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土地管理法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舊版土地管理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土地整治;鄉村治理;管理辦法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載體,它不僅為人們提供必需的生產和生活資料,還象征著社會的和平與安寧。那一抹黃土最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財富的源泉,同時是人們社會活動的場所和鄉村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就是要解決農民們最最關注的土地問題。在鄉村治理土地中還存在著一些尚待解決的難題:如鄉鎮建筑用地擴張導致可利用土地減少;鄉村環境日益惡化導致土地資源的品質下降;調整鄉村的農業種植結構最終導致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面積減少。所以土地的整治利用與鄉村的治理發展是緊密相連,缺一不可的。因此,我們要在鄉鎮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強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土地,促進鄉鎮管理。

現在人們對農村的土地整治和鄉村治理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例如VanHuylenbroeck指出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該全力投資于農村的改革或土地整治工程,用以改善農業生產結構。土地整治在于農村土地的利用和農業的生產,鄉村治理在于農民們的生產生活及鄉村的發展進步,所以土地整治和鄉村發展是攸關整個國家“三農”甚至“四農”問題的全局策略。為了解決當前鄉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實現統籌城鄉協同發展的目標,我們一定要加強土地整治管理和鄉村治理研究,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布局,用以完善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局。

1 土地整治

1.1 土地整治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指治理低生產率、空閑、不合理使用的土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方法策略,是對各類土地進行整理、復墾、開發的總稱。土地整治實際上是由最新道路、灌溉設施和其他輔助服務體系構成的集中空間,是對農村整體布局的優化配置,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撐鄉村的全面發展。

1.2 土地整治的目的

土地整治的目的就是要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爭取把土地治理、村莊改造、新農村建設三者密切結合起來,共同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用以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1.3 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國家實施土地整治的必要性,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

(1)土地是人們生存的基石,它是關乎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所以當前的土地利用形勢日益嚴峻,開展土地整治的行動迫在眉睫。現在,我們的耕地利用形勢迫切,糧食生產質量失去了保障,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快速開展土地整治行動。因為土地的利用會給人們帶來巨額的利潤,這樣就導致了社會對土地的迫切需求,從而造成了建筑用地增加而農用耕地減少的局面。土地使用的現狀要求我們迅速開展土地整治活動,加強土地協調管理,確保農用耕地不至于減少并且保證耕地質量,實現土地的物盡其用。

(2)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土地整治的現實效果和預期的收益度充分表明了應當立即開動土地整治項目。土地的管理利用關系到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關系到生態平衡的大問題,同時也是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情。通過實施“五個統籌”及其相關的土地政策,土地整治使得農用耕地和建筑用地達到了總量的動態平衡,實現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耕地質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隨著農業的機械化和農業經營的規模化現代化發展,及其基礎設施薄弱和鄉鎮環保的意識增強,這就要求土地整治項目的立即實施。

(3)開展土地整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們的國家現狀是人多地少,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會要求我們轉變土地經營模式,轉變粗放型經濟為集約型經濟,也就是進行土地整治。在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不僅要促進農村經濟增長,還要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真正的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整治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公共服務工程,投資大,周期長。所以,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土地管理,就要轉變鄉村的經濟發展方式,用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生活水平,優化利用土地資源。

2 鄉村治理

2.1 鄉村治理的概念

鄉村治理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管理活動,它包含了政府統治,村民自治的治理方式;法定制度,村規民約的治理條例。同時在鄉村治理中,要求政府和農民們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從傳統的鄉村治理類型來說,有文化治理、經濟治理和法律治理這三種。其中文化治理是建立在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經濟治理要依靠利益相關性的基礎;而法律治理建立在國家強制力的基礎上。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意識日趨薄弱,文化治理越來越不穩固,經濟治理也不再可靠,搖搖欲墜。同樣的,在農村法律治理中,其存在的強制性無法展開。

2.2 鄉村治理的變革

鄉村治理的模式變革“必須從土地制度的變革做起”,這是最基本的操作平臺。土地是最最重要的資源,它為人類提供著物質財富,影響著鄉村治理的變革。土地是根本,所以土地制度的變革肯定會影響其他制度,鄉村治理必須從土地制度變革開始。土地所有制解決了土地分散問題,還是有效管理土地的重要手段,在促進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上有重大貢獻。因此,要在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進行土地制度的變革,這樣才能順利進行鄉村治理的改革。

3 土地整治和鄉村治理相結合

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提高農用耕地的生產率和產出率,提高了土地質量,優化了農村產業模式,而鄉村治理改善了農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到了產業形勢一體化。把土地整治和鄉村治理這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土地整治是基礎,鄉村治理是保障。所以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要遵循“治本為主,指標為輔,標本兼治”的方針政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

4 總結

綜上所述,進行土地整治和鄉村治理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農民的國民待遇和生活水平,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和基礎設施,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型農村。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所以在土地整治和鄉村治理一體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切實把握好農民和土地兩者之間的關系;要讓農民成為鄉村發展的動力,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促進國家的安定繁榮。

參考文獻:

[1]張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標準與評估.農業工程學報,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