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點力學基礎知識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9: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質點力學基礎知識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引導學生從物理事實出發,進行抽象概括。
從物理事實出發,建立概念,這是一個抽象概括過程,物理學上的所有概念幾乎都是這樣形成的。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大量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事實的分析基礎上形成的。馬拉車,車由靜止開始運動;磁鐵吸引鐵釘,鐵釘由靜止開始運動;手壓彈簧,彈簧被壓縮;大球碰小球,小球開始運動……其中所謂“拉”、“吸”、“壓”、“碰”都是物體間的作用方式,這些被作用的物體包括車、鐵釘、彈簧和小球,或者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或者發生形變。可見,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作用的結果使被作用的物體發生運動狀態改變(即產生加速度)或發生形變。力的概念就是這樣從大量物理事實基礎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模型也是通過抽象概括而建立的。例如,質點是一個具有質量的幾何點,由于很多力學問題中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影響可以不計,為了突出物體的質量這個主要因素,經過物理抽象而建立了質點模型。質點模型對力學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在質點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牛頓學的體系。建立物理模型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即根據所研究的問題的需要和可能,突出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將研究對象理想化,這是建立模型的原則之一。其次,在模型的基礎上,能夠建立該領域中的知識體系,如果一個模型不能提供一個知識體系,這個模型就沒有生命力,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這是建立模型號的原則之二。
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一種物理的思維,或者說是一種物理的思維模式,也是一種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的各部分知識體系幾乎都是建立在一些模型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應該使學生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意義及其建立的過程,這是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2.從己知推導出未知,獲取新知。
由已知推導出未知,由實驗事實經過推理總結出規律,是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推導或總結過程中,要注意物理依據的可靠性,推更換嚴密性,才能使推導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中學物理教材中,這種由已知推導未知,由實驗事實總結規律的素材是十分豐富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內容,例如,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材料。第一步就是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即:向心力公式F=mω2r和開普勒定律r3=kT2,以及牛頓第三定律F=F, 推導出太陽與行之間的引力規律為F=Gm1m2/r2。第二步可以假設地球與月球之間引力和地球與地面上物體之間引力本上是一樣的力,且符合平方反比規律。利用這個假設可算出月球的向心加速度a=(R2/r2)g=0.27厘米/秒2,同時從運動學角度也能直接算出月球的向心加速度a=rω2=0.27厘米/秒,這就證明了太陽與行星之間,地球與月球之間,地球與物理學體之間的引力是遵從同一個規律的,最后將平方反比定律推論到所有物體之間都存在這種引力。
總之,處理好知識之間的新與舊的關系,從“舊”引出“新”,利用“新”來鞏固和深化“舊”,不但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從已知推導出未知而獲得新知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3.教給學生從規律中總結和引出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常聽學生反映,物理課一聽就懂,一做題就錯。其實,出錯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問題,二是思維方法問題,學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亂套公式。因此,引導學生總結正確的解題思路,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解物理題一般來說總是運用某個規律或某幾個規律,從已知條件中去求得需求量的答案。因此,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從這些規律中去尋找,從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題思路是形成解題思路的基本方法。從定律中找方法,就要求我們對定律本身作深入分析,分析定律中的各個物理量的意義及其相互關系,這不但有利于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總之,從規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
4.指導學生總結歸納知識并形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