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理論知識范文
時間:2024-04-02 18:0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豐富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服飾制度;儒家思想;統治階級;禮儀
中圖分類號:J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104-01
作為維護社會統治秩序的一種有效工具,服飾禮儀制度最早始于西周。經過春秋戰國、秦、西漢的發展,到東漢初年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東漢的“輿服志”是歷代制定服飾制度的基礎, 具有典范作用;在制定服飾制度的過程中,漢明帝劉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早在光武帝時期,作為鞏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禮儀制度得到了恢復和完善,特別是其中的服飾禮儀制度,成為東漢初期禮制建設的核心。例如:即位典禮時皇帝的著裝,便參照了周天子祭天的服裝樣式。光武帝的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群臣的支持,也深得百姓的擁護,為東漢建國初期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劉莊于永平二年的“輿服令”則進一步完善了冕冠、衣裳、鞋履和組綬等穿著與佩戴制度。
一、少年時期深受儒家禮制思想的影響
劉莊于公元58年至75年在位18年,是光武帝劉秀之后東漢第二位皇帝,也是劉秀的第四子。史書記載,明帝十歲能讀《春秋》,十九歲學通《尚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議舉南北郊,東平王蒼議曰:“孔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為漢制法。高皇帝始受命創業,制長冠以入宗廟。光武受命中興,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圣明奉遵,以禮服龍袞,祭五帝。禮缺樂崩,久無祭天地冕服之制。案:尊事神,潔齋盛服,敬之至也。日月星辰,山龍華藻,天王袞冕十有二旒,以則天數;旗有龍章日月,以備其文。今祭明堂宗廟,圓以法天,方以則地,服以華文,象其物宜,以降神明,肅雍備思,博其類也。天地之禮,冕冠裳衣宜如明堂之制。”
這里的東平王劉倉本是光武帝劉秀的第八個兒子,自幼好讀經史之書,雅有睿智,深得明帝的信任,故而委以重任,拜為驃騎將軍。他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并常和明帝一起研究制定各項禮儀制度。
根據上述記載,東漢明帝時期輿服制度實為劉倉等人與明帝共同議定,其詳實程度,嚴謹程度,在東漢之前的歷朝歷代是不曾有過的,這一點充分說明了皇帝對輿服制度的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對劉莊的影響。
二、繼位后奉儒家服飾為經典加以推廣
漢明帝永平二年“輿服令”,下詔采用《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中的記述,輿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后氏說規定了朝、祭服制度。永平二年,祀光武帝明堂位時,漢明帝和公卿首次穿著冕冠衣裳舉行祭祀,這是儒家學說衣冠制度在中國得以全面貫徹執行的開端。此詔令奠定了東漢服飾制度的指導思想,是儒家禮制思想在服飾制度中占統治地位、主導地位的開端,這是兩千多年來服飾制度禮制思想的根源。
《周官》、《禮記》、《尚書》都是儒家經典,當然宣傳儒家禮制,而歐陽氏指的是歐陽生即歐陽和伯,是西漢今文尚書學“歐陽學”的開創者。世傳尚書學到他的曾孫高,被立為博士。歐陽高也叫歐陽生,字子陽。
大夏侯氏指夏侯勝。西漢今文尚書學“大夏侯學”的開創者,字長公,東平(今山東汶上附近)人。官長信少府,太子太傅。跟隨夏侯始昌學今文尚書,又從歐陽生問學,稱大夏侯。宣帝時立為博士,以歐陽災異推論時政得失。
小夏侯氏指夏侯健。西漢今文尚學“小夏侯學”的開創者。字長卿,東平人。從夏侯勝和歐陽高學習今文《尚書》,稱“小夏侯”。宣帝時立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
劉莊對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身先士卒的推廣,極大的影響了東漢王朝的禮儀制度,使得東漢初期便確立了以儒家禮儀制度作為國家根本禮儀制度的原則,所以,服飾制度的訂立也就順理成章的沿用儒家禮儀制度了。
三、在位期間完善并確立東漢服飾制度
劉莊在光武帝的基礎上, 任用董鈞、曹充等儒生, 繼續推進東漢國家的禮制建設。例如:“顯宗遂就大業,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屨,以祠天地,養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時致治平矣。”
所謂“三雍”, 是指明堂、靈臺和辟雍。三雍之禮,是光武帝劉秀在執政的后期創建的。漢明帝即位后,從永平二年(公元59年)開始,將三雍之禮付諸實施。《后漢書?儒林傳上》載:“明帝即位,親行其禮。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備法物之駕,盛清道之儀,坐明堂而朝群后,登靈臺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養三老五更。”三雍之禮便是明堂、靈臺和辟雍三種禮儀的合稱。
漢明帝在舉行明堂典禮的時候,要召集公卿、列侯與祭行禮并接受群臣的朝賀。這一過程,君臣都要在明堂這一神域圣地身著祭服、禮序尊卑,通過對皇帝的朝拜,強化皇權至上觀念;通過行禮的尊卑次第,以明確爵秩高低的行政秩序。正如《輿服志》所記錄:“天子、三公、九卿、特進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七章,皆備五采,大佩,赤舄履,以承大祭。百官執事者,冠長冠,皆祗服。五岳、四、山川、宗廟、社稷諸沾秩祠,皆玄長冠,五郊各如方色云。百官不執事,各服常冠玄以從。”文中將祭祀人群的順序,穿著規范,出行要求都做了極為詳細的規定。
《后漢書?輿服志》中還規定了參與整個祭祀活動的人的冠式,如:“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翹舞》樂人服之。”的所帶的冠,就是雀弁冠。還有“方山冠,似進賢,以五采為之。祠宗廟《大予》、《八佾》、《四時》、《五行》樂人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由于輿服制度的確立,使得車馬服飾等生活上的差異,不僅調整好了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而且也掩蓋了階級對立,確定了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不同等級的人,只有謹守上下尊卑的區別,認真實行禮對自己行為的規范,才能達到禮的極致,即一種既等級分明又互敬互愛的普遍和諧狀態。在封建社會政治統治下,要維護皇帝的權威,又要養臣下有節,那就必須嚴格地區分等級,使不同等級的人遵守不同的行為規范,享受不同的“禮”。
漢明帝確實為禮制在東漢的恢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西漢王朝的延續,自東漢王朝建立以來,便努力恢復西漢舊制,積極制定各項禮儀制度,可以說是在西漢政治統治思想延續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完善和革新。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適應當時的政治格局,使之更加適于當時的社會狀況。東漢前期,特別是明帝時期,政權進一步得到加,使國家趨于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正是由于這些完備的輿服制度,在以后的社會統治中各朝代紛紛效仿。
封建服飾禮儀制度,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中,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近代文明的出現,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封建服飾禮儀制度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這是一種必然,也是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體現。
天津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課題 52WU1012
參考文獻:
[1]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陳戍國.中國禮制史(秦漢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3]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篇2
在從事外科護理工作中,在平凡而緊張的護理工作中深深體會到,一名好護士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術操作技能,還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病情的復雜多變為臨床診斷搶救提供可靠的依據,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如何提高護士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是當前提高護士素質保證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課題。
1 敏銳的觀察力來自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
醫學理論知識是我們進行護理工作的科學依據。只有鉆研科學理論知識,并在工作中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把工作中碰到的難題及時從理論中找到答案,才能提高業務水平從而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
2 敏銳的觀察力來自豐富的臨床經驗
經驗來自實踐。從總結記錄中找到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一個人只有勤奮讀書,努力工作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虛心求教,才能及時找到正確答案。
3 敏銳的觀察力來自救死扶傷的高度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護士的服務對象是人,而且是被疾病折磨的,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懼交織在一起有時會失去理智的患者。只有熱愛本職工作,具有救死扶傷的高度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作風,關心體貼患者,才能及時觀察出病情變化。用理論解釋現象,解釋的過程就為我們指出了進一步觀察的方向。
4 敏銳的觀察能力在心理護理中應用
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接觸到的患者在性格、文化、修養、社會地位與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有些患者講話比較含蓄,有些患者不能正確表明自己的需求。因此,掌握這類患者的心理變化比較困難。
篇3
關鍵詞:
電氣自動化教學;校內實訓;雙師型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
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2014901
高職電氣自動化教學是培養專職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而其教學不僅僅涉及到理論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實踐技能的培養。因此,實行高職電氣自動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同步教學是對學生技能、素質培養的最好方法。在高職電氣自動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同步教學中,必須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其教學具體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結合理論知識,開展校內實訓活動
為突顯高職院校技術型人才培訓的目的,高職院校應該讓學生們大多數的時間用在企業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讓學生們走入生產一線現場,接受企業一線的技術和設備,這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一畢業便可以進入企業參與工作。但是,許多高職院校設計的企業實習時間跟學校理論知識學習時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集中安排的企業實習將不利于高職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及時應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理論知識跟實踐的結合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為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創建校內實訓基地,讓他們在對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開展校內實踐活動,及時地鍛煉其動手實踐能力。因為學生們只有在了解和實踐各個電氣自動化操作過程后,方可對工藝技術進行應用和創新,才能加深對電氣自動化理論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高職院校為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創建校內實訓基地勢在必行。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學生們可以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及時地投入到電氣自動化工作現場進行實踐,也可以及時的接觸電氣自動化所需要的器具,讓課堂上的內容及時地深刻地滲透到學生們的頭腦之中,從而為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在創建校內實訓基地過程中,可以分為電氣自動化實訓室、設備實訓室、主體實訓室、基礎實訓室等等。在每個實訓室中都擺設有電氣自動化工作現場應有的工藝實體,從而讓學生更生動、具體的接觸電氣自動化工作實際操作過程。
2創建理論、實踐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電氣自動化師資力量
高職教育中,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技能、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高職電氣自動化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職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中,高職電氣自動化師資力量的建設不僅要從電氣自動化教師的專業技能出發,同時還要重視電氣自動化教師的實踐經驗,要求教師兼有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能,不然將很難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電氣自動化人才。為了加強高職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一方面高職院校必須對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的教師提出一些具體的實踐教學要求,要求教師們更多時間的參與學生的實習、實訓指導,同時要求電氣自動化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更多的傾向于實踐教學。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還應定期不定期的對高職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教師展開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讓更多的電氣自動化教師具有專業技能,讓更多的電氣自動化教師獲得相關的高等級技能證書。再者,高職院校除了對校內電氣自動化教師的培養之外,還應該加強校外兼職電氣自動化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應該定向的向一些企業聘請那些一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電氣自動化教師,授予學生們實踐技能和參與學生的實訓實習指導。總之,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提升專任教師中擁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的比重。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途徑,實現專業教師的“雙師型”發展,優化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是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也要求對在校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再培訓,有計劃的安排他們進入企業掛職培訓,讓他們不斷更新企業實踐新工藝、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提升教師們的實踐教學更新能力。從而隨著企業工作流程和工作技術、方法更新較快,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教師應該跟進實踐工藝、技術的發展速度,及時進行實踐經驗課的補修。
3完善高職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生綜合考核體系
高職院校應該加強高職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首先應該強調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在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中,更多地采用參與式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活動中去,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創新意識的能力。其次,應該建設一套系統的電氣自動化實踐教學考評機制,使實踐教學有一個有效的標準,設計一些可靠的評價指標。從而最終完善高職實踐教學的質量。這一套綜合考核體系不但要涉及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考核,而且還必須涉及學生在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表現,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考核。于是,高職院校應該創建高職院校學生科研獎勵制度、高職院校學生實踐創新獎勵制度、高職院校學生實踐經費使用制度。同時對實踐教學實行實踐學分制度,讓學生既有一定的壓力,又有一定的動力,促使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積極地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中去,從而提升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高職電氣自動化教學中必須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必須結合理論知識,開展校內實訓活動;必須創建理論、實踐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電氣自動化師資力量;必須完善高職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生綜合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紀芝信.職業技術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P鍵詞:教練員;決策能力;因素
教練員的指揮和決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訓練、競技比賽的命運,一場比賽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取決于教練員決策能力。對于教練員的業務水平的高低,淵博的知識,創新能力,豐富的經驗,情緒的調控能力,訓練、比賽全過程的全面評判、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應變能等對教練員要求極高。
因此根據題目內容,并遵循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了“ 影響教練員臨場比賽決策能力因素的調查”問卷。對問卷初稿征詢了專家意見,多次修改,最終確定教練員調查問卷。并且在回收問卷后一個月內進行了復測。并對回收的問卷采用“進行數理統計分析”,根據《體育統計學》的回歸方程進行檢驗,最后對教練員決策主要能力因素的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教練員決策能力“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因素”
根據數據的分析 “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因素”在所有5個因素中貢獻率最高,為19.386%。說明該因素對教練員的決策能力的影響程度最大。同時,也說明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是教練員決策能力的核心。
第一、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可見教練員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決策能力的高低。新時代的教練員既要有業務上的專長,又要有寬廣的知識面。
第二、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是教練員決策能力重中之中。由此可知淵博的知識,是教練員決策活動的基石。其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結構與其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也直接影響著比賽成績。它是教練員決策能力至關重要的基礎。
第三、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聰穎的智慧,這因素對其決策能力非常重要。總而言之:掌握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是否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離不開聰穎的智慧。智慧是指運用知識的能力 ,是教練員在感知、記憶、想象與思維等認識方面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教練員決策能力中的又一大要素。
二、教練員決策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因素”
根據數據的分析 “豐富的實踐經驗因素”,該因素的貢獻為17.604%。說明該因素對教練員決策能力影響程度較大。
第一、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嚴格管理、科學訓練,說明該因素對教練員的決策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如:我國一代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徐寅生同志所論述的《如何打乒乓球》、袁偉民同志所論述的《我的執教之道》等。他們以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提示并解決了運動隊伍的訓練、管理的思想體系,至今仍值得所有教練員訪學、借鑒。
第二、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豐富的經驗,可見豐富的經驗對教練員的決策能力在比賽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在第5屆全運會田徑預賽中,朱建華越過2.26米后,向2.34 米沖擊的事例。只要根據教練經驗的分析再作出行動,結果,獲得成功。可見經驗的作用不能低估
三、教練員的決策能力“穩定的情緒因素”
根據數據的分析“穩定的情緒因素”。該因素的貢獻率為14.737%。從從調查結果顯示,說明了情緒是影響教練員決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如:在第23屆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對于運動員的情緒掌控而勝利的事例。說明,教練員穩定的情緒,對于整個決策過程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對取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四、教練員的決策能力“堅強的意志品質因素”
根據數據的分析 “堅強的意志品質因素”該因素的貢獻率為12.184%,說明,該因素對教練員在比賽臨場的決策能力有較大的影響。
第一、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堅強的意志,說明決策活動是一種意志行為。意志在決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現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覺性的同時,又體現了人類在實踐中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頑強性、堅定性。面對激烈化競爭,在短兵相接的競技場上,如果沒有這品質,根本無法在極其困難的復雜條件下,實現決策目標并戰勝對方。
第二、從調查結果顯示要有勇往直前,說明了教練員要有識有膽,不懼不怯,無私無畏的魅力才能臨危無私不懼,遇強不餒,遇弱不懈。并且在當前無畏在于無私,無私在于有知,有知才能有膽,有膽才能無畏,智謀雙全的帥缺將少,必然造成我國體壇后備人才匱乏,人才匱乏也必然導致體育競技梯隊長期青黃不接,而最終致使我國體育競技水平徘徊不前,并呈“滑坡”之態。
五、教練員的決策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因素”
根據數據的分析“良好的應變能力因素”其貢獻率為11.001%,說明該因素對教練員決策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從調查結果顯示要勤于思索,說明的該因素對教練員決策能力有一定的影響。特別當今隨著體育運動對于競賽制度的改革,并且在競賽規則在不斷修訂,能將實行的比賽節次的改變,比賽時間進攻的縮短,對技、戰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如何改革、訓練指揮調度隊員,都是是教練員必須善于去解決的新課題,不思則退。
第二、從調查結果顯示要隨機應變,可知應變能力是指在創造活動中面對變化的情緒,迅速而靈活地利用復雜情境中的有利因素,應付事態變化的能力。例如在奧運會男籃爭霸戰中,美國隊與前蘇聯隊比賽到離終場還有最后兩秒鐘左右那一幕事情。這在當時創造了后場發球兩秒鐘反敗為勝的戰例,它充分說明了教練員在臨場指揮決策中良好應變能力的重要作用。
六、建議
1、通過繼承、借鑒、學習、思考、創新、積累、總結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
2、通過訪問,借鑒,實踐,豐富自己的經驗。
3、教練員在比賽臨場指揮時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持清醒的頭腦,鼓舞士氣,放下包袱,不急不躁,臨危不懼,的良好情緒。
4、在當今的復雜,特殊的競技體育中應具備戰勝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定的信心。
5、教練員要勤于實踐,加強訓練,提高臨場指揮決策中良好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映輝. 試論籃球教練員的智謀與臨場指揮能力[J]. 西安體育學院報,1998,.3
篇5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知識發展;實踐智慧
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智慧是指幼兒園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把反思的態度與對實踐的關切統一起來的一種理智,它既是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教育領域內各項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內在綜合體現,也是長期投入教育實踐,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所付出心血的結晶。
一、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
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是一個動態循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它遵循教師成長的一般規律和過程:師范生/新手教師―熟練教師―專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主要經歷了孕育、閃現、逐漸生成、無限生成四個階段。
階段一(孕育):理論知識實踐化――操作性知識的獲得。一般而言,幼兒園教師會基于自己原有的認識和經驗對社會倡導的幼兒教育知識進行理解和概括,形成個人理解的概念性知識和系統性知識,并在實踐中將其轉化為操作性知識。將社會倡導的幼兒教育知識內化為個體操作性知識的過程就是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過程,它也是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孕育”階段。
階段二(閃現):實踐知識理論化――高級知識的獲得。為了在專業上獲得持續發展,操作性知識需要上升到理論層面。幼兒園教師通過培訓、進修以及閱讀專業書刊等途徑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從而形成更高水平的操作性知識。在擁有高水平操作性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對教育實踐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獲得高級知識。此階段是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閃現”階段。
階段三(逐漸生成):實踐知識理論化與理論知識實踐化的互動――專家知識的獲得。教師在獲得高級知識的基礎上,以更高的起點吸收新的理論知識,也對理論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師獲得一些新的理論知識之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試驗、質疑,將理論知識深層內化,逐漸形成有自身特色、風格的個人實踐知識。此階段是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逐漸生成”階段。
階段四(無限生成):轉識為智――實踐智慧的獲得。幼兒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轉化為實踐智慧,它需要一個轉識為智的過程。轉識為智需要幼兒園教師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崇高的職業情感、豐富的實踐歷練及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四個基本條件,在這四個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幼兒園教師才能不斷生成教育實踐智慧。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階段的教師實際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實踐智慧。新手教師的實踐智慧可能是個別、零星的,專家型教師的實踐智慧較為系統且逐漸形成了個性特點,而智慧型教師的實踐智慧則更高效、靈活,且達到一種融會貫通的狀態。教師不斷形成與豐富的實踐智慧是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根本。
二、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智慧水平總體偏低。從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
(1)不重視理論學習,實習鍛煉少。在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 很多教師不太重視理論學習, 而較重視技能技巧的學習。幼兒園招聘教師時也是更多地考察應聘者的技能技巧。能否真正轉識為智,能否成為專家型、智慧型的優秀幼兒園教師,與是否具備較高水平的文化素養和理論素養關系密切。
(2)易滿足于工作的熟練化操作,教育反思的深度與主動性較差。幼兒教育承擔著教育與保育的雙重任務。幼兒園教師每天除了要完成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照顧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務極其繁重。這導致了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和如何熟練地管好幼兒,反而忽視對教育實踐反思的深度。
(3)知識自我更新意識與專業自主發展動機不強。在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對知識擁有程度的意識和對自身發展的態度決定了其專業發展的可能性及其水平。知識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層次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對策與途徑
(1)全面、科學、適宜的知識學習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根本前提。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是其知識發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識獲得與積累的最終目的。因此,全面、科學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應貫穿在整個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
(2)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主要途徑。幼兒園教師只有經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的歷練,才能轉識為智。無論是知識學習的結果,還是教師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經驗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實踐中予以實證與檢驗。
(3)深層次的自主實踐反思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基本途徑。反思是促進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徑。
四、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過程中的知、行、思交融原理
教師的知識發展、教育實踐行為、反思等始終與其實踐智慧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相關。知識對教育實踐起著指導與決定作用,教育行為對知識的運用、內化與深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促進了教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因此,無論是在實踐智慧形成的哪個階段,知、行、思三者都是環環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進的,可以說,是三者的交融促進了教師實踐智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萍,田慧生.論教學智慧的內涵、特征與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2]劉愛.教學智慧之生成過程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09,(2).
[3]張惠博.職前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J].科學教育學刊,1996,4(1):59-92.
[4]徐佩華.論教育智慧及其形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5]王紅彬.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知識培養[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
[6]杜威.哲學的改造[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52.
篇6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嚴重失衡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是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而目前的市場營銷課堂教學仍然以課本為主,教師多數是講授理論知識,只在講授過程中結合企業實際案例,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甚至有的市場營銷教學內容中就沒有安排實踐教學環節,致使在市場營銷課堂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嚴重失衡。
2、市場營銷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生的特性不符。
目前高職院校的入校學生大多數都是“90后”,他們講究個性,追求自我,講課好的教師不一定是受學生們歡迎的,學生們要求的是具有較高人格魅力的教師。而且隨著互聯網等現代化學習工具的出現,他們更樂衷于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局限于課堂上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傳授。
3、學生缺乏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鍛煉
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營銷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一般都是在本學校內設立市場營銷實訓基地或者市場營銷實訓室,模擬企業營銷環境,達到既定的營銷實訓要求和效果。但是,現實中的企業經營情況和營銷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學生們在實訓基地或實訓室里很難體會得到這些變化,很多營銷職業技能就得不到鍛煉。另外,學校還會將學生送到校外的實訓基地,比如校企合作單位進行現場實習。但是,這種實習一般時間都很短,企業不會讓這些短期實習的學生進入重要部門,學生們只是做一些無關緊要、零星的工作,無法鍛煉學生的營銷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4、教學資源缺乏,“雙師型”教師配比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隊伍中,大多數教師是從高等院校畢業直接進入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這些教師在學校里接受了嚴謹、系統的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了很強的市場營銷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專業的知識,但是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他們也很少有機會參與實踐活動,所以缺乏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融合能力。
二、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職業”教育教學觀念。對于剛剛脫離中學教育模式的學生來說,走入職業院校的大門,就要改變以前的教育教學觀念,形成“職業”的觀念。因此,要對他們進行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宣傳,讓他們知道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不同,知道市場營銷工作的內容,將營銷與傳銷區別開來。
2、授課內容與學生考證相聯系。這也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一大突破點。現在很多企業都要求學生在畢業應聘工作時持有和工作崗位相關聯的一些證件作為上崗證。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獲取“營銷師”或“營業員”等的職業資格證書,以便于學生在就業時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3、開發、設置與企業營銷崗位密切聯系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戰斗在營銷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他們對一線的營銷人員的知識能力、技術能力有具體的要求,所以,和企業合作開發、設置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市場營銷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這佯做首先能讓學生更有興趣、有動力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掌握企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次能讓企業意識到學校是專門為他們培養所需的人才,使企業能更好的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去。
4、整合教育資源,培育多元化“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師資隊伍中,大多數教師缺乏營銷實踐能力和營銷實戰經驗。在市場營銷課堂教學改革中,是否具有企業經歷,是否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應放在選拔優秀教師的條件之內。對于培育“雙師型”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可以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營銷第一線參加實踐鍛煉,提高實戰能力。學校要在政策上扶持,還要健全激勵機制,保證這些“下企業”的教師能夠在學成之后返回校園,繼續任教。高職院校還可以從企業營銷第一線聘請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專業理論扎實的營銷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這樣即能為學生們傳授豐富的實踐經驗,也能訓練專業教師的實訓指導能力。
篇7
關 鍵 詞:學校體育;評課;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2)05-0095-03
An analysis of several issues in “class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I Lin1,WANG Shao-feng1,LIU Yong-qiang2,ZHU Ho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issues existing in “class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uch as cog-nitive discrepancy, experience difference, orientation deviation, extent control, manner selection, focus etc,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a clas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such two aspects a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result, is a good class only if the teacher has done well in both aspects; a class evaluator needs to combine theories with practice in order to screen out good classes; class evaluation should include both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sharp observation and careful evaluation are ideal choices for class evaluation; a class evaluator should be good at finding out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highlight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lass evalu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將“提高質量”放在了重要的位置[1]。如何提高質量?質量的高低如何評價?其中對體育課的評價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體育教育質量的評價,同時也能夠不斷地促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評課是教育質量評價的初級階段,必不可少。目前,關于體育課程的評課理論并不成熟,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假如不能準確、客觀地把握評課的方法,必將阻礙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本文對評課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探討。
1 什么是好課——評課認識分歧問題
大家最關注、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如何做出準確判斷?好課是否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對好課的判斷有著較大的分歧,有人從組織形式上來看,認為整齊劃一就是好課;有人從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認為學懂了、學會了、學樂了就是好課[3];還有人認為學生在體育課上樂了、流汗了就是好課[4]。不同的判斷方式導致評出的好課五花八門。一旦有這樣的分歧,也就無法評出好課,因此評課應有統一的標準。
實際上,一節課的好壞可從兩方面評判,一看教學設計,二看達成情況。如果二者都很好,就可以稱為好課,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算是好課。至于好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因教學設計創新程度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因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
2 理論與實踐——評課經驗差異問題
評課到底應該由誰來評?專家、骨干教師、教研員哪個更適合?這些人各有優勢,也存在各自的不足。
篇8
關鍵詞體育教師能力結構知識結構
AbstractAlongwith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continuouslythorough,theathleticsismoreandmoreimportantinthefunctionin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theathleticsteacher’seducationspacetothestudentisfarlargerthanothercourseteachersfar.Thistextcarriesontheanalysisandstudiesfortheathleticsteacher’sabilitystructureproblemfromfiveaspects.Puttingforwardtheexcellentathleticsteachermusthavetheknowledgestructureoftheintegrityandtheabilitystructureofthereasonable.
KeywordAthleticsteacher’sabilitystructureknowledgestructure
一、體育教師的職業特點
(一)教育特點。體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訓練等活動中不僅以傳授技術、技能、知識。運用教學訓練方法直接影響學生。而且以儀表、個性、品德等表現間接影響學生,對學生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運動特點。體育離不開運動,體育教育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保持較高運動水平,全面掌握好各項專業技術以及教學訓練方法。能隨時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各項技術要領。
(三)職業需要。體育教師必須在教學、訓練、科研、管理、裁判等方面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突出成績,才能獲得社會尊重,提高職業地位。
二、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
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基礎,知識的“專”包括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基本手段、方法;“泛”包括其它有關學科基礎理論及其應用方法。根據對知識的“專”與“泛”的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
1、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教育學、訓練學、技戰術理論、裁判法等。
2、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體育管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知識。另外,也需懂1~2門外語。
3、相關學科理論知識:了解政治科學知識、應用技術知識、計算機知識等。
4、豐富的實踐經驗:要能間接吸取他人先進的經驗。并努力獲得直接的時間經驗。
三、體育教師能力結構
能力是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必要條件。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指出:人的能力范圍十分廣泛,是一個多元的混合體,其形式有7種: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音樂能力、身體的動覺能力、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和個人自處能力。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能力分為3種:①基本能力;②工作能力(創造力、模擬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③特殊能力。根據體育教育的職業特點。除了具有人的共性能力外。應在合理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形成自我專業能力結構。
1、優良的教育能力
(1)以人為本: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2)為人師表:體育教師的儀表、個性、行為舉止無不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所以體育教師要努力完善自我,無論是在組織學生運動時的語言方式、手式,還是帶領學生參加競技體育比賽時所表現出的風度、氣質,都應考慮到是否是在對學生作正面教育。
(3)寓教于樂: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多樣、靈活的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在享受體育運動樂趣時。可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4)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年齡、性別、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才能反應出教師的教育能力。
2、豐富的教學能力
(1)組織能力:對不同性質、項目的體育活動在不同場地、時間采用合理的組織方法,減少教師主導時間,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
(2)表達能力:熟練運用專業術語,在編寫教案、制訂計劃、組織教學、賽場指揮等方面做到言簡意賅。
(3)示范能力:動作示范力求標準、重點突出,示范方向、角度選擇正確。
(4)觀察分析能力:對戰局的變化,能采取正確的調整措施,對學生的錯誤能抓住要點,予以糾正。
(5)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應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學會用電腦,及時掌握有關信息,并對學生受教育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3、執著的科研能力。體育教師要經常進行體育科學研究,了解體育發展動態,總結自己在教學方法上的心得體會,在廣泛吸取別人先進經驗基礎有所創新。
4、永恒的自學能力。隨著時代的進步,科研的發展,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專業理論,掌握新的科學理論知識,豐富知識結構,培養自學能力。
5、友善的處世能力。教師應努力培養自身在邏輯思維、空間想象、音樂、美術等方面修養,增強處世交往能力。
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師范性、綜合性、實踐性。針對其師范性,要努力學習教育學,加強體育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好書、育好人;針對其綜合性,教師要廣泛學習其它學科理論,掌握好現代化教學手段;針對其實踐性,強調多進行體育課、訓練課的觀摩學習,多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總結成績,吸取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學生的自我能力結構。
參考文獻
篇9
思想政治課同理論知識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必須講理,用邏輯力量征服人。馬克思有句名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具有理論魅力。任何深刻的理論都不是枯燥的雜文和現成的結論,而是三個理論的高度統一性:①歷史的兼容性;②同時的涵容性;③邏輯的展開性。上述三性的有機統一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理論的弄虛作假的證據來源和基礎。要達到這一點,最基本的問題不是改進教學方法,而是強化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否有理論魅力,首先取決于教師對理論研究的程度和所達到的水平。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理論上必須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所講授的內容達到更高水平,以堅實豐厚的理論功底和令人嘆服的邏輯力量去說服學生。
二、知識魅力
思想政治課同其他知識一樣,必須有準確、豐富的知識蘊涵。授課教師只有完整、系統、精深地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才能使他們心悅誠服。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背景,在教學過程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去啟發學生和論證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有知識魅力,除了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有以下知識:①跟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有關的理論知識;②中外正反面歷史人物及其人生道德的知識;③一定程度的現代自然科學技術知識;④社會科學和歷史知識,尤其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綜合貫通起來。師生之間關系的確立,從根本上講不在于教師是否獲得了教師職務,也不在于師生是否同在一個課堂,而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信息差、知識差。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潛心、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以廣博的知識去建立自己的教學魅力。
三、藝術魅力
教學要講藝術,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要講藝術。分析層次,剖析重、難點,背景知識的引用,典型事例的插入,正確的板書,人格力量的感染等,所有這些環節都需要了如指掌。要做到這一點,應做到:①脫稿講授,使設計的層次,每個細節都滾瓜爛熟、呼之欲出;②講清層次,講授知識必須脈絡清楚;③情理交融,思想政治課既要充分講理,解決任何問題,也要深切動情,解決情感激勵問題。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往往滲透著情感交流。這種交流,本身不是教育。情感交流中撞擊迸發的火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震撼學生的心靈。教師要善于發掘和贊美蘊含在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勵學生的崇敬感,使心靈深處受到撞擊和陶冶。
篇10
關鍵詞:視聽語言;理論知識;影片資源;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35-0249-01
影視專業和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通過《視聽語言》課程的學習,可以了解影視語言的經典理論,培養視聽預言的專業意識,掌握影視和動畫的基本剪輯技巧。這門課的教學組織非常重要。視聽語言作為一門影視專業和動畫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構成電影的基本元素,了解視覺影像和合理聽覺的方法,從而掌握電影的鏡頭語言應用,掌握電影剪輯技巧和方法等等。幫助學生從專業的角度鑒賞影視作品,繼而為今后創作好的影視和動畫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課堂案例,以影片為依托對視聽語言課程進行模塊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一、關于課程的認識誤區
首先,學生認識誤區。認為該課程是一門單純的基礎理論課程,從而不重視,不能樹立良好的專業創作觀。其次,教師認識誤區。許多專業教師也認為本課是一門非常初級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鑒賞影片的基礎課。而事實上,視聽語言是將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學語言轉換成視覺和聽覺感官上的一種新的語言表達,是對影視動畫深度藝術表達潛力的發掘,能提高學生自身審美水平和表達個性、激發思維的課程。同時也需要教師具備很高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具有扎實的影視經典理論和經典作品的研讀經驗,以及豐富的影視動畫項目的創作和制作實踐。
二、課堂教學內容模塊化實踐
模塊化教學(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簡稱 MES)產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某一階段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以一定的載體為依托,將相關的知識點組合起來,行程一個知識模塊。在視聽語言的課堂,我們以影片為依托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組合起來,完成課堂教學。在進行視聽語言理論知識的講解中,我們可以分為畫面語言、鏡頭語言、聲音語言、蒙太奇語言等。可以以某一部影片為主,結合其他相關影片片段的剪輯,講解相關理論知識點。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
1.畫面語言。畫面造型語言是將真實世界選擇、塑造為屏幕世界的手段,包括景別――選擇需要的畫面內容,角度――決定畫面內主體的成像效果,焦距――制造畫面內空間的深度和人物前后景關系,色彩、光影――制造畫面的情緒效果,構圖――塑造畫面內的視覺主體和實現隱喻效果。影片一開場就是一個人物特寫,結合人物的臺詞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特寫鏡頭對觀眾起到情感召喚作用,如圖1所示。列舉其他相關影片剪輯片段,深入講解景別的概念。例如影片《老無所依》開場的大遠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與背景,如圖2所示。
片中大量運用了紅色,紅色為中國傳統喜慶的顏色,通過喜慶的紅色凸顯出陳家大院里的陳舊規矩,與封燈之后頌蓮院子里的冰冷寂落,如圖3所示。列舉其他相關影片剪輯片段,講解色彩、光線在影片中的應用。例如:《泰坦尼克號》影片中剛開始運用了暖光,營造出了初次登上豪輪的歡悅,沉船后運用了冷光與藍色調,表現了海水的冰冷,如圖4所示。
片中表現陳家大院的時候,多處運用了俯視角度,人物會顯得渺小,被環境包圍,體現出了人物的壓抑。如圖5所示。列舉其他影片剪輯片段,講解角度的概念。例如:《電話情殺案》中在向殺手交代殺人的過程時,運用了俯視角度,既清楚的呈現了犯罪場景,如圖6所示。
2.聲音語言。電影聲音基本分為人聲、自然音響、音樂。人聲分為對白、旁白、解說詞。還有無聲,也就是靜場。人聲臺詞有交代故事前因后果的作用、表達人物性格習慣的作用等。自然音響有烘托環境、表現故事的作用。音樂有渲染氛圍的作用。《大紅燈籠高高掛》一開場用頌蓮特寫鏡頭的獨白形式交代了事件發生的起因,與接下來要發生的主要故事。相同的案例還有《天使愛美麗》片頭用了旁白講述了Emily的家庭以及小時候的故事。
《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頌蓮被邀到三太太家打牌,過程中聽到陳老爺回家不見了四太太,返身到二太太家,頌蓮邊打牌邊聽到傳來的捶腳聲回檔在陳家大院,也讓觀眾體味到頌蓮心中的滋味。影片《荒島余生》由于主人公獨自一人在島上生活,人物臺詞、音響尤其能突顯島上的孤獨,與交代人物的活動,豐富電影的可觀賞性。
三、總結
視聽語言課程中運用這種以影片為依托,分模塊進行知識講解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堂前觀看指定電影。然后教師在課堂中串聯豐富的相關影片片段剪輯,用豐富的電影影片剪輯來說明理論知識,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學生對電影的熱愛,對視聽語言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