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體能訓練培訓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兒體能訓練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少兒體能訓練培訓

篇1

【摘要】通過對浙江省多名市體校教練員,及少兒武術培訓教練的調查與訪問,對競技武術啟蒙訓練內容及訓練方案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對比大量體育學科的文獻資料后,把少兒競技武術啟蒙訓練的內容、要求、手段進行了初步的梳理、總結。對少兒競技武術啟蒙訓練內容、方法及手段進行研究,為基層培養競技武術套路后備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借鑒。

【關鍵詞】少兒 啟蒙訓練 競技武術

在大量現代競技體育在我國不斷普的沖擊下,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因其技術動作內容復雜多樣、基礎訓練時限長等項目特性,逐漸的在少兒培訓方面體現出了劣勢。同時在國家現行規則的促使下,越來越高的難度動作和更加苛刻的技術要求,迫使現代的競技武術運動員需要具備更高的技術水平和更好的體能。因此,少兒武術啟蒙訓練的重要性凸顯的更加明顯了。

1少兒的生、心特點

根據現有資料表明,7~12歲是目前公認武術啟蒙訓練的適合年齡,而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少兒生心特點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差別。 其骨骼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關節伸展性與活動范圍大,關節的靈活性與柔韌性都易發展,但牢固性較。差肌肉收縮能力較弱,耐力較差,易疲勞,但恢復快。紅細胞、白細胞及血紅蛋白含量大心臟重量體積小,心率快,血血壓較低。呼吸肌弱,肺通氣的阻力大。表現呼吸淺快,肺活量、最大吸氧量較低。神經過程興奮和抑制發展不均衡,興奮占優勢,并易擴散,表現為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動作準確性差等特點。另外,心理活動過程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迅速發展。集體意識和個性的逐漸形成。無意注意主導向有意注意發展等。因此,我們在組織少兒武術啟蒙訓練時應依據少兒生、心的發展特點。

2少兒競技武術啟蒙訓練的內容和實施

武術啟蒙訓練階段以一般的身體素質訓練為主,以增加少兒運動員運動能力和培養運動興趣為主要任務,為系統良好的開展基礎訓練奠定基礎。其訓練內容包括有:運動興趣的培養、一般身體素質、柔韌和武術形態神態的訓練。經多名教練員建議這一階段的訓練時間為一年到兩年之間為佳。

⑴運動興趣的培養

在運動訓練中,運動興趣是影響訓練積極性和自覺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基礎訓練的前期就著重培養運動員對運動項目的訓練興趣,不僅利于整個基礎訓練過程中訓練方案的實施,而且對于更高武術技術水平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價值。按運動興趣的形成因素將培養興趣的訓練方法分析如下:①明確訓練動機:主要的訓練實施手段為直觀或言語性的對運動員思維觀念上的影響,如:講授一些優秀運動員的事跡故事,利用電視、電影和技術錄像等多媒體教學以及言語鼓勵等等。②加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變化多、內容豐富為原則選用教材,不僅能培養運動員的訓練興趣,同時也能提高訓練效果。比如時常編排一些武術韻律小體操、初級步型手型組合、各種素質內容的花樣式結合等訓練手段的運用。③提高認知和情感的聯系:訓練中應控制良好的訓練氣氛,使其形成積極的訓練情緒。如根據少兒運動員的心理認知特點進行形象生動的教學、多給予表現機會和動作獨立思考的機會、在訓練中多參插評比及競賽等訓練手段。

⑵一般身體素質

這一階段的體能訓練是進行以提高運動能力為目的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為主,主要任務是提高活動能力。要求訓練量不宜過大,身體負荷強度不宜過高,循序漸進,適量安排訓練計劃。在已有的研究中已證明目前青少年的體質普遍下降,同時考慮到兒童身心的特殊性,過分的大負荷訓練容易使少兒訓練導致產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這階段訓練我們應更注重訓練量與強度的掌控,合理分配體能訓練內容和訓練手段的運用。

7~8歲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雖逐步快速的向成人轉變,但在初期階段都還處于幼兒狀態。因此,在訓練手段運用上我們應多采用具有引導性、趣味性的訓練方法,如:跑、跳、爬、滾、翻、鉆、攀、拉等游戲成分高,強度小的素質訓練。同時這些訓練手段豐富、內容多樣則更容易激起運動員的訓練興趣,提高訓練熱情,從而改善訓練效果。具體訓練方法和手段:(見表3)

柔韌素質的提高是少兒競技武術啟蒙訓練最為關鍵的身體訓練內容。它不僅是武術運動的基礎,必備的體能條件,也是技術發展層次高低的關鍵。因而,在少年兒童時期各部關節十分柔軟、靈活,骨骼的彈性大、硬度小,肌肉也較柔軟等生理特點的有利條件下,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佳時期。在訓練時不易發生骨折、肌肉韌帶拉傷等現象,也沒有青年時期拉韌帶的痛苦感。只要方法得當,少兒的柔韌練習一般只需要經過7~8 周,身體各部位就能夠達到靈活自如的程度。實施方法:(見表4)

⑶武術形態、神態訓練

其內容包括有基本站姿和坐姿以及手型、步型、身形以及神態部分。武術套路中的每一個動作無不是由這些動作經轉變或組合后形成的,是通過武術中的“形態”和“眼神”的有機結合,在一系列的有次序、多變的動態靜態中,才可將武術套路表現的淋漓盡致,出神入化的。由此可見,抓好這部分訓練不僅是有利于開展后續的基礎訓練,也是運動員今后技術發展的必要條件。(見表5)

在武術形態訓練中常見的方法:①重復練習法:以集體訓練的形式為主,進行原地或者行進的對動作反土廢壩杏諦緯啥作定型。②持續練習法:主要是指對每一動作有一定的持續時間的練習,目的在于加深動作靜止時的本體感覺。但獨依據少兒生理特點,在進行步型訓練時用此訓練法需要慎重處理持續時間,以免造成運動員下肢骨骼變形、彎曲。③組合訓練法:對上肢、下肢或上下肢結合的幾個或多個不同動作進行組合訓練,以及五步拳套路的訓練,有利于武術規格的提高和步型手型的配合運用。④變換訓練法:幾個或幾組動作,通過口令及順序變換訓練內容。⑤直觀法和言語法:因啟蒙訓練期的少兒運動形象思維強于抽象邏輯思維的心理特征,運用動作示范和多媒體等的直觀性教學手段效果較佳。同時訓練時應反復強調正確動作技術要領和及時糾錯、攻防含義講解。使其大腦在外界信息不斷的刺激下形成正確動作概念。

同時,武術套路講究“形神兼備”,所謂的神就是套路演練中所表現出來的精、氣神,是武術動作中潛在的攻防含義的體現。而眼神是武術精、氣、神的核心和窗口。因此,武術的神態訓練主要也就是眼神的訓練。在武術神態方面訓練有三法:①眼神本身的訓練:即為眼睛瞪、轉、追、開合的的訓練,要求精神飽滿,目光如炬,且練到收縮自如。②頭部靈活性訓練:主要個各方位的甩頭訓練,利于形成目光定位和提高甩頭動作是的神態展現。③眼神動作訓練:眼神動作訓練是典型的武術動作與眼睛的配合,眼到手到,手眼相隨是武術運動中眼與手配合的基本原則。如并步穿手亮相(注重甩頭和抖腕的配合)、前點步架掌(注重點步架掌和甩頭的配合)等,建議在練習中應反復強調手眼配合,并作為此階段武術專項技術訓練的重要部分。

3小結

根據少兒與成人生、心特點的不同,在武術訓練方法的選擇上也存在著差異。如體能訓練應采用一些自然的源于本能的動作練習,將青少年運動員導入自覺的運動狀態中,激發他們的生理潛能和參與熱情。同時技術訓練中也應根據少兒的生心特點,運用變化多、內容豐富等訓練手段,初期訓練中以模仿動作、簡單的武術手步型體操和簡單攻防格斗動作等游戲成分較重的訓練內容來進行,而后根據訓練時間和訓練水平的積累逐漸減少游戲成分。少兒的武術啟蒙訓練必須要以少兒的生心發展為中心,做到訓練和成長的有利結合,才能使其訓練效果得以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小美.武術基礎訓練與兒童生理_心理發展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851-853.

篇2

一、少兒舞蹈的培養教育要體現社會的責任感

目前,我國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家庭的寵兒,其活動的空間和交流的范圍小且較為封閉,常常是上網、電腦游戲充斥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愛心意識淡薄,集體觀念缺失。我們大家都懂得,兒童時期的孩子是天真的,心靈是純潔的,如同一張如玉的白紙,期待著能夠描繪上美好健康且積極向上的藍圖。所以,身處此時的孩子是愛心和社會公共道德意識培養的最佳教育和形成時期。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中國的未來。作為從事藝術創作的我們,完全而且應當有義務用好的作品、美的事物去做好培養和教育他們,這也是國家賦予我們的責任。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他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排練和表演過程中,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他可以孕育和激發出孩子們的愛國家、愛生活、愛他人和愛親人的美好情感,這也就是舞蹈藝術所賦予我們培養和教育少年兒童的社會責任感。比如舞蹈《泥娃娃》,描述的是一個沒有爸爸,沒有媽媽,也沒有家的泥娃娃,誰來關心愛護哪?通過這個舞蹈的排演過程,就可以大大激發出孩子們的同情心,讓他們懂得關愛,懂得助人;再如少兒舞蹈《我為噢運加把油》,曲調歡快流暢,歌詞朗朗上口,排演中,孩子們的愛國意識就在邊唱邊跳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在舞蹈作品的選擇方面,要特別注意選材和主題的寓意,在注重孩子的童樂,興趣的基礎,要突出以“愛什么”、“模仿什么”為重要內容,其目的就是要用舞蹈藝術本身所包含的文化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思想情感。比如《采茶舞》中,通過舞蹈表現小姑娘清晨去茶園采茶,與小伙伴們一起勞動,然后跳起了歡樂的采茶舞,最后帶著勞動的喜悅回家的場景,以此培養孩子們愛勞動、團結友愛的好品質。因此,只有正確了解兒童的特點,選擇健康主題的好作品,才能陶冶少年兒童的情操、促進孩子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二、少兒舞蹈的培養教育要注重開發孩子的想象力

兒童的心底非常純真,其世界豐富多彩且充滿幻想。少兒舞蹈動作歡快明朗,恰恰符合孩子們愛唱、愛跳的心理。我們要通過感知和表象,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動作和節奏加深對外界事物的理解。經過多年的舞蹈教育實踐,兒童舞蹈從創作規律和技法上與成人舞蹈雖有相同之處,但卻更難于成人舞蹈,其主要表現就在于舞蹈的主題方面。主題就是舞蹈的靈魂,是一個舞蹈所要弘揚和表現的精神,所以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定要符合優良的“童真”,符合社會倡導的主旋律。兒童們天真活潑,對世界充滿愛。他們愛野地上的小草和花,愛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愛天空中飛翔的小鳥和白云,愛江河上跳躍閃映的小魚和帆影。“心鏡萬象生”,人的思維與感情皆附麗于大千世界、萬象自然。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更有著豐富多姿的藝術想象力和模仿力。天生的好奇會使他們看到原來空無所有的地方有著美妙的圖畫,模仿著記憶或夢幻的景物,所以兒童舞蹈創作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是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狀態分不開的。只有把握兒童認識客觀世界和反映客觀世界的特點,洞析兒童微妙的心靈,兒童舞蹈才會從成人看來不足為奇的事物中,產生無窮的情趣和豐富的想象,從而更好地用舞蹈形式準確地表達出兒童世界。

三、少兒舞蹈的培養教育要注重突出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瑪格麗特?米德在她的《薩摩亞人的成人》里,有一段對舞蹈的作用是這樣描述的:“舞蹈在薩摩亞兒童的教育以及社會化過程中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它有效地沖淡了兒童在通常狀態下由于所受的嚴格的支配而產生的消極情緒。二是降低兒童對羞怯的敏感性。”可見舞蹈不僅給每一個孩子以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地學習機會和表現機會。因此,舞蹈不僅是一門運動的藝術,還會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起著非常有益的作用。少年兒童處在身體發育得早期,骨骼以及韌帶都沒有成形,開展適量的體能訓練可以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發展。舞蹈練習尤其對少兒身體靈敏度的提高,肢體的協調和耐力的提升都顯得非常重要,通過舞蹈培訓能夠增強少兒的體質,有效地改變少兒躬胸、駝背等不良習慣,塑造出少兒形體的優雅姿態和外在氣質。少兒舞蹈形象優美,動作有趣,能夠較好表達出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每排練一個舞蹈節目,都是動作和音樂節奏的融合,其過程就是對他們智力的一次有效開發。我們知道,音樂是舞蹈的親密伴侶,在少年兒童的舞蹈訓練中音樂的配合一定要有少兒特色,那些旋律流暢、節奏鮮明,具有動感,充滿趣味和聯想的音樂很容易讓少兒理解并接受。伴隨著動聽優美的音樂,少年兒童在排演舞蹈時可以沖淡恐懼的心理,充分放松心情,更加大膽地表現自己,他們的身心健康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所以,通過舞蹈的不斷訓練,少年兒童的氣質、體形都得到了塑造,肢體更靈活,身體各部位更加協調,自信心大大增強,同時活潑的節奏訓練有效地提高了孩子們的忍耐力,堅強了孩子們的意志,增強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最終培養出他們自尊、自愛、自強和自信的健康身心。

四、少兒舞蹈的培養教育要注重提升孩子對美感的認知度

舞蹈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人體語言來表示人和物的深刻內涵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良好的形式。在少兒舞蹈的學習中可以引導孩子們全面認識舞蹈中得美。比如在給孩子們輔導舞蹈學習時,啟發他們在舞蹈作品中尋找舞蹈中舞姿的美,畫面的美,服裝道具的美,燈光的美,集腋成裘,孩子們就會在積聚大量關于美的直接體驗下,進一步認識到美,感受到美,從而更好地培養出兒童的美好情感世界。少兒舞蹈教育就是要通過其藝術的講授,正確反映出作品的主題、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兒童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更好地激發出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鑒賞力。比如在示范《大雁》時,可以把腳下比喻成茫茫的草原和一望無際的大海,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眺望,跟隨雁群變化排列隊形的情景。兒童時期對美的感受還處于低層次直覺感受水平,但孩子們的好奇心、易沖動等特點卻極易產生感受美和表現美德情趣。在舞蹈當中動聽的音樂、奇異亮麗的服裝、翩翩起舞的肢體語言、開心感人的情節都能讓孩子們欣賞到美的表現。比如在排演《中國結》這個舞蹈時,首先,要對孩子們進行一些生動的講解,啟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同時展示出美麗的中國結,讓孩子們在內心留下中國結的美好印象;其次,要展示有關中國節日中關于中國結的故事和情結,了解中國人對中國結的情懷,奠定孩子們對中國結的熱愛之情;再次,要展示有關民族大團圓場景舞蹈表現形式,體現出整個舞蹈的主題思想。通過這些鋪墊,大大激發了兒童的強烈感情和對舞蹈濃厚興趣,這樣不僅有助于孩子們在排演舞蹈時能夠準確表達意思,更能夠孕育出孩子們團結友愛,奮發有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