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的詞語范文
時間:2023-03-22 23:4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形容人的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天姿絕色:形容女子長相漂亮。
2、亭亭玉立: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3、風華絕代:風華:風采才華;絕代:冠絕當世。意思是風采才華為當世第一。
4、楚楚可人: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5、鮮眉亮眼:猶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6、蛾眉曼F:曼F:明亮轉動的眼睛。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
7、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8、梳云掠月:指婦女梳妝。“云”指發(fā)髻之形,“月”喻婦女容貌。
9、明眸皓齒: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也指美麗的女子。
10、麗質(zhì)天成:形容容貌漂亮,就像天造的一般。
11、閉月羞花: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12、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如出水芙蓉般美麗。
13、冰清玉潔:像冰那樣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14、美艷絕倫:一般是形容女人非常美貌,無人能比。
15、出塵脫俗:多用來形容一個人氣質(zhì)好長相好有仙女感覺什么的形容女人較多。
16、遠山芙蓉:遠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遠山一樣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臉色像芙蓉花一樣美麗。比喻女子貌美。
1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jīng)]有一點缺點。
18、溫文爾雅:溫文:態(tài)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tài)度溫和,舉止文雅端莊。
19、沉魚落雁: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20、人間尤物:容貌艷麗的女子、特別漂亮的女人。
21、美若天仙:美若天仙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很漂亮,像天上的仙女一樣。
22、天生麗質(zhì):天生:天然生成。麗質(zhì):美麗的姿容。形容女子嫵媚艷麗。
23、嬌艷欲滴:嬌嫩艷麗得好像要滴下來了。形容植物色彩美麗。一般是用來形容花,也喻女子容貌姣好美艷。
24、韶顏稚齒:指年輕而容貌美好。
25、人見人愛:形容人長的好看、可愛,人人見了都會喜歡。
26、裊裊亭亭: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盈柔美。
27、風姿綽約:風:風度;綽約:女子姿態(tài)柔美。形容女子風韻姿態(tài)柔美動人。
28、嬌艷如花:形容女子嬌容艷麗,貌美如花。
29、玉軟花柔:形容女子嬌嫩柔弱,如花似玉。
30、傾國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31、玲瓏剔透: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
32、眉目如畫:形容容貌端正秀麗。
33、人淡如菊:比喻人淡泊的如同一樣。
34、玉骨冰肌:形容女子苗條的身段和潔白光潤的肌膚。
35、冰雪聰明:比喻人美麗動人,聰明非凡。
36、窈窕淑女:窈窕:文靜而美好。淑女:溫和善良的女子。指美麗而有品行的女子。
37、國色天香: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38、婀娜多姿:形容姿態(tài)柔和而美好。
39、月貌花容: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40、貌美如花:女子長相美,像是盛開的鮮花,嬌艷,柔弱。
41、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42、羞花閉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隱藏。
43、秀外惠中:容貌秀美,資質(zhì)聰明。
44、白璧無瑕:潔白的美玉上面沒有一點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
45、百媚千嬌:媚、嬌:美好。形容女子姿態(tài)美好。
46、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47、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麗。
48、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tài)。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篇2
加官晉爵:形容加封官階,晉升爵位,比喻人地位身高。
蛟龍得水:原比喻人主得民心,即能成其威望,有所作為。后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青云直上: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篇3
才,指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2、學富五車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3、博學多才
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處《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huán)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并不應。”
4、滿腹經(jīng)綸
篇4
關鍵詞:感情形容詞;人稱限制;日語
中圖分類號:H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8-0246-02
日語里有部分表達感情的形容詞在句中存在第一人稱限制,即感情形容詞的現(xiàn)在斷定式句中只能用第一人稱作主語,而不能用第二、三人稱作主語。如:漢語里可以說“他真高興”,英語里也可以說“He is happy!”但日語里卻不能說「彼はうれしい。因為日語里「うれしい屬于感情形容詞,在使用上存在第一人稱限制,即只能表達第一人稱的感情。在表達他人的感情時,只能用「彼はうれしそうだ等客觀敘述句式,或「彼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等動詞句式,這可以說是日語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人稱限制呢?筆者認為日語感情形容詞句中存在第一人稱限制,不是某一個因素的作用,既有日本人思維習慣、性格特征的影響,也有日本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這樣一種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
一、感情表達的主客觀性因素
感情形容詞和感情動詞都表達主觀感情,因此它們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日語的感情形容詞與感情動詞相比給人的主觀性感覺更強,而感情動詞與感情形容詞相比顯得相對客觀。這種現(xiàn)象是別的語言中罕見的。這種感情形容詞的“主觀性”和感情動詞的“客觀性”與感情形容詞句中的人稱限制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西尾寅彌(1972)指出,因為感情形容詞具有主觀性,所以它只能表達自身的喜怒哀樂,自己以外的他人的感情、感覺,說話者不能直接體會,所以不能用于斷定句式[1]。但是,為什么在感情形容詞后接上結尾辭「~がる,使其動詞化以后就可以用于表達他人的感情呢?這是因為感情動詞比感情形容詞更客觀些的緣故。
對于動詞和形容詞的關系,森田良行在『日本人の想、日本の表一書中指出「と形容とを比したとき、形容、特に感情や感を表す形容は、主的で自己の立で事を捉えようとする向がある[2]。因此,在表達說話者自身感情的時候,可以用「(私は)うれしい「(私は)寂しい「(私は)痛い等這樣的句式來表達。但是,以第三人稱為主語的時候,森田認為,應該用「『彼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とか『喜んでいる、『彼女は寂しがっているとか『寂しそうだ、そして『痛いなら『あの患者はとても痛がっているのようにで言いえたり、『そうだを付けて事を客體化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3]。
可以說森田的觀點和西尾的觀點是完全吻合的。而且從森田的主張我們看出,在感情形容詞后接上「~そうだ、「~ようだ、「~みたい等表達方式后,第一人稱限制就會消失,這也是因為這些形式使事態(tài)客觀化了的緣故。
此外,對于過去斷定式能用于非第一人稱的原因,西尾(1972)這樣解釋到:「感情形容は主的な感情などを直接的に表す性がいけれども、その去形は在形よりも、やや客的なできごととして表す性が多くなるのであろう[4]。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日語的感情形容詞因為具有主觀性,所以不能用于非第一人稱的感情,但是,使其表達客觀化以后,是可以用于第二、三人稱的。
二、說話者的旁觀者立場的影響
日語感情形容詞句中,當是說話者自身的情況時,能夠使用斷定形來表達,但當是他人的情況時,通常會用「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等推量形來表達。筆者認為,這種現(xiàn)象與日本人總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來敘述事物的這一特性是分不開的。深入分析這種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來源于日本人善于區(qū)分「ウチ和「ソト的這一思維習慣。
日本人是一個嚴格區(qū)分「ウチ和「ソト、「己和「他人的民族。「他人的存在是屬于「ソト的,「己和「他人之間總有一種心理上的隔閡。因此,在交流中,他們總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以自己的視角為中心來把握對象。日本人的這種獨特的視角與日語感情形容詞的人稱限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益隆志(2000)對感情表達中人稱限制存在的原因,是這樣認為的:「人物の內(nèi)的世界はその人物の私的域であり、私的域における事の真を斷定的に述べる利はその人物に屬する[5]。也就是說,益把世界領域分成了外部世界和內(nèi)部世界,外部世界是公共領域,內(nèi)部世界是私人領域。對別人的內(nèi)部世界即私人領域進行斷定敘述,就是侵犯了別人的權利。所以,日語中對別人的「私的域是禁止闖入的。
益對「私的域的范圍進行了如下整理:首先,「形容系では、感情を表す『悲しい、『なつかしい、『愉快だなどのタイプがげられる。感情を表す形容は私的域に屬する事を表する代表的なものであると言えよう[6],其次,「『痛い、『癢い、『寒いなどの感を表すものも私的域にわる形容である[[7],然后還指出,「系では、感や感情を表わすもの、また知を表わす、思考、意志を表わす表なども私的域に屬する事である[8]。
益的主張究其根本,也來源于「ウチ和「ソト的文化。這種區(qū)分「ウチ和「ソト的文化,總是把自己從外界獨立開來,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不敢直率地發(fā)表自己意見的語言習慣。因此,日本人對別人的喜怒哀樂,不會采用斷定的敘述方式,而是采取一種通過自己的眼睛對對方進行表象性的推測的態(tài)度。日本人認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只是對方的表象,對方的內(nèi)心與外在的表象是否一致,自己是難以得知的。所以,當表達感情、感覺時,能夠采用斷定語氣的只能是說話者即第一人稱的感情。與此相對,在表達別人的感情、感覺時,就只能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等表推測的句式,即站在一種旁觀者的立場上來敘述。
三、體諒文化的文化背景因素
體諒是日本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日語里叫「思いやり。所謂體諒就是考慮對方的立場或者顧及對方的感情,因此日本人很擅長體察對方的心情。通過觀察,不斷確定和調(diào)整自己與對方的距離。為了避免摩擦,他們非常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日本人總是盡量考慮對方的心情,而避免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要求或者不滿。
日本人的這種國民性,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習慣使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でしょう等表推量的助動詞。使用這些助動詞就是為了避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日本人愛使用這些助動詞,在感情表達中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當在表達他人的感情、感覺時,為了避免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于人,會避免使用斷定的句式,而常使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でしょう等助動詞構成的句式。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會產(chǎn)生出與之相適應的語言,任何語言的產(chǎn)生和存在都有其賴以依存的文化背景。因此,可以說日語感情形容詞句中的人稱限制與其文化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四、結語
對于日語感情形容詞中存在第一人稱限制的原因,本文從感情表達的主客觀性、說話者的旁觀者立場、體諒文化這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其人稱限制的形成不僅有語言思維習慣的原因,還有文化背景上的原因。是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這樣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對于這些原因,筆者只是盡自己所能進行了分析,可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也可能還有筆者疏漏之處。
參考文獻:
[1]西尾寅彌.形容の意味用法の述的研究(國立國研究所告:44)[M].秀英出版,1972:24-28.
[2]森田良行.日本人の想、日本の表[M].中央公社,1998:19.
[3]益隆志.日本の文法の相[M].くろしお出版,2000:4.
[4]西尾寅彌.形容の意味用法の述的研究(國立國研究所告44)[M].秀英出版,1972:29.
[5]益隆志.日本の文法の相[M].くろしお出版,2000:4.
[6]森田良行.日本をみがく小辭典[M].社,1989.
[7]益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くろしお出版,1991.
[8]宋協(xié)毅.論日語主觀性形容詞的客觀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
[9]孫艷華.感覺、感情形容詞小議[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3).
篇5
關鍵詞:繁昌方言;重疊詞;修辭
繁昌縣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南岸,方言屬于吳語宣州片。繁昌方言中具有大量的重疊詞現(xiàn)象,形式多樣,表現(xiàn)力豐富,是此方言中具有色彩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修辭格的運用以及修辭功能的角度對繁昌方言中的重疊詞現(xiàn)象進行分析。
一、修辭格
修辭格是指為了使話語增強表達的效果而使用的特殊方法,對于日常口語交際而言,人們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話語中的內(nèi)容。繁昌方言中運用了夸張、比喻、摹擬等修辭格。
(一)夸張
夸張是“真實的虛化”,是人們?yōu)榱送怀瞿骋皇挛锏奶卣鞫鴮ζ鋽?shù)量、大小、形象等作出的不符合實際的描述。例如,繁昌方言中形容很干凈,可以說“凈光光”,把“光”字重疊以夸張其干凈的狀態(tài),這種夸張是在程度上的擴大,而在程度上縮小的夸張也是方言中常用的一種夸張手段。例如要形容事物量少,可以說“一微微”、“一掐掐”或“一kk”,可以用指尖掐出的分量,可見確實是非常少的,“k”指雨滴的形態(tài),將事物的量夸張成只一滴雨那么少。
(二)比喻
比喻,即“將不同事物所慣用的詞語進行描寫對象的互換,以達到特定的修辭效果”,這種修辭方法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具有方言特色的一種。例如,在繁昌方言中,形容鮮艷的紅色,則將之比喻為火,可以說“紅火火”;形容柔軟的事物,則將之比喻為毛絮,可以說“軟毛毛”;把水瓶、水壺底部的沉淀物稱為“腳腳子”,生動形象,即使此前不知道這個詞,也能一聽便知;形容人哭得臉都歪了,像瓢一樣,可以說“哭瓢瓢”;把人張開成鉗形的雙臂說成“蝦蝦”,把人坐在墻上或屋頂之類的高處的樣子說成“猴猴”,把人板著臉的樣子說成“虎虎”,這樣,人的動作就形象地傳達到接收者的腦海中。比喻的使用非常廣泛,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三)摹擬
為了加強語言表現(xiàn)的形象性,常將對象的形態(tài)、形狀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以達到真實可感的效果。
摹狀:例如,繁昌方言中形容肉類、泥土等比較爛,可以說“爛化化”,重疊液體形態(tài)的“化”字以極言其爛;形容柔軟的物體變得很硬,可以說“硬板板”,板指硬的特點;形容干燥的散狀物,可以說“干散散”;形容人的臉色或花朵等粉嫩惹人憐愛,有揪一揪的沖動,可以說“粉揪揪”;形容事物被液體浸泡的樣子,可以說“水乎乎”;繁昌方言中用“扎實”表堅硬、結實的意思,因此形容事物緊實可以說成“硬扎扎”。
摹態(tài):例如,形容人興致很高的狀態(tài),可以說“勁高高”;形容人謹小慎微的樣子,可以說“小戚戚”,這是含有貶義的說法;形容人病時東倒西歪的樣子,可以說“病歪歪”。
摹聲:例如,穿了潮濕的鞋子走路會發(fā)出類似“嘰嘰”的聲響,因此可以形容潮濕為“潮嘰嘰”;而形容事物干裂發(fā)出的聲音可以說“干咔咔”。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摹擬可以使人切身感受到語言中所形容的形態(tài),十分形象。
二、修辭功能
修辭功能是詞語在語句中所表達的不同的具體意義。繁昌方言中重疊詞有多種功能,可以加強語意、表態(tài)度、加強語言的生動形象等。
(一)加強語意
繁昌方言中可以用疊詞強調(diào)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除上文的“一微微”“一掐掐”“一kk”形容的量極少之外,要形容程度低,還可以說“點點”,如東西“點點多”,個子“點點高”;形容人的肚子或是物體的形狀很圓,可以說“圓鼓浪浪”;去別人家玩稱為“相”,用“相相”可以表示玩的時間、過程比較長;抹桌子可以說成“抹抹桌子”,洗衣服可以說成“洗洗衣服”,把東西擺整齊可以說成“擺擺整齊”,在這里疊詞可以加強語氣,表一定的命令之意。
此外,雙音節(jié)甚至多音節(jié)的詞,也可以利用重疊的形式加強語意,形容人高,可以說“老高老高”,形容味道腥,可以說“瞎腥瞎腥”,形容人話多惹人煩,想要制止,可以說“緊講緊講”;形容綠色的青翠欲滴,可以說“滴綠滴綠”;形容人反應遲鈍的“木知木覺”,也可以重疊成“木知木覺木知木覺”以強調(diào)人比一般情況更遲鈍。
(二)表態(tài)度
重疊詞可以表說話者的態(tài)度,例如,哄小孩子的時候,可以把吃飯說成“吃飯飯”,喝水說成“喝水水”,拍手說成“拍手手”,這表現(xiàn)出說話者對于小孩子的憐愛之情,無重疊詞語則難以表現(xiàn)這種態(tài)度。
重疊詞也可以表現(xiàn)出說話者對于對象的褒貶。例如,繁昌方言中稱呼無所事事的社會人員為“混子”,而比“混子”更有貶義色彩的是“混混子”,簡直有了一種嫌惡的態(tài)度在里面;對于走路、動作歪斜的人,“撇撇子”是一種歧視性的稱呼,表示其動作歪斜已經(jīng)到了令人厭惡的程度。
(三)生動形象
重疊詞可以加強表達效果,達到生動形象的目的。例如,繁昌方言稱蟾蜍為“癩丁咕”,又可稱為“癩癩咕子”,“癩癩”兩字形象地說出了蟾蜍身上長滿癩斑、不好看的樣子;麻雀一類的小鳥,繁昌方言中都可以稱為“雀雀子”,疊字以形容其體型小巧的樣子。
繁昌方言中的重疊詞相比于普通話更顯豐富多樣,表現(xiàn)力強,且富于韻律美,為方言詞匯增添了色彩意義。對重疊詞修辭功能進行分析研究,能幫助人們了解地方風俗人情和語言特色,對繁昌方言的整體研究亦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陳汝東.當代漢語修辭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篇6
1、熾熱和炙熱區(qū)別是在語境中不通用。熾熱是形容在溫度上熱,天氣上這兩詞語,可以互換,都表示極熱。然后炙熱在是形容人熱烈的情緒上,眼神上,不可以互換,只能用熾熱。
2、在用的對象上面前者一般形容陽光,空氣等自然界的,后者形容眼神,皮膚等人的,所以是不能用來形容同一樣東西的。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7
高大挺拔是指某件事物直立而高聳,也可以形容高超出眾。也是指人或事物剛健有力。高大:又高又大,挺:挺拔。
秀美頎長:一般做頎長秀美,形容人的身材瘦高,苗條。所以,這兩個詞語不能用來做近義詞。
高大挺拔近義詞:
高大挺秀:高大,又高又大;挺,挺拔,直;秀,俊秀,秀麗。總體意思:高大挺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8
代表冷靜的字如下:
1、鎮(zhèn)靜 :鎮(zhèn)靜,平穩(wěn),冷靜。保持鎮(zhèn)靜。心情安定、平靜。
2、沉穩(wěn) :漢語詞語,意思是深沉而穩(wěn)重。沉是:一種特征,一般指人的性格。引申義為遇到突發(fā)事件時冷靜,分析情況再做決定。像禾苗生長一樣不知不覺不急不躁。
3、深沉:平靜淡定,形容人的解釋深而不外露表示感情深沉君為人深沉有大度。程度深暮色深沉,深沉的苦悶。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9
筆者認為上述四句中用“身家”是正確的,不能用“身價”。
其一,財產(chǎn)的所有者到底是本人還是家庭沒有必要說得很清楚。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財產(chǎn)私有往往是以家庭共有的形式存在的,夫妻雙方共同生活,付出與獲得的多少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如果夫婦雙方財產(chǎn)分得很清楚,離婚的時候就無所謂財產(chǎn)分割。“家財”一詞的存在就是家庭財產(chǎn)共有這一現(xiàn)象的明證。筆者在《學生辭海》(盛平主編)中查到,“身家”一詞除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兩個義項,還有“財產(chǎn)”這一義項,上述句中當用此義項。
其二,“身價”這個詞語的兩個義項放到句子當中都不對。第一個義項“舊社會里人身買賣的價格”顯然是不可用的,富豪們不用賣身,也沒有價格。第二個義項“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放在句中“億萬身家的大款”,就成了“億萬社會地位的大款”,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社會地位只可用“高”、“低”而絕不可用金錢數(shù)來形容。
現(xiàn)實生活中身價一詞常與金錢連用,比如:2004年,中央電視臺對主持人進行了價值測評,包括地方臺在內(nèi)的100名著名主持人入圍,央視“名嘴”李詠以4億元的身價高居榜首。(《余姚日報》2004年12月15)“袁隆平談‘身價過千億’說”這是《長江日報》2009年10月7日上的標題。這些句子中的“身價”是指“一個人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多少”。對于字典上沒有的這個義項,我們也要能接受。字典是對語言現(xiàn)象的整理總結,是學習語言的工具,是語言規(guī)范化的手段,但絕不是語言應用的鐵律。比如現(xiàn)在廣泛運用的“微博”、“給力”、“閃客”、“驢友”等新詞,字典上都沒有,但大家都在用。再比如我們現(xiàn)在說一個人很“男人”,是說這個人很強悍很威猛;說一個人很“女人”,是說這個人很溫柔很嫵媚。其中的“男人”、“女人”本來是名詞,這里被用作形容詞,詞語在運用中產(chǎn)生了新的義項。《現(xiàn)代漢語字典》已經(jīng)出了第五版,這就說明字典也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的,是略微滯后于生活語言的。
“身家”作為“財產(chǎn)”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分得社會財富的多少。“身價”與“身家”,前者用來形容人創(chuàng)造財富的多少,后者形容人獲得財富的多少。從財富的數(shù)值上看“身家”與“身價”關系比較復雜,像比爾·蓋茨、李嘉誠這些人,他們的“身家”與“身價”的數(shù)值是接近的;像愛因斯坦、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他們的“身家”遠遠小于他們的“身價”。
篇10
成語中蘊含著寶貴的文化財富,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明的輝煌,了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傳統(tǒng)中華美德等眾多方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描寫老師的詞語,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老師的詞語11、門墻桃李:門墻:指師長之門;
桃李:比喻后進者或?qū)W生。稱他人的學生。
2、滿堂灌: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資料在課堂上向?qū)W生灌輸。
3、滿城桃李:桃李:比喻學生。
城中到處都有自我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
4、青過于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比喻學生勝過教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同“青出于藍”。
5、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
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
6、教無常師: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教師。
7、德高望重:德:品德;
望:聲望。贊美教師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8、教無常師:受教不必有固定的教師。
9、良師益友:良:好;
益:有幫忙。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忙的好教師和好朋友。
10、百世之師:世世代代的教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11、研桑心計: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教師,善經(jīng)商;
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于理財。形容善于經(jīng)商致富。
12、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教師。
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描寫老師的詞語2衣缽之傳:原指佛教徒師父把袈裟和食缽傳授給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學問技能的傳授和繼承。
師嚴道尊:本指教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好為人師:喜歡當別人的教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
立雪程門: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經(jīng)師人師:經(jīng)師:研究或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學者;人師:教人如何做人的師表。指教授經(jīng)典學術的學者和培養(yǎng)人才品德的教師。
門生故吏:故吏:過去的吏屬。指學生和老部下。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哪怕只教過自我一天的教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十分尊重教師。
一字師: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二字的教師。
入室弟子:入室:到家;弟子:學生,徒弟。指學問技能得師傳到達高深境地的學生或門徒。
嘔心瀝血: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贊美教師為學生用心的艱苦。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異常耐心,從不厭倦,多用于贊美教師。
描寫老師的詞語3誤人子弟:誤:耽誤。指因無才或不負職責而耽誤人家后輩學生。
不憤不啟:憤:心里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fā)。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fā)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能者為師:會的人就當教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減師半德:謂只學到教師的一半。[由Www.QunZou.Com整理]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學生勝過教師。
青藍冰水:“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略語。
桃李春風: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公門桃李:公:對人的尊稱。尊稱教師引進的后輩栽培的學生。
學無常師:求學沒有固定的教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教師。
學無常師: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師。即凡有點長處學問的人都是教師。
桃李之教:指教師的教誨。
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培養(yǎng)的后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教師宿儒:宿儒:原指長期鉆研儒家經(jīng)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并具有必須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教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描寫老師的詞語41、桃李爭妍:桃李爭妍。
2、勤勤懇懇:勤勞而踏實。
3、盡心盡力:指費盡心力。
4、聰明過人:形容非常聰明。
5、才高八斗:比喻人極有才華。
6、教導有方: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7、研桑心計:形容善于經(jīng)商致富。
8、埋頭苦干: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9、無私奉獻:形容不求回報的付出。
10、和藹可親:態(tài)度溫和,容易接近。
11、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12、后繼有人:有后人繼承前人的事業(yè)。
13、克己奉公: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描寫老師的詞語5博學多識:指人很有學識,懂得很多。
嘔心瀝血:比喻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誨人不倦:教導人時耐心而不知疲倦。
循循善誘: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文思敏捷:形容人的反應快,思維靈活。
指路明燈:指引人朝光明方向前進的人。
恪盡職守:指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
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系毫不馬虎。
誨人不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兢兢業(yè)業(yè):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勤勤懇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