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幼兒園管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4-03-05 18:0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幼兒園管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幼兒園管理方法

篇1

關鍵詞:愛才之心;靈活、得當;務實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128-01

在實際工作中,要培養一個積極向上的教師群體,使每個人在不同崗位上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除了靠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外,隨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如激勵管理、情感管理等,憑著它們那種積極的、不可取代的管理效應迅速在各種管理中被接受和采納,這不僅是人們對管理效率的一種更全面的追求,同時也是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認識與尊重。作為一名幼兒園管理者,從幼兒園管理角度講,教師光榮的使命和工作特點,決定了對教師這個特殊群體的管理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一般人的管理。在管理實踐中,實施激勵管理,對于調動教師積極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明顯效果。所以,作為幼兒園管理者,實施激勵管理的關鍵是采取及時而適當的激勵措施,用以激發教師產生積極性的行為動機,以促使她們更好地完成行為目標。那究竟如何在幼兒園管理中正確實施激勵管理呢?筆者從事幼兒園管理工作已有多年,下面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管理者要具有愛才之心

如同班主任管理學生一樣,作為一名管理者,管理教師亦是如此。若太把自己當領導,在教師面前總擺出一副盛氣凌人樣子,拒教師于千里之外,總是過分強調出勤,過分強調業績,而從不關心教師,那么可想而知,這樣的幼兒園,誰愿意長時間地呆下去呢?正如同閑聊時有些老師說的那樣,要想馬兒跑還給馬兒不吃草,時間久了,誰都會累,誰都會煩。所以,確立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思想,作為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只有熱愛士兵的將軍才能指揮打勝仗”的道理。對待教師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教師感覺到單位如同家一樣溫馨,一樣和諧。如筆者在平日里,對家在外地的教師盡可能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哪怕是自己艱苦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首先解決其他教師的住房問題;而對生病、生孩子的教師,筆者總是親臨問候,特別是對有小孩的教師,或年齡較大的教師,盡可能地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安排工作時更是注意用人之長,為教師提供展示自己優勢的機會;對在工作中付出努力,有明顯進步或特殊成績的教師,幼兒園總是給予及時的鼓勵或獎勵等。解決了教師們的后顧之憂,還怕教師不專心工作嗎?

二、激勵方法要靈活、得當

作為一名幼兒園管理者,雖說激勵管理必不可少,但也不能濫用,不能做對了激勵,做錯了也激勵,這樣就失去激勵的意義了。如對新來幼兒園工作的教師要進行崗前培訓,培訓時可以介紹園風,宣傳辦園思想、今后發展規劃,園長親自組織談心,了解新教師所想,幫助她們消除顧慮,對她們的熱情給予鼓勵和引導,以共同的奮斗目標激勵新教師大膽工作、勤奮努力等。這種利用崗前培訓對新教師給予激勵的做法使得新來一個陌生環境工作的人很快建立起歸屬感和被認同感,這一激勵措施可謂及時而又有針對性。一方面能消除新任教師的陌生感,使其很快溶入到團隊集體中,二是幫助新任教師快速建立工作自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此外,對不同情況、不同的人要運用靈活的激勵方法。一般講,年輕的、新來的教師特別希望在新單位盡快打開局面,得到別人的認可,這種情況下是實施激勵的最佳時機。而對于老員工,則在日常中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特別是在各種會議上,做到少批評,多表揚,久而久之,他們會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由此可見,激勵方式很多,不一定非物質不可,也不一定是非常正式的表彰,因人、因時、因地地給予一句尋問、一句肯定,一個關懷、一個鼓勵,均可以使人在轉入新環境時,付出努力有收獲時,生病或處于困境時,有某種愿望卻未能實現時,甚至在對過錯有悔悟之意時,領導給予及時的理解和支持,以緩解人當時激奮的心理,產生新的動機和積極的行為,進而為實現共同的組織目標而努力。

三、激勵要務實

幼兒園在激勵管理的實施中要立足園情,較好的體現“務實”的特點,即把握激勵的“度”和“量”,注意分寸與條件,激勵時量力而行,以誠相待。特別是近幾年以來,幼兒園都剛剛建成,各種硬件設施都在逐步改善,其中在硬件設施上會動用幼兒園有限的大筆資金,若單以物質刺激作為激勵手段,一則經費有限,二則不利于積極性的持續增長,因為人對事業的努力與追求,其最大動機來源于內部需要,即事業心或成就感。認識到這些,在管理實踐中就會更加理性,就不至于主觀或者因一時興起而錯誤決策。會議表決通過的獎勵辦法,若教師一旦達成,即可兌現,切不可只說不做,甚至用謊言欺騙教師。

四、努力創設一種利教的環境

篇2

【關鍵詞】昭通農村鄉鎮幼兒園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18-02

近年來,昭通市推行教育綜合改革,促進了全市農村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但從整體上看,學前教育仍然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發展緩慢。統計數據顯示,昭通全市3~6歲的幼兒在20萬左右,而在園人數僅80874人,毛入學率在40%左右,有60%的適齡幼兒根本沒有進入幼兒園。“云南省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組實地考察了昭通縣鎮農村五所幼兒園,通過觀看幼兒園環境,翻閱幼兒園檔案資料,觀摩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園長和教師進行訪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昭通農村學前教育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了解了存在的問題,并就其發展提出了建議。

一 昭通市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1.辦園條件差,教育基礎設施落后,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公辦民辦差異顯著

總體來看,昭通農村幼兒園的教育設施較差,設施設備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班園規模偏小,室內活動面積小,環境布置小學化、成人化,室外活動場地小、不安全,課桌椅極其簡陋,很少有玩具柜、圖書架、操作材料、游戲器材、小型玩具、體育設施、教具等,園內衛生條件差。尤其在偏遠農村,“家庭型圈養式幼兒園”居多,大部分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是租用民房或用自家住宅用房改造,園舍建筑不符合辦園標準。昭陽區農村有一所無證幼兒園,園舍就是一個帶院的兩層樓紅磚居民房,二樓還沒有安裝窗戶,經營者沒有作任何改裝,放幾個規格不一的凳子、桌子,幾乎沒有任何玩具,廚房和廁所連接在一起,屋子里臭氣熏天,堂屋里墻上貼著“天地君親師”;舉辦人就是園長,兼任老師,請一個村民(未滿18歲)輔助管理,廚師兼開車接送孩子,教學質量可想而知。但由于附近村子沒有好的幼兒園,村民無奈只好選擇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起碼孩子有人看管。公辦幼兒園則相對比較規范,教育設施滿足了基本的教學條件,在昭通市十一個縣(區)中,魯甸縣學前教育相對發展較好。

城鄉二元結構下的農村學前教育,直接導致了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與教育質量上的差異,農村幼兒教育呈明顯投入不足,學前教育機構短缺,辦園條件簡陋,無力為幼兒提供基本的生活與教育設施,教育質量相對低下。

2.“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突出

昭通農村幼兒園,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小學化”現象十分突出,公辦幼兒園稍好一些,民辦幼兒園尤為突出。

第一,課程模式僵化,以分科課程為主。教師主要實施分科課程,教師很少甚至從來沒有組織過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包括條件相對較好的魯甸幼兒園。課程設計和組織不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園活動不以游戲為主,課程組織形式主要就是上課,上課時,大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下課期間所有幼兒自由游玩,屬“放羊式”管理。教具單一、簡陋甚至沒有,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是少見。

第二,不重視保教結合,課程內容小學化,教學方式單一。大部分農村幼兒園重教輕保,保育工作質量差,沒有保教結合的概念;課程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主,或完全采用小學一年級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的多,很少做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實際身心發展來選擇教學內容,教育內容與農村生活實際脫節,不能做到結合幼兒周圍的自然和生活環境,進行有農村特色的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城市化”趨勢明顯;過分強調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準備,而忽視了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要求,不利于幼兒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第三,教材使用雜亂,沒有對幼兒教育理念的思考。所用的教材參差不齊,不同的縣、不同的幼兒園選用的教材不同。選用時,更多的考慮經濟因素,而非是對教育理念的認同。在具體教學中,還存在老師丟開教材、只重點教幼兒學習漢語拼音、讀寫漢字、做算術題,甚至存在根本不上課不組織活動的現象,在民辦幼兒園尤為突出。

3.教師教育環境差,師生安全缺保障,師資素質低

總體來看,昭通農村幼兒園環境艱苦,生活條件差,勞動強度大,收費偏低。很多幼兒園人手緊缺,有些幼兒園,

園長是教師同時又充當保育員、勤雜工,大部分幼兒園沒有保安,教師工作量大,難以全面照顧幼兒,存在安全隱患。公辦教師工資待遇相對不錯,大部分民辦教師工資低,福利待遇差,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幾乎為零,經濟情況也決定其社會地位較低。因此,農村幼兒園很難對高水平的幼師產生就業吸引力,大部分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老師是本地人,不是學前教育專業出身,公辦幼兒園好一些,但也有很多教師是原來的小學老師轉崗,民辦幼兒園則許多教師是招聘村里的高中生、初中生。如昭陽區的一所民辦幼兒園,是兩位小學代課教師創辦,倆夫婦沒有考取公辦教師,就在家辦了這個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身兼數職,由于畢竟在小學代課多年,相對于其他農村鄉鎮幼兒園而言,這所幼兒園的管理還算比較規范,受到家長的認可,生源較多,但小學化現象比較突出。

4.監管缺失,缺乏指導與評估,教育“隨意性”突出

昭通農村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由于各種原因,得不到財政支持,缺少有力的教育監管,上級教育部門對辦園行為缺乏規范管理和及時指導,有些是教育行政部門不愿意管,有些是無力監管,存在各級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力量薄弱的現象。

這些狀況,有幾個原因:(1)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城鄉差距大的大環境的影響;(2)長期以來,國家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不重視,對農村幼教事業的資金投入、管理、師資培訓相對較少,使本來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更加受到制約;(3)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困頓;(4)由于農村幼兒園管理人員水平落后、幼兒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教育能力低下;(5)由于農村家長教育觀念落后,認為上幼兒園就是要讀書、寫字,另外,“讀書無用論”也是誘因。

5.幼兒園經營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農村鄉鎮幼兒園教育普遍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是經營管理者管理水平偏低,很多園長沒有受過專門的管理培訓,文化基礎差,幼教理論水平偏低。缺少實踐經驗,管理工作缺乏預見性、科學性及駕馭全局的能力,個別園長表現為唯利是圖,缺少對幼兒園發展愿景的思考;管理方法簡單,管理過程粗糙,管理效率低;幼兒園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隨意、盲目。

二 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明確指出“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國家將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的學前教育網絡,使農村的孩子有學上。在此大背景下,《昭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昭政發〔2012〕32號)中提出實施鄉鎮幼兒園建設工程、民辦幼兒園發展工程、保教質量提升工程、學前教育隊伍建設工程和學前教育校園安全防范工程五大工程,并提出“強化責任,健全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的體制機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對規范和發展昭通農村學前教育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昭通市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昭通市農村鄉鎮幼兒園應充分把握住政策提供的大好機遇,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辦園質量。

1.經營者和園長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經營者和園長要加強管理理論學習,提高管理理論素養,運用管理理論科學地管理幼兒園;提高經營能力,要拓寬幼兒園籌集經費的渠道,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學前教育投入,改善辦園條件。

2.打造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團隊

注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素質,注重教師培訓,可以采用豐富多樣的培訓形式,如鼓勵學歷進修、集中短期培訓、崗位自學、開展園本教研、行動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師素質。

3.保障幼兒教師待遇,保持教師隊伍穩定

“想說愛你不容易!”待遇低是當前幼兒教師心中的痛,是影響幼兒園教師隊伍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要保障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讓他們享受與當地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才能留住并吸引優秀的人才從事幼教行業。

4.通過思想引導,行為規范,杜絕幼教“小學化”

幼兒教育的實施,要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幼兒教育規律,以游戲為幼兒的主導活動,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農村鄉鎮幼兒園要加強教育研究,提高自身教育質量,不能唯利是圖辦教育;要引導和教育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指導服務,幫助農村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糾正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小學化傾向,促進家庭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家園協作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沈雪松.昭通市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J].昭通學院學報,2013(Z1)

[2]張佐才.昭通市農村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云南教育·視界,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