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21:41: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留學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留學生論文

篇1

留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格式

timequickly,immediatelywenttotheendoftheperiod,andforgraduatingstudentswhoarenowanxiousthanmostpeoplewriteathesis.thesisanddomesticstudentsorundergraduatethesissomewhatdifferent,thoughtheyarecom#moninternationallyuniformformat,butfordifferentinstitutionsanddifferentregions,orhavesomedifferences,iwillgiveyousomestudentthesiswritingskills,andihopeforallthehelp.

whenwriteyourthesis,makesuretousethexxversionword,itmaybecuzofcom#patibilityproblemscausedbyyourthesiscannotbeopened,sothattheteachercannothelpyoumodify,causesomeunnecessarytrouble,whileusingthelatestversionofthewordcanmakeyourpapermorebeautiful,butalsonormative.

thearticletitleandauthorinformation:athome,writingthetitleareverytraditional,rigid,butinaforeigncountryisnotsostrictcriteria,youcanplayyourinspiration,makeyourtitleisfullofnewideas,agoodoveralltitleabletoattractthereader'sinterest,thennoexceptionmentor,studentthesistextfontusing"timesnewroman"font,youcanuseonlythetitleinbold,usingthefontiiwriting.theninthebottomrowofstudentswritingthesistitlefollowedbyyourname,studentnumber,yourschoolorcollege,thenthere'syourstudentthesismentor'sname.

thenthereisthesummary/abstractsection,andthereisasayingthatgood,isacoreofstudentthesis,apoorsummarymakesreadersdonotwanttosee,thesystemcannotbeincluded,eventhepeoplewhowanttoseeyourpapersretrievedfromtheinternetisdifficulttofindyourthesis.firstneedtoclearsummaryintheendwhatisit?infact,astudentthesis,asummaryofthepurposeisnotonlytobriefstudentsthesiscontent,butalsotomaketheinternetabetterlibraryofpapersincludedinyourstudentthesis,asummaryofthesystembysplittingyourcontentandclassification,letyourpaperinpaperlibrary,tofacilitateeasierandfastertofindyourstudentthesis,tofacilitateacademicexchangesbetween.

summarysowhattowrite?domesticgenerallythefirsttowriteapaperandthenwriteasummaryonchineseenglishabstractorsummarybetranslateddirectlytothechinese,thenthestudentthesis,thechinesedonothavetowriteasummary.insimpleterms,thesummaryinthreesteps:first,studentsdescribethecontentofyourthesisresearchwhatthisis;secondstep,describeyourresearchmethods,howtoanalyze,howtosurveydata,etc.;thirdstep,writeyourfinalfindingsandconclusions.abstractv"timesnewroman"fontandbold,inthesummaryofthecontentsofthethesisstudentstoputthesignoftheattentionishalf-widthof,ratherthanthewholeangleof.summaryofwordsbasedondifferenttypesofpapermaybe.

大學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一、構成項目

1、構成項目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內容(按順序):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封底。其中“注釋”與“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余為必備項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后加“后記”。

2、各項目含義

封面:封面由文頭、論文標題、作者、院系、專業、年級、學號、指導教師、答辯日期、等內容組成。(具體見封面格式)

內容提要與關鍵詞:內容提要是對論文內容的概括性描述,應忠實于原文,字數控制在200—300字之間。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現論文主題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通常不超過7個。

目錄: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附錄、參考文獻、后記等的對應頁碼。

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由緒論(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確標示。正文的各個章節或部分應以若干層級標題來標識。正文字數以6000—8000字為宜2016年留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格式2016年留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格式。

注釋: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采用腳注形式。

附錄:附屬于正文、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圖形、圖像等形式。

參考文獻: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著作名錄。

二、畢業論文格式編排

1、紙型及頁邊距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際標準a4型紙(297mmx210mm)打印。頁面分圖文區與白邊區兩部分,所有的文字、圖形、其他符號只能出現在圖文區內。頁邊距上、下、左、右均為2.5厘米,裝訂線為0厘米,統一采用1.5倍行間距。

2、版式與用字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文字一律通欄編輯,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體字。忌用異體字、復合字及其他不規范的漢字。

3、論文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號

文頭:封面頂部居中,4號宋體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內容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文頭下居中,上下各空兩行。

論文副標題:小2號黑體加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作者、學校、專業、年級、學號、指導教師、答辯日期、成績等項目名稱用3號黑體,內容用3號楷體,在正副標題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成績一欄內容留空,由論文答辯機構手寫。

中文內容提要及關鍵詞:排在封二或另起頁,標題3號黑體,頂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用5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2016年留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格式論文。關鍵詞三個字用4號黑體,內容用5號黑體;關鍵詞通常不超過3-5個,詞間空一格

目錄:另起頁,項目名稱用3號黑體,頂部居中;內容用小4號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標題用3號黑體,頂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單倍行距。

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篇2

1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中級階段

這一階段的留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漢語語音、語法,學習水平和難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時,留學生非常容易產生懈怠情緒。因為與初級階段相比他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想要達到高級階段還有非常大的困難。例如有許多學生到了中級階段,仍然非常努力地學習,可是成績并不理想,不像初級階段學習時見效顯著,付出就會有回報。遇到這種情況,許多學生會感到無助,對漢語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此時,老師通常會和學生聊天,了解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態,并且寬慰學生,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瓶頸期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學生在此階段稍稍取得了一點成績,老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以及獎勵,并和學生一起總結成功經驗,讓他們對自己的漢語學習充滿自信。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階段,許多有經驗的對外漢語老師都是受到了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的影響。斯金納把條件作用分為兩類:應答性條件作用(即經典性條件作用)和反應性條件作用(即操作性條件作用)。經典性條件作用是刺激(S)—反應(R)的聯結,反應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條件作用則是操作(R)—強化(S)的過程,重要的是跟隨操作后的強化(即刺激)[4]。斯金納認為,操作性條件作用與兩個一般的原則相聯系:任何反應如果隨之緊跟強化(獎勵)刺激,這個反應都有重復出現的趨向。任何能提高操作反應率的刺激都是強化刺激。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也給了我們對外漢語教學一些啟示:當留學生處在學習的瓶頸期時,一旦做出了一些努力或者是取得了一些成績,教師應該給予口頭表揚或者物質獎勵,給學生一個強化刺激,讓他這個好的現象伴隨著強化不斷地出現,從而提高漢語學習的水平。

2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的留學生已經能和中國人用正常的語速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很少出現錯誤,基本能完整地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個階段的留學生漸漸開始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喜歡中國古典文學,課下他們會自己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在閱讀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基于他們已有的知識和對漢語的了解,他們可以借助工具書,憑借自己的能力解決相當一部分問題。這種現象可以用格式塔的學習理論進行解釋。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試驗,證明了黑猩猩的學習是一種頓悟,而不是桑代克認為的嘗試錯誤。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學習就是知覺的重新組織。人在認知活動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組成有機的整體,在頭腦中構造和組織一種格式塔。這一過程不是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而是突然的頓悟。[5]試驗中的大猩猩,起初無論怎么努力都夠不到籠子外面的香蕉,但是當它將兩根竹竿連在一起的時候,發現可以觸碰到香蕉。這個過程非常的緩慢而且偶然,但是卻是大猩猩的突然發現。高級階段的留學生面對一些問題時,起初有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但是,當許多資料和已有的知識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大腦中重新組合,也許會發現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突然頓悟,進而順利地解決問題。而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了質的飛躍。

3結語

篇3

1.1留學生體育課程定位不夠準確

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定位不夠準確主要體現在:一、體育課程功能定位模糊。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沒有明確的留學生體育教學指導思想。體育課程的功能定位不明確,尚不能明確地知道體育課程對于留學生的具體作用和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二、體育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楚。留學生體育課程目標是什么?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樹立怎樣的價值取向不是很明晰。體育課程目標是課程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它是體育課程建設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體育課程目標定位模糊會造成體育課程建設的無序與混亂,同時,也會使課程目標與留學生體育學習現實需要脫節,很難達到體育課程教學的理想效果。

1.2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比較單一

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比較單調,主要體現在:一、課堂教學內容主要以傳統的武術套路(包括長拳、太極拳、刀術、劍術、棍術、導引)、散打術以及氣功為主,并沒有過多地將時尚體育內容設置其中,這樣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留學生對多元體育文化的現實需求。二、課余體育活動內容不夠豐富。留學生課余體育內容主要以體育欣賞、現代舞蹈、體育藝術等為主。而現實中來自五湖四海,對體育文化有不同層次需求的留學生,他們需要的是豐富的教學內容。他們既有體育實踐的需要,同時,也有對體育文化的需求。因此,單調的體育課程內容既不能有效滿足留學生體育實踐的需要,也不能滿足他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會使他們對體育課程學習產生厭倦。

1.3留學生體育課程規范管理缺乏

體育課程管理是體育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體育課程管理會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反之,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將難以保證。我國高校留學生分布很不均衡,一些高校留學生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人數差異較大,這給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管理帶來難度。我國一些高校暴露出留學生體育課程規范管理方面的問題。比如: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體育教學大綱制定不規范,體育課程教學監管不到位、師資隊伍建設滯后以及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不科學等,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管理不到位。

1.4留學生體育課程發展指向不明

我國每年有約30萬左右的來華留學生要接受體育課程的學習。這對于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如何通過體育課程建設,讓更多的留學生了解、接受和傳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挑戰在于如何建設留學生體育課程,滿足龐大留學生群體多元化的體育學習需求。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既要把握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同時還要順應國際教育的新潮流。當前,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思路不明確,主要以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為課程開設內容,觀念陳舊、視野不夠寬廣,缺乏前瞻性和全球化視野,不適合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文化多樣性發展。

2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困惑

2.1留學生體育課程目標的差異化不好體現

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全面提高體能水平和環境適應能力,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讓他們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并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留學生體育課程目標和我國高校學生體育課程目標有相似的地方,但因學生的地域差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體育課程目標也應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相似的體育課程目標是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促進其身心以及提升體質健康水平。其留學生體育課程目標還應包括加深對中國體育文化的了解,從而使身心得到陶冶,促進地域以及民族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但是,這些差異化的體育課程目標如何體現并具體實施?是當前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困惑。

2.2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不好把握

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合理性不好把握,主要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留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現實中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設置與學生學習鍛煉需求會有一定的差距。調查顯示:就留學生喜愛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調研,留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不僅僅是我國的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他們還對國際流行的體育時尚項目感興趣,比如:棒球、壘球、飛盤、橄欖球等項目。如此以來,豐富的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不應局限在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教學內容。但是,每個接受留學生的高校體育教育條件不同,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要合理把握體育課程的內容設置就比較困難。

2.3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科學性不好確定

我國高校留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體質差異較大,各自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十分廣泛。在這樣的前提下構建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困難較大。主要體現在:是以體育學習過程評價為主?還是以體育學習結果評價為主?或者是二者的結合。是以定性評價為主?還是以定量評價為主?這些評價方式如何體現尊重留學生的體質差異、文化差異等。西方國家體育教學倡導的是自由教學,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而我國體育教學則是“填鴨式”教學,在規定的框架和模式下開展。基于此,更不好構建科學合理的留學生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3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改革的對策建議

3.1明確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目的以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習慣,切實增強他們的體質水平,豐富他們的校園文化生活。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即:有目的、有計劃地向留學生傳授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使他們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體育文化,使體育課程成為中外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體育教師組織留學生參與各種運動項目體育實踐活動,充分調動留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留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體育生活方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要樹立以學生參與性、鍛煉過程為主,以運動技術、技能訓練為輔的教學指導思想,以愉悅留學生的身心、豐富他們的校園文化生活、增進文化交流、促進留學生心理健康。

3.2完善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大綱

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是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就是要以綱要形式編寫留學生各運動項目教學內容,并以指導性文件形式規范和約束體育課程教學的實施與管理。各高校應編寫《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在大綱中明確留學生體育課的性質、目的及基本任務。各高校要制定留學生體育課程教學計劃,確定體育課程授課對象和課程內容。例如: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內容確定、學制和學時安排等。體育課的類型要明確,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要構建留學生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在課程考試內容、學習成績評定計算方法方面,要有具體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要認真選編體育教學內容,吸收體育學科領域新知識,及時補充、更新教材內容,選擇正規權威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留學生體育教材。

3.3不斷豐富留學生體育課程內容

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設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課程內容的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內容的競技性與健身性相結合、內容的傳統化與現代化相結合。體育課程內容只有不斷地創新和豐富,才能滿足留學生多元化的體育學習需求。因此,新時期,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就是要不斷創新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首先,從廣大留學生的體育興趣出發,合理設置體育課程內容。內容設置主要以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兼顧考慮流行體育項目。其次,要為留學生提供可選擇的體育課內容“菜單”。比如:中國傳統體育項目類;時尚體育項目類;身體素質拓展項目類等,讓留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自由選擇。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來滿足不同體質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地域學生的多元化體育學習需求。

3.4明確留學生體育課程發展方向

篇4

1.1客戶機/服務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將某項任務分配在兩臺或多臺機器中,作為客戶機來說,其功能是運行用戶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應用程序,而作為服務器來說,其功能是提供客戶機用戶使用的各種資源和服務。從另一方面來看,在軟件上,該模型需要將各種應用或者軟件系統依照邏輯功能,從而區分為客戶端軟件和服務器組件。作為客戶端,其主要負責數據表示和應用處理,用于處理客戶的界面,并能夠接受系統傳來的數據處理請求;作為服務器端的軟件系統,其主要負責接收來自客戶端軟件發來的請求服務,并進行處理。客戶機/服務器結構融合了許多大型機的多種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時也結合了PC機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結構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通過相應的網絡協議(例如TCP/IP、IPX/SPX)等,及時進行連接和通訊活動,經由客戶端向服務器發出各種需求服務,服務器可以進行響應并提供服務。

1.2三層Client/Server模式

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層客戶機/服務器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引入一個應用層,從而將應用邏輯轉移到應用層中。需要將客戶端弱化,并成為一個圖形用戶接口。與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相比,此種應用模式優點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縮性好、安全性高及節省開發設計等。中間的應用層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計算機上,實現負載平衡,改善系統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模型,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服務器端(Server)為一方,瀏覽器(Browse)為另一方,通過瀏覽器來運行軟件。它的發展得益于網絡技術的興起,是對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一種發展和改進。其結合了WWW瀏覽器技術和多種Script編程語言,與其它技術相比,它是一種新式的軟件系統設計技術。在B/S體系結構體系中,當用戶需要服務時,需要通過瀏覽器發送請求,那么分布在網絡上的服務器則可以接受請求,并對接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搜索處理后將用戶所需信息返回瀏覽器。作為此種結構,其優點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強、運營維護方便、程序開發簡單,用戶共享性強、使用成本低等。但是這種結構也具有數據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網絡數據傳輸速度慢等缺點。

2系統分析與設計

2.1需求分析

在設計系統之前,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根據經驗可以看到,作為典型的基于網絡的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其內容主要包括:院系所的設置、教學學習計劃的管理、在線選課管理、學生各科成績的管理等。用戶需求:用戶需求就是對本系統潛在的使用者進行調研,了解其關注的內容,本次調研主要針對教務管理人員、教學秘書、各系教師等,從而找出其最想實現的內容。根據調研,可以知道大家主要關心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系統的管理功能,能對院系、專業、教職員、教學條件等進行管理和維護。二是可以設置教學計劃。三是可以對學生信息進行管理。四是可以提供網上選課功能。五是可以對成績進行管理。六是具有數據分析、統計等功能。七是容易使用,具有很好的擴展性。功能模塊:該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塊,即教學計劃管理模塊、教學資源管理模塊、網上選課模塊、課表編排模塊、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試事務、教學實踐、教學考評、教材管理、系統管理等。

2.2系統設計

2.2.1總體架構

經過對系統需求的深入研究分析,本次系統總體架構的設計定位為:在對數據處理的過程中,需使用專用客戶端,數據采集與信息的則需要使用瀏覽器來實現。因此,本系統主要采取B/S或DBMS結構模式,也就是說前端采用瀏覽器,中間則采用Web服務器,后端則為數據庫服務器,其功能主要是查詢和收集數據。比如學生查詢成績、查詢選課結果等。對于比較復雜的功能,如管理控制與數據處理,則需要采用C/S結構來實現。

2.2.2邏輯結構及數據表現層

為了實現更好的功能,本系統采用基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三層結構模型,系統中的業務邏輯層功能強大,不僅可以負責業務邏輯功能,還能直接對數據庫進行訪問,并提供對業務數據庫內數據的完整保存、更新、刪除以及查詢操作。而系統的框架層則起到容器的作用,它既可以向業務邏輯層提供服務,并且還可以將一些基礎的公共服務功能放在系統框架層,這樣就能做到重復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采用通用關系數據庫平臺,則能夠支持大多數據庫系統,并能實現數據共享,一般來說,可以采用XML技術設計,從安全性、維護成本等方面考慮,這次設計可以采用SQLserver2000作為教務數據庫管理系統。

2.2.3數據存儲層

對于管理控制與數據處理功能,主要為教務處或者二級管理單位服務,因此可考慮采用.NET技術架構實現,采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數據采集與信息的功能,主要為學生和教師服務,同樣采用.NET技術架構,以C#、C++、WEB作為開發語言。

2.2.4數據接口

為了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需要對接口進行處理,本系統采用XML技術來與其他系統進行實時通訊,故設計時參照XML數據交換格式和標準,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預留接口,將部分數據接口開放,當學校有其他系統需要時,可以方便快捷的進行互通。

2.2.5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映射法進行建模,也就是說面向的對象應用程序,主要圍繞關系數據模型進行建立,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類圖中元素進行轉化,并通過面向應用對象的方式,最終將這些對象合理組織起來,從而實現系統業務邏輯的發展過程。

2.2.6系統實現

系統功能主要通過多個子系統來實現,這些子系統有教學計劃子系統、網上選課子系統、課表安排子系統、安裝與配置、系統安全設計等。不同的子系統包含不同的下級目錄,從而實現不同用戶的需求。

3結論

篇5

在成人GIST中,約60%發生于胃,30%發生于小腸,5%發生于十二指腸,<5%發生于結直腸,<1%發生于食管和闌尾[1]。約70%的GIST由梭形細胞構成,約20%由類上皮細胞構成,約10%為混合型[11],大多數胃小間質瘤由梭形細胞構成。在一項研究中,直徑<5mm的胃間質瘤全部是由梭形細胞構成,且均為KIT或CD34陽性,其中約90%位于胃近端[11]。GIST瘤體切面多呈飽滿,部分區域存在囊性變性、壞死或出血,在相鄰的腹膜表面偶可發現衛星結節[1]。GIST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早期飽腹感及疲勞感,其次是貧血癥狀,腹膜內出血,胃腸管腔內出血,腹痛及腹脹;部分GIST病人由于發生腫瘤破裂、胃腸道梗阻而發生急性腹痛或闌尾炎樣腹痛[1]。具有臨床癥狀的GIST平均直徑接近5cm,多呈孤立性、局限性結節。雖然多數小GIST生物學行為多呈良性表現,但也有少數小GIST在臨床及影像學上呈惡性表現。內鏡超聲(EUS)高危特征包括邊界不規整、囊腔、潰瘍、強回聲及性質不均勻。胃小間質瘤多呈外生性壁外生長,每50個高倍鏡視野(HPF)下的核分裂數(核分裂像)較低,形態學上多為非侵襲性、良性表現,生物學行為表現為自限性、惰性生長,此類小GIST常無特殊臨床表現。與胃小間質瘤相比,十二指腸及小腸等部位的小間質瘤更容易出現梗阻及出血等臨床癥狀。雖然胃腸道外間質瘤(EGIST)與GIST在組織學和免疫學上相似,但與胃間質瘤相比,EGIST形態學上更接近于小腸間質瘤,表現為侵襲性生長[12]。掌握小GIST臨床病理表現及生物學行為特征對于制定小GIST的處置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及臨床實用價值。

2小GIST的臨床診斷

目前,臨床上診斷小GIST的診斷手段主要包括胃鏡、結腸鏡及小腸鏡等纖維內鏡、膠囊內鏡、EUS、增強CT及氟代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FDG-PET)等檢查。對于胃腸道黏膜下的小GIST,纖維內鏡及膠囊內鏡一般可以直視發現;但GIST多具有外生性壁外生長的特性,對于GIST壁外部位的大小難以界定,同時也難以區分GIST位于胃腸壁內亦或壁外壓迫所致。EU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內鏡技術的不足,有助于明確包塊的形態特征,并進一步明確診斷[13]。然而,通過EUS或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診斷GIST的準確性有待商榷[1]。對于懷疑小GIST的病人,行內鏡(條件允許應加行EUS檢查)聯合增強CT可以提高診斷準確率,對于早期診斷小GIST至關重要[7]。近年有報道,明確GIST的診斷須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14]。但對于較易切除的小GIST,筆者不建議行穿刺活檢,因GIST質地柔軟易碎,活檢可能導致瘤體破裂,增加腫瘤細胞醫源性播散的風險。臨床上根據需要,可聯合形態學、免疫學(CD117和CD34)及基因學(KIT和PDGFRA)等多種檢查手段明確診斷。《指南》推薦,對于最初懷疑為GIST的病人,應詳細詢問病史,同時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檢查,如增強CT(或聯合MRI)、內鏡(或聯合超聲內鏡)、FDG-PET、EUS以及生化檢測,如肝功能檢查(LFTs)、全血細胞計數等[1]。筆者建議,無論選擇何種檢查手段,均應以病人為中心,根據病人的臨床特征及個體化差異,選擇最恰當的檢查方式,以明確診斷,制定最佳的臨床對策。

3小GIST的良惡性及危險度評價

鑒定小GIST惡性潛能對指導制定臨床對策至關重要。臨床上針對小GIST常呈自限性生長、大多無臨床癥狀的特征,一般對策應為密切隨訪觀察。相比于胃,位于十二指腸和小腸的小GIST病人更易發生出血等臨床癥狀,此時須盡早干預治療。對于存在高危EUS特征的小GIST病人,其危險度較高,建議積極干預治療。Joensuu[15]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危險度分級系統進行了修訂,目前,對于局限性GIST危險度評估包括腫瘤原發部位(非原發于胃的GIST較原發胃的GIST預后差)、腫瘤大小、核分裂像以及腫瘤是否發生破裂等。Miettinen等根據對1600多例GIST病人的隨訪結果得出結論,對于核分裂像<5個/50HPF的胃小間質瘤(直徑<2cm),可認為其是良性病變。《共識》指出,對于任何部位的原發腫瘤,核分裂像≤5個/50HPF的小GIST(直徑≤2cm),危險度分級為極低,無術后復發風險,核分裂像為6個/50HPF~10個/50HPF的小GIST,危險度分級為中等;雖然核分裂像>5個/50HPF的小GIST病例較少,但臨床應視為可復發風險組,需定期隨訪觀察[10]。而發生腫瘤破裂的小GIST,無論核分裂像多少,危險度分級均為高級別,術后復發風險極高。此分級系統提示:雖然絕大多數小GIST(直徑≤2cm)生物學行為表現為惰性生長,不易進展,但是仍有少數小GIST具有惡性特征,危險度高,應給予足夠重視。然而,此分級系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系統僅適用于原發GIST切除術后病人進行預后及復發評估,是否需增加術后補充治療尚未評定;該分級系統亦無法用于術前評估GIST危險度。核分裂像的檢測需要離體的腫瘤標本,而多數小GIST可完整切除,《共識》不推薦對此類小GIST術前進行常規活檢或穿刺,且不適當的活檢會引起腫瘤破潰、出血及增加腫瘤播撒風險;其次,內鏡下活檢常常難以明確病理診斷,因為只有少數GIST累及黏膜時才能取到腫瘤組織,且偶可導致腫瘤嚴重出血及播散[10]。《共識》增加《2010年版WHO消化道腫瘤分類》和《2013年版WHO軟組織腫瘤分類》的6類8級標準,并根據預后分組將GIST分為良性、惡性潛能未定和惡性三類,作為“NIH危險度分級修訂版”參考。

4小GIST的臨床對策

《指南》建議對于GIST病人可采取多學科專家組(MDT)診療模式[1]。對于未發生并發癥及腫瘤無轉移的早期病人,一般不推薦進行MDT診療模式;對于發生并發癥或腫瘤轉移的進展期病人,推薦進行MDT診療模式。筆者認為,對于病情較復雜、診斷不明、病期較晚或臨床醫師在選擇病人治療策略發生分歧時,應啟動MDT診療模式,根據GIST特點及病人個體化差異,選擇最佳的策略。

4.1隨訪觀察針對無臨床癥狀、無高危EUS特征的小GIST,臨床上一般采取密切隨訪觀察對策,但對于無高危EUS特征的小GIST,長期EUS隨訪發現,仍有部分病人術后復發[19]。對于小GIST病人,有學者建議隨訪采取EUS檢測或EUS聯合增強CT檢查的方案,隨訪頻率為至少每2年1次。《指南》規定,對于直徑<2cm的胃小間質瘤,若不存在邊界不規整、囊腔、潰瘍、強回聲及性質不均勻等高危EUS特征,應每6~12個月復查EUS。筆者認為,對于風險極低的病例,可降低隨訪頻率;反之,風險增高,隨訪頻率隨之增高。《共識》與《指南》意見基本一致,對于小GIST,若EUS證實存在不良因素,如邊緣不規則、潰瘍、強回聲和異質性,應考慮手術切除;否則,暫不手術,應每6~12個月復查EUS。

4.2小GIST的治療

4.2.1內鏡下治療絕大多數小GIST起源于固有肌層,多呈外生性壁外生長,與周圍組織邊界較難判斷,有時內鏡下觀察直徑較小的腫瘤,實際外生部分較大,內鏡下切除很難保證其切緣陰性,若切除過深過大又極易導致穿孔及出血,故行內鏡下根治性切除術困難較大[20]。有學者指出,對于微小GIST病人應采取謹慎態度,在考慮行內鏡切除治療之前,必須充分告知病人風險[7]。《共識》指出,內鏡下操作發生出血、穿孔和腫瘤種植等并發癥的風險相對較高,不作為常規推薦[10]。目前關于內鏡治療后行EUS隨訪的策略仍存爭議,Sun等[21]報道,內鏡下治療聯合術后系統EUS隨訪,對于小GIST是一項既有效又安全的策略。筆者認為,對于經驗豐富的內鏡治療中心,在保證手術安全性及根治性的基礎上,可進行探索性嘗試與臨床試驗,但是治療后應制定系統的隨訪策略。

4.2.2外科治療目前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小GIST是否必須定期EUS隨訪,但有并發癥發生風險或有癥狀者建議考慮手術切除[22]。《指南》建議,對于有高危EUS特征(邊界不規整、囊腔、潰瘍、強回聲、性質不均勻)的小GIST病人應手術完整切除,術后3~5年內每3~6個月復查1次CT,之后每年復查1次;無高危EUS特征的病人每6~12個月復查1次EUS。《共識》指出,對于無癥狀的擬診胃小間質瘤,若存在高危EUS特征,應考慮切除。臨床醫生應根據病人的個體化差異,選擇最佳的外科治療方式。

4.2.2.1腹腔鏡手術治療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多的外科醫師選擇腹腔鏡手術切除GIST,但目前GIST腹腔鏡下手術仍處于探索階段。有研究表明,腹腔鏡GIST切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住院時間短以及病死率低等優點。《指南》指出,直徑<5cm的胃間質瘤可行腹腔鏡手術切除。《共識》指出,腹腔鏡手術一般可用于胃間質瘤的治療,而其他部位GIST不推薦行腹腔鏡手術治療[10]。筆者認為,對于小GIST的腹腔鏡手術,目前暫不適合作為常規推薦,但是對于腹腔鏡手術經驗豐富的醫生,可根據部位和大小進行綜合評定,確保術中無腫瘤破裂及瘤細胞播散的前提下,選擇性地行腹腔鏡手術治療。

4.2.2.2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外科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仍是治愈小GIST的首選治療方式,但具體術式應根據腫瘤部位及生長方式決定。由于手術的根治性與否與疾病的預后密切相關,因此,《共識》推薦行GIST病灶的整塊完整切除[10]。手術切除應做到鏡下切緣陰性(R0切除),同時應避免腫瘤破裂及出血等,積極降低術中造成瘤細胞播散的風險,在保證手術安全性的基礎上,盡量保證腫瘤的根治性。多數胃小間質瘤可能伴隨終生或自行萎縮退化,并不需要積極地外科干預。當胃小間質瘤有高危EUS特征或其惡性危險度較高時,應對其進行局部切除。《共識》建議,對于直腸小間質瘤,惡性程度較高,且腫瘤增大后保肛手術難度增加,傾向于早期手術切除[10]。對于小GIST,手術完整切除仍是主要手術方式。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顯示小GIST病人術后是否需要輔助藥物治療,雖然核分裂像>5個/50HPF的小GIST病例較少,但臨床應視為可復發風險組,需定期隨訪觀察。

5結語

篇6

1教學模式與方法

首先是課前準備階段,由于采用全英文授課,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又要考慮到語言障礙問題,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來充分準備。筆者感觸最深的一點是,雖然英語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他們的英文口語、閱讀、聽力水平均較中國學生高,但他們的英語發音與“美式英語”、“英式英語”有較大差距,特點是口音重、語速快,有些卷舌,如把標準英語中本應該咬舌送氣的音th簡化為t,而t又發成接近d的音。此外巴基斯坦學生英語詞匯主要是停留在日常交流的范圍之內,在生物化學的專業詞匯的掌握和表達上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給授課老師的英語水平帶來了較大的挑戰,要求教師除了加強自身的英語學習外,還要盡量多接觸學生,多與他們交談,以適應他們的發音習慣。還要注意在初期教學中,要語速放慢,切忌對教學內容求多求快,提供給留學生足夠的適應空間和時間。其次是教學法的實施,生物化學研究的是微觀世界,理論性強,抽象概念多,很多學生感覺內容枯燥,教師課堂上應盡量調動其積極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是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的最好方法。可以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在較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例如,在介紹DNA超螺旋結構前,提問:為什么長度達到一米的DNA線性分子可以壓縮在只有幾微米的細胞核中?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經過學生分析討論,進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索,發現問題,發現規律,這樣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記憶,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體會

通過比喻聯想的講解,復雜的DNA雙螺旋結構就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就很容易記憶要點。在留學生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比喻,便于加強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生物化學又是一門與生活及臨床聯系緊密的學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與生化有關,充分利用事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益于學生應用所學得知識去解釋生活與病例現象。例如,在介紹酶與醫學的關系時,我們可以聯系有機磷農藥中毒,有機磷農藥是農業常用的殺蟲劑,中國是個農業人口占90%以上的大國,每年各地皆發生很多起農藥中毒事件,有機磷農藥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造成組織中乙酰膽堿的積聚,引起膽堿能受體活性紊亂,從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血壓變化等。這樣學生就把酶與臨床疾病聯系起來,就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另外,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動感內容,更加通俗易懂,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動畫情景,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6,7]。如講授DNA生物合成時,DNA-polⅠ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展示,動態合成過程學生也難以理解。而應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可以生動、直觀、形象地展示DNA-polⅠ各亞基的結構功能,以及DNA合成的起始、延長和終止階段,學生易于理解掌握,教學效果較好。但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容易導致教學的程式化,講解速度過快。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授課形式,既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優勢,又應用了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的特點。二者統籌兼顧,有利于增強課堂授課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世界各國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力發展海外留學生教育已成為各國的共識。招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已經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已經成為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新課題,在此對我校留學生的生物化學教學中的一些現象進行觀察、總結和探討,希望我們的教學經驗和體會能與其他學科及同行進行交流,共同提高我國的留學生教育質量。

篇7

AQP5的調節

目前研究表明:AQP的調節因素包括激素、神經遞質和細胞因子等。AQP5的調節大致分為長時調節和短時調節兩種方式。長時調節是指通過改變細胞上AQP5的表達量來調節跨膜水的轉運。激素和細胞因子可在轉錄水平調節AQPmRNA和蛋白的表達,進而調節跨膜水的轉運。SMITH等。在人唾液腺上皮細胞中加人干擾素α,1h后AQP5的蛋白和mRNA均顯著上調,但其機制尚不明確。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表皮生長因子(kertinocytegrowthfactor)使鼠肺上皮細胞AQP5基因表達下調。

短時調節是指在內環境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改變AQP5蛋白的活性來調節跨膜水的轉運。目前認為短時調節可通過兩種機制即“穿梭”機制和磷酸化機制來進行。通過胞吐、內吞作用及環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phate,cAMP)誘導作用使AQP從胞內囊泡轉移到胞膜上,從而增加膜對水的通透性,稱之為“穿梭”機制。PARVIN等研究已證實,血管活性腸肽可刺激AQP5在Brunner''''s腺細胞由胞內囊泡轉移至頂膜。AQP5蛋白含有PKA序列,可直接受磷酸化作用調節。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腺苷酸環化酶被激活,使細胞內cAMP增加,進而活化PKA催化AQP5上絲氨酸磷酸化,從而增加細胞膜對水的通透性。YANG等研究發現,在培養的小鼠肺上皮細胞中cAMP可誘導AQP5mRNA和蛋白的表達,并且使胞漿AQP5轉位至胞膜。但SIDHAYE等的研究則認為cAMP對AQP5的表達具雙重作用,即短時接觸cAMP可減少胞膜AQP5的表達,而長期接觸cAMP后胞膜AQP5的表達可恢復。由于上述兩研究小組結果存在差異,尤其是都未提供cAMP依賴的PKA介導的AQP5磷酸化的直接證據,因此,AQP5與cAMP之間關系尚無定論。

AQP5在腫瘤中的表達

目前已報道AQP5異常表達見于卵巢癌、結腸癌、肺癌、胰腺癌、慢性白血病、胃癌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組織或細胞中。在某些腫瘤組織中,AQP5的表達量與患者的臨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相關。

YANG等研究發現卵巢腫瘤組織中AQP5表達陽性率在50%以上,AQP5主要定位于良性腫瘤的基底膜、交界性腫瘤的頂膜和基底膜,彌散分布于惡性卵巢腫瘤組織中,且AQP5在惡性和交界性腫瘤中的表達量明顯高于良性腫瘤和正常卵巢組織。同時發現,AQP5的表達水平與患者的腹水量和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CHAE等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了408例非小細胞肺癌(NSCLC)組織標本的AQP5表達,結果發現AQP5在NSCLC組織中表達陽性率為35.3%,而且有AQP5陽性表達的患者其腫瘤復發率較AQP5陰性表達者更高,無瘤生存期更短。MACHIDA等采用免疫組織化學、Westernblot和PCR方法檢測了160例不同組織類型的肺癌標本中AQP5表達,并分析其與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56%肺癌組織表達AQP5,尤其是腺癌組織陽性率更高,且AQP5的表達量與細胞分化程度呈正相關,但與患者的預后無關。該結果與CHAE等的報道不一致,這可能與兩者實驗所用的標本數量和抗體試劑差異有關。

CHAE等研究發現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QP5表達水平較慢性期CML患者高,且AQP5表達高者更易產生耐藥性。KANG等發現,在結直腸癌早期AQP5即可被誘導表達,并持續到結直腸癌晚期,甚至在肝轉移灶中亦有表達。國內姜廷樞等對9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AQP5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乳腺癌組織AQP5的表達與腫瘤組織學分級及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腫瘤分化程度低則AQP5表達強,淋巴結轉移者AQP5表達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基于上述研究均證實了AQP5在腫瘤組織中呈高表達,提示AQP5很可能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機制。但AQP5通過何種方式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仍需深入研究。

由于AQP5介導水分子的快速轉運,故推測AQP5通過允許水分快速進入生長的腫瘤組織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近年有關AQP參與腫瘤新生血管形成、腫瘤細胞遷移、增殖和凋亡的研究多有報道,也提示AQP5還有可能通過這些方式參與腫瘤的發生與發展。

AQP5對腫瘤生物學功能的影響

多種腫瘤組織中AQP5呈高表達還可能與該腫瘤惡性表型的獲得密切相關。許多研究表明,AQP5可通過影響腫瘤的增殖和凋亡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ZHANG等研究發現:肺癌細胞的增殖能力與腫瘤細胞AQP5表達水平呈正相關;同時,外源性表達AQP5的肺癌細胞其增殖相關蛋白PCNA和c-myc蛋白表達亦增強,該增強作用可能是通過EGFR-ERK1/2-p38MAPK通路介導的。在結腸癌中,KANG等研究小組發現,AQP5過表達的結腸癌細胞Rb蛋白磷酸化增加,其可能活化Ras/ERK/Rb信號通路。YAN等發現,抗癌藥表沒食子兒茶精(EGGC)可抑制卵巢癌SKOV3細胞的增殖并誘導SKOV3細胞凋亡,且EGGC可下調SKOV3細胞AQP5表達,該抑制作用可能與NF-κB信號通路相關。CHAE等發現,AQP5過表達的K562細胞AKT磷酸化增強,提示AQP5可能通過AKT信號通路來調節腫瘤細胞的增殖與凋亡。由此可見,AQP5可通過多條信號通路影響腫瘤的增殖與凋亡。但這些通路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參與AQP5對腫瘤細胞增殖與凋亡的調控還有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AQP5可介導細胞膜對水的快速轉運,增強細胞的遷移能力,故推測AQP5可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而參與腫瘤的侵襲與轉移。MACHIDA等分析了160例不同組織類型的肺癌組織水通道蛋白表達差異,結果發現侵襲性肺腺癌細胞過度表達AQP1和AQP5,且伴有細胞極性丟失和胞內重分布。CHAE等的研究表明,外源性表達AQP5的正常肺上皮細胞BEAS-2B可發生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細胞呈成纖維樣改變,失去細胞-細胞間連接和細胞極性,而且細胞上皮標志蛋白表達下調、間質標志蛋白表達則上調,提示AQP5可通過EMT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

CHEN等采用RNAi技術敲除人肺癌細胞SPC-A1AQP5基因表達后發現,AQP5沉默可明顯減少SPC-A1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且認為其遷移和侵襲能力下降與沉默AQP5降低細胞水的通透性、調節細胞大小和形態有關。ZHANG等研究發現AQP5高表達可通過上調肺癌細胞MUC5AC表達而增強肺癌細胞的轉移能力,體內實驗也證實AQP5參與了腫瘤的轉移。鑒于前述研究多方面證實了AQP5與腫瘤細胞侵襲轉移能力的獲得相關,可以斷定AQP5極有可能成為抗腫瘤轉移的新靶標。

展望

篇8

【關鍵詞】腫瘤血管抑制因子綜述

近年來中藥或有效成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躍,也具有明顯的廣度和深度。

1中草藥研究動態

1.1去甲斑蝥素范躍祖等觀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對膽囊癌腫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壞膽囊癌腫瘤血管生成,進而抑制膽囊癌的增殖與生長。其機制可能與NCTD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直接破壞血管內皮細胞、改變血管內皮細胞PCNA/凋亡比、下調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和上調血管抑制因子TSP、TIMP2表達有關[1]。

1.2小檗堿小檗堿(berberine)為黃連(毛茛科植物)、黃柏等(蕓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種生物堿,作為抗菌藥已有悠久的歷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體內、體外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抑制和殺傷作用[2]。婁金麗等研究小檗堿對bFGF活化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增殖、細胞周期及細胞凋亡的影響,探討其對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機制。方法:MTT法檢測小檗堿對bFGF活化HUVEC的增殖作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用藥后細胞周期的變化;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下觀察藥物對細胞形態、細胞內鈣的影響;流式細胞儀檢測小檗堿對細胞凋亡的作用。結果:小檗堿能明顯抑制bFGF活化的HUVEC增殖,且存在劑量依賴關系;使細胞在G0G1期的比例明顯增多;使細胞核濃縮、甚至裂解成碎塊,同時使細胞內鈣增多;并誘導活化HUVEC發生細胞凋亡。結論:小檗堿可能通過將bFGF活化的HUVEC細胞周期阻滯在G0G1期,抑制活化HUVEC的增殖;誘導活化HUVEC細胞發生凋亡等機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發揮其抗腫瘤作用[3]。

1.3白藜蘆醇白藜蘆醇是廣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種藥用植物中的一種多酚類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經在21個科,31個屬的72種植物中發現了白藜蘆醇。早期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具有保護心血管,調節血脂、抗病原微生物、護肝等多種生物學作用。自從Jang等于1997年系統報道了白藜蘆醇的抗腫瘤作用后,迄今已發現白藜蘆醇能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腫瘤細胞的起始,促進,發展三個階段,而且可以抑制腫瘤血管形成。1.對內皮細胞的作用,能夠直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遷移及誘導其凋亡,從而抑制血管的生成。2.對血管生長因子及受體的調控,可以通過下調各種血管生成促進因子及受體的水平,近而抑制血管的形成。3.對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影響,白藜蘆醇能夠直接抑制MMP2的表達及活性,同時體外實驗發現白藜蘆直接抑制HUVEC細胞分泌MMP2溶解明膠的活性,從而抑制細胞的生長,管形的形成.4.抗凝作用,研究表明,白藜蘆醇可以通過抗凝作用阻止血管的生成。5.對黏附分子的影響,白藜蘆醇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激活的人HUVEC和人單核細胞產生ICAM1及VCAM1,降低細胞之間的黏附能力。6.對環氧化酶的影響,白藜蘆醇使腫瘤組織環氧化酶2(COX2)MRNA的表達減少,從而抑制腫瘤的血管的形成。7.對INOS的影響,研究表明白藜蘆醇通過抑制巨噬細胞中脂多糖誘導的NFKB而減少胞質蛋白穩定的MRNA水平[4]。

1.4姜黃姜黃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黃色素和揮發油,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腫瘤等多種作用。近年來,姜黃活性成分的抗腫瘤作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姜黃素、脫甲氧基姜黃素和雙脫甲氧基姜黃素是姜黃中的三種主要色素,混稱姜黃色素。李劍明等研究證明,3種姜黃色素單體能夠抑制內皮細胞生長,表明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抗腫瘤的主要機制之一[5]。

1.5逆癌酮以往研究發現丹參酮具有抗腫瘤作用。逆癌酮是以丹參酮為主要成分的中藥制劑。作者以逆癌酮對A549細胞系和PLA801D細胞系惡性表型的逆轉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體外狀態下,逆癌酮可下調腫瘤細胞VEGF、CD44V6的表達水平,上調PLA801D細胞的nm23H1的表達水平。提示逆癌酮有抗腫瘤血管生成效應[6]。

1.6海參實驗研究證實,海參的活性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腫瘤、增加免疫力及抗病毒等作用。胡人杰等發現海參與可的松合用有極為明顯的抑瘤增效作用。肝素與可的松合用具有腫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而海參的化學結構、生物活性與肝素有相似之處,故推測海參與可的松合用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7]

1.7烏三顆粒烏三顆粒主要功效為益氣養陰、軟堅散結。石錦萍等進行了烏三顆粒對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干預的研究。作者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法、病理彩色圖像定量分析法,對小鼠S180肉瘤組織進行了MVD、VEGF、bFGF表達的檢測。結果顯示,烏三顆粒能明顯下調MVD、VEGF、bFGF的表達,表明烏三顆粒對腫瘤血管生成有明顯的干預作用,這可能是烏三顆粒抗腫瘤的重要機制之一[8]。

中國-1.8人參皂苷Rg3人參皂苷Rg3是中藥人參中的四環三萜皂苷,其分子式為C24H72O13。研究表明,人參皂苷Rg3體外對小鼠腹水肝癌細胞(MM1)、黑素瘤B16FE7細胞、人小細胞肺癌細胞(OC10)和人胰腺癌細胞(PSN1)的浸潤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人參皂苷Rg3對高轉移性小鼠黑素瘤B16FE7細胞肺轉移及Balb/C小鼠結腸癌細胞肺轉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腫瘤轉移機制與其抑制腫瘤細胞浸潤、黏附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有關[9]。中國

1.9大豆異黃酮選用人乳腺癌細胞株MCF7裸鼠異種移植,探討大豆異黃酮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黃素對人乳腺癌細胞裸鼠移植瘤生長及其血管生成的影響,通過觀測移植瘤的重量、出瘤時間、成瘤率,同時,應用免疫組化技術觀察MVD。結果顯示,腫瘤組織內可見形態不規則,且無明顯管腔的新生血管,血管分布以腫瘤組織的邊緣處為多見,各組微血管計數金雀黃素組最少,出瘤時間及成瘤率各治療組都明顯減少,以金雀黃素組最為明顯,其次是高黃酮組和低黃酮組。根據實驗可以看出,大豆異黃酮的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黃素能減少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裸鼠移植瘤在體內生長[10]。

1.10鯊魚軟骨提取物近10年來,不同的實驗室從不同的鯊魚軟骨中獲得了相對分子量大小不一、生物活性也有差異的鯊魚軟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它們都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和對荷瘤小鼠的確切抑瘤效果。2000年和2001年,有學者從我國沿海鯨鯊軟骨中提取分離子兩種高度純化了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1和SCAIF80,它們對內皮細胞的增殖與遷移具有顯著抑制活性。對雞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也有明顯抑制作用,并且均呈劑量依賴關系[11]。

2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血瘀”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增殖腫瘤血管生成,這其中存在著互為影響的內在聯系。活血化瘀藥物通過修復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抑制其增殖,可能有效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的"血瘀"狀態,而消除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條件,在血管形成前期阻斷腫瘤病變進一步向惡性發展。加強活血化瘀與惡性腫瘤血管生成調節因子關系的研究,對明確不同類型的活血化瘀治療腫瘤的適應證,篩選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抗腫瘤血管生成的活血化瘀方藥,探索活血化瘀治療惡性腫瘤的機制等都具有較大的意義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范躍祖,陳春球,趙澤明,孫偉.去甲斑蝥素對膽囊癌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0),693699.

[2]TrapeJ,BuxoJ,DeOlaguerJP.Serumconcentrations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inadvancednonsmallcelllangcancer[J].ClinChem,2003,49(3):523524.

[3]婁金麗.小檗堿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機制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6,22(3),235236,243.

[4]曾文濤,白藜蘆醇抗腫瘤血管生成機制[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6,33(12):918921.

[5]李劍明,楊和平,劉松青.3種姜黃色素單體抑制人內皮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學,2002,31(9):804.

[6]秦建軍,周清華,袁淑蘭.逆癌酮對人肺癌惡性表型的逆轉作用[J].實用癌癥雜志,2002,17(5):463.

[7]聶衛,王士賢.海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研究進展[J].天津醫學,2002,14(1):12.

[8]石錦萍,楊紅,周毅,等.烏三顆粒對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預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3,1(1):22.

[9]高勇,王杰軍,許青.人參皂苷Rg3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1,22(21):40.

篇9

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經濟中一個舉中輕重的產業,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國,第四大旅游客源國。中國的旅游業要有一個新的飛躍,中國要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大國,必須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以滿足日益發展的旅游業需求。然而,目前我國的酒店在招收和使用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中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團將繼續擴大在華聯鎖酒店的數量,我國酒店業必然要參與一個國內和國外競爭對手并存的全球性的競爭。酒店的發展迫切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精通酒店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因而酒店需要招收一定數量的大學生,以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但另一方面,酒店招收的大學生卻難以立足該行業。近年來,酒店大學生員工的流失現象有增無減。致使許多酒店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員工時寧愿招收高中生(或職高生),而不愿意要大學生。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的現狀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端正大學生就業思想

1.現狀。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定位存在著較嚴重問題,在觀念、價值等方面與酒店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時普遍存在好高鶩遠的擇業心態,缺乏酒店實際工作經驗,缺少積累實踐經驗的思想準備,致使大量具有培養前途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流向酒店以外的企業與公司。相反,非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搶占酒店就業市場,導致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份額的下降。無形中造成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低的現象。原因分析:作者通過多年來在酒店的實際工作經驗,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深深體會到現代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存在如下主要的問題。

(1)缺乏對酒店業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的綜合素質的理解。酒店業管理人員不僅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而且更應該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大多數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根本沒有從基層做起的思想準備,對就業的崗位和待遇期望值過高。當前在酒店業內,絕大部分管理人員是首先從服務員做起,積累起經驗后逐級晉升為管理人員的,而這些經驗往往是酒店成功經營的根本。因此,不從實踐中充實自己的經驗,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就難以在酒店中立足。

(2)對職業的不認同感。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因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外在因素的吸引,許多人涌入酒店行業。但是隨著對酒店職業特征的深入了解,加之對外國人及涉外行業神秘感的消失,酒店業從業人員曾有的職業優越感隨之減弱,從而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3)缺乏不畏困難、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由于大學生到酒店后,同職高生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同樣工作和工資),大學生在一線操作方面與職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遜一籌,造成大學生心理的不平衡,使自己失去繼續工作的信心。

(4)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眼高手低、脫離實際等現象。一些學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間,不愿意多花時間在專業技能操作課上下功夫,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5)由于中國現行高等學校招生制度仍以分數為基礎,學生對大學專業的選擇具有較大的盲目性,缺乏對酒店業的正確認識。當大學生對酒店工作有一定了解后,產生了專業與意愿的背離,從而導致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流失。

2.解決方法。

(1)要教育學生端正自己的擇業動機和擇業心態。大學生應該樹立從基層做起的思想,要認識到進入酒店工作后,不首先從服務員做起,就不會有事業的成功。基層工作為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學生應該克服怕苦心理,要有耐性,避免產生急于升遷的焦躁情緒,樹立從零開始的理念,培養從大處著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風,樹立良好的求職心態。

(2)大學生對自己應有一個實事求是的認識。不僅應考慮“我想要從事什么職業”,“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且更要用“我能干什么”,“酒店需要什么”的思維方式全面地審視自己。大學生應該學會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捕捉成功機遇。確定適當的期望值,及時協調個人志愿與酒店業需要的關系,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動,以得到業內的認可,從而獲得求職擇業的成功。

(3)應該教育學生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訓練不畏困難、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是遇到挫折后,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主觀努力不夠還是客觀要求太高?是客觀條件茍刻還是主觀條件不具備?認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從工作的成就中去尋找樂趣。(4)大學生要不斷為自己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以激發自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創造實現自我的機會。大學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使理論知識得以升華,才能成為當代酒店業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二、完善酒店人事管理體系

1.現狀。隨著中國加入WTO,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團紛紛登陸中國酒店業的市場,例如香格里拉(Shangri-La)、喜來登(Sheraton)、希爾頓(Hilton)、洲際(Inter-Continental)、雅高(Accor)、凱悅(Hyatt)等。這些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團,憑借其雄厚的實力、世界一流的管理和品牌,實行本土化人才策略,挖掘中國酒店業內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由于本土化戰略的實施,導致國內酒店業管理人才的流動,使酒店業爭奪管理人才的競爭加劇。管理人才的競爭不僅僅局限在中、低層,還發生在高層,例如在中國北部的五家香格里拉酒店中,就有兩家香格里拉酒店(長春和青島)是中國人當總經理,外國人則做副總經理。這意味著,中國的現代酒店業對酒店管理人員的學歷結構以及綜合素質的要求發生了質的變化。酒店改革了過去由中等技術職業學校為主的人員結構,對高學歷的人才需求量呈逐步上升趨勢。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認為“本酒店人力資源管理中最緊迫的問題是提高人員素質的占79.57%”,回答“招聘中最困難的問題是尋找本地受到良好訓練的員工的占72.3%”。由此可見,中國酒店業急需高素質的人才,而酒店招收的大學生難以立足該行業的現象有增無減。這說明酒店在使用大學生時,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2.原因分析。(1)酒店對人才規劃缺乏長遠觀念,對所需大學生員工崗位缺少正確的設計和分析。有些酒店盡管每年通過各種招聘會招進了一些大學生,但對大學生員工沒有明確的培養與使用目標,抱著一種“使用了再看”的想法。其結果是,要么因“人才高消費”,進來的大學生員工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要么因使用不當造成“招進來,留不住”。(2)酒店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僵化性。酒店仍然遵循大學生與職高生同一起跑線的做法,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傾斜大學生,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一有機會就紛紛跳槽。(3)國際酒店進入中國已有20年了,目前酒店業已漸入成熟階段,提升機會相對減少,且現有的中層管理人員年齡較輕。盡管酒店的高層領導認識到酒店的發展必須有充足的后備人才,很希望能招聘和培養更多的大學生員工,以此來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但相當數量酒店的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要么因為不重視而忽視對大學生員工的使用和培養,要么因為自身的生存利益,對大學生員工的發展設置障礙。

3.解決方法。要有效控制大學生員工流失,酒店必須從完善人事管理體系入手,完善大學生員工的使用和管理體系。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制定崗位任職資格。崗位任職資格是一份關于完成某一崗位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個人資格、技能及素質的說明。酒店要以適用性為原則,制定合理的學歷比例,確定大學生的招聘需求,使招聘的大學生能與酒店職位“匹配”,避免“人才高消費”,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

(2)建立吸引大學生的企業文化。酒店應該為大學生員工或與大學生員工一起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計劃,使他們明確自己在酒店的發展前景和努力方向,從而增強大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酒店只有真正重視大學生員工的發展,在經營管理中突出“人本”思想,建立獨特的旅游企業文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酒店應該想辦法減弱大學生因缺乏表達自己思想而產生的孤獨感,使大學生能早日融入酒店并與酒店建立一種親密關系。

(4)授予大學生員工一定的權限。酒店管理部門在授權大學生員工之前,應該保證,酒店組織重視他們的意見,相信他們的能力,支持大學生員工做出的努力。

三、更新旅游院校的教育模式

1.現狀。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的發展很快速,近年來不論是在系院和專業的設置上,還是在辦學規模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但在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旅游傳統教育模式和方法與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相脫節的現象。旅游高等教育不能滿足旅游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實際操作能力、工作協作能力上的缺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自身就業的困難,并導致酒店人才缺乏的雙重窘境。人才的競爭、人才素質的提高及酒店管理人才的流失是我國高等學校酒店管理專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高等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應切實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注重實踐能力培養,開展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高等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關系到我國旅游業的興衰。

2.原因分析。我國高等學校傳統教學模式是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旅游管理專業對人才的培養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互相脫節。高等學校的畢業生由國家統包統分,這就導致有些高等學校的教學設置與當代酒店業需求脫離,專業設置、學生錄取、教學管理、學生就業及學生畢業后是否學以致用、是否適應酒店對人才的需求,均缺乏整體的規劃。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滯后性,有些旅游院校仍沿用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造成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理論不能與實際相結合,就業率低;而酒店急需的中層管理人才又得不到滿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以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為中心,改變供需脫節現象。高等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根據酒店對人才的需求,建立圍繞酒店人才市場需求的旅游教育機制,這是現代旅游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3.解決方法。(1)高等學校應該建立全面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旅游教育與教學模式,包括:市場調研、教學組合、教育實施、質量評估等4個階段。首先進行市場調研,即旅游院校通過對旅游企業人才市場需求的調研,通過對人才市場信息的了解和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獲取較全面的有關旅游人才市場的資料。針對教學目標市場,即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市場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組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旅游高等教育能適應旅游人才市場需要。(2)旅游院校必須加強與酒店的協作。酒店對人才的需求是隨著國際旅游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旅游院校只有加強與酒店的合作,及時了解、掌握市場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組合,才能有效解決供需脫節的問題。酒店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通過協作可以彌補我國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資金和設施設備投入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3)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學校組織教學的基本大綱,它既要體現高等學校教學宗旨的基本要求,同時又要適應酒店對人才的特殊需要。在教學環節上必須處理好課堂與課外、教學與實習的關系,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要注意基礎課、理論課、專業技能操作課的比例。處理好基礎與專業的關系,構建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4)加強大學生專業思想教育。高等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應切實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注重實踐能力培養,開展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準確定位。超級秘書網

四、結論

總之,要解決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員工流失的問題,大學生本身必須端正自己的擇業動機,樹立首先從基層做起的思想,發揚勤奮敬業的精神;酒店應不斷完善人事管理體系,提高大學生在酒店中的地位,為大學生提供發揮作用的舞臺;旅游院校應更新教育模式,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培養高質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只有將這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為我國酒店業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質的、穩定的專業管理人才,更好地推動酒店業的蓬勃發展,早日實現旅游強國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篇10

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問題,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校2010至2014年接受調查的450學生中,有156人父母常年在外甚至幾年回家一次,占34%,有300名學生父親常年在外,占66%,父母常年在身邊可以隨時監管和照顧的孩子只有5名,大概1%多。由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監管和愛護,使得學生在認識上,在人格發展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孩子缺少愛的呵護,心理發展異常

父母的愛和教育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非常重要,是孩子良好的情感培養的關鍵因素。父母經常性的對子女教育交流,對于兒童的良好情感培養至關重要。有些父母常年在外,不能及時地看管孩子,甚至與孩子聯絡也較少。在關于孩子覺得與誰最親近的回答中,50%以上的學生選擇的是爺爺或者奶奶。在關于爸爸媽媽是否關愛孩子成長的問卷中,65%的孩子選擇不關愛。這說明我校學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愛的缺位,孩子的認識出現嚴重的問題。親情缺位孩子很難正常發展,很多孩子有種被父母拋棄的感覺,不愛說話,不善交際,膽小怕事,上課走神,不認真完成作業等問題,造成學生成績低下、態度冷淡等等。

(二)家庭教育缺失,行為習慣粗放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想念父母并不能完全表達。孩子缺乏父母關愛,常常變得怕羞、少言,對于遠在外地的父母的想念也不能順利的表達,逐漸地不愛接父母電話。父母每次打電話也總是叫爺爺奶奶看管好孩子,問問孩子有沒有聽話,學習成績有沒有進步,這常常給孩子不被關心的感覺。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得到爸爸媽媽買的好東西、好玩具,孩子心理就覺得被忽視、被遺棄。還有當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常常留在家的另一方會變得非常忙碌,對于孩子出現的問題疏于發現,萬一發現也是簡單處理,不能從孩子教育和發展的高度進行引導教育,動輒呵斥,甚至打罵。長此下去,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孩子要么變得膽小怕事,要么變得逆反強烈,導致學生不愛學習,不愛聽話。這部分孩子也就因家庭教育失敗而習慣了,嬌慣了,學壞了,厭倦了。學校教育聽不進去,孩子出現厭學、逃學、迷戀網吧和游戲廳,甚至徹夜不歸等嚴重問題的現象在留守學生中比例遠遠高于父母關愛和監管的孩子。

(三)隔代教育,認識錯誤,性格缺陷

時展往往把任何人都丟在了后邊,幾乎每一代人都粘著九斤老太那名言:“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實是不能及時學習和進步的老一代,孩子還沒長大的時候已經有可能遠遠落后于時代,靠著自己已有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勉強維持著生存。上一代往往不能理解下一代所做的事情,當今時代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的迅猛改變使得每一個人都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隔代教育導致祖父母給孩子指導的教育內容完全遠離孩子成長的時代,祖父母對于孩子所作所為以及孩子的思想完全不能掌握。即使是那些聽話的學生,由于祖父母知識老舊也會導致孩子成長出現問題。他們會發現祖父母的教育可能與時代不搭邊。對于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或者問題孩子,祖父母根本沒法理解其行為,也無法教育。隔代教育常常導致孩子認識錯位,性格怪僻,出現各種問題,如自卑、沉默、孤僻、自私、悲觀,表現為暴躁、冷漠、內向、任性等等。

二、我校留守學生教育的探索

針對我校留守學生教育的種種現象,我們從很多方面進行了嘗試。首先需要指明的是,教育和教師代替不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要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和農村人口轉移等因素,導致農村人口結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顯得人口較過去稀少,農村老齡化較為嚴重,農村較過去缺少活力。就教育來說,由于孩子較少加上社會競爭壓力增大,孩子教育方面的思考較過去少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很重視,僅僅表現在愿意為孩子教育花錢方面,對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孩子出現問題的思考,家長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面對。面對這樣的現實,學校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學校教育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成績的進步,更應該多思考學生心理需求和道德發展的要求。關注留守學生,懂得他們的需要成為我們教育的最重要環節。讓他們更好地接受正常、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使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會“自律、自強、自學、自理、自立”,我們進行了很多嘗試。首先,我們嘗試建立溫馨的班級環境和同學關系,為孩子構筑一個“溫暖的家”。在父母的愛缺乏,孩子感覺不被關心不被重視的認識中,學校要主動擔起關愛學生的責任。特別是寄宿學校,從學習到生活,從教室到宿舍,教師要全面關愛學生成長,也要引導學生互相關愛,互幫互助,體會人與人交往和互相關心的重要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校從我校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學士的現實出發,非常重視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我校對班級教學中學生的互相幫助和合作互動非常強調。再次,在班級管理中,我校強調在班會活動中進行體現良好美德的家庭教育故事,為學生認識家庭,認識父母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最后,在學校層面,我想每年舉行兩次家長會,要求家長必須親自參加,主要是進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增加家長與孩子的感情,通過這種方式把常年在外的家長以學校和家長會的名義召回來。由于近年來家長對學生教育較過去更為重視,因此,家長們對于家長會較為重視,因此學校家長會的組織,往往能夠得到家長的積極響應,家長也因為家長會而更加關注孩子成長。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