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修復總體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礦山生態修復總體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礦山生態修復總體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全縣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總體工作部署,新區根據《縣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總體方案》與“生態環境決戰年”的要求,全方位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下面就我新區前階段工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簡要匯報:

一、組織實施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

新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涉及整治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四個專項整治辦公室,并由各分管領導兼任各整治辦公室主任。各專項整治辦公室根據整治任務,制定了詳細的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二)宣傳發動、明確責任

12月20日,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召集全體新區干部、各村主職干部、新區主要企業主召開了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會議對全縣生態環境整治動員大會精神進行了傳達,對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布置,形成了較好的輿論氛圍。

二、工作進展及下一步打算

(一)工業環境整治

1、爐窯整治。目前已經對新區范圍內的4家石灰廠和1家陶器廠進行詳細調摸,3月5日上午召開各企業主會議,對整治政策及任務進行再明確、再落實,計劃在今年11月底前淘汰。

2、噴水織機整治。3月6日下午召開整治大會,新區共有噴水織機862臺,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淘汰,零星戶共134臺在6月底前淘汰,方鑫紡織、眾鑫金屬加工、華鑫紡織等3個集聚點工534臺在9月底前淘汰,華方紡織1個集聚點共191臺在11月底前淘汰。截止目前,共變賣淘汰噴水織機102臺。

(二)農業環境整治

1、農業污染整治。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涉及澗塘種鴨基地、磨盤山瘦肉養殖場、丁富離業有限公司等3個項目,目前澗塘種鴨基地鴨棚改造、四周綠化已啟動。計劃完成種植結構調整面積6000畝,實施測土配方5000畝;目前已完成種植結構調整1500畝,實施測土配方2500畝。

2、清水河道及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400余畝漾蕩的清淤工作,古頭港等4條港共計4.5公里河道綠化工作已落實,計劃在4月底前完成綠化工作。

3、飲用水源保護及水環境質量達標建設工程。新區與各村簽訂了水域保潔責任書,并建立了巡查制度,成立了巡查隊,做到了保護區內水域基本無水草,達到了水域保潔的要求。在保護區內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配合農業局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違禁農藥、化肥監管。目前我新區已建立渚山3390畝楊梅示范區(三級保護區內),澗塘、后洋1500畝示范區(一級保護區),玄壇廟1000畝統防統治示范區(三級保護區)。

(三)礦業污染整治

1、礦山及水沖石子企業污染整治。各礦區與道路接口處都實施了水沖運輸車輛,新區定期到各礦區進行督查。四號橋處堅持每天用灑水車噴灑道路,架子山石礦已完成礦區道路硬化工作。

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礦山各項督查工作,進一步規范礦山開采要求,確保生產安全。按照要求督促各礦山企業,做好道路養護及各項創綠工作。并要求單位安排專人負責,保持碼頭清潔衛生。

2、運輸船舶污染整治。前期進行了全面的排查摸底,共有5個營運碼頭需設置垃圾接受容器和指示牌,目前此項工作已有續開展,已完成2個碼頭垃圾接收容器和指示牌的設置工作,其余3個將在本月完成。

(四)生態污染整治

1、城市揚塵、道路粉塵污染整治。項目主要涉及104國道、長水公路沿線,場地與路面硬化工作計劃于近期開工,計劃在6月底前完成硬化工作。新區成立了創建辦成員為主的整治小組,指定了新區環境衛生整治計劃表及道路硬化工作計劃。新區負責道路做到專人負責,常年保潔,逐步提高灑水覆蓋率。

2、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目前澗塘、霞城、川步、后洋、渚山等5個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已完成70%左右,農家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綜合整治工作已完成40%左右。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企業、群眾對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不夠重視,存在應付現象,社會責任感不強。

2、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涉及千家萬戶,由于缺乏成熟治理技術,治理難度較大。

篇2

良好開局

《決策》:2016年是“一江兩岸”的新銅陵起航元年,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這一年銅陵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怎樣的態勢?有哪些突出的亮點?

倪玉平:2016年,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順利實現“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從數據指標來看,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元,增長9%,增幅居全省第6位;財政收入153.8億元,增長5%,其中地方收入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1196億元,增長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另外,節能減排實現年度控制目標,萬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

這一年,我們推動轉型發展取得重大成效。這突出表現在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加快,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銅材加工突破175萬噸,超過電解銅產量43萬噸,銅產業朝全鏈條、高價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車從部件生產向整車制造、智能制造邁進;電子信息產業由元器件、印制電路板向手機等終端產品拓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個百分點。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市績效連續兩年考核優秀,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唯一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的城市,打造循環經濟升級版的做法在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銅陵市新的動能正在加速形成。項目投資為增添動能厚植根基。全年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570億元,增長58.3%。民間投資累計完成886億元,增長9%,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安博電路板、松寶、耐科、零點機器人等106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在傳統動能方面,產業技術改造持續發力,全年技改投資突破400億元,占工業投資比重70%,135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評估審核。在新興產業動能方面,銅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資增長25%,產值達686億元;首批4家市級基地建設全面啟動。此外,招商引資也有力推動了新舊動能的轉換。例如我們引進了年產800萬臺手機生產基地、北京特高壓導線及核電纜等一批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創新創業培育新動能出現可喜變化。建成眾創空間17家,3家“星創天地”成為全國首批農業創新創業平臺;新建一批電商產業園區,新業態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5%,快遞業務量增長105.6%;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20.6%。

《決策》:一直以來,銅陵都扮演著改革先鋒隊的角色,過去的一年里,銅陵是如何加速推進重點改革的?

倪玉平:深化改革開放能夠不斷增強發展活力,2016年,我們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年度41項任務全面完成。

一方面,圍繞提質增效,銅陵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堅持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措施,著力推進“去降補”任務落地見效。可以說,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具體來看,關停落后產能企業14家,淘汰小礦山7家,關破重組一批“僵尸企業”,成功化解PCB產業鏈債務風險。另外,通過一系列房地產調控舉措,盤活商業地產47萬平方米;減少商品住房庫存42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個月下降到13個月。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化解企業不良資產43億元,規上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1.33個百分點;爭取置換債券化解政府債務49.7億元,政府平臺融資成本控制在6.5%以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下降”。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35億元,用電大戶全部實現直供電。

另一方面,我們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例如,“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府權力清單在全省率先上線,公共服務和中介服務清單制度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五證合一”營業執照全省首發。“多規合一”聯合審批系統在全省率先運行,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由257個工作日縮短到56個,這一試點經驗得以在全省推廣。此外,社會事業改革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陽光分班”成為中央改革辦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長職級制改革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醫聯(共)體實現四級全覆蓋,“醫養結合”試點有序開展。

招牌動作

《決策》:2016年,銅陵組織實施的“生態建設提升年”、“規劃引領突破年”、“精準扶貧和棚改攻堅年”活動取得哪些成效?

倪玉平:應當說,去年銅陵開展的“三個年”活動取得不少新突破。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態建設取得新突破。銅陵市強力推進生態治理項目,圍繞大氣、水、土壤“治污三大戰役”,共安排重點治理項目118個,總投資152.9億元。針對大氣污染治理,開展了“攻堅行動”和環保執法“零點行動”;針對水環境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大力推進水污染治理“工程”。另外,綠化和森林增長持續提升,完成礦山生態治理修復項目23個。與此同時,啟動循環經濟“8311”升級行動,推進節能減排五類典型示范和六化項目建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全國領跑。

二是規劃引領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完善規劃體系,修編完成銅陵市城市總體規劃、樅陽縣總體規劃,陸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1+13”規劃體系,積極推進江北港新區等重點專項規劃。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多規合一”。整合24個部門6大類80余項規劃,實現總體規劃一張圖、基礎數據一個庫、行政審批一網清、運行管控一條龍。

三是扶貧和棚改攻堅取得新突破。銅陵市的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9萬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21個貧困村滿足出列條件。財政與社會各方投入資金4.4億元,22個村集體和2350戶光伏電站并網發電。精心實施38項民生工程,民生類財政支出128億元,占總支出的85%,連續四年保持全省先進位次。另外,棚改攻堅強力突破。全年棚戶區改造完成6608戶,占計劃的94.5%,實現棚改“大頭落地”目標。3110戶農村危房改造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決策》:“三個年”活動可以說是銅陵的招牌動作,也呈現出諸多亮點,那么在新的一年里,銅陵又謀劃出怎樣的新思路?

倪玉平:“三個年”活動已經成為銅陵的經典自選動作。新的一年,按照“全面發展,突出重點,典型引路,梯次推進”的思路,聚焦事關全局、關乎長遠的重點問題,我們也做出新的謀劃:

開展產業集聚基地推進年活動。“三重一創”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更是銅陵市打造產業升級版、推動轉型跨越的關鍵舉措。具體的目標有以下幾個:要實現省級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基地完成產值800億元、稅收10億元,在全省爭先進位;要加快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精細化工4個市級集聚基地建設,力爭1-2個升為省級基地;要加快推進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5個重大新興產業工程;要加快實施超級電容、納米復合材料等5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建設年活動。應該說,特色小鎮是孕育新業態、新經濟、新產業、新模式的重要平臺,是推動創新創業、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在更高層次上塑造城市空間形態和內涵品質的重要探索。下一步,我們要突出產業培育,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手段,重點打造皖江創新小鎮、大通文化旅游小鎮、西湖文體小鎮、天井小鎮。鼓勵各縣區因地制宜,培育建設一批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鎮,為轉型發展增添新動能。

開展協調發展提升年活動。協調發展是新發展理念要求,更是銅陵發展的現實迫切需要,是我市“十三五”發展三大戰略之一。2017年,我們要圍繞強基礎、促均等、惠民生,統籌布局,細化安排,加大補短板力度。例如,向江北地區交通、水利、電力設施短板發力,向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短板發力,向社會保障、扶貧開發、飲水安全、鄉村環境等民生短板發力,從而促進江南與江北、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加快協調發展步伐。

乘勢而上

《決策》:2017年,銅陵的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和格局?在此基礎上確立了怎樣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倪玉平: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推進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新一輪產業革命孕育突破,國家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中央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這些都為銅陵加速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創優爭先,全力把銅陵發展推向更高水平。

在數字目標方面,我們預期取得的成績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收入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以下;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實現22個貧困村出列、3.1萬人脫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

具體來說,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項目導向,結合五大發展理念,重點抓好這樣幾項工作:一是實施創新發展行動,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二是實施協調發展行動,構建城鄉一體新格局;三是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建設生態文明新樣板;四是實施開放發展行動,增強區域競爭新優勢;五是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增進人民群眾新福祉。

《決策》:目標已定,藍圖繪就,銅陵要實現既定的發展任務,需要選準哪些著力點?

倪玉平:推動發展,政府要找準抓手,持續用力。針對2017年的具體情況要重點突出“三個抓手”:

第一,抓項目。應該說項目是發展的生命線,要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推動發展第一抓手。緊密結合剛剛提到的五項重點工作,我們要謀劃建設這樣一些項目:推進一批智能化、新能源、充電樁、特色鎮等創新發展項目建設;推進一批路、水、電、管網等城鄉協調項目建設;推進一批環保、復綠、植綠、岸線整治等生態綠色項目建設;推進一批鐵路、對外通道、港口、景區等擴大開放項目建設;推進一批城市功能品質完善提升、棚改掃尾、扶貧攻堅、市區暢通、污水和垃圾處理、水體治理、美麗鄉村等民生共享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