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研發范文

時間:2024-02-28 17:58: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技術研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技術研發

篇1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技術發展;發展模式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概述:

由于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概念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關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是從計算機發展的目的角度來看,所謂計算機網絡技術就是為了提高網絡的使用和工作效率,使計算機更好地應用于服務,使網絡信息共享和通訊更為流暢、穩定、安全的技術。從技術本身來說,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集合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一體的技術。從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功能來看,計算機網絡技術就管理網絡中軟件和硬件的使用,使之保證安全有效的數據傳輸,使網絡與計算機相連接起來的技術。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過程:

計算機網絡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初期,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第一次融合發生于50年代初的美國,美國為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而大力發展,為日后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和應用打下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主要有四大發展階段:多終端進行的互聯階段、多主機通信計算機網絡階段、互聯網階段、網絡技術飛速發展階段。在多終端進行的互聯階段中還沒有形成網絡的概念,是類似于局域網的雛形階段,也是計算機網絡的初步形成。這一階段中主要是利用一臺計算機終端作為主機與其他計算機連接從而取得其它計算機中的資源,主機的組成簡單只包括顯示器和鍵盤,并不具備儲存功能。多主機通信計算機網絡階段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具有使用意義的階段,不僅僅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數據聯通,還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這一階段雖然僅僅利用通信設備使計算機設備連接還沒有形成網絡通信,但是為網絡的出現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發展階段中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形成,多臺計算機相互連接形成網絡,并且迅速擴大范圍至全球,因此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模型產生,隨之建立起相關的網絡協議。由此開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還出現了對設備的統一標準和認可標準。網絡技術高速發展階段是源于美國提出的信息高速化發展,我們現在正處于這個階段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成長和成熟,應運而生出多媒體網絡技術、光纖電網技術、智能網絡技術等等。

三、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

在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環境的保護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防火墻的保護。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普遍認為最廣泛使用的就是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能夠利用防火墻來保護網絡信息的安全,利用對相關訪問權限的監控來進行信息過濾,還能夠抵抗外來攻擊,攔截不安全信息,并將內外網隔離,保護網絡內外安全[1]。第二種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技術是數據加密,將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成密文進行傳輸和儲存,保證信息的隱秘性不受到外來的獲取和攻擊,且加密的密碼類型眾多,對信息的保護十分到位,安全性高。還要進行對網絡的實時監控,利用軟件和硬件的配合,對網絡數據進行監控,一旦出現網絡入侵跡象就會按照用戶發出的指令進行相應的反應。在監測防御過程中與防火墻配合使用更為安全穩定。

四、計算機網絡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想要使我國的信息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要加強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研發,尤其是關鍵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最核心的就是設備與軟件,要著力研發計算機核心芯片,還要加大對核心軟件的開發力度,逐漸擺脫對國外設備的依賴,形成自己的技術。技術研發的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網絡的關鍵技術提高,加強網絡設備性能的提高,加強網絡傳輸設備以及接入設備的研發。第二是要加強由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的相關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如傳媒機構、電子商務、物流、金融等網絡軟件和大型的應用軟件等。

結論:

計算機網絡技術自出現和發展以來便迅速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研究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提高。我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方面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減少對國外技術設備的依賴,集中精力于核心技術的開發,并加強對網絡環境的控制與監管,保證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提高我國的信息產業水平。

參考文獻

篇2

農業機械學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主要專業課之一,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技術與管理相結合、具有較強的機械化生產系統的規劃設計、企業經營管理和機械化及自動化控制裝置的設計、制造、運用、評價及營銷等方面能力,素質優良,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性、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屬于生產技術類型,學生應該掌握比較系統的技術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生產技能,具有農業機械的性能設計、試驗鑒定、使用推廣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農業機械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I21。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傳授現成知識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自學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教學手段也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特別是在專業課學時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必須改革農業機械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現代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條件下,培養學生快捷地獲取學科知識的能力,使他們在自學、思維、科研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因此,研究開發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對提高農業機械學課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是為配合農業機械學課程教學而開發,是課程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在課件中收集了大量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圖片和教學錄像,由于學校條件所限,不能大量購置真實設備和現場演示機械原理,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動畫、視頻和圖片了解各種機械的樣式及工作過程,同時還開發了大量的實驗模擬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模擬來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對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是輔助學生自學的工具。課件中按照教學過程分為教學內容、教學動畫、教學視頻和教學討論四個模塊。學生可以通過教學內容預習、復習知識點,通過教學動畫反復練習實驗過程,通過教學視頻循環播放各種農業機械工作過程,通過教學討論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教師或者學生展開討論,對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擴展學生知識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開發的過程

(一)制作隊伍

農業機械學課件的制作隊伍由專家及主講教師隊伍、教育技術人員、計算機技術人員三部分組成。由主講教師隊伍根據課程內容撰寫課件的制作稿本,教育技術人員配合教師進行課件的教學系統設計,計算機技術人員負責整個課件制作的技術構架和后期的安裝調試。三支隊伍組成網絡課件開發小組。課件的開發制作匯集了專家、任課教師、教育技術專業人員、計算機技術專業人員等各路精英。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有專家的指導和一線教師的經驗,在教學設計上有專業的教育技術人員進行教學設計和媒體的選擇以呈現各種教學資源,在課件的框架搭建和技術實現上有計算機技術人員的保障。各部分工作人員各司其責,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出符合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需要的網絡課件,滿足了教學需求,符合教學規律,運行平穩順暢。

(二)前期準備

農業機械學網絡課件制作,一般使用MacromediaDreamweaverMX2004進行框架設計,并使用FireWorks和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進行界面及藝術字的美觀設計,利用FLASH制作動畫,使用Adobepremiere對視頻進行加工處理,利用ASP技術開發教學討論模塊。開發組根據農業機械學課程的教學大綱,總結以往教學經驗,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討論課件制作整體框架,確定主要教學內容、課件結構、制作方式和制作工具;收集課件開發中所需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以及各種數據;討論課件教學過程的設計;明確開發組成員的具體任務,分工合作。

(三)教學設計

農業機械學課程課件效果的好壞、是否符合教學需求,關鍵在于教學設計。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教學設計過程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內容設計、情景設計、學習環境設計、學習評價設計六個模塊。開發組通過分析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特征,合理地選擇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依照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實需求,確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步驟,同時對課件的制作和學生的學習進行定期的形成性評價和最終的總結性評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農業機械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大綱,課件的結構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

(四)課件制作

1.課件整體框架課件主要由首頁、各章內容、相關鏈接以及友情鏈接四個部分組成。首頁主要介紹了課件的主要內容以及特點。以第一章“耕整地機械”為例介紹各章內容。在進入第一章后,首先是問題導人,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習者初始能力進行檢驗,同時對本章內容進行概括性的了解。第一章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動畫、教學錄像、課程討論四個模塊。教學內容主要以網頁形式呈現給學習者,內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實物圖片,增強學生對各種機械的認識,每一章后都包含課后習題,便于學生檢測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動畫是將傳統教學中不易演示的實驗過程開發成實驗模擬內容。教學視頻是將各種機械的工作過程完整地呈現給學習者,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農業機械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的深刻認識。教學討論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教與學的互動平臺,可以進行課程內容的互動討論,查看習題答案,實現作業提交,教師實時答疑等各種教學互動活動。四個章節結構一致,顏色有所不同,避免了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心理。相關鏈接部分主要是展示與課程有關的參考資料,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友情鏈接部分提供了與課程有關的常用網址,方便學生查詢專業資料,有效地進行農業機械學的網絡學習。

2.課件調試運營當農業機械學網絡課件制作完成后,由開發組成員按照教學活動過程設計中的步驟和方法進行修改和調試。專家和教師負責課件內容的調整和修改,主要檢查教學內容的完整Ij生和準確性、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規律、教學知識點是否有遺漏、教學內容是否滿足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需求;教育技術人員負責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調整和修改,檢查課件內容是否能有效解決教學問題、教學情景是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各種教學媒體的使用是否合理和恰當;計算機技術人員負責課件的以及運行測試,主要檢查超鏈接的準確性、是否存在死循環、瀏覽器的兼容性和是否能自動下載相關插件,并反復修改保證網絡課件在網絡上的正常運行。同時,任課教師在部分班級試用該課件,根據使用效果和學生反饋意見不斷的對課件進行修改和完善,力求完美。

三、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的特色

(一)拍攝實物圖片還原機械構造

由于農業機械學的學科特點,其課件中包含大量的機械實物圖片。為了保證圖片的真實性,大部分圖片都是由課題開發組成員在各種農業機械展覽會上拍攝的實物圖片,真實地還原了目前流行的各種農業機械,增強了學生對農業機械學知識的直觀認識。在準備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還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課件制作過程,師生共建課件資源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農業機械方面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開發Flas模擬實驗過程

農業機械學課件教學內容包含許多農業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這些知識點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很難演示,學生不容易掌握那些抽象、復雜的知識體系和原理。因此,開發組成員利用Flash軟件將這些內容制作成動畫模擬實驗過程,形象展示農業機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教師在講授內容時結合動畫,形象生動地演示復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點及其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教學動畫反復演示過程,加深對農業機械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制作視頻素材再現工作過程

由于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影響,很多農業機械原理的工作過程學生不能有條件在現場觀看。農業機械學課程為了給學生營造真實的教學環境,開發組成員在播種和收割的重要季節,親自到田間拍攝各種農業機械的工作過程,通過編輯制作成教學視頻,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觀看這些來自于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視頻教學片,使學生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原理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

(四)營造學習環境促進自主學習

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課件為學生營造了豐富的學習環境:自主學習環境、協作學習環境、輔助教學環境。自主學習環境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動畫、教學視頻的展示,學生可以通過瀏覽網頁自學各個知識點;協作學習環境主要包括課后習題和教學討論,學生通過完成課后習題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在教學討論模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鍛煉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協作學習;輔助學習環境主要包括相關鏈接和友情鏈接,通過這些課外資料的閱讀和學習,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鍛煉了學生通過網絡自學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應用效果

(一)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的運行界面

在沈陽農業大學的網絡教學平臺上,農業機械學課程網絡課件運行情況良好。課件導航清晰,每個頁面之間既獨立顯示又相互鏈接,各頁面之間的超鏈接準確無誤,使用者進入頁面后根據導航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內容。在多媒體素材處理過程中,將圖片、動畫、視頻等素材在不損失效果的前提下進行最小化處理,網頁的運行速度快,運行過程流暢,保證使用者以最快的速度瀏覽網頁。在運行的過程中,對于課件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和修改,保證課件內容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使用者可以通過交互平臺隨時與管理員保持聯系,共同維護課件,使其與時俱進(圖2)。

(二)農業機械學網絡課件的教學效果

教師利用課件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教學內容模塊,將課程的主要內容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表現出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難以表述的內容則以相關的教學動畫或教學視頻資料來模擬和再現。網絡課件傳送信息量大,教學密度得以提高,可以使抽象的知識更易理解,從而有效的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利用網絡的交互環境,在課堂討論模塊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開展基于網絡的協作式研究性學習,同時還可以隨時與教師展開互動,有效地實現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溝通。本課件中含有大量的實物圖片和現場視頻,學生在自學時不但可以獲取大量知識信息,而且可以感受網絡課件創設的教學環境,有效的彌補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農業機械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新的領域層出不窮,新的技術不斷出現。教師將有用的相關資料和優秀的網站及時更新到網絡課件中,供學生查閱資料使用,學生也可以積極參與到網絡課件的建設中,將在學習中的最新的資料上到課件中,使課件資料不斷地豐富和更新,實現課件的與時俱進。

篇3

大家好!我叫××*,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名畢業生,能作為××××學院的畢業生代表在這個儀式上發言,我深感榮幸。此刻的心情應當和在座的各位一樣,縱然喜悅,也掩不住回憶與留戀。

三年前,我們踏入學院大門,紛聚于××新校區,開始了大學生活。大學,于人生中最青春的年華,追求人生最奔放的熱情。熱情于詩歌,熱情于知識,熱情于為人一世的目標。

依稀記得當年路邊枝葉稀疏的小樹,如今已經茁壯成長;荒蕪的足球場,教學區和生活區,現在已變得綠草如茵;清新的空氣,原創:寧靜的環境,方便的自修室,球場上的矯健身姿……,當我們用心去發現與欣賞,便知道珍惜與自重。我們是新校區的拓荒牛,是與學院共同成長、壯大和成熟起來的,這些不平凡的經歷,給我們增添了富有意義的人生體驗。

回望三年以來學習中的每個鏡頭,我們都經歷著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學術的,也是情感的。各位老師們在課堂上或滔滔不絕,或循循善誘,或旁征博引的風格為我們展示了高等教育的大千世界。而每一張和藹的臉孔,每一道睿智的眼神又折射出他們作為靈魂工程師的人格魅力。透過一個個貌似枯燥的理論、定理,我們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內涵外延,通過一次次具體生動的實踐,我們體驗了專業的應用與前景。從成人到成才,今天,我們圓滿完成了學業,開始書寫新的人生篇章。回首大學三年的風雨陽光,我們懷念,我們感恩,我們無怨無悔,飲水思源,難以忘懷的是母校的溫暖,感激不盡的是無私的師恩。

最后幾個月的實習,我不僅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點總結和心得,在這里黃婆賣瓜和大家分享:

第一是要真誠:你可以偽裝你的面孔,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卻能夠真實地打動每個人的心。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微笑著和周圍的人打招呼,這些都表達了對同事的尊重與關心。

第二是溝通:溝通是我們開啟社會之門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鑰匙。剛來到一個單位,面對陌生的領導和同事,你需要積極主動地去溝通,展示自己的特長,讓領導了解你的工作態度和發展意向,使同事能與你融洽相處,這對你能順利留在單位尋求更大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是激情與耐心: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在工作中,老師就跟我說,想做電腦網絡這一塊,激情與耐心必不可少,在產品更新方面,這一行業就像做新聞工作,不斷地更新,這就需要你有激情,同時,也要能靜下心來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第四是責任心:保持高度的責任感,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第五是“主動出擊”:原創: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主動的打掃衛生,主動地幫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積極地尋找合適的機會,向同事請教問題,跟同事像朋友那樣交流,談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通過這些我就和同事走得更近了。

第六是講究條理: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們不能把學生時代臨時抱佛腳的壞習慣帶到工作中,平時就做要好準備工作,做詳細的工作記錄,在緊急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

實習的過程,也是我們從懵懂的學生到真正的社會人的角色轉換的過程。坐在這里,我們滿懷著興奮和喜悅,坐在這里,我們更加感受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我們在這里,站在兩段歷史的交叉點上。一段歷史,是××學院老師們締造的積淀與成就;而另一段歷史叫做未來,它是一段剛剛開始的歷史,一段留待我們書寫的歷史。這段歷史將是我們對于自身價值的詮釋與證明,更是我們對信息學院精神的理解與發揚。

篇4

1.1系統不穩定和容易被利用漏洞破壞

網絡的安全漏洞一般而言不容易完全避免,在設計之初并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漏洞的蔓延往往防不勝防,很難及時發現漏洞侵襲,導致真正需要應對時早已損失慘重。一旦重要部分如操作系統遭到漏洞攻擊,其造成的損害也非常巨大。安全技術防護面臨的節點數不勝數,但攻擊者只需要突破其中一點,就可以造成大片的損失,這是由網絡本身的結構所決定的。

1.2網絡管理制度缺位

就管理制度而言,現階段網絡管理缺少一套整體適用的系統方案,在標準方面往往各自為政,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根據各自需要選擇相應的安全手段,從而形成一個配合并不密切的整體。這樣如同臨時七拼八湊起來的結構,自然無法面對無處不在無從預防的網絡侵襲。雖然部分企業從全局出發進行安全技術設計,但是軟件和硬件本身的隔離,以及國家在系統軟件方面的力不從心,導致其自身的努力并不能完全實現。要完全改變現狀,就要從整體上重新設計架構,盡量明確管理,確定責任,并完善自身的防御功能,以緩解危機。

1.3網絡對應安全策略缺乏

現階段已正式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但其應變不及時,在安全體系遭到破壞之后,恢復和修復工作不甚理想。而事先預防的難度又太大,難以完全做到防患未然。因此,企圖依靠預防來進行完全控制并不現實,而完全依靠恢復和補救的方式又比較被動。應急性的方案并不多,可以操作的臨時安全系統也缺乏實用性。“第二道防線”的建立,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對應的安全策略缺乏,還體現在面對各類不同的網絡侵襲行為時,由于相關的安全防護手段有其特定的安全防護范圍,不得不依靠多種安全技術互相堆疊,而這些技術可能會互相沖突,或者導致其中一部分失效,從而影響安全技術的整體應用和各個部分的有效發揮。

1.4局域網的開放性漏洞

局域網是建立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的,因此其安全防護并沒有互聯網那樣嚴密,但是由于準入機制過于疏松,導致內部數據很容易被混進來的操作混亂和遺失。如局域網很容易被網絡釣魚者接入,然后竊取和篡改其資料,造成巨大的損失。總體來說,要在建設局域網的時候加強其端口的準入設計,對于連接外網的情況,要有足夠的審核方式來進行篩選和控制。

2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前景

當前網絡技術存在的缺陷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狀況的體現,被動的安全技術對主動的破解技術而言是處于劣勢狀態的。但這并不會影響到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前景,正因為面臨著更多安全威脅,才會刺激網絡安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實現更高的飛躍。

2.1安全防護模式進入智能控制階段

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是在收集數據、分析防御方式、尋找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現階段由于僅限于歸納已有的問題,而陷入被動的窘境之中。隨著網絡的進一步優化,相信計算機的智能化會帶動安全技術的智能化,從而自動的進行最優選擇。而隨著未來完善的NGN網絡的建立,相信這樣的控制并非虛妄之言。

2.2網絡容量的擴展和安全技術覆蓋的擴大

篇5

【關鍵詞】接入網絡 ANDSF PCRF

1 引言

隨著蜂窩網絡的持續升級、WLAN熱點的廣泛部署,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迅速增長。根據Analysys International(2012年4月)報告,2011年底中國有4.3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比2010年的2.88億增長49.7%。隨著價格的下降,移動網絡流量使用到2017年有望增長20倍。網絡接入方式的不斷豐富,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選擇2G、3G、4G、WLAN接入。

近年來移動網絡流量一直保持穩步快速的增長,如圖1所示。

其中,2011年二季度數據業務對比2010年二季度增長了一倍,2011年數據業務已占全部業務流量的60%~70%。一方面,數據業務所產生的流量增長快速,造成2G網絡負荷過重,用戶滿意度快速降低;另一方面,3G網絡室外高頻信號穿透力不夠,大量低價值數據流量耗盡了GERAN(GSM/EDGE無線接入網)的資源,影響具有高價值的語音業務。

為了合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提升用戶體驗,選擇合適的接入網顯得尤為重要。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無線終端的普及和發展,使更多的終端擁有同時接入多個接入網的能力,而如何讓用戶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選擇最合適的接入網,以便獲得最優的網絡體驗是運營商急需關注的問題。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接入網發現和選擇功能)技術彌補了2G、TD、LTE、WLAN等網絡間的網絡選擇缺陷,將單卡多連接方案中的“手機終端主導資源選擇”進一步優化為“網絡側指導手機終端選擇最優資源”。

2 ANDSF

ANDSF是3GPP組織提出的一個選網策略單元,目的是將各種無線網絡融合到一起為用戶提供無縫服務。在R8階段實現支持非3GPP接入方式連接EPC(Evolved Packet Core,移動核心網演進)核心網的方案;在R9階段實現ISMP(Inter System Mobility Policy,系統間移動策略)幫助用戶設備選擇最優接入網絡;在R10階段實現ISRP(Inter System Routing Policy,系統間路由策略)幫助用戶設備配置IFOM、MAPCON等方式指導流量分發。

ANDSF輔助終端進行接入網發現和選擇,基于運營商策略,ANDSF提供給終端的信息類型可分為以下三類:

(1)系統間移動策略(ISMP):根據接入技術、網絡ID等提供指導;

(2)接入網發現信息:提供終端附近的接入網列表,包括接入技術、頻率和有效條件(如位置信息等);

(3)系統間路由策略(ISRP):針對終端分組流量路由的per-flow或per-APN策略。

2.1 系統間移動策略

系統間路由策略信息是由按照運營商規則定義的一組或多組規則組成。每個接入點依據每組規則的優先級,將具有最高優先級的規則標記為“active”狀態。為防止處于“active”狀態的規則失效,終端需要定期重新評估ANDSF策略。當更新后的策略中存在優先級更高的規則時,盡管正在使用的規則仍處于“active”狀態,終端依然會選擇更優網絡,因此終端始終會根據優先級的高低進行網絡選擇。

ANDSF向用戶提供的詳細策略信息包括規則優先級、優先接入網絡信息、有效區域信息、漫游信息、PLMN代碼以及TOD。

(1)規則優先級是為了確定潛在的可接入網絡,避免因網絡故障而導致策略失效,以及出現更優網絡時,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2)優先接入網絡信息包括接入技術(3GPP、WLAN、WiMAX)、Access ID(如WLAN的SSID、WiMAX的NAP-ID)、Secondary Access ID(僅連接WLAN時使用的HESSID)、接入網絡優先級,優先接入網絡信息是每組規則為終端推薦的接入網絡名稱;

(3)有效區域信息包括RAT(1X/HRPD)、SSID(SID/NID)和地理位置,是對推薦接入網絡的位置描述;

(4)漫游信息定義了終端漫游時,該規則是否可用;

(5)PLMN代碼是推薦接入網絡所屬的運營商;

(6)TOD是推薦規則的時間限制,包括開始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日期、結束日期。

2.2 接入網發現信息

ANDSF向終端發送的接入網發現信息主要有接入網絡類型、接入網絡區域和PLMN。接入網絡類型明確了該接入網絡是3GPP、WLAN或WiMAX;接入網絡區域信息包括3GPP、3GPP2、WiMAX、WLAN、位置信息等,ANDSF根據用戶所在位置與接入網絡類型,向終端發送接入網發現信息。

2.3 系統間路由策略

系統間路由策略由一組或多組規則組成,每組規則包括流量信息、服務信息、流量卸載、漫游、PLMN、策略更新等信息,定義了流量如何分發。每個接入點依據每組規則的漫游、PLMN、規則優先級等信息選擇一組,同時將該組規則標記為“active”狀態。當終端漫游時,來自Visited ANDSF(終端用戶訪問的PLMN)的下發規則優先級高于Home ANDSF(終端用戶歸屬的PLMN)。

2.4 接入過程

3GPP ANDSF策略信息是運營商根據終端位置信息制定的。終端與ANDSF之間通過PULL與PUSH方式實現信息交換,終端在ANDSF指導下由3GPP轉換為非3GPP的接入過程如圖2所示:

(1)終端所在位置只存在單一的3GPP網絡,即使終端預先配置的靜態策略里指定非3GPP為首選接入網絡,終端也只能連接3GPP網絡;

(2)因終端位置改變等觸發條件導致靜態配置的策略開始使用,檢測到存在3GPP與非3GPP接入網絡;

(3)按照靜態配置的策略,啟動ANDSF客戶端的發現過程,將終端位置信息通過PULL方式推送給ANDSF;

(4)ANDSF服務器收到終端推送信息,根據制定的策略更新該終端的策略信息,以PUSH方式推送給終端;

(5)終端接受更新策略信息后,評估是否有ISMP策略為“active”狀態,如有就發起接入網絡信息請求,沒有則仍使用3GPP網絡;

(6)終端向ANDSF發送接入網信息請求,獲取對接入網絡更詳細的描述信息,如網絡類型、識別碼、位置信息等;

(7)ANDSF響應終端的請求,發送接入網發現信息;

(8)終端根據接受的ISMP與本地靜態配置的策略,按照優先級高低選擇接入網絡;

(9)基于策略信息選擇最優網絡;

(10)啟動網絡更改程序,接入非3GPP網絡。

2.5 部署

ANDSF技術通過網絡側部署ANDSF服務器和手機終端側安裝客戶端軟件,幫助手機終端發現和接入2G、3G、LTE、WLAN等網絡,并結合對網絡帶寬、擁塞狀態等信息的分析,向終端提供接入網絡的策略,實現了用戶終端實時接入最佳網絡,享受最優體驗。

ANDSF采用C/S架構,但在具體應用上還是存在一定差異。服務器端有兩種部署方式:采用軟件集成方式與其他設備結合部署或設備獨立部署;客戶端也有兩種部署方式:智能手機終端軟件或獨立硬件設備。

3 ANDSF與PCRF協同

為加強ANDSF對業務的網絡發現和選擇功能,本文提出ANDSF服務器端與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與計費規則功能單元)合設,獲取業務信息、用戶簽約信息,為終端提供動態的選擇策略。ANDSF與PCRF的合設不僅能完善網絡選擇的依據,還可以提升PCRF性能,彌補PCC技術局限于某個無線網絡內提供差異化服務,無法實現2G、3G、LTE、WLAN網絡間選擇的缺陷,實現了針對用戶、業務、流量、時段等策略的網絡發現和選擇功能。

ANDSF和PCRF協同架構如圖3所示:

PCRF是策略與計費控制決策點,為PCEF(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策略與計費執行功能單元)選擇及提供可用的策略和計費控制決策。它不能自動生成信息,而是從AF、SPR、PCEF獲取信息。PCRF通過Rx口從AF獲取業務信息,從SPR(BOSS系統)獲取用戶等級信息;PCRF通過Gn口從PCEF獲取終端信息、網元KPI等信息。PCRF僅實現策略下發功能,而不能自動生成策略,策略信息是依賴于運營商制定的規則人為分析所制定。

PCEF完成業務數據流的探測,執行PCRF下發的策略、基于流的計費以及用戶和業務的識別功能。它在3GPP(2G、3G、LTE)網絡中的實體是GGSN/SAE-GW;在non-3GPP網絡中的實體是xDSL網絡的BRAS/BNG或WLAN網絡的ePDG。

SPR(Subscription Profile Repository,用戶簽約數據庫)擁有用戶簽約信息,實現用戶策略數據管理。

AF(Application Function,應用功能)主要與PCRF進行通信,提供應用功能并發送動態會話信息向PCRF請求決策。運營商自有業務或者有合作關系的第三方業務對無線接入的業務帶寬、QoS如有特殊要求,可以通過Rx標準接口向PCRF發送命令,要求PCRF分配專門的無線資源。

ANDSF本身只定義了終端和ANDSF服務器之間交互的接口及流程。因此,ANDSF服務器需要獲取散布在網絡不同節點、系統中的各種有用信息來決定向用戶提供的策略信息。一方面,通過S14接口獲取終端信息型號、地址位置、小區ID、周圍基站場強、SSID;另一方面,從SPR、AF獲取用戶和業務信息。ANDSF與PCRF的交互過程如下:

(1)SPR、AF將用戶簽約信息和業務信息發送給ANDSF,PCEF通過S14接口向ANDSF傳送終端信息(如終端型號、地址位置、小區ID、周圍基站、SSID等詳細信息),ANDSF綜合SPR、AF、PCEF、PCRF的信息生成適配終端的接入網策略;

(2)終端位置信息通過PULL方式傳送給PCEF,PCEF通過S14接口將信息轉發給ANDSF;

(3)ANDSF通過PUSH方式將策略信息發送給終端;

(4)終端對下發策略進行評估,進行網絡選擇;

(5)終端選擇最優接入網連接。

ANDSF與PCRF結合部署既實現了最優網絡選擇,也實現了用戶差異化服務。綜合網絡服務質量、網元的利用率、用戶的優先級、運營商的業務規則等信息來制定策略,靈活性會更大,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4 結論

ANDSF在網絡側指導終端選擇最優資源,彌補了2G、TD、LTE、WLAN網絡之間的網絡選擇缺陷;ANDSF與PCRF的融合,進一步實現了針對不同用戶、不同業務、不同時段等多種策略的網絡選擇。但從整體上看,相關技術還面臨很多問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不斷完善、成熟。

參考文獻:

[1] 3GPP TS 23.402 V10.8.0.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 (Release 10)[S]. 2012.

篇6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網絡信息;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49;F713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在網絡上獲取和信息變得非常容易。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網友對某快遞公司服務的評價,從而決定是否選擇該快遞公司;消費者也可以把自己對某快遞公司服務的評價與其他網友進行分享。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產品,這導致快遞服務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又促進消費者將自己對網絡購物及快遞服務的評價在網絡上。對網絡購物及快遞服務感興趣的消費者可以在網絡上閱讀網友的這些評價。本文對網絡消費信息的特點和作用及消費者搜集和發送網絡信息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總結,這些研究發現有利于快遞公司理解影響消費者搜集和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快遞公司可以提高服務水平,并利用這些研究發現,鼓勵消費者將自己的真實體驗與網友分享,提升公司形象。

一、網絡消費信息的特點和作用

網絡消費信息與線下消費信息存在一些差異,具有很多特點 [1]。首先,與線下消費信息相比,網絡消費信息中文字信息所占的比重更大,網絡消費信息的內容通常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第二,與線下消費信息傳播相比,消費者在進行網絡信息傳播時,不需要面對面;第三,在線下消費信息傳播中,信息接受者通常知道信息發送者的身份、甚至姓名,而在網絡信息消費傳播中,信息接受者通常不知道信息發送者的身份;第四,在線下消費信息傳播中,信息發送與信息接收通常是同步的,而在網絡消費信息傳播中,信息接收可以滯后于信息發送,即消費者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網友在過去發送的信息;第五,不同區域和不同職業的消費者之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溝通,這些人在線下信息傳播中未必會進行溝通。

網絡消費信息會影響產品銷售、消費者的忠誠度。Hu et al.(2008)發現:與評論者打分較低的產品或服務相比,評論者打分較高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額更高;當評論者的曝光度高時,這一效應更明顯;當評價的該產品或服務推出時間較短時,這一效應更明顯 [2]。Gruen et al.(2006)在一個網絡論壇調查了616名網友,考察了消費者之間在網絡上交換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技巧 [3]。他們發現:消費者之間交換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技巧會直接影響其對該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也會通過對該產品或服務的總體價值的感知,間接影響其對該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 [3]。

二、影響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

消費者可以通過一些論壇把自己對產品或服務的體驗、看法與其他網友分享。比如,消費者可以通過大型電子商務的交易平臺與其他網友分享自己對購買的產品及其快遞服務的看法和評價;也可以通過網絡書店的網站與其他網友分享自己對購買的圖書及其快遞服務的看法和評價。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百度知道”和一些大學的BBS對一些產品及其快遞服務進行評價。

影響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包括其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對社會互動的渴望、對經濟激勵的渴望、關心其他消費者、提升自我形象、興趣、能力等。Dellarocas and Narayan(2006)研究了影響網友在網站上發帖子的因素[4]。他們發現:當消費者對服務非常滿意或非常不滿意時,發帖子的可能性較高;與一個服務相關的帖子數量與消費者對其評價的不一致程度正相關,如當一部分人覺得某項服務很好,一部分人覺得該服務很差時,與該服務相關的帖子數量會較多 [4]。Henning et al.(2004)調查了2000多名網友,研究了網友發帖的動機。他們發現網友發帖的動機包括對社會互動的渴望、對經濟激勵的渴望、關心其他消費者和提升自我形象 [5]。他們認為企業可以根據網友發帖的動機對網友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群體采納不同的鼓勵網絡信息傳播的策略。Gruen et al.(2006)發現:網友對這個論壇的興趣、網友的能力(產品方面的使用技巧)均與其進行這種信息傳播正相關 [3]。學者們對影響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進行了很多研究,其中包括對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動機所進行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其他動機和深層次動機。

三、影響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因素

影響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因素包括收入、年齡、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教育、上網技術、上網的容易程度、產品的特點等。Klein和Ford(2003)把信息分為在線信息與離線信息。在線信息指網絡上的信息,離線信息指網絡下的信息。Klein and Ford(2003)發現:收入與搜集信息的總時間負相關;年齡與搜集信息的總時間負相關;與使用互聯網時間較短的消費者相比,使用互聯網時間較長的消費者搜集信息的總時間更長,使用的信息源的數量也更多,花在互聯網上搜集信息的時間占搜集信息總時間的比例更高;教育與使用的信息源的數量正相關 [6]。這些結論表明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信息搜集會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的信息搜集,經驗較多的互聯網使用者比經驗較少的人會更多的使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搜集來代替傳統信息搜集。Ratchford et al. (2003)發現:年輕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的可能性更高,盡管使用互聯網的消費者傾向于花較多的時間搜集信息,如果沒有互聯網,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搜集信息 [7]。Ratchford et al.(2001)發現:互聯網的使用取決于上網技術和上網的容易程度;對于零售店在地理上較為分散、細分市場較小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更傾向于使用互聯網來搜集信息;對于表達身份的產品或服務的信息,互聯網會增加搜集這些信息的時間 [8]。

這些研究考察了影響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因素,有助于人們理解什么樣的人在網絡上搜集信息花費的時間較多,以及哪些因素會促進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這些研究較少考慮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動機。作為一個例外,Henning and Walsh(2003)研究了消費者為什么會在網絡上看其他消費者發的帖子 [9]。他們調查了2903名網友,發現消費者在網絡上看帖子的動機包括減少購買風險、減少信息搜尋的時間、學習一個產品是如何被消費的、確定產品代表的社會地位、歸屬于一個虛擬社區、了解什么產品是市場上的新產品 [9]。在Henning and Walsh(2003)研究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消費者搜集網絡信息的其他動機和深層次動機。

四、影響網絡消費信息作用的因素

網絡消費信息作用指網絡消費信息對看到該信息的消費者影響的大小。影響網絡消費信息作用的因素包括信息發送者對網友提問的反應速度、信息發送者過去在這一問題領域的表現、參與討論的網友的數量、信息發送者的身份及性別、專業能力、友好程度、信息的數量與質量、產品類型以及消費者的介入程度等。

Weiss et al.(2008)研究了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陌生人發送的信息時,消費者會認為哪個或哪些人發送的信息有價值。他們發現:信息發送者對網友提問的反應速度越快、信息發送者過去在該問題領域的表現越好,消費者對該信息發送者提供的信息的評價越高 [10]。Gershoff et al.(2003)研究了網絡信息發送者在過去發表的意見與消費者想法的一致程度對消費者接收其新建議的影響。他們發現:信息發送者在過去發表的意見與消費者想法的一致程度與消費者接收此人意見的可能性正相關。

Awad and Ragowsky (2008)發現:當男性發帖了,他們覺得網絡信息的質量更高,當女性發帖了,他們覺得網絡信息的質量更低。這里的網絡信息質量指消費者覺得網絡信息是否有用。當參與討論的網友較多時,男性和女性均會覺得網絡信息的質量更高,然而,對于女性,這一效應更明顯;對于男性和女性,網絡信息的質量與對在線零售商的信任均正相關。

Smith et al.(2005)研究了人們對信息發送者的信任。他們發現:信息發送者的專業能力和友好程度與消費者對其的信任正相關,消費者對信息發送者的信任與其對消費者的影響正相關。友好程度指個人感覺其與另一個人之間的心理紐帶,它通常由共享的偏好、口味和生活方式所導致。

Senecal and Nantel(2004)研究了在線產品推薦對消費者在線產品選擇的影響。他們發現:對于一個給定的品牌,看了網絡推薦比沒有看網絡推薦的消費者選擇這個品牌的可能性更高;與搜尋型產品相比,對于體驗型產品,這種效應更明顯;與面向所有人的產品推薦相比,只面向一個人的產品推薦對該消費者的影響更大;消費者認為在線的專家和推薦系統比其他消費者更專業;然而,認為在線的專家和推薦系統比其他消費者更不可信。這里的搜尋型產品指消費者在購買時基本上能夠確定這種產品的特性,信息基本上是對稱的;體驗型產品指消費者只有在消費之后才知道它的功能和效用的產品。

Park et al .(2007)主要考察了正面的消費者評論。他們發現:在線消費者評論的質量和數量均與消費者的購買意圖正相關;介入程度低的消費者更容易受評論數量,而不是評論質量的影響;當評論質量高時,介入程度高的消費者才會主要受評論數量的影響。這里的評論質量指評論的清楚、客觀程度;這里的介入程度指消費者感知產品與自己相關聯的程度。介入程度受產品價格、情景等因素的影響,如與價格低的產品相比,消費者對價格高的產品的介入程度通常較高;與自己使用的產品相比,消費者對于想送給他人的產品的介入程度通常較高。

學者們對影響網絡消費信息作用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些因素既包括與信息發送者有關的因素,如信息發送者對網友提問的反應速度、信息發送者過去在這一問題領域的表現等;也包括與信息接受者有關的因素,如信息接受者的性別、消費者的介入程度等;還包括與產品有關的因素,如產品類型。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信息發送者之間看法的不一致程度對信息接受者的影響。具體來講,當網絡信息發送者之間對某產品或服務的看法不一致時,信息接受者會聽從哪些人的建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五、管理啟示

快遞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應用本文介紹的“網絡消費信息的特點和作用、影響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影響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因素、影響網絡消費信息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發現,掌握網絡消費信息的特點和作用,理解影響消費者搜集和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根據影響消費者發送網絡信息的因素方面的研究發現,快遞公司可以通過提高服務水平及鼓勵消費者將自己的真實體驗與網友分享,提升公司形象;也可以利用影響消費者在網絡上搜集信息的因素方面的研究發現,提高消費者看到與公司相關的網絡信息的可能性;還可以利用影響網絡消費信息作用的因素方面的研究發現,提高與公司相關的網絡信息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Dellarocas, C. The Digitization of Word of Mouth: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Online Feedback Mechanism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10): 1407-1424.

[2] Hu, N, Liu, L, Zhang, J J. Do Online Reviews Affect Product Sales? The Role of Review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oral Effects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9(3): 201-214.

[3] Gruen, T W, Osmonbekov, T, Czaplewski, A J. eWOM: The Impact of Customer-to-Customer Online Know-How Exchange on Customer Value and Loyal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6, 59(4): 449-456.

[4] Dellarocas, C, Narayan, R. A Statistical Measure of A Population's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Post-Purchase Online Word-of-Mouth [J]. Statistical Science, 2006, 21(2): 277-285.

[5] Hennig-Thurau, T, Gwinner, K P, Walsh, G. Electronic Word-of-Mouth Via Consumer-Opinion Platforms: What Motivates Consumers to Articulate Themselves on the Internet?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4, 18(1): 38-52.

[6] Klein, L R, Ford, G T. Consumer Search for 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3, 17(3): 29-49.

[7] Ratchford, B T, Lee, M S, Talukdar, D.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formation Search for Automobile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3, 40(2): 193-209.

[8] Ratchford, B T, Talukdar, D, Lee, M S. A Model of Consumer Choice of the Internet as an Information Sour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1, 5(3): 7-21.

篇7

通過仿真比較基于概率的路由準入和基于門限的路由準入。仿真中設置32個節點分布在2000*2000的區域內,應用層配置16對CBR流,CBR流數據包的長度隨機選擇,通過改變發送數據的間隔來調整CBR流添加到網絡中的負載。路由協議采用H&P_DSR協議,其中分別采用基于門限和基于概率的算法。目前,門限算法中門限值一般根據經驗或采取試驗的方法手工設定。公平起見,首先通過實驗獲得負載表征量的參考數據來設置門限算法中的門限值。在當前仿真設置下,設置重載和輕載兩種網絡負載情況,采用沒有均衡的DSR協議,在網絡穩定時,分別測得重載和輕載狀態下某個時刻各節點的負載表征值分別。橫坐標對應節點,縱坐標是各節點對應的負載表征值,圖中直線為所有節點的平均負載表征值。由圖可見,無論在重載還是輕載時,節點間的負載差異均較大。即使在網絡重載時,也有負載很輕的節點。計算得到重載情況下平均負載表征值為10.096,在輕載情況下平均負載表征值為5.115,故門限算法中分別設置兩個門限值A=10和B=5,以使門限能夠區別開不同負載的節點,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對基于門限的算法和基于概率的算法進行仿真,仿真30次取平均值。是網絡吞吐量曲線圖,是平均端到端時延曲線圖,其中橫坐標都是歸一化的網絡負荷,縱坐標分別是網絡吞吐量和平均端到端時延。圖中基于門限A的曲線其判決門限為10,基于門限B的曲線其判決門限為5。當網絡輕載時,節點的平均負載表征值為5,這時大部分節點的負載描述值都在門限5上下波動,判決門限5的對網絡狀態的變化較為敏感,能夠反應網絡不同部分之間負載的差異,所以能夠對網絡的負載起到均衡的作用;當門限為10時,因為網絡負載較輕,絕大部分節點的負載描述值都低于10,所以判決門限10無法通過路由的準入對網絡的負載進行有效的均衡,影響了均衡的效果。當網絡負載逐漸加重后,各節點的負載描述值在10的上下波動,這時判決門限10能夠準確的區別開不同節點之間的負載差異;相反判決門限5將普遍低于絕大部分節點的負載描述值,其無法有效的對網絡的負載進行均衡,此時網絡的吞吐量和時延性能都不同程度的下降。從仿真曲線可以看到,在網絡輕載時,門限值為5的算法性能更好,在網絡負載重載時,門限值為10的算法性能更好。對比門限算法曲線和概率算法曲線,可以看到概率算法無論在網絡吞吐量還是網絡時延方面都好于門限算法。尤其在網絡重載時,優勢更加明顯。概率算法以連續曲線的方式對待不同的負載,能夠有效區別負載之間的差異,并根據這種差異采取不同的準入控制;而門限算法只能對門限值附近的負載狀態進行有效的區分,當節點感知到的負載都低于或高于判決門限時,都采取同樣的判斷結果,影響了負載均衡的準確性。

2.協議性能分析

通過仿真比較H&P_DSR和DSR協議的性能仿真30次取平均值,結果如圖7和圖8.圖7和圖8分別為吞吐量和時延圖。圖中橫坐標是歸一化的網絡負荷,縱坐標分別是網絡吞吐量和平均端到端時延。從仿真結果能夠看到,隨著網絡負載增大,兩個協議的網絡吞吐量和時延都增大,在網絡負載達到0.6時,網絡趨近飽和,兩個協議性能都惡化。但H&P_DSR協議無論在吞吐量還是時延性能都顯著優于DSR協議,尤其在網絡負載較重時效果明顯,性能最高提升近10%。DSR協議沒有負載均衡機制,當網絡負載較重時,網絡擁塞使路由失效,數據丟失嚴重,吞吐量下降;數據排隊使時延增大;H&P_DSR協議中的負載均衡機制,能夠有效的把負荷均勻的分布在網絡中,避免和減輕網絡的擁塞,降低了數據丟失,提高了網絡的吞吐量,減少了分組排隊等待時間使時延降低。同時其路由準入機制也控制了路由申請的廣播,節省了信道資源,更有利于數據的傳輸。仿真結果和理論分析一致,H&P_DSR協議中的負載均衡算法能夠準確有效工作,這使H&P_DSR協議無論在網絡吞吐量還是在端到端時延都較DSR協議具有明顯優勢。

3.結束語

篇8

關鍵詞:移動對等網絡 數據分發 數據標記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9-0046-02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應用日益廣泛,而其中以無線網絡發展最為迅速,打破了原先有線網絡的統治,人們的通信不再受到實際傳輸媒介、地理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大幅增加人們可通信的范圍,無線網絡中使用者不但可以移動,更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媒介連上網絡,其中包含各式各樣便攜式通信產品,例如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數字個人助理以及未來的汽車等等。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輕易的通過某種形式的無線網絡隨時隨地接入網絡,取得各式各樣想要的數據和信息。MP2P就是由一些移動裝置(mobile devices 例如PDA,汽車,手機,亦稱為移動結點mobile node)所組合而成的網絡,它們只能通過短距離的通信協議(如:IEEE802.11或藍牙)溝通。MP2P其中一個主要應用則是數據分發,在MP2P數據分發環境中,每個移動裝置或許會產生數據,此結點稱為數據所有者,系統中可能存在某些移動裝置對此數據感興趣,此結點稱為數據需求者,但對于某個數據需求者而言,由于通信范圍有限,并非每個數據擁有者都在自己的通信半徑之內,故需要多步的數據傳遞。本論文將探討在MP2P環境中,結點只能跟自己一步的鄰居交換信息和數據,加上每個結點受限于儲存空間(storage)、帶寬(bandwidth)以及能量(energy)等資源有限下,如何盡可能在越短的時間內傳更多數據給有興趣的結點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2 數據分發機制

在MP2P的網絡環境之下,MP2P 是由一群移動結點所組成,其結點成員可能是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數字個人助理以及未來的汽車等等,具有短距離通信的移動的裝置。所以我們假設在此網絡中,每個結點具有短距離的接口與其他結點聯系,并且可以自由地移動。另外由于每個結點只能與本身通信范圍內的鄰居溝通,所以我們采用謠言機制(gossip-base)當作結點之間的數據傳遞機制。謠言機制對每一個結點而言,當有一個新的結點進入本身的通信范圍之內,則開始交換數據互通有無,以達到數據分發之目的。由于移動結點可能是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所組成,故將對結點做出三個合理假設:第一,結點的擁有能量有限;第二,結點儲存空間有限;第三,通信帶寬有限。能量有限加上每傳送一單位數據需要耗費固定電量,所以為了簡化網絡模塊的復雜度,我們假設每個結點生命周期最大的數據傳輸量是有限制的。

2.1 數據分發模型

在資源有限前提下,盡可能在越短的時間內,將更多數據傳給感興趣的結點是我們主要的目的,但由于資源有限,需要一個好的策略來達到其目標,因此我們提出一個對數據做標記的方法來有效評估數據對系統影響的重要性。其中數據標記值越高代表傳送或者儲存此數據可以讓更多有興趣的結點接收到此數據,相反地,標記值越低代表傳送或者儲存該數據都無較大的效益。由于每個結點只能與一步鄰居交換數據,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盡快滿足周圍鄰居當下的查詢,而鄰居也滿足其鄰居的查詢,進而達到整個系統有很好的表現。而我們實際的做法則是每個結點各自收集鄰居一段時間t內的信息,其收集的信息包含周圍鄰居對數據的供需,及其周圍鄰居密度等信息。利用收集歷史信息替暫存器中的數據打標記,利用標記值高低排序,挑出標記值較高的數據交換,交換標記值較高的數據代表這些數據可以提高數據的分發效益。其基本思想如(圖1)所示。

有了歷史信息之后,將對數據做標記值的計算,以便未來傳遞數據。標記數據能較為準確地評估數據重要程度。數據分發時,由于結點一次只能傳n個數據,所以將數據的標記值從高到低排序,選擇標記值最高的前n個數據傳給對方。當結點收到數據后將在緩存中進行數據更新。由于結點儲存空間有限,當結點收到新數據且緩存器沒有多余空間時,結點就會執行存儲器更新的操作。

2.2 數據標記的計算

每次結點相遇的時候會交換信息。收集所遇到結點的供需以及鄰居密度等信息。為了能記錄此信息,每個結點擁有兩個表,一個查詢表一個數據表,當有了歷史信息之后,會將其數據做標記計算,以便未來傳遞數據。在MP2P環境中,數據擁有者可能不在接收者(receiver)的一步鄰居之內,所以可能要依靠broker,一步一步的儲存并轉發,才能將data傳到receiver手上。如何在這一步一步儲存并轉發的過程,讓broker做出有效的決定,使得receiver 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拿到有興趣的數據是整個方法之中的關鍵要利用上述所收集而來的歷史信息來替換緩存中的數據,我們必須先查詢表和數據表, 及平均鄰居密度分別對標記值的影響。查詢量是反映周圍鄰居對資料的需求,當某數據在查詢表中的次數越高則代表周圍鄰居都渴望獲得此數據,交換該數據帶來效益則較高,其標記值理當應該越高。數據副本則是反映周圍鄰居對數據的供給,當某數據在數據表的次數越高,則代表周圍較多鄰居擁有此數據,如此傳送或存儲此數據或許就沒有多大的幫助,其標記值相對就越低。周圍鄰居的平均數量則代表某段時間的鄰居平均密度,當密度越高則代表在這段時間里交換有用數據時,可以幫助的鄰居數量也越高,在花費同樣的帶寬下,可以幫助較多鄰居結點,所以標記值也是越高。

2.3 標記排序與緩存更新

由于結點資源有限,導致每次能傳送的數據量也受到限制。在受限制的傳輸量下,如何挑選出有用的數據傳送,讓周圍結點可以更快的得到有興趣的數據,是我們所關心的。所以將數據進行標記后,再將數據依其標記值從高到低排序,并選擇適合的數據傳送。如前所述,合理假設每個結點一次只能傳輸n個數據。選擇傳送數據時,最初依照標記值的高低將數據排序,從其值最高往下選擇n個數據進行傳送。

數據標記排序后,將欲傳送的數據傳送給本結點,當緩存器已經滿時需要做緩存器更新的操作。新的數據和所有已儲存的數據比較,將暫存中效益最低的舊數據剔除。先算儲存其新的數據會增加多少期望值,之后再算刪除一個舊數據會減少多少期望值,最后將兩個加總,挑出兩個加總期望值為最大的組合,則刪除該組合的舊數據。

3 結語

本文提供一個有效的數據標記機制,可以在MP2P 環境中且資源有限情形下,在較短的時間內,讓更多數據傳送到有興趣的結點。經由標記的引導,每個結點做出正確的決定,在完全分布式系統下,讓每個結點了解哪些數據該傳送以及該儲存,進而達到提高數據分發的效益。尚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包括這兩個方面,第一,沒有考慮結點的聚集情況,實際上,數據結點是可以為類別形成一個聚類而不是隨機的通信。第二,由于所有的結點都執行相同的算法,但實際上,每個結點資源是有差異的,結點本身應用環境可能也不一樣。如擁有較多能量的結點,可能急迫希望較快取得數據而不太在乎能量的消耗,可以花費較多能量維持較大通信范圍來得到數據的位置,進而加速數據傳遞過程。

參考文獻

[1]D. Gavidia and M. van Steen, "A probabilistic replication and storage scheme for large wireless networks of small devices," in Procedings of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Ad Hoc and Sensor Systems, 2008, pp. 469-476.

[2]L. Yan, O. Wolfson, and X. Bo, "A Spatio-Temporal Approach to Selective Data Dissemination in Mobile Peer-to-Peer Networks," in Procedings of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07.

[3]P. Costa, C. Mascolo, M. Musolesi, and G. P. Picco, "Socially-aware routing for publish-subscribe in delay-tolerant mobile ad hoc network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26, pp. 748-760, 2008.

篇9

【關鍵詞】高校網絡課程 特點 現狀 目的 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01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沖擊著現代教育。而網絡課程的使用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更為現實的是改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

1 網絡課程的特點

網絡課程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在

4 課題開發思路

正如研究任何其它專題網絡課程開發項目一樣,我做的《數字媒體技術》網絡課程的開發也經歷了從選題,調研,熟悉開發環境,查找類似的相關系統的資料;系統概要設計,數據庫結構設計,功能模塊開發,功能模塊測試,系統調試和系統試運行和修改。下面的流程圖(圖1-1)反映了我的基本的思路和過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高校教育亦會迅速發展,二十一世紀,高校遠程教育將是高校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優質網絡課程的編制將是高校的一個重要工作,在此對《數字媒體技術》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提出了一些拙見,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 高文.建構主義研究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2001(3).

[2] 朱凌云等.網絡課程評價[j].開放教育研究,2002(1).

[3] 陳麗.遠程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劉清.數字媒體技術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

[5] 潘華東.網絡使教研走向信息化[j].信息技術教育,2004(14).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系統;軟件開發技術;技術應用

一、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軟件開發技術綜述

在網絡系統下,軟件開發處于一個多元化的發展環境中,可供利用的技術資源也更加豐富,在這樣的局面下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也進入到一個多元化的發展層面。軟件開發是以滿足使用需求為目標的一項智能技術,與網絡環境相互結合,可以更靈活的下載資源,軟件投入使用后在網絡環境下也可以自動更新,保障了用戶使用軟件過程中的信息安全性。計算機網絡系統發展潛能較大,在進行軟件開發時,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資源共享問題,在保障數據庫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其他開發任務才能夠順利進行,避免影響到最終的功能實現。

二、計算機網絡系統中軟件開發技術具體應用形式

1.軟件生命周期法。應用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首先要對基礎框架進行設計,觀察在設計過程中數據庫的運行穩定情況,根據所需要的不同功能來進行軟件程序匯編。生命周期法是在開發過程中,對軟件的全部使用功能進行確定,進行全周期設計,不僅僅要實現初期的使用功能,更要對未來運行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優化處理,達到更理想的功能實現效果。全生命周期需要自動更新技術的應用,提升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在系統運行中發現問題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更好的解決,進而實現綜合控制管理能力的提升,生命周期法中會對軟件的使用漏洞問題進行修復,以免影響到運行使用。

2.自動形式系統開發。在應用軟件技術進行系統開發時,應用自動更新技術可以幫助節省大量的軟件運營維護時間,發現問題時也能自動更新數據來解決。對各個功能層之間建立聯系體系,無論是功能實現還是數據庫更新,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下自動運行。自動智能技術是當前軟件開發中比較常用的,也符合網絡技術的發展方向,對于更新過程中比較常見的軟件系統配合問題,網絡系統在其中發揮著控制的作用,對各個功能層進行相互串聯并完善軟程序,這樣在運行古過程中網絡系統的信息更新功能也得以實現。

3.原型化法。原型化需要了解軟件的開發目的以及功能要求,保留其中最基礎的功能,不需要繼續拓展。原型化的有點是軟件運行使用相對穩定,缺點是在功能拓展方面并不理想,同時涉及到多個功能實現可以對軟件開發設計方法進行配合,不但能夠實現功能優化,更可以提升系統功能實現的速度,在解決當前比較常見的功能優化控制方法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突出。但并不是所有的軟件開發都適合使用這種方法,對于一些是使用功能復雜,統一控制軟件模塊同時控制多項功能時,則要結合自動更新技術,以免在功能實現上出現沖突矛盾問題。技術方法整合應用所占用的網絡資源更多,設計前要保障其運行速度不受到影響,必要時可以對數據庫進行加密處理,以免受到網絡病毒攻擊時信息丟失。

三、計算機網絡系統軟件開發技術應用原則

開發軟件系統時,以功能實現為第一目標,在此基礎上觀察是否存在網絡信息資源浪費的現象,設計一個最合理的軟件優化配合運行的工作模式。其實是網絡環境下運行安全性的保障,觀察各個系統之間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對功能模塊進行相互控制時觀察需要完善的程序,進而實現最最終系統之間優化運行功能的實現。技術組合除需要完善功能之外,更要考慮彼此之間是否存在沖突,幫助營造出更適合功能實現的網絡信息資源獲取環境,提升系統的運行速度,數據庫加密是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來進行的,自動檢測技術應用要從數據信息優先獲取中進行。

結語

通過以上文章論述的內容可以發現,計算機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化,其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巨大無比。計算機強大的功能背后,是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的有力支撐。計算機要發展,長遠性發展,在于軟件開發技術的不斷發展,方可創造有力的條件,提高計算機的社會服務價值。與此同時,計算機軟件開發應“以人為本”,實現軟件開發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楊嶺.基于網絡安全維護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應用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5(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