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爭章范文
時間:2023-03-21 12:0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雛鷹爭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雛鷹爭章的活動開始了,有“才藝章”、“學習章”、“閱讀章”……,我一眼就看上了“禮儀章”,我認為這枚“禮儀章”非溫博森莫屬。
溫博森高高的個頭,大大的眼睛,是個非常帥氣的男孩。他不僅人長的帥,而且心靈也很美。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我們上活動課的時候,大家玩得正開心,我一不小心,被一個小石塊拌倒了。膝蓋磕破了,流出了鮮紅的血,我疼得眼淚不禁掉了下來。這時有許多同學圍過來安慰我,溫博森走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關心的說:“怎么樣?沒事吧。來,我扶你去醫務室吧。”說著他扶著我一步步向醫務室走去。到了醫務室,他先用酒精給我消毒,然后用紗布細心的給我包扎傷口,還不停的對我說:“忍著點,一會就好了。”包好傷口,他又把我扶回教室。看到溫博森累得滿頭大汗,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剛想對他說句感謝的話,他卻對我擺了擺手笑了,那笑很甜蜜,像一股清涼的泉水,在我心中流過。下午放學,他又把我一步步的送回家。
從此以后,我們倆的友情更加深厚了,而且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所以我認為“禮儀章”非溫博森莫屬。
江蘇省徐州市青年小學四(七)班四年級:張克己
篇2
我們國家對于其他學科的課程改革從醞釀1999年到實驗2004年到推廣至今經歷了17年的時間,我們少先隊課的改革要算我想只能從《少先隊活動課指導綱要》2013年3月8日開始試行開始算起,是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一至八年級全體少先隊員必修的活動課,這份綱要是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少先隊活動的通知》而制定的,相當于少先隊活動課的大綱,指出了少先隊活動課的一個根本任務,兩種課程性質,三條實施途徑,四塊目標內容,五維評價激勵,六種實施方式。象任何一次課改一樣我們迎來了春天,但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必須總結過往經驗探索一條適合新時代少年兒童發展的少先隊工作體系才能擁有真正的春天。在少先隊活動綱要中提到五維評價激勵之一――“雛鷹爭章”,“雛鷹爭章”是1993年全國發起的少先隊“雛鷹行動”,以雛鷹獎章為評價激勵措施,新綱要中以“雛鷹爭章”為主線為活動課增設了八枚章:“向日葵章、五星紅旗章、接力章、美德章、民族團結章、創造章、健康章、成長章”,以爭章為主線為每個年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少先隊活動課,既“有章可循”,又“大有作為”。將爭章與少先隊活動課有機結合,主動汲取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提升少先隊教育水平,將開拓少先活動課的新格局。下面我就談談我校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成立名師工作室,開發少先隊活動課校本課程
二一六年三月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授予我為“福建少先隊名師先鋒工作室”領銜名師,借此機會工作室在共青團三明市委的幫助下建立了以我為領銜、各市區重點校輔導員為中心組成員的工作網絡,全面開展1-6年級《少先隊活動課》用書編撰的活動及雛鷹爭章的八枚章圖案的征稿。通過召開先鋒工作室中心組成員會議組織所有用書編撰成員共同學習新《少先隊活動綱要》及《少先隊活動課程分年級實施參考》,共同商討編書的方向:以綱要為指導,以雛鷹爭章為主線,將八枚基礎章分設為八個單元,再從《少先隊活動課程分年級實施參考》中選取適合我們地區學生的主題活動為每一個單元活動的內容。經過半年的修定初步完成一到六年的《少先隊活動課》一書,使得我們廣大輔導員在上少先隊活動課時有了方向。同時在全市各校征集八枚章的設計圖案,精選一等獎圖案用于《少先隊活動課》書本中。
二、結合少先隊活動課,構建多元化的雛鷹爭章體系
少先隊活動課有三條實施途徑:①組織教育,通過大、中、小隊集體的組織形式。②自主教育,放手鍛煉少先隊骨干的自主活動能力。③實踐活動,少年兒童通過接觸社會生活、接觸大自然、體驗偉大時代,豐富成長經歷。學校結合這三條少先隊活動課的實施途徑根據隊員成長需要重新建立雛鷹獎章體系,對于校少先隊組織而言,則是在建立一個以校本評價體系為推動力的校本素質教育體系。我校在執行“基礎章”的成果上,增設了選修章、校本章、特色章共32枚。如:藝術章學校共開設十幾個興趣特長班,全校500名隊員參加活動,參與率達100%,每年“六一”來臨前各班舉行“彈、唱、跳”才藝大比拼選出本班級的藝術小明星并獲得一枚藝術章。學校每學年開展讀書節、寫字節、體育節、科技節四大活動,并評出閱讀章、書法章、運動章、科技章。學校少先隊在開展“學雷鋒、孝敬長輩、種綠護綠”活動,就評選出“成長章”、“美德章”;十月份、六月份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與班級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評選“接力章”、“五星紅旗章”、“向日葵章”等。針對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通過評比“早上理課桌、中午理抽屜、放學理書包”,讓隊員在自我整理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評出了“成長章”。為了讓學生自覺遵守校紀校規,養成下午一進校園就進行午閱的好習慣課間休息“靜”,集會出操“靜”和課堂表現“靜”,開展“文明章”“閱讀章”“美德章”評比。為了讓學生告別陋習,學校少先隊以大隊干部為主要成員,成立活動小組,在全校個中隊內,開展找找身邊的陋習,議議如何改掉陋習、做做行動改陋習等活動,尋找并改正環境不文明陋習為主,進而將觸角延伸到W生的儀容儀表等各個方面,從中評比出“美德章”、“成長章”。
三、以少先隊活動課為載體,過程性爭章和總結性爭章相結合
篇3
Abstract: Based on FR and M2, we mak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eviews 5.0. According to positive analysis about FR and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 M2), 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n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make relevant policies on this proposal.
關鍵詞:外匯儲備 貨幣供應量 貨幣政策 實證分析
Keywor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M2 monetary policy positive analysis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對人民幣預期的影響,以及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持續和擴張,我國的外匯儲備數量呈持續增長的態勢。從2003年到2009年這六年中,我國外匯儲備增量將近20000億美元。高額的外匯儲備表明了我國擁有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但是過多的外匯儲備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它不僅會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造成外匯資源的閑置和浪費,而且還會增加通貨膨脹壓力,推動人民幣升值,使得流動性過剩問題更加嚴重、宏觀調控能力大打折扣。因此,高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的沖擊是不容忽視的。
劉瑞(2006)認為,巨額的外匯儲備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削弱了本、外幣政策的獨立性,因此,我國應該對政策及市場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以緩解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的沖擊。徐雁琳(2010)認為,由于大量“熱錢”涌入我國,使外匯儲備增加,從而對我國貨幣政策造成影響。本文通過對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關系的實證分析,揭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并對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樣本的確定與數據分析
(一)樣本的確定
目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主要為貨幣供應量和利率這兩個變量。本文在樣本篩選時沒有選擇利率作為模型的變量,這是因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完全形成,利率變化并不能直觀反映經濟現象且具有一定的剛性。因此,本文只考慮了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所有的變量均采用自2003年到2009年的季度數據作為樣本庫,共有28個樣本。
(二)數據分析
本文分析檢驗的因變量為廣義的貨幣供應量M2,自變量為外匯儲備FR。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的最新數據,經筆者整理得到2003~2009年間季度的有關統計數據。其中,貨幣供應量(M2)的數據是根據當年季度平均匯率折算的。
三、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M2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ADF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的目的在于,確定一個序列是否差分“平穩”。在金融研究的各種方法中,都要求相應的數據序列是平穩的。實際中的宏觀經濟數據大部分都具有時間趨勢,并顯示非平穩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在進行回歸或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其他分析前對被分析序列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本文對FR和M2這兩個時間序列進行ADF單位根檢驗,其結果見表1。
通過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FR時間序列的(顯著性)P值為0.0204
(二)建立回歸模型及模型估計
對FR和M2建立回歸模型如下:。利用Eviews進行最小二乘回歸,我們可以得到M2與FR之間的回歸方程為M2 = 12170.88 + 3.057684*FR,這說明了FR與M2這兩個變量之間是完全線性相關的。其中回歸方程的斜率系數的T值為35.94853,且獲取該T值的P值為0.0000小于0.05,這說明了這些回歸系數是統計顯著的。因此,我們有95%的把握認為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兩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該模型的復相關系數為0.980278接近于1,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很高;其標準誤為0.085057很小,即實際值與估計值相差很小,說明該回歸方程的代表性大。但DW 統計量為0.369378很低,說明殘差序列可能存在自相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以判斷回歸估計模型能否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
(三)協整(Johanson)檢驗
協整檢驗就是檢驗經濟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本文采用了協整的雙J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以上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在軌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中,無協整關系的檢驗統計量的P值都小于0.05,則在5%的顯著條件下拒絕原假設,說明在序列FR和M2之間存在協整關系;至多1個的檢驗統計量的P值都大于0.05,則在5%的顯著條件下接受原假設,說明在序列FR和M2之間至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因此,在序列FR和M2之間存在唯一的協整關系,即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四)實證分析結果
通過對外匯儲備FR與貨幣供應量M2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到:
其一,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時間序列是平穩的且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很高,且兩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而貨幣供應量為目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由此說明外匯儲備與貨幣政策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外匯儲備的變動會對貨幣政策效果產生直接影響。
其二,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這兩個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下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兩者之間的回歸方程為M2 = 12170.88 + 3.057684*FR,從該回歸方程的系數看,外匯儲備每增加一個單位,貨幣供應量就會增加3.057684個單位。因此,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成倍增長,從而對貨幣政策造成沖擊。
四、結論及建議
外匯儲備通過對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從而對貨幣政策的效果產生影響。適度規模的外匯儲備有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但高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貨幣政策的運行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外匯儲備對貨幣供給影響的增加,將會逐步加強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貨幣當局將無法獨立地控制貨幣供應量,從而使得貨幣政策的調控功能弱化。因此,貨幣當局必須協調好外匯儲備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才能保持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從而使得宏觀調控能夠更大程度地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
為了緩解高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充分合理利用外匯儲備,提高其收益。第二,促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分流外匯儲備。第三,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進而降低外匯儲備增速。第四,促進金融創新,為貨幣當局提供更多的政策工具。最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調控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瑞.巨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的制約及對策[J].山東經濟,2006,11
[2]于菊蘭.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負面影響的實證分析[J].管理學刊,2009,10
篇4
今日投資個股安全診斷星級:
事件:
整合公司旗下證券資產、華夏基金股權處理將成為2010年公司的工作重點之一,而股權的出售轉讓將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評論:
股權轉讓的影響
中信建投股權轉讓
中信證券此次股權轉讓,將喪失對中信建投的控股權,轉讓后,中信建投的財務報表將不再與中信證券合并,此項轉讓,對中信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影響較大。目前,中信建投擁有105家營業部,在整個中信系中占比為51.7%,中信建投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歷年穩定在3%以上,一直處于行業前10名,經紀業務收入是整個上市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的主要支柱,因此轉讓中信建投股權對中信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影響較大。
中信建投的股權轉讓對中信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影響明顯,但對中信證券的總體業務收入和稅后利潤影響較小。中信證券業務收入來源豐富,在業務收入結構中,經紀業務收入占比雖高,但沒有處于絕對壟斷地位,而中信建投的業務收入卻主要以經紀業務收入為主,因此,轉讓中信建投股權主要是對經紀業務的影響,對中信證券整體業務收入影響較小。
2007年以來,中信建投為母公司貢獻的凈利潤分別為11.87%、14.3%和18.5%,平均值為14.89%。假設中信證券出售中信建投的比例為45%,那么中信證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將減少11.2%。
華夏基金股權轉讓
目前監管機構對中信證券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華夏基金公司股權結構在2010年4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規范,證監會將視情況對華夏基金公司及其股東中信證券采取進一步監管措施。華夏基金公司的股權處置成了中信證券目前的最緊迫的任務。
目前中信證券持有華夏基金公司100%的股權,而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對中資公司來說,基金公司主要股東的最高出資比例不超過全部出資的49%,對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來說,外國合營者的投資比例一般不低于25%。這意味著,中信證券必須賣出華夏基金公司25%~51%的股權。按2009年上半年的業績,在這個轉讓范圍內,華夏基金股權轉讓對中信證券的業績影響是將減少2.9%~5.9%的凈利潤。總體來說對公司的業績影響不大。
凈資本實力進一步提升
2008年,華夏基金實現的凈利潤為12.2億元,每股收益8.87元,在25%~51%的股權轉讓范圍內,華夏基金可轉讓3450萬股至7038萬股,參照博時基金10倍市盈率的轉讓價格,中信證券轉讓華夏基金可獲得31.05億元至63.34億元的現金收益。
2008年,中信建投共實現17.38億元的凈利潤,每股收益0.64元,假設中信證券將轉讓中信建投45%的股權,在10倍市盈率的定價下,中信證券將獲得78億元的現金收益。
盡管中信建投及華夏基金股權轉讓將削弱公司盈利水平,但公司資本實力也將由此進一步提升。兩項股權轉讓,中信證券將獲得109.05億元至141.34億元的現金收入,增厚每股凈資產1.64元至2.13億元。目前,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創新業務呼之欲出,這些業務對凈資本的要求比較高,資本金的擴大,將有利于中信證券創新業務的發展。
創新業務發展空間巨大
中信證券凈資本規模領先、經紀業務實力居行業前列、盈利能力較強,是最適合開展創新業務的公司。目前,直投業務已有9億元左右的浮盈,占2009年凈利潤的10%。保守估計,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也將能為公司帶來10%以上的業績貢獻。
直投業務
創業板推出以后,目前,中信證券已完成4個直投項目的IPO,潛在收入貢獻達9億元,投資收益率達到10倍。
股指期貨
根據敏感性分析,試點階段股指期貨將給整個行業帶來50億元左右的傭金收入,但一旦股指期貨全面展開,將帶來300億元以上的傭金收入。另外,股指期貨的保證金將為券商帶來利息收入。但隨著未平倉合約占股指期貨交易合約的比例提高,保證金為券商帶來的利息收入將大幅度增加。
融資融券
券商在融資融券業務中的盈利模式包括:融資利差、融券手續費等,并能增加券商的傭金收入,有望擴大客戶源和市場占有率。按行業平均的交易傭金費率為0.13%,預計融資融券在2010年,為證券行業帶來的新增傭金收入28.4億~94.8億元左右;假設證券公司將用40%的凈資本進行融資融券業務。預計融資融券在2010年為證券行業帶來40―50億以上的利息收入;另外,還能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擴大客戶源。
價值低估
篇5
關鍵詞: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居民消費水平;省際面板數據
本文選取2007—2016年人均財政性社保支出、人均消費水平和其他影響居民消費因素的數據進行分析,同時考慮到我國地域差異較大,采用Eviews軟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相關數據構建面板數據固定和隨機效應模型分別進行分析,并最終得出東部、中部地區省份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對居民消費水平存在正向影響,而西部地區省份存在負向影響的結論。
1財政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的縱橫向分析
1.1時間序列分析(縱向角度)
在數據選取方面,《中國統計年鑒》中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以總額的形式列式,而本文為了剔除人口增長因素導致的財政社保支出的增加、保持與居民消費水平的人均口徑一致,將財政社保支出總額除以當年全國人口總數,得到人均財政社保支出。2007—2016年,我國全國范圍內人均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從理論角度出發,社會保障水平應當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不斷向前發展。如果社會保障支出超出一國經濟發展水平,那么就會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不利于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低于人均GDP水平,表明我國社保支出能夠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從數據來看,2007年我國人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為412.26元,2016年已經達到1561.53元,已經接近2007年的四倍。隨著時間推移,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逐年穩步增加。從2007年人均7572元到2017年人均22902元,表明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幅提高。除了消費數量的增加以外,消費的形式和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網購”成為居民消費的新形式,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實體店消費。僅僅在2018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當天,我國居民在淘寶網等電商平臺上的消費就達到了2135億元,同比增長26.9%,進一步表明我國居民的消費潛力和需求十分巨大,而且互聯網的便利性極大地促進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均社會保障支出遠遠低于人均消費水平,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兩者的差距顯著增大。這是因為國家財政社保支出的目的是縮小貧富差距,為養老、醫療等重大事項提供一定的保障,而且財政社保支出只能在一定水平上作用于未來收入的替代效應,無法完全替代收入,因此其數額不能完全覆蓋居民消費支出。
1.2地區差異分析(橫向角度)
通過觀察2007年和2016年我國各省人均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數據(除香港、澳門、臺灣),發現各省的人均社會保障支出存在很大的差異。總體來說,東部地區各省份的財政社保支出低于中部地區各省份,中部地區各省份低于西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對社保的需求相對較低,而經濟發展緩慢地區則相反。而從2007年和2016年我國各省人均消費數據(除香港、澳門、臺灣)中可見,各省消費支出之間的差異也不容忽視。甚至與人均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相比,居民消費水平的差異更為明顯。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人均消費的地區差異在逐漸縮小,國家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產生了很大的效果,我國正向著更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
2實證分析
2.1數據選取與說明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財政統計年鑒》和《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等,其中選取了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除香港、澳門、臺灣)2007年至2016年的面板數據構建計量經濟模型。
2.2模型構建及假設
結合消費理論分析,針對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本文選取了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作為解釋變量,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價格指數(CPI)和上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也可以影響消費水平,所以把它們作為控制變量,居民消費水平作為被解釋變量,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得出相應的結論。為了降低數據數量級之間的差異,減少波動性,本文將所有的相關變量同時取對數,得出的模型如下:lnC=α+β1lnSBZC+β2lnCPI+β3lnSNCX+β4lnSR+ε其中,C為居民消費水平,SBZC為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CPI為消費價格指數,SNCX為上年末居民儲蓄存款,SR為居民可支配收入,ε為隨機擾動項。上述模型為全國范圍內變量之間的關系,本文為了體現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將我國分為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建立模型如下:根據前文中的論述,我們作出假設:居民消費水平與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之間為負向相關關系。
2.3參數估計結果及分析
根據我國東、中、西部地區數據情況,選擇面板數據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構建回歸模型,同時面板數據模型包括無個體影響的混合模型、存在個體影響的變截距和變系數模型。為了確保構建的模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貼合實際,檢驗究竟符合哪種形式,避免模型設定方面的較大偏差,加強參數估計的有效性,本文采用Eviews進行協方差分析,得出結論應該采用變截距模型的形式。運用Eviews軟件中的Estimation功能,得出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變截距模型實證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得出,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回歸模型,東部地區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在1%水平上顯著(t值為6.5631),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也在1%水平上顯著(t值分別為3.0122和-2.2095),而且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財政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西部地區兩者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東部、中部和西部的模型擬合程度很高,F統計量也都為1%水平上顯著。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本文的研究問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正向關系,主要是因為它的替代效應強于引致退休效應,增強了居民消費的安全感,無形中提高了居民的消費水平。西部地區財政性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水平的負向關系則相反,因為我國財政性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體現為引致退休效應的作用強于替代效應,財政社保支出對消費存在“擠出”效應。
篇6
關鍵詞:少先隊活動課;雛鷹爭章活動;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B-0014-02
“雛鷹爭章”活動,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學校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少先隊發展的不竭動力。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實施與發展,要注重創新評價手段。活動的評價必須有少先隊特色,因此,少先隊活動課的評價可以和雛鷹獎章激勵相結合。筆者結合本校實際,積極探索與實踐開展提高少先隊員綜合素質的“雛鷹爭章活動”,為新時期的少先隊活動課有效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在以往開展的少先隊“雛鷹爭章”活動過程中,“填鴨式”“表演式”等活動模式,忽視了隊員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大大扼殺了隊員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法使隊員在活動中體驗和內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隊員的個性張揚,隊員對于爭章活動不再滿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些章目設置過少、涉及面不廣,不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能力的隊員個性發展的需求。爭章活動普及率低,沒能讓所有的隊員參與到活動中來,激勵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一、堅持“三貼近”原則,設立“雛鷹爭章”特色章
我校少先隊“雛鷹爭章”特色章的設定和實施,堅持“三貼近”,順應了隊員的年齡特點與實際需求;強調體驗,使隊員獲得積極的直接感受;轉變角色,凸顯少先隊員是活動主體的理念。我校形成了“目標明確、自主選擇、活動整合、依托社會”的少先隊活動特色。我校少先隊積極探索將“雛鷹爭章”融入到學校學生四項發展目標,將少先隊活動中的“雛鷹爭章”激勵機制引入評價手段,設立禮儀章、科技章、閱讀章、藝術章等,通過爭章,提升隊員的能力,為少先隊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一)充分重視,使爭章活動全面推進
為推動爭章活動深入開展,首先,我校加大培訓力度,切實抓好少先隊大、中隊輔導員指導爭章活動的能力,充分調動大、中隊輔導員的積極性,不斷增強責任意識,了解爭章活動的理念,掌握操作技能,找準“雛鷹獎章”與各年級少先隊教育的切入點。其次,我校所有老師,甚至家長組成考章委員會,進一步明確把“雛鷹爭章”活動納入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并結合學校少先隊活動不斷完善評價體系。
(二)注重“四結合”,打破單一的評價體系
在具體活動中,我們注重四個結合:一是與學科教育相結合;二是與少先隊實踐活動結合;三是與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四是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有機結合。
1.與學科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學過程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2.與少先隊實踐活動結合。與少先隊實踐活動相結合,我們充分發揮隊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隊員們參與學校管理、中隊管理,自己的崗位自己站,自己的中隊自己建,自己的活動自己組織。如在值周、環保小衛士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展示能力,勇于創新,全面提高素養。最后及時展評。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隊員進步時能及時獎勵隊員,會將獲章情況及時展示和宣傳;學期末,我們會將獲章情況作為隊員的考評參考。教師及時的反饋和展評,激發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不僅使爭章活動切實有效,還有利于隊員的個性發展。學校《開心菜園》勞動實踐活動中設立了勞動章,頒給種植認真的學生。
3.與主題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少先隊工作不是孤立的工作,它是學校德育的一個子系統,我校將少先隊的爭章活動納入德育一體化管理體系,與其他系統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發揮整體德育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爭章活動作為少先隊組織全面提高少先隊員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與載體,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少先隊組織應牢固樹立一體化的思想,將爭章活動與各級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對具體的內容進行整合,靈活處理,做一些與時俱進的補充與修改,如結合安全主題活動設立的安全章、自護章、環保章等。一則可拓展爭章活動的領域,豐富爭章活動的內涵,二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引入爭章機制,有利于促進各項活動有效開展,起到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4.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有機結合。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行為習慣反映一個班級班風,學校制定了學生在校的各項常規,開展檢查和評比,結合評比設立了紅領巾章、美德章。在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素質的少先隊爭章活動中,學校對少年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出十分具體的要求。基于此,學校將各項常規檢查、評比與爭章活動掛鉤,改變常規檢查單一、刻板的形式,借助爭章活動的生動形式,把行為規范的養成細化到自我評價,內化成自覺行為,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因此,少先隊活動課程把以學科教學為內容充實到爭章活動中去,增加活動內涵,使活動體系更加完整。在形式上,利用少先隊活動自主性、創造性、實踐性特點,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上有序地引入少先隊活動方式,開放空間、自主合作、動手實踐、情感體驗,讓生動的課堂激發隊員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讓隊員在交流中提高,在實踐中進步。在評價中,借助獎章的激勵手段,打破單一的評價體系,強化隊員的成功體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追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挖掘資源,拓展空間――“雛鷹爭章”充滿活力
“雛鷹行動”為少先隊員提供了學習實踐的廣闊空間,激勵少先隊員積極上進、各展所長。隊員們在“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的過程中,不斷確立新的目標,發現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證明自己的成功。因此,我們還注重挖掘少先隊活動課程中校園生活以外的資源,引導隊員在爭章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更為豐富、更為深刻的思想體會,使爭章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
(一)從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入手
在爭章活動中,我們引導隊員把一枚枚“雛鷹獎章”作為目標,在爭章過程中享受成功、獲得進步。從家長監督的“家務章”“小幫手章”“節約章”到同學評價的“友情章”“誠信章”等,遞進、層次式的爭章行動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他們內在品質。每位獲章的隊員還寫下爭章心得與體會,在宣傳欄與廣播站進行宣傳,勉勵自己、激勵他人。期末獎狀、證書的頒發,調動了學生參與爭章的積極性。
(二)發揮“雛鷹假日小隊”作用
假日小隊活動改變了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揮隊員主體性,促使隊員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學習。例如,在節假日或者寒暑假,我們總會鼓勵學生組“雛鷹假日小隊”開展活動,并與爭“送溫暖章”“節約章”等獎章相結合。假日小隊的成員在校外輔導員帶領下,開展調查活動、讀書活動、小記者采訪實踐活動、參與社會一些大型活動等。假日小隊活動社會化、生活化、多樣化,突破了范圍,從而不斷挖掘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豐富和發展各枚獎章的內涵要求。
(三)情感體驗,德育為先
我們始終把“小小志愿者”活動確定為少先隊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使參加活動的少先隊員在活動中獲得助人為樂、珍愛生命、樂觀向上的人生體驗。隊員們定期到社區慰問老人,為老人打掃房間,和老人們成為知心的朋友,并送上自己排練的節目,受到居委會的一致好評,在每一次活動后,隊員們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參與活動的隊員被授予愛心章。
三、多元評價,自主發展――提升隊員自主能力
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評價機制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分類,并根據同志對隊員們提出的“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要求,少先隊員要熟記熟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按照總書記“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的指示,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以上的要求,我校為不同個性特長的隊員設定了不同的獎章,激發隊員的自主成長。
我校鼓勵班級在學校爭章體系下建立多元化、多樣化的班級雛鷹獎章體系。班級可在執行“基礎章”的成果上,增設選修章,或者根據實際設立班級特色章等。這樣使班級爭章的自主性得到更大發揮。
每個隊員都渴望成功,少先隊活動要以每一位隊員的全面均衡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爭章活動”課程化,為少先隊員創設適合個性發展的舞臺,引導隊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踐行學校的學生發展目標。
此文系“2015年度少先隊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獲獎作品。
篇7
關鍵詞:財政政策總效果;主動效果;自動效果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09)01-0071-06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and Revenue on Economic GrowthZHANG Long, JIA Ming-d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gross effects, initiative effects, and automatic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revenue policies of China from 1980s by using the revised Hansen Model. As a result, the gross effects of financial policies contributed 12.23% to the growth rate of GDP. In the effects, the initiative policy made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 the initiative effects,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expenditure outweighed the effects of taxation. This demonstrated that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governmen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n the automatic effects, the effects of taxation outweighe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expenditure. Th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taxation on economy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gross effects of financial policy; initiative effects; automatic effects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出現了相當明顯的周期變動,在這種周期循環過程中,我國政府運用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的多項政策措施,對宏觀經濟實行調控,以緩和經濟的周期波動,穩定價格水平,促進經濟增長,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支出政策和稅收政策對促進經濟增長、熨平經濟周期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于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作用,很多專家學者如劉溶倉[1]和陳共[2]等曾采用定性分析或描述性統計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從財政政策作用效果的定量分析來看,學者們如馬栓友[3]和夏興圓[4]等主要采用乘數分析的方法來測定財政政策的增長效應;而利用宏觀經濟模型來綜合研究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效果和相機抉擇效果(本文把它們分別簡稱為自動效果和主動效果),學者們探討的并不多見;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多集中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Musgrave[5]和Hansen[6]以及snyder and Tanaka[7]都對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對經濟增長的效應作過測算,在國內,史永東[8]、王雪標和王志強[9]以及郭慶旺和趙志耘[10]曾對我國1981~1996年間以及1998~2003年間的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效果和相機抉擇效果進行過定量分析,但這些分析都不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本文則采用修正后的漢森模型[6]對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支出政策和稅收政策效應進行更系統更詳細的實證分析,研究財政支出和稅收變化對經濟的作用效果以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2 理論與模型
從理論上講,財政政策對經濟的作用既有其自動穩定的因素起作用,又有政府采用適當的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有意識的調控起作用。財政政策變量隨著經濟的波動自發穩定經濟作用的效果,稱為財政政策的自動效果。自動穩定因素主要有稅收的自動穩定效果;政府轉移支付的自動效果,以及政府購買支出的自動效果。稅收的自動穩定效果表現在累進稅收制度是有力的內在穩定器,在經濟高漲時期,收入增加,稅收也增加,而稅收的增加則抑制了經濟的高漲;在經濟蕭條時期,收入減少,使得稅收降低,稅收降低,有助于經濟的復蘇。政府轉移支付的自動穩定作用體現在,經濟繁榮時期,失業人數少,轉移支付減少,這對經濟產生一種抑制作用;在經濟蕭條時,失業人數多,轉移支付增加,會對經濟產生減振作用。政府購買支出自動穩定作用表現在,政府購買支出大部分是法定的或規定的,因此相對比較穩定,這就有助于經濟的穩定。
為了熨平經濟周期波動,政府通常對經濟波動采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這種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對國民產出的作用稱為財政政策的主動效果。政府主動使用政府購買支出、政府轉移支出以及稅收政策,都可以對經濟產生主動效果。在經濟低迷時,政府可增加購買支出和政府轉移支出,降低稅率,以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和投資;相反,在經濟過熱時,政府提高稅率,限制提高購買支出和政府轉移支付,抑制過熱的消費和投資需求。
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漢森[6]建立了相對簡單但較實用的計量經濟模型―漢森模型,這個模型的特點是能反映出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兩個方面對國民產出的影響作用,同時,在計算出政府購買支出效果和稅收效果的基礎上,能夠很容易地、定量地區分出財政支出和稅收的主動效應和自動效應。因此,我們將從穩定經濟的觀點出發,使用修改后的漢森模型對我國財政政策的效果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財政支出、財政收入的變化對經濟活動水平的作用效果,以期得出通過調控總需求的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大小。下面先介紹修改后的Hansen模型。
設開放經濟條件下有如下模型
Y=C+I+G+X-M(1)
PyY= PcC+PiI+PgG+PxX-PmM(2)
C=αPyY-Ti-TdPc+β(3)
Pc =P(1+ti)(4)
Ti =PCti(5)
Td =(PyY-Ti)td+γ(6)
M=m0+mY(7)
其中各變量的意義如下:Y為實際GDP,C為實際消費,I為實際投資,G為實際政府購買支出,X為實際出口,M為實際進口;Py為GDP的縮減指數,Pc為消費品價格指數,Pi為投資貨物價格指數,Pg為政府購買價格指數,Px為出口價格指數,Pm為進口價格指數,P為去掉間接稅的消費品價格指數;Ti為間接稅減去補貼,Td為直接稅減去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ti為間接稅率,td為邊際直接稅率,α為邊際消費傾向,m為邊際進口傾向,β、γ、m0是常數項。
Hansen模型中各個方程式的意義如下:第(1)式和第(2)式分別是國內生產總值平衡方程式的實際表示和名義表示。第(3)式是實際消費函數,是將實際消費表示為實際稅后收入的線性函數,第(4)式是定義式,表示去掉間接稅的消費品價格與間接稅完稅價格之間的關系。第(5)式和第(6)式分別是確定間接稅以及直接稅的方程式。第(7)式是實際進口函數,將實際進口額表示為實際GDP的線性函數。
如果僅從考慮財政政策出發,在上述模型中我們只關心實際政府購買支出G,間接稅減去補貼Ti,直接稅減去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Td,間接稅率ti和邊際直接稅率td的變化對實際GDP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實際政府購買支出G,間接稅率ti和邊際直接稅率td變動時,經推導,可以得到下面計算財政政策主動效果的公式
Ed=dY=1J[(1+ti)dG-α(PyY-Ti)dtd-(C-βC)Cdti](8)
其中J=(1+m)(1+ti)-α(1-td)。
(8)式表示的是,政府在主動使用財政政策時,實際購買支出,間接稅率和邊際直接稅率會有一些較小的變動,將會引起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其結果就是財政政策的主動效果,用Ed表示。而為了進一步說明主動效果中政府購買支出和政府收入(稅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將上式分解成兩部分,分別為政府支出效果(Edg)和政府收入(稅收)效果(Eds),算式如下
Edg=dY=1J[(1+ti)dG] (9)
Eds=dY=1J[-α(PyY-Ti)dtd-(C-βC)Cdti] (10)
如果要考慮財政政策的總效應,則既要考慮具有經濟的內在伸縮性的稅收變化對GDP的影響,而不是稅率變化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因政府購買支出價格指數變化而引起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化對GDP的影響,而不只是實際政府購買支出的變化對GDP的影響。為此,就要在上述方程組中,將表示間接稅和直接稅的方程式(5)和(6)去掉,將表示消費品價格的第(4)式換為下式
Pc=P+TiC(11)
那么,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實際政府購買支出G,政府購買價格指數Pg,間接稅減去補貼Ti,直接稅減去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Td變動時,可由(1)、(2)、(3)、(7)、(9)式組成方程組推導得出財政政策總效果的計算公式
Et=dY=1K[(1+tiC•βC)dG+αGdPg-αdTd-C-βCdTi](12)
其中K=(1+m)(1+TiC•βC)-α。
Ed為財政政策變化的總效果,財政政策的總效果也可分解為政府支出效果和政府收入(稅收)效果,分別用Etg和Ets表示,算式如下
Etg=dY=1K[(1+tiC•βC)dG+αGdPg](13)
Ets=dY=1K[-αdTd-C-βCdTi]
(14)
從財政政策的總效果中扣除主動效果,即得財政政策的自動效果,自動效果同樣可分為政府支出效果和政府收入(稅收)效果,分別表示為
Ea=Et-Ed(15)
Eag=Etg-Edg(16)
Eas=Ets-Eds(17)
在研究財政政策的效果時,通常不用國內生產總值的絕對數效果,而用其相對數效果,即計算其與上一期國內生產總值相比增減多少的百分比。因此,這里定義如下三種相對數效果
ed=EdYt(-1)(18)
et=EtYt(-1)(19)
ea=EaYt(-1)(20)
其中et 、ed 、ea分別表示財政政策的總效果、主動效果和自動效果與上一期實際GDP的相比變化率。換句話說,它們分別表示財政政策的總效應、主動效果和自動效果對實際GDP的貢獻率,其他效果也可相應求出。在下面的敘述中,我們所說的財政政策的總效果、主動效果和自動效果等效果即是采用這種形式表示的相對效果。
3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參數估計
3.1 數據收集整理
在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中,有關稅收方面的資料來源于《中國財政年鑒》,其余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利用修改后的Hansen模型對我國財政政策效果進行分析,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數據處理問題,在計算模型中所用的經濟變量Ti和Td時,本文采用了下面的計算式(等號右邊的變量都是統計數據):
直接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
間接稅=各項稅收入合計-直接稅
補貼=國家財政價格補貼+國家財政用于撫恤和社會福利支出
轉移支付=企業虧損補貼+出口退稅
Ti是將間接稅減去補貼得到;
Td是將直接稅減去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得到;
ti是將間接稅減去補貼的值(Ti)除以GDP的值得出;
td是將直接稅減去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的值(Td)除以GDP的值得出。
由于能區分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大部分變量數據來自于1986至2007年的年鑒,因此,應用Hansen模型進行測算時,其測算區間只能限制在1986年至2006年。
3.2 參數的估計
除數據處理問題外,模型中的系數估計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以下是計算財政政策效應時所用模型參數估計方法及結果:
α: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實際消費函數,取其線性回歸方法的回歸系數估計值。
C=1981.582+0.457316Z其中Z=PyY-Ti-TdPc
t:(2.3770)(18.343)
R2= 0.9995DW= 2.276F=11018.59
m: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實際進口函數,取其線性回歸方法的回歸系數估計值。
M=-11304.59+ 0.446037Y
t:(-2.872)(4.581)
R2= 0.9858DW= 1.865F= 439.46
以上兩模型均通過了參數的顯著性檢驗和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F檢驗)且消除了其中的自相關性和異方差性。
4 財政政策效應測算及評價
利用上述統計數據及參數估計方法,根據Hansen模型推導出的主動效果計算公式(8)式,自動效果計算公式(10)式,以及(18)、(19)、(20)式等公式,利用Eviews軟件可以計算出1986年至2006年間我國財政政策的效果數據如表1。
表1 1986年至2006年間我國財政政策的效果 (%)
年度總效果(1)支出效果 (2)稅收效果(3)主動效果自動效果
總計(4)支出效果(5)稅收效果(6)總計⑺支出效果(8)稅收效果(9)
1986 3.132 3.032 0.100 4.045 3.205 0.840-0.913-0.173-0.740
1987 1.825 1.583 0.242 2.501 1.491 1.010-0.677 0.092-0.768
1988 0.111 0.910-0.799 0.706 0.084 0.622-0.595 0.826-1.421
1989 1.041 1.696-0.655 2.030 1.725 0.305-0.989-0.029-0.960
1990 2.314 2.595-0.281 3.819 3.652 0.167-1.506-1.057-0.449
1991 2.909 3.552-0.643 3.654 3.457 0.197-0.745 0.095-0.840
1992 1.797 3.256-1.459 2.935 2.932 0.003-1.138 0.324-1.462
1993 1.048 4.095-3.047 2.989 3.310-0.322-1.940 0.785-2.725
1994 2.531 4.372-1.841 3.889 3.526 0.363-1.358 0.846-2.203
1995 0.896 2.201-1.306 2.788 2.641 0.147-1.893-0.440-1.453
1996 1.929 2.771-0.842 3.529 3.330 0.199-1.600-0.559-1.041
1997 0.491 2.128-1.637 1.978 2.460-0.481-1.487-0.331-1.156
1998 1.289 2.343-1.054 2.273 2.540-0.267-0.984-0.197-0.787
1999 1.118 2.470-1.352 2.050 2.429-0.379-0.933 0.041-0.974
2000 1.240 2.314-1.074 1.906 2.069-0.163-0.666 0.245-0.911
2001 0.341 2.457-2.117 1.724 2.324-0.600-1.383 0.134-1.517
2002 0.159 2.019-1.860 1.749 2.059-0.310-1.591-0.041-1.550
2003-0.561 0.653-1.214 0.577 0.457 0.120-1.138 0.196-1.334
2004-0.137 2.019-2.155 1.488 1.704-0.216-1.625 0.315-1.940
2005 1.234 2.852-1.619 2.875 2.890-0.015-1.641-0.037-1.604
2006 0.202 2.290-2.088 2.002 2.201-0.199-1.800 0.089-1.889
平均1.1862.458-1.2722.4532.4040.0486-1.2670.0534-1.320
表中第(1)欄是財政政策的總效果,這一效果是將基于財政收入(稅收)和財政支出變化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除以上年度GDP所得的比率來表示的,從而這個值表示財政收支兩方面的變化能使GDP提高多少百分比。第(2)欄和第(3)欄分別是財政政策的政府購買支出的總效果和財政政策的稅收的總效果;第(4)欄和第(7)欄分別是財政政策的主動效果和財政政策的自動效果;而第(5)欄和第(6)欄分別是主動效果中的政府購買支出的效果和稅收的效果,第(8)欄和第(9)欄分別是自動效果中政策購買支出的效果和稅收的效果。最后一行是各種效果的平均值。
根據表中顯示的數據,對我國的財政政策效果評價如下:
(1)從1986年到2006年間的平均值來看,財政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總效果是使實際的GDP年平均增長1.18%。由于這個期間實際的GDP的平均增長率約為9.65%,所以,這個期間實際GDP的平均增長率的12.23%是財政政策的貢獻。這說明,從總體上看,財政政策對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功不可沒。
(2)如果將總效果中的政府購買支出與稅收的效果分開考慮,可以發現,政府購買支出的總效果使實際GDP年平均增長2.46%,稅收總效應使實際GDP年平均減少1.27%,說明政府購買支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遠大于稅收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將財政政策的總效應分解成主動效果與自動效果時,主動效果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是正的,而自動效果對經濟的作用都是負的;主動效果的財政政策使實際GDP年平均增長2.453%,自動效果使實際GDP年平均減少1.267%;說明財政政策的主動效果遠大于自動效果,由此可見,政府在使用財政政策時,一方面,對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對經濟的穩定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
(3)在主動政策促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2.453%的效果中,由于政府購買支出增加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的部分約為2.404%,減稅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的部分約為0.0486%。所以,主動政策對國內生產總值增大的效果主要來自政府購買的增加;在這方面稅收的變化對經濟幾乎沒有影響。在自動效果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減少1.267%的效果中,稅收的增加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減少1.320%,而且各年貢獻率均為負值,說明我國稅收對經濟的自動效果非常明顯;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使總產出增加0.0534%,各年貢獻率有正有負。所以,稅收對經濟起著明顯的自動穩定作用,而政府購買支出的自動穩定作用則不明顯。
(4)從各年度總效果數據來看,一方面,在1989年到1991年的三年間,財政政策的總效果分別為1.04%、2.31%、2.91%,說明財政政策對當年經濟走出低谷影響較大,而且在1998到2000年的三年間、財政政策的總效果分別為1.29%、1.12%、1.24%,說明財政政策在治理通貨緊縮的過程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總效果也很大。另一方面,還應該看到,在2003年和2004年,雖然財政政策對國內生產總值的主動效果分別為0.577%和1.488%,但財政政策對經濟的自動穩定效果分別為-1.138%和-1.625%,使得總效果分別為-0.561%和-0.137%。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是:雖然這兩年國家開始“淡出”財政政策,政府購買支出分別增長2.55%和10.48%,但稅收增長更猛,分別為13.5%和20.7%,使得稅收的作用突顯。這說明,這兩年我國財政政策對經濟的穩定有著重要作用。此外,1986年出現較大的主動效果也值得一提,這一年主動效果是從1986年到2006年21年間的最大值4.045%,其主要原因是:當年按可比價格折算的實際政府購買支出大幅度上升,因而使政府購買支出的效果明顯增大到3.205%,使得財政政策的主動效果達到最大;說明當年的通貨膨脹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購買支出過快增長引起的。
5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從穩定和發展的觀點看,財政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發揮了較大作用,財政政策對實際GDP的平均貢獻率約為12.23%。基于相機抉擇政府的主動效果使總產出增長約2.453%;基于內在伸縮性的自動效果應使總產出減少約1.267%。說明主動政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大。而主動效果中,政府購買支出效果遠大于稅收的效果。說明了政府財政支出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自動效果中,稅收的效果大于政府購買支出的效果,說明我國的稅收對經濟的穩定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因此,這為我們提供了兩方面的決策依據:一方面,由于主動政策有利于經濟增長,所以政府應適時適度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實現預期目標。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動使用財政政策時,應注意使用稅收的內在穩定作用來調節經濟。
參 考 文 獻:
[1]劉溶滄.中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31-90.
[2]陳共.積極財政政策及其財政風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3-55.
[3]馬栓友.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評價[J].經濟評論.2001,(6):33-37.
[4]夏興圓.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237-278.
[5]Musgrave R A. On measuring fiscal performance[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1964, 46(2): 213-220.
[6]Hansen B. Fiscal policy in seven countries: 1955~1965[M]. OECD, 1969.
[7]Snyder W, Tanaka T. Budget policy and economic stability in postwar japa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72, (13): 85-110.
[8]史永東.中國轉軌時期財政政策效應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9,(2):34-38.
[9]王雪標,王志強.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與協整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67-178.
篇8
2009年10月,在廣州市第十一次少代會上,廣州市海珠區菩提路小學的少先隊員組成的“貝蕾小交警”支隊,引起了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現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的關注,并獲得其高度評價和題字鼓勵。據悉,菩提路小學(以下簡稱“菩小”)一直堅持走少先隊工作的特色發展之路,在學校“主動型”發展思路的指引下,校長陳健秉承人性化管理和教師自主發展的思路,豐富和完善菩小“全員參與、學有特長”的體育和藝術特色,堅持打造“雛鷹爭章、體驗成長”的德育品牌,為菩小學生的個性培養與主動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
在20世紀60年代,菩小是海珠區唯一的省重點小學,如今,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校風正、師資強、質量高、特色明”的辦學品牌,在區域內享有較高聲譽。在菩小任職的近10年里,陳健探索并總結出“主動發展型學校”的新思路,力求為每個學生的終生幸福提供優質的教育,為每個教師的自主發展創造無限的可能,為學校的內涵發展持續注入活力,為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成才提供不竭的能量。
一、以理念贏未來,創建“主動發展型”學校
陳健認為,“主動發展型學校”應是全方位的概念,不僅體現在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中,更體現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各個領域,因此給其做了六種界定:即辦學思想突出主動性、學校制度強調科學性、管理行為突顯人本性、教育教學彰顯創造性、教育效果重在實效性和學生發展呈現自主性,旨在提高辦學水平,打造學校的品牌和特色。陳健表示,這種“主動發展”,是對教育者促進教育對象全面發展的整體要求,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學業發展方面,更體現在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勞動技能等方面;不僅體現在學校教育中,更體現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中。
從學校管理和教師發展的層面思考,陳健深刻地認識到:在廣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對教師的管理更應體現人性化和自主性。對教師的人性化管理是促進其自主發展的核心,如果學校管理能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其發展意識的結合,那么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將成為自覺的行為。
1.人性化、嚴謹性的學校考勤制度
菩小的考勤按照每月兩次不定時抽查的形式來監督。這種人性化的機制,既是對教師的檢驗,又是對教師的信任。由于這種人性化的制度體現了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教師們與領導的關系更貼近了,工作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在完善考勤制度的過程中,菩小還悉心探索并全面實施了人性化的加班條制,即每次加班后,學校就派發給教師一張加班條,以此作為實行對休和補休的憑證。此外,教師手上的加班條還可作應急之用,若一年結束之后手上仍有未使用的加班條,會給教師相應地發加班費。這種合理而人性化的機制賦予了教師充分的自。同時,菩小也落實著嚴格的使用規定。例如,加班條不能連續使用,且以一天為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安排好自己工作的交接,必須提前報備和報批等。人性化的加班條制度,既使教師感到被尊重,又避免教學秩序的混亂,既有效地促進學校的考勤制度,又使休假制度嚴謹有序、張弛有度。
2.多元化、靈活性的教師評價制度
陳健表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評價機制不能拘泥于量化標準。基于此,菩小深入開展了“教師發展性評價”的課題研究,該評價方案以教師自主發展為根本導向,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努力倡導民主、平等和多元的評價體系,營造教師之間真誠合作的氣氛和環境。
事實證明,這種趨向新型、面向未來的評價制度,對于調動教師的自主性、激發教師的潛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作用。陳健說:“跟之前相比,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其中,轉變最明顯的就是菩小的科學學科和藝術學科中的聲樂項目,原來都屬于薄弱環節,但隨著教師指導、學生加分等制度的實施,都逐漸由弱變強。在科學學科方面,學生在廣東省小小科學家比賽、廣州市四驅車比賽中獲獎頗豐;在藝術學科方面,只用一年的時間,學生就在廣東省的合唱比賽中喜獲一等獎。”
3.創新化、開放性的教師發展格局
陳健校長高度重視為每個教師的自主發展創造無限的可能,從而為學校的內涵發展持續注入活力。除了發展性的評價制度,學校還為教師的自我提升和進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創新教師培訓模式、為教師的自主發展搭建學習和鍛煉的廣闊平臺等方面,陳健也做了深入的思考。針對教師成長,他提出“開放辦學”的理念,還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和主題開放活動,及時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反饋進行匯總,并將此評價結果納入《菩提路小學教師發展性考核評價方案》中,對教師成長起到監督式的推進作用。在教師培訓方面,他側重課堂教學實踐的培訓方式,力求在“教得好”的培訓目標中,使教師得到更多自主發展的方向參考,在教育實踐中獲取能量、得到鍛煉,這種培訓方式收到良好的成效。例如,2010年,廣東省特級教師羅夕花為菩小語文教師進行基本課的培訓,她要求在場的語文教師寫出自己的教學思路并親自寫“給學生布置的作文”。通過對自身寫作基本功的檢測,使教師學會了換位思考,對比學生和自己的思路。
在實踐鍛煉中成長、在自主思考中進取,在“主動發展型學校”這一理念的引領下,菩小全面落實了人性化管理和教師自主發展的策略,并鍛造出一支求真務實、優質施教和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二、以學生為本,打造“全員參與、學有特長”的體藝特色
作為父親,陳健常常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菩小學生的成長。他認為,一個學校要發展,其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有懂得自主學習,在成長過程中,學生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個性與潛力。由此,陳建認識到,“主動發展型學校”這一理念最終必須落腳于學生的全面而自主的發展。他說,學校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激發興趣,發展個性,培養身心健康、學業優秀且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生。基于此,陳建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本著為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提供廣闊舞臺的思路,一直致力于完善并發展菩小“全員參與、學有特長”的體育和藝術特色,以此帶動學生的自主發展。
1.發揚體育特色,感受體育樂趣
陳健堅持將菩小的體育特色發揚光大。如今,菩小已初步形成以體育課為主導、以大課間體育活動為補充的學校體育工作新格局,堅定地落實了“每天體育活動1小時”的規定,還發展了學校的體育特色項目,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真正做到“我鍛煉、我快樂、我健康”。
菩小積極推行大課間活動,把課間操的時間改為30分鐘,并根據本校體育特色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編排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活潑可愛且韻律感十足的交警示范操(即貝蕾小交警的示范動作)、繩操等學校特色操。它們與國家統一的廣播體操交叉進行,使得大課間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同時,在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上也有創新:一方面,開展以器械為主題的大課間活動,例如以繩為主題,嘗試以花樣跳繩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為避免下雨天全校學生無法鍛煉,根據學校場地以及學生特點,及時在全校推廣了手語操“感恩的心”,并作為室內廣播體操堅持至今,受到全校師生、兄弟學校以及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把體育知識和技能、德育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在了閑暇的體育活動中,拓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培養了學生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
此外,陳健本著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之思想,對菩小的體育特色培訓項目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為發展田徑、擊劍和游泳這三個體育特色項目,學校相應地組建了田徑隊、擊劍隊和游泳隊,并構建低、中、高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梯隊,由不同的教練負責,并設定專門的運動員檔案。隊員每次訓練都有出勤記載,做到了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使訓練有的放矢。在時間安排上,每周訓練5次,每次不少于90分鐘。其次,以每年的“菩小杯”校園體育節為契機,大力開展班級間、年級間和校際間的體育項目比賽,在公平競爭和體育鍛煉的氛圍中讓學生親近、熱愛和享受體育,增加對“團結、公平、向上”的體育精神的理解。
在菩小體育理念和體育文化的熏陶下,一屆又一屆優秀的體育特長生從菩小畢業,他們在菩小的教育中,形成了堅韌而果敢的精神品質,彰顯著各自不同的人格魅力。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每個學生“學有特長”
在對學生的藝術培養方面,陳健力求讓每個喜愛藝術的學生都能“學有特長”,這一理念為菩小學生的藝術特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學校建有藝術團,由專業教師擔任藝術總監,包括學校合唱隊、學校管樂團和學校舞蹈隊等,成員有三四百人,學生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加入,幾乎零門檻的培養原則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菩小學生發展的自主性。
每年,菩小的藝術節同體育節相互輝映,形式豐富多彩,活動熱鬧非凡。具體到菩小學生的藝術特長教育,主要采用學生的家庭培養與學校的特色項目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舞蹈團的培訓。菩小學生大多在校外都有自主學習的經歷;在學校內部,除每周一次的活動外,在演出前還會請舞蹈老師專門進行指導、集訓。又如,2009年成立的管樂團。它是以學校為單位組建、與大雅音樂聯盟合辦的管樂組織,成員有120多人,每周兩次統一在學校訓練。總之,良好的興趣指引,輔之以定期的練習和專業的指導,既滿足學生追求藝術愛好的愿望,又讓家長歡喜,還很好地體現 “學有特長”的體藝培養理念,必然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陳健說:“我們現在有一個想法,就是讓每個學生至少學一門樂器,掌握兩種運動技能,例如,跳繩、呼啦圈之類。這也是落實全員參與、發展特長,并達到塑造陽光形象之意義所必需的途徑。”為積極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陳健也在積極努力地探索新的體藝鍛煉項目。他表示,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菩小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已開設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和圍棋等相關課程。同時,還開展了跆拳道的訓練。這些校本課程項目,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和特色成長提供自主而廣闊的空間。在陳健看來,學生只有進入主動性學習的軌道,找到釋放自身潛力的途徑,其特長發展才會更有建設性;同時,學校也才能更好地達到培養目標,與學生共同成長,成為“主動發展型學校”。
三、“雛鷹爭章、體驗成長”,榮膺紅領巾示范校
在德育為先的理念指導下,陳健將菩小的少先隊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先鋒,發揮少先隊強大的組織功能,開拓校園德育的新思路,以此打造“紅領巾示范校”。
菩小少先隊大隊現有42個中隊,1 800名少先隊員。對于少先隊特色活動,菩小按照新課標要求,結合自身的培養目標——培養“心智健全、健康陽光、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生”,精心打造“雛鷹爭章”這一少先隊特色品牌活動,并將其貫穿整個德育工作的始終,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最終將菩小的素質教育發展帶入新起點。
“雛鷹爭章”是由全國少工委根據年齡特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方面提出的具體要求,并將其細化成一枚枚獎章,通過一系列少先隊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掌握特定的方法和能力,通過考核和評價措施,頒發特定章目。在此基礎上,陳健深化了“雛鷹爭章”的意義,將菩小的“雛鷹爭章”從單一而純粹的少先隊活動轉變為素質教育的培養、評估和獎勵機制,從階段性活動轉變為長期性工作,貫穿和作用于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從而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
“我們的‘雛鷹爭章’希望最多的學生參與,從中得到最真實的感悟和提升,相對于爭章成功與否的結果更注重于爭章過程中學生思想修養和知識技能的提升,是與學習成績無關的整體素質提升體系,力求讓所有學生都有所得、所感,通過爭章這一追求榮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提升的潛力。”陳健如是說。
以“體驗成長”為目的開展的“雛鷹爭章”活動,具體分為定章、認章、爭章、考章和頒章五個環節。其中,菩小的28枚固定章目,是陳健與學校的德育班子按照《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試行)》和《關于深入開展“南粵少年雛鷹行動”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自身特點而確定的。而章目的選擇和確定則以學生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陳健充分利用學生爭章的積極性,將雛鷹爭章這一評價體系融入少先隊活動,進而將德育工作潛移默化地實施開來。例如,3月份少先隊的主題活動是學雷鋒,那么“學雷鋒章”便被設為3月份的必修章目,并號召全校的學生爭“學雷鋒章”。菩小學生按照規定爭章的要求,首先要學唱一首和雷鋒有關的歌曲或讀一本和雷鋒有關的書等,以體驗雷鋒精神;接下來則秉承雷鋒精神,并將其應用到生活中,主動開展學雷鋒活動;最后,還要撰寫體驗日記等。達到以上三個要求后,經過輔導老師和中隊委的評價,合格的學生就可以拿到“學雷鋒章”。
“雛鷹爭章”活動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所產生的強大推動力使得陳健決心進一步推動“雛鷹爭章”活動,使其更加持久而深入地發展,最終形成特色活動品牌。陳健校長與學校主管德育的領導班子商量后選取了“集郵促我成長”“交通安全教育”“中華經典詩文誦讀”作為與“雛鷹爭章”活動相配套的三大主題,并設計出切實可行、長期穩定的活動規劃,最終將其打造成以“雛鷹爭章、體驗成長”為核心品牌、系列少先隊特色活動為支撐的德育工作的完整體系。
1.集郵促我成長
學校將少兒集郵活動列入菩小素質教育的總體計劃中,并結合“體驗爭章、實踐創新”的少先隊特色,設置集郵爭章的考評機制,與教師們一同開發了一至六年級“集郵促我成長”的校本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廣博的知識,陶冶情操,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其中,集郵知識講座、“郵票上的科學常識”競賽、“綠色天使愛環保”郵票設計、“郵票配詩”朗誦大賽等活動深受隊員們的歡迎。2005年,菩小成立的“海珠少年郵局”是陳健最引以為自豪的。據介紹,這一組織仿照郵政局的運行機制,由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并成立了一支“活力郵政雛鷹小隊”,由大隊委組織成員,并聘請家長、集郵愛好者為志愿輔導員。隊員們不僅到11185呼叫中心、郵件分揀中心和郵政博物館參觀學習,還全面了解郵政工作,體驗郵政服務,學習蓋戳、分揀郵件和寄件等實用郵政知識。這一系列活動都是跟集郵聯系起來的拓展性學習形式,成果顯著。活力郵政紅領巾小社團曾被評為“全國優秀紅領巾小社團”。
2.交通安全教育
菩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也開展得豐富多彩。學校大隊部積極開展交通安全爭章活動,設立交通章,制定爭章要求,組織多彩的體驗活動,讓每位少先隊員在體驗中獲取交通安全知識。陳健校長說,這一主題主要以菩小的“貝蕾小交警”隊伍為特色進行打造。學校聘請海珠區交警大隊的交警為校外志愿輔導員,共同編寫了“小交警交通信號操”和《交通安全拍手歌》供隊員學習、操練。此外,貝蕾小交警特色隊伍的隊員們與交警叔叔“大手拉小手”,開展一系列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在廣州市首個“文明出行禮讓日”活動中協助交警認真“執法”,派發交通法規宣傳單,勸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在“十分志愿”社區活動,他們當起了交通安全宣傳志愿者,既向居民派發資料、掛橫幅、設櫥窗,又表演“小交警交通信號操”,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3.中華經典詩文誦讀
陳健認為:“古詩文中蘊含著豐富而優秀的德育素材,開展該活動,其目的是盡可能想讓學生體會古人的思想,讓他們在趣味性的感悟中得到提升。”據介紹,這一活動要先從高年級挑選語文基礎好的學生,由負責古文誦讀項目的主任和科長一起培訓這些學生如何教學古詩,之后在每周五2點到2點30分將這些小教員分到各個班去教其他學生學習古詩文誦讀,以先進帶動整體,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發揮學生自主的教與學的能力。每三個星期,就由各中隊開展一次古詩擂臺賽,將學生前三個星期學的古詩進行總結回顧,并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自己最喜歡的古詩。有的選手通過演唱與古詩相關的歌曲表達古詩意境,有的選手用肢體語言表達古詩含義,有的選手將有故事情節的古詩改編成小品的形式,等等。而最后評選則按照“雛鷹爭章”的模式進行。陳建表示,“活動的趣味性、感染性和重要意義是我們選擇的標準,既有知識的獲得,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篇9
柴旭達品學兼優、樂于助人、熱愛集體、積極爭先,連年被省、市、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十佳少先隊員”、“雛鷹少年”,并多次獲得中國少年“雛鷹獎章”。他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同齡人學習的一面鏡子,一面鮮活的旗幟。
心中有愛手拉手
小學二年級時,班上從農村小學轉來一名女同學,這名同學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面臨不少困難。作為班長的柴旭達主動和她溝通,并想方設法地幫助她,讓媽媽一同為她輔導功課,使該同學很快適應了新環境。因此,學校號召大家向柴旭達同學學習,開展一次“手拉手,幫助身旁小伙伴”的主題隊會。
2005年元月,班上同學焦亞北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遇難。焦亞北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品學兼優的他無奈只好離開心愛的學校。柴旭達聽到后,拿出自己準備購書的500元壓歲錢,并說服姐姐也拿出500元,姐弟倆專程來到焦亞北同學家中,給急待救助的焦亞北送去,使他又背起心愛的書包,重返校園。在柴旭達的感召下,河津市涌現出了一批批“手拉手好伙伴”。
柴旭達關心他人,心系災區,情牽貧困,常常奉獻愛心。他幼小的心里埋下的一顆顆愛的種子,不斷地發芽、開花、結果。上幼兒園時正遇到1998年抗洪救災,他就開始捐款賑災;非典暴發和印度洋海嘯發生期間,柴旭達更是頻頻獻愛心,先后多次捐款。
升入初中后,柴旭達當選為河津實驗中學少先隊中隊長,他繼續組織隊員開展“手拉手”活動,他們去聾啞學校給同齡小伙伴送去自制的愛心卡;走進社區,給孤寡老人送去關愛;走進福利院,給孤兒送去歡笑。
校園平臺顯身手
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柴旭達總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從“雛鷹廣播站”站長,到“校園電視臺”臺長;從校園小記者,到市電視臺小記者;從聞名校園的國旗下小演講家,到屢屢在市級演講比賽中獲獎的小選手,柴旭達成了同學們最佩服的榜樣。不僅如此,柴旭達一直堅持從小事做起,在小學,他曾經連續七百多個早晨幫環衛工人清掃垃圾;每周末堅持主動維護國旗的整潔;還帶領中隊全體同學清除公共場所雜物,綠化美化校園,并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
到中學后,他還是學校的“環保小衛士”,他充分利用課間為凈化美化校園服務,讓痰跡、灰塵和紙屑基本絕跡。在他的帶動下,校園里掀起了“講文明禮貌、做環保新人”的活動。
在“民族精神代代傳”主題教育活動中,柴旭達和幾百名隊員去社區開展清除白色垃圾活動,為災區捐款捐物;清明時節,他和同學們一起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他組織了“向航天人學習,做了不起的中國人”的主題班會。他還常常利用主題隊會或課余時間,給同學們講解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歷史通”。
雛鷹展翅試比高
“雛鷹爭章”活動是深受廣大少先隊員歡迎的活動,通過爭章活動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成為少先隊參與教育改革的一種新途徑。柴旭達積極主動地組織大隊和中隊參與這一活動。他和隊員們一起參與活動設計、資料收集、調查、實驗、測量、社會宣傳、表演、成果展示、交流答辯等爭章活動,先后獲得過科普章、閱讀章、演講章、小記者章等20多個獎章,在活動中體驗到“實踐出真知”、“自信的可貴”、“激勵的力量”和“持久的品質”。由于柴旭達積極參與并組織同學們參加各類爭章達標活動,表現十分突出,山西省少工委頒發給他雛鷹行動獎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
柴旭達從小就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常常是抱著書本進入夢鄉。從課外書籍中他認識了、、劉胡蘭,也認識了愛迪生、愛因斯坦、居里夫人、華盛頓……讀書幫他打開了一扇世界的大門,使他積累了廣泛的知識,開拓了眼界,活躍了思維,讓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出類拔萃,同時也把他推上了學校“佼佼者”的榮譽寶座。
柴旭達取得了許多成績和榮譽,但他從不驕傲自滿,他還是那個謙虛好學、禮貌謙讓、心地善良、人見人愛的好學生。同學們都喜歡和他交往,有什么事情都愛找他商量。
篇10
Abstract: Proper arrangements for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help a lot in promoting economy growth, which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issue in an economy society. So, the optimiza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is quite essential.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by the empirical study of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ontributing to Fujian economic growth.
關鍵詞: 福建省;財政支出結構;經濟增長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中圖分類號:F8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4-0123-02
0 引言
經濟增長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目標[1]。而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財政支出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但財政支出具有公共資源的共同屬性,即稀缺性。因此,如何發揮好財政支出在經濟調控中的作用更多的還有賴于對財政資源效用最大化的實現,即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從而切實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體制就已經不再沿用過去以“統收統支”為特征的管理辦法,而是將財權更多的下放到各級地方政府,各級地方政府能夠更加自主地安排各項財政構成,這意味著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文章擬通過實證分析揭示福建省各財政支出構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圍繞福建省的實際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助力其經濟騰飛。
1 實證分析
1.1 變量選取與數據處理 通過對前人相關研究經驗的總結,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取性及統計口徑的一致性等因素,本文所選取的數據期間為1992-2010年,均采自歷年的《福建省統計年鑒》;在指標選取上,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經濟增長”以福建省年度GDP總量來衡量,解釋變量則選取極具代表性及研究意義的基本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及行政管理費支出這4個指標。
首先,本文以1992年作為基期對所有數據進行了平減指數處理,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消除物價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緊接著,對以上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這樣可以在保證協整關系不變前提下使各變量趨勢更具線性化并消除異方差[2]。其中,被解釋變量的對數以LNGDP表示,而解釋變量的對數則依次以LNJB、LNKJ、LNSH及LNXZ表示。
1.2 平穩性檢驗 在建立時間序列計量經濟模型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以避免偽回歸現象的出現。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進行數據平穩性檢驗。該檢驗法的原假設為:所檢驗變量序列是非平穩序列。若所檢驗變量的ADF值小于臨界值(a=0.1),則拒絕原假設,即所檢驗變量序列是平穩的,反之則變量序列不平穩。
本文使用計量軟件Eviews 6.0對LNGDP、LNJB、LNKJ、LNSH及LNXZ這5個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由表1可以發現,待檢驗的5個變量的檢驗結果均接受了原假設,即它們都是不平穩的。鑒于此,文章同樣采用ADF檢驗法進一步對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發現其一階差分序列在1%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即它們都是一階單整的。那么,這說明LNGDP同各解釋變量可能存在協整關系[3]。
1.3 協整檢驗 EG兩步檢驗法是較為常用的協整檢驗方法[3]。該檢驗法主要包括兩個步驟:首先,運用OLS法建立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接著,對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若殘差序列平穩,則變量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利用Eviews 6.0進行線性回歸操作,可得回歸方程如下:
LNGDP=4.376338+0.046122 LNJB+1.208818LNKJ-0.144923LNSH-0.284357LNXZ
在該線性回歸方程中,檢驗結果顯示R2=0.995900,非常接近于1,這說明模型對變量的擬合程度相當好。
然后,建立原假設H0:殘差序列e是非平穩的。而由Eviews操作所得ADF值為-2.296952,小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1.953381,故拒絕原假設H0,即可得殘差序列e為平穩序列。因此,LNGDP與LNJB、LNKJ、LNSH及LNXZ之間確實存在協整關系。
1.4 格蘭杰因果檢驗 由以上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各財政支出構成項目同GDP之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但這還無法說明它們之間所存在的因果關系。為此,我們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進一步了解福建省GDP增長與各項財政支出之間的因果關系。
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到:首先,LNGDP是引起LNJB、LNKJ、LNSH及LNXZ的Granger原因,說明隨著福建省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財政支出構成都有所提高。其次,LNJB、LNKJ及LNXZ均為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LNSH不是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這與前文的線性回歸結果相吻合。
2 結論分析與政策建議
2.1 結論分析 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增長無顯著相關性。首先,社會保障支出主要用途在于保障人民生活及維護社會公平,它對經濟增長并不存在明顯的促進作用;其次,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還相對低下,它所占總財政比例還處于亟需提高的狀態,因此社會保障支出不會對其它財政支出構成造成擠出而阻礙經濟增長。
科教文衛支出同福建省經濟增長呈顯著正相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永恒不變的真理,而人才又正是推動科技發展的主體,因此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能夠明顯促進經濟增長。當前,福建省大部分企業仍然面臨科技含量不高的窘境。以福建省經濟總量最高的泉州市為例,泉州市目前仍然以服裝鞋帽制造業這類低科技貢獻率產業作為其經濟發展主力軍。因此,加大科教文衛支出能夠明顯促進福建省經濟增長。
行政管理費支出與經濟增長呈顯著負相關。行政管理費支出的使用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從而一定程度上能夠間接地助力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當前福建省各級政府編制過于繁冗,同時財政管理支出費的使用仍欠缺規范化,這些問題導致其行政管理費支出總額過高,擠占了其它財政支出構成所應有的份額,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
基本建設支出與福建省經濟增長呈顯著正相關。基本建設支出在經濟建設過程中能夠產生資本積累效應,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同時,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福建省在內的各省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仍然存在著提升空間,因此基本建設支出對福建省經濟增長仍存在正效應。然而,其結構產出彈性僅為0.046122,這很可能是因為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等問題使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大打折扣。
2.2 政策建議 加大對科教文衛事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往研究均表明人力資本投入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特性,它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創新能力以及勞動生產率而對社會經濟的增長產生更為持久深遠的影響。而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正是人力資本投入最行之有效的實施途徑。其中,應當重點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在省內各地區尤其貧困山區的落實,從而為福建省經濟建設各領域輸送人才生力軍。
增加基本建設支出,優化其內部結構。如果沒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多方掣肘,福建省各級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不過,同時應當進一步優化基本建設支出的內部結構以提高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首先,應當減少因為形象工程比拼而盲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擴張的現象。其次,基本建設支出應當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部門,如交通運輸等領域[4]。
適當縮減行政管理費支出。福建省應當加快實施政府機構改革以實現政府機構的精簡。此外,還可通過強化預算約束力、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及加強行政經費使用情況公開機制等措施促進行政管理費使用的規范化,使行政管理費支出占福建省總財政支出比例縮減至相對合理的水平。
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經濟社會的實踐表明社會保障支出的投入有助于維護經濟社會的安定,而一個安定團結的環境則是保證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仍然是國家發展的中心主題,在加大社會保障支出的同時還應當避免因其短期內增長過快而導致經濟增長受阻,因此對福建省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應當循序漸進。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為財政結構的優化奠定基礎。如果沒有一定的財政收入作為支撐,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就無從談起。因此,福建省應當充分借助具有獨特優勢的閩臺交流合作平臺,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進而為福建省財政稅收提供可持續增長的
稅源。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40-543.
[2]張茜.黑龍江省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