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難忘的經歷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3:3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次難忘的經歷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一次難忘的經歷作文

篇1

Last summer, I went to Beidaihe for my holiday with my family. We took a train because the way is not far. We lived in a big hotel where could see the sea . We stayed there for three days.

The first day, we went for a walk along the seaside, and then we went swimming and took a lot of interesting photos there. The second day, we went to a famous market and bought many keepsakes. I was going to bring these keepsakes for my friends. The last day, we had a good picnic on the seaside with the natives. They acted all kinds of programmes and made us feel happy.

It’s a very good journey, and we all enjoyed ourselves on those days. If I have another holiday, I will go there again.

篇2

人的一生會有許許多多的經歷,但是,我的那一次經歷,令我終身難忘。

記得那一次,剛剛上課,老師一進來便通知,今天所有同學去醫務室打預防針。剛聽到這個消息,有的人可就慌了:有的男孩子,坐在座位上,鎮定、不害怕,可是,你再看看女孩子們,神色慌張,像一只驚弓之鳥。

到了醫務室,迎面撲來一陣難聞有刺鼻的藥水味兒。老師問:“哪一位“勇士”先去呀?”經過一番你推我讓之后,終于,小明大膽走上前去,把袖子一提,手一伸,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分鐘過去了,小明走了出來,嘴里小聲的嘟囔著:“哎呦!這打預防針還這么痛呀?”同學們一個個見了他就問:“小明,痛不痛呀?痛不痛呀?”這還有問,你看他那樣子便顯而易見了呀,一只袖子耷拉著,手還在發著抖,剛才的那副男子氣概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見男孩子們都打完了,輪到女孩子們了,看那女孩子一個個的進去,隨后就傳來了聲嘶力竭的哭叫聲,一會兒是悲慘的尖叫,一會兒是嚎啕的大哭,一會兒又是抽泣和吸鼻子的聲音。站在一旁的我既希望快點輪到我,免得受這種長時間的煎熬,又希望別輪到我,省得到時候哭鼻子,惹人笑話,還希望輪到我時,醫務室里的機械出了一些故障,聽到里面傳出不打針的消息。

篇3

南街小學四年二班 陳子萌

時光如逝,每當我看見別人騎自行車時,總會想起我學自行車的情景……

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見幾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女孩子在騎自行車,頓時,我想了羨慕之心。要是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一定會比她們還要威風。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微笑地對我說:“怎么,想學呀?”我點了點頭,心里可高興了。

馬上就學。我從家里推出媽媽的自行車,推到一塊平坦的水泥路上。我讓媽媽扶住我,我吃力地蹬著自行車,可自行車就是不聽我的使喚,東倒本歪,晃晃悠悠的,不知怎么回事,我就連車帶人,摔了個“四腳朝天”。“哎呀,好痛啊,我的屁股都快開花了。”我咬著牙嘴里嘀咕著。可我并沒有灰心,拉起車子,信心十足地對媽媽說:“沒關系,再來。”媽媽在一旁也鼓勵我:“你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邊說邊走過來抓住車子后座。我騎在車子上,雙手握緊手氯,雙腳用力一蹬,車子便動了起來,雙腳用力地踩著腳踏,可不論我怎樣用力,車子像被什么吸住了,總想往地上躺。媽媽跟在后面開玩笑地說:“你這是騎車還是摔車啊!”我并沒有與日俱增媽媽,可轉念一想:為什么別人騎車那么熟練,而我連學也學不會呢?于是我把車子停在路邊,跑到后面向媽媽請教,媽媽不耐煩地給我講著,我卻專心地聽著。原來,我沒有把握住車子的平衡!這下,我隨著媽媽的指導,一次次地試著,一遍一遍地摔著,身體早已遍體鱗傷,疼痛不已了。終于,我能在馬路上熟練地騎著自行車了。我興奮地高聲呼喊:“我學會騎自行車了。”

篇4

呂嶺小學三年(1)班

王麗麗

往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它像閃爍的星星,一顆綴連著一顆又一顆;它又像海邊的浪花,一朵又一朵,晶瑩透亮,在我的記憶深處,唯有那一次經歷令我難忘。

不會滑旱冰的我特別喜歡滑旱冰。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終于給我買了雙旱冰鞋,一拿到鞋,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了起來,那底下的四個輪子費了我好大的力氣也沒站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才慢慢地站起來,我剛一站起來,就重重地“啪”的一聲摔在了地上,害得我狗啃泥!

媽媽把我扶起來說:“麗麗,只要肯堅持,就一定能成功!”我點了點頭,然后就扶著身旁的墻壁慢慢地站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的手慢慢地不再依賴墻壁,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挪移,我雖然還不是很自如,但已經能掌握身體的平衡了。每一次只要我一有空,就會到廣場上練習,我看著那些小朋友背著手,弓著腰,左一下,右一下,滑行像箭一樣快,我模仿著他們的動作,進步得很快。

篇5

我們都經歷過許多第一次,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第一次投稿。

上上個星期六,我作文得了五顆星,我非常高興,把作文拿給爸爸看。爸爸樂呵呵地說:“把你作文投到小學生作文庫,怎么樣?”我一聽,差點樂暈過去了。“爸爸,我自己打字,好嗎?”爸爸點點頭。我因為不熟悉鍵盤,打字很慢,爸爸上完衛生間回來,發現我才打一句話,便叫我到旁邊看著他打,他打得太快了,一下子就打好了。我們又把作文看了一遍,發現了很多錯誤。我對爸爸說:“看來打字也要看清呀!”爸爸抿著嘴笑。最后,我們把作文添加到小學生作文庫上,期待著編輯叔叔的審核通過。

第二天,中午放學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地要爸爸打開電腦。我看見我的作文已經在小學生作文庫發表了。我欣喜若狂,高興地大叫起來:“太好了。”

這件事令我忘不了。

篇6

每個人總是會經歷過酸甜苦辣,而在今天,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教訓。

今天下午,我問老師我考試的分數。原來,我數學才考了90分,語文才考了94分。回到家里,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還囑咐我數學要細心。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很難過,真后悔我考試不認真審題。

我要改掉粗心這個壞毛病,做事要干脆利索,還要在暑假中看完我的作文書。大家不要像我一樣,要適當的看看書,多學點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三年級:樊映霞

篇7

那一次,我吃完了午飯,肚子飽得圓滾滾地像一個皮球。媽媽見我沒事干就讓我洗碗而且還有工資拿,我這個“小公主”就只好答應了。我準備了一個盆子,和吃完飯的碟子和碗,就開始了我第一次掙錢的“旅途”。

我首先將碟子和碗放在這個盆子里,在往盆子里放一些洗潔精,就開始洗了。我左手扶著碗,右手拿著抹布,順時針洗了一圈,又逆時針洗了一圈,然后仔細擦洗外沿和底端。就這樣把一個碗洗完了,然后我就一個接一個洗完了,我向媽媽索要工資。媽媽說:“怎么洗的這么快,我來檢查一下質量。”我把碗和碟子給媽媽看,媽媽十分滿意,贊不絕口,就給我十元錢。看著手里的錢,是用自己的雙手掙來的,心里美滋滋的,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次掙錢的經歷讓我明白了:錢是掙來的,很不容易,要珍惜每一分錢,因為那都是父母用汗水與精力換來的。

點評:

篇8

【關鍵詞】突破;作文材料;策略

縱觀現行語文教材關于作文教學的要求,在訓練目標上,注重技法指導從易到難、螺旋上升,在訓練內容上,強調習作在整體上統整,在部分上關聯。像記事的作文訓練貫穿在每冊中,如第九冊到第十一冊:第九冊第一單元的《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學會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從而使記事的作文寫得有條理、比較具體;第五單元的《這件事 》,要求把事情經過分幾步寫具體;第十冊第一單元的《一件難忘的事》,要求按事情發展順序記一件事,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學會列作文提綱;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要求審清題意,選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等。

平時在作文訓練中,發現六年級學生寫的作文,大多同學所選取的題材似曾相識,沒有新意,六年級學生寫的還是停留在五年級甚至是四年級的水平上,一副老面孔。如記人文章,像寫父母:關心自己學習、深夜送自己上醫院。寫老師:在學習上嚴格要求,雨夜為學生補課。這些題材在學生的作文中經常見到。這樣的題材在學生的生活中,不是不可能發生,只是習作中能體現時代氣息,體現兒童童真、童趣的作文顯得鳳毛麟角。學生缺少生活經歷嗎?其實不然,有時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思路豁然開朗,選取的題材較有新意,寫出的作文又不錯。

現在的作文研討課、展示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教師做一個科學實驗,開展一次活動,圍繞某個“話題”展開討論,學生用當場“生成”的內容寫作文。從表面上看,為學生解決了無“米”下鍋的困惑,實際上,這是教師將準備好的“米”端放到學生手中,況且充其量也只是“鍋”中“滄海一粟”,學生“搜集材料”、“選擇材料”的能力能有實質性進展嗎?培養出中國最年輕的專欄作家蔣方舟的母親、作家尚愛蘭女士說:“發現題材,是最最重要的寫作才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癱瘓者,他的文學不能自理,要靠別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個高度遲鈍者,到處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見哪一種是可以的,要別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一、當前小學生作文題材缺乏新意的原因分析

(1)學生具有思維從眾心理,具有定式思維的習慣。學生囿于現成,沒有對寫作素材進行篩選、組織。像寫事的作文,對六年級同學來說,不知寫過多少遍了,大同小異,于是,沒有經過思考,就把已寫過的套套進去,省事方便,以不變應萬變。

(2)學生生活圈子的狹小,沒有去發現、積累寫作素材。在信息社會里,好多學生足不出戶,迷戀上上網、聊天、玩游戲,缺少發現生活、探究自然的能力。即便有,開始時就不能清楚地注意或知覺到有用的信息,對材料的意義認識不清,興趣不濃,只是短時記憶罷了,還有一部分是機械記憶。時間一長,原來知道很清楚的事情,也會變成印象模糊,甚至也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3)寫作時不敢打破思維常規,開啟創造的閘門,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有新穎的題材,但心存憂慮:如果我選擇從未寫過的題材,能寫得好嗎?能得高分嗎?

二、突破小學作文材料關的策略

如何使學生的習作寫出新意,很多有識之士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班級中開展了“優化題材”系列活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下就是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1)寫“每日簡評”――“為有源頭活水來”。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其實,大千世界,絢麗多姿,有取之不盡的寫作題材。我認為寫“每日簡評”是捕捉材料的好方法,讓學生每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地動動筆,去網羅、去定格生活中的小鏡頭,旨在獲得鮮活而又生動的習作素材。

(2)拓寬選材面――“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選材時,不少學生的思維局限于狹窄的圈子。比如《一次難忘的考試》大部分學生很自然想到一次語文、數學或其他文化知識的考試。而事實上,同學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生活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有作文素材,同時每個面又輻射諸多的“點”,何必“自古華山一條路”呢?可引導學生擴展思維:①在運動場上拼搏時;②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③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該怎樣去面對等。事實上,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拓寬選材面。

篇9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從中可以看出立足文本是構建寫作框架的基礎,放眼生活是充實寫作內容的保證。那么如何將這些貫穿于寫作教學中,我總結為以下兩大要點。

一、立足文本,進行仿寫、改寫、續寫

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閱讀教學中應適當淡化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精心設計發散性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聽、說、讀的實踐,并能留下一些時間讓他們進行寫作實踐。主要著眼于三個方面。

1.抓住典型特點,遷移仿寫。對文章寫作特點突出的文章,在教學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遷移仿寫。如在學習《秋的原野》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寫景方法,我抓住本文運用大量比喻、擬人和排比的描法,突出秋之美景的主要特點進行寫作遷移指導。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體會這一描寫方法,并布置學生在課后加以運用,仿寫作文“我家的菜園”。學生在本課學習中有所感悟,寫出了諸如“一地的白菜穿著碧綠的裙子,排成一列列的方陣,等待媽媽的檢閱”“辣椒笑紅了臉,茄子笑彎了腰,苦瓜笑得咧開了大嘴巴……”這些形象生動的佳句,讀著令人欣然一笑。再如在教學《家鄉的橋》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發現本篇課文的特點:每個自然段都是以總起的句式開頭。我布置學生課后抓住特點練習仿寫,如寫“我們的樂園”“我家美麗的大公雞”“熱鬧的操場”……作文收上來后發現學生寫的文章框架都非常大氣。

2.體會文中深意,類比改寫。對含義深刻的課文可以在教學后讓學生類比改寫。如《揠苗助長》等寓言故事內容言簡意深,在學生學習領會了文章內容和深刻的道理的基礎上,布置他們對故事加以改寫,有深刻意義的故事由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敘述,總會令人眼前一亮。

3.延續文中情境,想象續寫。對留有空白的文章,可以指導學生續寫故事情節或結尾。如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時,讓學生想象小男孩到底有沒有再來,如果來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樣既升華了主題,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如學習了《比金錢更重要》之后,先讓學生想象后來兩人見面之后的情景以及見面之后又將發生什么,再以《難忘的見面》為題續寫文章。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大大增加,在不斷運用中豐富了語言,吸收了新鮮的寫法,寫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放眼生活,引導觀察、積累、運用

我曾不止一次地對學生說過:寫作文就是寫所想、所見、所經歷的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加真實、生動、感人。學生只要寫的是親身經歷的內容就寫得具體、生動。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造親身經歷的機會,盡可能地為他們安排一些活動。

1.游覽。我們地處農村,四處可見廣闊的田野。當春雨綿綿時,我會帶學生撐著小傘去雨中散步,看一看雨中的天空、田野、小河,還有各種植物。秋收的時候,我又會帶學生一起去田野里看看農民們熱火朝天的搶收場面。游覽前先布置學生在游覽過程中將游覽的順序、對景物觀察到的特點及時記錄,便于及時捕捉美麗景色,豐富寫作素材。

2.游戲。這是最能激起學生興趣的一項活動。我們常以校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如“二人三足”比賽、“搶凳子”游戲等。在活動前先讓學生研究如何做好準備工作,在參賽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何為奮勇爭先。當比賽勝利時觀察什么是擊掌歡慶,而失敗了則讓學生總結失敗原因。這樣,學生動在其中,樂在其中,還會愁無事可寫嗎?

3.實踐。通過實踐讓學生了解勞動的步驟,體會勞動的辛苦,寫起相關的作文就能胸有成竹,有條有理。如布置學生參加春耕、秋收等農事活動。除此之外,我也常布置學生進行手工制作、科學實驗、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重視實踐與寫作指導相結合。活動前周密安排,活動時具體指導,與學生的思維共振合拍。只有先讓學生“心動”,再“筆動”,他們才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篇10

那是二年級,剛開始學寫話,老師讓我們以“我”為題寫一段話。或許是老師覺得我們自己最了解自己才這樣安排的。可對于我這個對習作并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寫自己也是一個大難題。

由于是第一次寫話,老師先給我們指導如何空格,標點符號怎么加,怎樣分段……我哪里聽得下這些,腦袋里只覺得嗡嗡作響,不由在心底嘆了口氣:哎,寫話真麻煩!老師講完后讓我們回家寫好交上去。可是,兩天過去了,我還沒有交……

這天早上來到學校,老師嚴厲地說:“彬至,你的寫話呢?”

“我,我……”本來就不善言談的我加上緊張和害怕更說不出話來。

“沒有寫是吧?告訴我為什么?”見我緊張成這樣,老師的語氣緩和了很多。

“老師,我真的不會寫,我不知道該怎么寫自己……”見老師不生氣了,我小聲地說。

“不會寫呀,不會寫可以來找我呀。來,我教你怎么寫。”說著,老師拉起我的小手,把我帶到了她的辦公室。此時,被老師拉著小手的我漸漸忘記了緊張,只覺得一種舒暢溫暖的感覺在心底蔓延開來。

來到了辦公室,老師讓我站到了鏡子面前。那面鏡子好大,將我整個給“包”了進去(當時小小的我這么覺得)。

“我可是聽到咱班的同學都叫你‘大帥哥’呀,相信你一定能把你的帥氣寫出來。來,先看看自己整體的感覺,是胖還是瘦,是高還是矮。”

“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

“后邊加上一句‘可以說是標準身材’就更好了。”

“再看看你的頭部,包括什么樣的頭發,怎樣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想想我們在平時積累的那些好詞和好句,運用上。”

“怎么樣,這下有的寫了吧?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生活中很多內容都可以在你的筆下生輝,老師相信你有這方面的能力……”

“嗯!”我使勁地點點頭。短短的幾分鐘,卻讓我覺得上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堂課,因為那堂課讓我愛上了寫作。

此后,老師經常選擇一些我們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的事情,讓我們寫作。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我的寫話水平日漸提高,而且我還學會了積累材料、摘抄好詞好句等。也正因為這些,現在我寫作文再也不發憷了,還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呢!

感謝我的作文啟蒙老師,感謝她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照鏡子!

(指導老師:郭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