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修復可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治理修復可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態治理修復可研報告

篇1

2019年,根據年度工作任務,我區認真組織、積極推進年度各項任務,齊頭并進打好藍天保衛、治水提升、治土清廢三大硬戰,年度任務基本達到時序進度要求,環境質量穩步提高。現將我區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自查工作報告如下:

一、環境質量情況

2019年,我區空氣質量優良率86.9%,較2018年上升1.8%;全年XX區PM2.5平均濃度28μg/m3,較2018年下降4μg/m3。馬家橋、汶溪、廣源橋、游山斷面均為Ⅲ類,貴駟斷面為Ⅳ類,市控斷面濃度均值功能區達標率為100%,Ⅲ類以上達標率為80%,與2018年持平。XX區生態環境滿意度為83.02%。

二、大氣污染防治年度任務完成情況

(一)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制定《XX區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2020年行動方案》和《2019年XX區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計劃》。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并組織實施,嚴格執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新改擴建項目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嚴格執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VOCs新增排放量實行區域內排放量減量替代。完成落后產能淘汰12個、“散亂污”整治101家(市級任務100家)。完成落后產能淘汰19家(市級任務15家)。完成重污染企業搬遷關停1家。

(二)深化工業廢氣治理

按規定時限推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煙粉塵)、VOCs等大氣污染物排放全面執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深化鋼鐵、水泥、玻璃、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合成革、紡織印染、橡膠和塑料制品、包裝印刷、有色、鑄造等12個重點行業廢氣治理。持續推進有機廢氣治理,提前完成市級工業企業VOCs治理年度整治任務(18家?)。繼續在70余家石化化工企業推行LDAR工作,已完成224萬個點檢測,泄漏率0.35%,按要求開展修復工作。2016年至今累計削減有機廢氣約4000噸。組織開展并完成高污染燃料鍋(窯)爐核查。開展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提標改造,已完成28臺(市級任務19臺)。開展有色金屬、鑄造等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已完成16家(市級任務16家)。

(三)加強面源污染治理。

實施《XX區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重點開展“三塵”(工地揚塵、煤塵和道路揚塵)防控,突出抓好拆除作業、建筑施工、道路施工、露天堆場、渣土及物料運輸車輛管理等各類揚塵污染源綜合治理;全區各地建設工程按要求落實揚塵防治的揚塵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措施,并與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對煤場實施作業管理、設施維護、場區管理、卡口管理等全過程監督監控,同時結合整體規劃開展整合搬遷;強化道路保潔作業,全區城市主干路機械化清掃率保持100%,建筑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平裝率100%,最大限度抑制道路揚塵。協同推進“四氣”(工業廢氣、垃圾秸稈焚燒煙氣、餐飲煙氣和車船尾氣)治理。運用城郊煙氣監控系統,實現閉環管理,及時發現、消除垃圾秸稈焚燒現象。實施廢棄礦山整治,完成年度任務7家(市級任務7家)。年度開展揚塵防治工作督查5次。

(四)開展機排廢氣治理。

開展重柴車輛路面執法檢查。多次聯合交警等相關部門在轄區內不同道口、分時段開展重柴車輛尾氣排放檢測,累計出動54人次,人工檢測158輛,整改處罰58輛。自5月份開展機動車年檢數據審核

4235輛,審核率96%。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264輛(市定任務),已完成297輛。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審核工作,本年度完成881輛。

(五)強化應急聯動和監控。

持續開展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更新工作。按要求開展秋冬季攻堅行動,加強與氣象、建交、綜合執法和經信等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強化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對,督促企業按上級指令落實相應減排措施。截止2019年底,已投用企業常規廢氣在線監測點位49個,VOCs排口117個,VOCs廠界54個;環境在線監控網格化揚塵61套,有機特殊因子區域站4套。基本建成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和重點區域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建設,完善了鎮(街道)環境空氣監測站點和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體系。

三、水污染防治行動年度任務完成情況

(一)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投資18100萬元,新建污水管網17.3公里,雨水管網4公里。完成生活污水標準化運維試點建設5個(市級任務4個)。6個鎮街道和2個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部通過市級考核驗收。1800余家工業企業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北區污水處理廠、XX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工程,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主要污染物氨氮濃度下降5.5%,總磷濃度下降16.7%,高錳酸鉀指數濃度下降17.7%,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二)深入開展行業整治。

制定《XX區金屬表面處理等5個行業深化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督促推進5大行業深化整治提升,完成涉水行業整治76家(市級任務73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5個。8家電鍍企業電鍍線整治已完成6家;推進蛟川電鍍污水處理站廢水提標異地遷建工程。

(三)繼續加強海域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的規范整治提升,所有入海排污口規范化設置并設立標志牌,組織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定位;督促樂金甬興、海德漂染(南洪)完成廢水排放去向更改,停用入海排污口。開展直排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實施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設施安裝和對原有在線監控設施加裝總氮監測指標工程,全區重點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控實現全覆蓋并穩定達標,達到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提升驗收標準。推進入海河流污染總量控制,對主要入海河流進行常規動態監測。

(四)多管齊下,確保治水工作不反彈。

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開展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督促轄區內加油站加快油罐更新改造進度,已全面完成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任務(市級任務8個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改造34個(市級任務34個)。加快推進美麗河湖創建工作,完成美麗河湖創建1條,100%完成市定任務。加強城鎮污染治理。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北區污水處理廠三期15萬噸/日擴建及二期提標工程啟動,華清環保提標改造工程開工建設,XX污水處理廠類四類提標改造工程可研初稿完成。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完成1條氮磷生態攔截溝建設,1家養殖尾水治理示范區已全面完成。

四、治土清廢年度任務完成情況

(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編制《XX區工業固廢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指導固廢底數摸排、處置通道疏通、規范化考核、信息化申報等四個方面工作;疏通了一般工業固廢協同處置渠道,與城市綜合執法局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確定由中科綠電、華清環保為企業提供填埋和協同焚燒處置服務;統計并上報一般工業固廢申請,最終我區36家單位,每年2670噸一般工業固廢焚燒需求獲市垃圾應急辦同意。

(二)推進固廢處置能力建設。

積極推進固廢重點項目的建設,督促并協助XX億星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7萬噸/年一般工業污泥綜合利用項目、XX格林蘭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5萬噸/年一般工業污泥干化項目、XX甬力環保有限公司1.5萬噸/年廢桶綜合利用項目、XX市XX新東方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七水硫酸鋅(1萬噸/年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XX新福鈦白粉有限公司60萬噸/年水泥緩凝劑項目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

(三)開展規范化考核和專項整治。

完成省廳開展的2019年度XX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范化考核;完成2019年度69家重點單位危險廢物規范化考核;印發《XX市生態環境局XX分局關于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檢查企業67家;完成33家單位工業固廢核查;開展汽修行業專項檢查,責令9家進行整改;進行緊固件企業廢礦物油規范化處置協調,下發《告廢油(危險廢物)產生企業書》、《企業廢礦物油規范處置及整改情況說明》和《危險廢物規范處置承諾書》,要求企業開展自查、進行整改;對44家重點廢油單位開展摸排,約談22家。開展污泥行業提升整治,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區10家年產1000噸以上工業企業出廠污泥含水率低于60%。

(四)協助小微產廢單位危廢處置。

聯合各鎮(街道)環保所開展危廢規范化管理培訓會議,由大地環保危廢綜合經營單位開展“公交化”拼車轉運服務,并提供現場管理、臺賬制作、系統申報指導等延伸服務,截至目前已提供拼車轉運服務140余家次;與區教育部門協商,委托大地環保為區內中小學提供實驗室廢液處置服務,截至目前已安全處置廢液298公斤。

(五)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和監測。

完成142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信息采集,完成2件單位采樣方案編制;完成全區53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污染自行監測;完成XX區污染地塊名錄內6個疑似污染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調。完成7個功能調整為居住、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地塊調查工作部署;完成莊市華美線業宿舍區域、駱駝老棉紡廠等其他土地功能變更地塊調查工作;完成22個農用地超標點位對賬消號工作。

(六)進行土壤治理修復。

督促九龍湖政府開展九龍湖呂岙山塘受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該項目已通過效果評估。完成金甬腈綸廠退役地塊土壤污染調查,根據調查結論要求屬地加強該地塊風險管控措施。

(七)開展重金屬減排。

督促轄區內重金屬排放單位采取工藝提升,排放提標,轉型升級等措施,到2020年底前全區重金屬排放量在2013年的基礎上減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