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范文
時間:2023-04-06 00:2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舍的作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貧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大雜院里度過的,他很了解底層的百姓生活,喜歡市井巷里的戲曲和民間藝術,這種閱歷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風格,也使他成為了京味小說的代表人。“京味”代表了一種風格,包括作家對北京的認識、特有的人文景觀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駱駝祥子》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現(xiàn)代中國一部杰出的長篇小說,老舍作品的“京味”在這部作品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景物描寫
小說寫祥子從混亂的軍營中牽出三匹駱駝,賣了35元錢,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時候,通過對古都那種平和靜謐的景物描寫,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了祥子當時的心情。在烈日與暴曬下拉車的祥子,對北平熟悉變化莫測的天氣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又與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體現(xiàn)了老舍對故鄉(xiāng)環(huán)境的熟悉?!熬┪丁闭沁@種主觀情愫與對北京社會環(huán)境結構的客觀描寫的統(tǒng)一。
二、語言運用
老舍在語言的運用上,得力于其對北京市民語言的熟悉,形形的人物語言通俗樸實、生動鮮明、“京味”十足,說得嚴重點,有點類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小說人物的語言是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老舍習慣運用北京市民俗白、簡潔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話說就是“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燒出白話的‘原味兒’來”。如祥子的語言,厚實而樸拙,他在第一次買車時,由于心情激動,只會說:“我要這輛車!”賣車的車主夸耀車好,希望加價時,祥子還是那句話:“我要這輛車!”從祥子的語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樸。高媽勸祥子放錢:“告訴你,祥子,擱在兜兒里,一個子兒永遠是一個子兒!放出去呢,錢就會下錢?沒錯兒,咱們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準了再放錢,不能放禿尾巴鷹。當巡警的到時候不給利,或是不歸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話,他的美事得擱下,敢!打聽明白他們放餉的日子,堵窩掏;不還錢,新新!將一比十,放給誰,咱都得有個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鍋,那還行嗎?你聽我的,準保沒錯!”這番話,干脆利落、生動鮮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而兒化語“沒錯兒、一個子兒、兜兒”,北京方言中狹隘的四字語“禿尾巴鷹、海里摸鍋”以及北京的重口味方言“擱下”等,都從側面反映出老舍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語言的熟悉和了解的透徹。再看虎妞:“吧!不出臭汗去心里癢癢,你個賤骨頭!我給你炒下的菜,你不回來吃,繞世界胡塞去舒服?”以及下面的對話:“上哪兒啦,你?”她一邊盛白菜,一邊問?!跋丛枞チ?。”他把長袍脫下來。“啊,以后出去言語一聲!別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這些都是老舍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用簡單有力的具有北京味兒的語言寫出的值得世人讀的而且美好的句子,干凈利索,平易近人而不粗俗,就像北京的人、建筑以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跟北京特有的歷史有關。
三、人物描寫
在人物的描寫上,老舍也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寫出了濃郁多彩的北京風土、習俗、歷史以及人情世態(tài)。請看老舍對祥子的描寫:看著那高等的車夫,他計劃著怎樣殺進他的腰去,好更顯出他的鐵扇面似的胸,與直硬的背;扭頭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寬,多么威嚴!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系住,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是的,他無疑的可以成為最出色的車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边@里的“殺好腰、雞腸子帶兒、‘出號’的大腳”都是典型的北京話里的兒化韻,帶有的一種特殊的風味,令人一聽就會感覺出它是北京的土特產,更反映出北京這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名城古都以及當時生活在這里的底層人民的生活及他們維持生計的方式,和被這種環(huán)境所迫的一種向上的心理素質及他們簡單的理想。老舍用這些大白話寫一個車夫和當時北京生活在底層人民的生活恰到好處?!澳氵@是怎么呢,老妹子!到了我這兒啦,還沒個車錢嗎!老妹子!坐上啦!”她到這個時候才摸出一毛錢。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遞過那一毛錢的時候,太太的手有點哆嗦,送完了客,幫著張媽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太太一眼。太太叫張媽去拿開水,等張媽出了屋門,她拿出一毛錢來:“拿去,別拿眼睛掃搭著我!”這就是當時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在老舍的筆下更是真實可言。通過幾句話,老舍就把太太愛面子和吝嗇,祥子的按慣例得到賞錢和對一毛錢不滿都寫了出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時生活在北京的人情世態(tài)。
篇2
關鍵詞:勞倫斯;龍袍;服飾文化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85-01
中國服裝史上的龍袍象征著至高無尚的皇權,是一種繡織有龍紋的袍服,專用于帝王后妃。清朝龍袍作為一種專用的服裝名稱正式確定下來,并被列入了冠服制度。按照清朝禮儀,皇帝龍袍屬于一種“吉服”,只在一般的慶典活動中穿著。清代規(guī)定只有皇帝和后妃才可穿龍袍,其它人一律不得僭用,即使有功之臣若蒙皇帝賜予龍袍,必須在穿著前“挑去一爪”,將五爪改為四爪,這經過改制后的龍袍,則被稱為蟒袍[1]。
本文中的所研究的“龍袍”是由國內一流的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為范冰冰設計的在2010年戛納電影節(jié)所穿著的“龍袍”,名字叫做“東方祥云”,靈感來源于清代龍袍,而范冰冰穿上后在法國影展上艷壓群芳,尤為顯得設計師設計對中國文化及中國服飾文化的熱愛及對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嫻熟運用和對時尚的把握。
一、“龍袍”的審美特征
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中國特色的服飾紋樣――龍紋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服飾紋樣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融合及合并中華民族眾多鳥獸圖騰的龍圖騰,在中華民族心中產生強大的威懾與企慕的心理效應。一個看似簡單的服飾或圖騰,無疑都是圖騰形象的原生態(tài)或歷史演變產物,它們負載著如此厚重的人生內容,散發(fā)出如此莊嚴神圣的氛圍感,這是那些從純功能性的角度和純形成審美角度看服飾的人所不曾預料和難以想象的。龍袍,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紋樣構圖表現(xiàn)為辯證的黑白動靜和疏密虛實;一方面,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中國文化特質。
二、“龍袍”的時代文化背景
近年來,在世界時尚界和各種重大會議出現(xiàn)了許多極具中國風味的服裝,如頂級服裝設計師Dior、John Galliano、Chanel等等;奧運會頒獎服飾“青花瓷”、“寶藍”、“國槐綠”等;亞運會禮儀服飾“行云流水”;奢侈時尚的“解放鞋”和“蛇皮袋”等。世界刮起“中國熱”之風,國內設計師也是大玩中國元素設計時尚禮服、服裝。國內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設計的紅毯禮服,中國元素東方祥云、孔雀裝、夢回唐朝、丹鳳朝陽、踏雪尋梅、梅花三弄等是永恒的主題。
三、“龍袍”展現(xiàn)服飾文化的藝術魅力――時尚與傳統(tǒng)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縱觀華夏服飾文明的發(fā)展史可知,“諧調”、“統(tǒng)一”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真諦。自中國服飾文化誕生伊始,就遵循著生理需求與審美表現(xiàn)、標識顯示與象征表達相結合的制作原則,以最大限度地達到服飾與自然、服飾與社會、服飾與人群的和諧統(tǒng)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統(tǒng)一更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最珍貴的審美品質。
傳統(tǒng)服飾與時尚設計的審美融通對提高服裝的文化附加值、滿足時尚消費需求,設計師應借鑒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與時尚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之從表面符號的簡單借用提升到對服飾文化內涵的審美體認與表征陰,創(chuàng)立自己的服裝品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設計和諧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
“龍袍”整個設計將傳統(tǒng)元素龍紋、云彩紋、色彩、工藝等與時尚設計完美結合,將刺繡、蠟染、扎染、手繪、挑花、編織、織花、抽紗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工藝,結合時代流行趨勢與時代特征,將繼承傳統(tǒng)與探索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可謂形式與內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有時代感又有民族神韻、中國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設計和諧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
四、“龍袍”突出穿著者的個性
藝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要受到公眾的注視,尤其是著裝方面,不僅可以顯現(xiàn)他們的地位及品位,也可以顯現(xiàn)他們的個性。歐洲心理學者將其稱為人格。
中國風禮服“龍袍”如宮殿般的金碧輝煌,范冰冰一出場的氣勢就壓倒一片,等著大家對東方女王的膜拜。高明度的明黃色繡以中國祥龍圖案的禮服,華麗夸張的魚尾設計,吸引眾場。用漸變的藍色云彩圖案,作魚尾下擺,倒也別具匠心。單肩的設計凸顯時尚氣息,頗有弧度的設計,更能襯托出身材,而高高的單聳肩,則更有霸氣。與“范爺”的個性相吻合,時尚、霸氣、強悍、百變等。
通過解讀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的作品“龍袍”,我們認識到服飾文化的奧妙無窮,結合當下的時尚設計元素,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服裝體系。設計師是未來時尚的先鋒,是設計領域的棟梁之材,他們的培養(yǎng)及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在設計環(huán)境國際化的前提下,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未來的設計師明確自己的目標,端正自己的設計態(tài)度,創(chuàng)出自己的設計風格。
篇3
關鍵詞:老舍;大學文化;現(xiàn)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020-01
老舍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個獨立存在。他出身貧寒,在貧民窟里長大,熟悉城市貧民生活,是描繪市民社會生活的藝術大師。1934年,老舍從齊魯大學來到國立山東大學。大學這個學術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本營,對老舍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重大影響,而老舍的文學創(chuàng)作,又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青島山東大學自由的文化氣氛
老舍是滿族人,集滿漢文化、雅俗文化于一身,還受到了“五四”的洗禮,老舍在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期間,思想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轉變。20世紀30年代的青島,顯現(xiàn)出獨有的城市特點,即特殊的歷史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在30年代初一青島這個城市受到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青睞。
青島山東大學寧靜的文化氛圍,再加上這所學校正處于籌建和上升期,人事關系也比較簡單,校長開明,高朋滿座,更加吸引了老舍。在這里,他可以專心讀書、潛心于文學創(chuàng)作。他追求文學自由的精神與這所大學的文化精神相契合并互為依托,與“新月派”的自由人士共同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純文學作了重要貢獻。
二、大學文化對老舍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影響
文化性格與心理性格融為一體,形成了老舍剛柔并濟的文學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也積淀在他的作品中。感染著他筆下的小人物,因而他筆下的小人物也時常會出現(xiàn)“軟而硬”的雙重人格沖撞、交戰(zhàn)、融合、統(tǒng)一。在青島的三年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繁盛期,“走出油滑”之后的老舍對世態(tài)人情的描繪中浸潤著憂慮與思考,作品總蘊含著一股悲天憫人的力量。而他的憂慮和思考卻往往含而不露,措辭委婉,正契合了他溫和寬厚的性情,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風格。
老舍筆下受“軟”的一面浸染的小人物,忍讓屈從,克己從人,無論在家庭內部還是走向社會,他們痛苦的活著,委屈的死去而走完他們的人生。像《離婚》中的張大哥,他信奉的哲學是一輩子做好人,一輩子安分守己,可卻不斷地遭受厄運。所以在這部長篇里,老舍的努力獲得了初步的成功是老舍第一部完美的作品。而受“硬”的一方面主導的小人物則大都帶上市民階級特有的俠義行為,有著“俠骨”。如《老張的哲學》里的王德在婚禮上持刀殺人。
使老舍步入中國現(xiàn)代小說大師的殿堂,還是開始寫作于1936年夏天的《駱駝祥子》。這部小說是老舍辭去青島山東大學職業(yè)后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里的一個里程碑,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小說中“正統(tǒng)”寫實主義的一座高峰。老舍有力地控訴了社會的不公,同時對下層人民追求幸福時希望和絕望表達了深切的同情。這部作品的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都十分的深刻,我們從中不難體會出老舍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轉變和創(chuàng)作方法的成熟。
三、文化審視的社會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蘊
老舍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作為一個全才作家,他在小說、戲劇、散文、詩歌以及通俗文藝封面均有不俗的建樹,他的文學道路和他的人生道路一樣,都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總的來說,老舍的創(chuàng)作對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首先,文化審視和社會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蘊,老舍是文化型作家,他不善于從政治角度審視社會,而善于對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性格進行文化的審視和批判。他批判市民人物敷衍、茍且、安分守己、軟弱膽怯、自我封閉和眼光狹隘的特點,同時也在這些市民人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善良不屈和堅韌不拔的秉性。不同時期,老舍所作的社會批判和文化審視具有不同內涵。
其次,對市民階層、市民社會、市民文化世界的獨特構建與深刻批判。老舍塑造了形象鮮明的市民王國。老舍創(chuàng)造的市民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最能顯示市民社會豐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樣的下層市民形象。從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上看,可以分為老派市民、洋派市民、理想市民和底層市民等幾大系列。老舍通過對老派市民的形象刻畫集中地批判了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情性和負面效應。
作為一名教授作家,老舍以文化重建為目標。新舊雜糅的文化心態(tài),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創(chuàng)作。從《老張的哲學》到《四世同堂》,老舍的每一部作品,都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對文化的思考貫穿著老舍的一生,賦予他獨特的文化氣質,顯示出濃厚的文化內涵,折射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參考文獻:
篇4
老舍認為“知道了文學特質,便知道怎樣認識文學了”,文學批評也“要拿這些特質作裁判的根本條件”。作為一本概論性質的課堂講義,凡事點到為止,老舍或為顯現(xiàn)某種科學性與時代感,因此莫能免俗,欲借西方學者的學說觀點來增強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和可信度,抑或如他所言,“文學批評有許多種,我們?yōu)槭∈缕鹨?,就用莫爾頓(R.G.Moulton)的方法,將文學批評劃分為四大類:理論的批評、歸納的批評、判斷的批評與主觀的批評”。具體說來,歸納的批評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來形成一個批評標準;理論的批評使人們用新眼光看新作品,具有指導作用;而判斷的批評只是在批評史上有講述的必要……分析、比較過各類批評的短長之后,老舍從中分出了哲學的批評與歷史的批評兩個元素,即“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史”,其中“批評的任務必是由檢考文學、由特別的而達到普遍的”,批評史“所記載的批評意見只是歷史上的演進”,“批評史對文學批評的重要,不在乎歷史,而是在文學方面?!睆闹胁浑y看出,老舍是反對客觀的批評與“個人借著批評來發(fā)表心中所蘊”的主觀自由的批評,肯定“那有價值的是批評的自身也成為藝術,就是當它的內容已經陳腐,還能使人愛讀”的批評——“判斷的批評是指出對不對多于愛不愛,對不對是以一定的法則衡量作品的自然結果,愛不愛是個人的,不管法則標準。愛不愛是批評中的事實,而主觀的批評便基于此。”老舍由此得出“文藝必須與文學特質相合”,批評一個作品須看“作者在這作品中完成了文學的目的沒有”,“建設一個文學理論必須由多少文藝作品找出文學必具的條件”,老舍指出這才是“文學的正路”,合格的批評者“必須由文藝本身為起點,因為只有文藝本身是文學特質的真正說明者”。老舍援引其他幾個歐洲學者的文學批評觀點來證明他自己的主張:“文學本身是文學特質的唯一的寄存處”——他充分肯定了阿瑙德對批評家的界定——“不但批評文學,也批評生命;他批評文藝,也批評批評者。他以為文化的意義便借求知而進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好壞善惡,這便是批評。因為批評的事物是‘要知道世界上所知所想過的最好的,然后介紹出去,以創(chuàng)出一個真的新的思潮’”;他稱贊王爾德的批評家必須具備“一種敏銳感受美及美所給予我們的印象的性情”的主張;更是對詹姆斯將藝術家比作“探看荒林的探險者”,批評家則是“檢查者去考察這條路”的說法大段引介。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老舍以上所引西方學者的觀點,盡管系統(tǒng)而好看,但實在缺乏深意,講來講去也只是常識性說法,而老舍由此所作的引申才真正顯示了有著人本情懷的“寫家”本人對文學與批評的獨特理解。他說,“文學家也許是寫自己的經歷,像杜甫與Wordsworth,也許是寫一種天外飛來的幻想,像那些烏托邦的夢想者,但是無論他們寫什么,他們是給人生一種寫照與解釋……他們的哲理是用帶著血肉的人生烘托出來的……我們到了他們所設的境界中自然能體會出人生的真意義”。因此,讀者“應當站在創(chuàng)造者的地位去觀察”,才“不至于武斷……這樣,他不但只是了解文藝,他也一定要明白文藝中所含的生命是怎樣,那就是說,他必須明了人生,才能明白文藝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寫家老舍相信“詩只能被詩人摩撫”,“藝術家自己明白自家藝術的底細”,因此才“會寫出最有價值的批評來”,但他也承認藝術家并非事事精通,其局限性正好可以由專門的批評家來彌補。作為一個批評家,必須要“對創(chuàng)造家表同情”(“沒有同情,便不會真誠”),老舍援引Coleridge的話來佐證之——“對于青年人我必須這樣說:以缺點判斷任何作品永遠是不智慧的,第一個嘗試應當是去發(fā)現(xiàn)良美之點?!崩仙嵴J為作家的感情、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這三者怎樣的運用與調和不是個容易的事”,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何,與能引起讀者的感情與否,是作者首先要注意的”。比照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對凡俗生命的關注,個體遭逢命運捉弄的無力無奈以及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悲憫情懷,我們可以體會到有著多年創(chuàng)作實踐的老舍對于文學、個體、社會的深切把握。他說,作家取材“必是對于人生與自然有極深的了解與心得,他根本的必須是個藝術家”,而“社會自覺是含有重視個人的意義”,“個人之所以能引起興趣,在乎他的生命內部的活動”,由此,“小說之所以為藝術,是使讀者自己看見,而并不告訴他怎樣去看,它從一開首便使人看清其中的人物,使他們活現(xiàn)于讀者的面前,然后一步一步使讀者完全認識他們,由認識他們而同情于他們,由同情于他們而體認人生;這是用立得起來的人物來說明人生,來解釋人生”,正合了阿瑙德的“不是說以道德的標準去批評文藝,而是以文藝和文藝時代的生活相印證”的說法,也就是避免用外在功利的評判準則來評判文學。
綜觀其創(chuàng)作生涯,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中呈現(xiàn)的“文學批評”觀實際上貫穿了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或者反過來說他實踐了他的關于文學的判斷:“文藝才配稱為生命的解釋者?!薄拔膶W根本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薄耙孀匀慌c人生作出些有力的解釋?!薄跋耦A言家似的為千秋萬下一個真理?!睆睦仙岬闹苯颖硎龊蛯χ型鈴墓胖两竦摹拔膶W的傾向”的細致梳理中,我們不難看出老舍對于“人”的重視,對于“生命”的溫情關懷(不論是現(xiàn)實的或虛構的人物之間,還是創(chuàng)造家或批評家之間都需要真誠相待,用心去理解彼此的生命)。事實上,老舍這里講的“生命”是無法具體明晰與傳達的,此話怎講?“生命”是個別的具體的當下的,歸于個體經驗,而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故只能大而化之,以文學打通內外,溝通人類共通的東西(“生活”),用普泛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或人性來呈現(xiàn)“生命”的“律動”,這一點與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的“氣”有相同之處。“文學討論它自身”,也就是有著自身特質的主體“文學”如何以“生命”為節(jié)點去認識去理解作為客體的“文學”,同時作為手段的“文學”與作為對象的“文學”又是互相映現(xiàn)的——作品與讀者,生活與作品,作家與作品以及作家與批評家之間溝通、重合,貫通著經驗的相關的“生命”聯(lián)系。入乎其內,故能寫之(藝術源于每個人的內心,理解個人的內心就是理解生命);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以美的本質,以物感物,構筑生命的有機整體,“使我們看到我們的光景是美好”)。真誠的同情的“生命”意識正是作為讀者的批評家批評的前提,只有深刻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生命”律動,用內在的文學特質去體悟呈現(xiàn)于眼前的各類文學形態(tài),用批評家個人生命的體驗來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狀態(tài)以及體現(xiàn)在作品中的人物命運的起伏,批評家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價值的批評來,老舍的這一思想為我們今天如何看待批評與文學間的關系,如何建構合理的批評觀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是老舍比照中西文學史并結合自己多年創(chuàng)作實踐寫就的一本關于文學問題的系統(tǒng)性論著。盡管將文學的特質歸納為“感情、美、想象”并不新鮮、準確,但他通過對文學的創(chuàng)造、起源、風格、形式、傾向的考察,分析說明詩、散文、戲劇與小說等不同文體的特點與分別,揭示出文學源于人類“表現(xiàn)”的天性,經過“心覺”創(chuàng)造,目的在了解和解釋生命,而這命題顯然有所出處,有著老舍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考的。對文學的這種主體的生長性認識,自然滲透到了老舍的批評觀——批評家個人對生命的認識與對“創(chuàng)造者”同情的統(tǒng)一。
展開閱讀全文
篇5
關鍵詞:老舍幽默諷刺
在中國,幽默諷刺作為美學概念出現(xiàn)的較晚,但作為喜劇范疇的幽默諷刺卻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幽默諷刺文學始終沒有占據顯赫地位,但卻也如一脈清流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延宕不絕,并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域,擴大自己的影響,以不同的形式活躍在各種文體之中。
一老舍的幽默觀
老舍是一位十分偏愛幽默的作家,初登文壇就以鮮明的幽默風格而引人注目。他曾經認真地研究過幽默,對幽默的論述也較多,《什么是幽默》、《談幽默》、《幽默的危險》等都是專門的論文。老舍對幽默的理論闡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對幽默的含義、特點、作用等都有過科學的論述。
1.幽默是一種心態(tài)
老舍在《談幽默》中指出:幽默“首要的是一種心態(tài)。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是神經過敏的,每每以過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這樣人假若是文藝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著強烈的刺激性,或牢騷,或傷感;他老看別人不順眼,而愿使大家都隨著他自己走,或是對自己的遭遇不滿,而傷感的自憐。反之,幽默的人便不這樣,他既不呼號叫罵,看別人都不是東西,也不顧影自憐,看自己如一活寶貝。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但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一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八^幽默的心態(tài)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家,他還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xiàn)出這個幽默態(tài)度。
這種態(tài)度是人生里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現(xiàn)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懷恨。往小了說,他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挨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zhàn)勝政敵而去請清兵。偏狹,自是,是‘四海兄弟’這個理想的大障礙;幽默專治此病。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在這里,老舍明確指明幽默“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其特點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見“人人有可笑之處”,然后再把這些“技巧的寫出來”,其原則是必須“心懷寬大”,“笑里帶著同情”。其目的是最終使四海皆成為兄弟。
2.幽默的語言是智慧的結晶
在《什么是幽默》一文中,老舍還闡述了自己對于幽默語言的看法:“幽默的文字不是老老實實的文字,它運用智慧、聰明,和種種招笑的技巧,使人讀了發(fā)笑,驚異,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這表明他認為,一個幽默的作家必須能夠極其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要做到“想得深,說得俏”。只有“想得深”,才能發(fā)揮幽默的作用;只有“說得俏”,才能達到幽默的效果。
二老舍的幽默藝術
任何一個成熟的作家,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特色。老舍突出藝術特色之一是幽默。而老舍的幽默,又絕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幽默,正象每種花都有自己的顏色和芳香一樣。比如,魯迅的幽默,犀利、深沉;錢鐘書的幽默,溫文、儒雅;張?zhí)煲淼挠哪?、冷漠、無情。那么,老舍的幽默特色是什么呢?
老舍小說幽默藝術的形成與時代、家庭和其生活閱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幽默藝術的審美心態(tài)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一是“笑的哲人”心態(tài);二是“改造國民性”救治心態(tài)。老舍小說采用了獨特的“自然”和“智慧”兩種幽默表現(xiàn)方式。喜感因素與悲感因素相交織,構成了老舍小說幽默藝術的獨特景觀。這種悲喜劇美學構成,使老舍小說的幽默藝術產生了巨大而獨特的魅力。
1.幽默與諷刺交相結合
面對日益嚴峻的殘酷現(xiàn)實,老舍常發(fā)出“時局如此”,“含著淚還要笑,笑得出嗎?”的慨嘆。因此,他在強調幽默的同時,也接受了諷刺。認為:“諷刺與幽默在分析時有顯然的不同,但在應用上永遠不能嚴格地分隔開’。這是因為幽默作家也同樣有著“極強的正義感,決不饒恕壞人壞事”,“在思想上多少盡到諷刺的責任,使人聽了要發(fā)笑,也要去反省”。他認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二者是密不可分,應該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幽默離開諷刺,就會沒有多少教育意義,成為瞎胡鬧與開玩笑;而諷刺離開了幽默,就會成為說教??梢?,老舍也是重視幽默諷刺的社會功能的,但不像魯迅那樣富于戰(zhàn)斗性,采取的是較溫和的態(tài)度,“以笑來矯正或誅伐”揭發(fā)社會的黑暗與指導大家對改進社會的責任。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老舍形成了自己溫婉的藝術風格。
2.幽默中暗含同情
在老舍看來,幽默中是有同情的。他說:“窮,使我好罵世;剛強,使我容易以個人的感情與主張去判斷別人。義氣,使我對別人有點同情心。有了這點同情心,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我要笑罵而不趕盡殺絕.我失了諷刺而得到幽默.據說,幽默中是有同情的?!彼晒Φ厮茉炝艘幌盗斜粔浩缺粍兿鞅晃耆璞粨p害的、生活在社會下層的苦難市民的形象,對于這些人物給予了深切同情。他很贊賞薩克萊的話:“幽默的寫家是要喚醒與指導你的愛心,憐憫,善意—你的僧惡不實在,假裝,作偽—你的同情弱者,被壓迫者,不快樂者”.老舍不僅對貧苦的市民傾注了深沉的愛心,即使對市民階層,中小康之家的弱者,也飽含惻隱仁愛之心.在幽默小說《牛天踢傳》中,以憐憫的筆默描寫了牛夭賜的不幸遭遇。牛天賜是被富有之家牛氏夫婦收養(yǎng)的“棄兒”。自幼過著優(yōu)裕、舒適的生活。因為牛老者比較富有,當他在世時,親戚和本家都很看得起牛夭賜,當牛老者一死,牛氏家族的人們,便爭先恐后跑到牛宅,肆無忌憚地搶分家產,誰也不把棄兒牛天賜放在眼里了。牛天賜對牛氏家族的人,雖心里充滿怨忿,但表面上還得佯裝笑臉,敢怒不敢言,眼看著家產被瓜分殆盡,而又束手無策。老舍以含蓄詼諧的語言,表現(xiàn)了牛天賜無可奈何的處境:“不老實怎么辦呢?條上有刀!”表現(xiàn)了老舍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牛天賜的深切同情。
3.幽默是披著喜劇形式的悲劇
老舍的幽默多是披著喜劇形式的悲劇,用笑衣裹著苦果。他的幽默始終抹不掉苦澀辛酸的味道,不管如何逗笑,實際卻很沉重。這是現(xiàn)代中國多災多難的社會現(xiàn)實決定的,也是老舍個人艱辛痛苦的生活經歷決定的。他面對現(xiàn)實,正視人生,從自己獨特的生活角度出發(fā),用自己個性鮮明的審美觀點觀察,對社會人生有了較為本質的認識后,發(fā)筆為文,結構作品,塑造形象,暴露黑暗現(xiàn)實,把一切都不加涂飾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將喜劇和悲劇這兩種似乎對立的藝術成分巧妙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笑中含淚的老舍式的幽默。這種幽默具有契訶夫的微笑和高爾基的苦澀。他在作品中,根據笑的定律與邏輯,博采中西藝術技巧,指出人間的缺欠可笑。笑后思笑,使人感到現(xiàn)實世界的空虛、殘酷、荒誕不經,于是透過荒唐可笑的事物,又使人油然產生悲感的意味,從笑中體會到一種人生的苦澀。
八十年代的研究者在研究老舍小說的幽默形態(tài)時,大都是把幽默放在喜劇因素與悲劇因素相融合的框架中。陶長坤在《老舍幽默探源》一文中認為“寓莊于,含淚微笑。暴露下層人民的不幸命運,將辛酸的淚水浸入笑聲中”。李冰霜在《笑的藝術》中認為老舍的幽默特征是:“笑中藏怒,笑中藏悲,笑是為了表現(xiàn)悲苦”,前期研究者多把幽默的對象放入“悲”與“喜”的交融中,認為老舍的幽默是披著喜劇外衣的悲劇,悲劇是老舍小說主要的類型。研究者表達的是惟有悲劇因素,方顯老舍幽默的深刻。幽默中包涵的事是老舍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不幸命運人們的同情。
三老舍小說獨特的幽默表現(xiàn)方式
1.智慧的幽默形式
作為幽默技巧,夸張是將客觀事物內在的矛盾性,通過顯微鏡將它的狀態(tài)放大,給讀者以更鮮明的形象和情趣??鋸埵址ǖ倪\用在老舍幽默小說中不乏其例,多運用于否定反面現(xiàn)象時。老舍善于從表面看來似乎毫無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中覓出內在相似點,然后以此喻彼,相映成趣。他把趙姑父喝酒后醉意朦朧的笑臉比作“像噴過火的火山掩映在紅云赤霞里似的”(《老張的哲學》)。他比喻高媽說話圓滑“像留聲機片,是轉著圓圈說的,把大家都說在里邊,而沒有啟承轉合的痕跡《駱駝祥子》)等等。這種種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動、鮮明,增強了作品的幽默感。
2.故事情節(jié)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技巧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而且還表現(xiàn)在情節(jié)結構方面。老舍善于從紛紜的生活現(xiàn)象中擷取充滿矛盾的事件,再經過一番匠心獨運的巧妙安排,組織成饒有風趣的情節(jié)。在《老張的哲學》這部作品中,作者對各種人物關系進行了巧妙處理:欲擒故縱,先分后合,由弛入張,盤根錯節(jié),構成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和結果,突出了作品的喜劇性。
3.平民化視角,樸實的美
平民出身的老舍自幼便接觸了大量的通俗民間藝術。他從小出入廟會茶肆,非常喜愛相聲、說書、戲曲等民間藝術,受其熏染,也善于苦中作樂。他受到了滿漢融合、雅俗交匯的多重教育,集滿漢文化、雅俗文化于一身。這無疑給予了他生命的養(yǎng)分。大眾藝術是民族審美經驗的長期積淀,蘊含了豐富的民族幽默意識和民族幽默形式。這種市民文化和市民性格對老舍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他愛這片土地的古樸與善良,對市民含辛茹苦的生活懷著深刻的同情,普通市民的善良、溫和的血液早已不知不覺融入他的體內。這些對老舍幽默風格的形成有著深切的影響。所以在作品中,老舍大量借鑒通俗文藝的幽默手段,形成了自己表現(xiàn)幽默諷刺藝術的獨特方法——輕松詼諧的描寫、通俗淺白的語言、聯(lián)想奇特的夸張。
老舍幽默諷刺小說語言的通俗性主要表現(xiàn)在:質樸又不失典雅精致;北京方言、口語和大白話出神入化的運用。老舍主張語言要通俗易懂,但并不是不加雕飾、直白淺陋,并不是對大眾趣味的完全趨附與投合,而是要在“俗”、“白”中,體味出藝術性、審美性,體味出“雅”的色彩來。為了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老舍一方面從人民群眾的口語中吸取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又認真選擇加工提煉,使用詞語脫去了自然形態(tài)的粗糙與隨意,把大眾語言的沙海煉成金子。現(xiàn)代的北京口語,經他有分寸的削、砍、雕、鑿,顯出一種樸素精致的美。
結語
篇6
【關鍵詞】老舍;幽默;修辭手法
老舍是一位從青年時代起、從創(chuàng)作里程的開端起,就沒有脫離政治、離開革命的文化人。不論他自身意識到與否,也不論是否有一種刻意的追求,他的藝術表現(xiàn),包括幽默、悲郁、嘲諷,既是渾然天成,又確有一層似隱似顯、時隱時顯、隱約浮現(xiàn)在文字間。細加剔括,其中況味都是他與中國現(xiàn)代革命復雜微妙關系的折射或投影。
老舍的幽默給人的閱讀感覺是平等、善意、寬容。他的幽默藝術也是博大精深的,本文僅從修辭學的角度作了些粗淺的探究,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人們通常以含淚的笑覆蓋那些描狀民眾艱辛尷尬的生存境況的中外作家的風格。這/含淚的笑就是悲喜交融,也是幽默與悲郁的互成。在老舍那里,幽默有時(特別是早期)難免清淺,多有機智的技巧,而深層的開掘欠缺。但更多的是悲苦,是深刻。老舍是個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他越幽默,其實內心也越悲苦。他的幽默,正是悲苦的偽飾。老舍悲喜交融的幽默,是與他所發(fā)現(xiàn)的北京市民社會的特性緊密相關的。作為老舍創(chuàng)作核心內容的北京市民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帶著濃厚的鄉(xiāng)土社會特征。老舍人物性格的喜劇情調則正來自人物(并不是壞人)與環(huán)境或時代的不能合拍,或人與人在性格上或志愿上的彼此不能相容,從而必不可免地鬧成悲劇,而多數(shù)的人物卻對這一切渾然無知。
老舍作為清醒的悲觀者對這種人情世態(tài)和人物性格在現(xiàn)代的悲劇性的表現(xiàn),因此就具有了喜劇甚至鬧劇的情調。老舍作為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和批判者,就是這樣將自己悲郁的個性氣質融入了對其對象的表現(xiàn)和批判,化為含淚的笑的幽默。在具有剛健理性的文學時代,老舍的這種幽默,在批判與嘲諷中包含了一絲溫情。相對于同時代文學冷峻的社會政治批判,老舍的社會文化批判也就顯示了一些溫厚與寬容。其實,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進行文化批判時,是于冷峻中普遍含有一絲溫情的。老舍文學的最成功之處,無疑是對北京市民社會中下層人情世態(tài)的表現(xiàn)。
1.通過調整語言信息量制造幽默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傳遞社會信息的工具。從信息論的角度看,語言就是信息代碼。由于社會的約定俗成,處于語言體系中的信息代碼本身往往具有較確定的語義,能傳遞較固定的信息,這是其理性信息。當具體運用語言時,使用者??墒惯@些代碼在理性信息之外附有其他的補充信息,如多余信息、潛在信息、美學信息等,由此達到特殊的幽默效果,老舍作品中就常用這種手法。試論老舍作品語言的幽默藝術。
2.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制造幽默
2.1運用歇后語
老舍善于運用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歇后語,使語言含蓄幽默、耐人尋味。如:我還得聽聽你入弦不入。光有嗓子,不入弦,還不是猴兒拿虱子,瞎掰?(《方珍珠》)。
2.2使用夸張手法
顧名思義,夸張就是把事物或其某一方面的特點夸大。但這種夸大并非荒誕無稽,作為幽默技巧,夸張是將客觀事物內的矛盾性,通過顯微鏡將它的狀態(tài)放大,給讀者以更鮮明的形象和情趣。夸張是老舍表現(xiàn)幽默的得心應手的藝術手法之一,老舍的夸張是一種“阿Q說自己祖先富貴”式的詼諧??鋸埵址ǖ倪\用在老舍小說中不乏其例,多用于否定反面現(xiàn)象。如:“十萬八千毛孔,個個像火車放汽似的,颼颼的往外射涼氣”(《趙子曰》)用夸張手法刻畫出趙子曰頹喪泄氣的狀態(tài),不禁令人捧腹。
2.3善于運用比喻的比喻
老舍曾說:“比喻是生活知識的精巧聯(lián)想。在生活中沒有仔細的觀察、廣泛的注意,這種聯(lián)想便無從得頭”。而他善于從表面看來似乎毫無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中覓出內在相似點,然后以此喻彼、相映成趣。如:“像噴過火的火山掩映在紅云赤霞里似的”(《老張的哲學》)“橫豎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大塊四方墩肉,上面放著個白饅頭,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水里泡過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燒紅了,眉毛和頭發(fā)燒剩下不多?!保ā峨x婚》)他把趙姑父喝酒后醉意朦朧的笑臉比作噴過火的火山。把吳太太的身材相貌比作一大塊墩肉,極為形象生動幽默。
篇7
5月10日,中國嘉德2013春季拍賣會中備受關注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zhàn),以成交額6.42億元收場,其中“老舍胡青藏畫”專題16件拍品均以拍前估價數(shù)倍的價格成交,成交額達1.676億元。
據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介紹,此次為義賣專場,所得資金將全部用于建立老舍文藝基金及贊助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市老舍文藝基金會、老舍文藝獎、北京老舍紀念館、青島駱駝祥子博物館、重慶四世同堂博物館和籌建中的濟南老舍故居紀念館,“將老舍藏畫資源回歸到老舍事業(yè)本身上來,以從事各項公共事業(yè)”。
此次上拍的16件作品包括8幅齊白石、4幅黃賓虹、2幅吳昌碩、1幅傅抱石和1幅于非的,件件堪稱幾位大家的“標準件”。老舍、胡青夫婦與齊白石的交往可以說是齊白石藝術生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上世紀30年代末胡青為齊白石四子、五子補習功課,到解放后老舍命題白石作畫,夫婦倆20余年與齊白石交往頻密,而由老舍命題的齊白石晚年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更是傳為藝界美談。此次上拍的8幅包括了齊白石各個時期的花鳥山水精品,每件均可作為其該時期的代表作。
篇8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jié)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p>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xiāng)的肥大的栗子,過了砂糖在鍋里‘唰唰’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里,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xiàn)實而又詩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篇9
論文關鍵詞:老舍,城市貧民,生存狀態(tài),社會環(huán)境,經濟赤貧,自身,意義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有眾多描寫貧民形象的作品,在我看來,有兩類,第一類是農村貧民,如:魯迅筆下的閏土、祥林嫂、阿Q,臺靜農的“地之子”們,柔石筆下的“為奴隸的母親”;第二類是城市貧民,如老舍筆下的小福子、祥子、沙子龍等。我們認為,塑造貧民形象最成功的當屬老舍。
一、城市貧民類型舉要
老舍創(chuàng)作的《老張的哲學》、《趙子曰》、《離婚》、《駱駝祥子》、《月牙兒》、《四世同堂》等小說,構筑了一個廣大的“市民世界”:有老派市民老馬、牛老四,祁老人,張大哥;新派市民張?zhí)煺?、藍小山、冠招弟、祁瑞豐;理想市民趙四、李子榮、丁二爺;城市貧民祥子、小崔、巡警。而以城市個體勞動者為主體的城市貧民形象給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其中,按類型來說,有如下幾類:
1.車夫
“五四”之初,“勞工神圣!與勞工為伍!”的聲浪風行,中國新文化先驅們在面對社會,挖掘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勢必將此精神灌入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而他們接觸最多的自然是與他們生活相關的群體。就他們的經濟能力而言,女仆與包月車夫是極為普通的。因此,車夫作為這一時期文人筆下常見的形象便不足為怪了。的《人力車夫》、郁達夫的《薄奠》、臧克家的《洋車夫》、魯迅的《一件小事》等。反映車夫生活也是老舍反映城市貧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現(xiàn)車夫生活的貧困與艱辛,展現(xiàn)車夫血與淚的掙扎,是車夫文學最重要的內容。與他們不同的是,老舍也創(chuàng)造了其他形態(tài)各異的車夫形象。如,《老張的哲學》中的趙四,作家雖也肯定了趙四的美好品德:“常人為自己打算的事,他不打算,常人為別人不打算的事,他都張羅著。”但同時,老舍也用一種玩弄的筆觸寫了與他這種好漢哲學相悖的打人行徑?!逗诎桌睢分熊嚪蛲跷逯藶闃?,勇于犧牲,比之趙四,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有了更雄厚的生活基礎。到《駱駝祥子》,車夫形象轉身一變,成為主角,由市民社會中無足輕重的地位而成為貧民個體勞動者的典型代表?!端氖劳谩返男〈蓿鲃影炎陨淼拿\與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以下層的反抗來尋求民族和自身的解放,贊揚了車夫誓死不當漢奸的民族氣節(jié)。老舍塑造的一系列車夫形象,準確把握住了當時社會的車夫所應具有的生活特征,富有鮮明的時代色彩,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無限光彩。
2.巡警
在老舍的印象里,“巡警和洋車夫是大城市里頭給苦人們安好的兩條火車道。大字不識而什么手藝也沒有的,只好去拉洋車”;“識幾個字而好體面的,有手藝而掙不上飯的,只好去當巡警”。[1]巡警形象也是城市貧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巡警形象在老舍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里就有了。這個巡警,“握著刀柄”,只敢打趙四這個窮車夫幾拳,可是,誰都可以命令他,連老張都敢對他大發(fā)威風:“你們巡警是管什么的?”這個巡警給我們留下了欺軟怕硬的印象。之后的《駱駝祥子》、《抓藥》、《蛻》、《四世同堂》里也出現(xiàn)了巡警的身影。《四世同堂》中的白巡長,內觀他的品性,沒有任何道德瑕疵:愛國、愛自己的同胞、善良。可他也的確做過許多壞事:幫助日本人動員中國人獻鐵造槍,給日本人帶路抓錢詩人
在一系列巡警形象中,大概最令人難忘的要數(shù)《我這一輩子》中的巡警了。老舍塑造了一個好強,努力卻又一輩子受盡折磨的巡警形象?!拔摇币惠呑佣荚趻暝?、拼命,可生活的道路鋪滿和充斥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和障礙,一個接一個的不幸使“我”跌入痛苦的萬丈深淵爬不出來,最終只能等死?!拔摇币⒃谌碎g的最低處,等著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擊。[2]
巡警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一部分,是統(tǒng)治工具之一。當巡警就是當“官差”,他們具有一定的武裝設備,有一定的權力,享受著官餉。按理說,這絕對是個美差,然而這一切只是表面現(xiàn)象,老舍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通過《我這一輩子》中描繪的巡警極其不幸的遭遇和慘烈無奈的生活,控訴了警察制度的黑暗及整個社會的“不夠本兒”。
3.
如果說,車夫和巡警代表了男人們的生活,他們依靠出賣自己的苦力以養(yǎng)家糊口。那么,女人們沒有氣力,就只能賣肉——做得以生存。
提到,大家聯(lián)想到的通常都是無恥與骯臟,是千夫指萬人唾的勾當,是令人作嘔的寡廉鮮恥的女人。閱讀老舍的作品,對的印象卻截然不同,老舍對他們寄予了極大的寬容和同情。她們?yōu)榱松?,為了照顧家人,不得不賣肉。這類人物中,小福子形象尤為突出。文中老舍不惜用“她美,她年輕,她要強,她勤儉”等詞去刻畫她??删褪沁@樣一個美好的女子,為了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存活下來,也只得出賣自己,“上了市”“開始賣了”。她用她那瘦弱的身軀,承受著生命給她的千斤重擔。最后退無可退,上吊自殺了?!段⑸瘛分械摹八奔儩?、善良,曾經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女,向往自由的愛情,但遵守禮教規(guī)范,即使看一眼自己愛戀的人,都羞得臉紅。她為了養(yǎng)活父親,為了生計,被迫嫁人甚至淪為暗,在病中無奈選擇自殺。與小福子有同樣命運的有《趙子曰》的譚玉娥,《四世同堂》的尤桐芳,《月牙兒》的母女倆等。
這些可憐的女人都曾為自己的凄慘命運奮力掙扎過,有著追求個人理想幸福的美好愿望。但就是這么一個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普通愿望,對她們而言,也如鏡中花、水中月一樣,近在眼前,卻永遠無法到達。老舍以飽含血淚之筆展示其悲劇人生,寫她們被生活的重擔和污垢扭曲、撕裂,寫她們的靈魂在地獄中備受煎熬,最終陷入痛苦的泥沼不可自拔。作者譜寫下一曲曲慘無人道的女性悲歌,展現(xiàn)出老舍先生對20年代女性命運的獨特思考。
4.藝人
中國新文學的作品中抒寫江湖藝人的,特別是以藝人為主人公的并不多。老舍的親朋好友中就有賣藝的,唱戲的,開鏢局的,他心中始終裝著他們,裝著這些身懷各種絕技的江湖藝人們。沙子龍與他的徒弟們、小文夫婦、鼓書藝人、方珍珠等人物形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有他們的原型,都是生活在老舍周圍活生生的人物,是當時北京城里人們時常能碰到的沒落旗人。
《斷魂槍》敘述了一個老鏢師一路“下沉”的故事。享有“神”美名的沙子龍,斷魂槍是他的獨門絕技??墒?,時過境遷,在“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的時代,走鏢已然沒有飯吃了。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不得不將鏢局改為客棧,從此不再爭強好勝,甚至別人找上門來也無動于衷。他的世界猶如夢幻般一去不返,斷魂槍沒有傳下去的必要,已經不可避免地淘汰了,脫節(jié)了,而誰能體會沙子龍的落寞與悲傷呢?《鼓書藝人》中的方秀蓮生性聰明,心地單純,她想受教育,從而實現(xiàn)自我更大的價值。但當她被送進學校學習,卻被同學鄙視為“賤業(yè)中人”,她的人格遭受到了傷害。后來在愛情的道路上受挫,與進步作家孟良的婚事告吹后,又被特務欺騙和凌辱?!斗秸渲椤分械姆秸渲楹托闵徱粯?,渴望受教育,可是也被趕出了學校,使她不得不感到自己“到哪兒也不算人”。
過去在藝人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輩子作藝,三輩子遭罪”。老舍以極大的關心和悲憫情懷來觀照這些個被腐蝕、被歧視、受壓迫、受欺辱的下層文化群體。他真實地再現(xiàn)了蹈入賣藝“賤業(yè)”、活在世上矮人三分的藝人們的生活,將他們?yōu)榱颂用撁\的捉弄,愈戰(zhàn)愈陷,愈陷愈慘的生存規(guī)律與足跡表現(xiàn)得相當完整與豐富。
縱觀老舍創(chuàng)造的城市貧民形象畫廊,上述幾類人物形象都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的生命,一開始都展現(xiàn)出光鮮亮麗的一面,而當他們對生活滿懷希望,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時候,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個荊棘,一次次挫折讓他們不得不跌入苦難的沼澤地,逃也逃不出來,從此看不到任何“光亮”,猶如“月牙兒”般只能亮那么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到最后,被無休無止、永無止盡的災難糾纏著,吞噬著,毀滅著。
二、城市貧民生存狀態(tài)的形成原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各有各的不幸。但是無一例外,他們都走向墮落,走向死亡。造成悲劇結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他們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導致的。馬克思說:“專制制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它“必然具有獸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3]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權利和對幸福的追求,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這些都是老舍城市貧民作品中的舊社會所不相容的。這個社會不但不把人當人看,而且還常常把人變成獸,逼成鬼。老舍不得不、不能不對這個扭曲、摧殘人性的社會發(fā)出強烈的控訴。
小福子,起始是個多么善良純潔的姑娘,可為了生存也不得不走上了暗這條不歸路;巡警“我”是個聰明能干的手藝人,然而在那個不認本事只認人的年代,這些本事等于零。為了最基本、最低級的生存需求,盡管年邁,“我”也要四處奔波,死亡卻近在咫尺。他們的命運,正如《我這一輩子》中的老巡警這么評價道:“在我這一輩子里,我仿佛是走著下坡路,收不住腳。心里越盼著天下太平,身子越往下出溜?!崩仙嵩谡劶啊恶橊勏樽印穭?chuàng)作經驗時說:“由車夫的內心狀態(tài)觀察到地獄是什么樣子”,[4]指出了悲劇命運的總根源是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正是生活在這些苦人們周圍的社會渣滓們,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網,不斷地剝削、壓榨“小福子”們,最后毀滅了他們的希望,吞噬了他們的魂靈,摧殘了他們健康的身體,使他們不得不蛻變成走獸。月牙兒體會到,“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誰壞誰就占便宜”,“這個世界不是夢,是真的地獄”;巡警認識到,“這是個以蠻橫不講理為榮,以破壞秩序為增光耀祖的社會”,“良心在這年月里并不值錢”;祥子覺得這是個“小人物就根本不應該有想頭的社會”。他們的反抗、奮斗都無濟于事,世界對他們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視若無睹,還不時地打壓他們。這種美的毀滅在老舍那里激起了悲傷和憤懣,他的內心跟他們一樣,滴淚和淌血。正如寫《駱駝祥子》時,“筆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淚來。”[5]老舍正是以無奈而又沉重的筆觸,揭開“真的人生和社會”[6]的本來面目,展示了舊勢力、舊社會對人的價值的摧殘。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還有什么比這——欲以最大的代價和最低的條件求生而不能更悲哀、更能博得別人同情的呢?
其次,經濟貧困也是城市貧民悲劇的一個因素。
在荒誕不平的社會中,在金錢主宰一切的世界里,有錢有勢就可以橫行霸道,為所欲為;貧困卑賤就只能任人宰割,受人差遣。方秀蓮的“窮”使她被學校趕出來,婚事告吹,又被特務欺辱;巡警的“窮”使他時時提心吊膽,處處陪著小心,可是每天還是過著非人般的生活。
金錢在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錢不一定家庭幸福,但是沒有錢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对卵纼骸分?,錢隔閡了最純潔的母女親情:為了生活,母親拋下女兒,母親心狠,可是錢更狠,“錢比人更厲害一些,人若是獸,錢就是獸的膽了”,[7]“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體面不體面,錢是無情的”。巡警的妻子就是因為看到了他注定一輩子受窮的命運所以才跟師哥跑了,雖然跑后前途未卜,但至少還有擺脫“窮”的希望。
金錢在家庭中是有力杠桿,在愛情中也是重要的籌碼,對于那些溫飽尚未解決的苦人們來說,愛情和浪漫只不過是奢望。《微神》中的“她”為了生計,被迫與自己相愛的人分開,嫁給了別人,最后還淪為暗;祥子與小福子同病相憐,彼此產生了感情,可還是不能成為眷屬,只因為祥子“負不起養(yǎng)著他兩個弟弟和一個醉爸爸的責任”,他突然明白了,“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人家”[8];《我這一輩子》中,精明能干的巡警與漂亮利落的妻子喜結良緣,可是好景不長,妻子還是跟別人跑了??磥?,“窮”使愛情也很難維系,“肚子餓是最大的真理”,愛情不過是有錢人家排憂解悶的游戲。
以“小福子”們?yōu)槭椎某鞘胸毭駛円惠呑釉谂c“窮”斗爭,可是始終被“窮”緊緊束縛著,最終被“窮”碾死。他們滿懷希望和信心,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個打擊、挫折,使他們漸漸懷疑自己,于是一步步走向死胡同,最終毫無退路,成為“沒了心”的走獸?!案F”踐踏了小福子,“窮”也踐踏了無數(shù)像小福子一樣的城市貧民,正是“窮”一點一點把他們推向最沒有出路的深淵,一步一步腐蝕了他們美好的人性,使他們喪失了人之為人的基本屬性,成為完全被異化的人,盡管這些人生命尚存在可是精神已全失。
最后,悲劇價值的生成,我們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去考慮。[9]造成“小福子”們悲劇的客觀原因無疑是當時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和極度的經濟赤貧。然而,也不能排除和忽略主人公們自身的性格因素?!靶「W印眰兩砩隙加兄袊鴦趧尤嗣裆砩锨趧凇⒊钥嗪蜕屏嫉葌鹘y(tǒng)美德,但同時傳統(tǒng)文化也造就了他們保守、愚昧、中庸、狹隘的性格弱點,再加之殘酷的現(xiàn)實逐漸侵蝕著他們的道德標準,他們的情感和生存需求得不到基本的滿足,價值觀念的改變使他們總處于茍且偷生和委曲求全的狀態(tài)中,最終自甘墮落,自暴自棄。小福子被自己的親生父親賣掉,她也只能認命。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母親被打死,兩個弟弟無人看管,她也不敢吭聲,最后為了生活,做了。面對祥子的軟弱,她也只能無奈順從,不敢稍作爭取。巡警“我”有人緣、有手藝、有個可心的妻子。可是,妻子跑了,“我”只好改行,踏上了巡警這條不歸之路。此后,隨著生活中苦難不斷地涌現(xiàn),人性中的虛榮與惰性占了上風,“我”坦言道:“一個人的虛榮心每每比金錢還有力量,當慣了差,總以為去當仆人是往下走一步,雖然可以多掙些錢”。這些城市貧民身上的性格特點,使他們不可能站得更高的去審視這個社會,從他們的一次次失敗中找尋根源,他們不懂得也不明白如何認識自己與社會。他們生活的準則是:勞動可以獲取幸福??墒敲恳粋€希望都會帶來無盡的絕望,每一次的努力都得不到該有的收獲,他們最終只能認命了,否定了,墮落了。于是,他們不再對道德、生活、朋友、家人甚至是自己負責。
社會環(huán)境因素、經濟因素和城市貧民們自身的原因,使他們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走不出陷入的尷尬局面,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忍氣吞聲,可最后還是不得不邁向生命的盡頭。
三、城市貧民形象的意義
在描寫城市貧民形象的作品中,老舍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悲劇人物,描寫他們美的毀滅,揮灑著血與淚完成這類人物。可是,他并沒有積極地給他們指出一條光明的道路,老舍承認,“只代他們伸冤訴苦,也描寫了他們的好品質,可是我沒敢說他們應當如何革命”。[10]作品中,我們看到的,只是小福子、巡警們、藝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特定的人物性格發(fā)展,走向墮落是他們最后必然的歸宿。但總體來說,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中,這些城市貧民形象,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第一,在現(xiàn)代文學史的底層敘述中,老舍對底層窮人世界的書寫與其他作家存在極大的差異。大多數(shù)作家筆下的貧民都來自鄉(xiāng)下農村,而老舍卻將這些人物置身于城市這樣一個獨特的語境下。在文學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貢獻了一種新的寫作可能,那就是在魯迅、臺靜農等人塑造的鮮明的農村貧民形象之外,打開了另一類貧民生存的審美大門。以一種切近逼視的視角和不無調侃、嘲諷又飽含同情的復雜心態(tài),將寫作筆觸探身到發(fā)展中的現(xiàn)代城市,從而成為城市貧民的代言人。老舍筆下的城市貧民世界,同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一樣,感人肺腑,震撼心靈,有著一種直逼人性深處的力量,成為文學史上的不朽詩篇。
第二,縱觀現(xiàn)代文學的風景線,占據主導地位的人物形象有魯迅筆下的阿Q、閏土、祥林嫂、孔乙己,30年代有茅盾筆下的官僚資本家和民族資本家,葉紫筆下的農民形象,以及遠在湘西封閉世界中的翠翠等。老舍筆下的祥子、小福子、沙子龍,無疑這些人物的出現(xiàn),不能不說是選材上的一個大膽突破,不僅構成了老舍小說風格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充實和豐富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人物圖譜?!啊逅摹詠淼男挛膶W創(chuàng)作中,市民生活題材較少有人涉足,特別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被全面引入新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使新文學的藝術天地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也為新文學爭得市民讀者,大大擴大了新文學的影響?!盵11]老舍把城市貧民社會這個不怎么為人們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貧民這個常常被人們忽略或不敢涉足的特殊領域引進藝術的殿堂,并且取得了成功。他更大膽地把筆端探伸到城市貧民中的各個行業(yè)——車夫、巡警、、藝人等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題材,甚至把他們作為作品的主人公出現(xiàn),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個血肉豐滿、五光十色的形象,在老舍的精心勾勒下,他們一個個“現(xiàn)形紙上,聲態(tài)并作”。
第三,通過這些城市貧民形象,表達了老舍對這一時期、這一社會的獨特認知和情感書寫。老舍在刻畫他們時都傾注了深厚的人道關懷和悲憫情懷。他在抒寫這些勞動者的美好性格被扭曲、被摧殘以至泯滅、變質,都強調是這個社會的責任而不是他們自己的過錯。社會是官僚、地主、軍閥,那些有權勢的人們統(tǒng)治的世界。祥子的墮落,老舍明確指出“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就是殺了人,他也不負什么責任……”他用如泣如訴之真情,多姿多彩之巨筆,再現(xiàn)了下層民眾苦悶的生存狀態(tài)和離奇的人事命運。他以一種“憂下層民眾之所憂,憤下層民眾之所憤”的情懷,對城市貧民的生活柔情地關照,對他們悲劇的命運激情地敘說,揭開他們最真實、最艱辛的生活圖景,并且深入他們的靈魂深處,體會他們的艱辛與悲傷,奮斗與希望,無奈與反抗,深刻展現(xiàn)他們的苦痛的人生經歷和精神創(chuàng)傷。他深深地“哀其不幸”,而輕輕地“怒其不爭”。老舍于城市貧民,他們是好朋友,是一種血肉相融,是一種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他替他們伸冤、吶喊,替他們控訴、聲討,替他們盼著“世界快變個樣兒吧”。他深深地同情與理解他們,他為他們——并不為別的什么——而寫。可以說,老舍的城市貧民的作品里飽含著血與淚,展現(xiàn)出博大、悲憫、寬容,成為現(xiàn)代文學中生命關懷下的獨特景觀。[12]置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21世紀的今天,如何深入生活,關注弱勢群體,老舍的人文情懷仍不失啟發(fā)意義。
參考文獻
1 老舍.《老舍全集》第二卷中篇小說,[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成都,第110頁.
2 老舍.《老舍文集》(3)《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3 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411,414頁.
4 老舍.《老舍文集》,第16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245頁.
5 百家·中國新時期散文沉疴初探》,[J]1992年第2期第42頁.
6 魯迅.《墳·論睜了眼睛看》,《魯迅論文學藝術》(上冊),[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80頁.
7 老舍.《月牙兒》《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年,第285頁.
8 老舍.《老舍文集》(3)《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第184頁.
9 李春青.《文學價值引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老舍.《老舍選集》序,[M].《老舍文集》(16).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第223-224頁.
篇10
我特別喜歡閱讀老舍先生的作品。今天,我又重溫了他的作品《養(yǎng)花》,更覺得回味無窮。
文中敘述了作者養(yǎng)花的樂趣,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老舍爺爺說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句話。我想,老舍爺爺不是有腿病嗎?他還這么熱愛勞動,不顧年老體衰,堅持勞動,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shù)恼{節(jié),有益身心。他老人家能做到的,難道我們新一代少年不能做 到嗎?
可是,我們這一代有不少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過的是“飯來張口”的生活,更不要說把勞動當作一種樂趣了。就比如我自己吧,爸媽總是很忙,有時叫我把地拖一拖,可在蜜罐中長大的我連地板也拖不干凈,也不愿拖。我想媽媽能拖嘛!再說我還要學習呢??勺詮男W學了這篇文章后,我不同了,爸媽一叫,我馬上忙開了。當我把地板拖得干干凈凈時,看著自己勞動的成果,心里別提有多舒暢了。我也終于親身體會到了老舍爺爺所說的勞動的樂趣了。
不過,養(yǎng)花除了要愛勞動,還得有這方面的知識。老舍爺爺長期養(yǎng)花,久而久之摸著了一些門道,對于喜陰的花和喜干的花所適應的環(huán)境都了如指掌。的確,干 什么事缺乏知識都是不行的,我曾栽種過一盆君子蘭,可是我連基本的養(yǎng)花知識都不懂,只顧一個勁地澆水,結果君子蘭過早地枯萎了。說出來不怕笑話,為此,我還大哭過一場,現(xiàn)在想起那時的我也太天真了。但這以后,我知道了一點:君子蘭不愛“喝水”。這也證明,知識是人們辦好一切事的關鍵,沒有它,達到目的就會很困 難。
只有愛勞動又有知識的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功,并從中體會到樂趣。這就是老舍爺爺?shù)纳⑽摹娥B(yǎng)花》給我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