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會說話范文
時間:2023-03-22 01:2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眼睛會說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它又大又圓,烏黑發亮,能射出炯炯有神的光芒。時而鼓勵,時而嚴厲,時而溫暖,時而慈祥,時而------那就是我們班主任張老師那雙大眼睛——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記得有一次,張老師讓我們回答一道問題,很多同學都已經把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老師不叫他。因為我膽子小,從來不敢回答問題。我非常害怕老師叫我,但又希望老師和同學對我刮目相看。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手舉到胸前。心里想:老師會不會叫我?我答錯了怎么辦?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心里正想著,沒想到老師第一個把我叫了起來。我一下子慌神了,心里撲通撲通直跳,一下子忘了該說什么了。這時,老師用鼓勵的目光看著我,好像在說:“別緊張,慢慢來,你會回答出來的。”看著老師慈祥的眼神,我的心情漸漸又平靜下來,問題的答案又回到了腦海里。我鼓起勇氣大聲地回答出老師的提問。這時,老師的目光中又充滿了喜悅之情,好像在說:“你回答得很好,你戰勝了自己。”
還有一次,老師都已經開始講課了,但我還忘乎所以地搞我的創作—在那里折紙,沒有在聽老師講課。老師一直用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看著我,好像在說:“不要再玩了,要好好聽課。”可是我還無動于衷,好像沒有那一回事一樣,折完一個又折下一個。突然,同桌用胳膊碰了我一下,我抬頭一看,老師正用嚴厲的目光告訴我:“怎么不聽講了。”我馬上把東西放進書包里,認認真真地開始聽講了。從那一回以后,我上課的時候再也沒有玩東西了。
這雙會說話的眼睛天天陪伴著我,讓我不斷地改正錯誤,使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篇2
老師她有一頭漂亮的卷發,講的課生動有趣。但是,永遠銘記在我心上的卻是她那雙充滿著愛的眼睛。
這雙眼睛還有特異功能,那就是—-它會說話!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我們端端正正坐著聽老師講課。可偏偏有幾位同學“身在曹營心在漢”,還眷戀著小操場。這時老師那雙如同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就開始說話了。老師的目光落在有位同學的身上,只見他眼睛直直地看著窗外,正“專心致志”地聽小鳥唱歌呢!老師嚴厲的目光顯然在說:“這位同學,再走神我就把你‘請’上來當‘門神’!”那位同學也真是臉皮厚,最終還是被請上了講臺。一段時間后,這個“門神”就沒人再當了。
每天放學后,我們班的路隊總是整整齊齊的,你想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老師和我們立了“軍令狀”:誰不好好站隊,就給誰加作業。你知道了吧,嘿嘿!不過,總還是有幾只“獵物”幻想逃脫“獵人”的眼睛。殊不知,“獵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它警告“獵物”:想違背“軍令狀”,這下,“獵物”變得規矩了。老師的眼睛夠厲害了吧!
老師,您像蠟燭,照亮我們的前程,卻燃燒了自己。老師,在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的沐浴下,我們這些小花一定會茁壯成長。
篇3
有一次,我們正在上數學課,忽然外面傳來救護車的鳴笛聲,盡管我知道那是中心醫院又送來需要急救的病人了,可是,我的眼睛還是不由自主地“飄”向窗外……。這時,我覺得有一雙眼睛正在盯著我,我轉過頭來,發現于老師正默默地看著我,那雙眼睛仿佛在說:“你怎么溜號了?”我不由得臉紅了。
還有一次,我們在上自習課,教室里靜悄悄的,連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這時,來了一位家長,于老師就走到教室門口,與她談話。這時,教室里的同學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小聲說笑,還有的同學干脆在紙上畫起了漫畫,邊畫邊議論著……剛才,同學們認真學習的氣氛,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于老師回過頭來,用責備的目光看著我們,她的眼睛好像在說:“怎么又講話了,認真寫作業吧!”同學們明白了老師的眼神中想表達的話語,教室里恢復了平靜……
現在,我們與于老師相處快兩年了,她的眼神讓我倍感親切,像媽媽一樣,時而嚴厲,時而溫柔……
篇4
付雨寒
我們的老師,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十年,她的眼睛,雖已不再那么明亮,但卻炯炯有神,好像會說話似的。
幾年前,我剛上小學,對一切感到非常陌生,就變得沉默起來,不像以前那樣開朗。老師為此操碎了心。直到有一天,老師正在向大家提問。我一抬頭,正好看見老師那鼓勵的眼神,好像在說:“你一定會知道這道題的答案的,快舉手回答吧,我相信你!”在老師的鼓勵下,我輕輕地舉起了手,我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一片掌聲。回到座位上,我悄悄地給了老師一個微笑,而老師也給了我一個微笑。那個鼓勵的眼神,或許老師已忘記,但我是不會忘的。它讓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屬于我的驕傲。
篇5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會說話”,研究發現此言不虛。人類和黑猩猩會因同伴的瞳孔放大或縮小而改變自己瞳孔的大小,這說明眼睛在交際過程中確實發揮重要作用。人類在交際時會根據各種因素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比如對方點頭時自己也會點頭,在無意識情況下就會與對方動作保持同步。此前有研究顯示,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時,其眨眼也會保持同步。新研究則顯示,人和黑猩猩均對同類的瞳孔變化非常敏感,并與之保持同步,這可能與共鳴等高層次社交有關。而且,人類瞳孔的變化參數更大,可能意味著人類的交際層次更高。
“雨人”為何善于記憶和計算?
自閉癥是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一種發育障礙,但一些患者(通常也被稱為“雨人”)往往擁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和計算能力。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可能和自閉癥患者成長過程中腦內某種蛋白質功能失常有關。此前研究人員就曾發現,實驗鼠腦內如果缺乏一種α-嵌合蛋白,就會擁有特殊的行走模式。這種蛋白質被認為與神經回路的形成有很大關系。如果負責編碼這種蛋白質的基因無法發揮作用,那么實驗鼠活躍程度相當于正常實驗鼠的20倍,成年之后,其學習能力也更高。由于人腦內也存在這種蛋白質,研究人員在研究這種蛋白質的形成與人格和能力的關系時,發現一些人計算能力非常強,自閉癥的傾向也很明顯,而他們體內編碼這種蛋白質的基因都比較特殊。
蠶也能吐“蜘蛛絲”
日本研究人員稱,他們將蜘蛛產生蛛絲的基因植入蠶體內,讓蠶吐出了“蜘蛛蠶絲”。這種“蜘蛛蠶絲”兼具蛛絲的強韌和蠶絲的光澤,除了絲綢功用外,還有望作為手術縫合線或用來制作防護服。蛛絲是一種兼具強度和伸展性的纖維,但蜘蛛會同類相殘,所以沒有辦法大量飼養蜘蛛用于生產蛛絲。研究人員在家蠶體內植入了大腹園蛛的相關基因,生產出的生絲與普通生絲相比,強度提高了約20%,伸展率則提高了約30%,其韌性相當于鋼鐵的20倍、碳纖維的5倍。研究小組已利用這種“蜘蛛蠶絲”,像加工普通蠶絲那樣,制成了馬甲和圍巾。
人類嬰幼兒期緣何漫長?
絕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生長發育得比較緩慢,而人類尤甚,美國一項新研究表明,這是因為身體能量一開始主要供給大腦,延長了身體其他部分的生長發育期。兒童的大腦有著巨大的能量需求,5歲時消耗的能量大約是成年時期的兩倍。研究人員估計了大腦葡萄糖消耗水平,并測量了人從出生到成年的大腦容量變化。結果證實,大腦對能量需求最大的時期,也是身體生長發育最緩慢的時期。4歲時,人類大腦所消耗的能量占人體總消耗量的約40%,此時每克大腦組織的葡萄糖消耗水平是出生時的2.5倍。5歲時人類大腦對能量的需求達到峰值,成年人大腦對葡萄糖的需求只有此時的一半。總體而言,4~5歲時,人類身體的生長速度是最慢的。
情緒記憶可被“改寫”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成功“改寫”了實驗鼠的情緒記憶,希望未來可將此技術用于治療相關心理疾病。研究人員對一部分實驗鼠實施電擊,給它們造成恐懼記憶;另一部分實驗鼠則通過與異性互動,獲得正面記憶。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識別并記錄下這兩種記憶在形成時分別是哪些神經元發揮了作用。隨后研究人員采用了光遺傳學技術,即利用光照來控制大腦神經元活動。在通過光照激活形成恐懼記憶的神經元時,實驗鼠出現與受到電擊類似的反應,且自覺躲開有關區域,即使實際上它們曾在這里獲得過正面記憶。與之相反,有的實驗鼠雖然身處曾受過電擊的區域,但如果激活其腦中形成美好記憶的神經元,它們就完全將恐懼“拋之腦后”。分析顯示,在記憶“扭轉”的過程中,大腦海馬齒狀回的神經回路會被激活,導致海馬齒狀回和杏仁核之間的“記憶痕跡”連接出現改變,說明這一神經回路是“扭轉”或“改寫”情緒記憶的關鍵區域。
在老鼠體內“種”出器官
英國研究人員在老鼠體內“種”出了具有完備功能的胸腺,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有可能擺脫對移植器官的依賴。研究人員從老鼠胚胎中提取了纖維原細胞,把它重新“編程”,成為胸腺細胞,再把這些細胞與其他胸腺細胞混合,注入老鼠體內。一段時間后,這些細胞長成了具有與健康成年鼠胸腺同樣結構和功能的器官。在實驗室里用細胞培育移植器官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個“圣杯”。雖然也曾有人利用干細胞在實驗室培育出心臟、肝臟,甚至是大腦等器官的組成部分,但是以前從沒有人在體外利用細胞成功培育出完整的器官。
早產兒哭聲高并不好
嬰兒呱呱墜地時的啼哭聲令家人無比欣喜,哭聲高的嬰兒往往被認為身體更結實。而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早產兒哭聲高卻不見得是好事,這可能與早產兒的迷走神經不成熟有關。研究人員錄下了孕32周以下和孕32~36周的早產兒以及孕37~42周的足月產兒的空腹時的啼哭聲。結果發現,不到孕32周的早產兒的哭聲頻率是460~642赫茲,孕32~36周的早產兒是435~609赫茲,而足月產兒則是361~524赫茲,顯示越是早產的嬰兒哭聲頻率越高。不過研究人員沒有發現嬰兒哭聲與體重的關系。此前的研究顯示,出生后不久的早產兒,其植物神經之一的迷走神經的活動非常低。研究人員認為,迷走神經具有緩和咽部緊張的功能,嬰兒哭聲高應該與聲帶過度緊張有關。
超聲波或可治療心絞痛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利用超聲波照射心臟來促進毛細血管形成的新方法,這一成果或將有助于治療心絞痛。研究人員用不同的超聲波照射實驗室培養的人類血管內皮細胞,找到了對于新生成血管來說最適當的超聲波照射條件。他們用超聲波照射患有缺血性心臟病的豬的心臟,發現在特定時間內反復照射超聲波后,豬心臟缺血部分的毛細血管增加,心肌的血液流動和收縮力都得到了改善。目前超聲波應用領域比較廣泛,對人體造成的負擔較小,相關臨床試驗已經展開。
篇6
小時候,喜歡開著盞燈,拿一本漫畫書躲在被窩里看,一個輕輕的腳步驚動了我,迅速把漫畫書放在枕頭下,踢開一些被窩,佯裝睡著了。一個身影移到我面前,是媽媽!她為我蓋上被子,在我額頭落下一個吻,我假裝被吵醒了,睜開了眼睛。“小蕊,吵醒你了嗎?”媽媽撫摸著我,眼神中是無盡的溫柔和歉意。我的淚掉了下來,又假裝擦眼睛,把淚抹去。那時,如果眼睛能說話,它所能表達應該比說出來更濃吧?
漸漸地,我長大了,開始叛逆,開始發脾氣。每一次心情不好時,我總忍不住挑媽媽的刺,說她這兒不好,那兒不好,甚至對她大吼。但每一次,她總是好脾氣地耐心等著,等著我發完脾氣,她會跑來一杯淡茶,不說話,只是用眼睛凝視著我。眼神里是不盡的忍耐和無奈,望著她,嗅著淡淡的茶香,我的心竟在那種眼神的籠罩下平靜了下來。那時,如果眼睛能說話,它肯定可以安撫我躁亂的心吧?
成長歷程中,有多少次跌倒,又有多少次爬起來。每一次跌倒,我想放棄,可是,每一次都是母親。她用她那神奇的眼睛告誡我不應放棄,激勵我向前勇進,于是,每次我都站起來,重新開始!無數個夏夜仰臥在她的懷抱,她總是溫柔地凝視我;無數個青燈伏案,在書海中忙碌,她總是用眼神鼓勵我;無數次錯誤,低頭埋胸,她才會用那種嚴厲的眼神告誡我,要我反省……
母親,你那會說話的眼睛,傳遞的是對我綿綿的愛,那溫柔,那細膩,那嚴厲,都讓我為之震撼!你那會說話的眼睛,已在我的心中烙下印痕,每當我失意之時,想起你的眼睛,它悄悄對我說:別放棄,加油!母親,你那會說話的眼睛,很美……
不知何時,皺紋已悄悄爬上您的眼角,但它不會影響你那會說話的眼睛的美,那種美永遠不會褪色,不會消失,它還會對我說:
“小蕊,小心點!”
“小蕊,加油,爭取考好!”
“小蕊,別生氣了啊!”
“小蕊,多穿點衣服!”
“小蕊……”
篇7
【關鍵詞】民俗文化 母語 教材 教學實踐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民間風俗習慣可謂包羅萬象,是不容忽視的一種教育資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引導學生關注中華民俗知識,并將這種意識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走進教材,發現民俗生長點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1》“春節、餃子、拜年;清明、掃墓、踏青;端午、粽子、龍舟;中秋、團圓、月餅”蘊含其中的是中華節日民俗,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民俗節日的來歷、有哪些規矩,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民俗節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梅蘭芳學藝》蘊含其中的是我們的戲曲民俗,可以延伸至戲曲的臉譜文化(種類、意義)、聽聽京劇、學唱一段京劇、了解我國其他的民間戲曲種類;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蘊含的是中華禮儀民俗;蘇教版一年級下冊《魯班和櫓板》蘊含其中的是中華建筑民俗,還有中國的四大發明;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詠華山》蘊含的是中國自然文化,可以讓學生去了解什么是山、川、岳?什么樣的山才可以稱為“岳”?中國的“五岳”是哪五岳……
二、課堂互動,萌發民俗生長點
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梅蘭芳學藝》,其中梅蘭芳苦練眼神的一段這樣描述:“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學生對眼睛“漸漸靈活”起來的理解僅僅局限于眼珠轉動得快而活,而對于什么叫眼睛“會說話”還真不容易理解。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無意間觸動了戲曲民俗文化的生長點,并使得這個生長點在我的課堂中得以萌發。
“靈活”和“會說話”我認為不是一回事,是事物發展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境界。“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和“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是讓眼睛跟著鴿子和魚兒的不停運動而轉動,練得是眼珠的靈活,也就是轉得快。就像《西游記》里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為了練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就每日長時間盯著人家來回打的乒乓球看,時間一長,才有了我們非常熟悉的那雙火眼金睛。但眼珠的靈活僅僅是形于外,還并不代表他能傳神,僅僅是練眼神的初級階段。
“而眼睛會說話”則是指通過眼神將內心的語言“說”出來,內心的情感越豐富,“說”出來的眼神就越豐富。這說明此時的梅蘭芳已經不單單是簡單地演戲了,而是真正地走入了戲中角色的內心深處,這樣才能對角色的內心情感感同身受,用他的眼神打動了觀眾的心,因此,人們才都會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這也代表梅蘭芳的演藝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去體會人的眼睛“會說話”?而且這個“人”不是個普通人,是一位京劇大師,他的眼睛里會說的話可能太多太多!我需要從教者理解文本的高地上伸下一架梯子,引導學生順勢而上,將一個具有一定高度的知識點與學生較低的認知基礎做一個無縫對接。
在聽同年級老師的課中我突然有了靈感,于是上網搜集京劇演員的劇照,讓學生猜測他們此時的眼睛在說什么。
奇怪或者驚訝的眼神,學生這樣猜測――
生1:喲,這茶杯里怎么有條蟲子?
生2:大爺,您喝的什么茶呀?
生3:哎呀,杯子破了!
反問的眼神,學生這樣猜測――
生1:你敢罵我?
生2:你知道我是誰么?
生3:你也不打聽打聽,有誰不知道我的本事?
驚喜的眼神,學生這樣猜測――
生1:瞧,我有多美!
生2:呀,那兒有只蝴蝶!
生3:啊,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悲傷的眼神,學生這樣猜測――
生1:我家的房子被燒掉了。
生2:我的女兒不見了!
生3:孩子,你別走。
師:看,這樣的眼神就叫――“會說話”。孩子們,你們的眼睛會說話么?
生:會!
師:我們來試試看,你們很喜歡我。
(學生用欣喜的眼神看著我。)
師:這只小動物真可愛,你們特別喜歡它。
(學生眼睛看著我手里的虛擬小動物,流露出歡喜的神色。)
師:你們很討厭我。
(學生紛紛用厭煩的目光對著我。)
師:你們面前放著一塊香噴噴的奶油蛋糕。
(學生眼睛里流露出垂涎欲滴的神色。)
…………
師:孩子們,你們的眼睛也會說話了。讓我們再讀這句話:“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
學生深情地讀著,真是意猶未盡!這時,一個小男孩舉起手來,有點羞怯地對我說:“老師,我很想看看梅蘭芳的京劇表演……”我笑了,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小腦袋,然后故作神秘地對全體學生說:“你們想不想?”
“想!”回答我的是響亮的呼聲。“關于京劇,你們還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是已經了解了的,和大家交流一下?”我順藤摸瓜。
生:京劇有各種各樣的臉譜,每一種臉譜表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
(師故作驚訝地把大拇指送給他。)
生:我上網搜過梅蘭芳唱的一段《貴妃醉酒》。
師:你喜歡嗎?
(生使勁點頭。)
生:我還會唱戲呢!
(唱了一曲黃梅戲里的《對花》。)
師:唱得真棒!孩子們,他剛剛唱的是京劇嗎?
(課堂里開始亂了,意見不統一。)
師:中國自古以來有著豐富的戲曲文化,他剛剛唱的是安徽地方戲――黃梅戲。有誰知道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地方戲曲劇種?
(教室里安靜了。)
師:今天回去,小朋友就可以做一件事,上網搜集京劇臉譜,并試著搞清楚其中的一種臉譜代表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地方戲,找到其中的一段視頻聽一聽,學著哼一哼。
篇8
上第一節語文課時,老師的那雙眼睛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課堂上積極地表現自己,我回答她的每一個提問時都會盯著她的眼睛看,她的眼睛總是笑瞇瞇的,滿是慈祥和鼓勵,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從此我便喜歡上了語文課。
我上課愛開小差,老走神兒,語文老師就用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看看我,好像在說:“回過神來,好好聽課。”于是,我便趕快翻開語文課本開始聽課。快月考了,老師緊張得不得了,又是給我們劃重點,又是給我們列復習提綱,可我竟一點也不緊張。老師讓我設定月考目標,我沒有認真考慮,就說要考班里第一。老師聽到后,馬上在班里表揚了我。我想,既然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夸下了海口,就必須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很快月考過去了,我的語文成績沒進也沒退,原地不動。此時,我不敢抬頭再看老師的眼睛,我怕會看到老師傷心的眼神。以前,我上課總喜歡看老師的眼睛,可是現在我不敢和她對視了。我想當我分數少得可憐的試卷放在她眼前時,她該有多么失望啊!我想老師上課肯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關注我了,那和藹的眼神不知會停留在哪個幸運的孩子身上了。但是,事實不是如此,上課時,老師還像往常一樣關注著我,而且提問次數比以前更多。我知道老師仍然對我寄予著厚望,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
在那雙寄予厚望的眼睛的鼓勵下,在后來的考試中,我果然實現了我的目標,獲得了班級第一名。
現在,我結束了初中生活,但老師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卻定格在我的記憶里。
【簡評】
篇9
我有一只可愛的小狗,名字叫樂樂,我可喜歡它了。
樂樂不僅名字好聽,長得也很可愛,尤其是他那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最討人喜歡啦,不信我就說給你聽,你一定也會喜歡上它的。
樂樂有一張漂亮的小臉,小鼻子,小嘴巴,唯一可以說大的只有它那圓圓的、水靈靈的大眼睛了。當它犯了錯時,它就用眼睛可憐巴巴地看著你,好像在說:“求求你放了我,我以后一定改。”這時我就會不知不覺地同情起它,立刻把它放啦。如果它想吃東西,就會嚴肅地看著我,好像在說:“嘿,快給小狗點東西吃!”一副刻不容緩的樣子。
你看,你是不是喜歡上了我們家“會說話”的小樂樂?
篇10
我們的班主任今年五十多歲,頭發還挺黑,她還長著一雙大而且會說話的眼睛。
一次語文課,老師提問:“此文一共可分幾段?”班里鴉雀無聲,老師環視了一下全班同學,又問了一遍。我膽怯地站了起來,可我一直在為自己的答案猶豫不定,老師向我投來一道慈祥的目光,讓我大膽說。我回答道:“可……可分為四段。”老師又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我自信地坐下了,好似一位得勝歸來的將軍。
還有一次語文課,我走神了,滿腦子都是電視里的情節。我偶爾向講臺瞟了一眼,突然發現老師正用嚴厲的目光瞪我,我臉紅了,心怦怦直跳,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好在老師沒有理我,繼續講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