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27 17:5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前,對中年的年齡劃分似乎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總體來說,中年大約指人生的第三個1/4階段。在外國人的字典上,這個階段可以開始于35歲、40歲或者45歲,終止于60或65歲。在我國,由于孔夫子稱40歲為不惑之年,于是習慣上就把40歲看做中年的開端。
人入中年后,雖然體力腦力未必還如青年時那樣充沛敏銳,但經驗、閱歷和心智顯然遠非年輕時可比。對多數人而言,中年是事業最為鼎盛的時期。不過在這鮮花著錦的關口,健康卻往往為人所忽視。近些年來已經有不少知名成功人士在年富力強的中年撒手入襄,不禁令人唏噓扼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無論什么時候說都不會過時。長期以來我們過分關注了老年人的健康,殊不知大多數老年性疾病只是長久矛盾的總爆發,根子仍然在中年這里。于是健康之于中年人,便包含了短期和長期兩重意義。
多數中年人的猝死是心腦血管問題所致。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突然發作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等。實際上,心血管疾病已經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其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醫學界關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高危因素已經達成共識,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等,而這些危險因素均可通過改進生活習慣,糾正不良行為予以規避。這就意味著中年人對健康的管理首先應從生活點滴做起。
過多的鹽分攝入與高血壓發病有著密切聯系。中年人免不了各種社交和應酬,而中餐往往存在烹調中加入太多糖分和鹽的弊病,清淡飲食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除遺傳因素外,高血脂和高血糖與體重的關系密切。研究證明,BMI(體重指數)超標會增加各種因素的死亡率。所以減肥對于健康也是必不可少,而節食則是減肥最重要的環節。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并稱代謝綜合征,它們的共同特征往往就是肥胖,于是在清淡飲食基礎上的節食就變得非常重要。
然而僅僅管住嘴還是不夠的,運動同樣不可或缺。只是對于中年人而言,運動的意義較之飲食要稍遜一籌。中年人的運動不應以力量訓練為主,有氧鍛煉、訓練心肺和燃燒過量卡路里才是運動的目的。運動能夠提高身體的活力,使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高,從而減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就是癌癥了。40歲以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一般來說,癌癥的發病因素有三:年齡、遺傳和外界理化因素,目前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最后一種。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發病率第一的癌癥均是肺癌,而吸煙已被證實與肺癌具有密切聯系。在美國,90%的肺癌發病與吸煙有關,其中包括被動吸煙和主動吸煙。除此之外,吸煙還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病有關。因此戒煙就成為擁抱健康的關鍵一環,且戒煙越早,收益越好。除此之外,飲食與某些癌癥也有一定關系,例如富含蛋白和脂肪、缺乏纖維素的食物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嗜腌制食物會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風險。我們或許對無處不在的大氣、環境污染無能為力,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力所能及地改變那些致癌惡習。
篇2
有研究表明,像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致命殺手,44%是由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食物鏈改變、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人體正氣不足,因此,預防慢性疾病,還需注重養生的三調整:扶正氣、扶陰陽、調臟腑;四合理:飲食、起居、運動、情志的合理。讓人們從根本上認識到合理的生活方式,對于健康的重要性。
扶正氣――人體健康的藍盾
人在大自然中,隨時都有觸犯風邪、暑邪、濕邪、燥邪、寒邪的可能。俗話說:“柿子專挑軟的捏。”細菌、病毒也是尋找抵抗力較弱的個體。正氣不足是人體發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的過程就是“正氣”不能抵抗“邪氣”的結果。人體“正氣”與“邪氣”好比“警察”與“小偷”的關系,當警察正常當令(值班)時,小偷就不敢出來行竊;當警察打盹時,小偷就會趁機作亂。
例如:注射甲流疫苗以預防甲流,就是專門把小偷(甲流病毒)請回來,進一步調動警察(人體免疫)的防御能力,一旦當小偷(病毒)真正威脅到人體的時候,人體免疫系統就具備了識別小偷(病毒)的能力,并一舉消滅它(病毒)。
對抗感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強的人不容易傳染甲流,更不容易感冒。可見,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根本致病因素。只有當人體的正氣足夠強大,才能有效地抵抗邪氣的侵襲,保持健康的狀態。
導致正氣不足的因素
先天稟賦不足,后天營養不良;
隨著年齡的增長,正氣也在漸漸流失;
如高度緊張的工作、熬夜、缺乏運動、嗜煙嗜酒、不正當節食減肥等;
如過度的寒冷、炎熱、潮濕、干燥、藥物、環境污染等。
天氣寒冷最容易導致人體正氣不足,使人體免疫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特別是春冬交替季節,乍暖還寒,特別容易感冒。
正氣不足的危害
當人體正氣不足時,不會馬上得病,而是一個逐漸嚴重的發展過程,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
正氣不足的初始階段:食欲不佳、失眠多夢、容易疲勞、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
長期正氣不足表現為:易感冒、易低燒,易得流行病;疾病多,且易反復,患病后恢復慢;病程長、傷口愈合緩慢等。
當人體正氣虛衰時: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例如:人體感受風寒之邪,抗病無力,免疫功能低下,就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腦炎等傳染性疾病。而機體免疫缺陷更可引起各種癌腫、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
正氣充足的表現
目光明亮有神
精力充沛、不易疲勞
面色紅潤
動作靈敏、反應快
聲音洪亮
睡眠正常
很少感冒生病
病程短、傷口愈合快
食欲旺盛、大小便正常
正氣不足的表現
目光呆滯無神
精神不振、易疲勞
面色晦暗
聲音低微
反應遲鈍
病程長、傷口愈合慢
失眠或嗜睡
經常感冒生病
食欲不佳、大小便異常
扶正氣首防七情內傷
告別亞健康,首先,必須扶助人體“正氣”。扶助人體正氣,首先,要防止七情內傷。中醫認為,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的變化。人的情志活動與內臟功能密切相關,不同的情緒變化對內臟有不同的影響。大怒則傷肝,大喜則傷心,憂思則傷脾,悲傷則傷肺,驚恐則傷腎。一項對猝死病人的調查顯示:50%是由于在24小時內生氣而導致發病。事實上,情緒的異常變化會嚴重傷及和影響內臟的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從而,引發疾病。而七情和則能促進臟腑活動旺盛,扶助正氣,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人人都需要“扶正氣”
從導致正氣不足的原因可以看到,每個人都可能會面臨正氣不足的情況。即使這個人先天繼承了父母的好底子,后天又有足夠的營養補充,也同樣會面臨四季的更替,都可能會遇到反常的氣候,一點一滴地消耗正氣,因此,人人都需要“扶正氣”。
要想“扶正氣”,主要從生活方式著手,針對導致正氣不足的因素,從“飲食、起居、食療、情志”的四個方面進行合理調養,以達到“扶正氣”的目的。
情志養生:情緒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會影響到一個人外在的精氣神,還是慢性病患者猝死的主要誘因。因此,平時注重心理調節,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神志寧靜,可減緩情緒對免疫機能的影響。
起居養生:晚上按時休息,最好不要熬夜;早上按時起床,不要貪睡。睡前用溫水洗腳,或適當進行足底按摩;睡前不宜吃夜宵或大量飲茶,否則,會增加胃腸負擔,茶葉中的咖啡因,可以興奮中樞神經,使人難以入睡,影響睡眠質量。心腦血管病患者起床要慢,并預防便秘,否則,最容易誘發血壓升高或腦血管破裂。
運動養生:平時多參與室外有氧運動,可加快體內新陳代謝,促使身體產生熱量,有益健康。有晨練習慣的朋友,早晨不要出去太早,在太陽沒有升起之前,植物釋放二氧化碳氣體太多,只有太陽升起后,通過太陽照射植物產生光合作用后,植物才會釋放氧氣。
篇3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與適量的運動,被懂得生活的人們列為健康的法寶,可見睡眠與食物和水一樣,在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席,對我們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意義重大。先回憶一下當你工作繁忙,應酬較多造成睡眠不足的時候,特別是熬夜后,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喝醉酒的人,頭重腳輕,反應遲鈍,手眼不協調,決策困難,判斷失誤,甚至連講話都理不清思路……
關于睡眠與健康的研究證實,人不吃不喝,可以存活7天,但如果一秒也不睡,就只能存活4天,足見睡眠對生命的重要性。你可不要以為睡眠只是僅僅等到累了以后對身體能量的恢復過程,睡眠也具有保護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作用。神經細胞興奮時,會消耗細胞內的物質,而當它們感覺到抑制時,就會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得到補償。睡眠能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得以抑制,使腦力工作能力得以恢復,這是其他任何休息方式都不能代替的。
一個人在睡眠狀態下,大腦處于抑制狀態,體內各種生理指標都減弱。呼吸變慢變緩,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下降、肌肉松弛、代謝降低,身體一切器官都處于低能狀態。就像電腦,當不需要用它的時候,就會把它調解到睡眠狀態,允許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條件下保證機體的基本生命活動。睡眠與昏迷和麻醉是不同的,一個睡著的人可以隨時被叫醒,而被麻醉或者昏迷的人,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或者一定的時間才能醒來,而且麻醉的人雖然意識消失,感覺喪失,肌肉松弛和反射活動受到抑制,但呼吸、循環功能仍保持在一定生理水平。
良好而充足的睡眠對健康的好處多多。
可以提高脾臟和骨髓的造血機能。脾臟和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系統,人熬夜一宿,那么其機體系統的造血機能降低20%,熬夜兩宿減低40%,所以長期熬夜和睡眠不足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因素。
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人體的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B細胞等)的增殖數量和活性會因睡眠不足而大大降低,美國的專門機構研究發現,人如果連續三天只休息6個小時,那么其免疫力降低至只剩原來的20%。
提高智力。人的大腦要思維清晰、反應靈敏,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促進生長和發育。現代研究認為,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除了遺傳、營養、鍛煉等因素外,還與生長素的分泌有一定關系。生長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促進骨骼、肌肉、臟器的發育。由于生長素的分泌與睡眠密切相關,即在人熟睡后有一個大的分泌高峰,隨后又有幾個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狀態,生長素分泌減少。所以,青少年要發育好,長得高,睡眠必須充足。
篇4
出生后滿一個月至一周歲的嬰兒期,睡眠與寶寶的身心健康有密切關系。寶寶大腦容易疲勞,只有在適當的、足夠的睡眠以后,寶寶大腦才能完全解除疲勞,這時他才能吃好,玩好。平時我們常看到寶寶哭鬧不止,不吃也不玩,這往往是困了、累了,這時就要給他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去睡覺。一般說寶寶需要睡眠時間要比成人多得多,而且月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
睡眠有多重要
兒科專家發現良好的睡眠對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都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寶寶睡覺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速度較醒著時有很大的提高,新生寶寶的睡眠時間一般要達到每天10~18小時。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段。寶寶熟睡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醒著時的三倍。可見睡眠對于一個新生寶寶是多么的重要。
寶寶睡眠不足最明顯后果是導致白天的表現很差,甚至會有意外。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免疫力,生病較不容易好等。睡眠不足的寶寶血糖的控制較不好,甚至較容易肥胖,消化方面常有胃腸方面的疾病。寶寶睡眠不足會引發失眠癥,從而導致各種慢性生理疾病的發生。臨床還證實,寶寶如果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生長發育,給健康埋下隱患。爸爸媽媽要充分重視寶寶的睡眠時間與質量,因為這也是衡量寶寶健康的一個指標。
充分休息能使寶寶的身體做好準備應對任何問題,同時身體能夠通過休息恢復活力,從而減輕了免疫系統的負擔。因為此時的免疫系統很脆弱,仍在發育,如果寶寶的休息不充分,沒有規律,那就會分泌更多的應激激素,這對體力的恢復和生長發育都不利。由于休息不足,寶寶也就沒有精力做運動。
睡眠不好該怎么辦?
決定寶寶一天生活的睡眠方式應由寶寶的睡眠狀況來決定。把正在酣睡的寶寶叫醒是愚蠢的。硬要改變寶寶睡眠這基本生命節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如果硬是這樣做,寶寶的情緒會變壞。何況在這個時期里,只要遵循寶寶睡眠的自然規律,就不會出現什么毛病。
愛運動的寶寶睡眠時間較短,白天醒的時間較長,對這類寶寶就要想辦法在他醒著的時司里,讓他快樂。安靜的寶寶白天愛睡覺,晚上也睡得很早。只是隨著寶寶對周圍世界活動欲求的迅速發展,白天的睡眠時司才開始逐漸減少。
全球知名的嬰兒護理品牌強生嬰兒,全新升級了旗下的強生嬰兒舒眠系列產品,獨創的專利配方NaturalcamTM舒眠香,能釋放出融合茉莉及多天然植物精萃的舒緩香氣,配合與睡眠專家共同研發的舒眠三步驟:
1.用舒眠沐浴露溫暖沐浴
2.用舒眠潤膚露或潤膚油輕撫
篇5
關鍵詞:睡眠;健康;養生
人的一生中,約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1],睡眠對健康長壽的意義是其他任何方式都難以取代的。沒有良好充足的睡眠,就無法維持生命其他活動。可見睡眠是十分必要的。
1睡眠的作用
現代社會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人們常常會覺得精神緊張疲憊,長久持續下去會影響人體各系統的有效運行。此時,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調節壓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良藥";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
1.1消除疲勞 恢復體力 睡眠期間,胃腸道及相關臟器積蓄合成并制造人體的能量物質,以養精蓄銳,消除疲勞。同時,睡眠時基礎體溫、心率、血壓降低、呼吸頻率及部分內分泌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從而使得體力得以恢復。
1.2細胞修復 補充腦力 在睡眠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大大減少,有利于腦細胞修復和能量的貯存[2]。不僅起到保護大腦和調節大腦的功能,還可以加強記憶和提高腦力[3]。
1.3增強免疫力,抵抗疾病 充足的睡眠可使機體各組織器官加快自我修復,增強機體免疫力[4],利于消除疾病。
1.4延緩衰老,健康長壽 生命好似燃燒的火焰。規律的睡眠活動,可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延緩衰老,延長生命燃燒時間,保證生命的長久。反之,機體長期處于激烈的狀態,則使燃燒時間縮短,導致早衰。
1.5促皮膚健康,美容養顏 在睡眠過程中,皮膚毛細血管循環加快,促進分泌和清除過程加快[5-6]。此外,皮膚細胞更新速度加快,皮膚再生能力增強,益于美容養顏[7]。
1.6調節情緒,身心健康 睡眠可以調節情緒、舒緩心理壓力、淡化惡劣情緒對人體的不良影響[8],這對維護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2睡眠與健康的關系
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其目的就是要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和對睡眠質量的重視[10]。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將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國,睡眠與健康的關系也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2.1睡眠促進生長發育 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兒童的生長在睡眠狀態下速度增快,特別是在深睡期,兒童腦內分泌的生長激素最多,這是促進孩子骨骼生長的重要物質,所以只有保證兒童充足高效的睡眠質量,才能使其健康的生長發育[2]。
2.2睡眠有助于抵抗疾病侵襲 高質量的睡眠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長期睡眠質量低下會使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嚴重時會加重原有的疾病,甚至誘發其他疾病[11]。
2.3睡眠可以保護人的心理健康 睡眠是對機體最好的休息。短暫的睡眠缺乏,就會使人出現注意力渙散等不良反應,此時還能在以后的睡眠中補回來,但是形成長期持續的睡眠不足對機體造成的損害是難以彌補的,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12]。
3高質量睡眠的五大要素
睡眠是人最重要的生理需求,高質量的睡眠是人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保證,對人體的健康極為關鍵。簡而言之,睡眠質量關系著生命的健康和生活的質量。高質量的睡眠,原則上要具備五個條件。
3.1光線 臥室內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線,窗簾應選擇柔色或暗色。
3.2溫度 臥室最佳溫度以22℃最理想,冬天以19℃為適宜。
3.3空氣 臥室空氣應保持清新、流通。
3.4飲食 睡前不宜吃過多的食物。
3.5環境 臥室內應保持安靜、舒適。
4提高睡眠質量的養生法
人體的每個器官每天都在不斷地辛勤工作著:①消耗大量的能量,②積累了大量的代謝物。高質量的睡眠不僅讓機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可以合成、修復及補充消耗,給人體注入新的"血液",重新散發活力和朝氣。所謂"三分調,七分養",從養生的角度來說,"養"即指睡眠,可見睡眠是何等重要。那如何"養"才能有效提高睡眠質量呢?
4.1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養心安神
4.1.1關燈入睡,避免任何光線刺激 強光不僅影響入睡,還能導致易醒,睡不深,做夢。
4.1.2臥室幽靜,整潔舒適且溫度適宜,空氣清新。
4.2睡前保持身心舒緩,靜心易眠
4.2.1睡前應放下雜念 可適當的靜坐,散步,聽聽舒緩的音樂等,使身心放松,情緒舒緩,利于入眠。
4.2.2睡前不宜觀看緊張刺激的電影、電視或交談會使思維興奮,大腦不得安寧,入睡困難,導致失眠。
4.3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 健康睡眠
4.3.1健康睡眠 最重要的是不要隨意打亂自己的生物鐘。晚上22∶00入睡,保證8 h/d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可達最佳效果。
4.3.2不易睡懶覺或熬夜 即使節假日也應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睡多睡少對人體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4.4右側屈膝而臥 護心保肝
4.4.1右側屈膝而臥 右側屈膝而臥是最理想的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松弛,肝血流增多,呼吸通暢。
4.4.2睡眠時不宜仰臥 睡眠仰臥會導致舌根部往后墜,影響呼吸,易發生打鼾的現象;若手放在胸口還會壓迫心肺,導致噩夢。
4.5培養良好的睡前習慣 養生催眠 對入眠困難者,可以通過飲食養生,泡腳養生,起到促眠功效。
4.6戒除不良的睡眠習慣 修身養性
4.6.1睡前不宜飲酒飽食 睡前飲食過多,腸胃撐脹,易出現消化障礙,影響睡眠。睡眠時血液流動緩慢,若過多攝入高膽固醇食物,高脂肪食物,容易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和肥胖癥等疾病。
4.6.2睡覺不宜蒙頭 蒙頭睡會使人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甚至發生呼吸困難和疾病。
4.6.3睡時不宜張口呼吸 張口呼吸,空氣未經鼻腔過濾處理,冷空氣及含有污物的氣體直接刺激喉嚨,容易發生感染引起咳嗽。
4.6.4不宜迎風睡 在睡眠時生理機能較低,抵抗力較弱,當風而吹容易生病。
4.6.5不宜睡中忍便、憋尿 忍便對人體有害,也影響睡眠。睡前應排空大小便,減少糞便的刺激,有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5結論
睡眠是人體的充電器,是最好的"滋補品"。睡眠既是補充儲備能量、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途徑,又是調節各種生理機能,穩定神經系統平衡的重要環節,充足的睡眠可獲得新的體力和精神。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好睡眠這劑"補藥",與健康相伴。
參考文獻:
[1]馬冠生,崔朝輝,胡小瑛.中國居民的睡眠時間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2):68-71.
[2]沈曉明,江帆,李生慧.睡眠對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及其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9):1209-1213.
[3]李洋,王得春,胡志安.睡眠的記憶鞏固功能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8,35(11):1219-1224.
[4]李洋,謝楊麗,胡志安.感染和免疫反應對睡眠的影響[J].生理科學進展,2007,38(2):187-190.
[5]黃永璐,汪青松,吳穎慧.晝夜靜息-活動、睡眠-覺醒節律的年齡相關性變化[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2,37(1):44-46.
[6]廖春梅.不健康睡眠加速衰老[J].青春期健康,2013(6):73.
[7]吳志,防衰老.睡眠比保健品更重要[J].家庭科學,2012(2):37.
[8]方鳳,王亞莉,陳國軍.嬰幼兒睡眠質量和情緒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471-472.
[9]馬曉蕾.良好睡眠健康人生[J].中國商貿,2013(34):32-33.
[10]程文.世界睡眠日簡介[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3(3):14.
篇6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態去適應目前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才能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身體功能的正常發揮,來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
古今中外養生學家都把“樂善好施”視為養生的靈魂。我國明代醫學家張景岳云:“欲壽,唯其樂;欲樂,莫過于善”。有關長壽老人的研究表明,長壽者多是忠厚、善良之人。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心中充滿善意,多行善事,視他人為朋友,樂于助人,使他人擺脫困境,心中必然會涌起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心地坦蕩,樂于對人敞開心扉,不僅百事無憂,而且心曠神怡。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這樣能促進體內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使人免疫力高,抵抗力強,就會災病不生,福壽明存。所以,善良是心理養生的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
在人生的舞臺上,人們各自扮演著一個角色,社會生活的紐帶又將各種角色牽縛于一起,因而難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鄰里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諧、子女不親等等,會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澤,出現悲傷、痛苦、氣憤,甚至憎恨等情緒反應。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的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寬容。寬容就是指胸襟寬闊,大度處世,事理通達。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鼠肚雞腸、對己放縱、對人挑剔、嫉人之賢、妒人之能、譏人之短、笑人之過,整天打個人的“小九九”,總是思量著算計人,處處招嫌結怨,煩惱重重,憂郁寡歡,必然會導致心理障礙,有損于身心健康。學會寬容,就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諒人之過,寬容能使非原則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緊張的人際關系變得寬松。有人對你不尊重,甚至說了你的壞話,“傷害”了你,由于心寬,就不會耿耿于懷;別人誤解了你,冤枉了你,也不會介意,這就等于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生活中左右適源,如魚得水,稱心如意,才會覺得身更健,心更舒,天更闊,生活更美好。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一個人如果少,則不會欺男霸女;節物欲,則不會圖財害命;寡官欲,則不會投機鉆營。作為社會一分子,對于個人地位的高低,榮譽的大小、報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處之,怡然自得,則對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利欲熏心,不可能得到的東西也想得到,整天挖空心思為自己謀算,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使得人體生理失常,心弦緊繃,不堪重負。因其貪得無厭,處心積慮,過多磨損人體機能,各系統功能必然失調,免疫力自然下降,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只有淡泊名利,才會沒有不滿,沒有牢騷,沒有抱怨,沒有嫉妒。時時處處生活在滿足中,保持一顆平常心,一些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篇7
家庭也有生命,生命需要補品的滋養才能健康。家庭健康有“三寶”:話聊、牽手、愛窩。
話聊聊出好心情
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
第一寶是話聊即談心、交流和溝通。話聊不光是用嘴說話,實際上是在用“心”交流,用“情”溝通,有心,有情,才能有好心情。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國事家事天下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趣聞,花前月下,都能促進了解、磨合、包容和共鳴。話聊的威力很大,幾乎家中―切矛盾、隔閡、誤解、猜疑都可消除,使家庭成員親密無間,產生巨大的幸福感。
話聊是家庭關系最大的寶貝。沒有話聊,什么家庭都不行。中國式離婚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就是缺少心平氣和的、很細膩的話聊。美國總統保健醫曾給美國總統小布什開了三條健康處方,條條都是話聊。
夫妻間經常溝通交流很重要。如果一對夫妻一天到晚難得說上幾句話,那家就真成了飯店、賓館。有的一方在外面活躍又健談,被大家封為幽默高手,可一回到家就成了啞巴。觀察發現,這樣“里外不一”的現象不少。久而久之,夫妻雙方感情逐漸淡薄,矛盾逐漸增加,甚至感情外移,成了婚姻不穩定的一大因素。
其實,夫妻間有很多話題可談,從國家大事、工作學習,到孩子、趣聞,甚至看一本書、一部電視劇,都能成為交流的話題;家庭矛盾不可避免,有了矛盾心平氣和地談談,誤會、怨氣也會煙消云散,就不會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和褚琴,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磕磕絆絆,爭吵著一路走了過來,其人物的刻畫和心理描寫的真實感受,引起社會的極大共鳴。的確,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夫妻都是在這樣那樣的爭吵中、磨合中、碰撞中過來的。每個家庭都有矛盾,經歷、個人利益都不相同,人都有差異,但畢竟是共同點多。
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每天都應該讓自己整整齊齊有精神,不能以為結婚以后就不講究家庭審美,男人不刮胡子,女人邋里邋遢。同時兩個人要相互溝通,不能回到家里你玩電腦,她看電視,思想上不交流。很多夫妻就是因為不交流,才產生的矛盾,矛盾多,誤解就多,理解和寬容就很難形成。夫妻每天晚上面帶微笑,共同散步,同時話聊,不僅能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還能將問題在話聊中得到很好的解決。
夫妻手牽手,幸福共長久
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
第二寶是牽手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不僅成人的感情需要皮膚接觸,兒童和嬰兒也有明顯的“皮膚饑渴”,輕揉和按摩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益處。有些地方把夫妻形容為“牽手”,真是一語中的。許許多多的煩惱一經牽手,都煙消云散了。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海歸”的夫婦或者是外國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我們國內呢,大多數夫妻散步時都相距半米到一米,有的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后邊跟著。其實,我們應該提倡牽手。“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但是千萬不要牽錯手,牽著小蜜的手,心兒就顫抖;牽著情人的手,血壓往上走。這樣動脈硬化會加快,壽命會縮短。
夫妻牽手走路可以一舉三得:第一,走路是最好的運動。走路可以使脂肪減少,肌肉增加,體形優美,精力充沛,而且走路可以使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第二,走路時,夫妻的談話可以增進感情。第三,走路時手牽手肌膚相親。科學研究表明,肌膚相親會使牽手者產生心靈感應,通過生物電傳導,夫妻雙方體內釋放內啡肽。內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是夫妻間第一等補品
夫妻性生活越和諧,妻子得乳腺癌的就越少。
第三寶是愛窩甜蜜的愛窩,從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上講,都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法寶。
科學、健康、藝術的性生活,是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倫理的滋補品,能使雙方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心靈凈化,人格升華。這一點,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而且從青年、中年到老年,其重要性絲毫不減。
家庭這個愛窩最核心的是,夫妻間有一種非常和諧、有利健康的,應是夫妻間第一等的補品。但從現在的流行學調查結果看,不理想、不如意的居多,為什么呢?因為沒有很好地教育和學習。有人問,這還要學習嗎?性是一種科學,既然物理、化學要學習,性也是科學,為什么就不要學習呢?是一種藝術,既然美術、音樂要學習,當然也要學習。所以我國著名醫學大家吳階平院士說:不但要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還要對成年人和老年人進行性教育。性教育不光包括生理的,還有心理的和更重要的倫理的教育。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有位老年人在看了一次性知識展覽后感慨萬分,不無幽默地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看來,我這一輩子算是白活了!
性生活和諧健康的家庭中,不僅雙方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皮膚滋潤光澤,而且很少生病。因為幸福能使體內內啡肽含量升高,生長激素濃度也高,所以機體免疫力增強。最新研究表明:對幸福的期望和預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質醇下降39%,而使人感覺愉悅的內啡肽增加27%,生長激素水平上升87%,并能使人的免疫力得到增強。
篇8
但是,腎臟病患者體內缺硒非常普遍,如腎病綜合征患兒、糖尿病腎病和尿毒癥透析等患者血硒濃度均顯著下降。動物研究還發現,當硒的攝入量不夠時,人體首先是動用腎、肝等器官中的硒來補充代償。這提示,當體內血硒濃度降低時,腎內硒含量將更低。
科學研究發現,維持人體正常硒的需要,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對腎臟病患者適量進行補硒治療,能顯著延緩腎臟病的進展,加快腎臟病的康復。硒對腎臟作用有以下機理:
硒能提高腎小球濾過率,減輕炎癥發生
腎臟是一個重要的耗氧器官。患腎臟病時,腎內慢性缺氧導致腎臟內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從而導致腎臟發生損害,并最后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這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的共同發病機制。
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元素,硒的重要性在于它在人體中起著某些生物學作用:保護細胞免受氧化過程的影響,調節一些前列腺素新陳代謝途徑,并降低血漿過氧化物的濃度。這些作用是由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來進行的。這是一種硒依靠酶,分布于全身組織,參與不同的活動。
硒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減輕毒素對腎侵害
食物、環境的污染會使人們受到重金屬(如鉛、鎘、汞等) 的侵襲,加重腎臟病進展。硒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促使一些重金屬從腎臟排泄,拮抗這些重金屬引起的腎臟損害。
硒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維持機體活化免疫應答
慢性腎臟病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是受抑制的,易發生感染。硒是一種免疫調節劑,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避免感染。
保護心血管
篇9
關鍵詞:大學生;膳食;對策
眾所周知,營養素是人體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證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如果營養不良或某種營養素缺乏,可引起各種生理機能下降,降低機體的適應能力,甚至導致疾病。目前我國大學生年齡都在18—25歲,20歲左右的人占大多數,此類人群正是出于青春期向壯年期的過度階段。此時機體生長最為旺盛,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頻繁。因此,滿足機體對不同營養素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學時代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保證自身健康也有著重要意義,尤其對于當代大學生,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使命,要求我們必須擁有健康的體魄,具備蓬勃的朝氣,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因此,關注自我,管住自己的飲食健康也是當代大學生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目前大學生存在的營養問題
一是營養知識不足。大學生現有的營養知識是來自中學,電視,雜志以及家庭的教育,大學里沒有適當的渠道獲得科學系統的營養知識。絕大多數同學不了解每天應該攝入哪些食品來滿足對能量、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需要,這些營養素主要存在于哪些是對食品的選擇大多憑嗜好和傳統的觀念,絕大多數同學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經濟條件,吃的合理,吃的健康,而是一位的相信有了錢了就可以吃出健康。
二是營養觀念偏頗。由于大多數學生家長沒有受過系統的學習應有的營養和健康知識,在指導學生飲食方式和營養攝入方面存在著許多傳統的錯誤做法,給學生的營養與健康帶來了許多傳統觀念問題。
三是營養行為不良。高校普遍存在不良的飲食行為為,不吃早餐現象普遍。大多數同學的早餐為牛奶、雞蛋、包子和面包。少數同學飲食沒有規律尤其周末早午餐合為一餐,挑食、偏食、平時節約帶星期天飽食一頓等,大多數同學認為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特意的調整飲食。
二、合理膳食對大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
合理的營養與人的生長發育、勞動能力、延長壽命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有著密切的關系。
1、合理營養能促進身體發育
食物是大學生生長發育最主要的物質基礎。有機體的生長發育、生命活動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進行,都有來與體內的物質代謝,體內在進行物質代謝的過程中必須不斷的從外界攝取一定數量的食物,才能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增加免疫力、預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運動能力等。合力的營養意味著機體能夠攝入保持身體所必須的所有營養成分,并且各種營養素的比例符合人體的需要。營養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各種營養缺乏。因此,合力營養與膳食平衡能夠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2、合理營養能改善記憶也提高學習效率
合理營養,能夠提高人腦的活動能力,增強人的計算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行動能力和視力等。鬧事人體最活躍的器官,雖然其重量只有人體的2%左右但腦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總消耗的20%因此,合理營養對于大腦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搞好大學生健康膳食的建議
大學生是從青少年向成人過度的特殊人群,從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走線成熟,是長知識,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活力的創造力的時期,因此,大學生的合力膳食意義重大。針對在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依據《食品營養學》,《公共營養學》。特別提出以下建議:
1.提供充足的能量尤其是谷類。學生時代活動繁多學習任務重,能量消耗大,因此要補充足夠的能量,而谷類是中國傳統膳食主體,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而且谷類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礦物質,切要粗細搭配,常吃粗糧、雜糧。
2.攝入足夠的但報紙,多吃蛋奶、豆類食物。蛋白質是構建身體的基本原料,二蛋類為蛋白質的參考蛋白,豆類為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且豆類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防止高血壓,豆類中所含的膳食纖維還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止冠心病。
3.常吃適量的魚、禽、瘦肉,少吃肥肉葷油。肉類食物含有優質蛋白、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但肥肉、葷油為高能高脂,攝入過多引起肥胖,并易引發慢性病。
4.吃清淡少鹽的膳食,不要吃過多的油炸、煙熏食物,此類物質在加工的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導致癌癥。高鹽也會引起高血壓等疾病。世界衛生組設置建議每人每日攝入的食鹽量不超過6g。
5.多吃水果蔬菜,補充水分維生素。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C,他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另外有些水果中出了含有多種水溶性維生素、膳食纖維外,還含有多酚類物質,可以調節人體免疫。我國平衡膳食寶塔中規定每人每日攝取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水分的需求量2500好生左右。
6.適當攝入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作為零(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09頁)食。例如堅果類食物,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增強人的記憶力,提高智力,提高人體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
7.不應巡久吸煙。井有關資料顯示就應的能量相當于脂肪,切攝入的量與吸收的量成正比,切大量的奺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如心血管病、痛風等。煙品中大量的有毒物質,危害身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及肺部癌癥。
篇10
邁克爾?杰克遜
以猩猩“泡泡”為寵物
已故天皇巨星邁克爾?杰克遜曾養過一只叫“泡泡”的猩猩和一只一歲大的小老虎。“泡泡”一直陪伴在杰克遜左右,在錄制成名專輯《Bad》的時候,“泡泡”便在錄音棚謀得一席之地,身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說杰克遜經常擁抱“泡泡”,和它嬉戲。當“泡泡”生病的時候,他不惜取消一場演唱會去照顧它。
孫燕姿
最愛麝香豬
孫燕姿養了很多小動物,主要是為自己解悶,這些動物有麝香豬、布丁鼠、刺猬、蜥蜴和烏龜等動物。她最喜歡的就是麝香豬,一抱著它就不肯放手。
謝霆鋒
獨愛烏龜和蜥蜴
因為自幼患有哮喘,而有毛的動物則會讓他容易敏感,所以縱使謝霆鋒再怎么喜歡養狗,他的父母也沒有批準,所以他就開始喜歡上了養龜、蜥蜴和刺猬等寵物,最多的時候他家里曾有過三十幾只烏龜和五條蜥蜴,他閑時更會和烏龜說話,為它們沖涼,照顧得無微不至。
許慧欣
愛好養蛇蝎
美女許慧欣是歌壇的“白雪公主”,與外表很難相稱的是她的“蛇蝎”愛好。許慧欣在美國學習的專業是心理學,她從小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讓她成了超級寵物迷。并曾在一次新聞會中收到歌迷送的一條寵物蛇。
養寵物的十大好處
1. 減壓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進行緊張的工作時,寵物的陪伴比配偶、家庭成員或者密友的陪伴更能使人減壓。
2.降低血壓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說法,養寵物有助于降低血壓,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或高危人群。
3. 減輕疼痛
不管你相信與否,寵物可以說最好的良藥,特別是對患有慢性疼痛比如偏頭痛或關節炎的人來說。就像安定一樣,寵物能減少焦慮。焦慮越少,痛苦就越少。
4. 降低膽固醇
根據CDC的說法,養寵物對心臟健康的另一個好處是降低膽固醇。寵物主人,特別是男性寵物主的甘油三酸酯和膽固醇含量都比不養寵物的人要低。
5. 改善情緒
養寵物的人煩惱更少,他們的生活中有更多笑聲。而且養寵物還能降低自殺率。
6. 幫助社交
養狗的確是能增加主人社交的機會,寵物主的身份有助于增加社會接觸,增加鄰里間的交往,讓鄰里間的關系更和諧。
7. 預防中風
不僅僅是養狗,養貓同樣也對健康有很多好處。另外,寵物能夠幫助心臟病患者恢復健康。如果你有心臟病,養狗能讓你恢復健康的幾率增加八倍。
8. 監控血糖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糖尿病預測雜志1992的一項研究發現,與糖尿病人一起生活的寵物中,有三分之一在他們主人的血糖水平降低時會有行為上的變化。
9. 防止過敏
寵物可以顯著提高免疫力并且預防過敏。小的時候接觸越多的寵物,得過敏癥的幾率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