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運輸方式的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路運輸方式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鐵路 水路 公路 民航 管道 技術 經濟

一、鐵路運輸

鐵路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同時又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雖然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在總量上尚處于短缺狀態,路網結構對國土的覆蓋性尚有較大的差距,但在各種運輸方式組成的交通運輸體系中,鐵路運輸始終處于骨干地位,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用。

鐵路運輸的優、缺點從技術性能上看,鐵路運輸的優點有:(1)運行速度快,時速一般在80到120公里;(2)運輸能力大,一般每列客車可載旅客1800人左右,一列貨車可裝2000到3500噸貨物,重載列車可裝20000多噸貨物;單線單向年最大貨物運輸能力達1800萬噸,復線達5500萬噸;(3)鐵路運輸過程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小,連續性強,能保證全年運行;(4)通用性能好,既可運客又可運各類不同的貨物;(5)火車客貨運輸到發時間準確性較高;(6)火車運行比較平穩,安全可靠; 從經濟指標上看,鐵路運輸的特點有:(1)鐵路運輸成本較低,1981我國鐵路運輸成本分別是汽車運輸成本的1/11~1/17,民航運輸成本的1/97~1/267;(2)能耗較低,每千噸公里耗標準燃料為汽車運輸的1/11~1/15,為民航運輸的1/174,但是這兩種指標都高于沿海和內河運輸。 鐵路運輸的缺點是: (1)投資太高,單線鐵路每公里造價為100~300萬元之間,復線造價在400~500萬元之間;(2)建設周期長,一條干線要建設5~10年,而且,占地太多,隨著人口的增長,將給社會增加更多的負擔。

二、水路運輸

水路運輸的優、缺點從技術性能看,水路運輸的優點有:(1)運輸能力大。在五種運輸方式中,水路運輸能力最大,在長江干線,一支拖駁或頂推駁船隊的載運能力已超過萬噸,國外最大的頂推駁船隊的載運能力達3~4萬噸,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過50萬噸;(2)在運輸條件良好的航道,通過能力幾乎不受限制。(3)水路運輸通用性能也不錯,既可運客,也可運貨,可以運送各種貨物,尤其是大件貨物。

三、公路運輸

公路運輸的優、缺點 公路運輸的優點是:(1)機動靈活,貨物損耗少,運送速度快,可以實現門到門運輸;(2)投資少,修建公路的材料和技術比較容易解決,易在全社會廣泛發展,可以說是公路運輸的最大優點。公路運輸的主要缺點在于:(1)運輸能力小,每輛普通載重汽車每次只能運送5噸貨物,長途客車可送50位旅客,僅相當于一列普通客車的1/30~1/36;(2)運輸能耗很高,分別是鐵路運輸能耗的10.6~15.1倍,是沿海運輸能耗的11.2~15.9倍,是內河運輸的113.5~19.1倍,是管道運輸能耗的4.8~6.9倍,但比民航運輸能耗低,只有民航運輸的6%~87%;(3)運輸成本高,分別是鐵路運輸的11.1~17.5倍,是沿海運輸的27.7~43.6倍,是管道運輸的13.7~21.5倍,但比民航運輸成本低,只有民航運輸的6.1%~9.6%;(4)勞動生產率低,只有鐵路運輸的10.6%,是沿海運輸的1.5%,是內河運輸的7.5%,但比民航運輸勞動生產率高,是民航運輸的3倍;此外,由于汽車體積小,無法運送大件物資,不適宜運輸大宗和長距離貨物,公路建設占地多,隨著人口的增長,占地多的矛盾將表現得更為突出。

四、名航運輸

航空運輸可以適應人們在長距離旅行時對時間、舒適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貨物運輸需求,是我國正在快速發展的一種運輸方式。我國的民航運輸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除了客貨運量每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8%以上外,民航機場、民用飛機等均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

民航運輸的優、缺點民航運輸的優點是:(1)運行速度快,一般在800~900公里/小時左右,大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2)機動性能好,幾乎可以飛越各種天然障礙,可以到達其他運輸方式難以到達的地方。 缺點是:飛機造價高、能耗大、運輸能力小、成本很高、技術復雜。因此,只適宜長途旅客運輸和體積小、價值高的物資,鮮活產品及郵件等貨物運輸。

五、管道運輸

管道運輸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運輸方式,目前我國采用管道運輸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管道運輸的優缺點 管道運輸是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增長而發展起來的,目前已成為陸上油、氣運輸的主要運輸方式,近年來輸送固體物料的管道,如輸煤、輸精礦管道,也有很大發展。

管道運輸的優點是:(1)運輸量大,國外一條直徑720毫米的輸煤管道,一年即可輸送煤炭2000萬噸,幾乎相當于一條單線鐵路的單方向的輸送能力;(2)運輸工程量小,占地少,管道運輸只需要鋪設管線,修建泵站,土石方工程量比修建鐵路小得多。而且在平原地區大多埋在底下,不占農田;(3)能耗小,在各種運輸方式中是最低的;(4)安全可靠,無污染,成本低;(5)不受氣候影響,可以全天候運輸,送達貨物的可靠性高。(6)管道可以走捷徑,運輸距離短;(7)可以實現封閉運輸,損耗少。 管道運輸的缺點是:(1)專用性強,只能運輸石油、天然氣及固體料漿(如煤炭等),但是,在它占據的領域內,具有固定可靠的市場;(2)管道起輸量與最高運輸量間的幅度小,因此,在油田開發初期,采用管道運輸困難時,還要以公路、鐵路、水陸運輸作為過渡。

參考文獻:

[1]黃世玲.交通運輸學[M].北京:人名交通出版社,1986.

篇2

關鍵詞:博弈廣義費用函數多目標優化遺傳算法

1引言

運輸是物流活動中重要的環節,如何選擇最優的物流運輸方式常常成為決策者面臨的難題,因為不同的運輸方式有著其各自特點。目前國際物流運輸主要采用五種運輸方式:航空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管道運輸,各有其優缺點。基于此,正確選擇物流運輸方式,對提高企業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托運人的滿意度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2基于托運人和承運人運輸方式選擇的博弈模型

假設“人是理性的”是博弈論的基本前提,即在進行博棄中策略選擇時,每個參與者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并且人們的行為也是相互影響的。將“人是理性的”假設進一步擴展,可得出參與博弈的組織同樣也是理性的,即也是以追求自身組織的效用最大化為目標。對于運輸系統,托運人希望能在效用最大化條件下完成貨物運輸,不同運輸方式承運人也期望獲得最大收益。承運人之間為了獲得承運權,他們之間也存在合作與競爭,這種競爭與合作活動都是相互進行的。因此,根據博弈論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分析,我們可以得到貨物運輸方式選擇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托運人與承運人、承運人之間的博弈過程,符合博弈論研究的基本要求。

本文的貨物運輸方式主要涉及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及航空這四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方式選擇的博弈過程,既是各種不同運輸方式承運人在滿足各自利益基礎上的博棄,同時也是托運人和承運人之間的一個相互博棄過程。托運人與承運人的一主多從博弈關系如下圖所示。

2.1托運人廣義費用的目標函數

在廣義費用思想的基礎上,選取運輸費用、時間成本和風險成本等三個因素,作為影響托運人貨物運輸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構建的貨物運輸方式選擇廣義費用函數模型如下:

式中:,j—貨物從i到j的托運人廣義運輸費用;—貨物以運輸方式從到的運輸價格;—貨物以運輸方式k從i到j所需時間;—貨物從i到j的運輸時間限制;—貨物以運輸方式k從i到j的運輸風險成本;—運輸時間限制內貨物的時間價值系數;

——運輸時間限制以外內貨物的時間價值系數;——權重系數i=1,2,3。

2.2承運人目標函數

作為貨物運輸的承運人,其目標是能夠獲得托運人較高的托運費用,并且能夠使得貨物運輸過程的運營成本、超時懲罰成本和風險成本最低,從而使得最終的利潤最大化。論文將承運人的總收入(即托運人所支付的貨物運輸費用)減去運營成本、超時懲罰成本和風險成本之和作物承運人的目標函數。

式中:—貨物從i到j承運人k的運輸利潤;—燃油和油費用;—正常維修費用;—折舊費用;—管理及人員工資費用;—貨物從i到j承運人k所耗時間;—貨物從到j的運輸時間限制;—貨物從i到j承運人k的運輔險成本;—運輸時間限制內貨物的時間價值系數。

為承運人目標函數中各影響因素的權重系數,是承運人根據各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而確定的權重大小。承運人目標函數是以利潤函數最大化為目標。

2.3承運人激勵行為選擇機制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承運人能主動采取的激勵行為主要有價格激勵行為、時間極力行為和運行安全激勵行為3個,價格激勵是指承運人對貨物的運價給予一定的折扣,從而讓托運人更傾向于自己;時間激勵是指調整運輸速度及運輸準時性;安全激勵是通過一定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運輸風險的行為。而承運人選擇何種激勵行為依據兩個方面,一個是托運人的目標,一個是其他承運人所采取的激勵行為。

3托運人運輸方式選擇的一種自適應遺傳算法

托運人運輸方式選擇問題屬于一類資源組合優化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優化策略進行最優解的搜索[6]..本文提出一種自適應遺傳算法來求解托運人運輸方式選擇優化問題。

3.1染色體編碼

根據遺傳算法,每條染色體可以表示為圖1所示的代碼串,表示任務選擇方案。代碼串中的每一位代表一個候選方案的狀態,μij=1表示任務yi=的第j個候選方案被選中參與運送,μij=0表示未被選中;Y={yi│∈[1,n]},表示托運人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權重后提出的n項要求的集合;M={mii│n≥1}表示可以完成任務yi的候選承運方集合。。這樣,貨物運送方案選擇優化問題就轉換成利用遺傳算法求解最優解問題,即求解最優染色體編碼。

3.2遺傳算子的選擇策略

遺傳算法的遺傳操作一般包括選擇、交叉和變異在一般的遺傳算法中,對所有個體的交叉概率PC和變異概率Pm選用某一固定參數,且在遺傳過程中保持不變.本文提出一種交叉和變異概率的自適應調整規則,使得每個個體按其適應度大小選擇不同的交叉概率PC和變異概率Pm。而且,在遺傳過程中根據適應度的變化自動調節這兩個控制參數。這樣,群體中每個個體對環境的變化就具有自適應調節能力。

作者:李天龍

參考文獻: 

[1] 張得志,凌春雨. 多種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化模型及求解算法[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2,04:71-75. 

篇3

摘要: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更希望借助教材,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知識告訴給學生,這種教學是一種授受式的教學,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接受,主體性不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就是要轉變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創造實際的或模擬的情境,以此來呈現或再現問題、矛盾,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到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并應用知識。

一、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1應用體驗式教學情境是催化劑。在地理課堂中,只有通過情境讓學生去感知,在情境中探究,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獲得體驗。從學生角度來看,體驗的生成也有賴于情境,若課堂中沒有情境,充斥的只是干癟的知識講解、練習,學生也就難以生成體驗。如在《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對自己家鄉環境的地域差異和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沒有對全球性地域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對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是較難理解的。

1.2在地理教學中創設情境,一是在導入過程中,需要以情境來引入新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活動、話題等多種方式進行,且要注重以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如在《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的學習中可從身邊的小孩出生話題說起,并由此而引出某個地區人口增長的案例,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圖標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有什么特征。這樣,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過渡到人口增長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更容易讓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體驗,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二是在探究活動中要注重以情境來促進學生體驗的生成。

1.3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針對問題也要注重以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獲得體驗。如在《城市區位與城市體系》中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引導問題如世界聞名古國發祥地為什么和河流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城市為什么會比較密集?然后借助幻燈片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引導學生找出武漢、重慶、宜賓等城市都在河流交匯處的原因,并對廣州、上海、天津這三座城市的位置分布共性進行分析。這樣可讓學生在圖片分析的過程中理解事物空間布置的特點,理解河流成為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

二、提出探究問題,促進學生合作

2.1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有了情境,帶給學生的是直觀感知,但學生的歸納和理解能力有限,此時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要豐富學生的體驗,不僅只能轉變講授式的教學,還要注重在課堂中通過問題、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討論,甚至是辯論和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構建,讓學生經歷地理知識的構建過程。首先,要注重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

2.2以《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中對地理環境區域性的特點探究為例,先呈現杭州龍井茶在日本種植的案例,問:為什么龍井在日本始終沒有種好?引導學生圍繞案例而交流。教師總結出地理環境區域性的特點,同時舉出例子并追問:農業生產會受哪些因素影響?此時學生會有很多看法,教師問學生古代和現代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并舉出例子(如雜交水稻單產大幅度提高;美國一個大型農場只需少量農業工人)引導學生判斷,在此基礎上總結影響農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其次,在課堂活動中也要注重引導小組學生展開辯論、質疑、互問互答活動,如《城市空間結構》中城市區位概念的辨析就可在探究后小組間相互提問。

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應用

3.1要在地理教學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應用也是較為重要的方法。傳統地理教學的應用是以課后書面練習為主,強調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應試技巧,以此來應付考試。提倡體驗是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學生,關懷生命,拓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寬度,讓學生能在學習知識后去應用,在應用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更好地感受地理和生活的聯系性。同時也要以應用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能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