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溝英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20:3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代溝英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 few years ago it was fashionable to speak of a generation gap. Parents complained that children didn't show them proper respect and obedience, while children complained that their parents didn't understand them at all. Many critics argue that it is built into the fabric of our society.
One cause of the generation gap is the opportunity that young people have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 In traditional socieries, children live in the same area as their parents, marry people their parents know and approve of, and often continue the family occupation. In our society, people often move out of the home at an early age, marry or live with people their parents have never met, and choose occupations that are rather different.
In our upwardly mobile society, parents often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 better than them. However, these ambi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are another cause of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m. Often they discover that they have very little in common.
Finally, the speed of change in our society is another cause of it. In a traditional culture, people are valued for their wisdom, but in our society the knowledge of a lifetime may become out of date. The young and the old seem to live in two very different worlds, separated by different skills and abilities.
No doubt, the generation gap will continue to be a feature of our life for some time to come. Its causes are rooted in the freedoms and opportunities of our society, and in the rapid pace at which society changes.
【譯文】
幾年前,代溝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詞。父母抱怨孩子對他們沒有應有的尊重和服從;而孩子們卻抱怨父母根本不理解他們。很多批評家指出,這成為了我們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
造成代溝的原因之一,是現在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機會進行選擇。傳統的社會里,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地方,與父母認識并認可的人結婚,常常幾代人做著同樣的工作。而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年輕時就離開家,他們的結婚對象可能父母從來沒見過,他們選擇的職業也與祖輩大相徑庭。
在這個人往高處發展的社會,父母總是盼望著孩子能比自己過得好。然而這種對孩子的期望也是造成他們之間分歧的另一個原因。其結果常常是發現父母和孩子之間共同之處很少。
篇2
The holiday season, "trendsetter" shopping malls, supermarkets rushed panic buying of seasonal discount. Although it brought to the city life, but also to the mother earth pressure not only brought traffic congestion, exhaust emission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 online shopping '' born quietly, Amoy Taobao mall played '' no one in Shangjie, does not mean that no one shopping '' advertising. This is a kind of online shopping goods not only price, but also is the home delivery, mothers home financing plan. Sitting at home, the click of a mouse, the traffic problems be smoothly done or easily solved, carbon emissions is almost zero, with less time, but also to avoid pickpockets' 'to' 'this is not one of a few? What is there against it?
網上購物也要少買不必要的東西,例如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終被遺棄,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將少排放二氧化碳2.5千克的二氧化碳呢。
Online shopping to buy fewer unnecessary things, such as a piece of ordinary clothes, from raw materials to the clothing and then finally abandoned, in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Unnecessary to buy a few clothes, may reduce 2.5 kilogram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在這兒再告訴您三個計算二氧化碳的簡易公式:開車排碳量(公斤):油耗公升數×0.785;電腦主機:0.1725公斤/小時;筆記本電腦:0.0138公斤/小時。請您算一算,比一比,您更愿意選擇哪種方式呢?
Here to tell you three simpl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drive (kg): consumption liters x number of 0.785; the host computer: 0.1725 kg / hour; notebook computer: 0.0138 kg / hour. Please calculate, compare, you are more willing to choose which way?
篇3
Online shopping has made our daily life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For example ,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can save students a great deal of time on the way between home and store, so they would be able to concentrate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their academic work. The internet has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and thus we can even buy goods in other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 lack of the face to face deal makes online shopping less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What’ s more the delivery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items’ damage.
In my opinion,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be accustomed to it. It will be much more popular in the near fu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make it perfect.
如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時尚,尤其是在年輕人中。
篇4
【關鍵詞】信貸結構 民營經濟 影響
一、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特征
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已在地區經濟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2010年末溫州共有工業企業14.61萬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640.21億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總產值67.7%。生產總值和應交增值稅均占全市生產總值和應交增值稅的90%以上,吸納了大約75%的就業人口。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產業以傳統輕型工業為主向輕重工業協調發展階段邁進,輕工業的行業優勢進一步鞏固
近年來,溫州重化工業比重逐年提高,重工業增長明顯快于輕工業, 2003年溫州重工業比重首次超過輕工業,輕重工業的比重由2001年的62.07:37.93演變為2010年的34.7:65.3。工業結構調整突出的表現是部分輕工行業的產業優勢進一步凸顯,輕工業總量最大的兩個行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以及紡a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等2008年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87.21億元、478.36億元,兩者占輕工業的比重為43.27%。
(二)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由于產業結構的規律性變遷,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高,近幾年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為45.9%,比2008年提升2.1個百分點。當前溫州三次產業結構發展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轉變過渡階段,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其中商貿、金融、現代物流、通訊等生產業的發展有力推動,并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轉型升級逐步推進。
(三)傳統行業產業集群優勢明顯,行業集中度增強
溫州市11個縣(市、區)143個建制鎮中,特色產業產品產值超過10億元的達30多個,經濟總量占全市產值的60%以上,如鹿城服裝、樂清柳市電氣、永嘉泵閥、瑞安汽摩配、平陽蕭江塑編、蒼南印刷等產品都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生產銷售基地,顯示了產業集群獨特的競爭優勢。2010年全市電氣制造業、鞋革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共有11個行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全年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75%左右。
(四)民營企業處于規模化發展階段,小企業比重明顯偏高
近年來,溫州企業集團化、規模化發展有所加快,尤其是規模以上企業比重有所提高,2008年末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為5.1%,比2003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但是小企業比重仍然居高,尤其是個體戶占比過高,2008年末的個體戶占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77.3%。近年來,在溫州本土很少出現新的一批有實力和影響力的民營企業。
(五)民營企業工業投資增長下滑,民營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2003-2007年這五年,溫州工業投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特別是2007年溫州工業投資251.07億元,增速比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快15.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9.1%,比2003年增加了14.5個百分點,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但2008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溫州市工業投資出現了顯著的下滑態勢。2008年溫州工業投資額比2007年下降0.4%,為248.75億元。2009年工業投資額為241.31億元,同比下降2.9%。溫州經濟面臨發展內生動力和后勁不足問題。
二、溫州信貸結構變動趨勢
2001年以來,溫州信貸投放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增速在浙江省保持了前列。2010年溫州本外幣貸款增速達22.9%,新增人民幣貸款988億元,新增貸款占全省比重達到12%。
(一)溫州信貸以短期貸款為主且占比不斷提高
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始終是溫州信貸投放主體,且短期貸款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新增貸款以短期貸款為主,2010年末短期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高達76.43%,2010年新增短期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重達85.43%。溫州銀行業信貸以短期貸款為主是適應民營企業經營規模、經營方式、資金運營規律,符合民營企業貸款需求急、頻度高、額度相對較小的特點。
(二)中小企業貸款占比相對穩定
2004年來,溫州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04-2010年中小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相對穩定,在46%-49%之間波動。在比重相對穩定的同時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卻波動明顯,2006年中小企業貸款增速為27.39%,達到階段性高點,但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在2007年、2008年貨幣政策適度從緊背景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卻超過全部貸款增速。2010年,盡管實行的是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卻小于全部貸款增速。中小企業貸款增速與貨幣政策松緊呈反向運作保證了中小企業貸款占比相對穩定,同時也反映了溫州民營經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逐步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發展到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塊狀經濟,但產業集中度不夠高的事實。
(三)個人貸款占比不斷提升且增長勢頭不減
近幾年來溫州信貸結構的突出變化是個人貸款快速增長。2006~2010年,溫州個人貸款年均增速達40.8%,比全市各項貸款年均增速高出15個百分點,個人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也相應從2006年的31.6%上升至2010年末的47.1%。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溫州民營企業發展后勁不足,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未根本轉變,影響了中小企業自身的融資,轉而通過企業主以個人名義進行融資。另一方面,溫州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個人貸款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溫州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銀行機構對溫州實行了信貸規模傾斜,個人貸款獲取資金的渠道相對寬松。
(四)行業投向以制造業貸款為主
信貸的行業投向反映了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和我市經濟結構的變化。從近幾年來新增貸款投向上看,溫州新增貸款仍以制造業為主體,截至2010年末,溫州制造業貸款余額1898億元,占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35.27%,且制造業新增貸款在全部貸款增量中占比最大達37.6%。從近年來不同行業貸款增量的相對占比變化情況來分析,新增貸款有向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等第三產業傾斜的趨勢。
(五)縣域信貸投入相對不足
2001年來,溫州縣域貸款在全市貸款的占比相對較少,維持在38%左右。這與溫州縣域的經濟總量不相匹配,2001-2010年縣域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市的占比大約維持在58%。近年來溫州縣域貸款增速總體上小于全市貸款平均增長速度(除2003年、2009年兩年縣域貸款增速超過全市貸款平均增速以外)。但縣域貸款也逐漸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2010年末,縣域貸款占全市貸款的41.2%,縣域貸款的增速達44.02%。
三、信貸結構發揮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先導作用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溫州信貸持續擴張,但信貸結構調整步伐緩慢,信貸投入對溫州民營經濟的貢獻度不斷降低,貸款余額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1在逐年擴大。2009年末,貸款余額同GDP的比值達到了1.74,比2001年比值提高了0.97,這種增長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從信貸單一變量角度來看,要有效發揮信貸結構的調整導向作用來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仍面臨較多體制、機制、功能等方面的制約因素。
(一)體制方面的制約因素
產業導向政策引導產業升級后盈利性與民營企業投資預期收益不一致。民營企業作為一個“經濟人”,追逐較高投資收益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由于利益驅動而使企業更加關注當前資本的比較收益率,而忽略產業政策的導向要求和產業升級后的預期收益率,加劇了溫州信貸資金游離于制造業之外,影響了產業政策導向作用的有效發揮,導致溫州本地工業的發展內在驅動力不強,影響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步伐。近年來,溫州企業由于自身主營業務發展遭遇瓶頸,且一些行業的收益率遠高于自身主業,因此一些企業加快多元化業務的擴張步伐,減少對自身原來主營業務發展的持續投入,造成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
(二)機制方面的制約因素
商業銀行信貸經營機制轉換與企業信貸負債經營投向不一致。信貸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功能發揮依附于商業銀行自身信貸管理機制變革。但經濟結構調整是個長期過程,尤其是部分經濟增長薄弱環節的培育和發展需要一定時間,而商業銀行的利潤回報則要求在短期內實現。結構調整的長期性和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短期性存在矛盾。商業銀行在信貸資金額度一定情況下,往往對客戶實施行業的差異化信貸準入政策和貸款規模管理,一方面使得盈利能力強的行業、行業的龍頭企業信貸過度集中,另一方面政府產業結構調整中重點扶持的一些行業因為盈利能力相對較弱、資金回收期長等問題使得信貸資金緊張。出于逐利和避險的經營要求,銀行信貸結構調整進展相對較慢,進而影響其對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作用的發揮。當前,銀行更加關注自身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而對企業資金實際用途缺乏貸前、貸后管理的自主性要求,同時企業信貸資金實際投向又難于掌控,且投向缺乏有效引導舉措。
(三)功能方面的制約因素
產業自身盈利模式同產業的競爭力提升未達到一定程度,則信貸資金不具備對產業層次的自然提升功能。信貸結構優化作用的有效發揮要依托于產業自身盈利模式的變革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從目前溫州產業發展來看,由于第二產業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的附加值低,產業自身盈利模式主要依托規模、投入的擴張,尚未根本從原來的價格競爭轉變到以品牌、技術標準、研發能力等競爭力提升上來,影響了信貸資金的投向和效益的發揮,因此信貸結構變動對第二產業的梯度轉移作用要強于對第二產業的產業層次提升作用,影響了對產業的提升和促進功能。
四、對策與建議
溫州信貸投放有效促進了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梯度轉移,產業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但也面臨信貸投放中短期貸款占比過高制約民營企業升級步伐,縣域信貸投入相對不足影響產業集聚效應發揮等問題。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有效發揮信貸在支持溫州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政策引導。
(一)強化信貸投向管理和引導,加大對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中關鍵環節的信貸支持,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進一步強化銀行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重點強化對銀行信貸資金實際流向的考核和檢查力度,確保信貸流入實體經濟。加大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兼并重組、行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提高溫州民營企業的集群效應,提高產業集中度,從而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的內部分工協作,提升民營經濟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鼓勵金融創新,進一步拓寬科技型企業、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大力發展專利權、商標權、排污權等金融產品創新,引導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研發的信貸投入,加大對這些民營經濟薄弱環節的長期信貸投入,推動企業加強內部流程和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的關鍵期,應注重對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引導,盤活信貸存量,加大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縣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以此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
(二)圍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主線,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的內生增長動力,增強信貸資金對產業層次提升作用
信貸結構變動對溫州民營經濟的結構調整步伐和發展水平有重要影響,但信貸增長未能帶動溫州民營經濟呈現相應的發展,關鍵不在信貸結構本身,更多的是溫州民營經濟自身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政策著力點上應考慮從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投入為著力點,轉變為促進民營企業自身的整合提升、優化發展環境上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引導民營企業正確處理擴大生產和投資關系,鼓勵民營企業擴大再生產,加大對技術改造投入。以大力發展溫州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為重點,培育民營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加強宏觀調控政策的協同配合,提升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效益
由于資金在不同部門使用效益不同,單獨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調整很難對民營經濟發展及其結構層次的提升、演化產生重要影響,應進一步加強發揮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協同效應,引導信貸資金投向效益較高的產業,發揮財政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鼓勵銀行信貸結構配置應考慮到地區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差異性,同時應結合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采取不同的信貸策略,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溫州產業轉型升級。由于當前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指導和調控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缺乏內在動力,應注重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政策執行效果考核和約束機制建設。
(四)強化溫州民間資金引導,著力實現民間資金、信貸資金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對接
溫州民間資金和信貸資金的溢出效應,實現了“溫州模式”的輸出和發展模式的有效復制,從全國和全省的角度看,能有效帶動其他地區經濟發展,但不利于溫州產業自身的調整和制造業的做大做強,甚至民間資金的無序流動容易帶來了資產價格泡沫,干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因此著力引導民間資本的匯聚平臺、融資平臺、投資平臺,實現民間資金同產業發展相對接,淘汰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落后工業,重點扶持優勢特色產業,并積極培育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民營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參股,借殼上市等方式直接參與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搭建政府、企業、銀行溝通產業服務平臺,完善信息政策扶持服務,積極推進項目與民間資本的對接。
參考文獻
[1]陳聰.我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研究.統計與決策,2008年第9期.
[2]劉梅生.中國銀行信貸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的實證研究. 南方金融,2009年第7期.
[3]張蕾蕾,薛宏言.信貸結構變動產業結構變動的作用機制分析.上海金融,2009年第12期.
篇5
>> 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路徑 構建城鄉一體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對策研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轉變 構建現代化稅收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探討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關于欠發達地區基層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關于構建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思考 關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的圖書館工作思索 杭州市下城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啟示 提高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能力研究 著眼長效,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新的服務體系 智慧圖書館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研究 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 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路徑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步伐 探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 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3-11-22.
參考文獻:
[1]單文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均等”現象剖析[J].劇作家,2015(01).
[2]景小勇.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路徑探析[J].藝術評論,2014(03).
篇6
“中國古代文論”學科的出現與中國現代學術形成過程中西方學術體系的引進有著密切的關系。上個世紀20年代,在日本學者撰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刺激下,中國學者也開始嘗試撰寫文學批評史,然而所認同的學術理念和方法不外乎“以遠西學說,持較諸夏”一種。所以,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從其草創期開始,就是在現代學術眼光觀照下的一種學術運作,從這一意義上說,它本身確實是研究者謀求使傳統文論語話朝著現代文論話語系統轉化的產物。總體而言,古人并沒有西人那樣強烈的理論體系建構意識。從集部所附的與現在我們所稱的古代文論學科相關的“詩文評”所體現的內容及其言說方式看,與現代學術中的文藝學的表述樣式差異甚大,其中感性體悟和事實描述的成份要遠遠大于理論推闡的成份。近代西方學術運作的模式是將所謂的“理論”從事實中抽取出來,將它們與多要素混雜的具體性相剝離,形成了所謂的“概論”、“原理”等,體現到具體的學科上就有了一系列似可獨立演進與表述的理論系統,一般每一學科均有一概論或者××學之類的東西,用以闡述該學科的范圍、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這一學科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和關鍵性的理論問題。從20世紀初、中期的情況看,不單單是文藝學領域,學術的各領域在當時都在大規模引進各種西學體制,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后來中國現當代學科體系、體制的正式確立。我們最初及后來延伸開來的古代文學批評史編撰體制即與這一重要背景密切相關,并且使得原來混雜一體的文論面貌向一較為單純的、也更注重理論概念演繹的方面漸次匯攏,終于奠定了以后文論研究的主要路徑。
從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研究實情看,這種學術思路的長期傳承導致了這樣一些問題:一、批評史和文學史的割裂。在古典狀態下二者之間的關聯是十分密切的,古人的理論觀點并不是架空設置的,多數是直接針對具體的文學現象而發的,從而表現出批評史對文學史的強烈依附。因而,如果一味地將批評史從特定的文學史中剝離抽取出來,不注意二者的原初生存關系,在批評史書寫中缺乏對此充分的揭示,便導致批評史成為孤單的范疇、概念、術語、命題等關鍵詞之匯總,使人無法知道這些文論觀念在當時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文學氛圍中產生的。批評史與文學史界限的劃分,使得批評史研究與文學史研究俱高度專業化,各自在追求自足的過程中走向封閉,從而使研究批評史者與研究文學史者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學者。二、文論史與寬泛意義上的批評意識的割裂。在古代文論的原生狀態中,許多批評觀念并不是以范疇、命題等的形式出現的。批評作為一種話語,它的包容面要寬泛得多,范疇、命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多樣具體的批評觀念錯綜交融地構成了一時期批評的總貌,而如果僅找出若干具范疇形態的概念來說明一時期、一階段的文論,不僅會篩選過濾掉那些隱含在大批評實踐中的、理論抽象化程度不太高的批評觀念或批評意識,同樣也會導致學術上的片面性、隨意性。三、批評史與復雜的文化語境的割裂。批評史研究有其特定的對象,雖然批評史書寫不一定非要將對文化語境的認知寫進研究成果之中,然而這并不等于可以舍棄對后者的研究。這個道理由于這些年的學術進展已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使古代文論的文化研究成為該研究領域中最有學術展望價值的一個方向。但這在上一世紀90年代前卻是較陌生的,那時的研究雖然也較為重視所謂社會背景的考察,但畢竟與現在的重視文論觀念、批評意識所形成的真實、具體的文化語境的闡釋在學術理念和方法上均有距離。
正是基于以上問題,對批評史研究學科史的反思是必要的,甚至有必要擴大到對整個批評史學科構成機制與運作模式的反思,這一反思是具有學術思想史研究意義的。在文化詩學的視野中,對傳統文學批評的話語及其體性、體貌、體式進行還原性質的研究,重新認識古代文論的真實、完整的形態,并且總結、歸納出其中所涵之思想和知識,對于批評史研究的學術推進意義重大。
二
研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科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當年郭紹虞本來是要寫一部中國文學史著作,但因為文學史涉及面過于寬泛,難以把握,所以他決定先從一個側面入手,于是就寫出了一部批評史。他寫批評史的目的是為了印證文學史,是在文學史的大范圍內開出一個小的領域。實際上在他看來批評史應該是附屬于文學史的。出于印證文學史的目的,郭紹虞、羅根澤等第一代研究者面對古代文論話語資源時就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單純以一種理論的眼光來看待它,同時還注意從具體的與詩文創作的聯系中來評定其價值與意義。在第二代研究者那里,例如敏澤、蔡鐘翔、張少康等人,批評史著作的撰寫情況就有所變化了,因為此時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已經普及,更多的西方文論體系相繼引入。在這些理論話語體系的刺激下,這些學者力求梳理出中國古代文論自身的理論體系,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點。郭紹虞等人當然也受到了西方文學理論的影響(郭紹虞本人還翻譯過不少西方文學理論論著),但這種影響主要是在學科意識和某些文學觀念方面,還沒有像后來的研究者那樣形成過于強烈的理論體系建構意識。那么,我們現在進行古代文論研究應該持有怎樣的目的呢?如何才能形成我們自己的學術特色呢?這應該是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轉貼于 古代文論的研究范圍受到文學觀念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文學觀念并不是影響學科范圍形成的唯一因素,而研究目的對學科范圍的形成也產生影響。在學科草創階段,研究者們同時還要關注學科建立的問題,以促進這方面的研究的學術進步,同時也為自己規定一個具有合法性的言說領域,并取得在此領域的話語權。所以,凡是一個學科建立之初,也正是關于其研究目的、對象、意義以及方法的討論最為活躍之時,陳鐘凡的《中國文學批評史》開頭兩章專門討論此,羅根澤同樣在其著作的《緒言》中分十四小節就他對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種種看法作了全面的闡發,作了一次學科“發言人”。大體而言,早期研究者的學術興趣在于將古代文論話語從與其共生的文藝、文化話語系統中剝離抽取出來,為自己的研究確定闡釋對象,這同時也為這一學科劃定了一個大致的研究范圍。在中國現代學術版圖中,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學科性是存在著的,但這一學科性僅僅具有相對性,也就是說,是與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一般文學原理研究相比較而存在的。就時間順序而言,也是先出現了中國文學史這樣一個學科,在此啟發、影響下才出現了批評史研究這樣一個學科。盡管在現在的學科劃分類目中,古代文論研究已經不屬于二級學科,而降為一個研究方向,但作為中國文學研究中的一個專門領域,它還一如既往地受到學界的重視。尤其是步入新世紀以來,處于“全球化”語境中的文藝學研究面臨著學術創新的艱巨任務,而傳統文論成為這一創新的重要的理論資源之一。這同時也為古代文論研究提出了學術創新的要求,所以如何發現新的學術增長點,如何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有一個超越,便成為我們進行學科反思時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重視古代文論的資源價值,在于古代文論所包含的思想、知識、方法對于新世紀文學理論話語體系的轉型具有重要參借作用,而關于傳統文學批評的思想、知識、方法的研究,實際上需要在一種更為廣闊的視野中展開,也就是說只有將研究對象置于其所形成的文化語境之中,深究其生成演變的軌跡和文化邏輯,以及它們與同處一個思想、知識共同體的其它話語形態的關系如何,方才可以推動這方面的研究向縱深發展。如此說來,我們確實不應該囿于已經形成的古代文論研究的學科范圍,而對于在學科意識支配下過于追求體系建構所帶來的學術負效應也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如果說早期的研究工作是一個“過濾、醇化”的過程,那么我們今天就應該是由醇反雜。前賢們是從整體性的話語形態中將文論話語剝離抽取出來,我們則要將孤立的文論話語放回到整體性的話語網絡中去。在學術研究中,研究目的直接決定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的選擇,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又必然地導致研究范圍的改變。在目的、方法、范圍三者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研究范圍的改變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方法的調整。這也就是說,古代文論或批評史作為一個學科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是在目的、方法、研究范圍三者間的不間斷的互動中不斷深化的過程。
此外,還存在一些需要更深入探討的問題,一是在學科的建立與發展中所遇到的如何回應西學的問題。“五四”前后這個問題很突出,大家都在講“中學”、“西學”,人家有什麼,我們有什麼,學科對應問題受到普遍重視。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這一問題已不太迫切了,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長時間政治對峙產生的學術方面的隔阻,中西學術差異、差距等一類的問題又受到關注。現在雖說兩種聲音都有,有主張以西學模式來改造傳統文論的,也有倡揚堅持民族主義的,但如果懸置意識形態與民族主義等外附的意義,僅從學術推進的方面講,對西方史學、文化學領域近百年積累的成果與經驗的汲用,仍是十分必要的。不能因為在早年的模式移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放棄與世界學術的不斷交流,尤其是在當下的學術文化語境中,我們更不應該拒斥新的學術視野。當然現在我們愈益認識到西學模式也是有層次、類別之分的,不可籠統而論,就以上提及的問題看,并不是指對一般意義上談論的西方文論的借鑒,否則又會進入到其他層面的話題中去了(如“轉換”的話題),甚至再次回到前面所說的“概論”、“原理”的框架之中。因為我們研究的是一種史學—文論史在學術研究的類型上首先屬于一種史學,而在這個層面上,中西研究有其共通之處,其方法應當是超越意識形態而具普泛性意義的。總的來說,在充分肯定已往研究的學術成就的前提下,也應該看到其在研究的類型、層面、方法上仍比較單調,包括所謂實證方法的處理也很簡單、單調。因此,無論是更新學科范式也好,開拓學科疆域也好,都仍離不開向西方學術學習的事項。
其次是學科的內在演化問題。我們不僅要注意到一些顯在的學術意圖及對之的公開表白,更應解析促使某種學術態勢成形與轉向的力量。雖然如郭紹虞在其《中國文學批評史》緒論中便強調了批評對文學的后發性,這表明他本人是充分認識到批評史與文學史之關聯的,但如前所述,由于所使用的編纂模式的某種潛在導向性,使得批評史已開始與文學史相脫節,直到后來的研究越走越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學科自身有一自足化過程這一點卻無論無如不應該忽視掉。正如現在的文學概論與文學創作實際相去甚遠一樣,似乎如果沒有了距離,一個學科的獨特存在性和特殊規則性就不易反映出來,但我們認為批評史畢竟不同于批評,更不同于理論、概論,仍需要回到過去的批評史狀態中去尋找它的基本面貌及它與文學史的本來距離,至少這可以作為當前批評史研究反思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予以體認。
需要引起重視的另一個問題是在上個世紀學術界最繁忙的是引進體系與構造體系的工作,反映在史的方面,就是各種“通史”的大量誕生,僅以商務版30年代的“中國文化史叢書”而論,一攬子就推出幾十種分類通史,可見當時對這一模式的熱衷程度。實際上,這些通史基本上都只是一種簡要的輪廓描述,里面的細節大多未經深入的個案研究,也就是說,在未有具體研究的情況下,便在印象的基礎上先有了總體體系。不可否認這段時期也有一些深入的個案研究式的探索,但通史的編寫卻往往替代、掩蓋,甚至抹煞了具體認真的學問方式,尤其是編寫通史比之于個案研究更具規模效應,能迅速成為一時的“大家”、“名家”,當然給學人確定了一個頗富誘惑力的目標。這種模式一直影響至今,并給后來的研究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客觀而言,一個人的學力以及從事研究的時間和精力不可能保證他在有生之年對批評史所有環節、所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包括批評史在內的各種通史撰寫中,書寫者是無法做到對所敘寫的內容都有自己獨到的研究心得的。由于不可能一一去閱讀原始典籍,并且發掘出其中未被注意的問題,而導致大量的原始材料被擱置一邊,更談不上對各種批評現象的原始情境加以認知,以及進行有效的富于原創性的研究。可以說在通史的書寫中,這種情況都有局部性的存在。雖然不能窮究所有材料,不能吃透所有問題,但作為論定一個人是否為該學科的權威的一部通史著作還是要寫的,且寫的越早越好,那么除了自己研究有素的部分而外,余者就只能停留在事實表面,無法通過綜合更多的史料對之作新的判斷,因此很難發掘出新鮮的觀點及作出有價值的考證。在這種所謂通史模式的影響下,批評史研究的道路便只能越走越窄。
篇7
資深宣傳王小發:郎朗每次到一個城市演出,不管是在國內國外,都有一個要求,必須住帶有鋼琴的房間,即使他已經拿了無數獎項,得到了無數的肯定和贊譽,每天都必須練琴。每次演出開始前他都要用半小時來“冥想”、靜心。郎朗現在除了鋼琴天才、鋼琴家的身份之外,也成為了一個國家形象,所以他也很注重讓自己各方面全面發展。剛到國外學琴、演出的時候,他的英文很不好,也欠缺演講的能力,他每天都看莎士比亞的英文劇本,生生這么看了一個月,英文終于開了竅。
為了進入角色,鳳小岳在劇組每一天都自我隔絕
劇組宣傳人員小楊:鳳小岳是我見過的難得的刻苦的年輕演員,他演一個人物,竟會給這個人物做出一張作息時刻表,在為拍戲籌備的全部時間里,他都會按照這個人物的作息去生活,比如他為了演出一個冷酷的角色,在劇組里的每一天,他都會進行自我隔絕,默默地坐在角落看書,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超級書迷,其實他只是為了進入角色。 為了沒代溝,王家衛天天讓助手打印熱門新聞
恒業影業宣傳總監文軒(原銀都影業宣傳):王家衛也特別愛學,他不太用網絡,但他會讓助手每天都會把一些熱門新聞、熱門電影的消息打印出來匯報給他,現在正在流行什么,哪位明星比較火,他都摸得門兒清。他非常懂年輕人,他跟我們聊天沒有什么障礙,還跟我們聊《暮光之城》,雖然他不上網,但是他有他的信息渠道。他在劇組里也都會每天看書,會給我們推薦徐浩峰的書《逝去的武林》,據說是這本書給他一代宗師的創作靈感。 為了充實自己,陳建斌經常在機場書店買書
宣傳李娟:我知道陳建斌特別喜歡看書,他不拍戲的時候會為了看書一個星期都不出門,去機場每回也都會買一些書回來。他說作為一個演員,覺得演員是他的職業,演戲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和生活,需要用看書的方式來豐富自己,所以他真的可以悶在家里讀書宅一整個星期不出來。 為了好身材,蔣勁夫的背包天天放著籃球和球鞋
篇8
專家認為,頻遭搶注的狗不理集團公司不可謂品牌保護意識不強,在奧運來臨之際,英文名的啟動有助于老字號的新傳播,對狗不理品牌將是一次有力的提升。也許對狗不理這樣深入人心且以店面交易為主的公司,域名被搶注影響并不大,但這件事對現代化、工業化等企業是一個提醒,域名也應列入品牌保護的綢繆之中。
搶注“Go Believe”
“是否使用‘Go Believe’作為商標名涉及到公司的發展戰略問題,現在還沒有定論。”從狗不理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言談中,記者感覺到了狗不理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意味,但是和許多走國際化道路的企業品牌一樣,狗不理也常常陷入商標搶注的陷阱,而這一次搶注者是以更快的方式,那就是互聯網。
無法否認網絡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這股浪潮下,企業也不可免俗,甚至更應加強對互聯網的認識。在這個網絡盛行的年代,廣大企業不得不從傳統媒介走向互聯網領域,去面對一個新的課題――網絡品牌的保護。
狗不理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天津三絕”之首,它既代表了一種天津文化,也凝聚著國人一種特殊的感情與信任。然而老酒也需新瓶裝,奧運帶來的巨大商機是不容錯過的,于是天津餐飲協會的成員與當地媒體共同發起了“給咱好館子起個洋名字”的活動,據活動承辦方介紹,參與該活動的主要是狗不理、老美華等天津本地老字號企業,為的是讓這些津門老字號在北京奧運會時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
對于狗不理等老字號征集英文名舉措,業內專家紛紛表示贊賞。國內著名終端市場營銷管理培訓師張會亭表示,這是老字號與時俱進的一個表現。在奧運臨近之際,老字號紛紛征集英文名對其品牌的傳播與樹立是非常有利的。狗不理在此時注冊英文商標“Go Believe”本身就是打奧運的球,這個特定的時間對狗不理國際品牌認知率和口碑的提升非常有幫助。藍哥智洋營銷有限公司CEO于斐也表示,企業注冊恰當的英文名有利于國內品牌走出去,有利于削弱東西方消費心理、文化等方面的“代溝”。
也就是在這次活動中,“Go Believe”被普遍認為是對狗不理最恰當的英文注解,這個注解要成為商標是需要時間的,但在開放的互聯網上,域名是可以輕松搶注的,有人正是看中了狗不理餐飲第一品牌的價值,在“Go Believe”公示的第二天就將相關域名搶注一空,并叫價壹萬元。
于斐認為,“Go Believe”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譯名。國際上,消費者對產品名稱的認同是非常微妙的,要做國際化品牌,固守傳統不利于拓展市場。國內品牌在走向國際的過程中,需要突破“認識、認知、認同、認購”四個環節,有個恰當的英文名就勝了第一關。
“我們已經向國家商標總局提交了申請,嚴格意義上來說,‘Go Believe’現在還不能算是我們的商標,必須經過商標總局相關的注冊程序,大概也得要兩年半的時間,我們現在是以非注冊商標的形式在使用。”狗不理集團負責法律事務的魏先生除此能明確表示之外,并不想與記者就域名搶注一事做更多的探討。
顯然,對“Go Believe”這個英文名,狗不理集團還是比較中意的。被日本公司搶注的商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剛剛收回,狗不理對被搶注的危害自然是心有余悸,見域名被搶,也就更加急于將“Go Believe”收歸名下,如果再有怠慢,只怕又要備嘗奪標之苦。
網絡品牌保護
商標是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產,它是以具象的形式承載抽象的企業價值,比如名稱、Logo等,這些都是商標的具象。在互聯網上,企業的域名就是其商標具象另一種形式。
我國老字號企業的商標遭海外搶注的事時有發生,但能真正成功維權的卻不甚了了。前段時間,王致和在德國一審勝訴成為老字號海外維權第一案,官司打了一年有余。但狗不理就沒有如此幸運了,直到搶注狗不理商標的日本公司注冊期滿才通過協商將商標權要回,歷時十余年。此外,像“同仁堂”、“一得閣”、“杜康”、“六必居”等商標都曾遭遇海外搶注。
于斐表示,以前國內企業因為商標搶注問題付出的代價很大,一方面是保護意識不夠強,沒有居安思危的心態,沒有對品牌危機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是商標文化不健全,缺乏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商業法律的人才。
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標搶注,“Go Believe”域名的搶注事件給企業敲響了網絡品牌保護的警鐘。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在傳統領域的品牌保護已經逐漸成熟,而在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領域的品牌保護卻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域名注冊是一種合法的行為,有超前意識的企業或個人已經因此收獲了相當可觀的利潤,規避這種合理合法的“惡意”,需要企業有全面、前瞻而細致的眼光和意識。據了解,在國際上,麥當勞就注冊了幾千個相關域名,韓國三星集團也注冊了三百多個相關域名。
業內人士奇聲對企業域名有過一段表述,他認為企業域名具有唯一性和標識性,是企業拓展互聯網市場,發展電子商務的基本途徑,其本身的商業價值和引發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企業域名一旦被搶注,會導致公眾對該域名網站的誤認。
專家提醒企業,在域名搶注蔚然成風的時代,企業只是有注冊域名的意識遠遠不夠,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保護自己的域名。企業在注冊域名的同時還應該到工商部門注冊商標,給自己的網絡品牌加上雙重保險,利用法律保全企業的無形資產。
篇9
暑假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已落下帷幕,回顧那些作為博航培訓老師的日子,總有很多感悟在腦海蕩漾開來。在這期間,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擁有快樂與回報,更為今后步入社會上了很好的一課。
這一個月的實習,使我真正體會做一位老師的樂趣,每當站在講臺上,被一雙雙純凈的眼睛聚精會神地望著時,作為一名老師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但是,正是為了實現這種價值,我也為之付出,努力了很多。
初為人師,總免不了幾分緊張,于是備課更是不敢懈怠,實習第一天,當我帶著充分的準備,同時也夾雜著幾絲羞澀與忐忑走上講臺時,我知道這將是歷練我的一個舞臺。
上課比我想象中的要順利,然而我知道問題是潛在的,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對中小學生而言,多少有點生疏和困難,要教好它,就得讓他們產生興趣,于是,我便采取了一些方法,課余時間幫學生起英文名,講講英語小故事等等,與此同時,自然與學生打成一片,師生之間沒有了交流的代溝,學生圍著你問這問那,也算是一種美好的經歷吧!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漸漸地活躍起來,然而另一個問題卻出現了,學生們開始不守課堂紀律,小學班上的學生的確很好動,注意力又容易分散,開小差當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很想用“罰站”,“罰抄”等來“治”這些學生,可那樣無疑加深師生的隔閡,而置之不理又導致我喊破嗓子都只有很少同學在認真聽,于是,靈機一動,在每個小組之間展開紀律評比,結果學生們馬上自覺起來了,由此,我悟出一個道理,管理學生,有時候還真锝巧用方法。
篇10
我滿心期待地希望有個語文班主任,好讓愛好文科的我大展拳腳,可固執的老爸硬是使盡渾身解數將我擠進了數學班,說是要狠抓我的理科成績.
"我不去"!
"不去你自己看看你的數學成績吧,你可是要參加高考的啊!"老爸把高考二字說得特重,刺得我耳膜一陣疼痛.
我無言,深知我和老爸間的代溝是填不平了.
九月一日,我進了數學班.
站在別人的世界,心里剩下的只是惶恐.
我看著我的班主任--老爸口中的名師:一位瘦小的老先生,戴著一副圓圓的眼鏡,說起話來喜歡微微搖著頭.如果他手里再拿一板尺,簡直就是"三味書屋"里的先生了.讓這樣一位儒雅的老師教數學,真有些戲劇性.
上數學課,我仍然習慣于半聽半走神,老先生卻頂多是看我幾眼,從未在班里批評過我.初中三年,我已習慣在數學課中被老師臭罵,老先生的寬容讓我有些不大自然了.上自習課,我會大段大段地做英語閱讀,會大篇在篇地寫隨筆,只是不做理科題,至于作業嘛,自然是第二天收本前向同桌借了.
第一次月考結束了.成績出來,我的英語班里第二,數學也是--只是倒數罷了.我看著這兩張卷子,感覺冷冷的.
老先生召我去辦公室,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這我知道--初中三年的經歷早已為今天做了很好的鋪墊.
"坐吧."老先生很平靜.奇怪,在他的聲音中我竟聽不出一絲不滿.
"你很愛好文學"老先生幽幽地開了口.
"算是吧."我答應著,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老先生從抽屜里抽出一本席慕容的《七里香》遞給我說:"喏,送給你的."
我愣了一下,看看這本詩集,書頁已經發黃,看得出是好多年前的版本.
"這是我以前的書,現在很難買到了."老先生解釋道,頓了頓又道:"愛好的東西就應該堅持.我知道你不滿意現代的數學制度,盡管它有弊端,你也要努力適應啊."老先生再沒有多說什么,擺擺手叫我回去了.
那天夜里,我頭一回睡不著覺,好像油鍋里的魚一樣翻過來翻過去.我忽然間發現老先生竟這樣善解人意,他原來也蠻可愛的.
那次談話后,我就決定要好好聽一堂他的課.
那是我幾年來頭一次專心致志地聽數學課.那堂課時間過得很快,讓我覺得X,Y,Z竟不太叫我頭疼了.后來,我便較用心地聽課,有時也會做兩道數學題了.
第二次月考,我的數學成績不再是倒數了.
我以為老先生會表揚我,但他卻沒有.我只是發現我的書桌里躺著一本英文版的《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