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及謎底范文

時間:2023-03-29 02:54: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謎語及謎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謎語及謎底

篇1

古代有一個皇帝十分龐愛一個妃子,這個妃子姓李,常常利用皇帝對他的寵愛為所欲為。凡朝中要想升官的官員,都會走她的門路,這在宮里也已經不是陌生事了。

有一天,宮里設宴,觀看伶人演出。劇中有兩人對白,甲問:“我們國家有何喜事?”乙答:“你未聽說有鳳凰出來飛翔吧?”甲又問:“聽說過,但不知詳情?”乙說:“鳳凰飛翔有四種情況,它的預兆也不相同。向上飛是預兆風調雨順,向下飛是預兆天下太平,向外飛是預兆四方來朝,向里飛是預兆加官進祿。”皇帝聽后,知道這話里有話,是在挖苦他,但由于這表面上只是伶人的表演臺詞,也就不好發怒。

你能說出伶人乙話里的另一層含義嗎?

謎底:“向里飛”,實際上是指官僚們“向李妃”。

篇2

謎底:飛機

謎面:一只大蜻蜓,飛往天空中,瓦上不能立,樹上不能停。 (打一物)

謎底:飛機

謎面:不是神仙能上天,騰云駕霧只等閑,崇山峻嶺閃身后,萬里行程一日還。 (打一交通工具)

謎底:飛機

謎面:長空蜻蜓飛,轟隆響如雷,空中它架橋,連接歐非亞。 (打一交通工具)

謎底:飛機

謎面:一只飛燕,快速似箭,一身銀裝,翱翔藍天。 (打一交通工具)

謎底:飛機

謎面:老丈人搭飛機 (打二字宋朝人名)

謎底:岳飛

解析:岳父飛了~

謎面:一架小飛機,飛行看天氣,晴天飛得高,陰天飛得低。 (打一動物)

謎底:蜻蜓

謎面:在飛機上放鞭炮 (打二字俗語)

篇3

1、選地、滅茬整地、起垅夾肥

選茬、應該選擇小麥、大豆、馬鈴薯茬口,也可選擇較肥沃的玉米茬。豆茬能提供較多的氮素營養,所以肥力較高,麥茬土壤熟化時間長,速效養分含量較高,適合做玉米前茬。馬鈴薯屬于軟茬,容易滅茬利于整地。秋整地如果秸稈還田就應該及時粉碎及農家肥一起翻入土壤。春整地一定要及早及時在土壤化通20cm時整地,結合每畝施農家肥2立方米及施入底肥25kg。秋整地和春整地都應旋耕、起垅、鎮壓一次完成,耕翻深度20-23cm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達到待播狀態。整地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覆膜效果的好壞。起垅的大小應該和正常直播垅的大小一樣。

2、選擇優良品種及種子處理.

在我縣一般選擇有效活動積溫在2650-2750攝氏度左右的品種較適宜。種子處理主要有選種、曬種、種子包衣。選種:剔除種子中的雜質、小粒、癟粒、破粒、霉變粒來提高種子的凈度。精選種子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為播種后,出苗齊苗壯打下基礎。曬種:選擇晴朗天氣,把種子攤在地上或席子上,連續曬2-3天,經常翻動白天曬晚上收起。曬種可提高種子的通透性,利用紫外線殺除種子表面的霉菌,曬種可以減少玉米絲黑穗病害的發生,還可提高種子的發芽勢。種子包衣,選擇優良的種子包衣劑,包衣劑主要有殺蟲劑、殺菌劑、植物調節劑、微量元素及成膜劑等。主要對種子起滅蟲、殺菌、防鼠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一般都選擇兼防玉米絲黑穗病的種衣劑。

3、適時早播、封閉除草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播種是十分關鍵的環節。播的過早容易造成種子的粉種、霉爛。過晚有些生育期長的品種,不能有效的利用積溫達到高產的目的。當土壤耕層5—10cm地溫穩定通過6--7攝氏度時方可播種。土壤濕度達到用手一攥成團一松即散的狀況即可,如遇干旱需坐過濾水播種。播種時用播種機調好株距,合理密植。根據品種和土壤有機質含量來確定。株型收斂的品種宜密,植株繁茂、高大宜稍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宜密,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宜稍稀。一般要公頃保苗在75000株左右即株距6時,最低要公頃保苗56250株即株距8時。播種深度要比直播稍淺,一般播深3--4cm即可,如覆膜及時2cm也可出苗。播種時也可結合每畝施5公斤復合肥做口肥施入,但不能種肥同位以免肥燒芽。播種時要對臉播種,即播種第一垅時要在正常播種時垅眼稍往左偏3cm,播種第二垅時垅眼稍往右偏3cm,這樣覆膜時把這兩垅一起覆膜,覆膜機就不會把種子扣出來,其它垅都要以此類推來播種。播種后要及時覆土鎮壓,打碎坷垃,為覆膜除草做準備,一般播種后不能超過2天就要及時覆膜,如覆膜過晚容易干種,因為播種時比直播淺。覆膜時要結合化學除草同時進行,覆膜由于濕度大,溫度高,揮發少,農藥利用率高,一般的除草劑效果都很好。一般每公頃用38%莠去津4500克加50%乙草胺2300克和2、4-D丁酯120克兌水1200公斤均勻噴霧。噴藥后要及時覆膜,覆膜要把膜拉緊壓實,覆膜機后要有人查找,沒有壓住的膜要及時壓住。以免風大把膜掀開,影響出苗。

4、及時扣苗

覆膜后膜上馬上就會結上一層小水珠。覆膜10天左右要檢間是否有苗破土,用扣苗器敲打膜上的水珠如有苗破土就要及時扣出,以免遇高溫天氣扣苗不及時把苗烤死。扣苗時要把膜扣一個跟成株玉米桿粗的眼,扣的眼不能過小,過小高溫容易把苗烤死,扣的也不能過大,過大容易出草。80%以上苗1—2天內都能破土。扣完第一批苗后隔一天再扣第二批苗。正常情況下2-3天苗都能出齊。

5、補種

對缺苗斷條的用扎眼器扎眼深4-5cm小眼,用水壺澆足水,放入單粒種子然后覆土2-3cm即可。

6、除蘗、拔大草、趟二遍

6月上旬趟第一遍。6月中旬趟第二遍,自動犁分板稍稍張開,以便為以后遇干旱灌水水流順暢,同時深施入尿素每公頃300公斤。玉米分蘗大多為無效分蘗,個別肥水充足也能成為有效分蘗。保護地栽培幾乎每一株都有分蘗。除蘗在6月下旬,除得過早容易再發除不凈,除得過晚容易造成植株養分消耗,影響產量。除蘗的同時把苗眼間長出來的大草拔掉。

7、及時防治病蟲害

相對露地直播地塊,覆膜地塊玉米螟發生較重。(1)高壓汞燈防治時間為玉米螟成蟲羽化初始日期,每晚8時以后開燈。(2)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一般在7月初玉米田間放蜂一次或間隔五日再放蜂一次,每公頃放蜂22.5萬頭。(3)Bt乳劑防治在玉米田間有5%抽雄時每公頃用2.5千克左右的Bt乳劑顆粒劑撒放。7月份高溫多雨重點應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一個是選擇抗病品種。另一個是加強農業防治,適時早播,施足基肥,實行輪作。再一個是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質量份數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葉面噴灑。玉米蚜蟲可用25%輝豐快克乳油、來福靈、樂果乳油、一遍凈等進行防治。

8、適時收獲

篇4

根據玉米的生長特殊性,除了盡可能采用早熟品種以外,在這一地區可用中、晚熟品種,大力推廣種植地膜玉米,對于確保玉米作物的早熟、穩產和高產以及輪作倒茬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一、種植基礎

1.土地選擇選擇土壤肥沃的麥茬地、休閑地、棉花地、綠肥地、瓜地等,輪作期一般2-3年。

2.整地要求開春播種前處理要及時,過早容易使土壤中層板結,過晚則容易跑墑影響出苗,整地要求達到松、碎、平、齊、均、墑六字標準。

3.種子處理選用的種子要大小開頭整齊,發芽率在90%以上;播種前2-3天用種子量的0.3殺菌劑拌種,預防黑穗病。

4.播種與密植

(1)播期:4月10日前后。

(2)播量:條播3.5-4公斤/畝,精量播種2.5公斤/畝,深度4-5厘米。

(3)種肥:磷酸二銨或三料每畝10公斤左右。

(4)密度:行距60-70厘米,株距16-18厘米,畝保苗株數6000-7000株。收獲株數6500株左右。

二、栽培管理

1.生長管理

玉米從播種到期出苗后,運用葉齡模式判斷內部穗分化進程,掌握外部形態變化和內部發育的對應關系,為玉米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據觀察,不同品種的玉米穗分化期與外部葉片不同;但是穗分化各時期的葉齡指數比較接近。用葉齡模式強化玉米促控措施,在田間管理中簡單易行,生產中有“三中間,五葉定,七葉控,十葉攻”的經驗。以促進玉米的早發穩長,壯桿和大穗。

玉米苗期,可見葉1至9片時,是生根長葉為主的營養生長階段。出葉速度較慢,平均3-5天出現一片,對水肥要求不高,但對磷肥的需求較迫切。因此在播種時種肥一定要帶夠。這期間在栽培管理上以放苗條、封洞、中耕松土、除草、蹲苗為主,第一遍中耕的深度以14-16厘米為宜,距苗帶5-7厘米。蹲苗要掌握好“蹲黑不蹲黃,蹲濕不蹲干,蹲肥不蹲瘦”的原則,穗期可見葉10-16片時,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這時是玉米需水、需肥的關鍵時期,管理中心是水肥的合理運用。田管上以破膜、開溝、封土、封壟追肥為主,施肥是一一般氮肥60-80個標準肥,磷肥30-40個標準肥為宜,配合使用,追肥后緊跟著澆頭水,以形成玉米合理的群體和健壯的個體發育。

可見葉17-19片時,正好是玉米花粒期管理階段,此時玉米的生長發育特點是:在開花、傳粉、受精的基礎上,以籽粒為中心的生殖生長期,營養器官生長速度下降,有機物質不斷向籽粒中進行轉化、運輸和積累。這時田間管理以澆水為主,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適當補施一定量的微肥,以增強長勢,加大葉面積,克服花期不遇,減少禿頂缺粒。頭水之后一般15天左右接著澆第二水。

當最后一片葉子展開時,莖葉生長逐漸停止,則玉米需水的臨界狀態,需水達到高峰。從抽雄穗前10天一以抽雄穗20天的一個月內,田間持水量應保持80%左右為最佳,因此要特別注意澆好揚花天水和灌漿水,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促進有機質的轉化速度,使得粒大粒飽。但最后一水不能澆得太晚,一般在8月20日前后停水,以免影響玉米成熟。

2.病蟲害的防治管理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葉銹病。其防治方法有:播種前種子用殺菌劑拌種處理病初期噴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玉米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和地老虎,玉米螟的防治可采用呋喃丹每畝2公斤左右。在大嘈叭口時期,灌灑效果較為顯著。地老虎一般采用誘殺的方法,在田邊擺上糖漿盤進行粘捕。

三、注意事項

一是生產技術管理上要處處體現出“早”字。要早播種,一般5厘米土壤溫度穩定通過8度時即可播種;早中耕松土,早除地膜以外田間雜草鞋;早開溝封壟,早追肥,早澆水,早收獲。

篇5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具有明顯的增溫、保墑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的作用,在我國東北、南方高海拔冷涼山區和半山區等,氣候寒冷,無霜期短,再加上一些地區干早少雨,采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使玉米提早成熟,并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 由于近兩年連續遭受低溫冷害,玉米a量和品質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取了地膜覆蓋技術,

1 地膜玉米增產原因

地膜覆蓋的作用主要有增溫保墑、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與養料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田間光照強度、抑制雜草病蟲害的發生等生態效應。并且還可以使植株根葉生長速度加快,幼穗分化和灌漿時間提前,葉面積增大,光合效率提高等生物學效應。地膜覆蓋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增溫作用,熱量正是低洼地所缺少的。而低洼地具有的優勢是土壤肥力較高,水分充足。通過選擇高產的品種地膜覆蓋也正是充分利用了低洼地的優勢,克服和改善了低洼地限制產量的主要因素。這樣高產品種,充足的肥力、水分、溫度構成了低洼地高產的基礎。地膜覆蓋是低洼地的一項抗災減災技術措施,也是一項低洼地土壤改良措施。

2 基地選擇

基地需要空氣清潔,應設在3km內無污染源,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基地的灌溉水質量、周圍空氣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標準范圍內。

3 玉米地膜覆蓋的主要技術措施

3.1 播前準備

3.1.1 選地: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有灌溉條件的地塊。

3.1.2 整地:做到地平,無坷砬,無根茬,上虛下實,一般可以秋整地或早春頂漿春起壟,壟距65-70cm。結合整地,每667O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銨15-25公斤,硫酸鉀5公斤。如用45%玉米專用肥(15%、15%、15%)30-35公斤。鋅肥1公斤。

3.1.3 選膜:厚度0.005-0.007毫米的地膜,膜寬80cm.每667O3.8-4.5公斤,實際操作中一般5公斤。

3.1.4 品種選擇:一般選擇比當地種植的品種所需積溫多100-150℃的品種,生育期長10-15天,或葉片多1-2片的品種,同時要求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強,豐產性能好的品種。三積溫區2300-2500℃,選擇興墾3號、四單19。二積溫區2500-2700℃,選擇鄭單958、豐禾10。

3.2 播種:

3.2.1 播前5-7天,曬種2-3天。

3.2.2 藥劑拌種:種子包衣。藥種比1:40-50。

3.2.3 播種時間:地溫穩定通過6℃即可播種,我縣一般是4月22日-25日,所以應在4月22日-5月1日進行播種。播種時要施種肥,每667O二銨5公斤,尿素2.5公斤。

3.2.4 播種方法:開溝座濾水,等距播種,覆土2-3cm厚,播后清理壟面的坷垃,石塊、殘茬,并鎮壓。

3.2.5 化學除草:播后每667O用50%都阿合劑125-150ml對水30-50公斤噴于地表。

3.2.6 覆膜:機械覆膜。然后人工檢查一遍,保證兩邊壓嚴,以防大風揭膜。

3.2.7 種植密度:每667O平展型品種3300-3700株,緊湊型品種3800-4500株。

3.3 田間管理

3.3.1 播后趟一犁,放寒增溫,促進幼苗早發,同時也有利于將膜壓嚴。

3.3.2 加強地膜管護,及時檢查壓土,防止風揭膜,并且蓋土不能過多或過少。

3.3.3 適時放苗,在幼苗2葉到2葉一心時及時放苗,不要過早或過晚,每穴只放一株,早放多壓土,晚放少壓土,注意壓嚴。

3.3.4 搞好補苗,備好預備苗,發現缺苗及時補栽,確保全苗。

3.3.5 合理追肥,地膜覆蓋栽培玉米,生育期長,植株繁茂,產量高,對于養分的需要量特別大,后期易產生脫肥和早衰,所以必須適時適量追肥,在玉米7-9葉期,每667O追尿素12.5-17.5公斤。

3.3.6 揭膜,在玉米12-14片葉時及時揭膜,以利接納雨水和后期田間管理,并搞好去蘗,防止養分無效消耗。

3.3.7 灌溉,抽雄至灌漿期澆一次揚花水,吐絲后一周灌一次水,確保玉米正常授粉及籽粒灌漿用水。

3.3.8 病蟲害防治,防治玉米螟,可采用BT乳劑、快殺靈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防治。病害主要是大小斑病,在玉米抽雄前后對發病田塊用50%多菌靈WP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噴霧。

3.3.9 促熟降水、放秋壟,在玉米蠟熟中后期進行站稈扒皮晾曬,提高籽實成熟度、降低含水量,提高品質。

篇6

關鍵詞:玉米地保護;栽培;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6-0286-01

0 引言

玉米保護地立體栽培是北方一熟制區栽培技術上的一項重大改革,是玉米實現高產增效的最佳模式,是集“白色革命”、“綠色革命”、“黑色革命”為一體的綜合栽培技術。

1 玉米保護地立體栽培的由來與內涵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農產品特別是對糧食作物提出了畝產噸糧,產值達千元的要求,再靠古老的傳統的平面模式栽培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經濟需求,為此自1997至1999年間首先在楊樹鄉進行小面積實驗研究,歷經豐、平、欠年驗證,總結探索出了一條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新途徑——玉米保護地立體栽培技術。

玉米保護地立體栽培技術內涵,主要是指在同一單位面積土地上,根據各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利用高矮棵互作,充分利用時、空、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潛力,建立多物共生,多層次配置的優化人工“生物群落”。

2 技術模式

2.1 大垅雙行覆膜邊行帶蕓豆與矮棵作物間作。(簡稱大雙膜間作)。垅距105厘米,垅上雙行。兩垅四行間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八行間作地平方米保苗7株。

2.2 小垅單行覆膜邊垅帶蕓豆與矮棵作物間作(簡稱小單覆簡作)垅距70厘米,垅上單行,兩垅間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間種地平方米保苗7株,六垅間作地平方米保苗6株。

2.3 育苗移栽玉米邊垅帶蕓豆與矮棵作物間作(小單栽單間作)。垅距70厘米,垅上單行,兩垅間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間作地平方米保苗7株,六垅間作地平方米保苗6株。以上三種模式間作比例因地因作物而異。

3 不同模式面積產量產值計算方法(以畝為單位)

3.1 面積 大雙覆間作(2∶2)玉米=3/5畝;(2∶4)玉米=3/7畝;(4∶6)玉米=1/7畝。小單覆簡作(2:2)玉米=1/2畝;(2∶4)玉米=1/3畝;(6∶2)玉米=3/4畝。小單栽間作(2:2)玉米=1/2畝;(2∶4)玉米=1/3畝;(6∶2)玉米=3/4畝。

3.2 產量 大雙覆間作(2∶2)混合畝產=3/5×玉米畝產+2/5×矮棵作物畝產。(2∶4)混合畝產=3/7×玉米畝產+4/7×矮棵作物畝產。(4∶6)混合畝產=1/2×玉米畝產+1/2×矮棵作物畝產。小單覆間作(2∶2)混合畝產=1/2×玉米畝產+1/2×矮棵作物畝產。(2∶4)混合畝產=1/3×玉米畝產+2/3×矮棵作物畝產。(6∶2)混合畝產=3/4×玉米畝產+1/4×矮棵作物畝產。小單栽間作混合畝產量同小單覆間作計算方法。

3.3 產值 混合產值=玉米純面積產量×單價+矮棵作物純面積產量×單價;混合產值=混合產值-混合投入;比其它作物純產值=混合純產值-其它作物純產值。

4 不同模式產量效益比較

全區玉米保護地立體栽培玉米純面積30萬畝,矮棵作物純面積35.45萬畝。計65.45萬畝。經測產(抽樣測產法)玉米平均畝產952.4公斤,混合平均畝產593.3公斤,畝產值634.8元,畝混合純收入422.23元。比清種玉米增產138.8公斤,畝純增收187.73元。比清種大豆畝增加431.8公斤,畝純增收219.23元。

4.1 大雙覆間作玉米地純面積3萬畝,矮棵作物純面積4.1萬畝。計7.1萬畝。經測(抽樣測產法)玉米平均畝產992.84公斤,混合平均畝產563.5公斤,混合畝產值632.97元,混合畝純收入429.13元,比清種直播玉米畝增109公斤,畝純增收194.64元,比清種大豆畝增產402公斤,畝純增收226.13元。

4.2 小單覆間作玉米純面積17萬畝,矮棵作物面積21.35萬畝,計38.35萬畝。經測(抽樣測產法)玉米平均畝產1.032.37公斤,混合平均畝產618.3公斤,混合畝產值669.49元,混合畝純收入458.24元,比清種直播玉米畝增產163.8公斤,畝純增收223.15元,比清種大豆畝增產456.7公斤,畝純增收255.24元。

4.3 小單栽間作玉米純面積10萬畝,矮棵作物純面積10萬畝,計20萬畝。經測(抽樣測產法)玉米平均畝產804.46公斤,混合平均畝產556.03公斤,混合畝產值576.49元畝混合純收入359.89元,比清種直播玉米畝增產101.53公斤,畝增收125.39元,比清種大豆畝增收394.53公斤,畝純增收156.89元。不同模式產量效益最高的是玉米大雙覆2:2(高粱)間作,混合畝產932.7公斤,混合畝純收入682.7元,比清種直播玉米畝純增收448.2元,比清種大豆畝純增收479.7元居首位。

5 增產增效主要原理

5.1 通過覆蓋地膜或育苗移栽等“白色革命”措施,有效地解決了高寒地區熱量不足的矛盾。一般大雙覆可搶得積溫320℃左右,小單覆可搶得積溫260℃左右,育苗移栽可搶得積溫200℃左右,為此可種植比當地直播生育期晚10天左右的高產晚熟品種。地膜覆蓋保墑節水,覆蓋后30厘米耕層土壤含水量提高15%,10厘米耕層土壤含水量比未覆膜的提高33%,0-100厘米土壤貯水量每畝比未覆膜的增加3-4噸。

5.2 通過與矮棵作物間作,解決了透風通光問題,為此可選用喜密植的高產玉米品種,增加種植密度。一般70厘米標準2垅間作地比清種直播畝保苗增80%-90%(清種玉米畝保苗3000株,2垅間作地畝保苗5700株),4垅間作地比清種直播增50%(4垅間作地畝保苗4600株),6垅間作地比清種直播畝保苗增30%(6垅間作地畝保苗4000株)。

5.3 通過增施農肥,配方施用化肥,覆膜后有增肥效應,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增產。

篇7

關鍵詞:高緯寒地;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158-1

1 選地

由于本縣大豆生產面積占全縣總播種面積的70%以上,種植玉米多選在大豆茬或是雜豆茬,需要注意上年豆茬大幅度超劑量應用異惡草松類除草劑及氟磺胺草醚的地塊,避免因藥害產生的減產損失。

2 品種選用

2.1 選用推廣命名的優良玉米品種

本縣地處地理位置獨特,受無霜期短的制約因素明顯,選用品種時切忌越區種植,四積溫區:德美亞1號、利合16、海育12等;五、六積溫區:克單14號、德美亞2號、冀承單3、克單9號、豐早303等。

2.2 種子清選

由科研院所或種子公司購進選用的品種,要仔細察看內外包裝物的標簽標注值,查驗種子各項技術指標是否合格。查看是否除去霉變、秕粒、破碎粒及病蟲危害的籽粒,查看種子飽滿度、整齊度是否一致等。

2.3 曬種

播種前57天進行曬種,晾曬23天,不僅降低種子含水量,增加種皮透性和種子吸水能力,而且提高酶的活性,吸水快,發芽率高。

2.4 種子藥劑處理

購種時沒有經過專用種衣劑處理過的玉米種子,經曬種處理后播種前,為防治地下害蟲進行藥劑拌種,每公頃采用50%辛硫磷100~150克對水1000克,均勻噴灑20~30公斤玉米種子,燜種5~6小時陰干后播種。防治根腐病及絲黑穗病等,可選用高效殺菌劑(胳菌腈、精甲霜靈)或專用玉米種衣劑按種子重量比進行拌種。如選用2.5%胳菌腈20~30ml加水500~800克混勻后拌玉米種子10~12公斤,或選用100ml亮盾對水1000~1500克配制成母液后再拌種100公斤玉米種子。

3 精細耕整地

在有深松深耕基礎的地塊,采取耙、旋、起壟等作業方式,在地板平整干凈適宜時,采用旋耕技術,活化土壤,土層不亂。一般豆茬地可根據土壤墑情和播種時期確定耙地深度,通常輕耙深度為8~10cm,重耙1215cm 。做到不漏耙、不拖堆,早春拖、耢、耙、壓是保墑保苗的有效措施。提倡秋季大機械整地技術,做到整細、整平、整碎,同時進一步做到秋起壟秋施底肥秋鎮壓。

4 播種

播期。當510cm深處土層溫度穩定通過67℃時,可進行播種,本縣域內一般玉米大田生產播期在4月25日~5月15日;播法。機械精量播種,要求種子要播進濕土層,深淺適宜,播深一致一般播深在45cm,當墑情較好宜淺播淺覆土34cm,株行距均勻;播種量。機械播種用量為20~28公斤/公頃,五、六積溫區保苗89萬株/公頃,四積區保苗68萬株/公頃。

5 合理施用化肥

提倡施用有機肥做底肥,每公頃施用優質有機肥20000~30000公斤,在秋整地或起壟前條施或撒施。應用化肥做種肥(口肥),公頃施入磷酸二銨140~170公斤,尿素80~120公斤(建議常規尿素與緩釋尿素結合施用),硫酸鉀50~60公斤,要避免化肥與種子接觸,做到側深施肥,以免影響種子發芽,適當補充鋅肥的施入,增加控釋肥的投放力度。根外追肥(尿素150~220公斤或高氮復合肥等),在土壤肥力低或底種肥不足情況下:在玉米6展葉期追第一次氮肥效果好。根據情況還可以在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二次追肥,防治后期脫肥。

6 田間管理

補栽或移栽。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預備苗或田間多余苗進行坐水補栽或移栽。3~4片葉時,要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苗期深松。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提高地溫,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和轉化,促進根系的生長和吸收;及時鏟地、趟地和放秋壟。即使用了除草劑滅草以后的玉米地也要及時進行鏟地、趟地和放秋壟。頭遍鏟趟后,每隔10~12天鏟趟一次,做到三鏟三趟;使用除草劑的趟二遍;化學除草。苗前除草劑:72%普樂寶乳油;72%都爾乳油;72%2,4D-丁酯乳油;33%除草通乳油;出苗后莖葉處理:玉米24葉期,單子葉雜草25葉期,闊葉雜草24葉期進行噴霧處理控制草害。常用的除草劑:4%玉農樂懸浮劑;38%莠去津(阿特拉津)懸浮劑;50%草凈津可濕性粉劑;50%莠滅凈可濕性粉劑;25%寶成干懸浮乳劑;病蟲害防治。玉米常見葉斑病的發病初期均在拔節期至抽雄期(67月份),應及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用50%敵菌靈300~500倍液等噴霧。在達到田間防治指標時(6月中旬)開始噴藥,間隔7~10天一次,到灌漿后停藥;防治玉米螟,在心葉末期往喇叭口內投施顆粒劑效果最好。1.5%辛硫磷顆粒劑,3%呋喃丹包衣顆粒劑,5%甲基對硫磷顆粒劑,用量12kg/667㎡;防治粘蟲糼蟲,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30%速克斃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滅幼脲Ⅲ號懸浮劑1000倍液,25%滅蟲王3號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噴霧。

7 收獲前管理

7.1 站稈扒皮晾曬

扒皮晾曬必須在蠟熟末期進行,太早了要減產,太晚了溫度太低降水的效果不明顯。蠟熟末期的標志是籽粒變硬,手指劃之有痕但不破,俗稱黃蓋。

7.2 適時脫粒

篇8

關鍵詞 玉米;倒伏;原因;預防措施;淮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056-02

玉米是淮北地區主要的糧、飼、經等多種用途的高產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揚,整地、播種、施肥、收獲等機械的推廣應用,種植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然而玉米生育期短,生長季節自然災害頻發,耕作、種植、管理粗放,每年玉米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現象,倒伏導致玉米減產15%~25%。我國每年因倒伏造成玉米的產量損失近100萬t [1-7]。目前我國玉米栽培中倒伏問題依然突出。因此,在玉米生產中,應采取科學的預防和補救措施,使玉米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達到穩產、高產、高效的目的。

1 倒伏類型

1.1 根倒

根倒是由于根系發育不良,土壤疏松,在下雨或灌溉后遇到大風發生的倒伏。根倒主要發生在苗期,特別是在播種前進行旋耕或翻耕整地田塊,發生根倒后要及時進行扶正或培土固牢。

1.2 莖倒

莖倒是由于植株生長發育太快,莖稈細嫩,莖基部承擔不了上部整個植株的重量而發生向地彎曲。

1.3 莖折

一般有3種:一是在節間部位折斷,但植株養分依然能運輸正常,植株仍能生長,但這種倒折后葉片光合作用降低,容易造成植株腐爛;二是在節間部位全部折斷,植株無法運輸養分造成全株死亡;三是病、蟲的危害,玉米抽穗后因莖腐病引起或因玉米螟鉆蛀莖稈蛀食降低了抗風能力而引起的折斷。

2 倒伏原因

2.1 整地質量因素

近年來,農村有效勞動力逐年減少,耕作越來越粗放。現在全面推行小麥秸稈禁燒,有大量的小麥秸稈粉碎施入田間造成整地質量差,土壤通氣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難,影響根系發展,導致莖稈細弱。

2.2 品種因素

由于玉米品種莖稈細軟,植株、穗位偏高,果穗偏大,抗倒伏能力差,在遇到大風暴雨時容易發生倒伏。

2.3 播量因素

種植密度過大,玉米個體與群體不協調,導致通風透光條件差,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由于種植習慣,加之較粗放的田間管理,有些農民播種后不間苗、不定苗,導致種植密度過大,植株生長不良,莖稈細弱,抗倒性差。

2.4 施肥因素

在對植株施用肥料時,全部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鉀肥;或者施肥時期不當,易導致玉米營養的失衡,如果生長過快就會引起植株過高,從而使得莖細長,自然根部的組織缺乏強度[5-6],出現倒伏;比如在玉米拔節期追施過多氮肥,致使莖基部3~5節伸長,導致玉米生長過快,莖稈細弱而發生倒伏。若肥料過多,則由于肥料位于根部會燒斷根部,引起玉米的根部下伸受限制,失去支持作用從而出現倒伏現象。

2.5 灌溉因素

在玉米生長時干旱缺水或澆水過多時,不利于根系發育,也容易導致根莖倒伏。

2.6 病蟲害因素

莖腐病最易造成玉米穗上部莖稈折斷;玉米螟幼蟲蛀食莖稈造成空洞,引起莖稈折斷。

2.7 氣候因素

每年7月、8月淮北地區高溫且多雨,正值玉米旺長期,莖的生長速度較快,莖的組織較脆弱,一旦出現大雨、大風、暴雨、冰雹或風雨交加天氣就易引發倒伏現象[1-3]。

3 預防措施

3.1 選用抗倒伏品種 ,精細整地

選擇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小麥秸稈要拋撒均勻,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的條件,促進玉米根系發育,增加次生根的生長,增強抗倒能力。

3.2 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特征特性合理種植,改善植株個體發育,培育壯苗,使植株生長健壯,減輕倒伏。

3.3 氮、磷、鉀肥合理施用

玉米雖然對氮肥需求較大,但在施用氮肥同時增施磷、鉀肥可以促進玉米莖稈的機械組織發育,有利于培育壯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再者,避免在玉米拔節期追施氮肥,以免基部節間拉長,造成莖折。

3.4 科學灌溉

玉米是夏季作物,每個時期都可能出現干旱,在出現干旱需要看天、看土壤墑情進行科學灌溉,避免水量過大或灌溉后降雨造成倒伏。

3.5 病蟲害防治

玉米生長期都要施藥,以防止玉米莖稈出現病害,尤其要嚴格控制玉米螟等蛀莖害蟲[5-7];對于玉米莖腐病的預防可以選用抗莖腐病的品種;對于玉米螟的防治可以有2種方法:一是處理越冬寄主,壓低蟲口基數,清除堆放在溝邊、路邊的舊玉米秸稈;二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制成顆粒劑丟心,用辛硫磷3.75 kg/hm2摻細土120 kg/hm2混勻后丟心。

3.6 噴施化控劑

噴施化控劑可在玉米7~10片葉時進行,在噴施時要嚴格掌握噴施時期及藥量。過晚化控,會影響對玉米的控制效果;噴得過早,在化控植株的同時,也抑制雌穗發育。低肥力的中低產田、缺苗補種3類苗地塊及因特殊原因生物量明顯不足的地塊[6-7],不宜化控。高水肥、耐密植的高產田品種地塊適于化控。

4 倒伏后挽救措施

雖然采取各種栽培技術預防玉米倒伏的發生,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倒伏依然會發生。倒伏后可采取如下挽救措施。

4.1 苗期倒伏

此時玉米苗齡小,可采取將玉米苗扶正,并將根部培土,促進根系發育。

4.2 拔節期倒伏

這時玉米氣生根正在下扎,植株可以自行恢復起來,不用人工扶正。

4.3 抽雄灌漿期倒伏

可以將玉米植株輕輕扶起并找來物品固定,避免用力過大造成根部拔起[8-10]。

5 參考文獻

[1] 王若冰.淮北地區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J].現代農業科技,2013(3):64-67.

[2] 李景峰.淮北地區夏玉米漬澇災害及其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65-67.

[3] 王恒亮,吳仁海,朱昆,等.玉米倒伏原因與控制措施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科學,2011(10):1-5.

[4] 冷大賓.夏玉米倒伏成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5(13):42.

[5] 王振軍,雷曉天,郭志剛.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 2011(10):122-123.

[6] 徐麗娜,黃收兵,陳剛,等.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J].作物雜志, 2012(1):5-8.

[7] 孫冠中.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4):273.

[8] 張繼余,劉姝,宋朝玉,等.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山東農業科學,2009(11):119-121.

篇9

關鍵詞:地膜玉米;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10-0110-1

地膜玉米栽培技術是玉米栽培史上一項重大技術改革,是集增溫保濕、配方施肥、科學管理、提高產量等綜合配套措施于一體的高產栽培技術。與傳統的栽培方式相比具有早熟、增產等優勢,近些年來受到廣大種植戶的歡迎。但是隨著地膜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栽培技術不合理的現象日益突出,加之地膜費用投入的加大,直接影響了地膜玉米的增產和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探索和分析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迫在眉睫。

1 地膜玉米栽培的優勢

1.1 提高地溫,延長生育時間

地膜覆蓋玉米,可加強土壤對太陽能輻射的吸收,從而有效隔絕土壤與大氣的熱量交換并有效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及由蒸發而引起的熱量損耗。據資料統計,蓋膜后土壤的溫度有明顯提高,在地層5厘米處地溫日均增加3℃以上,可有效促使玉米提前15-20天成熟。

1.2 改良土壤

地膜覆蓋玉米后,可有效保護表層土壤,使其避免受到雨水的直接沖擊;此外,被地膜覆蓋的土壤因受增溫影響,水汽不斷進行著膨脹、收縮作用,因而可避免土壤的板結等問題的出現,使得土壤保持疏松的狀態,從而增強對養分的吸收。

1.3 保墑作用

地膜覆蓋玉米后,由于地膜阻斷了土壤中水分與大氣交流的渠道,從而形成了土表蒸汽在地膜內的蒸發――凝結――下滲的良性循環,增強了地膜內土壤的濕潤性,起到了保墑的作用。

2 地膜玉米栽培技術應用措施

2.1 充分做好播前準備

2.1.1 選擇土壤好的地塊 地膜玉米栽培最好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坦、灌溉方便、保肥性能較好,具備中等肥力以上的農田。前茬作物以玉米、豆類或馬鈴薯等為好。

2.1.2 深施肥 地膜玉米栽培過程中要實現化肥與有機肥的有機結合,同時采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爭取做到100%深施肥。

2.1.3 品種選擇 地膜玉米栽培過程中要選擇高產、優質、增產潛力較大的中晚熟的優良品種,確保地膜玉米的產量。

2.1.4 精細整地 地膜玉米播種前要深翻,把土壤中的殘留物清理干凈,保證土壤的疏松和細平,此外,還要勤查墑,確保土壤的良好墑情,有利出苗。

2.1.5 處理種子 播種前,于晴天將種子提前2-3天晾曬,清除種子中的霉變粒和雜質,提高種子的發芽潛能。適時播種是地膜玉米獲得穩產、高產的關鍵,所以最好比露地玉米提早播種7-10天,播種前用種子包衣劑為種子包衣并曬干、裝袋。

2.2 掌握播種期及播種技術

2.2.1 掌握播種期 當地表5厘米處的地溫持續3天左右穩定在10℃時播種,適當的提前播種期有利于延長營養生長期,促進作物的穗大籽飽及提早成熟。

2.2.2 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可采取兩種類型:一是先播種后覆膜,采取開穴播種的方式,每穴點2-3粒,播后用土覆蓋壟面并噴灑除草劑覆膜;二是先覆膜后播種,該種方式采取打孔播種的方式,每穴點2粒籽(墑情差時,應坐水點播),播種后回土踩實并封好膜孔。

2.3 加強田間管理

2.3.1 及時放苗 當玉米幼苗葉片變綠并頂膜時,應及時于無風晴天上午10點或下午16點后破膜放苗,并用土覆蓋好地膜孔。

2.3.2 適時定苗、補苗 如有缺苗,應采取就近帶土移栽定苗的方式,定苗要徹底挖出生長點,否則不會存活。留苗時應做到均勻、去小留大、去病留健,此外還要結合定苗做好株間松土和滅草工作。

2.3.3 追肥灌水 在玉米拔節期應追施攻稈肥,大喇叭口期應追施攻穗肥,施肥方法采取打孔穴施的辦法,孔深約為10-13cm,施肥后用土覆蓋,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此外還應視墑情及時灌水,調節土壤濕度。

2.3.4 防治病蟲害 玉米苗期和中期病害較少,但此時應重點加強對地老虎、黏蟲、金針蟲、玉米螟等病蟲害的防治。

2.4 地膜玉米的后期管理

地膜玉米抽穗至成熟期的主要目標是使莖稈直立、植株健壯、不早衰,從而保粒增重,確保產量。此階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繼續抓好病蟲防治、地膜玉米隔行或隔株去雄及人工輔助授粉等,以保證產量。

2.5 收獲貯藏

玉米籽粒灌漿乳線消失時適宜收獲,此時是成熟期,收獲千粒重最高。玉米秋收后,要曬干脫粒,貯藏在干燥通風的地方。此外還要及時清除莖稈和根茬還田,徹底清除田間殘膜,避免污染土地。

3 地膜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

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是玉米栽培史上一項重大技術改革,該技術的應用可有效緩解農戶栽培過程中的難題,增加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必須總結經驗,大力推廣地膜玉米栽培技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繼續發揮農業科研院校的研發優勢,加大對地膜玉米的種植方式和增產機理的科研考察,積極面對技術難題和技術攻關,尤其注重要因地制宜推廣;各縣鎮的農技站、農技所要重點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種植培訓,嚴格把好質量關,確保地膜玉米栽培的各個環節都科學有序進行;此外,各級政府還要重點加強對該項工作的政策引導,搞好相關政策的配套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和種植戶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 杜長玉,李東明,閆任沛.玉米不同栽培方式試驗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1).

[2] 谷金蓮,范宏英.玉米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2009,(6).

篇10

《天真遇到現實》中小米虎子鬧離婚是在第20集,但是兩人最終并沒有選擇離婚。劇中,小米大小姐脾氣太嚴重,虎子忍受不了提出離婚。后來小米聽到虎子對著現實抱怨自己,也賭氣要離婚。

《天真遇到現實》由SMG尚世影業、華錄百納、東陽騰客聯合出品,劉新執導,林永健、陳數、王龍華領銜主演,以詼諧生動的風格聚焦再婚男女的情感故事,并深入探討當今生活中的熱點話題。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