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散文集范文
時間:2023-04-11 14:0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美散文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冬天也美麗優秀初三記敘文1
一年有四個季節,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景色。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像來到了一個幽雅括靜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天空下起了小雨,天氣特別寒冷,寒風從窗縫里透進來,寒氣逼人。到了下午,窗外一片白茫茫的,雪花像蝴蝶似的在飄著,一會兒斜跌下來,一會兒悠悠蕩蕩撲向大地的懷抱。落在行人的身上,拂著人們發熱的臉龐,不一會兒,地上就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雪花。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雪花形態萬千,有的像一只蝴蝶在空中舞動,有的像珍珠一樣晶瑩透亮。
我看白雪,我看雪景,我更愛銀裝素裹的冬天。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其它季節無法擁有的溫馨和希望。
我最喜歡冬天,最喜歡在冬天里做的事情就是邁著沉穩的步伐去尋找冬爺爺,和他零距離接觸。寒冷的冬悄然而至,冷氣頻頻光臨,我也沒閑著,我也在“尋找”著冬天的快樂。
來到田野邊,小麥、玉米都被冬爺爺蓋上了白棉被,正在歡樂的笑呢!冬爺爺望了望柳樹姑娘,也給她披上了銀裝;冬爺爺摸了摸大地,給他換上了新妝;冬爺爺親了親茅屋,把一件白戰衣蓋在了他的身上……
來到果園里,一片白茫茫的,怎么回事?哦,原來是冬爺爺送給樹苗們的地毯,樹苗們正在暖和的地毯下,舒服地睡著覺呢!冬爺爺向我們笑著,又到別處去了。
來到花園里,看!冬爺爺在那,在那!正在給花兒們穿棉襖,花兒們笑嘻嘻的,張開了雙臂,歡快的穿著衣裳。冬爺爺把一件又一件的棉襖送給了花兒。
來到小河邊,他在那兒!他給小河鋪了一層厚厚的水晶,晶瑩剔透,美極了!孩子們在小河上歡快地跳著舞唱著歌,又多了一個“舞臺”,讓孩子快快們樂樂地成長,這全是冬爺爺的杰作。
冬爺爺,您就在我們身邊,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您化腐朽為神奇,給世界上的每一個生靈都帶來了歡樂!
啊!冬天,你真美!
冬天也美麗優秀初三記敘文2
家鄉的冬天很美,但沒有雪花飛揚的風雅景色、大雪遍地的壯麗風光,唯有那一條條清秀的小河靜靜流淌,一道道彎曲的小路環繞,裝飾著家鄉。
冬天的早晨,小河上覆著一層薄薄的冰,像是上天賜給她的被子,而她的被子又成了鄉親們的鏡子,映出了家鄉人們一張張憨厚樸實的臉。隨著太陽的升起,這層薄冰也漸漸融化,騰起一層細霧,這時候的小河猶抱琵琶半遮面,掩映在陽光下、細霧中,美極了!霧散去后,小河變成了一條躍動的絲帶,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閃閃發光,像是在絲帶上鑲嵌著精致的鉆石,又像藍幕上的顆顆星星,令人心曠神怡。
由于河多,自然家鄉的橋也多。一座座小橋架在亮晶晶的絲帶上,遠遠望去,河上有一座橋,河中也有一座橋,它們合成了一個圓宛如十五的月亮。在微風的吹拂下,河面蕩起層層波紋,像是婦女手中的絲線,一根根編織著美麗的圖畫。
雖然河面還結著冰,可岸上已有大片青色的小草了,溫暖的南方就是這樣,總能讓人在寒冬里能看到春天的希望。可是就算還不到春天又怎樣呢,這兒的冬天是那么的美,沒有人會強烈的期盼春天早點到來。你看,河邊群群活潑可愛的鴨子歡樂地游泳唱歌;一束束潔白的蘆葦在冷風的吹動下搖擺,像是在探頭一睹小河的風采;天空一只只調皮的麻雀打著圈,它們似乎在跳舞呢……
這時,小孩們總喜歡來到河邊,男生拋擲石子,比賽誰飄得最遠、水花最多,女生則采摘蘆葦,編成一頂頂漂亮的帽子,相互炫耀。
啊,好一派迷人的風光,小河、小橋、小草,以及一片片動人的歡笑,好一幅動人風情畫。迷戀你啊,我家鄉的冬天!
冬天也美麗優秀初三記敘文3
在腳下,我低頭便看見了冬天。
冬天,是冰冷的。冷冷的風,冷冷的雨,冷冷的空氣,冷冷的笑,冷冷的人和故事,就連那一個我們曾經追求的夢似乎也是冷冷的。
是的,很多人都不向往冬天,甚至討厭冬天。冬有的是枯枝落葉,蕭索冷清,讓你尋不到一丁點春的碧綠,夏的熱情,秋的怡人……于是,冬總是被人們用來形容人生路上的種種挫折和失敗。說冬總是在人們的希望上潑上一盆冷水。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只有經得起冬的驗證的種子,才是真實的種子。沒有冬的愛情,便不能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沒有冬的人生,便不能算是豐富完美的人生。
冬,它把枯枝落葉埋進泥土的深處,默默地為春天的到來作好準備。冬是下一個春天的蘊育者。它正悄悄挪移腳步向春天走去。其實,冬也是一種開始,我們行進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總會有許多挫折。正因為這些挫折,我們才會重新開始;正因為重新開始,我們才會更成熟,我們的結局才會更成功;正因為成功,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圓滿。所有事情的開端總是痛苦的。只有把冬作為開始,下一個世紀才會變得更嶄新可愛。
我們不妨把或多或少的收獲裝進記事本冰封,一切從冬的零點開始;不妨把亦真亦幻的追求交給歲月,一切從冬的真實開始;不妨把常有的微笑和常有的愁云拋棄,一切從冬的淡淡清光開始;不妨忘記徒勞的辛苦和不辛苦的幸運,一切迎著強勁的西北風出發。
也該相信眼淚后有笑容,如果你怕下雨,也該相信雨后有彩虹,如果你失敗,如果你痛哭,也該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眼前有烏云遮蔽,看不到蒼穹的光亮,但總該相信雨后必有一個燦爛的艷陽天。所以在痛苦之后,一切從頭開始。有開始,就會有結果。
我低頭便看見了冬天。冬天,也是一種開始,一種新的開始,一種好的開始。
冬天也美麗優秀初三記敘文4
冬,不太討人喜歡。卻深得我心。
最近,又是一個冬季的到來,我的朋友調侃的說:一年四季過的真快。又到了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氣的季節了。我笑笑,對朋友說:冬天沒什么不好,就是冷了點,有梅無雪不精神,可惜我們這種地方不像大城市那里,每年冬天都會下雪,我們農村的地方,冬天從來沒有下過雪。長大了,我一定要去看一場真正的雪。真的,看雪就是我至今的夢想。大雪紛飛,雪花從我頭上飄落,我在雪中打雪仗,堆雪人,別提多開心了。
有人說過:雪花是世界上開得﹑最美的花朵。它綻放于九天之上,是碧空之仙女,蒼穹之公主,宇宙之天使。我想,雪是因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才會雖來自天國,但最終還是要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雪說,她源于大地,是大地賦予了她的生命,所以她要感恩,回歸大地。雪,是來感恩大地,感恩冬天的吧!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在風中飛,雪降落下來了。雪飄呀飄,點綴了大地母親,裝飾了冬天。雪姑娘咯咯咯的笑著,往大地的每一處撒上了一層紗,大地母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她立刻換上了白色的素裝,慈愛的看著雪娃娃,仿佛要擁抱雪姑娘,雪一滑落,便如女兒一般緊緊地貼著大地,享受大地母親懷抱的溫暖。
雪是懂得感恩的,她為了感謝大地母親給予的生命,選擇在冬天,感謝大地,感恩冬天。這不正是人類所需要擁有的感恩的心,連雪都懂的感恩,人類更應該感恩大地,感恩父母,感恩對自己有恩的人。
冬天也美麗優秀初三記敘文5
春推著夏,夏戀著花,秋埋了葉,冬就來了。
在冬天,到處都是白雪皚皚的影像,像一個白色的村莊,雪伴著風,敲打著家家戶戶的門窗,一個個,像小精靈一樣,在風中打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仿佛要燃燒一般……雪到處都在,自然,也帶到了校園。
在清晨,雪還在不斷地下著,撒向了校園的各個角落,在太陽的照射下,看起來很美麗,也很寧靜,校園里的各種樹木似乎得了脫發病,在寒風中任雪入侵,雪把樹包裝得亮麗極了。
早上,當下課的鈴剛剛打響,同學們便小鳥般飛出了教室,向張著大嘴的樓門口走去,仿佛一只大魔術匣子飛舞出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他們跑向操場,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打雪仗,不時,操場上傳來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歡笑聲打破了操場的寧靜,他們互相扔起雪團來,雪在快樂中四溢。
鈴——-鈴上課的鈴唱起了交響曲,同學們扔下了手中的雪,向教室走去,操場上留下來許許多多的腳印,有大有小,優雅自然。還有一個個雪人,個頭不大,嘴角卻掛滿了甜甜的笑,仿佛正在等他的主人。
中午的陽光顯得很兇殘,將厚厚的積雪削掉了一層,看上去很水晶,笑嘻嘻的雪人變矮了,像個小矮人,陽光射到它們身上,使它們的身上變得汗漬漬的,十分有趣。
篇2
濟世堂,這是我揭下甄不虛畫皮的地方。十二月十七,未時,堂內有兩人,一個躬腰,一個躺著。躬腰的是他,躺著的是我,我叫米無田。那日,他作勢往我腿肚子上敷藥。那里的血肉,一派模糊。之前須清創,一清清出一寸白骨。痛上加驚,我連連滾落黃豆大的冷汗,差些虛脫。見狀,他又騙我,說:“扶鋤,稍安勿燥稍忍片刻,這就妥當了。”
這個片刻,連清創加敷藥,至少三刻。孰可忍不可忍我終于忍于可忍,脫口而出:“甄不虛,你是騙子!”他聽了一楞,忘了手上還沾有我的血,捋了捋山羊胡搖頭晃腦道:“稍許早了,稍許早了。”言下之意,深表遺憾。在他的棺蓋板沒有合上之前,最好不要對其一生行跡,作出如此精典評判,否則,不合時宜。
果不出我所料,甄不虛不肯承認是騙子。事實上,騙子也從不認為自己是騙子。而我因一度受其蠱惑,慘遭了幾番荼毒。緣此,我決定進一步揭發其本來面目。
2
十二月十七日未時,在濟世堂,我直指甄不虛是個騙子。他表示異議,認為如此定論稍許早了。這個態度,令我甚是氣憤。氣憤之下,我一言不發不付分文,揚長而去。
實際上我不可能揚長而去,因為我的左腿有幾處創傷,有的深及見骨,剛剛由甄不虛這個騙子,敷上草藥用條爛布扎了扎。一路上,我咬牙切齒艱難往家挪移,并決計拿出些過硬的讓據,讓甄不虛的騙子行徑,大白于世乃至后人知曉。
這個騙子,著實把我坑了。當然,他也坑了自己,為此還送了命,不過這是后話,要再等五個月,我才知曉。
3
篇3
如:歌聲,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們回味無窮。好似身入其中,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每次讀他的文章,都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我們在《春》中感受到了無窮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優美的月色,甚至無形的時間都被朱自清給予了輕盈的步態和頑劣的脾性。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虛傳,統一以美相稱。這月下的荷塘仿佛與世隔絕,靜的連掉一根針也能聽見。
風比做渺茫的歌聲。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恰當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會想出這樣的句子吧!優美細膩譬如能猜透人心!
篇4
------月下李說
夜里翻書,看到臺灣女作家,畫家席慕蓉的一片文章《山草小住》,很有意思,便細細地品了去。原來是她陪父親散步,在一條山路的叉口,父親望著一塊路牌感嘆地說:“多好的名子!多好的地方!山草小住…….”結果這話被席慕蓉笑著駁了回去:“不是啊!爸爸,那牌子上寫的是‘往小草山’啊!”她父親也笑了,微微嘆口氣:“唉!看反了。可是如果能照我原來想的那么去念,還真是個好名子哩!”
不是么!當我第一眼看到‘山草小住’這個題目,就極是喜歡。這四個字的倒置,將原本明確直白的語義,變的模糊起來,然而卻給它了一種意境,能讓人聯想無限,讓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看到的是山,是水,是山坳里跳滿露珠的小草,是蒼莽如云的綠林,是潺潺的山溪和那裹滿青苔的鵝石,也是幽靜的湖面彌漫著裊裊的水氣。有茅屋在山邊的綠林中,也就有了人,有了人的故事和故事里的各種人物,這便有了文章和文章編成的書。
山草小住感覺真好。我索興將它用來,做為我第一本散文集的名子,叫它《山草集》好了。
喜歡散文,已有二十余年。記得八十年代初期,做為文學粉絲,崇拜過朱自清,郁達夫,沈叢文,丁玲和孫犁,買過他們的專著,細細研讀。也是那個時侯,西安文聯創辦了西安文學院,我便熱血沸騰,報名聽課。聽過張賢亮,路遙,實,賈平凹等作家的講授。知道了當作家就如苦行僧,要耐得住寂寞,勞得起心志,而且要有天份。我有沒有天份!不知道!那是老天給的,由不得你。但勤奮是可以做到的,我試著讀書,記,作觀察筆記,所見所聞所思都用文字記錄了,十幾摞本子用完,一是練了文筆,求文字簡潔,描寫準確,行文優美;二是練了觀察,學會用眼用心用想象,也寫了不少文章,刊了不少文章,總想求得
高師指點,便去找平凹,是用文章去找。
文學院結束時,我的散文《小鎮》被收在學員作品集散文類的第二位,在結業的文藝沙龍中,文聯的老劉找到我,問:你是不是小鎮的作者?我說:是。你跟我來一趟。我被他領到平凹面前。
“你是不是生長在山里的!”平凹問。
“不是,是在城里長大的,下過三年鄉。”我答。
“你寫的是終南山這一帶”平凹又說。
“正是終南山的一個小鎮。”我驚奇他的眼光。
“你要堅持寫,會有成績的。”平凹說。
我如獲珍寶,興奮無比,信心倍增,每天行文至凌晨三四點。有了滿意之作,便拿去找平凹指點,也有書信來往。一次寄去文章,便收到平凹來信,寫道:“……你的散文實在不錯,若如此寫下去,很有前途的。你的藝術感覺頗佳,這是西安許許多多文人所不及的。你該自信!現在就是容量不大,多看點哲學方面的書,可能好些。”
這封信使我有了更大的抱負,也想當作家。
于是就放棄了干過十七年的工廠宣傳工作,進到陜西旅游行業的一家四星酒店。原想與旅游沾邊,能與徐霞客一般游遍中國名山大川,好寫文章。不想竟做了十多年的酒店銷售,當了酒店的龍頭,完全沒有了自己。經營任務如泰山壓頂,文字只能表現在行政文件上了。二十余年,心血耗盡,鬢發斑白時,突然回眸:我白活了。
篇5
一次偶爾的機會,我在旅途中,發現在大山深出,有所破舊的小學,我走了進去,看到一群孩子,他們座在地上,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在一塊班駁的黑板上,寫著漂亮的字體他們則用樹枝在地上模仿著,當時,我看的是熱淚盈眶。我哭著離開了那所學校。
第二年同樣的季節,我買了許多書本和筆,有來到了當年的那所學校,路還是那條路,山水依舊,惟獨不見那所學校,經過打聽才知道,去年的一次山洪爆發,把學校給沖了,幸虧當時是夜里,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我立在風中許久。怎么也想不開,在這風景優美的地方,為何,就沒有孩子們的一片天地呢?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又翻過了一座山,那里是同樣的破舊房子,還是那些孩子,還是那位可敬的老師。只是,孩子的眼里充滿了渴望,老師的臉上布滿了蒼傷……
——選自《葉丙勇說好秋天就回來散文集》
篇6
本刊訊 (記者 韓陽)12月1日,“特立獨行,歷久彌新”——徐小斌創作30年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研討會由作家出版社、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北京作家協會、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文藝報社、作家文摘報社共同主辦。徐小斌是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國家一級編劇。她多年來筆耕不輟,迄今已發表作品四百余萬字,出書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羽蛇》《德齡公主》《煉獄之花》《雙魚星座》等。曾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首屆“女性文學獎”、第八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等。
八卷本的“徐小斌小說精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涵蓋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包括長篇小說卷《羽蛇》《德齡公主》《煉獄之花》《敦煌遺夢》《海火》、中篇小說卷《別人》《迷幻花園》、短篇小說卷《蜂后》八部作品。本套書采用一種相對狹長的32開開本,便于攜帶翻閱;精選八種顏色,勾勒出作家夢幻的小說世界。正如作者徐小斌所言:“三十年。這八卷本大致概括了我三十年的小說,但如果加上散文隨筆和劇本,至少要出十五卷本的文集。非常希望讀者被這些小說迷惑、誘拐甚至綁架,你們將會進入一個美麗的世界,希望你們在我的小說世界里得到享受。”該套作品制作精良,既是閱讀佳品又是收藏上品。據悉,徐小斌最新長篇小說《天鵝》也將于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延參法師出版最新心靈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
本刊訊 (記者 韓陽)“史上最萌法師”熱“高燒不退”,在大眾開心歡笑之余,延參法師不動聲色地秀出與“萌”互動的另一面:以清新溫情的筆意撰出心靈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并由同心出版社在11月的秋爽天氣中鄭重推出。這是延參法師以心靈導師身份,用自己的多年修行和感悟慢火煲出的口味清淡雋永的“心靈雞湯”。
《幸福想你了》針對現代人的幸福缺失感,進行智慧、從容的開導,法師認為,其實,幸福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幸福是一種能力,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的過程。法師從自身的幸福認知出發,將智慧和意境融化到一言一語中。
《幸福想你了》一書先覺性地暗合了如今火熱的“幸福”話題,提出了一個充滿禪意的幸福方案:從修心入手,進行自我沉淀,達到自我覺悟,以體會那隱藏至深、仿佛捕捉不到卻隨時可體會到的幸福。作為天臺宗第四十六代傳人,禪宗臨濟正宗的傳人,延參法師將艱深的佛理融化于清新的文字之中,用“正能量”來詮釋積極的人生態度,為蕭瑟人生涂抹上一道淡淡的秋日陽光。
《幸福想你了》不同于傳統的說理弘法文章,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主旨超脫,態度積極,堪稱佛理的另一類闡釋,讓讀者體會到佛學的溫情悲憫一面。延參法師獨有禪理與“萌”的特質,凈化心靈,撫平躁動,闡釋哲理,是撫慰現代人的一份正能量。法師倚靠佛法的渾厚理論,將人生闡釋為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修行。與一些心靈讀本不同,平淡深遠,一詠數嘆,恰似佛號朝朝暮暮的吟誦,也像佛珠捻捻停停的流轉。清新的文字化作輕靈的微風,吹拂著心靈中各個角落。平平實實的話語闡述簡簡單單的道理,本真平淡之極,卻充滿禪理禪意,整本書從裝幀設計到內容的選編,也都突出了優美淡遠這個特點。
馮唐新作《三十六大》問世
篇7
記得有一次,我買了一本,《冰心散文集》。我愛不釋手,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里面那一句句優美的詩句把我吸引住了。
第二天,我把這本書帶到學校里。老師在上面講課,同學們在認真地聽著,只有我,把書放到抽屜里看得入神。老師講了些什么,我一句都沒有聽見。忽然,同桌拱拱我,我叫道:“不要吵!我在看書!!”我一抬頭,啊!老師來了!還沒等我回過神來,老師一把奪過我的書:“沒收了!”
中午,回到家里,媽媽問我:“書呢?”
“沒收了。”
“又上課看書啦?”
“沒有!”
“那你說說老師講了什么?”
“這.....”
“說不出來了吧?”
于是,一個巴掌重重的落在了我的臉上。我哭了。
下午,老師說測試,拿到卷子,一看,呀!這些還沒學吧?我看見同學們都提起筆刷刷的寫起來,便頓時明白了,這張卷子要考的內容是老師上午講的知識,我一字都沒有寫,那些題目似乎離我那么遙遠。我腦子一片空白,只想著分數出來時,我告訴媽媽,媽媽怎樣罵我.....我腦袋都大啦!
還有一次,我買到了那本夢寐以求的書,便不分時間的看了起來,作業也不寫。深夜,我才想到了作業,我趁爸爸媽媽都睡了,躡手躡腳地把作業拿到床上寫,可是磕睡蟲似乎在和我作對似的,寫著寫著,就睡著了。
篇8
一、開篇議論――詩意之中彰顯理性
議論性散文的開頭,既要富有文采,突出語言的文學性特點,又要快速入題,明確中心,彰顯文章的理性色彩。因此,開篇應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用描敘的表達方式,點明題旨。
如,優秀作文《這也是一種力量》開篇寫道:“微笑,恰如那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掛的新月,皎潔明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著萬重力量……”
作者以優美的排比句開頭,引出主題,比喻新穎形象、生動貼切,語言優雅,音韻和諧,形象豐富,激發讀者的無窮想象。
又如,優秀作文《站在文學的門口》的開頭:“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轉的,是墨筆生香,勾勒出清風明月的韻致;梧桐細雨,西窗紅燭,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搖動的濃愁與長情。”
作者用典雅的語言,古典的意象,將思緒縱情揮灑,引人入勝。
再如,優秀作文《和諧的統一》 的開頭:“去黃山旅游,總會對那怪峰孤松遐想萬千,等到我親眼見識到了,不免心潮澎湃 ,大呼壯麗 ――那孤松,曲曲折折, 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 亦崎嶇險峻,有欲傾之勢。兩個個體本身都算不得美,卻在相融中構造出了清雅高絕的圖景!”
作者以記敘描寫開頭,由描寫黃山怪峰孤松個體不美,但整體相融自然引出“和諧的統一”這個觀點,將哲理融于敘寫,自然而發。
二、主體議論――觀點融入“片狀”描敘
議論性散文不是按照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來推理表達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形式來組織成文的,它的寫法比較靈活自由。但要真正做到“形散神不散”,還需要把自己的觀點蘊涵進以形象思維為內核的“片狀結構”敘述中,讓讀者通過具體的充滿情感的描寫和意象,感悟作者的觀點或理念。
如,優秀作文《踮起腳尖》 中的片段:
看,美麗的大自然,柳絮搖曳,燕子北歸;艷陽高照,蟬鳴蟲唱;麥浪吐金,丹桂飄香;雪花紛飛,寒梅傲雪。在這獨具韻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打開窗,看看屋外,推開門,來到田野,踮 起腳尖,伸開雙臂,閉上眼睛,傾聽風聲,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讓人神清氣爽。
瞧,那小女孩,正踮起腳尖,手里拿著十元錢,往募捐箱里塞,臉上的表情是那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腳踮得老高,手里死死攥住提袋,生怕母親搶了去:“媽媽我比你還高,我能提這個!”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親踮起腳尖,為兒子翻正衣領……
第一段自然景物的描寫,語言優美精致,具有很強的畫面感;第二段人物的描寫,形象生動,感情真摯。兩段描寫看似隨意,實則將“踮起腳尖,人生更精彩”這一主題蘊含其中,讓讀者深受感染。
再如, 艾青的 《養花人的夢》 中的片段:
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個夢:當他正在修剪月季花的老枝的時候, 看見許多花走進了院子, 好像全世界的花都來了,所有的花都愁眉淚睫地看著他。他驚訝地站起來 ,環視著所有的花。最先說話的是牡丹,她說:“以我的自尊,決不愿成為你的院子的不速之客,但是今天,眾姐妹們邀我同來 ,我就來了。”接著說話的是睡蓮,她說:“我在林邊的水池里醒來的時候,聽見眾姐妹叫嚷著穿過林子,我也跟著來了。”牽牛彎著纖弱的身子,張著嘴說:“難道我們長得不美嗎?”石榴激動得紅著臉說:“冷淡里面就含有輕蔑。”白蘭說:“要能體會性格的美。”仙人掌說:“只愛溫順的人,本身是軟弱的;而我們卻具有倔強的靈魂。”迎春說:“我帶來了信念。”蘭花說:“我看重友誼。”所有的花都說了自己的話,最后一致地說:“能被理解就是幸福。”
文章用展現夢境的手法,以花語代人言,巧妙自然地將觀點與敘述融為一體。
三、結尾議論――情理交融意蘊悠長
議論性散文的結尾應保持語言的文學色彩,但一定要落到實處,將理與情、虛與實緊密結合,使文章既真誠而自然,同時又具有意味深長、余音繞梁的效果。
如,優秀作文《站在文學的門口》 的結尾:“站在文學的門口,終究只是欣賞文學別樣的乾坤。我知道,終將有一日,我會走進文學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筆勾勒出生命別樣的風貌。”
文章主體描述了“站在文學的門口,欣賞別樣乾坤”的美好感受,結尾表達了自己想要“走進文學殿堂”的美好愿望,升華了主旨,也讓人感受到一種自信和力量。
篇9
【 名家簡介 】
季羨林,語言學家、比較文化學家、佛學家、翻譯家、散文家,中科院院士。1911年出生于山東臨清縣。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學德國,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至今,為終身教授。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范圍之廣,國內外罕見。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系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季羨林創建了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季羨林不僅學貫中西,融會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樣融合了中外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中國傳統士大夫的仁愛和恕道,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堅毅的氣節和情操,以及西方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的自由獨立精神,尊重個性和人格平等觀念,開放創新的意識,這些優秀傳統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夠做大學問,成大事業,有大貢獻,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
除了學術研究,季羨林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不久前,季羨林當選CCTV“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
【 思想和藝術 】
季羨林的散文有著完美的意境,精巧的結構,純樸恬淡、極富音樂性的語言。他自己曾說:“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所謂“似散”就是“狀身邊瑣事而不覺其輕”。季羨林所說的不散、嚴謹之類,表現在他自己的散文創作中,就是用超卓的漢語文條件一絲不茍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傳達給他所熱愛的讀者。超卓的漢語文條件是指他散文中對漢語的運用水平,一絲不茍是說他散文結構的嚴謹,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則是在嚴謹與規范之外的獨特性。
季羨林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真”與“樸”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的獨特風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樣:“淳樸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含,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有節奏性,有韻律感,似譜樂曲,往復回還……”“真”即其散文是他心靈的一面鏡子,真實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奮斗的人生歷程。“實”即他的散文樸實無華、小中見大,如同他一生經常穿在身上的藍色中山裝一樣,形成了其散文的獨特風格。
【 重要作品 】
主要著述有《糖史》《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劇本〉譯釋》《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大唐西域記〉校注》等,并翻譯印度古代史詩《羅摩衍那》。已出版《季羨林文集》24卷。季羨林的散文創作是他學術研究之余的一種“余興”。他從高中開始創作散文,幾十年筆耕不輟,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余部。著名散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等。季羨林散文屬“學者散文”一派,集史、識、才、情于一體,是當代“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 經典重讀 】
黃昏
季羨林
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不清的天,也就有數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覺到過黃昏的存在呢?
我在童年的時候,就常常待在天井里等候黃昏的來臨。我這樣說,并不是想表明我比別人強。意思很簡單,就是:別人不去,也或者是不愿意去這樣做。我(自然也還有別人)適逢其會地常常這樣做而已。常常在夏天里,我坐在很矮的小凳上,看墻角里漸漸暗了起來,四周的白墻上也布上了一層淡淡的黑影。在幽暗里,夜來香的花香一陣陣地沁入我的心里。天空里飛著蝙蝠。檐角上的蜘蛛網,映著灰白的天空,在朦朧里,還可以數出網上的線條和粘在上面的蚊子和蒼蠅的尸體。在不經意的時候驀地再一抬頭,暗灰的天空里已經嵌上閃著眼的小星了。在冬天,天井里滿鋪著白雪。我蜷伏在屋里。當我看到白的窗紙漸漸灰了起來,爐子里在白天看不出顏色來的火焰漸漸紅起來、亮起來的時候,我也會知道:這是黃昏了。我從風門的縫里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蓋著雪的屋頂。半彎慘淡的涼月印在天上,雖然有點兒凄涼,但仍然掩不了黃昏的美麗。這時,連常常坐在天井里等著它來臨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里。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門外,這幻變的朦朧的世界造給誰看呢?黃昏不覺得寂寞嗎?
但是寂寞也延長不了多久。黃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隱的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不正慨嘆黃昏的不能久留嗎?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間,這黃昏,像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它的寂寞走了。
走了,真的走了。現在再讓我問:黃昏走到哪里去了呢?這我不比知道它從哪里來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黃昏的尾巴,問它到底。但是,推想起來,從北方來的應該到南方去的吧。誰說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樣走的了――漫過了南墻,漫過了南邊那座小山、那片樹林,漫過了美麗的南國,一直到遼闊的非洲。非洲有聳峭的峻嶺,嶺上有深邃的永古蒼暗的大森林。再想下去,森林里有老虎――老虎?黃昏來了,在白天里只呈露著淡綠的暗光的眼睛該亮起來了吧。像不像兩盞燈呢?森林里還該有莽蒼葳蕤的野草,比人高。草里有獅子,有大蚊子,有大蜘蛛,也該有蝙蝠,比平常的蝙蝠大。夕陽的余暉從樹葉的稀薄處,透過了架在樹枝上的蜘蛛網,漏了進來,一條條燦爛的金光,照耀得全林子里都發著棕紅色,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來的毒氣,幻成五色絢爛的彩霧。也該有螢火蟲吧。現在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也該有花;但似乎不應該是夜來香或晚香玉。是什么呢?是一切毒艷的惡之花。在毒氣里,不正應該產生惡之花嗎?這花的香慢慢融入棕紅色的空氣里,融入絢爛的彩霧里。攪亂成一團,滾成一團暖烘烘的熱氣。然而,不久這熱氣就給微明的夜色消融了。只剩一閃一閃的螢火蟲,現在漸漸地更亮了。老虎的眼睛更像兩盞燈了,在靜默里瞅著暗灰的天空里才露面的星星。
然而,在這里,黃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這卻真的沒人知道了。隨了淡白的疏稀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嗎?隨了眨著眼的小星爬上天河嗎?壓在蝙蝠的翅膀上鉆進了屋檐嗎?隨了西天的暈紅消融在遠山的后面嗎?這又有誰能明白地知道呢?我們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帶了它的寂寞和美麗走了,像一絲微,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走了,現在,現在我再有什么可問呢?等候明天嗎?明天來了,又明天,又明天,當人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仿佛有什么東西壓在他們的心頭,他們又渴望著夢的來臨,把門關上了。關在門外的仍然是黃昏,當他們再伸出頭來找的時候,黃昏早已走了。從北冰洋跑了來,一過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誰知道呢?然而夜來了,漫長的漆黑的夜,閃著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動著暗香的夜……只是夜,長長的夜,夜永遠也不完,黃昏呢?――黃昏永遠不存在人們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精選》,有刪節)
[賞析]
季羨林在《漫談散文》中說“綜觀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隨筆,既不見‘散’,也不見‘隨’。它們多半是結構謹嚴之作,決不是愿意怎樣寫就怎樣寫的輕率產品。”這是季羨林在閱讀、寫作了幾十年的散文之后對這一文體的理解,也是他創作散文的一個原則。
《黃昏》的語言質樸凝煉,意境優美朦朧,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學風格與藝術特色。文章毫不隱晦、毫不修飾地以“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便有個黃昏”點明題眼。只要地球不停止轉動,只要時間還在流逝,每一天都會有黃昏降臨,然而“有幾個人覺到過黃昏的存在呢”?于是作者簡單明了地描繪了一幅黃昏圖: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返回來的時候……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極平常的一些事,但作者卻能緊緊抓住其特征,以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于作者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昏是暫時的,作者將它比喻成“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寂寞走了”。作品的精華之處也就在此處。
通常關于黃昏的作品,都是以黃昏為象征意指人生,以悲哀的筆調將黃昏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繼而感慨人生之將結束,抒發心中的惆悵與愁懣。
而作者卻將筆端一轉,轉向了黃昏的來臨與離去在何方這個似是荒謬的問題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脫俗的寫法。黃昏來自哪里呢?作者以排比的修辭手法猜問黃昏從何而來。“來自北方”,因為黃昏正像北方一樣“朦朧灰白”,黃昏從那蛻化出來,爾后擴散開去,漫過大平原,大草原,漫過大森林……一連串的排比,將黃昏的美都展示出來。作者尤其喜用復沓、排比的修辭,以及強調濃郁色塊的運用在此表露無遺。
篇10
林青霞:驚艷了時光 在3日晚的生日宴上,林青霞先身穿綠色晚裝,跟一眾好友慶祝,到晚宴時再換上火紅晚裝,更戴上后冠變身女王。梁朝偉攜愛妻劉嘉玲、何超瓊、鄺美云、次日凌晨,林青霞通過微博發聲:“如果你問我六十歲有什么感言,我會說‘圓滿’。”并附上兩張自己一襲紅裙的美照。
自1973年在根據瓊瑤的處女作改編而成的電影《窗外》中飾演女主角江雁容一炮走紅至今,1994年嫁給香港商人邢李源后,林青霞淡出影壇。相夫教子之余,林青霞培養著寫字畫畫的愛好。如今,這位“驚艷了時光”的美人又多了一個作家身份,她寫出了《窗里窗外》和《云來云去》兩本散文集。
近日,微博紅人、情感專家陸琪說:“林青霞屬于迎接歲月,接受自己老去樣子的女星。首先,這個態度最重要;其次從內在感知并完善自己,淡然面對一切才能達到真正的成熟。”
趙雅芝:優雅依舊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是有“中國古典第一美女”稱號的趙雅芝60歲的生日。趙雅芝曾因《楚留香》中的“蘇蓉蓉”紅遍港臺,以《上海灘》中的“馮程程”風靡全亞洲,1992年再以《新白娘子傳奇》掀起舉國“白蛇熱”。曾經她有一段7年婚姻但以失敗告終,之后,有兩個兒子的趙雅芝在1985年嫁給同為演員的黃錦,兩人育有一子。2007年她在清華大學畢業并獲高級時尚管理EMBA學位,還收獲華鼎獎“最受公眾尊敬的表演藝術家”。
2012年58歲的趙雅芝來西安做代言活動時老公全程陪同。如今,還能保持窈窕身材和優雅氣質,趙雅芝透露秘訣說:“注意健康,保持生活規律和運動,最重要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對此,陸琪說:“趙雅芝讓自己在外表上一直保持美的狀態,達到不同年齡段里面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