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護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3-23 13:4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級護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分級護理是指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和自理能力的高低,按照護理程序和內容的不同制定細致的護理分級[1],分級護理制度可以將護理更加細致更具針對性,是保證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時對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有著重要的意義[2]。本研究通過探討分級護理質量和常規護理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療并護理的患者68例,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為41-76歲,平均年齡為56.37歲,所有患者住院時間大于7天,平均住院時間為13.64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細化的分級護理制度,根據患者病情將護士的工作分為四個等級,等級不同護理的重點不同,重癥患者:病情危重的患者,細化分級護理內容包括要一對一進行專業護理,護士應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瞳孔變化、神志狀態,要時刻準備好急救的藥品和器材,記錄患者液體的輸入輸出量[3];一級患者:是患者臟器衰竭、昏迷的患者,細化分級護理時護士應一對一負責,間隔半小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記錄,同時因為一級患者需要長期臥床,護理人員應該定期對患者翻身、肌肉按摩、洗頭、擦浴等,同時要每天進行口腔清潔護理,要嚴格記錄患者使用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靜脈輸液量,導尿管、鼻飼管、吸氧管的暢通情況和清潔消毒情況并注意及時更換,要將患者病情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和家屬,使家屬能更加配合護理;二級患者:該等級患者已經平安度過危險期,病情相對比較穩定,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低,因此在細化分級護理時可以每隔2h監測記錄一次患者生命體征,可以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當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床上恢復運動,但不可急于求成,口腔及翻身護理可以適當減少次數[4];三級患者:該級患者病情相對較輕,疾病基本得到有效治療,身體恢復情況較為良好,護理分級的工作中護理人員重點指導患者適當的運動、機體功能鍛煉、保證患者充足的營養供應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出院和可以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刺激因素導致病情反復[5]。
分級護理在針對不同病情等級采取不同護理方式時,還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責任教育,使護理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對患者進行細致的護理,同時研究組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全面的基礎護理。
觀察指標:在實施不同護理方式后,統計兩組患者基礎護理質量、醫囑執行完整率、護理計劃實施合格率及患者滿意程度。
數據統計:所有數據通過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行組間比較,P
2結果
研究組患者基礎護理高質量率為88.24%、醫囑執行完成率為94.12%、護理計劃實施合格率為91.18%,患者滿意度為97.0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P
3討論
隨著人們對護理水平的要求逐漸提高,醫院也在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目前分級護理制度是提高護理工作、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分級護理制度根據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從強化護理責任制度開始,對患者基礎的細微照顧并結合相應的健康教育和飲食護理,同時本著以病人為基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顯著提高護理效率[6]。本研究通過對比傳統的護理方式和分級護理制度在護理中的效果,將患者病情不同分為不同等級進行分級護理,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基礎護理質量、醫囑執行完整率、護理計劃實施合格率及患者滿意程度都顯著高于對照組,有效降低了醫院的投訴率,使患者掌握了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復發,因此分級護理制度在護理管理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以在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旭梅, 韓世范. 對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認同情況調查分析[J]. 護理研究, 2008, 22(2): 5-7.
[2]林琦遠, 楊家印. 醫院流程化管理模式初探[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04(1): 26-28.
[3]陳新麗. 探索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J]. 醫學信息, 2011, 24(1): 199-200.
[4]蔡虻, 趙芹芹, 王霞, 等. 分級護理的現狀及其展望[J]. 中國護理管理, 2008, 2(8): 7-10.
篇2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分級護理制度內容相對陳舊,已不適應臨床護理的發展,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如醫、護認知上存在差異;部分內容在臨床執行困難;易引發醫療收費的困惑、護理糾紛、醫療訴訟問題等。建議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分級制度,或借鑒其他國家的分級護理方法,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分級制度。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1],也是確定護理服務收費的標準[2],分級護理制度明確各級護理級別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它能反映護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護理要求,對臨床護理以及管理工作起著規范性與指導性作用[3]。我國的分級護理始于1956年,由張開秀、黎秀芳[4]所倡導,一直沿用至今。隨著護理工作范圍的擴大,現代護理理論不斷地注入到護理實踐中去,分級護理制度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制約了護理學科的發展。因此,我國現行的分級護理制度需要改進與完善。
1國內分級護理制度的現狀
1.1分級護理的質量標準
特級護理:安排專人24h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制訂護理計劃,嚴格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逐項填寫特級護理記錄。備好急救所需藥品和用物,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發生,確保患者安全。一級護理:15~30min巡視患者1次,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制訂護理計劃,嚴格執行各項診療護理措施,及時準確填寫特別護理記錄。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滿足患者身心需要。二級護理:每隔1-2h巡視患者1次,觀察病情。按護理常規護理。給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協助,滿足患者身心需要。三級護理:每天巡視患者2次,觀察病情。按護理常規護理,給予衛生保健指導,督促患者遵守院規,滿足患者身心需要[5]。
1.2我國現行分級護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1.2.1醫、護在分級護理制度認知上存在差異
醫生以醫囑形式下達護理級別。護士根據護理等級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但當護理級別與該患者護理需求有差異時,護士也只能機械地去執行醫囑。王淑琴等[6]報道:某軍隊醫院住院醫師對分級護理內容中規定的臨床護理要求,完全了解者僅為12.7%,部分了解者為86.51%,不了解者為1.59%。部分醫生對護理級別的內容及要求不夠清楚,僅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的角度出發,產生了醫囑護理級別與患者病情所需的護理級別不一致的問題。研究[6-8]報道,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9]及標準護理分級[10]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而Barthel指數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醫囑分級與患者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分級護理等級存在差異性,這是評估者對分級護理制度內容認知不同所致。
1.2.2分級護理制度部分內容在臨床執行困難
分級護理制度有些內容過于細化,有的過于籠統模糊,執行有一定困難。例如一級護理每15-30min巡視患者1次,部分一級護理患者不需要每30min巡視1次,而危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又需隨時巡視。又如一級護理中規定認真細致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實際工作中有些一級護理的患者無需提供飲食、排泄、衛生等方面的護理,但如果不做就違背了工作制度。上述問題在臨床一線工作者中普遍存在。
1.2.3醫療收費的尷尬問題
分級護理制度在收費問題上也面臨尷尬境地。有的患者根據一級護理的標準,質疑護士并未做到一級護理中規定的一切而拒絕交費。有時家屬提出患者根本不需要進行一級護理,因而不應按此標準收費。這與醫生理解的一級護理的標準和書面規定有一定的距離有關。此外,目前的分級護理收費標準與護理勞動價值不匹配。周榮慧、劉坤等[11]研究顯示:一級護理患者每日勞動力成本為120.78-210.26元,每日材料消耗成本為36.49元。目前各省市物價局規定一級護理每日收費在6-10元左右[12-13],這與實際成本測算數據有很大差距,連最基本的消耗品支出(36.49元)都難以保證。
1.2.4護理糾紛、醫療訴訟問題
當發生醫療護理糾紛時,患方可能根據分級護理制度的書面資料,質疑護士提供的服務沒有達到標準。例如,1例高血壓患者,需每30min測1次血壓,但并不需要每30min測量呼吸、體溫。如果醫囑為一級護理,而護士沒有按照一級護理的要求每30min測量呼吸、體溫等并記錄,那么在糾紛或法律訴訟中
醫療機構和護理人員將極為被動;而要求護士在平時工作中嚴格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去做并不現實。李文清等[14]研究顯示:某醫院心內科改進分級護理制度,針對分級護理制度出現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及措施,患者及家屬質疑護理級別收費的次數明顯減少,2003-2004年每年發生10-15例次,2005年全年僅有1例次。
2國外分級護理現狀
楊潔[4]報道:日本分級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的程度分A、B、C3度,同時根據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1-4級。這兩個方面組合為12個類別,分別為:A1-A4,B1-B4,C1-C4。具體劃分標準為如下:A度: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行心電監護,隨時觀察生命體征;B度:1-2h觀察1次;C度:不需要經常觀察。1級:禁止自己活動或自己不能活動,基本生活完全需要幫助;2級:允許床上活動,基本生活給予必要的幫助;3級:自己能室內行走,室外的基本生活需要幫助,如相關檢查需護理人員陪送;4級:自己基本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行動。例如,護士評估一名骨折臥床、病情穩定的患者,可能為其下達C1級別的護理,表示此患者需臥床,自己不能活動,生活護理要求很高,但不需要經常觀察。Weitl,Josef[15]報道,德國的分級護理視病情觀察和生活護理為患者需求的兩個不同方面,因此,將兩者分而述之。根據患者的日常生活照護能力(A-bilityofDailyLife,ADL)分為A1-A3共3級。A1:患者只需要健康指導與教育,自己具有完全補償能力。A2:患者只有部分補償能力,需要部分照護者,如年齡偏大易跌倒的患者。A3:患者自己沒有補償能力,完全需要照護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根據患者對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以及導管護理等方面的需求分為S1-S3共3級,類似于日本的A、B、C3度。日本、德國的分級護理均從病情觀察和生活護理兩方面著手,體現護理工作的兩個不同方面,明確、具體地將兩個方面工作落實到位,全面滿足患者的需求。英國沒有將護理明確分級,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定為病危、病重或一般,護士非常細致地落實好護理評估、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真正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16]。歐洲和亞洲發達國家的分級護理制度及不實行分級護理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3建議
分級護理制度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護理質量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價值不容否認和低估。但是,任何一種制度都有其歷史的局限性,隨著社會的進步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替代。當今,針對我國目前的分級護理制度在臨床實踐中存在的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改進與完善,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適宜臨床護理實踐的護理分級制度。
3.1改進我國現行的分級護理制度
保留現有的分級護理制度,由資深護士再將每一等級分A、B、C共3個子級別。即:1A,1B,1C;2A,2B,2C;3A,3B,3C。在醫囑定為一級護理的患者中,將需要注重密切觀察病情的患者分入1A類,將注重提供生活照顧的患者分入1B類,既要密切觀察病情、又要提供生活照顧的患者分入1C類。同樣可將特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各分為3個子級別。[3.2參照和借鑒已有的其他分級護理制度
香港的護理級別分為四級[12],Ⅰ級護理要求最低,Ⅳ級護理要求最高,護理級別由護士確定,護理標準比較客觀、詳盡,涵蓋了患者心理、ADL、治療情況、病情觀察等方面的內容,原則性和操作性均較強,有利于保證護理質量,又避免引起護患糾紛。
日本和德國的分級護理制度,病情觀察級別和護理級別分別開具。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緩、急確定病情觀察級別,對護士提出要求,規定如何巡視病房、監測生命體征、護理記錄頻率及導管護理等。由資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ADL分級,結合病情、心理等綜合因素確定護理級別,規定護理內容,使護理更有針對性,同時體現護理工作的主動性。采用Barthel[17]指數分級法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此評估法是美國康復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方法,在我國也廣泛應用,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主要用于治療前后患者獨立生活功能的變化,體現護理需要的程度。分為差、中、良3等級。差:Barthel指數計分≤40分者,生活上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中等:Barthel指數計分41-60分者,生活上部分依賴;良:Barthel指數計分>60分者,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生活能夠自理。邵愛仙[18]等研究表明,根據ADL,采用Barthel指數分級標準,結論得出不同等級患者的護理時間呈遞進關系,計算護理工作量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具有正確、客觀、方便等優點。因此,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標準制定護理級別、確定
生活護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還可以應用奧瑞姆自理模式(oremself-caremodel),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評估得分,制定完全補償、部分補償和支持教育系統的標準護理計劃。
3.3改進護理收費
綜合病情觀察級別和生活護理分級進行收費。以不同等級護理服務工作量為依據,即按實際服務項目及內容收費,綜合病情觀察級別和護理分級調整收費標準,合理收費,減少不必要的醫患、護患糾紛,公平保證患者、醫院、護士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2]王曉梅.護理收費標準對分級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02,2(2):l6.
[3]左月燃.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55.
[4]楊潔.介紹日本分級護理制度[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80.
[5]殷磊.基礎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1.
[6]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軍隊醫院患者分級護理差異性分析[J].護理
[7]盧慧芳,王慧珍,高鈺琳.養老機構老年人分級護理差異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1):68-69.
[8]畢慧敏,蔣蘭芬,米桂英.住院患者護理分級的差異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8A):1394.
[9]南登昆.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32-444.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MZ008-2001)[S].民發[2001]24號,2001.
[11]周榮慧,劉坤,康占菊,等.一級護理費用成本測算的方法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2,2(4):6.
[12]胡斌春,黃麗華.分級護理制度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58.
[13]周榮慧,劉坤,朱麗穎,等.醫院護理收費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可行性措施的分析[J].當代護士,2003,11(4):31.
[14]李文清,劉筱詠,葉利軍.改進分級護理制度以減少護患糾紛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66-267.
[15]anisationsstandardsderPflegestationen-Allgemeineundspe-ziellePflege[M].Hannover:Schlütersche,1997.
[16]KnowledgeandSkillsFrameworkoutlinesfornursingposts[OL].[2008-01-06].http:.uk/agendaforchange.
篇3
論文摘要:分級護理制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護理人員實施標準護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南,但分級護理實施中存在的隱患也不容忽視。在目前醫療環境下,應依法施護,完善危重護理記錄單,并將整體護理理念融入分級護理制度,使分級護理記錄能滿足舉證倒置的要求。
衛生部在1982年制定的《醫院工作制度》中明確規定,分級護理是一項基本的護理工作制度,患者入院后,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該制度為護理人員實施標準護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南,也使分級護理制度成為我國護理環節質量控制的內容之一。但護理級別的正確性一直受到護理人員的質疑,在舉證責任倒置的今天,分級護理執行中存在著不少隱患。本文旨在分析分級護理執行中存在的隱患并提出對策,希望與護理同行探討。
1隱患問題分析
1.1護理級別與病情不符實施分級護理的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但由于醫生較少了解分級護理的內容,對其指征掌握不清,常根據患者病情潛在的危險性決定護理的級別,與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的現代護理模式不相適應。如:對有些病情相對穩定而自理能力較差的偏癱患者往往開具二級護理,導致護理級別與患者的實際需求相差較大。另外,年輕醫生認為把患者病情說重一些,護理級別醫囑下得高一些,護士能更重視一些,或者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將護理級別提高;而一些高年資醫生“藝高膽大”,為了自己少記病程錄,往往將護理級別降低,如昏迷患者(已氣管切開)、晚期腫瘤(終末期)患者等給予二級護理。如果按護理級別落實護理措施,勢必造成巡視不到位、觀察不及時,延誤患者的搶救,或者導致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1.2未及時更改護理級別理論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護理級別;但臨床實際中,醫生卻往往不能及時、合理地進行調整,尤其是節假日、夜間,由于值班醫生不是經管醫生,只處理當時的變化而不調整護理級別。如:婦產科醫生往往將妊娠分娩視為一個正常生理過程,順產的產婦予以二級護理;但分娩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在產婦宮縮乏力予以靜脈滴注催產素時應調整護理級別。又如:夜間,患者頻發室性早搏時,值班醫生予以利多卡因100mg靜脈推注而未調整護理級別。如果按原來的護理級別巡視而未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患方往往會指責醫生、護士對患者病情未引起重視,缺乏預見性。
1.3分級護理中部分操作項目不明確
1.3.1每次巡視是否都必須觀察生命體征一級護理規定: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每30min巡視1次。但是否每次巡視都必須要觀察生命體征?每30min測量1次生命體征對于植物狀態的患者、晚期腫瘤(惡病質)患者有無必要?反之,如果在巡視患者時只詢問患者的主訴,由于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大多是疾病比較明顯的刺激因素,都帶有明顯的主觀因素,同時也受患者表達能力的限制;況且部分一級護理的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無法獲得患者主訴。事實上,護士應動態、系統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在于發現患者的潛在變化,不受患者自我感受的局限。此外,在目前護士嚴重缺編的情況下,尤其是夜班每30min巡視、測量1次生命體征并不現實,也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但在醫療糾紛中,若缺少相關記錄,往往會受到患方的指責:“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連生命體征都沒有觀察,你觀察些什么?”
1.3.2每次巡視是否都應有記錄如果護士巡視后無記錄,那么在醫療糾紛或訴訟中,如何證明已經按分級護理的標準巡視患者?如果護士在平時工作中每次巡視都有記錄,就目前護士與床位比例較低的情況下,護士難以完成如此大的記錄工作,尤其是夜班護士。目前,臨床上仍延續以往的習慣,有心電監護的患者在危重護理記錄單上每小時記錄1次呼吸、血壓、心率、意識等;無心電監護的患者,根據醫囑測血壓并記錄,但對于病情觀察、采取的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評價在危重護理記錄中少記、漏記或未記錄的現象較普遍;下班前在一般護理記錄單上書寫交班內容,由于重復記錄,很容易出現失誤而造成自相矛盾。一旦發生醫療糾紛,不能滿足舉證的需要。因此,如何完善護理記錄,使護理記錄在醫療事故鑒定及醫療訴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證明護理活動的科學、合理、正確,一直困惑著臨床護理工作者。
2對策
2.1加強醫務人員教育盡管劉貴真等[1]、霍麗杰[2]認為,由護士確定護理級別更符合其專業要求,是護理學科發展的一種趨勢。但在目前醫療環境下,在醫事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沒有明確規定由護士確定護理級別的情況下,更應該強調依法行醫,依法施護。首先,加強醫務人員教育,將分級護理制度的相關內容在《質管專輯》、醫院《質量管理專輯》上刊出,將其作為低年資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之一,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加強醫護人員的溝通,使護理級別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在歸檔病歷、現病歷的檢查中,將護理級別與病情的相符作為考核醫囑正確性的指標。
2.2完善危重護理記錄內容護理記錄分為一般護理記錄和危重患者護理記錄。一般護理記錄是護士根據醫囑和病情對一般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記錄;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應當根據相應專科的護理特點書寫。因此,在危重護理記錄單以外再書寫一般護理記錄已無必要,既可以使護理人員從繁瑣的重復記錄中解脫出來,又可以減少重復記錄的失誤。同時,完善危重護理的記錄內容,增加翻身、口腔護理、專科觀察、護理措施及效果等內容,強調按護理等級巡視患者,并規定各種患者記錄時間的最低頻次,以便發生醫療糾紛時能滿足舉證要求。
2.3將整體護理理念融入分級護理中劉義蘭[3]認為隨著整體護理理念的引入,護理分級制度已經相對落后而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因而應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分級護理與整體護理并不矛盾或對立,張紹蘭[4]認為“護理記錄”與整體護理病歷內容一致,不管書寫整體護理病歷還是“護理記錄”,都必須在現代護理觀指導下完成。護理人員應充分理解整體護理的精髓,在分級護理中融入整體護理的理念,用科學的護理方法對患者實施全面、整體的護理,滿足患者身心兩方面的需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2.4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護理人員應適應新形勢下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觀察和判斷能力,善于從患者的主訴和體征中捕捉到病情發展的趨勢,及時發現隱匿的危險信號,明確疾病的觀察重點。應對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使護理記錄滿足客觀性、真實性、正確性、及時性的要求,適時記錄疾病轉歸征性的指標和心理活動,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正確的護理。
2.5重視護理記錄書寫的法律屬性護理管理者應嚴格質控管理,層層把關,重視環節質量的檢查,并將檢點放在護士能否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護理措施是否科學、合理、正確、具有針對性,護理效果評價是否客觀等質量內涵上。可以以個案形式,分析護理記錄中存在的缺陷和潛在的法律問題,教育護士從法律角度審視護理記錄的重要性,減少糾紛隱患。
[參考文獻]
[1]劉貴真,吳瑜.如何確定分級護理級別的討論與設想[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1):37.
[2]霍麗杰.分級護理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雜志,2003,20(1):77-78.
篇4
關鍵詞:急診分診 安全管理模式 護理質量 滿意度 探究分析
急診分診是醫院急診環節中的前沿陣地,因此較之于門診部,往往需要面對更多的突發事件,比如各類創傷、意外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等,而且接待的患者流量更大,護理人員受到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則更重[1]。而為了降低急診分診護理的風險率,實施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就可以很好的降低護理風險,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優化急診護理的服務水平。本組探究通過比較實施分診安全管理前后我院急診護理的綜合效果,以對安全管理模式做出有效評價[2]。回顧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分診護理人員24名進行臨床探究,均為女性,年齡23-44歲,調查其學歷水平,中專8名,大專6名,本科及以上10名,其中護士12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5名,副主任護師1名。開展探究的時間段為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此期間,排除收治患者人數、臨床資料等因素的影響,所取得的前后兩段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調查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探究方法:在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間,所有急診護理人員均進行常規護理管理,記錄急診護理工作的綜合資料;而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間,結合安全管理理念,開展有針對性的急診分診安全管理,首先改善急診分診護理環境,要明確劃分門診與急診的分診區,以此減少門診患者前往急診分診區進行咨詢,這樣能夠減少急診護理人員很大的工作量,同時將急診分診流程圖置于醒目位置,結合圖文并茂的形式,這樣可以減少患者咨詢的盲目性[3];其次加強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比如接診創傷性出血的患者,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再比如在患者流量大的時候需要帶好口罩,防止發生呼吸道傳染;再者定期進行風險教育和專題講座,提高急診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辨別處理能力,并且結合實際護理風險案例進行言傳身教[4];還要制定急診分診標準,將所有管理措施變得有據可依,而且定期考核護理人員對管理標準的掌握情況,以嚴格的監督和評判制度來規范分診護理;最后提高分診護理人員溝通技能,注意與病患溝通的謙遜禮貌,可以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作出有效回答。評價與比較方法:對前后兩段時間急診護理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記錄各自的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采用SPSS10.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
2 結果
3 討論
急診分診是公認的高風險科室,由于接待的患者流量較大、而且患者傷病程度與種類參差不齊,使得分診護理人員需要面對更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有時僅僅因為溝通存在一定問題就導致了醫療糾紛的產生,進而影響分診護理的效率[5]。本組探究通過比較實施分診安全管理前后護理效果,根據探究結果,認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能夠切實提高急診護理質量,筆者結合臨床經驗對本次探究進行如下總結。
一般來說,對急診分診護理產生風險影響的因素很多,除了來自患者方面的,還要護理人員自身的,所以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就從這兩個方面出發,采取對癥的管理方法,從根本上提高了護理質量。我院采取的分診安全管理,首先優化了急診分診的流程,避免了與門診護理相互混淆的現象,使一些希望前往急診分診進行咨詢的患者可以更有效的獲得幫助,而且還加大了對護理人員的保護,通過佩戴手套和口罩,減少護理人員感染的風險;之后完善了我院分診管理的制度和加大了對分診護理人員的教育監督力度,通過改革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急診分診風險教育,從本質上提高護理人員對分診護理風險的認知與防范能力,同時注重護理人員能力的培養,使其在日常分診護理服務中,能夠以更優質的護理質量來幫助患者,進而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綜上,采取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急診護理質量,還可以增加患者滿意度,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秀萍,梁金清,李月明,等.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急診護理質量的影響[J].內科.2012,07(5):555-556.
[2]朱春莉,許芳,李琴.加強急診分診管理提高患者對分診的滿意度[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2):403.
[3]顧巧云,李曉燕,范曉,等.優化急診就診流程與分診標準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34):3163-3165.
篇5
[關鍵詞] 服毒自殺;心理分析;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88-02
我院2006年5月~2009年10月共救治服毒自殺病人56例,現將救治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齡16~62歲;口服安定片中毒者26例,口服有機磷農藥中毒者10例,酗酒中毒者14例,口服高錳酸鉀中毒者1例,藥物不明原因中毒者5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1例,高中以上35例;56例患者中有8例是第2次服毒自殺,有2例是第3次服毒自殺。
1.2方法
對56例患者救治后心理表現分析,通過對56例患者救治后心理反應的觀察,我們將患者典型的心理表現分為4類:即緊張、消極沉悶、煩躁易怒、正常,并進行分析。56例患者救治后各類心理表現及其分布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服毒自殺救治后患者心理表現緊張29例,以女性多見,占69%,其中29歲以下者占69%,患者主要表現為雙眼直視、恐懼、害怕寂寞、求助心理強。這類病人愿意與醫護人員接近,交談中能吐露內心活動。但對日后生活顧慮重重,不能安靜修養,思想極為矛盾。消極沉悶者11例,其中30歲以上占82%,男性占64%,且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患者主要表現為無語、表情淡漠、拒絕探視、情緒消沉。搶救蘇醒后雙目緊閉,對醫護人員的關心和詢問置之不理,不愿承認服毒自殺這一事實,并堅決要求立即出院。煩躁易怒者13例,青年女性占77%,初中以下文化占69%,患者素養較差。主要表現為滿臉怒氣、心緒不安、歇斯底里、苦惱喊叫不聽勸阻、情緒激動,有的表現為精神異常癥狀。情緒穩定自如者3例。均為16~29歲的年輕人,男性占67%,個體職業占67%。患者表現為無所謂,對搶救治療也好似游戲一般,一覺醒來,談笑自如,對生與死無界限之分。
2護理
2.1意識不清醒期的護理
該期護理重點是做好患者的重癥監護,注意觀察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注意口腔衛生和瞳孔變化,及時給患者翻身,及時吸痰,記錄24h尿量,看護好患者雙手,防止患者因無意識躁動而拔管拔針,防止電解質紊亂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并及時處理。
2.2意識清醒期的護理
根據對服毒自殺患者救治后病人心理分析的特點強化重癥護理,整體護理的同時,加強了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及輔導。①對情緒緊張的患者,我們盡力排除他們的顧慮,主動與患者交談,掌握交談技巧,用安慰性的語言,使患者感知到護理人員對他們的熱情和愛護。通過護患交談,給予誠懇的幫助,可以使病人知錯、知后果、知醒悟。②對心理表現失望、失落、悲觀、消極沉悶的患者。我們在護理操作中努力做到動作輕柔,語調委婉平和,態度親切可人,給病人以溫暖,注意維護患者的自尊心。不能用責備和埋怨的語言刺激患者,不能對患者的性格、行為及人格特點作總結和評價;否則會加重患者的逆反心理,對抗并不配合治療。病室環境要保持安靜,減少不必要的打擾。對探視人員要事先交待病人的思想動態及內心活動,爭取患者家屬的支持和理解,并囑咐家屬對其進行社會認可,積極開展家庭治療。家庭治療的中心目標是增加家庭成員對自殺行為意義的理解,提高家庭的運轉功能[1]。和睦的家庭環境會舒緩患者的壓力,釋放心中的苦悶和憂傷,使患者從悲觀抑郁、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往向自尊心強、珍愛生命、珍惜家庭方面轉變,使其因失衡而走向極端的心理向理性的角度回歸,使患者的人格、認知、思想行為、感情等心理構成元素向健康方面發展[2]。③對煩躁易怒的患者,我們根據病人情緒外露、性格暴躁的特點,在護理上重視用耐心和忍讓的態度感化患者,即關心患者病情的發展及生活需求,又不遷就病人。④對那些把自殺當兒戲的病人,我們在護理上掌握一條原則:態度要保持嚴肅。對一些企圖用死亡威脅他人的患者,我們均將病人的危險心理如實告訴家屬,講清利害關系。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更要讓他們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放棄輕生的念頭,重新開始美好的生活。
3結果
對服毒自殺患者采用藥物和心理觀察與分析、心理護理等方法,患者具有社會復歸信心,達到了預期的護理目標,痊愈49例,5例留有肢體及語言障礙,死亡2例,出院后的所有患者未出現再次自殺。
4討論
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處于極度失衡狀態,從精神和心理給予支持,減輕其心理壓力和痛苦,是徹底治愈疾病的關鍵[3]。因此要重視并做好服毒自殺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護理。通過細心觀察,根據患者病情、年齡、文化程度、性格和家庭經濟情況等差異制定個體化心理干預護理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正。近年來,服毒自殺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服毒患者中農村人口多,女性比男性多,所服藥物都非常容易得到,如滅鼠藥、滅蚊藥及各類農藥。只有做好心理觀察分析及護理,才能使患者走出人生的低谷,擺脫偏激過激的行為,恢復健康的心理,不再因心理失衡而再度輕生。而且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成為一名具備良好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的人。
[參考文獻]
[1] 莫麗玲,張偉. 自殺未遂相關因素及認知行為治療[J]. 精神醫學雜志,2007,20(1):49.
[2] 張艷云,王樹樓,張偉. 服藥自殺患者51例的心理護理[J]. 中國保健雜志醫學研究版,2008,16(28),1050.
[3] 史繼學,程文偉,周明順. 急性中毒救治技術[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91.
篇6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酒精中毒致腦損害的原因,從而及時診斷、救治和正確護理,挽救患者的生命,減少并發證的發生。方法 對20例酒精中毒致腦損害患者實施催吐、洗胃、納洛酮、醒腦靜催醒、補液對癥處理的搶救和相對應的護理措施。結果 18例患者全愈出院,2例合并腦出血死亡。結論 正確的診治護理措施,可以盡量減少患者的危害程度。
【關鍵詞】酒精中毒;原因分析;護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種常見病,隨著人們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強,酗酒致酒精中毒的人數也不斷增多。現對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入本科20例急性酒精中毒致腦損害患者的治療及護理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例患者18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21~48歲,平素均有飲酒史,每日飲酒量約1500ml左右。經本科的精心治療和細心的護理18例全愈出院,2例合并腦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
1.2 臨床表現均表現為意識障礙、頭疼、嘔吐、呼吸粗大、呈鼾音、瞳孔雙側擴大,對光反射遲鈍,四肢肌張力減退,其中5例表現為局限性癲癇,持續30分鐘左右能自行緩解,4例為血壓下降約50/30mmHg,呼吸表淺,心率120~130/分,PaO2為50mmHg,3例出現腦出血,頭顱CT為基底節大出血,2例腦梗死,出現定位體征,一側偏癱,同側病理征陽性
2 病因分析
酒精本身不直接損害神經系統,酒精進入人體后,約80%由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其余部分在胃內吸收,空腹飲酒吸收較快,大部分在肝內代謝成乙酰輔酶A、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超量酒精可促使垂體前葉釋放大量的β-內啡肽,可產生類似嗎啡樣生物學效應,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可致嗜睡、意識朦朧,理智障礙,并對呼吸有嚴重抑制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統,致體內組胺釋放,抑制血管運動中樞,CO2潴留,使腦血管急劇擴張,顱壓明顯升高,并且可使平滑肌松弛,致尿潴留,對于胃腸道,可致蠕動減少,惡心、嘔吐。β-內啡肽主要作用部位為杏仁核、四疊體、下丘腦及腦干孤束核,能抑制咳嗽反射、降低胃分泌,并可致血壓下降,主要生理功能為:傳遞神經沖動或釋放激素的神經遞質,當阿片及受體結合后,可使細胞膜K+電導性增加,使膜超極化,抑制電壓依賴性的Ca+內流,使Ca+胞內濃度下降,遞質釋放減少,使神經傳導受阻,并可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影響其他神經內分泌物的調節,可致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β-物質及AcTH分泌減少,因AcTH與β-內啡肽是由垂體前葉同一細胞分泌的,故大量β-內啡肽可抑制AcTH和皮質醇的分泌,導致應激水平下降,再通過HPA軸致兒茶酚胺下降,血壓下降。中樞處抑制狀態,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反應在雙瞳擴大,對光反射無反應時,血壓下降,中樞處于抑制,可致急性大腦缺氧,癲癇發作。大腦缺氧、血管擴張。且伴顱壓升高,可致腦血管病的發生,如腦出血、腦梗死,如在原有A-v畸形,A-v瘤的基礎上可致大量腦出血致死。
3 鑒別診斷
飲酒史結合臨床表現急性中毒的中樞神經抑制癥狀,呼氣酒味、戒斷綜合征的精神癥狀和癲癇發作,以及血清或呼出氣中乙醇濃度測定等可以作出診斷。
(1)血清乙醇濃度:急性中毒時呼氣中乙醇濃度與血清乙醇濃度相當。(2)動脈血氣分析:急性中毒時可見代謝性酸中毒。(3)血清電解質濃度:急性酒精中毒時可見低血鉀、低血鎂和低血鈣。(4)血清葡萄糖濃度:急性酒精中毒時可見低血糖癥。(5)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失常如心肌損害。
鑒別診斷包括:(1)急性中毒致腦損害主要與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鑒別,如鎮靜催眠藥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等。(2)急性中毒戒斷綜合征:主要與精神病、癲癇、窒息性氣體中毒、低血糖癥等相鑒別。
4 治 療
主要運用納酪酮拮抗阿片受體的作用再聯合醒腦靜治療,醒腦靜注射液可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1]。并對癥處理,如抗休克、抗酸、止吐及對于腦出血、腦梗死的相應處理。本文就1例重癥酒精性腦病治療成功為例:(1)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必要時呼吸機維持呼吸;(2)抗休克、升血壓,升血容量治療;(3)止酸治療,防止消化道出血;(4)納酪酮每2小時靜推4mg,并同時靜脈持續滴注醒腦靜或納絡酮直到患者清醒,(5)對癥處理:抗癲癇、抗腦出血、腦梗死的治療。如抽搐者或腦壓高可 用高糖或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注,減輕腦水腫,達到減少并發癥。
5 護 理
5.1 急救護理要立即測血壓、脈搏、呼吸、觀察瞳孔、神志意識并做好原始記錄同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腔內的分泌物。特別對昏迷伴嘔吐患者,防止嘔吐物反流誤吸,立即給予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
5.2 催吐或洗胃呼吸障礙及嘔血者不予洗胃,余予立即洗胃減少乙醇的吸收,如患者能合作可以催吐,直接刺激患者咽部進行催吐,使胃內容物嘔出,減少乙醇的吸收,已有嘔吐者可不用催吐。
5.3 保持呼吸道通暢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用吸痰器吸出,防止窒息。要觀察嘔吐物的量和性狀,分辨有無胃黏膜損傷情況。特別是飲紅酒的要注意鑒別,必要時留嘔吐物標本送檢。
5.4 意識的觀察對神志不清者要細心觀察意識狀態、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做好記錄。特別是有外傷史的患者,要加強意識,瞳孔的觀察,必要時行顱腦CT檢查。
5.5 按醫囑盡快使用納洛酮和醒腦靜, 納洛酮為純阿片受體拮抗劑,是一種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的藥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顯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2]。應注意患者應用納洛酮和醒腦靜后清醒的時間,若超過平均清醒時間或用后昏迷程度加深,要追問病史,是否存在其他情況(如顱內血腫等)及時對癥處理。
5.6安全防護患者有表現煩躁,興奮多語,四肢躁動,應加強巡視,使用床欄,必要時給予適當的保護性約束,防止意外發生。
5.7 注意保暖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擴張,散發大量熱量,有些甚至寒戰。此時應采取適當提高室溫,加蓋棉被等保暖措施,并補充能量。及時更換床單,衣服,防止受涼誘發其他疾病。
6 健康教育
大多數患者清醒后常因飲酒過量表現為后悔,但是因為人際交流或好酒又無法戒掉,護理人員就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及時與患者或陪護人員進行思想交流。同時要做好健康教育,在患者清醒及情緒穩定后向其宣傳酒精及代謝產物乙醛可直接損傷肝細胞。一次過量飲酒其危害不亞于一次輕型急性肝炎,經常過量則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誘發各種疾病。而且一般酗酒常在晚餐發生,導致的嚴重后果是酒后駕車和晚上光線的影響易造成交通事故,身心受傷甚至危及他人的生命。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平整度;機械;施工工藝;交通管制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伴隨公路的發展,臨沂近幾年路面翻修工程與養護罩面的工程的增多,一直以來路面平整度是制約路面行駛的舒適性的主要原因。2012年G205國道臨沂段,采取SMA-10.25mm罩面,平整度是制約整個工程的主要原因,對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做出相應的控制。
1舊瀝青路面的平整度找平
舊瀝青路面的平整度也是影響罩后平整度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挖補后瀝青路面平整度,沉陷路面處理辦法及橋梁伸縮縫攤鋪處理。
1.1挖補常見病害路面平整控制
首先舊瀝青路面病害確定,確定銑刨路尺寸能徹底消除路面病害,一般都是超出病害0.5-1米。其次銑刨深度一般我們都是采取以前老瀝青結構層進行銑刨,先把上面層銑刨完成清掃徹底,檢查下面層是否有損壞跡象如果有依次銑刨,注意上面層下面層及基礎都要有階梯狀。然后混合料,整平及表面離析狀粗混合料清除,壓實用振動夯先四周后中間,先弱震后強震。再使用小型壓路機按照同樣的方法碾壓,在碾壓期間要反復檢測平整度,控制碾壓成型后面層略高于原路面3-5mm。
1.2路面出現沉陷
沉陷處治方法確定修補范圍并劃線用液壓工作站切開沉陷范圍四周的瀝青面層和水穩層部分實施修補其挖補工藝流程為劃定維修范圍沿范圍四周鋸縫鑿除病害層清除廢料高壓吹風機將修補界面吹凈重新添加級配料整平壓實灑粘層油布滿界面分層填筑(厚度不大于6 cm)分層壓實,壓實度達到96%以上冷卻到50℃以下時開放交通。
1.3橋梁伸縮縫
一般新修路都是先攤鋪完瀝青然后在切割安裝橋梁伸縮縫,由于我們是養護罩面工程,橋梁伸縮縫與瀝青路面鏈接處的平整度是尤其重要。首先橋頭兩側銑刨順接,順接長度一般按50米左右,順接厚度從伸縮縫按攤鋪壓實厚度依次遞減到相應的長度位置。注意銑刨到橋梁伸縮縫不要留下夾層清掃干凈,撒油攤鋪時一般要攤鋪機熨平板坐在伸縮縫上算好松鋪系數墊板慢速攤鋪,攤鋪后用人工將攤鋪在伸縮縫上面的混合料鏟走。碾壓時應按的方式,先在伸縮縫上行走,靜壓新鋪層10~15cm,然后靜壓新鋪部分,再橫向壓實路面,充分將接縫壓實緊密,然后用3 m 直尺檢查平整度,注意不要震壓伸縮縫。如果新鋪路面與伸縮縫對接,一定要密切關注攤鋪厚度不要讓瀝青路面高于或低于伸縮縫。
2 瀝青攤鋪機施工中的要求
瀝青混凝土攤鋪機作為修筑瀝青混凝土路面最主要的機械之一,直接關系到路面的質量及平整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進的機械設備是提高工程質量的基礎;而對先進設備的正確使用,才是提高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
2.1瀝青攤鋪機選型
隨著公路施工技術的不斷完善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瀝青混凝土攤鋪機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占有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先進的機械設備是提高工程質量的基礎;而對先進設備的正確使用才是提高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路面攤鋪質量的好壞攤鋪機占據主要作用,因此瀝青混凝土攤鋪機在施工過程中的操作技術是提高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
重視攤鋪機的選型是確保路面施工質量的前提。根據要求的攤鋪寬度進行調整,應以盡量采用兩臺以上攤鋪機成梯隊方式進行攤鋪為原則,限制寬幅一次攤鋪;縱縫盡量設在靠近路肩部位或標線處,即使縱縫處理不夠理想,對行車的影響也不大,從而保證了主線的平整度。
在道路施工中,攤鋪機的選型必須緊密地結合道路施工的具體現場條件和路面等級,遵循充分滿足道路質量和合理成本等要求。否則將會導致不必要的浪費,甚至產生諸多嚴重后果。
2.2攤鋪機施工工藝
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是確保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
1.合理選擇攤鋪基準
為保證面層整體平整度,面層走平衡梁,為提高平整度,應盡量加長平衡梁的長度;應注意滑靴和平衡梁不要沾有瀝青,以防影響攤鋪層的平整度。
2.合理確定攤鋪速度,確保連續攤鋪
確定攤鋪速度主要應考慮的因素是工期要求、質量要求,與之配套的拌和機生產能力、壓路機生產能力、氣候特點、攤鋪層次和混合料的類型,其中質量要求是根本。應在1.5~5m/min范圍內,一般不應大于4m/min,最好不大于3m/min,以“恒定、連續工作原則”來確定。
3.攤鋪機供料系統的調整與選擇
進入攤鋪室內的最佳料量是料堆的高度略高于供料螺旋的中軸線至2/3螺旋器高之間,即稍微能看見螺旋葉片為宜。攤鋪中最好使用全自動驅動和正確的施工調整,所謂施工調整是選擇合適的料斗閥門的開度與供料速度恰當的配合,使刮板供料器能連續的均勻供料,施工中先預選中速供料、預定料斗閥門開啟5~10,然后在攤鋪過程中調整校正閥門開啟高度。
4.優化攤鋪工藝
慎重選擇攤鋪層高程與厚度的控制方式;劃出準確的攤鋪線,可節約材料,避免頻繁轉向出現波浪;起步前,根據攤鋪要求的壓實厚度,在熨平板下墊木板;并均勻布置,以免熨平板變形;攤鋪機履帶行走路線上,清除撒落的粒料,以免影響橫向平整度;盡可能在表面層整幅攤鋪,用兩臺梯形攤鋪時,應特別注意兩臺攤鋪機的運行參數和基準布設等。
3 壓路機選用及施工工藝
3.1壓路機選型
隨著公路施工技術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壓機在公路施工中其占有的地位也相當重要。先進的機械設備是提高工程質量的基礎;而對先進設備的正確使用才是提高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路面壓實質量的好壞主要是壓路機來完成的,因此瀝青路面壓實度與平整度是提高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
3.2壓路機施工工藝
壓實工藝本著“高溫壓實、高頻低幅、跟蹤碾壓”的原則進行;
1.由于瀝青混合料必須高溫碾壓的性質,路面初壓必須緊跟攤鋪機進行,雙缸輪壓路機組呈梯隊關振碾壓。
2.復壓時雙缸輪壓路機先行走再開振,倒停車時先關振再倒車或停車,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并不得產生推移、發裂。
3.碾壓時應將驅動輪面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及碾壓方向不應突然改變而導致混合料產生推移。碾壓時,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急剎車及急轉彎現象。
4.采用雙缸輪振動壓路機壓實,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超過200mm,采用靜載剛輪壓路機時,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小于200mm。
5.壓路機每次由兩端折回的位置應呈階梯形,隨攤鋪機向前推進,使折回處不在同一橫斷面上;碾壓過程中只要壓路機能錯開一車寬后壓路機應立即跟上碾壓。為了防止混合料與壓路機輪粘結,壓路機的灑水裝置要保持良好狀態。
6.壓路機終壓溫度不小于80℃,最終消除輪跡。在當天碾壓的尚未冷卻的瀝青混合料層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散落礦料、油料等雜物。碾壓時,根據現場檢測結果及時調整碾壓遍數,最終使各項指標達到規范要求。
4 攤鋪碾壓后交通管制及開放交通
攤鋪碾壓后什么時候開放交通也是影響平整度的其中原因之一
4.1交通管制
半幅施工應采取擺放錐形反光標識及小彩旗圍擋施工區域,全幅施工現場的出入路口設置明顯的交通封閉警示標志、標牌,加強對施工全線的巡查, 向施工沿線的當地政府發出書面報告,請求協助做好當地村民的安全教育,禁止社會車輛和當地行人進入未開放交通的區域,同時向沿線群眾宣傳,大力宣傳瀝青路面封閉施工,禁止所有車輛及行人進入施工區域,確保瀝青路面的質量與安全的進行;并與當地交警部門加強聯系給予幫助。
4.2開放交通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5.9.1條,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混合料表面溫度人低于50度后,方可開放交通。需要提早開放交通時,可灑水冷卻除低混合料溫度。
5 結束語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一項技術性強、工藝要求高的作業,現代化的瀝青混凝土攤鋪機操作技術是路面平整度的保證。如何根據工況確定攤鋪機各參數以及在攤鋪過程中的操作控制技術,仍然是施工技術人員繼續探討的課題。
路面平整度是評定路面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它關系到行車的安全、舒適以及路面所受沖擊力的大小和使用壽命:不平整的路表面會增大行車阻力,并使車輛產生附加的振動作用。這種振動作用會造成行車顛簸,影響行車的速度和安全,影響駕駛的平穩和乘客的舒適。同時,振動作用還會對路面施加沖擊力,從而加劇路面和汽車機件的損壞和輪胎的磨損,并增大油料的消耗。而且不平整的路面還會積滯雨水,加速路面的水損壞。因此,為了減少振動沖擊力,提高行車速度和增進行車舒適性、安全性,路面保持一定的平整度是很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岳紅玉.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與對策[J].山西建筑.
[2] 郝培文.瀝青路面施工與維修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尤曉,鐘鳴.高等級公路橋頭跳車成因分析及處治對策[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8
【關鍵詞】智慧教室 中職英語閱讀課 互動式教學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一直是教學上的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變革歷程:由最初掃電腦盲開始,提倡人人課堂使用PPT 教學,發展到基于跨越式課題進行網絡班教學,再發展到電子白板課堂普及使用,現迎來了人手一臺教育pad的“智慧教室”年代。2015年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正式引進智慧教室Hiteach教學系統和Irs反饋系統,進入一個信息化教學的新的臺階。
二、智慧教室的定義
智慧教室的定義為:在云技術環境下,“智慧”體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實時反饋及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并能進行智能分析、智能判斷學生學習狀態,然后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進行資源推送,進行分層學習或個性化學習,此時所需的資源為微課、課件、不同層次的題庫等大量的云資源。因此,智慧教室在硬件設備上需要高端技術的支持,必須配置交互式智能一體機、錄播系統、應答系統、教育云平臺以及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云技術環境下的智慧教室有利于互動式學習,它提供教師能獲得更快速的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的評測工具,促使教師真正實現關注差異,因材施教。根據知識建構的三個層次(知識的系統建構、知識的意義建構、知識的協作建構),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與傳統教育模式中職學生的被動授課的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依托“智慧教室”的學習是主動的,而學習資源更為豐富有趣。學生按個人所需,平臺按需輸送學習的信息或解決問題和探討問題的方式,基于學生認知的初始水平,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為目標的個性化學習過程。
三、“智慧教室”下互動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例選自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配套教學用書《英語》第六冊第二單元中的Reading閱讀課Life on a Desert Island,授課班級為13級機電五年制大專班的學生。在智慧教室Hiteach授課環境下,教師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軟硬件配置,將信息技術與英語閱讀課程深度整合,發揮智慧教室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出圖文并茂、人機交互、即時反饋的英語學習環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模擬求生演練、在線課堂評價等教學手段,學生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生發揮主動性和自主性,真正在“做中學”,成為課堂的主體。下面將本節課基于智慧教室下的互動式教學設計總結如下:
Quiz
Qs: 1. Why was Alexander Selkirk stuck on the island? (A)
A. He guessed his ship would sink and chose to leave before it really happened.
B. He wanted to prove that he could live on the island on his own.
C. His ship sank and he swam to the island.
2. How long did Alexander Selkirk live on the island? (B)
A. About 10 years.
B. About 5 years.
C. About 16 years.
3. Who wrote the book Robinson Crusoe? (A)
A. Daniel Defoe
B. Alexander Selkirk
C. Robinson
Lead-in
A picture of an island is shown to students.
Ask them: Is it beautiful? Do you want to live there, but with no one around you? Can you imagine if you were stuck on the island, what would you bring?
Watch a micro-video made by some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at, ask them:
Who do you think made the smarter choice, Jiang or Wang? Wang.
What would Wang bring? A bottle of water and a knife.
Who does he learn from? Bear Grylls.
With the experience learned from Bear Grylls, students must be ready to go on an adventure with Alexander Selkirk.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platform and circl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Alexander Selkirk brought from the ship. Students do it on their own pads.
Para1 Clothes, bedding, gun, gunpowder, bullets, tobacco, hatchet, Bible,
Para 2 pot,
Para 3 knife, shoes.
Match the things vand tools with their functions
Replacement& Reuse
When time passed by,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he brought from the ship gradually wore out.
What are the things and tools that gradually wore out mentioned in the text? Clothes, shoes, bedding, gunpowder, knife.
What did he do to replace them?
How to replace gun and bullets, hatchet and pot?
Work in groups. Students can search online or watch videos uploaded onto the QQ group.
Students offer different ideas.
We can find food by catching fish, making a trap…
We can use a sharp stone tied onto a piece of wood to make a hatchet.
We can barbeque, cook food in a coconut or on hot stones, eat raw food…
Summarize the text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Interview
Watch a video. Then ask them:
Was he brave? Yes!
Why did not he give up? Because he wanted to go home alive.
Finally he did it and was rescued by a passing-by ship. Suppose Alexander Selkirk were invited to our class, students mast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to ask him. Prepare for the interview. Students can practice asking and answering with group members.
Ask one student to play the role of Alexande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can ask him questions freely.
Part 3: Challenge
Recently the shocking news that some young travelers put their lives in danger while hiking in the mountain make students think it necessary for them to practice survival skills.
There are four bags full of stuff that may help students. Each bag has a mission card in. Each group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Then compete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first to finish.
Then each group should come to the front to show their results.
Mission 1:Make a fish trap
Mission 2: Make a water filter
Mission 3: Three ways of tying a knot
Mission 4: Send signals for rescue
Part 4: Presentation
Show students some of their creative works.
Students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Share with them some achievements that senior students made.
Part 5: Assignment
Must-do:
Write a composition
If I were stu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could I survive?
Write a composition of 100 words on the topic. You can choose from
in the forest, in the desert, in the snow mountain
Send your writings to e-mail
Alternative:
Follow me on the Wechat platform and do some supplementary reading.
Part 6: Real-time Assessment
Students log onto the message board and leave some messages or make comments freely.
篇9
論文摘要:本文從權利和風險的分配維度,基于現行《公司法》中關于股東權利義務的基本規定,分析中小股東權利受限的基本原理、制度缺陷,現狀與立法的不一致以及中小股東在公司動態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提出《公司法》需要追求的不僅僅是法律條文上的法,而且需要完善現實中法,將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結合起來,共同保護中小股東的權利。
論文關鍵詞 中小股東權利 風險分配 資本多少決原則
一、引言
任何一種商事法律制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分配和調控著各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風險。在公司的世界里,理性經濟人對權利和風險的博弈,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不僅存在于公司外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在公司內部關系中,股東之間的權利與風險分配往往決定著一個公司的命運。而在一個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每個股東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大股東占據著對公司的控制支配地位,所以中小股東的利益隨時有可能受到大股東根據自身經濟利益所做出的決策以及其他不正當交易的侵害。尤其是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完全操縱公司,掏空公司資產,大眾股民被任意宰割的情況十分的嚴重。所以,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當務之急,但是,令人由感不足的是,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的保護并不是很徹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限制大股東的權利,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應該愈發的多樣化、實質化。
二、中小股東保護基本理念
(一)對大股東,中小股東的界定
股東是指基于對公司的出資或其他合法原因,持有公司資本一定份額,依法享有股東權利并承擔相應義務的人。i股東是公司存在的基礎,是公司的核心要素。
何為中小股東,通常即為出資較少,擁有股份較少的股東。其是相對大股東而言的。理論上來看,大股東必須持有一家公司超出50%的股份,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股權的不斷分散,現實中,大股東所持的股權并不需要超過公司股權的一半,只要高于其他股東的所持比例依然能對公司構成控制和影響。所以,界定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只需要看股東對公司形成的實際影響力,即股東依靠股權對公司的控制力。
(二)中小股東權利(權益)備受侵害
1.大股東利用非法手段抽用公司資金
由于大股東因起控股比例高于其他股東,對公司具有控制力,其常常以這種控股的優勢地位利用向公司借款,轉移利潤,利潤操縱等手段侵占公司財產,實質上為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非法關聯交易
大股東在母子公司之間秘密進行關聯交易,如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轉移支付等手段達到利益最大化,以此逃避中小股東和其他監管部門的監督起實質也是在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不分紅或分紅過少
中國的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常常控制公司的賬目,以虧損、擴大發展為由,年終不予中小股東分紅,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三)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問題的提出
由于,中小股東與大股東地位的天然不平等。勢必為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權益創造了條件。最初,各國并沒有針對中小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條款,由于公司由股東出資成立,股東依其所持股份享受權利,而大股東對于公司的投資更多,因而大股東的意思大都代表團體意思被少數人遵循,并逐漸發展形成為資本多數決原則。1843年英國樞密院的FossV.Harbottle一案正式確立了此原則。
資本多數決本是無可爭議的法律原則和表決機制,是公司法最可選擇的公平手段。這一原則對于保護大股東的投資熱情、平衡股東間的利益關系和提高公司決策效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股東平等的基本體現。然而,資本多數決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它不過是公司法無奈的選擇,其實多數決本身就意味著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壓制和強迫。因為資本多數決原則,發了一個奇特而普遍的現象多數的權利意味著全部權利,少數權利意味著沒有權利。至此,中小股東的權利地位很難得到保障。
隨著公司制度的不斷發展,公司的穩定存續勢必需要公司全體股東的利益穩定。如果不能對公司中小股東的權利加以保護,理性經濟人的趨利避害性將驅使中小股東推出這場公司游戲。公司的整體利益將大受打擊。
三、《公司法》中對中小股東權利(權益)的分配
(一)中小股東之情權的賦予和公司自治原則的平衡
股東對公司的基本經營狀況,是其參加公司重大決策的必要要求。《公司法》規定的股東知情權包括財務會計報告查閱權、會計賬簿查閱權和檢查人選任請求權。ii隨著公司制度的發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公司的管理經營活動轉而交給職業經理人。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對公司經營狀況的了解處于一種弱勢地位。一方面,中小股東希望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職業經理人或者大股東的人以公司商業秘密為由拒絕中小股東查閱。如何分配股東知情權與公司自治權,成為《公司法》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公司法》第34條對股東的知情權有所規定,但是,這樣的規定過于抽象,過于形式化。此條第二款中規定: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記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壞公司合法目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如何界定不正當目的,合法目的,成為公司管理人或者大股東人拒絕中小股東的自由裁量工具,雖然此款規定了救濟,但是,如果任何中小股東的知情權都需要向法院要求救濟,這個知情權的成本未免過高,也會造成司法資源的過渡占用,另外,在一些財務制度不完備的中小公司有時候會存在檔案材料不健全的問題,于此情況,股東的知情權當然不存在。而實際中的情況是,中小股東的知情權流于條文。
(二)中小股東表決權與大股東表決權的博弈
表決權是基于其股東地位而享有的、就股東大會會議事項作出贊成、反對或棄權的意思表示,從而成為公司的意思表示。
《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本法所稱累積投票制,是指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或者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者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依此條的規定,從表面上看,確實有擴大中小股東表決權的進步性,但是,如果從公司運作的動態角度來看,中小股東根據累積投票制能夠選出的董事或者監事在董事會和監iii事會的比例將非常之小。在現今監事會形骸化,中小股東選出的董事受到大股東選出董事的排擠的情況下,中小股東的聲音將漸趨于消寂。大股東的表決權在累積投票制度下,用形式的平等掩蓋了實質的不平等。
(三)中小股東訴權與公司利益之碰撞
沒有救濟的權利就不是真正的權利。為了保障股東的合法權益,法律賦予了股東訴訟救濟的最后選擇。股東訴權是股東基于股東被侵害而享有的依法提起訴訟尋求法律救濟的權利。股東訴權的運行將使司法力量介入到公司的正常經營狀況中,公司的利益勢必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股東訴權得不到切實的保障,那中小股東的其他權利(權益)亦無法得到實現。權利分配在此組權利關系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尋找權利分配中和點,如何將保護股東訴訟權與防止股東濫用訴權統籌起來,成為《公司法》權利分配的重要任務。
關于股東的訴權,《公司法》將之規定在第152條之內,這毫無疑問是一條規定公司斗爭制度的條文。首先,是對股東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一般從持股期限、持股比例和代表的公正性上進行規定。《公司法》規定,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請求董事會、執行董事或是監事會監事提起訴訟的權利,而且當上述機構拒絕請求時或是在情況緊急時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對于這里的1%是如何界定出來的,不少人提出質疑,持有1%的合理性何在,是立法工作者需要認真考量的。
其次,就是備受關注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雖然《公司法》對次制度給予的確認,但是,就其制度規則來說,對于公司在訴訟中的訴訟地位、訴訟費用的擔保、股東代表訴訟的管轄,缺少一個有機的、完整的體系。
中小股東的訴權保障,不僅需要規則的確定,還需要程序的完善,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保障。程序的合理性將使中小股東保護趨于完善。
四、《公司法》中對中小股東風險的分配
《公司法》規定全體股東都有遵守公司章程的義務。但是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公司的章程是可以修改和變更的。而《公司法》只是簡單地規定了股東大會變更公司章程的權利,至于公司可以修改的事項基本上沒有明確的界定,因此,通常情況,凡是在章程中規定的事項都屬于股東大會可以修改的事項,這種模糊的規定,擴大了公司股東大會的權利。由于股東大會的表決機制是資本多數決原則,所以,擴大了公司股東大會的權利的實質是擴大了大股東的權利,增加了中小股東的風險。實際運作中,大股東常常采用多種手段,故意阻止中小股東在股東大會行使表決權,當然,小股東的風險增加不僅于此,由于現行修改公司章程的方法不成熟,公司對社會的承諾可能因為一次股東大會就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公眾對公司的信任下降,將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大股東為保護其利益,勢必對公司施加影響,減少分紅或不分紅,從而增大中小股東風險。
此外,《公司法》中中小股東所承受的風險還體現大股東抽到注冊資本,所負債務分配不平等,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等風險。
五、結論
篇10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09
在當前一個階段,我國普通民眾依然面臨著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然而據衛生部公布的一組資料顯示,2000~201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從4764億元增長到了19980.4億元,10年間足足長了4多倍,預計到2011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將達到22 496億元[1]。國外經驗表明,不合理的醫療付費制度,是導致衛生費用過快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的元兇。面對醫療費用不斷上漲所帶來的財政壓力,各國政府也都在積極探索更為合理的醫療付費制度[2]。目前,國際上研究和運行比較成熟的付費制度是疾病相關診斷分組(DRGs)預付費模式。
1DRGs預付費制度的發展背景
1.1DRGs的定義DRGs即疾病相關診斷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的縮寫,是最早在美國創立并推行實施的一種臨床疾病診治分類方案。它是指主要按照臨床意義,依據病人住院所需的醫療服務數量及資源消耗強度所指定的一套病人分類方案,其分類的基礎是病人的診斷,同時考慮手術操作、并發癥與合并癥的嚴重程度、年齡等因素對其的影響[3]。
1.2DRGs預付費制度即疾病相關診斷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和預付費體制(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PPS)相結合的制度。 DRGs預付費制度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有效控制總的醫療費用,采用按診斷相關分組的定額預付費包干方式,使醫療費用的支付根據醫院的產出(治療的病例),不再根據醫院的投入(醫療和時間),從而對醫院醫療資源的消耗給予較合理的補償,以達到控制醫療費用日益膨脹的趨勢[4]。這樣一來,醫院要想獲得更多的結余,就必須想辦法以低于預付費用的成本來提供醫療服務。從而促使醫院更加合理地利用醫療資源,降低成本,提供更為合理和必須的醫療服務,進而可以從源頭上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5]。
1.3DRGs預付費制度在國外取得的效果美國自1983年實施DRGs后,住院總費用的增長速度從1983年的18.5%降至1990年的5.7%,手術費的增長率從1984年的14.5%降至1992年的6.6%;平均住院天數從1980年的10.4 d降至1990年的8.7 d,1995年已縮短到6.7 d[6]。實踐證明,DRGs預付費制度對于降低不合理醫療消費,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起到了顯著作用。
1.4DRGs在我國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北京、天津、上海等許多定點醫院和部門也開始DRGs預付費方式的研究,并在醫院改革方面做以應用和嘗試。相關研究報道主要有:黃惠英等人完成的“診斷相關分類法在北京地區醫院管理可行性研究”;馬駿等人的“病種DRGs新模式研究”;張音等人“采取AID算法樹形模型的討論[7,8]”。雖然僅限于實驗研究階段,但已經初步證明了DRGs預付費體制在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中的可行性。李包羅和華磊[9]指出,DRGs是科學解決“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徐小炮等[10]預言,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醫療保險機構的支持、醫院控制成本的需要、病人的擁護等因素必將促使中國實行DRGs支付制度。
2臨床護理路徑(CNP)的發展背景
2.1CNP的定義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個可以預先決定起點和終點的流程,其功能是運用圖表的形式提供有時間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顧,以控制質量和經費,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整體醫療護理下作用模式。護士可依據CNP 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開展護理,患者可明確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治療和護理過程,以較為經濟的方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11]。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護理路徑文本中理想護理手段的描述說明也不斷地充實完善[12]。
2.2我國引入CNP的意義CNP被視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醫學臨床實踐的重大變革之一,目前在先進發達國家的大多數醫院都已應用CNP。實施CNP的意義:減少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減少并發癥;提高護理質量,將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13],增加了護患接觸時間和交流機會,滿足了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14]。
2.3CNP在我國發展的現狀CNP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大陸,但直到2002年在北京召開了“臨床路徑研討會”后,臨床護理路徑逐漸開始出現于醫療護理服務,并且在一些專科專病領域有所突破,如:管學妹等人[15]運用CNP 對髖部周圍骨折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掌握最基本的康復鍛煉技巧,從而縮短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提高護理滿意度。蔣晶紅、尚立華[16]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取得良好效果。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士的信任,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17]。除此之外,臨床路徑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彌補了少數護士因年資短、業務不熟、經驗少而造成的宣教內容過于簡單、零亂等不足,且每天用較少的時間進行健康教育不會對工作造成太大影響[18]。
2.4CNP在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從以上資料報道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CNP這樣一個非常好的臨床實踐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和運用卻明顯受限,僅僅停留在一些點式的臨床研究和試驗,從而使其優越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當然,CNP在我國引入時間晚,存在技術引進方面及CNP護理人員培養方面等諸多客觀問題,所以影響了其在全國范圍的發展。但筆者認為,影響其大范圍開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個與之相適應醫療體制,通俗的講就是缺乏適應CNP生長的土壤。很顯然,現行的醫院完全市場化、醫療以醫院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體制,必然會阻礙CNP的發展。然而,正是基于此等原因,筆者認為DRGs預付費制度建立和實施定能很好地促進CNP在我國的發展。
3DRGs預付費制度下的CNP的發展
正如筆者開篇所列舉的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醫療衛生經濟現狀迫使我們必須對當前的醫療付費體制進行改革,盡快有效控制醫療衛生費用的過快增長,而DRGs預付費制度無疑是我國醫療付費改革的首選。同時,CNP作為現代臨床實踐的一種重大研究成果,因其能夠促使醫院更加合理地利用醫療資源,降低成本,從而提供更為合理和必須的醫療服務,無疑是我們解決當前衛生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又一劑良方。因此,如果將DRGs預付費制度和CNP結合運行,對于解決我國醫療費用增長過快,合理利用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無疑又加上了一個“大籌碼”。
綜上所述,在DRGs預付費制度下,CNP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而我國當前面臨的衛生醫療費用增長過快的勢頭也會得到有效控制。相信到那時,我國普通民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部.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2012.
[2]田峰,謝雁鳴.我國對疾病相關診斷分組醫療付費制度的研究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10):17.
[3]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Australian Refined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Version 5.0 Definitions Manual Volume One[J].Canberra:the Commonwealth of Health and Ageing,2002:1-15.
[4]郭志偉.DRGs的原理與方法及在我國的應用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8):37-39.
[5]謝雁鳴,田峰.國內DRGs相關研究綜述[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16(5):119.
[6]胡靜,徐勇勇.DRG及其對世界醫療費用支付制度的影響[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1997,4:193-195.
[7]US.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Medicare 2000:35 Years of Improving Americans′Health and Security[R].2000.
[8]武廣華.DRGs的發展及我國的相關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7):11-12.
[9]李包羅,華磊.DRGs是科學解決“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J].中國醫院管理,2006,26(3):19-22.
[10]徐小炮,尹愛田,王利燕.美國DRGs支付制度對我國醫療支付方式改革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3):76-78.
[11]蔣菊芳,費靜霞,姚敏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 (10):970-973.
[12]莫蓓蓉,鄒艷輝,李甜.臨床護理路徑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75.
[13]高艷.臨床護理路徑在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健康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09.
[14]栗文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16(16):115-116.
[15]管學妹,陳偉紅,金紫云,等.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在髖部周圍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18-119.
[16]蔣晶紅,尚立華.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0,18(4):196-197.
[17]王秀梅,鄒玉敏,戚小華.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7):100-118.
[18]翟付敏,閆鳳云,劉國群.臨床路徑在喉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