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規劃方案范文
時間:2024-03-27 17:5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規劃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49-03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現代化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發展物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交通物流業總體規劃的要求,準格爾旗人民政府計劃對全旗內部煤炭物流作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以達到構筑社會化、專業化和網絡化的煤炭物流體系。同時,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公司急需采取其它途徑和方式來尋找新的煤炭資源進行開發建設。因此,準能公司制定了與乾通公司合資共同開發建設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項目的發展戰略,使準格爾礦區能盡快達到100 Mt/a礦區的最有效的途徑。
2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競爭優勢分析
2.1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的功能定位
建設暖水物流園區的主要目的就是打造快捷高效、安全環保的煤炭加工處理系統,建設融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于一體,以煤炭物流為主、集煤炭卸儲裝運、破碎加工洗選和汽車維修服務、行政辦公、商貿服務、生活居住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立足于準格爾旗,服務晉、陜、蒙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現代化煤炭物流配送中心[1~4]。
2.2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的目標市場
暖水物流園區的規劃目標主要是儲裝優質精煤,依托神華集團的幾條鐵路專用線,即巴準線、大準線、大秦線等外運至秦皇島港、曹妃店港、黃驊港等港口,供給沿海電廠和少部分供區內電廠。化工及民用塊煤市場較電煤市場小,留有生產塊煤通道。暖水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與巴準鐵路暖水站接軌,通過神華集團所屬的相關鐵路,并經國家鐵路網將煤炭物流園生產的煤炭外運,由神華集團統一對外銷售。
2.3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綜合優勢分析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優勢明顯。第一,暖水煤炭物流園區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發熱量的特點,是電力及鍋爐等動力用煤的需求,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第二,通過巴準鐵路裝車外運,園區可將附近煤礦的產品集中運銷,降低各礦煤炭運輸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第三,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地處呼包鄂金三角開發區腹地,蒙晉陜能源富集地區的核心地帶,所以資源供應量充足,無缺貨斷料的后顧之憂。第四,準格爾旗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項目主要由煤炭物流園區和鐵路專用線兩部分組成,煤炭物流園將收購的外來煤經過不同的處理加工成為不同品種的產品煤,主要作為電廠燃料煤。
3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市場需求分析
3.1 國內外煤炭市場需求現狀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咨詢中心所作的分析和預測,2014年至2020年,現有國有煤礦生產能力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從長遠看煤炭供求缺口較大,需要開發建設新的礦區與重點產煤區的大型礦井來新增產能予以彌補,至2015和2020年五年計劃期新增產能分別為580 Mt和565 Mt,按建設工期平均3.5年計算,年在建礦井規模需達到350~400 Mt/a,才能保證產需平衡。
3.2 國內外煤炭市場需求預測
冶金、電力、建材、化工四大行業是動力煤的主要用戶,年消耗煤炭占煤炭總消耗量的80%。據聯合國能源統計資料,目前世界總發電量中,火電占65%左右。發達國家用于發電的煤炭一般占煤炭消費總量的80%以上,我國電煤消費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50%左右。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十分強勁,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仍將不斷增長,所以我國發電用煤在煤炭消費中的總占有量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根據國家批復的《鄂爾多斯準格爾礦區總體規劃》,礦區劃分為18個礦(井)田、1個勘察區和1個小煤礦整合,生產建設總規模為161.30Mt。國家、自治區煤炭產業政策及礦區總體規劃,預測2020年和2025年準格爾煤田產量分別為147.00 Mt和161.20 Mt,煤炭地銷主要供應準格爾地區電廠和準格爾大路工業園區,研究年度分別消耗45.00 Mt和50.00 Mt,煤炭鐵路外運量為101.00 Mt和110.20 Mt,也就是說目前的國內外煤炭需求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3 煤炭價格現狀與預測
預計我國的煤炭消費總量將繼續增加,2015年需求量將達到43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占50%左右,國有地方及鄉鎮煤礦的產量共占50%左右。此外,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轉型使然,許多高耗能企業不得不實行減產,對電力的需求下降,使煤炭需求增速放緩[5]。由于在限價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市場動力煤價格不斷下跌,而且明顯大于同期國際市場現貨動力煤價格的下降幅度,進口煤炭的利潤空間已經明顯壓縮,大大影響了進口商進口煤炭的積極性,有利于國內動力煤供求關系的好轉。針對煤炭的供需形勢,綜合分析國內外煤炭供需形式和國家政策等影響進出口的主要因素,我國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總體格局將繼續保持,煤炭進口總量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出口仍將保持低位運行,不排除創新低的可能。
4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建設條件分析
4.1 自然屬性條件
暖水鄉位于準格爾旗西部,屬典型的丘陵溝壑山區,總面積677.7 km2,總人口12000人,常住人口8500人,全鄉有耕地3.9萬畝,有林地32萬畝,草地16萬畝,境內交通便利,109線橫穿東西,曹羊線、德薩線縱貫南北。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位置在暖水鄉政府駐地東南側,緊鄰曹羊公路下行線。規劃區占地面積119.33公頃,規劃建設區域內主要為荒地。
4.2 外部建設條件
(1)交通運輸條件。
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北側為109國道,和由神華集團投資正在建設的巴準鐵路,巴準鐵路將在暖水鎮設置車站,為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外運提供了運輸保障。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煤炭鐵路流向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經準東鐵路―大準線―大秦線―秦皇島等港運往華東華南地區;二是經準東鐵路―包西線―包蘭線運往自治區西部;三是經準東線―呼準線―京包線運往呼和浩特及自治區中部各用煤單位(主要是電廠)。
(2)外部協作條件。
為確保煤炭配送中心項目生產所需的用煤量和煤質的要求,準能公司和乾通公司共同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進一步地落實煤炭配送中心收購煤炭的煤源的可靠性,先后與內蒙古伊東集團煤炭運銷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煤炭企業達成煤炭購銷意向,但目前還未建設選煤廠,正考慮將來配套建設,運距在50 km以內。
5 暖水煤炭物流園區最優建設方案
5.1 暖水物流園區建設方案比選
方案一:落煤塔圓形儲煤場方案。
煤處理系統主要由檢斤汽車衡計量、采樣、卸車設施、一次和二次破碎站、原煤和產品煤儲煤設施、帶式輸送機、轉載站和裝車外運等生產環節組成。汽車將收購的外來煤卸車堆放在卸車設施里,由帶式輸送機輸送到一次破碎站經一次破碎后全部輸送到原煤儲煤場儲存。從儲煤場取煤可分別直接運往選煤廠主廠房進行洗選加工為產品煤,或通過二次破碎站將粒度破碎至≤50 mm產品煤后運往產品煤倉,收購的洗精煤經一次和二次破碎站直接送往產品煤倉,然后經產品煤倉裝車外運。
方案二:圓形堆取料機儲煤場方案。
煤處理系統主要包括檢斤汽車衡計量、采樣、卸車儲煤設施、破碎站、原煤和產品煤儲煤設施、帶式輸送機、轉載站和裝車外運等生產環節。汽車將收購的外來煤卸車堆放在卸車儲煤設施進行儲煤,然后由帶式輸送機輸送到破碎站經一次破碎后分別可送往選煤廠進行洗選加工為產品煤,或經二次破碎后≤50 mm產品煤送往產品煤倉裝車外運,收購的洗精煤經破碎站直接送往產品煤倉,然后經產品煤倉裝車外運。
5.2 指標選取
5.2.1 技術條件指標
(1)儲煤方式。
為確保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選煤廠和裝車站裝車外運的可靠性以及相關設計規范的規定和要求,必須設置儲煤設施,用來作為卸煤儲煤設施與選煤廠和裝車系統之間的生產能力的緩沖和事故儲煤設施[6]。本工程項目儲煤方式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是收購外來煤進行加工處理不具備固定煤源,來煤是波動而不連續的,供煤條件不穩定,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
方案一設計采用兩個落煤塔圓形儲煤場,儲量合計為150 kt。方案二則取消200 kt圓形堆取料機儲煤場及相關帶式輸送機走廊,利用卸車儲煤設施進行卸車和儲煤同時作業的儲煤方式,理論最大計算儲量合計僅為108 kt。
(2)破碎站。
為滿足選煤廠及產品煤對原煤粒度的要求,煤處理系統需設置原煤破碎站[7]。方案二一次和二次破碎站合建為一個破碎站,卸車儲煤設施內的原煤通過帶式輸送機運至破碎站后,分別進入2套一次破碎系統進行破碎。一次破碎系統由1臺棒條篩和1臺破碎機組成。其中,1套破碎系統將原煤破碎至粒度≤200 mm后運往選煤廠主廠房進行洗選加工,另1套破碎系統將一次破碎后原煤再通過2臺二次破碎機破碎至≤50 mm后運往產品煤儲煤倉。方案二可以減少工程建設投資和進一步簡化系統,所以從破碎站方面來說,方案二占優勢。
(3)輸送系統。
煤處理系統煤的運輸主要通過帶式輸送機完成[8]。方案一的一次破碎站至產品倉帶式輸送機系統為兩套帶式輸送機系統,分別輸送一次和二次破碎后的原煤和收購洗精煤輸送到產品煤倉;方案二是經破碎站兩次破碎后原煤和收購洗精煤分時通過一套帶式輸送機系統輸送到產品煤倉。有效地簡化生產環節,降低了工程建設投資,但與方案一相比,生產作業效率和可靠性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會給生產作業管理帶來一些難度。
(4)產品煤倉。
本煤炭物流園產品煤種類較多,共4個品種,需將各產品煤分別儲存。方案一共設置5座圓筒倉進行產品煤的儲存,圓筒倉直徑25 m,單個儲量15 kt,總儲量75 kt,約為煤炭物流園1.25 d的生產能力。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產品倉數量由5個減少到4個,單倉容量由15 kt增加到20 kt,總儲量由原75 kt增加到80 kt,約為煤炭物流園1.3 d的產量。方案二進一步地減少了工程建設投資,但這樣一來也會出現一個弊端,那就是隨著倉數的減少,勢必會導致作業范圍的縮減,配艙作業未必會有方案一靈活便捷。
(5)裝車站。
方案一采用一座鐵路快速定量裝車站完成裝車作業,計算裝車時間約為10 h,對鐵路組織調度要求較高;方案二采用兩座鐵路快速定量裝車站完成裝車作業,計算裝車時間約為5 h,裝車時間充裕,系統可靠性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裝車外運的生產能力,所以從生產效率和生產規模上講,方案二占有一定的優勢。
(6)場區設施。
兩個方案在卸煤設施及取煤方向方面有所區別,方案二在西側卸煤,也就是物流方向是向裝車站方向,不存在反向輸送煤炭的問題。而方案一存在一次破碎后的原煤只能送往原煤儲煤場儲存,只能從儲煤場取煤送往選煤廠和裝車站問題,這無疑要增加生產成本。另外,方案二較方案一還具有平面布置緊湊而通暢,占地面積小的優勢。
5.2.2 經濟條件指標
(1)投資估算。
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外部電源工程,外部水源工程以及汽車服務區投資。具體由土建工程投資、設備及工器具購置、安裝工程投資、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工程預備費及建設期投資貸款利息等部分組成。本項目方案一建設項目總造價164000.19萬元,其中物流園區141495.51萬元,外部電源、水源及汽車服務區22504.68萬元。方案二建設項目總造價162228.96萬元,其中物流園區139724.28萬元,外部電源、水源及汽車服務區22504.68萬元。
(2)成本費用。
成本計算中涉及增值稅的各費用要素均按不含增值稅價格估算,物流園區單位生產成本見表1。
由以上分析可得,成本費用指標中,方案一取242.4元/噸,方案二取241.7元/噸。
(3)盈利能力。
項目建成投產后,企業財務評價主要經濟指標詳見表2。
從表2中的經濟參數可見,項目企業財務評價各項經濟指標先進。項目企業財務評價財務內部收益率指標均遠高于煤炭工業建設項目當前推薦采用的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15%,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16%的判定標準。
5.2.3 最優方案選擇
上面我們對暖水煤炭物流園區儲煤方式的兩種方案進行經濟和技術分析可知,方案一在技術上是要優于方案二,但工程建設投資高于方案二,不能滿足盡最大限度壓縮和減少工程建設投資具體要求;而方案二盡管技術上存在某些不足和欠缺,生產作業條件也不如方案一,但其技術是基本可行的,系統相對簡單,裝車能力更加可靠,只是在生產管理上增加了一些難度。雖然工程建設投資達不到準能公司的期望值,但工程建設投資少,要比方案一低的多。從技術和經濟綜合角度綜合分析方案二所占的優勢更大。
下面我們采用灰色關聯決策法對暖水物流園區儲煤方式進行最優化方案的選擇。
根據表3以及指標效果評價向量計算式可以得到:
形成方案評價效果矩陣: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表4。
根據公式,得到規范化的矩陣:
確定理想最優方案評價效果向量為:
。
對于成本型指標,越小越好,故的確定式為:。
對于利潤型指標,越大越好,故的確定式為:。
指標層中成本型指標主要有破碎站、輸送系統、場區設施、投資估算和成本費用。指標層中利潤型指標主要有儲煤設施、產品煤倉、裝車站和盈利能力。理想最優方案關于各指標的效果評價向量為:
根據公式得到關聯系數矩陣:
其中,兩極最大差和最小差為:
,
指標的權重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最終的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根據上表得的線路條件子準則層中各指標權重向量:
得到:
顯然,1.538>1.417,故方案二優于方案一。
6 結論
本文從暖水物流園區的建設的規模分析與論證開始,重點介紹了暖水物流園區的煤處理系統和選煤廠;針對提出的儲煤技術方案,即落煤塔圓形儲煤場方案和圓形堆取料機儲煤場方案,分別從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兩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采用灰色關聯決策法評價選出最優的建設方案,最終認為圓形堆取料機儲煤場方案的技術性能更加可靠靈活,且經濟合理,將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何寧,顧克東,王軾.物流節點規劃技術探討[J].城市交通,2006(5):40-44.
[2] 毛薇.物流園區優化布局和物流運行關鍵技術的研究[D].吉林大學研究生論文,2004.
[3] 李宗平,杜文.鐵路貨運與現代物流流程相適應的流程再造[J].中國鐵路,2003(11):34-36.
[4] 張伯敏.現代物流與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對策[J].上海鐵道科技,2001(2):4-5,8.
[5] 李少洪.談談物流園區建設問題[J].廣東交通,2002(6):17-19.
篇2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layout of woven bag production workshop, SLP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method and eM-plant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adopted to improve logistics circuit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For all operation units in worksho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and non-logistics is analyzed.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a position correlation diagram is drawn to depict the close degree of operation units. Then, two sets of facilities planning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working area and actual constrains. The two sets of facilities planning are analyzed by importing them into eM-plant simulation platform. Considering the balance of all proce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lanning is evaluated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ssoci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roductivity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are improved.
關鍵詞:塑編廠;物流;車間布置設計;SLP;仿真
Key words: plastic weaving factory;logistics;workshop layout design;SLP;simulation
關鍵詞:塑編廠;物流;車間布置設計;SLP;仿真;
中圖分類號:TS19;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7-0245-05
0 引言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新態勢下,塑編行業穩定發展,國內對各種塑編產品的需求不斷攀升。很多塑編企業都在進行擴建或規劃新的生產基地,針對塑編產品需求的激增,合理的車間設施規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和效益[1]。據測算,車間布局不合理會浪費約20%~50%的生產成本,而有效的物流運輸至少可以降低30%左右的生產成本 [2-3]。因此,合理的車間設施規劃對生產系統極為重要。
目前某塑編車間布局主要參考人工經驗或借鑒同類型的企業進行布置,由于受個人的經驗和偏好影響因素較大,缺乏科學的方法和系統的分析,導致生產出現嚴重的物流運輸問題。因此,本課題針對該編織袋制造車間進行設施規劃,對同類型企業改善車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對塑編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1 系統布置(SLP)方法概述
系統布置方法(SLP)由美國理查德提出,是一套條理性強、系統化的車間布局方法。它不僅適用于各種機械制造車間的設計,而且還被應用于醫院、銀行等服務業。SLP方法是將P-產品、Q-數量、R-路線、S-輔助部門、T-時間作為切入點,分析各作業單位間物流關系,并結合各作業區占地面積及實際約束條件設計方案,然后根據改善目標及評價標準,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其設計流程[4]如圖1所示。
2 SLP方法的應用
2.1 產品工藝過程圖
某塑編廠主要生產農用塑編袋、食品塑編袋和物流編織袋等。其編織袋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拉絲、圓織、彩印膜印刷以及編織袋后續加工,如復膜、柔版、套膜和平車。企業根據產品的制造工以及銷售廠家的要求,設計具體產品的相關工藝路線。該公司產品品種較多,下面以兩種產品為例說明其基本加工流程,其中:A表示某豬飼料編織袋;B表示某魚飼料編織袋。兩種塑編產品的加工物流路線,如圖2所示。圖2工藝流程圖中數字對應的作業區分別為:1-原材料庫、2-吹膜區、3-彩印車間、4-干法復合區、5-柔版印刷區、6-復膜區、7-普印區、8-折邊區、9-彩裁區、10-切縫一體區、11-電車區、12-熱熔加工區、13-自動套膜區、14-人工套膜區、15-平車區、16-質檢區、17-打包區、18-儲存區和19-辦公區。圖中倒三角表示儲存工序;圓圈表示加工工序;正方形表示檢驗工序[5]。
2.2 車間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對塑編企業而言,由于產品品種繁多,頻繁更換物流線路,導致生產現場雜亂,既不利于生產制造,也易造成安全隱患。故改善車間布局既能提高生產效率,也對企業未來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多次現場勘察并記錄車間生產狀況,發現該塑編廠物流管理存在如下問題:①車間生產柔性較低,不同類型的編織袋在同一設備上加工;②車間生產缺乏合理計劃,導致相關設備未得到充分利用,如干法復合機與自動套膜機,有效工作時間較短;③前后工序生產能力不均衡,導致車間現場堆放大量半成品;④現有廠房內的物料擺放缺乏統一規劃;⑤廠區作業環境不良,不僅影響生產效率,也對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和改善生產工藝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車間設施規劃方案設計時,要重點關注物流線路通暢與前后工序平衡等問題,同時也要考慮物流搬運系統等影響因素。
2.3 作業單元間物流與非物流分析
根據產品的工藝路線和統計的生產數據,確定作業單元間的物流強度。各等級的物流強度承擔的物流比例分別為:A(超高物流強度)-40%;E(特高物流強度)-30%;I(較大物流強度)-20%;O(一般物流強度)-10%;U(可忽略物流強度)-0%。按上述物流量統計比例,對各作業單元的物流強度進行劃分,如表1所示。根據表1中各作業單位的物流強度,將其物流相關性在物流相關圖中一一對應,如圖3所示。其中A、E級別的作業區,應在布置方案時重點考慮其在車間的位置。
在分析各作業單元間的非物流關系時,根據塑編袋的工藝特點,評定其密切程度的理由如生產服務、人員聯系和安全等[7]。通過上述影響因素,結合塑編廠的具體情況進行統計,得到非物流因素相互圖,如圖4所示。
2.4 作業單位綜合關系分析
根據塑編袋的生產工藝特點,其物流因素較非物流影響較大,擬定該車間物流因素與非物流因素對最終方案的影響權重m:n為2:1[6]。取A=4,E=3,I=2,O=1,U=0[6],綜合量化作業單元間的關系,并匯總各作業單位的綜合得分,如表2所示。
2.5 作業單位位置相關圖
按照各作業單元的綜合得分,并結合作業單元承擔的物流量的比例,A-40%,E-30%,I-20%,O-10%;U-0%[6],繪制相互關系圖,如圖5所示。其中作業單元間的線段數越多,表示其相互位置應該越接近,反之亦然[12]。
2.6 方案設計與評價
通過與相關設計人員的溝通,根據設備面積、人員活動范圍和寬放率等因素,確定其主要作業區的占地面積,如表3所示。根據上述分析與求解,結合車間實際限制因素,綜合考慮各作業區的相對位置。鑒于該廠區的入口與各車間的出口的相對位置及塑編廠的設計原則,設計該廠區的物流流動,以U型為主,直線型為輔,如圖6和圖7所示。
評價車間設施規劃存在多種標準,一般分為定性與定量兩種[11]。本文先以作業單位間的物流強度作為物流定量評價目標,分析車間物流搬成本的變化;然后將設計方案導入eM-plant仿真軟件中,分析方案中前后工序的平衡性。其中評價新方案的物流強度,以產品物流量與各作業區間的距離,用EXCEL實現矩陣乘法,得到新舊方案的物流強度對比表,如表4所示。其物流強度核算公式為[7]:
由表4計算結果可知,原方案的搬運距離矩陣和為1684m,方案1、2分別比原來的搬運距離矩陣和縮短了21.3%和35.0%。物流強度也大大減小,既提高了車間內物流搬運效率,又節約了物流成本。但是,根據原車間布局的搬遷難易程度,方案2比方案1的搬遷成本高,實施的可行性較差。另外,方案1、2與原方案相比,都將原廠區內10m寬的閑置車間過道搭上防雨板,即為人工套膜區所在位置,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間資源。
3 eM-Plant驗證分析
eM-plant由Tecnomatix公司開發的一款應用于生產、物流和工程的仿真軟件,內嵌SimTalk語言,能夠快速,簡便地創建仿真模型,廣泛用于汽車裝配線,供應鏈管理和化工領域等[9]。該仿真平臺可以有效地反應模塊間的物流信息,對企業節約成本提高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將設計方案1、2分別導入eM-plant仿真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其仿真模型圖如圖8所示。由于產品工藝路線繁雜,故采用程序控制產品的流向,下面以A產品為例說明,如何控制多產品在某設備的調度情況。設計方案的覆膜機組的仿真模擬圖如圖9所示,其中E61、E62表示兩臺覆膜機,E61表示一臺虛擬機,E6既能保證兩臺覆膜機統一調度,也可以從后臺觀察實時加工的情況。其SimTalk 程序如下:
is
do
if @.name ="A"and E61.empty and E62.empty then
E6.cont.move (E61);
elseif E61.occupied and E62.empty then
E6.cont. move (E62);
end;
end;
布置方案的修正與評價:
由于單個編織袋加工時間較短,仿真模擬以千條為單位進行仿真分析。分析仿真結果發現,設備的使用率達到66.61%左右,不存在堵塞狀況,如圖10所示。故規劃方案合理可行。但是,車間布局仍有不足,如作業區4、5的設備使用率相差較大,極不平衡,自動套膜機的最高等待率達到50%。仿真結果表明,評價方案的好壞不能僅僅依賴物流成本。針對平衡性較差的作業區4、5,解決方法為:將兩個作業區合并為一個。而自動套膜機的等待率較高,主要原因為生產計劃安排不當,設備頻繁切換,調機時間較長。擬解決措施為,合理安排生產計劃,降低設備故障率。修正方案后,再進行一次模擬分析,整個車間的生產率提高,如圖11所示。如圖中綠色曲線表示主要設備工作率,達到80%左右,相關設備間的平衡性較好。
上述方法均為定量評價方案的可行性,而定性評價方法則以方案的適用性,物料搬運效率,安全管理等因素,制成調查問卷的形式,讓該企業員工打分。綜合評定,方案1更利于實際生產。
4 結論
本文通過SLP方法和eM-Plant仿真平臺為某塑編車間布局進行規劃研究。分析了作業單位間的物流與非物流關系以及作業單位間的綜合相互關系,設計了兩套車間布局方案,采用物流成本與加權因素法評價方案,綜合考量設計方案,優化了車間的設施布局。將其原車間月產能450萬條提升700萬條,實現車間物流更通暢,縮短了企業制造產品的生產周期。
參考文獻:
[1]黃蘇鳳.基于 SLP 磷化工企業設施布局規劃研究[D].南京大學,2016.
[2]卓雪艷,諸葛琰,陶順育.制造業物流包裝與設施布局優化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1):265-268.
[3]Braglia M, Zanoni S, Zavanella L. Layout desig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Strategies and quantitative indi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3, 41(5): 995-1016.
[4]石鑫.基于 SLP 的生產設施規劃[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4 (01):68-71.
[5]周爾民,王貴用,朱進.基于SLP法和Em-plant仿真的臺鉆廠設施布置規劃[J].現代制造工程,2016(04):89-97.
[6]史毅飛.基于改進SLP法的物流中心規劃與設計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4):189-191.
[7]楊育,曾強,金淑芳.設施規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98.
[8]戴巖.MD公司蕪湖工廠內部設施布局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66.
[9]潘春榮,伍乃騏,黃學佳.基于eM-Plant的參數化虛擬組合設備[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2(8):1831-1840.
[10]朱華炳,王龍,涂學明,等.基于ECRS原則與工序重組的電機裝配線產線平衡改善[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3(1):224-226.
篇3
青島卷煙廠始建于1919年,是山東最早的機制卷煙生產廠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年產量突破百萬箱、中國江北最大的卷煙生產廠。青島卷煙廠是國內較早應用自動化物流系統的卷煙企業之一,于1997年建成使用的成品自動化物流系統是在原國家經貿委立項的重大科技項目,并通過了國家煙草專賣局(公司)科技項目鑒定,獲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成功應用成品卷煙自動化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青島卷煙廠在2001年開始的“十五”易地技術改造中,規劃建設了原料、煙絲、輔料、濾嘴棒、成品五個自動化物流系統和一座部分自動化、部分人工揀選的備件倉庫。上述項目于2006年全部建成,使青島卷煙廠成為行業內應用自動化物流系統最多的企業。五個自動化物流系統分別應用于煙葉原料、煙絲、卷包輔料、濾嘴棒和卷煙成品的接收、儲存和供應,共有巷道堆垛機20臺,其他各類設備650余臺套,存儲貨位18000個。其中,原料庫、輔料庫承擔為制絲、卷包生產提供原、輔材料周轉供應的任務;成品庫承擔產成品的儲存和向銷售環節及時供應的任務;煙絲庫、濾嘴棒庫承擔中間產品儲存和保障制絲、卷包順利生產的任務。
青島卷煙廠的自動化物流系統有很多技術創新的亮點。其中,煙絲自動化物流系統是國內第一個將自動化立體倉庫技術應用于煙絲儲存的項目,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并獲得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各一項;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創造性地將自動化立體倉庫技術應用于卷煙濾嘴棒的收集、存儲與供應,此前在國內外均未搜尋到應用實例和相關報道,該系統在國內外都處于領先水平,并獲得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各一項。
與其他工程項目一樣,物流項目的建設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投資前期、投資期和生產期。對于倉儲合理化而言,關鍵在于投資前期的項目規劃。通過合理規劃,解決戰略方向合理化問題,解決一個物流系統是否應該建設和建成什么形式的問題。
規劃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物流系統的規劃應有整體的概念。物流系統的規劃不是獨立的,物流系統規劃是整個廠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整體考慮廠區物流順暢、避免人流與物流交叉,還應規劃合理的裝卸貨場地和等待車位等。其次,物流系統的規劃應有服務的概念。物流系統是為企業生產服務的,應結合企業生產的特點,做到物流倉庫布局合理,符合生產物流流向和緩沖、存儲的需要,做好倉庫與上游和下游生產的銜接,保證生產高效運行。第三,物流系統的規劃應有成本節約的概念。利潤是企業永恒的追求,物流系統雖然不是直接產生利潤的環節,卻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環節,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潤。
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倉儲形式選擇、倉儲規模、功能區域劃分、庫內物流與庫外物流的銜接、作業功能確定以及信息系統的形式等。限于篇幅,本文僅從倉儲形式選擇方面舉兩個實例說明青島卷煙廠在規劃階段如何實現倉儲合理化。
實例一:備件庫倉儲形式的選擇
倉儲形式的選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有技術先進性、穩定性、可靠性、適用性、經濟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等原則,而不是自動化程度越高越好。從下文節選的當年青島卷煙廠備件庫倉儲形式選型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出倉儲形式選擇對于倉儲合理化的重要性。
備件庫需求調研及方案對比分析報告(節選)
××公司根據其在卷煙廠備件倉庫的設計、建造經驗,為青島卷煙廠規劃了備件庫方案,主要由自動貨柜區、立體倉庫區、大中型備件貨架區組成。
青島卷煙廠相關人員對備件(含五金件)近3年來的庫存情況、領用記錄進行了調查、統計和分析,并對規劃方案進行了優化。
1.目前備件庫存種類及種類分布統計表(另有五金4040種)
2.領用頻次及頻次分布統計分析
統計范圍:2001年1月~2003年12月。計3年備件、五金件領用記錄;
品種總量:按目前實有庫存品種備件19410種,五金4040種;
領用頻次:對一種備件或五金領用一次(無論多少件),計為一次領用(參見圖1、圖2)。
3.三年中備件、五金總領用頻次及日平均領用頻次統計:
4.備件倉儲、領用情況分析
按平均每年領用頻次為一次劃分:
一次及以上的備件(含五金,下同)品種數占總數的20%,該部分備件的領用頻次占總領用頻次的比例為80%。按初步規劃方案,該部分占用投資占總投資的20%,占設備總利用率的80%,占工作總量的80%。
一次以下的備件(含五金,下同)品種數占總數的比例為80%,該部分備件的領用頻次占總領用頻次的比例為20%。按初步規劃方案,該部分占用投資占總投資的80%,占設備總利用率的20%,占工作總量的20%。
5.初步規劃方案設備利用率分析
初步規劃方案設計3臺自動貨柜,約儲存2000種備件或五金,約相當于年均領用二次以上的備件和五金的合計數量2072種。據此,年均領用二次及二次以下的備件、五金儲存于立體庫,該部分備件和五金總領用頻次26090次,日平均領用26090次÷3年÷330天/年=26.4次/天。則每臺堆垛機每小時平均出庫頻次為:26.4次/天÷21小時/天÷3臺=0.42次/小時/臺,堆垛機利用率很低。
6.方案優化
青島卷煙廠根據備件、五金的儲存量和領用頻次的調查、統計和分析,針對初步規劃方案的不足,進行了方案優化,在滿足庫容量、收發貨能力及數字化工廠要求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動貨柜和人工貨架結合的方案:
①自動貨柜區
根據領用頻次及頻次分布統計分析,三年中領用3次以上的備件、五金共計3491種,其中大部分約3000種可存儲于自動貨柜,需自動貨柜4-5臺,兼顧考慮發貨能力,宜設置5臺。
②人工貨架區
三年中領用頻次1~3次的備件6636種和五金約3000種,共計約9600種,儲存于人工貨架高度在1.75米以下的區域,方便人工取放;三年未有領用的備件11200種,儲存于人工貨架高度在1.75米~3米的區域,發貨員借助帶扶梯的普通活動平臺即能較方便地存取。大中型備件存儲于人工貨架的地面層。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理選擇倉儲形式可以達到方便使用、簡潔高效、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的作用。同時,合理選擇倉儲形式需要進行大量認真細致的工作。
實例二:濾嘴棒存儲形式的選擇
倉儲形式的選擇特別是創新形式的選擇應以翔實、細致的可行性研究為依據,以降低項目風險。下面以青島卷煙廠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為例,探
討通過項目可行性研究選擇合理倉儲形式以達到倉儲合理化。
首先,從生產工藝角度進行可行性分析。在青島卷煙廠濾嘴棒立體庫系統研制成功之前,國內外煙草行業普遍采用的濾嘴棒存儲系統是快速固化連接裝置。該裝置將一臺或兩臺濾嘴棒成型機與一臺發射機連成一個機組,存在較多固有缺點。其中,濾嘴棒固化時間短,導致固化劑殘留,影響產品質量。而自動化立體庫存儲系統可以方便地增加濾嘴棒儲量,增加固化時間,解決固化劑殘留問題,這對于降低吸煙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從生產工藝需求來看,將自動化立體庫技術應用于濾嘴棒存儲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其次,從經濟性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采用濾嘴棒自動化立體庫存儲方式可節省大量資金,具體包括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直接節約投資: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比快速固化連接設備節約投資1250~2060萬元。根據青島卷煙廠前后兩個方案對比,如果按通常的快速固化連接方案,采用國產設備需投資1920萬元,采用進口設備需投資2730萬元,而該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設備投資僅670萬元。
間接節約投資: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通過立體庫的大容量緩沖將成型機和發射機分開成兩個獨立生產的部分,使之互不影響,使成型機能夠滿負荷工作,所以提高了成型機有效作業率,可以減少成型機配置臺數,也可以大量節約投資。根據青島卷煙廠前后兩個方案對比,采用濾嘴棒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方案比采用快速固化連接裝置的方案減少成型機4臺,合節約投資1080萬元。
總計節約投資2330~3140萬元。所以,從經濟性來看,該項目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第三,從技術角度進行可行性分析。從技術角度看,該項目在國內外未搜尋到應用實例,在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檢索中皆未見相關報道,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具有創新性,同時也說明該系統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大技術難點:
(1)濾嘴棒及料盤輸送穩定性風險。
該系統中,直接將濾嘴棒料盤組成13(120濾嘴棒)或15個(100濾嘴棒)一組作為物流單元,系統得以簡化,但濾嘴棒和料盤都比較輕,重心較高,所以存在輸送穩定性風險。巷道堆垛機在走行、升降、取放貨和輸送設備在啟停過程中都可能導致料盤傾倒、濾嘴棒散落的危險。
(2)一個巷道中同一條軌道上兩臺堆垛機同時運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風險。在該系統中,由于物流量和設備能力限制,需要一條軌道同時運行兩臺堆垛機運行,沒有適用的系統仿真軟件,從堆垛機避碰和系統效率等方面均存在風險。
(3)極端情況下的數據庫和管理服務器故障,濾嘴棒信息的安全性風險。
在數據庫錯誤或數據丟失情況下,如何判定外觀一致、理化指標相近的不同規格濾嘴棒,濾嘴棒信息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是必須要保證的。
篇4
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鐵路專用線位于準格爾旗境內,中心里程DK55+000,車站巴圖塔方向相鄰站為四道柳站,站間距11.590km,點岱溝方向相鄰站位納林川站,站間距為31.966km。
關鍵詞 鐵路;暖水專用線;方案
中圖分類號U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2-0070-02
1 專用線建設的必要性
1.1專用線的建設能夠促進地方煤炭資源的開發
準格爾旗地處鄂爾多斯市煤炭的主要產地,暖水專用線位于準格爾煤田核心區域,建成后將極大促進煤炭資源外運。
1.2專用線的建設將為地方煤炭外運提供重要保障
專用線吸收暖水地區范圍內煤炭外運,專用線建成后,對打破蒙西煤炭外運瓶頸、改善沿線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快資源開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3專用線的建設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專用線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強化、完善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實現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區域路網概況
2.1 運輸通道后方通路現狀
暖水專用線在巴準線預留的暖水站接軌,根據預測運量的來源和流向,巴準和大準線為與本專用線建設相關的線路。
2.1.1巴準線
巴準鐵路接軌于包神線,向西通過東烏線與包蘭線直接相接,向東經由大準線直達大同樞紐,經大準及準池線與朔黃鐵路相連。巴準線全長128km,設計標準為I級、雙線、電氣化萬噸重載鐵路,設計輸送能力可達22660萬噸。
2.1.2大準線
大準鐵路東起山西省大同市燕莊站,西至鄂爾多斯準格爾旗薛家灣站,全長264km。大準線目前日開行貨物列車39對(其中萬噸列車21對/日),通勤客車4天1對,運輸能力8300萬噸/年。
2.2 運輸通道的主要技術標準及運輸設備和運輸能力
2.2.1運輸通道主要技術標準
2.2.2運輸通道現狀能力
3 暖水運量預測
3.1運量預測的思路及方法
暖水專用線主要為車站吸引范圍內的煤炭外運服務,運量主要根據車站吸引范圍相關煤礦以及企業發展規劃進行預測,運量預測主要采用了產銷平衡法、增長率法等。
3.2鄂爾多斯市煤炭資源
鄂爾多斯素有“地下煤海”之稱,煤田由準格爾煤田、東勝煤田、卓子山煤田組成。2012年,鄂爾多斯市煤炭產量為6.88億噸。
3.2.1東勝礦區
東勝煤田南部精煤區含煤面積2001平方公里,探明儲量451億噸。近、遠期東勝煤田南部煤炭產量分別為14 800萬噸和16 000萬噸,主要通過巴準線和包神線外運。
3.2.2準格爾礦區
準格爾煤礦面積1 024平方公里,探明儲量253億噸。近、遠期準格爾煤田產量分別為14 700萬噸和16 120萬噸,煤炭鐵路外運量為10 100萬噸和11 020萬噸,主要通過大準線和朔準線外運。
3.3暖水專用線運量預測
根據鄂爾多斯地區煤炭發展規劃,暖水站周邊吸引范圍內煤礦規劃生產規模約3 200萬噸,煤炭主要通過鐵路外運。綜合分析預測近、遠期本專用線將承擔煤炭發送量均為2 000萬噸,主要經巴準線、大準線、朔黃線外運至港口。
4 建設方案研究
4.1 暖水站擬建項目概況
除了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鐵路專用線在本站接軌外,擬建鐵路紅進塔至暖水鐵路亦將在本站接軌。
4.2 專用線方案研究
方案II:繞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設環線裝車方案
該方案暖水站新增到發線規模同方案I,與方案I不同的是,本方案繞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設環形裝車線1條(預留一條環線),與車站南側到發線聯通;由于紅進塔至暖水鐵路也將在巴圖塔端咽喉引入暖水站,故本次研究考慮預留紅進塔至暖水鐵路疏解引入條件;專用線遠期將紅進塔至暖水鐵路的疏解線和南側引入暖水站的線路聯通作為發車環線。
5 各方案優缺點分析
5.1 從對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規劃的影響比較
I方案是在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右側設環線,II方案是繞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設環線,與進出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道路有交叉較多,對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規劃影響較大。
5.2 從征地數量比較
從征地數量上來看,I方案在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右側設環線,需要征地數量較多,環內用地不能利用,造成浪費;其次是II方案,相對I方案征地數量較少,II方案是繞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設環線,環內征地能夠充分利用。
5.3 從作業方式比較
I方案和II方案都是環線裝車,作業方式較為順暢,效率較高,且近期只需設置1條環線,遠期設置2條環線,能夠較好的適應近遠期裝車作業的需求。
5.4 從地形、交通等外部環境條件比較
I方案線路位置均在物流配送中心右側,地形起伏不大,條件較好,II方案線路繞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南側,地勢起伏較大,條件較差;二個方案的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基本一樣,公路煤炭輸運較為方便。
5.5 從項目主要工程投資比較
6.2 咽喉通過能力
由于近期暖水物流配送中心區專用線到、發列車均需通過點岱溝端咽喉,故需對岱溝端咽喉通過能力進行檢算。經檢算,方案最繁忙的咽喉道岔組利用率為75%,能夠滿足本站近遠期運輸需求。
7 結論
通過對各方案的優缺點分析,雖然I方案有征地較多的缺點,但I方案有投資適中,對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規劃影響小,環線地形條件好的優點作業流程相對順暢,裝車效率高的優點,并且考慮到本專用線運量較大,所以推薦I方案。
參考文獻
篇5
明確物流業發展目標
《方案》首次提出,物流產業要成為北京市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馮守華說,這個目標確實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一個產業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達到5%,才能稱為支柱產業,現在看來距離5%的占比還有差距。
在應對金融危機背景下,北京市出臺了《方案》。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北京市物流業發展面臨新的環境和機遇。馮守華說,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物流業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北京市提出要建設世界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就必須大力發展物流業。
馮守華說,物流業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物流業的發展深刻影響產品設計、產品質量、供應鏈管理以及消費習慣,對促進產業升級、消費結構升級、保障城市正常運轉作用巨大。
《方案》明確提出,全市物流總額到2011年要突破7萬億元。其中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要達到12%左右,物流業產值到2011年突破600億元,使其成為本市支柱產業。
馮守華說,北京發展物流業的空間很大。物流總值主要由6大部分組成,其中占比較大的是三大類,包括:外省市流人物品、進口物品、工業品。北京物流產品中這三大類在物流總額增幅中的占比綜合達98.5%。其中,外省市流人物品占比為39.7%,進口物品為36.3%,工業品為22.5%,其他占1.5%。2008年社會物流總額為4.1萬億元。2009年物流業規模再次增加,預計將達到5.1萬億元左右。在《方案》的設計中,提出到2011年,全市物流業總額突破7萬億元。應該說,北京作為不斷發展中的特大消費城市和區域物流集散中心,這個發展目標實現的可行性很大。
著力建設五大物流基地
《方案》提出,北京要加快建立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房山良鄉、平谷馬坊和大興京南五大物流基地。馮守華說,依據“十一五”規劃,順義空港物流基地、通州馬駒橋物流基地、良鄉物流基地和平谷馬坊物流基地都有各自的發展定位。這次《方案》延續了“十一五”規劃的精神,再次明確了這四個物流基地的定位,每個物流基地的功能都有所側重。空港物流基地,主要承擔北京及環渤海地區的國際、國內航空物流功能,并服務于天竺出口加工區,是本市唯一的以航空貨運集成其他貨運方式的綜合型物流基地;馬駒橋物流基地是海運一一公路一一口岸國際貨運樞紐,重點服務于北京東南方向京津塘經濟發展帶,是本市大宗貨物進出境的主要樞紐;良鄉物流基地屬于鐵路――公路貨運樞紐型物流基地,承擔大宗貨物進出的中轉集散功能,是本市西南方向的重要公路貨運樞紐與鐵路集裝箱節點站。平谷馬坊物流基地屬于海運――公路樞紐型物流基地,主要服務順義、懷柔、平谷、密云等京東四區縣,是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物流節點和京津發展走廊上的重要通道。
“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積極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規模的大興京南等大型綜臺物流區,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發展。”大興京南現在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實際情況,這次《方案》中明確,把大興京南培育為物流基地,整合內部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京南區位優勢,向高端現代化物流基地發展。
馮守華說,北京的這五大物流基地要向高端物流基地發展,成為北京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載體。
培育引進品牌物流企業
《方案》提出,要推動物流業發展,就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馮守華說,土地一級開發等工作需要政府介入,但真正建設物流園區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政府過多參與,一是做不了,二是做不好。所以,要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參與物流基地建設,這也給社會資本更多投資機遇。隨著物流業發展的帶動效應繼續展現,社會資金對物流業的投資前景看好。
馮守華說,發展物流產業,需要品牌企業。2008年統計結果顯示,本市物流規模以上企業數為733家,到2009年底,這一數字刷新為892家。馮守華說,本市物流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有一個特點是小、散、亂,所以需要政府政策引導,鼓勵北京物流業向著專業化、集約化、現代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方案》提出,力爭在3年內引進8到10家國際知名物流企業落戶北京,引進15到20家國內百強物流企業進京,以促進物流總部經濟發展。同時,北京市還會重點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業,包括重點培育數家年營業收入百億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及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食品、煙草、汽車等專業化物流企業。
馮守華說,政策中體現了“扶優扶強,做大做強”的思路。應該說優勢物流企業會有更多發展空間。《方案》提出鼓勵民營物流企業總部設在北京,通過引進一些民營物流企業總部落戶,發揮聚集效應。通過總部認定的民營物流企業總部,可享受相應獎勵政策。
釋放需求集約發展物流業
北京物流市場很大,綜合性物流和專業性物流在北京都有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在鼓勵綜合性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方案》提出,北京也要鼓勵如醫藥、煙草、圖書、服裝、冷鏈等專業性物流企業發展。
篇6
[關鍵詞]物流中心;系統規劃;MSFLB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6-0264-01
一、備件物流中心規劃背景分析
隨著我國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對運輸設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種車輛備件的需求量日益增長,由于備品種類繁多,各類型備件更換周期及使用壽命不同,要求在倉儲過程中針對周轉量將不同備品分區分組放置,以保證分揀和配送的高效有序進行,同時,作為一個分揀、倉儲、流通的重要樞紐,物流中心信息系統的開發也尤為重要。建立一個開放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優化內部物流,減少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庫存,提高物流的服務水平降低總成本,倉庫內部設計和配送方案最優化,成為第三方物流產業的長期目標。
二、物流中心規劃的方法及分析過程
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在眾多的國際性物流園區規劃項目實踐中總結出了基于需求驅動、競爭驅動和最佳實踐驅動的MSFLB物流園區規劃方法論。它要通過5個步驟來實施,分別是市場分析、戰略定位、功能設計、布局設計和商業計劃。
1.選址規劃
由于影響中心選址的因素有多種,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采用定性、定量以及二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討論。
(1)量化分析
量化是一個依據實際數量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我們通過整合配送市場的需求量,建立灰色系統理論對未來需求進行預測,以滿足成本最小化為基本目標,得到最佳的園區選址方案。在分析過程中,我們主要運用臨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圖表法來比較供選擇的地址在經濟上面的優勢與劣勢,首先確定出每一備選地址的成本,在同一圖表上繪制出總成本曲線,確定在某一既定的平均需求量水平線上,哪個地址的成本最小或可獲得利潤最大。但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做出部分假設,其中包括可變成本在一定范圍內和需求量成正比,運用這種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獲得比較可靠的選址方案。
(2)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據一些理論知識及實際經驗,對已有情況進行分析,確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對備選地址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選擇最優方案,綜合國內外形勢分析,常用德爾菲法,主要分為以下幾步:組織成立評價小組,項評價小組的所有成員介紹包括項目背景、約束條件等項目情況,評價小組內的所有專家,通過分析需求和問題,給出意見,將意見匯總整理成相關資料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到解決方案。
(3)綜合評價
在實際的選址分析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到成本最低,在地址選擇中也需要考慮許多現實問題,其中包括人力分配、國家政策、氣候以及基礎設施等,于是我們可以采用將定性和定量結合起來的層次分析法,利用這種方法,將需要考慮的各個對象分成若干層次,利用相互比較、排列的方法,計算各個要素的權重,為選擇最優方案提供一些依據。
2.功能定位
物流園區的功能設計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也就是說,在確定物流中心的規劃原則以后,結合國際上對于園區規劃的案例,我們對物流功能規劃所涉及的核心因素進行列舉和分析。
(1)發貨功能:需要自己擁有或租賃一定規模的運輸工具,能夠覆蓋一定地域的網絡,首先負責為客戶選擇滿足其需要的運輸方式,然后具體組織網絡內部的運輸作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商品運到目的地;
(2)倉儲功能:利用物流中心的儲存功能,可有效地組織貨源,調節商品的生產與消費、進貨與銷售之間時間差。盡管物流中心不是以儲存商品為目的,但為了保證市場的需求以及配貨、流通加工等環節的正常運轉,也必須保持一定的庫存;
(3)分揀功能:商品分揀對保證商品的順利流動,建立合理、高效的物流網絡系統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物流中心把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集至物流中心,然后進行不同客戶訂單處理,按客戶要求的種類、數量進行集中配置,再向客戶發送貨物,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商品分揀、配貨的作業量;
(4)加工包裝功能:隨著制造的不斷發展,物流中心的流通加工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在生產資料相對集中的地方,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將是物流中心在流通加工方面深層次發展的方向;
(5)信息功能:物流中心處理的信息包括物流中心活動的各個環節產生的信息流,如知識、數據、圖象、文件等。主要利用WMS倉儲管理系統和RF揀選系統共同工作。信息是物流系統內部各環節以及物流系統與外界相聯系的通道,沒有信息,現代物流活動將無法展開,信息是整合物流各環節的橋梁。
(6)增值服務:主要涉及客戶的外加要求,如個性化包裝等,同時還會有貨物的組合、裝配、清洗等,用于物流中心其他方面的開拓發展。
3.內部規劃
對物流園區中的各建筑設施的選址和規劃應采用科學的定量方法,如運籌學中的一些最優選址方法,最短路徑法、最小費用最大流法,搬運系統分析法,模糊理論中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最優決策方法等。對于中心內部,在根據需求量計算各個分區面積后,中心內部規劃主要運用ABC和SLP分析法,其中ABC分析法對各物品進行年揀貨量和平均發貨天數的揀貨量ABC分析。根據這種分析,可以確定揀貨量高,中,低檔等級的范圍,進而確定不同揀貨區的存量水平。SLP是一種常用的關聯度分析法,找到不同分區間的兩兩關系,進行倉儲區內部和整個物流中心的規劃設計。同時,對作業流程進行分析,形成一個完善的運行體系。
4.配送方案制定
(1)基本數據分析
以各個配送站點為研究對象,運用EIQ分析法,按照客戶的位置、基本數據以及該中心主要負責配送的備件種類。
(2)配送基本流程
配送一般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于一身,通過一系列工作將貨物送至目的地,作為汽車備件的配送中心,有時還需要進行備品的加工工作,主要目的則是指向安全、準確、優質的服務以及較低的物流費用。
(3)配送網絡結構
配送網絡由星形拓撲結構構成,各部分緊密相關,星形結構的中心節點根據端點信息通過運輸線路配送貨物,我們所建設的配送中心就是配送網絡的轉接節點,接收汽車備件供應商發貨,同時為客戶進行配送。
(4)配送方案優化
在配送過程中,車輛調度問題的優化十分重要,基于配送車輛優化調度的算法,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平臺,運用GPS 定位系統,追蹤車輛位置,實時接收車輛位置信息,結合物流信息系統平臺,向司機提供調度方案,實現車輛運輸路徑最優化。
5.成本計算及回收年限
細化各項成本,包括基礎設施、倉庫主體工程、人員雇傭費用等,盈利來源主要包括租賃、配送費用,按照這些費用預算運用技術經濟學計算成本回收年限,并對企業的可投資性進行評價。此外,在市場營銷方面,可采取宣傳手冊、用戶雜志、出席推介會和交易會、視覺形象設計、互聯網、投資指南、廣告等多種手段混合使用的整合營銷方式。
三、結語
在物流中心的規劃過程中,根據業務活動的基本特征將中心開展的各項業務進行分類,提出總體戰略規劃、系統功能規劃、運營系統規劃等,在此基礎上,運用以MSFLB為主的多種方法論,對中心進行規劃。
參考文獻
[1] 張錦,物流規劃原理與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篇7
Abstract: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s advanced logistics concepts in the world, and it integrates the ability of logistics demand enterpris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stands at a high degree of supply chain to integrate all resources, to mak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operations optimal.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practiced several models to develop Fourth Party Logistics firstly. In the face of the not mature logistics market, we can take the government's advantage of our high degree of co-ordinating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關鍵詞:第四方物流;4PL;發展模式
Key words: 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development model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3-0023-02
0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到來,企業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難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甚至成為影響企業成長的障礙,而先進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以及管理咨詢行業的日益成熟,為一種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了條件,使第四方物流的實現成為可能。我國的物流市場尚未發展成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也還處在起步階段,物流行業“多小散亂”的格局仍未打破,在這種大環境下,可以利用政府高度統籌資源的優勢,率先走出第四方物流發展的創新之路,以帶動第三方物流發展,形成3PL與4PL互動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我國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1 第四方物流簡述
90年代末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個供應鏈集成商,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所擁有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套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企業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物流網絡的設計和經營管理、供應鏈設計與改造、對區域物流進行規劃和資源整合、為國際物流一體化運作提供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組織通常由制造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技術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合作成立。與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利用各組織成員的優勢資源,面對整個供應鏈提供服務,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對上下游企業的物流運作進行規劃、評估與再造,提供供應鏈整合的解決方案,推進供應鏈變革重組達到最優狀態。
2 國外第四方物流發展模式
自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提出后,國外已有先進的管理咨詢公司、物流企業或制造企業將其付諸實踐。總的說來可以分為三種發展模式,即協同運作型、方案集成型和行業革新型。
2.1 協同運作型 協同運作型,即3PL與4PL采用商業合同或者戰略聯盟的模式合作,共同開發市場,由4PL向3PL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技術、供應鏈策略、市場進入和項目管理等。然后對物流系統的解決方案進行規劃和整合,再由3PL去執行和完成操作。該運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不直接與企業客戶接觸,而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其提出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再造的物流運作流程等進行實施。這種模式一般出現在第四方物流發展不是很成熟的階段。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中,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工作小組或項目小組,盡管他們不是以獨立的第四方物流形式出現。
2.2 方案集成型 方案集成型,即4PL將整合3PL和其他相關企業的資源、技術和能力,對其進行綜合管理和配置,借助3PL為客戶提供全面集成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3PL利用4PL提供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服務,4PL作為一個樞紐可集成多個服務商和客戶的能力。該運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作為生產企業與第三方物流的紐帶,將生產企業與眾多第三方物流連接起來,這樣企業客戶就可以直接通過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來實現復雜的物流運作的管理。這種模式通常應用于第四方物流發展的中級階段。這時第四方物流已經可以獨自地尋找客戶,開發市場,并聯結相關企業的資源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2.3 行業革新型 該模式中4PL為多個行業的多個客戶開發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在這種運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為同一行業中的多個客戶發展和執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行業解決方案的形成將帶來巨大的收益。這種模式是第四方物流發展成熟的形式。此時的第四方物流可以獨立地承擔多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供應鏈資源整合,創造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發達國家實踐第四方物流的三種模式,同時也是其第四方物流發展有低級形態到高級形態的三個階段。但由于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的環境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不具備完全效仿這三種發展模式的條件,但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走出一條不同的發展4PL之路。
3 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的SWOT分析
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物流行業以及相關支撐行業發展不成熟的客觀限制,同時也擁有發達國家不具備的政府高度統籌資源能力的優勢。
3.1 優勢 ①市場需求優勢。我國物流行業呈現著“多小散亂”的局面,眾多的物流需求企業難以找到可以提供全面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的供應商,從目前來看,這是一個需求強烈而供給匱乏的市場。而第四方物流就是要進行全面的供應鏈規劃,統籌散亂物流資源,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所以,在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具有廣闊的需求市場。②政府統籌優勢。相對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的市場經濟還未完全成熟,還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和適當干預。政府除了制定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之外,還可以通過建立物流基地、物流平臺、信息平臺等途徑進行第四方物流市場的培育、保障與監管。在該市場充分發育以后,政府再撤出市場,僅提供基本的保障服務而不直接介入。③后發優勢。物流產業發達的國家已經形成了第四方物流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一條發展第四方物流的途徑,我國可以學習借鑒其經驗教訓,少走彎路。
3.2 劣勢 ①支撐行業發展滯后。第四方物流需要統籌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詢、信息技術行業的資源,與客戶企業緊密合作,為其提供服務。目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剛剛起步,行業集中度仍很低;管理咨詢在企業管理中尤其在物流中的應用還不普遍,管理咨詢的業務范圍和水平也有待完善;②制造企業供應鏈外包意識不到位。大多數制造企業已經或正計劃將自己的部分物流業務外包給3PL來實施,但對于4PL卻持有各種懷疑或誤解的態度。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計劃將自己的全部物流和供應鏈業務外包給一個4PL來完成,或者還不知道存在一個4PL可以全面管理和實施自己的供應鏈業務。
3.3 機遇 ①政策機遇。09年國務院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要由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打破分割封鎖,整合現有資源,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同時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物流標準化進程和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些都為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打下了政策基礎。②經濟全球化機遇。要發展第四方物流,我們存在著相關支撐行業發展不成熟的限制,但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國際3PL企業、信息技術服務和管理咨詢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彌補自身的不足,加快發展第四方物流。
3.4 威脅 國外的優秀資源可以被利用,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威脅。來自國外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的競爭是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最大的挑戰,他們擁有成熟的物流理念和強大的運作實力,可以獨立地完成物流資源的整合,提供給企業優質的服務。正因如此,發展我們自己的第四方物流顯得尤為緊迫。
4 我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模式
面對我國薄弱的3PL及相關產業基礎,我們需要逆向思維,從培育4PL提供商開始,將政府引導和市場規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4PL在資源整合和產業串聯方面的優勢,以4PL促3PL,從而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的全面提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發展4PL:
4.1 政府先導,培育主體 因為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上規模有壟斷能力的大企業集團,而信息技術和管理咨詢公司也未能獨摯一幟。所以在市場發育初期,政府可以以收購或注資控股的方式獲得一家相對有實力的3PL的控制權。同時協調其他各方資源,包括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引入管理咨詢,為需求方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務。在這個階段,可以結合國外發展模式中的協同運作型,以項目為主線,有針對地組織一批初級的4PL團隊或工作小組,力爭成功地運作一些典型的4PL項目。
4.2 行業自律,完善市場 行業協會在這個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通過成功運作一些4PL實例后,政府幫助企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逐漸培育出了一些可以獨立行使4PL職能的企業,在相關企業間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可行的溝通渠道和運作規范。這時為提高市場運作效率,政府需要轉變角色,由主導變為協助,將市場的完善交給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有第四方物流的主體企業和協作方以及主要的客戶企業組成,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最終形成企業間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在這個階段,參照國外的方案集成性發展模式,由4PL企業自己尋找最合適的協作伙伴,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4.3 企業聯動,市場主導 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幫助下,4PL市場日趨成熟以后,企業間會自發形成聯動發展的高效局面。這時政府可以完全退出市場,僅僅行使服務和監管的功能,行業協會也可以僅僅作為企業間的交流平臺,只是在出現新的問題或新的技術時重新調整行業標準。第四方物流發展到這個階段,已達到借鑒國外行業革新型發展模式的條件,可以進行多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物流整合,形成4PL和3PL聯動發展的格局。
5 結論
在物流市場基礎薄弱的前提下,將政府、行業和企業的作用結合起來,三者在各個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促成4PL市場和4PL企業的成熟完善。以4PL帶動3PL,以3PL促進4PL發展,整合各方資源,為客戶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最終達到完善物流市場,優化物流效率的目的。這是當前我國發展第四方物流值得嘗試的模式。
參考文獻:
[1]John 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2]毛光烈. 第四方物流理論與實踐 [M].科學出版社,2010.
篇8
關鍵詞:RFID;軍事物聯網;終端;電子標簽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2)06-0070-03
0 引 言
伴隨著對物流流程、物流裝備的革新,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紛紛通過物流信息化來應對現代戰爭對物流的挑戰,對各種軍事物資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控,以期形成閉合快捷的物資供應保障信息鏈,也就是構建軍事物聯網。構建軍事物聯網,首先是要建立暢通的通信網絡,保證物流信息與其他作戰通信暢通無阻,堅固可靠;其次,是要實現物流作業電子化,利用計算機的超強計算能力,大大縮短人工信息處理所占用的巨大人力、物力;再次,通過視頻識別、條碼技術、GPS等自動識別技術來消除人工跟蹤監控所造成的效率瓶頸。綜合以上各種技術,發達國家的軍事物流已基本實現了實時可視化的目標。
1 現代戰爭與物流信息化
1.1 現代戰爭的物流特點
當前,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已經廣泛應用,正推動戰爭形態向信息化加速深化。現代軍事物聯網是軍事物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與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緊密相關,是現代軍事和國防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就必須全面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從戰略高度重視并推進軍事物聯網事業的發展。目前許多國家都在通過軍事物聯網來保障資源的系統化、合理化利用,為構建現代化軍事物流體系而努力。信息化戰爭是諸軍兵種一體化作戰,戰場空間廣闊,作戰手段多樣,情況復雜多變,物資消耗巨大,保障范圍擴大,因而需要有現代軍事物聯網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近期發生的數次戰爭中,都表現出戰斗節奏加快,部隊機動范圍廣,需要物資裝備的數量、種類都在急劇膨脹。相應的,為了減少后勤保障的巨大經濟負擔,各國軍隊的供應理念都在發生巨大的變革,他們都在尋求從超額庫存保障轉變到按需供應,從層次籌措供應向承包商轉包托運,從軍種獨立供應到跨軍種、甚至聯軍間跨國別供應的特點。
在新的戰爭形式下,部隊更加迫切地面臨著物流信息透明化、實時化的壓力,必須在第一時間洞悉整個供應鏈上物資、裝備的分布情況,及時對現狀作出快速反應和動態調整。
1.2 外軍全程物流信息系統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向中東運送了約4萬個集裝箱,但由于標識不清,其中2萬多個集裝箱不得不重新打開、登記、封裝并再次投入運輸系統。戰爭結束后,還有8 000多個打開的集裝箱未能加以利用。如果具有強有力的物流規劃及跟蹤系統,將可能為美國國防部節省大約20億美元的支出。海灣戰爭后,美軍為解決物資在請領、運輸、分發等環節中存在的嚴重現實問題,給作戰部隊提供快速、準確的后勤保障,提出了全資產可視性計劃,要實現后勤保障中資產的高度透明化。在此后的10年間,美軍全面進行了這項計劃的開發與部署。
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依托綜合性的物流信息網絡、RFID、GPS技術,最優規劃了分布在數個國家的物聯網供應鏈,實現對“人員流”、“裝備流”和“物資流”的全程跟蹤,并指揮和控制其接收、分發和調換,有效地克服了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常見的無謂開箱、反復發貨、運送地點錯誤以及物資無人認領的現象。美軍實現了由儲備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轉變。與第一次海灣戰爭相比,海運量減少了87%,空運量減少了88.6%,戰略支援裝備動員量減少89%,戰役物資儲備量減少了75%。這種新的動作模式,為美國國防部節省了幾十億美元的開支。
2 動態軍事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總體結構
動態軍事物聯網解決方案集成了多種信息技術,致力于提升軍隊物流信息化水平,以通訊與信息技術為軍用物資儲備、戰場物資保障提供精確化、實時化、透明化的一種飛躍型新手段。圖1所示是一種動態軍事物聯網總體解決方案圖。
圖1 動態軍事物聯網解決方案
動態軍事物聯網總體解決方案包括物聯網業務終端、物聯網業務平臺、RFID網絡服務、RFID/GPS現場傳感系統、現場終端等。
解決方案的總體思路是依托軍用有線、無線數據網絡,建立集中的物聯網業務平臺,實現物聯網業務邏輯自動化、信息流動實時化。物聯網業務平臺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等手段,連接分布在各地的既有倉庫管理系統,以將分布的倉庫集成為一個巨大的、扁平的、跨建制的虛擬倉庫。將傳統的逐級配送線路轉變為信息暢通的扁平物聯網網絡,并在強大的計算能力的支持下,使供應人員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對物資流通進行感知、控制和優化。
解決方案依托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幫助物聯網決策人員指定最優物聯網決策。通過優化算法引擎,以滿足多點需求,降低物資超額儲備,提高物聯網資源利用率,壓縮物聯網決策時間為目標,可為規劃人員提供最佳并行運輸、裝箱拆并、動態調撥、分布存儲等方面的最佳方案。同時,本解決方案還可以通過可配置的工作流來實現軍隊物聯網制度與命令體系。
解決方案依據作戰部署動態地構建RFID傳感網絡,完成物聯網規劃的后續跟蹤。系統用RFID傳感網絡實時感知抵達各地的車輛、物資和裝備,并瞬間反饋到物聯網業務系統;釋放跟蹤物聯網所需要的人力,壓縮人工作業時間;在RFID傳感網絡的幫助下,后勤部門可以做到對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實時、精確把握,并實施閉環跟蹤控制。通過給軍用物資貼上電子標簽,并在沿途設置射頻信息讀取點,同時安裝RFID感知設備,與整個軍事物聯網信息平網。當物資通過這些信息讀取點時,系統就會以固定的RFID信息讀取器從電子標簽自動取得數據,實時傳入在途物資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各級指揮員可以實時地取得正確的保障信息,并追蹤、記錄及定位物資在整個供應鏈中的移動。
3 方案的具體構成
3.1 業務呈現終端
供應鏈各個指揮、調度、作業人員所執行的物聯網作業的交互界面是各種基于Web頁面瀏覽器的業務呈現層。依據不同的身份及角色,物聯網作業人員通過各個業務終端提供的視圖執行位于物聯網業務平臺的各種業務邏輯,其中包括場地規劃、載具規劃、運輸線路規劃、現場作業以及其他命令。
場地規劃就是向物聯網人員呈現各個物資場地的容量與狀態,物資堆放種類與數量匯總,運輸線路連接。規劃人員應執行多點物資同步調撥與分配,執行機動物資場地布設與變更。
載具規劃是向規劃人員呈現各種載具的狀態,包括位置、生命周期、質量、任務占用、可調撥依據等。規劃人員應執行任務指派、調撥指令,觸發業務流。
運輸線路規劃是向規劃人員呈現運輸路徑拓撲和路徑狀態。規劃人員執行最優路徑選擇、多路徑并行同步控制。
現場作業就是執行現場作業工作流;主要指快速物資清點作業、物資定位、物資配送核對與放行手續、快速儲位優化調整等。
另外還包括物資采購、物資托運、堆場管理、物資及物聯網資源搜索等。
3.2 物聯網業務平臺
物聯網業務平臺用于接收并執行物聯網管理指令,并向業務終端返回執行結果。平臺由容器式集中網絡應用服務器和運行于其中的各種業務應用組件組成。應用組件主要包括各種規劃與跟蹤邏輯、優化邏輯、決策支持等。
物聯網業務平臺可通過電子數據轉換(EDI)等機制,從部隊各個既有倉庫管理軟件取數、存數,并可與制造商、承運商等外部機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通信。
物聯網業務平臺可將物資、載具的調度與跟蹤意圖傳達給底層的RFID傳感網絡服務,接受RFID傳感網絡服務跟蹤的結果事件,根據正常或異常時間事件觸發對應的業務流,并將物資、載具、時間、地點狀態解釋為供物聯網人員解讀的物聯網業務狀態,使其順利產生物聯網執行決策。
物聯網人員通過物聯網業務平臺的閉環規劃和跟蹤機制,及時識別各個物聯網節點、地域上的資源空置或資源緊缺情況,優化供應鏈資源,及時緩和和糾正物資錯配、錯送、延時到達等物聯網異常。通過實時通訊與精確計算來降低各個物資節點的超額儲備壓力,保障作訓及作戰行動順利進行。
平臺中集成了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系統,利用業務組件和RFID網絡自動持續收集的海量數據,提取統計規律與趨勢預測,向決策人員提供宏觀的多維圖表,為優化物資流動與存儲、場地、載具、線路等資源的規劃提供依據。基本消除耗時的傳統人工統計加工對作訓和作戰決策的延誤。
3.3 RFID網絡服務
RFID網絡服務是將業務系統的物資、載具跟蹤意圖落實為分布在各地的RFID感知規則。根據物資、指揮各處RFID感應機構按照一定的時間、規律,捕捉和匯報感應結果。RFID網絡服務按照一定的規律匯聚RFID事件,識別物聯網在地點和時間上的吻合與偏差,向物聯網業務平臺反饋正常或異常事件。
3.4 現場感知系統
RFID傳感網絡由分布在各地的現場感知系統組成。現場感知系統是物聯網感應網絡的神經末梢,可以通過固定或者車載的方式,布放在物聯網節點和關鍵路口處,落實單一地點的物聯網跟蹤任務,感知到達附近的物資、載具的身份、到達時間和地點等。感知系統配備長距離天線,可以在瞬間準確識別數米范圍內高速通過的數百件物品。
現場感知系統讀取RFID標簽并向網絡服務報告。感知系統適配各種廠商與型號的RFID感知終端、GPS終端、補充的條碼設備,使RFID網絡服務避免理解具體的底層報文。按照指定的規則對感應結果進行過濾,挑選加工成符合業務要求的RFID數據,并以XML協議進行傳遞,減少原始RFID流量對網絡的沖擊。
分布在供應鏈路徑上的現場感知系統可將物資從發出地點到抵達地點之間的信息盲區大大縮小,也使物聯網甚至作戰決策從事后修正轉變為在過程中修正。
3.5 移動現場終端
移動現場終端是包含RFID傳感器、網絡通訊接口的微型手持式計算機,供物聯網一線作業人員在開闊或機動場地實施流動作業,包括貨物交接清點、查找、配送核對等。移動現場終端同時具備業務終端及RFID現場感知功能,可在瞬間識別作業人面前1 m范圍的數十件物品,并進行自動任務單據核對。終端在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基礎上配備標準RFID程序接口,主要以Web應用界面來執行位于業務平臺的業務邏輯和人機交互。移動現場終端一般通過WLAN等無線接口實現在線作業,因此,即使在無網絡條件時,也可通過文件方式與整體系統互通,從而實現離線業務邏輯。
3.6 計算與通訊設施
計算與通訊基礎設施包括高性能、低成本的服務器,WLAN、CDMA或其他無線、有線數據網絡接入手段,手持終端、網絡信息安全設備等。
4 結 語
動態軍事物聯網解決方案可幫助軍事物流體系迎接現代化戰爭的挑戰。本文的解決方案主要依托計算技術、通訊技術、傳感技術,可使軍事物流全面實現信息化、實時化、精確化,提升后勤指揮員及作業人員的作業效能,保證后勤系統以最小的耗費、最短的時間、最小的誤差將物資投放到正確的目的地。
參 考 文 獻
[1] 陳海勇,朱詩兵,李沖.軍事物聯網的需求分析[J].物聯網技術,2011(5):53-57.
[2] 陳海勇,朱詩兵,童菲.軍事物聯網理論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1(7):37-41.
[3] 田亞楠,龍波.北斗二代導航定位系統在物流中的應用研究[J] .物聯網技術,2011,1(06):58-59.
篇9
醫藥物流現狀及特點
據相關部門統計,截止到2007年,國內醫藥生產企業有3000多家,分銷企業達15000多家。藥店約20萬家。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醫藥工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17.5%,遠高于同期全球發展速度,也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長速度4.4%。多數行業專家預測,2010年中國的醫藥市場價值將達到600億美元;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醫藥市場。國內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醫藥物流也出現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大型醫藥批發企業在藥品流通環節所發揮的渠道作用不斷增強。近3年來。銷售總額前10名的藥品批發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30%~40%,較2005年之前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國內醫藥商業企業逐漸演變成三大力量:第一,以北京醫藥、國藥集團、上海醫藥等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通過不斷建設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和供應鏈管理系統,雄居醫藥物流市場領導地位。第二,民營醫藥流通企業崛起。在“國家隊”雄起的同時,以九州通為代表的民營力量也在以其靈活的策略搶食醫藥物流蛋糕,據悉,2008年九州通的分銷總額已經達到190億元。第三,外資企業開始進入中國攻城略地。以永裕新興醫藥公司為代表的合資企業、日美健為代表的獨資企業崛起。他們主要通過分銷外資品牌的藥品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
第二,醫藥商業企業的毛利率不斷下降。現在國內醫藥批發行業費用率高達10%,而美國醫藥批發商的該項指標僅為2.6%;醫藥商業企業純利潤率僅有0.6%至0.7%。全美醫藥批發商利潤率為1.5%。可見中國醫藥物流成本之高。
第三,2000年以來,我國醫藥商業企業對物流系統建設或升級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大型醫藥企業的需求集中在醫藥配送中心的建設方面(參見表1);中小型醫藥企業的需求體現在企業內部進、銷、存業務的整合、流程優化和信息化管理方面。
第四,醫藥物流分銷更加注重拓展終端市場。由于醫藥產品分銷或配送環節越少,物流成本越低,為了增強企業競爭力,國內各類醫藥商業企業都在努力拓展兩個終端市場:一是由醫院、藥店、便利店構成的城市終端市場;二是第三終端市場,即國務院提出的農村醫療市場。醫藥分銷模式從傳統的藥廠、全國總經銷、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醫院與藥店的分銷流程,轉變為從藥廠到醫藥經營企業到終端的兩步到位模式。
第五,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面臨著傳統分銷、快批和終端三種業態帶來的物流配送的挑戰,多種業態在同一個物流中心運作。對于物流中心的硬件設施、信息系統、管理操作規范、人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醫藥物流系統的評價體系
投入動輒上千萬元的現代醫藥配送中心是否給醫藥商業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應該從哪些方面對醫藥配送中心進行評價呢?如果要對一個醫藥物流系統進行科學量化的評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著名的物流系統建設專家尹軍琪認為,可以在量化“適度性”的各項指標中尋找答案:
第一,設計是否合理?流程是否通暢?設備配置是否合理?建設成本是否符合預算?最后一個問題是可以量化的,前三個問題雖然不能量化,但可以在配送中心的實際運行中體現出來。
第二,配送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能力,揀選效率是否達到設計能力,庫存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能力?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均可以通過量化而得出答案。
第三,設備的利用率水平如何?客戶的滿意度如何?
通過對以上因素的考評,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評價一個配送中心物流系統的優劣。對于醫藥物流系統來說,貨物品種繁多,提高訂單處理效率的主要途徑在于對訂單進行分類,優化揀選路線,縮短最長揀選路徑,合理配置包裝與復核資源等。此外。強化ABC分類,重點關注A類品種。也是取得投資與收益比最佳的途徑之一。
現代醫藥物流中心規劃設計分析
配送(物流)中心是醫藥商業企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綜合了專題中采訪的部分專家的觀點,對具有代表性的現代醫藥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進行概述。
現代醫藥配送中心系統規劃的內容
現代醫藥配送中心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系統規劃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應從信息系統規劃、運營系統規劃等不同方面進行規劃。信息系統規劃是對物流中心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的規劃;運營系統規劃包括組織機構、人員配備、作業標準和規范等的設計。通過系統規劃,實現配送中心的高效化、信息化、標準化和制度化。
現代醫藥配送中心規劃設計要點
配送中心的系統規劃可以分為五個主要階段:籌劃準備階段、總體規劃階段、方案評估階段、詳細設計階段以及系統實施階段。
第一,在籌劃準備階段,要全面收集規劃所需資料,包括企業現行作業環境資料和未來發展規劃資料。這是配送中心規劃成功的基礎。
第二,在配送中心的總體規劃階段,需要對配送中心的基礎資料進行詳細分析,確定配送中心的規劃條件,在此基礎上進行基本功能和流程的規劃、區域布置規劃和信息系統的規劃,根據規劃方案制定項目進度計劃、投資預算和經濟效益分析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是:
(1)基本運轉能力規劃。
包括進貨區、倉儲區、揀貨區、出貨區的基本運轉能力的估計及規劃。除需考慮基本作業需求量以外,亦須配合作業彈性及未來成長趨勢。在此處所估計的運轉能力為一個初估的參考值,當進入各區域的細部規劃時,則將逐步修正至較實際的數值。
(2)自動化程度規劃。
配合自動化程度的分析、作業時數的分析及基本運轉能力的規劃,在此應對各階段設備自動化程度進行界定,以利后續物流系統設備的選用。
(3)醫藥配送中心的功能流程規劃。
根據醫藥配送中心的規劃條件和基礎資料的分析結果,確定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業流程。包括以下區域的規劃:一般性物流作業區域、退貨物流作業區域、換貨補貨作業區域、流通加工作業區域、物流配合作業區域、倉儲管理作業區域、廠房使用配合作業區域、辦公事務區域、計算機作業區域、勞務性質活動區域以及廠區相關活動區域。
(4)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
確定各業務要素所需的占地
面積及其相互關系,考慮到物流量、搬運手段、貨物狀態等因素,做成位置相關圖。在平面設計中還要考慮到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要留有余地。
(5)信息系統規劃。
信息系統規劃的原則應兼顧可用性、精確性、及時性、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動性和主動性、靈活性。同時,信息系統的規劃還應考慮以下問題:是否有利于醫藥流通企業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是否有利于企業的戰略規劃,是否有利于形成行業的系統標準,是否有利于GsP的規定和修訂,是否有利于對外合作和信息對接。
(6)運營設計。
包括:作業程序與標準、管理方法和各項規章制度、各種票據處理及各種作業指示圖、設備的維修制度與系統異常事故的對策設計,以及其他有關配送中心的業務規劃與設計等。
第三,在基本設計階段往往產生幾個可行的系統方案,應該根據各方案的特點,采用各種系統評價方法或計算機仿真的方法,對各方案進行比較和評估,從中選擇一個最優的方案進行詳細設計。
主要評估方法有:優缺點列舉法、優缺點列舉法、點評估法、權值分析法、成本比較法以及以AHP為基礎的方案評估法。
第四,在對總體方案進行完善設計的基礎上,決定作業場所的詳細配置,對配送中心使用的各種設備、能力等進行詳細設計,并對辦公及信息系統、運營系統進行詳細設計。
第五,為了保證系統的統一性和系統目標與功能的完整性,應對參與設計、施工各方所設計的內容從性能、便于操作、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和審查。在確定主要設備供應商與系統集成商之前應深入現場,對其生產環境、質量管理體制以及外協件管理體制等進行考察,如發現問題應提出改善要求。在設備制造期間也需進行現場了解,對質量和交貨期等進行檢查。
醫藥物流行業成績斐然
在最近10年中,國內醫藥物流領域發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可以從目前已經實施和正在實施的物流項目中得到體現。國債貼息貸款支持的11個大型醫藥配送中心已基本完工,更多的中小型醫藥配送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第一,隨著我國醫藥物流技術的發展,國內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醫藥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咨詢服務商,如上海歐麟、北京昊鼎。他們通過多個項目的實施,在理念上逐漸加深了對醫藥物流的理解,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設計能力方面,我國完全可以與國外的同行們站在同一競技水平上。
這些年,國內對醫藥物流系統的集成能力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涌現出一批知名的物流系統集成商,如北京起重院、伍強科技等。已經建設成功的物流中心,如國藥上海物流中心,其技術水平和集成能力完全可以與國外大型醫藥物流中心相比較。我國已完全具備建設大型醫藥物流中心的能力。
第二,我國的物流技術裝備正向著成熟化和豐富化的方向邁進。核心技術得到了加強,雖然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通過努力,已經大大縮短了距離。
第三,國內物流軟件的發展相對于國外要落后一些,主要是商品化的軟件少之又少。這與我國缺乏長期投入有很大關系。這也是我們與國外差距最大的地方。
第四,通過多個醫藥物流中心項目的建設,國內企業積累的醫藥行業經驗越來越豐富,更好地促進了現代醫藥物流系統設計水平的提高。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優化成為發展趨勢
醫藥物流系統建設的最大難點不在于上億元的硬件,也不在于上千萬元的軟件,而在于物流系統是否適用,能否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客戶和搶占更大的市場。
過去,醫藥物流模式是藥廠和藥商的每個單位都要針對各個地區的醫院、藥店、診所進行配送。業務關系交叉重復,非常復雜;而現代醫藥物流的模式是藥廠藥商的產品匯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對各地的下游客戶進行配送。與傳統的醫藥物流模式相比,現代醫藥物流模式能夠降低大商業的管理成本,降低醫藥零售終端的進貨成本、銷售成本,促使企業提高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現代醫藥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僅表現為能夠滿足客戶的合理化物流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為行業相關企業提供信息平臺、交易中心、倉儲設施與配送服務,以整合上下游資源和藥品流通渠道,實現醫藥行業供應鏈的優化。
從國際上看,美國的三大醫藥批發企業Mckesson、Cardinal、Amerasource Bergen占據了全國醫藥流通市場90%以上的份額;歐洲三大醫藥批發企業Celisio、Phoenix、Allance Unchem占據了該地區醫藥流通市場份額的65%。日本的醫藥市場集中程度也和歐美國家類似。由此看來,中國醫藥流通行業融合兼并的情況也將大量出現。況且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國內的企業兼并潮已經顯現。
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國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資熱正在持續進行中。雖然目前投入上億元的大型醫藥配送中心項目不是很多,但投資規模在幾千萬元、幾百萬元的中小型項目卻在大量增加,未來幾年也會呈現這種趨勢。
篇10
先土建還是先定物流集成系統
物流系統和土建關系密切,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業務需求決定工藝流程;工藝流程決定物流設備;物流設備決定建筑。也就是說,一切為了業務需求。許多公司在建設物流中心項目時,往往會忽視其中的重要性和相互關系,本末倒置。有的先建好土建,再去討論物流系統方案;有的一邊土建一邊確定物流系統方案。如果是新建物流中心,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先確定物流系統方案,再土建,最后根據物流系統方案來實施。
一般情況下,新建一座現代化物流中心實施的大致步驟是:
土建施工圖設計前初步確定物流系統規劃方案,以便供電、網絡、照明、預埋件、預埋管線、結構、基坑等的設計,這樣做可以避免返工的現象,減少施工變更。既減少浪費,又能有效控制項目工期。
建筑結構柱距多少比較經濟,既便于操作,又降低土建成本;跨樓層的輸送設備孔洞位置、尺寸影響建筑結構設計;物流設備用電量多少影響高低壓配電;照明燈具需在通道內或作業區上方;貨架中的消防噴淋管道如何布置;供熱、空調等管線需避開物流設備等等,這些事先需要綜合考慮到。
系統集成商的選擇
一般都認為物流系統集成商報價國內的便宜,國外的貴;集成商水平國內的一般,國外的高。具體報價便宜多少、水平相差多少,很難斷定。
事實上經過最近幾年的“拼殺”,國內物流系統集成商已經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國內物流系統集成商在關鍵軟件、控制、電氣、驅動等方面大多與國際接軌了,采用可靠的世界知名品牌產品,項目實施經驗也相當豐富,在價格上也有優勢。建議可以優先考慮國內集成商。
物流中心的模式
有的人認為物流設備投資巨大,而且很耗電。所以,還是傳統的平面倉庫、手工作業好。這樣做風險小,心里踏實。但要滿足業務需求,需要建面積巨大的倉庫,需要購買更多的土地。有的人認為不需要自動化,采用一些搬運設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就行。例如:某公司準備建物流中心,由于種種顧慮,擬采用平面倉庫,5層貨架,VNA叉車作業。
最終該公司選擇了AS/RS方案,用戶反映良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企業形象。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自動化程度越高投資不一定越高,適當的自動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形象。
選擇集成方案
很多企業在選擇集成方案時,十分注重性價比。的確,性價比十分重要,但“用價比”更重要。某公司建造一座現代化物流中心,邀請了國內外物流系統集成商來做方案。歐洲某著名集成商的方案報價1.2億,優惠到1億,方案很完美,性價比也很高。國內某知名集成商的方案報價不到4000萬,方案比較切合用戶要求,用價比高。最終該公司選擇了后者。
建議在選擇方案時,量力而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水平、投資預算來選擇集成方案。與企業不相適應的所謂的性價比高的東西,并不一定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效果。
軟件實施
很多物流集成項目中,物流軟件是打包的,價格固定,但詳細功能模塊事先沒有確定。在軟件需求分析時,往往貪多,認為功能模塊越多越好,而且功能模塊一定要客戶化,這樣才能充分滿足使用需求。
筆者了解國內某物流集成項目中,軟件需求分析階段提出了50個客戶化模塊,在項目上線時只完成了其中的22個。在項目上線后2年內,有44個模塊從未使用過,其中有12個是客戶化的。由于客戶化,軟件實施費用增加了78萬,項目工期延期了5個多月。
對于物流軟件的功能模塊,建議不能貪多;成熟的、知名的物流軟件,盡量少客戶化;使用頻率不高的模塊可以考慮取消;有的功能需求可以通過管理制度來實現;不妨多相信、多采納一點實施顧問的建議。
設備的選型
隨著技術的進步,物流設備的性能越來越高。堆垛機行走速度從每分鐘幾十米到幾百米,承載從幾十公斤到幾千公斤;分揀機的分揀能力從每小時幾百件到每小時上萬件。企業決策者往往會選擇性能參數盡可能高的設備。其實,物流系統的能力不能僅僅考慮某一物流設備或物流設備系統自身的能力,而要考慮全系統的能力,包括各系統匹配后的能力,以及設備與人工匹配后的能力;最薄弱的環節決定整個系統的能力,和木桶的短板原理類似。
而且,高性能是要有代價的。建議在設備選型上,不迷信高性能參數,夠用、適當富余一點就行。
設備是否真的很耗電
很多人認為,物流設備肯定很耗電,一般企業負擔不起。其實,一般物流設備在工作時才運行耗電,待機時幾乎不耗電。
下面是一個大型物流中心的真實數據:上海某物流中心,建筑面積22000平米,主要物流設備有5臺堆垛機,1套立體倉庫出入庫輸送機,約1700米皮帶輸送機,1套高速分揀機。物流設備總容量345KW。每天工作時間8:00~22:00,工作日運行,節假日一般不上班。在物流設備供電線路上安裝了單獨的電表,測量結果顯示平均每個月用電量在5000度左右,分攤下來電費在5500元左右。每月5500元的費用,在上海大約相當于一名月工資2750元的普通工人的費用。
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人員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建議可以考慮適當的自動化,用物流系統來代替部分人工。
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