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危機簡史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9: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世界經濟危機簡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因國際市場趨于疲軟,嘉魚縣產品出口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境。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加之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國際市場形勢越來越嚴峻,大部分出口企業不得不壓產限產甚至是停產,對嘉魚縣影響最大的是出口勞保手套和出口服裝加工業。目前,全縣規模較大的出口勞保手套加工企業有4家,全年生產均處于不飽和狀況。年元月至10月,4家企業出口創匯額同期比下降了80.1%,全年降幅預計超過90%。嘉魚縣11家出口服裝加工規模企業,年元月至11月,全縣出口服裝產量同比下降了36.1%,全年預計出口服裝產量同比下降超過40%。
2、因工業品價格波動不對稱,導致部分重點企業虧損嚴重。年下半年,由于原材料價格下跌幅度與產成品價格下跌幅度不對稱,加之庫存較大,給企業造成了巨大虧損。如岐豐管業的原材料鋼帶,下半年價格與上半年相比,平均每噸下跌200元,而高頻焊管每噸平均售價下跌679元,企業現有庫存1.8萬噸,造成800多萬元虧損,沖銷上半年的利潤,預計全年虧損在500萬元左右。
3、因部分企業的產品銷售市場大幅萎縮,導致企業限產甚至是停產。嘉魚縣卓爾紡織在年11月份以前產品還供不應求,到12月份,其客戶70%停產、30%減產,現有庫存銷不動,資金回籠不暢,面臨停產的風險。潔麗雅紡織因客戶停產,已實行限產30%,停止出口外銷,現有生產僅用于滿足集團公司內部毛巾生產需要。萬樹木業也因生產訂單比原來減少1/3,產量由2008年上半年的每月20萬平方米減到11月份的8萬平方米,并已安排41人輪崗。
4、因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的融資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方面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為維護生產不得不搶占有限市場,加大“鋪貨”力度,而煤電油等原材料又需及時結算,造成企業應收帳款和產成品資金大幅增加。目前,嘉魚縣規模企業應收帳款同比增長達90%,產成品資金占用同比增長超過30%,規模企業兩項資金占用總額超過5億元。另一方面是國家實施從緊的宏觀貨幣政策后,縣級銀行貸款權限降低,大部分企業很難及時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受資金瓶頸制約,企業錯失了很多發展良機。據初步統計,嘉魚縣規模企業目前流動、技改資金缺口在3億元左右。
5、因資金、市場因素影響,部分在建項目推遲了投產計劃。年,嘉魚縣共有投資過3000萬元的在建、續建工業項目35個,總投資48.2億元,其中建成投產的項目有投資1億元的元陽食品二期擴建、投資5000萬元的德和專用設備生產等項目9個。受金融危機影響,年已投產的9個項目,投產時間均比計劃推遲1-3個月,有些項目推遲到何時投產還很難預測。如嘉魚縣投資2.5億元的高強錳業年產3萬噸電解錳項目,年9月份就完成了全部基建和設備安裝,但由于電解錳市場價格在一個月內由2.4萬元/噸下滑到1.1萬元/噸,而企業生產成本在1.5萬元/噸左右,導致企業至今仍未投入生產,只得待電解錳市場回暖后再啟動生產。
針對當前形勢,為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保持縣域工業經濟良好的發展態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定期召開銀企合作協商會議。由政府牽頭,組織專班,對當前金融危機給經濟社會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行調查,全面準確掌握當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企業反映的、能夠在縣域范圍內解決的共性問題,采取一個問題、一個專班的辦法,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給企業經營者信心。同時,請金融部門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就當前的形勢,結合部門條款為企業獻計獻策,積極緩解企業在資金、用地、用工、環保等方面制約發展的矛盾。
2、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從年起,有條件的縣(市)應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設立扶持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并將省財政返還的企業所得稅增量按照一定比例用于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創業。目前,企業發展面臨困境,為扶持企業度過難關,建議市委、市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對還沒有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縣市(區),在年財政預算中設立扶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
3、組織返鄉人員再就業培訓。目前,有不少外出打工人員因企業停產不能回到原來崗位工作,大批從業人員再次下崗,對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勞動、教育、農業等部門,結合我市工業產業特點,對返鄉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再就業培訓,努力讓這批人員能就地就業,解決企業熟練工難招的問題。
篇2
一、卒章言“志”表真誠?
這是競聘演講常用的一種結尾方法,主要是指演講者表明自己“上任”后的抱負和決心。在競聘村委會主任的演講會上,一位剛從管理學院畢業的小伙子在演講結束時這樣說:“我雖然沒有當干部的經驗,但我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村的熱情。如果選我當村委會主任,我保證兩年之內實現以上規劃,讓咱村改變面貌。讓大家人人抱上金飯碗。說到做到,決不放空炮。如不兌現,我甘愿下臺受罰!不僅我這一百多斤要交給大家,我還要把我家的樓房和幾萬元存折都壓上。”
他“明明白白”表明了自己的信心和決心,使聽眾很快由懷疑、驚奇變為信任和親近,話音剛落,臺上臺下便掌聲一片。他的真誠深深感動了鄉親們,不少人都投了他的票。?
二、發出號召表真心有的演講者還在結尾時直接向聽眾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但這種“號召”大大不同于一般演講的“號召”,它是以競聘成功為直接目的的,說白了,也就是號召聽眾投自己的票。例如,在某企業競聘副經理演講時,一位演講者在演講結束時直截了當地向聽眾說:“同志們,朋友們,請大家助我一‘筆’之力投我一票吧,因為選我就等于選了你自己!”(掌聲熱烈)
他的這一號召很管用,言語不多,卻親切感人,如同一根魔棒一樣觸動了聽眾的心靈,使大家的心和他緊緊拴在了一起,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以“謝”圓場表真情
當競聘演講結束時,一般都要禮貌地說聲“謝謝”。但“謝”字也有會說不會說之分,會說的,不僅可以表示自己禮貌待人的文明素質,還可成為溝通人們心靈的虹橋。
請看下列三段結尾: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最后,讓我再次感謝領導給我這個難得的競聘機會,感謝各位評委和在座的所有聽眾對我的支持和鼓勵。”
“今天天氣這么冷大家還都來捧場,這使我非常感動。無論我競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領導、評委,和在座的朋友們表示深深的謝意!(說完給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以上是三名演講者在同一次競聘演講會上的結束語,雖都是言“謝”,但第一個人的有“客套話”之嫌,掌聲一般。第二個人的“再次感謝”比第一個人的要顯得真誠,因此獲得的掌聲較熱烈。反響最強烈、給聽眾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三個人的結尾,他字字含真情,句句發肺腑。所以在他下場之后,人們還在為他鼓掌。由此看來,“謝”字里面也大有文章。
四、巧借“東風”表決心
這是一種借他人結尾作為自己結尾的一種方法。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順手牽羊用別人結尾中的原話來表自己的志向;二是簡單匯總他人的“意思”作為自己的“意思”。如,在競聘廠長的演講會上,許立華在演講結束時這樣說:“剛才劉勇同志說的完全代表了我的心,那就是:無論能不能獲得這個職位,我都要發奮圖強,為咱廠迅速創造新的輝煌貢獻自己的力量!”(掌聲)他巧妙借他人之言表達自己的決心,看似重復卻又新鮮,不僅沒有拾牙慧之嫌,還能讓人在重復之中看出演講者不凡的智慧。
在競聘校長的會上李連山是最后一個出場演講的,當他看到前邊每個人最后都是希望和決心作結以后,他沒有再講自己的決心,而是靈機一動說:“朋友們,至于決心在這里我也就不表了,因為前邊每一位競聘者的心聲就是我的心聲,他們的決心就是我的決心!”他的話音剛落,會場上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會后人們說:“他的這種方法很不錯,不表決心勝于表決心。”
五、借景抒情顯水平?
在競聘演講結尾時如能巧妙地借用當時的景物來抒情表志,也可助自己一臂之力。一次,縣委在縣大會議室舉行副局級干部競聘演講會。那天天很陰,當諸葛洪鋼競聘教育局副局長的演講就要到尾聲的時候,外面電閃雷鳴,幾乎淹沒了他的聲音。他稍停頓了一下,指著窗外說:“同志們,聽著窗外響起的陣陣春雷,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是啊,我們的屋內不也是春雷滾滾嗎?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們這塊天空上震響,在這場競爭中也許我只是一個過客,但我要張開雙臂,為春雷春雨的到來而歡呼!”
他巧借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比起那些“背稿”的演講者來顯然棋高一籌。他的講話激起了如雷般的掌聲。會后人們還對他的機智贊不絕口。
六、設問收束增語氣
“同志們,當聽完我的構想以后,也許你會想:你的想法倒挺好,可實現得了嗎?說實話,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不是神,我就是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釘,要是光靠我自己,甭說是三年,就是三十年也實現不了。可古語說得好: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在座的各位都?著膀子和我一起干,我敢肯定,不久的將來,夢想定會變成現實!”(熱烈掌聲)
這位競聘者在講完自己的實施方案后,先抓住聽眾的心理來了一個設問,但他并不急著回答,而是故意用否定的話蕩了一個“秋千”,之后再進行肯定。話語不多但含義頗深。其一,表明了自己的自知之明的態度;其二,說明在一定條件下自己的構想并非是“吹牛”,從而激發了大家對自己的信任;另外,也含蓄表達了自己對全體聽眾的信任和自己的決心。?
有時為了表“情”的需要,還可以用反問句作結。如,一位年輕人在競聘鄉長演講收束時說道:“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孤兒,是在黨和鄉親們的關懷培養下長大的。如果不當好人民的公仆,不把鄉里的事辦好,能對得起培養我的黨嗎?能對得起各位父老鄉親嗎?”他的反問加強了他要當好鄉長的語氣,猶如一股強勁的風,吹動了聽眾的心,全場掌聲一片。?
七、欲說還休耐尋味?
這是一種欲言又止的含蓄結尾法。?美國一位演講家說過:“演講最好在聽眾興趣到時果斷收束,未盡時戛然而止。”他的話是有道理的,因為演講在處于的時候,聽眾大腦皮層高度興奮,情緒和能力都由此達到最佳狀態,如果在這種狀態中突然收束,那么保留在聽眾大腦中的印象就特別深刻。?
如,一位中年婦女在競聘居委會主任時,結尾用了這樣兩句話:“最后,我也不想再表白什么了,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我相信大家的眼睛。謝謝。”(熱烈掌聲)她在講完構想之后既沒有表決心,也未發號召,而是以虛代實,用一兩句話突然煞住,如快刀斬亂麻,干脆利落。情緒和節奏之快讓聽眾始料不及,心里不由一震,于是一個良好的印象就在大家心里定格了,很是耐人尋味。?
八、名言作結添文采?
篇3
關鍵詞:遠程教育;課程設計;學習者為中心;醫學生物化學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醫學生物化學作為醫學各專業重要的基礎課,與臨床醫學的聯系日益密切。臨床學科中的病因、病理機制、診斷和治療等內容都是以醫學生物化學知識為基礎,在教學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這對于中專學歷起點、基礎薄弱的在職護理學習者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如何適應并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在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踐中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新建構,提供充分的教學服務支持、情感支持等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了解學習需求,促進知識建構
學習者多數是基層或者偏遠地區的在職成人學習者。從2009年3月黑龍江、安徽、湖南、北京四所電大的300份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5年以內,有通過學歷補償滿足成人終身學習的教育需求的學生占70%。學習者一方面渴望學習深造,以適應工作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同時又帶著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來學習的,學習目的明確,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他們要求所學內容針對性強,能夠學以致用。由于受到傳統教育“以傳授為主”觀念的影響,我們所提供的教材不能滿足成人高效率學習的要求,而課程目標要求著重培養學生臨床工作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發揮課程學習對實際工作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增強學習者課程學習的動力,可見,課程目標與教材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另外,學習者專業知識相對薄弱,缺少必要的學習環境,要真正掌握內容多而散、難度大、進展快的《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是有相當難度的。
面對學習者的知識水平現狀和學習、崗位需求等特點,我們必須進行適應這些需求的教學內容改革。打破書本的“章節分割”,重新建構課程內容,提供結構化的框架,將學習者引入到實際問題中來,設計課程地圖(如圖1)引導學生對全課程進行總結和提煉。確立學習框架,對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模塊進行合理布局,將教材的內容縱向組織與橫向組織相結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例如:將混合食物作為人體物質代謝的起點,在糖代謝中,縱向介紹糖的消化吸收、糖在體內的分解代謝,橫向介紹將糖類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與脂類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貫穿起來,再聯系氨基酸代謝,將“物質代謝聯系與調節”一章的內容進行穿插,最終形成貫穿人體的以物質代謝為核心內容的生物化學過程。這樣,通過教師有意義的建構完成學習內容的重新架構。
二、遠程互動學習將經驗學習轉化為能力學習
在遠程教育中,大量的學習資源是通過計算機或者網絡提供給學生的,學生與同學、教師的交流經常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生學習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媒體的功能和學生使用媒體的水平。學會使用各種教育媒體,并習慣于用各種媒體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是遠程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與課程的有效性聯系在一起的,將學習者的學習與原有工作經驗聯系起來,解釋問題,提煉問題,對他們進行遠程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在課程資源的呈現上將課程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提供豐富的圖片、視頻、音頻及動畫資料以強化學生對臨床生化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使得視頻課堂的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激發學習者興趣,培養學生辯證和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實現課程資源開放性,即網上課程的體系和內容能讓教師方便地進行調整,充分利用主講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進行內容設計,利用人機交互性,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通過網絡進行教與學的交互。通過多種方式引入動態學習資源,形成資源豐富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根據網絡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積極倡導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效果。
在網絡課程中,提供了可供多個學生參與的互動欄目——《病例分析》(如圖2)。欄目提供了一些臨床常見病例,在結合臨床實際問題、利用基礎生化知識、探討機理的同時,使學習者與自身工作相結合,學有所獲。這個欄目提供論壇和郵件等多種交互方式,進行網上案例討論,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學生可以隨時登陸,與各地同學和老師討論,電腦會記錄其學習成績。因為病例分析是從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出發的,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可以有效提升學習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利用遠程互動學習將經驗學習轉化為能力學習,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發生。
本課程在網上試用期間得到電大學生和教師的反饋如下:
三、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力,重視情感支持
網絡課程是教學的一種媒體,學生與教師以及其他同學的交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由于網絡學習情感交流的相對缺乏,缺少學習中的關愛,使學習者覺得不適應,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應對考試而已。如果學生感到被人接納和尊重,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更多的是發現、激發、保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并使他們參與有利于學習的活動。
為了幫助學習者克服網上學習的孤獨感,鼓勵他們堅持學習,在學習中融入心理情感支持,教育者在網絡教學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老師你好!以前我從未上網學習過,通過這段時間的看書再結合網上學習,我有很大收獲,我覺得互動學習很實用,通過看每位同學的帖子再結合書本學習我記住了不少知識,而且記得非常快。同時,老師的回帖給我帶來了學習動力,我不再覺得學習很乏味了,謝謝老師!”
(新疆兵團廣播電視大學農二師分校學生的肺腑之言)。
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教育者盡可能地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考慮他們如何學,多給他們一些提示性和引導性的幫助。教育者在與學生的交互活動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達到鼓勵學習、認同學習、共同學習的目的。
四、提供優質的學習支持服務,提高學習效果
本網絡課程于2009年3月制作完成,截至2012年2月10日累計點擊數為21,875次,教師回帖2,549個。通過積極探索能夠滿足遠程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的教學支持服務形式與手段,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支持服務,如通過電大在線學習網站建立了各種實時、非實時論壇、午間直播課堂、網上會議等。同時,課程主持教師通過“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指導教學,并通過師資培訓提高地方電大的教學支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各類暢通的溝通渠道,如課程BBS討論版、電子郵箱、網絡課的互動類欄目和“公共交流區”、“與我交流區”、電話等,隨時為各地學生和老師提供咨詢和服務。
基于網絡的課程學習使學生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從過去單純的自學變為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進行更廣泛的協助式學習,學生自己找教材,咨詢輔導老師,到課程平臺尋找資源,與同學討論,擴充了知識獲取范圍和途徑,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信息搜索、與人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跟蹤能力也得到提升。
技術的日益進步給“教”與“學”的雙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遠程教育的經驗源于面對面教學,又區別于面對面教學,使雙方不僅在觀念上認識了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而且還增強了熟悉網絡和運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篇4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樁基礎;周圍環境
1.樁基礎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由于城市高層建筑結構自身載荷較大, 對地基處理的要求較高。因此, 在建筑密集地區, 高層建筑結構的基礎形式多采用樁基礎或樁和其他基礎形式組成的復合基礎。但由于施工工藝和方法的原因, 樁基礎施工往往會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 比如在施工時產生的振動、擠土效應等。
1.1振動的影響
目前, 樁基礎的形式多種多樣, 施工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些樁基礎施工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 如在夯錘擊樁的施工中, 打樁振動容易造成附近建筑物墻體、地面等出現裂縫; 鉆孔灌注樁雖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影響, 但當樁穿過砂層時, 若未能及時用泥漿護孔, 則會造成涌砂、塌孔等, 對周圍已有建筑物構成威脅。因此, 在城市建筑密集區, 對樁基礎施工方法進行選擇時, 應盡量避免采用振動或捶擊式樁基礎。
1.2擠土效應
擠土效應是指樁入土時擠開相應體積的土體, 在樁周土體中產生較高的超孔隙水壓力。經擾動的土體極易蠕動, 表現為地表、淺層和深層土體發生豎向和水平位移。大量的土移會導致鄰近建筑物基礎的上抬、結構的變形、地坪和墻面的開裂, 損壞地下管線和設施等一系列問題。主要的處理措施如下:
1)合理設計打樁的順序, 打樁順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擠土效應的大小。在場地一側有鄰近建筑物時, 應背離建筑物由近向遠處打樁; 在場地空曠的條件下, 應按先中央后周圍, 由里及外的順序打樁; 區域大時, 采用跳打可使鄰近建筑物變形趨于均衡, 減少差異變形, 防止或減少建筑物的傾斜; 區域小時, 采用間隔打樁, 可減少土體側向擠壓力。
2)設置垂直排水通道, 可加快超孔隙水壓力的消散, 減少擠土現象。
3)預鉆孔打樁及開挖防擠溝, 其目的是進一步隔斷打樁引起的擠土壓力及超孔隙水壓的傳遞途徑和減少淺層土的積壓, 從而可以起到減少對鄰近淺埋管線和基礎的影響。
2.基坑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1支護結構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1.1支護樁施工產生的影響
為了滿足基坑開挖的穩定, 支護結構常采用排樁( 墻)支護工程: 包括灌注樁、預制樁、板樁等類型。其中很多屬于擠土樁或部分擠土樁, 施工時應采取1.2節中的措施, 以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1.2在軟土和砂土地區施工人工挖孔樁產生的影響
在軟土、砂土地區或地下水位以下, 采用人工挖孔樁時,因挖孔不當容易造成涌砂、塌孔和土體擠入等問題, 后果比較嚴重, 在城市密集區不宜采用該樁型。在某些工程中, 雖然場區內土層為軟土、砂土或夾有軟土、砂性土層, 但由于種種原因, 施工人工挖孔樁失敗的例子仍然很多。
2.1.3壓密注漿引起地面隆起和沉降
壓密注漿施工對環境的影響與注漿壓力、漿液的凝固時間、漿液的稠度等因素有關。如果注漿壓力過大, 漿液凝固時間短、稠度大, 地面可能產生一定量的抬升; 如果注漿壓力過大, 漿液凝固時間長、稠度稀, 則可能先是產生地面抬起,接著由于壓力消散, 而土體受擾動強度下降, 地面因而產生沉降。這樣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2.1.4其他影響
在支護結構施工時, 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其他一些影響。如土層錨桿施工可能占用規劃紅線以外的地下空間, 并影響后續工程的施工。
2.2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基坑工程開挖絕大多數情況都需要進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但是, 基坑工程降水使地下水水頭下降, 土體產生固結, 有效應力增加, 引起地面沉降, 使鄰近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這也是對地下水處理時, 采用降排法較之阻擋法的最大缺陷。
2.3基坑開挖引起支護結構產生變形
合理的基坑開挖方案, 必須將變形值控制在安全的范圍之內, 以保證基坑支護結構的安全, 從而避免周圍環境受到較大影響。基坑支護結構的變形值與地質條件、基坑開挖深度、周邊荷載條件、暴露時間長短、支護結構的類型及剛度等因素有關。
1) 在基坑開挖深度不大, 或土質條件較好, 場區較為開闊時, 可采用放坡開挖。因為周邊環境條件好, 通常允許存在一定的位移值, 位移值的變化幅度也較大, 通常達到幾厘米到幾十厘米。
2) 土釘墻作為一種柔性支護結構, 通常也會產生一定量的變形, 減小其變形的方法有: 增強豎向支護結構; 對坑外土體加固; 土釘加長和加密。
3) 懸臂式支護結構對開挖深度很敏感, 容易產生較大的變形, 對鄰近建筑物產生不良影響, 適用于土質較好、開挖較淺的基坑。
4) 排樁(地下連續墻)結合錨(撐)結構的變形主要由支撐的壓縮變形(或錨桿的拉伸) 、排樁( 地下連續墻) 的撓曲變形、坑底支護結構的平移和轉動以及圍檁的撓曲變形組成。
2.4 基坑支護結構失穩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已有的基坑工程經驗, 如下設計和施工中的不當,常導致邊坡失穩、引起地層的沉陷和水平移動, 并造成基坑周圍的地下管網出現破壞。造成支護結構失穩的主要原因有:
1) 支護結構剛度不夠, 側向變形過大;
2) 土層錨桿失效, 使支護變形過大;
3) 樁的入土深度不夠或基坑附近堆載過大, 而導致土體沿某一面整體滑移破壞;
4) 懸臂結構的側向位移過大, 導致擋土結構的剪應力過大而開裂, 產生斜向裂縫;
5) 在軟土地區擋墻插入坑底深度不夠, 大量泥砂繞過擋墻的下端涌入基坑, 引起基坑失穩;
6) 基坑底部的隆起過大, 使基坑整體失穩。
2.5 止水帷幕失效引起的環境問題
基坑開挖通常要設置止水帷幕。基坑抽水引起的土砂損失以及砂土通過支護結構擠出, 都可能造成基坑外側地面沉降, 而引起砂土的損失,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止水帷幕滲水。
2.6 基坑工程施工的對策
為保護鄰近建筑物和市政設施的安全, 需要做好下述工作。
1) 詳細了解鄰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網的分布情況、基礎類型、埋深、管線材料、接頭情況等, 并分析確定其變形允許值。
2) 根據鄰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網的允許值。采用合理的基坑工程支護體系, 并對基坑開挖造成的周圍地表沉降情況做出估計。判斷支護體系是否滿足保證鄰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網的安全要求, 必要時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3) 對基坑開挖過程進行現場監測, 測試項目主要有:地面和管線沉降、土體水平位移、地下水位、鄰近建筑物沉降及傾斜情況以及支護結構的受力和變形等。通過監測和分析, 指導基坑工程進展, 實行信息化施工。除上述措施外, 采用逆作法和半逆作法施工也有利于減小基坑開挖造成的周圍地面沉降, 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結束語
選用合適的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可以減小施工噪音污染和環境衛生污染。采用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施工速度可以減小擠土樁和部分擠土樁的擠土效應, 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在周圍采取鉆孔取土和設置防擠溝等措施, 減小擠土效應造成的不良影響。由基坑土方開挖引起的支護結構變形以及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地面產生沉降和不均勻沉降, 導致對周圍建筑物及市政管網的影響是基坑工程對周圍環境影響的主要方面。基坑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但應減小其影響,并能采取合理的對策, 以保證基坑施工過程中, 鄰近建筑物及市政管網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曾永勝;劉為洲;樁基施工振動對周圍建筑物影響的研究[J];現代礦業;2011年04期.
篇5
關鍵詞?演需求結構;政策實踐;啟示
中圖分類號?演F830.99;F123 [文獻標識碼]A ?眼文章編號?演1673-0461(2013)06-0001-05
一、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需求結構調整(1998年~2003年)
(一)政策背景
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地區帶來較大的沖擊,對全球經濟也產生不利影響。當時,正值我國綜合整治高通脹、打壓過熱經濟、壓制需求的時期。隨著亞洲經濟的整體低迷,我國出口及經濟增長也受到挑戰,工業產品等出現結構性過剩的現象,經濟轉入有效需求不足、通貨緊縮的局面。為此,我國政府在對外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的情況下,對內采取了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取向的宏觀調控,將調整需求結構提高到新的戰略層面。
(二)主要政策
1. 積極的財政政策
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以國債投資為重點的積極財政政策。到2002年,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元,安排項目投資32,8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4,600億元,在實施過程中,國債投入方向每年都在不斷調整和變化。政府在發揮財政支出作用的同時,也注重稅收政策的作用。1999年11月1日開始征收利息稅,稅率為20%,同時調低住房、汽車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稅率,2002年住房交易契稅由6%降至3%。
2. 穩健的貨幣政策
為應對當時嚴峻的經濟形勢,抑制通貨緊縮,拉動國內需求,1998年,政府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消對商業銀行的貸款限額控制,商業銀行可按信貸原則自主增加貸款;1998年和1999年先后兩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13%降至6%,共計7個百分點,4次下調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通過窗口指導和政策指導,引導貸款投向,調整基礎設施貸款政策和個人消費信貸政策,增加農村信貸、高新技術企業信貸和出口信貸;推進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公開市場業務累計交易量由1998年的2,827億元迅速上升至2001年的16,781億元;加強對銀行的監督管理,完善商業銀行制度。
3. 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
為應對金融危機,刺激國內經濟增長,政府將房地產和教育兩大產業作為兩大市場化重點,產生深遠影響。1998年,央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隨后明確提出停止住房實物分配,終止了沿襲約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實行市場化,之后房地產業的繁榮直接帶動了鋼鐵、水泥等資源性行業的發展。1999年,政府做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加快推進教育產業化進程,教育消費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迅速增長。在地區發展政策方面,政府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給予財政傾斜。
4. 收入分配和民生政策
1998年,政府出臺以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為重點的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等低收入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全國共有1,900多萬人實現再就業,2,40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為推動居民釋放潛在消費需求,國務院于1999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增加公眾法定休假日,推出“黃金周”休假制度。1999年,政府提出城市化發展戰略,認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將成為中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新的動力源”(見表1)。
(三)效果評述
1998年~2003年需求結構調整政策的出臺是在亞洲經濟危機爆發、經濟增長放緩、國內通縮、外貿受阻的背景下推出的,其突出特點是:把增加內需總量作為當務之急,是一項緊急應對之策,強調短期調控,強調短期政策效果。因而,本輪調整側重于對短期內拉動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投資需求的增長,側重于政府投資的增長。政策上體現為以投資為導向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就業等配套政策較少,同時,由于城鄉人均收入增速差距持續擴大,使得農村的消費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農村消費潛力未能得到有效釋放。
本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的結果:宏觀經濟調控取得一定效果,有效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的沖擊,抑制了經濟下滑趨勢。但政策效應與預期結果有一定差距,結構性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相反,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強,形成了“投資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并且有自我強化趨勢,進一步強化了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內需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劇了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在本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實施期間,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98年的57.1%降至2003年的35.8%,下降21.3個百分點,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98年的26.4%升至2003年的63.2%,上升36.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率則在逐步下降,內需結構失衡的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更加嚴重(見表2)。
二、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需求結構調整(2008年至今)
(一)政策背景
2008年7月,在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且國內通脹壓力仍較大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將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由“防經濟過熱、防通貨膨脹”轉變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
(二)主要政策
1. 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央政府把應對金融危機沖擊放在反周期的操作框架內,實施總量擴張的積極財政政策。2008年11月,國務院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提出了“4萬億”刺激計劃,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加大了在安居工程、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教科文衛、生態保護、災后重建、自主創新等領域的投入規模,增加了在三農、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研發創新等方面的支出和補助,調整優化了財政支出結構,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2.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采用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等多種政策工具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8年9月至12月的三個月內,央行連續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由17.5%降至15.5%;同期,央行連續5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其存款基準利率由4.14%降至2.25%,貸款基準利率由7.47%降至5.31%;加強了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引,在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加大對“三農”、就業、災后重建、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等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加強對房地產金融的監測,改進房地產金融服務,簡化和規范住房貸款制度,理順住房消費貸款政策;加強外匯管理,防范短期資本流動沖擊我國金融體系,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3. 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
2008年12月,政府出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并研究部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政府公布了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汽車產業、鋼鐵產業、紡織工業、裝備制造業、船舶工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進行鼓勵扶持。在地區發展政策方面,根據我國區域特色,政府規劃出不同的區域經濟圈(帶),先后批復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年)》、《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和《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等多個區域發展規劃,新的區域經濟版圖逐漸成型。
4. 收入分配和民生政策
2008年12月,政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將家電下鄉從10多個省區市推廣到全國,同時把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含太陽能、燃氣、電力類)和空調等產品列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范圍;2009年,出臺了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同時,政府擴大了新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范圍,推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一系列措施;規定最低工資水平,出臺收入指導線(見表3)。
(三)效果評述
本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是在面對外部沖擊及內部結構性問題和民生問題突出的背景下出臺的,其主要特點是:與上一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相比,本輪的政策導向是投資和消費雙擴張,以投資帶動消費,以消費促經濟增長,把保持近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與轉變發展方式的長遠戰略結合起來,與重民生、促和諧結合起來。本輪調整綜合運用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就業、產業等政策,不僅出臺了“4萬億”等經濟刺激計劃,同時開始著手解決制約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全局性和深層次問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較上一輪要多,政策之間的協調度和配套性也有所提高。
本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的結果:到2009年底,這些應對危機的政策成效明顯,較快地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然而,為了在短時期內快速地恢復經濟增長,在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4萬億政府投資和9.6萬億銀行貸款大部分流向了工業領域,加劇了資源環境矛盾,造成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貨幣供給量的大幅增加和信貸的快速增長,使貨幣大量流向房地產、股票、期貨交易等市場,帶來了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的猛烈上升,嚴重壓抑了居民的消費需求,并為后來的通貨膨脹和“房產泡沫”埋下了隱患。同時,貨幣政策對大城市傾斜多,對農村需求關注較少,對大型企業傾斜多,對中小企業關注較少,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總的來說,本輪擴大內需的政策組合仍然較大地刺激了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8年的47.5%升至2010年的54.0%,其中2009年的貢獻率更是高達91.3%,為建國以來的最高值;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8年的43.5%降至2010年的36.8%,低消費與高投資并存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變(見表4)。
三、兩輪需求結構調整的反思及啟示
(一)對兩輪需求結構調整政策的反思
1998年以來的兩次需求結構調整,在短期內均取得了預期的拉動經濟復蘇效果,但第二輪政策明顯比第一輪更為綜合、更為系統,說明我國在需求結構調整方面的經驗日益豐富(表5)。但要看到,由于投資比消費見效快,加之現有的中央地方稅收體制和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使得各級政府投資沖動非常強烈,導致許多擴大消費的政策在實踐中被弱化,需求結構調整的效果大打折扣,失衡狀態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綜合來看,主要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1. 重短期效果,輕長期安排
兩輪需求結構調整都是在應對金融危機背景下展開的,都要求拉動經濟恢復增長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內顯現,因而對政策的長期影響和需求結構長久調整考慮不足。黨的十六大將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后,意味著擴大內需不是短期之策,也不能僅僅依靠短期政策,必須加快長期制度建設。但總體而言,我國在這方面的長期制度建設進展比較緩慢。
2. 重擴大內需,輕調節外需
兩輪需求結構調整都是在經濟受到外部沖擊,外需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展開的,由于外需很大程度上由國際市場決定,其政策手段有限,而內需則可有更多的政策選擇,因此,這兩輪需求結構調整的思路都是保外需擴內需。我國以往擴大內需主要是就內需論內需,對外需調整力度不夠,一定程度上造成新世紀尤其是2003年以來,凈出口率不斷提高,2007年達到8.8%,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盡管有所降低,2010年還分別保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
3. 重投資抓手,輕擴大消費
兩輪需求結構調整的核心都是抓投資,這是政府主導型經濟的優勢所在。而擴大消費苦于沒有抓手,因為其很大程度是由市場決定的,但抓投資就會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不得不求助出口來釋放。同時,現行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和政績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為謀求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熱衷于對土地、資金等要素進行行政配置,擴大投資。
4. 重政府行為,輕市場機制
兩輪需求結構調整過程中,政府始終站在主戰場,甚至直接充當市場主體,市場機制沒能有效發揮作用。突出表現在投資方面,兩輪擴大內需都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國有投資,這是傳統的政府投資增長模式的慣性使然,造成民間投資抑制。尤其是第二輪需求結構調整中,擴大政府投資和配套貸款一定程度上演變為擴大國有投資,國有企業“跑馬圈地”,許多行業出現“國進民退”現象,影響民營經濟發展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二)相關啟示
篇6
關鍵詞:截石位;足下垂;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
膀胱結石位為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常用手術臥位,由于腓總神經解剖特點及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后手術原因,有可能造成腓總神經或腰骶神經損傷引起足下垂。臨床上常需進行鑒別診斷,有些病例根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仍難以區別,常需要借助神經電生理檢查的幫助。現將我科于2013年4月~2014 年8 月4例以膀胱截石位后足下垂為主要表現的患者, 均行神經電生理檢查, 報告如下, 旨在探討神經電生理檢查對膀胱結石位術后腰骶神經根損傷與腓總神經損傷的鑒別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中男2例,女2例,年齡在24~65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女2例為陰式子宮切除手術,男2例分別為經尿道前列腺增生電切手術及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足下垂伴感覺減退,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均不能完全確診為腰骶神經根損傷、腓總神經損傷或二者兼有。
1.2神經電生理檢查方法 采用英國牛津Synergy5通道臺式肌電圖及配套產品。所有檢查均在我科電生理室進行,儀器接地,地線深埋,室溫18℃~20℃,相對濕度60%。為便于對照觀察, 均在發病后2~5d首次檢查,治療1月及6個月后復查,并采用雙側檢查。①雙側腓總神經和脛神經運動、感覺神經傳導的檢查,觀察運動、感覺神經的動作電位潛伏期、波幅、傳導速度,了解有無神經傳導減慢;②雙側脛神經F波檢查,觀察F波出現率、潛伏期;③脛前肌、脛后肌EMG檢查,觀察自發電位、小力收縮時運動單位時限和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及大力收縮時募集相情況。腰旁肌EMG檢查觀察自發電位出現情況。
2結果
其中3例首次檢查均為腓骨小頭上-下段傳導速度減慢大于10m/s或動作電位波幅下降超過50%及治療1月后復查提示不同程度脛前肌神經源性損害,診斷為腓總神經損傷,經治療6個月后,足下垂癥狀改善,小腿下外側感覺減退好轉,復查肌電圖腓骨小頭上-下段傳導速度、動作電位波幅接近正常,脛前肌EMG大致正常;其中1例首次檢查提示脛神經F波潛伏期延長,治療1月后復查提示脛前肌、脛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經源性損害為主,診斷為腰骶神經根損傷,治療6個月后, 足下垂、小腿下外側感覺減明顯好轉,復查肌電圖脛神經F波潛伏期接近正常,脛前肌、脛后肌EMG大致正常。
3討論
4例均為連續硬膜外麻醉下、截石位術后出現足下垂伴感覺障礙,臨床上應注意鑒別是局部卡壓致腓總神經損傷還是椎管內麻醉相關的神經并發癥如硬膜外穿刺損傷、局麻藥物的神經毒性等導致的腰骶神經損傷。由于患者術后疼痛、情緒緊張等因素,神經體檢定位無法客觀精確,導致臨床上診斷及鑒別診斷困難。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對于術后出現足下垂患者不同時期檢查,有利于提供客觀依據,并且有利于評估預后。本組結果顯示腓總神經損傷以腓骨小頭上-下NCV減慢( >10m/s) 為主, 腓總神經遠側傳導相對正常;腰骶神經根損傷以腓總神經遠側段( 腓骨小頭下-踝)NCV減慢為主, 而腓骨小頭上-下NCV正常或減慢不明顯(
參考文獻:
[1]盧祖能,曾慶杏,李承晏,等.實用肌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88-273,320-333,362-376.
[2]湯曉芙.臨床肌電圖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 177-178.
[3]黨靜霞.肌電圖診斷與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10-311.
[4]閆曉海.神經電生理檢查對早期腰骶神經根病診斷的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11,8(9):143-144.
[5]劉淑艷,王琳,陳玉萍.神經電生理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3):18-19.
[6]林敏婷,黎鳴.腓總神經斷傷與卡壓的電生理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2):33-34.
[7]Winawer MR Shinnar S.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or what do we tell families[J]. Epilepsy,2005,46(Supp110):24-30.
篇7
市場經濟 財政 投融資
在市場經濟中,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的投融資體制明顯有滯后性。由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才發展財政投融資體制,隨著財政模式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財政投融資的問題變得更加明顯,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對財政投融資地位的重視。使財政投融資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財政投融資的地位現狀
歷史上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日本能夠在很短的時間經濟迅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重視財政投融資的重要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財政投融資這個詞匯也是日本語。而我們中國那時候對財政投融資的認識還不夠,但現如今隨著業務范圍的變廣,對財政投融資也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投融資在財政中發揮職能作用,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要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投融資的地位。
二、我國財政投融資特點
(一)經營目標不以營業為目的。在資金的使用上,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效益,按照經濟發展原則引導產業結構合理化,帶動整個國家經濟效益的提高,本身具有有償性、周轉性和社會性。財政投融資主要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金融的盈利部門不愿意將資金投放在風險大、周期長、盈利低資金回籠困難的地方,但恰好這些又是國家和政府重點發展和扶持的主要目標,這就需要財政投融資發揮自身的特性。
(二)國家的經濟需要均衡發展,所以財政投融資的利率不是一成不變的,采取隨行就市、低息、無息、貼息等多種模式并存來調節,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這也正是財政投融資靈活性所在。
(三)財政投融資的運營都是由政府管理,主要是為了體現資金需求的宏觀調控職能。
三、財政投融資現狀
我國財政投融資中的國家和金融債券以及預算間歇資金和財政周轉資金都來源于財政。這樣導致融資領域不夠廣闊,渠道不夠多樣,不能夠將銀行和一些盈利性單位等一些其他的社會財力很好的納入進來,甚至有的時候自己范圍內的資金都沒有回籠。財政投融資的管理不夠系統、明朗主要是因為國家統一規劃、領導的環節相對薄弱一些。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推進,財政投融資現狀發生了很大改變。角色體制由原來的中央集權向地方、企業、部門和個人進行轉變。資金來源渠道由發行債券與股票、企業內部積累和銀行貸款來彌補財政單一撥款的不足。決策管理由原來主要領導一人憑經驗定奪,現如今更加民主化、科學化的管理。投融資管理由原來單純的行政管理轉變成以經濟管理為主行政管理為輔的管理局面。在融資領域中實行招標、投標責任制,注入了市場經濟。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投融資的地位
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進本要求就是發展我國的財政投融資體制。市場的配備主要原則就是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經濟的合理調節,來實現產品的價值,通過價格的衡量和競爭機制的功能盡量的把資源分配到優良的環節,遵循優勝劣汰的淘汰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中的靈敏性,促進生產和需要的密切配合。同時市場還能夠公正準確的評價經濟價值,它可以評價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企業成績,評價一個產品的價值,最重要的還能評價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途。
總而言之,市場在管理經濟活動和調節經濟運行中是無可替代的,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財政投融資的重要性。但是市場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只能夠反映局部的眼前利益,而這種弊端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體現出來,所以說不能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交由市場來調節。比如說總生產和總需求的平衡,積累和消費的平衡,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平衡還有就是整體產業結構的平衡,這些不可能全部交給市場。如果全部交給市場,即使能夠達成目的,也需付出慘重的代價和很長的時間,并且會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財政投融資是獨一無二的,是不能被其他部門所替代的。比如說在向國外借債務時,外國人不會把銀行作為對象,會把中國作為客戶。財政投融資是財政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個觀點已在國際得到認可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由于土地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的發展不夠平衡,貧富差距較大。同時我國的工業水平發展相對落后,為了實現經濟的均衡和諧發展,財政投融資的任務也是很艱巨的。
在純粹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銀行是有償分配的,財政搞的是無償分配,財政投融資并沒有實際意義。下面我簡要分析一下這種錯誤的觀點。在我們的國家很早就出現了財政信用,財政投融資也并不是單獨無償的,我們國家的財政投融資收取于民,用之于民并不完全是無償的。比如說國有資產所有者和公共事業的管理子者,他們都會收取管理費用和對投資盈利進行分紅。
西方一些發達的國家很早就實施了財政投融資,財政投融資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也要打破原有的統一收取、統一支配的模式,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原則把財政的封閉型轉化成開放型,打破單一的財政收取渠道,變為多渠道籌集資金,對所籌資金充分的調節和監督管理。這種模式的轉變為我國的財政投融資夯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的財政投融資前景是無限美好的。
五、我國財政投融資地位面臨的問題
(一)信用制度不完整,金融體系不完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革,金融體系主要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股票為輔的金融體系結構。但是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不夠全面,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還有就是隱瞞企業經營和財務的一些問題,同時也出現了較多的法律空白。所以說我國的信用制度和金融體系存在問題。
(二)政府缺乏目標,定位不準確
我國是發展中的國家,經濟正處在轉型的時期,由原來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但這種體質改革轉型不夠徹徹底,也就我國現在是兩種經濟體制同時存在的現象。在這種復雜的形勢下,政府沒有很好的找到自己的所處位置,主要表現在資金的利用率不充分、浪費相對比較嚴重、不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投資缺乏競爭性,這種現象在很多領域都有體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政府既是評判者也是參與者,一種是他們要負責法律法規的制定,同時他們也要執行。另一種就是他們會直接參加經濟的項目,這樣一來畢竟會影響到法律法規的執行效果和權威性,在市場經濟中不能夠充分體現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性,這樣就會干擾財政投融資機制的正常運行。
(三)企業存在缺位錯位現象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問題就是所有者缺位問題和企業的產權不明晰。我國企業產權不明晰的原因是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夠徹底,國有資產的特殊性,這樣就不能夠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和評估制度。很多企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財政會計制度,企業所經營的財政狀況混亂不堪,資信的程度不夠高。雖然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和落實,近幾年來很多民營企業得到了迅速的崛起,收獲效益明顯增高,但他們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內部的經濟利益和責任關系不夠清晰,并且存在很多的家族式企業模式,這樣就無法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就會導致對外融資時處于尷尬的局面。
六、我國財政投融資的地位改革與對策
(一)規劃投資領域和范圍
農業、基礎產業、區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些一直被忽視的領域和范圍,財政投融資加強向這些產業進行傾斜。
(二)加強融資規模,增加融資渠道
財政投融資應該增加債券、股票和一些有價證券進行直接針對的融資,來打破以往的只依靠社會保障剩余金、財政撥款和郵政存款的投資渠道。
(三)增加財政管理,創造經濟效益
制定明確系統的實施和監督管理制度,能夠有序準確的進行投資,科學合理的管理來更好的創造經濟效益。
七、總結
為了補充財政預算的不足,增強國家和政府對生產和需求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投融資的作用,我們一定要推廣和壯大財政投融資的力度。
參考文獻:
[1]鄭曉玲,張麗萍.日本財政投融資體系運行概況及對我國啟示[J].地方財政研究,2015(11).
[2]黃志龍.整頓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對策建議[J].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2011(1).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J].中國金融,2014(20).
[4]牛建鋒,武根啟.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J].財會研究,2015(12).
篇8
根據*委辦[2006]41號文件精神,,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中需要我局承擔的就有培育中小企業發展、招商引資、加快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增長方式轉變、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共四大塊14項具體內容。現將近半年來我局的整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整改工作落實情況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以上工作涵蓋了我局的絕大部份重點工作,做好這些工作對擴大我縣工業經濟總量、培育新的增長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高市場競爭力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將更加有利于我縣經濟社會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為此局領導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制訂了責任分解細化表,落實了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和具體負責人,對每項工作明確了完成時限。并每旬按時向縣委督查室上報整改工作進展情況。
2、以工業經濟服務年為契機,深入開展落實整改工作。為了深入開展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項目推進年”和“工業經濟服務年”活動,我局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了機關干部聯系企業制度,每位機關干部聯系一家企業,要求每月到企業一次,主動做好相關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存在困難。以此為契機,加強了整改工作落實進度,及時了解掌握整改工作第一手材料。
3、加強部門配合,搞好綜合協調工作。在全面落實以上工作中,我局還積極主動與財政、電力等有關部門加強橫向聯系,搞好協調,保證了整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整改事項主要成效
1、群策群力培育中小企業發展。
(1)完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為了深入實施“工業強縣、項目帶動”戰略,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我縣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為了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審批方式,簡化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我局又配合審批中心和發改局出臺了《企業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制度》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暫行辦法》,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投資項目都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程跟蹤服務。同時我局還出臺了《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登記備案制》,《工業投資項目審議協調制度》也即將出臺,我縣中小企業發展軟環境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優化。
(2)努力搭建銀企合作交流平臺。為了加快銀企合作步伐,充分發揮政府在企業和金融部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我局于3月份和縣工商銀行聯合舉辦了銀企洽談會,于4月份和縣建行舉辦了金融產品推介會。今年1-9月份,我縣各金融部門對全縣各中小企業新增貸款6000多萬元,已超額完成了“全年新增貸款5000萬元以上”的整改目標任務,今年各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同時我局還積極努力為我縣的工行、建行兩家金融機構爭取省財政廳、省中小企業局下撥的2005年度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14.7萬元,及縣財政配套資金3.6萬元,為金融部門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提供了效益支撐。
(3)做好培育扶持,力促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按照我縣“兩軸三圈”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我局對全縣20個鄉鎮的工業經濟發展考核目標作了調整,加大對資源稟賦良好鄉鎮規模以下企業培育扶持力度。目前北界、應村、三仁等毛竹資源豐富的鄉鎮竹篾制品加工業漸成氣候,妙高、大柘、石練等主要產茶區茶葉加工在逐年增加,全縣現有竹篾加工戶2000多家,茶葉加工戶500多家。1-9月份全縣鄉鎮工業完成產值100148萬元,同比增長22.41%,其中云峰、石練等7個鄉鎮產值增幅在30%以上。全年有映山紅木業、神牛涂料等11家企業有望成為新的上規模企業。
2、舉全縣之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2006年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努力開創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3月中旬從鄉鎮、部門選派9名年青干部到永康、溫嶺等地掛職鍛煉3個月;4月下旬和5月中旬副縣長尹建中帶隊前往溫嶺和溫州等地召開了招商引資洽談會;5月下旬縣委書記陳建波帶隊前往臺州地區就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旅游發展等工作進行考察;6月初縣長陳景飛率有關部門領導前往永康考察;7月初陳縣長、尹副縣長率隊在溫州召開了“××縣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9月份在“湯公文化節”之際邀請了比利時、奧地利、臺灣、杭州、寧波、溫州等地的企業家來*舉行投資洽談會。通過努力,截止9月份我縣共引進市外內資項目23個,合同總投資21580萬元,完成市政府任務指標(2.65億元)81.43%,實際到位11255萬元,完成任務指標(2億元)56.28%。10月初通過以商招商及積極爭取,一家投資1.5億元的溫州銅制品生產企業已與我縣簽訂了投資協議,該項目投產后將達到年產4萬噸銅制品生產能力,年產值將達到30多億元,目前具體事宜正在洽談中。今年我縣的外資引進工作進展緩慢,目前才引進項目1個,合同投資83.76萬美元,實際到位61.1萬美元,與市政府下達的考核任務:合同550萬美元,實際利用150萬美元相距甚遠。
3、加快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增長方式轉變。
(1)以“項目推進年”為抓手,努力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投入。1-9月份我縣共有工業投資項目53個,其中省重點項目1個、市重點項目6個、縣重點項目12個。共投入資金24041萬元,完成年度計劃66.78%。根據“項目推進年”活動要求,我局深入企業對投資項目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在項目進程過程中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幫助解決碰到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已有22個項目完成全部投資進入正常生產,2個項目尚處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其余項目進展順利。
(2)積極申報省級資金補助,為中小企業發展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1-9月份我局已幫助企業完成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品種專項資金申請1個,省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申報2個,錢塘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省級財政專項補助3個,中藥現代化省級財政專項補助1個,2006年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申報1個,2006年重點鄉鎮企業農副產品貼息和補助資金申報1個,上報省級技改貼息項目8個,國家商務部機電產品技改貼息項目1個。
(3)認真做好技術創新項目申報工作。我縣工業企業絕大多數還處在發展的成長期,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研發投入非常有限,但今年仍有凱恩特種材料公司的高透晰雙面膠帶原紙、池禾化工公司的造紙涂料流變性改良劑和碧巖竹炭開發行的納米活化長效多功能竹炭制品研制開發申報了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其中高透晰雙面膠帶原紙和納米活化長效多功能竹炭制品研發已通過了省級專家的鑒定和認證。雖然離整改目標還有差距,但是從我縣工業經濟的實際基礎來看成績還是值得肯定的。
4、抓好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1)抓好清潔生產企業和綠色企業的審核、驗收工作。目前我縣的浙江元立集團鍍鋅分廠已委托浙江大學清潔生產中心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報告,預計在11月底進行驗收。浙江凱恩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池禾化工有限公司的清潔生產正委托浙江省清潔生產中心進行審核,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審核報告。××綠源木業有限公司綠色企業申報材料已上報市局,正在等待驗收。
(2)鼓勵企業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浙江元立金屬制品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水箱拉絲機電控制及線材軋鋼加熱爐技術改造,項目投入運行后每年能節電265度,節煤7500噸,增效300多萬元,該項目已經申報了省級節能補助。
(3)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由于統計部門單位gdp能耗的權威數字還沒有出來,目前我們只能計算出規模以上企業1-9月份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是0.35噸,比去年同期減少20.3%。根據市里節能降耗工作會議精神,我局已著手摸清了用能大戶企業,將于近期召開規模以上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會議,與我縣的用能大戶簽訂節能降耗目標責任書。同時積極配合電力部門搞好部份企業的諧波治理工作,保障安全、有序用電。
(4)做好資源綜合利用生產企業復核工作。2006年5月22日,××綠源木業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通過了省、市有關專家認定。
三、整改工作存在問題
我局的整改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招商引資方面雖然較好地完成內資引進整改任務,但是目前我縣的實際利用情況仍然偏低,有的項目進展速度仍然緩慢,外資項目引進方面情況也不理想。隨著土地政策調整,我縣可供的工業用地僅剩金岸畈的400余畝,今后招商引資工作制約因素會更加突出,壓力會更大,工業后續發展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2、工業技改投入仍顯不足。近年來我縣的工業技改投入隨著凱恩(總投資4億多元)、綠源(總投資3億元)等大項目的相繼完成,主要集中在新引進的招商引資項目上,今年雖然有50多個技改項目,但是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的改建、擴建和更新改造項目,投入都不大。園區新建的20多家企業由于開工時間大多數集中在下半年,到目前實際的投入還不多,關鍵要看第四季度的進展速度。
3、由于我縣規模企業少,絕大多數又是粗加工型的企業,具有一定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屈指可數,每年要培育一定數目的技術創新項目難度很大。
4、我縣的工業是以金屬制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近幾年招商引資項目也以建筑五金類為主,到目前為止金屬制品加工業產值已占了我縣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今后節能降耗工作任務會更重。
四、下一步工作舉措
1、舉全縣之力完成金岸畈區塊土地征用工作,為新的投資項目爭取盡可能多的發展空間。同時努力為已落地建設的項目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幫助企業早投產早見效。
2、以推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為契機,積極為工業企業技改創造良好的軟環境。要重點做好涉企收費項目的調查,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努力降低涉企收費,同時全面推廣企業技術改造登記備案制。
篇9
關鍵詞:甲狀腺;甲狀腺結節;橋本甲狀腺炎;甲亢;甲減;甲狀腺癌
甲狀腺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在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近些年來,其功能檢查常被作為一項常規體檢內容。通過體檢,發現甲狀腺的功能狀況,對于異常情況可以及早干預,避免給機體造成更嚴重的影響。甲狀腺超聲由于其方便高效的特點,是常用的篩選甲狀腺異常的方法。本研究對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甲狀腺超聲結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體檢中心接受體檢的人員,共計3431人,人員主要為中央部委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和干部,平均年齡為(43.33±13.35)歲。其中男性1992人(58.06%),女性1439人(41.94%)。不同年齡段中,20~29歲675人(19.67%),30~39歲866人(25.24%),40~49歲732人(21.33%),50~59歲709人(20.66%),60~69歲253人(7.37%),70~79歲158人(4.61%),80~89歲38人(1.12%)。以上人員均使用北京地區的加碘鹽,有固定收入來源,生活規律,不參加重體力勞動。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號,探頭頻率L12-5的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結節大小用mm計算,詳細描述結節及內部血流情況。患者取仰臥位,枕頭置于肩部墊高頸部,使頸部盡量伸展,充分暴露頸前檢查區。二維超聲常規掃查,必要時囑患者做吞咽運動及向胸骨后方探測。在二維圖像上觀察并記錄甲狀腺的大小、形態及回聲等。
1.2.2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頻數和百分數,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甲狀腺體檢異常情況總體描述 所有3431人中,甲狀腺異常檢出比例為41.36%(1419/3431),男性人群中,異常比例為32.33%(644/1992),女性異常比例為53.86%(775/1439)。甲狀腺結節檢出比例為33.43%(1147/3431),橋本甲狀腺炎檢出比例為2.54%(87/3431),甲減比例為0.20%(7/3431),甲亢比例為0.41%(14/3431),甲狀腺癌為0.09%(3/3431)。
2.2性別比較 根據統計學要求,構成比計算時每個構成比比例不能為0,所以將甲亢和甲減人數合并后計算男性和女性構成比,χ2值為13.403,P值0.004,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不同年齡段分布 見表2。
本研究根據各自疾病發病比例特點對不同年齡段發病情況做了趨勢圖,可以更明顯看出不同年齡段的發病變化。圖1顯示,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隨著年齡呈現上升趨勢,其發病率明顯高于橋本甲狀腺炎。為了更明顯表現橋本甲狀腺炎發病情況,圖2單獨對橋本甲狀腺炎發病趨勢進行了分析,顯示橋本甲狀腺炎發病率也存在隨年齡增加的上升趨勢。圖3對甲減、甲亢和甲狀腺癌進行了趨勢分析,甲亢青壯年發病比例高,甲減中老年人群比例高,甲癌由于比例較少,未看出明顯趨勢。
3 討論
甲狀腺超聲可以發現甲狀腺內小到數毫米的病變,清楚地顯示甲狀腺內部結構及血流情況,較醫生觸診更直觀具體,不需繁瑣的檢前準備,無輻射影響,較易發現甲狀腺內部病變。因此,是目前是常用的篩選甲狀腺病變的檢查手段。
3.1甲狀腺功能異常檢出比例較高 本組所有人群中甲狀腺功能異常比例高達41.36%,高于吉林23.97%的一項教職工體檢報道[1],也高于青島療養院體檢出的36.0%的報道[2],和美國的一項甲狀腺功能異常檢出率40%左右接近[3]。本研究結果疾病構成比顯示,女性發病比例要高于男性。提示我們更要重視女性甲狀腺疾病的預防與早期干預。
3.2甲狀腺結節檢出情況 本組人群結節發病比例達33.43%,而國內曾有文獻報道山東威海市成年人甲狀腺結節患病率26.3%[4]、江蘇省高淳和楚州地區18歲以上的常住居民社區人群甲狀腺結節的粗患病率17.90%[4]、大連市區健康體檢人群甲狀腺結節總檢出率38.5%[5],其中本組人群的60歲以上人員檢出結節為65%以上,比山東聊城的一組離退休人員檢出55.61%比例要高[6]。結節的檢出隨年齡增加有明顯增長趨勢,和某些文獻報導一致[7]。總之,本人群結節檢出率和文獻報道不完全一致,說明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發病率存在差異。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隨年齡有增加趨勢。甲狀腺結節多數為良性結節,對甲狀腺功能無明顯影響,無需特殊治療,定期觀察即可,但對不排除惡性可能的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如細針吸取甲狀腺病變結節部位的病理組織進行檢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3其他異常分布情況 橋本甲狀腺炎檢出87人(2.54%),和吉林的某項研究結果2.3%趨于一致[1], 低于國外成年人7%的一項報道[8]。趨勢圖也發現橋本甲狀腺炎隨著年齡發病率逐漸增高。本組人群超聲懷疑有橋本甲狀腺炎的多顯示回聲不均勻,部分呈網格樣改變,對檢出的人群,建議需要進一步做其他輔助檢查來確診,考慮下一步干預措施。
甲減檢出比例為0.20%,趨勢圖可以看出中老年人檢出率高,國外碘強化地區,甲減1%~2%的發病率,老年女性是老年男性發病率的10倍,高于本人群[8]。
甲亢檢出率0.41%,甲亢青壯年檢出率高,而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低于國外0.5%~ 2%的報道[8]。
甲狀腺癌檢出0.09%,由于人數少無明顯規律,高于英國的一項報道,男性0.0013%,女性0.0035%[9]。
總之,本研究對中央部署單位的職工和干部甲狀腺體檢結果顯示,甲狀腺結構異常檢出率不低,提示甲狀腺超聲檢查有重要意義,有條件的機構建議外科觸診檢查的同時進行超聲檢查,可以提高檢出率,對疾病早防早治。
參考文獻:
[1]梅林.某單位教職工甲狀腺彩超體檢結果分析[J].求醫問藥,2012,10(8):176.
[2]鄒萍,于龍華,陳瑛,等.青島健康體檢人群甲狀腺病變構成與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5):448-449.
[3]Canaris GJ, Manowitz NR, Mayor G,etal. The Colorado thyroid disease prevalence study[J]. Arch Intern Med. 2000,160(4):526-34.
[4]湯,高貴留,李光善,等.威海市甲狀腺結節發病特點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0,31(5):54-55.
[5]潘曉芳,孫喜巖,賈曉,等.遼寧省大連市健康體檢人群甲狀腺結節性疾病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地方病雜志,2009,28(5):568-571.
[6]白淑珍.2009年我院健康體檢人員甲狀腺結節檢出情況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1):2963-2964.
[7]郝志華,王俊明,陳春,等.體檢人群甲狀腺結節的檢出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3):307-310.
篇10
內容提要: 在證券間接持有模式下,當中介機構破產時,如果缺乏相應法律制度支撐,投資者權益有可能被認定為中介機構的破產財產,這顯然不符合間接持有模式構建目的,也違反法律正義。考慮到我國現有法律對間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規定較為簡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確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圓滿性等特點,我國立法者應從功能角度出發,在充分權衡投資者權益保護、中介機構運轉需要、與其他制度協調和法理順暢的基礎上,構建避免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法律制度。具體而言,立法者應改進信托制度,明確如下法律規定:投資者與中介機構之間為信托關系;投資者之間對中介機構持有的中介化證券按比例享有權益;中介機構有義務按照投資者指示行事。
導言
作為解決美國二十世紀60年代末文檔工作危機(paperwork crisis)的間接持有模式(indirect holding system),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和跨國證券交易的增加,呈現出擴張之勢。[1]在間接持有模式下,中央存管機構(CSD)或者其他中介機構被記載于發行人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上,從而成為了證券名義所有人。而實際投資者和下級中介機構的權益只能在與其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的簿記上予以體現,在與其沒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上層中介機構以及發行人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上無法體現。當持有證券的中介機構破產時,中介機構的普通債權人有可能要求將投資者和下層中介機構的權益作為中介機構的財產權益予以處分。這種風險就是本文所說的中介機構破產風險。我國,在外國人持有B股、QFII持有A股等領域也存有間接持有模式,但是對于如何解決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規定較為簡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確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圓滿性等不足。本文擬在探討典型的解決中介機構破產風險模式基礎上,對如何構建我國的法律制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另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探討股票的間接持有。
一、間接持有模式與中介機構破產風險
從最簡化角度看,證券市場主體主要包括發行者、投資者和證券購買者,證券市場關系也主要由發行者——投資者之間的關系和投資者——證券購買者之間的關系構成。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為了證券交易的便捷,許多中介機構介入到發行者、投資者和證券購買者之中,例如證券登記機構以及名義持有人介入到了發行人——投資者關系之中,證券商、證券交易所和商業銀行介入到了證券賣方——買方關系之中。這些中介機構承擔者經紀、登記、托管、結算和持有等功能。其中,不同的登記方式決定著不同的持有模式,不同的持有模式對投資者權益有著不同的影響。
(一)證券持有的基本法律關系
1、證券登記(registration)。證券登記是證券發行人關于證券所有人、持有人的證券財產權利的歸屬及變動情況的記錄。[2]證券發行以發行人和投資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基礎。在這種法律關系中,投資者向發行人支付對價,發行人向投資者支付證券或者通過名冊登記等方式確認投資者的證券持有者地位。最初證券登記往往由發行人自己處理,隨著證券發行和交易實踐的發展,出現了專門代替發行人處理登記事務的登記機構或者過戶機構(registrar or transfer agent)。登記結構的稱謂不盡相同,如在美國稱之為過戶人(transfer agent),在日本稱之為股票過戶人(stock transfer agent),在香港稱之為股票過戶登記處(share registrar),但職能基本相同。登記機構作為發行人的人,主要協助發行人建立證券持有人名冊,發行新的證券憑證,向持有人分發投票書(proxy)、股利及年度報告,與持有人保持聯系溝通等。此外,登記機構還處理實物證券丟失、被盜、損壞等情況。[3]
2、證券托管(custody)和存管(depository)。證券托管是指投資者出于交易便捷和安全等考慮而將證券存放于經紀人或者專門托管機構處,由后者依據托管合同約定而進行保存管理和權益監護。[4]早期證券托管處于分散狀態,即由證券經紀人或者托管銀行自己保管客戶證券。隨著交易越來越集中于證券交易所,各交易所逐漸建立起隸屬于本交易所的托管中心,用于托管在本交易所進行交易的各種證券,從而使證券托管從分散向集中發展。[5]20世紀60年代后期華爾街著名的后臺危機(back office crisis)使證券業界深刻認識到對證券進行集中托管以減少乃至消除證券實際交付的必要,中央存管系統應運而生。在中央存管系統下,一個國家、地區或者幾個國家共同建立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SD),統一存放和管理所有使用該系統的投資者的各種證券,通過對需要清算的證券賬戶進行貸記或者借記完成證券交割,以此代替證券憑證的實際交付。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的客戶為其參與人即一般托管機構,一般托管機構的客戶為投資者。除了客戶不同以外,中央證券存管機構與一般證券存管機構提供的服務類似。一般將中央證券存管機構行使的托管職能稱之為“存管”(depository),而將證券商行使的托管職能稱之為“托管”(custody)。
3、兩者的關系。以中央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統領證券登記、托管和結算三大職能為潮流的今天,國際證券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的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經常同時是登記機構,以電子化方式運作的證券登記成為證券結算的內部流程。但從法律角度看,登記和托管仍代表不同的法律關系。登記是法定所有權的認定和轉移形式,具有法定性和強制性。托管僅僅是契約行為,并不必然導致所有權的改變。即使在中央存管系統下,如果法律沒有賦予中央存管系統法定登記機構職能,其記錄也不具有證明證券所有權的功能。為了使證券存管與證券登記能夠很好的銜接,提高證券交易的效率與安全,很多國家都采取不同方式使兩者能夠順利銜接。就目前來看,銜接方式大概分為三種:第一,中央存管機構與法定機構實現聯網,在中央存管機構完成劃撥之后,法定登記機構對其登記記錄進行相應的變更;第二,賦予中央存管機構的賬簿記錄以法定所有權記錄的效力,同發行人的登記一起組成完整的證券持有人名冊;第三,規定中央存管機構同時也是唯一的法定登記機構,集登記和托管職能于一身,其簿記內容構成證券所有權的惟一法定依據。[6]
(二)間接持有模式與我國證券持有模式分析
關于什么是間接持有模式以及持有模式區分標準,目前國內外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以登記為標準,認為如果投資者直接體現于發行人及其人保存和維護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上,就是直接持有,否則就是間接持有。這種分法為美國《統一商法典》、國際私法協會《間接持有證券體系下證券處置的法律適用條約》、支付結算委員會(CPSS)《支付和清算系統術語表》采用;第二,以托管為標準,認為只要存在證券存管,就是間接持有[7];第三,認為證券持有與證券登記及證券托管緊密相連,證券持有模式的區分應當結合登記方式與托管制度,證券持有模式有多種類型,簡單的二分法意義有限。國際證監會新興市場委員會1997年11月的《新興市場清算的法律框架》報告指出證券持有模式有三類:直接持有、間接持有以及混合持有。[8]本文采用第一種觀點,即如果投資者直接體現于發行人及其人保存和維護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上,就是直接持有,否則就是間接持有。因為:第一,從歷史角度看,間接持有模式發源地美國采用登記標準;第二,對當事人權益有實質影響的是不同的登記方式;第三,從交流角度看,國際國內很多文獻都采用第一種標準。
美國《統一商法典》在“序言”第一部分“證券持有體系的演變”D部分“直接和間接持有體系需要不同的法律規則”中對間接持有模式和直接持有模式進行了描述:傳統的以書面形式為基礎的證券持有體系和1978年修正案所設想的無憑證證券持有體系,都可以看作是“直接”的證券持有體系;也就是說,證券受益所有人(the beneficial owners of securities)和發行人之間存在直接法律關系。對于不記名證券,憑證占有人可直接向發行人主張權利。對于記名證券(無論是憑證式證券還是無憑證證券),由于記名所有人在發行人或者其轉讓人的登記簿上被記載為所有人,因此其與發行人之間存在著直接法律關系。而,托管公司股票和債券的DTC存管體系(the DTC depository system)可以看作“間接”證券持有體系,即發行人登記簿并不顯示全部的受益所有人(the beneficial owners)。相反,發行人將其發行在外的大部分證券在登記簿上記載為托管機構所有,托管機構轉而在其登記簿上將證券登記為它的參與人(銀行或者經紀人)所有,這些證券中介機構又在自身的登記簿上將證券登記為它的客戶所有。[9]
支付結算委員會(CPSS)于2003年3月的《支付和清算系統術語表》(《A 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payments and settlement systems》)將直接持有體系界定為:一個證券持有體系,證券受益所有人(1)作為證券法定所有人被登記在發行人的官方登記冊上(并且,如果投資者要求證書,則證書以所有人的名義發出)或者(2)持有無記名證券。發行人、中央證券存管機構、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的參加者以及第三方權利人都應當尊重證券所有者基于登記或者無記名證券的占有而享有的證券權利和利益。將間接持有體系界定為:一個證券持有體系,在這種體系中(1)名義人所有人在發行人官方登記冊上被登記為法定所有人,受益所有人(或者通過其持有證券的中介)被當作名義所有人記錄上的證券所有人或者(2)無記名證券被存管在一個中介處,這個中介維護著一個反映受益所有人權益的賬戶。受益所有人的證券權利和利益的轉讓通過名義人或者相關中介的簿記的變更而完成。[10]
2000年11月,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首要秘書Christophe Bernasconi在《間接持有系統下證券處置的法律適用報告》(Report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Dispositions of Securities Held Through Indirect Holding Systems)第一部分對間接持有制度進行了描述:間接持有體系由多層次的中介機構構成,每一層中介機構的參與者不斷增加,因此整個結構就象金字塔。最高層是國家和國際的證券存管中心(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ies,CSDs and ICSDs),他們保管著不同發行者發行的證券,從而使之非移動化。許多政府和大公司發行的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證券都是由國家和國際證券托管中心持有。在紙質證券發行情況下,證明和代表證券權利和利益的紙質證券被保存于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倉庫或者是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的托管人或者其次級托管人倉庫。由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持有的記名證券以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或者某名義持有人的名義記在發行人的發行名冊中。次級中介機構由少數金融機構、經紀人、地方托管機構和其它一些專業投資者構成。這些專業投資者和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有著直接合同關系,他們通過中央證券存管機構賬戶持有他們的證券權利和利益。這些中介機構是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的參與人(participants)。依次,這些參與人在他們的賬戶中為他們自己或者為他們的客戶,如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或者下一級的中介機構,持有證券權利和利益或者與證券有關的權益。依次類推,直至賬戶為投資者持有。在最底層投資者與存放于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或者以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名義登記的證券之間存在著數額不定的中介機構。在此架構下,發行者只須與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打交道;依次,中央證券存管機構與少數大參與者打交道,而大參與者又眾多小參與者打交道,依次類推直至最底端。投資者不會在由發行者或者其他主體行者持有的登記簿中出現,他們也不會實際持有紙質證券。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登記簿顯示證券由其代其參與者持有,每一個參與者的賬簿顯示證券由其代其單個客戶持有。[11]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所謂間接持有是指在發行人與實際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中介機構,頂端的存管機構(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或者其他機構)作為證券名義持有人被記載于發行人證券持有人名冊中,而實際投資者的名稱和證券持有情況不直接體現在證券持有人名冊中,而只是在與其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的賬簿記錄中體現,投資者通過這些中介機構間接地持有證券。實際投資者只能向與其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行使權利,而不能向發行人直接主張權利。一般來說,間接持有導致了證券的非移動化[12],證券的非移動化間接地實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而證券的無紙化進而導致證券的轉移和過戶可以通過中介機構簿記記錄的變更而實現。[13]另外,為提高間接持有系統的效率,多數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和中介機構均在混合(omnibus)和可替代(fungible)賬戶的基礎上為客戶保管證券。
中國證券市場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實現全面無紙化,所有證券均以電子化和簿記方式登記、托管、交易和結算。[14]證券實現了中央托管,且中央托管機構集清算、結算、和托管于一身。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作為國家證券登記結算的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5]:第一,在證券發行人的股東名冊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不作為注冊股東出現,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根據其管理的證券賬戶余額及對應的證券賬戶持有人信息資料向證券發行人提供證券持有人名冊;第二,大部分證券直接登記在實際持有人的名下,而不是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大部分的A股股份、基金、大部分企業債券以及境內投資者持有的B股股份都直接登記在實際持有人名下。部分境外投資者持有的A股股份和B股股份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第三,公開發行公司必須委托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為其發行的證券辦理登記手續。公開發行公司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時必須出具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證明,否則,證券交易所將不予受理;第四,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只為證券交易所市場上市證券提供登記服務,尚未提供未上市證券的登記服務。從上可以看出,在持有模式上比較特殊的是QFII、境外投資人持有B股。在QFII投資境內證券時,如果QFII不是自營,而是為其他境外投資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它應當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開立“名義持有人帳戶”,持有其他境外投資人買入的A股、公司債券等境內證券。[16]我國法律也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B股時采用名義人登記。[17]2006年7月25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登記規則》第五條規定:證券應當登記在證券持有人本人名下,本公司出具的證券登記記錄是證券持有人持有證券的合法證明。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可以將證券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名義持有人依法享有作為證券持有人的相關權利,同時應當對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承擔相應的義務,證券權益擁有人通過名義持有人實現其相關權利。名義持有人行使證券持有人相關權利時,應當事先征求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的意見,并按其意見辦理,不得損害證券權益擁有人的利益。據此我們可以得知,如果證券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登記在冊的持有人只是名義上的所有人而非真正投資者,從而采用的持有模式是間接持有模式。
(三)中介機構破產風險
在間接持有模式下,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或者其他中介機構在發行人證券持有人名冊上顯現,從而成為證券名義所有人。實際投資者和下級中介機構的權益只能在與他們有直接關系的中介機構的簿記上體現,在與其沒有直接關系的上級中介機構中無法體現。在此種情形下,當持有證券的中介機構破產時,中介機構的普通債權人可能會要求將投資者和下層中介機構的權益作為中介機構的財產權益予以處分。這就是本文所說的中介機構破產風險。在間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機構替投資者持有的證券并不屬于中介機構,因而讓中介機構背后的投資者或下級中介機構承擔這樣的風險是不合理的。
對于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防范,我國法律希望通過不同帳戶的分開來實現。比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8月24日的《關于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七條規定:合格投資者應當以自身名義申請開立證券賬戶。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應當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合格投資者應按要求報告名義持有人賬戶內權益擁有人的投資情況。同時第八條規定:合格投資者為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保險資金、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政府投資資金等長期資金申請開立證券賬戶時,賬戶名稱可以設置為“合格投資者+基金(或保險資金等)”。賬戶資產屬“基金(保險資金等)”所有,獨立于合格投資者和托管人。結合其它的規定看,我國在避免破產風險方面的規定存在著諸多不足:第一,法理上難以自圓其說。根據2006年7月25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登記規則》第五條規定[18],名義持有人依法享有作為證券持有人的相關權利,即名義持有人是證券持有人,依法持有證券。也就是說從外觀上看,證券的所有者是名義持有人。但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8月24日的《關于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第八條又規定,賬戶資產屬“基金(保險資金等)”所有,獨立于合格投資者和托管人。通過這兩條規定的內容,我們是否可以推斷同一財產同時屬于兩個主體???!!第二,如果將名義持有人賬戶中存有的證券權益明文規定為實際投資者所有,可能會影響整個體系的正常運轉。因為,既然名義持有人賬戶中的證券權益為實際投資者所有,那么實際投資者的債權人當然可以通過司法程序查封該帳戶。但是如果允許查封該帳戶,那么賬戶中其他投資者權益同樣會被封凍。如此一來,整個體系的運轉將會受到影響。第三,間接持有模式下,可能存有多層級的中介機構。如果直接規定名義持有人賬戶中的證券權益為賬戶中的投資者所有,立法者將要面對如何構建其他中介機構之間以及中介機構與實際投資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界定為委托關系嗎?如果界定為委托關系,則法理上無法自圓其說。因為不可能一物存有兩個所有權。
我國規則制定者出于實用的角度,制定了上述規則。但由于欠缺法理上的圓滿性,我國間接持有模式的運行存有很多的法律不確定性。如起爭端,當事人可能各持一詞。因此如何構建我國避免間接持有模式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法律制度,消除法律的不確定性,是我國立法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二、證券投資者免于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法律架構分析
現在,避免中介機構破產風險已經成為一種共識,[19]且各國立法者往往從功能的角度構建相應的法律制度。立法時,他們往往考慮以下因素:第一,投資者保護。在直接持有模式下,無論形式上還是實質上投資者都是證券所有者。所以,當中介機構破產時,投資者的證券不會受到中介機構債權人的追索。作為理性人,投資者希望在間接持有模式下自己受到的保護與直接持有模式下相同,即在中介機構破產時,自己的證券不會受到中介機構債權人的追索;第二,中介機構利益的考量。中介機構是整個間接持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介機構的利益也同樣需要考量。在間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機構只是整個間接持有體系一環,一般不知道與之沒有直接聯系的其他中介機構的情況。出于風險控制考慮,中介機構一般都希望權利相對化,即權利與義務只發生在與自己有直接聯系的中介機構或者客戶之間;第三,與其他制度相容,保證整個間接持有體系順暢運轉。特別是與證券短缺制度、證券權利和利益轉移制度等制度相容。第四,法理上的通融性。采取的法律工具,要能夠合理的解釋整個體系構架與運作。下面就較為成熟的信托模式和和美國《統一商法典》模式予以討論,作為我國法律構建參考。
(一)信托模式
1、模式簡介
間接持有模式根據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中介機構多寡分為單層間接持有和多層間接持有。在單層間接持有模式下,投資者與與托管人之間是信托關系,投資者既是委托人又是受益人,而托管人則是受托人。托管人在發行人或者發行人人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中顯現,身份是證券所有人,享有法定所有權(legal ownership);投資者享有衡平所有權(beneficial ownership)。在多層次間接持有模式中,投資者將證券交給主托管人(lead custodian),按照合同或者法律的規定,建立信托關系;主托管人再將證券交給其上級托管人,建立信托關系,依次類推,最后由次級托管人與存管機構建立信托關系。然后,由存管機構以自己名義持有證券,以法定所有權人身份顯示在發行人或者是發行人機構的證券持有人名冊中。因為法律傳統路徑依賴,英國即通過信托制度構建了間接持有模式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20]
2、信托構造對功能的滿足
采用信托制度來構造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可以達到立法者預期目的:第一,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足以從法律的角度保障投資者證券免于中介機構破產風險。信托具有“閉鎖性”特征。簡而言之,就是信托一旦設立,信托財產即自行封閉而與外界隔絕。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債權人都無法主張以信托財產償債。就委托人的債權人而言,委托人既然已經將所有權轉讓給受托人,委托人的債權人自然不能對不屬于委托人的財產主張權利。而受托人所謂名義上之所有權并非實質上的所有權,因此受托人的債權人也無法對信托財產主張權利。信托財產獨立于受托人固有財產而不為受托人的債權人所追索。此外,因為受益人實質上的所有權是依照信托規定享有信托利益權利,因此受益人的債權人也不能直接對財產本身提出任何主張,最多只能代位受益人請求受托人依信托規定配發信托利益。[21]正是因為信托財產具有這樣的特征,在具有信托法制的國家可以采用信托原理來處理投資者與托管機構、托管機構與上級托管機構、以及下級托管機構與存管機構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實際上歸投資者享有的證券免于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當然信托結構并不能保證欺詐、盜賣等事項的發生。這應由監管部門出臺相應的措施予以避免;第二,權利的相對化。在信托法律關系中,受益人的請求權只能夠向受托人行使,而不能向其他的主體行使。這樣一來,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處于中間狀態的中介機構,因投資者和與其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以及中介機構和與其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之間是信托關系,他們只能向與他們有直接法律關系的中介機構行使請求權,而不能夠越級行使;第三,能夠比較好的與其他制度相容,特別是證券權利和利益的轉移制度和短缺制度。在間接持有模式下,從中介機構獲得中介化證券到記錄到投資者賬簿上,中間有一個時間間隔,這個間隔可能會產生中介機構破產風險。對投資者而言,最關鍵的是中介機構獲得中介化證券之后未記入投資者賬簿之前,證券屬于投資者還是中介機構。在信托構架下,投資者獲得證券權利和利益的時間從中介機構獲得證券之時起算,而非記入投資者的賬戶之時,所以,單純從投資者獲得權益的時間看,信托模式比較有利于投資者的保護。另外,關于短缺制度的設計,一般認為投資者對短缺按照賬戶中的頭寸比例來承擔比較合理[22],而在信托模式中,一般也認為投資者對信托財產也享有比例權益[23],所以兩者可以較好的協調;第四,信托模式能夠比較好的解釋間接持有模式中兩種“所有權”分離現象,避免了間接持有模式法理上的困惑。
(三)美國《統一商法典》模式[24]
1、模式簡介
在證券尚未非移動化或無紙化之前,美國的證券交易程序非常繁雜,費時費力。在20世紀60年代,個人投資者購入命令需要經紀公司運用接近33種不同的文件來執行和記錄交易,[25]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大多數證券公司都是通過手工勞動來處理證券轉移的文檔工作。20世紀60年代后期,這種手工處理證券轉讓文書工作遭遇到了危機。于是人們要求淘汰有形證券,發展現代電子系統來記錄證券所有權和所有權轉讓。努力結果便是美國《統一商法典》第八編關于無憑證證券的1978年修正案的公布。1978年法典起草所假設的交易模型是:通過紙質證券憑證的轉移來完成證券交易。因此,法律語言本身的焦點和組織,官方述評內容和重點以及可得的討論法典的二手文獻都是以紙質證券作為法典的前提。但實踐并沒有按照法典修訂人員的設想發展,證券無紙化乃是通過證券的非移動化間接地予以實現。雖然1978年法典有關于間接持有模式的規定,但這些規定所依附的法律架構是為另外一種交易類型服務的。因此,想找到法典中可以適用于間接持有系統的規定非常困難,更不用說人們會有信心對這些規定進行解釋。不是說原法典不能用,但是它會耗費很多的資源,同時當緊急事件出現后,它幾乎不能提供保護。[26]為了減少系統風險,切實反映現實商業活動需要,1991年美國統一州法委員會(NCCUSL)和美國法學會(ALI)組織了一個起草委員會,并委托該委員會對1978年美國《統一商法典》第八編進行修訂。
1994年修訂版《統一商法典》沒有使用直接持有體系下的概念來描述間接持有體系下各個主體間的復雜關系,而是特地為間接持有體系設計了全新的概念和規則。簡單地說,修訂者采取的基本方法是:描述證券權益擁有者以間接持有方式持有證券時所享有的一系列權利的核心內容,并賦予其專稱——證券權益(securities entitlement)。統一商法典第8-503節至8-508節描述了證券權益持有人(entitlement holder)與證券中介人的關系,并對這種關系所包含的權利、職責進行了歸納:權益持有人不承擔中介人其他商業活動的信用風險,即通過中介人持有的財產不受制于中介人普通債權人的債權請求;中介人持有的資產同其全部權益持有人的權益總量維持對應關系;中介人應將發行人所派發的股息和其他利益轉交權益持有人;中介人應按權益持有人的指示行使投票權及所有者的其他權利;中介人應按照權益持有人的指示轉讓或者以其他方式處置證券頭寸;中介人應按照權益持有人的指示將證券頭寸轉化為其他可能持有方式,如獲取并交付證券憑證。[27]第五章的其他內容就證券權益的取得、行使、善意購買人的保護以及擔保權益和權益持有人之間的優先權等做了規定。
在間接持有模式下,首先是投資者與中介機構通過合同建立一種特殊的法律關系,即投資者按照法律和協議規定對中介機構享有證券權益;進而中介機構與上級中介機構通過合同建立特殊的法律關系,中介機構對上級中介機構享有證券權益;依此類推,最后一個中介機構與中央存管機構通過合同關系建立特殊的法律關系,中介機構對中央存管機構享有證券權益;而中央存管機構則以自己的名義在發行人或者發行人的機構處登記,成為法定所有人。
1994年《統一商法典》在其正式評述序言的“C、修訂后的第八編和第九編對共同的投資和投資安排的適用”中的第5點的論述[28]中,排除了間接持有對普通信托的適用。但實際上我們仍然從中看到信托的影子。比如“雙重所有權”的影子,證券權益中既有對人權,如對中介機構的請求權,也有對物權,如財產不為中介機構債權人的追索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對第三人主張財產權益。[29]
權益持有人的權益免于中介機構破產風險的具體規定體現在第8-503條(a)款:除8-511條另有規定外,在中介機構滿足對某項特定的金融資產享有的全部證券權益所必要的范圍內,對證券中介人持有的該項金融資產享有的全部權益,均是證券中介人為權益持有人所持有,不屬于證券中介人的財產,并且不受制于證券中介人的債權人的債權。在該條的評述第1條中對此款進行了深入的解釋,認為它表達了這樣一個常識即公司為其客戶持有的證券不屬于受公司債權人的追索。由于證券中介人通常將自己的證券和客戶的證券混合存放,因此難以確定哪部分特定的證券是客戶持有的證券,所以本條采用“客戶的證券”不受債權人的追索的表述方式是不現實的。
2、美國《統一商法典》模式對功能的滿足
美國《統一商法典》模式是世界上運轉比較成功的模式之一,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深受美國的影響。2007年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Ontario)和 亞伯達省(Alberta)通過的《證券轉移法》基本上是美國法的翻版;英國金融市場法律委員會(FMLC)在修訂間接持有模式有關規定時把美國法的成就作為標桿;海牙公約也深受美國影響。美國《統一商法典》模式滿足了立法者的要求:第一,對投資者的保護。它直接規定,在中介機構滿足對某項特定的金融資產享有的全部證券權益所必要的范圍內,對證券中介人持有的該項金融資產享有的全部權益,均是證券中介人為權益持有人持有,不屬于證券中介人的財產,并且不受制于證券中介人的債權人的債權;第二,滿足了權利請求的相對化。第8-503條以及其評述直接規定權益持有人只能夠向其直接的中介機構主張權利;第三,統一商法典的第八編的第五章明確規定證券權益的取得、缺失的承擔;第四,法理上的圓滿。據報告人James Steven Rogers說法,《統一商法典》第五章起草方法是從功能角度而不是現有的概念出發,先描述,再命名。為了更好的規制間接持有模式,修訂者拋棄傳統持有模式下的術語,而是通過創造新術語securities entitlement來構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注釋:
[1]在間接持有模式下,由于中介機構的介入,投資者的權益及其面臨的風險具有獨特性。為了減少法律的不確定性、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以及加強投資者權益的保護,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積極面對間接持有模式,并著手解決與間接持有模式有關的法律問題。在美國,1978年修訂的《統一商法典》就對間接持有模式予以了規范,但為了進一步地減少法律的不確定性和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又于1994年做了大膽而徹底的變革;在英國,金融市場法律委員會(the Financial Markets Law Committee)和法律委員會(law commission)對英國的間接持有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予以了公布,fmlc.org/papers.html和lawcom.gov.uk/investment_securities.htm,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加拿大統一法律聯合會(Uniform Law Conference of Canada)經過努力在2004年通過了《統一證券交易法》(UNIFORM SECURITIES TRANSFER ACT)并于2007年1月在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Ontario)和 亞伯達省(Alberta)生效,law.ualberta.ca/alri/ulc/current/etiered.htm,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2001年11月國際證券組織委員會(IOSCO)和國際清算銀行(BIS)聯合了《證券結算系統19條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available at bis.org/publ/cpss46.pdf,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歐盟委員會法律確定性專家團(Legal Certainty Group(LCG))和歐盟歐盟財政清算與結算履約專家團(the EU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Fiscal Compliance Experts' Group (FISCO))分別于2008年8月和2007年9月分別了最新報告《歐盟后臺交易法律障礙解決方案》(Solutions to Legal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和《歐盟后臺交易財政履約障礙解決方案》(Solutions to Fiscal Compliance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LCG: Solutions to Legal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ial-markets/docs/certainty/2ndadvice_final_en.pdf,FISCO: Solutions to Fiscal Compliance Barriers Related to Post-trading within the EU, 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ial-markets/docs/compliance/report_en.pdf,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2002年12月海牙公約《有關間接持有證券的某些權利的法律適用公約》(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Certain Rights in respect of Securities Held with an Intermediary), 對間接持有模式下沖突法的適用作出了規定, hcch.net,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為了進一步解決間接持有模式下實體法方面的問題,國際私法協會從2002年開始了《關于間接持有證券實體法規則的協調》(Harmonized substantive rules regarding securities held with an intermediary)項目的研究,unidroit.org/english/workprogramme/study078/item1/preparatorywork.htm,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2] 涂建、毛國權:《證券登記與托管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證券法律評論》總第二期,125.208.5.21/article/default.asp?id=13178,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3] sec.gov/answers/transferagent.htm,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4]廖凡,《證券客戶資產風險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3頁。
[5] 屠光紹主編:《結算系統:運作與趨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頁。
[6] 廖凡,《證券客戶資產風險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4頁。
[7]英國的Joanna Benjamin在《證券權益——國際證券市場的所有權法律分析》中把持有模式與清算和存管相聯系,我國學者涂建及毛國權在《證券登記與托管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一文也有類似觀點。
[8] 董安生: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重大法律課題《證券持有模式》,第11-17頁。
[9] ALI NCCUSL, 《Uniform Commercial Code》,ARTICLE 8. INVESTMENT ,PART 1. SHORT TITLE AND GENERAL MATTERSSECURITIES,lexis.com/research/retrieve?y=&dom1=&dom2=&dom3=&dom4=&dom5 =&crnPrh=&crnSah=&crnSch=&crnLgh=&crnSumm=&crnCt=&cc=&crnCh=&crnGc=&shepSummary =&crnFmt=&shepStateKey=&pushme=1&tmpFBSel=all&totaldocs=&taggedDocs=&toggleValue =&numDocsChked=0&prefFBSel=0&delformat=FULL&fpDocs=&fpNodeId=&fpCiteReq=&_m =cf83d6a07de7e2d4ae51b36cf1b3fd99&searchType=&docnum=39&_fmtstr=FULL&_startdoc =1&wchp=dGLzVtz-zSkAW&_md5=2bd47266510b31f1db620e26e7b5f01c&focBudTerms =indirect+holding+system&focBudSel=all ,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10] bis.org/publ/cpss00b.pdf?noframes=1,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11] 《間接持有系統下證券處置的法律適用報告》(Report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Dispositions of Securities Held Through Indirect Holding Systems),hcch.e-vision.nl/index_en.php?act=publications.details&pid=2859&dtid=35,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
[12] 在存在實物證券的情況下,證券憑證被集中放于CSD的庫房中,不再在參與人之間實際交割,即所謂的“非移動化”(immobilization).
[13] 無紙化和轉移的簿記化使得證券交易過程中紙質證券交割的數量銳減,不僅解決了文檔危機,而且為后臺的高速運轉提供了基礎。
[14]廖凡,《證券客戶資產風險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9頁。
[15]董安生: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重大法律課題《證券持有模式》,第127頁。
[16]《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令第36號,2006),第16條:合格投資者可以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開立證券賬戶。該證券賬戶可以是實名賬戶,也可以是名義持有人賬戶。名義持有人應當將其的實際投資者或基金的名稱、注冊地、資產配置、證券投資情況于每個季度結束后的8個工作日內,報告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證監基金字[2006]176號)第七條:合格投資者應當以自身名義申請開立證券賬戶。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應當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合格投資者應按要求報告名義持有人賬戶內權益擁有人的投資情況(附件4)。
[17] 1995年《國務院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9號)第22條規定: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權益擁有人,可以將其股份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權益擁有人應當依法披露其持股變動信息。2002年證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落實中有關B股賬戶業務的補充通知》第七條規定:境外投資者可以名義持有人的名義開立證券賬戶。
[18]證券應當登記在證券持有人本人名下,本公司出具的證券登記記錄是證券持有人持有證券的合法證明。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可以將證券登記在名義持有人名下。名義持有人依法享有作為證券持有人的相關權利,同 時應當對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承擔相應的義務,證券權益擁有人通過名義持有人實現其相關權利。名義持有人行使證券持有人相關權利時,應當事先征求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的意見,并按其意見辦理,不得損害證券權益擁有人的利益。本公司有權要求名義持有人提供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的相關明細資料,名義持有人應當保證其所提供的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名義持有人出具的證券權益擁有人的證券持有記錄是證券權益擁有人持有證券的合法證明。
[19] 2001年1月,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IOSCO)聯合支付和結算委員會(CPSS)的“證券結算系統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bis.org/publ/cpss42.pdf , 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5日)在談及托管風險時,認為:客戶的證券能免于托管者債權人的主張是關鍵; G30在《有關全球清算和結算的“行動計劃”》(‘Plan of Action’ on glob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The Group of Thirty, Global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 A Plan of Action, January 2003)、歐洲中央銀行(ECB)和歐洲證券規制委員會(CESR)在 《歐盟證券和結算標準》(Standards for Securities and Settl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September 2004, available at ecb.int/pub/pdf/other/escb-cesrstandardssecurities2004en.pdf,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6日)也認可這一點;歐盟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 The Way Forward, April 2004, p 25. Available at europa.eu.int/eurlex/en/com/cnc/2004/com2004_0312en01.pdf,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6日)也認為,在有關中介化證券的泛歐洲法律框架里,破產保護是一個關鍵的特征。國際私法協會在2003年8月的《The UNIDROIT Study Group on Harmonised Substantive Rules Regarding Indirectly Held Securities》報告中的第三章第10節專門探討了此問題,unidroit.org/english/documents/2003/study78/s-78-008-e.pdf,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6日;美國《統一商法典》的第八編第五章的第8-503條、加拿大的統一法律聯合會(Uniform Law Conference of Canada)經過努力在2004年通過了統一證券交易法(UNIFORM SECURITIES TRANSFER ACT)97(1)條也對此做出了專門的規定。
[20]采用信托方式還存在著一些法律不確定性的因素,金融市場法律委員會(FMLC)和法律委員會(LAW COMMISSION)正著手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替下面會談到。
[21] 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論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頁。
[22]lawcom.gov.uk/docs/investment_securities_seminar_paper_2.pdf, page44,最后訪問于2010年4月16日。
[23] 該問題下面會比較詳盡的探討。
[24]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統一商法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典。
[25] Joel Seligm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ll Street: A History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nd Modern Finance,Aspen publishers,p489 (3rd ed. 2003)。
[26] James Steven Rogers, Policy Perspectives on Revised U.C.C.Article 8, 43UCLA L. Rev (1996)1447。
[27] James Steven Rogers, Policy Perspectives on Revised U.C.C.Article 8, 43UCLA L. Rev (1996)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