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兒歌范文
時間:2023-03-16 23:4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兒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英語兒歌 翻譯 減詞法 增詞法 換行法 重復法 散文化法
隨著學前英語教學熱潮的興起,英語兒歌也被大量介紹到了我國。由于教學和欣賞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英語兒歌被翻譯了過來。然而由于缺少理論指導,也由于譯者的認識水平和翻譯技巧所限,英語兒歌的翻譯整體不如人意,劣譯誤譯泛濫,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人們對英語兒歌的欣賞,降低了英語兒歌的美學教育功能。有人認為英語兒歌的翻譯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可以信手拈來,其實不然,將一首英語兒歌翻譯成漢語兒歌,既要保持英語兒歌的內容形式不變,又要使中國兒童能夠接受,中國讀者能夠接受,也就是說漢語譯文要“像首兒歌”,看似容易,翻譯起來卻十分困難,而要把一首英語兒歌翻譯的形神皆備更是難上加難。英語兒歌本身具有音韻和諧、節奏鮮明、通俗易懂、富有兒童趣味的特點,再加上英語和漢語的思維形式和表達形式都差異巨大,用漢語來傳達英語兒歌的神韻,欲做到譯文“信、達、雅”,不但需要譯者高度的責任心,也需要翻譯者的“真工夫”。尤其是一些對翻譯英語兒歌不熟悉的譯者,更需要了解一些英語兒歌的翻譯技巧。本文擬談談翻譯英語兒歌時常見的技巧,以求教于方家。
一、減詞法
翻譯時為了壓韻合轍,在不損害原意的情況下,省去一些詞不翻譯出來。例如:
英語原文:Go To Bed
Go to bed late,
Stay very small;
Go to bed early,
Grow very tall.
漢語譯文:睡覺
睡覺晚,
長得小;
起床早,
長得高。
采用了三字句的翻譯,舍去了very的翻譯,譯文保持了兒歌的形式美,精煉,句式勻稱,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此外這首兒歌還保留住了英語、漢語的音韻統一,很難得。Stay very small; 長得??;Grow very tall. 長得高。其中小與英語的small; 高與英語中的tall,同為圓唇長音,聽上去非常近似。這樣的音韻翻譯,是兒歌翻譯的高境界,但這種情況的翻譯,可遇而不可求,絕大多數兒歌的翻譯都需要轉韻。
再如:
英語原文:Christmas
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
And when it comes, it brings good cheer,
a pocketful odd money, and a cellar of beer
And a good fat pit to last you all the year.
漢語譯文:圣誕
一年一次圣誕,
圣誕人人喜歡,
又有酒又有錢,
豬肉夠吃一年。
把較長句式的原文,采用減詞法,譯成短小的漢語六字句,簡潔明快,而又傳達出了原文兒歌的快樂的基調,達情達意。
二、增詞法
為了通順忠實地傳達出原文兒歌的內容和音韻,翻譯時按需要增加一些詞。比如:
英語原文:The Time
The sun glows,
The wind blows,
The river flows,
And the time goes.
漢語譯文:時光
太陽照,
風兒跑,
河水流,
時光眨眼就溜掉。
為了傳達出時間消失之快,也為保持兒歌內在的韻律起伏,在時間溜掉前加上了“眨眼”二字,表達更加生動形象,也具有兒童的趣味。
再如:
英語原文:Rain, Rain, Go Aw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children want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漢語譯文:雨兒,雨兒,請離開
雨兒,雨兒,請離開,
過些時候你再來;
小朋友們要去玩,
雨兒,雨兒,請離開。
翻譯時用“雨兒”,不單用一個“雨”字,更有孩子的口吻和情調,更加親切自然。
再如:
英語原文:Donkey
Donkey, donkey, old and gray,
Open your mouth and gently bray;
Lift your ears and blow your horn,
To wake the world this sleepy morn.
漢語譯文: 驢兒
驢兒驢兒灰又老,
張開嘴兒輕輕叫,
豎起耳朵吹號角,
喚醒世界別睡覺。
在驢后加了表示兒童語言的“兒”字,比使用單字“驢”更加生動,有兒童的意趣。
三、換行法
為了便于翻譯,也為了更加準確地翻譯出兒歌的特點,最大效能發揮漢語的優勢,翻譯時把原文一行的詩句變成兩行。這樣看似距離原文形式遠了,但是兒歌內涵和韻味卻更加濃烈,形遠而神近了。比如:
英語原文:Boys and Girls
Boys and girls, come out to play,
The moon doth shine as bright as day,
Leave your supper and leave your sleep,
And join your playfellows in the street.
漢語譯文: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
快出來玩;
月光明亮,
就像白天;
別吃晚餐,
別忙睡眠;
快來街邊,
加入伙伴。
也可以采取混合換行的方式,但要注意保持韻律的連貫。
英語原文:May
In the merry month of May
All the little birds are gay.
They all hop and sing and say:
‘Winter days are far away
Welcome, welcome, merry May!’
漢語譯文:五月
五月好,
鳥兒笑,
蹦蹦跳跳唱又叫:
“冬天遠遠去,
歡迎,歡迎,
快快樂樂五月到!”
再如:
英語原文: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ding,dong! ding,ding,dong!
漢語譯文:晨鐘響
還不起?
還不起?
約翰弟,
約翰弟。
晨鐘急,
晨鐘急,
趕快起,
趕快起。
四、重復法
兒歌的翻譯強調簡潔明快,短小精悍,但是有時為了表達生動,符合特定語境中的神態語氣,也使用重復的方法。例如:
英語原文:
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 Made Of?
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
“Frogs and snails, and puppy-dogs’ tails;
And that’s what little boys are made of.”
What are little girls made of, made of ?
What are little girls made of?
“Sugar and spice, and all that’s nice;
And that’s what little girls are made of.”
譯文:
小小男孩什么造?
小小男孩什么造,
什么造?
小小男孩什么造?
青蛙和蝸牛,
還有玩具狗尾巴。
小小男孩這樣造。
小小女孩什么造,
什么造?
小小女孩什么造?
糖果和香料,
還有一切好東西。
小小女孩這樣造。
為了語氣和詩句節奏的連貫,重復了一次“什么造”。
再如:
英語原文:
Little Monkey Is Looking For Friends
Little monkey is looking for friends
Shake hands while he sees little pig
Shake hands, shake hands.
After little monkey, little pig goes.
Little monkey is looking for friends.
Shake hands while he sees little dog.
shake hands, shake hands.
After little monkey, little dog goes.
Look for friends and stretch out hands.
Stretch out hands and shake hands.
Little monkey, little pig and little dog.
They all become good friends.
漢語譯文:小猴找朋友
小猴小猴找朋友,
見到小豬勾勾手;
勾勾手,勾勾手,
小豬跟著小猴走。
小猴小猴找朋友,
見到小狗勾勾手;
勾勾手,勾勾手,
小狗跟著小猴走。
找朋友,伸出手
伸出手,勾勾手;
小猴小豬和小狗,
大家成了好朋友。
(金志強)
重復了“小猴小猴”,握手翻譯成“勾勾手”,韻律更加整齊,兒童情趣更加強烈。
五、散文化翻譯
一般來說,在兒歌翻譯中不提倡散文化的翻譯,因為兒歌的生命就在于其和諧的韻律,但是在一些非動大手術才能保持音韻和諧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兒歌做散文化的翻譯處理,但這時更要注意語言內在的韻律。例如:
英語原文:Ladybird
Ladybird, ladybird,
Fly away home.
Your house is on fire,
Your children all gone.
漢語譯文:小瓢蟲
小瓢蟲,小瓢蟲,
快快飛回家,
你的房子著火了,
你的孩子逃走了。
英語原文:Baby Bird, Baby Bird
Baby bird, baby bird,
Out comes the head,
Out come the wings,
Out come the feet,
Out comes the tail.
Baby bird, fly, fly, fly,
And down, down, down.
Down...
Boom!
漢語譯文:小鳥,小鳥
小鳥,小鳥,
小鳥出來頭,
小鳥出翅膀,
小鳥出來腳,
小鳥出尾巴
小鳥飛,
小鳥落,
落...
梆!
這兩首兒歌采用了散文化的翻譯,語言形象生動,表達準確,雖然沒有壓尾韻,句式也參差不齊,但仍然可以感覺到語言內在的起伏韻律,不失為佳譯。
六、保留漢語的形式美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讀音、節奏都不同。一些英語兒歌字面并不一定勻稱,句式也有長有短,這時可以調整漢語譯文的句式,不一定和英語保持形式上的一致,而突出漢語的特色,保留漢語的形式美。如:
英語原文:My Snowman
My snowman is so big and cold,
His broom is brown, his hat is old.
His nose is red, his eyes are blue,
His arms are short,
His name is Mac.
漢語譯文:我的雪人
我的雪人大又涼,
他的掃帚棕色,
他的帽子破舊,
他的鼻子紅紅,
他的眼睛藍藍,
他的手臂短短,
他的美名叫麥克。
雖然音韻不夠和諧,但有語言內在的節奏,展現了漢語的形式美。
再如:
英語原文:The Dog
Leg before leg
As the dog went over to Dover;
When he came to a fence,
Jump, he went over.
漢語譯文:狗兒
一步復一步
狗兒去多佛;
來到柵欄前,
越過不含糊。
原文句式長短不一,譯文翻譯成漢語詩常見的五字句,整飭和諧,韻律也好。
兒歌翻譯需要的技巧還非常多,以上只是根據個人經驗羅列出了常見的技巧。要想翻譯出好的英語兒歌,不但需要了解一些兒歌翻譯的技巧,也需要較好的中文表達能力,同時也需要長時間的翻譯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翻譯出形神皆好的英語兒歌,準確傳達出英語兒歌的神韻,讓廣大的中國兒童充分享受到英語兒歌的美妙,在培養英語能力的同時也能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兒童的審美情趣,使兒童在更廣闊的美的領域成長。
注:本文采用的英語兒歌漢語譯文,除署名外,均為作者翻譯。
參考文獻:
篇2
要對幼小兒童進行英語兒歌的教學,首先要了解英語兒歌的分類。一般來說,英語兒歌沒有固定的結構章法,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童謠,還有創作的兒歌,內容都在不斷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英語兒歌大致可分為游戲歌、數數歌、問候歌和猜謎歌等。
各種形式的英語兒歌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以實施。英語兒歌教學實質上是教師為發展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創設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幼小兒童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與人、物、環境、材料等地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發展聽說能力。在英語兒歌的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情境教學法
情境是指情與境的統一體,情代表人與其所有行為、心理,境則強調客觀世界的構成和自然性。情與境的結合使小孩處于一種寬松、自由且貼近小孩生活的氛圍中。情境教學法最主要的特點是新的英語兒歌通過情境進行教學和操練,小孩在情境中興趣高、理解快、記得牢。運用情境教學法,關鍵是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情境,讓小孩能有興趣地主動學習并學會遷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例如,教授英語兒歌Butterfly :“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up. Butterfly,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goes down…”(選自《朗文英語兒童歌謠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教師把孩子帶到花園里,讓孩子們觀察蝴蝶是如何飛舞和采花粉的。小孩在學兒歌的過程中,邊吟唱變在花叢中學蝴蝶飛舞狀,他們邊歌邊舞,興趣盎然。
二、多通道活動法
多通道活動法是讓孩子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讓孩子在看看、聽聽、聞聞、摸摸、想想、玩玩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兒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刺激,讓孩子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理解,讓孩子在各種不同的外界刺激下,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來參與活動,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講、做的方法。所謂“聽”,是指教師用英語描述、啟發、引導、示范等,讓孩子充分地感知和領會;所謂“視”,是指教師提供具體生動的客觀對象,如實物、圖片、情境表演、多媒體等讓孩子充分觀察;所謂“講”,是指幼兒兒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開口講;所謂“做”,是指教師提供給孩子一定的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加深對所學兒歌的感受性和熟練程度。如兒歌I Love Apple :“Apple round ,apple red ,apple juicy apple sweet .Apple apple, I love you .Apple sweet I like to eat.”學生在學習這首兒歌時,教師提供給幼兒紅紅的大蘋果,讓幼兒觀察形狀、顏色,嘗一嘗味道,畫一畫等。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綜合性活動中獲得了英語學習的經驗。
三、全身反應法
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美國,盛行于70年代,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圣何塞(San Jose)州立大學心理教授James Asher創立,它是一種通過語言與行為的協調來教語言的教學方法。
從發展心理學得角度出發,Asher指出,針對孩子的語言大多是命令句,孩子一般先用身體反應,然后學會用語言進行反應,強調理解先于開口,因此,“聽――做動作”是全身反應法的最明顯的特征。由于這種方法對幼兒的言語輸出不作嚴格的要求,并帶有游戲的性質,因此可以減少他們的學習負擔,培養他們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英語兒歌one two three .play the ball with me 教師準備了皮球、小拐杖、釣魚竿,先讓幼兒做“say and do ”的游戲,教師發命令,幼兒根據命令做相應的動作:“play the ball”“pick up the stick ”“walk in a line ”“go fishing”。
根據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點,結合本人這段時間的實踐,證明了英語兒歌教學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提高了英語課堂的課堂活力,加深了學生對所以學內容的印象,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掌握了語言知識。
參考文獻:
[1]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篇3
【關鍵詞】兒歌 幼兒英語教育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67-02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基本條件,而兒歌是激發幼兒學習英語興趣的一個重要方式。對幼兒來說,兒歌是一種聽覺藝術。兒歌把英語學習中枯燥的詞、句變成了愉快的旋律,不僅讓幼兒感覺到愉悅、歡暢,還使幼兒的詞匯量得到了補充,讓幼兒能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學習英語。
一 英語兒歌的特點
1.語言簡單,多反復
幼兒英語兒歌中的詞語、語法簡單,詞匯量少,這不僅適應了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也容易被幼兒理解、接受。如《Riding in My Car》,運用了反復的表現手法,同一句子反復多次,更能加深幼兒的印象。
2.旋律優美,節奏感強
兒歌一般是押韻的,這樣能保持語言的韻律,更好地幫助幼兒學習純正的語音語調,培養良好的語感,從聽覺上帶給幼兒快樂。如《One Two Three,What Do You See?》,在學習這首兒歌時能使幼兒感受和掌握英語的韻律,形成對英語的良好語感。
3.形象具體,生動有趣
兒歌的語言更注重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描繪。兒歌中所描繪的人和物,會使幼兒唱起來感覺身臨其境,并運用一些摹聲和擬人的表現手法,來增強兒歌的形象性。(1)摹聲:幼兒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感知世界,在傳入大腦的眾多信息中,音響效果是最深刻的。利用模仿聲音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直接沖擊他們的聽覺,喚起幼兒對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2)擬人:是幼兒英語兒歌中使用最多、最受幼兒喜愛的表現手法,符合幼兒的審美心理。如《I am a bus》,兒歌用第一人稱,將自己比作一輛巴士車,會讓幼兒感覺十分生動、有趣。
4.富有動作性
動感的語言能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能幫助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如《Up and down》,這首兒歌節奏明快,富有動感,教師可以根據兒歌的具體內容編排相應的舞蹈動作,使幼兒能邊唱邊跳。身體、四肢的各種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快樂,而且也增加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二 英語兒歌在幼兒英語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強記憶力,開發右腦
人的左半腦主要支配語言、邏輯、數學符號、公式、書寫等抽象思維和記憶的活動;右半腦主要負責事物的形象、音樂、繪圖、空間位置形態等形象材料的思維和記憶。有研究發現:如果對兩個半球中的“弱者”予以刺激,鼓勵它去同強的另一個半球積極配合,結果將使大腦的總效率呈5倍、10倍甚至更多倍的增長。世界上許多偉人的大腦,如愛因斯坦的大腦等,都是左右半腦使用融合的典型。將兒歌運用到幼兒英語教育中,可以使大腦左半球的抽象思維能力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能力相結合,有效地開發大腦的右半球,提高記憶力。
2.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
將兒歌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是一種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習方式和途徑。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動聽的童聲演唱所營造出來的歡快氣氛,會使幼兒心情愉悅,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優美的旋律中,幼兒不僅能口、耳、腦各器官并用,也可以放松身體,緩解腦力,變得精神振奮,注意力更加集中。如《Sitting on the Carpet》,這首兒歌中的“Bunny”也可以換成其他的小動物,根據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特性,可以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來。利用幼兒的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
3.輔助教學,訓練語感
第一,輔助語音學習。英語和漢語在語音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利用兒歌的節奏、韻律可以訓練幼兒對英語句子中語音、語調、重音、節奏的掌握,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與語感。
第二,輔助詞匯學習。兒歌中也有不少是適合練習詞匯的。盡管兒歌中的詞匯較少,但是對于幼兒來說,這要比機械的死記硬背有效得多,也有趣得多。如《Head,Shoulder,Knees and Toes》,這首兒歌中只有簡單的八個詞,但是通過不斷地重復,能加深幼兒的印象。
第三,輔助句型和語法學習。許多兒歌會從頭到尾反復唱同一個句子,這樣的反復唱有助于牢記句子的結構。幼兒英語并不刻意強調句型、語法,但是教師要給幼兒傳輸正確的句型來訓練幼兒的語感。
三 運用英語兒歌激發幼兒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
1.多聽、多學、多唱英語兒歌
兒歌是一種能促進幼兒英語學習的音樂類型,欣賞兒歌是一種接受語言環境熏陶的方式,對幼兒英語學習而言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剛開始學時,英語兒歌對于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兒歌、動漫來培養語感。好的語感是在不斷地模仿中形成的,教師要注意塑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如《Happy New Year》,這首兒歌節奏歡快,單詞較少,適合初學者,可以讓幼兒反復地聽,學習單詞,如happy,new,year,進行反復練習兒歌,基本就可以學會了。
學習英語就像學習母語一樣要打好基礎。在幼兒積累了一定的英語知識后,對于兒歌的學習就會較容易些,對于較難的兒歌,教師要引導幼兒在逐步的學習中找到方法。就像《This old man》這首數字式的兒歌,從“one”到“ten”,一旦幼兒學會了,就會不自覺地哼唱起來,教師可以把這樣的兒歌用于跳操或組織活動時的串聯,如此反復就可以達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訓練語音語感的目的。
2.你唱我演,大家齊互動
幼兒大都喜歡扮演式的游戲,通過游戲中的角色對英語的使用,能讓他們增進友誼,有所收獲并且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Traffic Lights》,幼兒在學習這首兒歌之前,教師應先組織幼兒觀察生活中紅綠燈的變化規律,幼兒可以根據兒歌中的內容分別扮演交通警察和汽車司機,根據兒歌中呈現不同的信號燈和口令進行交通游戲,這不僅可以使幼兒了解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交通規則,掌握相關顏色的詞匯(red,green,yellow)和動詞stop,go,wait等的含義,還能滿足幼兒模仿的需要。
3.注重幼兒直觀感受,把握節奏再創造
在學習英語兒歌時,教師可以使用直觀教具,讓課堂更加生動、形象。這樣的直觀手段有助于創設情境,使幼兒能夠感性地了解兒歌的內容,加深印象。如《Eight little baby ducks》,教師可以在演唱兒歌時隨著“One little two little...”將小玩具鴨子拿出來,或通過展示小鴨子的相關圖片,讓幼兒更直觀、生動、有趣地學習,理解兒歌的內容。
兒歌的一大特點就是朗朗上口,幼兒喜歡這種簡單重復的歌曲形式,而且也喜歡去模仿,按節奏學習兒歌會加深幼兒的記憶。如《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這首兒歌,教師可以用× × ×× × ? ×× ×× ×× × ? 的節奏來念,“One two three four five,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這樣便于幼兒記憶,學唱起來也就更加簡單而且更具有趣味性。當幼兒能熟練掌握兒歌后可讓幼兒進行再創造,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Are you sleeping》,教師可以把兒歌中的“sleeping”換成其他的詞,如“playing”。還有很多兒歌的中心詞都可以換,讓幼兒自己來進行創造,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也能讓幼兒感受到成就感。
兒歌是一種對激發幼兒學習英語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兒歌的特點,吸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利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英語語言結構,使其順其自然融入到英語環境中,將對幼兒英語教學的效能提升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高敬.幼兒英語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3~95
[2]黃衍玲.幼兒英語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3]楊文主編.學前兒童英語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29~135
篇4
關鍵詞:小學;兒歌;英語教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英文歌曲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把聽唱英文歌曲作為課前的準備活動(warming up),能振奮學生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這恰恰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例如,在學習三年級的Where’s the bird?老師就可以課前播放一首簡單的英文兒歌on,in,under,by在上課前播放,曲子輕快,容易學,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還可以輕聲跟唱,這首兒歌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視頻中舞者用雙手簡單明了地闡釋了四個不同的方位介詞,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為上課做好準備。
2.鞏固與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
在英語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還能學習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例如,學習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中的“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在教唱英文歌曲時,我常把經典句型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反復吟唱牢記這些句型,這樣,孩子們的語言知識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得到提高,隨著學習的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孩子們的語言知識也能得到極大的豐富。
3.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
英文歌曲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力、正確的語音語調、富有情感的表現力……學習的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學生的語感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語感其實對于學生非常重要,它突破了死記硬背的填鴨式學習語法的局限,能夠讓學生更多地感受英語的文化氛圍和語感,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
4.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方面肯定不用多說,多學習,了解不同方面的英文歌曲,對于學生文化知識的豐富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5.聯絡師生感情,推進英語教學
英文歌曲能夠讓老師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學習氣氛會更加融洽。共同演唱學習英文歌曲消除了教師與學生因年齡差距而形成的隔閡,增進了師生感情,改善了師生關系,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英語歌曲的學習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在民主、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才能更好地學習。
二、英文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策略
(1)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課前,老師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選擇一兩首與本節課所學新知識相關的英文歌曲,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中,也可以插入英文歌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樂學的狀態。有時候,上課期間,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渙散,容易走神,此時,一首節奏歡快、旋律悅耳的英文歌曲可以幫助他們放松,讓他們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課末,歌曲和歌謠可把課堂教學推向,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結束一節課的緊張。
(2)幫助學生輕松掌握難點,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歌曲和歌謠中的詞往往與所學的知識相聯系,很多歌詞是課文內容的重點或難點。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也在學習課文句型、詞匯。但這與直接授課有本質的區別,直接授課需要學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學中掌握新授內容,而歌曲和歌謠卻沒有課業負擔和壓力,想唱就唱。學生往往是在“無意識地說唱”過程中初涉課文內容,并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化解此課時的重點和難點,并學得一身輕松。
還是剛才所說的例子,在Where’s the bird?這一課中,課前的小歌曲就涉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方位介詞on,in,under和它的具體意義。學生在學唱的環節中,就大概了解了單詞的意思,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就會輕松很多。
雖然其中有一些單詞和句型學生未接觸過,但隨著強烈的節奏感和誘人的Flas,學生邊說唱邊做動作,只有學生愿唱、喜歡唱,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消除,學習熱情也會隨之高漲。所以歌曲和歌謠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輕學生心理負擔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授不同語言知識時的運用策略
(1)歌曲和歌謠輔助字母教學
歌曲和歌謠特別適用于英語語音的訓練,學生可以通過唱英文歌曲或誦讀英文歌謠,自然、輕松地熟悉和體驗單個音素或字母。如在學習字母ABCDEFG時,就可誦讀歌謠:字母歌。在一年級下冊的英語知識學習中,學生接觸到了26個字母的發音以及書寫,我發現學生學習之后會忘記發音,但是當他們自己唱了一遍字母歌后,卻很容易說出字母的正確發音。所以,歌曲和歌謠的學習能幫助孩子們學習字母。
(2)歌曲和歌謠輔助詞匯教學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單詞的記憶和書寫。有些學生上課時會讀單詞,但一會兒時間就忘了;有些單詞課后復習并背出來了,但過不了幾天又忘了。那該用什么好方法去長時間地記憶單詞呢?極富特色的歌曲和歌謠,旋律好聽、簡單易學,既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又能配合小學生的喜好,用一種有節奏的方式來呈現語言,更增加它的多樣化和新鮮感,帶給學生一種活潑歡快的語言接受環境。而且歌曲童謠大都可以配合手勢及肢體動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時也符合小學生好動及愛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小學生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數字單詞one―ten時,可適當穿插歌曲“Ten Indian Boys”,讓學生在“口到、手到、眼到、心到”中鞏固數字單詞:
Ten Indian Boys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
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
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Indian boys.
Ten little, nine little, eight little Indians.
Seven little, six little, five little Indians.
Four little, three little, two little Indians.
One little Indian boy.
3.歌曲和歌謠輔助句型教學
句型是由不同的單詞連接而成,而對于初涉英語學習的兒童來說,似乎比單詞更難了。說歌謠、唱歌曲對兒童語言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學習句型的有效手段之一。音樂和節奏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歌詞容易記牢。
篇5
一、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心理環境
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心理障礙降至最低點,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減輕焦慮情緒,使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如暗示教學法中放音樂、讓學生做松弛精神的練習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關鍵是讓學生解除防御心理,不要使他們覺得課堂是一個使他們暴露自己弱點的地方,一個使他們在其他同學面前難堪的地方。對此,在初學英語時,不必立刻要求學生發言極為準確。學生一時還不能開口,就以聽懂和讀懂為主。如果學生只能講出單個的詞或短語,教師也應給予鼓勵。
二、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生動活潑
(1)兼收并蓄,集百家所長,采用綜合的教學思路。情景法、視聽法、直接法、結構法、功能法、全身反應法、折中法、綜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都可以采納。
(2)創設情境、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自信心。“情境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持久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創設情境并將小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事物恰當地融入所設的情境中,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用情境中的內容激發他們對英語口語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和老師的授課思路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配合老師的講授,達到師生直接的默契。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創設一些有趣且具有新鮮感的情境,可以將教學內容放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傳授給學生,不僅使原來陌生枯燥的書本知識變得生動鮮活,而且可以用學生對“情境”的興趣來激發他們對英語口語的興趣,使他們領略到課本知識趣味性的一面,進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設計任務型活動(task―based activities),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中,很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師生進入課堂的目的從某種角度來看不同: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尋找到一種快樂。游戲、唱歌等活動會令他們興奮不已,因此,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習者外語習得的條件。任務也是一種媒介、橋梁,它把教師的目標在自然而然中變成了學生自覺追求的目標,讓學生在興趣中參與語言訓練。
(4)教學組織和課堂安排靈活。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或成排、成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
三、采用多種媒體(CAI)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傳統的英語授課中,由于教師可利用的教學手段少,而單詞、字母抽象而枯燥,學生接受的刺激單調、呆板,往往興趣不濃,尤其是在教學中常遇到教材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時間跨度較大,文化背景知識比較復雜,傳統的教學手段又難以奏效的閱讀理解課型和語言交際情境,此時如果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做一個多媒體課件,利用視、聽、說向學生展示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信息窗口,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同時也刺激多種感官,形成若干個興奮點,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能優化教學過程。
四、乘著歌謠的翅膀
篇6
一、巧設情境,在興趣中學兒歌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庇⒄Z兒歌的教學也不例外。構思巧妙的新穎教法可以扣住學生的心,學生興奮了,學習熱情也就高漲了。我在英語兒歌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英語兒歌。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利用聲音創設情境,利用實物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二、組織游戲,在快樂中學兒歌
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在英語兒歌的教學中,游戲是常用的教學手段,給兒歌增加些猜測的內容,或增加些游戲情節,并付之生動有趣的結果,彌補了兒歌缺乏情節性的不足,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對幫助兒童擴大知識領域,陶冶性格,促進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尤其對兒童的智力開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學兒歌“My father is coming. Di-Di. My father is coming. Di-Di. Say hello. How are you?I love him. My father is coming”時,如果只是讓學生邊念邊做動作到結束,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所以我組織了四人或六人一組進行“我們大家抱一抱”的游戲,并啟發學生用身邊的同學或班里的好朋友替換兒歌中的人物,當念到“I love him/her”時兩個人做一做“擁抱”的動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兒歌念和聽的興趣,又進一步增加了教育意義。
三、啟迪思維,在創編中學兒歌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人的語言能力以他的思維為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應該從他們的思維能力著手。在英語兒歌的教學中,學生通過續編兒歌、創編兒歌,既學得情趣盎然,又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中,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單詞基礎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英語兒歌的創編,在創編兒歌的過程中既復習鞏固了所學的兒歌,又運用了學生已掌握的單詞和句型,
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這樣學生才會樂意根據已有文本進行模仿、創造。如學生在學習了兒歌:“One,two,three. I’m a rabbit. Four,five. I’m a frog”后,我出示很多小動物圖片,讓學生創編“Six,seven,eight. I’m a... Nine,ten. I’m a...”。于是學生紛紛舉手:“Six,seven,eight. I’m a cat. Nine,ten.
I’m a hen.”“Six,seven,eight. I’m a dog. Nine,ten.I’m a pig.”“Six,seven,eight. I’m a monkey. Nine,ten. I’m a fox.”等等。再如,在教學到 “My father is coming. Di-Di.”后,改編成“My uncle is coming.Ding-Ding.”“My sister is coming. Pu-Pu.” “My grandma is coming. Te-Te.”等;將“Thin pig,fat pig.”中的“pig”用學過的任何一種動物進行替換。學生不僅樂于創造,讀起兒歌來也興趣盎然。
英語兒歌教學實質上是教師為兒童的英語學習創設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兒童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人物、環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發展聽說能力。我們在兒歌教學中始終要貫徹“實施成功教育,改進課堂教學,加強情感教育,創辦英語樂園”的原t。恰當運用兒歌的簡易性、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欣賞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在體會中創造,由此獲得的知識和情感,將給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將英語兒歌運用于學生英語學習生活,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保持學習的動力,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英語,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篇7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兒歌;音樂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158-01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指出詩歌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踏著新世紀的步伐,我們在迎接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作為一種產業,肩負著最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培養獨立人格、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而作為教育領域里最基層的幼兒園老師們,在幼兒的教育方面起著引導的作用?!耙磺袨榱撕⒆印薄俺浞职l揮孩子的想象思維能力”等,這一切要在懵懂的幼兒當中實施,對老師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由于幼兒年齡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沒有發展起來,無法真正施行對幼兒語言教學中進行較深層次的教育。但是,可以在學前幼兒語言教育中,讓語言教育與其他學科領域的教育相結合。語言教育既能促進其他學科領域知識的發展,同時,其他學科領域的教育也能促進語言的發展。所以可以通過音樂配合語言教學中的兒歌教學,來實現對幼兒的培育無疑具有可行性。在兒歌中加入音樂教育有助于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不但提高他們的聽覺能力和欣賞能力,陶冶情操,增強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而且,還可以挖掘和發展幼兒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對語言美的感受和表現。語言教育中兒歌教學對幼兒的影響表現為:
一、兒歌學習在學前語言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1、兒歌是幼兒情感教育的需要
在兒歌的吟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可以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幼兒聽唱兒歌不但可以聯絡與周圍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們自己的情感得到抒發,從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從中得到愉悅感。其中,嬰兒聽兒歌,能從和諧優美,有節奏的聲音中感受親人的,從而產生情感效應,心理得到滿足。而幼兒唱兒歌,則是情感的外泄過程,并能從中驗證自己的經驗和記憶,也能體驗模仿成人的勞作和生活。北京市第四幼兒園就把要對幼兒進行的一些常規教育編成了一本兒歌集《幼兒良好習慣新童謠》,對幼兒應養成的良好習慣如按時起床、獨立穿衣、團結同學、講衛生、講禮貌、等等,編成一首首生動有趣的兒歌。當老師的教育內化為一首首淺顯易懂的兒歌時,幼兒在吟誦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不需要老師一直在不停的嘮叨。如《小汽車》:“小汽車/滴滴滴/爸爸媽媽快上車/我送你們上班去?!边@首兒歌使兒童學會在生活中有所擔當,自己也能幫助別人。
2、兒歌是幼兒語言訓練的需要
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更與語言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無論是詞匯積累、語言正誤、還是用語句的表情達意,都反映和制約著語言思維的發展變化。兒歌在這些方面就能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兒歌語言淺顯明快、通俗易懂,有節奏感,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幼兒吟誦。如果反復吟誦兒歌,能幫助幼兒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事物的概念,并能培養他們語言的連貫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條腿兒?!眲t告訴幼兒小白兔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便于幼兒區分小動物,而《十四和四十》這首兒歌是典型的矯正發音的。幼兒感知事物從表象入手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而兒歌恰是以它生動活潑的獨特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
3、兒歌是幼兒啟迪心智的需要
兒歌中大量的作品,基本都是以生活某方面的知識作題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開發幼兒的智力,啟迪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例如兒歌中有介紹山水草木以及鳥獸蟲魚的形象、習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變化的,也有介紹簡單的數目和時間觀念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兒歌是引導孩子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個“領路人、啟蒙者”。
二、如何實施兒歌的教學
1、選擇有適合幼兒聽賞的音樂
在學前語言教育中為孩子選擇兒歌,除了要考慮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的特點外,還要選擇易于幼兒接受的、洋溢著濃郁的幼兒氣息的兒歌。比如,小班孩子熱衷于模仿各種小動物,而兒歌《小鴨子》、《小白兔》等就是不錯的內容;中班孩子對角色扮演游戲感興趣,我們就可以為他們選擇《過家家》的兒歌。在選擇兒歌時,教師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這樣才容易激發幼兒的參與性與創造性。
2、設計游戲,引發興趣
很多兒歌可以配合手指及肢體動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時也符合學齡前幼兒好動及愛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孩子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如上述的《三歲的訝會放?!愤@首兒歌,我們設計了一個游戲,就是在念唱結束時讓答者假裝發怒地喊出最后一句,然后就開始追逐問者。這個動作成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再如《拇指歌》“胖胖的奶奶,笑瞇瞇;瘦瘦的爺爺,愛生氣;…”每一個人物對應一個手指,幼兒易學易記,對于學齡前幼兒,“游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活動。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認識世界,學習新知識,學習語言。兒歌中的游戲精神使得幼兒在學習兒歌的同時被感染,并獲取信息,發展語言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游戲精神將學習兒歌和發展語言能力變成了一種愉悅的獨特經歷。
參考文獻:
[1] 唐桂林.淺析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英語兒歌滲透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刊,2013,(02).
[2] 張 波.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歌曲的彈唱能力[J].新課程研究.2009,(09).
[3] 董 晗.關于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重要性的探討[J].才智,2011,(19).
篇8
一、背景
新指南下要求社會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意識到兒童的整體發展需要各個領域之間、各個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單方面的發展。幼師必須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教育應該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同時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內容。還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而在實際的幼兒園雙語教育活動中,大量地運用了適合幼兒學習心理特點的TPR教學法,該法是建于大量的英語兒歌的素材使用的基礎上。由此可見,幼師積極利用英文兒歌進行幼兒雙語啟蒙教育教學是適合幼兒的學習心理和教育特點的。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中大量的有意義的語言輸入,即英文兒童詩歌的反復吟唱和出現是幼兒學習外語的必備條件,是符合了Krashen強調外語有意義的可理解的內容輸入,那么幼兒的跟唱和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又是語言輸出的教育效果產出方式之一,即Swain提出的外語學習輸出的理論。這樣的語言素材輸入和語言產出模式是合理的。事實上,大量改編的英文兒歌已經應用到了幼兒英語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我們熟悉的《兩只老虎》和《小星星》分別來源于英語兒歌Are you sleeping?和Twinkle stars.那么我們幼師如何結合新指南的要求,將合適的教育內容創編出來呢?同時又如何利用這類創編作品呢?筆者通過多年的幼兒園一線教育活動觀察,總結了幼師崗前實訓培訓經驗,結合英語學習的先進理論和幼兒的心理特點,提煉以下創編英文兒童詩歌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技巧。
二、英文兒童詩歌的創編
(一)英文兒童詩歌的創編原則
1.內容必須淺顯
英文兒歌的內容必須是淺顯直白,但是英文原創兒歌的來源多樣,特別是在我們國家使用過程中,應該適當地把內容進行篩選,如Silent night這類宗教色彩濃厚的要盡量避免,而應多采用通識類的兒歌,如Body song等。經過篩選后的兒歌可以被我們充分利用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對易于理解的兒歌他們可以模仿聲音和動作,從而豐富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模式和表達方式。
2.篇幅盡量簡短
創編的兒歌的篇幅也應該是單純簡短,一般以四到八句為主,以耳熟能詳的Twinkle stars為例,其中每個句子的音節數量也以7個音節為主,而講述的主題以一個為主。這個要求是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的,幼兒的注意力穩定性不高,篇幅過長是會讓幼兒的接受程度降低。如原版的Twinkle stars長達26行歌詞,共有152個單詞,同時出現了一些生詞,對于中國幼兒來說是有很大的認知難度的。因此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編,現有的版本就有改編成僅6行左右以及42個單詞,這個篇幅就非常適合中國的幼兒去嘗試英語的輸出表現了。
3.語言力求活潑
創編的兒歌的語言形式應該是活潑可愛的,適合幼兒詠唱,具有鮮明的樂感和節奏感。聆聽和說唱節奏輕快,富有樂感,生動活潑的兒歌可以促使幼兒在藝術享受、生活感受以及語言表達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強化。盡可能使用簡單以及讀音響亮悅耳的單詞,如fine,sing,happy,candy這類簡短清晰易讀的類型。還如ding,dong,ling,la等形象逼真的擬聲詞,也容易讓幼兒模仿和理解,在英語啟蒙教育階段的門檻就顯得不高,幼兒就可以從這類擬聲詞開啟他們的知識獲取的歷程。
4.想象宜于豐富
兒歌的創編應該具備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表現,滿足和引導幼兒的想像力的拓展,通過兒歌的演繹讓幼兒這方面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優秀的兒歌可以讓幼兒沉醉于意境中,并且能夠幫助他們認知和理解語言,更好地去表達語言。如把春天比喻為春姑娘,把蜜蜂比喻成一名勤勞的工人。通過這類形象的描繪,可以讓創編出來的英文兒童詩歌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更具備了積極的教育內涵。幼創造出一個積極的語境給予幼兒在創造中學習語言,促使幼兒在幼師的影響下大膽想象,勇于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二)英文兒童詩歌的創編技巧
1.主題設立
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首中英文的兒童詩歌,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素材都可以適用于目標教育活動中。那么創編英文的兒童詩歌的第一步,我們就要設立目標教育活動的主題,如認識植物、體驗心情等,設立了主題,然后在主題的框架下,開始篩選出合適的詞匯等。
2.類型選擇
一般來講,詩歌可以是敘事型的、抒情型、教育型和指令型。有了這種題材的限定,創作的時候就會考慮到相應的詞匯和句型。
敘事型就是指將一個簡單易懂的事情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如:Old McDonald had a farm,簡單地描述了McDonald先生有一個農場,飼養了各類牲畜。
抒情型就是指將幼兒的感情抒發出來,重于表達感情。如: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此歌抒發了幼兒之間的友情,闡明了友情的重要性。
教育型就是指將教師的教育內容通過詩歌表現出來,如生活經驗的Brush your teeth,如自然常識的Six little ducks等。教師可以通過這類的兒歌把生活經驗和常識以輕松愉快、易于理解和模仿的形式傳授給幼兒。
指令型就是指在兒歌的內容中做出幼兒需要做到的動作,特別適合在游戲當中運用。如Follow me和Teddy bear等兒歌。
3.音節確立
在創編前我們必須要把使用的歌曲音節數量確立,這樣的創編過程就有了一個實用的尺度,進而獲得更高的效率。以Twinkle stars這首兒歌為例,基本上每句的音節都是7個。
4.音韻設計
英文的元音發音就是我們所說的韻腳。如小星星中的star,are,sky,are,四個句子的韻腳分別是/a:/和/ai/,這樣創作所需要的詞匯就可以限定在合適的以/a:/和/ai/元音發音的單詞了。假設要創作小汽車主題的兒歌,那么,可以匯集出car,far,fast,fly,fine,drive 這幾個關聯度很高的單詞了,根據前面的環節我們可以初步擬定出下列的半成品。
A little car
car,
far,
fly,
fine,
car,
有了最后的一個單詞的提示,又在一個主題范圍內,同時也限定了一定的音節,那么語句的編輯就能有的放矢,我們可以根據最后的單詞來反推句子的內容,如第一句可以初步擬定為Li-ttle,li-ttle,li-ttle car。如此類推,far引申出so far,fly引申出to fly等欄褡裱英語基本語法要求的內容出來,進而編出下面的歌詞:
A little car
Li-ttle,li-ttle,li-ttle car,
It takes me to go so far.
I feel I’m going to fly,
It drives me to feel so fine.
Little,little,little car,
It takes me to go so fast/far.
6.句式選擇,以祈使句、陳述句、疑問句、倒裝句和感嘆句為主
由于幼兒英語教育活動定位于啟蒙教育,因此英語的語法標準應該以淺顯為基礎。祈使句等常用的簡單句型既是生活運用中最常用的句型,也是未來英語學習的基礎。通過兒歌的反復詠唱,把這類基礎語法句型傳遞到幼兒的學習素材中是可行的。
7.排比重復
兒歌的特點是反復,這樣便于幼兒學習,所以,在創編中可以考慮單詞和句子的重復,如上述創編的歌詞中就使用了重復的單詞以及句子。
8.擬聲填充
適當的擬聲詞,如la,ah,oh之類的常用擬聲詞,可以很好地填充到歌詞中,如《賣報歌》的第一句開始就是la-la-la的擬聲詞。
9.反復推敲
以上八個環節都準備好了,就可以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反復推敲,試唱其音樂效果,同時把文字做最后的潤色,可以采取多向思維模式,既可從主題出發,以順式思維把每句話構思出來,又可根據最后的單詞,以逆向思維的方式倒推出一個完整的句子。
篇9
when you have a kid
who you care so much
that anything he wants
comes before your own desires
when you have a kid
who is so much in need for your aff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at
no matter what is bothering him
you're willing to do anything to make him smile
when you have a kid
who is so dependent on you that
no matter what obstacles you face
you have to be forever confident in front of him
giving him the sense of security
when you have a kid
whatever your goals are for your life
you're so willing to put him ahead before all your goals
sometimes even give up your dreams for his needs
but you'd consider yourself lucky indeed
being in love with someone in this wide world so deep
you try to make everything easy for him to grow up into a loving,strong adultthank god for giving me this chance
let me experience what love,giving,and voluntary sacrifice are all about
after all of the things i've done for him
who changed my whole world dramaticly
篇10
1.調整教學大綱,強化第二課堂的職能。高職英語教育一直走不出本科教育的固定模式,改革一直在其陰影下掙扎,猶如隔靴搔癢。而培養出的學生令諸多高職英語教育者汗顏:論基礎知識不如本科生扎實,論實踐應用不如專項培訓的學生熟練。因此,改革首先是調整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大綱,要轉到實踐上來,突出“必需”和“實用”,降低課堂講授比重,強化第二課堂職能。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開展可以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的基本觀念,實現英語學習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即將課程教學延伸到第二課堂,完全從實踐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主題模塊式學習,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開展主題式教學模式的英語能力訓練。充分展現高職英語模塊式教育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和課本內容為基礎材料,針對某一主題為組織子模塊學習的核心,由學生分組討論其子模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自我查找資料,自我組織語言,聽說讀寫的材料在同一主題的統籌下,主題詞匯和語言表達反復重現,循環印證,強化語言學習的記憶和保持度,促進長期記憶,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語言知識,而且從中獲得啟迪,開拓了思維,提高了英語運用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第二課堂學習完全是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由興趣引發,根據自身語言水平進行邏輯思維,建構信息,建造知識,因而學到的是活的語言,掌握的是自己的“英語”。
2.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服務于專業教育。英語教育就是以英語作為語言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人文素養的生成,促進學生在校期間的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高職英語教育對于學習者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是顯然的。但作為高職教育中基礎性教育的部分,必須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服務于專業教育。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人才是一線技術型人才,高職英語教育就是使這些人才能將英語與專業相連接,獲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在所從事的技術領域能與世界同步。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開展需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實踐性優勢。將專業課的內容融入課堂。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知識的吸收與掌握;另一方面加快學生專業英語的語境化學習。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在第一學期學習計算機硬件時就可以同步開展英語第二課堂。這樣,形成了一種學生頭腦中的計算機知識與英語表達的虛擬性鏈接,而對應是實際的計算機硬件,在第二課堂學生的交流、學習中計算機的常規表達都自然地水到渠成。學生直接以英文對應計算機實物以及操作,學到的是第一手的英文表達。就業是完全可以實現英語表達專業的脫口秀。運用英語解決計算機方面的問題自然得心應手。這便是市場需求的人才。
3.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引導教育。就學生學習而言,不能很好地認清形勢,往往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保持。就此,在高職英語教育第二課堂的開展中就應該在安排主題模塊內容方面有所考慮。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選取不同領域的英語,加強真實語境、模擬場景的練習。英語教育之于英語教學更多地是體現在一個“潤”字,潤物無聲是英語教育的特色。模塊主題是專業性的,而主題內容的選取不是固定的,是依賴于學生就職流程來安排的。就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來講,他們的就業方向決定了學生的能力不能只局限于編程,微機組裝或者系統維護,還得要有扎實的微機錄入能力和與市場營銷有關的知識以及面對挫折的精神,因為在就業的初期,時常對他們的定位就是推銷員或者打字員,能有機會直接接觸軟件開發或系統維護的同學是極少數的。市場營銷、求職技巧等都可以納入英語第二課堂,一方面學生真切體會到求職的不易,同時,也能明白掌握英語,熟練地運用英語應答對于求職的幫助。這樣,無形的激勵使學生有興趣主動去學去問,在英語氛圍中主動開口表述專業方面的知識、見解,推銷自己。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成材、就業都是事半功倍的。
4.堅持夠用為度,注重終身學習的構建。在開展第二課堂時應充分考慮到高職英語的實踐性。因此在第二課堂的模式主題設置上需要好好把關。既要將相關專業知識、求職就業技能等考慮進來,還應注意選取內容的“度”。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學得精,更不可能什么都能做到出類拔萃。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內容設置,應該堅持兩年一貫制。第二課堂教學時間按照四學期,每學期15教學周,每周2學時安排的話,大概有120學時。而這120學時將專業知識包容進來顯然是不可能的。學生通過第二課堂學到的仍然是英語化專業知識的皮毛。從第一學期開始將四學期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想溝通,選取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內容,由淺入深安排主題模塊。避免教師們在教學中常犯的毛病,即總害怕自己有什么沒有點到,方方面面,一概為重點。主題模式的內容既可以是課堂講授內容的外延,由理論而實踐;又可以是專業知識的泛化,由專業而生活。
學生在第二課堂學到的不只是英語的實踐,他們可以從中體會出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明白如何進行專業知識的英語化。兩年下來,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便會形成,看待英語學習的態度必定大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更多地應該是在工作中學,在應用中學,這一點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尤為重要,在短的學習時間內所學到的應該是掌握學習英語的技能,而不是知識以及操練。通過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開展無形地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構建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學生從中可以明白我的英語如何可以學而有用,學生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