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范文

時間:2023-04-04 20:4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為人民服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都知道,“為人民服務”是在為張思德同志開追悼會時,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當時,“為人民服務”就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如今,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解放了,人民當家了,祖國騰飛了,人人奔小康了。那么,“為人民服務”又為何意呢?

現在,不用打仗了,不用流血了,更不用拿生命去做代價了。當我們走在大道上,發現了路旁那些環衛工人,是他們讓城市美化;每天,我們到學校上課,老師們像園丁一般的培育我們這些小草,為祖國增添人才;醫院中的白衣天使,不辭勞苦的吧一位位病人擺脫痛苦;夜晚,一盞盞路燈照亮前方,我想到了白天站在云梯上修路燈的工人,路燈照亮前方,也照亮了我的心······

這些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但他們也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他們也是“為人民服務”。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小主人,我們要深刻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意義:為人民利益而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們不僅要知道,還應該做到。我們人小,仍可做。老奶奶過馬路,我們去攙扶一把;盲人叔叔問路,我們詳細的告訴他;

篇2

從《暗戀桃花源》在北京劇場的排練大廳走到休息室的路上有一個琴房,里面有人用小提琴拉著巴赫的曲子。剛剛經過的賴聲川停住腳步,身子前傾,兩眼雙閉,聽了一小會才繼續前行。他是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早在蔡琴和羅大佑還在那個叫艾迪亞的酒吧聽民謠歌手演唱時,賴聲川就已經拿起吉他和鍵盤組成了自己的樂隊,樂隊的另一個成員叫胡德夫。20年之后,胡德夫成為了臺灣民謠界的領軍人物,他則成為了戲劇界的大師。

賴聲川所創立的表演工作坊在大陸上演的劇目并不多,可DVD盜版商們卻早已把他的作品用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廣泛傳播。當編劇史航把一套十七張碟的盜版光盤禮包拿給賴聲川看時,賴聲川不氣反笑:“這種盜版的誠意和創意,讓我簡直沒有話說。”這樣平和的態度也許與他20余年研究佛法有關:“佛法是讓人變得更大、更寬容,并不是封閉自己,而是打開自己,更能包容人生百態,很多事情你就會覺得‘何必計較呢’?”

“從他眼中看到的人性破綻也許很多,但是他每一樣都誠懇接受、理解。”史航和戲劇策劃人袁鴻用了同樣一個詞來形容賴聲川――儒雅,“但是他的儒雅里其實包含了很多慧黠的東西。”袁鴻告訴《新世紀》周刊,和別的導演工作方式不一樣的是,賴聲川從來都沒有跟演員產生過爭執。在《暗戀桃花源》大陸版的排練過程中發生過這樣一件小事:很長時間,袁泉和黃磊都始終進入不了狀態,賴聲川沉思許久,說出了一個在4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聽到的現代詞匯,黃磊會意一笑:“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

篇3

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同志提到的張思德同志,是革命隊伍中,一個很平凡的革命戰士。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此,同志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說“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一種平凡的工作。我也一定會像張思德同志一樣,干出不平凡的業績。然而,我到底該向張思德同志學習什么呢?我在深刻的思考這個問題。我想: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有著 培育新一代、振興中華民族的 社會責任。像張思德同志那樣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做到:在政治上,堅信黨的執政能力,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始終與黨的各級領導保持一致;在業務上,深入鉆研教育教學理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上,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保證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懇懇、無私奉獻,把畢生的精力獻給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一個讓為人民滿意的、真正意義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師。

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同志還提到:“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工作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沒有失誤,甚至工作干得越多,失誤可能會越多。但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如果明知是失誤,卻不愿意聽別人的批評指正。只愿聽表揚,不愿聽批評,這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我想,這樣的人是不會有進步的,假如有這樣的心理,就不可能把工作干好,就不會開創性地開展工作。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悉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勇于改革,大膽創新,不斷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文中還提到:“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提高我們的勇氣。”我想:我們努力干好教育教學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我會把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虛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會在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工作中的困難;既要顧及到工作中所遇到的阻力,又要想盡千方百計地去解決工作中的障礙。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工作中充滿信心、鼓足干勁、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做一個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稱心的、充滿革命激情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創業人。

篇4

新的學年開始了,月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教育部關于切實解決高校貧困家庭學生困難問題的匯報,并研究解決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困難問題。這個信息,使貧困學生家庭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我自已也深深感到:這是黨和政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有利于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育大批人才,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智力支

持和人才保障。

據統計,在今秋入學的全國萬大學新生中,貧困生約占五分之一。在全國普通高校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平均線的經濟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總人數有萬。這還不包括考取而上不了大學、轉上中專或者失學的少數學生。貧困大學生多來自目前中國經濟和社會最不發達的地區、領域、群體,多數在農村,少數與失業、單親、疾病、災害有關。在《為人民服務》中曾經說過:“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我覺得:困難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正如所說的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并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為了貧困家庭學生的讀書問題得以解決,我認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有關金融機構和高校,必須密切配合,切實做好以下工作:(一)認真抓好國家助學貸款按新機制運行的各項工作,確保在新學期開學后,按新機制發放助學貸款;(二)加大國家對品學兼優的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獎勵力度。中央財政將增加助學獎勵經費,各地區也要設立面向品學兼優經濟困難學生的政府助學獎學金,幫助和激勵更多的貧困家庭學生勤奮學習;(三)端正辦學思想,調整支出結構。高校每年要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四)建立規范的勤工助學制度。高校要設立勤工助學崗位,組織貧困家庭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取得一定的資助報酬;(五)積極推進生源地助學貸款業務。各地區要適當增加財政貼息支持,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指導,確保貧困家庭新生順利入學;(六)高校要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收費行為,努力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同時要把對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勤奮好學、團結互助、艱苦奮斗的好校風。

當前,中央已及時地出臺了相應的有關政策,主要是看我們如何去貫徹執行了。

篇5

[關鍵詞] 人 智慧 商品

一、人的特點是都需要有他人的服務

人是精神和肉體的完美結合,其本質是精神。人有三個基本屬性:需求性、社會性與智慧性。其中,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屬性是他的智慧性。

需求性是說人要生存,就必須對環境有需求,人的需求可以歸納為三種,物質需求、性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質需求是指人都要有吃穿住的物質條件,性需求是人為自身的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須的,而精神需求則是人所特有的、追求知識、自由、精神享受的要求。在這三種需求中,物質需求是人生存的基礎條件,然而人一旦初步解決了這個需求,后面兩個需求就立刻突出地表現出來。所以最基礎的并不是最本質的,精神需求更能體現出人的本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首詩清楚地反映了人對物質、性和精神的三種需求及它們的理論上的排列順序。

人的社會性是指人在倫理上既是其父母的孩子,又是其孩子的家長;在社會上既是別人的服務對象(享受別人的服務),又是別人的服務者(為他人提供服務),故表現為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

智慧性是人區別于所有動物的本質屬性,智慧性是內因,社會性是外因,因此,智慧性體現人的本質。

通過對于人的本質的分析得知,人的需求有三種,即不只是滿足吃、喝、穿、住等的物質的需求,還有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等等。在現代社會,這些需求的滿足,相當多的部分都是商品。

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以前對于商品的認識是比較狹窄的。偏重于人的物質需求,即解決吃穿住等問題。即使在這個很片面的一部分內,也只是考慮到了涉及物的服務,而沒有談到那些不涉及物的直接服務(如下面提到的醫生看病等)。這樣就把研究對象商品的邊界劃得太狹了。其實,商品不但要考慮到滿足人的物質需求,還要考慮包括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如對知識(教育)和自由(文藝作品)的需求,還要考慮包括滿足人的性需求(如婚姻家庭的服務)。

二、商品的本質是服務能力

當代科技和生產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商品的本質是它的服務性,商品則是服務能力,是要利他(即對他人有利)。人們購買物的商品,并不單純是要占有這個物,而是為了利用這個物所提供的服務。也就是更為看重這個物的功能(或稱為其軟件)。例如買面包是為了能吃,買鞋是為了能穿,買房子是為了能住。所以面包、鞋子、房子等,由于能為他人服務而成為了商品。此外,那些不涉及物的直接服務如醫生看病、商人售貨、婚介服務、教書育人、文藝演出、領導與管理等,也都是為他人提供服務,所以它們也都是商品。

商品是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服務能力。這種服務的實現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有的不需要中介承載物,有的則需要有承載物。不需要中介承載物的服務,如醫生看病,美容師在為顧客美容,導游人員為游客服務,咨詢專家為顧客咨詢,領導者的組織指揮生產,等等,實現的是直接的服務。有承載物的服務,如汽車滿足的是代步的需要,食品滿足的是為了解決饑餓的需要,衣服滿足防寒和求美的需要等等,這里,汽車、食品、衣服就是服務的承載物,它們實現著服務者所提供的間接服務。

商品的本質體現了人的智慧。一切物的商品都是人的智慧的結晶,直接服務的商品更明顯地表現為人的智慧。因此,提供商品就不只是需要人的體力,更需要人的智力、美力等綜合素質。

既然商品的本質是服務性,它就必然有外界的對象,就必然存在服務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是針對著社會關系中的他人,如司機給乘客送到了目的地,護士給病人喂飯,這種服務是被服務者所需要的,所以說商品從本質上就有利他性。就是在為他人提供服務,這種服務需要被服務者付出費用才可以取得,所以它就是商品。

三、商品生產和商品經濟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

多年來,人們對商品的這種利他性并不能自覺認知,在不認知商品利他性的情況下,商品生產大多是自發地從利己的目的開始。例如想要賺錢發財。但只要他使用的方法是生產商品,就要考慮他人的需要,只有這樣他的商品才能被他人所接受,這樣他就是滿足了他人的需要,是為他人服務了,所以說是以利他的目的告終。

商品本質的利他性,使人的利己的“惡”的目的轉化為利他的“善”的現實。人為了多賺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商品,就為他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務。可見,發展商品經濟不管是自覺地為人民服務也好,還是為“自己”服務也好,其最終引向的結果都是善道。反之,否定商品經濟,就是否定了為他人服務,這才真的是惡道,是違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的。

不管人們的動機如何,商品的本質屬性是服務性,其直接推論是利他性。商品是服務能力,就必然含有滿足需求的屬性和外界對象的屬性。而服務能力要想轉化為現實的服務,就必須通過市場進行交換,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生。可見,市場是服務能力轉化為服務的中介。這樣就能邏輯地推論出:為人民服務必須發展商品生產,發展市場經濟。

幾百年來,資本主義出于極端利已的動機,在追逐利益的驅使下,非理性地發展著商品經濟。由于商品本質是利他,所以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利他的作用,因而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篇6

河北省56歲的共 產 黨員,鄉村醫生石五林,為阻止“非典”疫情向農村擴散,他主動請纓和鄉村干部共同擔負起外地回鄉人員的“防非”檢查、檢測工作,自己掏錢購買專用的防護設備和消毒物品。大學生徐本禹毅然放棄讀研的機會,選擇了去貧困山區支教,并資助貧困學生。吳天祥,退休前是武漢市武昌區政府巡視員。在政府工作的30多年間,他一心一意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他9次義務獻血,4次跳入長江救人,先后照顧過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兒,結識了300多個“窮親戚”,為他們排憂解難。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偉大事跡很好的詮釋了一個的黨員的人生觀,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不是一句大話,我們作為大學生,也可以做到這一點。這并不是要我們每時每刻想著這句話,而是要做到樂于助人,樂于助人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些偉大的黨員也都是從幫助身邊的人開始,慢慢到幫助很多人,這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們應該隨時記得幫助身邊的人,而不是為了入黨空喊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無論我們是不是黨員都應該隨時想著他人,盡力幫助身邊的人。在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也能從中感覺到快樂。

作為大學生,我們一定要做到助人為樂,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實現了人生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是黨員的人生觀,也應該成為每一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行動指南。只有樹立了這樣的人生觀,我們才具備了成為黨員的基本素質和作為現代大學生應有的思想境界。現代大學生應該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志向同實實在在的奉獻活動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義。

篇7

勤于探索,醫術精湛

xx醫生初中畢業后隨父學醫,他刻苦學習,以“世上無不治之癥,唯有不精之藝”的決心時刻勉勵自己。五十年代參加xx縣中醫培訓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衛生院工作至今。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轉診途中,導致踝骨骨折,因當時醫院條件艱苦,設備簡陋,無法在當地手術,隨即轉往省中醫附一醫院就診。他抓住在長沙接受治療的機會,在中醫學院旁聽了半年,醫生的每次會診以及術前檢查,他都認真聽、用心記,這給他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在全國的選拔國家醫師考試中,xx醫生成績優異,各家醫院爭相邀請,但考慮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鄉人民需要他,他放棄調往上級醫院的機會,為家鄉的衛生事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力量。在工作中,他不斷錘煉自己,工作精益求精,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和精湛的技術深受群眾的歡迎和信賴。在xx市境內外享有較高的威信和聲望,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的認可。在業務工作中,他做到了“三個堅持”,堅持不脫離臨床,定期門診,堅持親手撰寫中醫醫學學術論文,堅持帶教實習生、進修生。親自指導青年醫生解決疑難問題,組織、主持院內、外疑難病例會診,危重病人的業務授課講座。

在半個世紀的臨床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撰寫并多篇,其中題為《關于治愈48例“出血熱少尿期”的臨床觀察》發表于1989年新中醫第8期。在該文中,他詳細闡述了“出血熱少尿期”屬“溫疫”、“疫疹”、“疫斑”,具有發病快、變化多、病程長等特點,具有傳染性,他以“救得一分津液,留有一分生機”之誡,從整體觀念出發,辯證論治。他按中醫辯證歸納為三個證型進行治療,即滋陰利水法、宣肺通調法、熄風壯水法。他積極倡導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尤擅長治療胃腸疾病,晚年以六君子湯加減在臨床應用中頗有心得。

恪盡職守,廉潔行醫

中醫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包含著大愛大善、平等誠信等深厚的中華美德。xx將這種品格淬礪得更為堅定。他視病人疾苦為自己的疾苦,視病人為親人,把自己的愛灑向衛生事業,也在人民群眾心中深植了親民愛民的情懷。

從醫以來,xx堅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則。在他的眼里,病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他是一名名中醫,病人往往以特診掛號,愿意多花一點錢看專家門診。然而,他說,很多人還不富裕,病人中農民多、窮人多,一個好醫生就是要讓窮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決得了的問題,決不能讓病人掏11元。

56歲的巢修軍老人,患腦血栓后留下中風后遺癥,引起半身不遂,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屬聽人介紹xx醫生醫術高明,于是找到了他。鄭醫生察看病情后,辯證施治,用補陽還伍湯加味,一個月后,患者手足慢慢恢復了知覺,還能自主活動,不到半年時間,就能出來散步,生活也能自理了。

篇8

在民主考評百名科長活動中,市民政局生產救災辦公室主任曹聯合名列行政執法和公共服務類第四名。

曹聯合深有感觸地說:“參加考評,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次提高業務,以積極的姿態、飽滿的熱情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謀利益。只有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才能提高工作的積極性。救災工作的對象是廣大受災群眾,是社會弱勢群體,要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就要對困難群眾有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把災區群眾的冷暖時刻掛在心頭。”為此在工作中,曹聯合始終把災民的呼聲和需求視為第一要務,努力做到“四個第一”,即:“災情發生后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第一時間到達受災現場,第一時間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

據曹聯合介紹,20xx年我市先后發生了低溫雨雪冰凍、洪澇、臺風、病蟲等自然災害。災害發生后,他堅持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日報制,為領導和上級機關及時提供決策依據。為保障雪災期間災民應急生活需求,各級民政救災部門,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為災區群眾送發緊急救援物資。去冬今春,全市共發放救濟款1150萬元、救濟糧405噸,共救濟災民20余萬人,有效地保障了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20xx年全市共安排恢復重建款1657萬元,因災倒塌居民住房1700戶、3400間全部恢復重建。

篇9

九江農民來求助,熱情服務余干人;

勞動監察主調解,黃庭國際層層包;

小工六人二十天,拿到工資三五千;

電話聯系難解決,有待日后面相見;

外來客商須守法,農民工資莫拖欠;

黨和政府不容許,余干人民不容欺;

四方來者都是客,客莫有損主人顏;

干越文化古神韻,熱情待客禮為先;

篇10

“一縣一品”惠民計生

扎魯特旗育齡婦女小張在孕期收到了免費贈送的每天一杯伊利鮮牛奶。自2008年8月1日起,扎魯特旗“育齡婦女孕期一杯奶”的試點工作關懷母嬰健康工程全面展開并取得成功,全旗政策內懷孕的婦女在整個孕期享受到每天免費贈送一杯伊利鮮牛奶的待遇,在為育齡婦女提供一杯奶的同時,有關部門還對母嬰飲用牛奶后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奈曼旗聯合14個部門,實施了“少生家庭惠民行動”計劃,選擇一部分“少生家庭”戶發展經濟項目,其中旗扶貧辦將70%的扶貧資金用于扶持計劃生育戶發展項目上,促進計劃生育戶脫貧致富,目前全旗已初步確立了423戶項目戶。

開魯縣發動民營企業家捐資,以“計企聯手”的方式在開魯一中開展“光彩助學”活動。其它旗縣市區也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動,使計生惠民政策覆蓋面更加擴大,社會反響非常好。

進社區寓管理于服務

科爾沁區建立了立足于社區和家庭的生殖健康促進模式,制定了3年“家庭健康促進計劃”,2008年7月掛牌成立了科區健康指導中心,在鎮、社區、村建立了“家庭健康示范點”,探索建立“3×3”服務模式。到目前為止,已為群眾提供服務12萬多人次。通遼市計生服務指導站抽調骨干力量,組建計生服務隊,利用近3個月的時間,開展了“生殖健康村村行”服務活動;扎魯特旗于2007年1月成立“生殖健康醫院”,成為集技術服務站、生殖健康醫院、藥具管理站、職工技術培訓中心“四位一體”的計劃生育綜合機構。

通遼市各地在街道社區探索建立了“十進十送”管理服務新模式,在農村牧區推行“計生七關愛”管理服務新模式。在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上,探索建立流動人口“1711”服務模式。管理服務的新模式,對城鄉計生人群實現了全覆蓋,真正達到了寓管理于服務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