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和平范文
時間:2023-04-05 08:0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喚和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戰場上的殘酷,帶走了多少條無辜的鮮活的生命,風掃過戰場,悲慘的哭泣和親人們的痛苦溢滿了戰場,另一種寒酸涌上心頭,有一種說不出的苦在心中盤旋。
戰場上另一種氣息蓋住了風,一陣陣撲鼻而來的血腥味洋溢在鼻里,不時一幕幕殘殺映入眼簾,心中又是一種激昂,起伏不定的心帶著沉重再次掠過戰場。
風雨無情掃過戰場,帶走了那份深切的痛于恨,留下的是那份急切的盼望與渴慕,雨后總希望有陽光的沐浴,然而在這橫七豎八的布滿尸體的地上哪會有明媚的陽光呢?風輕輕蕩漾在空氣中,留下了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呼喚,那正是親情在巔峰上的傳響,正是人們的心聲。和平,我們正急切的呼喚著。
篇2
1937年的8月28日,是小男孩的2歲生日,正當大家為他過生日時,“轟轟轟!”大炮如雨點般密密麻麻地落下來,落在了上海火車南站,戰火紛紛,轟轟轟!大炮又在狂轟亂炸了!人們趕忙涌下樓,下樓后,抱孩子的抱孩子,扶老人的扶老人,一個個都沒了主張,隨著人流涌向東邊又涌向西邊。這時候,日本轟炸機又飛來了,低得很,低得仿佛聽得到魔鬼的狂笑。轟轟轟,又是一聲轟轟轟,人們一片接著一片倒在了血泊中,血流成河,天空中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這時候,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一個小男孩從他死去的媽媽身下爬上來不知所措,就怕到一塊磚頭上號啕大哭,仿佛在控訴日本小鬼子的滔天罪行,這一個小男孩失去了他全部的親人……
后來,這個小男孩被八路發現了,他們知道他失去了親人,他們就把他帶到部隊,起名為——?岳,小男孩一天天長大了,常給八路幫忙,而且當上了兒童團團長,他已經知道了他的仇人是誰,他心想:一定要讓鬼子償還這筆血債,償還十年前那一天!機會來了,一次重要任務,?岳申請參加,隊長不同意,?岳就偷拿了兩枚手榴彈,飛快跑到敵人的碉堡前大喊:“中國萬歲!”就只聽見轟的一聲,敵人的碉堡成為平地,?岳也犧牲了,所有八路和隊長看見了,感動得熱淚盈眶,八路們一起去打死了敵人。這件事感動了許多人。
和平,我們呼喚你!和平我們需要你!
篇3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災難,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今天,我們就看了一個關于戰爭的片子——紀念片。
這是一部講述了一些人的真實記憶和日本對南京造成的傷害。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戰爭對我們人類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了戰士家人哭涕的樣子;看著,看著,我仿佛聽到了戰士們心中的呼喚:我們要回家!看著,看著,我仿佛聽到了孩子們心中的呼喚: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需要一個溫暖、完整的家!我不禁想到:為什么世界上要有戰爭?為什么?這到底是為什么?是為了一片土地?還是為了得到高科技產品?可是這至于要那么多的人失去寶貴的生命?就要去傷害那么多的人嗎?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可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過,我知道,看這部電影的目的,為的不是激起我們對日本人的憎恨,為的是告訴我們戰爭的惡果是多么的可怕。戰火中的孩子是多么可憐啊!不能和我們一樣幸福地生活和學習,不能和我們一樣快樂地成長,還可能失去生命……讓我們一起呼喚和平,告別戰爭吧!
四年級:susen
篇4
1.護患關系中的不和諧因素分析
1.1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分析。受傳統護理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護士的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加之部分醫院的管理制度執行不徹底。導致護士的日常護理工作做的不到位,藥品、器材、急救物品等沒有嚴格按要求進行管理,此外,醫院的衛生安全情況也是潛在的主要因素之一。
1.2患者方面該因素分析。集中表現為患者對醫院護理人員勞動的不尊重,部分患者家屬對所患疾病缺乏合理的認識,使得病情惡化嚴重甚至身故,造成家屬失去理智等后果。其中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會對患者情緒產生直接影響,還有社會因素以及醫院管理體制等因素也會產生同樣的后果。
2.積極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有效措施
2.1完善護理管理的質量和建立相應的安全制度。醫療護理管理的核心是完善護理質量管理和建立骨科安全管理體制,其中對護理質量的評價是體現醫院護理質量管理的一重要環節。對于骨科患者護理中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醫院相關部門應科學制訂“護理組長責任制”、“應急搶救程序”、“重點病人交接班制度”等措施進一步完善骨科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時,部分相關科室也可以成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各司其職;護士長應該不定期進行抽查,可以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或者每周進行護理質量的評估,檢查中遇到的個別問題應及時處理,對與那些護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在每月的質量分析中進行重點講評、整改。
2.2培養良好的護理行為。良好的護理行為是和諧護患關系的必要條件。所以,許多醫學研究者都將護士護理行為的培養放在突出的地位上。相對于醫生、護士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其實患者更需要醫護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態度,例如,當護士在護理患者時,一句親切的問候也許就會讓患者體會到一種完美的服務,這種服務價值是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性格特征,給予其積極的暗示,解除患者自身精神上的枷鎖,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達到進一步治療和緩解病情的目的。同時,護理人員還要積極配合主治醫生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能配合醫生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并及時告知患者檢查中應注意的事項,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增加其戰勝疾病的勇氣。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和家屬的溝通,要求家人定期到醫院對患者進行探視,讓患者深切感受到家人的關愛,使他積極地配合臨床治療。
2.3培養護士良好的心理和人文素質。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有:敏銳的思維判斷能力、明智的洞察能力、豐富的想象力、頑強的意志力、廣泛的注意力以及持久的記憶能力;同時,要有較強的自制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要勇于面對和敢于進取的精神,自強、自信、自立、自尊的意識。因為,護士的心理素質是良好護理服務的前提,它將直接影響護士價值觀的形成甚至護理效果。若在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時,心理素質過關的護士能在現場處理過程中產生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帶動心理素質較差的護士。
篇5
一、明晰評價的價值取向,樹立新型的評價觀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它決定著我們的行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和價值決定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于學科課程中的學習方式,因而它的評價方式也與學科課程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它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在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發展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根據這些特點需要的就是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法,那么表現性評價方法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重要的評價方式,它在評價時,體現了重參與、重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綜合性和全面性,評價標準的合理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
二、明晰評價的發展功能,把握科學的評價原則
(一)激勵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蘊藏的潛能、發現其閃光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和實踐,激勵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通過評價使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提高綜合實踐的水平。我們的課堂強調的是人人參與。在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第一節課上,我們就明確地告訴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中,沒有笨孩子和所謂的差生,只要你不是個懶孩子,只要你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那么你將一定會有所收獲,期末成績都能得到優秀;在活動中,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們經常準備好相機和攝像機,把同學們的一些精彩活動拍攝下來,然后再回放給他們看,如果需要還可以拷貝回家給家長看,這樣一來,充分激發和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同學們為了使自己的表現更加出色,常常在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個個出謀劃策,互相商討、切磋,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積極地投入到每一次的活動中去;為了鼓勵膽子較小的同學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哪怕他們有一點點進步,我們都會不失時機地予以大大地表揚,以此來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二)過程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的是學生的親身參與,從課題的提出——課題的確定——小組的組建——課題計劃的制定——圍繞課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展示——研究報告的完成,我們主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否都參與了研究的全過程,在參與過程中態度是否主動積極。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評價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緒情感、參與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現。自從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來,為了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去,我們都會指導學生完成一份“研究性學習過程實錄手冊”,這份手冊是由各研究小組每個成員通過合作共同完成的,它類似于學生檔案袋的小冊子。包括個性化封面設計——前言——目錄——小組成員名單——研究計劃——資料的呈現(主要部分)——研究軼事——研究反思——研究報告——活動評價表——后記等。
(三)差異性原則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起點不同,其知識、能力、興趣和學習習慣等自然會有差異,教師面對的學生的現實狀態及其成長需求也是殊異紛呈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定起點和差異狀態采用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認學生的差異,承認不同學生的學習在不同的發展方面存在著差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性地學習,讓自己的優勢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在組建課題組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平時的學科成績差或學習習慣差而沒人愿意與他們組成研究小組,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弱勢群體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小組,而這些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把他們放在同一小組,那么他們將會耗去你大部分的注意力和精力,以至于影響到你的正常教學。
三、明晰評價方式、主體的多元性,掌握適切的評價藝術
教育教學情境的復雜性和被評價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評價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根據具體的教育情境,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方式,恰當的選擇時機,因時、因事、因人進行不同的評價,形成高超的評價藝術,使評價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活動。
當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的時候,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式。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信心和勇氣;活動中,老師深度參與某一小組的活動能激起學生更高的研究熱情;活動后,一段肯定的評語、一張特殊的獎狀、一份小小的獎品都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欣喜;課前輕松的聊天,課后委婉的談話,都能使評價藝術滲透于無形。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作為客體同樣也是評價的主體。
實踐研究表明,讓學習者明晰自己的學習需求、判斷自己的學習狀態、反思自己在學習和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及有待改進的方法等,不僅具有自我診斷、自我甄別和自我促進的評價學意義,更具有發展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增長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的教育學效用。
篇6
“和諧”二字,古已有之,“和”與“諧”其實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和睦協調,《廣雅》中說道:“和,諧也。”和諧,其實是中國文化中對一種理想狀態的表達和愿望,同時也是一種手段,代表了一種秩序,而且成為不同觀念人們的共識。如儒家的“和諧用中”的中庸哲學,道家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樸素辨證法,以及佛家的“平等非暴力”的核心價值觀,都從不同的角度對“和諧”做出了詮釋。而在西方教派紛爭不斷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也提出“提倡宗教寬容與和解,創造和平共處的環境。”
用辯證法來說,和諧就是矛盾雙方相互調節,相輔相成,在對立統一中存在。孔子說過“和為貴”。在先賢們看來,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和諧”的作用就是規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強調正確處理這些關系,堅守正道、避免過與不及的偏激行為,使整個社會處于一種和諧狀態的要求,這對人們生活、工作、交往、處世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比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強調天人合一,人與人的關系強調和睦相處、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強調合群濟眾,國家關系上強調協和萬邦,生意關系上強調和氣生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各社會階層之間和諧相處的社會,他們都能從社會的改革發展中普遍受益,各社會階層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勞動合作和利益共享。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如果一個人希望能夠獲得與社會成員平等、公正的競爭機會,其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受的高等教育,其職業、收入、地位具有一定的優勢,才能實現公平的心理訴求。否則,這個個體根本沒有能力參與競爭,更談不上獲得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因此推進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構建“和諧”的理想目標體系,樹立全新的理念,整合高等教育政策,促進高等教育公平,從而達到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偉大的目標。
首先,高等教育公平能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平等、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如果一個社會長期存在嚴重的高等教育不公平,勢必要引起人們的思想混亂,帶來社會的不公平,進而會引發更多的其他問題,激化各種矛盾,造成社會動蕩,使構建和諧社會成為空談。其次,高等教育公平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謂“以人為本”,是指人是發展的出發點,也是發展的歸宿點,發展就是實現人的各種利益要求。把高等教育公平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真正提高全體人員的素質,轉變人口觀念,挖掘人口資源,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要實現社會的和諧就必須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而公民素質的普遍提高、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就需要高等教育的公平。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發展,而離開人,離開高等教育的公平去談論教育的發展也是無稽之談。公平的教育對社會制度的訂立、變遷,對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公平的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
關于教育的公平性,科爾曼提出了四條標準:一是進入教育系統機會均等;二是進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機會均等:三是教育成效均等;四是教育影響生活前景均等。這四條標準涵蓋了教育的全部過程,分別從教育的不同的階段解釋了教育公平性的含義。高等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高等教育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即人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受到教育,教育要尊重人的個性發展,促進所有人都得到和諧發展,以最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高等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活動,高等教育通過對人的發展作用,反映和促進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個人價值就是促進個人發展的價值,即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以及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高等學校在辦學和管理中,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教育機會均等原則,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先決條件,教育機會均等原則,強調人們應該享有平等、公平的教育機會,把接受教育作為人們應該平等享受的權利,它不僅反映了人們對教育公平的要求,也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公平的要求。平等和效率構成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雙重價值取向,當平等與效率發生沖突時,就必須尋求調和,關鍵的前提是不能打破兩者之間的“張力”,否則會引發社會問題。事實上,教育機會平等已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正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在現代社會,受教育權是人類發展權的核心內容,應受國家法律保護。
中國的改革到現在,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由于體制轉型,結構轉換引發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正在積累成為制約社會和諧發展的因素,很多社會問題浮出水面,其中貧富差距的越來越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高等教育公平比其他公平問題顯得更為重要。英國著名改革家杜威說,教育有三種功能(1)將年輕人“整合”到社會及各種成人角色中去的社會化職能(2)促進個人心理和道德成長的發展功能(3)在存在社會、經濟地位等方面巨大不平等的情況下,教育給人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提供獲得救濟的機會,從而顯著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減少社會的不公平。因此,現代社會的教育被視為實現平等“最偉大的工具”,即教育有助于促進社會平等的社會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縮小貧富差距,幫助弱勢群體改變不利處境,從而在起點處矯正事實上存在的其他社會不公平。
由于高等教育階段個人負擔的教育費用比例明顯增加,高校的高額收費給來自中下層的家庭的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弱勢家庭可能不得不放棄讓子女進入高等學校或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的機會,經濟上的差異給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帶來很大的障礙,對教育個體發展的前景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在教育投資上,社會中下層的家庭是很難擁有相應的支付能力來保證實現子女特殊天賦的充分發揮。教育消費的階層結構性差異直接體現了其中的教育公平問題,不同的家庭對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費差異,實質也影響了高等教育所帶來的個人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不公平,受教育上的不公平,最終導致的就是社會公平感的缺失。而在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也存在著學校之間、區域之間、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之間、農村和城
市學校之間在教育信息、教育實驗設施、教師素質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使得個體在進入高等教育后也無法享受同等質量、數量的教育服務,從而無法進行公平競爭。因此,實現高等教育公平首先要消滅貧困,使社會收入分配趨于公平,這是現代社會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經濟目標。人力資本理論認為,高等教育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收入分配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受的教育差異引起的,特別是高等教育能提高個人勞動效率,增加個人收入,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得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高收入職業領域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能縮小貧富差距。
其次,社會各界要關注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子女上大學問題,通過社會籌措教育基金,成立貧困學生基金會,加強教育資金方面的補助。
再次,國家統一調整高校收費標準,不同類型的大學在收費上拉開距離,使貧困家庭子女選擇路徑寬一些,從而縮小因經濟上的差異而引起的教育機會均等的差異。讓自愿學習或服務于基礎研究、中小學教育師資、貧困地區、艱苦行業、國防科技等的學生,少交或不交學費,并享受國家生活補貼。
最后,高校要確保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就必須加強教育政策導向,在經費投入、資源配置等方面向弱勢群體傾斜,完善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高校內部也要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加大對貧困生學費減免制度,使高校在管理制度、收費制度、信貸制度、評估制度、就業與勞動用人制度等各項制度趨于科學、合理,合理的制度可以促進教育的公平。
篇7
關鍵詞:循環農業;技術水平;綜合評價;湖南省
evalu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recyclable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deng xu-xia, liu chun-yang
(college of econom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able agri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3r” principl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asurement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unan’s recyclable agriculture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hunan’s recyl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as at the end of the preliminary stage, and would step into the prime development time. the hindrances to the development were mainly belonging to low level of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research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reduction technology, recycl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systematic technolog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future. moreover,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huge backup and driving force for recyl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key words: recylable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lev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unan province
循環農業實質上是循環經濟在農業領域的實踐應用。而循環農業技術的進步對循環農業的發展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因而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無疑是循環農業技術體系研究的重要內容。對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和方法進行認真地研究,有利于對國家或地區的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合理和有效地評判,從而對促進循環農業技術的進步,加速循環農業的發展進程,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架
循環農業是追求低投入、低能耗、高效能、高產出的經濟。它是一個集經濟、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共贏。因此,循環農業的技術目標是“一高兩低”,即資源利用高效率、物能投低消耗、污染物輸出低排放[1]。因此,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科學性與實用性、系統性與層次性、動態性與穩定性、可測性和可比性、完備性與簡明性、評價指標與系統目標一致性等原則。依據循環農業發展“3r”原則,即減量化原則(reduce)、再利用原則(reuse)、再循環原則(recycle),結合湖南省的實際情況,從循環農業技術體系目標出發來設計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涉及到經濟、技術和社會3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經濟方面包括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技術方面包括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社會方面包括社會發展、社會穩定、社會公平。三者自成體系,又相互作用。以此為基礎,設計了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其中,具體指標的選取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指標選取要能充分體現上一級指標的含義和要求;二是要考慮指標數據必須具備可獲得性。
2 循環農業技術水平評價指標的界定
發展循環農業可以更為有效地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能降低資源和環境成本,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發展循環農業需要技術支撐,而循環農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反映出循環農業技術支撐能力的強弱。因此,從經濟、技術、社會
3個方面設置了相應的指標(表1)。
2.1 經濟指標
2.1.1 經濟水平指標 ①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指農村居民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是衡量農民從事各項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標志,也是直接影響農業持續生產投入的重要因素,反映的是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②農業總產值占gdp比重,即農業總產值與gdp之比。③糧食單產,即糧食總產量與耕地面積之比,指在糧食作物實際占用的耕地面積上,平均每公頃耕地全年生產的糧食數量。④城鎮化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城鎮化率=(市人口+鎮人口)/全部人口。 2.1.2 經濟結構指標 ①農業科技貢獻率,是反映農業科技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的水平,也是能反映農業經濟結構的重要指標。農業科技貢獻率=應用農業科技的產值/農業總產值。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幅度指數,就是指農村非農產業的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該指標反映的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水平,也是循環農業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非農產業的產值等于國內總產值減去農、林、牧、漁總產值。
2.2 技術指標
2.2.1 減量化技術指標 ①農業用水強度,指農業生產用水量與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值。②農業土地產出率,即農業產值與耕地面積之比。③農村用電量強度,即農村用電量與農、林、牧、漁總產值之比。④農用柴油使用強度,即農用柴油使用量與農林牧漁總產值之比。⑤農膜使用強度,即農用地膜覆蓋栽培面積與總播種面積之比。⑥化肥施用強度,就是指農用化肥施用量與農作物播種面積之比。⑦農藥施用水平,即農藥使用量與農作物播種面積之比。⑧單位耕種面積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即農業機械總動力數與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之比。
2.2.2 再利用技術指標 ①農副產品加工率,即已加工的農副產品總值/農副產品總產值。②耕地復種指數,是指一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用百分數來表示,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
2.2.3 資源化技術指標 ①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即畜禽糞便利用量與畜禽糞便總生產量之比。②農用薄膜回收率,指回收的農用薄膜占農用薄膜總量的比例。③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即秸稈利用量與秸稈總生產量之比。④沼氣覆蓋率,即沼氣使用戶數/總戶數。
2.2.4 系統化技術指標 ①信息化綜合指數,體現農民對信息化產品的消費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由信息化、電話和計算機普及率3個指標加權而成。②農業規模化經營比重,指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③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這是一個定性的指標,其資料通過現行統計渠道無法取得,需要采取專家打分的方式取得。
2.3 社會指標
2.3.1 社會發展指標 ①農業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農業勞動力的基本文化素質和農業勞動力接受“兩型農業”生產技術的能力,以及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該指標值越大越有利于“兩型農業”的推進。②農村飲用安全水人數比重,是指農村飲用安全水人數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③森林覆蓋率,即森林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比。森林覆蓋率是反映森林資源與生態平衡狀況的關鍵指標。對于森林在保持水土、凈化大氣、調節氣候、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3.2 社會穩定指標 ①農業就業比例,反映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比重。該指標表現了農民就業與收入來源渠道的多樣化狀況,也間接反映農業發展的經營規模。這是一個負向指標,農業勞動力就業越多,對農業資源的壓力越大[2]。②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表示食物支出占個人收入的比例,用以衡量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狀況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3.3 社會公平指標 ①農村社會公平度,即農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②農業政策支持力度,農業政策的支持力度越大,說明政府對循環農業技術的投入越大、越重視。
3 權數的確定
本研究從易操作性角度考慮,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的是同級指標比較法,就是將同級指標進行比較,根據每個指標對于上級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大小來進行權數分配。循環農業技術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為100%,其中,經濟指標占20%,社會指標占30%,技術指標占50%。對二級指標、三級指
也是根據同樣的原則進行權數分配(表1)。
4 期望值的確定
建立指標體系的關鍵與難點在于期望值的確定。期望值直接反映循環農業技術水平所要達到的目標,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合適,目標太高會導致農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目標太低又無法達到激勵的效果。在期望值的確定過程中,本研究主要參考了兩型農業、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等評價指標體系中相關指標的期望值和中國農業發達地區以及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關指標的當前水平,結合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確定其期望值(表2),從而構出起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5 計算模型
5.1 測算方法
本研究將采用綜合評價指標法進行測算。
5.1.1 指標實現度的計算 在實現度(s)的計算時,分正向指標和反向指標兩種情況[3]。
正向指標實現度:pij=xij/xij′
反向指標實現度:pij=1-xij′/xij
其中,xij為現值,xij′為目標值。此外,實現度超過100%時,都按100%計算。為了防止某項指標完成出色,遮蔽其他指標完成的不足,從而更加強調整體水平。
5.1.2 綜合指數(總實現度)的計算 運用綜合評價法對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綜合評價指數(z)為各指標得分之和,各單項指標得分(fi,j,m) 等于各項指標實現度(si,j,m)與指標絕對權重(ni,j,m)之積。即,
z=σfi,j,m,fi,j,m=si,j,m×ni,j,m×100%
5.2 制約度的計算
循環農業技術發展評價是對循環農業技術發展水平現狀之考察,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找出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障礙因素,有的放矢地對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發展進程中的行為與政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有效地提升循環農業效率與效益。
本研究采用因子貢獻度、指標偏離度和制約度3個指標來診斷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制約度分別表示單項指標與分類指標對循環農業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值,該指標是循環農業技術發展障礙診斷的目標和結果。計算公式為: 三級指標制約度:nj=vj×tj/σ(vj×tj)×100%
二級指標制約度:mj=vj×qj/σ(vj×qj)×100%
一級指標制約度:bi=σmij
其中,qj為因子貢獻度(即二級指標的絕對權重),tj也為因子貢獻度(即三級指標的絕對權重),均代表單項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即單因素對總目標的權重;vj為指標偏離度,指標偏離度表示單項指標與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目標之間的差距,定義為單項指標實現度與100%之差,計算公式:
tj=xj×rj×wj
qj=rj×wj
vj=1-pij
其中,rj為第i項一級指標的權重,wj為二級指標中第i項分類指標所屬的第j個單項指標的相對權重;xj為三級指標中第i項分類指標所屬的第j個單項指標的相對權重;pij為單項指標的實現度。
5.3 階段劃分
將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階段劃分為起步階段、初級階段、發展階段與實現階段。循環農業技術的起步階段40≤z<60;循環農業技術的初級階段60≤z<80;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階段80≤z<100;循環農業技術實現階段z=100。
6 結果與分析
6.1 測算結果
用以上循環農業技術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來量化評價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進程,2011年的測算結果為57分。測算結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末期,很快就能進入循環農業技術的初級階段。
6.2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意在測度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綜合水平,做出評價并找出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短板與障礙因素,因此,將著重三級指標實現的比較分析。對三級指標實現度、偏離度等進行測算、比較,結果如圖1所示。
參考上述階段劃分標準以及數據的三級指標實現的總體分布情況,本研究以指標實現度小于25%作為低于整體發展進度,以大于80%作為高于整體發展進度,因此,三級指標中實現度超過整體進程的有5個,從高到低分別是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森林覆蓋率、糧食單產、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城鎮化率;實現度低于整體進程的指標也有5個,從低到高分別是化肥施用強度、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農村用電量強度、農膜施用強度與農副產品加工率。
6.3 診斷
對一級指標的制約度進行了比較(圖2),可以看出,制約度由高到低依
次是技術指標、社會指標和經濟指標。說明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在技術支持這一塊還有待加強,但在經濟、財政支持上表現良好。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湖南省對于循環農業技術進步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力度較大。
比較二級指標的制約度(圖3)可以看出,制約度最大的是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表明目前湖南減量化技術與再利用技術水平還不高,嚴重制約和影響著循環農業技術的進步;另外社會穩定與社會公平對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制約度最小的是每公頃農業的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這與近些年來湖南省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以及對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
比較三級指標的制約度(圖4)可以看出,制約度最大的是農副產品加工率、農村社會公平度、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與農業就業比例,表明目前湖南在農副產品加工利用這方面還比較弱,農產品再利用技術水平還不高。另外在社會公平、農民生活水平與農業就業狀況等方面都不夠理想,制約了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對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制約度最小的是糧食單產、農藥使用水平、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農用薄膜回收率和森林覆蓋率,這與湖南省近年來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技術是分不開的。
7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圍繞經濟、技術與社會3個層次目標,建立了循環農業技術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測算得出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對指標制約度的計算,當前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是技術水平低,其次是社會發展水平較低。
根據以上評價結果,針對湖南省循環農業技術的主要制約因素,今后應進一步加大力度研發與推廣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和系統化技術;并且要加強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強社會大環境對循環農業技術進步的支撐與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曉峰,張永峰,那 偉,等.松遼平原農牧結合循環農業技術發展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10,35(6):54-57.
篇8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分析;模糊評價
1 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分析
風險因素是指導致或增加某種損失的頻率和損失的幅度的因素。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政治風險因素
即國家政治、政策、社會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所產生的風險因素。因此分析政治風險因素,要研究企業所在國家的產業政策和變更趨勢,以及這種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另外,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國內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必將受到國際國內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企業經營也要關注國際經濟、政治的變化。
(2)宏觀經濟環境風險因素
其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第二,宏觀經濟的周期。
(3)金融環境風險因素
金融環境風險是指企業在從事金融活動時,由于匯率、利率和證券價格等基礎金融變量在一定時間內發生非預期的變化,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即實際收益少于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超過預期成本。金融環境風險由于是金融市場基礎金融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風險,因而并不是由企業自身決策所決定的,而是企業外部的一種客觀存在。
(4)技術風險因素
企業技術風險因素的產生主要是由企業相關的技術變化頻度所決定的。相關環境的技術變化頻度越大,企業的技術風險因素越高,企業的經營環境風險也就越大。在與同行業比較中,企業技術水平與行業的差距越大,企業面臨的技術風險就越大。
2 模糊綜合評價原理
根據風險的含義,風險不僅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的函數,而且是風險事件發生所產生后果的函數,用Pf表示風險事件發生概率,Ps表示風險事件未發生概率,則
Ps=1-Pf(0
對事件發生所產生的后果也用概率來表示,用Cf表示風險事件發生影響程度的大小,用Cs表示風險事件未發生影響程度的大小,則
Cs=1-Cf(0
那么由概率為變量的風險函數如下
Rf=f(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風險事件發生產生后果的概率)
=1-風險事件未發生概率×其產生損失的概率
=1-Ps×Cs
=1-(1-Pf)(1-Cf)
=Pf+Cf-Pf×Cf
顯然有0
一般認為,當Rf0.7時,風險較高。Pf和Cf的值可由專家判斷結合模糊數學分析獲得,詳細過程在下面的案例中給出。
3 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
某企業經研究得出六類主要的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可能程度分布和三種主要的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分布結果。轉貼于
評價項目集由六類風險因素組成,各風險因素的權重A,A=(1/6,1/6,1/6,1/6,1/6,1/6),確定評價尺度V分為五級,V=(0.1,0.3,0.5,0.7,0.9),分別表示{小,較小,一般,大,很大}。
評價項目集由三種風險后果組成,各風險后果的權重W,W=(1/3,1/3,1/3),確定評價尺度V分為五級,V=(0.1,0.3,0.5,0.7,0.9),分別表示{低,較低,中等,顯著,高}。
請由專家或主管組成的風險評估小組對當前的環境風險狀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一種模糊映射,即使對同一個評價項目的評定,由于不同評價人員可以作出不同評定,所以評價結果只能用對第i項目作出第j評價尺度的可能程度的大小來表示。這種可能程度稱為隸屬度,記作rij
rij=對第i項目作出第j評價尺度的專家人數/ 參加評價的專家人數
這樣得到Pf的綜合評判B:
B=A×R
對B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B′=(b1,b2,b3,b4,b5),則
風險發生的概率可表示為
Pf=B′×VT=0.1b1+0.3b2+0.5b3+0.7b4+0.9b5
同理可得出風險后果的程度估計。下面看具體計算過程。
(1)經營環境風險發生概率Pf的評價
假如專家對經營環境風險的概率分布進行了評判,經過統計整理,
因而B=A×R
=(1/6 1/6 1/6 1/6 1/6 1/6)×R
=(0.317,0.267,0.233,0.133,0.05)
則該企業經營環境風險的發生概率為:
Pf=B×VT
=(0.317,0.267,0.233,0.133,0.05)
(0.1,0.3,0.5,0 7,0 9)T
=0.367
(2)經營環境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Cf的評價
因而B=W×R
=(1/3 1/3 1/3)×R
=(0.033,0.3,0.4,0.233,0.034)
則風險后果的程度大小為:
Cf=B×VT
=(0.033,0.3,0.4,0.233,0.034)
0.1,0.3,0.5,0.7,0.9)T
=0.487
進而求得該企業經營環境風險的大小為:
Rf=Pf+Cf-Pf×Cf
=0.367+0.487-0.367× 0.487
=0.675
由于0.3
4結論
從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定義入手對其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六大企業環境風險因素;而后利用模糊數學理論,通過具體案例提出了企業經營環境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本方法對其它風險因素的評價也同樣適用。
參考文獻
[1]強志源.現代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篇9
Abstract: Project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work. How to make a correct and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ris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assessment and the conclusions. For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 project, the environmental risk is analyzed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find out and identify the main cau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the factors set and evaluation set are established on this basis. The fuzzy weight set is determined by expert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n quantified, and based on the above data, the fuzzy evaluation matrix R is built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get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It also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used in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關鍵詞:模糊綜合評價法;環境風險;風險評判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environmental risks;risk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F282;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018-03
0 引言
建筑工程項目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并且極度復雜,其評估對象總是會受到各類不確定要素的影響,而且它的表現往往也是模糊的,所以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風險評價方法去評判風險,已經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了。因為傳統的評價方法沒有對因素的模糊性做深入的研究,因此現在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評估方法,正好模糊綜合評價法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它能夠深入研究評估因素的模糊性。因此在本文中,詳細地介紹了模糊綜合評價法,給出了模糊綜合風險評估法的一般步驟,并運用該方法對某個案例的環境風險程度進行了綜合評判。
1 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分析方法作為一種常見的評價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以及決策能力。該綜合評價法可以用來對人、事、物進行全面、正確而又定量的評價[1]。換一種說法,模糊綜合評價分析法是一種預測評價方法,以模糊數學作為自己的根底,再應用模糊關系原理,把全部的影響因素綜合起來研究,并依據權重區分各類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最后按照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
在評判工程項目風險時,在開展運行過程中,工程項目會受到各方面成分的影響,所以,為了對該項目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綜合評價,作出切確的相關決策,就要使評價模型能夠多方面地考慮影響因素,并進行匯總性的評判。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各種影響因素之間也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它們之間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區以劃分,這樣就很難進行精確的評估[2]。如果將模糊綜合評價分析法引入到項目風險評價中,那么傳統方法只能評判項目單一風險的這一弊端就能較好的解決了,項目的風險也能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評價,最終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更為合理、準確的決策依據。
1.1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原理
模糊數學工具常常會被應用,尤其在模糊綜合評判中,它往往被用作對事物的評判,因此模糊評價法是很常見的一種評判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2]:首先須要確定被評對象的因素集U和評判集V;然后各個因素的權值、隸屬度向量也要分別被確立,稍后變更模糊集合,構造出模糊評判矩陣R;最后評判矩陣,用模糊運算計算權重,對它們進行歸一化,最終得到綜合評判結果集B。
模糊評價矩陣的計算是模糊綜合評判的最關鍵一步。而整個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包括四個重要元素,如圖1。
1.2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特點
總體歸納,模糊綜合評判法的主要特點[2]有:
①評判結果具有唯一性,且是一個模糊向量。首先它是一個向量而不是一個點值,這是由模糊綜合評價法自身的屬性決定的。其次,作為被評判的對象,這些事物是具有中間過渡性的,所以得出的評判結果也不可能會是斷然確定的,而是用了各個等級的隸屬度來表示;再加上由于被評對象的逐一進行,每個被評對象都可由此獲得一個R 陣,得到一個B向量。所以只要合成算子相同、評判指標權數相同,那么對同一個被評判對象來說,其評判的結果就是具有唯一性。
②層次性,循環性。在評判過程中,具有很多層次的,也一直是循環進行的。后面評判過程中需要的數據是前一過程中得出的評判結果。也就是說,進行單級和多級模糊綜合評判是建立在復雜的評判對象上的。
③設立評判等級論域。作模糊綜合評判時,必須明確知道各等級的含義,并設立一個評語等級論域。
2 模糊綜合評價法應用舉例
經分析得,工程建設項目中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的風險因素:政治風險、項目風險、市場風險、環境風險和計劃風險等。在本文中,僅僅是對環境風險這一因素的不確定性問題進行了評估。
下面例舉了某項工程的例子,本文對這項工程中的環境風險進行了風險評估,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建立了模型,進行了評判。而對于環境風險來說,它的影響因素可以由以下五項組成:自然風險、政治風險、市場風險、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
具體步驟如下:
①建立環境風險評判因素集和評價集。
由于環境風險中每一個因素都包含了許多指標,全都計算的話過于復雜,所以為了方便計算,就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指標進行評判。
建立環境風險評判因素集X:X={X1,X2,X3,X4,X5}={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市場風險,經濟風險}。其中,X1={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地理位置},X2={當地社會環境,風俗習慣},X3={政治法律環境,政策變動},X4={市場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市場競爭風險,材料價格風險},X5={經濟效益穩定性,資金周轉能力,資金需求不確定性}。
建立評價集Y={y1,y2,y3,y4,y5}={高,較高,一般,較低,低},并賦予評價集各元素分值分別為{9,7,5,3,1}。
②建立單因素評判矩陣R。
為了風險評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特在該領域內尋找20位權威專家并征求其意見,專家們在對項目的實際情況和風險管理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該項目的各項風險評判因素進行了評價,并給出了評價等級。
以“氣候條件”為例,通過調查、統計,認為其風險高、較高、一般、較低和低的專家們的人數分別是0,1,1,3,15,因此,對該因素的風險隸屬度分別為0,0.05,0.05,0.15,0.75,模糊向量為(0,0.05,0.05,0.15,0.75)。同理,求其他因素的模糊向量。
③一級模糊評判。
由上面求出來的各因素的模糊向量,可以得到一級評判矩陣R1,R2,R3,R4,R5:
④二級模糊評判。
根據一級模糊評判U1,U2,U3,U4,U5,可以組成如下的二級評判矩陣R:
0.614),表示該風險高、較高、一般、較低、低的可能性分別為0,5%,12.1%,21.5%,61.4%,按照風險等級值進行計算,總風險值等于風險等級可能性與風險等級中位數值的乘積,則財務風險值為:Y1=0×9+0.05×7+0.121×5+0.215×3+0.614×1=2.214,風險值對應風險程度為較低,即認為本工程自然風險較低。
同樣,可得其他因素風險程度:社會風險值Y2=3.286,社會風險較低;政治風險值Y3=2.8,政治風險較低;市場風險值Y4=5.946,市場風險一般;經濟風險值Y5=6.866,經濟風險較高;工程環境風險值Y=4.132,工程項目環境風險一般。
3 結語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評判結果,經濟風險較高,因此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應有效的控制各個環節的經濟效益、資金周轉能力等;其他風險因素雖然目前相對不高,但是也要必要的措施還是要提前采取的,風險也要盡可能地降低,以確保項目的安全實施。
本文在評價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使用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可能會受到各種影響,如專家個人的風險偏好、調查問卷的樣本量、風險因素的復雜性等,從而會導致最終評價的準確性也受到一定的影響,研究成果跟現實可能會存在一些偏差,如何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郭波,龔時雨,譚云濤.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篇10
一、引言
基于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大背景,在寧夏主體功能區劃中,寧夏六盤山區為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作為“朝陽產業”、“無煙工業”的旅游成為寧夏六盤山區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而目前對于寧夏六盤山區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發展模式、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市場研究和旅游扶貧等方面,而幾乎沒有涉及到旅游對環境的影響研究。然而新時期要實現寧夏六盤山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優良的旅游環境為基礎,因此了解旅游活動對六盤山區環境的影響,確定主要影響因素,對緩解六盤山區生態環境壓力,改善景區質量,實現六盤山旅游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區概況
六盤山區地處寧夏南部山區,在甘肅、寧夏、陜西三省的交界處,涵蓋了固原市原州區、隆德縣、涇源縣,總面積678平方千米,植被覆蓋率高,擁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富含負氧離子,是天然氧吧。六盤山區平均氣溫7℃,夏季氣溫在12―25℃之間,氣候涼爽,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自然景觀魅力獨特具有發展旅游的先天優勢,同時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交錯的地帶、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地區。六盤山區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且組合度優良,是寧夏旅游熱點景區之一。寧夏六盤山區有“高原平湖”之稱的老龍潭、被譽為“小九寨”的小南川、荷花遍地的野荷谷、環境優雅的避暑勝地涼殿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動植物園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這里組合,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使它成為納涼游、研學游、體驗游、美食游、創意旅游等的理想去處。
(二)研究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一種運用模糊變換原理分析和評價模糊系統的方法。
它是一種以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精確與非精確相統一的分析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處理各種難以用精確數學方法描述的復雜系統問題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優越性。在旅游研究中成功的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了環境承載力評價、游客滿意度、旅游公共服務水平評價、旅游資源評價等方面,而旅游對環境的影響本就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概念,很難對其進行準確的評價。因此,本文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以最大限度的界定旅游對環境影響中難以量化的概念,減少主觀因素的偏差,科學評價旅游對環境的影響。
(三)指標體系的構建
筆者在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收集整理評價旅游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指標,然后采用眾數統計法、專家咨詢法、訪談法對整理的指標進行篩選,最終構建三層指標體系來研究六盤山區旅游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見表1)。
(四)模糊評價集合的設置
評價集合V是指評價者對旅游環境影響的感知等級的集合,根據等級劃分理論將評價集劃分為5級,即旅游對環境的影響:很小,較小,一般,較大,很大,則構建評價集合V={很小,較小,一般,較大,很大}。為了能量化的評價旅游環境的影響程度,對這五個評價等級分別賦予分值:0.2分、0.4分、0.6分、0.8分、1分。
三、評價
(一)評價要素權重子集的確立
在表1確定的寧夏六盤山旅游活動對環境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由于同一指標層中各指標對上層指標的影響程度并不是一致的,大于或小于另一些指標。為衡量下層各指標對上層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筆者采用向從事旅游相關研究的專家發放調查打分表,調查寧夏六盤山旅游活動對環境影響的狀況。一共發放打分表35份,有效收回打分表34份,有效回收率97% 。問卷回收后用軟件yaahpV10、和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如下:
各子集權重(一級權重)為:
?=[0.2589,0.5558,0.1364,0.0489];
各子集中Ci(i=1,2,3,4)各個要素的權重,即二級權重為:
?1=[0.2276,0.4464,0.164,0.0894,0.0409,0.0318];
?2=[0.2281,0.4261,0.1696,0.0848,0.0586,0.0327];
?3=[0.1089,0.3896,0.225,0.1753,0.0658,0.0354];
?4=[0.4734,0.2305,0.1352,0.0414,0.0808,0.0386];
(二)確立單要素評價決策矩陣
根據前面已經確定的評等級標準依次,請評判專家中的每位成員對各個指標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