高考分數線都不高,除了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幾所重點院校,其他開設該課程的院校普遍在二本線內招生。近幾年由于國家、社會對水土保持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開設這門專業的大專院校也逐漸增多。而由于這一專業有很強的地域性,不同地區的學校專業側重方向差異甚大,也十分值得考慮。下面筆者將針對不同院校的特點,給讀者做一些簡要介紹。

北京林業大學的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在國內業界知名度高,該校也是全國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院校,中國工程院水土保持學科唯一一個院士關君蔚先生就來自北京林業大學。該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歷史悠久,師資雄厚,對國內水土保持行業有深刻的影響。且由于地理優勢,其科研經費比較有保障,就業面比較寬。

雖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正式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因其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重點建設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發展勢頭良好。其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起源于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可以說有“貴族”背景。由于其地處大西北,對于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研究有先天的優勢條件,近年科研進展很快。但相對的,由于地緣因素,其本科就業有較大限制,學生多往科研方向發展。

其他設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本科專業的傳統院校:

(1)南京林業大學:該校是我國南方唯一能夠授予水土保持學科博士學位的單位,擁有完善的儀器設備、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成熟的教學方法。但因為其發展時間較短,且地理位置不占優勢,因此在我國業內知名度較低。

(2)東北林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的發展源自“三北”及西部地區的實際,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但同時也限制了該校在專業上的拓展面。

此外,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雖沒有在本科專業中設置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但是也有相近的專業,如中國農業大學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北京師范大學有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兩所學校的偏重不同,前者主要著重于農田水利及相關水土保持工程,后者在河流、水文方面近年有很大成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在北京市房山區建有風動實驗室,近年在風沙物理學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兩所院校由于其綜合條件優良,基礎學科強勢,研究經費充足,因此學科上升空間大、進步快。

最后,筆者要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專業選擇最重要的是能把個人興趣和未來發展結合起來,不能僅僅因為一個專業的前景好或某一高校在各方面具有優勢就草率地做決定。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需要大量的野外實習、試驗,涉及植物、生態等各個方面,有的同學會認為這些都是很辛苦的“體力活”??墒且灿型瑢W對此非常熱衷,把野外作業當做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機會。而工作以后,若從事方案編制方面的工作,多為工程現場考察和室內方案編制相結合;若從事科研工作,野外考察也較多。

專業揭秘主持人:N層眼皮

悟 道:專而為業,業成則專

專業竅門:在專業的叢林里探險,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

對 聯: (上聯)專業叢林深幾許,靈氣幽幽;

(下聯)莘莘學子學無盡,之氣湯湯;

(橫批)專業揭秘。

篇7

冶金工程――失去了聯系?不要緊,他們都在做實驗

東北大學鐘濟l6月,結束了苦行僧般的學習生活。7月,報志愿,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擇了東北大學的冶金工程專業,并如愿被錄取。

東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和“985工程”全國重點大學,而冶金工程,更是東北大學傳統的王牌專業之一,但由于考生對該專業對應行業的熱情不高,該專業錄取分數并不是遙不可及。這兩點,讓我最終如愿以償。

懷著對大學的憧憬,我來到了東北大學。第一次班會,印象深刻。全班33個人,僅有兩名姑娘,其余清一色的漢子。以至于很多男生,都后悔沒有在暑假搞定個人問題。甚至有同學調侃說:“如果你愛她,送她去東大,因為那里是女生的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東大,因為那里是男生的地獄!”女生,在東北大學,是個寶,尤其是在冶金工程這個陽剛之氣最重的地方,更是寶中真品。

大學的時間如白駒過隙,這其中,有喜有憂,同時,也不斷加深了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冶金工程,是個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專業,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專業。

首先是課業繁重。冶金工程主干課程四年將近有30門,且科目的深度、廣度較高中都增加不少。學院考慮到大一新生入學后會放松學習,特意規定不準攜帶電腦,并安排了晚自習。以至于不少人感嘆,上了大學才知道坑爹,以為自己解放了,誰知迎接自己的是另一種高中生活。

其次是實驗頻繁。這是令很多人(尤其是不注重細節的人)感到頭疼的?;瘜W實驗、物理實驗、工程力學實驗等,沒有做好充分的預習,沒有很好的操作能力,想做好這些實驗,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實驗之前,要有實驗預習報告;實驗時,要記錄數據;實驗結束,要有分析報告。曾經有人說,如果你跟冶金的學生失去了聯系,沒有關系,他們都在做實驗。實驗,成為了冶金學子大二的生活主旋律。

最后是專業課的掛科率,在我們學校達到驚人的30%。所以冶金專業有個流傳的保研條件――大學四年只要不掛科,那么基本就能確定獲得保研資格。

冶金工程是個冷門且艱辛的專業,但性價比極高,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盤踞學校各專業的首位。原因是市場對這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隨著中國的穩步發展,各種高樓大廈以及基建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鋼材和相關的產品,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畢業生的走向大致有三種。第一進國有企業當技術員,比如寶鋼、鞍鋼、首鋼等這類國有企事業單位。其二可做鋼材銷售及相關方面的工作。這是個高風險的行業,做得好,年薪幾十萬沒有問題,做不好,只能拿著底薪過日子了。第三可以選擇讀研,讀博。畢業進設計院搞科研,或者出國深造,或者留校任職。當然還有一部分人進外企和民營企業。總之,如果你能順利畢業,都能找到工作。

擁有本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貴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遼寧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重慶科技學院。

地質工程――讓工程歷經十年風雨而屹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張齊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我們行走的道路、橋梁依地而建,賴以生存的糧食種植在土地中,遮風避雨的房屋建造在地面,工作、學習的地方也立足于大地,可以說,人類活動與土地緊密不可分割。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有了鑿井取水的歷史,而都江堰、趙州橋等古代工程活動能歷經千年風雨而屹立,據考查是合理利用了當地地質環境的緣故。

地質工程就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專業,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并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近些年,隨著我國基建的大力開展,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備受青睞。

我所就讀的大學地質工程專業有兩個方向,工程地質方向和巖土鉆掘工程方向。該專業為本科四年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工程地質方向以工程地質方向為優勢,著重解決與各類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工程問題、巖土技術問題。巖土鉆掘工程方向從地質學、土力學、巖石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及施工、巖土鉆掘設備與工藝等多方面給學生打下寬厚的基礎,注重實踐環節,使培養的學生具備研究和解決地質工程與巖土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設置方面,這兩個方向有相似之處,如工程力學、巖土力學、工程地質學等是必修的課程。根據兩者不同的就業方向,地質工程(工程地質方向)還將學習礦物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課程,而地質工程(巖土鉆掘工程方向)則要學習土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及施工、巖土鉆掘設備及工藝等課程。在就業方面,前者領域主要為巖土工程與基礎工程、水利電力勘察設計、交通規劃勘察設計、冶金礦山工程、建筑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房地產與物業管理,就業形勢極好;后者主要為市政、交通、水利、地質、油氣等領域的工程勘察、基礎設計、施工、管理及與巖土鉆掘機具相關的設計、生產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

目前中國社會乃至世界對地質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地質環境和安全的關注與日俱增,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未來對地質工程專業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因此地質工程專業發展前景良好。但與之對應的是地質工程就業環境比較艱苦、工作任務也較為繁重,因此男生在就業方面比女生更有優勢。也許是基于就業考慮,本專業的女生人數都較少。以我所在年級為參考,工程地質方向專業男女比例大致為8∶1,巖土鉆掘方向專業男女比例更為懸殊,為16∶1。

擁有本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同濟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安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物中自有黃金在

北京科技大學 王鏡茹作為一名工科女,也是被稱為除男人、女人、女博士這三類物種之后的第四類物種。我想,今天,我就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氛圍中,介紹一下這個常人眼中很“男生”的專業――礦物加工工程。

從學術上來說,礦物加工工程是綜合研究固體物料分離規律和技術的應用學科。通過對礦石粉碎、分級、物理分選、浮選、化學分選、生物提取、超細顆粒制備、成型及造粒、固液分離、固氣分離等基本單元,實現礦物中有價成分與脈石的分離。其所涉及的學科與過程和工程的許多學科相同,是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學科。一言以蔽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所研究的方向就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以及設備將礦物中的有用成份分離出來。

由于此專業屬于工科專業,那么不可避免的,在學習理科基礎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習關于本專業的專業課。其中包括巖石礦物學基礎、工藝礦物學、礦物化學處理、固液分離、礦業環境工程、礦物材料學等。這些課程名,也許會讓大家對這個專業多了一些直觀的認識。作為工科范疇內的專業,我們不僅需要有很強大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持,同時,我們也需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可以將所學理論用于實踐中去,并在實踐中加以創新。

礦物加工專業,和其它工科專業一樣,最顯著的特征,便是男女比例失衡。就北京科技大學而言,男女比例基本維持在7∶3??墒?,作為一名弱女子,在學習了兩年的課程后,我很想自信滿滿地大呼: “不愛紅妝愛礦加,巾幗何須讓須眉?”

下面,我想就自己的理解,從盡量客觀的角度,分析一下男生和女生學習此專業的優與劣。

對于男生,工科也許是那些富有報國熱情的熱血青年們最好的選擇。特別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和國家的資源命脈緊緊相連,最明顯的體現便是就業容易,工作穩定,待遇豐厚。2012年暑假,我去了南京梅山鐵礦實習,據現場的工程師介紹,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成為了場里的技術骨干,以后前途光明,大有作為。但是,由于選礦廠地處較為偏遠,工作條件就會相對比較差。目前,每個選礦廠周圍都建有職工校區、學校、醫院以及各種硬件服務設施。工作、生活都可以達到較好的水平。我想,對于那些秉持著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同學來說,這點苦累相較于自己給國家創造的財富來說,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受舊觀念的影響,工科向來是個和女生無關、“純爺們”的專業。但是,興趣是因人而異,而非因性別而異。因此,女生多懂點自然科學也是很酷的,欣賞著自己做出的一個小模型,看著滿是機油的雙手,我越來越為自己是個工科女感到驕傲。誰說女子不如男?戲言說得好:”現代女性,下得了礦井,拆得了汽車,欣賞得了文物,講解得了天文。”但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女生在本專業就業時,確實不如男生搶手。

擁有本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

采礦工程――礦長:采礦人的“最高境界”

西南科技大學周劍波談起采礦工程專業,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采礦就是下礦井挖礦石吧,一定會干很多苦活累活吧!的確,所謂采礦,是指將有用礦物從地殼內或地表開采出來,并運送到選礦廠或其它使用地點的一種生產過程和作業。簡單來講,就是“挖礦”。但是,這僅僅是“采礦”二字的含義,加上“工程”,就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到礦山“挖礦”了。采礦工程是一種規模最大、最復雜的巖土工程,是應用工程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來圈定、設計、開拓和回采含有用礦物的礦床。而我們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正是要學習這種礦床開采的理論和方法。

采礦工程專業分為煤、金屬及非金屬方向,培養的是能掌握固體礦床開采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床開采(露天、地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工程監察、生產技術管理以及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我們老師曾自豪地說過:礦業公司的總工程師無一例外都是采礦工程專業出身,采礦人的“最高境界”是礦長。

要成為總工程師或礦長,必須具備全面的知識與素養。而采礦工程專業開設的課程所涉及的學科領域是非常廣泛的,包括各種公共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綜合外語、大學物理、計算機基礎、經濟管理等,還有礦床開采的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以及巖土開挖的基本知識。其中,主干學科是力學與礦業工程,主干課程包括工程制圖、工程力學、VB程序設計、地質學、測量學、巖石力學、爆破工程、采掘機械、井巷工程、礦床地下開采、礦床露天開采、礦井通風與安全。當然,課程的設置會因學校和專業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目前的采礦工程專業培養中,課程雖然涉及面廣,但是真正“專業”的課程卻相對不足,采礦方法的創新比較困難。老師曾說,我們現在用的教材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教材的內容是大同小異的,采礦方法在本質上是基本相同的,近年來才發展創造了一些爆破技術和數字化礦山技術。與國外先進礦山相比,我國的采礦技術與裝備、安全規范等都相對落后。因此,這也給我們新時代的采礦學子提供了廣闊的推陳出新的契機。

采礦工程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這也彌補了專業課相對不足的缺陷。主要的實驗和實習有:工程訓練、物理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巖石力學實驗、爆破實驗、測量學實習、采礦專業認識與地質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通過這些實踐,學生能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掌握了知識、開拓了視野。這也是采礦工程專業的優勢之處。

選擇這個專業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為礦山不可能建在城市里面或郊外,它只能在偏僻的地方。條件好點的礦山可能有自己的職工宿舍、娛樂設施,福利待遇也不錯,還可以安置家屬;那些處在深山老林、窮鄉僻壤的礦山就算有很好的福利待遇,也抵不過艱苦的環境。所以,選擇這個專業必須要有吃苦耐勞、奉獻的精神,這不是嘴上說說能吃苦耐勞就可以的!我國礦山的安全隱患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煤礦,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礦山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了,安全事故逐年減少,礦山的安全隱患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我們去礦山工作同樣必須掌握好技術,并時刻保持安全意識。此外,很多開設采礦工程專業的院校是不招收女生的,就算招也不過幾個女生,這是由人的身體條件決定的,這并不是對女性的歧視,相反是出于尊重和保護。而男生到礦山工作,也可能因為缺少女性而面臨著結婚生子較困難的問題。因此,選擇專業必須慎重考慮,結合自己的家庭因素與個人的興趣愛好,真正喜愛這個專業,全心全意地從事這個行業,才可能有所作為。

麥可思研究院的就業藍皮書《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指出,采礦工程專業是2012年全國本科就業十大“綠牌”發展專業之一?!熬G牌”專業是指:月收入、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梢?,在我國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部分礦產品價格下降的背景下,采礦工程畢業生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采礦工程專業人才仍是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但是,高就業率不可能一成不變,四年過后國家政策、經濟形勢可能發生轉變,就業形勢也會隨之改變。

除了直接面向礦山就業外,畢業后可以進入政府管理部門從事能源開發與規劃工作,進入安監局從事礦山安全監管工作,也可進入礦山設計研究院從事礦山開采設計工作。但能夠得到這種“鐵飯碗”工作的本科生在極少數,一般情況下最低門檻是碩士研究生。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繼續深造,考研甚至考博,因為研究生畢業能進入全國各大冶金設計院和省級設計院。

另外,對于學習采礦工程專業的學子來說,也可以跨專業領域就業。這就得益于較廣的課程學習。比如你對爆破感興趣,將來可以進入爆破領域;采掘機械學得好,你可以從事機械制造行業;計算機技術過硬,你可以進入礦山軟件公司;你也可以到與采礦工程專業毫不相關的行業工作??傊?,只要你有能力、夠努力,相信“條條道路通羅馬”,你一定會找到屬于你自己的路!

擁有本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貴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河北工程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華北科技學院、江西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

石油工程――打造現代的“王進喜”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盧小旭作為一名在遼河油田主產區長大的我來說,對于石油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粗欢押诤鹾?、粘粘的液體,誰能想到它能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如此多的能量。從小我就覺得石油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隨著我漸漸長大,明白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時,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擁有充分利用石油技術的人,以保護這寶貴的資源。所以,當填報高考志愿時,我清一色地填報了石油工程,最后被離家不遠的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工程專業錄取。

石油工程,顧名思義就研究石油的,包括從鉆井、開采、使用到研究的一種系列工程,因此石油工程專業對理論與實踐都有很高的要求。石油工程專業的課程是比較多的,也比較有難度,要想學好就需要下功夫。和大多數工科專業一樣,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前兩年主要學習基礎課,如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等;大三開始學習與實踐相關的課程,包括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鉆井工程、天然氣開發與開采、油氣管道設計與管理等。此外,石油工程的同學還要到工廠或油田進行實踐與課程實習。學習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尤為重要,對以后學好專業課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專業課呢,就會要有所側重,因為專業課有很多,要想每門都學精不是易事,根據學長的經驗,按照自己的就業方向把相關課程學精學透是十分明智的。

目前,全國開設此專業的院校并不是很多,本科以上院校不過十幾所而已。相對于其他專業,石油工程的錄取分數還是比較高的。各所大學的實力和影響力相差很大,所以說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大學十分重要。在本領域比較有特色的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石油大學等等。此外,一些設置在油田附近的高校也擁有地利的條件,在實踐和就業方面是相當不錯的,比如東北石油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等。如果你有志于石油工程專業,選擇起來并不困難,可以先在網上多了解了解開設石油工程專業院校相關的信息,再結合自己的分數來選擇即可。

石油工程專業總體來說就業形勢還是不錯的,一般是去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各大油田。不過每個大學的畢業生的情況有很大差距,有的大學是供不應求,有的則并不太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具體崗位也有不同,比較多的去了采油廠和鉆井隊,這其中多數要先在野外工作,還有一些人進了石油公司或者其它的一些和石油相關的單位??傮w來說,用工單位樂于選擇男生,因為有很多工作女性干確實有困難。所以,我們專業的女生人數可謂寥寥可數,享受“國寶級”的待遇。但由于用工單位更傾向于男生,女生在找工作方面確實不太容易。據了解,有些高校石油工程專業直接不招女生,這可不是歧視,而是有根有據。

篇8

(1)凝練專業特色,準確定位專業目標。各專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明確專業培養定位,根據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形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2)強化專業和實踐教學。各專業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適當增加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學分,強化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實踐、突出專業特色。要保證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理、工、農類專業)。

(3)優化課程結構,合理設計課程模塊。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在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的差異,構建分層次、模塊化的培養框架??茖W合理地安排必修課與選修課、理論課與實驗課、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比例。

(4)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改革公共課程,把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合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落實到教育的各個環節,通過文理交叉、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

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自2003年成立并招生以來,高度重視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研究工作。2010年,根據學校《云南農業大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施意見》,工業工程系在2007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廣泛收集資料,學習和參照國內外高等院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要求,反復討論并充分征求本專業教師及學生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細致的修訂工作。修訂后的培養方案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主要內容。

2.1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工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基礎;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能應用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知識,在各級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規劃、設計、決策、運營、評價、優化等工作;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工程基礎、管理工程基礎及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工業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與控制;接受應用工業工程相關理論與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規劃、開發、設計、運營和評價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能力。

2.2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較強的本國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系統掌握機械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本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了解學科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4)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5)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協作精神。

2.3工業工程專業的主干學科及主干課程

工業工程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其主干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運籌學、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基礎工業工程、人因工程學、生產運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等。

2.4工業工程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工業工程專業要完成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服務)系統實習、工業工程專業綜合訓練、運籌學課程設計、數據庫技術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基礎工業工程課程設計、人因工程學課程設計、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生產運作管理課程設計、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課程設計、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設計、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2.5工業工程專業的修業年限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有條件的學生在按要求修滿規定學分的前提下可提前畢業,但最低修業年限不得少于3年;對不能在4年內按要求修完規定學分的學生,經學校批準后可以延期畢業,但修業年限最高不得超過6年。

2.6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學分要求及授予學位

工業工程專業的本科學生畢業時應修學分為176個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模塊35學分,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類課程選修12學分,學科公共課模塊20學分,專業基礎課模塊25學分,專業課模塊21學分,專業選修課30學分,實踐教學33學分。工業工程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工業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結構

工業工程是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既有鮮明的工程屬性,也有明顯的管理特征。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要對各種類型的系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夠對系統問題進行規劃、解決和闡釋,使系統優化,系統效率明顯提高,并因此具備領導跨學科團隊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研究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工業工程學科的課程體系,協調工業工程專業課程與工程專業、管理專業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課程體系是平臺式和模塊式相結合的復合型結構。課程縱向設置包括公共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橫向設置以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形成縱橫交錯的復合結構。工業工程學科發展過程中,融合了數理統計、工程技術、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其研究領域從制造業擴展到商業、運輸業、服務業及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滿足專業發展的要求,其課程體系必須包括素質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三大平臺。

3.1素質教育平臺

包括公共必修課模塊(35學分)和公共任意選修課模塊(不低于12學分),這部分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也是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主要包括大學語文、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公共體育基礎課、政治理論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

3.2專業教育平臺

(1)學科共同課模塊。包括高等數學I、高等數學II、線性代數與概率論、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學實驗等5門課程20學分。

(2)專業基礎課模塊。包括機械制圖、管理學、機械制造基礎、運籌學、數據庫技術、機械設計基礎、基礎工業工程、工程經濟學等8門課程25學分。

(3)專業課模塊。包括人因工程學、系統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生產運作管理、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控制欲質量管理、系統建模與仿真、項目管理、制造技術與制造系統等9門課21學分。

(4)專業選修課模塊。提供CAD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學、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微機原理與運用、市場營銷學、應用統計學、控制工程原理、產品開發技術與管理、專業英語、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專業系列講座等課程,要求學生至少選修30學分。

3.3實踐教育平臺

(1)公共實踐模塊。包括入學教育/專業教育、軍事訓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畢業論文(設計)等,共計11學分等內容。

(2)專業實驗課模塊。包括普通物理學課程試驗、工程力學課程試驗、電工與電子學課程實驗、數據庫技術課程實驗、運籌學課程實驗、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實驗、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實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驗、人因工程學課程實驗、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課程實驗、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實驗等,共計12學分。

(3)實習實踐模塊。主要包括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服務)系統實習、工業工程專業綜合訓練、畢業實習以及本專業主干課程的課程設計等,共計22學分。

4問題及建議

工業工程專業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創造力的培養,培育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集技術與管理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雖然我們對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修訂和研究,力求科學合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云南省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1)云南地處西南邊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工業工程專業的認知程度有限,制造企業中幾乎不設工業工程部門和工業工程師崗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對口就業困難。

(2)區域內缺少以集中化管理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為技術創新提供服務,為工業工程教學提供高新技術教育訓練平臺的工業工程研究中心,學生少有機會接受工業工程專業先進技術培訓和實踐的機會。

(3)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由于教學經費的限制,學校實驗室建設不能滿足課程建設的需求,教學過程以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專業性、知識性,結合實際的案例式教學較少,學生的專業實踐訓練不足。要解決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工業工程是系統的綜合優化技術,是解決系統優化,提高系統效率的學科專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加強工業工程專業的宣傳,讓社會充分認識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②切實加強工業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工業工程作為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學科,其生命在于實踐。學校的實驗室是學生實踐的第一課堂。

篇9

【關鍵詞】新課改下中職力學基礎教法初探

土木工程專業作為當前社會的一個發展比較成熟完善的傳統專業,,同時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高新技術日新月異,有著無限發展前景的熱門專業。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力學基礎已經成為建筑工程、道橋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科類專業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基礎課,所以學本專業的每一個學生必須學好專業基礎課——《土木工程——力學基礎》。但我們都知道中職學校學生是經過參加中考層層選拔后剩下來的學生,再說前期數學和物理沒學好,在學力學這門課程本身就有很大困難,許多學生的基礎查、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覺得枯燥無味、以為這門基礎課對建筑工程專業沒有多少幫助、就忽略了這門課程、甚至不感興趣,力學基礎差已經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教學第一線的中職《土木工程——力學基礎》教師,本著“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改革《建筑力學》教學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切實研制出合理的教法,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有信心地去學好《土木工程——力學基礎》,下面就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新課改下的幾點教學方法。

我們都知道: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我的《土木工程——力學基礎》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戲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分組教學法。

一、游戲教學法

我們常說寓教于樂,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在激烈的競賽中,在無比的興奮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如:在學力平衡公理時,采用了這兩個游戲:

游戲1:單腿站立 游戲2:單指頂球

【結論】:讓學生通過游戲分組討論得出二力平衡的公理: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使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條件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游戲的方法,知識源于生活,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切入知識點,提高對新知識學習的親切感;同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并且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

二、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討論式教學的環節包括: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思路、得出結論。比如:在學習作用與反作用公理時我就采用了討論教學法。具體如下:

【交流與討論】女生現場演示單腿站立(配合導學提綱)

師:這位女生受到W和FN力是什么關系?

生:二力平衡。

師:凳面對女生的支持力FN和女生對凳面的壓力FN,又有什么關系?

【導出概念】:作用與反作用公理: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同時存在,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條直線,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再通過活動:比比誰的眼力好?

【學生討論】【老師補充引導】【得出結論】

師:二力平衡和作用與反作用這兩個公理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有本質區別:二力平衡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整個教學過程由學生討論,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直觀演示法

直觀演示法是指相對于抽象的說教的教學原則或方法,具體地講有圖文并茂教學法,利用掛圖法,實物演示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現場參觀教學法,視頻教學法等等。比如說在學習平衡的概念的時候,我采用直觀教學法,給出平衡圖片:

師:這些物體各處于什么狀態?(PPT播放圖片)

靜止桌上的花瓶,靜止的巖石,勻速行駛的列車,勻速起吊貨物的起重機。

生:平衡狀態。

【導出概念】:平衡狀態的概念:是指物體相對于地球保持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教學法:以“疑”激趣,知識來源于生活,抓住學生年齡特征,將生活中熟悉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四、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指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土木工程——力學基礎》學習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所有學生從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比如在學習《木秤的制作》的時候,我把學生分成4組,每組學生中都有A、B、C、三層 ,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制作

步驟一:嘗試制作(成品秤)

步驟二:理解制作(原理)

注意一:找出重心點 注意

二:求出零起點注意三:刻出秤花點(標準砝碼)

步驟三:歸納總結(步驟)

掛好吊鉤點找出重心點 定下秤紐點  求出零起點 刻出秤花點

我把學生分成A、B、C三層,A層要求會制作一種刻度的木秤;B層要求在理解木秤原理和制作步驟的基礎上,會制作二種刻度木秤的制作;C層要求在充分理解木秤原理和制作步驟的基礎上,不僅能熟練準確地制作二種刻度以及更大刻度的木秤,還要求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

實踐證明,在中職《土木工程——力學基礎》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分組教學法,不僅全面貫徹了國家關于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有信心去學好《土木工程——力學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抗沖擊性能;鋼管混凝土;動態力學性能;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落錘

中圖分類號:TU398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 The 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s of the impact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RACFST) were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mpact property of CFST under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strain rate, high temperature, constraint coefficient, material strength, impact energy and outsourcing constraints, wer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ere listed. According to the impact of CFST and the related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ere spe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CFST has good impact resistance.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mpact property of RACFST.

Key words: impact resistanc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drop hammer

0引言

鋼管混凝土是指在鋼管內填充普通混凝土而制成的構件,鋼管混凝土將鋼材和混凝土優勢互補,既能借助內填混凝土提高鋼管壁受壓時的穩定性,又因鋼管的套箍約束使內部混凝土處于三向受壓而提高了抗壓強度,同時也提高了延性。鋼管混凝土因其優越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中被廣泛應用。另外,人們將廢棄的混凝土塊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后,按一定比例與級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主要是粗骨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成新的混凝土,這就是再生骨料混凝土。然而再生骨料混凝土因為骨料表面附有舊砂漿,破碎過程容易導致微裂紋產生等使其性能與普通混凝土有所區別。為了更好地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一些學者將再生骨料混凝土填入鋼管構成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期望它能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獲得更加優越的工作性能。

針對汽車撞擊房屋結構、高架橋墩、輪船撞擊橋墩和恐怖襲擊等時有發生的沖擊現象,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廣鋼管混凝土,學者對其抗沖擊性能進行了應變率、高溫、約束系數、材料強度、沖擊能量、外包約束、邊界條件和沖擊部位等不同因素影響的研究[1],得到了一些重要結論。然而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變異性,時常得到不一致的結論,使得需要進行大量試驗研究才能獲知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

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著重介紹和分析了近些年來鋼管混凝土和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重要研究成果。按照鋼管混凝土軸向沖擊、側向沖擊順序進行了綜述和分析,并依據這些結論結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特性,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受沖擊性能進行了推測。

1鋼管混凝土受沖擊性能

鋼管混凝土所受沖擊從不同的沖擊方向可以分為軸向沖擊和側向沖擊,其中軸向沖擊從應變率水平由低到高常采用液壓裝置、落錘、霍普金森桿(SHPB)、輕氣泡沖擊等進行試驗。

1.1軸向沖擊

1.1.1液壓試驗系統

陳肇元等[2]采用42根具有不同配筋率以及長徑比的鋼管混凝土柱進行了靜載和快速加載對比試驗,并進行了爆炸曲線加載試驗。結果表明,鋼管混凝土柱有較好的延性,快速加載與靜載無本質區別,但強度和剛度有所增加。

1.1.2落錘沖擊

Prichard等[3]用落錘進行了鋼管混凝土的沖擊試驗,發現相比素混凝土,鋼管混凝土的承載力顯著提高,隨著加載速度以及鋼管壁厚的增加,接觸力都有提高;同時對破壞形式、沖擊力、鋼管表面應變與素混凝土柱、鋁管和外包塑料管柱進行了比較分析。

李靜[4]對16根鋼管混凝土短柱進行落錘沖擊試驗,結果表明鋼管壁厚對沖擊荷載有一定影響。在鋼管壁厚超過限值后,沖擊承載力隨著鋼管壁厚增加而增大,但趨勢逐漸減緩。李珠等[5]對16根鋼管混凝土短柱進行了軸向沖擊試驗以及仿真分析,得到了與文獻[4]一致的結論,試驗結果還表明,縱向變形和沖擊速度呈線性關系,徑向變形和速度呈二次曲線關系,且試件上點的縱向應變大于其環向應變。

任夠平等[6]對具有3種不同套箍系數的15根鋼管混凝土短柱進行了軸向落錘沖擊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沖擊速度的增加變形增大,屈服后變形顯著增大,屬于延性破壞。同一沖擊速度下,隨套箍系數增加,試件的變形減小。鄭秋[7]利用落錘對鋼管壁厚分別為4 mm和6 mm的鋼管混凝土短柱進行了軸向沖擊試驗和有限元分析,試驗發現2種壁厚的鋼管混凝土均以斜向剪切破壞為主。

沈亞麗等[89]采用落錘對2種壁厚的鋼管混凝土和2種碳纖維層數的鋼管約束混凝土短柱進行了不同高度的軸向沖擊試驗。發現外包碳纖維將改變鋼管混凝土的破壞形態且能較好地改善其性能。

任曉虎等[10]利用落錘進行了高溫后鋼管混凝土短柱動態沖擊試驗研究,高溫后鋼管混凝土在沖擊作用下產生了較大的壓縮變形,延性有所下降,但仍能夠保持很好的完整性,鋼管混凝土在高溫作用后有良好的抗沖擊能力,試驗中采用的最高溫度等級為800 ℃。霍靜思等[11]進行了更高溫度等級的試驗,在試驗中發現,降低含鋼率和延長受火時間將明顯加劇試件的斜向剪切破壞程度,即使鋼管處于塑性流動狀態,強度很低,但是仍能給混凝土提供很好的約束,保證其截面完整性。對有抗火災倒塌和抗沖擊要求的結構需要合理的含鋼率。

1.1.3霍普金森桿沖擊

田志敏等[12]采用霍普金森桿進行了鋼管超高強混凝土(RPC)在沖擊荷載下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鋼管RPC試件比無鋼管約束的RPC承載能力大得多,且承載能力的提高一部分是因為鋼管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當其他條件一定時隨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鋼管和混凝土復合構件的承載力將提高,隨鋼管壁厚的增加亦有類似現象。同時發現鋼管和混凝土的軸向剛度比值是影響鋼管超高強混凝土構件抗沖擊荷載能力的控制因素。

Xiao等[13]采用分離式霍普金森桿進行高應變率下的鋼管混凝土軸向沖擊試驗,結果表明,應變率越大,動態強度增大系數越大,鋼管混凝土對應變率的敏感性不如普通混凝土。

鄭秋等[14]利用分離式霍普金森桿進行了高溫下鋼管混凝土試件的抗沖擊研究。按照文獻[15]分析了高溫下屈服強度變化,試驗結果表明,隨溫度提高,試件的強度下降明顯,但是仍然具有良好的變形能力和后期承載力,鋼管混凝土在高溫下仍具有優越性能。何遠明等[16]以溫度和沖擊速度為主要試驗參數進行了鋼管混凝土抗沖擊研究,相對于文獻[14]的試驗研究,試件尺寸更大且更與實際接近,最高溫度升至800 ℃,研究發現常溫和高溫下鋼管混凝土均有顯著的應變率效應,而高溫下鋼管混凝土強度和耗能能力均受高溫劣化影響顯著。鋼管混凝土進入塑性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抗沖擊能力。在文獻[14]的試驗基礎上,Huo等[17]進一步進行了研究,發現高溫下鋼材與混凝土的沖擊動態響應與常溫下不同,且動力增大系數不如常溫下的大。

Huo等[18]采用霍普金森桿進行了800 ℃高溫下鋼管混凝土的軸向沖擊試驗,試驗發現:溫度、沖擊速度以及含鋼率對鋼管混凝土高溫下受沖擊性能有顯著的影響,但在參數范圍內高溫、長徑比、含鋼率的變化并不會引起破壞模式的改變;高溫下內填普通混凝土的鋼管混凝土比內填微型混凝土的鋼管混凝土有更優越的抗沖擊性能。

霍靜思等[19]采用霍普金森桿進行了高溫后鋼管混凝土多次沖擊后的性能研究,結果表明,鋼管混凝土的耗能能力隨溫度升高有所增加,高溫后鋼管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常溫和高溫下多次沖擊后鋼管混凝土強度降低幅度并不顯著,鋼管混凝土可以用于有抗火災倒塌與高溫抗爆和抗沖擊要求的結構。

1.1.4輕氣泡沖擊

張望喜等[20]等利用57輕氣泡試驗裝置進行了鋼管混凝土柱的沖擊試驗,結果表明,沖擊速度越大殘余變形越大,外包碳纖維能改善試件的抗沖擊性能,鋼管混凝土在如此高應變率的沖擊行為下仍有較好的性能。

Xiao等[21]采用輕氣泡以外包約束和沖擊速度為試驗參數研究了鋼管混凝土與約束鋼管混凝土的性能,結果表明提供的側向約束能有效改善鋼管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單建華[22]采用霍普金森桿進行了鋼管混凝土和素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的對比,結果表明,鋼管混凝土受力之后形狀保持良好,屬于塑性破壞;同時采用一級輕氣泡進行了鋼管混凝土和約束鋼管混凝土的沖擊試驗,并結合有限元軟件探索了鋼管壁厚以及外包碳纖維的增加對抗沖擊性能的影響。

1.2側向沖擊

在鋼管混凝土抗側向沖擊方面,一般是采用落錘試驗和有限元模擬分析來進行研究。

賈電波[23]進行了鋼管混凝土抗側向沖擊的研究,結果表明,試件破壞過程屬于塑性破壞,經歷彈性變形、彈塑性變形、極限狀態3個階段,變形主要集中在沖擊處很小范圍內,這個范圍外的鋼管混凝土試件變形基本呈直線。鋼管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抵抗側向沖擊的能力。試驗結果還表明,混凝土強度越高,試件受到的約束越強,耐沖性能就越好,其中提高含鋼率是提高沖擊性能的最佳方式。

王蕊等[24]對3種不同套箍系數的兩端簡支鋼管混凝土梁側向沖擊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沖擊力時程曲線可劃分為振蕩階段、穩定階段和衰減階段3個階段,文獻[23]也有這一結論。同時試驗結果表明,套箍系數對沖擊力的影響要比對撓度的影響小得多。Wang等[25]對約束系數分別為1.23和0.44的鋼管混凝土試件進行了落錘沖擊和仿真模擬,結果表明,約束系數為1.23的試件呈延性破壞且沖擊力時程曲線有峰值階段、平臺值階段和卸載階段,而約束系數為0.44的試件呈脆性破壞且不出現平臺值階段。

王蕊等[24]通過理論分析建立了局部變形和整體變形的關系,并推導出低速沖擊下整體變形的計算公式,結果吻合良好。涂勁松等[26]通過落錘以及仿真模擬對鋼管混凝土跨中撓度進行了分析,得出了跨中撓度與沖擊能量及約束效應系數間的關系,并通過回歸分析得出了撓度的近似計算公式。任夠平等[27]采用落錘試驗與有限元模擬對鋼管混凝土柱側向沖擊作用下的橫向撓度和撓度曲線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測得的跨中最終撓度隨套箍系數、約束類型及沖擊能量變化的變化規律。

李珠等[28]對固簡支的8根鋼管混凝土構件進行了落錘側向沖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鋼管壁厚大的試件沖擊力峰值和平臺值均較大,破壞所需臨界能量也較大,這是因為彎曲、拉伸和剪切的聯合作用破壞開始于跨中底部以及固支端頂部。王瑞峰[29]采用落錘對兩端固支、兩端鉸支和一端固支、一端鉸支3種不同約束情況下的沖擊性能展開了研究,結果表明,鋼管混凝土構件有較好的延性,抗沖擊性能良好,且約束越強,耐沖性能越好。

Bambach等[30]進行了方空心鋼管梁和方鋼管混凝土梁2種試件完全固支低速高質量下的沖擊對比研究;同時還做了靜力荷載與動力沖擊的對比分析,發現由于內置混凝土能夠很大程度減小局部變形,鋼管混凝土梁能夠承受更大的荷載,文獻[31]也有類似結論。文獻[30]按照彈塑性理論建立了空心鋼管梁和鋼管混凝土梁力位移與能量吸收等關系,在試驗基礎上提出了空心鋼管梁以及鋼管混凝土梁受橫向沖擊的設計公式。

Bambach等[32]還進行了與文獻[30]類似的試驗,研究了軸向力、轉動約束、軸向約束、鋼管材料性能和混凝土填充等因素對吸收能量的影響,進一步提出了設計方法。結果表明,內置的混凝土對鋼管混凝土吸收能量的能力提升基本沒有什么幫助,但是外鋼管以及兩端的約束對耗能能力有很大幫助,提供軸向約束會引起薄膜張力作用,是提高耗能能力的最顯著方式。Remennikov等[33]進行了鋼管混凝土、鋼管硬質聚氨酯泡沫和空心鋼管在落錘橫向沖擊下的試驗。結果表明,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性能和耗能能力最好,鋼管硬質聚氨酯泡沫次之,硬質聚氨酯泡沫可以作為鋼管內的填充物,構成組合結構用以提高構件耗能能力。

在實際情況中,當柱受到撞擊時,柱兩端是受軸力作用的。王蕊[34]在鋼管混凝土受側向沖擊時考慮了軸力的影響,結果表明,鋼管壁厚為1.7 mm的構件跨中撓度會在軸壓力作用下變小,而鋼管壁厚為3.5 mm和4.5 mm的構件跨中撓度都會增大,并且當鋼管壁厚為3.5 mm的構件軸壓力為0.3 N0(N0為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的承載力設計值)時,出現了瞬間失穩的現象,文獻[35]獲得了相一致的結論。Yousuf等[36]通過試驗和有限元分析進行了預壓軸力和橫向靜力荷載綜合作用下空心鋼管柱及鋼管混凝土柱的沖擊性能研究,討論了低碳鋼以及不銹鋼2種材料的影響,并且得出了不銹鋼試件比低碳鋼試件具有更高的強度及耗能能力的結論。

任曉虎等[37]利用落錘沖擊試驗機和高溫試驗爐研究了沖擊能量和受火時間對鋼管混凝土梁抗沖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受火時間的延長,構件的彎曲程度和塑性區長度將增大,最大沖擊力減小,抗彎剛度減小。隨沖擊能量的增大,最大沖擊力將增大,構件的彎曲程度和塑性區長度減小。相比鋼管混凝土短柱,鋼管混凝土梁的動態承載力增大系數要小,在火災高溫之后仍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能。此外還發現鋼管混凝土梁通過彎曲變形耗散了大部分沖擊能量,這與文獻[23]的結論一致。

侯川川等[38]建立有限元模型進行分析,發現鋼材屈服強度對構件抗沖擊能力影響較為顯著,但是對混凝土強度變化的影響則相對較小。章琪等[39]通過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鋼管混凝土跨中遭受側向沖擊后受壓承載力的變化,發現沖擊后受壓試件的性能將會降低,將提前進入屈服階段,屈服強度降低,屈服應變減小,延性有很大程度降低。試驗中發現,約束效應系數對鋼管混凝土柱抗沖擊性能起主要影響作用。

章琪等[40]采用ABAQUS軟件分析了不同截面的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發現對于外徑相同的實心鋼管混凝土,增大鋼管壁厚可顯著減小跨中撓度。在一定范圍內若適當減少核心混凝土,以空心鋼管代替,能夠提高構件的抗沖擊性能。相同混凝土用量和鋼材用量時實心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性能最好,內插雙H型鋼鋼管混凝土次之,空心鋼管混凝土較差。王洪欣等[41]進行了空心鋼管受側向沖擊的研究,結果表明,隨空心率變大,撓度變大。于璐等[4244]采用ABAQUS對不同約束情況下的十字形鋼管混凝土柱、不同長細比的T形鋼管混凝土柱,以及L形鋼骨混凝土異形柱的沖擊性能進行了研究。

另外,還有不少學者對鋼管混凝土的側向沖擊進行了其他方面的研究,瞿海雁等[4547]通過分析構件支座和跨中塑性鉸形成的特征,提出了鋼管混凝土側向沖擊時的簡化分析模型,有效估算了跨中和支座的動態截面極限彎矩和跨中截面最大撓度,并采用模型和試驗數據結合的方式進行了一系列側向沖擊下的研究。余敏等[48]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對鋼管混凝土柱側向落錘結果進行模擬和驗證,然后進行了實心鋼管混凝土柱和空心鋼管混凝土柱側向遭受汽車撞擊的研究,陳忱等[49]通過仿真分析考察了不同FRP種類、包裹層數、包裹形式以及鋼管壁厚等情形下鋼管混凝土的抗沖擊特性。鞠翱天等[50]采用有限元模擬軟件分析了鋼管混凝土鐵路橋限高防護架在汽車碰撞作用下的動力響應。Han等[51]采用落錘及仿真模擬對鋼管高強混凝土橫向沖擊性能進行了研究,并對靜力荷載和沖擊作用下的受力狀態、內力分布、受彎承載力進行了比較分析。Deng等[52]進行了9個簡支鋼管混凝土試件、2個后張拉鋼管混凝土以及1個纖維增強鋼管混凝土的沖擊試驗,結果表明,后張拉鋼管混凝土以及纖維增強鋼管混凝土的受沖擊性能比普通鋼管混凝土要優越。

總之,學者對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獲得了很多較為一致的結論。在軸向方面,動態荷載下鋼管混凝土構件承載能力有所提高,并在一定范圍內隨沖擊速度增加而提高;隨鋼管壁厚增加以及混凝土強度提高,鋼管混凝土構件承載能力有所提高,鋼管壁厚超過一定范圍時承載能力提高幅度有所減小,試件一般呈斜向剪切破壞;高溫下隨溫度升高鋼管混凝土承載能力有所下降,高溫下鋼管混凝土仍具有應變率效應以及良好的抗沖擊性能;外包碳纖維可以改善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抗沖擊性能。

在側向方面,一些研究結果均表明,沖擊力時程曲線可劃分為振蕩階段、穩定階段、衰減階段3個階段。試件經歷彈性變形、彈塑性變形、極限狀態3個階段,變形主要集中在沖擊處及兩端處很小范圍內。在高溫下因為混凝土以及鋼材材料性能劣化,隨著受火時間延長,構件的彎曲程度和塑性區長度將增大,最大沖擊力則減小;同時隨受火時間延長,鋼管混凝柱的抗彎剛度減小。隨沖擊能量的增大,最大沖擊力將增大。相比鋼管混凝土短柱,鋼管混凝土梁的動態承載力增大系數要小。此外,鋼材屈服強度對構件抗沖擊能力影響較為顯著,混凝土強度變化的影響則相對較小。增大鋼管壁厚可顯著減小跨中撓度,同時也是改善鋼管混凝土側向沖擊性能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鋼管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抵抗側向撞擊的能力。

當前研究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所進行的都是軸向中心沖擊,沒有偏心沖擊的研究,而后者在現實生活中是常見的。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以及研究的實際情況不同,各學者分析時采用的指標不一樣,有的用屈服強度研究,有的用極限強度,同時在屈服強度、極限強度等取值上采用的方式也不同,這對研究結果會產生影響。部分有代表性的取值如表1,2所示。

另外,各因素的影響多屬于定性研究,尚未形成科學的定量關系。沖擊荷載下動態承載力增大系數、撓度等關鍵指標雖然有學者提出計算公式,但是理論與實際方面均存在不足,應用范圍也有很大限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動態強度公式及其與實際值的符合情況統計如表3所示。

張智成[53]采用6根鋼管混凝土和16根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構件,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構件的抗沖擊性能進行了研究,其試驗主要涉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粗骨料取代率、軸壓荷載、落錘高度等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在受到側向沖擊荷載作用下,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變形能力,軸向壓力和側向沖擊荷載有耦合效應,再生骨料混凝土粗骨料取代率、落錘高度和軸向荷載對試件抗沖擊承載力的影響總體不明顯。3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的推測再生骨料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的顯著差別在于再生骨料表面包有一層老砂漿,表面粗糙,棱角多,同時骨料含有微裂紋,隨機性變異大,造成其與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差異。雖然目前研究較少,但是通過對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的研究和再生骨料混凝土靜態和動態的相關研究,可以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進行合理推測。

3.1軸向沖擊性能

在軸向沖擊方面,李杰等[55]所概括的普通混凝土應變率效應的因素同樣對于再生骨料混凝土有作用。因此,高應變率下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強度會有所提升,隨著應變率的增大,強度提高。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強度,增加鋼管壁厚和鋼管強度均能提高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沖擊強度,其中在一定范圍內增加鋼管壁厚能顯著增加約束效應,故其對抗沖擊強度的提高作用相比其他幾種方式更有效,但是鋼管壁厚超過一定范圍后增加幅度就相對降低。

再生骨料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材料性能稍差,所以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應該比鋼管普通混凝土要低,但是由于鋼管和混凝同承受外力,其間還有鋼管對混凝土的約束,所以混凝土對承載力貢獻的比重有所降低,影響有所削弱,故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對鋼管普通混凝土的強度差異要小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對普通混凝土的強度差異。陳杰[56]認為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對鋼管普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降幅在10%以內,邱昌龍[57]則發現強度降幅在5%以內,王玉銀等[58]的統計結果表明抗壓強度變化幅度在-14.3%~9%范圍。Hansen[59]統計得到再生骨料混凝土較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降低幅度在5%~40%之間。在沖擊荷載作用下,裂縫來不及發展,因此再生骨料的2層界面及微裂縫等不利因素對抗壓強度的影響進一步減小,這種現象在高應變率下將更為明顯,所以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軸向沖擊的能力與鋼管混凝土的差異會很小,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將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能。

在高溫下由于核心混凝土材料劣化,將導致再生骨料混凝土自身多界面、多裂紋等差異的影響變得不那么顯著。劉軼翔等[60]的研究表明,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比熱容高于普通混凝土,導熱系數低于普通混凝土,所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升溫慢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強的耐熱性能。因此,高溫下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軸向抗沖擊性能應該不會顯著低于鋼管普通混凝土,甚至可能會更好。

3.2側向沖擊性能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劣于普通混凝土,所以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側向沖擊能力可能會劣于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但從文獻[53]的落錘試驗可以看出,核心混凝土除了跨中和兩端支座混凝土有明顯局部損傷外,其余區域混凝土并沒有明顯損傷。梁跨中下方有大范圍拉裂縫,一些情況下鋼管會發生斷裂,大多數側向沖擊的研究均是這一破壞形態[2324]。這表明沖擊荷載作用下外鋼管要承受相當一部分力而很大區域的混凝土并沒有對承載能力做出較大貢獻,同時破壞嚴重區域的混凝土有一部分承受拉力,而且出現裂縫退出工作,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承載力。因此,核心混凝土對承載能力的貢獻有限,使內置再生骨料混凝土還是普通混凝土引起的構件強度差別不大。文獻[38]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強度變化對鋼管混凝土側向沖擊性能的影響較小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再生骨料混凝土多了集料與老砂漿界面這一薄弱層,但是沖擊速度較快的情況下很多裂縫沒有足夠時間很好地發展,而主裂縫因為高速沖擊有沿著較短路徑發展而不是沿著界面破壞的傾向,所以再生骨料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間的差異被進一步縮小。因此,可能會有粗骨料取代率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側向沖擊承載力的影響總體不明顯這一結論,文獻[53]的試驗結果符合這一點。

按照鋼管普通混凝土的相關研究結論可以推知,由于鋼管對承載能力有較大貢獻,所以增加鋼管強度和鋼管壁厚可以有效提高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側向沖擊的能力,增加兩端約束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側向沖擊的能力。受到高溫作用后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強度將降低,相比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梁的動態承載力增大系數要小。綜合以上分析可以認為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與鋼管普通混凝土在抵抗側向沖擊方面無太大差異,具有良好的抗側向沖擊性能。4結語

(1)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有效運用再生骨料混凝土這一經濟、環保材料的重要方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建筑結構面臨著汽車撞擊、恐怖襲擊等日益增多的沖擊問題,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進行抗沖擊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

(2)對于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性能已經有大量研究,本文按照應變率由低到高分別對鋼管混凝土軸向沖擊以及側向沖擊進行了綜述,列舉了鋼管混凝土在應變率、高溫、約束系數、材料強度、沖擊能量和外包約束等不同因素影響下沖擊性能方面的研究結論,并列舉出當前研究的不足。

(3)對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受沖擊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鋼管混凝土抗沖擊的研究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相關性能,從軸向和縱向2個角度出發推測了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得出了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能,適用于工程實踐的結論,但是尚需要試驗研究的跟進用以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彌補理論推導的不足。

(4)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沖擊性能方面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工作大體與鋼管普通混凝土類似。不同的是,在既定的研究下應該考慮骨料取代率、骨料來源和水灰比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相關屬性,了解其影響并通過調整這些屬性來改善鋼管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盧錦鐘.鋼管混凝土構件沖擊力學性能研究綜述[J].房地產導刊,2013(10):108,54.

LU Jinzhong.Review of Impa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Members[J].Real Estate Biweekly,2013(10):108,54.

[2]陳肇元,羅家謙.鋼筋混凝土軸壓和偏壓構件在靜載和快速變形下的性能[R].北京:清華大學,1986.

CHEN Zhaoyuan,LUO Jiaqian.The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xial Compression and Bias Compression Member Under Static Load and Rapid Deformation[R].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1986.

[3]PRICHARD S J,PERRY S H.The Impact Behaviour of Sleeved Concrete Cylinders[J].Structural Engineer,2000,78(17):2327.

[4]李靜.鋼管混凝土短柱軸向沖擊的試驗研究與仿真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5.

LI Jing.Test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eel Tubeconfined Concrete Short Column Under Axial Impact[D].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5]李珠,李寶成,李永剛,等.鋼管混凝土短柱軸向沖擊動力特性的探討[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37(4):383385.

LI Zhu,LI Baocheng,LI Yonggang,et al.The Research of the Dynamic Property of Steel Tubeconfined Concrete Short Column Under Axial Impact[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37(4):383385.

[6]任夠平,李珠,王蕊.軸向沖擊下鋼管混凝土短柱的變形研究[C]//《工程力學》雜志社.第17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北京:《工程力學》雜志社,2008:153156.

REN Gouping,LI Zhu,WANG Rui.Deformation Study of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hort Column Under Axial Impact[C]//Engineering Mechanics Periodical Office.Proceedings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Vol Ⅲ).Beijing:Engineering Mechanics Periodical Office,2008:153156.

[7]鄭秋.鋼管混凝土短柱抗沖擊性能試驗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2008.

ZHENG Qiu.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hort Columns Under Impact Load[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08.

[8]沈亞麗.鋼管及約束鋼管混凝土短柱抗沖擊性能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

SHEN Yali.Research on Impact Resistant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nd Confin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hort Columns[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10.

[9]XIAO Y,SHEN Y L.Impact Behaviors of CFT and CFRP Confined CFT Stub Columns[J].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2012,16(6):662670.

[10]任曉虎,霍靜思,陳柏生.高溫后鋼管混凝土短柱落錘動態沖擊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1,30(11):6773,84.

REN Xiaohu,HUO Jingsi,CHEN Baisheng.Dynamic Behavior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1,30(11):6773,84.

[11]霍靜思,任曉虎,肖巖.標準火災作用下鋼管混凝土短柱落錘動態沖擊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2,45(4):920.

HUO Jingsi,REN Xiaohu,XIAO Yan.Impact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Under ISO834 Standard Fire[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45(4):920.

[12]田志敏,吳平安.沖擊荷載作用下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簡稱鋼管RPC) 軸壓構件的性能[C]//《工程力學》雜志社.第17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北京:《工程力學》雜志社,2008:170177.

TIAN Zhimin,WU Pingan.Dynamic Response of RPC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with High Load Carrying Capacity Under Axial Impact Loading[C]//Engineering Mechanics Periodical Office.Proceedings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Vol Ⅲ).Beijing:Engineering Mechanics Periodical Office,2008:170177.

[13]XIAO Y,SHAN J,ZHENG Q,et al.Experimental Studies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Under High Strain Rate Load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09,21(10):569577.

[14]鄭秋,霍靜思,陳柏生,等.高溫下鋼管混凝土抗沖擊承載力試驗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7,39(增2):519522.

ZHENG Qiu,HUO Jingsi,CHEN Baisheng,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Impactresistant Capacity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Under High Temperature[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39(S2):519522.

[15]呂彤光.高溫下鋼筋的強度和變形試驗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1996.

LU Tongguang.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Test Research of Steel Under High Temperature[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1996.

[16]何遠明,霍靜思,陳柏生.高溫下鋼管混凝土SHPB動態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13,30(1):5258.

HE Yuanming,HUO Jingsi,CHEN Baisheng.Impact Tests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3,30(1):5258.

[17]HUO J S,ZHENG Q,CHEN B S,et al.Tests on Impact Behaviour of Micro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Up to 400 ℃[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09,42(10):13251334.

[18]HUO J S,HE Y M,CHEN B S.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act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Up to 800 ℃[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14,47(1/2):263283.

[19]霍靜思,何遠明,肖莉平,等.高溫后鋼管混凝土抗多次沖擊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9(9):610,86.

HUO Jingsi,HE Yuanming,XIAO Liping,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Under Multiple Impact Loadings[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2,39(9):610,86.

[20]張望喜,單建華,陳榮,等.沖擊荷載下鋼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6,25(5):96101,195.

ZHANG Wangxi,SHAN Jianhua,CHEN Rong,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Model Under Impact Load[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6,25(5):96101,195.

[21]XIAO Y,ZHANG W X,SHAN J H.Behavior of CFT and CCFT Columns Under Impact Loads[C]//HAN L H,RU J P,TAO Z.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Vol 1).Beijing:Science Press,2006:5661.

[22]單建華.鋼管混凝土在沖擊荷載作用下實驗研究和有限元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2007.

SHAN Jianhua.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Under Impact Load[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07.

[23]賈電波.鋼管混凝土構件在側向沖擊載荷作用下的初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5.

JIA Dianbo.The Accidence Research of Steel Tubeconfined Concrete in the Lateral Impact[D].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24]王蕊,李珠,任夠平,等.側向沖擊載荷作用下鋼管混凝土梁動力響應的實驗和理論研究[J].工程力學,2008,25(6):7580,93.

WANG Rui,LI Zhu,REN Gouping,et al.Studies on Dynamic Response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Under Lateral Impact Loading[J].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25(6):7580,93.

[25]WANG R,HAN L H,HOU C C.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Members Under Lateral Impact:Experiment and FEA Model[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2013,80:188201.

[26]涂勁松,穆啟華,李珠,等.鋼管混凝土側向沖擊荷載下的變形分析及簡化計算[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7,38(2):156159.

TU JinSong,MU Qihua,LI Zhu,et al.Deformation Analysis and Simplifying Computatio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Under Lateral Impact Load[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38(2):156159.

[27]任夠平,李珠,王蕊.低速側向沖擊下鋼管混凝土柱撓度研究[J].工程力學,2008,25(5):170175.

REN Gouping,LI Zhu,WANG Rui.The Deflec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Under Lateral Impact at Low Speed[J].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25(5):170175.

[28]李珠,王瑞峰.固簡支鋼管混凝土構件側向沖擊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08,25(增1):193197.

LI Zhu,WANG RuiFeng.Experimental Study of Fixedfreely Support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Under Lateral Impact Load[J].Engineering Mechanics,2008,25(S1):193197.

[29]王瑞峰.不同約束條件鋼管混凝土構件的側向沖擊試驗研究與數值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8.

WANG RuiFeng.Test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eel Tubeconfin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Restrain Condition in the Lateral Impact[D].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

[30]BAMBACH M R,JAMA H,ZHAO X L,et al.Hollow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Hollow Sections Under Transverse Impact Load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8,30(10):28592870.

[31]YOUSUF M,UY B,TAO Z,et al.Transverse Impact Resistance of Hollow and Concrete Filled Stainless Steel Column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3,82:177189.

[32]BAMBACH M R.Design of Hollow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and Stainless Steel Tubular Columns for Transverse Impact Loads[J].Thinwalled Structures,2011,49(10):12511260.

[33]REMENNIKOV A M,KONG S Y,UY B.Response of Foam and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es Under Lowvelocity Impact Loading[J].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2011,25(5):373381.

[34]王蕊.鋼管混凝土結構構件在側向撞擊下動力響應及其損傷破壞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8.

WANG Rui.Study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Damage Failure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Under Lateral Impact[D].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

[35]AGHDAMY S,THAMBIRATNAM D P,DHANASEKAR M,et al.Lateral Impact Response and Parametric Studies of Axially Loaded Squa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C]//TOPPING B V H,IVANYI P.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Stru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puting.Cagliari:Civilcomp Press,2013:2027.

[36]YOUSUF M,UY B,TAO Z,et al.Impact Behaviour of Precompressed Hollow and Concrete Filled Mild and Stainless Steel Column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4,96:5468.

[37]任曉虎,霍靜思,陳柏生.火災下鋼管混凝土梁落錘沖擊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2,31(20):110115.

REN Xiaohu,HUO Jingsi,CHEN Baisheng.Antiimpact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Beams in Fire[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2,31(20):110115.

[38]侯川川,王蕊,韓林海.低速橫向沖擊下鋼管混凝土構件的力學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2012,29(增1):107110.

HOU Chuanchuan,WANG Rui,HAN Linhai.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Members Under Low Velocity Transverse Impact[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2,29(S1):107110.

[39]章琪,蔣慶,陸新征.側向沖擊對鋼管混凝土受壓承載力影響研究[J].結構工程師,2013,29(3):5964.

ZHANG Qi,JIANG Qing,LU Xinzheng.Lateral Impact Effect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J].Structural Engineers,2013,29(3):5964.

[40]章琪,蔣慶,陸新征.不同截面鋼管混凝土結構抗沖擊性能比較[J].工程力學,2013,30(增):8993.

ZHANG Qi,JIANG Qing,LU parison of Impact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ections[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3,30(S):8993.

[41]王洪欣,查曉雄,葉福相.空心鋼管混凝土構件抗側向沖擊性能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8):107110.

WANG Hongxin,ZHA Xiaoxiong,YE Fuxiang.Impact Resistance of Hollow Concrete Filledsteel Tubular Members Subjected to Lateral Impact Loading[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38(8):107110.

[42]于璐,徐亞豐.十字形鋼管混凝土芯柱在不同約束條件下側向沖擊作用的動力響應分析[J].工程力學,2012,29(增2):201204.

YU Lu,XU Yafeng.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Crossshap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re Column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Restraints Under Lateral Impact[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2,29(S2):201204.

[43]蔣晶,徐亞豐.長細比對T形截面鋼骨混凝土芯柱側向沖擊性能分析[C]//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3:14.

JIANG Jing,XU Yafeng.Analysis of Slenderness Ratio on Performance of Tshap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Column Under Lateral Impact[C]//Shenyang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nnu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enya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Beijing:China Academic Journals (CD Version) Electronic Magazine,2013:14.

[44]任林林,徐亞豐,張鳳榮.L形鋼骨混凝土異形柱在爆炸荷載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分析[C]//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3:1014.

REN Linlin,XU Yafeng,ZHANG Fengrong.Analysis of Blast Resistance of Lshap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alshaped Column Under Explosion Load[C]//Shenyang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nnu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enya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Beijing:China Academic Journals (CD Version) Electronic Magazine,2013:1014.

[45]瞿海雁,李國強,孫建運,等.側向沖擊作用下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簡化分析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1):3541.

QU Haiyan,LI GuoQiang,SUN Jianyun,et al.Simplified Analysis Model of Circ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pecimen Under Lateral Impact[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1,39(1):3541.

[46]QU H Y,LI G Q,CHEN S W,et al.Analysis of Circ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pecimen Under Lateral impact[J].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1,14(5):941951.

[47]QU H Y,LI G Q,SUN J Y,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irc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pecimen Under Lateral Impact[J].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2010,27(1):8996.

[48]余敏,查曉雄.實空心鋼管混凝土柱在汽車撞擊下的性能研究[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1,13(1):5764.

YU Min,ZHA Xiaoxiong.Behaviour of Solid and Hollow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Under Vehicle Impact[J].Progress in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2011,13(1):5764.

[49]陳忱,趙穎華.FRP鋼管混凝土構件抗沖擊性能仿真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3,32(19):197201.

CHEN Chen,ZHAO Yinghua.Simulation for Antiimpact 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FRPsteel Tube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3,32(19):197201.

[50]鞠翱天,王金田,王國梁,等.沖擊荷載下鋼管混凝土限高防護架的動力響應[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2,25(1):5964.

JU Aotian,WANG Jintian,WANG Guoliang,et al.Dyna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Height Limit Protective Frame Under Impact Loads[J].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2012,25(1):5964.

[51]HAN L H,HOU C C,ZHAO X L,et al.Behaviour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Under Transverse Impact Load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4,92:2539.

[52]DENG Y,TUAN C Y,XIAO Y.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Circular Steel Tubes Under Highstrain Rate Impact Loading[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2,138(3):449456.

[53]張智成.鋼管再生混凝土構件抗沖擊性能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ZHANG Zhicheng.Study on Impact Resistant Behavior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Members[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

[54]楊君,李華林,周華,等.鋼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現狀[J].四川建材,2014,40(2):34,6.

YANG Jun,LI Hualin,ZHOU Hua,et al.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Recycl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J].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2014,40(2):34,6.

[55]李杰,任曉丹.混凝土靜力與動力損傷本構模型研究進展述評[J].力學進展,2010,40(3):284297.

LI Jie,REN Xiaodan.A Review on th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tatic and Dynamic Damage of Concrete[J].Advances in Mechanics,2010,40(3):284297.

[56]陳杰.鋼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軸壓力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CHEN Jie.Static Behavior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Under 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

[57]邱昌龍.再生混凝土研究及鋼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學性能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QIU Changlong.Study on Recycled Concrete and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Tube Recycled Concrete Short Column[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9.

[58]王玉銀,陳杰.鋼管再生混凝土構件力學性能研究綜述[R].北京:中國工程院,2012.

WANG Yuyin,CHEN Jie.A Review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R].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2012.

[59]HANSEN T C.Recycled Aggregates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econd Stateoftheart Report Developments 19451985[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86,19(3):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