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秋天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5:2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鄉的秋天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窈川不如花溪那樣有特色,也不如花溪那樣溪平、山幽、峰險、瀑奇。但是,窈川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林木繁茂,環境幽靜,山高,溪水極其清澈,平緩,它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安安靜靜地散發著自己的美,把大自然裝飾得更美!
秋天的家鄉一片豐收的景象,果實已經開始慢慢的成熟,金黃色的麥子彎下腰來,從遠處看,嘿,真像金黃色的地毯,鋪在那散發出淡淡幽香的大地媽媽身上,讓她不在寒冷。果園里,蘋果姑娘嚷嚷著叫冷,穿上了紅皮襖。紫葡萄見了,哈哈大笑說:“蘋果妹妹,你就這點能耐?”剛說完,被穿上新衣的蘋果聽了,漲紅了小臉,欲發的小巧可人。秋風姑娘見了,便刮起一陣秋風,吹得紫葡萄瑟瑟發抖,連忙躲進紫屋里。果園里的果樹寶寶們見了,笑得抱成一團。
欣賞完果樹風波,待人可親的大樹們吸引了我。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著樹葉紛紛落下,猶如一只黃色的小精靈,跳躍在樹叢中間。我停落在那石子路上。靜靜地欣賞樹葉翩翩起舞。這舞得輕輕柔柔,讓我看的入迷。我彎下腰,撿起一片隨風而落的樹葉,我仔細觀看著,這片樹葉真像刷過油漆似的,非常明亮,猶如一片發光的黃金碎片。沿著鄉間小路盤旋而上,不一會兒,就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上,俯首看下方,一片黃色,只有幾棵調皮的楓樹不肯換衣服,在這黃色的海洋中跳躍。
篇2
家鄉的秋天是充滿歡笑的;
家鄉的秋天是美麗、涼爽的。
看,這就是我們家鄉五顏六色、優美動聽的秋天。淡黃色的梨子、通紅的蘋果、金黃的麥田,涼爽的風稍稍一拂,便掀起了層層金黃的波浪、綠油油的甘蔗地,玉米地,微風稍稍一吹,便響起了“沙沙沙”的聲音,仿佛似一曲悠悠的小令。
家鄉的秋天不僅僅史五顏六色、優美動聽的,還是充滿歡笑聲的!
聽,這就是我們家鄉充滿歡笑聲的秋天。金黃的稻田,綠油油的甘蔗地,玉米地,處處響起農民伯伯們的樂呵呵的笑聲。是啊,他們怎能不笑呢?春天,他們辛辛苦苦地播種;夏天,又是殺蟲,又是撒藥,對這些稻子、小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隨著它喜,隨著它憂,隨著它樂,,隨著它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詩正好描寫了農民伯伯們的辛苦工作。而如今他們終于見到了“四海無閑田”的景象,他們怎能不笑呢?家鄉沒有大城市那樣繁華,沒有優美的歌曲聽,我想農民伯伯們的歡笑聲,大概就是秋天里最美妙的音韻了吧!
農民伯伯們的歡笑聲是美妙的音韻,那么應該也有唱和聲吧!
篇3
我的家鄉在南方,自古南方盛產水果,所以我的家鄉有許多的果園。
秋天,走進果園,先聞到一陣飄香,看見那圓圓的大柑橘掛在樹梢上,那紅里透白的石榴長在枝頭,有的石榴還咧嘴“笑”哩!露出了一顆顆白白的牙齒,就像一顆顆銀色的“珍珠”,好像要把珍珠穿起來做首飾。再看那一串串瑪瑙似的葡萄纏繞在支架上,它們一個個緊緊的挨在一起,好像永不分離似的。一個個白里透紅的桃子,就像一顆大大的心形,好像代表著桃子娃娃對人們的敬意。
我愛家鄉的果園!
優秀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小鄉村。草長鶯飛的春天很美,綠樹成蔭的夏天很美,果實累累的秋天更美。今天,我就來介紹介紹我家鄉的秋天。
家鄉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山坡上熱鬧非凡。成片的樹林搖動著樹葉,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五顏六色的花兒揚起了可愛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柿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秋天。
篇5
家鄉的水果成熟了,是彩色的!有紅彤彤的蘋果;有黃橙橙的梨;有黃中透紅的芒果,還有紅沙瓤的西瓜和金黃的香蕉等數也數不清的水果。它們個個爭相奪艷,一個比一個顏色更奪目,勾起人們的食欲。
家鄉的晚霞是多么耀眼,是彩色的!天空上那多姿多彩的晚霞染紅了半個天空,有時像一只紅毛獅子,有時像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有時像一條盤旋在天的金龍,還有時像一頭蹲在門口的小狗。這一切可能一瞬間出現,還可能一瞬間消失,可它還是存在過。
家鄉的夜晚是彩色的!家家戶戶都開起了電燈,有黃的,有綠的,有紅的,各種各樣的電燈。最耀眼的還是那顆伴隨著地球度過時光的北斗星,它指引過許多迷路的人回家,它給多少人指過一條光明大道,它照亮過多少個漆黑的夜晚,它的光并不像電燈那樣刺眼,是那樣的柔和。
篇6
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有幾朵白云在悠閑地飄來飄去。秋風一陣又一陣,悄悄地來到人們的身邊,人們感到有點涼意。秋天,一個讓人們喜悅的季節,一個讓人們熟悉的名字!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家鄉的田野吧!
來到稻田,農民們正在彎著腰收割金黃色的稻子。長長的稻穗半遮住了人們的身子。當你遠眺時,一望無際,真所謂“一顆稻谷知秋來”啊!
告別了稻田,又來到了果園,一棵棵樹上的果實多著呢,有石榴、火龍果、橙子,還有我最喜愛的桔柑……數也數不清。當你隨便摘一個果實品嘗,嘩!很甜哦!真想再吃上……
菠蘿蜜是我家鄉的特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菠蘿蜜等著人們吃呢!一旦秋季來臨,菠蘿蜜就散發出迷人的香味,就像有磁性的東西一樣把你吸引住了。菠蘿蜜長得與榴蓮差不多,有圓形的,橢圓形的,只是刺不長,不容易刺到人。當你用大刀切開它,挖出一塊肉,放到嘴里,更是甜津津的,不過,還沒到秋季時,它可不讓你吃哦!
看著這些秋果,我贊嘆不已!秋天是迷人的。我希望成為音樂家,用動聽的曲子來歌唱它;又希望成為畫家,用五彩繽紛的畫來描繪它!
篇7
我的家鄉在增城,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好地方.
春天,荔枝花開了,一束束淡黃淡黃的小花像一粒粒小米粒.引來了一群群蜜蜂在花叢中,忙碌地工作.農民伯伯見到滿山遍野的荔枝花.心想: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夏天,要是你到山上來,一定會看到山上火紅火紅一片.那是一個個紅通通的荔枝,真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當你走到樹下,就忍不住摘一顆立刻品嘗,那味道香甜可口.難怪增城的荔枝遠近聞名.
秋天,稻田里金黃金黃的稻子熟了,一望無際的稻子就像金色的海洋.一陣秋風吹來,金黃的稻田就像波浪翻滾.稻田里一架架收割機發出"轟轟"的聲音,好像在唱著一曲豐收的歌.
冬天,橘子林的橘子,成熟了,大的.小的.個個杏黃杏黃的.把橘子樹壓彎了腰.
我的家鄉美吧!歡迎你來做客!
【作文二】
我的家鄉在寶雞,那里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非常地美麗。
春天,萬物復蘇,凝固在家鄉小河上的冰塊正在慢慢的融化。家鄉的許多許多花都開了,我家后邊的草坪上人們在放風箏,風箏的樣子有很多,有蝴蝶形的,有老鷹形的,還有魚的樣子……總之,那些風箏的樣子多的幾乎難以辨認,數不勝數,美不勝收。啊,家鄉的春天真美麗啊!
夏天,陽光明媚,烈日炎炎,我們許多伙伴最喜歡到那條小河邊去玩耍了。那一條小河清澈見底,河底的沙石、貝殼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小伙伴們就在這一條小河邊做泥人、泥城,那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那條小河上面還架了一座老橋,它站在小河上把許多人馬渡過對岸。啊,家鄉的夏天可真美麗啊!
秋天,秋姑娘給世界萬物換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莊稼都豐收了,蘋果熟了,小麥熟了,玉米熟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蘋果樹上的葉子都落下來了,金黃色布滿家鄉的各個角落里。啊,家鄉的秋天可真美麗啊!
篇8
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著名作家李存夜說:“如果你對生活冷漠旁觀,即使一些令人感動的東西擺在你面前,你也不可能產生共鳴和寫作欲望。”熱愛生活是觀察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寫作的必然需要。倘若一個人對生活沒有任何情感,那么對現實生活就會冷冷漠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生活在他眼中似乎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的色彩,那他就算有再多的文采也是無濟于事,畢竟作文不是好詞佳句的游戲,作文應該是有血有肉的。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引向奔騰不息的生活,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到生活中去。只有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去觀察生活,才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所以要學生寫生活,首先是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比如寫書信向遠方的親朋好友介紹自己的家鄉,學生立刻懵了:家鄉怎么寫,從哪里寫起?學生對家鄉的感受不是太深刻,我就引導孩子們談談自己家鄉的美景,孩子們想到了濠河、長江、狼山、大海、小河、田野……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接下來再談談特產,孩子們想到了西亭脆餅、石港乳腐、正場熏糕……再后面就是家鄉的變化了,孩子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蘇通大橋,我引導孩子們想想自己周圍,孩子們發現現在農村的爛泥路都修成了寬闊的水泥路,上學方便多了;還有同學發現現在農村里有小轎車的人家也變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們條理清晰地發現了自己家鄉的很多美麗之處,那種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孩子們把寫家鄉當成了贊美家鄉,一種積極的情感促使學生快樂地完成構思與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異常活躍的,情感是作文的靈魂。古人說“言為心聲”。好的文章傾注著作者強烈的感情,沒有情感就寫不出好文章。
二、帶領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文要引導學生寫自己感受到的屬于自己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米”,巧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帶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取材,描寫現實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只有真正地走進了生活,才能從生活中收獲真實的體驗,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有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讓生活為作文搭建舞臺,努力讓生活為作文營造一方沃土,開辟一片綠地,做到生活為作文添彩,作文為生活高歌。例如在練習寫景的作文中,我們不能守著教室這片天地,而是應該帶領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去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這些最真實的景物,最真實的聲音無不對學生產生視覺與聽覺上沖擊力,進而促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比如秋天的時候,我們農村秋的氣息是非常濃的,田野里莊稼豐收了,農民伯伯在地里忙碌著……這一切都具有秋天的特征性,無不勾畫出美麗的秋收圖。在作文中,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讓學生多寫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通過走進生活,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去捕捉生活的氣息,讓真情實感溢滿字里行間。
三、以活動為載體深刻體驗生活
篇9
春天,有人到河里挑水淋菜,有的在洗衣服。小學生作文網
夏天,因為這條河很淺,有的小朋友在河里游泳和揀美麗的石頭。電影天堂
秋天,有很多農民割完水稻在河里洗腳。卡巴斯基2010激活碼
篇10
一、關注農村生活,挖掘寫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
季羨林先生曾指出,只要注意捕捉身邊的生活“瑣事”,就能找到寫作的不竭源泉。農村秀美的田野山川,濃郁的風俗民情,樸實的農事勞作,傳統的婚嫁喜慶,神奇的趣聞軼事,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但是,為什么學生提起筆來無話可寫呢?這主要是對生活疏于留心和觀察。為此,教師要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廣闊無垠的農村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農村生活的人、事、物、情,讓學生基于生活而寫作,有話可寫。
1.學會善于留心生活
首先教師要做農村生活的有心人,要對農村生活充滿熱愛,要注意觀察和留心農村發生的一切,有意識地把自己日常接觸到的鄉間見聞、生活情景、自然景觀以及所想所感及時與學生交流,用自己的行動和情感告訴學生,農村生活是多么豐富有趣、多么值得關注。如一個春天的早晨,我去竹林間散步,看見竹林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到班級后我充滿興致地和學生說:“孩子們,今天早晨老師在竹林里找到春天了:小樹吐出了新芽,小草長出了新綠;春婆婆叫醒了筍娃娃,筍娃娃個個睜開了眼睛,搖著胖乎乎的身子,爭先恐后地探出小腦袋。啊,春天的竹林充滿生機。”“春天在哪里?同學們也去找一找吧。”我的談話激活了學生的眼球,后來學生從山頭、田間、鄉村小道、門前屋后都找到了不一樣的春天。
2.學會善于觀察生活
魯迅先生說過:“對任何事物必須觀察透徹,方能下筆。”同樣一種事物,善于觀察會從中獲取許多信息,不善于觀察卻熟視無睹。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如用機器采茶,是農村的爆炸性新聞。為了寫好作文《茶園里的高科技》,我特意把學生帶到了茶園里,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采茶機構造及其性能。要求學生先想好按什么順序觀察,再認真看(看形狀、看工作狀況)、聽(聽工作的聲音)、想(想像它的形態)、問(不懂之處請教他人)、比(與手工采茶比一比)、做(動手試一試),全面了解采茶機,從中讓學生明白觀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順序,要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器官,去看、去聽、去想、去問、去動,這樣才能透徹了解事物,得到充分的體驗。
二、關注作文基礎,降低教學梯度,讓學生學會作文
農村小學生作文基礎薄弱,教師如何以生為本,適當降低梯度,讓學生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滋味呢?
1.例文仿寫
任何一種技能的掌握,離不開“模仿”和“熟練”兩個階段。寫作也是一種技能,也離不開“模仿”到“熟煉”這一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好例文,對于閱讀量有限農村小學生而言,利用語文教材中的例文,進行模仿,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好辦法。但農村小學生的仿寫練習要注意學生的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仿寫的方面很多,總――分――總的篇章結構;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句、排比句描寫等。針對農村小學生作文基礎,我在指導仿寫時,先讓學生觀察家鄉周圍的山,仿照課文用上比喻句、排比句進行描述,然后以“家鄉的山真美”為開頭,寫一段話。又依此法描述了“家鄉的水”,最后指導模仿課文結構,寫《家鄉的山水》。這樣有梯度的仿寫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2.下水文引路
農村學生的寫作能力較薄弱,如果教師能利用下水文有針對性地進行“示范”,就像是給學生一條寫作的“拐杖”。如農村學生的審題能力普遍較差,為了寫好《我最難過的一件事》,我通過下水文與學生討論,“我”字表明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最”字突出難過的程度;“難過”說明事情的性質,是重點;“一件”限制了事情的數量;“事”規定作文的題材是寫事的,通過下水文的引導,學生就不容易離題了。再如農村學生語言干癟,在寫作文《爸爸的手》時,就寫“爸爸的手大大的、硬硬的、皺皺的”。為此,我的下水文特意用上“晶瑩的白玉、春天的鮮筍、六月的嫩姜”等形象的語句描述一雙細皮的手,學生聽后依葫蘆畫瓢,也用上“大得像把小蒲扇,皺巴巴的皮膚像松樹皮,又粗又短的手指像拉不直的鋼筋”等鮮活語言把爸爸的手寫生動了。
3.化整為零
根據作文特點,把整篇作文分成若干部分進行指導,先指導學生寫好每個部分,再把每個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成為整體。如作文《我的一家》,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家庭成員先觀察一人寫好一人,再逐個寫好,最后再組成整篇作文。
4.現場指導
現場,可以讓學生得到最真切的體驗。農村小學環境不復雜,有些寫作指導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真實現場中去。如作文《家鄉特產――佛手姜》,主要介紹佛手姜的種植和加工的過程。在種植季節,我把學生帶到學校旁邊的田野里,一邊觀察一邊指導,重要之處反復觀察反復指導,還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一邊做動作一邊敘述。到了加工的時期,我又把學生帶到農家院子里,參與佛手姜的清洗、去皮、調味、包裝過程,在做中指導,在做中有條理的敘述。這樣的現場作文,既可以把作文變得輕松、有趣,又可以寫出真情實感,學生興致特別高。
三、關注情感體驗,搭建廣闊平臺,讓學生享受作文
1.正確歸因
歸因理論認為一般歸因有努力、運氣、能力、任務難度四個因素。如果學生把學習失敗歸于能力不夠或任務難度大或運氣不好,則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堅持性。如果歸因于努力不夠、準備不充分,就會保持甚至增強學習積極性。所以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是調節學生寫作心理的重要策略。作文《秋天到了》,第一稿大部分學生只寫了一百來個字。我沒批評,而是與學生商量修改意見。我特意安排一個課余時間帶學生到野外找秋天,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說給老師聽。田野里秋天的氣息很濃厚,學生說了很多。我肯定他們的發言,表揚他們善于觀察的優點后,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你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你們的基礎并不差,只可惜,沒有努力發揮出來!要是多下些功夫,你們的作文一定寫得很精彩!”通過這樣的“心理調適”,第二稿作文學生積極性特別高,而且有了很大的進步。
2.多褒少貶
農村學生的作文基礎差,如果都以“好”作文的標準衡量,往往改得面目全非,這樣不利于保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一定要立足學生的原有水平,遵循鼓勵為主的原則,多留少刪、多褒少貶。對于主要不足之處,婉轉地提出修改建議,不要大力闊斧給予整容換臉,要知道多留一行就是多給學生一份自信,給學生寫作自信心往往比告訴他們怎么寫更重要。
3.多加宣揚
農村民風樸實,茶余飯后村民們往往會聚在一起,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氛圍,把作文教學融入農村生活中,有意識把學生的優秀作文拿到村民當中讀一讀,把學生的作文優點和進步之處在村民中給予表揚宣傳,讓村里人都知道誰家的孩子作文寫得好,誰家的孩子作文有進步,由此讓家長感到自豪,從而給孩子更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