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5 17:3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污染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改革;教學手段;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水污染控制工程” 是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之一,同時又是工程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各種水污染控制技術的原理及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污水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何搞好這門課程的教學,以適應培養環境工程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筆者對本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
一、課堂教學內容設置改革
現行各種教材采用的編寫體系,是按照廢水或污水中污染物的不同存在狀態,分別介紹各種分離和轉化處理方法的理論及有關單元操作。這種編寫方式能較系統地介紹水污染控制過程中的各種單元操作技術,有利于學生掌握有關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但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不足。因為實際生產中,我們所接觸的工業廢水多按產生廢水的工業部門來命名,如冶金工業廢水、紡織工業廢水、制藥工業廢水、造紙工業廢水等。上述每種廢水往往都含有多種形態的污染物,針對這些實際廢水,學生在選擇具體的處理工藝方面,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廢水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作了一定的優化和調整,基本上按照原理――計算――工程應用――案例分析來進行教學。案例分析是以上述各種實際廢水的處理為中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發展十分迅速,新的工藝方法和技術的開發應用日新月異,因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更新和充實課程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應緊密結合與本課程相關的各項研究成果,進行污水處理前沿進展方面的介紹,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最新發展動態。
二、課堂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學內容含有許多工藝流程圖、構筑物結構圖以及一些原理示意圖等,知識架構復雜,內容豐富。在教學過程中,為體現該課程“過程工程”的基本思想,使該課程的知識架構體現出更強的邏輯性,知識內容的詮釋更形象生動。教研組不斷改進和完善多媒體課件,以形象、邏輯的ppt、錄像、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課件來強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
強調教與學的互動。采用了在學生對教學內容預習的基礎上,由學生對規定內容進行分析介紹和教師點評總結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參與和主動的學習過程,加強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了“實踐式”和“提問式”教學方法。前者在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利用一定的時間由學生“講課”,然后由教師總結分析,提出知識要點。后者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問題,由師生共同討論。這兩種教學方法,促進了師生的充分互動,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開展現場實踐式教學。例如在學習氣浮池、曝氣池等構筑物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時,由于實驗室有現成設備,直接在實驗室開展相關教學,使學生真實的面對實物設備,增加學習興趣和效果。
結合在課程教學中增設課程大作業,通過學生的讀書報告、課外實踐等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水污染控制的發展與研究現狀,提高學生查閱文獻、寫作以及口頭表達等能力,培養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為加強學生對專業詞匯的掌握量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多媒體課件多采用中英文對照,講課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將《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專業英語》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三、實踐教學改革
本課程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驗、綜合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科研訓練和社會實踐等,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達到1:1,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實驗教學內容及考核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主要有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三種。我們在開好驗證性基礎實驗課的基礎上,加大了開放式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重,在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方法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如《活性污泥的培養及完全混合式曝氣池處理城市污水運行效果實驗》內容多,培養活性污泥耗時長,無法只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實驗。因此,我們把實驗內容和任務布置下去后,讓學生先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再集中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學生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等活性污泥成熟后,再集中時間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和水質指標的監測,分析各組的處理結果并討論原因。《污水的采樣、監測及處理》實驗,把《環境監測》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內容結合起來開設的綜合實驗,從原水的采集、主要污染指標的監測至污水處理方法的選擇,使學生了解到水污染治理的整個過程。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是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論知識和多種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加以綜合、相互滲透的實驗形式,帶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驗證性實驗的缺點和不足[1]。它不僅需要綜合的實驗技能、獨立的設計能力,還能培養團隊協同合作的精神,對貫徹我校成功素質教育,滿足學生全面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以前的實驗成績重在考核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現在我們把實驗評價結果側重于實驗過程之中,對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總體評價,考核的內容和范圍為:課前預習、創新能力、操作技能、實驗態度、實驗結果和分析報告等。改進考核方法,調動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還提高了實驗的正確性,促進實驗整體水平的發展。
(二)課程設計內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有關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初步具有分析和解決水污染控制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2]。因此,在本學期課課程設計中,我們在設計任務中一改過去只設計生活污水的二級處理,而是給出不同來源的污水如制藥污水、印染污水、醫院污水、生活污水等,讓學生分組選題進行設計,一方面增加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千人一面” 的現象。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突破傳統工藝,利用自己所學知識,通過努力設計出技術更先進、工藝流程更合理、投資更少和運行費用更低廉的新型水處理系統。
課程設計結束后,除了要求學生提交設計報告和設計圖件外,結合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報告、圖件完成情況及時總結講評、開展討論。在考核上采用評優答辯的形式,由老師組織全班學生參加評優學生的答辯,學生介紹其設計思路、特點。對于優秀報告和設計圖紙大家可以進行傳閱,在此基礎上指導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評。經過總結講評和討論,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掌握設計參數的正確選取方法以及設計方案的編寫和圖紙的繪制方法,從而達到課程設計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郭昌梓,孫根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2).
篇2
1分類控制美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治理
采取聯邦與地方政府分類執法的方式,美國環境執法主要由三個部門負責:國家環保局、內政部和農業部。國家環保局主要負責控制污染事件的發生,內政部主要負責聯邦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保護,農業部主要負責農產品、畜牧產品的計劃、生產、銷售、出口等,負責美化環境、保護環境、農業教育等。美國的環境執法原則上由各州來執行,一方面各州在聯邦環保局的同意下制定自己的實施計劃,但實施標準不能低于聯邦規定的標準。另一方面,如果各州在執法過程中超過了聯邦的標準,聯邦環保局又會以自己的名義取代該州進行環境執法的地位,從而來確保全國各州的環境執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統一。美國聯邦政府對環境污染按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制定單行法律法規,主要有《土壤侵蝕法》、《水質法》、《清潔空氣法》、《聯邦殺蟲劑、殺菌劑和滅鼠劑法案》等法案,對不同的資源要素制定單獨的法律,這樣不僅便于有效地立法和高效地執法,同時,也為綜合治理農業環境問題奠定了法律基礎。
2聯邦法律和地方立法相結合
在立法層面上,聯邦和州憲法對不同層級的不同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以確保不同部門執法的合理高效。美國農業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健全的法律法規以及強硬的司法力度。例如,1987年美國國會頒布并實施的《水質法》,要求各州對管轄區域內的面源污染進行統一識別,區別不同類型的污染源,要求各洲政府通過合作來預防、阻止以及減輕污染的發生,鼓勵政府間制定可行的統一的有關預防、阻止以及減輕水污染的法規,并鼓勵各洲政府間簽訂預防和阻止水污染事件發生的合同,國會對此類協議規定只要不與聯邦法律法規發生沖突便給予贊成通過。同時,美國聯邦政府還與州以及地方機構合作開展研究、調查、設計以及搜集信息等,來預防、阻止和減輕水污染。聯邦政府授權環保署對各州、自治區、州市、各洲間為預防、阻止和減輕水污染的機構提供資金援助的措施來削減面源污染。
3法律制度健全
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來看,迄今為止美國制定的農業資源法律政策已有11部,涉及土壤污染、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等方面,在農業投入品(農藥管理)方面制定的法律政策有6部,地方州、縣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法律政策。
二我國農業環境所面臨的問題
1土壤污染
我國土壤污染種類繁多,主要是不合理地施用農藥、化肥以及農膜,還有酸雨等大氣類型的污染。土壤污染具有持續性、隱蔽性以及滯后性,所以我國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農田減產甚至絕收,是造成糧食危機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污水灌溉農田面積約330多萬公頃,占全國總灌溉農田面積的7.3%;每年農藥、化肥使用量均超過2.3kg/公頃;每年農地用膜年產量50萬噸,大約20%殘留在土壤中,殘留的地膜會造成新一輪的污染;據2010年環境質量狀況報告顯示,全國酸雨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2.6%。
2水體污染
水污染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項重大難題,根據聯合國2008年數據,我國擁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資源總量的6%,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污染范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深,其質量對人類的影響已經遠超數量。據水利部2011年水資源公報顯示,我國北方六區2011年水資源總量為4918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21.1%,但總用水量卻占全國的45.3%。全國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嚴重,城市附近的河流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能達到2、3類水質的北方河流約有20%、南方約30%。另據近期對全國130個湖泊調查結果分析表明,目前處于富營養狀態下的湖泊有51個,占調查總數的39%,占調查面積的33.8%。
3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
我國總體上對農藥化肥控制力度比發達國家低,不僅表現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也體現在對農藥化肥的使用上。我國每年因農藥化肥不合理使用出現大量農藥中毒事件,據26個省市1992~1996年5年間的不完全統計,共報告247340例農藥中毒,致死24612人,年均病死率為9.95%。另外,據農業部對6個省26個基地縣抽樣調查,糧食中農藥檢出率為60.1%,殘留超標率達1.12%。一些大城市郊區蔬菜農藥檢出率超過50%以上。這不但影響我國農業自身健康發展,還導致我國在農產品出口方面遭受其他國家的歧視。
三美國農業環保制度
對我國農業環境問題的啟示美國農業環境得到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國聯邦以及州政府根據農業發展趨勢,及時制定適合國家發展需要的農業環境保護法案。制度是根本,高效的執行是保障,美國農業之所以走在世界尖端之列,與其制度建設密切相關。雖然我國與美國體制不同,但針對相同的農業環境問題所需解決辦法卻如出一轍。美國在治理農業環境問題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政策具有其先進性,值得中國借鑒。法律的制定、政策的維護、意識的培養、科研的貢獻、資金的投入是環境保護工作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
1建立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建立政府企業環境問責雙軌制在黨的十號召對官員進行綠色GDP考核以及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的背景之下,建立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十分必要。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即在工礦企業選址建廠之前要做出土壤污染分析報告,由環保部門根據報告分析是否有必要進行專門的污染測試,對于可能造成的環境損害,包括土壤、大氣、水、動植物,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進行多方位的檢驗與評估,這應當作為企業選址建廠中的必要環節。只有那些對土壤或生態環境沒有或基本沒有負面影響的企業,才能建立在市區或郊區。如果對土壤影響較大但又必須建址在市郊附近,且預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到位,可以允許其建廠。對于污染嚴重的工礦企業,禁止其在良田、水源地、居民生活區等地建廠。實施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可以有效地預防土壤污染的發生,高效地節約治理成本。目前,我國土壤污染責任仍以“誰污染,誰治理”為原則,因此建立政府企業環境問責雙軌制對預防“點源控制”非常有必要。土壤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工業三廢,其對土壤造成間接或直接的污染。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針對企業污染的設計主要是采取個別控制,以污染物“點源控制”為主,而非個別污染大家治理。在責任承擔上,現行企業績效考核中不包括土壤污染所導致的生態價值受損,這足以表明企業已將污染所導致的負外部性外部化,即自身收益外部受損,這對其他企業以及生態環境有失公平。黨的十提出要把資源、環境、生態納入到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中,建立以綠色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體系,因此在有污染的企業選址建廠時,應先向當地政府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報告表,說明其針對土壤環境評價保護措施的設計,以及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另外,政府方面針對政府官員實行環境與經濟綜合考核的辦法,即政府在接納企業在本地區建廠時,未來就要承擔各項環境標準抑或某單項環境標準的考核,并根據企業排污狀況,確定獎勵排污少未對環境造成危害,且與高污染的企業一同承擔污染環境的責任,做到經濟建設收益與環境保護同負擔,以便早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2采用綜合環境制度解決水污染問題
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公眾參與監督水源區的水質量相結合的制度。國務院為了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規定所有的工業污染源都要達標排放污染物,對于新建的企業要實行三同時制度。工礦企業根據排放污染物的性質決定從嚴控制還是放寬政策,對于排放有毒、有害、不可降解以及含有重金屬的污染物嚴格控制,排放污染物的總量標準根據各地政府制定的標準嚴格執行,如果有過量排放的,政府應對其嚴格執行行政處罰;對于毒性較小、可降解的污染物放寬政策。對于建在離水源區較近的工礦企業,民眾要積極監督其排放的物質是否對水源地造成危害,如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政府應對其采取限期治理或遷出水源地區域的措施,責令其另行選址建廠,并設立水源地保護區,嚴格限制有污染的企業在水域區附近建廠。在工業生產中,針對廢水的處理,政府要加強管控,定期檢查廢水處理設施的運轉以及排放區域,防止其將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以及水源地污染。最后,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工礦企業排放工業三廢的行動中來,排污即舉報,不僅加強政府對排污行為的管控,更應當增強民眾參與環保事業的責任感。
3完善我國《農藥管理條例》農藥對土壤以及環境的危害
篇3
關鍵詞:環境保護 環境監測 結合 技術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b)-0136-01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農村經濟呈持續穩定的良好發展態勢。然而在受到“注重生產發展,輕視生態環保”的思想影響之下,盡管農村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可農村生態環境情狀卻每況愈下,甚至不少地區的農村出現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并威脅到人民生命健康的惡劣現象。因此,要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環境檢測技術,對污染地區進行及時科學的治理,并對易受污染的地區進行實時的預防,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環境安全提供保障[1]。
1 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目前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水資源污染較為嚴重。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最新檢測報告顯示,我國農村人口飲用水達不到安全標準的有3億多,其中有9000多萬人因為水污染而造成飲用水不安全。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大量使用化肥、生活污水長期污染其主要飲用水源—— 地下淺水層及地表水。另外,畜禽養殖也是造成農村飲用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
土壤資源受到嚴重污染。在重慶市有關部門對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的調查中顯示,重慶市稻米及蔬菜的鉛超標率高達46%和60%,七氯和異狄氏劑醛及硫代硫酸鹽的檢出率均在85%以上。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肥的應用,導致大部分化學元素滲透到土壤環境之中,嚴重破壞了土壤生物的多樣性。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日益擴大。伴隨農膜使用量的日益增加,非降解農膜破碎部分大量殘留在土壤及地表,又由于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傾倒和排放,畜禽糞便未設置污染治理措施等等,導致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日益擴大[3]。
2 環境檢測技術在解決目前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的重要作用
環境檢測技術通過及時的采集和分析數據,可以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及五種多樣性等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監控和檢測,從而能夠讓相關專家根據對其檢測的數據的詳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及措施,以便起著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構建環境檢測技術,加大對農村污染排放的監督,從而起著保護環境的作用。一方面由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投入環境檢測技術的硬件設備;另一方面對環境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加以培養,建立對農村環境檢測工作及其污染治理的技術支持機構,加大對農村污染排放的監督。同時為了避免重大災害事故發生,還要構建環境監測技術預警體系,并將信息自動化引入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當中,實施環境的實施在線監測效果,從而更進一步提高監測工作質量,以便能更好地保護農村環境[4]。
環境檢測技術能夠對不同的生態問題加以監控,從而幫助人們及時提出最佳的解決措施。利用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的不同污染點進行監測,幫助人們找到污染源,以便能夠及時地對污染排放加以控制。由此可以有效地減少污染源排放,使得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改善,從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利用環境檢測技術來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是,可以利用該技術對不同年份及季節的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分析這些數據并從中發現規律,從而制定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水水土流失的措施。
3 環境保護和環境檢測技術的有效結合
將環境保護和環境檢測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環境檢測工作,能夠很好地為環境保護指明方向,從而為人們科學地評估農村環境質量情狀、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提供地堅實的依據。
要將環境檢測技術與環境保護有效地結合起來,首先,需要充分整合并創建一個綜合協調環境監測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當前區縣級等相關部門現有的環境監測資源。包括農林、衛生、畜牧、環保等部門的專業設備、交通設施及技術人員等。將所有資源進行整合,并明確環境監測分工,令小組人員之間相互密切配合。
依據當地的環境質量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明確檢測目標,并制定出農村地區環境監測切實可行的方案,如確保供應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所需的財力、人力、物力等,組建一支能機動、快速地進行環境監測的專業隊伍;重點選準一些與農村群眾生活生產等密切相關如飲用水源酸堿礦化度、畜禽排放污水的COD等相關環境項目進行監測。
確定并采用合理的采樣地點、采樣頻次及采樣方法進行檢測。并對樣品處理化驗分析方法和期限加以明確規定,以便所得到的監測取樣的化驗分析及時并準確。同時,還要作出相應的監測分析報告。
對環境監測分析數據的方法渠道進行妥善合理的安排,并對各地群眾在日常生活如何注意防患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加以科學指導,從而有效地預防因環境問題而給群眾生活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5]。
結束語:構建環境檢測技術體系,有利于我國農村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同時也是貫徹并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中心環節。另外,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社會發展及進步的必然要求。只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才能令經濟及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得到滿足,從而實現資源、環境及人口三者之間關系的良性循環。因此,要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環境檢測技術,對污染地區進行及時科學的治理,并對易受污染的地區進行實時的預防,從而有效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靳紅海.淺析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及保護措旌[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11):135-139.
[2] 周麗莉.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農業裝備技術,2012(1):158-166.
[3] 林萬成.淺析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舉措—— 以河南省為例[J].新農村(黑龍江),2011(3):134-136.
篇4
關鍵詞:城市建設;環境影響;保護措施
1、環境保護目標和指標
目標:在工程施工期間,對噪聲、振動、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全面控制,盡量減少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響。文明施工、保護文物。
指標:在工程施工期間,噪聲、振動、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影響滿足國家和某市有關法規的要求,保護城市生態。
2、主要環境污染及其特征
2.1 噪聲
施工噪聲包括現場施工產生的噪聲和車輛運輸產生的噪聲。施工過程將動用挖掘機、裝載機、攤鋪機等施工機械,這些施工機械在進行施工作業時產生噪聲,成為對臨近敏感點有較大影響的噪聲源。這些噪聲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現場區域內的流動源。此外,一些施工作業如搬卸、安裝、拆除等也產生噪聲,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比較突出。
2.1 振動
施工振動包括重型施工機械運轉,重型運輸車輛行駛、碾壓等施工作業產生的振動。
2.3大氣污染
挖土、拆除、裝卸、運輸、回填、夯實等施工過程和開挖面、露天堆場等區域會產生大量揚塵,揚塵在大風天氣和旱季較為嚴重,是主要的大氣污染。此外,各種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和爐灶等燃具也排放廢氣。
2.4 水污染
廢水主要有施工廢水、地下水、雨水徑流、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3、環保工作內容
3.1 施工準備階段
1、建立由項目經理參加的環境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級、各部門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職責分工。詳見環境保護責任保證體系(圖8-1)。
2、建立、健全施工期環境管理體系和各項環境管理規章制度。詳見環境管理邏輯框圖(圖8-2)。
3、核實、確定施工范圍內的環境敏感點,施工過程的重大環境因素。
4、明確施工范圍內各施工階段應遵循的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5、制訂培訓計劃,建立培訓、考核程序,定期對直接參與環境管理的人員進行環保專業知識培訓,對各層次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環保知識培訓,對關鍵崗位員工進行崗位操作規程、能力和環境知識的專門培訓,新工進場和人員轉崗都要進行相關的環保培訓和教育。
6、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分階段《施工方案》時有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根據施工特點,圍繞敏感點,制定的噪聲、振動控制方案;制定預防揚塵和大氣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方案;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方案;保護城市綠化的具體工作內容;管線遷移和防護方案;施工范圍內已有的列入保護范圍的文物名稱和具體的保護措施等。
7、在《施工計劃》中安排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任務,包括方案、措施、設施、工藝、設計、培訓、監測、檢查等,計算環保工作的工作量并作出經費預算。
8、做好施工現場開工前的環保準備工作,對開工前必須完成的環保工作列出明細表,明確要求,逐項完成。
3.2施工階段
1、指定專人負責施工現場和施工活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完成施工環保設計方案和環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項工作。
2、將環保工作和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隨時檢查,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3、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及時調整環保工作內容,保證工作質量。
4、每周對環保工作進行一次例行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內容包括:
施工概況;污染情況―污染種類、強度、環境影響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問題和擬采取的糾正措施;下步環保工作計劃;其它需說明的問題,如措施變更、污染事故和糾紛處理等。
5、指定專人負責應急計劃的執行,每季度進行一次應急計劃落實情況的檢查工作,一旦發生事故或緊急狀態時,要積極處理并及時通知業主。
6、在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后,組織有關人員及時對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原因進行分析,編寫事故或緊急狀態分析報告,并根據分析報告制訂減少和預防環境影響的措施,報送業主批準后組織實施。同時,根據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后,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對有關的應急計劃進行評審、修訂。
4、施工噪聲、振動、廢氣物等的控制措施
本工程重大環境因素主要為:施工噪聲、振動的環境影響,對城市生態的影響,施工產生的廢水、揚塵和固定廢棄物的環境影響。
4.1 噪聲
1、噪聲超標時立即采取相應的降聲措施。
2、在各施工階段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機械設備和工法。
3、施工場地合理布局、優化作業方案和運輸方案,保證施工安排和場地布局盡量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噪聲的強度和敏感點受噪聲干擾的時間,超標嚴重的施工場地安設必要的噪聲控制設施。
4、自備發電機做隔聲處理,有電力供應時不許使用自備發電機。
4.2振動
1、嚴格執行《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90 要求。
2、對臨近建(構)筑物事先詳查、做好記錄,對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預防措施。
3、其余控制措施與噪聲基本相同。
4.3城市生態控制措施:
在施工范圍內嚴格按法規執行。砍伐或拆移樹木要報批,不得隨意修剪樹木;古樹名木按要求進行特殊保護。嚴格執行某市對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規定。施工照明燈的懸掛高度和方向以不影響居民夜間休息為原則。
施工籌劃選用減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嚴格履行各類用地手續,按劃定的施工場地組織施工,不亂占地、不多占地。在施工場地周圍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4.4水污染
1、廢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懸浮物(SS)嚴格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三級標準400mg/L;廢水排水自然水體,懸浮物(SS)嚴格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二級標準150mg/L。
2、根據排水網的走向和過載能力,選擇合適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在開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保證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在整個施工過程的有效性,做到現場無積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質達標。
4.5 大氣污染
1、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和裝卸、運輸過程,制定操作規程和灑水降塵制度,在旱季和大風天氣適當灑水,保持濕度。
2、合理組織施工、優化工地布局,使產生揚塵的作業、運輸盡量避開敏感點和敏感時段(室外多人群活動的時段)。
3、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煙塵、臭氣的物質,熔融瀝青等有毒物質要使用封閉和帶有煙氣處理裝置的設備。
4、選擇合格的運輸單位,做到運輸過程不散落。車輛出場沖洗車輪,減少車輛攜土。拆除構筑物時有防塵遮擋,在旱季適量灑水。使用清潔能源,爐灶符合煙塵排放規定。
篇5
今年年初,遭遇危機的石龍壩發電廠引起媒體和社會各方極大關注,相關部門也積極表示,要采取措施搶救這座中國最早的水電站。那么,在過去半年中,石龍壩發電廠境況有沒有改變呢?
石龍壩電廠向上游化工廠索賠198萬元
今年春天,記者曾到石龍壩電廠采訪。在第一車間記者看到,除了2號機組經搶修恢復運轉,僅能供廠區用電以外,其它幾臺機組還在搶修之中。
據廠長嚴思康介紹,去年一年內僅轉輪就更換了8個,總共發電還不足4個月,最嚴重的是去年9月份,4個新轉輪換上只有12天就全部銹廢,幾乎一天損失一萬元。經云南電力集團公司中試所抽樣檢測,螳螂川上游河水污染加劇,嚴重時河水表面為米湯色,PH值達3.25。“由于呈酸性的污水破壞,河道內寸草不生、魚蝦絕滅,石塊表層脫落,使石龍壩發電廠引水渠、攔河壩、進水壩等建筑腐蝕嚴重,溝縫大面積滲漏,時刻存在垮壩的危險。”嚴廠長憂心忡忡地說。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發電廠不是惟一受害者。據沿河一些村民反應,沿河兩岸農村小麥、青豆、蓮藕、養魚塘因使用受污染的水,時常發生減產、枯萎、死亡事件。一位正在修壩的農民反映,他們家的耕牛在河邊飲水,結果被“辣”傷蹄子,喪失了勞動力,只得宰掉。
石龍壩電廠向上級反映,給石龍壩電廠帶來災難的是上游的四家氟硅酸化工企業。記者當時沿河而上,發現被電廠指控的昆明海口耀華化工廠、昆明海口中莊化工廠、昆明俊博化工廠、昆明海口宏寶磷肥廠都處于停產狀態,大門緊鎖。
昆明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說,調查組在查看了石龍壩電廠設備受損程度并現場調查企業排污情況之后,對電廠設備受損原因“暫未得出明確結論”,但不排除少數工業企業擅自閑置或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處理設施偷排廢水的可能。
石龍壩電廠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嚴思康說,環保部門只在白天工作,對在8小時以外的偷排廢水或不正常使用排污設備的行為,防不勝防,很難監管。他們已經向上述四家企業提出了198萬元的索賠要求,并向云南省環保局、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遞交了報告。嚴思康表示,他們正在委托云南省技術監督局對機器設備和相關設施損害程度進行檢測分析,“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索賠的說法,一旦得到技術分析報告,將訴諸法律。”
在記者第一次采訪結束時,從西山區環保局傳來了一則消息,該局已對昆明海口耀華化工廠等五家企業污水處理設施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
西門子欲以高價回購機組
7月初,記者再次來到石龍壩電廠。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電廠仍處于半停產狀態。此前有消息稱,機組廠商德國西門子公司欲以高價回購。
嚴思康廠長說,現在廠里確實碰到危機,整個電廠發電量僅為正常年份的1/5,發電損失高達220多萬元,而維修費用更高達300多萬元,電廠經營早已入不敷出。“電機部分都是好的,可是這幾個月的大修資金(換轉輪)從哪里來?”
針對有人提出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文物保護資金,嚴廠長曾經說,“我們只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不能向國家要錢,再說,按‘誰使用誰負責維護的原則,申請資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讓嚴廠長沒有想到的是,今年4月,昆明市文化局將5萬元撥付給石龍壩電廠,以支付德國西門子水輪發電機部分修復資金,其余由電廠自行解決。
對于西門子公司欲高價回購機組之事,嚴廠長說:自從上世紀80年末,西門子公司就多次來人專程談機組回購事宜。“機組是國家的資產,而且承載的歷史意義非常深遠。根據文物管理條例的精神,應該盡量發揮文物原有的價值。我們正在想辦法為它做個轉輪。”
抗爭還在繼續
按西山區環保局的要求,今年6月以來,石龍壩電廠上游三家小化工廠安裝了PH值自動監測儀后又相繼恢復生產。記者溯河而上找到這些小化工廠時,發現幾個工人正在池子里攪和著,大量廢水從廠房旁邊的排污口源源不斷地排入到螳螂川的河道里,經PH自動監測儀檢測,這些廢水已經達到了排放標準。
但隨行的石龍壩電廠的李勇卻告訴記者,這些化工廠重新開始生產以后,偷偷排放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今年已經出現了4次因為流水呈強酸性而被迫停機的事了,這種時斷時續的排放讓他們更加防不勝防。他們曾經派人到這些小化工廠的排污口進行監測,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這些小化工廠排放的廢水的PH值居然達到了1左右,呈強酸性。
但西區環保局對發電廠的檢測結果不予采信,認為只有環保局的人在場才有說服力。李勇說,區環保局人力有限,二十四小時守著這條河流也不現實,只有河水出現異常情況時,電廠通知環保部門,可等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從近50公里外趕到后,河水早已恢復了正常,而且大部分排放都是在夜間,要抓證據就更加困難了。
篇6
關鍵詞:環保現狀 生態新農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縣域的農村環保工作基礎薄弱,呈現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交織的現象。探索新時期農村環保工作的道路,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型新農村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村環保工作面臨的現狀
目前,我國部分縣域農村中不惜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的一時繁榮的案例不勝枚舉,小造紙、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業“上山下鄉” 的趨勢明顯,使農村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根據縣域的環境容量分析報告,隨著農業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種植養殖業廢棄物產生量逐年遞增,化肥農藥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農村污染負荷占整體污染負荷的比重較大,農村的環保工作已成為制約鄒平整體環境質量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短板”,我國農村環保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一)農業面源問題突出。從全國范圍看,農業已經演變為立體交叉污染最為嚴重的產業,大量的化肥、農藥及農用膜殘留成為農業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資料顯示,近20年來,我國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也居世界首位。我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藥、化肥、農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設施的不斷擴大,使土地板結,有機質減少,土壤肥力下降,對縣域的有機食品的開發與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秸稈綜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數村民焚燒秸稈或推入溝河,使空氣質量下降,河流富營養化程度提高。
(二)農村點源污染嚴重。我縣多數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村莊建設缺乏規劃,環境管理滯后,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廢棄物大部分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隨意堆放在田邊、路旁、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體中。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成為一些農村環境的真實寫照。
(三)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加重。畜牧業圈養的牛、羊、豬等的排泄物發酵釋放大量甲烷,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水大多沒有經過妥善處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圍水體嚴重污染,建設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設施,建立畜禽糞便化糞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場的固、液糞污得到有效處理,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四)農村環保糾紛成為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新問題。城郊地區因垃圾占用或毀損農田引發污染糾紛、鄉鎮畜禽養殖廢水流經魚塘或農田造成死魚和作物減產、欠收引發的民事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環保糾紛已成為繼征地、拆遷之后又一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新問題。
二、農村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會導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或滲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僅污染農田土壤,還會造成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高毒、高殘留農藥給土壤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極大危害。據統計,農藥殘留造成了過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癡呆以及運動神經疾病等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大幅上升。近年來,因食用噴灑農藥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時有發生。
(二)大棚農業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劇上升態勢。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蝕,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為200-300年,而且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害物質,影響土壤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導致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土壤中的殘膜量不斷增加,造成土壤結構破壞,甚至土壤次生鹽堿化,這已經成為糧食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當每畝農田殘膜達2.4公斤時,小麥可減產7%、玉米減產8%。
(三)大部分農村村莊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大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致使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對衛生和健康構成了威脅。有調查發現,居民聚集地的淺層地下水質明顯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質。
(四)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集約化畜禽養殖,隨意排放的污染物會造成地表水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大氣的惡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直接威脅著人的健康。據統計,目前的養殖場,沒有進行環評、沒有上標準設施、隨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飼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機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后對土壤也構成了很大威脅。有研究表明,飼養一頭牛產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污水量,飼養一頭豬產生的污水量相當于7個人生活產生的污水量。
三、積極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努力構建生態型新農村。
農村環保工作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縣域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指標,努力破解農村環保治理瓶頸,努力構建生態型新農村,主要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狠抓鄉村垃圾污水達標治理
根據污染普查數據顯示,我國部分縣城農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嚴重威脅廣大農村切身環境利益。
防治農村水污染是當前農村環保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為保障農村污水達標處理,切實維護農村水環境安全,應對鄉村人口相對集中區域計劃興建城鎮污水處理廠,以解決鄉鎮企業暫時無法接入縣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統的農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我國部分縣城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規模養殖為主體的畜牧生產新格局。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于部分養殖環保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畜禽糞尿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對這些突出問題,應該積極推廣環保養殖新技術,采用生產沼氣、制有機肥料、種養平衡、生物酶發酵“零排放”等技術方式,拓展農村循環經濟空間,加強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同時,對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格規模畜禽養殖企業環保審批,責令超標排放規模養殖場建設污染處理設施并達標排放。按照縣鎮兩級政府補貼、養殖戶自籌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區,實行規模化生態養殖,以解決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狠抓農村環保資金渠道建設
長期以來,農村環保除各種示范試點和創建活動有少量資金投入外,幾乎無其他資金投入,所以資金“空洞”成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頸。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中,確定了5億元的農村環保專項治理資金。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保證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順利進行,并且加強監管力度,保證“錢用得好”。把農村環保作為對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把農村環境治理納入縣政府重大事項督察范圍,對于農村環保工作效果顯著的鎮辦,予以資金獎勵,推動農村環保工作順利開展。
(四)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管理農村環境事務中的作用
篇7
關鍵詞:內部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GIS);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TV213.4,P2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683(2013)03015505
淮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農作物生產基地,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淮河流域水資源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環境嚴重惡化。此外,隨著流域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水資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部分地區地下水的超量開采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并引發了地面沉降等環境地質問題。淮河流域環境地質綜合研究項目的(以下簡稱項目)從2010年開始,主要是查明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現狀及其與地下水開發相關的環境地質問題,評價流域內地下水開采潛力。項目收集了區內國土、地質、水利、城建、煤田、氣象、測繪等部門的遙感、物化探、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等各方面的數據資料及成果報告,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各項實物工作量完成情況詳見表1。為了對項目調查評價過程中的野外調查、試驗測試以及評價分析的數據及資料進行更規范的錄入和科學有效的查詢管理,開發了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信息系統。
1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信息系統的總體
設計1.1系統總體設計目標
淮河流域環境地質綜合研究項目涉及17 589個鉆孔數據資料,1∶25萬GIS矢量地理底圖60 000 km2,1∶5萬700 km2,包括25萬、5萬、50萬電子圖件數十幅,還有大量的測表1
1.2系統開發環境
根據需求,系統在Visual C++的開發環境下,將GIS中的組件式開發和MFC類庫函數開發技術結合,借助于ADO數據連接引擎訪問存儲在Microsoft Access中的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記錄信息。
系統內部數據庫的存儲設計是MS Access數據庫。 MS Access以它自己的格式將數據存儲在基于Access Jet的數據庫引擎里。它還可以直接導入或者鏈接數據(這些數據存儲在其他應用程序和數據庫中)。
由于項目搜集到的歷史資料以及項目開展前下發的成果資料提交格式說明,都要求是MAPGIS格式數據,所以,為了與搜集的歷史資料實現“無縫對接”,也滿足項目要求,HHEGData系統選擇基于MAPGIS二次開發。
1.3系統總體結構的設計
系統主要由內部數據庫、錄入界面以及兩個主功能管理模塊組成,兩個主功能管理模塊分別是淮河流域空間數據管理模塊和淮河流域屬性數據庫管理模塊。淮河流域屬性數據庫管理模塊中采用分頁技術,將主界面分成三個分頁面歸類查詢安徽、河南、山東三個省市縣的屬性數據,由于江蘇省的數據資料主要以空間數據格式為主,與其他省份的資料類型有區別,因此,將江蘇省部分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歸并到淮河流域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中,淮河流域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通過分割活動頁面形式進行分類檢索。
內部數據庫(HWData)的數據庫結構:根據項目要求數據庫中設計了基礎數據表,作為主關系表將各子表關聯,字表中包括有探槽野外施工記錄表、測試數據元數據表、抽水試驗觀測記錄表、地表水點綜合調查表、地裂縫分區表、地下水單井開采量記錄表、地下水水質監測綜合成果表、地下水污染綜合調查表、地質鉆孔含水層段、機民井調查表等等。每個表都有自己的屬性結構設計,如地下水污染綜合調查表屬性項有污染點統一編號、地下水污染類型、污染區面積、地下水污染標志等,主關系表基礎數據表屬性結構見表2。
查詢功能——實現對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的多種方式查詢檢索。
屬性數據庫查詢包括以下查詢功能。
(1)單表查詢。點擊對應數據表或輸入查詢表名稱。
(2)通過屬性項進行查詢。單表或者多表中某一屬性項進行查詢,可通過選擇和輸入屬性項名稱。
(3)條件查詢。對某數據項輸入滿足條件,條件算式如>、
(4)分類查詢。通過調查表類型、日期、調查區域等查詢。
空間數據庫查詢包括以下查詢功能。
(1)GIS矢量電子單圖件查詢。通過點擊列表圖件名稱或者輸入對應查詢圖件名稱查詢。
(2)比例尺查詢。空間數據庫中包含1∶25萬、1∶50萬和1∶5萬比例尺GIS圖件,通過選擇不同比例尺查詢對應圖件。
(3)專題圖件查詢。項目對專題圖件有分類,如淮河流域地下水質量評價中分為埋深小于20 m、埋深20~50 m、埋深大于50 m等,污染程度分布也分為埋深小于20 m和埋深20~50 m等,對于這些圖件可通過專題選擇項進行查詢。
編輯功能——實現對屬性數據庫和空間數據編輯修改功能。對于屬性數據庫實現所有數據庫編輯功能,如刪除屬性、增加屬性、修改屬性、刪除和增加屬性數據表、修改屬性數據表等。對空間數據庫對GIS矢量電子圖進行編輯,如圖元的刪除、增加、參數修改(顏色、大小、角度、圖型等)、移動等圖件編輯功能,還對GIS工程文件進行編輯,如刪除文件、添加文件、改變文件狀態等。
統計分析功能——針對系統數據庫中數據進行統計,如總數總和統計、分段分項統計等。
文檔查詢功能——對項目的搜集和過程文檔資料進行查詢調閱。
2屬性和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的功能實現
2.1屬性數據庫管理模塊設計
根據對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項目的屬性數據整理分析,系統將屬性數據分類為安徽省數據、山東省數據以及河南省數據,并根據三大省份的數據特點設計各具特點的管理模塊。
安徽省數據中分為分析數據資料、調查數據資料和文檔類分析報告等,其中分析資料包含了各年份的數據資料,而調查資料中包括野外調查數據、鉆孔數據等;山東省數據資料包括長測資料和相關文檔,其中長測資料中包括了菏澤市、濟寧市、寧陽縣、棗莊市等各市縣數據資料;河南省資料包括重點區調查數據表、周口專項區調查數據、地下水位統測資料等。
在山東數據庫查詢界面中,根據數據資料列出菏澤市、濟寧市、棗莊市等各縣市長測資料,通過浮動操作界面進行數據查詢。
河南數據庫查詢界面中運用控件開發技術,根據數據資料分為重點區調查數據、周口專項區調查數據、汞專項區調查數據以及地下水位統測資料、地下水統測野外記錄表等。
2.2屬性數據庫管理功能技術實現
根據項目中三大省份數據資料,系統設計了分頁查詢界面,在主操作窗口中使用Tab Control控件,在控件上添加三個Page分頁,每個Page界面上都根據各個省份數據進行設計。
在安徽省數據庫查詢分頁中的數據列表控件List Control用于數據庫中查詢數據的顯示,使用到內庫函數是:
InsertColumn(int nCol,LPCTSTR lpszColumnHeading,int nFormat=LVCFMT_LEFT,int nWidth=-1,int nSubItem=-1),函數主編輯參數是nCol和lpszColumnHeading,其意義為:
int nCol——要插入到數據列表中項目順序代號,為整型數據,從0開始計數;
LPCTSTR lpszColumnHeading——插入的列表項目名稱。
函數后面三個參數nFormat 、nWidth以及nFormat可以使用默認值。要完成整個數據庫中數據的顯示,此函數需要通過大量復雜循環調用來實現。安徽功能界面見圖1。
2.3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設計
由于江蘇省大量資料為空間數據格式,所以在屬性數據庫中沒有專門針對江蘇省設計查詢分頁,而是直接設計歸并到空間數據管理模塊中。空間數據分為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四個省市調查獲取的空間數據資料,其界面見圖3。數據查詢方式設計有如下四種。
(1)空間數據名稱選擇查詢。直接選擇已經列出的對應名稱,如安徽數據中有第四紀Ⅰ-Ⅺ的剖面圖和基巖層相關圖件,江蘇數據中有水質圖等,山東省數據圖件有防污性能評價圖、淺層地下水資源分布圖、淺層水文地質圖等,河南數據中有地下水埋深各埋深質量評價圖等。
(2)空間數據關鍵字輸入查詢。對需要查詢的空間數據中包含的關鍵字,通過編輯框進行人工輸入,可輸入對應的省份、名稱中關鍵字、年份、月份等關鍵信息。
(3)空間數據圖元直接點擊查詢。對于空間數據中的圖元通過鼠標點擊調出對應的所有屬性,屬性中包括屬性字段、屬性值等,并通過數據列表顯示。
(4)空間數據條件查詢。通過獨立的條件查詢編輯對話框進行條件的輸入,對應的圖元數據字段名稱自動提供,查詢時選擇對應的條件,如大于、等于、小于、包含、并且、或者等相關條件。
空間數據圖件顯示窗口可以完成移動、放大、縮小、復位、更新等操作。對空間數據圖元進行編輯修改,如添加、移動圖元、刪除、編輯等功能以及對GIS工程文件進行管理。空間查詢界面見圖3。
2.4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技術實現
空間數據庫管理模塊是基于GIS二次開發,空間數據通過*.MPJ格式存儲,通過調用MFC開發內庫對接口函數完成相應功能,使用到的接口函數是_PRJLoadAProject(Char * name,AREA_HINST aInst,Short fastOpen),此函數三個參數的意義是:
Char * name——裝入的GIS工程對象;
AREA_HINST aInst——工作區實例,由_InitWorkArea函數創建;
Short fastOpen——參數默認為0;
空間數據查詢時,可通過選擇省份,包括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選擇深度有20 m以下、20~50 m以及50 m以上,在快捷工具欄中,設計彩色快捷按鍵分別代表總硬度、Fe、Cl、水化學類型、Mn、NH4、砷、TDS、高錳酸鹽、硝酸根、亞硝酸根、硫酸根、氟以及總硬度等。
在數據查詢子操作界面中,界面由主菜單、操作窗口和查詢快捷工具欄,菜單中根據資料設計有取樣井檔案、淮河流域檢測結果數據、項目總結報告、數據庫圖表對比、地下水報表、觀測表等。
對于分類更細致的資料,系統采用無模式操作對話框進行進一步的檢索查詢,如取樣井檔案資料查詢對話框中將按編號依次查詢,也可以通過井號定位查詢,結果顯示窗口會列出取樣井具體信息(編號、井號、經緯度、井深、位置、井用途、成井年代等);數據圖文對比查詢對話框中設計了三個分頁進行查詢,分別為分析數據表、分析圖以及整體圖表查詢。分析數據表查詢分頁中可以選擇查詢年份和查詢查詢項目名稱,如同位素數據、分析數據表、井深同位素表等。分析數據查詢界面采用分支分項查詢模式,具體界面結構見圖4。
3系統開發的難點和創新點
3.1系統開發難點
淮河流域環境地質綜合研究項目資料包括野外調查資料、
測試結果數據、文檔資料、數據圖表文件、GIS矢量電子圖件,每類資料又有更細致的區分,如野外調查資料包括野外調查點、采樣點數據、勘測點記錄數據等;測試分析結果數據包括水化學、同位素、無機污染等分析數據,并且每個測試分析數據還分年份、月份和省份等;文檔資料包括搜集各研究區域歷史資料、文字報告、進展和總結報告、專報、專題研究報告,對于進展和總結報告還分年度區分;數據圖表文件分各年份同位素分析對比數據表、硫酸根離子等對比分析表等;GIS矢量電子圖件每個比例尺、每個地區、每個專題研究都有對應圖件。
可見,項目資料之多之復雜,系統開發前期就需要對所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尋找更合理的歸類原則,開發出更靈活更便捷的查詢方式,所以,最終系統實現的查詢方式針對項目資料特點設計了多樣多形式的查詢功能,并將資料分為兩大類進行管理。
3.2系統的創新點
(1)數據庫即轉換即管理。以往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統都是固定屬性結構的數據庫,使用中需嚴格按照其固定格式進行錄入,只有完成錄入工作后才能進行數據庫的管理[15]。HHEGData系統在包括此種標準錄入功能之外,還設計了即轉即管理的功能,即對系統中沒有設計的調查數據表可通過系統直接轉換為系統內部數據庫,此新的數據表的結構、屬性項和數據值系統可自動完成全部讀取并進行顯示和編輯。此功能主要是考慮對項目數據表分析總結不足導致重要數據無法錄入參與管理查詢,同樣此功能也為暫時導入數據用于管理提供便捷。
(2)GIS工程裝入并實現編輯功能。項目中GIS矢量圖系統都是按GIS工程文件裝入,不僅僅是調入簡單的文件圖片(如JPG、TIFF、BMP等),對GIS圖件不但實現矢量圖面上圖元的所有編輯功能,還實現對工程中文件的管理編輯功能。
(3)實現精細查詢。由于項目資料分類復雜,不能簡單的通過單一查詢方式直接檢索到相應資料,因此,系統開發了精細查詢方式,如資料的查詢精細到年-月-日、具體的元素、具體的專題內容等。
(4)多可視窗口。項目涉及了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資料,因此系統實現多可視窗口界面,實現多類資料對比顯示查詢。
(5) 實現文檔資料查詢。項目包括的文檔資料比較豐富,系統結合組件開發方式將查詢文檔直接調閱顯示。
4結語
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首次在全流域范圍內系統、全面地開展了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質和污染狀況、地下水開采現狀以及與地下水開發相關的環境地質問題調查。建立淮河流域環境地質調查信息管理系統將項目寶貴資料進行規范整理歸類,并運用相關開發技術完成簡便靈活的查詢檢索,通過對相應信息資料的查詢為流域內地下水資源及地下水開采潛力評價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林壢,張新,李杰,等.北運河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0,8(2):142145.(LIN Li,ZHANG Xin,LI Jie,et al.The North Can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Discuss [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iogy,2010,8(2):142145.(in Chinese))
[2]王乾,張禮中,張永波,等.基于GIS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8,6(6):3133.(WANG Qian,ZHANG Lizhong,ZHANG Yongbo,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 and Control Plan Information System Base on GIS[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iogy,2008,6(6):3133.(in Chinese))
[3]徐慧,徐英三.淮河流域信息化系統建設與管理[J].中國水利,2006(23):5153.(XU Hui,XU Ying-san.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6(23):5153.(in Chinese))
[4]劉惠德,吳濤,劉海新.基于GIS水文地質信息系統的研究[J].硅谷,2009(23):8989.(LIU Huide,WU Tao,LIU Haixin.Hydrologica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IS[J].Silicon Valley,2009(23):8989.(in Chinese))
[5]鮑劍冰.嘉興市南湖區實時水文信息系統及應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0,(3):4547.(BAO Jianbing.Realtime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in Nanhu District,Jiaxing City[J].Zhejiang Hydrotechnics,2010,(3):4547.(in Chinese))
[6]吳信才,鄭貴洲,何貞敏,等.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2 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WU Xincai,ZHENG Guizhou,HE Zhenmin,et al.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M].2 Edition.Beijing:Electron Industry Press,2002.(in Chinese))
[7]宋妍穎,朱 翊,劉曉東,等.基于GIS的水資源查詢統計軟件系統設計與實現[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9,32(3):117120.(SONG Yanying,ZHU Yi,LIU Xiaodong,et al.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Query and Statistics System Based on GIS[J].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32(3):117-120.(in Chinese))
[8]王楊剛,李玉龍,王新春,等.基于GIS的地質項目管理系統研究與實現[J].中國地質,2010,37(2):542549.(WANG Yanggang,LI Yulong,WANG Xinchun,et al.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the Geologic Project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GIS[J].Geology in China,2010,37(2):542549.(in Chinese))[9]呂恒,彭世揆,林杰.基于MapX的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6):6771.(LV Heng,PENG Shikui,LIN Jie.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Forest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apX[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3,27(6):6771.(in Chinese))
[10]張保祥,張心彬,黃乾,等.基于GIS的地下水易污染性評價系統[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9,(6):2631.(ZHANG Baoxiang,ZHANG Xinbin,HUANG Qian,et al.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GIS[J].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09,(6):2631.(in Chinese))
[11]吳信才,張成,于海燕.搭建式GIS軟件開發及其對軟件工程的影響[J].測繪科學,2010,35(4).(WU Xincai,ZHANG Cheng,YU Haiyan.Buildingblock Oriented Programming for GIS and its Influ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0,35(4).(in Chinese))
[12]楊林,周順平,萬波.分布式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數據交換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科學,2007,32(3):151152.(YANG Lin,ZHOU Shunping,WAN Bo.Distributed Geological Map Spatial Database Data Exchang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7,32(3):151152.(in Chinese))
[13]張毅,李國卿,趙軍喜,等.插件式GIS應用框架關鍵技術研究[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0,27(4):298301.(ZHANG Yi,LI Guoqing,ZHAO Junxi,et al.Key Technology of PluginBased GIS Application Framework[J].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0,27(4):298301.(in Chinese))
[14]張行南,王曉航.基于GIS的水資源綜合規劃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庫研究[J].南北水調與水利科技,2006,4(2):3638.(ZHANG Xingnan,WANG Xiaohang.Study on Databas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Based on GIS[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iogy,2006,4(2):3638.(in Chinese))
篇8
一、確立環境保護目標和指標
目標:在工程施工期間,對噪聲、振動、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全面控制,盡量減少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響。文明施工、保護文物。
指標:在工程施工期間,噪聲、振動、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影響滿足國家和有關地方法規的要求,保護城市生態。
二、主要環境污染及其特征
(1)噪聲
施工噪聲包括現場施工產生的噪聲和車輛運輸產生的噪聲。
施工過程將動用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機械,這些施工機械在進行施工作業時產生噪聲,成為對臨近敏感點有較大影響的噪聲源。這些噪聲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現場區域內的流動源。此外,一些施工作業如搬卸、安裝、拆除等也產生噪聲,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比較突出。
(2)振動
施工振動包括重型施工機械運轉,重型運輸車輛行駛、碾壓等施工作業產生的振動。
(3)大氣污染
挖土、拆除、裝卸、運輸、回填、夯實等施工過程和開挖面、露天堆場等區域會產生大量揚塵,揚塵在大風天氣和旱季較為嚴重,是主要的大氣污染。此外,各種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和爐灶等燃具也排放廢氣。
(4)水污染
廢水主要有施工廢水、地下水、雨水徑流、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5)固體廢棄物
主要有工程棄碴、建筑廢料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
三、環保工作內容
(1)施工準備階段
①建立由項目經理參加的環境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級、各部門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職責分工。
②建立、健全施工期環境管理體系和各項環境管理規章制度。
③核實、確定施工范圍內的環境敏感點,施工過程的重大環境因素。
④明確施工范圍內各施工階段應遵循的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⑤制訂培訓計劃,建立培訓、考核程序,定期對直接參與環境管理的人員進行環保專業知識培訓,對各層次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環保知識培訓,對關鍵崗位員工進行崗位操作規程、能力和環境知識的專門培訓,新工人進場和人員轉崗都要進行相關的環保培訓和教育。
⑥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分階段《施工方案》時有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根據施工特點,圍繞敏感點,制定的噪聲、振動控制方案;制定預防揚塵和大氣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方案;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方案;保護城市綠化的具體工作內容;管線遷移和防護方案;施工范圍內已有的列入保護范圍的文物名稱和具體的保護措施等。
⑦在《施工計劃》中安排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任務,包括方案、措施、設施、工藝、設計、培訓、監測、檢查等,計算環保工作的工作量并作出經費預算。
⑧做好施工現場開工前的環保準備工作,對開工前必須完成的環保工作列出明細表,明確要求,逐項完成。
(2)施工階段
①指定專人負責施工現場和施工活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完成施工環保設計方案和環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項工作。
②將環保工作和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隨時檢查,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③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及時調整環保工作內容,保證工作質量。
④每周對環保工作進行一次例行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內容包括:
施工概況;污染情況、污染種類、強度、環境影響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問題和擬采取的糾正措施;下步環保工作計劃;其它需說明的問題,如措施變更、污染事故和糾紛處理等。
⑤指定專人負責應急計劃的執行,每季度進行一次應急計劃落實情況的檢查工作,一旦發生事故或緊急狀態時,要積極處理并及時通知業主。
⑥在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后,組織有關人員及時對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原因進行分析,編寫事故或緊急狀態分析報告,并根據分析報告制訂減少和預防環境影響的措施,報送業主批準后組織實施。同時,根據事故或緊急狀態發生后,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對有關的應急計劃進行評審、修訂。
四、施工噪聲、振動、廢氣物等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重大環境因素主要為:施工噪聲、振動的環境影響,對城市生態的影響,施工產生的廢水、揚塵和固定廢棄物的環境影響。
(1)噪聲
①噪聲超標時立即采取相應的降聲措施。
②在各施工階段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機械設備和工作方法。
③施工場地合理布局、優化作業方案和運輸方案,保證施工安排和場地布局盡量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噪聲的強度和敏感點受噪聲干擾的時間,超標嚴重的施工場地安設必要的噪聲控制設施。
④自備發電機做隔聲處理,有電力供應時不許使用自備發電機。
(2)振動
①嚴格執行《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90要求。
②對臨近建(構)筑物事先詳查、做好記錄,對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預防措施。
③其余控制措施與噪聲基本相同。
(3)城市生態
控制措施:
在施工范圍內嚴格按法規執行。砍伐或拆移樹木要報批,不得隨意修剪樹木;古樹名木按要求進行特殊保護。嚴格執行某市對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規定。施工照明燈的懸掛高度和方向以不影響居民夜間休息為原則。施工籌劃選用減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嚴格履行各類用地手續,按劃定的施工場地組織施工,不亂占地、不多占地。在施工場地周圍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4)水污染
①廢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懸浮物(SS)嚴格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三級標準400mg/L;廢水排水自然水體,懸浮物(SS)嚴格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二級標準150mg/L。
②根據排水網的走向和承載能力,選擇合適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③在開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保證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在整個施工過程的有效性,做到現場無積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質達標。
(5)大氣污染
①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和裝卸、運輸過程,制定操作規程和灑水降塵制度,在旱季和大風天氣適當灑水,保持濕度。
②合理組織施工、優化工地布局,使產生揚塵的作業、運輸盡量避開敏感點和敏感時段(室外多人群活動的時段)。
③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煙塵、臭氣的物質,熔融瀝青等有毒物質要使用封閉和帶有煙氣處理裝置的設備。
④選擇合格的運輸單位,做到運輸過程不散落。
⑤車輛出場沖洗車輪,減少車輛攜土。
⑥拆除構筑物時有防塵遮擋,在旱季適量灑水。
⑦使用清潔能源,爐灶符合煙塵排放規定。
(6)固體廢棄物
Ⅰ.工程棄碴、建筑廢料污染控制措施
①減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時間和堆放量。
②制定廢渣的處理、處置方案,及時清運施工棄土和渣土,建立登記制度,防止中途傾倒事件發生并做到運輸途中不撒落。
③選擇對外環境影響小的出土口、運輸路線和運輸時間。
④剩余料具、包裝及時回收、清退。對可再利用的廢棄物盡量回收利用。各類垃圾及時清掃、清運,不隨意傾倒,每班清掃、每日清運。
Ⅱ.生活垃圾污染源控制措施
篇9
關鍵詞:污水處理;在線監測設備;無線傳輸;過程監控
中圈分類號:X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63l(2010)01-0056-02
1.引言
隨著國家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測力度的加大,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建設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監測點,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直接指示了城市管網的污染程度,而其出水如果不達標則有可能依然對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接受水體造成污染。雖然國家對以污水處理廠為主要基礎建設的治污項目進行了很大的投資,但從實際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發現,污水廠是否能正常運行、進水指標是否符合設計標準、出水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僅僅依靠環保部門有限的人力進行監控,其覆蓋面和頻率均非常有限,不能有效監控企業排污行為。水環境污染源監測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控制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控制而實施的一項重要措施,是環境保護部門進行環境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是環境執法的基本依據。但為了提高環境管理的針對性、科學性,迫切需要提高和改進污染源監測水平和手段。
而實時的在線監測紿環保部門提供了有利的工具,這樣既能及時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又可以有效地對該企業相關的上下游污染源進行綜合有效的分析。環境在線監測技術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測取、運用環境質量數據資料的科學活動,是用科學的方法監視和檢測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各種數據的過程,用監測數據表征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而淮南市環保局在傳統的只監測主要污染源數據的基礎上,對淮南市重點污染源企業進行生產運行過程監控,使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提升了一個高度,實現了“從頭至尾”的過程動態監控。
2.污水處理廠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建立
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是國家在“九五”期間對“三河”(淮河,海河,遼河)地區進行水污染治理工程中淮南市的一個重點基礎建設工程,該廠及其配套管網項且是安徽省淮河流域八個城市城市污水治理項目之一,它的建成及正常運營為淮南東部地區的污水處理以及對改善淮河水質保護環境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并為后續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日處理污水能力10萬m3,采用卡魯塞爾2000型氧化溝二級生物處理工藝。進出水設計水質如表1所示。
主要工藝采用二級生物處理氧化溝工藝。氧化溝溝型采用卡魯塞爾2000型。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
該污水處理廠不僅是淮南市的重點治污項目,同時也是淮南市環保監查部門的重點污染源監控單位。目前淮南市環保局對該廠的污染源在線監測工作處于行業先進行列,以下將以該廠為例來說明其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建立及應用。
2.1 系統結構圖
城市污水處理在線監測管理系統由在線儀器檢測系統、生產運行過程監控系統、數據采集傳輸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組成(見圖2)。該系統可對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和主要污染因子實現在線監測,實時掌握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放情況及污染物排放總量。
2.2 污染源在線檢測設備
針對污水處理廠的污染源特點,在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安裝了流量,PH,cOD和氧氦的在線檢測設備來代替人工采樣和檢驗。對于流量和PH的測量分別采用了超聲波流量計和電極測量來實現對這兩個參數的實時數據進行采集;對COD和氨氦則使用的是用化學法進行測量的在線檢測設備,經過設定頻次(如每兩小時采一次樣)可以使每天的檢驗次數達到12次左右,大大提高了檢測頻次,并且覆蓋一天的每個時段,對觀察管網進水和污水出水水質的連續變化有了科學的依據。
而對于在線檢測設備可以通過對其定期維護和校對,使在線檢測的準確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使在線檢測結果具有針對性。
2.3 數據采集傳輸系統
當在線檢測儀表或設備對水樣進行檢驗得出結果后,該結果必須首先收集再進行通訊傳輸和處理。一般在線儀表檢測結果經過變送器后輸出為4-20mA的模擬信號,而且有的設備只提供一路輸出信號。但是進、出水口監測的這些信號要同時至少提供給污水處理廠和環保局的監控系統兩個系統使用,因此針對只有一路信號輸出的設備另外安裝信號分配器,使在線儀表的輸出信號一分為二,解決不同系統同時使用一個信號的矛盾。
對環保局而言各污染源的監控點是分散的且距離較遠,結合目前的技術發展,無線數據傳輸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每個數據傳輸系統由1個數據采集器、1臺GPRs無線調制解調器組成。調制解調器通過RS232接口與數據采集器相連,數據采集器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采集污水處理廠的監測數據,并將采集的監測數據通過專用GPRS無線調制解調器發送給GPRS網絡,再通過INTERNET主干網[或GPRS網絡專線)上傳給環保局監控中心。
GPRS通訊系統在監測系統的應用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優點。首先是應用廣泛,對監測數據的查詢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實現移動監測。其次,運行費用比較低,GPRS系統一般按照用戶的數據傳輸流量來進行計費,這樣對于設定了采樣間隔的在線檢測系統而言,只要定時或經過信息系統激發進行數據傳輸,從而節省了費用。非常適合在線監測的要求。第三,性能穩定。環境在線監測系統要求數據傳輸穩定,不能有數據傳輸延誤和斷傳現象。GPRS系統激活后,永遠保持在線,不存在掉線問題,同時由于GPRS最高理論傳輸速率為171.2kbps,速度很快,不存在數據傳輸延誤現象。第四,安全性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的使用和有嚴格的規定,以保證在線監測數的安全。GPRS通訊系統在使用前,需要預先設定IP地址,使用時會向預先設定的IP地址發送數據,可以避免他人的惡意獲取。第五,數據完整。GPRS通訊系統采用“包交換”方式傳輸數據,將傳輸數據封裝或許多獨立的封包,封包大小可以設定,再依次將這些封包一一傳送出去,有效避免監測數據傳輸中丟失的問題。
2.4 生產運行過程監控系統,
在建立了基本的污染源在線檢測系統后,對照國家環保部對城鎮污水處理廠加強監管的相關要求,淮南市環保局提出了對污水處理廠的生產運行過程進行監控的新思路,對污水處理廠的重要生產設備運行情況及工藝運行指標同時納入環境在線監測系統。淮南首
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的相關規定的執行,積極配合淮南市環保局進行了該系統的升級工作。在過程監控的思路的指導下,選擇了對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提升泵和主要工藝段氧化溝內的主要曝氣設備表曝機通過另外安裝電流互感器實現對運行電流進行實時監控,并同時將氧化溝內的MLSS,DO,ORP的在線數據同時收集到監測系統中。而對污泥處理的監測采用了在污泥緩沖池內加裝污泥濃度計,用其測出的剩余污泥濃度和剩余污泥量進行相關計算,從而得出污泥處理量,對實現污泥處理的監控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一系統的加入使污水處理廠污染源監測系統的在線檢測部分得到了一個提升,從原來的點監測擴散到過程監測,對于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3.在線監測信息管理系統
3.1 系統組成
在線監測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由中心站和監控子站組成。在系統中,中心站通過GPRS網絡與各監測子站進行信息交換,對收集的監測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形成各種統計分析報告、報表及圖形,通過顯示屏進行顯示。
3.2 系統功能
(1)在線監測和遠程控制。可以在線查看、查詢、獲取各種生產運行設備的最新數據、狀況,并可以實現定時監測(氨氮、COD、Ph、流量等一次性儀表根據設定采樣周期進行數據采集)。監控中心可以實時顯示水污染點源的污水瞬時流量和累積流量以及COD或氫氯的濃度和排放總量等數據,能夠對監測現場設備進行遠程啟動、設定工作時間、調整工作周期、數據二次查詢等遠程操作,并將分析結果和設備運行日志記錄于環保局中心數據中。
(2)報警處理。有斷線報警(包括設備故障報警)、超標報警、開關設備報警和異常情況報警。可以靈活設定報警條件,并和人員的手機、短信綁定,在滿足報警條件時,自動發送報警信息。
(3)短信服務。包括數據傳送,可以把企業的數據發送到指定的手機:短信報警(數據報警,斷線報警,開關設備報警,監測儀器報警):批量配置企業的報警數據:自寫短信,自定義短信的內容和發送對象。
(4)查詢統計。提供多種條件查詢方式和查詢結果分類、分項排序、統計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匯總值等分析處理功能。提供統計各類監測數據功能,如流量統計;COD、氮氨濃度分析:COD、氨氦排放總量統計等。提供查詢結果打印功能。
(5)分析報表
對于企業的排放匯總數據按指定的時間段進行列表和圖形方式分析,并可實現與收費管理系統的結合。列表分析以表格的方式給出上述數據,圖形方式通過曲線、柱狀和餅狀等圖形直觀的顯示。
(6)監控源管理
監控源管理以企業為單位,主要包括監控源的常規信息管理,排污口管理,和治理設施管理;在線監測儀管理可以動態添加排污口,采集儀,各種模擬設備和開關設備的添加,并可以指定模擬設備的標準數值和報警的上下限。
(7)數據標記和剔除
特定的職能管理部門在審查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對于已經確認異常或無效的數據能夠進行手動標記或剔除操作。對于任何的標記或剔除操作,系統自動記憶,作為日志備查。
(8)系統管理
設置系統的一些參數,包括權限管理、常量管理、設備管理、在線列表和監控源類型設置等。
4.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
在實際的在線監測系統使用過程中,企業和環保局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對于在線監測系統而言,污水處理廠的在線檢測設備的正常運行是其最基礎的保證,所以在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調試完成并投入運行后,對在線檢測設備需耍進行定期的維護,及時發現設備出現的故障并及時處理:對試劑要及時補充:及時訂購需要更換的備件:并對維護工作做好記錄。由于環保局的在線監控點比較多,對于在線檢測設備的維護工作則由企業和環保局共同分擔。
另外環保局也可以通過對不同企業的相關污染源的監測來了解某個監測點的上下游污染源之間的影響。比如在對污水處理廠的進水監測指標中的PH值和COD的監控中,如果發現污水處理廠進水的PH值異常高至9以上或COD(或氨氨)值高于污水處理廠進水設計值時,這時可以考慮在城市管網申有工業污水混入,可以通過對污水處理廠進水管網上游的相關工業企業的水污染源的監測記錄的查詢來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說,一般從進水到出水至少要十幾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以上,在夜間運行時對出水的水質一般無法及時調控。而在線監測系統是實時24/J、時連續運行,夜間的出水實時監測結果對污水處理廠的生產運行和工藝調整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同時環保局可以通過連續監測來防止工業企業在夜間偷排的現象,真正從源頭上把減排的工作落到實處。
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的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來,數據傳輸暢通、安全、準確,設備運行穩定。通過比對實驗,COD、氨氦、流量、PH相對誤差≤±10%,遠程數據傳輸故障率小于1%,數據捕捉率98.5%,服務器能保存數據3年以上。該系統不僅是管理的工具,也是服務的載體,為環保局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
5.結論
環境監測與環境管理工作“點多,面廣、量大”,而且具有“全方面、全天候、全時制”的特點,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是一套以在線自動分析儀為核心,運用現代傳感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通訊網絡所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在線自動監測體系,它排放情況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向各級環保管理機構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污染排放信息,節約了執法成本,提高了監察效能。既是企業和環保監察部門聯系的紐帶,又是環保監察部門為企業提供更好服務的工具,在國家對環境減排問題的戰略部署中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污水處理企業利用在線監測系統信息的及時性對調整生產運行,對企業的經濟合理運行有著重耍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文翔.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監測監控的實踐與探索[H].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王光輝等.城市污水處理在線監測管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節能,2007(1):24-27.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的總要求,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堅持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堅持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堅持運用綜合措施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環境安全,保持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
二、目標要求
七彩****保護行動以“七彩****,我的家園”為主題,實施“七大行動”,著力解決影響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使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明顯增強,公眾的環境權益切實得到維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政府的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樹立“****是生態環境狀況最好的地方,是生態環境保護得最好的地方,是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處理得最好的地方”的嶄新形象。經過15年—20年的艱苦努力,實現生態省建設的目標。
三、原則
社會性原則:打造國際國內認知****、關注****、支持****、發展****的平臺與窗口。
參與性原則:形成政府倡導、公眾參與、社會推動的整體合力,成為公眾自我教育、自覺保護的紐帶。
持久性原則:按照階段目標制定計劃,采取多種形式持續推進,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使各項行動遍及城鄉,經常性活動深入各行各業。
實效性原則:明確目標,落實任務,努力做到有聲勢、有規模、有措施、有檢查,爭取一年一變樣,三年見成效。
四、主要內容
(一)環境法治行動
1.加快推進環境法制建設。完善、修訂一批地方性法規、規章、政策,切實把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環境執法監督長效機制,把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環保專項行動與經常性的監管結合起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違紀案件。
2.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強化政府環境保護責任,把環保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和干部政績考核。在重大決策、區域開發、項目建設、評優樹先等方面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
3.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各類對環境有影響的專項規劃、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堅持科學決策,努力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和破壞生態行為,堅決防止發達地區淘汰的落后生產技術、設備和已經關閉的企業向我省轉移。新建項目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一律不予批準建設;在建項目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產;已建項目經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達標的一律關閉。對不符合環保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國土資源部門不得提供用地,工商部門不予辦理工商登記。
4.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依法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提高排污費收繳率;全面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的收費改革,尚未開征污水和垃圾處理費的地區要限期開征。逐步開展排污權交易和生態補償試點,逐步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進一步研究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
5.加強基層環境執法能力建設,建成100支技術精良、裝備先進、反應迅捷、作風過硬的基層環境監測和監察隊伍。
(二)環境治理行動
1.以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和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為重點,開展水污染防治
以水質“穩中有升、逐步改善”為目標,繼續加大以滇池為重點的9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到2010年,9大高原湖泊治理項目開工率達到100%,完工率達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湖總量削減10%以上。
進一步修改完善各湖保護條例,科學確定各湖水位高程,依法建立有利于湖泊保護的水位調度運行機制;在湖泊法定正常水位后延一定范圍內,嚴禁建設對生態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開發項目;重點治理污染嚴重的入湖河道,大幅度削減入湖主要污染物總量;全面實施“三退三還”工程,建設湖濱生態帶,恢復濕地;湖畔違規建設的污染水環境、破壞生態的建筑設施一律拆除;加快污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和入湖河口人工濕地建設;加快滇池引水入湖工程建設。
采取最嚴格的措施保護飲用水源。制定并實施全省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禁止設立排污口,現有的排污口一律關閉;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禁止新增排污口。關、停、改造對飲用水源有污染威脅的企業,加強對江河沿岸化工和冶煉企業監管,消除環境安全隱患。建立健全飲用水源安全預警制度,定期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
以保護生態功能、強化流域生態脆弱區治理、落實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強水電開發中的環境保護、加快實施三峽庫區上游地區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建設項目、加強流域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探索生態補償機制等為重點,確保6大江河流域水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對主要出境河流的監控,完善出境河流水質監測斷面布置,建立主要污染源檔案,制定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防范環境污染風險。
2.以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為目標,加強工業污染防治
以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為目標,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嚴禁無證或者超期排污。以控制SO2和COD排放為重點,制定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把總量控制和削減任務層層落實到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燃煤電廠新建機組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達不到總量控制指標的現役機組,必須限期安裝脫硫設施,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
依法淘汰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者超期排污的單位采取限產、限排措施,責令限期治理;逾期達不到治理要求的,堅決責令停業或者關閉。嚴禁在城市附近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新建冶金、建材、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已建的要逐步實施搬遷。
3.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力爭全省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95萬噸/日,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城市河流水質明顯改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60%,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區域,推廣清潔能源,防治燃煤污染。采取綠化責任制、建設施工管理、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潔運輸等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推行機動車尾氣排放定期檢測制度,防治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
切實解決油煙污染和噪聲擾民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環境問題。加強市容市貌整治和綠化美化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城郊結合部建設,著力解決臟、亂、差的問題,營造優美和諧的城市環境。
4.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和環保農業生產新技術,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切實降低農業源污染。因地制宜治理分散的生產生活污染源。實施“四改”工程(改池管好垃圾、改廁管好糞便、改養解決畜糞、改種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引導農村居民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習俗,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容村貌整治,營造健康、舒適、優美、潔凈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環境陽光行動
建立和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維護環境知情權,倡導公眾參與,鼓勵輿論監督,加強政府監管,企業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形成社會普遍關心和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1.建立全省環境狀況年度分析報告制度。通過****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和網絡全省年度環境狀況和各州(市)的年度能耗指標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2.建立和完善重要水體水質、重點城市空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重點企業主要污染物在線監測或者監控設施。通過新聞媒體和網絡及時公開重要水體和重點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信息,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予以曝光。
3.實行企業環境行為公開制度。根據企業環境行為評估,分為綠、黃、紅3個等級,向社會公布企業環境形象,促進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方式。
4.完善“12369”環保違法行為舉報熱線,在官方網站設立環保建議郵箱,暢通公眾參與渠道。
5.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普通公民代表參與環境監察活動,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
6.深化環境管理政務公開制度。公開建設項目和政府規劃的環境影響信息,完善建設項目環保陽光審批機制。
(四)生態保護行動
1.開展全省自然生態現狀調查,科學編制生態功能區劃。根據不同區域確定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分別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
2.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及配套措施改革,逐步建立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森林管護體系。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整治等生態建設工程。
3.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優化整合全省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功能區,保障保護區保護功能完整,提高保護質量和效益。嚴禁在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開展旅游和生產經營活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獵殺(捕)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嚴肅查處保護區內各類違法違規開發建設行為。
4.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物種及遺傳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系統,構建保護與持續利用的信息共享平臺。啟動生態環境監測及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并納入日常監管,強化區域生態保護監督管理。確定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的野生物種,制定并實施專項保護規劃,建立完善全省范圍內的生態信息和監測保護系統。
5.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為重點,切實按照環境生態學的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積極推進城市中心公園、道路和住宅區綠地建設,大力開展城郊環城森林帶和森林公園建設。持續推行城區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綠蔭化、庭院花園化,不斷提高城市綠地覆蓋水平,建設綠色城市。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集鎮和村莊綠化,同步推進公路鐵路沿線、江河兩岸、湖泊水庫周圍和鄉村面山的綠化美化。
(五)綠色創建行動
開展以環境保護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農村、進公共場所為重點的多種形式綠色創建活動,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1.培育1000個“綠色細胞”,包括100家綠色酒店、200個綠色社區、300個環境友好企業或環境友好工程、400所綠色學校,充分發揮“綠色細胞”的帶動示范作用,引導全社會自覺參與環境保護。
2.創建2至3個環保模范城市,創建100個綠色城鎮,包括20個生態縣(市、區)、30個生態示范區、50個生態鄉鎮。
3.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活動。整合生態公益林、清潔河道、綠色通道、千萬農民飲用水、生態家園富民等行動,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引導綠色創建單位辦一件有利于保護環境的實事,解決一個影響社會和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問題,建立一個環境義務監督站,招募一批環保義務監督員,每季度組織一次環境保護宣傳活動。
5.“十一五”期間,各州(市)建成一個環境友好教育基地,一所環境友好示范學校,一所環境友好示范幼兒園,一個環境友好示范社區,一個環境友好示范企業,一個環境友好示范機關,一個環境友好示范鄉鎮,一個環境友好示范項目。
6.通過廣播、電視、網絡以及其他新聞媒體,舉辦環境友好型家庭生活方式大討論,倡導節約、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
(六)綠色傳播行動
加大環境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社會共同參與,營造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建立對外推介平臺,展示我省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積極保護生態環境,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關系的形象。
1.在****電視臺少兒頻道開播“環保在線”專欄,發揮“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建立定位為“政府、公眾、企業互動的橋梁”的“七彩****”專門網站。出版一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七彩****保護行動指南。在各州(市)主要通道、標志性建筑物等明顯位置,設置以“七彩****、我的家園”為主題的七彩****保護行動公益廣告。昆明市要選擇100個公交站臺、100輛公交車和1000輛出租車,長期開展七彩****保護行動公益宣傳。
2.舉辦“七彩****”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成就展,在各大中城市開展七彩****保護行動宣傳周活動,向省內外展示****在保護生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利用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平臺,設立綠色產業貿易交流專館推介經過認證的環保產品、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等。
3.選擇一些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代表性的正反實例編寫地方教材,在與基礎教育相關課程中增加環境教育的內容。把環保知識和實踐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基礎教育,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逐步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環保教育體系。
4.利用黨政干部培訓、企業家培訓等形式,針對不同對象開展環保宣傳教育;組織專家、學者深入廠礦企業、學校、機關和農村開展演講活動。
5.設立****環保“綠孔雀”獎和“七彩****,我的家園”年度好新聞獎,開展百名記者、書畫家、書法家、攝影家“走進七彩****”活動。面向國內外游客開展“七彩****、我的家園”有獎征文活動,客觀地展示****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就。
6.整合“環境日”、“水日”、“地球日”等資源環境宣傳日活動,突出“七彩****,我的家園”的宣傳主題。
7.開辦“七彩****”國際環境與發展論壇,一是就發展與保護問題集思廣益,二是宣傳****,樹立良好形象。
8.利用我省部分城市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結成友好城市的平臺,形成長期穩定的環境合作與交流機制。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和環境建設方面的經驗交流,引進先進的城市環境管理理念和污染控制技術,提升我省城市環境管理水平。
9.策劃“七彩****夏令營”、“七彩****冬令營”活動,選擇不同地區的青少年學生代表開展綠色環保體驗活動。在旅游行業開展“七彩****生態旅游”活動,倡導生態環保型的旅游方式。
10.編寫介紹****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材料,培訓全省導游,招募10000名綠色志愿者,開展綠色傳播活動。在全省所有風景名勝區開展禁止白色污染活動,設置警示性標語口號;在重點旅游點建立游客中心,介紹****地理環境、民風民俗和環境保護。
11.建立定期對話制度,就省委、省政府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決策,及時與國內外環保NGO組織進行溝通和交流。
(七)節能降耗行動
1.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組織實施“百戶企業節能行動計劃”,落實節能降耗、污染減排責任制。著力推進鋼鐵、有色、化工、煤炭、電力、建材6大重點耗能行業,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耗能企業,以及重點用能設備、重點耗能產品的節能降耗工作。大力推廣綠色技術,確保到2010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
2.實施“五個一批”示范工程,即:抓好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促進企業清潔生產、節約能源、節約原料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抓好一批生態工業園區,推進園區生態化建設;抓好一批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示范工程,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抓好一批技術開發和應用示范項目,支持資源節約、利用、處理、回收等適用技術開發;抓好一批廢棄物處置和回收利用示范點建設,提高工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的集中處置能力。
3.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抓好全省第一批共20戶循環經濟試點;全面推進5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10個示范縣、50個示范企業和100個示范項目的建設和實施。
4.繼續推進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建立和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整合優勢資源向優勢行業、優勢企業聚集。實行行業用水定額制度,編制不同地區和行業的節水規劃,推行工業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中水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