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冬天范文

時間:2023-03-15 03:0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鄉(xiāng)的冬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家鄉(xiāng)的冬天

篇1

每當有人問起冬天的哪里最美,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我的家鄉(xiāng)最美。我可不是吹的,快來看看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昨天還是太陽高照,今天卻是天寒地凍。大地之母一夜之間已換上一件潔白的棉襖。轉眼望去,街上的人和車輛稀稀疏疏,靜悄悄地一片。

鵝毛般的大雪還在下著,我穿好棉襖走向山坡,站在山坡上,太陽出來了,照在雪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環(huán)顧四周找到了“歲寒三友”它們一個比一個“爭氣”,松樹最“不爭氣”,全身被白色棉襖捂得嚴嚴實實。像一個奶油三角冰欺凌,竹子也“不爭氣”穿了一件白色羊毛衫,梅花可有堅持力了,身上“背”這么重的積雪還站得那么挺拔。“咦,今天怎么聽不到小河“嘩啦啦”的水聲了。”“噢,原來是凍住了,看來它是想睡覺了……

不知不覺冰棱已經找到了家,霜花也裝飾了各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們看了是不是覺得我的家鄉(xiāng)是最美的。

五年級:jksjklasdl

篇2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省,家鄉(xiāng)的四季分明:百花爭艷的是春天,樹木濃郁的是夏天,碩果累累的是秋天,白雪皚皚的是冬天。我最喜歡的是冬天。

冰天雪地的冬天來了,上午,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有的像在空中飛翔的天使,有的像在天空自由自在飛舞的白蝴蝶,還有的像銀色的外套披在地球***身上,冬天的天氣千變萬化,剛剛天氣晴朗,轉眼間陰了,雪花紛紛飄了下來,像一個魔法師一樣瞬間把我們的學校變成了銀色的城堡。我們在城堡中打雪仗、堆雪人快樂極了!天晴了,太陽露出了臉龐對著我們歡笑。樹上的積雪簌簌地往下落,經常在我們防不勝防的情況下向我們發(fā)起進攻,狂扔“手榴彈”,那感覺冷冰冰的搞得我們哭笑不得。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冬天,我很喜歡,你們呢?

篇3

同學們,你們家鄉(xiāng)的冬天,是寒冷的嗎,我想應該也是溫暖美麗的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概便是最好的形容!說到這里,同學們知道怎么寫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嗎?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文章: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1有首詩這樣寫到: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冬天來了。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河南省沁陽市,那里一年四季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有著名的四大懷藥,鬧湯驢肉等等,歡迎大家到沁陽市游玩。冬天家鄉(xiāng)的景色最美,我喜歡家鄉(xiāng)的冬季。

下雪的時候,一片片雪花從天上落下來,一會兒,山頭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白了。雪花落在我們的手心上,正想看清楚它是什么形狀,他它卻化成了一滴水,真是“潔白無瑕,晶瑩剔透”。雪后,我們們在雪地上玩耍,滾雪球,堆雪人,有的在玩打雪仗,打得滿身滿臉都是雪,手凍得通紅,卻玩得非常開心。一點也不覺得冷。

莊稼被白皚皚的絨毯覆蓋,有句俗話“瑞雪兆豐年”。來年一定有個好收成。

我愛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冬天。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2我的家鄉(xiāng)海拉爾位于中國的北方,冬天非常冷,但這正是海拉爾獨特的美。

海拉爾的冬天非常美,她白雪皚皚,遠山、大橋、馬路、房頂等都被白雪覆蓋。冬姑娘穿著一身白衣服,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下雪的時候,晶瑩的雪花從空中飄舞下來,這是冬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每當這時,我和小朋友們都不約而同的跑出家門,伸手接著冬姑娘的禮物,好象生怕“禮物”掉到地上摔壞了,我們想看看“禮物”長的什么樣,可是一到手心就融化了。

海拉爾的冬天是冰雪的世界,我們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歡快的在雪地中玩耍。我們還在冰凍的河面上滑爬犁、抽冰嘎,非常快樂。

我愛海拉爾的冬天,因為她給我?guī)砹撕芏鄻啡ぁ?/p>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3我的家鄉(xiāng)在二鋪營村,一年四季都很美,但是我最愛家鄉(xiāng)的冬天。

家鄉(xiāng)的冬天像一位魔術師, 它能把人帶到一個夢幻的世界;還像一位設計師,把一切都打扮得那么“時尚”;又像一位畫家,把美麗的風景畫進這美好的畫卷。

我愛家鄉(xiāng)冬天的白雪。你看,在那冰雪純凈的世界里,潔白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淘氣的“走”到樹爺爺那冰涼的“手”上;老奶奶在路上行走,前面有一顆石子,雪娃娃看見了,立馬“飛”過去擋住石子,

老奶奶直夸雪娃娃,雪娃娃“害羞”地“跑”了;天空上的白云被雪娃娃“打扮”得更加潔白無瑕;雪娃娃給松柏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冬天是雪的季節(jié),冬天是小朋友的天地,我盼望快點長大,也為這迷人的冬天添上一筆濃濃的色彩。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4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也十分美麗。

冬姑娘一來,家鄉(xiāng)便浸在茫茫蒼蒼的云霧。有時,天空會飄灑著亮晶晶的小雪花。雪花飄到山坡上,給山坡蓋上舒服的棉被,雪花飄灑到房頂上,給房頂穿一件厚厚的棉衣。雪花飄灑到大地上,給大地披上了美麗的銀裝。

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孩子們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玩得多開心呢!

花園里的花已被冰雪覆蓋。不過花壇里,那一棵棵雪松,卻迎著刺骨的寒風傲然挺立。雪松枝葉上掛滿了冰條兒,猶如一串串銀色的白,晶瑩剔透,誘得人們總用舌頭去舔舔。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冰條上,反射出奪目的亮光,美極了。

此時,我被家鄉(xiāng)那迷人的雪陶醉了。

我愛你——家鄉(xiāng)美麗的冬天。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5下雪了,雪花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就像亭亭玉立的精靈在空中飛翔,我可開心了。大樹白了、大地白了、房子也白了。道路兩旁停著的汽車也都穿上了白衣服,顯得很潔白,我情不自禁地把小手印留在了車身上。

北風夾著雪花輔天蓋地的撒落下來,給大地輔上一層雪白雪白的地毯。寒風刺骨,大街小巷的人都穿著棉衣,棉褲。小朋友們個個不怕冷,他們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哈爾濱街道到處都有冰雕,雪雕還有冰滑梯呢!從那下面滑下來,像飛一樣可有意思了。冬天是寒冷的季節(jié)。同進也是個歡快的季節(jié)。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冬天,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哈爾濱。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6我的家鄉(xiāng)在通遼市奈曼旗。家鄉(xiāng)有鳥語花香的春天,有驕陽似火的夏天,有碩果累累的秋天,有雪花飛舞的冬天。而我呢?最喜歡的就是家鄉(xiāng)里雪花飛舞的冬天。

冬天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晴朗的天空突然變陰了,不一會就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大雪落在了房屋上、樹木上,一陣風吹過,雪花飄揚起來,就好像是葉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調皮的雪拿起了它的筆,在窗戶上畫出了形態(tài)各異的冰花,有的像美麗的花朵,有的像茂密的樹林,美麗極了。

教學樓仿佛變成了童話中的宮殿,閃閃發(fā)光。我們在操場上打雪仗、堆雪人、滑冰……開心極了。我們在雪地里嬉笑著、在雪地里追逐著、笑聲在空中飄蕩。看!我們堆的雪人也在那開心的笑呢!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冬天,也是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

家鄉(xiāng)的冬天初中日記200字7我的家鄉(xiāng)在溫州,城市的冬天非常美,更別說鄉(xiāng)下的冬天了。

在鄉(xiāng)下,每到冬天這里到處都是白色,我和小伙伴在這里堆雪人,打雪仗,真是快樂及了。這里的冬天很美,一下雪,田野里積滿了雪,我就在這里打滾,每次回家都是被我媽罵一頓,但我仍就在這里玩。

篇4

在那茫茫蒼蒼的云霧里,飄灑著亮晶晶小雪花。雪花飄灑到山坡上,給山坡蓋上舒服的棉被,雪花飄灑到房頂上,給房頂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衣,雪花飄灑到大地上,給大地披上了美麗的銀裝。

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玩得正開心呢。

雪地旁,是一個花園,里面的已被冰雪籠罩。在花壇里還有一棵雪松,雪松迎著刺骨的寒風傲然挺立。雪松四周掛滿了冰條兒,猶如一朵朵銀色的,晶瑩剔透。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冰條上,反射出奪目的亮光,美極了。

篇5

我家鄉(xiāng)的冬天。冬天是那么美麗,那么富有詩意。

北方的冬天,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場大雪過后,遠處的山川、大地,到處都是銀裝素裹:近處的松樹上,好像開滿了白色的大花,那些柳樹和楊樹上,也綴滿了雪花,十分美麗。雪花落到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色的地毯。總之,雪花落到哪里,就把那里裝扮得美麗、可愛,真是粉妝玉砌啊!當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時,掛滿了雪花的柳枝變成銀條兒了,在陽光下,銀條兒毛茸茸、亮晶晶的,可愛極了!一陣風吹過,與寫實的雪花隨風灑落,像煙一樣輕,像因一樣白,像光一樣潤。雪啊!你不但把萬物裝扮得如此美麗,俄且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雪地里,我們盡情地唱啊、跳啊、玩啊。小朋友們有的滾雪球,有的打雪仗,還有的堆雪人,大家玩得多開心啊!看到下雪了,農民們更是喜笑顏開,他們有的說:“瑞雪兆豐年。”有的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是啊!大雪不但美化了環(huán)境,而且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家鄉(xiāng)的冬天真美啊!我贊美家鄉(xiāng)冬天的雪景,更贊美大搬家像冬天的人們。我愛家鄉(xiāng)的冬天!

篇6

“華東師大不是全國第一流的大學,但‘華東師大作家群’是全國唯一的。”

――王曉玉

在上海的四大高校里,論綜合也許華東師大并不算領頭拔尖的,可是在上海的文化界特別是文學界,華東師大的名頭卻是響當當的,而說到這個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華東師大作家群”,因為他們或意氣闊達或溫婉細膩的文字,使得這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諸多文學作品里的經典場景,甚至讓“麗娃河”這條校內的小河成為了各地文學青年們心中的朝圣地標。

“華東師大作家群”其實早有傳統(tǒng),但真正得以冠名,還要追溯到1995年前后,根據前華東師大出版社總編輯王鐵仙的回憶,最早是因為1995-1996年華東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5本的本校中文系6位校友作家的選本的緣故。這套叢書是當時出版社的副總編阮光頁提出的選題,而阮光頁正是本校著名的“中文系七七級”的學生。他的那個年級,擁有趙麗宏、王小鷹、孫、陳保平和陳丹燕等作家,而他們中的很多在求學時就寫了一些作品,其中孫、趙麗宏、王小鷹更是在進校前就已發(fā)表了很不錯的小說和詩歌,早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作家、詩人了。就是這一批學生,在校時就勤于創(chuàng)作、百花齊放;畢業(yè)后的十余年中依舊新作不斷,仍是一派方興未艾的樣子。于是1994年,作為編輯和同學的阮光頁忽然想到:何不讓他們各自編一本近作,集中推出,以形成一種景觀呢?繼而想到校友中沙葉新、戴厚英等人更是久負盛名的作家,一時雖不及細想,但已產生了“華東師大作家群”的概念,于是決定先限于“校友”范圍來著手編輯這套叢書。之后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這套叢書推出之后,意料之中地得到了上海文學界以至社會各界的矚目,人們很快認可了這個作家群體的冠名,因為它的確名副其實。于是出版社便開始進一步“名正言順”地充實這個概念,先后加入了比沙葉新更年長的魯光,加入了同是七七級的周佩紅,加入了比七七級還要年輕些的李其綱和徐芳……

前輩們的積累加上后輩們的勤勉,再加上出版社有意識的歸總,“華東師大作家群”的成員組成可謂群星璀璨,作品更是精彩紛呈:施蟄存是中國現代心理小說的代表作家;格非是與蘇童、余華并列的中國當代先鋒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戴厚英的長篇小說《人啊,人!》是新時期文學的代表作品;沙葉新《假如我是真的》等話劇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的反響;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在當時與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起成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的代表作品;劉觀德的《我的財富在澳洲》與北方的《北京人在紐約》一起,成為留學生文學的代表作品;趙麗宏的散文、王小鷹的《你為誰辯護》、王曉玉的《紫藤花園》、陳丹燕的《獨生子女宣言》《上海的金枝玉葉》等作品均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李洱的長篇小說《花腔》入圍第6屆茅盾文學獎并獲首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與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項殊榮……可以說,“華東師大作家群”的耀眼之處不僅在于一校擁有知名作家最多,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擁有的是一批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都可以留下影響的作家。

提起當年作家群的盛況,如今已退休在家的王曉玉很有感懷,她說:“華東師大不是全國第一流的大學,但‘華東師大作家群’是全國唯一的。這是一個文化現象,可以作為理論問題探討,而討論這個作家群的文化現象的關鍵是如何延續(xù)下去。”王曉玉還認為,“華東師大作家群”這個群體跟別的群體不太一樣:他們一方面形成群體,一方面身上卻有一種獨特的氣韻。首先是有骨氣,第二是很正派,長骨頭也長肉,有肉還有心。“徐中玉先生,90多歲了,形也好,神也好,照樣站得腰板筆直。還有錢谷融先生,柔性在外,剛性其中。他們身上的那股氣韻就是華東師大的那股氣。”雖然自己早已為人師多年且桃李滿園,但是提起前輩師者,王曉玉還是滿心敬畏:“文學道路千萬條,但層次總是有的,層次體現在你有形、還有神;你有肉、還有心。我想,也正因為這些,‘華東師大作家群’現象才能得以長久地存在、延續(xù)和流傳。”

那么,為什么華東師大會出現作家群,尤其會在七七級比較集中地出現呢?針對這一現象,中文系元老錢谷融先生分析說:“這個群體里成了作家的,大多是屬于‘老三屆’中人。他們在進大學以前,早已或在工廠,或在農村,或在部隊,跌打滾爬了好多年,目睹了國家和人民所經歷的種種折騰和災難,飽嘗了生活中令他們永世難忘的各種各樣酸甜苦辣的滋味。他們的心頭已積滿了許多使他們既興奮又不勝悵恨、既厭棄又無限懷戀,糾纏不請、欲訴無門的思想感情,一旦進了中文系,朝夕與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為伴,這些思想感情就忽然增添了異樣的活力,在他們胸中翻滾涌動起來,終至沖破了無形的閘門,一瀉而出了。我相信,在這個特定時期內,國內其他大學的中文系畢業(yè)生中,一定也有許多成為作家的人,不過數量上可能不如華東師大中文系那么多而集中罷了。”

對于錢先生的這番分析,王鐵仙作為在華東師大出版社親眼目睹這一文學群體形成、壯大的“守望者”深表贊同。他認為,從共性上說,我國高校七七級的學生,集中了許多因為“”爆發(fā)、停止高考而被積壓了十年的優(yōu)秀人才,其中有一批真正熱愛文學又長期顛沛于社會底層的“知青”,他們不同于“”之前的和以后的在上述兩方面都顯得淺狹的學生。但是他同時提出,既然全國的七七級大學生都存在這一共性,那么為什么最終形成的是“華東師大作家群”而不是其他任何大學呢?這里面顯然還存在著一種特殊性――就是因為華東師大中文系的七七級,從一年級起就形成了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的氛圍。這“氛圍”兩個字非常重要,對于學生的個體來說,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學生的群體來說,氛圍是最好的向導,最強大的推動力,最有魅力的“首席教授”。王鐵仙如是說:“當時的中文系七七級里,趙麗宏、孫、王小鷹三人實際上已可稱為作家,他們與同學們朝夕相處,大家耳聞目睹他們的言談、文章,不禁會產生‘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予乃不能是’的爭勝之心。何況他們三人,待人誠懇熱情,樂于指點,而毫不自視特殊,拒人門外。這樣,原來就熱愛文學的許多同學的心里,升騰起創(chuàng)作的欲望,又從他們身上依稀體悟到在課堂上書本里得不到的某種創(chuàng)作的門徑,同時發(fā)現了自己本有的創(chuàng)作的潛能,也寫起東西來了。”例如陳丹燕就是在這種氛圍里培育出來的“后起之秀”,現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還有方嘯、戴舫、陳潔等,也大致如此。其中戴舫,本專注于黑格爾美學和一些文藝理論的研讀,在這種氛圍下,最后也寫起小說來。畢業(yè)后,他赴美國求學并獲博士學位,在大學教文學和古漢語課程,但一直保持著在“七七級”形成的習性,在繁忙的教學之余,用中、英文寫出了很多小說,至今樂此不疲。除此之外,華東師大教師中擁有享有盛名的施蟄存、徐中玉、錢谷融等老一輩作家和學者,亦對新生代作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終日與名師和名著為伴,不禁升騰起創(chuàng)作的欲望,發(fā)現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潛能。這種正面的力量蒸蒸日上,正應了沙葉新的戲語――師大出大師。

作為七七級的代表人物,趙麗宏卻并不認為自己是促成某種氛圍的關鍵因素,他認為“是母校和文學把我們這一代代的寫作者聯(lián)系在了一起”。趙麗宏說:“我們七七、七八、七九級是二十七八歲進的大學,那時候作家是很受尊重的。當時報紙種類少,出書難,但是大家對文學的熱情是很高的。環(huán)境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相信適度的貧困和痛苦對創(chuàng)作是有好處的――但我覺得一個真正的作家要有一種對文學追求向往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經歷,即使生活平淡無波瀾,也可以寫得很深刻,比如《追憶逝水年華》。”趙麗宏認為,雖然他們那一代人是經歷過坎坷的,比如遇到下農村,生活很憂郁苦悶,而寫作是當時唯一可以打發(fā)時光和寄托理想的,但那只是外因。內心里對文學的堅守才是形成“華東師大作家群”和延續(xù)這種精神的內因。文學在于心。哪里都可出作家,不在乎麗娃河,即便是荒涼的大漠也可以產生莫高窟那樣的藝術精華;而面對現實中的景象,你用什么樣的目光決定了你是否有不一樣的感悟,從這一點上說,華東師大就是傳承這種“眼界”或者說“心境”的寶地。趙麗宏殷切地說:“現在的華東師大作家群,從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已然延續(xù)到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身上了,而他們這一代的許多人是并不想做專職作家的,但我希望他們要一代一代不斷代,以不變應萬變,堅持最初的理想,堅持自己的風格。如果為了迎合出版商和讀者而不斷改變自己,最后這個作家一定會消失,最后整個作家群也將不復存在。我們就再也看不到好的作品了。”

“什么時候,高校的中文系再能養(yǎng)育出一個新的‘作家群’呢?”

――王鐵仙

趙麗宏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同樣見證了中文系七七級輝煌的孫和王小鷹都表達了這樣的憂慮。孫說:“華東師大出了好多作家,作為華師大的校友我們都很自豪。不過當時的環(huán)境確實和現在不一樣,那時的社會比較單調,文學是青年們的集體愛好;而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或者各種原因,可能喜歡經濟、金融的青年比喜歡文學的要多一點吧。”而王小鷹則表示:“我們這一代人是用生命來寫作的,不平則鳴,文學對于我們真的是在生命的困境里對精神的撫慰。然而現在的文學沒有精神的痛苦,也不需要生活的經歷,仔細想想,也許說明文學的路寬了。只希望年輕一代的寫作者們能保持文學的崇高性,不要為了迎合書商而低俗化。”事實上,“華東師大作家群”現象雖然在理論上說是延續(xù)至今的,但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名聲赫赫的“華東師大作家群”里走出來的都是這樣的一些名字:施蟄存、許杰、徐中玉、錢谷融、沙葉新、戴厚英、王智量、魯光、趙麗宏、王小鷹、王曉玉、孫、劉觀德、格非、李洱、徐芳、陳丹燕、周佩紅、戴舫、陳潔……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傳承著師大文脈的那一批生于七十年代的“青年作家”如殷健靈、繆克構、湯濤、田健東等,和前輩作家相比,無論是群體規(guī)模還是個人成就或者說在文學領域的影響力、號召力都有所不如。無怪乎早在1995年王鐵仙為“華東師大作家群叢書”寫下序言的時候就已經憂慮叢生:什么時候,在高校的中文系或在中文系的某一年級,能重現一種真正熱愛文學、鐘情創(chuàng)作、求索真諦的氛圍呢?什么時候,高校的中文系再能養(yǎng)育出一個新的“作家群”呢?

事實上,作家影響力下降的背后,所反映的正是文學影響力的下降,而文學影響力的下降在高校的具體體現就是人文學科的式微,而人文學科的式微所帶來的后果則不僅僅是影響著高校院系,它更深遠地影響著整個社會人文精神的盛衰,而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之盛衰,它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這個問題已經不是遠慮,而是近憂了。去年的10月23日,在中國的第一個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建系100周年之際,針對“人文學科的時代價值在哪里”的審視和追問就已經在學界和社會引發(fā)關注。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教授在回答記者關于“百年”之后中文系以及人文學科如何面對困境的問題時表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求中文系師生有責任介入當下的社會改革以及思想文化建設。“不是不要專業(yè),而是在專注專業(yè)的同時,保留社會關懷、思想批判、文化重建的趣味與能力。說到底,人文學是和一個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或‘知識’,更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懷。”陳平原教授認為,現在人們經常談論的“人文學”如何被邊緣化,正是目前中國教育過分市場化的結果。現在,我們的教育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把大學當成職業(yè)學校、培訓中心來經營,宣揚“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忘卻了大學的責任。大學教育是為一個人一輩子的知識及精神打底子的,并不是現學現用的職業(yè)培訓。而任何國家的本國語言文學系師生,所從事的更加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活,而是一種包含著價值、立場和責任的思想文化建設。

遺憾的是,放眼當下的高校,還對“社會關懷、思想批判、文化重建”保留有熱情和責任的年輕人早已少之又少,高校里的人文學科也早已被逐步“邊緣化”了,有的中文系開始被肢解,種種“學院”和“中心”山頭林立;一些思想深邃、理論精深的學者不得不飲恨別離,“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高校這個以產生“精神貴族”見長的地方,竟越來越鮮見有人去報考文史哲,倒是那些毫無學科積累的、技術性的、實用性強的系科年年呈現爆滿趨勢。一時間,滿目都是“低頭找錢的人”,難覓“仰望星空的人”。功利主義如鐵流長驅直入,銷蝕著民族靈魂。正如陳平原教授所感慨的:“我做過西南聯(lián)大的研究。看那時的老照片,一群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在天地間,著實讓人感動。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多了,但是否還有那么一股志氣、意氣、豪氣?因為,只有具備了這‘三氣’,人文學才可能做得有滋有味。”

“這個偏向造成的后果,今天已經很明顯了,我們的社會正在為這些‘虛’的東西的惡化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

――王曉明

很顯然,七七級的華東師大中文系是具備這“三氣”的,所以那一代的“作家群”才能夠那般的風聲水起、氣象萬千。在著名學者王曉明的回憶里,那個時代的中文系儼然是有志青年的精神高地:“我是大學恢復高考以后的七七級的學生,實際上是1978年2月進華師大,當時進來的時候,我們這個校園里面很多地方還是稻田,所以我們進大學以后的第一個暑假的勞動是在校園里面割麥子。當時我們華東師大新派來了一位黨委書記,這個黨委書記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老干部,而當時大學中層的行政管理層干部基本上都是期間上去的那些人,他們或者出于思想觀念的原因,認識上比較糊涂,或者是因為自己的利害關系,對新來的黨委書記的改革――比較尖銳的改革,首先把大學弄得像大學的樣子――是有抵觸的。所以就變成了‘剃頭擔子兩頭熱’,我們學生很起勁,黨委書記等最高的領導很起勁,可當中這一大層推不動。怎么辦呢?當時的黨委書記想了一個法子,他就在全校的每一個班直接找一個學生擔任代表。當時華東師大有多少個班,就有多少位學生代表,而這些學生代表是直接跟他聯(lián)系的。他每個月開一次會,把這些學生代表請來,各個處的處長也全部找來,大家就坐下來聽這些學生代表說,說食堂怎么怎么不好啦,宿舍衛(wèi)生怎么怎么差啦,課程設置怎么怎么有問題啦……我們七七級那一屆人數很多,中文系一個年級一共150個;學生當中年齡相差也很大,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17歲,因為是10年沒有高考了。學生當中有一部分膽子很大,是有社會工作經驗的,而且確實敢講。所以每一次這樣的會開得都非常熱鬧。我不是我們班的學生代表,但是我們的學生代表每一次去開會之前,我們都先到他的房間里面跟他講,然后大家討論,最后他再把很多同學的意見帶到會上面去。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制度,上下夾攻,這對學校的改革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現在我們回想起那個時期,也就是八十年代的初期和七十年代的晚期,那個時候的華東師大真是充滿了一種生氣勃勃的景象。學生真的是感覺到,我是這個學校的主體。”

回顧過去的中文系,讓人熱血沸騰的正是師生們發(fā)自內心的那股志氣、意氣與豪氣,然而最近二十年來,大學里的風氣卻逐漸沾染了社會的急功、好利、投機之氣。對這種現象,王曉明語氣里充滿了遺憾,他說:“我們的社會在很多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改革、投資,但是對那些無形的精神的領域卻明顯是忽略了,好像那都是不重要的事情,至少不是現在緊迫的事情,而是將來的事情,可以先放在一邊去。這個偏向造成的后果,今天已經很明顯了,我們的社會正在為這些‘虛’的東西的惡化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在今天,我們不但需要合理的制度,也需要能與這合理的制度相適應的精神上的某種根據。如果人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不斷惡化,再好的制度也建立不起來。因此,當前社會出現的許多問題,已經不是制度性的改革就能消滅的――當一個人為了很小的利益就可以對別人施以兇殘的傷害的時候,光靠利益、靠懲罰、靠獎勵,靠訴諸他以利害的心,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如果大多數人之間只有利益關系的話,那么,這個社會即使有了一點富裕的生活也不可能長久。王曉明說,有一次在課堂上,有個學生告訴他,某位老師居然對他們說,你們讀什么書啊,大學四年,趕緊考一些有用的證書,畢業(yè)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就行了。王曉明對此深感震驚:大學的教師居然這樣來教導學生!由此可見整個社會的“人心”的惡化,是到了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地步了。面對這樣的狀況怎么辦?王曉明說,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嚴刑峻法,先秦和秦代的法家就是搞這一套的,用嚴刑峻法威逼利誘,訴諸人的趨利避害之心,結果如何?二世而亡。然而面對中國今天這樣一個社會狀況,似乎你不用嚴刑峻法還真沒辦法――于是這就成了一個困境。可這個困境是怎么造成的呢?王曉明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少年來我們的社會忽略了無形的東西。比如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比如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倫理觀念,比如對生存意義的理解,比如對人文精神的追問、探尋……”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步伐中,人們忽略了對所有這些抽象的東西的重視,認為人的幸福是可以用錢來確證的,除了錢,除了各種實際的利益,其他都不重要。結果正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問題,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積少成多,最后把我們逼到了今天這樣一個困境里。

中國文化是“有無相生”的文化,“有”是硬的,“無”是軟的,現在的人們只相信“堅硬的力量”,很少相信“柔軟的力量”。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光靠GDP是不夠的,還得提供價值觀。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她的《治國方略――應對變化中的世界》中說,“中國沒有那種可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而削弱我們西方國家的具有傳染性的學說。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她的這番話影響很大,代表了西方世界對我們的整體判斷。這番尖刻而尖銳的話,足以引起我們反思,讓我們重新去關注那些精神深處的“柔軟的力量”。現在,我們應該正本清源、恢復傳統(tǒng)了――中文系,目光聚焦于中國的語言文學,而心系語言外殼下的人文內涵、思想體系,這是中文系責無旁貸的天然使命。參與建設中國的人文思想建設,是中文系的神圣天職!“妙手著文章”者,首先應該是“鐵肩擔道義”者,這是時代之托、民族之托。

中文興則人文興,人文興則國家興。

聲音:

“華東師大新生代作家群”再續(xù)傳統(tǒng)

有些學者認為,“華東師大作家群”屬于一個時代,不會再來了,現在的學生已經不再熱衷于文學創(chuàng)作。然而曾經親手打造了“華東師大作家群叢書”的資深出版人阮光頁卻認為: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作家,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對時代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作家群出現與否和時代無關,只和出現什么樣的作家群體有聯(lián)系。阮光頁說:“我可以理解這些人對‘作家群’文脈繼承的焦慮,但是他們的論斷似乎有些太過悲觀。事實上,正如我們期盼的那樣,一批‘新生代作家’承載著我校的傳統(tǒng)和時代的精神,已經誕生了,并且開始在全國青年文學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他們正又一次匯聚在麗娃河畔,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華東師大新生代作家群。”在他們中間,七十年代出生的殷健靈、繆克構、田健東、湯濤等人的文字具有顯著的兼容性,既有老一輩作家的社會責任心,同時也積極面對新的社會體驗,傳承特點明顯。而八十年代出生的許佳、蘇德、小飯等2000年前后入學的一批人,深受新思維、新表達和真體驗的三新定位影響,尋求某種反叛,目光更多地帶向自我情緒。阮光頁對這個新的創(chuàng)作群體的未來很有信心:“華東師大新生代作家群雖然還不及老一代作家們的成就,但是沒有人敢置疑他們的潛力。他們已經形成了校園文化里的一道奪目的風景線,成了‘華東師大作家群’精神的續(xù)譜者。”

湯濤:(70后,著有《窗外雨季》等):我認為自己不能稱為作家,我僅僅是個創(chuàng)作者,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遠未成熟,作家對我來說是很奢侈很崇高的概念。創(chuàng)作就像行路,人的生命沒有到盡頭,創(chuàng)作就不會有結束。

“華東師大作家群”對我的影響太深了。早在中學時候,像沙葉新、戴厚英等著名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就已經很熟悉了。到了大學后,為了實現個人拜見他們的私望,我騎著自行車奔鉆在上海的街頭,敲著作家的大門去采訪他們,訪談除了在學校的報紙發(fā)表,還供稿給《新民晚報》的文學角、《公關信使報》等報刊,甚至還逃課去聽他們的文學講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校園文學熱慢慢退溫,但對我個人來說卻是創(chuàng)作熱情的高溫期。與我同時代的一起寫作的七十年代生人,有一批實力很強的新生代作家,譬如田健東、殷健靈、廖增明、繆克構等,早在中學時就發(fā)表過大量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在大學還是進入社會后,創(chuàng)作一直十分旺盛。

許佳(80后,著有《我愛陽光》等):我已經有一兩年沒有寫長篇了,一是工作忙,二是沒有積累。我覺得自己心底的看法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但是以前我可以把握的很少,現在成熟了,也眼高手低起來。我不喜歡被書商、讀者催著寫,我的每一部新作品都要看得到進步。我這幾年是在體驗生活。過去,1995年的時候,我認為成年人懂的我都懂,現在不是了,發(fā)現以前喜歡看的東西,每看一遍總有新的看法。

蘇德(80后,著有《威馬遜之夜》等):師大給了我四年很好的創(chuàng)作時間,2004年我的創(chuàng)作達到巔峰狀態(tài)。談到創(chuàng)作,我的創(chuàng)作不是從校園文學開始的,而是一上來就關注社會,寫別人,沒寫過多少校園的東西。我一直在想到底作家是什么?我們其實是被賣出來的一代,出名太快了。2005、2006年暢銷書市場萎縮得厲害,過去的作家市場很規(guī)范,有作協(xié),我們這一代沒有這么好的環(huán)境,這么好的狀態(tài),我們的寫作環(huán)境非常動蕩,太多誘惑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際遇在未來可能有所好轉,但現在的日子是很難過的。一直以來,我始終告訴自己:堅持。

篇7

關鍵詞 天然氣汽車;油改氣;節(jié)能減排

一、東莞市交通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東莞市作為珠三角最核心的城市之一,其公路交通十分發(fā)達,107國道、廣深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和常虎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境內4條主干公路和13條聯(lián)網公路均為一級公路。東莞交通的狀況是公共交通分擔率僅為5%左右,摩托車和私人小汽車的分擔率占到60%。在居民出行方式構成中,摩托車比重達到45%,步行、自行車比重占40%,而公交不足5%。截止至2007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117.84萬輛,因禁摩影響,比上年下降0.9%。其中汽車保有量60.89萬輛,增長24.4%。目前東莞的汽車保有量還在以每月萬輛左右的速度遞增。

二、天然氣汽車加氣項目對東莞市節(jié)能減排工作的貢獻與意義

節(jié)能減排是我國“十一五”規(guī)劃的重要任務,不僅是政府的行動目標,更是人類解決生存環(huán)境問題的必經之路。車用燃氣項目正常生產時基本上沒有廢水、廢渣污染,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使用燃氣代替燃油作為汽車燃料,是使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濃度大幅減少,凈化環(huán)境、提高空氣質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三、排放成分分析

據深圳市對第一批液化石油氣/汽油雙燃料汽車的檢測所統(tǒng)計的資料,燃氣汽車環(huán)保效益顯著,與燃油汽車相比:CH(碳氫化合物)減少70%、CO減少80%、NOx減少39%、CO2減少24%,并且杜絕了鉛、苯、烴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根據2007年6月廣東省東莞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東環(huán)監(jiān)委字(070611)第8號監(jiān)測結果:人口稠密的市區(qū),大氣中86%的一氧化碳,96%的碳氫化合物,56%的氮氧化合物來自機動車尾氣,且逐年上升。汽車使用天然氣之后,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可減少97%,碳氫化合物可減少72%,氮氧化合物可減少39%,二氧化硫可減少90%,苯鉛等重金屬粉塵可減少100%,噪音可減少40%,是減少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

四、天然氣汽車加氣項目對節(jié)能減排工作的貢獻

據目前出租車燃料改為天然氣的情況看,經初步測算2008年將可實現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噸,碳氫化合物17.5噸,氮氧化合物17噸,二氧化硫11.8噸。根據規(guī)劃和已建成的站,2010年,共建設12座天然氣汽車加氣站,每年的車用天然氣氣量約為4500萬方,將司’替代約3.7萬噸汽油的消耗量,將可實現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15萬噸,碳氫化合物182噸,氮氧化合物176噸,二氧化硫122噸。到2020年將可完成60座天然氣汽車加氣站的建設,年供氣量將達18900萬方,將可替代15.7萬噸汽油的消耗量,并可實現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7.4萬噸,碳氫化合物763噸,氮氧化合物741噸,二氧化硫514噸。屆時出租車使用CNG汽車的比例達到90%、公交車使用CNG汽車的比例達到100%、環(huán)衛(wèi)車使用CNG汽車的比例達到100%。因此,天然氣汽車對東莞市優(yōu)化能源結構、改善燃油緊張的現狀、推進東莞十一五節(jié)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五、天然氣汽車加氣項目在東莞市的實施建議

篇8

【目的】觀察通脈注射液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1(NMDAR1)mRNA表達的影響。【方法】選用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通脈注射液高、中、低劑量組(中藥高、中、低劑量組,劑量分別為2.72、1.36、0.68g·kg-1·d-1)。除假手術組外,其他組均采用改良4血管結扎法復制大鼠全腦缺血模型,取各組大鼠大腦皮質,采用原位雜交法檢測各組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MDAR1 mRNA陽性細胞數和染色光密度(D)值。【結果】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MDAR1 mRNA陽性細胞數和D值均顯著增高(P<0.01或P<0.001);與模型組比較,中藥高、中劑量組陽性細胞數顯著減少(P<0.01或P<0.001),中藥高劑量組的D值顯著降低(P<0.01),而中藥中、低劑量組的D值和中藥低劑量組的陽性細胞數無顯著變化(P>0.05)。【結論】通脈注射液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作用與其能抑制缺血后神經細胞NMDAR1 mRNA的異常表達,減弱興奮性神經毒性引發(fā)的神經細胞損傷有關。

【關鍵詞】 通脈注射液/藥理學;缺血性中風/中藥療法;腦/病理學;疾病模型,動物;大鼠

缺血缺氧后腦組織出現嚴重的代謝紊亂,通過釋放大量的興奮性氨基酸,過度激活相應受體,導致神經細胞產生興奮性毒性作用,引發(fā)細胞內外多種病理過程,而致神經細胞死亡[1]。興奮性神經毒性被認為是腦損傷的始動因素[2]。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特異性結合受體,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廣泛分布,目前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重要的興奮性遞質受體[3]。本研究通過觀察通脈注射液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MDAR1 mRNA表達的影響,從興奮性神經毒性方面探討通脈注射液治療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機理,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藥物、試劑及儀器通脈注射液為靜脈用注射液,由廣東省中醫(yī)院制劑室提供,Mupid2plus型水平電泳儀(日本Mupid公司),BGPower 300型垂直電泳儀(中國百晶公司),原位雜交試劑盒Dig Labeling Detection Kit(美國羅氏公司)。

1.2動物及分組雄性SD大鼠50只,體質量(270±30)g,購自第一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粵檢證字第99A046。將大鼠隨機分為5組:模型組,假手術組,通脈注射液高、中、低劑量組(中藥高、中、低劑量組,劑量分別為2.72、1.36、0.68g·kg-1·d-1)。后3組于造模前3d始分別按設計劑量腹腔注射,連續(xù)2d,第3天造模結束清醒4h后再給藥1次,模型組和假手術組均以等容積的生理鹽水腹腔注射。

1.3模型復制采用改良4血管結扎法復制大鼠全腦缺血模型[4-5]。大鼠以100mg/L的水合氯醛經腹腔注射麻醉,俯臥位置,剪開頭項部正中皮膚,分離頸項部肌肉,暴露橫突翼小孔,電灼凝固雙側椎動脈,分層縫合。翻轉大鼠改為仰臥位,分離頸總動脈,動脈夾夾閉雙側頸總動脈,造成彌漫性全腦缺血,全腦缺血15min后放開動脈夾,分層縫合。假手術組只予分離血管,而不結扎血管。

1.4取材及組織切片再灌注24h后,常規(guī)水合氯醛麻醉,開胸暴露心臟并剪開心包,以12號針頭經心尖插至升主動脈內,刺破右心耳后,分別以生理鹽水150mL、40g/L多聚甲醛—磷酸緩沖液、50g/L蔗糖200mL灌注。灌注完畢后開顱取腦浸泡于20g/L蔗糖溶液,再移入0.1mol/L磷酸緩沖液中。取大腦皮質,用振蕩切片機行冠狀切片,切片厚為40μm。

1.5Dig探針標記NMDAR1 cDNA探針的Dig標記及標記率按Dig Labeling & Detection Kit 說明書進行。將標準標記探針及實驗所標記探針用DNA稀釋緩沖,以1∶10的稀釋倍數稀釋5個梯度,分別取1μL點于尼龍膜上80℃烘干。再分別用緩沖液1和緩沖液3洗膜。尼龍膜浸入含1∶5000Dig抗體的緩沖液 3 中,室溫孵育30min。以緩沖液1和緩沖液2分別洗膜15min。顯色液中避光顯色20min,終止液(TE)終止反應。將標記在膜上的顯色強度與標準對照,即可測出標記探針的含量。

1.6組織切片的原位雜交分別將40μm振蕩切片用0.1mol/L 磷酸緩沖液漂洗,0.1mol/L甘氨酸/磷酸緩沖液漂洗5min,40g/L多聚甲醛固定5min,0.1mol/L磷酸緩沖液再次漂洗10min,2.5g/L乙酸酐/0.1mol/L三乙醇室溫放置10min,切片移入反應板,加20μL/切片的雜交液,42℃雜交液過夜,移入漂洗槽中,分別以4、2、1、0.5倍檸檬酸鈉緩沖液(SSC)漂洗,0.05mol/L磷酸緩沖液37℃漂洗,移入反應板,按50μL/切片加入1∶1000標記探針,2mol/L二硫蘇糖醇室溫過夜。移入漂洗槽,0.05mol/L 磷酸緩沖液充分漂洗,再以緩沖液1和2分別漂洗,移入反應板,顯色劑4℃顯色12h,移入漂洗槽,TE終止反應,漂洗、裱片、脫水、透明,中性樹脂封片,顯微鏡觀察、攝片。另設對照:單獨使用Dig標記探針。

1.7統(tǒng)計學方法在光鏡下細胞漿呈紫色者為NMDAR1 mRNA陽性神經元。在圖像分析儀上測定陽性染色細胞的染色光密度(D)值,每例隨機計算每100mm2內的陽性細胞數。采用EXCEL97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統(tǒng)計方法為完全隨機設計的多樣本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及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檢驗水平α=0.05。

2結果

各組神經細胞NMDAR1 mRNA陽性細胞數和染色光密度值變化比較見表1、圖1(見彩圖頁第666頁)。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MDAR1 mRNA的陽性細胞數和D值均顯著增高(P<0.01或P<0.001);與模型組比較,中藥高、中劑量組陽性細胞數顯著減少(P<0.01或P<0.001),中藥高劑量組的D值顯著降低(P<0.01),而中藥中、低劑量組的D值和中藥低劑量組陽性細胞數無顯著改變(P>0.05)。說明通脈注射液高劑量組對神經細胞NMDAR1 mRNA表達的抑制作用最為顯著。表 1各組神經細胞NMDAR1 mRNA陽性神經元數和染色光密度值比較(略)

3討論

1969年Olney以外周注射大劑量谷氨酸鈉導致了動物下丘腦弓狀核神經元的損傷,首次提到了興奮性神經毒性作用的理論[6],1971年進一步闡明了腦內興奮氨基酸的興奮毒性作用,并提出了興奮性毒性學說的概念,這種在正常情況下作為興奮性神經遞質的氨基酸,在病理條件下產生神經毒性作用而導致神經元死亡的現象,稱為興奮性毒性作用[7]。該學說核心內容是指興奮性氨基酸遞質的過量釋放對腦細胞產生興奮性毒性,引起神經細胞水腫、空泡形成和細胞死亡[8]。谷氨酸作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分布和含量最高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它通常以囊泡形式貯存于突觸末端,在生理或病理的刺激下可釋放入突觸間隙,主要通過其結合突觸后膜上特異性受體NMDAR,啟動一系列生化反應引起神經細胞死亡[3]。

NMDAR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分布最廣泛的受體之一,是由NMDAR1和NMDAR2兩個亞單位共同構成的受體通道復合物[9]。NMDAR2伴隨NMDAR1存在于特定腦區(qū),它可以增強NMDAR1對興奮性氨基酸的反應,但NMDAR2獨立存在時并不表達受體活性,因此,NMDAR1被認為是NMDA受體的主要功能單位[10]。

研究表明,NMDAR1 mRNA在大鼠的大腦皮層、海馬和小腦中均有表達,其表達的空間方式和程度與放射自顯影技術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1]。NMDAR1表達的區(qū)域特異性被認為是皮層、海馬等選擇性易損區(qū)的分子基礎[12]。腦缺血后的病理過程出現NMDAR1的表達變化,亦進一步為NMDAR參與興奮性神經毒性作用提供了依據。NMDAR1作為NMDAR的主要功能單位,一定程度反映出NMDAR的水平。

NMDAR1 mRNA是NMDAR1的信使RNA,NMDAR1 mRNA表達的強弱反映了NMDAR1的轉錄水平,間接地反映出NMDAR1的表達。本研究結果表明,腦缺血再灌注后模型大鼠大腦皮層NMDAR1 mRNA表達的信號較假手術組明顯增多,其作用的可能機制是腦缺血后突觸囊泡大量釋放谷氨酸入突觸間隙中,作用于NMDAR1的谷氨酸結合位點,使神經細胞處于興奮狀態(tài),其受體轉錄活性增大,對其表達起上調作用,最終使合成的受體蛋白增多,并與迅速釋放的谷氨酸(Glu)相結合發(fā)揮興奮性神經毒性作用。腦缺血再灌注后早期NMDAR1 mRNA的過度表達可能是引起NMDA數量增加、活性增高,導致興奮性氨基酸神經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

本實驗觀察了通脈注射液對腦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腦皮質神經細胞NMDAR1 mRNA表達的作用,結果顯示通脈注射液高、中劑量組大鼠大腦皮質NMDAR1 mRNA雜交信號低于缺血模型組,而通脈注射液低劑量組NMDAR1 mRNA雜交信號與模型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這一結果證實了中、高劑量通脈注射液可干預NMDAR1轉錄,影響到轉錄的水平。通脈注射液對NMDAR1表達的影響,可能與其能減少Glu的釋放,直接抑制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細胞下調NMDAR的表達有關,確切機理尚需今后進一步研究的結果加以論證。

前期研究表明,通脈注射液可以減少缺血后腦組織中谷氨酸的含量,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皮質神經元的NMDAR活性[13],是從受體蛋白質水平來進行的研究。本研究又從NMDAR的基因表達角度觀察到:通脈注射液可選擇性地抑制NMDAR1的轉錄過程,減弱NMDAR1的表達,最終影響到NMDA受體的合成。綜上所述,通脈注射液可能是使NMDA受體的數量減少或活性降低,減弱腦缺血再灌注導致的興奮性氨基酸毒性過程,從而削弱了興奮性神經毒性引發(fā)的神經細胞潰變和壞死,達到腦保護的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Widmann R,Miyazawa T,Hossmann K A. Protective effect of hypothermia on hippocampal injury after 30 minutes of forebrain ischemia in rats is mediated by post ischemic recovery of protein synthesis[J]. J Neurochem,1993,61:200.

[2]喬治·阿德爾曼(楊雄里譯).神經科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99.

[3]PlanellsCases R,Sun W,FerrerMontier A V,et al. Molecular cloning,functional expression,and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from human brai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3,90(6):5057.

[4]Pulsinelli W A,Brierley J B. A new model of bilateral hemispheric ischemia in the unanesthetized rat [J]. Stroke,1979,10:267.

[5]趙衛(wèi)冬,王子燦,周鳳鳴.大鼠腦再灌注綜合模型初探[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7,13(4):193.

[6]Olney J W.Brain lesion,obesity and other disturbances in mice treated with monosodium glutamate[J]. Science,1969,164:719.

[7]Olney J W,Ho O L,Rhee V,et al. Neurotoxic effects of glutamate[J]. New Engl J Med,1973,289:1374.

[8]Jahr C E,Stevens C F. Glutamate activates multiple single channel conductances in hippocampal neurons[J]. Nature,1987,325(5):522.

[9]Sheng M,Cummings J,Roldan L A,et al. Changing subuint composition of heteromeric NMDA receptor during development of rat cortex[J]. Nature,1994,368:144.

[10]Morioshi K,Masu M,Ishii T,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at NMDA[J]. Nature,1991,354:31.

[11]Heurteaux C,Lauritzen I,Widmann C,et al. Glutamateinduced over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 messenger RNAs and protein triggered by activation of AMPA/kainite receptors in rat hippocampus following forebrain ischemia[J]. Brain Res,1994,659(1~2):67.

篇9

“冬天來了,冬天來了”伴隨著孩子們歡快的叫聲,冬天的使者——雪,也如期而至了。

家鄉(xiāng)的雪是潔白的。你瞧,窗外寒風呼嘯,大片大片的雪花輕盈地從天空飄著,好像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素梨花開”,一片片雪花乖乖地落在樹梢上,落在窗臺上,調皮地落在小朋友的臉上,那么涼爽,那么愜意。。。。。。自上而下,到處都是潔白的雪,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好一個“梨花盛開”的世界啊!家鄉(xiāng)的雪讓家鄉(xiāng)變得如此多嬌!

家鄉(xiāng)的雪是無私的。下雪的日子只見雪鋪滿了整條街道,蓋住了整個大地。。。。。。雪用它那潔白的身體給家鄉(xiāng)的每個角落蒙上了一層或薄或厚的紗,讓人們任意踩踏雪都是無怨無悔,多么偉大的精神啊!我站在亭子上向遠處眺望,滿世界的雪,令我不由得肅然起敬!雪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歡樂。讓小朋友們歡樂無比,幸福度過寒假。下了場大雪,院子里、田野里都蒙上了棉被,農民都十分高興,“瑞雪兆豐年”嘛!大雪過后孩子們高興的奔了出來,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大家都歡笑著玩了起來,打雪仗、堆雪人:團一個個雪球,趁對方不注意,猛地一拋,打在身上。嘿嘿,可真調皮。堆雪人:石頭做眼,蘿卜做鼻,樹枝做嘴巴,再加一個雪白的身子,一個雪人就做好了。孩子們在雪地里跑著、奔著,天空回蕩著他們的笑聲。家鄉(xiāng)的雪怎能不讓我心生愛意呢?

篇10

在那茫茫蒼蒼的云霧里,飄灑著亮晶晶小雪花。雪花飄灑到山坡上,給山坡蓋上舒服的棉被,雪花飄灑到房頂上,給房頂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衣,雪花飄灑到大地上,給大地披上了美麗的銀裝。

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玩得正開心呢。

雪地旁,是一個花園,里面的已被冰雪籠罩。在花壇里還有一棵雪松,雪松迎著刺骨的寒風傲然挺立。雪松四周掛滿了冰條兒,猶如一朵朵銀色的,晶瑩剔透。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冰條上,反射出奪目的亮光,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