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英語閱讀范文

時間:2023-03-26 01:38: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年級英語閱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生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逐漸接觸到英語閱讀。閱讀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以及對語言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小學英語課程中對話類的文章比較多,篇幅較大的文章比較少,因此,很多教師比較容易忽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他們進入高年級遇到大篇幅文章會產生厭煩情緒以及閱讀心理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開始增加學生主動閱讀與互動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四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目標設定

由于小學生沒有接觸過太多的閱讀文章,因此在開始實施時學生的閱讀效果并不好。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的基礎上讓他們由淺入深接觸英語閱讀,從單詞和語句入手,逐漸增加閱讀的篇幅量,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二、四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實施

1.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

小學生對純文字的閱讀不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圖文的結合,更要體現閱讀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如教學《What’s your job?》時,我為學生準備了大量圖片(除了一些常見的職業(yè),還有一些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的,學生沒有見過的職業(yè))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并開闊他們的視野。我還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學生在完成課文閱讀之后,基本掌握了文章中的重點單詞和句型:“What’s your / his / her job?a policeman,a policewoman,a waiter,a waitress,a driver,a worker,an engineer…”接下來我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空白的小卡片讓他們?yōu)樽约旱膶碓O計一張英文的名片。拿到卡片后,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名片的設計中。通過設計名片的活動,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和語句進行了復習,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也增強了對文章閱讀的趣味感。

2.閱讀與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我認為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并不一定是學生端坐在課本前面仔細地閱讀,而是應當開拓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輕松和快樂。如教學學四年級下冊《A new student 》時,我讓學生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閱讀文章,并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我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朗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和角色所處的情景。在下半節(jié)課,我在課堂上開展了生動的閱讀表演課程,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角色來進行自我介紹或者提問,并分組進行表演。如果學生暫時不能記住文章中的句子可以寫在小紙條上作為提示。動靜結合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了英語閱讀的目的并不單純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閱讀課堂教學實施的效果

1.改變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態(tài)度

最初學生對閱讀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對篇幅比較長的課文,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和帶領,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認真閱讀。隨著閱讀活動的實施,很多學生開始喜歡上閱讀這項活動。調查數據顯示我們班級非常喜歡閱讀的學生增加了20%,而且很多學生開始咨詢我有哪些適合他們的英語讀物,他們想通過閱讀來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我認為這是閱讀活動所起到的最大效果。

2.提升了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成績

四年級學生接觸的英語閱讀課程非常少,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們通過閱讀,增加了對英語學習的耐心,并為高年級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學期的日常小測驗中也能夠看出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閱讀課程,尤其是延伸閱讀增加了英語知識。很多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得的詞匯量遠遠大于現在課本中所出現的詞匯。

四、英語閱讀教學提升計劃

1.豐富閱讀教學的評價方式

當前我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評價方式還比較單一,一般采用隨堂小測驗或是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進行考試。但是學生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的提升僅僅依賴測驗無法體現出來。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當豐富評價方式,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也納入到評價體系中,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更加有信心。

2.積極為學生們推薦適合的課外讀物

四年級學生對英語充滿著好奇心,從他們對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就可以充分地看出來。因此,在他們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形成穩(wěn)定規(guī)律的閱讀生活之后,課文中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我就會給學生推薦一些生動有趣適合他們的英語讀物,幫助他們拓展視野和詞匯量,提升對閱讀的興趣。

五、結論

篇2

一、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本人通過對所教的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英語時,他們有時候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時常不看課文,即使看了也不是很認真。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不能夠根據上下文猜測單詞的意思,遇到生詞就覺得很難再讀下去,就想放棄,不會抓關鍵詞。

3.由于缺少單詞的平時鞏固和積累,詞匯量少而造成閱讀過程中的困難,尤其是部分學困生更為明顯,從而使他們缺乏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4.在閱讀過程中,如果遇到生詞,即使是符合拼讀規(guī)律的單詞,有一大部分學生也不敢自己嘗試按照拼讀規(guī)律讀出單詞,而是等著老師教。

二、激發(fā)英語閱讀興趣

在人教版教材中,許多閱讀材料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而且內容相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淺顯易懂,句型也是比較基礎的簡單句。根據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下面就如何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1.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就是讓學生先喜歡讀,變閱讀為“悅讀”,這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老師可以從選材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編出有趣的歌謠或游戲;根據學生所學知識,讓他們編寫或收集熟識的童話故事、日常生活情景、生活文化風俗等,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2.訓練朗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想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朗讀訓練尤為重要。通過大聲朗讀,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語感,即語音、語調、音調的節(jié)奏,這對文章的閱讀理解大有好處。朗讀時要大聲讀,注意保持適當的語速。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由平常教學入手,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作業(yè)中、課外學習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英語小短文,目的是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積累語感。老師應經常檢查并反饋學生閱讀的情況,教會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累詞匯、語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yǎng)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只有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才能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進一步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篇3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這三個主體之間進行互動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語言個性的沃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外語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如何有針對、有區(qū)別、有側重、有個性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是廣大英語教師揮之不去的“心頭病”。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嘗試以小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童話形象、童話故事為載體,為這些充滿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們提供富有趣味性、實踐性與拓展性的“閱讀大餐”。

一、童話閱讀趣昧性,貼近學生提效率

童話閱讀材料具有體裁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有很強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由此,在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筆者有意識地將童話元素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們對英語閱讀的畏懼心理,使英語閱讀課堂充滿天真爛漫的童趣,充滿童言無忌的討論,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效率。

教學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這單元后,筆者考慮到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著“I like dogs”展開,因而,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了一則童話故事“Go away,Flobby”,依托圖文并茂的繪本呈現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從主人公對小狗Flobby的情感變化(從“Go away!”的厭煩驅趕到“We are sorry!”的真心道歉),深入理解大家對小狗的喜愛,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趣味橫生的繪本童話順水推舟地導入本課教學,使得教學過渡更為自然。

二、童話閱讀實踐性,角色扮演練口語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文本閱讀作為貫穿英語教學始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由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通過童話情境再現、童話角色扮演等活動,為學生們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與平臺,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素養(yǎng)。

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amily這單元時,筆者考慮到“family”這個詞無論是在閱讀教學還是口語實踐中都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插入英語童話故事“Bear’s busy family”,引導學生們通過猜測故事情節(jié)、復述故事內容,提高對于故事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開展以童話故事為背景的小組角色扮演活動,在這個活動中,要求學生選取故事中的情節(jié),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過程中要求加入相應的表情、動作,并注意語音語調,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并在活動之后,開展小組間的“童話情境大比拼”活動,對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進行組間評價,選出“最佳小組拍檔”,并將成績納入形成性評價量表中。

三、童話閱讀拓展性,借鑒結構促寫作

文學家羅曼·羅蘭曾說過,和書籍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這就要求我們要將閱讀內化為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拓展為學生自覺的學習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筆者嘗試以童話閱讀開始學生的英語寫作教學,引導學生借鑒童話中的語言結構,嘗試進行簡單的寫作,為他們今后更加系統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 5 0ur new home這單元后,為了實現教學的拓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筆者設計了一個手腦并用的教學實踐活動——“畫個小屋,說說話”。在這個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心目中最漂亮的新房子,并根據所繪作品,結合本單元所學知識,寫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讓漂亮的新房子更加熱鬧。在這個小組拓展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有學生出謀劃策設計小屋,有學生拿起畫筆認真畫圖,有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故事情節(jié),十分熱鬧,從而實現了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雙訓練。

篇4

隨著我國對外各交往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提高國民的外語素質,已經不是一般的教育問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問題,而是影響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速度的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作為基礎階段教育的小學英語教學入手,從娃娃抓起,運用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心理學認為,閱讀是從文字系統中提取信息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此信息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的能力。目前使用的新課標英語教材詞匯量大,信息獲取量多,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素質要求比較高,而這個年齡層次的學生單詞遺忘得快,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差,在沒有外部語言環(huán)境下要將一門外語學扎實,必須依賴除上課、教材外的大量信息輸入,一定量的課外語言信息資源的補充就有了必要性與現實性了。由于小學英語教學階段的語言知識相對簡單,且基本都處于一種原始的積累和鞏固上,我們不妨結合兒童身心特點出發(fā)從興趣,語感入手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既鞏固和學會運用了所學過的語言知識,又拓展了一定的詞匯量,開闊了視野。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要適應社會、時代的需求,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以學校發(fā)展的眼光對待英語教學。語言學習中閱讀時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礎,較強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的掌握,閱讀能力與其他技能交互作用,能帶動其他幾項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同時也為更高的語言成就鋪平道路。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能力,他們不用老師的幫助就能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進步,就能進行自主學習,達到授人以漁的成效。柯魯克先生也一再主張,中國的英語教學應采用大量閱讀為主要教學手段。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習鞏固舊詞、學習新詞、擴大詞匯量、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方式,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等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研究的認識及實施原則

1.對小學英語閱讀的認識

我們的研究目標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分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即讓學生愛動腦筋、會動腦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起主動作用,積極投入到學校活動中去,進行探究與發(fā)現,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且發(fā)展尋求新知識的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鞏固和擴大學生的閱讀詞匯量,增強語意,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漸形成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他們了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既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應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開展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理解方面的訓練。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閱讀材料的形式和內容,采用分層次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明白什么叫閱讀學習策略,在閱讀中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學習策略,怎樣才能掌握、內化這些策略。在小學階段,進行英語分層次閱讀教學學習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研究實施原則

(1)主體性原則。在研究的過程中,與教學過程是同樣的道理,要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調動肯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允許學生有個體差異,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還應當努力做好教學中的引導、啟發(fā)和輔導等工作,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歸納和總結,獲取新的知識,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2)趣味性原則。閱讀課的形式、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fā),切合實際。學生在閱讀時,老師也要同步閱讀,讓學生感到老師與他們在一起,在合作學習,在共同進步。

(3)實踐性原則。閱讀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滾雪球似的增加輸入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拓展實踐空間, “以讀帶說”、“以讀促寫”,聽說讀寫多方結合。

(4)整體性原則。閱讀時注意將課堂教材與課外閱讀材料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連接,拓寬學習道路,盡可能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fā)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研究的實施情況

1.三年級“陽光英語天天唱”

三年級學生是學習英語的起始之年,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其閱讀打下基礎。根據“課標”一級要求,讓學生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課題組教師結合我校學生特點精心創(chuàng)編了校本教材三年級“陽光英語天天唱”。通過實踐,運用于日常教學之中,大多數同學對英語這門語言興趣比較濃。但是要讓每一個同學的興趣能堅持下去,還得探究和挖掘語言魅力,吸引孩子們的求知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其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以后提升語言的綜合能力打下基礎,當然包括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就閱讀層面而言,首先要求孩子們能把握一些語言的基本要素,如音,形,意等詞匯的積累,同時,要求同學們要大量投資時間在實踐中運用,因為受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還得要求我們多營造語言環(huán)境。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擺在首位。具體做法:

(1)在學生能讀、會唱,了解一些基本生活及學習用語,詞的前提下,尋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

(2)建立班或是班級里成立英語閱讀興趣小組。定期舉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分享所學成果。

(3)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如課內外活動,具體體現在小學生年齡特點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采用形式多變的活動,如:讓學生收集材料;模仿影視片段;學唱英語歌曲。

我們還將繼續(xù)努力,把所有的現行PEP課本以及外研社新標準英語教材詞匯重組匯編成和同學們學習與生活有關的可行的讀本,創(chuàng)新而實事求是去尋求踐行生活與學習之中。結合我校特色教學而形成特色閱讀氛圍,自主研發(fā)校本讀物,挖掘具有新思想而積極健康的讀物(如:外研社《麗聲分級讀物》),為孩子最終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四年級“陽光英語天天念”

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到小學畢業(yè)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節(jié)目,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新課標》在語言技能目標描述和基本學習策略描述中,都對小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課題英語閱讀教學對在現英語新單詞,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擴大詞匯量,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取信息,鍛煉思維方式,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等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針對四年級學生特點,有計劃地把閱讀資源引入課堂,結合教學需要及學生的現有水平,開展閱讀資料與常規(guī)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課題組教師合理匯編了四年級“陽光英語天天念”,結合課堂教學合理使用校本匯編教材,同時把課堂的閱讀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按各自的閱讀計劃進行學習。

兩年來通過對四年級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學生的詞匯量得到了鞏固和擴大,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學生善于學習并且英語的興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3.五年級“陽光英語天天讀”

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小學階段的閱讀要求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中高年級,開展閱讀教學更加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課題組結合我校特點進行了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究,并結合PEP教材匯編了五年級“陽光英語天天讀”校本教材,在日常教學中遵循教材與校本教材相結合,嘗試繪本閱讀教學的原則,通過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閱讀策略的應用,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語感增強了,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了,訓練發(fā)展了英語思維能力,探究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六年級“陽光英語天天講”

(1)學生的詞匯量得到了迅速的鞏固與擴大。

(2)學生對繪本故事、報刊內容更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現場評比,鼓勵了優(yōu)生,激勵了后進學生。學生們在課余時間也養(yǎng)成了自我學習的習慣。

(3)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詞匯量的增加及思路的拓寬,在應試中提高了答題的正確率,獲得更好的成績。英文閱讀活動帶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效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為提高我校的英語教學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利用各種英語學習資源,提高了對單詞的記憶能力,提高了對短語、短文的認知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閱讀速度和語言感受能力。學生不但閱讀速度有大幅提高,閱讀能力也大有提高。

四、開展校本研究從而改變教師行為:

1.改變研究方式,形成研究制度

英語閱讀教學雖然是學科實驗,但是實驗的推進卻要求人人是行動者,是研究者。這就迫切的需要實驗教師改變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研究制度。實驗教師課前課后一起研討,隨時對話,一起反思。共同分享成果,共同感受困惑問題。教師個體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團隊精神也增強了。

在校級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片區(qū)教研活動。我校實驗教師與我區(qū)小學英語學會成員教師共同質疑、釋疑,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定期開展研討課,讓老師們再一次根據直觀的案例進行研討。這種方式主要解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怎樣通過課堂教學這個載體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教材、教師、學生產生良性互動,為平等對話提供示范,使教師先模仿經驗,再創(chuàng)造經驗。

2.教師合作對話,形成群研氛圍

實驗教師互相聽課,作案例分析,集體反思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總結運用典型經驗,為課題開展更好服務。

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小學階段的閱讀要求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基于此,在分層閱讀教學策略實驗中,實驗教師更注重閱讀策略的探究,鼓勵學生通過主動探知、合作討論,并結合游戲、情景表演等形式豐富兒童的語言感知世界。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從而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各實驗教師,力爭從各方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尋找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及實際運用能力。開展了“英語書法比賽及展示”、“英語手抄報”、“英語詩詞朗誦會”、“英語短劇”等比賽,通過參與活動孩子們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和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英語競賽,并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其中獲得全國小學英語競賽一等獎的學生代表闞秀佶同學參加了在吉林舉辦的全國小學生英語夏令營。這些活動既從一個側面評價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又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再創(chuàng)佳績的愿望,為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有效的學習策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交流互助,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實驗教師通過鉆研課標和教材,緊緊圍繞研究主題展開閱讀教學學習策略的集體備課,通過個體備課-集體備課-上公開課-說課-評課-反思等一系列教研活動,展現出各具特色的課例。此外,我校黃勁松、張娟、瞿媛媛、官興燕老師還有幸成為貴州省樊厚義名師工作室學員,多次參加送課和同課異構活動。另外,我校實驗還與匯川區(qū)北關小學、綏陽縣城南小學的老師們進行同課異構活動。課題組韋麗老師多次在遵義師院對全市骨干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及課例分析培訓;對鳳岡縣小學英語教師進行暑期培訓;對我區(qū)小學英語教師進行新教材培訓。譚少娟老師、黃勁松老師、瞿媛媛老師、黃梅老師也對全區(qū)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講座及培訓。我們在和老師們分享我們課題成果的同時,我們課題組的教師也得到提高和成長。

五、實驗研究取得的成效

三年來,就實驗教學的客觀效果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調控實驗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在組織領導、理論探索、教學研究方面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各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學習策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實驗教學的開展開辟了我校小學英語教學的新局面

這項實驗的開辟,為建設適合我校小學英語教學特點的特色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教師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提供了先進經驗。

2.形成了我校閱讀教學策略

低、中年級段:師生互動閱讀策略

師生共同參與,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中、高年級段:自主閱讀策略

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者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的讀本,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討論,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高年級段:課外開放性閱讀策略

以課外讀物為主,教師為學生推薦一些切合學生實際水平、興趣愛好的讀物進行課外閱讀,這是課堂閱讀教學的延伸。

3.形成了我校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模式:“聽―說―讀―講―演―寫”開心閱讀六步曲

a.聽錄音、看文本,大體了解文本內容。

b.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本,解決文本中的生詞和短語,進一步理解認識文本。

c.分小組、分角色朗誦文本。

d.復述、表演故事。

e.高年級學生在閱讀后續(xù)寫或改寫文本。

4.優(yōu)化了我校英語課程教學模式

5.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三年來,實驗教師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不斷優(yōu)化自身教學實踐,撰寫了20多篇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分別在國家、省市級等刊物上發(fā)表并獲獎,一方面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形成了較為濃郁的研討氛圍,也增強了教師們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實驗教師集集體智慧編寫了貴州本土教輔《名校學案》(四年級上冊),公開出版發(fā)行。

閱讀教學學習策略的研究帶來了豐碩的成果。我校共有8名專職英語教師,有4名英語教師成長為市級骨干教師,6名為區(qū)級骨干教師。其中韋麗老師成為我市首批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黃勁松老師參加了全國優(yōu)秀英語教師出國留學活動,被授予首屆全國名師稱號;實驗教師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區(qū)及教學大賽和教學研討會上做交流,并取得好成績。有100余名學生在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劍橋少兒英語口語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實驗老師們,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有聲有色,并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在立足課堂教學的同時,借助研究平臺和英語校級社團活動的開展,輔導學生編排活潑有趣,形式多樣的英語小品、課本劇,并成功開展了英語書法競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故事賽、英語朗誦及英語課本劇演出等活動,深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六、困惑與反思

篇5

關鍵詞:小學英語;四年級;故事教學;方法

故事教學想必我們都沒有怎么聽說過,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故事讓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更加感興趣,讓他們對于重點能夠很好地掌握,不會像以前一樣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結果可想而知,四年級的學生如果給他們太大的學習壓力,可能會對他們的成長不利,而且如果要求太嚴格,反而會把他們越推越遠,這樣英語教學就會更有難度,通過故事教學既不會給學生太大的壓力,也能讓他們享受學習的過程,當他們聽教師講故事時能夠在腦海中把這些英文的表達都翻譯過來,同時發(fā)現有新的知識能夠及時記錄,對他們學習英語來說是很大的進步,但是故事教學也要講究策略,不能隨便講,小學四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策略主要有:

一、講故事時用英文講一次,然后用漢語翻譯

很多教師在剛剛開始運用這種方式時很不習慣,擔心自己講的故事學生聽不懂,其實這種擔心完全多余,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相應的英語學習基礎,不像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什么都不懂,他們能夠聽懂基本的英語,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除了這個之外,教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并不是要求他們只講一遍就可以,最后還要用中文翻譯一次,好讓學生在某些不確定或者沒有聽懂的地方能夠確定,教師在講故事時可以結合著課本,在剛開始進行時,教師可以講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把第一單元的知識編到故事里。第一單元單詞是“window,door,classroom,floor,board”等,這些單詞可以編成一個小故事。如有很多的小動物,在教室玩捉迷藏等游戲,它們玩得非常開心。通過編寫這樣的小故事,就能讓學生感到非常有興趣,在講到某一個單詞的時候,就重點指出來,這樣在故事的興趣指引下,學生就能對這些單詞加深印象。英語的學習不是階段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如果課本的學習沒有足夠的材料提供,教師可以用以前的知識來填充,如果學習進行了一段時間,教師就能結合學過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完整的故事編寫,通過英文講解和中文翻譯的互相結合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最后看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是否和教師的一致,通過后來的翻譯,學生也能夠記下一些新的知識,這樣不僅鞏固了舊知識,加強了現在所學知識的印象和運用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新的知識,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幫助。講故事時用英文講一次,用漢語再翻譯一次,比單純用英文講效果要好很多,這種故事教學的策略很值得借鑒。

二、讓學生學著上臺講故事

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策略時,教師都習慣自己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要求不僅僅是停留在能聽懂這個階段,還要讓學生學會說,教師可以在自己講一段時間之后,讓學生試著上臺,前期可以找一些成績好、對英語比較感興趣的學生上臺,教師給他們寫好故事,讓他們背下來,然后上臺講故事,后期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寫故事,甚至臨場發(fā)揮,這樣通過講故事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和交流以及他們的現場能力,這能把故事教學策略的效用發(fā)揮到最大,讓學生上臺講故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同時也有比較大的困難,四年級的學生不同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表達欲望會大大低于他們在公眾面前發(fā)言的恐懼,所以要讓他們上臺講故事,教師要花費一定的r間,也要學會鼓勵他們,讓他們能夠在英語故事演講上越來越自信和自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

小學四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策略是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才提出的,這兩種方法能幫助沒有經驗的教師更順利地開展教學,也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方法和問題都提出來,是比較完善的策略,希望大家在施行這個方法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好的

策略。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角色體驗;有效預測;突破重點;有效拓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B-0065-0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技能,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形式,是學生獲取豐富信息、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的重要途徑。而當前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仍以“詞匯、語法”為重心,忽視了文本包含的豐富信息和內涵,讓閱讀課堂沉悶、枯燥,扼殺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停滯不前。改變閱讀教學的方式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筆者將結合課堂教學案例談談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通過角色扮演有效提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一、融情入境,展開對文本的有效預測

英語閱讀通常是圍繞某一主題表達信息,抓住“主題”就能提綱挈領、輻射全文,有效串起“語言珍珠”,讓閱讀走向高效。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系文本,創(chuàng)設貼切的語言情境,通過情境的渲染,讓學生融情入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展開對文本的預測,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讓學生產生急于探索和閱讀的心理沖動,實現閱讀環(huán)節(jié)的“無縫對接”。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學中,筆者結合文本內容在課伊始就通過一首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小紅帽》帶領學生輕松愉快地走進英語課堂,伴隨著動畫學生們回顧了小紅帽遭遇大灰狼的故事,讓學生從單調、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解放出來,有效進入場景“In the forest”;然后筆者順勢導入:“In the forest, she met a wolf. Today, 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 What will happen?”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想象Goldilocks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多媒體投影著未知的森林,這樣的場景誘發(fā)了學生思維,打開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She meets a wolf/ witch/...”此時老師讓學生開展閱讀驗證答案,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興趣大增,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實現對文本的重點突破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感悟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學習,才能將語言轉化為語言能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角色扮演讓抽象的語言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的感知更清晰、更深刻,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語言訓練,從而有效突破閱讀教學重難點,有效提升閱讀課堂教學實效。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的教學中,筆者進行了這樣的設計:課前老師告訴學生今天班里將建立“跳蚤”市場,賣的錢將捐給敬老院的老人;課伊始老師和同學們就帶來的東西進行了簡單的對話,說今天Su Hai、Su Yang等也加入了我們的“義賣活動”,然后帶領學生進入閱讀,并呈現新的語言項目How much...? 這時筆者巧妙進行角色轉換:They did a good job. Can you do like them? 老師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物品,進行小組售賣,這樣的角色讓學生興致勃勃,他們大膽地嘗試How much...?進行交際,氣氛異常活躍,這一新語言項目的掌握也變得簡單有趣。

案例中筆者以文本內容為基礎,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積極地嘗試和運用新語言項目,引導學生從“局外人”變成“參與者”,讓學生深刻感知其含義,理解其用法,有效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

三、設身處地,實現對文本的有效拓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要改變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閱讀不是教學的唯一目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及時將獲得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本文進行有效拓展,巧設體驗式的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發(fā)展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3《My Day》的教學中,筆者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就巧妙運用了“角色扮演”:首先讓學生朗讀全文,并邀請學生登臺表演,提醒語氣,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大膽地展示自己;然后模擬Mike,啟發(fā)學生思考、總結、歸納本課的重點句型,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時間表,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一天,評選“時間小達人”,讓學生有效進入英語學習和思考狀態(tài)。

角色扮演通過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模仿行為,充分體驗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和語言,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語言并運用語言。將角色扮演和閱讀教學相融合,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全神貫注,也有利于讓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對文本產生完整而深刻的理解。廣大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當充分運用角色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靈動地開展閱讀活動,實現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篇7

一、采取總―分―總的形式,以問題或任務推進內容學習

這是小學英語閱讀課上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案例】例如有如下對話文本:

Dad&Mum:Children,let’s go to the Nature Park!

Brother&sister:Nature Park?

Dad&Mum:Yes!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in the park.

Brother:Is there a mountain in the park?

Dad:Yes,there is. We can climb the mountain.

Sister:Mum,is there a lake in the park?

Mum:Yes,there is. We can go boating there.

Dad&Mum:And there is a forest,a hill and a river in the park,too.

Brother&Sister:Wow,how nice!Let’s go!

在處理這篇對話的語言信息時,設定了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學生聽一遍原文錄音,設置一個問題:Where do they go?用以先初步解決粗略信息問題,即(skimming)。

第二個步驟是設定了一個任務 Listen, read and choose.(√)

用以學生通過scanning,獲取細節(jié)信息。

【評述】這種處理方式是通過三個步驟,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是對語言信息的粗略處理,到細節(jié)處理,再到總體情感或語言能力的沉淀。在pre-reading部分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背景上的介紹。While-reading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理解關鍵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完成一些任務,學生通過這三個步驟就能明確獲得文本信息,并能有效獲得閱讀文本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二、采取輔助文本―主體文本呈現的方式,以信息量擴大來推進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上海牛津教材四年級英語故事“The mouse and the lion”一課中,通過再構文本的學習,在語境中理解詞句,積累語言。

在Pre-reading階段,先與學生談論有關朋友的話題:Do you have friends?Who’s your fri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riend?然后圍繞主題“Friends”,將已學句型融入猜謎的文本中,將已學的詞句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復習,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實踐量。

在While-reading階段,整體呈現故事,再引導學生理解體驗關鍵信息,最后發(fā)散學生思維。外形差別這么大的獅子和老鼠,Can they be friends?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看故事的卡通,對寓言故事有一個整體感知。再進一步提出問題:How can they be friends?引起學生思考、探究。通過輔助文本和PPT的展示,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理解net,get out等詞。

篇8

關鍵詞:閱讀教學;培養(yǎng)興趣;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在英語教學中應適當擴大聽和讀的輸入量,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可見閱讀已成為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注意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提高英語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興趣的閱讀才能快樂地閱讀。因此,教師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1、先易后難,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入手。農村的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選一些難度與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相當的小故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理。

2、視聽結合,事半功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在人的記憶中,25%來源于視覺,15%來源于聽覺,兩者結合則可達到65%的效果。因此,教師應選一些有錄音的閱讀,讓學生先聽,然后說出自己聽到的大概意思。接著讀懂題目要求,帶著問題跟著錄音讀一遍,并以最快的速度把答案找出來。對滿分的學生進行適當獎勵,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樹立他們英語閱讀的自信心。

3、進行形式多樣的閱讀比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4、利用圖書角或圖書館,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歸納閱讀理解的常見題材和解題方法

閱讀的題材豐富多彩,解題的方法也各式各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一般的短文閱讀。解題方法是:能在原文原句中找到答案的盡量在原句中找,如果找不到,再以相關句子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2、圖表閱讀。解題方法是:把圖表看明白,特別是時間、地點、人物、愛好、動作、順序、類別、數目、價錢、季節(jié)、顏色等,然后根據問題看圖表,看清楚表格內容及其邏輯關系,將其與問題聯系比較。

3、對話閱讀。對話閱讀和短文閱讀相比,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角色的變換。隨著說話者的變換,人稱、語氣隨之不停轉換,很容易把信息混淆,所以解題時一定要理清角色之間的關系,仔細觀察、分析,以不變應萬變,客觀而冷靜地答題。如2012年廣東省四年級的期末卷的閱讀題:

I have an umbrella

Tracy is in the garden. Dick sees her and he asks,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ering the flowers. My mother says we must water the flowers every day.”

“But it’s raining now,” Dick says.

“Oh, it doesn’t matter, Dick. I have an umbrella.”

( ) 1. Who is in the garden? .

A. Dick B. Tracy C. Lisa

( ) 2. Is Tracy cutting the flowers? .

A. No, she isn’t B. Yes, she is C. Yes, she does

( ) 3. Whose umbrella is it? .

A. It’s Dick’s B. It’s my mother’s C. It’s Tracy’s

( ) 4. It’s now.

A. raining B. sunny C. cold

以上短文,運用了直接引用的方法,部分學生很容易混淆信息,把第一題和第三題的答案錯選成A,理由是它們的前面或后面有人名,其實他們并沒有好好地理解對話的整體意思,沒把角色分清楚,也沒注意到句子前后的雙引號和句號的作用。以上題目的正確答案分別是B,A,C,A。

四、掌握閱讀理解的解題步驟

1、先快速瀏覽全文一遍,了解短文的四要素和大意。

2、讀懂問題,帶著問題再細讀短文一次,找出能回答問題的關鍵詞并作下記號,看完全文后,對比問題,把正確的答案寫下來。

3、答完題后,再把答案放到短文里細讀一次,檢查內容是否一致。

五、指導閱讀技巧中的細節(jié)問題

1、捕捉中心句。閱讀時抓住開頭段落和結尾段落的中心句或結論句,能盡快掌握短文大意、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2、認識不同的標點符號的意義。如:雙引號,逗號,破折號等。

3、抓關鍵詞。關鍵詞一般指的是四要素“when, where, who, what”。此外,還要注意轉折詞、數詞和序數詞。轉折詞如:but, never等;數詞如:three, fifteen等;序列詞如at first, secondly等。

4、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進行閱讀訓練時,不要讓學生一遇到不會的單詞就立刻查字典,而應指導學生先作記號,然后聯系上下文進行猜測,加深對生單詞的印象和記憶。

5、提高閱讀速度。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步驟和技巧后,應開始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閱讀量,培養(yǎng)語感,增強閱讀的自信心。

總之,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有許多。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研究和發(fā)現,總結經驗,切實提高農村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篇9

關鍵詞:小學英語 繪本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10B-0023-01

一、當前小學生英語閱讀的現狀

(一)缺少興趣

我們需要承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材在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等方面有了改進。但是,隨著形勢的快速發(fā)展,著眼于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可看出學生個性、學識、技能等發(fā)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缺失,閱讀能力和語言技能不高。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要以新課標為基礎,老師要盡可能結合圖畫,同時加以指導和文字說明進行輔助教學,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沒有延展性

以繪本閱讀為例,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從教學經驗中可以發(fā)現,多數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其延展性不足,對教學專業(yè)技能提高緩慢,沒有辦法讓小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造成閱讀教學不具有多樣性。

(三)缺少探索性

從小學生英語閱讀現狀的觀察中可以發(fā)現一個長期以來存在的錯誤,即小學生參與閱讀測驗,再進行閱讀講解,教師幫助學生,反映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缺少。多數小學英語教師過于在意文章中的語法,布置大量所謂探究性練習題和參考書給學生,可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詞匯量,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英文的閱讀能力并未有實質性的提高。

二、小學生英語繪本的使用

(一)繪本的選擇

1.針對學習對象進行選擇。

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圖畫多于文字,故事情節(jié)緊湊,句子結構比較簡單或多次重復英語繪本是比較適合他們進行閱讀的。例如,Elf abet中,柔美的精靈和暖色調的有機結合,再加上字母的說明。通過A想到Apple,通過發(fā)音類似的B聯想到bee……在學生的印象中,把零散的字母組合成事物的立體形象。

對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可以推薦英語的原版繪本作為課后的閱讀補充。但是,也要考慮到原版作品的詞匯語法過難或和課本脫離會讓學生不愿意進行閱讀。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繪本,教師可根據原版改編部分句子,例如,統一時態(tài),把生詞改成常用的詞語,或讓教師根據學生英語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作繪本,與教材配套,讓學生的學習逐步優(yōu)化。

2.針對學習目標進行選擇。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任務要求,英語繪本因為生動的表達,符合并且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圖畫中找到英語表達的中心,在以興趣為指導的背景下,運用從教材上掌握的基礎知識同時掌握聽、寫、說、讀的能力,教師可在繪本基礎上制作教具,例如面具、繪本錄音,也可讓學生試著進行表演。

(二)英語閱讀與繪本的有機結合

1.悟。在小學三四年級使用繪本教學選擇的都是一些類似詩歌性質的,有韻律、重復,和問題相結合的繪本。例如在設計Open day課時可先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和解讀,選取的繪本為Good habits,讓學生進行延展性閱讀。課程設計主要分成前、中、后三個部分,在“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可設計小小的通關游戲。游戲的獎品就是圖書,圖書并不讓孩子進行精讀,而是讓他們去欣賞,從語句功能的角度入手,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讓學生一步一步前進,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達到“悟”的層次。

2.悅。繪本閱讀不單單是學校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需要做的工作,給孩子念書,就好似與他們一起手牽手去游覽故事王國,分享歡樂時光。在孩子們眼中,不管父母是從事何種職業(yè),他們的聲音一定是最好聽的,因為這個聲音表達的是關懷,是愛。在親子的“悅”讀之中,家長只需要每天抽出短短的幾十分鐘,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被愛著的感覺。在親子的閱讀當中,孩子在傾聽故事同時,獲得了很多的詞匯,培養(yǎng)了語感,為孩子今后獨立進行閱讀、寫作和人交流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3.新。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微博”這一新型的信息通信方式也在不斷發(fā)展,它的力量不能被忽視。而繪本微博是另一種新型方式。通過網絡,可以廣泛收集英文繪本還有音像、文字、圖片等資源,對資源進行有機融合,配合主題教學,找到適合主題的教學繪本并在微博上進行分享。微博涌動的是一種新的閱讀力量,可以讓教師隨時、隨地對閱讀的感受進行分享,同時獲得有效的信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繪本閱讀教學雖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效,但在實際運用中,仍存在問題,這也說明教師在繪本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不少困難。所以,教師要加大力量提升專業(yè)知識以及技能,同時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理念,通過家庭合作和通信方式的運用,大力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篇10

一、以插圖為情境,帶領學生融情入景

語篇是一定語言情境中的完整語言單位,融語音、詞匯、語法等為一體,語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閱讀氛圍,讓學生在相關的“情”和“景”的刺激下激活思維,有利于學生從語篇的層面中理解語言,化解學生語篇理解的難度。小學語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情入景,有效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產生迫切展開閱讀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 時,筆者在課伊始首先通過游戲“魔力眼”,巧妙借助課本插圖,通過電子白板中的“聚光燈”功能,迅速移動光源,讓學生快速大聲地將自己所看到的物品說出來,說對一個物品則為自己小組的“圣誕樹”添加一顆星星,這樣的游戲讓學生迅速將注意力從課下轉移到課上,讓學生的情緒和思維迅速活躍起來,借助插圖讓學生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呈現Christmas tree/ presents/ stocking/… 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讓學生融入濃濃的圣誕節(jié)日氛圍中,讓學生在自然無聲中走向話題。

案例中筆者巧妙借助插圖開展游戲,讓學生不斷地感受語篇話題“圣誕節(jié)”的快樂氛圍,在課伊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語篇內容產生好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和熱情。

二、以插圖為支架,帶領學生有效閱讀

插圖形象直觀,若能以插圖為突破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觀察、想象等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閱讀,促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插圖的運用也有助于學生理清語篇的脈絡,從宏觀上展開語篇的閱讀。因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借助插圖為支架,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展開閱讀,引導學生有效、有序展開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筆者結合語篇內容借助插圖展開了如下的教學活動:①插圖預測:讓學生結合第一張插圖,讓學生嘗試說一說What ‘s in picture? Where is it? Who is the girl? 讓學生了解故事的人物和地點,并啟發(fā)學生展開預測What will happen?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對語篇的好奇,讓學生迅速進入閱讀的狀態(tài)中;②聽故事排插圖:帶領學生聽故事,整體感知語篇內容并為插圖標上正確的序號,讓學生理清故事的主要內容;③借助插圖細讀:帶領學生分圖展開細讀,尋找關鍵的信息,如: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What’s in the forest? What’s in the house?/…結合插圖巧妙設問,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合作和交流的方式有效理解語篇內容,深刻體會和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閱讀的策略和能力。

案例中筆者以插圖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活動,巧借插圖引導學生展開預測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探索積極性,以插圖鋪路讓學生從整體和細節(jié)等不同的角度去閱讀文本,有效增強了學生閱讀的形象性和目的性,優(yōu)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插圖為平臺,帶領學生學以致用

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語篇教學中教師同樣也不能忽視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借插圖引導學生開展語言的輸入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四年級上冊Unit 8 Dolls時,筆者結合本課的語言訓練目標:Her/His …is/are …開展了如下的語言操練活動:①Quickly respond:讓學生根據老師所指的身體部位,讓學生迅速大聲地說出Doll的相應器官名稱,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語篇詞匯的記憶;②人氣娃娃: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插圖并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介紹,同學們的精彩介紹可以為相應的Doll提升人氣,比一比哪個娃娃是“人氣娃娃”。插圖為學生提供了語用的平臺,讓學生立足語篇語言,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中筆者借助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積極運用語言展開交流和表達,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記憶,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