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療法范文
時間:2024-05-29 10:26: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技術新療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療養院應把研究疾病治療方法放在首位
醫學影像學及各種實驗室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臨床對大多數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得到明顯提升,診斷變得相對容易,結合在療養院工作實踐,如我們現在不必再為究竟是缺血性腦血管病、還是出血性腦血管病而猜測,通過CT或MRI在治療醫院就可以明確診斷。來到療養院的療養員疾病的診斷已不再是主要問題,故重點應放在對治療方法的改進上,如何治療以及如何提高療效、降低療養員痛苦、盡可能恢復療養員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是治療的關鍵。
作為在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化學(藥物)方法、物理學(物理)療法已應用很久,兩種療法多為單獨應用,對其療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也是分別進行的,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療養院這種狀況仍無多大改觀。然而隨著“生物-社會-心理”這一新的醫學模式的逐漸形成及推廣,治療方法學也必然會相應轉變,以求與其相適應,對治療方法的綜合性及系統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已是必然趨勢。這種綜合性、系統性的治療方法研究需要多學科工作者的相互協作及共同參與,以團隊攻關方式進行研究。我們認為,只有采取這種方式才能在短時間內做大事情,出大成果。
2物理治療尚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從治療學角度看,如各種介入療法,心臟起搏器、射頻消融、高頻電凝及切割技術、超聲碎石、激光焊接、直線電子加速器、γ刀等等,利用多種物理因子治療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新療法極大地豐富了臨床治療學,而且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及地位。不僅如此,理療學科的發展也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一是物理療法在治療常見病及中老年慢性病方面的優勢,正被人們所承認和接受;二是化學環境的侵害,藥物的濫用所引發的不良反應,也為人們正視和反思。在這種背景下,對提高物理療法的治療范圍及治療水平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尤其是對某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物理療法與化學療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并進行系統的、大樣本的隨機觀察。不論進行何種研究都需要相關臨床科室共同研討,相互結合,密切協作。在療效的評定方面也要客觀化,多采用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或實驗室數據作為評價標準。消除臨床醫生對理療的偏見,取得他們真正的認同并融入其中,已成為理療界需優先解決的問題之一。加強同臨床各科醫師之間的合作,爭取將物理療法作為一種常規治療手段,納入到臨床各學科教學中。只有這樣理療才能充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并擁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3限制物理治療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1缺乏有深度的協作項目關于物理療法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仍處于本學科范圍內,與臨床相關學科合作的項目很少,基本上還是在頸、肩、腰、腿痛或軟組織損傷方面原地踏步,其科研水平較低。
3.2缺少客觀療效評價標準由于多年來理療工作者一直將著眼點放在軟組織損傷這類疾病上,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把患者的主訴及體征變化作為療效判定標準。長久如此,臨床同行就難免對我們產生偏見,對理療效果產生懷疑。認真想來,并不是理療界同仁不想用硬指標,而是我們著眼的那些疾病不易獲得客觀臨床實驗室數據。
3.3臨床學科對理療的偏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盡管理療學療法歷史悠久,先于化學療法,但在內、外、婦、兒等教材上許多屬于理療適應證的疾病,其治療方案中卻未出現物理療法,當然在臨床科的運用上也就很少有人會想到物理治療。故現在無論大病、小病,也不管是全身性疾病還是局部性疾病,只要不能手術的一味地開藥治療。這不僅是理療學界的遺憾,也是整個醫學界的悲哀,因為沒有物理療法參與的治療學不僅是不完整的,而且還存在著重大缺陷。
3.4行業的不規范行為嚴重影響、甚至損毀了理療學的聲譽隨著醫療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儀器生產廠家為了擴大銷售將同類型低中頻治療儀冠以治療不同疾病名稱(如胃病、腎病、骨質增生治療儀等)推銷給社會、家庭及醫院的相關科室,而部分使用者常不論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更不知道各種療法的有機配合,只是機械性地生搬硬套,使得療效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就會導致這部分人產生“理療”效果不過如此的誤解。另外在醫院成本核算的經營政策的引導下,臨床科室為追求自身利益跨專業搞理療,這已成為當今某些醫院的“特色”。一般沒有專業醫師的相應指導,大多數只是安排護士按“說明書”操作而已。在適應證、劑量上把握的不好,因為部分操作者認為理療副作用較小,想當然的認為大劑量或長時間治療一定比小劑量、短時間治療效果佳。這樣不僅傷害了患者,也影響了理療學界的聲譽。
4呼吁治療“大協作”時代的到來
篇2
圖畫心理療法是心理老師以學生創作的圖畫作品為中介,通過學生、圖畫、心理老師,三者之間的互動,發展象征性語言,發現內在真實感受,并將其創造性地整合到人格中,最后使學生發生治療性改變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本文就圖畫心理療法的主要技法和操作技巧進行闡述。
二、主要技法
圖畫心理療法在實施中有一些主要的操作要素,抓住這些主要的操作要素就抓住了圖畫心理治療的關鍵技巧。
1.圖畫的內容
一般情況下,圖畫的內容主要來自3個方面,記憶、想象和真實生活。要畫出記憶畫是具有難度的事,無論對兒童來講,還是成人。大多數情況中,我們畫出的畫都會缺少很多微小的細節,概括性比較強。
我們的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語言表述能力還不強,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很好地開發,這時候,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關注語言的心理療法,可能效果不會十分明顯。如果使用圖畫心理療法,我們只需要給學生紙筆和圖畫工具,便可以通過他們的圖畫內容來了解他們,來給他們提供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2.圖畫的材料和場所
圖畫的材料和場所是繪畫的兩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般我們會用標準A4的畫紙,因為那既能對學生的圖畫篇幅等作出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現出人們圖畫中的一些細節。在圖畫中提供給學生的顏料種類則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圖畫作品的顏色。一般來講,我們圖畫用的顏料必須選擇適合使用對象的圖畫發展水平的種類,比如低年級學生就不大適合選用水粉顏料,可能用蠟筆、油畫棒比較好。
在進行圖畫時,我們要使學生感到安全和溫暖,這樣方便他們自由地畫出各種形象。一般說來,學生在圖畫的時候會不大愿意有人在旁邊觀看。考慮到這個,我們給學生提供的圖畫環境應該盡可能地保證他們的個人空間。
在我們學校,一般都會有心理咨詢室,圖畫的材料也是十分常見的繪畫工具,這給了我們在學校中運用此療法的可能。
3.學生與心理老師的關系
學生與心理老師的關系是影響學生圖畫內容,圖畫過程中表現的重要因素。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互動會對圖畫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一般說來,要讓學生感覺到心理老師是幫助他們、分享他們思想、感受他們情感的人。心理老師的在場和出現不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壓力,或者產生焦慮的感覺。這是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兒童把人物形象畫得很小,但那其實并不是他們低自尊或不安退縮等原因,而是他們感受到了圖畫環境或者心理老師個人的壓力。
三、操作技巧
主要的技法
圖畫心理療法目前發展出了很多的技法,下面對這些技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1.自由畫
圖畫心理療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自由畫。
在實際運用中學生經常會拒絕“自由地把想到的東西畫出來”這個指示。他們會說“我畫得很差”“我對畫畫沒興趣”。這些回應可以解釋成潛意識的抵抗,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說明了相對于語言表達,不擅長圖畫的人要多一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就最好不要繼續要求學生,以防破壞與之建立的治療關系。
另外,考慮到不善于圖畫的學生,心理學家們還陸續提出了多種其他的操作方法。比如,對于那些不善于“自由地畫”的學生,可以給出題目讓他們進行命題作畫。而心理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把夢見的東西畫出來。當然,這并不需要學生們畫得很藝術,只他們需要簡單地勾勒一下就可以了。
2.涂鴉法
涂鴉法是在不進行任何思考的情況下,隨手畫出線條,再根據線條偶然形成的某種意向繪制出圖畫的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
涂鴉法不單單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并進行自我投射,也可以用心理老師和學生交替作畫的游戲式的操作的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交替涂鴉法不單可以表達出學生的潛意識,也可以表達出心理老師本人的潛意識,而這就會給學生一定的影響。交替涂鴉法常見的感想是:“對方畫的線條,我一定畫不出來,很有新鮮感。而且自己信手畫的線條,被對方變成了一幅畫,感到很開心。”另外,學生也會有“他沒有把我畫的線把握好,他沒有重視我”之類的反面感想。
3.家庭描畫法
對于不善于畫畫的人,要畫人物就已經很困難,畫家人就更困難了。這種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圓形家庭畫法,用簡單的圓形來作畫,不善畫畫的人也能輕松地畫出來。從圓的大小我們可以推測出家庭成員對學生影響力的大小,從空間位置關系則可以看出學生的人際關系。用蠟筆涂色的話,還能表現家庭成員每個人的性格。
以上是圖畫心理療法主要的技法和操作技巧,還有一些測試,如畫樹測試,自畫像測試等屬于主要技法的具體的分支,在此不作進一步的闡述。
篇3
關鍵詞:高科技材料;生態建筑;施工
Abstract: Contemporary Chinese materials technology with each passing day, a variety of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emerge, in our architectural circles caused a buildi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innovative climax.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between the two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both to innov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habitation, the new building of the green.Keywords: high-tech material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E835.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生態建筑的內涵
所謂生態建筑, 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運用建筑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 合理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建筑和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 同時具有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和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 以滿足人們居住生活的環境舒適, 使人、自然生態環境、建筑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如利用綠色植物的蒸騰和光合作用來減少建筑廢棄物的排放量和凈化空氣, 改善建筑局部的微氣候條件, 從而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減輕建筑物的環境負荷, 以達到建筑生態化的目的。
2. 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伴隨著科技進步步伐,建筑材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技術成為材料與建筑的媒介,材料與設計的關系也更加密不可分。沒有材料的建筑設計只能是空想,沒有新技術的建筑只能是平庸的。不同的材料代表不同的時代特征,技術水平的先進與落后代表了建筑物的先進性。新材料新技術可以左右設計的流行時尚。同時,新材料新技術兩者之間又密不可分。
3. 新材料新技術在我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全球興起“綠色運動”是人類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之舉,改善生存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今人類共同的主題。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科技與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堅持不懈地全面推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協調。所以現在提出綠色建筑的理念是我國建筑業對循環經濟和全面協調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戰略途徑。目前,在國內已涌現出不少高質量的具有環保、節能、體現綠色建筑理念的優秀建筑作品,如超低能耗的示范樓、紙質新材料環保建筑、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引起了不同層面的人們來自不同角度的評論。盡管在設計理念、美學層面等都有異議,但是它們對我國建筑技術和材料的進步推動作用確是史無前例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來了一場科技的大變革,國家游泳中心(以下簡稱水立方)就是其中的代表,主要表現在:
① 建筑結構選型:
水立方采用骨架支承薄膜結構的新技術,以鋼結構骨架支承為主。水立方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門窗、柱子、墻等,取而代之的是多面體空間鋼結構拼接而成,這種結構既很好的解決了力的傳遞問題,同時多邊形的形狀使建筑的整體性得到加強。
② ETFE建筑新型建筑材料:
水立方采用的ETFE(乙烯-四氯乙烯)充氣薄膜新材料作為建筑的維護結構,既美觀又實用。這種膜材料是一種柔性材料,具有延展性好、自重輕、屈服強度高、透明度良好、保溫隔熱、隔聲、防水和隔水性能好等優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防火功能,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阻燃防火材料,遇到火災時,它除了具有阻燃等功能外,還能破裂,這就為人員的疏散和救援提供了便利條件。值得一提是,ETFE這種材料的結構做法雖然在以往的標準構造圖集中沒有出現過,但是其功能的運用確是符合傳統的,從而實現了建筑的再創造。
4. 新高材料技術下的生態建筑
當前注重技術的生態建筑的特點可歸納為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固定的建筑結構變成相對于氣候可以自我調整的圍合結構。隨著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技術的發展, 高技術生態建筑將逐漸出現在我們身邊; 用高技術生態建筑去解決人與環境的關系, 促進人與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生態建筑的特性主要體現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超低能耗、生態綠化、健康空調、再生能源、綠色建筑、智能控制、資源回用、舒適環境。
4.1 通風、采光和溫度調控
高技術生態建筑通常把通風、采光和取暖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理查德羅杰斯等一派的建筑師在設計中以先進技術為重要工具, 他們通過智能化設計來提高對生態環境的綜合利用。智能化建筑結構的外墻系統可以對氣候作出反應, 這可以控制太陽熱的吸收和損失、使自然采光最大化、自然通風合理化。
如雙層外墻系統的兩層幕墻中間有智能葉片, 它根據環境的變化來調節室內通風和電子玻璃根據氣候變化調節太陽對墻的照射來改變室內的光照和溫度, 使室內環境更舒服適宜。
4.2 低耗能和再生能源
高技術建筑倡導建造過程中耗能低及運行中建筑耗能主要依賴自然再生能源。如英國愛丁堡的Jo hn Menzies HQ 反映了一些低耗能的處理方法。該建筑的辦公區進深12 m, 通過中庭獲得自然通風和采光; 固定在混凝土架上的橢圓形拱腹式的樓板系統容納了各種管線, 這些管線能滿足照明、通風、冷卻等需要。由百葉和低反射雙層玻璃構成的窗戶可以在夏季根據氣候打開、調整, 混合式的空調調控模式可以根據環境條件選擇自然通風或人工空調來保證室內的環境質量。現代有相當一部分建筑利用了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鍋爐、太陽能供冷與供暖、太陽能光電利用等。為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和安全美觀, 國家建設部、經貿委及太陽能生產商都在致力于實現建筑和太陽能的有機結合、一體化設計。這使建筑既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 又安全健康。瑞典馬爾默市的西港區的“住01”社區所用能源是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北港區的風力發電機提供了“住01”社區的大部分能源, 安裝在屋面上和建筑立面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其余部分。百分之百當地能源供給使“住01”社區成為可持續能源技術的典范。
4.3生態綠化和綠色建筑
墻體綠化完善了高技術生態建筑的生態化和綠化。馬來西亞的Menara Mesiniaga 大廈最引人注目的是綿綿不斷的植被將整個大樓變成一座“空中花園”。一條綠化帶從三層樓高的一片草坪開始環繞大樓盤旋而上, 成為立面墻的主要構成元素, 大樓的各種平臺也種植了植被。這些植物綠化使樓內空間的空氣更清新, 同時植被還可以吸收室內的廢氣、凈化空氣, 遮擋太陽的直射, 創造了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 使建筑更健康、環保。
4.4資源回用
瑞典哈默比湖城擁有獨立的生態系統。它的污水處理站在處理污水和廢水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得以回用, 產生的養分通過新技術的處理回用于農田, 對污水和有機垃圾處理產生的沼氣用于家用沼氣爐燃氣和環境友好型轎車、公車的燃料。
總之,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設計思想不斷的融合創新,人們對與建筑設計中“設計”一詞的理解也趨向理性規劃的范疇。物質技術手段發展到一定程度,舊的藝術手法就不能適應。就必須拋棄,而必須尋求新的或新水平的物質技術手段相適應的藝術手法。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進步,使人們的審美不斷變化,建筑形式在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需求不同時也在發生著變化。不同的材料技術對于建筑的外形、表現形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材料怎么更新,技術怎么進步,建筑的發展都會朝著以人為本、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1] 王蘭.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實踐中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 2010(23)
篇4
關鍵詞:新型建筑材料,發展,應用
前言:從現代建筑的建筑情況來看,建筑材料費用中占了百分之五十,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建筑材料的品種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了建筑與結構形式,甚至還會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由于眾多建筑事故的發生,國家對于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進行了嚴格的監控,促進國家政策調整和企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新型建筑材料的開發、使用和生產,不僅促進了社會的不斷進步,而且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1、 關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概述
建筑材料的發展與土木工程是相互推動的過程,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發展,建筑材料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它與資源、能源以及環境等各個因素進行緊密結合,為了保護環境,新型建筑材料需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新型建筑材料包含了新出現制品和原料,因此利用原有材料生產新制品主要區別于砂石和磚石等新的品種。新型建筑材料可以從材質上進行分類:天然材料、化學材料、非金屬材料以及金屬材料等類型;從功能上分類:裝飾材料、墻體材料、門窗材料、保溫材料和防水材料等類型。新型建筑材料的這些類型不僅重量輕、強度高、節能、保溫,而且有非常好的裝飾效果。因此,有些新型建筑材料不僅在品質方面有極大的提升,而且施工的方法非常的簡便,可以減少大量的工期,還能做成各種各樣的色彩,從而滿足人們的各種審美的要求;有的新型建筑材料只有利用現有煤灰、煤矸石等廢棄物進行制成,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耕地占用面積。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及應用,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效益,還會帶來更多的環境效益和社會的效益。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可以改善我國城鄉居民的環境,而且在環保、資源以及節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 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新型建材工業完成一個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而且在全國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成為建材工業重要產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給新型建材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發展市場。全國新型建材可謂是星羅棋布,但是在市場的推動下,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新型建材的流通網,大部分國外的建筑材料我國已經可以生產,尤其是一些賓館的建筑材料,不同檔次、不同花色的裝飾材料,為我國城鄉人民居住提供了更多優質的保障。
3、新型建筑材料的特點
3.1復合型材料。所謂的復合化就是將有機與無機、無機與無機材料,通過一定的比例復合,在特殊的條件下,利用先進的技術工藝,集中材料的優良性,從而得到性能更加優良的復合型材料。
3.2功能更強大。隨著建筑材料的工藝水平越來越高,對于材料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它要求新型材料從單一功能性慢慢向多功能方向進行發展。現代建筑要求材料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一般需求,同時還需要兼具呼吸、防火、防霉和防菌和滅菌的效果。
3.3實現綠化和節能化。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居住條件正在不斷地改善,新型建筑材料要求數量在不斷地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質量,要求材料要具有非常良好的功能,要求材料無毒,對于人體的健康沒有害處,對于環境也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就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對人體不僅需要無害,而且還需要有更多的功能。
4、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應用
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非常廣泛,從國家體育館到民用住宅,都可以看到新型建筑材料,我國的水立方就是采用了新型的環保節能材料,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優秀建筑,都需要用到新型建筑材料。各城市的商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在施工的時候采用了一些保溫隔熱的材料、礦棉吸聲板和防水涂料等。人類消費觀念的改變,新型的裝修材料將成為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標志。新型裝修材料的品種是非常多的,有裝飾石膏板和塑料異型材料、墻布和壁紙等,這些新型建筑材料同時還應用于影劇院以及酒店等。
4.1發展節能型建材。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因此能源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要向科學化生產建筑材料的方向發展,如發展塑料管道代表的金屬管道、塑料地板慢慢會代替陶瓷地磚,越來越多的質輕、耐久而且防污染的環保型輕質人造石將會代替外墻磚。這些節能型的建材不僅有傳統建筑材的優點,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不需要損耗大量的能源。
4.2發展綠色新型建筑材料。
傳統的建筑材料不僅污染大,而且對于人體的損害極大。隨著住房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住房質量和美觀要求非常的高,尤其對于新型的建筑材料提出更高防污染要求,杜絕一些一次性的建筑材料;為了保護環境,通過科學家以及建筑學家的研究,綠色新型建筑材料應運而生,在建筑裝飾裝修方面,因為國家對于材料方面的價格需要有定額的規定,尤其是人們對于環保和健康需要有進一步的認識,新聚合物型綠色無毒的材料已經慢慢被人們接受,未來的綠色建材將會大受歡迎。
4.3新型水泥的應用
水泥作為一種常見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新型水泥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進一步推動了建筑業的發展和進步。新型水泥克服了傳統水泥的缺陷,具有傳統水泥不具備的優點,因而被廣泛的使用。新型水泥的種類很多,包括復合水泥、膨脹水泥、高強水泥,不同類型的水泥有各自的特點。在施工中,應根據施工要求和施工目的,選擇最適合的類型。復合水泥是指參雜了兩種以上的材料混合制成的新型水泥。膨脹水泥是指在水泥硬化成型的過程中,不會像普通水泥一樣發生收縮,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工程質量,而且,由于膨脹水泥的膨脹特征,還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膨脹,硬化后不會降低強度。高強水泥是指水泥能夠短時間內能夠快速硬化成型,有效的縮短了施工時間,節約施工成本,保證工程的進度。各種不同的新型水泥特點各不一樣,但是都有自身的有點,都比普通水泥的適應性更強,適用范圍也更廣。所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型水泥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4.4 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的應用
一直以來,節能環保都是建筑工程發展的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環保節能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對建筑物的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建筑物的節能環保工作,保溫隔熱是重中之重,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的出現有力的推動了建筑工程的節能環保工作
5 結語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密度日益加大,城市功能日趨強化和集中。所以需要建造更多的高層建筑,以此解決眾多人口的居住問題和金融、行政、文化、商貿等部門的辦公空間,新型材料的使用推動著建筑業的繼續發展和壯大。新型材料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還存著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進一步的解決。在建筑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要解決新型材料應用中的各項問題,推動新型材料的應用和發展,促進建筑業的發展進步,更好地推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國臣.探討我國施工企業存貨管理存在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7).
篇5
醫院現設置床位600張,每年門診接診患者40萬余人次;醫院設有內(5個病區)、外(4個病區)、婦產(2個病區)、兒(2個病區)、新生兒、中醫、急診、眼、耳鼻喉、口腔、麻醉、介入科、CT、核磁共振、放射、B超、胃鏡、檢驗、心電、醫技功能、職能等50多個科室。
近年來,醫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新住院大樓并于2012年12月底成功投入使用。目前擁有百級手術室1間、千級手術室2間、萬級手術室5間、正負壓手術室1間,為外科手術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繼承、創新、競爭、和諧”的院訓引領下,醫院開展了多學科、多領域的微創技術應用,重點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骨科及介入放射科開展微創技術,提高了治療效果,切實方便了基層患者的就診,降低了就醫負擔。
一、腔鏡技術
醫院于2004年陸續引進腹腔鏡系統、日本奧林巴斯電切鏡、等離子電切鏡、關節鏡、膀胱鏡等先進醫療設備。
1、腹腔鏡
廣泛應用于普外科、婦科和泌尿外科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其治療方法是利用腹腔鏡的攝像系統,把圖像顯示在屏幕上而進行手術操作,僅需在腹部打2-4個小孔就可以完成的一種微創手術。
腹腔鏡手術優點在于無需作腹部大切口,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免去了大切口對機體造成的創傷及由此引起對代謝及生理的嚴重干擾和切口并發癥。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一般僅需住院3-5天)、切口疤痕小等優點。
2、膀胱鏡
膀胱鏡的引進,徹底解決了B型超聲掃描及X線檢查等手段仍不能明確診斷的膀胱、尿道及上尿路疾病。它能迅速確定血尿的原因及出血部位,膀胱腫瘤部位及大小以及膀胱腫瘤活檢,能夠確定和取出膀胱異物或結石等。
3、關節鏡
關節鏡手術的優點:
(1)真正的微創手術,切口小,符合美觀要求。
(2)診斷更準確,手術更精細、更安全,效果更顯著,好于傳統切開術。
(3)組織損傷少,術后恢復快,通常第二天就可以行走和生活自理。
(4)住院時間短,醫療費用低。
(5)肩、膝、肘、踝、髖等關節均適用。
截至2013年12月,普通外科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500余例;婦產科開展腹腔鏡下附件手術30余例,宮腔鏡檢查30余例;泌尿科開展前列腺電切、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腹腔鏡腎臟手術等微創手術1000余例,膀胱鏡檢查1000余例;其中“經尿道切除前列腺技術”榮獲2007年榆林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骨科開展關節鏡手術30余例。
二、碎石技術
2004年,醫院引進金型M-2000B型全程B超監控沖擊波體外碎石機,開展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
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是B超對泌尿系結石(腎、輸尿管、膀胱)進行體外定位,利用高能沖擊波聚焦后作用于結石,使之裂解,經下尿路由體外排出,該項技術具有無創、無痛、治療費用低等諸多優點已被國內多家醫院采用,目前80%以上的腎、輸尿管、膀胱結石均可采用此方法治療,醫院在開展此項技術以來,已成功治愈泌尿系結石患者1200余例。
三、介入放射技術
目前可開展血管介入(宮外孕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血栓性脈管炎、深靜脈血栓的消溶術等)、非血管介入(輸卵管梗阻介入再通術、腰椎間盤突出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氧化術,經皮椎體成形術等)的治療。
臭氧療法治療椎間盤突出術是椎間盤臭氧分子消融術,屬于微創介入治療的范疇。原理是:利用臭氧的強氧化。通過破壞髓核基質中的蛋白多糖導致髓核失水萎縮,解除突出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臭氧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可以大大降低術后椎間盤感染的幾率。
截至2013年12月,開展椎間盤術700余例,輸卵管再通300余例,動脈栓塞2例。
篇6
關鍵詞:光伏發電材料 轉換效率 新進展 規模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TK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002-01
隨著太陽能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簡稱“光伏發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更多新材料和新技術不斷涌現。本文將著重介紹近期光伏發電材料技術的進展,并簡述規模化應用趨勢。
1 太陽能光伏效應
光伏材料將光能轉換為電能,這個過程叫做光伏效應。光伏效應的過程即半導體材料吸收光子能量,使到半導體中的原子發生原子能級躍遷,然后釋放電子并形成電壓的過程。入射光子的能量e=hν,(h為普朗克常數,ν為入射光子的頻率),只有當入射光子的頻率達到一定數值,使到入射光子的能量e大于半導體能級躍遷并釋放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禁帶寬度,才能使原子能級躍遷并產生電子。
2 太陽能光伏應用常見材料特性
根據NREL的最新光伏轉換效率統計發現[1],近年來,光伏轉換效率在全世界的各個實驗室不斷被刷新,為光伏發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1 多重結和單重結III-V族材料
多重結和單重結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在多重太陽聚焦下,單重結的效率可達20%~30%,而三重結材料的光伏轉換效率,可達到40%。2011年在美國Solar-Junction公司的試驗數據顯示最高的轉換效率為43.5%[1]。在2006年,Emcore公司推出了有效面積為108mm2的三重結太陽能電池,其在200余倍聚焦數下能量轉換效率達到37%[2]。多重結材料生長制備一般采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這需要精密的材料配比控制和生長速率控制,成本較高,加上重結III-V族材料如Ga、As和Ge在地殼中的含量還不到10%~5%,綜合考慮下更適用于高密度輻照下的光電轉換。
2.2 單晶硅和多晶硅
在硅系太陽能電池中,單晶硅大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技術最成熟。UNSW大學在2000年以前就已經實現25%的單晶硅材料的轉換效率。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其優點是能直接制備出適于規模化生產的大尺寸方型硅錠,制造過程簡單、省電、節約硅材料,對材質要求也較低。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太陽能系統在2005年前發表的最高的多晶硅轉換效率為20.4%。在實規模化應用中,多為單晶硅產品,其效率在13%~16%左右。
2.3 薄膜技術
薄膜技術可采用的材料包括無定型硅、多晶硅、微晶硅以及碲化鎘(CdTe)和銅銦硒(CIS)等,其電池的轉換效率從12%~20%不等。薄膜技術電池可通過薄膜制備方法如射頻建設、真空蒸發等將這些材料沉積到玻璃基板甚至柔軟的基板上制作。其制備簡單,轉換效率也不低,據報道,CuInGaSe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19.2%[3]。由于銅、銦和硒材料資源相對豐富,薄膜技術制備簡單,其成本低很多,適合大規模應用。
2.4 有機聚合物、無機聚合物和燃料敏化物太陽能電池
目前,這幾種材料仍然在研究、開發和探索之中。目前實驗室數據為有機聚合物的效率為10.6%、無機聚合物的效率為10.1%和染料敏化物的效率為11.4%[1]。這些材料制成的太陽能電池成本遠遠低于半導體材料,而且可以制備柔軟底板的大面積電池。因其制作成本也遠遠低于半導體材料,而且可以制備柔底板的大面積電池,適合用于建筑物上。
2.5 新興材料
基于薄膜技術的表面等離子材料,一般用玻璃、塑料或者鋼材來做襯底,這樣可以降低成本。目前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在薄膜太陽能面板上放置金屬納米粒子,光入射后,金屬納米粒子實現等離子共振然后對光進行散射,這樣增加光吸收而無需增加更多的薄膜電池層,從而實現效率的提高,其效率可預計能達到40%~60%。
另外一種新型材料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石墨烯。這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這種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目前最新研究得到的效率為8.6%[4]。
2.6 其他
基于納米科技的量子點、量子阱和超晶格材料也有不少機構在研究。此類型材料的優勢一般是可更好地匹配太陽能光譜,但其研究還比較少,目前的效率不高,離穩定性和量產化還有一段距離。研究指出[5],相對于常規的塊狀太陽能電池,多量子阱、超晶格以及量子點用于光伏設備可大大提高理論上的最大效率,可實現光伏轉換效率達40%甚至更高。
3 結語
隨著光伏發電材料的不斷深入研究和試驗,可以預測在未來的5~10年,將會有越來越多新型和改進型材料的出現,逐步解決材料的吸收問題,效率問題,穩定性問題,工藝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問題。從規模化生產和應用的角度看,硅技術、薄膜技術和聚合物電池仍為主導,量子點和納米技術將給傳統技術帶來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 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ies (revision 2012.04.04), http:///wiki/File:PVeff(rev120404).jpg.
[2] EMCORE T1000 Cell-Triple-Junction High-Efficiency Solar Cells for Terrestrial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R].Http:///assets/photovoltaics/T1000%20Data%20Sheet%20March%2007.pdf.
[3] 方祖捷,陳高庭,葉青.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激光,2009,1,36(1):5-14.
篇7
目的 觀察采用電腦中頻電療法配合拔罐方法治療便秘的效果。方法 (1)電腦中頻電療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鐘,5次為一療程。(2)拔罐,隔日1次,留罐5~10分鐘,3次為一療程。 (3)心理疏導,以幫助患者緩解害怕解便時疼痛的心理壓力。結果 經本方法治療總有效率達100%。結論 此方法治療便秘療效顯著,多數患者在治療1~2次后見效,治療5次便秘完全緩解,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便秘 電腦中頻 電療 拔罐 心理治療
在人們生活中便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一旦便秘會使人十分痛苦;近年來,筆者采用電腦中頻電療法配合拔罐方法治療便秘,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4歲;療程最短2天,最長10天,平均6天。
1.2 治療方法
1.2.1 電腦中頻電療法 將正、負兩極極板用濕布墊套住(極板面積約為8cm×10cm),平行固定于患者腹部,臍周兩側,天樞穴為主,極板,使其有一定壓力,以處方7治療,劑量為患者最大耐受量,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0分鐘,5次為一療程。
1.2.2 拔罐 取穴:神闕穴(俗你肚臍眼)。拔罐方法:讓病人仰臥位,取中號火罐,用閃火法,迅速將火罐拔于神闕穴上,留罐5~10分鐘。使其局部充血最好,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1.2.3 心理疏導 根據患者心理狀態,采用心理療法幫助患者解除對解便困難及解便疼痛的緊張和恐懼感。
1.3 療效標準 治愈:大便通暢,每日1次,排便困難及解便痛消失;好轉:治療一療程后,大便通暢,2~3天1次,排便困難明顯改善、解便痛減輕;無效:治療一療程后,排便困難無改善。
2 治療效果
2.1 治療效果 治愈:便秘患者24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100%。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4歲,干部,門診病人,2003年10月初診。主訴:便秘一年余,近日加重,大便不通3天,有便意不能便出,用手掏出如鐵彈樣干糞團,痛苦至極。伴頭暈、乏力、腹痛、腹脹、食欲下降,口臭。曾服用果導片,蜂蜜,外用開塞露效果不佳。查體:舌苔黃、脈滑實、采用上述方法治療1次,大便當日排出。繼續治療一療程后,每日大便1次,便質變軟,諸癥消失。隨訪3個月后,大便通暢,隨訪至今未出現便秘。
3 體會
3.1 便秘多由素體陽盛,腸胃積熱;或情志失和,氣機郁滯或氣血不足,下元虧損;或陽虛體弱陰寒凝結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發生便秘。電腦中頻電療法治療便秘,以指數波調制為主,調制最低頻率達0.125Hz[1],為增加腸道平滑肌張力,加強平滑肌的收縮力,從而促進正常排便功能恢復。
3.2 神闕穴 即神氣通行之門戶[2],屬任脈,撥此穴位,具有通其經脈,營其逆順,調其氣血,氣行血則行,營衛通暢,得以排之功效。
3.3 拔神闕穴,要注意依勢久暫,病情輕重,身體素質而定,一般初次拔罐者,手法宜輕,時間略短,以后逐漸加大吸撥力,避免因緊張而出現暈罐反應。
3.4 給患者講解人的機體生理代謝過程,調節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適量的粗纖維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解心理對解便時疼痛的恐懼,以緩解患者的心理緊張感。
3.5 此方法治療便秘療效顯著,多在治療1~2次后見效。療程長者,需堅持治療1~2個療程,對于腹部膨滿,緊張等癥狀嚴重者,可酌情服用瀉藥,但注意不能長期使用瀉藥,以免產生藥物依賴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心臟介入治療;急性心臟壓塞;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9(a)-0140-02
心臟壓塞是心臟介入術后少見而又危急的并發癥,介入術后發生急性心臟壓塞的初始癥狀不典型,胸悶、胸痛等癥狀易與原發病癥狀相混淆,血壓下降、惡心、嘔吐等癥狀與血管迷走反射癥狀類似,易被誤診[1]。本研究主要探討心臟介入治療并發急性心臟壓塞的術前護理搶救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實施心臟介入手術后發生急性心臟壓塞的患者6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51~78歲,平均(66.8±2.5)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0~78歲,平均(65.9±2.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如一般護理、飲食指導、心電監護等,觀察組采用以下護理方法。
1.2.1 病情觀察護理 護理人員應了解急性心臟壓塞的臨床表現,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雖然在心臟介入治療后較少出現心臟壓塞,但是其一旦發生,往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在術后幾小時內發生,此時多數患者已返回病房,不能及時進行X線檢查,發病后心臟功能較快出現失代償甚至急性心力衰竭等癥狀[2]。護理上要爭分奪秒地解除患者的原發疾病癥狀,盡量減少心臟壓塞的持續時間以減輕對患者心臟功能的傷害,因此,作為心臟病病房護理人員,對于行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應實施24 h床旁心電監護,在患者返回病房后的6 h內做到每30分鐘監測并記錄1次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給予常規吸氧、適當鎮靜等處理,針對突發性的血壓下降、脈壓變小以及出現頸靜脈怒張者應注意通過聽診器聽診患者的心音變化,一旦出現心音低鈍時應立即報告醫師,同時針對突發胸痛并存在極度煩躁不安、血壓波動明顯、尤其是脈壓變小顯著的患者在護理上要提高重視。
1.2.2 藥物治療護理 心臟介入治療患者需全身肝素化[3],一旦出現心臟壓塞,應該立即停止使用抗凝藥物,同時根據患者ACT結果和使用肝素的總量計算其拮抗藥魚精蛋白的量,以盡量減少出血量及減緩病情進展,同時,對于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者,可以適當通過輸注血小板進行對抗,并做好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及積極搶救的準備。
1.2.3 心理護理 心臟壓塞患者由于發病突然、發展迅速,并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在進行護理搶救時應忙而不亂,井井有條[4]。護理上通過關心體貼的語言和肢體溝通,并做好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盡量減少醫患糾紛,并提高醫學干預的順利性。一旦出現心臟壓塞,應告知患者,此病雖然來勢兇猛,但只要發現及時,進行心包穿刺引流后其治療效果還是較為理想的,并告知患者治療后的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穩定患者及其家屬的激動焦慮情緒,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信心。
1.3 臨床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心臟壓塞及時發現率與救治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及醫患糾紛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進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臟壓塞及時發現率與救治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心臟壓塞及時發現率與救治成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醫患糾紛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P
3 討論
急性心臟壓塞是指心包內液體增加速度快或心包積液量大引起心包腔內壓快速增加,導致心臟舒張充盈受限及兩側心室每搏輸出量降低的臨床綜合征[5-6]。雖然此病不是心臟介入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但是其發病急、危險性高,如果不及時發現,患者預后極差,但是如果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此病,并積極進行處理,其預后較好[7-8]。對于此并發癥的防治,護理人員應該把好第一關。本研究主要探討對于心臟介入治療后出現急性心臟壓塞的護理救治方法,首先,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急性心臟壓塞后的臨床表現,以免延誤診斷或錯誤診斷;另外,加強護理人員對心電監護重要性的認識,學會通過心電監護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時發現病情,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本研究提示,有效的護理干預后能更準確地發現急性心臟壓塞,并在第一時間進行醫學干預,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洪蕾,張傳蓮.PCI術后急性心包填塞早期識別搶救與護理[J].哈爾濱醫藥,2012,32(4):272-273.
[2] 楊柳.1例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病人并發心包填塞的急救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4):1342-1343.
[3] 紀宏斌,韓玉萍.心肌梗死溶栓或介入治療后慢性心包填塞引流術的護理體會[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11):1444,1447.
[4] 潘立群,王蓉.5例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2(3):68.
[5] 張玉玲.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致急性心包填塞2例的搶救與護理[J].實用全科醫學,2006,4(2):245-246.
[6] 甘小惠,常蕓,王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并發冠脈穿孔及急性心包填塞的搶救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7):1622-1623.
篇9
致力打造完整產業鏈
天晟新材主營高分子發泡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世界上僅有瑞士AIREX公司、瑞典DIAB公司等2家公司擁有此產品的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并且對技術進行封鎖。天晟新材是國內第一家研發多項泡沫材料技術并投入工業化生產的公司,打破了國外大公司的壟斷地位。
天晟新材2007年底成功研發高分子結構泡沫材料,為國內首創,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2008年開始天晟新材又自行設計結構泡沫生產線的生產流程,于2009年建成投產。2009年二季度,天晟新材開發的國內首條高分子結構泡沫材料生產線投產,至2009年底生產結構泡沫1072噸,實現銷售收入6055.4萬元,國內市場占有率為9.44%左右。
之所以能在新材料行業迅速崛起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是與天晟新材積累多年生產經驗打造出來的完整產業鏈密切相關的。材料生產行業在原材料和終端客戶市場這兩個上下游市場中間能夠發展壯大,最關鍵的就是找到這條產業鏈的關鍵點,并占據其控制地位。
天晟新材具有完整的產品線,從各種高分子軟質發泡材料、結構泡沫材料的研發到規模化生產,再到制品的精密加工,進而到不同產品組成成套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具成本優勢的全套最佳解決方案,同時配合客戶共同完成新產品或者新應用的開發。
通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天晟新材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并獲得了較高的收益。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度軟質發泡系列產品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587.80萬元、22727.75萬元和18797.4萬元。
下游行業發展帶動企業高增長
高分子發泡材料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強度高,質量輕等獨特優勢,在家電、電子、電力、交通等各個領域倍受青睞,其行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發展重點將圍繞現代交通運輸、高效清潔能源、環境資源、民生產業和國防領域五大方向展開。風電行業的發展、國家對軌道交通、節能建筑的持續大規模投入等為結構泡沫材料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5年到2012年全球結構泡沫材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其年復合增長率為24.97%。預計隨著風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其他行業的需求拉動,這種增長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近些年來,下游市場的不斷開拓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而這些行業的發展也刺激了公司整體產能的進一步提高。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加快了行業內企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了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一點在天晟新材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助推作用,未來,天晟新材將迎來更大發展契機。
募投項目擴大領先優勢
篇10
近10年來骨科出現了許多醫療新技術。包括內固定技術、微創骨科以及康復支具等,有利的促進了骨科相關疾病護理和理論,給骨科護理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1 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與骨科護理
內固定技術的發展其代表是A0組織,它是一種設計非常精細的內固定系統,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極大地方便了臨床護理工作,如脛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鋼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護士在進行不同護理的同時還要注意石膏的護理與觀察。而現在由于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采用鋼板內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護理工作由繁瑣變得簡單,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減少了由于長期臥床所致的并發癥,有利于肢體的康復。然而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雖然在某些方面簡化了臨床護理的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對我們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難度高、危險大的手術現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我們可以經胸腔或胸腹聯合人路來完成脊柱結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內固定術,脊柱側彎的前路矯形內固定術等。要求護士在術前、術后的護理以及術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問題。
1.1 重視術前患者的心理支持 在手術前,患者雖然思想上已經做好手術準備,但是對于具體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效果仍然是顧慮較大。護士應向患者大致介紹手術情況和方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完善術前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術前教育能夠清除患者的焦慮、恐懼隋緒,使其積極配合,應特別注意術前教育。年齡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因兒童手術往往由父母決定,術前教育主要針對家長進行。但對于少年患者,應考慮患者本人對手術的接受能力,在實施術前教育中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膽怯和迷茫。術前教育應包括介紹手術室的先進儀器設備、對疾病的診治水平、手術方式、手術優點及手術中的安全保護措施等,從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 完善的術前護理準備 現代骨科手術不在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人路。而是經常可從胸腔、腹腔或胸腹聯合人路顯露脊柱。所以術前護理除常規準備外,還應包括肺部的準備、胃腸道的準備、皮膚的準備等。
1.3 熟練的術中配合 精細的內固定系統必然帶來內固定系統的繁瑣。因此,手術護士對器械的熟練程度是關系到手術配合和諧的關鍵。AO對于常用的手術內固定系統,對手術室的護士進行定期培訓,讓護士經常進行拆卸演練,熟悉各種裝置的名稱及使用方法。對于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縮短手術時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4 周密的術后觀察及護理 無論何種內固定手術,都應密切觀察術前、術后肢體的運動感覺及血運的變化。對于經胸腔行脊柱前路內固定的患者,術后都有閉式引流管,除常規護理外,還應經常觀察患者是否有胸悶、氣短的現象,并注意觀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顏色。
2 微創骨科的發展對骨科護理的影響
近年來微創骨科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80年代出現的關節鏡技術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較成熟的微創骨科技術。如經皮椎間盤鏡下椎板間開窗、椎間盤摘除術,經胸腔鏡經脊柱側彎矯形內固定術,脊柱結核、腫瘤等病灶清除活檢術等,而相應的內鏡技術要求護理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
2.1 皮膚準備 術前一般不進行刮除體毛的工作,因為內鏡技術手術切口小,感染的機會少,現有文獻報道,在手術前1天刮除體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創口,在這些微小的創口中,容易殘留細菌,從而造成感染的機會增加,所以現在術前皮膚準備應轉變觀念,不需常規刮除體毛。如確須備皮,可在手術室進行,而且只需刮除手術切口周圍的體毛即可。
2.2 康復指導 由于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較快,臥床時間常由手術前l周縮短到術后當日即可下床。所以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是術前和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如關節鏡下異體肌腱移植修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術前教會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術后第2天即可讓患者進行鍛煉。對患者早期恢復關節的穩定,減少打“軟腿”情況.恢復移植肌腱的正常張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于頸椎間盤鏡行椎板間開窗,核摘除術的患者,術前應該教會患者正確的上下床姿勢,在術后第2天就可鼓勵患者下床進行鍛煉。
2.3 熟悉操作系統 微創技術通常是在監視下完成的手術,除特殊的手術區域外,還常有復雜又精細的光學照象系統和圖象采集系統。所以,手術護士對于系統的熟悉程度尤為重要,對于這些系統良好維護也是必不可少的。
2.4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微創骨科的手術雖然創傷很小,但也會出現一些并發癥。比如關節鏡手術易導致動脈損傷,胸腔鏡手術易導致血胸等。因此手術后的觀察很重要,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下肢的血運和感覺運動變化,患者有無心慌、氣短等癥狀的發生。
3 支具的發展對骨科康復護理的影響
支具治療很早就已出現,有時是作為重要的保守治療手段,比如先天性髖脫位的支具治療,大多數時候是作為手術后的輔助治療,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藝的影響,支具治療一直未能引起重視。近年來,隨著材料工藝的發展,支具治療也越來越多。
3.1 支具、功能鍛煉并用 支具治療使單純的基礎護理逐漸轉向康復護理,對我們護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療中,橈神經損傷的患者,維持關節的功能性,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僅能防止患者出現垂腕、垂指畸形,同時可以鍛煉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縮。所以,護士不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時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