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高分子材料的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用高分子材料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高分子專業 《環境保護》課程 改革措施
全世界高分子材料年產量不斷上升,廢棄物相應增加,由此引起的環境污染已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高分子材料的污染包括生產高分子材料過程中引起的污染,以及高分子廢棄物引起的污染。前者比如:在泡沫塑料生產中如果采用氟氯烴做發泡劑,氣化的氟氯烴會破壞臭氧層;后者比如:包裝材料、塑料膜和管材、建筑塑料、電器塑料及醫用塑料等材料的廢棄物由于不容易降解或有毒性,對土壤、水源和大氣等都造成污染。
但高分子材料同時也可用于環境保護,比如:在水處理方面可以制造水處理設施、離子交換樹脂及離子膜等,在廢氣處理方面可以制成抗菌網等凈化材料,在噪聲控制方面可以制成消音材料。
所以,高分子材料對于環境保護起到正負兩方面的作用,正確利用這種材料就顯得至觀重要。高分子專業的教師尤其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對于如何做好《環境保護》課程的教學工作,本專業系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精選組織教材內容
本課程所選教材是劉天齊主編的《環境保護》,課程內容全面豐富,主要分為環保基礎知識、各類環境污染的危害與防治、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標準及環境保護法等內容。針對本專業特點,專業系挑選了前三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講授,著重介紹環境與健康的關系,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水、大氣、噪聲及固體廢棄物等各類污染的產生機理、治理方法、國內外最新治污技術和設備等內容。另外還對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保法規等內容進行簡單介紹,通過合理分配教學時數,使學生學起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這樣就能利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并學以致用,適應工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除理論教學外,還特別補充了一些從網絡、報紙和雜志上能反映當時環境現狀的文字和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特別注重教學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如在講固體廢棄物污染一章時,介紹什么是高分子廢棄物引起的“白色污染”,讓大家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詢問這些污染物產生污染的原因、途徑及危害,讓學生思考治理途徑。此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因為與其所學專業有關,所以會利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大家提出各自的見解,發言踴躍。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治理方法進行比較,指出其優缺點,篩選綜合治理的最佳途徑,這樣引導學生建立系統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啟發討論,使學生溫故知新、學以致用,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還組織學生進行專項討論。如現在的家庭裝修熱中,要注意哪些室內環境污染?其中有哪些又是因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污染,如何避免呢?這些問題的討論都使學生受益匪淺。課堂討論氣氛熱烈,教與學更加融洽,教學效果良好。
三、在其它教學過程中穿插環保知識
目前對于大學生的教育,既要強化素質教育,又要拓寬知識面,這樣可以考慮將環保教學的一些內容融入到其它學科的教學之中,高分子專業系的另外一些專業課,比如《高分子合成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模具》等,在教學過程中就可對生產或加工過程中的一些污染產生機理、治理方法等作適當介紹,對常用及最新的環保設備也可作部分介紹。
例如,教師在講授《高分子合成工藝學》時,除了講解各類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質、制備方法、工藝過程及工藝設備等內容外,還應該向學生介紹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兩面性,即有可能在合成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負面影響,穿插介紹各工藝的循環利用及廢物處理的過程,并加入廢舊高分子材料資源利用等內容,這些應用實例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灌輸了環保知識。這樣既使各學科相互滲透,增加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又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在實踐教學環節上,在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階段將環保現場教學穿插其中,這樣既節約了經費和時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加深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教學趣味性。
在實驗教學上,可以考慮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引進應用新實驗技術,更新實驗內容,選用對環境友好的化學試劑和反應,實驗微型化、系列化研究等手段,推進高分子專業的實驗向“綠色化”方向進行改革。從點滴入手,不斷研究、發現和探索綠色反應及條件,加強綠色化學教育和環保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切斷污染源。這樣,學生不僅會對實驗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會切身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意義。
四、改進考試方法,鞏固教學效果
在考試方法上,常規的閉卷考試模式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背誦一些基礎概念,但考試過后可能會遺忘掉很多內容,教學效果并不能體現出來。我們采取開卷形式,內容靈活多樣,包括用大作業檢查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情況;作社會調查,提出環保治理方案或無污染生產方案;設計出新型環保設備,等等,既能考查學生對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他們對文化課的學習,又能使他們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綜合運用所學各科知識,提出創造性見解,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體會
通過對《環境保護》課程的教學改革可知,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必須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教學內容應該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使其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教學手段和教學觀念要不斷更新,教與學要協調一致,相互促進,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不斷提高。隨著近年來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也越發顯示出其必要性與緊迫性,廣大高校教師應該把握一切傳授知識的機會,將環境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天齊,黃小林,邢連壁等.環境保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篇2
內分泌干擾物是目前環境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和前沿課題之一.概述了內分泌干擾物的概念、種類、危害、檢測方法及處理工藝.內分泌干擾物可分為農藥和除草劑類、鄰苯二甲酸酯類、烷基酚和雙酚A類、激素類、金屬類等,其分析方法有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法、免疫測定法、生物傳感器檢測法等.常規的水處理工藝對內分泌干擾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效果有限.多種工藝聯合的深度水處理方法具有深度處理和成本低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內分泌干擾物; 檢測; 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TU 991.2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and leading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 concept,classification,hazards,monitoring methods,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concerning the EDC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EDC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pesticides and herbicides,phthalic acid ester,alkyl phenols and bisphenol A,steroids,metals,etc.,which could be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absorption method,immunoassay,and biosensor detection method respectively.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iques could partially remove the EDCs with less effectiveness.Deep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several methods ha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iveness and low cost.
Keywords: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detect; treatment technique
一類新型的水中微量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稱為環境激素,近年來逐漸成為研究熱點.EDCs是一種外源性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進入動物或人體內可引起內分泌系統紊亂并造成生理異常.美國環保署(EPA)將其定義為可通過干擾生物或人類保持自身平衡和調節發育過程而在體內產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運輸、結合、反應和代謝等,從而對生物或人體的生殖、神經和免疫系統等的功能產生影響的外源性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通過食物、水源等各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EDCs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卻不直接作為有毒物質給生物體帶來毒害,而是類似激素一樣對生物體起作用,因此即使極其微量的攝入也可能造成嚴重危害.
1EDCs毒性及分類
EDCs的作用機制大體上可分為直接與受體結合、與激素以外的生物大分子結合、影響內分泌系統與其他系統的協調作用、作用于細胞信號傳導通路、與天然激素競爭、抑制微管聚合、增加體內自由基含量、引起細胞凋亡等方面[1].對生物個體宏觀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下降、雄性物種雌性化、數量減少、生殖器官異常、各種癌癥發病率(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增加,以至于生殖能力下降,后代的健康和成活率降低等.這些影響嚴重威脅了人類和野生動物的物種繁衍和長期生存.地表水中的EDCs對魚類荷爾蒙系統有負面影響,包括降低魚類生育率和改變雌雄比例等[2-3].EDCs包含的物質種類很多,如農藥和除草劑類、鄰苯二甲酸酯類、烷基酚和雙酚A類、激素類、金屬類、二f英和多氯聯苯、溴化防火劑等.
1.1農藥和除草劑類
此類化學物質包括滴滴涕(DDT)及其分解產物、六氯苯、六六六(HCHs)、艾氏劑、狄氏劑、樂果、馬拉硫磷、阿特拉津、甲草胺、利谷隆、除草醚、莠去凈等.很多農藥及除草劑在幾十年前就已停止使用,但是目前在自然水體中仍有相當濃度的殘留.例如胡雄星等[4]對上海市蘇州河表層水體20種有機農藥的分析結果表明,其含量在0.158~0.527 μg?L-1,DDT和HCHs主要由環境中的早期殘留所致.
1.2鄰苯二甲酸酯類
鄰苯二甲酸酯(PAE),又稱酞酸酯,是鄰苯二甲酸所形成的酯的統稱,主要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鄰苯二甲酸異辛酯(DEHP)、鄰苯二甲酸正辛酯(DOP)等.PAE普遍應用于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乙烯地板和壁紙、清潔劑、油、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發噴霧劑、香皂和洗發液)等數百種產品中.Hallmark等[5]研究表明,DBP及其代謝產物單丁醚鄰苯二甲酸酯(MBP)可明顯抑制嚙齒類和靈長類動物胎兒間細胞生成類固醇類物質.Swan等[6]研究表明,孕婦長期接觸PAE會造成所生男嬰的生殖器與之間距離縮短.
1.3烷基酚和雙酚A類
烷基酚(Alkylphenol)是一類由酚烷基化后產生的化合物,主要包含丙基酚、丁基酚、戊基酚、庚基酚、辛基酚(OP)、壬基酚(NP)、癸基酚及相關的長鏈烷基酚等,廣泛應用在洗滌劑、燃油、油中.雙酚A(BPA)主要用于生產聚碳酸酯、環氧樹脂等多種高分子材料.NP、OP和BPA能通過與細胞內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擬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干擾生物的內分泌和生殖系統[7-8].動物試驗發現,BPA有擬雌激素的效果,即使很低的劑量也能使動物雌性早熟、數下降、前列腺增長等[9].
1.4激素類
激素類的EDCs主要包括天然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動物性雌激素、真菌性雌激素以及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等.天然雌激素指動物和人體內天然存在的雌激素,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雌激素三醇(E3)、己烯雌酚(DES)等.植物性雌激素是一組在植物中天然存在、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具有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誘導產生弱雌激素作用的非甾體結構為主的植物化學物.動物性雌激素指通過生物界內食物鏈蓄積效應,大量的多種雌激素存在于動物體內,人類食用后,在體內產生類似天然雌激素效應的物質.真菌性雌激素指自然界中某些真菌產生的雌激素.例如用霉變玉米做飼料,母豬可因過量雌激素的刺激而斷奶,產生“霉變玉米綜合癥”.人工合成雌激素常被作為藥物使用,如己烯雌化學物、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等口服避孕藥和一些用于促進家畜生長的同化激素.
1.5金屬類
某些金屬類物質如鉛、鎘、汞、砷、有機錫類化合物等也具有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活性,并且具有相當高的穩定性、難降解性、可蓄積性和毒性等,因此是危害最大的水體污染源之一.
1.6尼泊金酯類
尼泊金酯類作為防腐劑在化妝品中被廣泛添加,其中使用最多的為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尼泊金酯四種化合物.由于尼泊金酯屬于類雌激素物質,因此有關部門要求化妝品成分中必須標示此類成分[10].
2檢測方法
EDCs在自然水體中含量較低,檢測難度較大,因此對其檢測方法的探討是當前研究的重點之一.針對不同類型的EDCs,檢測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法、免疫測定法、生物傳感器檢測法等.
2.1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GC)根據檢測器的不同可分為電子捕獲檢測器(GC-ECD)、氫離子火焰檢測器(GC-FID)、氮磷檢測器(GC-NPD)、質譜(GC-MS)等.由于EDCs在自然水體中濃度較低,因此檢測前一般需進行前處理,主要包括溶劑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掃-捕集、頂空等.根據待測物質性質應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有機氯農藥(HCHs、DDT等)一般可采用GC-ECD檢測,氮磷農藥一般可采用GC-NPD檢測.雙酚A可采用GC-NPD檢測,Shin等[11]采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經氰甲基化處理,利用GC-NPD檢測,其檢出限達0.1 ng?mL-1.PAE一般可通過GC-MS測定,如美國USEPA525標準方法規定可利用固相柱(C18)萃取,二氯甲烷洗脫,最后經GC-MS測定PAE.
2.2液相色譜法
液相色譜法(HPLC)一般采用紫外檢測器、熒光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或質譜等,可克服氣相色譜分析難揮發和高溫易分解物質的局限性.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類物質可采用HPLC分析,尤其當n>4時,HPLC顯示出良好的分離效果.Cai等[12]利用微孔碳進行萃取,乙腈洗脫,HPLC對PAEs進行分析,檢出限為0.18~0.86 ng?mL-1,回收率為91.4%~113.1%.
2.3原子吸收法
對于金屬類EDCs,多采用原子吸收法檢測.例如我國GB 7475-87[13]規定,水和污水中鉛、鎘的標準分析方法為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爐原子吸收法.
2.4免疫測定法
免疫測定法是一種利用競爭結合法測定環境污染物低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對E1的檢出限為0.14 μg?L-1,與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聯用檢出限可達1.25 ng?L-1[14].間接酶聯免疫法測定DBP水樣加標回收率可達104%,測量的平均變異系數為9.95%[15].
2.5生物傳感器檢測法
生物傳感器檢測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質作敏感配件,配以適當的換能系統所構成的分析系統.生物傳感器已成功應用于二f英、多氯聯苯等污染物的測定過程中[16].Wang等[17]開發了一種水體中BPA的測定裝置,測量范圍為7.90×10-8~1.66×10-5 mol?L-1,檢測下限為7.00×10-8 mol?L-1,回收率為94%~106%.該裝置已成功應用于自然水體和垃圾滲濾液檢測.
3我國水體中EDCs的來源及存在現狀
天然水體中EDCs的來源很多,主要可分為天然激素類化合物、藥物和個人護理用品,工農業用原料、產品及排放的廢棄物等.天然雌激素17β紫二醇、E3、17α乙炔雌二醇等主要來源于動物和人的日常排泄物,其中17α乙炔雌二醇是避孕藥的主要成分;BPA和NP是塑料添加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主要成分;工業原料包括某些溶劑、增塑劑等;農用物資如殺蟲劑、除草劑、塑料薄膜等.這些物質在經過某些自然或人為過程后均有一定幾率進入污水、雨水中,并最終匯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體中.
目前我國主要海域、江河湖泊均可檢測到EDCs污染物,且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及自來水中也發現部分EDCs物質.珠江口NP質量濃度達20~164.98 ng?L-1,OP質量濃度達2~8.54 ng?L-1[18].廈門海域有機氯農藥質量濃度范圍在6.6~32.6 ng?L-1,多氯聯苯質量濃度為0.08~1.69 ng?L-1[19].渤海海域鉛、汞的質量濃度分別達到了32.6 mg?L-1和0.1 mg?L-1,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20].我國七大水系及華北、東南沿海地區的部分飲用水水源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阿特拉津等有機氯農藥污染,在南方分布的EDCs以多氯聯苯、BPA、PAE、NP等有機化工原料的檢出率為較高[21].對夏季海河及渤海灣表層水的調查表明,海河中NP和OP的質量濃度分別為160~429 ng?L-1及18~56 ng?L-1,渤海灣中NP和OP的質量濃度分別為33~132 ng?L-1、未檢出至14 ng?L-1[22].在上海進行的調查表明,蘇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的三種環境下EDCs NP、OP和BPA的質量濃度變化幅度分別為1.0~5 800、0.1~39、0.9~180 μg?kg-1[23].總體而言,我國自然水體中EDCs檢出率較高,其質量濃度在ng?L-1至μg?L-1級別,對我國水環境質量有著重大影響,威脅部分地區飲用水安全.
4水體中EDCs的去除方法
目前水體中EDCs的去除方法主要可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類,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膜過濾法等;化學方法主要有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紫外光/臭氧氧化法、紫外光/過氧化氫氧化法等;生物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等.每種方法都各具優缺點,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劉桂芳等[24]對E1、E2、EE2、DES、BPA、4nNP的活性炭吸附研究表明,其吸附容量分別為4 649、1 629、1 874、3 523、2 313、6 534 μmol?g-1,改性可增強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同膜過濾對EDCs的去除研究表明,反滲透膜對EDCs的去除率最高,其次是納濾膜,再次是超濾膜,微濾膜最低[25].
針對化學方法去除EDCs的研究很多.王凌云等[26]對多種典型EDCs的臭氧氧化研究表明,BPA、叔辛基酚、雌炔醇在30 min內的去除率分別為89%~98%、82%~96%、82%~90%;雌三醇的濃度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最終完全去除;E1和E2去除率較低,分別為41%~70%和62%~85%,延長臭氧接觸時間并不能改善去除率.Zhang等[27]利用臭氧氧化處理污水處理廠初級沉淀池出水的結果表明,水中17β紫二醇、EE3和BPA的質量濃度可迅速下降至10 ng?L-1以下,但是對NP降解作用相對較小.Hu等[28]研究表明氯化過程中17β紫二醇濃度在2 h內下降了60%,但有很多副產品產生,降解不完全.Rosenfeldt等[29]研究表明,紫外光/過氧化氫氧化法對水溶液中BPA、17β紫二醇和17α乙炔雌二醇的去除率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高級氧化工藝氧化EDCs的產物仍有可能具有內分泌干擾性,甚至比未氧化前毒性更大.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主要采用生物法,其對污水中所含的EDCs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研究[30]表明污水處理廠中EDCs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降解作用.對30個污水處理廠的調查結果表明,4種雌激素和5種烷基酚的去除率可達90%[31].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降解污水中90%的DEP和DBP約需要3~8 d,20%的DOP需要8 d[32].王凌云等[33]的研究結果表明,生物處理工藝對EE2、E3、NP、OP和BPA有較高的去除率,可達57%~85%,但對E1、E2和17αE2去除率較低且不穩定.
5結論與展望
目前國內對于EDCs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國內各水源中EDCs的調查報告還較少,很多普查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展開.常規的各種水處理工藝對EDC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效果有限.近年來對EDCs的處理趨向于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以利用各種方法的優勢,達到高效深度處理和降低成本的雙重目的.
參考文獻:
[1]郎朗,張光明.飲用水水源及水廠內分泌干擾物污染分析[J].環境工程,2008,26(S1):60-63.
[2]PURDOM C E,HARDIMAN P A,BYE V V J,et al.Estrogenic effects of effluents from sewage treatment works[J].Chemistry and Ecology,1994,8(4):275-285.
[3]KIDD K A,BLANCHFIELD P J,MILLS K H,et al.Collapse of a fish population after exposure to a synthetic estroge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1):8897-8901.
[4]胡雄星,夏德祥,韓中豪,等.蘇州河水及沉積物中有機氯農藥的分布與歸宿[J].中國環境科學,2005,25(1):125-128.
[5]HALLMARK N,WALKER M,MCKINNELL C,et al.Effects of monobutyl and di(nbutyl)phthalate in vitro on steroidogenesis and Leydig cell aggregation in fetal testis explants from the rat:Comparison with effects in vivo in the fetal rat and neonatal marmoset and in vitro in the human[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7,115(3):390-396.
[6]SWAN S H,MAIN K M,LIU F,et al.Decrease in anogenital distance among male infants with prenatal phthalate exposure[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5,113(8):1056-1061.
[7]張暉,孔繁翔,王世和,等.4種環境雌激素對淡水魚卵黃蛋白原誘導的混合物效應研究[J].環境科學,2008,29(7):2005-2011.
[8]張洪昌,陳良燕,劉樹深,等.BPA與3種雙酚類化合物的聯合作用雌激素效應[J].環境科學,2009,30(1):260-265.
[9]胡文蘭,劉建毅,張倩.雙酚A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2):530-533.
[10]任晉,蔣可.內分泌干擾劑的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1,13(2):135-144.
[11]SHIN H S,PARK C,PARK S J,et al.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in environmental water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nitrogenphosphorus detection after cyanomethyla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1,912(1):119-125.
[12]CAI Y Q,JIANG G B,LIU J F,et al.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acked cartridge for th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several phthalate esters from water samples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3,494(1):149-156.
[13]GB 7475―1987.水質銅、鋅、鉛、鎘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7.
[14]PACKOV V,LOUKOTKOV L,BOSKOV Z,et al.Analysis for estrogens a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A review[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32(5/6):867-882.
[15]WEI C X,DING S M,YOU H H,et al.An immunoassay for dibutyl phthalate based on direct hapten linkage to the polystyrene surface of microtiter plates[J].PloS One,2011,6(12):e29196.
[16]武攀峰,吳為,陸榮.生物傳感器在有機污染物監測中的應用進展[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9):171-173.
[17]WANG X,ZENG H L,ZHAO L X,et al.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BPA)in water by a reversible fluorescence sensor using pyrene/dimethyl βcyclodextrin complex[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6,556(2):313-318.
[18]段菁春,陳兵,麥碧嫻,等.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狀況研究[J].環境科學,2004,25(3):48-52.
[19]張祖麟,洪華生,哈里德,等.廈門港表層水體中有機氯農藥和多氯聯苯的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2000,19(3):48-51.
[20]張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積物中鉛、鎘、汞、砷污染調查[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1,25(3):87-90.
[21]張琴,包麗穎,劉偉江,等.我國飲用水水源內分泌干擾物的污染現狀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2):91-96.
[22]沈鋼,張祖麟,余剛,等.夏季海河與渤海灣中壬基酚和辛基酚污染的狀況[J].中國環境科學,2005,25(6):733-736.
[23]李洋,胡雪峰,王效舉,等.蘇州河底泥3種內分泌干擾物的空間分布及環境風險[J].環境科學,2012,33(1):239-246.
[24]劉桂芳,馬軍,任芝軍,等.典型酚類內分泌干擾物的活性炭吸附行為[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1,28(3):369-373.
[25]CHANG S,WAITE T D,SCHFER A I,et al.Adsorption of the endocrineactive compound estrone on microfiltration hollow fiber membran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14):3158-3163.
[26]王凌云,張錫輝,宋乾武.重污染型河水中典型內分泌干擾物的臭氧氧化去除研究[J].環境科學,2011,32(5):1357-1363.
[27]ZHANG H Q,YAMADA H,TSUNO H.Removal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during ozon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with brominated byproducts control[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42(9):3375-3380.
[28]HU J Y,CHENG S J,AIZAWA T,et al.Products of aqueous chlorination of 17βestradiol and their estrogenic activit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24):5665-5670.
[29]ROSENFELDT E J,LINDEN K G.Degrada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bisphenol A,ethinyl estradiol,and estradiol during UV photolysis an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4,38(20):5476-5483.
[30]BRAGA O,SMYTHE G A,SCHFER A I,et al.Fate of steroid estrogens in Australian inland and coas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5,39(9):3351-3358.
[31]JANEXHABIBI ML,HUYARD A,ESPERANZA M,et al.Reduc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or emissions in the environment:The benefi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J].Water Research,2009,43(6):1565-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