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范文
時間:2023-04-10 09:3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做最好的自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錯過了百花爭艷的春天,因而它推動了牡丹的嫵媚,蓮的婀娜多姿,只能一人冒著嚴寒,開在那一片雪白卻無人欣賞的冬天,它是在冬天中難見的一點紅色,卻只能忍受孤獨。但它始終沒有折服,它冒著嚴寒,頂著寒風,用自己的身軀詮釋著對生命的無比熱愛,對信念的無比追求,讓它成為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代表,也成為詩人筆下的情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因為它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
雪似乎是冬天的代表,說到冬天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雪,想起雪的杰作---那一片雪白大地,盡管雪是那么的單調,雪來時,總是無聲無息地,而雨來時,總是帶著雷聲。但是,雪是謙遜的,宏觀世界用自己的身軀覆蓋莊稼,融化時,又將自己融入莊稼,澆灌著它們。“瑞雪兆豐年”,就是對它最好的評價。它還是孩子們的樂園,它用自己的身軀換來孩子們的歡樂,堆雪人,打雪仗,丟雪球。而對于它來說,游戲能用它的名字命名就是最大的恩賜。大陽出來了,它消融了,帶走了城市的寂靜和歡樂,它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它卻堅持著做最好的自己!
大自然中的一滴一葉,池塘里的魚兒、一片綠葉、一朵紅花、一棵樹、一滴水……,它們的生命都很短暫,但它們卻用自己的生命成就自然的大美,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篇2
今天學校開展了一場關于考試的交流會,邀請了學姐來給我們傳授經驗。在大學里,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對方是大幾的,因為年級不同,經歷的也就不同。學長學姐們體驗的更多。
就像今晚給我們傳授經驗的學姐,氣質一看就不同了。站在幾百人面前,依然能夠面帶微笑,凱凱而談,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很自信的感覺。我想這是我做不到的,如果我現在上面肯定緊張的要死。我認為能做成這樣不光要膽子大,更多的是要鍛煉,做的多了,自然就不怕了。
學姐在說的過程中,跟我們提到了她的夢想,她覺得 一個人一定要有夢想,她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英語老師,現在她也正在為她的夢想而努力著。雖然她并不是學的這個專業,但她不想要放棄,于是在自學,準備考教師證。學習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沒有恒心的人估計根本堅持不下來。然而學姐說了,這是她的夢想,當初高考的時候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專業,現在不想放棄。如果試都不試,直接放棄,以后肯定會后悔,努力過后就算失敗了,也至少對的起自己,對的起夢想。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它像一個五彩的氣泡放在各自的心里。可是并不是每一個五彩的氣泡都能讓人看見。認識很多人都曾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或是因為家庭,或是因為經濟。然而不管因為什么那些美麗的氣泡只能像小美人魚似的消失了。何炅何老師曾在《快樂大本營》里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你就走狗屎運了呢!是的,夢想還是要有的,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馬云在十幾年之前也不會想到他的阿里巴巴會騰飛的這么遠。
朋友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做最好的自己吧!
篇3
我一點兒都不獨特,性格也算開朗,愛好也算廣泛,頭腦也算聰明。我也許很獨特。一至三三年級是中隊長,四五六是大隊委,是百分之百的愛國人士。還有高超的掌控機器人的能力。但我還是想對自己說:做最好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相貌一樣,可性格不同。我就是我,一個獨一無二的,由“撇 橫 豎鉤 提 斜提 撇 點”組成的我。
做
做,做好每一件事,用快樂的心態去面對,去做一件令自己滿意的事,努力做自己,不求最好,但希望自己努力。做好一個人,一個人的品質,優點。
最
最,最棒,最獨特,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我也許在幾個方面最棒,能背身體上兩百多個穴位,在班上最厲害。機器人比賽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你,我還得過全省二等獎。
好
好,好學生,好同學,好朋友,做好一個人。也許我算好,是個好公民,愛國,中國的大小新聞我都愛關注,地震把自己的“老本兒”都捐了,奧運天天加油,神七也激動不已,對那些我一說新聞就說“不關我事”的同學藐視,藐視,再藐視。
的
的,一個白,一個勺加再一起成了的。我就象一個白色的勺子,十分純潔,勺子那彎進去的是我的能力,一至三年級我是中隊長,常常做一個友好干部,好同學,有足夠的組織能力。再加上四五六年級的大隊委,我的能力象一個勺子那么多。
己
篇4
《做最好的自己》,多么個性化的書名,一下就吸引了我。再看它的作者,居然是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比爾·蓋茨七個高層智囊之一的李開復博士,我毫不猶豫的把它收入了我的書柜。作者李開復博士是旅美30多年的it精英,本著對故土炊煙的眷戀和愛心引發了它對青年學子傳授知識、經驗和指點迷津的激情,寫就了這書《做最好的自己》。
1998年
8月,受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的委派,李開復博士來到北京,組建微軟中國研究院并出任院長。在與莘莘學子的交往過程中,李開復博士看到了青年學生身上的朝氣和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困惑,因為中國學生面對著高期望的父母、習慣于應試教育的學校和老師以及浮躁的社會心態。“他們雖然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并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于是,李開復博士開設了“開復學生網”,暢談人生。“做最好的自己”是李開復對迷茫中的網中國學生開出的“美國式”思考藥方。李開復說:“我出生于中國家庭,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國學校,作為一個充分體驗過中西方文化特點的炎黃子孫、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點的典型代表,我愿意、也自信有能力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國青年提供幫助,幫助他們遠離困惑,走向卓越”。事實上這是一本暢談人生價值觀的勵志之書,它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成功事業,捧心置腹傳述經驗、觀察、告誡和期盼。
這使我想起了哈佛校長與南開校長在《對話》節目中的一段精彩對話,哈佛校長:中國學生的成績是要比美國學生好,但是,中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均在美國學生之下,我們有那么多美國學生獲諾貝爾獎。南開校長:中國學生還是很聽話的,讀書也很刻苦,確實獨立思考能力差了點。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追求的是“大我”而非“小我”,個體的需求往往被忽略。老師要求學生“聽話”,考試永遠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學生稍有逆反便會標上“問題學生”,等等,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人有多少思想?多少創造力?又能作出多少成就和貢獻?李開復希望當代青年要做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在書中,李開復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理論,它以誠信價值觀為中心,包含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等六種人生態度。積極即找回自我,把握自己;同理心即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修正自己;自信即鼓勵自己,放飛自我;自省即自我反省,改變自己;勇氣即不畏失敗,挑戰困難;胸懷即務實、寬恕、自律、尊重和修養。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群體中生活和工作,隨社會進步而生存、成長和貢獻,我們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惟有找到自信和快樂,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華民族才能夠擁有更加輝煌的未來。
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吧。
篇5
1.常規管理:從規范到素質
學校德育氛圍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素質。因此,必須強化德育氛圍,把日常工作作為創新德育工作的基礎。
我們通過《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學生規范》約束學生的行為,為所有學生提出了“六個規范”(規范儀表、規范語言、規范課間行為、規范校外行為、規范學習行為、規范生活行為),讓每個學生都明確做合格中學生的標準。利用課堂、課間活動、升旗儀式、班團活動、體育節、實踐課等,檢驗每個學生的規則形成情況,把知規則、懂規則、行規則有效地統一起來。只有加強規則教育,才能激發學生內心對規則的敬畏和堅守的意志,使學生從他律逐步走向自律,從而實現由規范向素質的轉變。
2.校本課程:從好習慣到好人生
學校不僅要引領學生提升道德認知,更要重視和加強道德體驗。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校本課程“三好一做”(《好習慣》《好品質》《好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分年級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初一年級,首先從培養學生的習慣入手,充分利用《好習慣》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本書結合生活實際,從五個方面對好習慣做了詳細的闡述,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學生從“好習慣”開始“做最好的自己”。
初二年級在初一一年的好習慣培養的基礎上,進行《好品質》教育。《好品質》一書列舉了古今中外名人優秀品質的詳實事例,從三十個方面闡述了如何養成良好的品質。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檢查自己是否具備了相應的好品質。
初三年級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已經初具雛形,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次自我選擇。因此,《好人生》通過大量的故事和具體的學習任務,從“珍愛生命”“了解職業”“生涯管理”等七個方面指導學生經營自己的人生。
本系列校本課程的開發,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究,注重研究性學習,注重活動、實踐。
3.社會課堂:從校內到校外
篇6
我想,可以。當我們給自己定目標時,只需要定一個簡單而容易完成的目標。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輕易做到最好的自己。可是如果這樣,我們沒有經過挑戰自己的過程,沒有享受到超越自己的幸福,這樣輕易換來的完美,真的完美嗎?
對我來說這種完美是我所不屑的,因為輕易的到不如努力追求后而得到來的真實,那怎樣才算努力追求呢?
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己,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記錄,那是多么有趣啊!這算不算努力追求呢?而我們努力追求的正是我們想要的,這是多么暢快啊!
篇7
在讀這本書之前,或許我也會很膚淺地回答說:成功就是獲得財富、名譽、地位、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想說,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生命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人的經歷也是不可復制的。我們所推崇的一些偉人的成功并不是適合于所有人的。所以,名人傳記或許只能給予我們正能量,鞭策我們在追求最好的自己這條路上不斷前行,而不是讓我們去模仿他們成功的過程。
李開復說,成功是多元化的。美國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大國,是因為它擁有很多多元化的人才。反觀中國,我們都在大力倡導中國創造,都在講人才。可是,我們眼中的“人才”“成功”等抽象化的詞語早已被下了定義。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往往就是擁有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社會地位。為什么總是會出現所謂的“熱門專業”?就是因為在眾人眼中,學這個專業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可以讓自己的未來更加明朗。這樣一來,或許這些人本可以找到適合他們的領域并干出一番事業,可是這種可能性卻被從眾心理扼殺在了搖籃里,從而讓我國失去了眾多多元化人才。
那么,如何成功?
根據此書的介紹,成功,離不開兩個字——積極。
要想在現代化的企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主動意識。我們不僅要樂觀的對待生活,還要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
篇8
章文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會拉小提琴,還擅長繪畫;可上中學后,她突然發現自己不像以前那樣強勢了。遠的不說,同桌冼萌萌就比自己強很多,她不僅通過了小提琴十級考試,還在很多比賽中獲獎;還有鄰座的鄭小英,她的繪畫水平也不錯,從油畫到漫畫,她掌握了好幾種畫風。
前不久,老師找人做板報,大家都推薦鄭小英。這讓章文琪很不開心,她覺得自己并不比鄭小英差,為什么老師不讓她做呢?還有,冼萌萌被老師推薦到校文工團擔任小提琴手,這也讓章文琪感到不舒服。進入校文工團,她已經向往很久了。可是,她又一次失望了。她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公平,甚至覺得自己太沒用了。那段時間,章文琪失落極了,就像一只丑小鴨,蜷縮在角落里。月考時,她發揮得并不好,班級排名下滑。拿著成績單,她哭了好一陣兒,覺得自己太沒用了。
慢慢地,章文琪變得不愛說話了,也從不主動與其他同學交往,班級集體活動中也很少見到她的身影,她就像一只離群的孤雁,形單影只。
無論自己再怎么努力,都無法超越班上尖子生的成績;每次集體活動,自己總是那片陪襯的綠葉;在老師和同學眼里自己是那樣渺小……這樣自怨自艾的情緒總是充斥在章文琪的心間,左右著她的行為舉止。她也曾有過與同學老師主動交往的沖動,可總是在某一個瞬間,忽然想到別人的優秀,感到自己的卑微,算了吧,何必自不量力,自取其辱呢?她就這樣陷在孤獨寂寞中不能自拔。
不會欣賞自己的負面影響
連自己都無法做到喜歡和欣賞自己,那又如何能讓別人喜歡和欣賞你呢?
顯然,章文琪不懂得欣賞自己,當然也很難達到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而一個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如果不趕快調整自己的情緒,那么在生活中就會受到非常負面和消極的影響。
不喜歡、不欣賞自己的人,首先會把這種情緒擴大化,從挑剔自己開始,然后挑剔周圍的人,以達到某種心理平衡,這就會使他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長此以往會造成孤僻的性格。另外,不喜歡、不欣賞自己的人外在表現與內心恰恰相反,如每一次與別人交流時,當說出“我不漂亮”“我學習不好”等話時,其實他的內心是希望別人給予否定的答案,以此來滿足自身的平衡,而這樣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被人看作是“虛偽”“不誠實”,周圍的人自然也會敬而遠之。
不喜歡、不欣賞自己的人,往往對自身有著更高或者說更不切實際的要求,他總認為自己應該比現在表現出來的更強、更好,比如說,考試的分數可以更高一些,做事能力更強一些,同學老師會更喜歡自己一些,等;而當目標未能達成的時候,就會反問自己,“為什么我不如某某某?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一點?”這樣的反問會讓自己無法感覺良好,長期的感覺不好最后就必然導致自我“厭惡”。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冼萌萌是被老師推薦到校文工團擔任小提琴手了,但這并不證明章文琪你就比她差呀!老師沒有讓你做板報,也許考慮了很多因素,而你只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忽略了自身的優點,結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淖。要知道,你也有很多才藝,如果給你機會,你也能成櫬蠹夜刈⒌慕溝恪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既能呈現一片藍天,也會出現陰雨,關鍵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當遭遇挫折時,人們除了抱怨世界的不公外,還會責怪自己無能。其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大浪小浪會接踵而來,又何必太在意結果呢?
當不被別人欣賞的時候,你該怎么辦
正確的答案是:別人可以瞧不起我,但我必須要看得起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個獨特的“我”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一個人只有看到自己的優點,才能回避缺點,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而信心的獲取往往從接納自己開始。懂得欣賞自己,才能自信地與人交往,發揮自己的才能與潛力。當遇到不順時,你要學會自我解脫,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優秀特質,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
欣賞自己就是自信。自信是通向成功的堅實階梯。殊不知,別人能成為你眼中的風景,你同樣也可以成為別人眼里的風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正所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白璧尚存微瑕,只是瑕不掩瑜;丑石亦有亮點,無奈丑多遮光。如果我們能淡定一些,變換一種視角,把聚焦于別人身上的目光移向自己,你會發現其實自己也很美。我們從田忌賽馬的故事中就不應該只讀出統籌方法的運用原理,還應該讀出欣賞自己的那種智慧。孫臏讓田忌以自己的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以自己的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以自己的三等馬對齊王的一等馬,結果二比一勝出,其間就包含了孫臏欣賞自己長處利用自己優勢的智慧。
欣賞自己不僅表現在能發現自己的長處,還表現在尊重客觀規律、找準目標定位上。庸才只不過是放錯了位置的天才,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才知道。清代阮元的那首《吳興雜詩》更能引發我們的思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藕,不深不淺種荷花。”
學會欣賞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并不比別人差。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在某些方面,沒有人比得上你。這時,你要在實踐中不斷超越自我,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比如,老師讓別人做板報,沒有給你機會,這不要緊,你可以為自己爭取機會。你可以擬一個設計方案,將自己的創意寫下來,然后拿給老師看。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聽,給她提一些建議。其實,你要想讓別人也欣賞自己,那只能靠實際行動了。既然你也會拉小提琴,不妨在班級文娛活動中展示一下;既然你也擅長繪畫,那就給同學們畫一些有趣的“大頭像”吧。當他們看到你的作品,說不定會驚嘆不已的。而且,這種方式也能拉近你和同學之間的距離,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
篇9
今天讀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感受頗多。文章主要說明要我們培養理智講理、成功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讓家長做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寬容孩子、稱贊孩子、認可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尊重,堅持正義、誠信,懂得感恩,做最好的自己。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感覺到:李開復博士一直將他的母親視為人間圣母,因為他的母親既溫和又嚴厲,既傳統又開放,既獨斷又寬厚,母親教育的可貴之處是讓11歲的李開復去美國獨立生活,給他自由的天地。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包辦過多,安排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空間和時間。我們首先要學做李開復先生的母親,解放孩子的空間,因為現代社會豐富多彩、日新月異,孩子不能像籠中鳥一樣只有那么小的一個空間,應該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地。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們不一定需要孩子去行一萬里路接受一個空間,但必須也要有個接受日月星辰、青山綠水、花草樹木的自我空間。同時我們還要解放孩子的時間,孩子要有時間才能去接受空間,現在的父母都給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將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除了上學,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孩子沒有時間休息,負重不堪,有的甚至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解放孩子,首先要為孩子爭取時間的解放。
李開復先生說:那些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善于發現并發掘自身潛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所以,對我們自己,認真做好現在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金錢,就是成功的,就是最好的;對孩子,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朝著自己喜歡的方面努力,就是最好的。
篇10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里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后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后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后,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松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于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么,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后,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后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并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多么簡單多么樸素的道理,為什么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么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么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么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于“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師生關系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么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