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廢物處理范文

時間:2024-02-02 17:50: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療廢物處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療廢物處理

篇1

關鍵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規范化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如果處置不當,不僅會對醫務人員構成職業傷害,還會造成社會環境污染和疾病的傳播,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 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條例指出國家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我市于2006年12月份建立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負責全市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工作。現將我院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措施總結報道如下。

1存在的問題

1.1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不規范醫療廢物未嚴格按要求分類,收集損傷性廢物的利器盒盛裝過滿沒有及時更換,利器盒不加蓋,可能造成工作人員銳器傷。損傷性醫療廢物混入感染性醫療廢物,導致包裝袋破損醫療廢物泄漏,專職運送人員意外暴露的危險,并給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最后處置工作帶來不便。包裝袋過滿>3/4,標識不清,封袋不嚴;生活垃圾混入醫療廢物,不符合醫療廢物減量化原則;對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沒有嚴格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造成環境污染。

1.2交接轉運環節不完善專職轉運人員每天轉運結束后轉運工具未做到及時清潔消毒。交接記錄不完整。產生地未做到日產日清。有時與處置中心不當面登記交接,未做到共同填寫醫療機構危險廢物轉移聯單。

2管理措施

2.1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為了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根據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六安市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對醫療機構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成立了以法人代表為第一責任人,業務院長、醫務科、護理部、院感辦、總務科和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組成的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負責管理和協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制定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貯存、處置工作流程》、《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處理預案》和質量考核指標,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做到職責分明,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強培訓采取全院組織和科室組織等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重點的進行全員培訓,提高各類人員對醫療廢物危害性的認識和規范管理的法律意識。

2.2.1醫務人員的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國家和部門頒布的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和醫院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相關制度、質量控制標準、職業安全防護及緊急處理措施,要求掌握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和管理流程。

2.2.2衛生保潔員和專職運送人員的培訓保潔人員文化程度低,清潔衛生理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差,要加大培訓力度。培訓重點:醫療廢物處置流程,清潔、消毒知識和職業安全防護,強調當面交接的重要性;禁止出賣醫療廢物的行為,確保醫療廢物處置的安全有序。保潔人員流動性大,科室隨時做好新進人員的培訓。

2.2.3新上崗人員的培訓實習、新入人員均進行崗前培訓。在學習醫療廢物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同時,現場指導分類、收集的要求和如何做好自我保護,考核合格后上崗。

2.3加強醫療廢物處置流程的規范化管理

2.3.1臨床科室產生地的管理將《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和處置流程張貼在各科室處置間,要求科室在產生地將醫療廢物按照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化學性、藥物性就地進行分類,及時分別放置于醫院統一購置的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的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專用包裝袋和利器盒,醫療廢物收集達到包裝袋的3/4滿時及時有效的封口,系上統一制作的標識卡,卡上注明:醫療廢物產生科室、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殊說明,由專職運送人員負責收集,做到日產日清。加強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生活垃圾的管理,用雙層包裝袋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對患者及陪屬的教育和引導,防止生活垃圾混入醫療廢物,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3.2轉運、暫貯、移交的管理醫院修建了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醫療廢物暫存房,標有醒目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 的 警示標識。配備了相應的清潔消毒設施和病理性廢物低溫儲存柜。為專職運送人員配備了口罩、帽子、工作服、橡膠手套和膠鞋等防護用品。專職運送人員每天兩次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下科室用密閉的專用醫療廢物中轉箱將分類包裝好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到暫存房。同時和科室交接人員填寫好交接登記,登記內容包括:產生科室、廢物種類、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和經手人簽名。運送人員在運送時必須查看包裝袋的標識、封口,不得把不符合包裝要求的醫療廢物轉運到暫存房,沿途不得泄漏、撒落。運送人員負責每天向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移交分類包裝好的醫療廢物,同時嚴格執行醫院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當面填寫醫療機構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交接雙方簽字留存備查。每天移交結束,運送人員對暫存房和轉運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2.3.3加強督查持續改進實行院科兩級管理,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和總務科負責對全院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監督管理,重點檢查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暫存、轉運。科室由科主任和護士長負責,強化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監督醫護人員因為不良習慣及便利導致的錯誤或疏忽。對發現的問題,組織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監督整改到位。

3討論

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和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對醫療廢物管理不重視;醫務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的欠缺也直接影響醫療廢物管理質量[2]。醫療廢物規范處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健康的重要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的危害,醫護人員必須明確自己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利[3],在工作中將醫療廢物規范處置作為自覺行為。完整的管理體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處置流程,領導重視,加強培訓,人人參與是醫療廢物規范管理的保障。我院通過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規范化管理,明顯改善了醫院的環境,避免了對社會環境和公眾健康的危害,減少了疾病的傳播,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引起的醫院感染和醫務人員職業傷害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3:6-7.

篇2

隨著社會發展,職業安全已成為護理人員越來越關注的話題,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若不注意個人防護,極易造成職業損傷(OI)。為了提高護士對職業危險的認識,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分析護士職業危害發生的相關因素,找出處理職業危害的措施,避免或減少職業危害的發生,保障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態服務于患者。

隨著工作量增加,而護理人員不足,夜班頻繁,導致護士睡眠質量下降,使護士易產生疲勞,工作中更易發生損傷,而疾病譜改變如乙肝、艾滋病的出現及不斷增加,更使職業損傷越來越成為護士關注的重點。有調查顯示,護士受傷中有2.5%的HIV和40%乙肝丙肝感染,而艾滋病和乙肝被譽為“世紀瘟疫”和“超級癌癥”。如何加強護士職業安全的防護,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將其從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潛在性傷害降到最低,保障廣大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將護士職業危害分為幾大類: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工作環境危害等,從而更好地做好護士職業危害的預防及處理。

護士OI相關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

事故性危害:①銳器傷: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事故性危害,其傳播職業性、血源性傳染病的危險遠遠大于經皮膚黏膜接觸約80%,如刀剪、針尖、玻璃等,尤其是污染的手術刀片、拔針后的輸液針頭。由于我國慢性乙肝攜帶者約占總人口10%,而HIV在我國也呈增長趨勢。護士在搶救患者過程中,尤其是急診患者,更易遭受銳器傷。護士一旦遭受污染的銳器傷,其危害更大,被傳播乙肝、艾滋病的幾率將增加,嚴重影響護士身心的健康。②意外傷:搶救急診患者,尤其是外傷患者、酗酒神志不清者,患者常煩躁不安,護士在進行治療護理過程中常常被抓傷以及被血液污染,由于護士肩負著院前急救,經常需要搬運患者,在搬運過程中容易扭傷身體,如造成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腳踝扭傷等。

物理性危害:①放射性損害:尤其是放射科護士,對一些危重無陪護人員進行放射線檢查時,經常需要陪同,從而造成不同程度X線損害。有報告顯示即使小劑量暴露,長時間接觸會因蓄積作用而致畸、致癌。②各種電器:如在消毒滅菌工作中,紫外線、臭氧對人體有危害。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時,如果使用不當,如開燈調試,紫外線會灼傷眼睛、皮膚,引起紫外線眼炎或皮炎,高濃度吸入可致胸悶、肺水腫等。

化學性危害:①化學消毒劑:臨床上用含氯消毒液浸泡醫療廢物,剛剛配制好的消毒液,含氯的氣味大,對眼睛及呼吸道造成損害,輕者引起咳嗽、眼痛,重者引起胸悶、頭痛,甚至過敏性哮喘以及發展為肺氣腫。②化療藥物:化療藥物對接觸者也有較大的毒性,護士在配制、使用和處理化療藥物時,如防護措施不當,會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有報道稱長期低劑量接觸化療藥物,可通過皮膚直接接觸、呼吸道吸入或吞食等途徑進入體內,引起皮炎、頭痛、惡心、嘔吐、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對懷孕女性可致自然流產、先天性畸形的增加,并且會導致護士脫發、疲勞、口腔炎、月經不調等。③醫療廢物:一次輸液用品多是PVC產品,研究認為它與子宮內膜異位、內分泌失調及癌癥有關。而體溫表破碎、血壓表使用不當,造成水銀外溢,水銀也具有一定的神經和腎毒性。

生物性危害:①護士搶救及護理危重患者,常常被患者的血液、口腔分泌物、嘔吐物噴濺至面部。②由于醫院患者相對集中,如果病室通風不及時,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細菌、病菌,容易形成氣溶膠彌漫在空氣中。

工作環境危害:護士遇到危重患者經常需要搬運,容易拉傷身體,造成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腳扭傷,再加上工作性質決定護士需要長時間站立,下肢靜脈曲張發生率也較高。酗酒后的患者以及打架斗毆的外傷患者,情緒更易沖動,甚至謾罵、恐嚇或動手毆打護士,尤其是急診護士受暴力危害的情況更為嚴重,嚴重影響護士身心健康。

職業損傷的預防處理

減少外傷性事故的發生:①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識。②銳器傷的預防及處理:護士工作中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安全處理各種銳器。拔下的輸液針頭應放在專用防水防漏盒內,不要雙手回套針帽,手持銳器不要將刀尖指向他人,手術刀片不要徒手去卸,應用持物鉗。

物理性危害的防護:①放射科工作的護理人員要加強職業防護培訓,增強職業安全意識。隨時檢查督促鉛門關閉情況,防止操作過程中開啟鉛門,導致放射線外流,造成人員的傷害,遇到危急患者需要陪護,護士要穿鉛衣,以減少放射線對人體的損害。②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時,人員要離開現場,如需要進入應先關閉紫外線燈方可,眼睛不要直視燈管,消毒后及時開窗通風。

化學性危害的防護:①化學消毒劑的防護:在配制及更換消毒液時,必須戴口罩,以減輕揮發性消毒劑對呼吸道的損害,取用消毒液中的物品,必須戴手套,絕對不可使皮膚直接接觸,物品取出后,再用鹽水沖洗或用鹽水棉球充分擦拭,以免造成對皮膚的損傷。②醫療廢物處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理原則執行,采用專用的防漏、防刺、密封的銳器收集盒,并將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及時清理,減少污染環節,降低護士職業危害的發生。③化療藥物的防護:工作中可能接觸到化療藥物的護士,必須參加化療藥物的職業防護培訓。定期進行輪換,避免長期接觸,妊娠期避免接觸。

篇3

 

關鍵詞:職業防護  醫院感染

        1、所謂職業防護即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為加強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而采取的防護措施。

        2、醫務人員的職業危險:

        2.1工作環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2工作對象特殊:直接面對的都是病人(易感者);

        2.3遭受職業傷害的機率和頻率高;

        2.3.1隨時有受傳染性疾病感染的可能。如:艾滋病患者、乙肝患者、結核病患者;

        2.3.2有受被污染的醫療器械損傷的可能。如被含有艾滋病病毒或者乙肝病毒污染了的針頭等銳器刺傷或手術刀等誤傷;

        2.3.3有受化學物質侵害的可能。如:化療藥、消毒劑、福爾馬林固定液、二甲苯透明劑、氧化汞等;

        2.3.4有受放射性物質侵害的可能。

如放射污染;

        2.3.5自我防護意識淡薄,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和制度;

        2.3.6所以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過程中均具有存在感染性疾病傳播的潛在危險,其中以銳器誤傷最為常見。銳器誤傷的原因有:

        2.3.6.1未遵守標準操作規程;

        2.3.6.2工作中不慎誤傷;

        2.3.6.3保護屏障的完整性遭受破壞;

        2.3.6.4醫療廢物處理不當。

        3、醫務人員所面臨的挑戰:

        3.1 SARS疫情:SARS疫情可能隨時爆發;

        3.2艾滋病疫情:目前艾滋病感染病人超過百萬,性病每年遞增15%①;

        3.3結核病疫情:目前全國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約600萬人,其中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約150萬人,150萬人傳染源每年又使相當一部分人被感染①;

        3.4乙肝疫情:我國乙肝病情攜帶者為世界總數的1/3。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這些都是經血液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是醫務人員最大的職業風險。

        總之,為了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傳播危險,為了全體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地為社會服務,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保護醫務人員本身,保護環境,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必須關注職業防護,并嚴格認真做好職業防護。 

篇4

[關鍵詞] 院內感染;原因;防控;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c)-0145-02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院感染的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和嚴峻。在美國,醫院感染導致每年有8.8萬人死亡,造成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外科傷口感染患者住院時間平均延長8.2 d,泌尿系感染患者住院時間延長1~4 d,醫源性肺炎患者住院時間延長1~30 d,每年因醫院感染增加的醫療費用大約為46億美元。在我國住院死亡患者中,約22.22%的死因直接或間接與醫院感染有關,每例患者增加的醫療費用為2400~14 000元人民幣,延長住院時間15~18 d。醫院感染發病率為9.7%,每年全國住院患者約5000萬人,其中約500萬人發生醫院感染,這不僅給患者造成了痛苦,甚至喪失生命,同時也使醫療資源的浪費日趨嚴重。因此,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評價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1]。控制醫院感染已成為全球醫療界的一大課題。

1 醫院感染發生的原因

1.1 醫院感染的來源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探視者、陪伴者、醫院職工等在醫院內所發生的感染。感染發生的地點在醫院內,包括住院期間感染而出院后才發病的患者,但要排除院外感染而在住院期間才發病的患者。感染的對象包括與醫院活動有關的人群,如醫院工作人員、住院患者、陪伴者、探視者等,其中主要是住院患者。疾病潛伏期是判定感染發生時間和地點的重要依據。醫院感染按病原體的來源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感染兩種。外源性感染也稱交叉性感染或可預防性感染,病原體來自患者體外,如來自其他的患者,工作人員、外環境等。內源性感染也稱自身感染或難預防性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來自患者體內或體表的正常菌群或條件致病菌,當宿主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損時所發生的感染。

1.2 醫院感染的因素

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醫務人員無菌觀念淡薄,缺乏醫院感染知識,通過手將病原體傳給他人或自己而造成感染,也是引起醫院感染的最重要的傳播方式。醫院建筑設施不符合衛生學要求,如清潔區、污染區、無菌區劃分不嚴格;污水處理不當,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合理地使用抗菌素,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導致患者最終可因細菌耐藥而無藥可醫。侵入性操作,醫院環境衛生和室內衛生條件差,也容易通過蚊、蠅、蟑螂等造成疾病傳播。此外,醫學技術進步,延長了患者生存期,而住院患者中高齡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所占比例上升,其抵抗力低下的狀況,也導致了醫院感染機會增加[2]。院內感染的主要對象是住院患者和醫務人員,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做好對患者的入院宣教,控制陪床人數及探視時間;工作中要注意無菌操作,特別是對于有插管等侵入性治療的患者及接受放療、化療等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同時要提高對洗手的重視程度,保護自己,也是對患者負責。冬季應注意病室的定時開窗通風,有利于空氣中微生物的擴散,保證吸入氣體衛生。

2 護理措施

2.1 減少醫院感染,重在預防

加強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教育,增強日常防護意識。護士在操作時,應注重自身防護,確保自身安全,自覺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促使安全護理行為的養成。醫院要重視崗前培訓,狠抓醫務人員教育,從感控理念相關知識、標準預防、感控意識培養以及最為基礎的標準洗手法、感染隔離措施、醫院垃圾分類等進行系統學習,提高臨床業務人員對職業健康的危險認知度,健全各種有效的防護設施,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并正確使用。院感質控小組將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檢查,對住院患者和陪護探視人員進行預防感染和衛生知識教育。

2.2 規范操作,切斷傳播途徑

2.2.1 洗手是預防院內感染最有效、簡單可行的方式。任何人員在進入醫院后都應進行正確洗手方法的培訓,醫務人員更應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為強調洗手規范性,在洗手池邊的墻壁上粘貼六步洗手圖表。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都必須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2.2 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應先洗手然后進行手消毒。操作中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手消毒。

2.3 感染隔離措施

2.3.1 住院患者如發現有耐藥菌感染,應立即轉入隔離病房。隔離病房門上、患者床頭均清晰標識出此耐藥菌的傳播方式和預防方法。嚴格要求做到手衛生、穿隔離衣以及專物專用,醫療垃圾須雙處理。同時定期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取樣監測,直至連續3次以上為陰性,方可解除隔離。遇有感染梅毒、乙型肝炎大三陽等產婦應安置在隔離病房,遇有艾滋病患者應轉至政府定點隔離醫院。孕婦入院(除定期產檢外)均予肝功能、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檢測,在結果未明確前,均予標準預防。

2.3.2 戴口罩可以防止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懸浮飛沫經口鼻吸入,防護目鏡能有效保護醫務人員頭面部受到細菌的污染。口罩需經常清洗、消毒,當口罩變濕或被血液、體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換;口罩應遮住口鼻,兩面不能混用。對收治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未查明是否有肺結核前,首先將患者安置在隔離病房進行保護性隔離,并在隔離病房門上清晰標識出傳播方式(飛沫傳播)及預防方法,提醒醫務人員在進入病房前,戴N95口罩。

2.3.3 醫療廢物處理。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分類收集;將醫療廢物分別放入有“警示”標識的專用包裝物或容器,體積達3/4時應有效封口;損傷性銳器裝在專用銳器盒內,達3/4時應有效封口,48 h必須棄去;隔離傳染患者或疑似患者的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應用雙層專用包裝物,并及時密封,對廢棄物應登記數量、取走時間并簽名。對床單元需徹底終末處理,包括水瓶等。盛放一次性注射器的塑膠收集器應堅固耐用,無滲漏。護士應按照正確的操作流程進行安全操作。嚴格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是做好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關鍵[2]。

2.3.4 護士要嚴格遵守隔離制度以控制感染源,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及醫療廢物的管理[3],各種污染物應分類,放入不同的包裝袋或者容器內,不能用手直接翻動,以免造成傳染或損傷。對污染物品使用消毒液進行噴灑或浸泡等,以防止傳播。

2.3.5 加大物資、人力投入。護理管理者應該對工作量大、危重患者集中、職業威脅因素多的科室,要加強人員配置,實行彈性排班,適當調整工作強度,明確護理崗位職責,將護士從非護理工作中解脫出來[4]。同時,院方應加大防護用具投入,建立健全防護制度,包括新護士上崗健康體檢制度,在職人員定期體檢制度,建立職工健康檔案,落實職業暴露和感染上報制度。

2.3.6 對于有插管的患者,除了病室通風,空氣常規消毒,限制探視人數,工作人員尤其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手消毒制度,嚴禁濫用抗生素,指導患者增加營養,從而提高抵抗力,每月定期采集空氣樣本做細菌培養。患者所接觸的各種器具,如霧化吸入器、血壓計、體溫表等,均須按照標準消毒[5]。

2.4 健全感染管理組織機構

2.4.1 成立“感染控制小組”,為更好地開展感控工作,落實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提高感控意識,各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組”,通過內部學習相關知識、理論、技能,比如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指南,常見耐藥菌防治指南,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指南、標準預防概念等,強化全體成員感染控制的意識。

2.4.2 無懲罰上報制度,對發生院內感染病例,實施無懲罰上報制度,每個月對上報的感染病例進行分析匯總,進行各科室具體指導。

2.4.3 培訓-考核-改進,醫院、科室對醫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核,分析總結,提出改進措施,再對改進措施跟進督查是否落實到位。防控院內感染,關鍵在于做好細節,通過護理人員提供優質細微的護理服務,能從源頭上把握住院內感染控制的全局。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貴在將規則、檢查轉變為意識、理念和習慣。作為醫務人員要始終重視醫院感染,預防醫院感染應從小處、細處做起,要培養自身的慎獨精神,還要向社會宣傳院內感染的途徑、易感因素,從而保護患者,保護自己,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6]。

3 小結

醫院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的主題,是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醫院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效已成為評價醫院綜合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7-8]。隨著醫院感染問題難度的加大,對醫院感染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護理措施的實施者——護士,應注重自身的防護,嚴守操作規程,杜絕護理操作引發的感染。作為管理者應注重醫務人員感控意識的培養,堅持以監測為基礎,管理為手段,控制為目標,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續發展與不斷改進,讓醫院感染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9]。

[參考文獻]

[1]余鳳英.護理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4-175.

[2]吳曉杰.淺談醫療廢物監督管理[J].江蘇預防醫學,2010,21(5):67-68.

[3]郁寶玲.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和監督管理[J].中國醫藥創新,2009,6(4):17-18.

[4]孫明月.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4):251-252.

[5]盧曉麗.基礎護理在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8):1427-1428.

[6]楊麗珠.醫院感染管制與護理管理的思維及推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3):16-18.

[7]張友惠,王琴,尹金貴,等.導入ISO質量標準全面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質量[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3):313-314.

篇5

關鍵詞:棉酚,制備,抗腫瘤

中圖分類號:S5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9X(2007)09-0053-04

棉酚是錦葵科植物棉花的根、莖和種子所含的一種黃色多元酚類有毒化合物。1938年Adams等提出了棉酚醇醛結構,見圖1。

棉籽中棉酚含量為0.15%~1.8%。其中,棉籽殼中含0.005%~0.01%,棉仁中含0.5%~2.5%[1]。20世紀60年代研究發現棉酚具有抗生育功能以來,一直用作男性避孕藥,但現代醫學發現,在避孕的過程中,棉酚經常導致低血鉀肌無力癥或出現永久絕育,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停止將此藥物作為避孕藥使用。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棉酚抗腫瘤作用的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醫學研究的熱點,棉酚產品的市場需求日趨旺盛,價格昂貴。目前,美國西格瑪公司出售的用于癌癥研究的醋酸棉酚標準品價格已達到999us$/g,相當于黃金價格的60倍。因此,生產高純度、高生物活性的藥用棉酚已成為企業和研究機構競爭的焦點。

1棉酚的抗腫瘤作用

研究表明,棉酚抗腫瘤作用的機制主要表現在抗增殖、干預信號通路、干預能量代謝和磷脂代謝及抑制Bcl-2蛋白過量表達等方面。

1.1抗增殖

拓撲異構酶可改變DNA拓撲性質,在DNA 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棉酚抑制拓撲異構酶Ⅱ的催化激活和干預拓撲異構酶ⅡDNA復合物形成的穩定性,影響細胞的功能。棉酚降低DNA聚合酶α和β的活性,抑制DNA合成,導致細胞在S期中止,是一種特異的DNA合成抑制劑,較大劑量可抑制細胞分裂[2]。Rb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調節細胞由G1期進入S期。磷酸化的Rb蛋白在細胞靜止期和G1期通過E2F轉錄因子促進細胞進入S期。cyclin D1能抑制Rb蛋白作用的失活。乳腺癌細胞系MCF27可以高表達磷酸化的Rb蛋白。Van等[3]報道,棉酚在體外和體內對乳腺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是影響調節細胞周期的Rb蛋白,從而影響腫瘤細胞生長、誘導其凋亡。章勁夫等[4]在研究中發現,醋酸棉酚在50~300μmol/L濃度范圍內,能有效抑制T24膀胱癌細胞的生長。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表明,棉酚對膀胱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機制之一是誘導癌細胞凋亡。姜勁邁等[5]研究結果表明,棉酚可能是通過直接作用于細胞器,抑制癌變細胞的細胞周期調控因子的表達,抑制rDNA的轉錄活性,以及抑制細胞增殖酶活性和增強細胞分化酶活性等多個環節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分化,從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1.2干預信號傳導通路

1.2.1干預第一信使激素是信號傳導通路中重要的第一信使。組織的生長、發育受激素的控制,組織癌變時,往往會部分保留與原組織相似的激素依賴性。棉酚可改變體內激素水平,阻斷異常的信號傳導,控制腫瘤的生長。陳靜坤等[6]臨床應用棉酚治療子宮肌瘤,用藥前后血雌激素水平有顯著差異,故認為棉酚可能抑制卵巢功能促使血雌二醇濃度下降,局部組織的濃度也下降,肌瘤縮小。

1.2.2干預第二信使蛋白激酶是一類使蛋白質磷酸化的酶,蛋白激酶、磷酸酶信號傳導系統是細胞外信息向細胞內傳遞的主要機制和最后通路。棉酚干預蛋白激酶的功能,調控信號傳導通路,調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阻止腫瘤發生和發展。研究表明,棉酚作用于蛋白激酶C(PKC)催化區域的ATP結合部,作為非特異的PKC抑制劑作用于HL260白血病早幼粒細胞系6 h后,凋亡的DN段增多,并有濃度依賴性。實驗表明,棉酚抑制鳥氨酸脫羧酶激活的PRL刺激的細胞分裂,降低氚-胸腺密啶核苷(3H-Tdr)摻入DNA 的比例,導致DNA合成下降和抑制細胞分裂。棉酚的抑制濃度與其它PKC抑制劑相符[7]。

1.3干預能量代謝和磷脂代謝[8]

棉酚能抑制細胞能量代謝, 通過乳酸脫氫酶(LDH)同源酶Ⅴ型抑制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和電子傳遞。艾氏腹水瘤細胞和肉瘤180細胞中加入棉酚,觀察磷酸肌酸(PCr)、無機磷(Pi)。三磷酸腺苷(ATP),發現ATP/Pi 及PCr/ATP 均下降,表明棉酚有阻斷細胞能量代謝的作用。Hutchinson 提出,棉酚可引起磷酸單脂、雙脂水平下降及輔酶Ⅰ、Ⅱ上升,抑制細胞能量代謝。超微結構研究表明,棉酚引起線粒體腫脹,嵴斷裂、固縮、嚴重空泡化及潰破等。而線粒體是細胞呼吸、能量供應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細胞器,所以線粒體損傷導致細胞死亡。

1.4抑制Bcl-2蛋白的過度表達

Bcl-2基因是重要的原癌基因,是近年發現的一類凋亡抑制基因,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在細胞正常增長的情況下,Bcl-2過度表達抑制細胞凋亡,延長細胞壽命,促進細胞生存,從而引起細胞異常積累,增加細胞其他基因突變機會或使突變基因在細胞內集聚,導致細胞惡性轉化。此外,腫瘤細胞數為腫瘤細胞分裂增值數減去腫瘤細胞死亡數的動態平衡,Bcl-2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增加腫瘤細胞數,導致腫瘤的發展。

美國科學家[9]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將三維數據庫中的206 876種有機化合物與Bcl-2的BH3結合位點作用,篩選出35種可能的小分子抑制劑,經測試7種具有Bcl-2約束親和力,其中包括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棉酚。Zhang等[10]研究顯示,棉酚通過調節半胱天冬酶依賴性和半胱天冬酶非依賴性細胞凋亡通路誘導人類PC-3前列腺腫瘤細胞凋亡,這主要是因棉酚抑制了BCL-XL/BCL-2和Bim、Bax形成二聚體,從而促進腫瘤細胞迅速凋亡。美國密西根大學Geldof等[11]和Xu等[12]分別研究了棉酚和左旋棉酚對前列腺癌、腦癌和頸癌的抑制作用,研究發現,在Bcl-2、Bcl-XL、Bax的腫瘤模型中,左旋棉酚明顯地增強了腫瘤細胞對放療和化療的敏感度,同時促進了細胞進入G1期。研究進一步證實,棉酚在治療腫瘤過程中包含Bcl-2抗細胞凋亡通路,也表明棉酚將可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放療敏感型腫瘤治療藥物。目前,此藥物已經獲得FDA批準正式進入臨床試驗。

2棉酚的制備

棉酚常見的3種同分異構體中,醇醛型結構的棉酚最不穩定。主要是因為其中有游離醛基,容易接觸空氣發生氧化,進而降低棉酚的藥用活性。所以,在棉酚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用冰醋酸和棉酚形成更穩定的醋酸棉酚配合物,有利于藥物的保存和運輸。根據生產棉酚的原料差異,其制備方法可分為棉仁法、棉油法和油腳及皂腳法。

2.1棉仁提取法

用棉仁提取棉酚時,應先除去其中的油脂,再用甲醇[13]、乙醚、丙酮或氯仿等有機溶劑提取。通常用六號輕汽油、石油醚等脫脂,得到脫脂棉仁,具體的提取過程如圖2所示:

戴衛東等[14]用丙酮、正己烷和水的混合溶劑從棉仁餅中成功地脫除了棉酚,提高了棉粕的質量,增強了棉籽蛋白的食用性,同時利用脫酚后的粕生產出的毛油顏色淺且易精煉。

邵仕香等[15]報道用微波加熱回流技術從棉仁中提取棉酚的新方法。將破碎的棉籽用溶劑浸泡后,再用改造的微波爐回流裝置微波輻射,其提取液經中和、醋酸化、濃縮及重結晶得到微黃色醋酸棉酚結晶。結果表明,以丙酮-水(4:1)為溶劑,微波功率為630 W,微波輻射6 min,時間僅為傳統的索氏提取法的1/25,且提取率較高。

2.2棉油提取法

徐世江等[16]考慮到棉酚是一種強酸不溶于水,其鈉鹽易溶于水的特點,發明了堿提酸沉棉酚的新方法,同時精煉了棉籽毛油。此工藝首先用pH 9~ 10.5的堿性緩沖液處理冷榨粗棉油,形成可溶于水的棉酚鹽,再用稀鹽酸沉降棉酚,然后使用乙醚提取棉酚,最后加冰醋酸結晶得醋酸棉酚。

2.3棉油油腳、皂腳提取法

油腳和皂腳是現代油脂精煉過程中的副產物,由于常呈現黃褐色,散發出刺鼻的氣味,所以經常被當作廢物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周圍環境。然而,油腳和皂腳中經常含有濃度較高的棉酚,所以利用它們生產棉酚不失為一種合適的原料。

丁驍等[17]描述了從棉油水化油腳中提取棉酚的新方法。先將含5%棉酚的18 kg毛棉油水化油腳用含0.4 mol/L磷酸的84%丁酮80 ℃回流2 h;水解液冷卻至室溫后,靜置分層,上層返回使用;下層用5 L丁酮水溶液恒沸混合溶液洗滌5次,合并洗滌物濃縮,所得丁酮-水溶液留作下次使用;最后向濃縮液中加入35% (V/V)的冰醋酸,攪拌后靜置1~2 h結晶棉酚,并減壓抽濾棉酚晶體,45 ℃真空干燥5 h, 即得醋酸棉酚,回收率為45%。

Dowd 等[18]已成功地從棉籽油皂腳中提取了醋酸棉酚。含棉酚3.7%的棉籽油皂腳在一定溫度下用酸性甲乙酮處理,水解結合態的棉酚,冷卻后,棉酚分散于有機相和水相中。移去甲乙酮的有機相,水相再加入甲乙酮提取其中所含的棉酚。濃縮甲乙酮溶液,加入冰醋酸生成醋酸棉酚,冷卻結晶后可得純度87%的醋酸棉酚,回收率63%。所得粗棉酚經重結晶精制后純度可達99%,回收率58%。筆者用超聲波輔助提取和結晶技術成功地從棉油皂腳中提取了棉酚,并將工藝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使用此法使棉酚的初次提取物含量最高達到96%,減輕了重結晶工序中的壓力,也使國內棉酚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3展望

棉酚主要來源于天然植物棉籽,對人和牲畜都有嚴重的毒性,所以棉籽產品在食用時要先脫除棉酚。過去棉酚僅作為男性避孕藥使用,隨著世界衛生組織禁令的頒布,棉酚的傳統市場急劇萎縮。然而,近年科學家對棉酚的抗腫瘤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索,同時廣泛用于治療多種腫瘤。我們相信,棉酚作為一種新型的小分子抗腫瘤藥物將刺激新的市場需求,帶動棉酚走向高端市場。我們認為,在棉酚制備過程中除了重視純度外,更應注重從消旋棉酚中分離出左旋棉酚及對棉酚結構的修飾以增強其作用效果,這也將是筆者的后續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余虹宇,唐熏,聶立波,等. 棉酚開發、應用若干問題[J]. 山東化工,2000,29(4):16-18.

[2]Shidaifat F, Canatan H, Kulp S K, et al. Gossypol arrests huma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tic cell growth at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J]. Anticancer Res, 1997, 17 (2A): 1003-1009.

[3]Van P C, Seidman A D, Reidenberg M M, et al. Oral gossypo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1, 66(3): 239-248.

[4]章勁夫,曹承華,袁濤,等. 醋酸棉酚誘導膀胱癌T24細胞凋亡的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4(1):18-30.

[5]姜勁邁,張穎,葉百寬,等. 棉酚抗癌作用機理研究[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2):35-37.

[6]陳靜坤,金毓翠,李慧芳,等. 棉酚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J].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1997,17(1):37-39.

[7]Jarvis W D, Turner A J, Povirk L F, et al. Induction of apoptotic DNA fragmentation and cell death in HL-60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by pharmacological inhibitors of protein kinase C1 [J]. Cancer Res, 1994, 54 (7): 1707-1714.

[8]唐文皓,任正剛,吳志全,等. 棉酚的抗腫瘤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0,27(3):154-156.

[9]Enyedy I J, Ling Y, Nacro K, et al. Discovery of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Bcl-2 through structure-based computer screening [J]. J Med Chem, 2001, 44 (25): 4313-4324.

[10] Zhang M C, Liu H P, Tian Z K, et al. Gossypol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C-3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caspase-dependent and caspase-independent cell death pathways [J]. Life Sci, 2007,80: 767-774.

[11] Geldof A, Kuipers G, Sminia P, et al. Gossypol,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BCL-2, increases radiation-induced cytotoxicity in human prostate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s [J]. RadiotherOncol, 2006, 78 (Supplement 1): S83.

[12] Xu L, Yang D, Wang S, et al. Radiosensitization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by natural polyphenol inhibitor of bcl-2/XL, (-)-gossypol, results in tumor regression [J]. Eur J Cancer (Suppl), 2004, 2(8): 194.

[13] 包宗宏,傅新,鄒芳. 從雙液相溶劑棉仁浸取液中提純棉酚[J]. 中國油脂,2006,31(5):49-52.

[14] 戴衛東,李泉,錢禮華,等. 丙酮、己烷與水混合溶劑脫除棉酚的實驗研究[J]. 化學與生物工程,2004(5):32-33.

[15] 邵仕香,董慶潔,崔子強,等. 利用微波提取新型滅鼠劑-棉酚的研究[J]. 農藥,2005,44(1):11-12.

[16] 徐世江,魏光靜. 堿性緩沖液提取棉酚新法介紹[J]. 地方病通報,2006,2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