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回家過年范文
時間:2023-04-08 20:3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沒錢回家過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早晨起來去商場買了雙鞋,遺憾的沒給某人買雙襪子,就這樣,收拾收拾回家了。
所謂的過年,大概就是受累吧。前腳進門,后門還沒進門,老爺子就吩咐得貼春聯了。該油炸土豆了,該殺雞了,該準備餃子餡了,該生火收拾家了,該洗洗床單被罩臟衣服了……好像一年前所有的活都在見了兒子兒媳婦的那一刻爆發出來。好吧,忙吧,回來就是忙活來了。
拿出洗衣機洗衣服,順帶貼春聯,某人順帶削土豆皮,殺公雞,忙的那叫一個不可開交。美中不足的是,洗衣服洗了一半停水了,洗衣服只能先就此作罷。忙別的唄,切土豆塊,油炸土豆,收拾家……一口氣忙活下來,有種累垮的感覺。
有時想想,有個兒子真好,什么事都可以靠兒子回來做,然后兒子再帶個兒媳婦回來,依舊是多了一個幫手。聽著老媽跟我說,小弟跟弟妹回到家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洗,還是老媽給洗的。我就有些苦笑了。大概,人各有命吧。
今年回家過年,又是兩袖清風。跟往年沒有什么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開年的我們,都有了穩定的事情可以做,我上班,某人開店,小臭上學,這大概是今年回家過年,最值得驕傲的事吧。
篇2
2、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3、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頓飯。
4、抗拒從嚴,別想過年。
5、三個月種田,三個月過年,三個月干閑。
6、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
7、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
8、有錢沒錢,團聚過年。
9、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10、忙臘月,鬧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1、二十八,貼年畫。
12、全家人在一起圖的就是熱鬧。
13、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14、小孩盼過年,大人憂無錢。
15、大寒小寒,殺豬過年。
1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
17、大年三十洗個澡,一年到頭身體好。
18、乞丐過年也要歇3天。
19、三六九,往外走 ;二五八,好回家。
篇3
一到年關,煤礦工人的情緒就不穩定,容易出事故。煤老板一邊想辦法安撫工人,一邊去求各路“神仙”保佑,還要為疏通各種關系奔波。一旦得罪了哪個部門,來年煤礦能不能開工都難說
年難過,年年要過。在時間面前,人們有時會顯得傷感和無奈,有時會顯得得意和自信。過去,我一直認為只有沒錢的窮人才怕過年。后來自己當了老板,有錢了,還是害怕過年。
“欠債的爺爺,討債的孫!”作為老板,每到年關期間,我不是討債人,就是被討債人。好在我經營的煤炭行業這幾年基本都是盈利,我很少欠外債。年底之前,我最頭痛的是催討各種應收款。大家都知道,為了催款,多年的老朋友會因此斷交;為了催款,有人與合作多年的客戶鬧翻了臉;為了催款,有人白天黑夜都在負債人面前求爺爺告奶奶;為了催款,有人被迫將朋友告上法庭。總之,為了催討欠款,有些人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是鬧得不歡而散。
欠債難,討債難,做人難,做老板更難,做一個好老板更是難上加難!
和其他煤老板一樣,我最擔心的就是礦難。一旦出了事,這個年就別想過了,以后的年還能不能在家過都不知道。我這里的工人也都別想過年了。
每到過年,礦工的情緒都不穩定,一方面是勞動強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外地礦工思鄉心切,著急回家,忽視安全,可能就發生安全事故。當煤老板都清楚這個事,所以,我只有不斷采取措施對工人的情緒進行安撫。比如,臨到過年的時候,公司負責給工人們買火車票,給工人發一些東西,等等。
還有,作為一個煤礦老板,我是比較迷信的。每到過年時,再忙我都要給所有“神仙”上供。
除了給“神仙”敬香,對于我來說,過年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權力”拜年。請客吃飯,陪人玩樂。一個春節花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送禮是很平常的事。不送禮怎么能行?不疏通那些關系,即使你的煤礦不出事,來年或許也沒法開工了。人家要給你的煤礦挑點毛病還不容易?所以,對于我這樣的煤老板來說,春節就是一年中最關鍵的時候,明年能不能繼續生產,就要靠春節的“公關”。
為了“公關”,最不喜歡打麻將的我,過年給領導們拜年時也不得不打。
有錢和沒錢的時候都不能跟家人過個好年。以前是躲債不敢回家過年,現在是陪領導打麻將沒時間回家過年。
所以,這些年的春節,我幾乎沒在家待過完整的一天,很多時候是團圓飯也沒吃上。為此,我也沒少受老婆孩子的嘮叨埋怨。女兒說:“你賺那么錢干什么啊,過年都見不到你的人影。”
女兒在北京上學,年前,她從北京打來電話,問我過年忙不忙,如果我忙,她就把她媽媽接到北京去過年了。言下之意,我管不了她們母女倆,她們也不管我了。
現在想起來,除了錢,我沒給過她們其他什么東西。大多數時間都不能跟家人在一起,有時候想想真不知道為了啥?以前是窮,想過好日子,想吃肉,現在有錢了,身體也成了“三高”型,不能吃肉,只能吃菜。想想以前整天在外面躲債,餓了就在小攤上吃點,覺得還挺香的。
篇4
1、性別:
A男——42.5%
B女——57.5%
2、年齡:
A 18歲以下——22.1%
B18~25——23.6%
C26~30——21.8%
D30~35——13.6%
E35~40——11.3%
F40歲以上——7.6%
本次調查以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對于過年這件事他們正在用力發聲呢!
3、你覺得過年最重要的事情:
A利用假期做一些自己的自己想做的事情——26.6%
B和父母家人聯絡感情——17.8%
C休息——49.4%
D其他——6.2%
休息!休息!生活壓力果真太大,過了過年大家誰都已經折騰不動了,靜靜的宅在家里已經成為了主流。
4、今年過年你會選擇何種形式:
A和家人朋友旅行——26.5%
B回家和父母一起過——59.8%
C自己一個人過——9.3%
D其他——4.4%
過年就是要團圓的傳統果然顛簸不破,以超過半數之姿毫無壓力地登頂,其實大家還是很明白年的意義的。
5、你家現在年味兒是否淡薄:
A淡薄呢——20.7%
B還好,一般——45.7%
C還是非常熱鬧——33.6%
都說年味兒淡薄,其實關鍵是看你要怎么過,如果你想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自然就可以啊!
6、在你心目中什么是過年的象征(可多選):
A年夜飯——68.9%
B春節聯歡晚會——50.5%
C走親戚串門——36.1%
D收紅包或發紅包——46.3%
E貼春聯 ——27.4%
F其他——36.6%
7、過年你覺得累嗎?
A很累——44.5%
B有一點累——18.7%
C很輕松——26.8%
過年很累被吐槽多年,我們總是賦予年很多意義,卻忘了那份初心,所以人累心更累。
8、如果讓你自主過年,你的選擇是:
A即使擠春運,就還是要回家和父母一起——46.5%
B自己一個人呆著——22.8%
C旅行和朋友在一起——17.6%
篇5
微博、淘寶征友回家過大年
日前,有女網友在微博發帖誠征單身男性驢友一起回家過年,待遇是管吃管喝管住,還能帶著他四處走親串友,體驗家鄉的民俗風情,有時還會有壓歲錢,不過回家后需要歸她。
這女網友說近些年老家的父母一直在催促她帶男朋友回家過年,否則家里人將會在春節里給她安排若干次相親會,讓她不勝其煩,這么做純屬無奈之舉。不過,她也想趁著這個機會篩選出心目中的有緣人,因為自己喜歡旅游,所以她要求應征者也要愛好旅游。沒想到,此舉竟然吸引了好多男網友應征。
除了微博求租男女朋友過年外,還有網友在淘寶網出租女友和求租女友,并且明碼標價1000-20000元之間。1000元屬于起步價,純粹的勞務費,20000元屬于要是成了男女朋友的定親費。也許這個標價只是一個噱頭,不過這也確實反映出了春節期間的需求。為了讓買家更好的了解租來男女朋友,賣家們還在商品的詳情中貼出被出租的男女朋友的照片,以及個人信息,包括身高、體重、特長和學歷等。
春節別致的七日民俗體驗游
跟著別人回家一起七日游,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旅游方式。對于喜歡旅游,喜歡體驗異地民俗的旅游愛好者,這絕對屬于很好的免費旅游的機會。
近期,有位網友發微博稱成功的應征成為男士的臨時女朋友,雙方已經達成協議,該女網友還在為微博里貼出了部分協議里的計劃。如,臘月二十九傍晚,抵達男方家,并一起與他們吃晚餐,晚上和男方的妹妹一起入寢;除夕,早上7:30起床,8:00早餐,8:30開始幫著男方干家務,貼對聯,中午12:00晚餐,14:00開始煮肉,16:00開始做晚餐,晚上還要包餃子、放煙花;初一8:00開始,去本家拜年,見到長輩要磕頭,下午參加家族里的過年儀式;初二上午,跟著男方父母去他姥姥家拜年;初三上午,去男方的舅舅家,當地有個著名的景區,春節期間免門票……該網友的七日行程十分明晰,甚至精確到了幾點幾分,實在像極了旅行社發給游客們的行程計劃表。
針鋒相對:租來的愛情,走多遠
篇6
租來的姻緣可靠嗎
老歪
快過年了,在父母親朋耳提面命強大壓力下,很多男女大齡青年隊伍中,時下流行一種“租另一半”的時尚做法。
既是演戲,編輯導演由自己一肩挑,當然是怎么有效果怎么編導,天花亂墜、花里胡哨,只要對方演技不是太差而導致穿幫,把父母親朋哄得開開心心,自己也樂得省心、清閑幾日,雖需“出點銀子”,咬咬牙想想也是值得的,第二年沒帶回來,大不了說吹了……
這種做法如果是錢多得沒處花的富家子女玩的游戲,那偶也就完全沒有寫這篇狗屁散講的必要了, 紈绔子弟少偉男,追求新奇刺激,別人暫時有本錢,輪不到我等在這里閑言碎語,但如果是并不富得流油的廣大百姓之家,作為子女,也把這種做法當時尚、當擋箭牌,卻未必讓人感到有些浮躁,有些輕慢,有些盲目跟風與逐流,有些你把父母當傻子騙的感覺……
當然有人會反駁:“不是被父母逼急了,誰愿意這么做?”是的,應該承認,在那種“高壓政策”下,你有這種想法,可以理解。
有的父母對子女下的命令確實有過火之嫌,如:“找不到另一半,你就別回家!”你要知道,這些無非是“愛之愈深、話之愈狠”、“恨鐵不成鋼”的牢騷之語,當不得真的,言下之意,無非勸你把這事當成頭等大事,放在心上,自己惦記著。
馬上就要過年了,有錢沒錢,有朋友沒朋友,都得回家過年,不必顧及擔心什么別人閑言碎語、揶揄取笑,一個人發達有定數、婚姻有早遲,無須介意,再說了,回家以后,有熱心親朋幫忙介紹,真能相出一樁美好姻緣來,也未可知……
租友過年存在法律風險
三蘇
有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一些網商店鋪明碼標價打著出租男友、出租女友商品,從1元到上萬元不等,不過這個標價只是一個噱頭,最終還是按照服務內容來收取費用,除了陪吃飯、陪逛街、陪聊天、陪看電影這些比較常規的項目外,還有拉手、擁抱、接吻等等服務。為了讓買家更好地了解租來的男女朋友,賣家們還在商品的詳情中貼出被出租的男女朋友的照片,以及個人信息,包括身高、體重、特長等。值得一提的是賣家明確表示不提供任何。
不過這樣的業務開展起來還是存在風險的,租友過年的程序其實很艱難,拍價產品雙方留下聯系方式,然后見面、交流身份證確認身份,有的會提前簽訂書面的協議,有的則就是一個口頭的商量。而且這樣的租用你也無法保證對方的真實身份。
法律業內人士,他們表示租朋友回家過年雖然是為了讓父母高興,但其實是一種欺騙,并不是盡孝,而且身份證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人品,簽訂的協議也并不能約束一個人的行為,這份協議也不受法律的保護,萬一在這個所謂的租賃過程中出現了人身財產的傷害,反而了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這兒提醒大家還是謹慎為好。
篇7
家是每個人避風的港灣,無論你走多遠,它總會為你敞開溫暖的臂膀,同時它作為社會關系的核心,在今日的中國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合家團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美好的情感,這既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又鑄造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如此說來,春節是溫馨祥和的,春運也應該是飽含希望,洋溢著幸福的,而不是一出悲情大戲。
如果將十年春運作為中國人回家過年的一個縮影,那么有兩個關鍵詞始終沒變,那就是人多、買票難。春節日益臨近,回家的心情依舊澎湃,這十年來,我國的春運人次持續遞增。買票難、乘車擠……雖然回家過年是中國人內心最急切的期盼,但回家的路上,要經受多少焦急,多少辛苦,多少無奈?
當平常人家已經在家為新年來臨置辦年貨,做過年準備的時候,卻有一群人還在為回家苦惱,他們甚至還沒來得及買上一張回家的車票,他們就是外來務工人員和在外求學的學生群體,尤其是那些在外辛苦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工兄弟,面對一票難求的境地,回家的路途將更加艱辛,盡管如此還是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一張小小的車票,對買票的人來說,意味著家和溫暖;對賣票的人來說,則意味著工作和責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動車、高鐵逐漸取代了又慢又悶的綠皮車廂,網絡訂票、電話訂票渠道也逐漸豐富和完善,按說現在的出行條件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解決春運期間車票的供需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各方理解和寬容。與家人團聚是每個人對春節的最簡單、最現實的期盼。在這一時刻,團圓、行孝的文化傳統將中華大地變成巨大的情感磁場。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呵護這種情感,讓它永遠深植每個人心中,美麗中國夢才會愈發燦爛奪目。
篇8
隨著年齡的增加,新年在記憶中的味道是越來越淡了。對新年的感覺也越來越木鈍,似乎人越大對節日就越淡泊。小的時候總是掰著手指眼巴巴的盼著過年,那樣就可以不用上學,使勁的睡覺;可以買新衣服,美美的樂上一段時間;可以一下子吃很多東西。那時候的新年是有色彩,像紅色,像門前掛的大紅燈籠,像門上貼的幅幅春聯,喜慶的,跳躍的,歡樂的。現在聽說要過年,只會麻木遲鈍的應一聲,哎呀,怎么又要過年了,似乎新年只是為了告訴我,時間又匆匆過了一年,人無可奈何的又老了一歲。
記憶中,小時候的新年,總是忙碌并快樂著。爸爸會提前一個星期給我和弟弟分配好任務,誰負責搽玻璃,誰負責刷門,誰負責整理院子花壇里面的花花草草,而我們也唯有在這時候是不會發牢騷而又快樂的忙前忙后做家務的。等到大年三十那一天,看著窗明幾凈的臥室和庭院,看著紅彤彤的燈籠,喜洋洋的門聯,過年的感覺不經意間就溢滿心田。等到忙完這一切,大人們開始準備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晚宴,而我們這些小孩,總是耐不住喜悅的心情,兜著滿口袋的干果和點心,約上一幫子狐朋狗友玩的不亦樂乎,直到聽有人家開始放鞭炮的時候才陸續歸巢。吃年夜飯,穿新衣服,放煙花,討壓歲錢,小時候的新年,總是有吃,有穿,有玩,還有錢拿,沒有負擔,沒有顧慮。
前幾天,母親打電話,問今年過年回去不,我幾乎不假思索干脆利落的回了一個不。電話那邊一時無聲,我能感覺母親頓時的失落。也許她一直在盼,盼啊盼啊,盼著過年女兒能回來看看,誰知就盼來這么簡短的一個字。其實,我也很想回去,但很怕回去,特別是新年時回家。一是沒錢,雖然工作大半年了,但總是月光光,信用卡的帳像個無底洞,怎么還都還不完。回去七大姑,姨要拜訪送禮,還要給她們孫子,孫女壓歲錢,本已囊中羞澀的我實在無力承擔這樣一筆巨大的開支。雖然母親一再說這筆錢他們來出,但該是我承擔的總不能一直讓他們替我擔著,我已經長大了。二是怕,怕別人問我有男朋友沒;怕他們給我灌輸女孩生的好、混的好、不如嫁的好的思想;怕他們跟我嘮叨年齡不小了,該找個人嫁了,雖然我不是大齡女生。總是在想,為什么小時候遙不可及的事,一畢業,一工作,一股腦的全堆到了面前,連新年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了味道。
母親欲語凝噎,她知道我聽不進去的,只是簡單的告訴我,家里的梅花今年開得很好,有空還是回來看看吧。掛掉電話,心里一陣莫名的疼痛,我想在黃梅沒凋謝之前,還是“偷偷”回家看看,給爸爸帶瓶好酒,給母親買件好棉襖。記得剛學Lily和Hanmeimei時,新年同學之間通電話問候,結尾總不忘用英文說一句“Happynewyear”,母親聽了之后也要學什么“牛”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來的三分鐘興致就熱情的教她,可她怎么說,怎么別扭,我一氣就不教了。她傷心地和爸爸說:“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別人的貼心小棉襖是棉花做的,我們家的貼心小棉襖是用刺猬皮做的。”后來,母親也再沒學過“Happy“牛”year”,倒是我這個刺猬皮做的小棉襖任性地給她帶來不少傷痛。我想,今年過年回家一定給母親買一件漂亮溫暖的棉襖,擁抱她一下,跟她說一聲:“Happy“牛”year”,并告訴她,她們家小棉襖不是用刺猬皮做的,其實是用羽絨做的。
篇9
——題記。
“過年”都已經在中國至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了數千年。雖然在華夏大地上過年有著不同的習俗,不過過年“團圓,祈求平安”的意義亙古不變。
越長大越孤單。在外面都已經漂泊了整整一年了,在外確實是有點想家了。老家是農村的,雖然人家兩地,地處偏遠,不過一個人在外面流浪的久了,著實是很想念親人。一年多了,光陰似箭,容顏易老,就不知道親人變了幾許?或老、或衰、或死、或生,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周而復始,都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本應無所謂,然而生離死別還是讓人悲喜交加。
少小離家老大回。這是描述農村的事實。家是鎖不住年輕人的,他們是家的接班人,將來要支撐、養活著一家老小。沒有本事的,就靠著吃年輕這雙手的飯,在外奔波長久了,上了歲數了,干不了那些靠著年輕時候力氣吃飯的活兒了,這個時候子女們也就長大了,自己就呆在家里面,子女又出去了、、、、、、這就是他們的生計。一年到頭沒幾天真真正正的一家人能夠吃頓團圓飯。所以大家就把團圓的希望寄托在了“過年”。到了過年,該回家的都從祖國各地奔赴老家。家是希望,家是港灣,家是游子的親人。
回家難,難過年。記得小的時候過年家里人都叫“過急癥”,這是何意?以前家里面都過著比較窮苦的日子。那個時候過年,真叫是過大人們的急癥,很多人都是怕過年,沒錢!可是現在日子過的好了,可是在外人倒是難回家了。車票難買,就算是買到了車票那也是活受罪。車子爆滿,摩肩接踵,就跟農村這排紅薯一樣,真要是有風濕病的人,倒是能把風濕病給治好了。擱在農村,那些年輕人一回家,親戚鄰居們就盤根問底地詢問著:“把媳婦兒領回來沒有?”很多人都是遮遮掩掩。
打牌,這是現在過年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兒了。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是會的,都會三五成群,東喊西叫,就湊齊了一桌子。有陽光了,把家具搬到外面打,沒陽光了在家里面燒一爐旺火打。麻將、紙牌、撲克,各種花樣的打法都有。怎么高興怎么打,至于打大打小,那就要看人了。在外打工回來的人都喜歡打大的,窩在家里面的人打小的就可以了。拿工資的,不拿工資的打法都不一樣。反正過年前后的幾天,人都很清閑,大人小孩兒都是,愛往一塊兒聚集。“我輸了幾百、你贏了幾十、、、、、、散場之后各自拿著手中錢的,除去本錢開始坐在一塊算算賬。愛打牌的人,就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塊兒,叫都不用叫。一打半天,一天,一整夜。直到那些愛打牌的人過完年又出門為止,因為湊不齊牌場了。
過年,農村也許并沒有都市里那么繁華,不過也算是熱鬧了。過年就要看放炮了,每一家都講求放大炮,舍得錢的人都喜歡買幾箱子煙花炮,擱在大年三十晚上放,初一晚上放。在農村放煙花炮竹,都是想要圖個喜慶,不過有錢的人家,自然就要顯擺一下自己,買的炮要比別人多,要比別人大。這些就要看放完炮誰家門前的炮紙多,像是紅地毯,那也似乎代表著一種富貴貧賤。有中午過年的,早上過年的,還有晚上過年的。這天炮聲不斷。至于過年串門子,拜年,這些都已經形成了一個規則一樣的習俗了。幾乎都是過年免不了的過程了。前些年過年還有人能夠玩獅子,不過這些年由于人家分布的稀疏,一連幾年都沒有玩過獅子了,小孩子也沒有以前那么頑皮了,記得小的時候還能夠捉迷藏,現在看著那些小孩子實在是看不出以前自己的身影了,都早已經離我們遠去,他們都會在親人的懷抱里了,親人是堅決不讓他們跑遠的,都會在自己視線之內。看到這些真是點物是人非的感覺,而曾經跟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哥門們,都已經是為了生活也好,理想也罷,都是天各一方,從事著自己的各行各業。小的時候殺豬那是各家各戶沒到過年的前幾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了,現在倒是沒有那個必要了,倒是很多事情似乎都給顛倒過來了,殺豬倒是成為一種稀罕事情了,雖然幾乎每家都還養著豬,不過這些只要是家里面沒有什么紅白喜事兒的,豬都會給賣掉了。沒肉吃都會情愿買肉了。也許更加劃得來些,對于生活。對于生活很多人都愿意這樣做。對于還有很多離鄉務工的人都沒有回家,都在外地過年。俗話說這出門打工的人,在外久了,心也就隨之變得野了,留戀都市的繁華,年輕人大都有此情感,不過這里還是很多人最終繁華過后的歸宿,甚至是宿命。
人生已過太匆匆,清閑能有幾度重?過完年,在鄉下一般都把正月十五作為過完年的一個清晰的界限,成為正式開始忙活下一年任務的一個標志的一天。該無處務工的就該走了,該上地的就要鋤草了,各自都該干嘛干嘛去了。這個時候人又分隔兩地,想要再碰頭一次就要等到下一年的重逢了。現在長大了,在鄉下過年就剩下這些樂趣了,能夠回憶得起的也就是這些了,比不上都市里的繁華熱鬧景象了。也沒地兒去玩,玩來玩去都是在附近鄰居家之間坐坐,閑聊幾句各自一年的收入之類的閑話,就剩下這點娛樂了。擱在雨雪天氣過年,那就更加單調了,都會藏在屋子里很少出來走動了。陪著家人過年。至于逛街之類的,大家都還沒有形成這種習慣,偏遠地區,也沒有這種條件的允許,鞭長莫及。在農村,大人小孩兒無非都是這樣過的年。也沒有什么較大的變化。長輩們過一個年,年長一歲,就意味著黃土又埋自己深了一點;小孩子們喜歡過年,過年能夠買新衣服,穿新衣服,有壓歲錢,過一年,長大一歲。
篇10
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王灣道盡古人“春運”的艱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又是陸路,又是行舟,又是書信,結果呢?新年到了,還踟躕在回家的路上。
古時,交通不便,或乘舟,或坐馬車。速度慢也罷了,連歸期都未有期,不知何時到家。盡管如此,還是千方百計弄張“票”,這樣,新年即使不能到家,也能離家近一些。
邊塞詩人高適,詩風雄壯,豪情萬丈,但在“春運”面前,一樣露出凄涼的兒女情長:“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氣吞萬里如虎又如何,終難耐千里歸程的蹉跎。
孟浩然的處境同樣悲愴:“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如今,出門是為賺錢;過去,流離是為功名。殊途同歸,都是“漸與骨肉遠,轉于奴仆親。那堪正漂泊,來日歲華新”。為了好好養家,卻妻離子散,這是個悖論!
難怪來鵠感慨:“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人歸雁后,思開花前,就寄望來年吧。
人的悲劇是,心靈和身體總走不到一塊。“家寄關西住,身為河北游。蕭條歲除夜,旅泊在州。”過年了,想家家不在。心已回家,人還在旅途。一種相思兩處愁,“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于是,終于懂了,“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