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微觀經濟學范文
時間:2024-04-08 15:5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身邊的微觀經濟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肌酐比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3-0056-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同型半胱氨酸(Hcy)與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密切相關[1]。本文收集我院9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通過測定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標,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尿微量白蛋白的關系,旨在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和早期診治提供相關性啟示。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型糖尿病組91例符合1999年WT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均為我院2009年8月~2010年2月內分泌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49例,年齡37~89歲,平均年齡(58.31±14.22)歲。分為DPN組51例和非DPN組40例,排除心、肝、腎功能損害者。正常對照組30名來自健康查體者。各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DPN診斷標準:(1)明確的糖尿病病史;(2)有肢體感覺,運動或自主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及體征;(3)神經電生理檢查有異常改變;(4)排除其他神經病變。以上4項均符合者入選DPN組。
1.2 研究方法和檢測指標
所有研究對象禁食12 h后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膽固醇(TC)、Hcy。留取晨尿測定尿白蛋白,尿肌酐。 TC、TG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HbA1c采用高壓液相法(美國BIO-RAD公司的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cy的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使用Hcy檢測儀及原裝配套DS30試劑盒。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濃度分別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及酶法測定,尿白蛋白(mg/L)除以尿肌酐(mol/L)所得數值經過單位換算即為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 mg/g)。
1.3 神經肌電圖測定
在采血當日測定脛神經H反射潛伏期,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正中神經、尺神經、腓腸神經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雙側取平均值,結果判斷參照我院肌電圖室相應的正常值對照表。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處理。正態分布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變量間的關系采用Spearman直線相關分析。
2 結果
2型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年齡、性別無差異;糖尿病組血漿 Hcy水平、UACR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Hcy 12.08±5.55 vs 8.26±1.73(μmol/L)(t = 4.096,P < 0.01);UACR (25.47±11.68)vs(11.21±4.48)(mg/g)(t = 4.454,P < 0.01)。與非DPN組比較,DPN組血漿Hcy水平和UACR明顯增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而兩組間病程、TG、TC、HbA1c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糖尿病患者無論有無周圍神經病變,其血漿Hcy水平與UACR呈正相關(r = 0.651,P < 0.01)。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緩慢,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在眾多學說中,微血管病變可能是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非必需氨基酸,為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大量研究證實高Hcy不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2],還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明顯相關。Ambrosch A等[3]研究顯示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在校正了病程、血肌酐、糖化血紅蛋白等因素后,高Hcy水平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獨立危險因子。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組血漿Hcy水平較正常對照組升高,且神經病變患者的血漿Hcy水平顯著高于無神經病變者,提示高Hcy不僅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還與DPN密切相關。有關高Hcy血癥與DPN的多數研究結果表明血漿Hcy水平升高可能是DPN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認為Hcy可能通過對血管及神經的損害作用參與了DPN的形成與發展,包括促進脂質過氧化、降低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影響多種信號因子的轉導等損害微血管內皮細胞[4];Hcy直接損傷神經細胞蛋白質、脂質和核酸,導致細胞壞死或凋亡;高Hcy水平影響相關維生素的吸收,神經營養因子分泌減少,導致神經病變[5,6]。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的敏感指標,同時也是全身廣泛微血管病變的標志。由于ACR操作簡單,經濟實用,是監測尿蛋白的可靠方法之一。近年來,國外學者積極推薦應用點時間ACR來評估患者尿蛋白的情況[7]。Elliott等[8]隨訪了1 407例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為7.3年,振動感覺閾值異常的患者蛋白尿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DPN組UACR明顯高于非DPN組,提示DPN患者腎臟亦常受累,UACR增高可能是DPN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推測DPN與糖尿病腎病密切相關。DPN與糖尿病腎病共存的原因主要在于兩者共同的發病機制,包括微血管病變、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強等。
本研究進一步相關分析還顯示Hcy與UACR顯著相關,國外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在出現尿微量白蛋白之前已有Hcy水平升高[9],Hcy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推測可能是由于Hcy造成腎臟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影響腎血管內皮細胞及腎小球系膜細胞功能,使腎小球電荷屏障、機械屏障受損,囊內壓升高,尿白蛋白排出率增多[10]。
綜上所述,高Hcy血癥可能在DPN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臨床上可通過檢測血清Hcy水平及UACR觀測有無合并DPN。如出現Hcy和(或)UACR異常,有必要常規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查,早期發現DPN,及時糾正高Hcy血癥及降低尿蛋白的干預治療可能有利于預防和延緩DPN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Looker HC,Fagot-Campagna A,Gunter E W,et a1.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nephropathy and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ologia,2003,46(6):766-772.
[2] 吳錦丹,馬建華,葉飛,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2型糖尿病冠心病[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1):36-38.
[3] Ambrosch A,Dierkes J,Lobmann R,et a1. Relation between Homocysteinaemia and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ic Medicine,2001,18(3):185-192.
[4] Jin L,Caldwell RB,Li-Masters T,et al. Homocysteine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inhibition of arginine transport[J]. J Physiol Pharmacol,2007,58(2):191-206.
[5] Maler JM,Seifert W,Huther G,et al. Homocysteine induces cell death of rat astrocytes in vitro[J]. Neurosci Lett,2003;347(2):85-88.
[6] 蔣雯巍,蔣雨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糖尿病神經病變[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9):708.
[7] Christopher-steine L,Petri M,Astor BC,et a1.Urine protein- to-creatinine ratio is a reliable measure of proteinuria in lupus nephritis[J]. J Rheumatol,2004,3l(8):1557-1559.
[8] Elliott J,Tesfaye S,Chaturvedi N,et a1.Large-fibe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predicted by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Diabetes Care,2009,32(10):1896-1 900.
[9] Passaro A, D'Elia K, Pareschi PL,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0,23(3):420.
篇2
[關鍵詞]案例教學;微觀經濟學;案例選擇
很多學者倡導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但如何將案例進行本土化和生活化,以往的研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研究發現目前微觀經濟學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缺乏理論背景,不利于學生系統和深刻地把握案例折射的經濟學思想。因此,本文根據以往案例教學方法的有關研究,探討微觀經濟學教學方式中案例的選擇、編排以及有效組織形式,從而為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效果提供指導意見。
一、系統地選擇和編排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和討論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等多個理論。由于教學學時的限制以及不同案例對知識點的反應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案例進行篩選。篩選的原則是:案例既能夠反映微觀經濟學理論涉及到的主要理論和知識點,又能滿足教學大綱對本科生知識點掌握的深度和廣度的要求。目前,微觀經濟學理論還缺乏成熟的案例庫和相關理論背景,大部分微觀經濟學教材仍是以理論分析為主,雖然很多教材也會用到一些小故事或小案例,但這些小故事或小案例往往并不能滿足要求。因此,教師在案例的選擇和編排中,應盡可能選用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案例素材。例如,教師在講授消費者理論時,可以設計一個有關豬肉漲價的案例,讓學生分析豬肉漲價對消費者需求的影響。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點包括偏好的類型和效用函數的構造、預算約束的表達、消費者最優選擇的求解、價格變化對消費者需求的影響以及消費者的剩余概念。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如果政府決定給予消費者補貼,請問需要補貼多少錢可以讓消費者處境不變。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的選擇和編排中,教師需要考慮到該案例是否有助于闡述或體現微觀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和主要知識點,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
二、選取具有本土化和生活化的案例
目前,微觀經濟學的教材所采用的案例具有很強的西方文化色彩。例如,在介紹經濟資源稀缺性時,教材一般引用“大炮”和“黃油”的案例;在闡述吉芬商品時,一般以“土豆”為例。這些商品具有濃郁的西方文化,中國學生很難理解這些商品體現的經濟學含義,因此,微觀經濟學應選取報紙、雜志、電視新聞等身邊發生的事件做為案例。例如在闡述預算約束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了解電信部門的收費套餐,并根據套餐內容寫出預算約束;在介紹偏好的定義時,可以讓學生玩一個游戲,然后讓學生根據游戲描述出自己的無差異曲線;在介紹消費者最優選擇時,讓學生比較政府的補貼政策,發購物卡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分析哪個政策能讓政府花同樣的錢但卻對消費者的福利貢獻最大。
三、對案例進行深加工使學生有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空間
案例教學與傳統單向式的教學方法不同,非常強調學生的參與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案例教學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與應用能力。因此,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的編排和設計中可以引入一些開放式的題目。例如在豬肉漲價政府補貼的案例中,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問題,即要學生思考豬肉漲價相當于拿走消費者多少收入,而這筆收入與政府為了讓消費者回到初始的效用水平所需要補償的收入是否相等。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會發現這兩筆收入不相等,而這是有悖常理的。那么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而且有沒有可能兩筆收入是相等的,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出現?
另外,教師可以將某些案例改寫成開放式的辯題,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以辯論會的形式討論案例,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講完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后,讓學生討論以下案例:政府對消費者征汽油從量稅,遭到消費者反對,因此政府把征收的稅又返還給消費者,很多政府官員認為這一政策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影響,但有經濟學家提出消費者出境變差了,請問你同意哪一個觀點。根據兩派觀點,將學生分成兩組,并讓學生進行辯論。
參考文獻:
[1]饒龍先.案例教學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商業經濟,2007,(10)。
[2]劉志迎,程瑤.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7,(3)。
[3]鄭凌燕.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4)。
[4]扈立家,唐雪漫.經濟學案例教學問題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6(5)。
[5]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張元鵬,劉文忻.我國理論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問題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高等教育管理專刊,2005。
篇3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1.課程內容方面。第一,理論多且抽象。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其主要包括了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要素市場理論等。理論抽象,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規律屬于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在實驗室內再現,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對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學習,學生很容易能感受出來,但是進一步在研究消費者行為時,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相等時消費者行為最優[1],這就使得學生感覺到很抽象;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理論的總結,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前提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展現狀、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以及假設的條件均有區別,比如說這些理論中的每一個結論的成立都包含有相應的假設前提(“經濟人”假設和完全信息假設),這就使得學生在理解一些結論時,往往很難和現實直接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第二,圖形多且復雜。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往往通過圖形來形象直觀地再現,并且一個最終結論的得出可能需要借助很多圖形來推導。因此,學生想要把微觀經濟學理論理解透徹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研究一些復雜的圖形。一些能夠靜心琢磨的學生在課后的復習中會發現,借助圖形來學習微觀經濟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收獲不小。第三,數學知識運用廣泛。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廣泛地運用數學推導和數學模型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需求函數與需求曲線、供給函數與供給曲線、生產函數、成本函數等運用的都是高等數學的函數分析。對數學知識掌握一般且缺乏應用能力的學生來說,掌握這些知識有一定的難度。
2.教師教學方面。(1)課堂教學重知識學習,輕知識運用。從教師課堂教學來看,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理論聯系實際較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備課不充分,知識面不夠所致;另一方面,對于知識點繁多、抽象、難以理解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來說,微觀經濟學72課時左右的授課時數則顯得非常有限,任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要趕進度,時間上的拮據客觀上導致了教師授課只能在有限時間內,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中主要知識點的講授上,造成了案例教學的減少,進而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經濟現象的興趣和能力下降。(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陳舊。從教學方法來看,微觀經濟學教學以講授法為主,由于教學內容多而抽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用于講授概念、原理等,用于討論和提問的時間較少,這種以教師“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習慣于通過被動的接受來了解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一些結論性的原理;另一方面,由于一線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組織安排富有互動性和生動性的思考與討論,難免使學生的學習陷入無趣之中。(3)考核方式不完善。微觀經濟學教學環節的考核主要基于平時出勤、作業和期末考試,內容上以習題,包括計算、名詞解釋、論述為主。考試方法過于簡單,不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一些富有創新能力和思維活躍的學生來說還會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
3.學生學習方面。(1)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缺乏正確的認識。由于學生的價值取向日趨務實,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普遍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輕視理論學習。他們比較重視開設的課程能夠有什么用處,可以給他們帶來什么。而微觀經濟學的教材內容以理論為主,著重于知識的積累及方法論的形成,學生普遍感受不到該門課程的即時利益,所以大部分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學。(2)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數理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學生的思維方式過于感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講授微觀經濟學的一些經典案例以及經濟學家的生平故事時,學生非常感興趣,但講授經濟學的一些邏輯推導、圖表、圖形分析和數學公式等內容時,由于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則明顯表現出缺乏學習的興趣,不愿意接受圖表、圖形分析和數學公式等內容。(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努力程度不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對于容易量化考核的環節,如老師布置的作業,由于要上交且計入平時成績,因此按時上交作業的學生比例較高;而對于一些預習、自主復習、閱讀課外資料等不容易量化考核的環節,學生的表現并不理想。以筆者授課班級情況為例,90%以上的學生都能按時交作業,且大約96%的學生作業是自己完成的,但在自主學習方面表現欠佳,能做到課前經常預習的學生只有3%左右,課后經常復習的約為10%,而能經常閱讀課外資料的學生還不到10%。由于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抽象,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如果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適當做些習題,學習效果就會好一些,而現實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努力程度不高,這種情況不僅對學生學習不利,同時也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
二、提升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思考
1.引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樹立正確的認識。授課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樹立正確的認識,明確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價值所在。教師要在正式開始講授經濟學理論之前對學習經濟學的必要性、現實意義,學好與否的差異性等給學生作充分的說明與介紹,告訴學生微觀經濟學不僅是一門理論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實踐課。在授課中,可以通過大量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微觀經濟學的實用性,另外,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請進來”的策略,邀請企業老總、實戰專家、研究員來做專題報告,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書本上的理論,還可以學到很多企業和社會的知識,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
2.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經濟學不僅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教師應該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教學,把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如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多用引疑釋疑的方法,制造學生內心中的認知沖突,開展學習競賽等,使學生“樂而好學”并主動學習[2]。
3.加強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對于經濟學初學者,面對著厚厚的既有數學公式,又有圖形的經濟學教材,總覺得經濟學充滿了統計數據和專業術語,既枯燥又乏味。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他們感興趣的例子或案例來闡述微觀經濟學理論,進行討論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通過案例進行各種觀點的討論分析,學生會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最終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案例教學的其他形式,如一些有代表性的新聞摘錄、評論、背景資料,或引出問題,或印證所述原理,或討論評議,加強對學生經濟學思維能力的訓練。
4.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各有所長,應該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多媒體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信息量大,生動形象,但如果掌握不好僅僅拘泥于多媒體,效果反而不理想,也就是說多媒體僅僅是一個工具,是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橋梁,學生有時候往往重視了那些華麗的外表而忽視了課程的內容,加之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速度快,學生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印象就不深刻;而傳統方法粉筆加黑板,學生可能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理解所學的內容。所以,要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一部分內容采取板書,而涉及到的案例、圖表等資料用多媒體展示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3]。
5.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在教學中,要改變單一的考核方式,采用課上考核、課下考核和考試考核三位一體的考核方式,以便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課上考核用來考查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從能否按時上下課、是否認真聽講、課堂討論是否積極發言、是否在課堂上經常就不懂問題提問等等方面考察;課下考核用來考查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除了布置一些固定模式的作業外,應加大以論文等靈活形式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將經濟學理論與社會現實問題相結合,能否將自己對經濟問題的理解和觀點用文字形式表述出來的能力;最后是考試評價,考試評價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經濟理論和經濟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通過課上、課下和考試三位一體的不同方向的考查,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情況。
教無定法,學無定式,微觀經濟學課程由于具有獨特的知識結構、理論體系及專門的工具、模型等特點,需要任課教師長期不懈地實踐與思考,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75.
[2]盧安.關于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及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6,(17):398.
[3]魏布誼.工商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227-229.
篇4
1.教學模式層次單一
微觀經濟學有諸多假設,其中最著名的假設之一,就有理性預期的假設。現實中我們也往往選擇這一假設,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往往忽略學生的基礎不同,數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而假設認為他們是同質的,按照學生的平均狀況來進行教學。應用型大學的學生往往學業水平差距很大,尤其表現在科目上,偏科的學生很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之所以選擇經管類專業就是為了少學數學,甚至有的學生一提數學就反感。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模型、數據、圖表,例如在效用理論中,確定最優購買數量時,甚至需要高等數學偏導數的知識。部分學生由于數學知識儲備不足,而導致對于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困難。這種簡單的同質性的教學模式,因為缺乏必要的層次性,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忽略創新思維的培養
近年來,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共識。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應用型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創新型思維要重點進行滲透。然而,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應用型高校的教師選擇這種高速、便捷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因為多媒體不用在黑板上大量的書寫,所以省去了很多的課堂時間。老師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進一步地拓展講述的內容,信息量非常大。但這恰恰是多媒體教學的癥結所在,因為信息量大,授課教師急于將所查閱的資料,研究的動態盡可能全面地展示給學生,而缺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這就造成“填鴨式”的被動教學,老師在課堂上“一言到底”、“滿堂灌”,學生成了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不會學習,沒有批判,缺乏思考,這與我們提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初衷是完全背離的。
3.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經濟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這也就注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也不能只圍繞著經濟學科來開展,而應該是一門滿足多學科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而現實是,應用型高校在設置課程的時候往往只考慮本學科的需要,很少考慮多學科交叉的需要。這就造成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缺少目的性和針對性,與實際聯系過少,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學生普遍反映,教學內容繁雜,難懂,假設過多,各章節之間內容聯系不夠緊密。由于微觀經濟學需要講解的內容很多,高校教師往往忽略講述這些難懂的理論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的作用,這就造成學生“學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局面。這勢必會造成學生為了得學分而學習,為了得高分而選擇做大量的習題。等學期一過,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就只剩下老師反復強調的那些模型和公式了,究竟為什么學習這門課程反而被忽視了。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微觀經濟學課程模式構建的設想
1.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教學模式
針對應用型高校的本科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小組式分組教學,即構建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式教學模式,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將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的專業和班級打亂,征求學生意愿的同時(可以由學生先提出申請),分別進行高等數學和英語的水平測試,按照學生的基礎和意愿分成若干授課小組,并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考核的方式。
2.構建批判式創新思維培養模式
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源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份子,應用型大學的學生有必要肩負起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重任。因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顯得刻不容緩。筆者提出的構建創新思維的教育模式,即突破以往只講經典理論本身的束縛,而將經典理論的來龍去脈悉數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理論的產生過程和演進的路徑,并在其中穿插介紹其他非經典學派的觀點,從而將經濟理論的全貌展現給學生,而非以往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的理論本身。在授課前,指導學生閱讀教師精選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地找尋問題。授課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教師講解完理論的外延和內涵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討論,教師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課后學生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撰寫讀書筆記,幫助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個人觀點,定期集中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創新。
3.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
近年來,案例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型高校的學生更加注重實踐精神的培養,因而案例教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首先,授課教師要選取適當的案例做成多媒體課件。因為低年級的本科生大多缺少社會閱歷,較少地接觸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選取案例時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多選取身邊的案例,如政府報告、熱點話題、新聞報道等等,這樣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盡可能地還原事件原貌,既節省了時間,又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學生因為缺乏對案例背景的了解,而產生誤解和誤判。其次,教師起到一個啟發誘導的作用,不直接說出結論,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和結論,然后組織討論,讓學生體會暢所欲言的氣氛,教師和學生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教師通過總結,將微觀經濟學經典的理論引出,并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精心的點評,學生可以課下根據討論的結果完成相關的討論作業。這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成為了引導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自主性學習的動力加強。
篇5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方法;運用
《微觀經濟學》知識體系中具有概念抽象、理論深奧等諸多難點。如何生動形象地講好該理論體系的有關內容,使學生擺脫學習中的困惑、緩解厭學情緒;更好地消化吸收相關知識,具備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引起注意:
一、精心取舍改進完善教學案例的選配
案例與教學內容之間關聯匹配的準確性、適應性等內在因素,是案例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達到預期效果的根本。可見,案例教學之“法”的改進完善首當其沖的就是案例的精心選配。
1.選擇國外案例強調在“趨利避害”上下功夫。應舍棄因文化背景等差異較大使學生難以入情入景引起“水土不服”的;要選取中西文化之間矛盾沖突較小、二者容易融合貫通的;便于“移花接木”進行改造替代的;甚至于中西文化或觀念中某些彼此之間不矛盾、零沖突可以無縫對接的案例。
2.選擇自主案例堅持在“就地取材”上做文章。微觀經濟學是跟現實聯系很強的實踐性學科,研究運用案例要立足于現實與實踐;因此,關注本土經濟促進案例本土化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向。把西方經濟學與中國本土經濟相融合,不能只是面對脫離中國實際的和沒有體驗過的西方社會案例情景;以中國經濟發展為背景研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或問題,為經濟建設服務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僅從國外引入案例,并不利于有效借鑒其相關原理、方法來總結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實踐。所以,選取案例要依托我國經濟發展背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我國經濟活動中的經濟現象、幫助解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基本能力的需要。
3.案例選取渠道著力在“與時俱進”上求突破。案例選材既要在橫向上從中外文化的多元與差異中,尋求融會貫通;也要縱觀古今多層次利用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著力精挑細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案例選擇提供了豐厚資源。包括詩詞成語、寓言典故等,都是案例選取的極好素材。比如以“殺雞儆猴”來講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通過分析“空城計”的故事掌握信息不完全的意義等耳熟能詳的例子舉不勝舉。但是,我們更要“與時俱進”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新情況。尤其是數字化技術迅猛發展,網絡、電視等包羅萬象、高度集成;圖文并茂、音像俱全;平面立體、動靜兼備;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和時效性、新穎性、多樣性等優勢,理當成為案例選材的重要渠道。
二、精細琢磨改進完善教學形式的運用
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方法,是為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思想和方法服務的;而教學形式則是為案例教學服務的,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教學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效。所以,靈活選用與案例相適應的形式組織教學獲取好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1.案例教學形式的改善要有利于激發教學動力。微觀經濟學有許多理論、概念或專業術語等,教師在講授其中某些概念、原理時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教師講課費勁,學生難聽懂容易困倦或厭學;特別要強調教學包涵了教與學兩個方面,老師講課受阻、熱情受挫,其負面影響也是不難想象的。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形式要以提高教學興趣、激發教學熱情、強化教學動力為目標進行設置。如果依舊理論教學先行,使學生的新鮮感、求知欲在深奧理論、抽象概念等枯燥乏味的蹂躪下漸漸消損,其結果事倍功半也就在意料之中。
那么在目標理論出現前先行介入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尋機切入理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就是切實可行的。它對提高教學興趣、激發教學熱情、強化教學動力、優化教學成果的作用顯而易見:案例介入時學生的新鮮感、好奇心、求知欲等與學習動力相關的積極因素還未被消磨,有利于案例在這些因素的驅使下引起學生關注。如果選取的案例含有重大事件、公眾人物或趣聞軼事等其中的某一要素,那么眾所周知的事件、家喻戶曉的人物、感同深受的場景等都極易吸引學生眼球;使之產生興趣逐漸融入,不知不覺置身案例教學之中。體現目標理論的知識點溶化在案例里,通過饒有情趣的話題在學生主動參與中得到充分吸收;有利于教師把握時機適時切入目標理論,被學生分散消化的知識點通過分析思考向靶標會聚附著;在教學興趣被維護、熱情被激發、動力被強化的氛圍里,分散的知識點與系統的原理相互驗證、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融合;促進學生理解消化、系統的掌握理論基礎,這樣的教學勢必會事半功倍的。
2.案例教學形式的改善要有利于增添教學活力。運用于案例教學的形式和手段已比較豐富、也日臻成熟逐步完善。有講解式、討論式、專題辯論式、角色扮演式,導入型、驗證型和復合型等等。但是,案例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的運用等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比如對某案例的教學是采取單一形式進行,還是與其它一個或多個形式結合并舉;是以所選用的教學形式按序逐一展開,還是幾種教學形式穿插交替進行;又比如教學手段是采用傳統的講述加板書,還是采用多媒體視頻影像;是單一手段,還是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等。所有這些都是可變的,是可以依據教學需要進行選擇、設計、調配和組合的。
篇6
關鍵詞:大學生;課堂學習;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從目前情況看,課堂教學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場所。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與學達到有機結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成了全體高校教師必須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對筆者多年來在教學中所做的探索進行了回顧,在此基礎上對實施的效果做了總結,反思了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對調動大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探索
(一)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筆者講授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是教育部確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是本科經濟與管理專業統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由于在低年級開設,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力不從心。因而,在授課過程中,筆者通過自由發言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隱成本與顯成本的內容時,筆者首先給學生3分鐘左右自由發言時間,讓學生舉例對所掌握的各種成本進行陳述,然后引出隱成本與顯成本的概念,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兩者的不同。由于學生是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而在自由發言中其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在輕松的氛圍中更加暢達。
(二)在教學過程中力求教學語言的流暢簡明,富有感染力。毫無疑問,在教學組織中,教師的課堂語言做到了流暢簡明,學生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索問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充沛的精力、風趣的語言都將對學生產生顯著的感染力,可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基于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語言的組織上狠下工夫。例如,部分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彈性的計算有畏懼情緒,筆者就有意識地在例題的講解過程中,用最通俗的語言引導學生區分弧彈性和點彈性計算公式的不同,就幾個最基本的環節與學生進行溝通。有時,個別學生會在課堂上出現短暫的注意力分散的情況,筆者不采取當眾批評的形式,而是用眼神、手勢略加提醒,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和人格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個性優勢與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學生來自不同的省、市、自治區,成長的環境是不同的,對問題的認識角度和深度也自然不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應著力保護每一位學生成長中的創新取向,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個體,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筆者任課的教學班里,由于學生的來源不同,學習的基礎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學生存在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在課堂反應上不夠快,在學習上缺乏優勢。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課下與其交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對生活中的哪些經濟現象比較關注,然后在課堂上講授到相關章節時,就有意識地安排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為學生提供彰顯個人能力的機會和平臺。由于是學生平時關注的內容,因而發言時的表現與平時判若兩人,而筆者也會在課堂上大力表揚,這樣學生就逐漸地樹立了自信心,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不斷提高。
三、近兩年考核情況回顧
(一)卷面成績。以筆者從事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為例,2010~2011學年學生人數為246人,2010~2011學年學生人數為229人。從期末統考的卷面成績看,該課程的平均分略有提高,2010~2011學年為71.71分,2011~2012學年則上升到72.86分,提高了1.15分。90分以上的人數所占比重,2010~2011學年為7.72%,2011~2012學年則上升到15.72%,提高了8個百分點;80~89分的人數所占比重,2010~2011學年為22.76%,2011~2012學年則上升到26.20%,提高了3.44個百分點;70~79分的人數所占比重,2010~2011學年為28.46%,2011~2012學年則降低到24.02%,下降了4.44個百分點;60~69分的人數所占比重,2010~2011學年為30.49%,2011~2012學年則降低到17.90%,下降了12.5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10~2011學年的及格率為89.43%,2011~2012學年則降低為83.84%,下降了5.59個百分點。綜合起來看,80分以上的學生所占比重,2010~2011學年僅為23.44%,而2011~2012學年該比例達到41.92%。顯然,良好以上成績所占的比重在急劇上升的同時,不及格的比例也在提高。2011~2012學年卷面成績最高為99分,最低分為18分,相差81分。另外,該學年的成績標準差大于15,這說明學生的成績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二)卷面中反映出的問題
1、部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在2011~2012學年的《微觀經濟學》的試卷中,論述題為二選一,分值為15分。其中一道小題是談及某市政府鑒于市人口不斷增加且商品房價格又較高從而住房日益緊張的情況,打算刺激租房需求,考慮了兩種方案,要求學生從均衡價格及均衡產量的角度分析這兩種方案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從卷面情況看,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教材上有明確論述的題目作答,而選擇該題的學生較少。且選擇該題的學生在對問題的論述過程中,缺乏對均衡價格及均衡產量形成及變化的靈活運用。由此看出,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還處于支離破碎的狀態,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還有部分學生雖然選擇了教材上的題目,但由于是死記硬背,以致張冠李戴。
2、對圖形的理解不到位。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學生對圖形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圖形,可以加深相關問題的理解。但從卷面中發現,部分學生對圖形的理解遠未達到預期的要求,在解答問題時,會將相似的圖形拼湊在一起,而對其經濟含義一知半解,或把不同領域的問題完全混淆。如,部分學生在作圖分析短期生產函數中的勞動的總產量曲線、勞動的平均產量曲線和勞動的邊際產量曲線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時,竟然將圖形錯劃成了成本論中的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及平均可變成本曲線。
3、對基本概念的把握欠準確。如在《微觀經濟學》的卷面中,不止一個學生對“短期和長期”的含義認識模糊,認為短期是一年之內,長期是一年以上;有的學生把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混為一談;個別學生望文生義,對一些基本概念的把握遠未達到教學的要求。
四、反思
(一)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潛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無疑是有裨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由點帶面,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將不同的知識點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授課中必須要進一步重視案例教學,通過不同層次的案例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經濟現象和熱點問題,使學生能及時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二)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對圖形的理解能力。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對圖形不感興趣,甚至有學生直言:看見圖形就頭疼。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途徑,先引導學生不排斥圖形,再逐步培養起學生對圖形的熱愛。在圖形的講解過程中,可舉一些通俗的例子貫穿其中,使學生對圖形的理解能力能上一個臺階。如,在作圖說明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變動時就可以“其他條件不變,牛奶價格下降將導致牛奶的需求量增加”為例進行講解,可啟發學生從影響因素、圖形的表現諸方面真正掌握相關內容。
(三)使學生準確把握基本概念的內涵。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認為記憶力好,對一些基本概念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因而在卷面中經常看到有混淆概念的現象。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概念中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做分層次的把握,建議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適當記憶。如需求的基本含義包括兩層: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購買意愿和購買能力,缺一不可。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千方百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課堂效果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教師需要經常對實踐的效果進行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全面發揮,準確、全面把握相關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質量不斷得以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文婷.試論高校教學方法改革[J].河南農業,2011.20.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篇7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說:“如果亨利?斯皮爾曼(《奪命的冷漠》中的主人公)不曾存在,上帝也必定會創造出一個來。不過馬歇爾?杰文斯做到了,讀者們也就跟著受益匪淺。”
馬歇爾?杰文斯正是《奪命的冷漠》的作者,這其實是美國經濟學杰出教授威廉?伯烈特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艾辛格兩人創作小組的筆名。然而,在這個筆名里卻結合了經濟學界兩個偉大人物的名字: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威廉?杰文斯。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是繼亞當?斯密和李嘉圖之后又一位劃時代的經濟學大師。至今我們學習的微觀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仍是以馬歇爾經濟學理論為核心的。而威廉?杰文斯則是“邊際三杰”之一,有“邊際效用理論之父”的美譽。
1870年代,英國學派杰文斯、奧地利學派門格爾、瑞士洛桑學派瓦爾拉斯幾乎同時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雖然這3個學派的學說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們具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即放棄了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來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相抗衡。
到了1890年,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正式出版。馬歇爾綜合了“邊際三杰”的成果及當時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些其他的理論,如供求論、生產費用論等,提出了系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廣泛流行于西方。
二人小組取筆名馬歇爾?杰文斯可見其宏圖壯志。事實上,這本書的故事的確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塑造的人物也栩栩如生,打動人心。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亨利?斯皮爾曼教授受人之托,來到英國劍橋幫助收購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故居。沒想到,他的朋友費恩遭到來路不明的襲擊,斯皮爾曼與夫人利用游覽劍橋之機進行調查。馬歇爾故居的賣主有意把房子賣給另一位知名人士――劍橋大學主教學院院長哈特。但出人意料的是,哈特此時突然遭人謀殺。斯皮爾曼決定要查個水落石出。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最后的兇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作者將經濟學原理巧妙地用到了破案的過程中,使讀者在“悅讀”中感受到經濟學的魅力。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曾經說過:“經濟學很簡單,難就難在對它的運用。”奇案中的經濟學系列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運用經濟學的大門,開辟了一條激發學習經濟學興趣的新路。
人們時常把經濟學想得很神秘,認為那是經濟學家的專利。事實上,各種經濟學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常常聽說“谷賤傷農”,但不知就里。為什么會出現“豐產不豐收”?降價可以促進銷量增加,國家卻為什么要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我們時常說資本主義腐敗,寧肯把牛奶倒進大海里也不給窮人喝!是資本家頭腦缺根弦,還是我們忽略了背后的經濟學原理?
價格戰是商戰中常用的武器。在很多人眼里降價是促銷的靈丹妙藥,于是價格戰漫天飛舞、昏天黑地,結果幾敗俱傷(兩敗俱傷已不足以說明競爭的殘酷和傷害的廣泛)。如何脫離價格戰的苦海?殊不知,漲價也可成就一番偉業。那么,又是什么樣的商品適合漲價銷售呢?這些均可在經濟學原理中尋找答案。
毋庸置疑,從破案小說的角度講到、用到經濟學原理,奇案中的經濟學系列是成功的。在《奪命的冷漠》中就運用到了馬歇爾的經濟人假設、信息不對稱等經濟學原理,而該系列著作也陸續講了邊際、均衡這些經濟學的重要概念,但是對于既想輕松閱讀,又想系統學習經濟學體系的讀者而言,本書總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具體說來,就是經濟學的信息量仍顯不足。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非常暢銷的《我在美國當律師》(張曉武、李忠效著)一書,雖然該書也涉及了一些美國的移民法律,但只是些支離破碎的內容,人們真正感興趣地是張曉武如何在美國奮斗成功的故事,而不是要在此書中系統地學習并掌握美國移民法體系。因此,將此書歸為勵志書而非專業法律書是恰當,事實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該書成了暢銷的勵志書。
篇8
有關西方經濟學論文范文一: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分析
一、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材的不確定性
西方經濟學教材種類繁多,如國外原著和翻譯版,比較經典的有曼昆、薩繆爾森、斯蒂格利茨和平狄克等的《經濟學原理》,國內高鴻業、梁小民、黎詣遠的《西方經濟學》,還有很多高校學者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獨立院校發展的時間較短,目前市面上很少有針對獨立學院特點而專門為獨立學院學生編寫的教材,所以很多獨立學院依然采用校本部所指定的教材,但是普通本科院校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注重培養的是理論型人才,而獨立本科院校在經濟學課程中則需注重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這樣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多采用高鴻業主編的教材,該教材邏輯性、推理性、完整性都很好,長江大學文理學院也一直采用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適應,因為高鴻業版本內容較抽象,數學理論使用較多,案例太少,對獨立學院學生來說太難,苦于無其他適合的教材,因此依然采用。
(二)獨立學院學生數理基礎較差
由于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在學術規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數學語言表現,因此,在學西方經濟學之前需先修經濟數學。從獨立學院招生情況看,經管類專業招生文科生比重較高,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為例,2011年經管類專業招生情況看,文史類招生人數高達理工類招生人數的4倍。工商管理專業文史類招收40人,理工類招收10人。整體而言數理基礎較差,所以西方經濟學歷來是學生感到頭疼的課程,學生在剛接觸經濟學時,興趣非常濃厚,當微觀經濟學開始涉及數理推理時,有些同學不堅持,到后來逐漸放棄,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不理想。
(三)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年輕型
獨立學院的辦學機制,開始是依托本部專任教師,只應聘輔導員。但由于依托本部教師上課,因對其約束力小,很多教師應付了事,同時對學生有比較心理,認為獨立學院學生不如本部學生好。這種依靠本部的機制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很多問題時,因此開始轉向自身應聘專任教師隊伍的機制。獨立學院是年輕的,獨立學院的教師隊伍更是年輕的,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為例,自聘教師90%都是講師職稱。西方經濟學教學要求非常高,大多高校承擔該門課程的都是教授職稱或是非常優秀的講師。自聘教師基本是高校畢業直接參與教學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經驗不足,實踐能力有限,這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另外,從各高校教學大綱的教學方法看,基本都是講授,教師教學方法較單一。這種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性,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只滿足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能通過恰當舉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如邊際效用論、博弈論、企業競爭等,但宏觀經濟學的例子就較難,易過時,即使通過一些實例使學生理解了某一理論,學生往往也不能運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釋當前的熱點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學生對社會了解的缺乏,理解教學內容的難度加大,更談不上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所以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往往事倍功半,教學效果不佳。
二、提高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方向
(一)選擇合適的教輔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5年以前就進行了獨立學院教材建設的調研工作。2005年1月開始聯合有關高等院校,著手組織編寫全國性的獨立學院系列教材。但至今未出現一本優秀的被大多獨立學院都采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所以高鴻業主編的教材依然被廣泛采用。基于此情況只能備好輔導資料,如茅于軾的《大家的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梁小民的《小民說話》、《小民說經濟》;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等,還有一些經濟論壇,中經信息網等資料都可以作為輔導材料。但是,我國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教材內容很難跟上時代,跟上國情,我國《西方經濟學》才出版到第5版,而薩繆爾森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已到第17版。因此,選擇國內教材,特別是宏觀經濟學,教師必須時時更新教學資料,關注時事結合理論分析,學生才容易接受。作為教學名師,南開大學教授顧沛指出教材不是編出來的,是教出來的,來回反復修改,來回磨。好的教材起到引導點睛的做用。因此,應集獨立學院優秀教師及我國經濟學者之力磨出一本適合的優秀教材。
(二)正確對待學生
從高考招生錄取看,獨立學院學生整體基礎較差,學生已經進入學校,在此方面已不能強求,因此根據現有的條件,提高他們的大學學習熱情是非常重要的。1.尊重學生獨立學院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特別是有些因高考失利到來的同學,不僅需要輔導員的幫助,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們,只有尊重他們,他們才更愿意合作,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共同進步的過程。剛開始學西方經濟時,學生滿懷著喜悅和憧憬,在他們看來學經濟學和錢有關,當講到需求與需求量的區分和彈性概念時,理解差的學生開始跟不上,因此應該放慢進度。作為授課老師,盡量認識學生,讓其知道教師對他的尊重和認可,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這樣為后續的深入教學工作奠定基礎。2.加強練習西方經濟學習題練習不可少,王則柯老師上中級微觀經濟學提到,如果平時不做練習就不用參加考試,因為即使參加考試了,結果也是基本都不會做。要求學生上課時都必須準備草稿紙以備畫圖和計算,同時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在摸索中前進。常言笨鳥先飛,只有加強課后練習及習題集的練習,才能更好掌握專業術語和更深理解基本原理。教師也應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吩咐安排監督完成,嚴格要求學生。
(三)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
1.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課堂教學以講課為主,討論為輔,課外教學專題講座和實踐教學并用,以科學、生動和靈活的講授方式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準確詮釋課本內容,穿插案例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微觀經濟學案例較多,特別是效用論和博弈論,學生經常津津樂道。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其參與討論熱點話題,主動思考。如:當前通脹對自身有什么影響;國家如何解決就業問題;十二五規劃期間怎樣調整經濟結構等,讓其為國家獻策,培養主人翁精神。課外之專題講座,既可以請企業單位的經濟管理人才,也可以請地方著名的學者作報告拓寬學生的眼界,了解經濟前沿,把握時代方向。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實地調研,深入社會才能了解社會,分析問題才能更透徹,才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寒暑假參與企業的生產,了解企業的成本,分析企業的長短期利潤。鼓勵學生深入基層,了解民情,建立課題研究。如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建立了學生創新基金,學生已成功申請了《荊州市區域競爭力調產研究》、《荊州市優勢產業選擇》、《關于提高荊州市農民收入的對策研究》等基金,培養了他們查閱文獻、實地調查、數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建立一師一導制
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獨立學院教師普遍年輕,教學及科研水平有限。專任教師少,及時交流提高的機會就少。因此,在節約獨立學院辦學成本的基礎上,可以聘請退休的優秀老教師,建立一名老教師帶一批年輕教師的制度,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條件,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要想講好西方經濟學,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包括經濟數學、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等很多知識,還必須有社會經驗的積累。因此導師對教師的每月一評,周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年輕教師申請科研時能提供有用的建議,提高命中率,對教師的發展和學院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3.激勵機制的建立
獨立學院年輕教師為了生活,承擔了大量的課程,課時量較多,如此,教師又有多少時間思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教學方法呢?資源是有限的,承擔教學任務過多,必然科研水平就欠缺。教學和科研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不能或缺的,他們相互影響。基于這種情況,一些院校限制教師的選課門數和周課時,但這種方式必削減教師的積極性,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是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因此,關鍵在于學校建立怎樣的激勵機制。如:獲得教學質量優秀教師的物質獎勵;鼓勵教師科研給予適當的工作量,提供教師外出培訓和考察的機會,讓教師有歸屬感。
三、結束語
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可以大量吸取前人的經驗,但要充分認識獨立學院問題的特殊性,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各學院還需不斷的探討,如:如何建立有效的長效的激勵機制?如何核算導師工作量?這些具體問題解決不好,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長期性。
有關西方經濟學論文范文二:西方經濟學教改思路
一、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特點與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學科流派眾多,學生難于區分差別。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英國的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初版于1776年,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的誕生,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確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經濟學產生了持有不同觀點的學派。例如,以阿爾文漢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羅薩繆爾森(PaulSamuelson1915-)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以瓊羅賓遜(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以羅伯特韋內克洛委爾(RWClower,1926-)為代表的新凱恩斯主義學派;以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等。正是因為這種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況,經濟學才得以長足的發展,各個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現實發展得以緊密結合,關于同一經濟問題,不同的學派也給予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對于我國傳統教育培養的高校學生,也很難理清思路去辨別哪種理論是主導的,這就對學生的課后閱讀和對理論體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樣,學生難于理解掌握。與其他經管類課程不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它包括:實證分析、規范分析、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等。實際上,該門學科大體上分成三種層次:經濟學原理或經濟學基礎、中級微宏觀經濟學、高級微宏觀經濟學。層次越高理論體系中包含的數理知識和模型說明就越多,歷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多產生在經濟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領域。這對首次接觸到經濟學的高校學生同樣是個考驗,因為同學們在從前的學習中已經習慣文和理的區別,把二者有機的結合是一個大的挑戰,一旦對數理模型失去信心,經濟學是學不好的。
(三)理論體系龐雜,初學者難于分清脈絡。西方經濟學涉及到微宏觀兩個大的門類,而兩個主要門類之下有劃分成諸多的章節,實際上作為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涵蓋了幾乎所有其他專業課的基礎知識,比如:微觀經濟學包括消費者需求理論、生產者理論、效用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微觀經濟政策等;宏觀經濟學包括了宏觀經濟總量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理論等。如此多的理論體系讓學生在一次的教學周期內掌握,融會貫通,分清知識脈絡,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識體系更新迅速,教師難于及時調整。由于經濟學的學科特點,要求相關的理論知識必須和現實的發展緊密結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該門課程的理論體系相比其他學科更新較快。國外的西方經濟學的教材幾乎每一兩年就要再版,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已經發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學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經濟學》著作,被稱作最受歡迎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已經發行了第五版,幾乎兩年就會改換版本。這種版式的調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斷更新和理論知識的改動與補充。任課教師必須要及時掌握知識點的更新、新理論的補充及案例的調整。由于西方經濟學的諸多特點,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學模式是任課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一味的板書和講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時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對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幾點改革建議
(一)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科研水平是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的質量和高度決定了教學的效果。任課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去讀透該門學科的經典著作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凱恩斯的《就業、貨幣、信息通論》、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等;要與時俱進地閱讀權威期刊的論文,掌握國內外的經濟動向;要通過觀察和調研,更多地去研究經濟學理論與現實問題,從而提高自己對理論體系的理解與掌握,講課時才會厚積薄發、行云流水,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方式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而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課堂的講授內容相結合,隨時隨地調動學生的興奮點。首先,經濟學的經典教材都是以案例為基礎的,在大量運用案例的同時,有效地把經濟學理論傳輸給學生是經濟學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作為任課教師,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在現實基礎上了解掌握理論。例如生產者理論中可以用一個大公司通用汽車的案例貫穿始終;國內生產總值的講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國的實際數據作為案例;基尼系數可以用我國與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比較的真實數據作為重點講解。其次,互動式教學法是適合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隨時隨地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能夠及時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課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作為大學教師,保持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和學習氛圍的關鍵所在。經濟學的很多理論都是具有爭議或屬于某個流派的,這也正是該門課程的魅力所在,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與見解,老師如能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無疑對學生是莫大的鼓勵,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又實現了教學目的。再次,在經濟學課堂開展多媒體教學。這是為了借助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多媒體課件開發,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有優勢把圖、文、聲、像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提高信息傳授的效率。
(三)經典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獨立思維的有效途徑。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經濟情況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是研究商品價格變化與需求量的變化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對于未進行社會實踐的學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但是,如果進行相應的分組,讓學生以營銷部經理的身份去考慮如何進行合理定價從而使公司利潤最大化,學生就會在仔細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開動腦筋,結合實際去擬定價格,在此基礎之上再讓每組學生選代表到講臺上闡述本組的定價策略,同學們相互探討利與弊,最后綜合大家的意見形成論文樣式的報告。這樣一個過程下來學生不僅學習興趣空前高漲,而且對理論知識也不再生疏,從而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奧肯定律是闡述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呈反方向變動,即失業率越高,通脹率越低;失業率越低,通脹率越高。在我國當前的狀況下,經濟發展迅速,物價水平趨高,有通脹發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國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這樣就產生了與經典理論之間的矛盾,如何分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釋奧肯定律在當前中國出現的悖論。學生帶著這樣的思考去學習理論知識,不僅掌握了經典理論,也了解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找到問題的根源的創新與鉆研能力也是當前大學生最缺少的一種素質。
(四)數理模型的雙重講解是解決教學難點的良好方法。西方經濟學的數理模型非常的常見,隨著學習的深入幾乎每一個經濟理論都會有相應的模型和公式。教師在上課時應把每一個模型理解清楚,講解清楚,再用現實的情況加以深入淺出的點撥。例如,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關系是一個教學難點。三條曲線的形狀、交點、拐點等都是有明確定位的。首先,教師要以簡單明了的語言告知學生三條曲線的畫法及彼此的關系;其次,講解完之后要學生到黑板前板書,檢驗掌握程度;最后以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釋為何三條線是這樣的關系。以班級某門課程的期末成績為例:總產量就是班級的總分;平均產量就是平均分;邊際產量就是新插班學生的得分。邊際產量高于平均產量,平均產量呈上升狀態可以解釋為:只要剛到班上的同學分數低于現在平均分,對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動作用,反之亦然。當然,這一例子不見得恰當,但通過這樣例子的講解,幾乎所有同學都會理解老師所要闡述的內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簡單了。
(五)課堂討論、社會調研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學生時代是一個充滿了幻想的時代,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為了很好的講授一門課程,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顯得異常重要。理論來源于實踐,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去檢驗自己,是師生雙贏的策略。所以,任課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讓他們走進現實社會去感受經濟學理論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銷手段,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去逛商場,不買東西,只觀察商家的定價變化和所謂的活動,然后在課堂上討論這些商家的促銷手段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偏好、收入、預期、替代商品價格中的哪一個影響因素。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專業的知識,加深了印象,甚至對學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從而進行最佳的選擇。
篇9
管理學院中開設西方經濟學或微觀經濟學課程。可以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和主要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進對市場經濟制度和運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國政府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已經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將有助于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對學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幫助。但這門經濟學基礎課程只針對管理學院的學生開設的,學時也比較少,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比較窄,造成了其他學院如臨床學院、藥學院的醫學專業的學生不能結合國家的宏觀經濟情況調整自己的專攻方向,使一些學生在進校時選擇了熱門專業,畢業時卻找不到工作。筆者認為在中醫院校各專業開設經濟學基礎課程可以很好地培養一批既懂醫,又有經營理念的學生。
1 中醫院校普及經濟學基礎的重要性
40余年來,高等中醫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級中醫人才,為中醫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社會對中醫人才知識結構及專業設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傳統的純醫學課程培養出的高級中醫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時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弱點。這些只學好所謂技術知識的學生畢業后并不能適應社會。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醫院校應該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戰略,面向國際市場調整人才設置,增加國際經貿知識等課程,讓各學院的學生都能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悉我國醫藥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具有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 通過學習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對了解到另外一個領域的知識有所幫助,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另外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學校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廣泛的知識,培養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研究生階段應培養精英人才,在自己的專業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階段接觸到另一個領域的知識也是有益處的。
2 中醫院校普及經濟學基礎的途徑
2.1 由于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應采用比較淺顯易懂的初級教材。教學的重點是已經發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對于各種流派和分支、前沿問題,可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做簡單介紹,有正確的理解,能夠對基本概念做出正確解釋,并能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解釋現實社會中常見的經濟現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慮到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我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有較大差別,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接受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采用實例教學。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運用生活中的、身邊發生的現象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說明,并根據專業不同,調整課時數。
2.3 培訓教師,至少每年1次讓講授經濟學的教師參加經濟方面和醫藥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這讓老師在授課時更有針對性。
2.4 面向全校的學生開設經濟方面的講座,講座的內容可以結合時事,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篇10
【關鍵詞】黨校;研究式教學;經濟管理;改革路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深研究式學習
1、對經濟學的認識
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十分熱門的學科,當前的社會經濟現象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根據中央的統一要求和黨校自身的運行狀況,結合中央各部委機關的實際情況和當前的經濟形勢,不斷加強和提高黨校的管理教學,及時滲入現代培訓理念的元素,對黨校的全新式研究教學進行了大膽嘗試,不斷從理念、技術、方法等層面加強對研究式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并在進一步總結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研討會的召開來對在黨校開展研究式學習的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討論,達成了共識,形成了《關于組織黨校學員開展研究式學習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黨校對研究式學習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2、經濟管理教學在黨校教育中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強黨校經濟管理教學成為勢在必行的舉措之一,如何探索和發掘良好的教學方式,促進黨校經濟管理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掌握相關的經濟學的理論,并且能夠將正確的管理手段運用到經濟管理的進程中去,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必修課之一。
3、對黨校經濟管理教學課程設置的認識
由于黨校經濟管理教學相對來說起步晚,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教學資料、硬件設施等方面都還不完善,這很難達到黨校正規化教學的要求,并給經濟管理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種種困難。另外,學員的教育對象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和層次有很大的不同,據調查顯示在黨校學習的領導干部,其所從事的實際工作不盡相同,工作層次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因而應以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基本出發點,把經濟理論與現實工作相結合,設置全新的經濟管理教學。教學內容應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只有不斷根據黨校發展現狀以及時代的要求提高經濟管理教學水平,才能為黨的方針以及政策真正地服務于人民提供更多的活力。
因此黨校經濟管理教學可進行下列兩類課程的設置:
(1)經常開設各級黨校通用的公共課,傳授具有共性的規律性的知識,講授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管理的職能等。使得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黨政領導干部都能夠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識。
(2)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地開設《宏觀經濟管理學》、《中觀經濟管理學》、《微觀觀經濟管理學》等。對高層的領導干部,側重于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學》的教學,使得其能夠掌握經濟的宏觀形勢,并制定相關的方針政策;對于中央、省部級的黨政領導干部要側重于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對于地市級的黨政干部要側重于中觀經濟學的學習,對于縣級等基層干部則要側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因此,各級黨校要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要設置不同的經濟教學課程,這樣會有的放矢,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二、探索全新的培訓方式方法,開發新型的研究式學習渠道
探索和開發新的研究式學習渠道并非是完全拋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應該是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再對其加以改進與探索,在充分認識傳統課堂教學重要性的前提下,理順研究式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互相借鑒與吸收,做到二者在互補中螺旋式前進。因此,課堂講授與研究式教學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的關系。
1、認識課堂講授的重要性
課堂講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想使傳統的課堂講授真正成為研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就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課堂講授與其他環節相融合。使課堂講授與其他教學形式既各司其職,又互相關聯,使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完善和完整的研究式教學過程;其二是課堂講授要凸顯研究式的要求,體現研究式教學的特點。要做到這些,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以自身所學的知識,結合現身說法與實際問題,用獨特的思路與角度深入剖析,以經濟教學為藍本,提高教學的質量,傳授給學員正確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讓學員覺得老師的課堂講授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變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學員設置懸疑和懸念,讓學員有更多地思考和充分發表自身意見的余地,啟發學員的思路,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老師提高自身素質,自身魅力去影響學員。老師多用事例鮮活、觀點鮮明的身邊事例,讓學員從中汲取營養,同時應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門經濟話題,把理論知識生活化,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學習與提高,全面提高學員的素質。
2、積極推進全新的研究式教學
研究式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一種學習方式或學習形態,不具備特定的具體學習形式,它需要嚴謹的教學環節來體現,更需要鮮活的教學內容來保障,更需要豐富的教學手段來保證。例如中央黨校在研究式學習的探索中,不斷傳承傳統的學習方法,如專題調研、黨政論壇、調查報告等,在此基礎上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本著現代培訓技術化、黨校化、具有中國特色化的原則,不斷積極引入新的學習方法,來推進研究式教學的發展。具體講,有以下幾點:
(1)積極主動學習法。通過教員各種形式和途經傳授的學習方法,提倡學員主動探索,搜集和積累資料,在教員精講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管理原理進行消化、吸收,進一步培養學員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具有時代氣息感,進而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增強全局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