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營養早餐范文

時間:2023-04-12 08:3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營養早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生營養早餐

篇1

學生正處在人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學習任務也日益加重,日常飲食除了維持肌體的新陳代謝以外,還得提供適量的富余,以保證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需求。早餐的作用更不可低估。中國有句古話:一日之計在于晨。其實,健康的一天也是從早餐開始的。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一種促進健康的生活習慣,但早餐常常會被人們忽視,很多小朋友也經常不吃早飯。一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小學生早餐飲食行為調查》在3萬余名小學生中進行,結果顯示:北京和廣州約有25%的小學生不能每天堅持吃早餐,上海約有15%的小學生不能每天堅持吃早餐。在其他城市或者農村,不吃早餐的比例會更高。

我們經常說早餐對健康極為重要,對于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早餐對小學生究竟有哪些有益作用呢?

小學生正處在智力發育的關鍵階段,早餐的營養狀況對此起著關鍵作用。研究人員曾對1200多名6歲的小朋友進行智力測試調查,其中一組小朋友每天都吃早餐,而另一組小朋友每周吃早餐的次數低于兩次,結果發現,相比那些不重視早餐、不吃早餐的小朋友,那些重視早餐、吃早餐的小朋友IQ(智力測試分數)要高4.6分。這提示我們,經常吃早餐也許可以讓小朋友們更聰明,學習成績也更好。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多,可以認為,長期不吃早餐的確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成績。

為什么不吃早餐,會造成學習成績不好、智力變差呢?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應該提供我們每天所需能量的30%,而小學生所需的營養素比成年人還要高。如果不吃早餐,能量攝取不夠,營養素供給不足,小朋友就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也會下降,一上午都無精打采,難以承受繁重的學習任務。長期下去,學習成績不受影響才怪。所以,為了學習好,家長們要盡量給孩子提供有營養的早餐,小朋友們也要堅持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壞處就像連鎖反應。除了會影響小朋友們的學習表現外,經常不吃早餐還會影響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大量研究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小朋友更容易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他們發生營養不良、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都會更高。由于沒吃早餐,到了十點以后就會覺得很餓,很多小朋友就會吃一些餅干、薯片、漢堡等高能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來填肚子。很多人以為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但實際情況卻是相反的。不吃早餐帶來的饑餓感,往往會使人在午餐和其他時間吃得更多,而且吃得更不健康。

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小學生早餐飲食行為調查》中還發現,兒童早餐的營養狀況也不容樂觀,家長和孩子對早餐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專家建議,配置小學生的早餐食譜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一定要吃主食。很多人以為,早餐喝牛奶、吃雞蛋就能夠提供一整個上午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了,這是錯誤的認識。牛奶和雞蛋所提供的能量是很低的,如果早餐只吃一個雞蛋加一杯牛奶,不到上午10點,孩子就要開始喊餓了。而米面等主食是高能量食品,所提供的能量是牛奶的6倍多。學生上午聽課要用腦子,而腦細胞唯一的熱量來源就是葡萄糖,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后可直接提供充足的葡萄糖。但主食也不能吃得過多,一餐以50~100克為宜,適量加點粗糧更佳。

2.蔬菜、水果,一個都不能少。很多人以為早上可以不用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補充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能幫助小學生減少肥胖問題,促進消化,防止便秘,讓孩子更有活力。所以,早餐應適量吃點青菜,或者帶個水果去學校作飯后餐補。

3.種類盡量豐富。 一頓營養早餐應該盡量做到營養均衡,要想做到營養均衡,最佳的途徑就是食物多樣化。早餐不僅要有饅頭、面包,還要有牛奶、少量瘦肉或者魚肉、蔬菜、水果,再加個雞蛋和一把堅果。

4.保證供給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主要指來自蛋、奶、肉、魚和豆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優質蛋白質的補充是生長發育必需的。每天的食物蛋白質中,應該有一半是優質蛋白質。建議早餐喝一杯250毫升左右的牛奶或豆漿,加個雞蛋。

篇2

中小學時期是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他們行為和生活方式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充足、均衡的營養是保證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物質基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

“學生族”不吃早餐和早餐營養不足問題突出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經常不吃早餐的比例為7.4%,從不吃早餐者的比例為6.1%,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

那些吃早餐的中小學生,他們的早餐質量也令人擔憂,早餐營養不足的比例達到50%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早餐食物量普遍不足;另一方面是早餐食物品種過于單調,基本以谷類為主,動物性食物、豆類及蔬菜、水果偏低,食用肉類食物的為34.4%,食用豆類食物的為14.6%,食用奶類食品的僅為6.9%。

由于孩子從早晨起蛋白質、鈣和某些維生素攝入量過少,以致全天營養素攝入不足,是造成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等疾病發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學生族”不吃早餐的四大原因

* 對營養需求認識不足有些家長認為,吃不吃早餐無所謂,可以從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補充。其實,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也是一種透支,營養缺失還會影響機體的正常代謝和消化酶分泌。

* 沒有時間制作早餐、吃早餐現在,許多家長養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習慣,過著“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生活方式,這種飲食習慣也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

* 沒有胃口吃早餐起床后,急急忙忙趕時間,沒有胃口享受早餐。

* 不吃早餐可以控制體重有些女同學認為,不吃早餐可以控制體重。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控制體重,反而會危害健康。

“學生族”不吃早餐健康影響

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經過一夜睡眠,前一天吃下去的食物都已經在胃腸道中消化吸收,完全排空,身體急需補充熱量及營養素。中小學生正處于由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一生中最特殊的時期,不但生長快、第二性征逐步出現,而且學習負擔重、活動量大,對熱量和營養素的需求相對較成人高。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或早飯馬馬虎虎,熱量和營養素攝入就會不足,影響健康,甚至導致誘發疾病。具體有以下4個方面的影響:

* 影響學習成績大腦唯一利用的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足的學生血糖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及時為大腦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質,以致影響學習成績;有時還會發生“饑餓應激反應”,導致大腦興奮性降低,出現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使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 導致營養缺乏或營養不良不吃早餐,全天的熱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久而久之,導致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A等缺乏,出現缺鐵性貧血等營養缺乏癥,甚至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

* 導致肥胖不吃早餐,到中午時分會出現強烈的空腹感和饑餓感,吃起來更加狼吞虎咽,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的食物。長期下去,多余的食物轉化為脂肪在皮下堆積,引起身體發胖。

* 引起胃炎、膽結石等疾病經常不吃早餐,會影響胃酸分泌和膽汁排出,容易誘發胃炎、膽結石等消化系統疾病。

如何安排好早餐

早餐的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0%,以“營養全面、均衡”為原則,早餐中有谷類食品、動物性食物(包括奶類等)、豆類及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飲食行為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可能的話,家長應該每天與孩子一起吃早餐。

早餐食譜舉例:

例1:蛋糕(面粉50克+雞蛋25克+白糖10克)

甜牛奶(牛奶250毫升+糖5克)

豆沙包(豆餡30克+面粉50克)

例2:小米玉米粥(小米10克+玉米10克)

薯條(紅薯50克)

芝麻拌菠菜(芝麻2.5克+菠菜50克)

小籠包子(面粉80克+豬肉30克+大蔥10克)

例3:紫米粥(紫米15克+大米5克)

鹽水花生米(花生米50克+黃瓜25克)

玉米面煎餅(玉米面35克+面粉20克+糖5克)

例4:五香鵪鶉蛋(鵪鶉蛋60克)

熗芹菜黃豆(芹菜60克+黃豆30克)

二米粥(小米10克+大米10克)

油餅(面粉40克)

例5:餛燉(面粉40+瘦豬肉25+蝦皮1克+香菜1克+香油1克)

篇3

一、研究對象、內容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300人,其中男生65人,占32.5%,女生235人,占67.5%;來自城市的學生103人,占34.3%,來自郊區的學生82人,占27.3%,來自農村的學生115人,占38.3%。

2.研究內容

筆者自行設計了“我的早餐”問卷,以了解高職大學生對早餐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包括早餐的頻率、時間、地點、質量、不吃早餐的原因、早餐對學習行為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對數據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和探討。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大學生營養健康教育的文獻資料,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2)問卷調查法。設計問卷調查表“我的早餐”,采取調查人員發出調查表、學生現場獨立填寫的方式。為保證資料來源可靠,不計姓名、不互相討論,當場收回調查表。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2份,樣本有效率為97.3%。

4.數據統計分析

利用Excel軟件對所調查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1.早餐的頻率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每天堅持吃早餐者占22.7%;每周食用早餐5~6次者,占35.0%;每周食用早餐3~4次者,占18.9%;每周食用早餐1~2次者,占14.3%;從不食用早餐者占6.3%。這說明在高職大學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較高。

2.早餐的時間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9%的人在6:00―7: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59.3%的人在7:00―8: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16.3%的人在8:00―9: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13.2%的人在9:00―10:00的時間段吃早餐。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大學生的作息時間有延后的趨勢,晚睡晚起在當代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起床晚了,有的人來不及吃早餐,有的干脆將早餐和午餐合并。這些行為既造成營養素攝入的不均衡,又容易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并有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病。

3.早餐的地點

調查結果顯示,有56.6%的人選擇在學院餐廳吃早餐,有1.4%的人選擇在學院周邊的小餐館或街邊小吃隨意吃些,有18.8%的人選擇在學生宿舍沖泡方便面,吃些餅干、火腿腸等作為早餐,還有22.6%的人將食物帶到教室在上課前或課間填填肚子。

4.早餐的質量

調查結果顯示,81.3%的大學生的早餐中包括糧谷類(饅頭、面包、包子、烙餅、米粥等),28.4%包括動物性食品類(雞蛋、雞肉、豬瘦肉、魚等),68.8%包括奶及奶制品(可用豆漿、豆腐腦等代替),18.5%包括蔬菜和水果(五顏六色的應季蔬菜和水果)。評價早餐質量可根據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來精確評價,也可以根據早餐食物種類的多少來粗略評價,后一種比較便于在生活實際中操作。科學合理的營養早餐應該包括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和水果,而且要不斷變換食物品種和搭配。能吃上述4類食物最好,只有3類為較好,2類以下則說明這頓早餐營養質量較差。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早餐主要以谷類為主,有饅頭、面包、包子、烙餅、米粥等,其次是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再其次是雞蛋、肉等動物性食品,普遍缺少蔬菜和水果,食物的選擇比較單調,早餐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早餐教育,讓大學生懂得吃早餐的重要性,讓大學生了解早餐的食物種類、數量和營養搭配情況。早餐除了谷類食物以外,還應吃雞蛋、喝牛奶或豆漿,最好再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樣才能保證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學習

任務。

5.不吃早餐的原因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不吃早餐的原因中“不餓”或“不想吃”的占21.5%,“感覺不好”或“吃早餐惡心”的占11.1%,不喜歡早餐食物的占5.3%,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不及吃的占6.3%,節食減肥的占55.6%。綜合分析,學生不吃早餐最主要的原因是節食減肥,節食減肥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保持理想體重對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但絕不可以通過不吃早餐的方式來控制體重。很多大學生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早餐的重要性,亟待指導。

6.早餐對學習行為的影響

對“不吃早餐、早餐質量不高、早餐吃得好對上午的學習有哪些影響?”的調查中,有67.8%學生表示不吃早餐或早餐的質量不高時,他們上午第1、2節課就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易疲勞、反應差、思考問題不積極、思維懶散等現象,等到第3、4節課時以上現象更加明顯,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而早餐吃得好的學生,則表現為精力充沛、思考積極、應答準確性高,學習效果明顯好于早餐質量差或不吃早餐的學生。并且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早餐質量差、不吃早餐的學生中遲到、缺課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這是因為大腦工作需要的能量來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能量不夠,大腦細胞就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應,就會影響出勤率和學習成績。

三、討論

早餐是早晨起床后結束饑餓狀態的第一餐,對大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和在校學習能力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在全天的能量和營養攝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早餐所提供的營養很難由午餐或晚餐來補充,長期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不高會引起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12、葉酸等多種營養素的不足,嚴重時還會出現營養缺乏癥,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再者,不吃早餐也是誘發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不吃早餐,到午餐時中樞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出現強烈的空腹感和饑餓感,不知不覺中吃下去過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引起肥胖。

目前,高職院校上午的課程均安排得很滿,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相當重。學習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而大腦的能量來源又單一,除葡萄糖外,不能直接利用其他營養物質來獲得工作所需要的能量。當血糖水平較低時,大腦得不到及時的能量補充,興奮性就會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早餐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提倡吃早餐,而且還要保證早餐的質量。

篇4

摘要:本文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就早餐情況對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生2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生一周早餐攝入率很低,僅有2440%的學生每天都吃早餐;5459%的學生早餐質量“較差”;6398%的學生在選擇進餐時間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而7560%的學生一周內都有不吃早餐的情況;甚至還有2683%的學生對自己的早餐無所謂。為改善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生早餐狀況提出合理建議,以進一步提高其營養、健康狀況和運動水平。

關鍵詞:體育專業學生;早餐;調查;分析

1.前言

體育專業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但要進行任務繁重的文化理論課的學習,還要承擔著消耗較大體力的術科課的學習和訓練,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差會給體育專業學生帶來很大的危害(血糖供應不足產生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甚至發生運動損傷),因此量足質優的膳食營養(特別是早餐)對他們上午學習和運動訓練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及成績的提高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對象 從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生中簡單隨機抽樣250人,年齡19~24歲。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于2010年3月中旬發放問卷250份,調查時間為一周,調查內容包括:早餐攝入率、早餐質量評價、就餐時間、早餐與健康的認識程度以及對早餐的態度與評價等。收回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82%。

2.2.2數理統計法

通過Execl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并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討論。

3.結果與分析

3.1早餐攝入情況統計與分析

3.1.1一周早餐攝入率統計與分析

被調查者一周早餐攝入情況見表1和圖1,結果顯示,一周內一次早餐都不攝入的有18人,占878%;僅攝入1次的有4人,占195%;攝入2次的有21人,占1024%;攝入3次的有16人,占780%;攝入4次的有21人,占1024%;攝入5次的有62人,占3024%;攝入6次的有13人,占634%;然而每天都攝入早餐即一周攝入7次的有50人,僅占2440%。

諺語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而早餐也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在全天的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早餐攝取的熱量約占全天總熱能的30%[1]。因此希望不吃早餐的學生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體育專業的學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體育訓練,運動強度較大,能量消耗多,如果不吃早餐會對運動訓練產生很大影響,第一,會使肝糖原存量不足而提早感覺疲勞,進而影響訓練。第二,會導致精力不集中和情緒低落,且易發生運動損傷。第三,使運動中水分缺乏,無法繼續堅持訓練。第四,打亂消化系統的活動規律,容易引發腸胃炎。第五,使運動者缺乏自信,不利于運動成績的發揮。

研究表明,早餐最好在起床后20-30分鐘內吃。醫學專家指出,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至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一旦吃早餐太早,內臟的生理惰性沒有完全消除,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沒有恢復,勢必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所以在起床后20-30分鐘內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8]。而在這時候,人體的體溫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于蘇醒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3.2不吃早餐的原因統計與分析

被調查者一周內不吃早餐的原因見表4和圖4,結果顯示,1750%的學生因無食欲:2776%的學生因起床晚沒時間吃;2624%的學生因食堂的早餐價格不合理或不合味口而不吃早餐;還有2850%的學生因其它方面的原因不吃早餐。

人體在夜晚新陳代謝率比白天低5%,晚餐吃得多一些、遲一些等都會影響早晨的食欲。下面這些辦法可以讓人一早起來就有胃口:

(1)晚飯少吃一些不利于消化的食物。

(2)飲用浸泡了少量鮮檸檬的水。檸檬酸可刺激胃酸分泌,達到開胃目的。但此方法不適合胃腸功能不好的人。

(3)清晨起床后喝一杯與體溫有溫差的白開水(根據體質可以選低于體溫的,也可以選高于體溫的),除了有利于補充水分、排出體內垃圾外,還能刺激消化道,增加食欲。

對于起床晚沒時間吃的同學,建議他們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按時起床。此外,建議學校食堂充分認識到早餐對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營養豐富、價格合理的早餐。

3.1結論

(1)被調查者一周的早餐攝入率較低(平均攝入率6383%),在攝入的早餐中一半以上質量“較差”,大部分(6398%)學生在選擇進餐時間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

(2)大多數學生對早餐重要性及不吃早餐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每天都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吃早餐,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在一周內都曾出現過一次或多次不吃早餐的現象。

(3)一半以上的學生對“早餐與健康”的認識不夠深入,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對自己的早餐抱有消極態度。

3.2建議

為了從早餐中攝取充足的營養,保證體育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我們應該從思想觀念上重視早餐,認識到早餐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學的飲食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系早餐的現狀。現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營養知識的關注,提高對早餐重要性的認識。如開辦營養知識講座,或用專門的公告欄、海報等宣傳一些關于早餐營養的知識和信息。

(2)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執行合理的作息制度,按時起床,培養良好的早餐飲食習慣。

(3)堅持每天吃早餐并注重早餐的質量,早餐盡量營養豐富、種類多樣,即包含有足量的谷類食物、一定數量的肉蛋類、奶和奶制品以及蔬菜等,以滿足人體運動時對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及水和無機鹽的需求。

(4)學校食堂充分認識到早餐對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營養豐富、價格合理的早餐。(云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云南;昆明;650500)

參考文獻:

[1] 范敏.166名女大學生早餐情況調查與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04(上):15.

[2] 潘蘭芳,徐標,江滔.早餐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06,22(24):2245.

[3] 蔣艷杰.試論體育專業學生早餐營養結構與運動成績提高的關系[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21(01):94.

[4] 李曉光.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與營養補充[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3(03):58.

[5] 高瑞玲.體育運動與營養補充[J].天水師院學報,2000,20(03):79.

篇5

【中圖分類號】 R 155.1 R 153.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22-02

【關鍵詞】 飲食習慣;營養保健品;學生

許多研究表明,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對兒童少年營養狀況及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餐次無法替代的[1-2]。因此,早餐對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經常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較差會引起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甚至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長期下去不僅會影響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吃早餐兒童的短期記憶能力、數學測試成績優于沒有吃早餐的兒童,早餐吃得好的學生明顯比早餐質量不好的學生精力充沛、思考問題積極[3]。然而,我國兒童少年的早餐現狀不容樂觀。有調查顯示,我國兒童經常不吃早餐的比例為5.5%[2]。為了解沈陽市小學兒童早餐、零食及保健品補充情況,探討兒童飲食習慣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筆者選取沈陽市某小學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4-7月選取沈陽市某小學一~五年級小學生共418名為調查對象,收回有效問卷373份,有效應答率為89.2%。其中男生196名,女生177名;年齡為6~13歲。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在參考有關資料基礎上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小學生的性別、年齡、早餐、零食、保健品的食用情況及其種類,小學生挑、偏食情況,飲食喜好情況等。問卷由小學生家長完成后,交給保健教師,然后統一收回。

1.3 數據錄入和分析 采用SPSS 11.5軟件創建數據庫,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早餐食用情況 373名小學生經常吃早餐和不經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別為92.8%和7.2%,但各年級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285,P=0.684),男、女生之間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χ2=1.435,P=0.842)。見表1。

2.2 早餐食物種類 早餐中能同時食用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糧谷類的占8.3%,早餐種類有2種的占45.7%,早餐僅吃粥、餅干、蛋糕等糧谷類的占15.0%,早餐中能喝牛奶的小學生占59.2%,早餐能吃雞蛋的小學生占46.0%。

2.3 零食食用情況及保健品補充情況 喜歡吃零食的小學生占68.6%,其中以膨化食品為零食者占40.6%,以糖果、飲料和餅干糕點類為零食者分別占44.2%,49.6%和37.7%,以水果為零食者有52.7%。有29.0%的小學生經常吃保健品,并且以補充鈣制劑為主(77.9%),補鋅者占25.5%,補鐵者占14.5%,補充健腦類保健品者占10.6%,補充其他的占13.1%。

2.4 挑、偏食情況及飲食喜好 被調查的小學生中,有挑、偏食習慣的占51.7%,不挑、偏食的占48.3%;喜歡較甜食物的占61.9%,喜歡較咸食物的占17.0%,喜歡清淡飲食的占38.4%,喜歡油炸食物的占21.8%。

3 討論

在本次調查中,有7.2%的小學生不經常吃早餐,這與全國兒童少年營養調查結果(7.9%)基本一致。經常不吃早餐對小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認知和學習能力會產生不良影響。另外,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可使兒童少年肥胖發生的危險性增高[4]。

兒童少年合理的早餐除糧谷類外,至少應包括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奶、豆類、蛋、肉和魚類等),并搭配適量蔬菜或水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早餐中能同時食用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糧谷類的有8.3%。但仍有15.0%的小學生早餐中僅吃糧谷類,此種早餐品種單一。

奶類除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外,含鈣量高,且利用率也高,是天然鈣質的良好來源。有研究證明,單純補充鈣劑對兒童少年的身高和體重沒有影響;而通過牛奶攝入足夠的鈣,由于同時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對身高和體重的發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5]。因此,提倡兒童青少年每天應飲用適量牛奶(250~500 mL)。本次調查發現,有近60%的小學生早餐中飲用牛奶,但還有近40%的小學生早餐不喝牛奶,是否這些小學生在1 d中的其他時間飲用牛奶或奶制品,需要進一步調查。

零食是小學生普遍喜歡食用的,但零食的種類、數量對小學生膳食營養素的攝入會產生很大影響。事實上,科學吃零食是有益的。因為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比較大,在三餐之外吃些水果、奶類等食物,能為身體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小學生也可以從吃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但應盡量減少高糖、高鹽及高脂肪的零食。吃零食亦要定時定量,有規律地在正餐之間吃;否則會影響正餐中重要營養素的攝入。在本次調查中,有近53%的小學生選擇水果類作為零食,有近40%的小學生選擇膨化食品、糖果、餅干糕點類,喜歡喝飲料的占50%左右,另有近60%的小學生喜歡吃甜食,喜歡油炸食物的占21.8%。甜食和飲料往往含糖量較高,過多攝入容易使人發胖,同時也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人,不利于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油炸食物含能量高,除容易使人發胖外,還含有致癌物質苯并芘和反式脂肪酸,對兒童健康有不良影響。

本次調查顯示,有29%的小學生經常補充保健品,其中近78%以補鈣為主,但也有11%左右的小學生服用健腦類保健品。筆者認為,對于飲用牛奶有困難的兒童,適量補充鈣制劑是可以的;但眾所周知,大腦功能的完善依賴于良好的營養及積極思考鍛煉等過程,過多依賴健腦類保健品可能會對兒童健康成長帶來其他一些不良的影響。另外,挑食和偏食仍是目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本次調查中,約50%的小學生有挑、偏食的習慣。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營養需要,結合家庭經濟條件,設計適合自己孩子的食譜,并不斷變換花樣,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克服挑食和偏食的毛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 參考文獻

[1] 晏渠如,鄒小暉.小學生早餐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1):2 128-2 131.

[2] 胡小琪,馬冠生,馬文軍,等.中國4城市中小學生早餐行為調查.衛生研究,2002,31(4):273-274,278.

[3] RAMPERSAUD GC, PEREIRA MA, GIRARD BL, et al. Breakfast habits, nutritional status, body weigh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Diet Assoc, 2005, 105(5):743-760.

[4] 蔡美琴.醫學營養學.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1:247-255.

篇6

【關鍵詞】 學生營養餐;合理搭配;問題;解決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4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931-01

“少年強則國強”要求我們對我國學生的身體以及心智發育加以重視,營養餐是保證學生體質強健的有效途徑和必然手段,加強對于學生營養餐的合理搭配是一項長期的國家建設,是關系到民族昌盛的大事,是國家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

1 學生營養餐搭配中存在的問題

11 三餐搭配不合理

111 對早餐忽視 我們正常的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在營養學中,將這一日三餐的飲食標準概括為“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但是,由于現在的生活節奏過快,很多人早上的時間過于匆忙從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早餐,學生亦是如此,有的學生對待早餐馬馬虎虎,更有甚者直接不吃早餐,這是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的。有一位營養學家曾經說過“吃早餐等于吃補藥。”有研究顯示,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堅持吃健康的早餐甚至被列為了延年益壽的重要因素。學生吃健康的早餐可以為其提供充沛的精力來完成上午的學習任務,這是因為充足的能量可以為人提供靈敏的思維活動,早餐與前日晚餐的間隔時間很長,胃處于排空的狀態,如果不及時的攝入能量會使人體血糖急劇降低,致使其反應遲鈍、思維混亂、精神萎靡,嚴重的可能會出現休克的現象。合理的早餐還會保證學生有健康的體質,有調查研究顯示不吃早餐會加大對午餐的攝取量,吸收能力也會變好,使糖分過多的進入血液中并轉化為脂肪,造成學生肥胖。由此可見,早餐對于學生十分的重要,早餐的營養素的攝取量應該占全天營養素需求總量的百分之三十,并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再配以合理的充足的脂肪和蛋白質。

112 對午餐不夠重視 除了對早餐經常忽視之外,我國學生的午餐往往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有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二十多的學生午餐存在“湊合”現象,這些學生午餐的基本形式是在一些無照的攤車上吃一些包子、煎餅等小吃,或者是在小餐館吃一些麻辣燙等垃圾食品,更有的學生出于各種原因拿面包、汽水等充饑,這樣“湊合”的午餐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營養的需求量。午餐應該是學生攝取營養量最多的一頓餐,因為經過了一上午的學習,學生的體力熱量消耗的非常大,下午還有半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午餐所需要的營養量應該占全天營養攝入量的百分之四十才可以。現在有很多的學校組織學生在學校統一進食午餐,提供的營養餐的營養搭配比較合理,也比較齊全,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加以推廣和普及,來根除學生“湊合”午餐的現象。

113 對晚餐過分注重 晚餐要吃少這是營養界提出的理論,因為大多數的人在吃完晚餐之后就不會運動了,人在過不了多少時間之后就進入了睡眠狀態,在睡眠狀態中大腦皮層是處于抑制狀態的,體內消化腺分泌減少,對于食物的消化功能就大大減弱。晚餐若吃得過飽、過于豐盛會對腸胃的正常蠕動增加負擔,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對睡眠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晚餐營養的攝入量應該占一天營養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但是,很多家庭都過分的重視了晚餐,由于晚上的時間比較充裕,經常大魚大肉的補充一天的營養,這樣做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12 葷素搭配不合理 有些家長過分的溺愛自己的孩子,在飲食上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認為孩子能吃是好事,喜歡吃什么就是體內缺什么。這種思想十分不正確,往往使孩子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過剩。孩子貪吃如果沒有家長控制的話,會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加重腸胃負擔。每天都有過多的食物存儲在腸胃中,腸胃就要不停的工作,將大量的血集中,使心、腦、腎等其他器官處于長期缺血的狀態,孩子就會出現嗜睡、體虛、無力的現象。與此同時,貪吃還會刺激大腦中主管消化系統的神經中樞,使其長期處于興奮的狀態,對其他的如思維、語言、記憶等神經中樞產生了抑制作用,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使其思維變得遲鈍。長期食用葷食還會使孩子變得肥胖,容易患上各種疾病,例如:高血壓、膽囊炎、動脈硬化、糖尿病、膽結石、腎結石等等。因此,家長應該將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以糾正,以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2 學生營養餐的合理搭配

一周的食譜中副食的花樣盡量不要重復,但是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營養需求適當地重復,例如肉丸子的消化吸收率很高,就可以在一周之內重復出現。食譜提倡的是菜式多,但不是將菜做成大雜燴。比如有的人在做炯葷素的時候,材料有素雞和肉片,再配上一些胡蘿卜就完全可以了,但是為了追求顏色美,加上了番茄、土豆片等,將菜做成了大雜燴。在制定食譜的時候還要注重制定一些帶汁的菜肴,像鹵肉和鹵雞等,這樣的菜有肉、菜、汁,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也十分的利于消化吸收。另外,還應該提倡中西合璧的菜譜,西餐中含有較多的生果蔬、乳、肉以及蛋,不僅可以實現營養的均衡,還以增加學生的食欲。

食譜的制定還應該考慮到食物的烹飪方式,過分的烹飪會使許多食物的營養成分流失。采取科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去除食物本身的不利于食用的部分,還可以使食物有鮮美的口味、宜人的色澤、誘人的香氣以及悅目的形狀,達到色香味和營養并存,使學生通過各種感官來產生強烈的食欲,并通過大腦神經的作用使消化系統分泌活性的消化液,有利于學生消化吸收營養。烹飪方式可以直接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率,這是營養學界達到共識的一種說法。例如:雞蛋所含有的蛋白質就是比較難以消化的,只有將其進行徹底地加熱,將雞蛋內含有的抗胰蛋白酶進行破壞,才可以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再如黃豆,在干炒的時候消化率會提高50%、在煮熟之后會提高65%、制成豆漿之后會提高90%等。

總的來說,學生的營養午餐食譜應該做到:①主食要粗糧、細糧合理搭配,例如米飯、紅薯、豆包等進行合理搭配;②主食和副食要合理搭配,菜品要齊全、烹飪手法多變,配菜要多加海帶、胡蘿卜、紫菜、蘑菇、木耳等;③副食葷素要合理搭配,蔬菜最好要有根、莖、葉、花、果的搭配,還要注重細菜和粗菜的搭配。

3 總 結

將學生營養餐的工作做好這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未來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我們應該創造所有條件來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智健康,為我國培養更多具有強健體魄和健全心智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嵐中學生營養指導軟件的開發與初步應用[D]四川大學,2007

[2] 楊銘鐸,華慶中國學生營養餐現狀分析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4,(05):106-110

[3] 胡承康我國學校營養午餐發展現狀和展望[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02):4-6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健康 飲食習慣 對策

中圖分類號:R1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4-009-02

不良飲食習慣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對自身身體健康不利的飲食習慣。不良飲食衛生行為習慣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嚴重威脅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其衛生行為習慣的好壞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還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現在很多大學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如不吃早餐、偏食和挑食等不良習慣,這與營養知識缺乏和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有關[2]。針對大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現狀,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調查分析法,提出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對策。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溫州醫學院18-23歲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與數據統計

采用文獻資料、隨機抽樣、問卷調查法等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就餐情況、營養行為等,共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回收294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90份,有效率為96.7%。對問卷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日常不良飲食習慣現狀調查與分析

2.1.1早餐情況

從表1可知,平均15.9%是偶爾吃早餐的,1.7%是從不吃早餐的。大一到大四經常吃早餐的比例越來越低,早餐對健康極為重要,研究表明:體內血糖水平的維持,主要取決于早餐種類和數量。不吃早餐,血糖降低,影響學習和身體。為保證大學生膳食達到合理要求,良好的早餐行為至關重要。

2.1.2 大學生進餐規律情況

很多大學生飲食時間不固定、早中餐并作一餐、各種食物分配不均。調查發現,平均34.5%的大學生三餐非常有規律,43.0%的大學生有一定規率。在飲食習慣中,適宜的進餐時間以20~30 min時間為最佳,但有平均26.6%的人就餐時間在10min以下,就餐時間過短會加大腸胃負荷,對身體造成危害,必須引起注意。

2.1.3 飲食方式情況

表2發現溫醫的大學生經常吃快餐比例達到了63.8%,快餐非常不衛生,對健康有很大威脅。有28%以上的人經常吃燒烤油炸,高溫過后各種維生素盡遭破壞,蛋白質也大量損失,并且燒烤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同時油經過長時間熬炸很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質。另外,經常喝飲料的人占總人數的31.9%,偶爾的也占到了65.8%,很多飲料的成分為糖、香料和碳酸,添加劑中不乏色素,對身體健康危害大。調查還發現有60%以上的人有聚餐飲酒習慣,需引起重視。

3 結論與對策

3.1 結論

可見,大學生不良飲食行為比較普遍。如早餐率低、不重視就餐時間,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大學生體能下降和心理問題的出現,并伴隨未來疾病的發生,從而影響學習和健康,是阻礙學生成才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筆者對此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3.2對策

3.2.1對大學生進行營養教育

學校應加強宣傳營養教育,改善大學生飲食行為現狀,使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營養教育不僅是傳授營養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用多種手段改變不良的態度與行為,指導受教育者把營養知識應用于正確安排膳食、合理選擇食物等健康行為中去[3]。其次,邀請營養專家定期進行營養講座,也可以開有關營養教育方面的公選課,只有把營養教育上升到課程階段,才能加強對大學生的營養教育,使其懂得科學合理的攝入各種營養物質,改正不良飲食習慣。

3.2.2加強學校食堂管理

學校應對食堂加強管理,延長就餐時間,增加菜品,禁止提供生冷、油炸、腐壞變質等食物。定期對食堂器皿消毒和衛生檢查,保證食堂有一個干凈、健康的就餐環境。另外,食堂應定期宣傳飲食衛生知識,在日常就餐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指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這些知識。

3.3.3加強學生自我約束

首先,飲食節制,控制熱量、高脂肪和鈉鹽的攝入,講究科學營養,谷類為主、全面膳食、主副搭配[4]。其次,應該正點進食和避免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另外,少吃快餐,少喝飲料,合理搭配飲食,還要注重進食水果。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飲食的觀念,才能將所具備的營養知識轉變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動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5]。

參考文獻:

[1]潘紅.高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過民康醫學[J], 2006, 18(8): 648--661.

[2]李軍,劉小燕,郭輝,賈寶云,王程,黃娟.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和膳食行為的調查[D].中國臨床康復,2004,8(6):1028~1029.

[3]孫要武,祈艷波,葛杰,等.某醫科大學生營養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1):57--58.

[4]孔凡涵.管窺中醫飲食營養對健康的影響思考[J].光明中醫,2007,(6):25~27.

[5]焦慧杰,宋倩,王冠宇.大學生飲食健康與營養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2012,(4):91~92.

作者簡介:

篇8

一項對京滬兩地近9000名小學生早餐行為現狀的調查日前公布了結果。調查顯示:不科學的早餐飲食行為以及早餐營養不均衡是嚴重影響中國城鎮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該項調查由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負責完成。結果表明,北京和上海分別有24%和14%的小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有近15%的學生的早餐是在上學路上匆忙中解決的。更突出的問題還表現在早餐營養失衡、質量和衛生標準差等方面。

著名營養學家陳春明教授告訴記者:早餐的能量應占一天總能量的30%。青少年每天上午的學習和活動量很大,不吃早餐滿足不了肌體的能量需求,必然會引起疲勞乏力、思維遲鈍。

本次調查還重點搜集了早餐與課堂表現的關系的一些數據。負責調查的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說:“60%以上的學生反映,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不好會影響課堂表現,比如在上午第三四節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測驗成績不好。”季教授特別強調,家長應提高早餐營養知識,因為家長的早餐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飲食行為。

篇9

兒童少年時代,是人生中在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和心理過程發生激烈變化的重要時期。以身高,體重的增長為例,它有兩次突增性過程:第一次是在胎兒時期:第二次是在青春發育期的前夕。女孩約自10歲左右開始,12歲左右達到高峰;男孩約自12歲開始,14歲左右達到高峰。以后增長速度就減慢了。在第二次突增階段,身高每年平均增長約7~8厘米,體重每年平均增長約5~6公斤。在此期間,如不注意補充足量的營養素,對健康和智力的發育都是有一定影響的。這時,一日三餐的簡單膳食已不能滿足少年兒童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對各類營養物質的需要,必須通過加餐措施給予補充。

目前,中小學生在膳食方面的常見情況是:早餐馬馬虎虎,中餐湊湊乎乎,晚餐大吃大喝。有些學生根本不吃早餐。據某市調查,有14%的同學在第二節課時便產生饑餓感,有72.5%的同學在第三節課時精神不能集中聽課,而不吃早餐的同學,在第一節課時就都已處在饑腸轆轆之中,整個上午學習效果十分低下。營養學家研究指出,小學生連續上四節課,大腦能量消耗為600千卡左右,占一日能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早餐必須是一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頓,應是一頓高蛋白的早餐,才能使血液中糖的含量持續保持在每100毫升中有140~150毫克的水平,從而賦予充沛的精力,如果僅僅是一頓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在1~2小時后血糖便很快降低,當血中糖的含量每100毫升降到70毫克左右時,就會感到饑餓了。早餐不吃、少吃或吃不好的人,隨著緊張的腦力或體力勞動,很快會出現饑餓感以至四肢無力、思維遲鈍,面色蒼白、心慌、多汗等“低血糖”現象,當每100毫升血中含糖量低于45毫克時,更會影響腦組織的機能活動。當然,通常不至于因早餐不吃,少吃或吃不好就出現“低血糖昏迷”,但在目前的學生中,有某種低血糖征象者也屬常見。在這種情況下,機體往往不得不靠消耗自身組織中的成份來維持血糖,長此下去,就會發生一些營養缺乏病。據部分省市的調查,我國城鄉學生中的貧血患病率約為40~60%(主要是缺鐵引起),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維生素B2缺乏癥。所以,課間加餐是必要的。而課間加餐實際上是個補充營養的問題。

對中小學生給予課間加餐,不少國家早就實行了。日本政府在五十年代首先撥款解決了學生課間的牛奶供應。目前日本所有小學和60%的中學都有國家補貼的“午餐制”,這樣做,對提高日本兒童少年的體質和智力起了很大作用,他們平均身高比二十年前增加了10厘米,體重增加了10公斤左右。美國也早就在一千多萬中小學生中采用課間加餐和午餐費用減免供應的辦法。北歐各國和羅馬尼亞、朝鮮等國家電解決了學齡兒童課間加餐或供給午餐或供給早餐的問題。聯邦德國的研究證實,課間供給點心,中午供給足夠營養的食物,不僅保證了學生身體健康,還使學生的學習精力曲線上升并較長地保持在曲線的高峰。

課間加餐有兩種。一般加餐的食物可用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符合衛生要求的方便食品,如牛奶,豆漿,面包、蛋糕、雞蛋、餅干、菜(肉)包子,油條、糖果等。多采取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后供給。特殊加餐是根據學生中營養素的缺乏種類和程度,在加餐食品中強化營養素,做成各種不同樣式的方便營養強化食品。這種食品不但能補充熱能和蛋白質,還能起到矯治和預防營養缺乏病的作用。目前在特殊加餐食品中強化的營養素主要有賴氨酸、鐵劑和維生素,強化劑量一般在每公斤面粉中添加賴氨酸2~3克或鐵劑(多用硫酸亞鐵、乳酸鐵、葡萄糖酸鐵、富馬酸鐵銨或枸櫞酸鐵銨等)0.5克或維生素B1、B2各5~8毫克,制成面包,饅頭、餅干或蛋糕。可根據當地學生的營養狀況,強化一種或幾種以上的營養素。特殊加餐方法和食用量同一般加餐。

提倡中,小學生課間加餐,不等于不要吃早餐,也不能以課間餐代替午餐,而是在“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飯吃少”的基礎上,早,中餐之間增加一餐,以補克韭滿足學生對熱量和各類營養素的需要。課間加餐要有專人負責,統一計劃和加工,并長期堅持之。各種加餐食品必須符合衛生要求。共用食具每次使用前必須消毒。學生加餐前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篇10

數據:46%的中學生不重視早餐

前不久,南京師范大學對中學生的早餐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約有13%的中學生竟然完全不吃早飯,另外,33%的中學生偶爾不吃早飯。

案例:省下早飯錢買游戲裝備

南京鼓樓區一所中學初二的學生李浩宇說,平時,他很少吃早飯。每天早晨,爸爸會給他10塊錢,讓他在上學的路上買早飯,可他喜歡買游戲裝備,因此,就常常不吃早飯,將零花錢節省下來。

由于不吃早飯,他常常感覺肚子餓,但又不能告訴爸媽沒有吃早飯,因此,他最喜歡跟著父母一起逛超市。經常買巧克力、威化餅干之類的東西,偷偷塞進包里,然后帶到學校,如果課間餓了,他再拿出來吃。

分析:睡眠不足也會導致不吃早飯

學生不吃早飯的原因各種各樣。例如,沒有時間吃、沒有食欲吃、節食減肥等。

據了解,現在不少中學生課業負擔很重,晚上經常要到十一二點才能入睡,第二天五六點就又得起床。如果家住的地方離學校很遠,可能起床的時間還要提前。相關調查顯示,現在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約7.4小時。“由于睡眠時間減少,對早晨起床后的食欲也有一定影響。因此,這也是導致中學生不吃或少吃早飯的原因之一。”

專家:早餐飧物量靳占全:天1/3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黃欣欣副主任醫師表示,早餐所提供的蛋白質、能量,以及其他各種營養素都是上午學習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早餐的熱量必須達到全天供給量的25%-30%。而很多中學生如果不吃早餐,全天熱量供給不足,不僅會讓大腦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導致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課堂內外青少年成長調查

1.你的年級?

A.初一B.初二C,初三

2.你是住宿生還是非住宿生?

A.住宿B.非住宿

3.你早餐吃的情況是怎樣的?

A.每天按時吃B.偶爾吃C.不吃

4.你的早餐都包括什么?(可多選)

A.面食(面包、饅頭、花卷等)

B.蛋類(雞蛋、鴨蛋)

C.湯類(米粥之類)

D.菜類(成菜之類)

E.其他

5.你覺得早餐應注重什么?

A.營養B.是否吃飽C.價錢

6你知道科學合理的早餐搭配嗎?

A.知道B.知道一點C.不知道

7.你了解早餐對身體的重要性嗎?

A.了解B.了解一點C.不了解

8若不吃早餐,你會覺得影響上午的學習效率和精神狀態嗎?

A.影響很大B.影響一點C.不影響

9.不吃早餐的原因?(可多選)

A.父母工作忙,沒空照顧

B.學習任務重,忽視早餐

C.起床晚沒空吃

D.為減肥刻意不吃

F.其他

10你平時吃早餐大概用多少時間?

A.5分鐘以下

B.5-10分鐘

C.10-15分鐘

D.15分鐘以上

11如果時間允許,你希望吃早餐的時間是多久?

A.5-10分鐘

B.10-15分鐘

C.15-20分鐘

D.20分鐘以上

12.你吃早餐更看重的是什么?(可多選)

A.時間快

B.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