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趨勢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0: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育率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Zhang Dongmin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Economics & Management School,Xi'an 710021,China)
摘要: 本研究在測定陜西省獨生子女規模與結構的基礎上,結合生育模式、生育觀念轉變和育齡人口規模變動等情況,預測陜西省生育率變動趨勢。研究發現:陜西省第一批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在“雙獨”可生二孩政策的作用下陜西省總和生育率將持續緩慢增長;“雙獨”二孩政策和育齡人口波動的合力形成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人口計生將迎來新的挑戰。
Abstract: The research measures the scale of the only child of Shaanxi, combining with birth pattern, birth idea change and childbearing age population scale change, forecasts fertility rate change trend of Shaanxi.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first batch of only children has entered the parity peak; under policy of "double only child" can be born two children,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will continue to slowly grow; "two children policy"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child-bearing age together form the fourth birth population boom, so the birth control will welcome the new challenge.
關鍵詞: 獨生子女 二孩政策 生育模式 生育意愿 生育率
Key words: only child;two children policy;fertility mode;childbearing willing;fertility rate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6-0321-01
0引言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陜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出生率從1978年的17.24‰下降到2009年的10.24‰,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0.32‰下降到4.00‰,累計少出生1200多萬人。
雖然陜西省已進入低生育水平時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以下兩方面問題。首先,《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夫婦雙方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陜西省獨生子女大量出現于80年代以后,現在這些獨生子女已陸續開始進入法定婚育年齡。其次,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現在已陸續進入婚育期,今后10年內育齡婦女將以每年2萬人左右的速度增長。專家認為,如果低生育反彈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陜西省人口數量控制的目標將面臨被突破的危險。
本研究以陜西省人口生育率為研究對象,在測定陜西省獨生子女數量的基礎上,結合生育模式、生育觀念轉變和育齡人口規模變動情況,預測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間陜西省生育率變動趨勢。
1模型構建與測算
1.1 模型構建為預測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間的生育水平,現以2000年五普以來生育模式為基礎,調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生育意愿,結合育齡人口結構變動信息,對2010-2025年生育率進行預測。
本研究采用反算法,不直接預測生育率發展趨勢,而是通過對每年新生人口規模的預測反算出生育率水平。
1.2 參數設定
1.2.1 生育意愿測定近些年,我國曾多次對部分地區進行青年人生育意愿調查。2006年,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市成年獨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正在提高。如果不考慮計劃生育政策,他們希望生育的孩子數平均為1.46個,半數(50.1%)的受訪者表示想生二胎。
1.2.2 生育模式預測馬瀛通等創建的遞進生育率分析方法不僅克服了常規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分析的缺陷,而且分孩次遞進生育率的定義及其計算過程中都運用了隊列的概念,計算結果更貼近實際生育過程,有利于實際生育水平研究,有利于生育政策及其后果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分孩次遞進生育模式的方法,分析陜西省育齡婦女生育模式的變化。
1.2.3 測算結果
觀察測算結果中各項出生率指標的變化趨勢(見表1)發現,粗出生率和一般生育率的變化趨勢為先增后降;總和生育率的變化趨勢為持續上升。2009-2014年粗出生率和一般生育率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粗出生率由2009年的10.94‰增長至2012年的12.92‰,年均增長率為5.70%;一般生育率由2009年的39.67‰增長至2016年的48.34‰,年均增長率為2.86%。2015年后這兩種生育率均較快速度下降,截止2025年粗出生率下降至7.52‰,一般生育率34.06‰。總和生育率的變化趨勢為持續緩慢增長,由2009年的1.376‰,上升至2025年的1.414‰,年均增長率0.17%。
2結論
2008年起陜西省進入第四次生育高峰并將持續十幾年。本研究在測定陜西省獨生子女規模與結構的基礎上,結合生育模式、生育觀念轉變和育齡人口規模變動等情況,預測陜西省生育率變動趨勢,研究發現:陜西省第一批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在“雙獨”可生二孩政策的作用下陜西省總和生育率將持續緩慢增長;“雙獨”二孩政策和育齡人口波動的合力形成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人口計生將迎來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郭志剛.從近年來的時期生育行為看終身生育水平[J].人口研究,2000,(01).
篇2
關鍵詞:區域旅游合作;開發;合作優勢
區域旅游合作已經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很多區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是跨行政區域的,如中部六省、長三角等大區域的打破行政界線的研究,雖然有些已經在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只有先搞好行政區域內的旅游合作才是跨區域合作的基礎。因此,本文針對河南省的旅游業現狀,結合行政區域內合作的問題,具體來探討河南省省內的旅游合作模式,為中部崛起中的中部旅游合作奠定基礎。
一、合作開發現狀
河南作為旅游大省,具有開展區域旅游合作的天然資源優勢,政府也已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早在“九五”期間就已提出了打造“三點一線”(鄭州、洛陽、開封及三門峽沿黃河旅游線)的戰略,在“十五”期間“三點一線”基本形成。2006年河南省旅游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將“三點一線”,延伸到“一心、兩帶、五區、六板塊”(“一心”即全局性發展核心――鄭州;“兩帶”即以鄭、汴、洛為主的沿黃河旅游發展帶和京廣、京珠沿線旅游發展帶;“五區”即嵩山文化旅游區、南太行山山水生態旅游區、伏牛山休閑度假旅游區、桐柏―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和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六板塊”即豫中、豫西、豫北、豫東、豫南及豫西南六大旅游經濟板塊)的全省范圍的區域旅游合作。
二、合作的優勢分析
(一)資源優勢
首先,河南省文化資源博大精深。擁有8000年前的裴里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炎黃文化遺址、安陽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陽古都的漢、魏、隋、唐文化、開封古都的宋文化,以及三門峽的先秦文化、信陽的楚文化、南陽的三國文化,濃縮了中國從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精華。其次,自然資源豐富多彩。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高峽平湖壯麗奇觀,“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中岳嵩山、洛陽龍門山、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和王屋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另外相繼開發出一大批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如焦作的云臺山、青天河、神農潭、安陽的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濟源的五龍口、鶴壁的云夢山、平頂山的石人山、洛陽的白云山、雞冠洞、重渡溝、龍峪灣、南陽的老界嶺、龍潭溝、寶天曼、駐馬店的岈山、薄山湖等。再次,景觀地域組合良好。從整體上看,河南旅游資源大致分布在京廣鐵路、隴海鐵路和焦枝鐵路線上及鄰近地區,全省的29處國家級景點、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絕大部分文物古跡都分布其中,尤其是隴海沿線分布更為集中,旅游區的可進入性強,且各具特色,易于進行區域旅游整體規劃和聯合開發。
(二)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近年來,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游業十分重視。2002年6月,河南省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河旅游線這“三點一線”的決定。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005年10月和2006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分別召開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和伏牛山生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系統解決了長期困擾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思想認識、發展定位、工作措施、目標任務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在河南旅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河南成功舉辦中部旅游交易會暨中部崛起旅游論壇;組團赴俄羅斯及歐洲其他國家開展宣傳促銷活動,促成鄭州―首爾航線的開通,并組團赴韓國宣傳促銷。2006年底,全省旅游部門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通往景區的道路上豎起了1734塊旅游標志牌,引導自駕游,成為宣傳河南旅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三)中部崛起創造契機
促進中部崛起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政府做出的統籌全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中部崛起,旅游先行,旅游業的發展正在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力量。河南作為中原腹地,其良好的區位優勢及旅游資源優勢,為它在中部崛起戰略中成為首當其沖的受益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促進中部六省崛起這個大背景下,2006年3月17日至19日,由國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中部(河南)旅游交易會暨中部崛起旅游論壇”在鄭州召開,此次會議的召開,無疑會為河南區域旅游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四)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河南省地處中原,交通運輸條件優越。全省鐵路通車里程3428公里。省會鄭州位于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匯處,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最大的客貨轉運站。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公路干線有106、107、310等國道。洛陽―鄭州―開封、北京―鄭州―漯河高速公路已建成,許昌―漯河、許昌―平頂山、三門峽―洛陽、開封―商丘也已列入建設計劃。
三、合作開發的理論基礎
(一)“增長極”理論
“增長極”理論最早由法國的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于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強調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把有限的稀缺資源集中投入到具有創新能力、發展潛力大、投資效益明顯的少數產業部門、大企業或區位,使這些“增長極”形成聚集經濟和規模經濟,同周圍區域形成一個“勢差”,通過市場經濟機制中的傳導媒介力量帶動相鄰地區共同發展。這一理論已被我國理論界普遍接受,并已應用到旅游業的空間布局實踐中。
(二)“點―軸”理論
“點―軸”理論是“增長極”理論的延伸,“點―軸”模式是對旅游資源和旅游線路比較顯著呈帶狀分布的區域結構的抽象。“點”是各級旅游中心地,對各級區域旅游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軸”是在一定方向上聯結若干不同級別的中心地而形成的旅游廊道及產業帶。從初期的較孤立的數個中心地,逐步發展為具有一定空間網絡結構的發展軸線。
(三)“核心―邊緣”理論
“核心―邊緣”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是解釋經濟空間結構模式的常用模式。“核心―邊緣”結構通過建立旅游廊道、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界限的束縛,實現資源―產品―市場共軛耦合,形成多級圈層結構,旅游業發展水平呈現由核心向邊緣的漸降次序,而區域整體水平高,競爭力強。
四、合作開發的戰略構想
針對河南區域旅游合作現狀與存在問題,結合河南省旅游資源特色,以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依托,以廣闊的旅游市場為目標,以中心旅游城市為龍頭,以旅游產品為紐帶,整合河南省旅游資源,以“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核心―邊緣”理論等理論為基礎,圍繞“十一五”河南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一心、兩帶、五區、六板塊”的規劃要點,筆者提出了河南區域旅游合作開發的“點―軸―圈協同推進”戰略構想(如圖1)。
所謂“點―軸―圈協同推進”戰略是以鄭、汴、洛三市組成的核心點為中心,以沿黃河旅游發展帶和京廣、京珠沿線旅游發展帶兩條旅游帶為軸線,以中原城市群和五大特色旅游區兩個圈層為延伸面,結成的由點及面、層層推進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圈層結構。通過點、軸、圈將河南省主要旅游城市連成一片,由點到面,逐層展開,協同推進,形成一個統一的大旅游整體。
(一)“鄭、汴、洛”核心輻射
擁有3500年歷史的商代古都鄭州,以及它東邊的七朝古都開封,西邊的九朝古都洛陽,歷史上均極盡繁華和榮耀,成為中華文明在一定時期的象征。此三點位于我國東西部旅游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旅游重點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在河南旅游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連接歷史,又連接未來;既牽動龍頭,又輻射中原;既促進旅游,又帶動全省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并且已有的“三點一線”的旅游合作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二)水陸兩帶連結四方
沿黃河旅游發展帶自西向東連接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濮陽六個河南省重點旅游開發城市,而京廣、京珠沿線旅游發展帶則自北向南貫穿了安陽、鶴壁、新鄉、焦作、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九個旅游開發城市,兩條旅游發展帶通過水陸兩路連通了河南省全省范圍內大部分的旅游開發城市,使河南的旅游城市有機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連接貫通的旅游網絡。
(三)中原城市群眾星閃耀
中原城市群由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九個城市組成,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大鄭州都市圈;第二層次以大鄭州都市圈為中心,以洛陽、濟源、焦作、新鄉、開封、許昌、平頂山、漯河等八個中心城市為結點,構成中原城市群緊密聯系圈;第三層次為帶。九個城市以鄭州為中心,從鄭州到任何一個城市的時間都在1個半小時之內,并以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新鄭許漯產業軸線兩條經濟帶在鄭州交匯形成大“十”字架型的經濟架構。隨著中部崛起戰略思想的提出,近年來中原城市群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城市間的合作也不斷加強。
(四)特色精品旅游區協同開發
五個特色旅游區為以安陽為中心的豫北旅游區,以商丘、周口為中心的豫東旅游區,以信陽、駐馬店為中心的豫南旅游區,以三門峽為中心的豫西旅游區,以南陽為中心的豫西南旅游區。五個旅游區分布于河南省的五個方位,旅游資源各具特色,交相輝映,比如豫北旅游區的殷商古文化群、豫東旅游區的商業文化和祖根文化、豫南旅游區的“紅”“綠”旅游資源、豫西旅游區的黃河文化、豫西南旅游區的三國文化等。各旅游區的旅游資源組合性好,且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利于區域內協同開發旅游產品,創旅游精品品牌,增強旅游區的整體競爭力和吸引力,具備開展區域旅游合作的天然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優勢,聯合開發河南的特色旅游產品,打造河南的旅游精品品牌,促進河南區域旅游合作第二圈層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趙保生.河南旅游資源特色及其對旅游活動的影響[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2).
2、王慶生,許韶立.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地理,1996(3).
3、薛瑩.區域旅游合作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1.
篇3
[關鍵詞]水稻種植 稻曲病 發病規律 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5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65―02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地水稻主產區廣泛發生。我國部分稻區又稱綠黑穗病、青粉病、谷球病、黑球病等,因其常在風調雨順、氣候適宜水稻生長結實的年份發生和流行,所以有的地方又稱其為“豐收病”。最近幾年,水稻稻曲病在安徽省水稻主產區發病呈現高發趨勢。隨著田間化肥施入量和水稻品易感品種大面積種植,稻曲病的危害日益嚴重。稻曲病逐漸成為影響水稻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分析水稻稻曲病發病規律,才能采取有針對性措施預防該種疾病的發生。
1水稻稻曲病發病癥狀和流行特點
1.1水稻稻曲病發病癥狀
稻曲病是水稻生長后期在穗部產生危害的一種病害,主要是危害穗部的谷粒,發病較輕時在穗部會有1-5粒受危害谷粒,發病嚴重會導致整個穗部受危害。受危害的谷粒比正常的谷粒大3-4倍,谷粒外表被病菌絲包圍,顏色呈現橙黃色,后期逐漸變為墨綠色。谷粒表面初期比較平滑,后期逐漸變得粗糙,在谷粒上分布了很多絮狀物,這就是病菌厚垣孢子。
1.2流行特點分析
稻曲病是水稻常見病害之一,不僅會顯著影響產量,而且會嚴重污染稻谷品質,人類食用了被污染的大米后,會出現黃曲霉中毒。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揚花期發生,氣候環境、田間濕度以及施肥量都會對病害的發生產生影響。水稻揚花期如果連續遇到陰雨天氣,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生長,田間病害發生將會加重。如果田間濕度過大,露水嚴重或者山區霧重、上午露水干涸的時間較長也會加重田間病害的發生。此外,施肥量過多,特別是氮肥的施入量過多會導致葉片生長過于旺盛而出現披垂的現象,田間郁閉過早,通風透光性變差稻田植株碳氮比例失調,水稻抗病性能下降,很容易導致病害加重。此外,水稻品種、種植密度等因素都會對疾病的發生產生影響。
2水稻稻曲病發生規律分析
2.1水稻品種之間抗性差異明顯
一般情況下,晚稻發病要明顯重于早稻。雜交水稻品種發病明顯重于常規水稻品種。在雜交水稻選種過程中,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的制種質量,選擇不育系時,特別強調選擇開穎時間比較長的材料,導致了水稻與稻曲病病菌的接觸時間變長,降低了水稻對稻曲病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水稻高桿和矮桿、穗型大小都與稻曲病的抗性有密切關系。穗長、劍葉的開合角度以及穗部彎曲度以及劍葉的長度都與發病呈現一定的相關性。一些雜交水稻品種,由于穗部比較長,雖然能夠增加產量,但是卻增加了孕穗期的時間,延長了水稻的敏感期。對于那些穗部較大,劍葉包裹不緊密的水稻品種,會大大增加病菌與穗部的接觸時間,增加了水稻的易感性。
2.2氣候環境是導致水稻感染稻曲病的直接因素
水稻從孕穗期到抽穗期是稻曲病侵染的關鍵時期,水稻的這兩個時期環境溫度適宜、高溫潮濕、日照較少,這些因素存在會延長抽穗的時間,十分有利于水稻稻曲病的發生。稻曲病的孢子需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才能萌發并對水稻產生危害,而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降雨量比較大,降雨時間比較集中,日照時數較短,田間濕度較大,容易導致稻曲病嚴重發生。而像祁門縣這樣的山地和丘陵地區,由于早晨水稻露水存在的時間比較長,光照強度不高以及田間濕度比較大等情況,導致了稻曲病在這些地區呈現高發趨勢,并逐漸成為危害水稻產量和品質的最嚴重病害。
2.3田間管理不到位而導致水稻抗性降低
平衡施肥以及采用科學測土配方施肥的田塊發病相對比較輕,而施入氮肥過多的田塊發病呈現加重趨勢。在水稻稻田中過量施入氮肥,特別是在水稻后期過量施入氮肥,會造成水稻出現徒長,水稻葉子厚度增加,田間郁閉度過大,通風透氣性不高,降低了水稻的抗性,增加了田間的濕度,增加了稻曲病發病時間和危害程度。此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長期采用深灌溉,降低了水稻根系的呼吸能力,根系供氧不足,從而降低了植株生長的抗性。
2.4水稻定植密度過大,加重了稻曲病的危害程度
水稻在定植之前,應該根據水稻的品種、種植地立地條件以及氣候環境綜合確定定植密度。定植密度過大,在水稻生長中后期,田間葉子過多,郁閉度較高,通風效果較差,很容易引起和加重各種疾病發生。一般情況下,每公頃水稻基本苗在30-45萬株以上的稻田稻曲病發病呈現加重趨勢。定植密度過大導致田間小氣候環境發生改變,形成了稻曲病容易發生的適宜溫濕度環境,造成了稻曲病發病嚴重。
3稻曲病防控措施分析
3.1選擇高抗病水稻品種
選擇高抗病水稻品種是防治稻曲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在水稻稻曲病發病比較嚴重地區應該選擇早熟或者中早熟水稻品種,避免種植晚熟水稻品種或者易感病水稻品種。一般散穗型、早熟品種發病較輕;密穗型、晚熟品種發病較重。此外,水稻品種的選擇還應該結合氣候環境,保證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盡量錯開稻曲病的高發期。
3.2合理安排播種時間
為了防治稻曲病應該將播種時間適當提前,保證抽穗期避開陰雨集中的季節,這樣可以顯著降低病害的發生。
3.3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降低病源的初期侵染
在播種前做好選種工作,將水稻中癟粒和病蟲害粒去除,然后做好曬種工作,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在播種前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可以選擇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4小時,或者選擇使用25%的史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種24小時,清除種子上病菌,同時對防治水稻苗期的病害有一定作用。此外,對于已經發病的田塊應該及時處理稻草,降低田間病原菌數量。
3.4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避免在發病田間連續種植水稻或者進行制種,早期發現病粒應及時摘除,重病田塊收獲后進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爛,春季播種前,清理田間雜物,以減少菌源。秋季應該深耕種植地,做好晾曬工作,合理灌溉,大田管水按水稻生長需水特性進行科學管水,即淺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苗夠曬田,寸水促穗,濕潤壯籽。在孕穗期到抽穗期應該減少深灌溉次數,采用淺灌溉和干濕交替的方法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進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在肥料使用方面,要結合水稻品種的特性以及土壤的肥力情況,正確合理的施入肥料。施肥應該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增施磷肥和鉀肥。合理控制好穗肥,在肥料品種上,應該做到氮肥、磷肥和鉀肥科學施用,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最終降低病害發病危害程度。
篇4
波士頓矩陣是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1970年開發的一種分析規劃產品組合的方法,常用于業務投資組合的分析。其特點是根據市場增長率和相對市場占有率把組合劃分為四種類型。即明星市場、金牛市場、問題市場、瘦狗市場。根據各市場所處狀態實施相應的戰略加以調整,以實現市場整體的合理發展。近年波士頓矩陣分析法被擴展應用于不同的研究領域。本文基于波士頓矩陣法,嘗試對河南省區域旅游市場發展態勢進行分析,提出河南省區域旅游市場發展應首先構筑核心區域,以核心區域輻射帶動全省旅游業的整體發展。
一、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現狀
本文選取旅游總收入、國內游客數、國際游客數、旅行社數、星級酒店數、A級景區數6項指標對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時間跨度為2005-2014年,數據是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統計年鑒作者匯總所得(表1),為了更直觀的表達,把表1的單位適當的轉換后繪制了圖1。
由圖1可以看出,旅游總收入和國內游客數增速很明顯。特別是2010年后增速更快。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在2000年以后。隨著個人收入和假期的增多,旅游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游客的增多促進了旅游消費的增長,進而帶來了旅游業收入的增長。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化程度也在加深,相應的國際游客數也在不斷的增長。在此背景下,河南旅游市場也在急速的擴大。旅行社數和星際酒店數從整體來看是在增長,但增速相對較低。不過,實際的數量不算少,具備一定的接待能力。今后的發展空間會比較大。A級景區數量在穩定的增長,有可能會進入高速增長期。由此看來,河南省旅游及相關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么要想順利的實現高速發展,首先就要對市場的發展態勢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而實施相應的戰略來引導市場的發展方向。本文應用波士頓矩陣對河南旅游市場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
二、波士頓矩陣模型及其構建
波士頓矩陣模型及其變化圖如圖2(作者繪制)。其橫軸代表市場占有率,縱軸代表市場成長率。4個象限分別為明星市場、金牛市場、問題市場、瘦狗市場。從成長率和占有率的高低來看,明星市場是雙高,主要采取發展戰略;金牛市場是高占有低成長,主要采取維持戰略;問題市場是高成長低占有,根據實際情況,可采取發展戰略或放棄戰略;瘦狗市場是雙低,采取放棄戰略。波士頓矩陣是一個不完全的循環系統,因為瘦狗市場處于“雙低”狀態,在無望的時候是無法實現轉移的,最終要被淘汰。而其他三個市場則至少有“一高”,因而具有實現轉移的基本條件。
如圖2的變化圖,一般情況下,一個市場的興起會在初期階段實現較高的成長率,而其市場占有率是低的。依據波士頓矩陣,其會是位于問題市場。如果是發展前景看好的問題市場,在實施一定的促進措施后會實現市場占有率的增長,從而進入明星市場。如果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問題市場,隨著成長率的降低,其將下降到瘦狗市場。而明星市場在高成長的同時,其市場占有率也會逐步穩固。市場成長率達到一定的限度后會逐漸的降低,隨之而來的是進入高占有率低成長的金牛市場。金牛市場憑借其高市場占有率將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現金收獲階段,從而可能為其他市場的發展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當金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穩定r,如果出現新的增長點,會隨著市場成長率的增加而返回明星市場。如果其市場占有率處于下降階段,會隨著新增長點市場成長率的提高而進入問題市場。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其市場占有率會隨著市場成長率的降低而下降,從而萎縮至瘦狗市場。瘦狗市場如果出現新的增長點,隨著市場成長率的提高其將有可能返回問題市場。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其將會被淘汰。
市場順利穩定發展的關鍵是避免進入瘦狗市場。明星市場份額充足顯示的是市場發展前景看好,金牛市場份額充足顯示的是資本市場有一定的實力。問題市場份額充足顯示的是市場發展初期階段的不穩定性。
波士頓矩陣的擴展應用,首先是確定其縱軸和橫軸,也就是選取判斷指標。其原本用于產品組合的分析,縱坐標使用市場成長率,橫坐標使用市場占有率。應用于其他研究領域時,就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本文將各城市旅游總收入的成長率代替市場成長率,作為縱坐標;將各城市旅游總收入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比率代替市場占有率,作為橫坐標。波士頓矩陣將10%作為市場成長率的分界線,選擇1作為市場占有率的分界線。很顯然,這個標準并不一定適合其他領域的研究。分界線的確定可以使用平均值法、坐標散點法、綜合法。本文使用平均值法來確定分界線,即各城市旅游總收入的平均值作為市場成長率的分界線,各城市旅游總收入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比率的平均值作為市場占有率的分界線。以兩條分界線的交點作為參照點將波士頓矩陣模型劃分為四個象限。出于制圖的方便,這里以A代表明星市場、B代表金牛市場、C代表問題市場、D代表瘦狗市場。
本文數據是根據河南省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統計年鑒作者匯總所得。選取2013-2015年數據。數據計算的結果如表2,然后使用Excel軟件繪制了2014-2015年各城市旅游市場發展態勢圖。
三、河南省區域旅游市場發展態勢分析
(一)明星市場
2014年位于明星市場的有洛陽、鄭州、三門峽。這3個城市的旅游市場處于高成長高占有率的階段。洛陽作為千年古都,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其在河南旅游市場擁有核心地位。鄭州作為省會,其旅游市場占有率遠高于其他城市。其旅游市場處于相對成熟期,所以市場成長率不是很高,在略高于平均線處進入了明星市場。三門峽的市場成長率和占有率均接均線,其位于明星市場的實力略顯微弱。2015年位于明星市場的有洛陽、安陽、開封。洛陽的核心地位沒有動搖,市場高成長率高占有率。安陽和開封的市場成長率接近洛陽,但市場占有率接均線,和洛陽有較大差距。鄭州依然擁有高的市場占有率變化不大,其市場成長率沒有減少略有增加,但因為平均成長率的大幅上升,鄭州下降進入了金牛市場。三門峽的市場占有率變化也不大,因其市場成長率的下降而進入金牛市場。明星市場基本屬于高速擴張的市場,應予以政策的支持和資本的投入,促使其更穩定快速的發展,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增長。
(二)金牛市場
2014年位于金牛市場的有焦作、安陽、南陽、開封。2015年的金牛市場有鄭州、焦作、三門峽。焦作的位置基本沒有變動,說明其市場處于相對成熟期。焦作擁有優質的自然旅游資源,加之鄰接鄭州和洛陽,是其旅游市場發展的可靠保障。穩定的處于金牛市場,說明旅游為其帶來穩定的經濟收益。安陽和開封的旅游市場應該是出現了新的增長點,伴隨市場成長率的提升,于2015年進入了相對高速發展的明星市場。兩市的市場占有率雖然和鄭州、洛陽有較大的差距,但在省內處于高位,其發展前景看好。南陽于2014年閃現金牛市場,2015年退回瘦狗市場,但其市場占有率的變化并不大,兩邊都是緊貼平均線,說明其市場趨于飽和,有衰退的跡象。三門峽由于市場成長率的降低進入金牛市場,其市場占有率也略有下降。
金牛市場基本屬于收益市場,在維持現狀的同時要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
(三)問題市場
2014年位于問題市場的城市達到了8個。2015年則降到了3個。這說明河南省旅游市場在全面啟動,2014年有較多城市實現了高成長,進入了問題市場。有望的城市將會繼續發展進入明星市場,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城市沒有出現。2015年有5個城市下降到了瘦狗市場。這說明河南旅游市場的發展不能一味跟風,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恰當的規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河南旅游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首先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全省范圍旅游市場發展規劃,以確保旅游市場的全面合理發展。
(四)瘦狗市場
2014年位于瘦狗市場的城市只有3個,而到2015年激增到9個。2014年問題市場的8城市在2015年除了駐馬店,全部降入瘦狗市場。同時,2014年瘦狗市場的新鄉和周口應該是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在2015年升入了問題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河南省有較多的城市并不一定適合發展旅游業。這就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來做出判斷,有發展前景的城市要找出自己的優勢,利用優勢項目來提高市場成長率。不適合開發旅游市場的城市要另謀出路,以確保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
四、結論及建議
以上分析得出河南省區域旅游市場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優勢區域集中于中西部和北部,劣勢區域集中于東部和南部。就此發展下去,優勢區域有可能持續穩定發展,劣勢區域將可能被淘汰,全面實現旅游強省將會是一件難事。基于以上分析,提議河南省的區域旅游市場發展應首先構筑核心區域,以核心區域輻射帶動邊緣區域,從而實現旅游市場的全面發展。
區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旅游發展的一種趨勢,通過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以強帶弱,以弱補強。目前河南省的區域旅游合作有一定的進展,但有效的合作不多,多停留在概念和構想的階段。汴洛一線的旅游合作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伏牛山生態旅游區域內洛陽、南陽等五城市間的區域旅游合作也已經提出。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區域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主題,缺乏凝聚力。這樣的區域旅游合作很容易成為一種階段性的形式主義,也就是說,過了這個發展階段很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化,導致前功盡棄。
鄭州、洛陽、開封、安陽4城市始終處于明星和金牛兩市場,旅游市場處于相對穩定的成熟期。這4城市最大的共同特征就是,它們是中國古都中的四大古都。以古都文化為媒介,4城市如果能實現區域旅游合作,無疑可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旅游品牌,并以此為契機,構筑河南省旅游的核心區域。繼而以核心區域輻射帶動全省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另外,“古都”這個名稱是世界通用的,簡潔明了。古都品牌形成之后,對開拓國際市場會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國際游客來說始終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吸引物。
本文參考四大古都市政府網站及相關文獻匯總了四大古都的歷代王朝及所處時間(表3)。從夏朝(前2029年)開始至元朝(1271年),四大古都作為都城基本貫穿了中國的古代歷史。元朝之后至現在,北京一直是中國的首都。如果四大古都進行區域旅游合作,從區域面積、人口、交通以及經濟實力來看,是具備成為世界級旅游區域實力的。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預示著其將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五、結語
篇5
關鍵詞:衡水湖濕地;視覺形象;設計;傳播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9-0173-01
如今,隨著旅游者在選擇旅游地時愈來愈重視旅游地的形象,旅游地還是旅游企業要想取得旅游者的良好認知信任,必須重視自身視覺形象的設計和傳播。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作為全國重要的濕地生態景區,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也需不斷完善景區的視覺形象設計與傳播策略,以加強景區的影響力和適應國際旅游區建設的步伐。
一、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背景介紹
衡水湖濕地位于衡水市區和冀州市市區之間,是目前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濕地生態區之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被正式確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87.87平方公里。衡水湖湖域面積為75平方公里,該湖區屬于平原淡水湖泊,水質優良,水源有可靠保障。湖區內有國家級及省一、二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天鵝、灰鶴、白額雁等各種水禽達150多種。整個湖泊分為深水區、淺水區、灘地三部分。湖水清澈,碧波蕩漾,可駕舟賞景,也可垂釣怡情。目前,旅游區內的靈秀山莊、兵法城、涉水碼頭、濕地公園、蓮花景區等多種景點已對外開放。隨著衡水市“水市湖城”建設理念的確立,陸續建設沿湖配套景觀,啟動了衡水湖國家馬拉松賽,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的聲譽逐漸擴大。
二、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旅游形象定位
基于對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的豐富資源的整合研究和分析,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旅游整體形象定位可表述為“讓您實現一站式領略濕地別樣風情”――即把衡水湖濕地打造成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由于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的濕地公園發展較為成熟,知名度更高,衡水湖濕地其他項目起步較晚,導致衡水湖濕地對外印象只是一個游湖場所。
在新的定位下,衡水湖濕地旅游區的形象設計應把所有資源整合推出,突出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凸顯它資源的豐富性,而不能單一只宣傳其中某些內容。
三、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視覺形象設計
(一)地――感知形象設計
1.導向標識系統設計。在進入衡水湖之前的旅游標識應全面宣傳整個濕地旅游區,而不是單一宣傳衡水湖濕地公園一個景區,從而突出旅游區資源的豐富性。進入濕地后,各個景區中的導向標識要建立起聯系,形成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有機整體。
2.從業人員制服設計。目前,景區工作人員著裝雜亂。在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景區工作人員制服應更突衡水湖濕地特色,特別是和游客接觸最多的基層員工和內導制服形式可設計成帶有衡水湖濕地豐富旅游資源元素的圖案,且可加入當地特色,讓景區工作人員也成為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3.紀念品設計。旅游紀念品除了能給游客留下美好回憶,也是旅游區活的宣傳廣告,因而設計中更要體現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從而加深游客的認知。首先,紀念品設計應趨向多元化,全面展現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特色;再者,紀念品形式也應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特色魚、鴨蛋產品外還可增加DIY手繪T恤,個性相框,印有游客照片的明信片等讓游客參與制作的創意紀念品。此外,紀念品品質也要有一定保證,可形成價格分層,以滿足游客不同層次的需求。
4.戶外廣告設計。從大廣高速衡水湖站到濕地景區,和衡水到景區是兩條主要交通干道,路途中要充分借助方向指示牌,標識牌或路牌廣告、招牌、燈柱廣告、條幅等宣傳衡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議在高速衡水湖站出口設點免費發放水湖濕地生態旅游區宣傳冊并提供相關資訊服務。
5.旅游地交通工具設計。旅游地交通工具主要是往返于車站與景區的免費接送大巴和電瓶車。交通工具外觀設計要具有水湖濕地特色,可展示出衡水湖濕地各種旅游資源的圖片。接送大巴上可放映介紹旅游區的視頻,視頻內容要全面展示衡水湖濕地豐富旅游資源。景區電瓶車裝飾應清新自然,能融合與周圍的環境,合理安排交通線路,讓整個旅游區成為一個整體,讓游客充分體驗到衡水湖濕地各色風情。
(二)人――感知形象設計
1.服務行為形象設計。“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不僅是集聚了豐富的旅游資源,還需要完善的服務,所以景區工作人員的服務形象顯得至關重要。景區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培養服務意識。
2.居民形象。旅游區居民主要有新村鎮居民。景區應協調景區與居民的利益,學會讓利給當地居民,使他們主動維護景區形象;規范景區周圍環境,使其與景區協調一致;培養當地居民對當地特色文化的了解,引導居民以淳樸的民風打動游客,在游客面前樹立良好熱情的地域形象。
本文為2014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14015A;2014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14057B。
參考文獻:
[1]陳文婷.海口城市旅游形象設計與傳播策略[J].現代商業,2012(03).
篇6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設施
室內養蟲室一間,光照培養箱一臺,室外田間養蟲網室40平方米二處,一處是區域站觀測圃;一處是農業中心科技示范場。其它輔助工具等,灰飛虱活若蟲若干頭。
2.試驗方法
在東港稻田,選擇上年發病田塊,采集灰飛屬若蟲活標本若干,帶回室內根據其生長發育溫濕度,在光照培養箱中飼養。
3.試驗時間
2013年4月初至年底
4.灰飛虱田間蟲量調查
2006年-2013年每年4月中旬、8月中上旬在北井子鎮(沿海水田地區)、馬家店鎮(水、旱田邊界)、龍王廟鎮(旱田)固定試驗田塊進行蟲量調查,記錄蟲密度。
二、結果與分析
1.灰飛虱在東港地區世代數、歷期及形態
灰飛虱在東港地區的發生代數基本為4-5代,以若蟲形態越冬。某些因素對發生代數有一定的制約和影響,食料充沛、環境條件適合、溫濕度滿足需要可發生5代,環境惡化、生育延長則可能4代。灰飛虱產卵量多,最多時可產卵高達300余粒,產卵期可持續數天,分批陸續發育,若蟲分為6個齡期。田間調查有世代重疊現象,代數劃分上比較困難。在東港地區發生代數大致時期是,越冬代若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羽化成蟲;5月中下旬向本田轉移;6月上旬可見到第一代若蟲;6月末7月初第一代成蟲羽化;7月上旬至7月中旬為第二代若蟲;7月下旬為第二代成蟲;8月中下旬第三代成蟲;9月中下旬第四代成蟲,向田邊雜草轉移;10月上旬出現第五代若蟲,并以此蟲態進行越冬。
據田間及實驗室觀察,東港地區的灰飛虱若蟲共分5齡(如圖5):第1齡若蟲的體長為1.0―1.1mm,乳白色至淡黃色,胸部各節背面沿正中有縱行白色部分。第2齡若蟲的體長為1.1―1.3mm,呈黃白色,胸部各節背面為灰色,正中縱行的白色部分相對第1齡明顯。第3齡若蟲體長為1.5mm,灰褐色,胸部各節背面灰色增濃,正中線中央白色的部分不明顯,開始呈現前、后翅芽。第4齡若蟲體長為1.9―2.1mm,灰褐色,前翅翅芽達腹部第1節,后胸翅芽達腹部第3節,胸部正中的白色部分消失。第5齡若蟲體長2.7―3.0mm,體色灰褐增濃,中胸翅芽達腹部第3節后緣并覆蓋后翅,后胸翅芽達腹部第2節,腹部各節分界明顯,腹節間有白色的細環圈。
圖5(1)1齡若蟲 圖5(2)2齡若蟲 圖5(3)3齡若蟲
Fig5(1) age 1 Fig5(2) age 2 Fig5(3) age 3
圖5(4)4齡若蟲 圖5(5)5齡若蟲
Fig5(4) age 4 Fig5(5) age 5
2.灰飛虱在自然環境下對水稻的危害(直接為害和間接為害)
2.1 直接危害
灰飛虱成蟲刺吸水稻的汁液,受害植株由于輸導組織的破壞,養分不能正常供給,導致健康植株生機衰退,生長和發育受到影響,最終導致莖稈細弱、植株矮小、籽粒空癟,禾苗逐漸枯萎最終死亡。被害植株初期,莖稈上往往出現很多不規則的、帶有細長型的淡黃褐色斑點。危害嚴重期,受害植株下部為黑褐色,同時由于灰飛虱的口器和產卵器刺破植物組織,為各種病原菌侵入植株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東港地區灰飛虱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在穗期,灰飛虱在水稻穗部直接吸取汁液,嚴重危害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使得水稻千粒重下降,穗部產卵量大,秕谷粒增加。
2.2 間接危害
除直接危害外,灰飛虱還可傳播水稻條紋葉枯病病毒和玉米粗縮病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造成水稻和玉米的嚴重損失。田塊一旦發病,損失一半在10%―30%,嚴重時可達50%―80%,個別田塊甚至顆粒無收。水稻條紋葉枯病病毒在帶毒灰飛虱體內越冬,成為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間壩埂越冬的若蟲,羽化后在田間繁殖,氣溫達到一定條件后遷飛至早稻秧田,或者本田傳毒為害并繁殖,見圖6(1)。早稻收獲以后,可再遷飛至晚稻上繼續為害,晚稻收獲后,遷回雜草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蘗期易感病,最終表現為對有效穗的影響,見圖6(2)。而攜帶玉米粗縮病病毒的灰飛虱成蟲和若蟲在田埂地邊雜草叢中越冬,翌春遷入玉米田。受侵害的玉米植株嚴重矮化,一半僅為健康植株高的1/2―1/3,在葉背面側脈上有蠟白色突起物,粗糙明顯。病株分夢多,根系不發達易拔出,雄穗敗育或者發育不良,重病植株多提早枯死或無收。
圖6(1)灰飛虱田間危害水稻莖稈 圖6(2)灰飛虱田間危害稻穗 Fig6(1)、Fig6(2) Hazards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to rice(stem、spike of rice)
3.灰飛虱在東港地區不同地域蟲量情況
2006年,水稻條紋葉枯病在東港地區大面積爆發,根據東港市植保站2006年4月16日的調查,長山鎮、北井子鎮、孤山鎮、小甸子鎮、龍王廟鎮等地塊灰飛虱蟲量都有所不同,其中基數較大的是沿海鄉鎮北井子鎮,最多田塊可達200頭/平方米,若蟲密度高,并且性情活躍,部分已出現羽化;而水旱交接地(如馬家店鎮)及旱田(如龍王廟鎮)條紋葉枯病發病程度較輕,若蟲密度小,約10―30頭/平方米(見表9)。2007年、2008年,由于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發生程度較2006年基本沒有減輕,部分田塊反而有加重趨勢,就2008年8月5日田間調查數據顯示,北井子鎮某重災田塊蟲量可達到3500頭/百穴,病穴率最高可達25%,平均發病率為2.16%。2009年―2013年,由于防治得當和農民意識的提高,該病逐漸得到控制,蟲量大幅減少,以2011年6月21日調查數據顯示,全市平均每百穴若蟲蟲量為1500頭,比2008年下降了57%(見表10)。
表9 2006年-2013年4月中旬不同地域灰飛虱蟲量(頭/m2)
Table 9 Insect number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in different areas of Dongang in Mid―April (previous/m2)
篇7
【關鍵詞】律師;閱卷權;取證權
一、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的律師閱卷權和取證權
2013年開始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亮點之一就是在律師辯護制度上的改變與創設,例如提升律師在偵查階段地位,辯護權在偵查階段得以實現;又如辯護人的責任體現實體辯護與程序辯護并重,辯護范圍得以擴大等。在涉及律師的閱卷權與取證權方面主要是:其一,律師閱卷的內容范圍擴展,閱卷權行使效果可待增強。新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第三十九條規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可見,新刑訴法在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后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和審判階段,都可以查閱、摘抄以及復制案件的材料,內容上也不再限于訴訟文書和技術性鑒定材料。這種“全案閱卷”和“雙重閱卷”的規定不但把律師可以查閱、摘抄和復制犯罪事實材料的階段提前至審查階段,從而有利于律師及早了解指控所依托的證據體系,有更充分時間去應對,而且還擴大了查閱、摘抄和復制案卷材料的范圍,直接增強了閱卷工作的實效性。其二,律師可申請調取證據,取證權得以被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正視”。新刑訴法規定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期間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收集的證明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檢察院機關或法院予以調取。同時,新刑訴法還規定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以及屬于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這一點可以理解為是從另一側面肯定了律師有自行取證的權利。
綜上來看,新刑事訴訟法關于保障辯護律師閱卷權的規則有重大改進:閱卷權行使的時間提前、范圍擴大使得律師辯護的針對性提高了,這在相當程度上為律師辯護提供了正向的推動力。然而不得不承認新刑訴法背景下的律師辯護制度距離理性的狀態和良好的預期尚存在差距,例如辯護律師的強制取證權這樣本可增設的制度并未被正面認可等。
二、新刑訴法背景下律師辯護閱卷權與取證權的實施障礙
新刑事訴訟法在有關律師訴訟權利整體上有制度性缺失,突出表現為缺少對律師主動調查取證權的直接確認。新刑訴法規定了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從事的行為有: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進行申訴、控告或者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以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并提出意見。這是以列舉的方式對偵查階段辯護律師權利進行了規定,顯然其中沒有明確涉及“取證權”。如果把“法律幫助”理解為包含調查取證似乎也不為過,但將這樣一項事關辯護成敗的基礎性權利涵蓋在那樣一種略顯牽強的理解中實在是不適宜的。另一方面,新增制度缺少細化規范,可操作性受到牽制。就律師的閱卷權而言,律師閱卷權行使的具體方式例如地點、時間、次數、手續,以及閱卷時可為和不可為行為的范圍,乃至其閱卷權受到不當限制時通過何種途徑和方法向哪個具體的職能部門尋求救濟等等,都欠缺詳盡和實際化的規范。
除了制度設計上的不足之外,現實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約著律師閱卷權和取證權的有效實現。所謂現實不利因素實際上也是長期以來基于制度設計缺陷而產生并積存下來的一些不利影響,這些影響形成了一種“負能量”,反過來制約著新制度的顯效。一方面,刑事訴訟中專門機關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積習難改的做法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加之不同機關之間由于訴訟職能和實踐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不一樣,就難免在同一制度的執行上發生沖突,或者基于本機構的職能需要而做出利己的理解和操作。
三、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律師閱卷權與取證權的提升空間
基于對理性律師辯護制度的理解及我國新刑訴法現存問題,律師閱卷權與取證權完善擬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律師強制取證權的設置與制度性建構,二是律師閱卷權現有規范的細化和提升其可操作性。
(一)律師強制取證權的確立
刑事訴訟法中有必要直接地明示律師在偵查階段介入訴訟后享有主動取證的權利,取消律師取證的不合理限制。辯護律師在符合特定條件時可以“強制”取證,這也是遵循國際慣例的設置。這樣設置主要是基于控辯平衡的原理以及行使辯護權的實際需要。原本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構造中控訴方就享受遠比辯護方更厚重的權力基礎和訴訟實力,在此情形下再限制律師取證的權限顯然是加重了控辯的失衡。訴訟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證據的較量,雖然在刑事訴訟中控方承擔著舉證責任,但辯護權的有效行使勢必也需要堅實的證據材料作為支撐。另一方面,我國有關法律早有關于證人作證義務的規定,律師的取證權也是與之相呼應的設計。
綜上所述,我國律師取證制度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加以構建:第一,切實保障律師申請法院、檢察院調查取證的權利。最高法院及最高檢察院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有必要收集的證據情形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以便具體執行。第二是取消針對被害人、被害人的證人等人的取證限制,即被害人一方如果愿意接受辯護律師的取證,公安司法機關不做干涉。第三是針對單位作證,應當規定辯護律師向單位取證時,有關單位有義務為其提供有關證據。這些單位包括稅務、工商等國家行政機關,也包括一般的企業、事業單位等。總之,辯護律師應當有權向證人以及有關單位或個人收集、調查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于無故不提供證據的單位和個人,辯護律師有權申請司法機關對其采取措施強制其提供證據,并可根據具體情形由司法機關對其行為實施相應的制裁。
(二)律師閱卷權的制度完善
律師閱卷權目前實現了“全案閱卷”與“雙重閱卷”,這項具有意義的新規則使得律師可以閱覽所有“與案件有關的材料” ,并且在審查階段和審判階段都可以全案閱卷。這樣的擴大化勢必會涉及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即律師不當泄密而對正常的訴訟程序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大大打擊刑事追訴的效果。比如在審查階段,辯護律師有機會查閱案卷材料,就等于有機會了解公訴方所掌握的全部證據信息,一旦律師有泄密行為,很容易導致諸如翻供或串供等行為發生。再者,當被追訴方全面了解案件證據情況,并根據這些證據情況來確定供述和辯解的內容,對追訴行為本身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打擊。因此關于律師的閱卷權制度的完善必須渡情其保密義務。我們認為,律師在閱卷后的保密義務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其一,在涉嫌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律師閱卷之后不得將其通過閱卷而獲悉的其他嫌疑人任何供述或辯解告知自己的委托人,亦不得透露給其他嫌疑人或有利害關系人及其人。其二,律師會見嫌疑人和被告人時,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將其通過閱卷所知悉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或法院尚未對嫌疑人、被告人公開的有關信息。其三,律師的保密義務還必須涉及到對證人等訴訟參與人的保密,即律師不得向證人等訴訟參與人直接或間接地透露可能影響其作證的任何信息,只要這些信息是來自于律師閱卷。毋庸置疑,上述三方面的保密義務能夠在保障律師閱卷權實現的同時降低其可能給刑事追訴帶來的副作用,但不能否認由于律師會見有不被監聽的權利,所以上述三項保密義務的實現有相當的難度存在。這既有賴于律師的職業道德,更有賴于其職業紀律,也就是說既要加強對律師這方面職業責任感的養成,更要有明確的法律責任予以警戒。
另一方面,為保證權利的合法實現,還應建立、健全違法限制閱卷權的制裁和救濟機制。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申訴或者控告權利以及檢察機關行政化處理的規定約束力不強,因而需要明晰程序性內容以及加重制裁性條款。對此,建議將其修訂為“辯護人、訴訟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受理并進行審查。10日內將審查的結果告知申訴人或控告人。經審查情況屬實的,人民檢察院應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有關機關接到檢察機關的通知后必須按通知書內容行事。拒不糾正的,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行政責任。”另外,該類規則還應當與其他有關規則相互銜接以加強其制約力,例如證據資格的認定、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等。
參考文獻
[1] 樊崇義主編.公平正義之路——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條文釋義與專題解讀[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版.
篇8
1 核桃主要病害
1.1核桃黑班病
核桃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新梢、果實,可造成葉片早落。近年來,北京地區新發展的核桃品種從展葉后不久即見受害,隨后病葉數量增多,病情加重,嚴重地塊在7月上旬出現落葉。
病原為黃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juglandis),寄生性較強,繁殖快。病菌在枝梢病斑內越冬,芽內也可越冬,次年細菌增殖后溢出,成為初侵染源。病菌借降雨分散、傳播到葉片、新梢、果實表面,昆蟲也能攜帶、傳播。病菌經傷口、氣孔、皮孔侵入,其中傷口更易侵入;潛育期10~15d。當年病葉等病組織上繁殖的細菌繼續侵染健康組織,再侵染次數多,從5月至8月病葉數量上升快,病情加重。降雨有利于病斑內細菌的溢出、分散、傳播、侵染,降雨早、降雨多的年份,病害發生重;種植密度大,樹冠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病害重;核桃苗期,常因間作物密集、高大或出現草荒,而造成提前落葉;核桃舉肢蛾發生多的果園,果實受害重。
1.2核桃潰瘍病
核桃潰瘍病是危害核桃枝干、果實的重要病害。北京地區近年新發展的中林、遼核各品種枝干病情較重,4月下旬至6月份上年生長的枝干枯死;遼核3號、清香等品種果實受害較重,進入7月份果實顯癥,至采收前病果數量不斷增多。
病原是半知菌,田間病枝枝干存在Mavcro―phoma型(大莖點屬)和Dothiorella(殼屬)兩種病原類型,病果上目前只見Maeroph―oma型分生孢子器。枯死枝條、干橛上面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病斑內的菌絲體均可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4月下旬至6月份以菌絲體越冬的病菌陸續形成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也是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繁殖、傳播、侵染依靠降雨,經氣孔和皮孔侵入,凍害、蟲害等原因造成的傷口易被病菌侵入。幼果、嫩枝易受侵染,雌花形成期即可受侵染,受侵染時期長。病菌在枝條上潛育期為30~60d,在果實上30d左右。當年受侵染的果實病菌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8月中下旬產生,對果實不構成再侵染,但降雨條件滿足,對新梢仍有侵染。土層過薄、土質黏重、有機質含量低、施肥少、地下水位高、冬春缺水、整枝修剪不良、光照差都會降低樹體抵抗力,誘發枝干潰瘍病發生。病菌傳播、侵入需要降雨條件,北京地區雌花形成至8月上中旬降雨次數、降雨量對果實受侵染程度影響大。
1.3核桃枝枯病
核桃枝枯病危害枝干,造成死枝、枯干,降低產量,北京地區大樹、老樹全年可見該病發生,剪口部位、小枝、側枝上病菌分生孢子盤明顯,粗放管理樹受害較重。該病病原菌的無性世代是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中的核桃黑盤孢,有性世代是子囊菌中的核桃黑盤殼菌。病菌以菌絲體、無性繁殖結構(及有性繁殖結構)在枝干病部越冬。分生孢子盤及子囊殼是次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依靠降雨傳播,分生孢子的涌出、分散需要有水。病菌從傷口侵染,機械傷、蟲傷、日灼傷、凍害傷口都易造成病菌侵染,病菌不能從健康皮層直接侵染。潛育期8~12d,病菌侵入后約經30~40d產生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在降雨條件下可進行新的侵染。不施肥、不澆水、修剪差、病枝不及時清除,蛀干害蟲黃須球小蠹、核桃小吉丁蟲、食葉害蟲核桃綴葉螟、木檫尺蠖以及草履介殼蟲、山楂紅蜘蛛未得到有效控制,都會降低樹勢,誘發病情加重。
2 防治措施
2.1核桃黑班病
核桃黑斑病能造成細胞組織急性壞死,發生早、再侵染次數多,必須用藥控制。做到合理修剪,控制草荒,改善通風透光,苗期周圍間作物不可過高、過密;病情嚴重地塊,發芽前噴1次氫氧化銅1000倍液,枝條噴濕、噴透;展葉后、花后各噴1次33.5%必綠2號(喹啉銅)1500倍液,以后每15~20d噴1次,北京地區防治到8月中旬;6月底至7月上旬,選用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000倍液防治核桃舉肢蛾幼蟲,連噴2次,以防止蛀果引發核桃黑斑病。
2.2核桃潰瘍病
防治核桃潰瘍病應在枝干和果實上各有所側重。對發病枝干,重點是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勢,增強抗病能力。①適地建園。新發展果園土層厚度要求1m以上,土質應疏松,不應在黏重土質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塊定植。②增施有機肥。每生產1kg青皮果施入3kg有機肥,適宜加施磷、鉀肥。③適時澆水,及時排水。北京地區冬春易干旱,必須補水;凍水和發芽前水要澆足、澆透,5―6月份適度澆水,雨季及時排水。④適時修剪。在秋季落葉前或春季發芽后的無傷流期進行修剪,調整樹體結構,恢復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對果實,重點是防止病菌侵染。防治關鍵是雌花形成期、花后,以后每隔15d噴1次藥,北京地區防治到8月15日前后。藥劑選用60%百泰(吡唑醚菌酯•代森聯)15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4000倍液。上述藥劑可保護果實,使新梢免受病菌侵染,對已侵入的病菌也有良好的殺滅作用。
另外,還應注意清除田間菌源。冬季結合修剪,細致清理樹上枯枝、干橛;生長季及時清除出現的枯枝、干橛,減少菌源數量。
篇9
關鍵詞:安徽省;低碳經濟;創新效率; DEA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371010)學術創新研究扶持項目“高技術服務業對中國區域制造業效率影響的比較研究”(yfc100311)。
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定快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帶來了資源的高消耗和環境的高污染等問題。中國迫切需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的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低碳經濟的核心是提高資源環境績效,即通過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強度、污染排放強度和碳排放強度[1]。因此,在經濟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低碳集約型轉變的過程中,區域創新能力對于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環境危機意識不斷增強,不斷投入科技創新人員和資金,低碳創新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發達國家的低碳創新能力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研究區域的創新效率,找出影響區域創新效率關鍵因素,尋求提升區域創新效率的發展路徑,已經成為中國改善生態環境,推進低碳創新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為此,在低碳經濟視角下研究安徽省區域創新效率以及分析創新效率的區域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對安徽省以及中國各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低碳創新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獻綜述
目前學者們對于區域創新效率問題已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而其中環境因素對于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也逐漸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Brunnermeier等[2]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影響環境創新的因素,研究發現增加污染治理會影響環境創新;Chiou等利用SEM模型研究綠色創新環境績效問題,結論顯示綠色創新對環境績效和企業競爭優勢有顯著促進作用;白俊紅、李璐采用階段性DEA方法對考慮環境因素的區域創新效率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國區域創新的效率較低,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規模效率不高所致;韓晶等從綠色增長的視角出發,從創新活動產出、能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等方面表征綠色創新產出,結果表明,對外開放程度、科技創新環境、環保規制對基于綠色增長的區域創新效率的提高具有顯著的影響;曹霞、于娟從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角度出發,用改進后的隨機前沿模型對中國各區域創新效率進行實證,結論顯示,區域創新效率存在顯著異質性且環境規制強度和創新效率呈“U”形關系。
通過對國內外的文獻梳理可以發現,國內外學者對于環境背景下區域創新效率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從研究視角來看,研究中較少的從低碳經濟視角展開。而客觀研究中國區域低碳創新效率,對于中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安徽省16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以低碳經濟的視角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DEA模型對安徽省各區域創新效率進行比較研究,旨在進一步提高安徽省低碳經濟視角下各區域創新效率,同時也為全國區域創新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提供借鑒。
二、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評價
(一)指標體系和數據來源。區域創新效率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多樣性、多層次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尤其是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則更需要從多個角度綜合考慮。本文在充分參考了學術界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安徽省區域創新效率進行了深入分析,在低碳經濟視角下選取能夠衡量區域創新效率的評價指標,綜合運用DEA方法安徽省區域創新效率進行評價分析。
在投入變量方面,選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和R&D經費指標作為投入變量。其中和R&D人員數量相比R&D人員全時當量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出創新的人員投入狀況;R&D 經費投入作為衡量一個區域對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視程度,可以作為創新效率的資本投入指標。這兩項投入指標分別從人力和資本兩個角度對投入要素進行了綜合考察,使得投入指標的選取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產出變量方面,選取專利申請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和綜合能耗產出率作為產出變量。其中,專利申請數能夠客觀反映一個區域的創新能力與科技綜合實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則反映出該區域科技與經濟相結合、技術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的水平;而從低碳經濟的視角來看,區域創新活動的產出不僅僅包括產品的增加或改進、發明專利等,還包括能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的狀況,因此,選擇綜合能耗產出率作為創新效率的能耗和環境產出指標。
在上述選取的指標中,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投入、專利申請數等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2014》,綜合能耗產出率數據則由《安徽省統計年鑒2014》中相關數據經過處理得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指標數據由安徽省統計局提供。
(二)實證結果和分析。根據安徽省各區域創新效率投入產出指標數據,使用DEAP2.1 軟件進行求解,得出低碳經濟視角下安徽省16地市的區域創新效率值,具體結果見下表。
2013 年安徽省16 地市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低碳經濟視角下安徽省各區域創新效率值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根據上表,分別從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三個方面來分析:
從綜合效率來看,2013年安徽省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綜合效率均值為0.652,說明安徽省整體低碳創新效率水平不高。其中,亳州、六安、池州、黃山綜合效率值為1 ,說明上述區域在現有投入規模基礎上創新效率已達到最優水平,這是由于上述區域生態環境較為良好,旅游業相對發達,同時工業發展包袱少,工業的比重很低,在資源有序開發,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推進,直接促使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合肥、淮北、阜陽、馬鞍山、銅陵綜合效率值均低于0.5,處于較低水平,這是由于上述區域是安徽省較為發達的工業城市,工業比重很高,同時區域內煤礦資源豐富,工業發展主要依靠對資源的消耗,屬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處于較低水平。宿州、蚌埠、淮南、滁州、蕪湖、宣城、安慶等區域綜合效率值均在0.5以上,說明上述區域創新效率水平適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提高。綜合效率較低的城市中,合肥、阜陽、馬鞍山等區域的經濟總量均處于安徽省前列,而綜合效率較高的城市中亳州、池州等區域的經濟總量均處于安徽省的中下游水平。由此可見,區域創新效率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區域的產業結構,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從純技術效率的角度來看,合肥、亳州、六安、蕪湖、池州、安慶、黃山的純技術效率值為1,表明投入資源的使用效率已達到最優水平; 宿州、蚌埠、淮南、滁州、宣城等區域的純技術效率值均高于0.7,表明投入資源的使用效率較為良好; 其他區域的純技術效率則處于較低水平。對于純技術效率較高的區域,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主要受規模的制約,應致力于提高規模效率。對于純技術效率較低的區域,其提高創新效率重點應集中于以技術進步來提高投入產出比例。
從規模效率的角度來看,亳州、六安、池州、黃山等區域規模效率已達到最優水平;宿州、阜陽、淮南、宣城、安慶等區域規模效率較高,但仍未達到最優狀態;合肥、銅陵等區域規模效率較低,處于規模不經濟狀態;其他區域的規模效率處于中等水平。除亳州、六安、池州、黃山外的其余區域均處于規模效率遞減階段,應適當縮減規模,通過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實證結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低碳經濟視角下安徽省整體的創新效率不高,各區域創新效率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為了提高低碳經濟視角下安徽省區域創新效率,改善安徽省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各區域自身特點,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第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由實證結果分析可知,各區域創新效率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合理的產業結構也是促進區域創新效率的關鍵因素。因此,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適當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尤其高耗能產業的比重,同時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促進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第二,重視區域對外開放性,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安徽省大部分地區的純技術效率都偏低,區域創新效率受制于技術的欠缺。因此,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安徽省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能力,加強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進行產業和技術升級;另一方面,要重視區域對外開放性,積極引進省外和國外先進的低碳創新技術,充分提高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要素使用效率。對于處于規模遞增階段的地區,必須進一步加大創新資源投入,爭取實現規模經濟; 對于處于規模遞減階段的地區,由于存在投入冗余,應適當縮減規模,提高創新要素使用效率。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導向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強區域協作,使創新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第四,因地制宜,采取差異化扶持政策引導不同區域科技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鼓勵各區域自主創新和低碳創新,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要注重環境質量的改善,重點治理能源高消耗區域的環境污染,改善各區域的生態環境,促使低碳經濟視角下區域創新效率的高水平發展,推動各區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摘要】 目的 探討模擬效果好的數學模型,以擬合圍生兒出生缺陷的變化趨勢,為衛生部門制定相應的防制對策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根據我國2001~2006年間圍生兒出生缺陷率的變化特點,選用線性函數、冪函數、二次多項式函數對圍生兒出生缺陷率變化趨勢進行擬合,比較分析各模型的擬合優度及殘差等判別指標。 結果 二次多項式模型的擬合效果好于其它2個數學模型,擬合的二次多項式函數為Y=92.8+12.018X-0.554X2。 結論 應用二次多項式模型擬合2001~2006年圍生兒出生缺陷率的變化趨勢,效果理想。
【關鍵詞】 數學模型;圍生兒;出生缺陷率;擬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an effectiv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fitting the prevalence of birth defect among the perinatal infants, 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Based on the national birth defect surveillance data between 2001 and 2006, 3 kind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Linear model, Power model and Quadratic model) were used to fit the trend of prevalence of birth detect. The models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indexes of fitness and residues of the models. Results The Quadratic model was more suitable than the other models. The Quadratic function was: Y=92.8+12.018X-0.551X2. Conclusion The Quadratic model was an effective model in fitting the prevalence of birth defect in Chian from 2001 to 2006.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 Perinatal infants; Birth defects rate; Fitting
近年來,我國圍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2]。出生缺陷不僅影響我國的出生人口素質,也給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帶來沉重的負擔[3]。運用數學模型對出生缺陷發生率的變化趨勢進行擬合并對未來年份的發生率進行預測十分必要。應用數學模型對某事物的變化趨勢進行科學的擬合,可以預測該事物將來的流行趨勢,可為衛生部門制定相應的對策和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對減少出生缺陷和提高圍生兒的出生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利用2001~2006年的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資料,試用3種數學模型對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進行了擬合,旨在探討其變化規律。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資料來自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2001~2006年以醫院為基礎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監測結果資料[4]。資料為抽取的監測點選擇部分縣級及縣級以上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作為監測醫院,在監測醫院內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產后7 d的圍生兒(包括活產、死胎、死產)。2003年以后的資料將整個孕期發現的出生缺陷均納入監測范圍,可以對監測地區圍生兒中的出生缺陷進行長期、持續的動態觀察,與標準基線率進行比較、評估[5]。
二、方法
1.線性曲線擬合:以X=年份-2 000為自變量,以圍生兒出生缺陷率Y為因變量繪制(X,Y)的散點圖。,根據散點圖呈現的2001~2006年間出生缺陷數據的變化趨勢,選用線性函數、冪函數、二次多項式函數3種數學模型對出生缺陷數列進行擬合。 ①簡單線性擬合。兩變量在散點圖上呈現直線趨勢,一般表達式為Y^=A+BX[6]。利用變量變換的方法,使變換后的兩個變量之間呈直線關系。求出直線回歸方程后,再將方程中的變量還原為原始數據,得到所求曲線的回歸方程[6]。②冪函數曲線擬合。兩變量同時取自然對數后變為直線化,即Y1=ln(Y),X1=ln(X),a=ln(A),還原的形式為Y=AXb,即冪函數[7]。③二次多項式擬合。令X1=X,X2=X2,該函數原始數據的表達形式則為Y=b0+b1X+b2X2或Y=b0+b1X1+b2X2,這樣,經二次多項式方程轉化后可得到多元線性回歸方程[7]。
2.模型擬合優度評價:對Y實施變換后,常用的相關指數R2作為曲線回歸擬合優度指標不合適[8],本文選用RNL=1-∑(yi-y^i)2∑y2i和FR=∑yiy^i∑y2i∑y^2i作為擬合優度指標來比較冪函數、二次多項式函數的擬合優劣,其中 RNL為 Y和Y^的相關系數,FR為角余弦系數,兩指標越接近1,曲線擬合優度越好[9,10]。
3.模型效果評價:對各模型進行殘差分析,通過計算和比較累計殘差平方和篩選出最優模型。
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線性函數、冪函數、二次多項式函數3種數學模型擬合。
結 果
一、3種數學模型的假設檢驗
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2001~2006年出生缺陷數據的變化趨勢的線性函數方程為Y=97.967+8.143 X,冪函數方程為Y=102.507 X0.186;二次多項式函數方程為Y=92.8+12.018 X-0.554 X2。經對3種擬合模型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發現3種數學模型均能用來表達X與Y的數量變化關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擬合優度比較
用FR和RNL對冪函數模型和二項式函數模型進行比較,二項式函數的FR和RNL更接近1,且大于其它2個模型,提示用它表達的X與Y的數量關系效果最好。因此,二項式函數優于冪函數和線性函數,見表2。表2 3種數學模型擬合2001~2006年出生缺陷發生率
三、模型效果評價
對3種數學模型進行殘差分析,根據表2中出生缺陷率的實際值和估計值,按照公式殘差e=實際值-估計值,計算出各模型不同年份的估計殘差和累計殘差平方和。 2001~2006年間,二項式曲線對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的估計值與實際值之差的波動范圍在-3.61~5.92之間,累計殘差平方和為60.58;直線方程的估計值與實際值之差在-3.05~7.41之間,累計殘差平方和為72.10;冪函數曲線估計的各點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與實際值之差在-5.37~4.12之間,累計殘差平方和為76.21。經比較累計殘差平方和發現,二項式曲線的估計誤差最小,冪函數曲線的估計誤差最大。同時,二項式模型比直線函數模型能多解釋(72.10-60.58)/5=2.31倍的剩余變異,比冪函數能多解釋(76.21-60.58)/5=3.13倍的剩余變異。因此,模擬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變化趨勢,二項式曲線模型最為理想,見表3。表3 3種模型擬合圍生兒出生缺陷率的殘差分析
四、出生缺陷發生率的預測
分別將X=年份-2 000代入二項式函數,可運用該模型預測未來年份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由此求得的中國2007~2008年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分別為149.78/萬和153.49/萬。
討 論
出生缺陷的發生關系到一個國家的人口素質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通過本文數據分析可知,我國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總體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對衛生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國在防治出生缺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然在出生缺陷的類型及其發生率的順位情況、出生缺陷的影響因素及其治療措施等方面做了較多的研究。出生缺陷的預防性研究,尤其是將數學模型應用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預測十分必要,且局限于應用單一的直線回歸模型對出生缺陷發生率進行預測,如周鳳榮等[11]根據圍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以時間為自變量進行了直線回歸分析,并對未來幾年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近些年來,由于出生缺陷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其變化趨勢并未呈現明顯的線性特征,而更多地具有曲線特征。因此,探討適宜的數學模型對出生缺陷的發生狀況進行預測,對于衛生管理工作者和婦幼衛生人員積極開展預防措施、有效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和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為探討合適的數學模型模擬我國2001~2006年間圍生兒出生缺陷率變化趨勢,本文先根據散點圖呈現的變化趨勢特點,選用直線函數、冪函數和二次多項式函數三種數學模型對圍生兒出生缺陷率進行擬合,然后通過比較擬合度指標和殘差分析結果,篩選出擬合效果較理想的二次多項式曲線模型。通過二項式模型預測的2007年和2008年的圍生兒出生缺陷率分別為149.78/萬和153.49/萬,預測結果顯示我國的圍生兒出生缺陷率呈上升趨勢,提示有關部門應盡快采取相應對策,如倡導孕前保健,加強優生優育宣傳教育等措施,不斷降低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新生兒出生質量。此外,數學模型主要是從數據上反映疾病發生的變化規律,不能反映非規律性的因素對預測結果的影響,在應用中應注意密切結合實際。
參考文獻
1鐘南.淺談我國出生缺陷研究的現況與展望[J].中國優生優育,2007,13(1):10-11.
2李雪丹,郭曉玲,劉丹,等.近五年出生缺陷的變化趨勢[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7,15(3):10-12.
3周進.加強圍產保健 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2(8):766-767.
4江帆.國家人口計生委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會議報告[C]. 2007.
5黃越華.中國出生缺陷監測的現狀[J].廣西醫學,2006,28(11):1745-1747.
6方積乾,孫振球,主編.衛生統計學 [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23-224.
7胡良平,主編.現代統計學與SAS應用[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235-240.
8王培承,宋春燕,胡式良,等.應用曲線擬合對乙腦發病率進行分析預測[J].中國醫院統計,2004,11(2):106-107.
9徐勇勇,陳常生,張成崗.曲線擬合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衛生統計,1994,1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