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lián)播范文

時間:2023-03-21 07:3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聞聯(lián)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普曼在《輿論學》中說到,“現今時生的最重要的變革不是經濟的、政治的或是工業(yè)的,而是在政府中間產生的一種與創(chuàng)造同意的藝術。”在某種意義上,作為在“宣傳戰(zhàn)線”上的《新聞聯(lián)播》,其直接訴求并非是用來創(chuàng)造同意的,而是用來創(chuàng)造一種“同意的儀式”:每天晚上從7點到7點半,全國各個地方電視臺都被要求轉播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作為一個中國的電視觀眾,我們已經習慣于在電視黃金時段收看《新聞聯(lián)播》。

30多年來,這個現實被人們接受并習以為常,不能不讓人驚嘆傳播工具塑造人的力量。當然,“塑造”的成果并不僅僅是一種“同意的儀式”被默認存在,更是對其所代表的政治含義的真正認同。原因也很簡單,恰如政治參與的儀式本身:你以為那是可以忽略的外在儀式嗎?你以為并沒有受到那儀式的影響嗎?錯了,其實,參與那儀式就是同意本身。新聞聯(lián)播的30多年的長盛不衰證明了將宣傳與新聞結合起來的巨大成功。

當然,宣傳機構與受眾之間的塑造是相互的、有來有往的。人們驚嘆于最新的新聞聯(lián)播演播室的高端大氣、世界第一。其實,多年來,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也在隨著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遷而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以使那“同意的儀式”能夠更加與時俱進。其效果并不輸給以“雙向、互動和共享”為特征的現代政治傳播方式。

1984年《新聞聯(lián)播》最重大的變化就是―那女主播笑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真應該感謝盧靜在《新聞聯(lián)播》中第一次進行“微笑播報”。“國臉”以微笑示人,改變了這個國家聲音的平臺一向莊嚴肅穆的氛圍,也讓我們的晚餐能更有胃口。1993年前后,《新聞聯(lián)播》更是強化親民色彩,片頭問候語從“觀眾同志大家好”變?yōu)椤坝^眾朋友晚上好”。2013年之后,其改版力度加大,新的播報員、更多民生內容,多媒體技術應用,直到最新的高科技演播室亮相,都給觀眾以不小的震撼。至于2014年1月1日,《新聞聯(lián)播》以“人們說‘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是‘愛你一世’,《新聞聯(lián)播》和你一起,傳承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為結尾,更是萌翻全國觀眾。

到了2014年,央視《新聞聯(lián)播》超豪華的新演播室圖片瘋傳網絡,驚艷了中國網友。這個新演播室無論技術還是設計上都采用“高大上”的國際化路線,在由獲得過20次艾美獎的Jim Fenhagen擔任設計總指揮的演播室中,配備了2.5毫米像素點、超清晰LED大屏幕。整個演播室的技術連美國新聞演播室都不曾達到,堪稱世界頂級,并被認為是美國新聞演播室發(fā)展的方向。

不過,在新聞聯(lián)播話語形式、演播設備、表達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已臻于極致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東西是難于改變的。在這里,新聞內容已經決定了演播形式、主播人選特征和語言風格。

篇2

[片頭音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開場音樂起]

女主持人:先生們女士們,

男主持人:大哥大嫂們

女主持人:阿姨阿姨夫們

男主持人:老板老板娘們

女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男主持人:good morning(英語早上好)

男主持人:土地老爺爺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

女主持人:歡迎收看《東方cctv新聞聯(lián)播》!

男主持人:這次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有,我忘詞了,你來!

男主持人:這次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有:執(zhí)行經理10克拉鉆戒求婚,女友欣然應允!

女主持人:東方cctv領導班子召開營造執(zhí)行文化專題會,會議開地挺成功!哦爺!

男主持人:標段經理關鍵節(jié)遺忘領“紅牌”,無人替補又上臺!

女主持人:房中房明年春節(jié)期間獲大獎,大獎是什么你猜你猜你咋猜猜不著!

男主持人:*項目部喜事接二連三,接三連四,接五連六

女主持人:下面請看詳細內容:

男主持人:歡迎品嘗!

女主持人:執(zhí)行經理10克拉鉆戒求婚,女友欣然應允!

行為藝術表演者(男---戴許鵬宇的面具+女---戴許鵬宇之妻的面具)入場

音樂:今天你要嫁給我……

行為藝術表演單腿跪在地上(男):親愛的,嫁給我吧!你是我的全部。

行為藝術表演(女):要我嫁給你!你先要告訴我,你愛我有多深?

行為藝術表演指著遠方(男):就那么深!

行為藝術表演(女):啥呀?

行為藝術表演(男):啥眼神啊!這還沒看著!那不大海嘛!就像大海那么深!

行為藝術表演疑問地(女):那具體有多深啊!

行為藝術表演指著遠方(男):你試試不就知道拉!

行為藝術表演(女):你想淹死我啊?

行為藝術表演(男):我哪舍得淹死你啊?我這就是個比喻!

行為藝術表演(女):那你向我求婚!就這么求啊!連朵花都沒有!你總得有點表示吧!

行為藝術表演向上跳伸手夠(男)

行為藝術表演(女):你干什么啊?像個大馬猴子!

行為藝術表演(男):我把月亮夠下來給你!

行為藝術表演(女):我要月亮干什么啊?再說了,月亮要是給我了,嫦娥和小兔住哪啊?

行為藝術表演(男):那你要什么?

行為藝術表演(女):我要10克拉的鉆戒!

行為藝術表演(男):啊?(昏了過去)

行為藝術表演(女):別裝死!不買我就不答應!

行為藝術表演(男):行,行,行。買還不行嘛!

行為藝術表演(女):別光說沒行動,什么時候買?別讓我等到花兒都謝拉!

行為藝術表演(男):工程交了就買!

行為藝術表演(女):那哪天交工?!……婚禮之前一定要交工!行不行啊?

行為藝術表演(男):行!婚禮之前交工!

行為藝術表演(女):這還差不多!

行為藝術表演(男):10克拉鉆戒是大了點,結婚了還不是我的!這叫舍不出孩子套不到老婆!

行為藝術表演者(男+女)退場

男主持人:近日,東方cctv領導班子召開營造執(zhí)行文化專題會。項目經理李波、項目總工兼地下室及裙房標段執(zhí)行經理許鵬宇、房中房標段執(zhí)行經理周丙剛、大堂標段執(zhí)行經理張斌、項目質安總監(jiān)熬鴻與會。領導班子就在如何營造執(zhí)行文化方面取得了深度共識,將帶領東方cctv全體員工,以團隊和諧、員工奮進、共譜活力為主旋律,抓緊、抓全、抓細執(zhí)行文化。

幻燈片同期播放,依次呈現“速度”、“協(xié)作”、“責任”、“績效”、“繼承”的動漫娛樂效果。

女主持人:標段經理關鍵節(jié)遺忘領“紅牌”,無人替補又上臺!

行為藝術表演者(男---戴張斌的面具及白色安全帽+女---戴張斌之妻的面具)入場

行為藝術表演(女)打電話:老公,你在哪呢?

行為藝術表演(男)接電話:在施工現場呢------- (哎,你把安全帶系到上面的鋼管上去!)

行為藝術表演(女):老公你猜今天是什么日子?提醒你一下是我最喜歡的日子!

行為藝術表演(男):你最喜歡的日子,哪還用猜開工資那天唄!

行為藝術表演(女):什么啊?我就那么財迷啊!你再猜!

行為藝術表演(男):我猜不出來!

行為藝術表演生氣地(女):猜不出來就不許回家!

行為藝術表演(男):哦,我忘跟你說啦!我今晚得加班回不去啦!

行為藝術表演(女):啊!我生氣啦!

行為藝術表演(男):生氣我也沒辦法啊!這距交工就差半個月了!我實在太忙啦!實話跟你說吧!除非你生孩子否則這幾天我是回不去啦!

行為藝術表演(女):對就是孩子!

行為藝術表演驚訝地(男):啊!都45啦!還能生?

行為藝術表演(女):什么啊!今天是咱閨女小可的生日,你都四年沒給她過生日啦!哼!還好意思當爹呢!

行為藝術表演驚訝地(男):是小可生日啊!那我抽空一定回去看看!老婆,我給她買個娃娃當生日禮物,你看行不?

篇3

從2012年底席卷全國的“你幸福嗎”到幫助文氏四兄弟尋找走失母親的“尋人啟事”。我們看到央視逐漸的對節(jié)目進行全新的改版,改版后的《新聞聯(lián)播》更大程度上貼近新聞報道的規(guī)律,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民生問題上,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至少,從今往后,老百姓能從央視上能獲取更多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能聽到更多有別于往日的聲音。

在我國,央視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媒體,對信息設置上帶有明顯的官方色彩。這樣做,雖然可以強化政府對普通民眾輿論的影響力,但是長此以往,反而會讓央視所制作節(jié)目的表現形式陷于僵化,對民眾會失去持續(xù)的吸引力本文由收集整理,最終只會影響央視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央視決定對節(jié)目設置進行改版,不僅能為央視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也能把更為豐富多彩的信息呈現給每個觀眾。其次由于大量新興媒體的興起,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以《新聞聯(lián)播》為代表的傳統(tǒng)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對仍保持著自己獨有的報道特性,就必須讓自己提供的信息更客觀、更理性、更貼近民眾。因此,《新聞聯(lián)播》此次改版是面對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及時而且準備的戰(zhàn)略選擇。

通過連續(xù)一個星期對改版后《新聞聯(lián)播》的關注,可以從具體文本上看到改版后的《新聞聯(lián)播》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首先改版后方式更加注重了人性化,國內社會新聞占據了大部分時段,“姜湯姐、豆餅哥”這些生活在百姓身邊的平凡人,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同時也將視角更多的放在加強突發(fā)性新聞的深度報道上,加大社會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比例。外報也發(fā)出對此次《新聞聯(lián)播》改版的聲音:聚焦“草根”“接地氣”為尋人鼓掌。這些來自方方面面的聲音也看出了改版后的《新聞聯(lián)播》帶給受眾和媒介的希望。其次,在報道方式上采用了新聞評論員機制,增加現場連線和引入評論員的形式。2013年1月23日晚,首次在節(jié)目中增加了直播連線評論員的環(huán)節(jié)。央視評論員楊禹就近期社會集中關注的“舌尖上的浪費”問題進行了直播評論,認為剎住浪費之風,關鍵從三“公”入手:公款、公務人員和公眾。這是央視《新聞聯(lián)播》開播35年來首次引入評論員。隨后,央視通過官方微博指出,“新聞聯(lián)播:直播評論員點評將常態(tài)化”。楊禹第二次出現在《新聞聯(lián)播》中,就農民工欠薪事件作出評論。談到此次央視《新聞聯(lián)播》增設連線形式的看法,各大媒體相繼推出評論版塊這一現象,楊禹認為,“進入微博時代以來,傳統(tǒng)媒體,無論報紙還是電視、廣播,主要就是拼兩個‘場’:現場和立場。微博雖然能反映新聞現場,但只是碎片化的拼接,還是需要職業(yè)記者和傳統(tǒng)媒體的介入,來展現更完整的現場,和現場背后更深層的關聯(lián)。微博上的立場和態(tài)度很龐雜,這就更需要傳統(tǒng)媒體拿出自己的‘立場’。在看到楊禹所說的傳統(tǒng)媒體在力拼的兩個“場”即現場和立場的問題上,使我聯(lián)想到之前熱議的以微薄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在受眾心中樹立其威信,而以《新聞聯(lián)播》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新聞報道模式的媒體則受關注度下降的問題。新媒體固然有其在市場立足的獨特優(yōu)勢存在,但是以《新聞聯(lián)播》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新聞報道形式的媒介也在不斷的適應這社會和受眾的變化而進行自我改進。央視此次增設的評論員連線形式則很好的體現了立場與現場恰當結合。這樣的現場連線可以增加節(jié)目的互動性和真實感,這樣通過評論員的形式也明確的傳達了一種態(tài)度、一個明確的立場。我很贊同楊禹在采訪中對《新聞聯(lián)播》的定位,他提到《新聞聯(lián)播》既是中國電視新聞的一個風向標,也是整個中國社會政治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的一個風向標。聯(lián)播中出現的這些變化,不見得是電視新聞界最新鮮的,但當這些內容進入《新聞聯(lián)播》,還是會引起全社會較大關注。楊禹在自己的微博中做過一個比喻:“你不能用足球場上的前鋒標準來要求聯(lián)播,前鋒可以浪費機會、跑錯位置,它不能。它是足球場上的中后衛(wèi),需莊重徐行,用大局觀來策動進攻。”

《新聞聯(lián)播》作為一檔新聞類節(jié)目,在其發(fā)展的30多年中,每晚7點準時與受眾見面的形式使其更像是一個符號,有著他固有的新聞定律和播報模式,一時間很難被打破。此次的改版,公眾看到了他改變刻板的印象,既看到了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相關新聞,也看到了百姓期待看到的和自己生活有直接關系的新聞。我們所期待的是在《新聞聯(lián)播》中看到我們生活中的影子,故事有悲有喜,越是真實、來自生活的新聞素材,越能體現人性的共鳴,新聞也就能體現其生命力,這也是此次《新聞聯(lián)播》改版后我們所看到的。實質上,央視的許多嘗試性的改變,也在呼應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百姓訴求,在節(jié)目中報道農民工“討薪日記”、連載報道曹家巷拆遷的經過等等都在回歸平民的視角報道新聞。作為社會公眾,在傳播學的視角下看《新聞聯(lián)播》的改版,也能從中看到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影子,改版后的內容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這也是新聞專業(yè)主義中所強調的新聞報道必須服務于公眾利益,必須服從事實這一最高權威。如果傳播的內容、傳遞的信息背離了新聞專業(yè)主義,結果則是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會受到觀眾的質疑。

篇4

在我看來,引入評論員制度,其意義可能要遠遠甚于主持人面孔的變化。“國臉”的新陳代謝只是外在的變化,屬于“量變”范疇,而《新聞聯(lián)播》評論員的出場,則是“洗心革面”的“質變”。有評論員的介入,《新聞聯(lián)播》的內容結構將會為之一變。原先由新聞壟斷的《新聞聯(lián)播》,因有新聞評論員的出場,其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我們進而可以說,《新聞聯(lián)播》開始進入“評論”時代。

其實,《新聞聯(lián)播》做評論,還是晚了一步。在新聞稀缺的時代,新聞的價值會顯得珍貴。哪怕新聞做得較初級,不夠專業(yè),也會有市場。隨著社會開放的深入與媒介技術的快速升級,中國漸漸告別新聞稀缺的時代,進入新聞過剩的時代。在新聞過剩時代,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就不甚迫切,而對新聞意義的期待即會迫切起來。

只不過,央視對新聞行情大勢變化的反應往往是比較滯后的,準確地說,中國內地的整個電視行業(yè)對“評論”時代的到來反應都很遲鈍。最早感受到中國新聞春江水暖的則是網絡媒體。誰也沒想到,一個虛虛實實的互聯(lián)網居然能在中國鬧騰出那么大動靜來。互聯(lián)網進入中國,引爆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傳播革命。一個原先“無聲的中國”,轉眼之間,人人擁有自說自話的“麥克風”。在這一背景下,網絡評論風生水起,行情走高,催生了網絡評論的非理性繁榮。

網絡評論的勃興,正說明傳統(tǒng)媒體評論的虛弱。傳媒改革釋放了新聞的活力,但評論一直發(fā)育不良。當新聞過剩時代,更凸顯了評論缺席的嚴重性。網絡評論的非理性繁榮,對傳統(tǒng)媒體會產生“倒逼”效應。眼看公眾的注意力被網絡席卷而走,傳統(tǒng)媒體開始著急起來。其中,平面新聞媒體的表現甚為積極。特別是那些市場化媒體,像一些都市報,紛紛“立言”,辟出大幅版面,高調亮出評論牌。我們親眼看到,少數都市報早年依靠“小報”起家,后來依靠言論立報,提升了報格,從出身卑微的小戶人家,來個華麗轉身,躋身到“大報”豪門。

相比之下,電視新聞評論的反應比較滯后。上個世紀90年代,央視一度出現過評論熱,以《焦點訪談》為標志。由于承受了過多的不能承受之重,《焦點訪談》走勢不好,漸漸遠離公眾“焦點”。后來又有《央視論壇》,主打評論,但沒有聚集起人氣來。及至近年,央視推出《新聞周刊》、《新聞1+1》,靠“國嘴”白巖松勉力支撐,也贏得了不少掌聲。但央視僅靠白巖松單挑,顯然是難以為繼的。

再看棲身香港的鳳凰衛(wèi)視,評論則成了她的王牌。鳳凰衛(wèi)視所長,恰是央視的短板。鳳凰衛(wèi)視在評論上高舉高打,迅速占據電視行業(yè)的高端受眾市場,特別是遭逢新聞大事,鳳凰衛(wèi)視的評論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遇大事,看鳳凰”,已經成為很多高端電視觀眾的心理定勢。雖說從受眾的規(guī)模看,鳳凰衛(wèi)視無法與央視比肩;但從評論的影響力來看,央視還有很大差距。

從這個背景上看《新聞聯(lián)播》引入評論員制度,其意義就顯得非同尋常了。哪怕《新聞聯(lián)播》的評論員表現平平,其象征意義也值得關注。《新聞聯(lián)播》一小步,意味著央視一大步,進而是中國電視新聞業(yè)的一大步。評論員的出場,說明《新聞聯(lián)播》開始突破微觀層面的“變臉”政治,轉移到內容變革,向深水區(qū)探試了。

篇5

這個“00”后不簡單

這個在專業(yè)技能領域嶄露頭角的土家族小伙子叫李陽,標準的“00”后。他2015年進入湖北三峽技師學院學習,從學院比賽第一名,“楚天匠才(機修鉗工)爭霸賽”奪魁,到中央電視臺中國大能手(第三季)湖北分會場現場直播技能展示和上《新聞聯(lián)播》,再到刷新省級專業(yè)技術人員最高水平獎項“湖北省技術能手稱號”獲獎者最小年齡紀錄,他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

站在領獎臺上,和各個專業(yè)技術領域知名專家能手同框,李陽是個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藍色的工作服、精干的板寸,掩蓋不住他青澀的面龐。和他的未成年人身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在賽場上表現出來的超出年齡的沉著冷靜和高超的技能水平。

問鼎“楚天匠才”

李陽小時候就喜歡鼓搗玩具,別人拿來玩,他拿來拆。弄壞了東西,媽媽沒有批評他,而是發(fā)現他的動手能力很強。中考報志愿時,一家人商量是繼續(xù)上高中還是上職業(yè)技術院校。“那時候我想,如果上高中,以我的學習成績也不一定能夠考上大學,我喜歡動手和機械,想掌握一個一技之長,以后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所以我報考了技校。同時,對電氣自動化和工業(yè)機器人專業(yè)感興趣,覺得這個專業(yè)未來很有發(fā)展,所以選擇學習這個專業(yè)。”

來到學校前,李陽對電氣自動化和工業(yè)機器人領域一無所知。經過一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他一躍成為本專業(yè)第一名。弄不懂的習題一定要弄懂,學不會的操作一定要學會。在一堂機器人操作課上,同學們需要設計一個程序,讓機器人將土塊從A點搬運到B點,他嘗試設計了很多種程序,還是不能_成任務。嘗試了兩個小時,李陽找到老師:“您不用告訴我怎么設計,提示一下設計的問題出在哪個方面就行”。“你檢查一下程序中的標點符號”。李陽回去仔細檢查了兩遍自己的程序,發(fā)現原來問題就是出在一個符號的使用錯誤上。這次之后,李陽對“細節(jié)決定成敗”和“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去把工業(yè)機器人的理論知識又重新翻了一遍。他的認真和努力引起了老師和學校的關注。他的指導教師萬永忠這樣評價他:“這個孩子非常勤奮刻苦,心理素質好,動手操作上有天賦,所以我們都想栽培和呵護好這個好苗子。”

2016年4月,在湖北省首檔職業(yè)技能競技類節(jié)目――“楚天匠才”(機修鉗工爭霸賽)中,李陽代表學院參賽,與省內15名選手同場角逐,他作為年齡最小的選手表現得沉著冷靜。“蛋丸之地”環(huán)節(jié)要求用鉆頭鉆雞蛋,殼破而膜不破。雞蛋殼薄而脆,蛋殼0.3 mm,薄膜0.03 mm,需要參賽者達到0.02 mm的操作精度。用鉆鋼板的高速運轉的麻花鉆頭鉆雞蛋,僅僅用“以卵擊石”已無法形容,稍有不慎,就會鉆破蛋膜,蛋清流出。只練習一個月時間的李陽,短時間鉆好15個雞蛋,一個未破,成功率百分之百,而他的對手則鉆破了好幾個雞蛋。最終萬永忠李陽師徒三人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蒙眼鉆雞蛋,技驚央視舞臺

中央電視臺《中國大能手》是國內各個領域頂尖技能人才最高水平的展示平臺,參賽者主要是成年熟練技能人才,李陽是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

李陽這次節(jié)目中將要挑戰(zhàn)更高的難度級別――“蒙眼鉆雞蛋”。睜眼鉆雞蛋況且不易,蒙眼鉆雞蛋的難度可想而知。距節(jié)目直播只有20天,李陽接到任務立即投入到高強度訓練中。時間緊,難度大,每天至少訓練12個小時。面對壓力,他不抱怨,操作練習中遇到困難,他也會流露出17歲年輕人的真性情:“我會吼兩聲,釋放一下壓力,老師都很理解,也不責怪我。” “一動手操作就容易忘記時間。有一天我練習了六個小時,忘記去吃中午飯了。”李陽摸摸頭,憨憨一笑,隨口說出練習中一個最稀松平常的場景。

2017年2月18日央視比賽現場直播,各級領導和李陽的父母都坐在觀眾席觀看,他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舞臺上的他,不茍言笑,認真專注,戴上眼罩后,左手摸到底座上的雞蛋,右手把著臺式鉆床的手把,一點一點往下壓。手把下降一些,鉆頭微微下降一點。他完全看不到鉆頭到達什么位置,只能憑自己平日練習中積累的手感,一點點往下試探。一瞬間,他感覺到手把有點緊,阻力非常細微地變大,鉆頭碰到雞蛋殼了。他將手松一點,使鉆頭下降速度減慢。忽然一下,阻力消失了,雞蛋殼破了,鉆頭到達雞蛋膜,他迅速停止操作。攝像鏡頭聚焦到雞蛋上,雞蛋殼被鉆出了一個小洞,而雞蛋膜毫發(fā)無損,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為這個17歲的小天才喝彩。李陽摘下眼罩,還是一如既往的表情平靜。隨后,李陽又在雞蛋上成功刻出“大國工匠”四個字。他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大國工匠”。這一驚險、精彩的過程,當晚登上《新聞聯(lián)播》。

年齡最小,成績最大。萬老師說,“除了個人主觀努力,能吃苦能堅持外,手感好、反應靈活、動作麻利、手腦協(xié)調、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先天因素,也是李陽取得成績的關鍵”。然而你問李陽取得這些成績的原因,他卻說:“可能平時學習比較努力,同時,也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和學校提供的比賽機會,如果要說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各占多少比例的話,先天占20%,后天占80%吧。”

小個子大夢想

與賽場上嚴肅認真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生活中的活潑和陽光。這個“00”后的微信頭像是“中國大能手”照片,微信名字“中國帥小伙兒”,能夠在國家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李陽逐漸樹立起理想和自信。由于家庭生活條件一般,李陽很早意識到對家庭的責任,平時生活節(jié)儉,暑假就到餐館打工,減輕家中負擔。

關于夢想,李陽說,“作為一個‘00’后的新世紀青年,我有幸能夠學習到最新的技能――工業(yè)機器人和電氣自動化。希望畢業(yè)后能夠找到一份工業(yè)機器人和電氣自動化專業(yè)的工作,也可能通過技能高考繼續(xù)進入大學進行深造。我很看好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這個最新最前沿的專業(yè)技能領域,以后的工廠,一定需要大量的機器人投入流水線中,這就會有很多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設計和操作的崗位需求。希望以后能工作在一個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慢慢積累和成長。”

篇6

關鍵詞:新聞聯(lián)播報道;股價;市場調整法

引言:近年來,行為金融快速發(fā)展,最早的著作是羅伯特的《非理性繁榮》,指出90年代美國的股市繁榮是非理性的,媒體對財經新聞的大量報道導致了公眾對股市的關注度增加。之后,媒體報道對股市影響的研究不斷增多,barber以發(fā)表在《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師建議為樣本,研究了其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的影響。huberman、fang的研究更是表明,即使新聞報道未提供真正的信息,其仍能提高公司信息的披露質量且影響股價。而schmitz研究了近三萬條新聞報道對股價的影響。2010年,meschke以6937個ceo在cnbc的采訪為樣本,分析了該采訪對股價和交易量的影響。國外研究表明,媒體報道與股價存在正相關關系,媒體報道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力,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念,從而影響了資產的價格。

而國內的相關研究很少,僅有王征、張崢、劉力,王振山、姚秋以媒體的股評信息、分析師薦股信息為樣本分析了其對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影響。因此,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以新聞聯(lián)播報道為樣本研究其對股價的影響,為媒體報道對中國股市影響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證據。

新聞聯(lián)播是國內收視率、關注度最高的綜合新聞節(jié)目,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調查顯示,大多數股民認為新聞聯(lián)播是最好的炒股信息來源,也是機構投資者分析政策面的重要參考。新聞聯(lián)播對上市公司的報道往往伴隨著股價的急速上升,因而以新聞聯(lián)播報道為研究對象極具代表性。基于此,本研究認為,新聞聯(lián)播的報道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力,使投資者傾向于購買引其注意的股票,從而引起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異常交易行為,進而產生超額收益。因此,下文將以新聞聯(lián)播報道對股價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數據與方法:

1、研究數據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的新聞聯(lián)播報道為研究對象,共收集了218個樣本。新聞聯(lián)播報道數據,整理自;個股以及滬、深市場的日回報率數據,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采用市場調整法來計算新聞聯(lián)播報道對股價的影響,分別以考慮現金紅利分配的滬市、深市日回報率為市場收益的標準。

據市場調整法可知,第i支股票在第t日的異常收益率arit為:

arit=r-rmt

rit是第i支股票在第t日考慮現金紅利再投資的日回報率;rmt是第t日考慮現金紅利再投資的日市場回報率。

在(t1,t2)事件窗口內第i支股票的累積異常收益率cari(t1t)為:

實證結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市場調整法計算了各事件窗口的累積異常收益率,為保證結果的穩(wěn)健性,在研究時采用wilcoxon配對符號秩檢驗,具體結果見表1。

表1.各事件窗口累積異常收益率

注:*,**,***分別表示累積異常收益在1%,5%,10%的水平下顯著不為0。

從表1可以看出,在day[0]新聞聯(lián)播報道的效應為負,新聞聯(lián)播報道對股票產生的平均異常收益率為0.6979%,中位數為-0.1605%且不顯著。car[0,3]的平均值為0.2367%,中位數為0.205%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在新聞聯(lián)播對上市公司報道后3天,會對股價產生正效應,使該股票產生0.2367%的平均異常收益。

作者認為,產生該種影響的原因主要來自投資者的購買壓力,新聞聯(lián)播的權威性及其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報道,無疑是一個持續(xù)利好的大消息,使投資者產生買入該股票的壓力,導致短暫的價格上升,產生超額收益。

結束語: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間新聞聯(lián)播218次對上市公司的報道為研究對象,以其對股價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事件日未產生顯著的正效應,但在事件后3日內,產生了顯著的正效應,形成了暫短的價格上升。這說明,新聞聯(lián)播報道對股價的影響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產生這種效應主要在于投資者的購買壓力。

參考文獻:

[1]barber,loeffler.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3

schmitz.market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reactions to corporate news in the media[r].ssrn working paper,2007.

篇7

廣西的女明星前十名 1、王鷗 王鷗是廣西十大明星之一,廣西南寧人,因飾演《偽裝者》《瑯琊榜》等熱門電視劇受到歡迎,人氣很高,后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展現自己性感多才多藝的一面受到無數關注。

2、張儷 張儷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曾參演徐崢、黃渤主演的電影《心花路放》,飾演一位長腿大美女,歲鏡頭不多,但足夠驚艷,另外,張儷在《男人幫》《北京青年》《遠大前程》等劇中的表演也受到很多點贊。

3、汪小敏 汪小敏曾是《花兒朵朵》比賽的全國總冠軍,是我國有名的女歌手,她的主要音樂作品有《不會忘記》、《沒你的周末》、《空》等,是廣西的女明星前十名。

4、歐陽夏丹 歐陽夏丹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的央視著名主持人,曾是《第一時間》《上海早晨》《共同關注》《新聞聯(lián)播》的主持人,是廣西桂林人。

5、弦子 弦子是一位歌火人不火的流行樂女歌手,廣西百色人,弦子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jié)目中一開口就驚艷了當場的觀眾和眾多女星,是一位實力美女歌手。

6、談莉娜 談莉娜是20《快樂女聲》第六名,是一位中印混血,五官立體,異域風情十足,她曾參演有名的青春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是廣西的女明星前十名。

7、陸玲 陸玲是我國女演員,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參演過多部影視劇,比如《聊齋》《歡樂頌2》《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最美的時光》等等。

8、李菲 李菲曾獲得澳門小姐雙料桂冠獎, 曾上過兩次春晚,還是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她是澳門首位世界冠軍,她的主要代表作有《大漢天子》《大唐玄機圖》等。

9、甄錫 甄錫是國內的一位女演員,她的丈夫是著名演員黃海冰,甄錫的主要作品有《新亮劍》《獵虎1946》《步步殺機》等等,是廣西的女明星前十名。

篇8

在研討會上,我們本地的幾位發(fā)言人,都是認真準備好稿子上臺“演講”的,何亮亮先生沒有稿子,侃侃而談,夾敘夾議,隨意得多。鳳凰臺有許多評論性的節(jié)目,都是真正的“說”與“淡”,不是看稿子或看提示板的。口頭隨談,不免有口誤,有“打結”,但沒有人把這看成不自然,反而感到很本真。新聞主播播新聞,有時電產生口誤,迅即改正,把正確的說一遍,很自然,很正常。透過新聞主播的“自然更正”,透過他們評論員的侃侃而淡,我看到了他們所處的是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屬于“正常人”工作、思考、生活的正常的環(huán)境。

播音的口誤,如同我們寫作的筆誤,實在是難免的。口誤和筆誤,并非“不懂出錯”,大多是“懂而出錯”,不是不負責任,更不是吊兒郎當。可是,播音的口誤出錯,在我們這里似乎是天塌下來一樣的大事,你如果在《新聞聯(lián)播》里出一次錯,那簡直比央視新大樓配樓被一把大火燒掉還“情況嚴重”――因為這被動輒稱為“政治錯誤”。

若干個月前,央視《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李瑞英,到四川師大開講座提到,一位主播在播報“海峽西岸”時,出現口誤念成了“海峽兩岸”,結果節(jié)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央視副臺長就這個問題給《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組開了一整天會,強調一字之差完全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正因《新聞聯(lián)播》的“特殊重要性”,央視對該欄目播音的口誤處罰十分嚴格。李瑞英說,《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的口誤分A、B、c、D四類,最嚴重的A類錯誤號稱“就地死亡法”,如果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主持人當天播完新聞,第二天就得下崗。為了避免播報新聞時有不會念的生僻字,主播們幾乎《新華字典》從不離身。

其實,看新聞,無非是獲取信息,普通百姓哪有那么多的所謂“政治敏感”。把《新聞聯(lián)播》搞成《政治聯(lián)播》,那播音的壓力自然就大了。“我們幾乎都做過噩夢。”李瑞英說,因為《新聞聯(lián)播》的要求特別嚴格,所以眾主播在做節(jié)目時都全神貫注,節(jié)目外也是神經高度緊張。“擔心早上播新聞起不來,就上了3個鬧鐘。結果晚上睡覺就夢見鬧鐘響了自己卻醒不來,等好不容易驚醒,發(fā)現其實才半夜12點!”

今年上半年,曾有過一次關于《新聞聯(lián)播》醞釀大變臉、結束嚴肅時代的爭論。有專家及業(yè)內人士說,《新聞聯(lián)播》會做出大的調整。腦筋一直很清醒的央視“自己人”崔永元卻說,《新聞聯(lián)播》應注重內容,形式救不了命。這真是點到關鍵穴位上了。

篇9

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央視《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資深主播李瑞英通過短信向記者證實,她將與另一位資深主播張宏民退居幕后,一道告別《新聞聯(lián)播》。作為看著他們的主持長大起來的一代觀眾,相信第一個反應便是不舍。而數年來,《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的主播群體其實也在不斷地補充著新鮮血液。從老一輩的趙忠祥、邢質斌、羅京、李瑞英、張宏民到如今的郎永淳、歐陽夏丹、郭志堅、李梓萌等等,因這檔節(jié)目的重要性,歷代主播也被民眾戲稱為“國臉”。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有資格成為“國臉”,《新聞聯(lián)播》臺前幕后有有怎樣有趣的“秘密”呢?

No.1為何《新聞聯(lián)播》的主播們的位置一定要“男右女左”?

既然固定了“一男一女”的搭檔方式,那么為何連兩位主播的位置都會常年保持“男右女左”的狀態(tài)呢?原來這其實是個視覺習慣的問題:央視的臺標固定于左上方,那么個頭略矮的女主播坐在畫面標的下方,看上去就比較和諧。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王方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給出過答案:“這主要是習慣問題,臺標在左上,女方個頭偏矮,所以坐在臺標下。”不信你看香港TVB,他們的臺標通常都是加在畫面右側,所以主播就往往保持“男左女右”的狀態(tài)。

No.2“國臉”們的長相有啥標準,一定要是“國字臉”么?

既然都被叫做“國臉”了,那么除了外形氣質、普通話功底、知識學歷等基本條件之上,《新聞聯(lián)播》主播對相貌上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李瑞英曾透露,在選拔的時候,主考官往往會要求他們用不同角度面對鏡頭,觀察候選人是否適合《新聞聯(lián)播》的播出角度。另外,雖然并不要求“國臉”們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舒服耐看,而且眼睛一定要有神。用她接受采訪時的話說就是,“太漂亮反而會影響觀眾接受新聞”,只要求端莊大方,在電視上上相就行。但這個上相有一個指標,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另外,鼻子太大的人也不適合做“國臉”,因為鼻子位于人臉的正中位置,占地面積太大,會令觀眾注意力分散,過度在意他(她)的鼻子。所以,即便帥如王力宏,也是不OK的!

那么,“國臉”都一定是“國字臉”么?其實不然。通過對比來看,第一代主播趙忠祥、邢質斌都是“圓臉”;到了李瑞英、張宏民這一批,則以“方臉”居多;而如今的歐陽夏丹、海霞、郎永淳等新一代,大部分都有個“尖下巴”,看來審美也是具有時代性的啊!

No.3《新聞聯(lián)播》主播一分鐘要說多少個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家對新聞節(jié)目中的信息量要求越來越大,那么播音速度怎么能不增快呢?據統(tǒng)計,如今《新聞聯(lián)播》中主播們的語速已經達到了300字/分鐘,基本上這已經是保持風度儀態(tài)前提下的最大值了。要不為什么“國臉”們的嘴都長得比較大呢,這要真是“櫻桃小口”,那還真倒騰不過來。順便說一句,上個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國內新聞節(jié)目播音員的語速是每分鐘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變成了每分鐘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速度再次要求加快,變成了每分鐘280字――如果是現在的觀眾回過頭去看50年前的新聞節(jié)目,還不得覺得跟放慢鏡頭一樣啊?

No.4“國臉”們可以自己決定造型么?

答案當然是“No”!因為《新聞聯(lián)播》的重要性,就連主播的造型也不容馬虎。一般而言,主播的著裝風格以簡約、大方、典雅為主,夏季顏色會清淡些,而冬季則會選用深色。至于逢年過節(jié),則可以穿得喜慶一點,比如新年的時候女主播可能會穿紅色的唐裝。考慮到視覺上的“清爽”,“國臉”們往往不能留胡須、蓄長發(fā)(所以女主播們30多年來都是短發(fā))、眉毛也不能修細,更不能擅自改造型――已故主播羅京就曾經說過,連他想要去理個發(fā),也要提前跟臺領導打招呼。而2012年時,資深主播王寧曾經一度戴著眼鏡出現在節(jié)目上,這甚至引發(fā)了一輪熱議。年年歲歲衣相似,只是他們的相貌都已經漸漸不再年輕……

No.5節(jié)目結束之后,他們到底在聊什么?

30多年來,《新聞聯(lián)播》的片頭會改,但“ending pose”永遠不變,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燈光變暗、字幕升起、倆主播交頭接耳”。至于他們當時到底在聊什么,網友們有很多有趣的猜測,比如“等會兒到哪里宵夜啊”云云。不過從“國臉”們接受采訪時的回答來看,其實大多數時間里,他們只是在感慨“還好,今天又沒出錯”。原來,《新聞聯(lián)播》是直播節(jié)目,隨時可能發(fā)生“提詞機故障”、“臨時需要插播重大新聞”的狀況,而且全國觀眾都在看,主播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所以,收工時,最開心的是“又沒出錯”,還真的不是“晚上吃什么”!

No.6《新聞聯(lián)播》的主播們只是“念稿機器”么?

因為《新聞聯(lián)播》嚴肅、平穩(wěn)的播報風格,所以總有觀眾認為,做這樣一檔節(jié)目的主播不需要有什么聰明才智,完美無瑕地把稿子念下來就行了。其實不然,大多數情況下,《新聞聯(lián)播》會嚴格控制在30分鐘,既要保持所有新聞的正常播出,如有突發(fā)事件也需要隨機應變插播進去,李瑞英就曾表示:“我們也要搶新聞,別看我們正襟危坐,其實有時候稿子來得特別急,差一分鐘的時候稿子才來,還要經常調整順序。”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新聞敏銳度以及應變能力,是根本應付不過來的。而主播們也往往會遇到“提詞機故障”的情況,這時候只能飛快地埋頭找稿子,以保持正常播出。所以,當你偶爾看到“國臉”們在鏡頭上低著頭,請不要以為他們在發(fā)呆或者思考人生,那就是在翻稿子呢!

No.7主播們萬一口誤了可咋整,會被嚴懲么?

關于“央視主播直播口誤”的視頻,網絡上大約有38萬個搜索結果。那么《新聞聯(lián)播》的主播們發(fā)生“口誤”,該如何處罰呢?先來看看央視其他節(jié)目的標準――撒貝寧透露過,《今日說法》的標準是講錯一個字罰50元,而他最多一個月被扣了800元,而且央視節(jié)目組往往實施連坐制,主持人犯錯,主任也會被扣錢。而到了《新聞聯(lián)播》這個級別,處罰措施就更加嚴格,主持人的口誤會被分A、B、C、D四類,最嚴重的A類錯誤號稱“就地死亡法”,如果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主持人當天播完新聞,第二天就得下崗。

而嚴重口誤的例子,李瑞英就曾經講過一個:“央視一位主播在播報“海峽西岸”時,一口誤念成了“海峽兩岸”,結果節(jié)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央視副臺長就這個問題給《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組開了一整天會,強調一字之差完全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為《新聞聯(lián)播》在深夜還要重播、送給臺、新疆臺播出時還要翻譯成藏語和維語,海外落地媒體也要及時播報,這一個字的更改,完全可能工程浩大。”所以,為了避免播報新聞時有不會念的生僻字,主播們幾乎新華字典從不離身,出國或者出席公益活動的時候都會在行李里揣上一本。

No.8“國臉”們賺的錢多么?

根據相關規(guī)定,央視主持人特別是新聞類節(jié)目的主播往往不能夠代言商業(yè)廣告或出席商業(yè)活動,那么《新聞聯(lián)播》主播貴為“國臉”,他們的收入又是什么結構,會比一般主持人高么?曾有一份網傳的“央視主播工資榜”,稱通過一個名叫“主持人綜合價值在線評估系統(tǒng)SVAAS”,評估除李瑞英月薪28萬元,成為央視月收入最高的新聞主播。但事后央視工作人員否認了這個說法,并表示“主持人的工資包括幾部分:崗位工資、工齡工資、津貼補助,還有就是每年的十佳員工年底有獎勵,但總和加起來月薪絕對不可能20多萬那么多,年薪能拿這么多都不錯了。”

篇10

【關鍵詞】央視改革 《你幸福嗎》 新聞表達

一、改革大潮中央視的《新聞聯(lián)播》

1、央視改革的步伐加快

2012年國慶節(jié)假日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jié)目“幸福是什么?”。央視記者們分赴各地,采訪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包括城市白領、鄉(xiāng)村農民、大學教師、企業(yè)工人、普通學生等,而采訪對象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問題:你幸福嗎?請問你覺得幸福是什么呢?有沒有讓你感到遺憾的事?連續(xù)的提問讓被采訪者的各種姿態(tài)真實地呈現于觀眾眼前,一時間,“幸福”一詞成為媒體熱詞,也引發(fā)了中國人對幸福的思考。這檔節(jié)目被放在《新聞聯(lián)播》中播出,其重要性顯而易見,這也是近年來央視的新聞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2006年開始,《新聞聯(lián)播》開始嘗試進行一些改變,如增加主播的新面孔,從語態(tài)、編排和包裝上達成新聞敘述層面的變化等。言語風格親民化,節(jié)目畫面多元化,主持面孔年輕化。《新聞聯(lián)播》的播音員往往代表著國家的聲音,他們的形象同樣也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因此節(jié)目的播音員陣容一直比較固定,沒有過大的變化,少有的幾次新鮮血液的補充幾乎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繼海霞、李梓萌、康輝和郭志堅加入后,歐陽夏丹與郎永淳的加入更使《新聞聯(lián)播》展現出了一種撲面而來的朝氣。

這些舉措初步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而此次新聞表達層面上的創(chuàng)新更是驚人。一直以來,《新聞聯(lián)播》為我們樹立的形象就是權威的,莊重的,嚴肅的。此次調查節(jié)目“你幸福嗎?”的推行顯然是以通俗化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2、《新聞聯(lián)播》的標桿地位

《新聞聯(lián)播》的節(jié)目宗旨為“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自1978年1月1日《新聞聯(lián)播》啟播以來,它一直是中國新聞媒體的標桿。

山東大學傳播學研究所所長馮煒指出,“任何欄目都有生命周期,即使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華萊士和他的《新聞60分鐘》,二十年都沒有換主持人,但它在節(jié)目的標志、主持人服裝、背景、色彩等方面都在不斷地調整,以給觀眾新鮮感。”

3、新媒體影響更多人群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人們接受新聞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常慶指出,“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觀眾總是不斷地追求新鮮感,如果還是一成不變,觀眾對信息的接受就會產生乏味。”

二、通俗化的新聞表達

央視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廣泛影響力使得它的任何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舉動都會受到廣泛關注,這次調查節(jié)目與以往的新聞節(jié)目不同,著實讓觀眾興奮了一把,沒有說教也沒有高高在上,因為有反差才使得反響頗大,再加上“幸福”的話題在當今時代敏感而嚴肅,恰恰擊中了中國社會繃得最緊的那根弦,給人五味雜陳的感覺,不管是回答者還是旁觀者都會有自己復雜的感受。

1、體現廣泛性

央視這次的“幸福”調查采用隨機采訪的形式,對象都是普通群眾。據統(tǒng)計,9期節(jié)目中受訪人數為147人,受訪總人數為3550人,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身份各異,能明確知道其工作崗位或者生活環(huán)境的不多,但至少從他們回答問題的內容和現場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確實都是實實在在的老百姓。整檔節(jié)目都是以老百姓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沒有領導的致詞,沒有評論員的解說,一切都讓老百姓自由發(fā)揮,體現了公眾參與,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象的空間。除此之外,記者的提問也顯得親切自然,大方得體,這是一個誰都可以回答的綜合性問題,具有開放性,它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真實的想法,一瞬間就加拉近了媒體與老百姓的距離,不管你是不是受訪者,有沒有在現場,都會覺得“幸福”提問走進了心里。

2、追求真實性

面對鏡頭,受訪者反應各異,這些細節(jié)不加修飾地原生態(tài)地呈現在新聞當中,還原了生活場景。據報道,節(jié)目主創(chuàng)人員曾提出三條采訪中的注意事項:1、采訪中不要刻意去找你想要的,而要發(fā)現讓你意外的;2、記住,所有的回答都是我們想要的;3、回答不是唯一重要的,回答的狀態(tài)和場景同樣珍貴。這次參與“幸福”調查采訪的記者人手一本《中秋國慶民調海采手冊》,強調了要全程記錄,要求攝像記者即使在采訪結束后,也不要關機,繼續(xù)記錄采訪對象的狀態(tài)。“從受訪對象是怎么走進鏡頭,到他怎么走出鏡頭,要全程記錄”。在節(jié)目播出時,那些觀眾以為會被刪掉的鏡頭竟然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雖然答案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甚至有些讓人忍俊不禁,但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質樸的情感宣泄,蘊含著一個普通中國人對于所處的復雜社會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體會。

3、充滿意外性

央視此次“幸福”調查最大的特點也許就在于它的突擊性,往往對于突然拋出的問題不得不做出回答時大家的表現最為真實也最具意外性。受訪對象都是在不知情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提問,采訪的回答值得關注,同樣回答時的狀態(tài)和場景也同樣重要,它是另一種表達方式。加之在《新聞聯(lián)播》中播出后,引起了很多觀眾的熱議,并借助網絡這個平臺,“你幸福嗎?”的各種“神回復”很快就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例如:“我姓曾”“是姓福啊”“不幸福,這么大了還沒找到個對象”“你嘛意思?”“能上電視不?”等等……還有一位撿瓶子老人因為耳朵不好,就有了下面一席對話: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歲了;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塊一個月;您覺得您幸福嗎?我耳朵不好。這些經典的回復都以其意料之內的合理帶給觀眾意料之外的驚喜,呈現出多元的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