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脾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本草綱目》;環境醫學思想;水;健康;污染
Abstract:Thewaterenvironmentalideasin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byLiShizhenwerestudiedfromfiveaspects:theimportanceofwater;thecharactersofwaterchangedwithsoil;selectionwatertoprotecthealth;waterpollutionandmanagement.ItisconcludedthatLiShizhenhighlightedandputforwardnewideasaboutthewaterenvironmentonthebasisofhistorywaterenvironmentalideaandexperiencesfromobservationandaction.Mr.Liisoneofthefamousmedicalscientiststostudywaterenvironmentalideaprofoundlyandindetailbefore16century.Li''''sideasisvaluableuntiltoday.
Keywords: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Environmentalandhealthidea;Water;Health;Pollution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三十余年心血的結晶,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本草綱目》不僅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糾正了以往本草書中藥名、品種、產地等錯誤,糾正了一些反科學的見解,輯錄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獻,其中還蘊涵豐富的中醫環境醫學思想,對水環境醫學思想有精辟的論述;注意到手工業污染會導致疾病,對鉛中毒、砒中毒、煤氣中毒、毒氣中毒及防治都有詳盡的記載;記載了蠅、蚊、虱、蚤、臭蟲、鼠等傳播媒介的形態及生活習性,介紹了它們對人體的危害,記錄了眾多的殺滅蟲害的方法和藥物;對寄生蟲有詳細的論述,指出飲食不潔是腸寄生蟲病的致病因素;提出梅毒流行與嶺南瘴毒有關,等等。這些都成為后人研究中醫環境醫學思想和中國古代環境污染與防治的重要史料。可以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主要的中醫環境醫學思想,在中醫環境醫學思想史上占重要的地位。其中《本草綱目》所蘊涵的水環境醫學思想尤為突出。茲就其水環境醫學思想論述如下。
1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
李時珍認為[1]:“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于水,食資于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谷去則衛亡。”如果人飲水不夠,水津不能上輸于脾,臟腑組織失于濡潤,可致口干唇焦,口渴,心中煩熱,皮毛不澤,小便赤澀短少等。既然水對人類這么重要,那么,“水之性味,尤慎疾衛生者之所當潛心也”。李時珍在明代能夠有這樣的認識是難能可貴的。現代研究表明,人體中七大營養素,水居第一位。正常人體每天需要2000ml的飲水量,水在人體內占有的比例大,作用也大,它作為人體內唯一的溶劑具有消化食物、循環血液、運輸營養物質、促進體內生物化學反應、調節體溫、腔隙間、排泄廢物等功能,與人體的衰老、壽命、免疫、代謝有直接的聯系。可以說,水參與了整個生命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代謝。幾乎整個生命現象和活動都離不開水,都有水的參與。如果沒有水,人體就運轉不起來。
舊本本草書水類共32種,并散見于玉石部,而李時珍對水非常重視,《本草綱目》把水集中為一部,并把水列為各篇之首,集水之關于藥食者,共43種,其中梁·陶弘景注《名醫別錄》2種,唐陳藏器《本草拾遺》26種,宋·掌禹錫《嘉祐本草》4種,《本草綱目》新增11種。水“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李時珍觀察到大自然界的水在不斷地循環,降水(包括雨露霜雪)到達地面之后,徑流至江河、湖、海、水庫等,或滲至底層或蒸發至大氣中,以這樣的方式循環不止,所以把水分為兩類,其中天水類13種,地水類30種,并分別載錄了其“釋名”“氣味”“主治”“發明”,有些載有“附方”,其中收錄舊方19首,《本草綱目》新增方50首。
2流止寒溫,氣之所鐘既異;甘淡咸苦,味之所入不同
《周易》[2]云∶“人乃地產,資稟與山川之氣相為流通,而美惡壽夭,亦相關涉。金石草木,尚隨水土之性,而況萬物之靈者乎?”李時珍從《周易》和張從正的《水解》中得到啟發,指出[1]:“流止寒溫,氣之所鐘既異;甘淡咸苦,味之所入不同。是以昔人分別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惡壽夭。”地域不同,土中的成分就不同了。水從土中來,水性、水質也隨之變遷,水不同了,其與健康、疾病、治療的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列舉了事例來闡述自己的這個觀點。李時珍在“流水”一藥中指出[3]:勞水就是揚泛水,即張仲景所說的甘瀾水。取用的方法是: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高揚之千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藥。該藥具有“宣吐痰飲”的功效,是因為“水性本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并引虞摶的《醫學正傳》云∶“甘瀾水甘溫而性柔,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順流水性順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大小便之藥用之。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達,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逆流水,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故發吐痰飲之藥用之也。”
李時珍還認為梅雨[4]沾衣及物之后都生黑霉,故也叫做霉雨。霉雨的形成是由于“濕熱之氣,郁遏熏蒸,釀為霏雨”,這種雨“人受其氣則生病,物受其氣則生霉”,所以這種雨水不可以用來釀造酒醋,否則人吃了之后會產生疾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指出古人對此早有真知灼見[2],如《淮南子》云∶“土地各以類生人……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皆應其類也。”又如《河圖括地象》云:“九州殊題,水泉剛柔各異。青州角徵會,其氣慓輕,人聲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徵接,其氣剛勇,人聲塞,其泉苦以辛。兗豫宮徵會,其氣平靜,人聲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商羽合,其氣馱烈,人聲捷,其泉咸以辛。”《管子》云[2]∶“齊之水,其泉青白,其人堅勁,寡有疥瘙,終無痟酲。水性之不同如此。”
李時珍認為水井的深淺程度也影響水質的好壞[2]:“井泉地脈也,人之經血象之,須取其土厚水深,源遠而質潔者,食用可也。”
3用水應有選擇,以保健康長壽
李時珍認為[2]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有飲井水、泉水、江水、湖水、河水、池水的不同,故其水質亦有差異。不同質量的水與健康、疾病、治療發生不同的關系,所以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則不能不有所選擇,以使人體保持健康長壽:“人賴水土以養生,可不慎所擇乎?”李時珍在“流水”[3]一藥的“集解”中也談到這個問題:“大而江河,小而溪澗”都叫流水。流水“外動而性靜”,“質柔而氣剛”,與湖澤陂塘中的止水不同。但是同是流水,江河之水濁,而溪澗之水清,二者又有不同。因為“觀濁水流水之魚,與清水止水之魚,性色迥別;淬劍染帛,各色不同;煮粥烹茶,味亦有異”,所以,當流水入藥,“豈可無辨乎”?李時珍在“玉井水”條下引陳藏器云:“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是也。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發黑。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津液之功乎?太華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長生”,“久服神仙,令人體潤,毛發不白”。可見,擇善飲水,可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4醫應擇水療疾,以達最佳療效
既然同是水,其成分、性味、功能、主治會有差異,那么,醫藥用水,就應該有所選擇,用合適的水煎藥治病。古代醫家在這方面有些做法頗值得借鑒,李時珍在此舉了幾個例子[2],如“昔有患小溲閟者,眾不能瘥。張子和易之以長川之急流,煎前藥,一飲立溲”;“《靈樞經》治不瞑半夏湯,用千里流水”。可見,醫家用水治病,不能不有所選擇。另外,李時珍對古代的兩個巧用冷水治愈痼疾的醫案特別推崇[2],一則出自于《后漢書》,華佗用冷水治愈一婦人經年不愈的寒熱注病,一則出自于《南史》,徐嗣伯用冷水治愈房伯玉將軍的冷疾。李時珍認為二人所病都是伏火之證,《素問》所謂諸噤鼓栗,皆屬于火也。治法是火郁則發之,而二位醫生于冬月平旦澆以冷水,符合《素問》所謂逆者正治,從者反治,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氣調和。并感嘆道:“二子之醫,可謂神矣。”
李時珍認識到水“性從地變,質與物遷”,水的氣味、性能、主治隨之變化,故其《本草綱目》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對各種水分別闡述了其氣味和主治,其中《本草綱目》新增的水十一種。
5污染之水氣味俱惡,應加以處理
李時珍在“井泉水”[2]一藥的“集解”中引汪穎云“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水不同。”認為井的位置與井水的好壞很有關系,井水的來源不同,其質量也有著高低之別,“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污水雜入者成堿”。李時珍對于地下水污染的記述,可以說是我國較早的水污染狀況的記載。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然而,飲用健康的水對于人類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污染的水會威脅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存。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優質飲用水的標準之一是干凈的,不含細菌、有機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水受到污染之后,要通過處理成為健康的水才能飲用。李時珍認為[2]有城市的溝渠污水雜入的受污染的井水“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用時必須“煎滾,停一時,候堿澄乃用之”。這也是我國較早的對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水源后的應對之策的記載。
李時珍在“糧罌中水”一藥的“集解”引陳藏器云[5]:“乃古冢中食罌中水也,取清澄久遠者佳。”古冢就是古舊的墳堆,其中的食罌會有灰塵,甚至受到污染,食罌中水當然也水質不佳,故要經過澄清才能使用。
李時珍在“新汲水”的“發明”中引禹錫曰[2]∶“凡飲水療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濁暖,非直無效,亦且損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錯誤的做法,那就是飲水療疾時,新汲清泉不通過澄淀,就直接飲用,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不僅無效,而且影響人體健康,再次強調了澄清水質的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李時珍在“井泉水”一藥中指出[2]:“雨后水渾,須擂入桃、杏仁澄之。”雨水,尤其是暴雨會把地表的泥沙、塵土甚至污染物滲入或沖入井中,使井水渾濁,甚至污穢不堪飲用,對雨后污染的井水,李時珍主張擂入桃、杏仁以澄清水質。
李時珍在“井泉水”一藥的“集解”[2]中還指出造井時使用好的材質,或加入適當的藥物,可以保證水質的潔凈,以保證人體的健康:“凡井以黑鉛為底,能清水散結,人飲之無疾。入丹砂鎮之,令人多壽。”井以黑鉛為底,不僅能使井水清澈,還能使人喝了之后不生疾病。井中加入丹砂,則能夠使人長壽。
李時珍在上面所提到的煮沸、澄清之后再飲用的做法,是民間處理飲用水以保證健康的措施。這些做法一直沿襲至今,仍然不失為有效之法。
李時珍在“井泉水”一藥的“發明”[2]中指出:“井泉地脈也,人之經血象之,須取其土濃水深,源遠而質潔者,食用可也。”人們鑿井時應該選取土質好的地方,并且要深掘井,這樣井水源遠,經過多層滲透和過濾,能夠保證水源的潔凈,少受污染,可以供人們食用,并且有利于人體健康。這種做法在當今社會仍然有重要的參考與實際價值。
李時珍在“溫湯”一藥中引胡仔《漁隱叢話》云[6]∶“湯泉多作硫黃氣,浴之則襲人肌膚。”溫湯也叫溫泉,它的下面有硫黃,能夠使水有熱度,水中也有含有硫黃,可以用來治病,但硫黃是有毒的物質,所以指出,“有砒石處亦有湯泉,浴之有毒。”同時引陳藏器云:“諸風筋骨攣縮,及肌皮頑痹,手足不遂,無眉發,疥癬諸疾,在皮膚骨節者,入浴。浴訖,當大虛憊,可隨病與藥,及飲食補養。非有病人,不宜輕入。”當病人進入這種含有硫黃毒的溫泉治療之后,會非常體虛疲憊,所以那些無病之人就不要輕易進入。李時珍已經充分認識到水中礦物質含量過高對人體健康不利,要慎重使用。
李時珍在“熱湯”一藥中引汪穎云[7]∶“熱湯須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飲之反傷元氣,作脹。”熱湯《本草綱目》叫百沸湯,仲景叫麻沸湯。熱湯能通經絡,主治熨霍亂轉筋入腹及客忤死。將水沸騰也是潔凈水質的一種重要方法,但水要是燒不開,將對人體健康不利,會傷人元氣,發生腹脹的癥狀。
李時珍在“熱湯”一藥中引汪穎云[7]∶熱湯是“甘,平,無毒”之物,而“銅瓶煎湯服,損人之聲。”可見,用銅瓶煎藥,是銅元素進入藥中,這種含有銅元素的藥對人的聲帶有損害作用。在那時科學技術不太發達,完全是通過觀察與臨床來獲得這種信息。現代研究表明,重金屬對人體有害。
古人早就認識到水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有諸多精辟、睿智的見解。李時珍在總結、歸納了歷代水環境醫學思想的基礎上,在《本草綱目》中提出了新的觀點,指出“水乃人之命脈”,而地變水性亦變,水變功效亦遷,因而日常用水應有選擇,以保健康長壽,醫應擇水治病,以求最佳療效。另外,李時珍還總結前人的實踐經驗,繼承傳統的環境醫學思想,揭示了水污染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并記載了消除城市生活水污染的應對之策。可以說,李時珍一方面對前人的有關水環境醫學思想進行了高度的總結與概括,同時也加入了自己深刻的新的見解,是16世紀以前對水環境醫學思想論述最全面、最深刻的一位醫家,尤其是他非常重視水,把水視為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物質,把水單獨分出來,并放在各部之首的做法,影響了后世本草著作的編寫體例。另外,李時珍“水之性味,尤慎疾衛生者之所當潛心也”的觀點,可以說有振耳發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5卷·目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0.
[2]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5卷·井泉水[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6.
[3]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5卷·流水[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5.
[4]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5卷·雨水[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2.
[5]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5卷·糧罌中水[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68.
篇2
壯醫藥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基礎。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將藥物和食物相配合,經過適當加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壯醫藥膳,成為壯族人民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壯醫藥膳是在壯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壯族人民的生活習俗而形成的。
1 壯醫藥膳的理論基礎
“陰陽為本,天、地、人三氣同步”的天人自然觀[1]是壯醫藥學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壯醫藥膳的理論基礎,對壯醫藥膳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壯醫認為,人體的各種變化,都可以用“陰陽為本,三氣同步”的學說來解釋。正常健康的人體,處于一種陰陽和諧的狀態,各種原因引起的陰陽的偏勝偏衰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三氣同步”即天、地、人三氣同步運行,天地之氣為人體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常度”[2]。同時,天地之氣又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人對天地之氣的運動變化有一定的主動適應能力,這樣人才可以維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如天地之氣運動變化太過,人體的適應能力不及,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三氣同步”的另外一層涵義就是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相“天”,下部相“地”,中部相“人”。人體三部之氣也是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以適應天地變化的“常度”。壯醫藥膳就是采用藥物與食物相配合的方法,調理陰陽的偏頗,使天、地、人三氣同步運行,維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從而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2 壯醫藥膳的特色
2.1 壯醫藥膳的原則壯醫藥膳的原則是調氣、解毒、補虛。壯醫藥膳主要是在壯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手段對人體陰陽的偏頗和氣血的偏盛偏衰進行調理,使人體的谷、水和氣三道以及龍、火兩路保持通暢,內臟氣血骨肉功能保持一定的常度。調氣是通過各種具體藥膳方法來調節、激發或通暢人體之氣,使之正常運行,與天地之氣保持三同步。“毒”就是入侵人體的邪氣,解毒是通過藥膳的作用來清除人體的 “毒邪”,使人體的“三道”保持暢通,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補虛主要是針對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氣去除之后的恢復期,通過藥膳促進疾病的恢復。
壯醫藥膳是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癥狀、病因病機、疾病性質、病情緩急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體質、年齡狀況,并參照季節、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確立相應的食療原則,給予適當的藥膳治療,以達到陰陽共制,天、地、人三氣同步的目的。
2.2 壯醫藥膳養生保健的特色壯醫藥膳主要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結合嶺南地區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選擇合理方法對疾病進行預防。同時,在天、地、人三氣同步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特點確立相應的藥膳原則。一般認為春升、夏清淡、秋平、冬滋陰[3]。
谷物類保健是壯醫藥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保持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壯族人民以水稻、玉米、番薯為主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大量的豆類食物,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健脾胃、益腎氣的作用,對人體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許多食物被加工成藥粥、藥飯、藥糕等藥膳供人們食用。如賀州、桂平的黑糯米釀酒具有補益中氣及腎氣的作用;廣西著名的長壽之鄉巴馬縣的長壽秘訣就是多食天然無污染食物,如粗糧、自然食物、低熱量食物、粗纖維食物,蒸煮食物多食,煎炒食物少用。同時,壯醫藥膳的烹調特別講究保持食物和藥材的天然性,選擇恰當的食物與藥物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藥膳的保健作用。烹調方法有蒸、煮、燉、炒、煲湯等,制作藥膳時,還可加入一定和調料,增加藥膳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另外,在壯族地區,蠶蛹、蚯蚓、螞蟻、蜈蚣、蛇等蟲類,雞、鴨等都是傳統的美食,經烹調加工成藥膳食用,如油炸蠶蛹等。
蔬菜類保健是壯醫的重要特色。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同時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如菠菜可解酒毒;苦荬菜味苦性寒,可解暑毒,并可治蠱;紫蘇有食下不饑,可以釋勞之功;枸杞菜味甘平,食之能清心明目,配以豬肝,又有平肝火之功。
瓜果類是壯族人民進食時的必備之物。瓜果不僅具有滋陰功能,同時還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之功。另外,瓜果類也是常用的原料,壯族人民常制作出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瓜果藥膳,如山楂糕、菠蘿盅、石榴汁等。
2.3 壯醫藥膳防治疾病的特色壯醫藥膳治療疾病主要針對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氣去除之后的恢復期效果比較顯著,常在調氣、解毒、補虛的原則上選擇合適的藥物配合飲食進行治療。
調氣、調血是壯醫常用的治療手段。調氣是通過各種具體藥膳方法來調節、激發或通暢人體之氣,使之正常運行,與天地之氣保持三同步。同時,血也是構成人體結構的重要物質基礎,壯醫藥膳非常重視對血的調節作用,壯族地區多分布在亞熱帶地區,天氣炎熱,血氣易于受熱妄行,壯醫多選擇有清氣涼血作用的藥物加入食物中,來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在夏季,天氣炎熱,多喝生地茶可達到涼血的效果。對于產后乳汁缺乏癥,以帶有乳汁多的食物,如木瓜湯、豬腳湯、花生仁湯,配用補血通絡之品進行治療。感冒流行時,可食用如蔥豉粥等來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解毒和補虛在藥膳治療上運用頗多。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地區, 多雨潮濕, 熱邪為患之病時有發生。壯族地區天氣炎熱,多汗傷氣, 加之山多地少的自然環境, 使體力勞動繁重, 體力消耗過大, 形成壯族人身型普遍矮小, 外實內虛, 上盛下虧的體質。壯族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一些解毒補益之品,經過精心烹飪,制成可口的膳食,可長期食用以治療一些中毒性、虛損性疾病。如生大蒜頭可以預防蟲毒在胃腸滋生,防止“病從口入”;治療少女崩漏用黑豆煲豬骨;治療營養性水腫用五指牛奶根、糯米煲豬脊龍骨;用銀耳燉鶉蛋以強精壯陽;用鮮竹貓血用米酒沖服或與豬肝、瘦肉蒸熟服可治療哮喘;“白果燉老鴨”“羅漢果煲豬肺”“黑墨草燉豬肺”“羅漢果豬肺湯”“豬肉或老母鴨、水鴨、鷓鴣肉煲蓮藕”治療陰傷久咳。同時,壯族民間歷來流傳有生飲蛇血治風濕,螞蟻治風濕,蛤蚧、麻雀、公雞蛋(公雞) 滋補壯陽等說法。
3 壯醫藥膳的意義及重要性
壯醫藥膳是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現代壯醫藥膳品種不斷增加,豐富多樣,如藥膳罐頭、壯藥保健飲料、藥膳糖果、藥酒等。廣西各大飯店都有民族風味餐廳,還開有蛇餐館、魚餐館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來客。1988年,廣西民族文物苑推出了一批壯族風味小吃,如五色糯米飯、三角涼粽、蕉味糍、炒田螺、蝴蝶過河、蒸狗扣、彩色銀絲拌等,使壯醫藥膳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挖掘研究壯醫藥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醫療保健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漢儒.壯醫理論體系概述[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6,2(6):3.
篇3
糙米稀飯“刮”脂肪
我們去飯館吃飯,偶爾能吃到一種和家中白粥口味不同的米粥,雖然也是大米煮制,但是口感和氣味都比白粥要好,這就是糙米粥了。糙米最大的特點就是含有胚芽,其中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夠起到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作用,糙米中含鋅也很多,能夠改善皮膚粗糙的情況。
糙米詞如其意,就是粗糙的米,多數米粒還包著稻皮。糙米在一般的超市中就可以買到,外觀完整,色澤黃褐色或者淺褐色的散發香味的糙米最好。在做糙米粥之前,要先把糙米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與做正常的米粥一樣煮就可以了。糙米粥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和營養的吸收。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直接喝這種糙米白粥,通常情況下,直接喝白粥,可能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增高。高粱適合做點心
《紅高粱》曾經讓一代人對高原有一種獨特的情懷,但是或者您怎么都不會想到,這樣一種粗獷的食物,最適合的吃法竟然是做點心。
高粱米做粥做飯,都顯得略粗糙了一些,但是磨成面粉做成點心,則細膩營養了很多。高粱米最適合做一種叫高粱粑的點心,就是把高粱米磨成粉后加入泡打粉、白糖、雞蛋和適量水調到黏稠,揉成面團,把高粱面團按平蒸熟,下油鍋稍炸,撒上芝麻即可。
高粱粑對于一些胃腸功能略差的人來說不好消化,可以嘗試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銀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時候放上一點點高粱,可以讓原本就很營養的羹湯更增加一些豐潤的口感。
薏米煲湯最滋補
薏米像米更像仁,所以也有很多地方叫它薏仁。現在更多的人喜歡吃薏米,因為薏米獨特的生活環境讓它公害更少,它喜歡生長在陰濕的地帶,很多地方薏米都種在山里或者小河邊。
顆實飽滿的薏米清新黏糯,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薏米還有很多功效。中醫上說,薏米能強筋骨、健脾胃、消水腫、去風濕、清肺熱等作用。薏米對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滋補品,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讓皮膚光滑美白,還能起到抗子宮癌的作用。
薏米性微寒,所以并不適合煮粥或者單吃。與一些能起到溫補作用的食物一起煲湯就非常適合了,可以把雞腿、番茄與薏米一起燉煮,不但容易消化,而且能起到非常好的滋補效果。薏米不容易消化,所以盡量不要多吃,尤其是老人兒童以及胃寒胃炎的人,吃薏米的時候一定要適量,不要多吃。
長身體吃蕎麥面條
蕎麥面是一種灰黑的面粉,但是別看它其貌不揚,營養價值卻很高。蕎麥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食用方法,不過人們最為習慣的還是用它做面條。蕎麥的蛋白質比大米和面粉都高,尤其是成長過程中的兒童,更適合吃一些蕎麥面,其中的賴氨酸和精氨酸會讓父母們都驚訝于孩子的長高速度和聰明程度,但是父母們給孩子們做薺麥面條的時候,也需要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蕎麥面條最適合的搭配就是用肉末和黃瓜一起涼拌,蕎麥面性涼,容易傷胃,所以在做的時候一定要泡得時間長一些,直到泡軟,口感更好,也更容易消化。黃瓜可以讓蕎麥面更清爽不容易膩,而肉末最好采用羊肉末,羊肉溫暖養胃,和蕎麥是很好的搭配。
最適合食用蕎麥的就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偶爾吃一吃蕎麥面條,老年人可以用來減血脂、降血壓。小孩子在成長期間更是少不了蕎麥,蕎麥面條雖然好吃,但是并不適合早餐和晚餐,容易讓胃部受損,或者不容易消化,每次不應食用過多,適量原則最好。
糯米最適合做醪糟
糯米可以用來煮粥,也可以用來做湯圓,但是最健康也最神奇的做法還是把它做成醪糟酒釀。糯米可以幫助消化,也有安神的作用,能夠緩解疲勞和頭昏眼花的癥狀,糯米的這些效果在做成醪糟酒釀以后更加突出,而且食用起來也更方便,不太受使用量的限制。
我們可以用糯米、薏米、蓮子粗粉、山藥粗粉、芡實米、茯苓粗粉、酒釀曲適量混合在一起,將拌勻的原料放入搪瓷盆中,加水適量,在籠屜中蒸1小時,拿出放冷,拌入酒釀曲,把盆放在約25℃的環境中,約36~48小時,原料即發酵成為酒釀。如果愛吃甜的可以加一些冰糖,醪糟酒釀可以在中午和晚上服用,不但幫助消化,而且鎮靜安神,也會讓胃覺得很舒服。
此外,薏米健脾利濕,蓮子和山藥補脾益腎,茯苓補氣,各種原料相配,補虛強身。做成的醪糟酒釀實在是最營養健康的搭配。
燕麥八寶飯好瘦身
燕麥通常被人們用來泡在牛奶中食用,其實偶爾用燕麥做一做八寶飯,更能起到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作用,燕麥中含有多種酶,不但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而且能延緩人體細胞的衰老,是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
更重要的是,燕麥豐富的可溶性纖維可促使膽酸排出體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也因可溶性纖維會吸收大量水分,飽腹感很強,經常食用,減肥瘦身的效果特別好。
燕麥八寶飯是把燕麥、黑糯米、長糯米、糙米、白米、大豆、黃豆、蓮子、薏米、紅豆等加水浸泡一個小時,然后再煮熟就好了。八寶飯有更充足的食物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適合當作主食食用。
熱傷風貼心食療方
荷藿薏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