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護理體會的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個案護理體會的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個案護理體會的總結

篇1

術前準備:

一、精神及心理護理:尿毒癥病人由于病程長,思想包袱重,生活質量低,影響個人的工作學習和前途,思想壓力大,對治好疾病有迫切的要求。因此,做好精神及心理護理,對治療疾病有重要作用。我院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和語言各有不同,為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手術,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向他們介紹病房環境、住院規則和如何適應病房生活,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盡量給予照顧,減少他們的顧慮和陌生感。術前將手術情況和手術的配合,尤其是對術后保持的意義交待清楚,可以減輕病人對手術的恐懼,提高信心。

二、病人來自行業不同,文化水平差異也大,所以認識問題也不同,對于責任護士來講,摸清他們的思想脈搏,因人而異的做思想工作。例如有的病人家境非常貧寒,但對于生存的渴望又非常強烈,我們醫護人員獻計獻策,幫助其動用社會力量籌款,或指點投親靠友援助其達目的,或有配型不成功而情緒低下者,我們均給予撫慰,向病人解釋配型的重要性,鼓勵病人耐心等待腎源,給病人多次配型機會,最終達到目的。

三、對患者加強術前指導:移植后患者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息,為了防止術后便秘,術前要指導患者臥床排便,指導病人術前免疫制劑應用,做到服藥準時準量,對于術前晚病人為防止恐懼影響睡眠,給安定口服或肌肉注射安定,以保證充分休息。

術后護理:

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術后一周在監護室行特別護理,在監護室定時密切觀測生命體征變化,檢查手術區傷口滲血狀況,使病人有安全感,病人術后在短期內要嚴密隔離,家屬不允許探視,病人有時會產生孤獨感,此時要給病人耐心細致的生活護理外,并及時與病人溝通,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安慰,感覺親人就在身邊,鼓勵病人在床上早翻身、早活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責任護士對個案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術后最敏感的指標就是尿量多少,有些病人術后暫時無尿或尿少,他們往往情緒悲觀,血壓升高,睡眠不好,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對其針對性治療外,須做好解釋工作,讓病人知道一般術后無尿或少尿是暫時的,以前做這種手術時有發生,并不一定影響腎移植的效果,以消除病人思想顧慮,使病人配合治療,穩定情緒,樹立信心,能按時入睡,才有利于康復。

三、排斥反應的護理:移植腎術后的病人非常關注遠期療效,我們根據生理特點,告訴病人,人體對于異體的器官和組織都有非常強烈的排斥功能,對于腎臟也是如此,所以排斥反應是不可避免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發熱、移植區脹疼、惡心、嘔吐、尿少、體重增加、血壓升高、化驗尿出現蛋白、玫瑰花結形成率升高等,我們進行移植前后即刻用藥物壓制和消除這種排斥及定時沖擊治療,遵照醫囑長期服藥,可取得滿意療效。

四、抗感染的護理:移植術后患者由于全身營養差,有引流管,加上長期應用免疫制劑及大量抗生素,使機體抵抗力降低,腸道菌群失調,故極易發生感染、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愈合慢等,術后護理我們采取以下措施:1、術后第2日患者取半臥位,便于腹腔引流液及時排出體外,減少感染機會,并鼓勵做深呼吸及四肢伸屈運動;2、堅持無菌操作和房間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口腔護理是減少和避免感染機會的一項措施,術前到口腔科潔齒后即用1‰呋喃西林口服液漱口,每日4次。當術后用大量免疫制劑患者發生口腔潰瘍時用碘甘油涂擦局部,每日3次,并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篇2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經歷,伴隨現有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疼痛是主觀性的,是身體局部或整體的感覺。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國際慢性病疼痛協會(the National Chronic Pain Outreach Association)認為疼痛遠比一個疾病的潛在癥狀危險。持續性的疼痛會引引起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改變,加重原發病灶的癥狀,還可導致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精神崩潰甚至人格扭曲等嚴重后果1。癌痛是疼痛的一種,屬于慢性疼痛,是伴隨癌癥的一種常見癥狀。這種疼痛可輕可重,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程度和性質是因人而異的。有文獻報道我國目前有癌癥病人超過700萬,其中51~62%的病人伴隨不同程度的疼痛,約40%為輕度疼痛,60%為中重度疼痛。對于大多數癌癥患者而言,所面臨的最難以忍受的痛苦就是疼痛。因此祛除疼痛是作為腫瘤科的醫務人員不可推卸的責任。本區主要收治患有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等中晚期腫瘤患者。于2010年1月開始創建無痛病房,現將一年來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

2010年—2011年收治癌痛患者380例,男性192例,女性188例,年齡18—80歲。其中乳腺癌84例,卵巢癌45例,肺癌68例,胃癌47例,結直腸癌56例,肝癌30例,淋巴瘤38例,骨肉瘤12例。

2 人員的配置與培訓

2.1 人員分工,職責

無痛病房的團隊由科主任,腫瘤科醫師,麻醉科醫師,護士,患者及家屬組成。病區護士按責任組長,管床護士,助理護士進行分工。另由2名護士兼職疼痛護士。

責任組長由高年資的主管護師職稱的護士擔任,除做好本組患者的護理工作外,還要指導,督促,評價本組護士工作。組織無痛護理病案的點評,護理教學查房,解決下級護士解決不了的疼痛難題。做好疼痛病房護士培訓的培訓計劃,通過小講課,個案分析等方法,促進下級護士的疼痛繼續教育。協助護長做好考核工作。

管床護士由注冊護士擔任,與醫師共同完成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無痛治療及所有護理。應利用所掌握的疼痛關知識及技能對患者進行以下工作,①評估患者疼痛狀態,及時報告醫師。②具體落實各項止痛措施。③密切觀察各項止痛措施的效果,準確記錄各種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師更改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

助理護士由尚未獲得注冊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協助管床護士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及對外領取物品等工作。

疼痛護士由2名高年資的護師擔任,定期參加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的培訓,負責將新的疼痛知識理論以小講課的形式組織科內培訓。負責每月1次的患者健康教育會。并對創建無痛病房的各種表格及文件加以整理及歸檔。

2.2 人員培訓及考核

根據本院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及層級培訓的要求。設計出不同級別護士的培訓方案。理論知識請省內疼痛專護理專家集中授課,內容包括創建無痛病房的要求,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的評估,疼痛的護理干預,各種止痛藥的作用與副作用,阿片類藥品中毒的解救方法,醫患溝通技巧,WHO三階梯止痛原則,各種管理條例法規等。

培訓的形式有集中授課,小講課,個案分析,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每個護士必須參加30~40學時的學習。考核由護士長和護理組長共同完成。考核項目包括培訓學習考核成績,主動評估疼痛情況,疼痛干預措施的執行情況,疼痛記錄表格的書寫質量,患者對管床護士的滿意度。每月進行考核1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使創建無痛病房的護理工作進行持續的改進。

3. 疼痛護理措施的實施

3.1 疼痛評估

3.1.1 疼痛評估工具

本科采用的疼痛評估量表有詞語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or Seale,VDS)、數字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eale,NRS)、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 Revised ,FPS-R)。我科將3種表格合并成簡易疼痛評估尺,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選擇評估尺,做到每位患者只固定使用一種量表評估疼痛,以免評估誤差。在每個病房的床頭都張貼有疼痛評估尺,每名醫護人員都隨身攜帶疼痛評估尺,方便使用。

3.1.2 評估的時機

我科制訂并落實評估的方法,評估的時機及記錄方法。在每例患者入院時都進行疼痛評估,要求接診護士教會患者使用疼痛評估尺,開始建立并填寫疼痛護理單,記錄患者疼痛的部位,時間,性質,疼痛的持續時間,對活動度的影響,對睡眠的影響,有無使用止痛藥物,使用止痛藥物的名稱,用法,有無不良反應,在患者入院8h 內完成首次疼痛評估,每天8:00對所有疼痛患者進行評估并將疼痛評分記錄于體溫單上。對于暴發痛,疼痛評分≥5分者,報告醫生,給予鎮痛處理后30min評估,然后每2 h評估1次,直至疼痛評分

3.2 實施疼痛護理

3.2.1 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癌癥患者長期受疾病的折磨,大多數有焦慮,恐懼、憂郁等負面情緒出現,表現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對疾病的治療喪失信心,常常不愿意說出自已的想法,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同情心及耐心,給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讓患者有信心接受治療,愿意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各項治療。要讓患者明白爭取無痛是他們的權力,要向醫護人員說出你的疼痛,以便取得幫助。

3.2.2 先實施非藥物的疼痛干預措施,包括計數、祈禱、自言自語鼓勁自己、聽音樂、看電視、與人交談、有節律的按摩,可以予冷敷、熱敷等。

3.2.3 遵醫囑使用藥物治療。遵守WHO三階梯止痛原則。包括①口服給藥。應選擇口服的給藥途徑,盡可能避免創傷性的給藥途徑,這樣便于病人長期用藥,適當的口服用藥極少產生精神依賴性和身體依賴性。對吞咽困難的病人可采用舌下含服、直腸、經皮給藥方式,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依從性。②按時給藥。止痛藥應有規律的按時給藥,而不是按需給藥—即只有疼痛時給藥。按時給藥可以使患者血藥濃度維持較平穩的狀態,不僅可以提高藥物的鎮痛療效,還可以減少耐受的出現,使患者保持在無痛或完全可以忍受的水平上。③按階梯給藥。對癌痛的性質和原因做出正確評估后根據疼痛的程度按藥順序逐步由弱到強選擇止痛藥的類別。④用藥劑量個體化。患者的疼閾個體差異很大,對鎮痛藥的敏感度也不相同,用藥的劑量應根據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疼痛緩解或不痛為止。阿片類鎮痛藥在使用中沒有天花板效應。應按醫囑準確及時的給口服止痛藥,應告知患者常用嗎啡、羥考酮、可待因等復方制劑不可掰碎,嚼服,應整片吞服。對于多瑞吉應告知患者保持貼藥處皮膚清潔干燥。

3.2.4 嚴密觀察各種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積極減輕不良反應帶來的癥狀。非甾體類鎮痛藥的不良反應有: ①胃腸道不良反應。②肝臟不良反應。③神經系統不良反應。④泌尿系統不良反應。⑤血液系統不良反應。⑥過敏反應。尤其是老年人使用非甾體類鎮痛藥時更應注意觀察胃腸道不良反應及肝腎功能的變化。阿片類止痛藥的不良反應有:① 惡心、嘔吐。資料表明,病人服用嗎啡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惡心40%,嘔吐15%,而惡心較嘔吐發生率高。因此我們在用阿片類鎮痛藥時常配合使用止吐劑、H2受體拮抗劑、硫糖鋁等。② 便秘,便秘是嗎啡最為常見和頑固的副作用,發生率約為90-100%,病人對嗎啡引起的便秘作用幾乎不能耐受,因此可預防性的給乳果糖口服液分服,果導片等緩泄劑,鼓勵患者多飲水及進食含纖維的食物,可食蜂蜜、火龍果、木瓜等促進排便。③ 鎮靜,在用藥的開始幾日病人有出現過度鎮靜的可能,增加用藥量后也可能出現。④ 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妨礙病人足量用藥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病人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一般對嗎啡均有了耐受,不會導致呼吸抑制。在首次使用嗎啡的病人注意對病人的觀察,增加給藥量時也應加強觀察。⑤ 尿潴留,嗎啡很少引起尿潴留。主要是嗎啡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和促使抗利尿激素釋放所致。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更為常見。一般治療前列腺的藥物可以緩解尿潴留,熱敷下腹部和誘導可以對部分病人有效。針灸可以治療尿潴留。必要時可以進行導尿,保留2-3天的尿管,往往在拔除導尿管后可以自己排尿。⑥ 過量,每個人對嗎啡毒性作用的敏感性差異很大,長期使用嗎啡藥物的病人一般很少出現嗎啡中毒,從未用過嗎啡的病人,當服用嗎啡120mg或注射嗎啡30mg時,將出現急性中毒癥狀,病人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次數減少、發紺、血壓下降、瞳孔縮小。治療主要使用納洛酮拮抗呼吸抑制。

3.2.5 做好健康教育,任何治療護理都離不開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因此落實健康教育育是無痛病房建設中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把健康教育貫穿整個住院期間,另外出院后設專人電話隨訪患者的疼痛情況,并設立小冊子做好記錄。在走廊設置無痛病房的宣傳欄,每月更新無痛病房的知識。每月召開病友會,聽取患者對無痛病房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向患者講授各種止痛方法。向患者派發疼痛教育育小冊子,由管床護士負責教會患者評估疼痛的方法及各種止痛藥的作用及不良反應。重點關注不愿意報告疼痛,害怕服藥成癮的患者。指導家屬積極參與疼痛管理。

4 無痛病房效果評價為患者進行疼痛干預后,注意觀察患者的依從性,評價措施實施后的效果。效果評價的核心內容是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即是否達到疼痛控制的目標,包括疼痛評分

5 小結 通過一年的創建無痛病房工作,提高了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技能,提高了患者對疼痛的管理理念,讓患者得到了優質的無痛服務。在管床護士滿意意度調查表中顯示90%的患者表示對鎮痛效果表示滿意,大大的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護理人員對疼痛管理理念和對疼痛的管理技能參差不齊,有待于系統的進行疼痛專科護士培訓,疼痛管理是多學科協作,希望在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下,將無痛病房的工作做的更完善,更規范,讓患者得到更優質的無痛舒適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