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學英語范文

時間:2023-04-12 13:5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牛津小學英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單元復習課 教學內容 語言知識 學生思維能力

復習是日常英語教學的一種基本手段,也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必要步驟。近年來,教師對《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下同)教材中的語篇教學、詞匯句型教學、綜合板塊教學的研究逐步深入,日趨成熟,而復習單元課仍然研究甚少。如何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基礎上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是值得教師反思、探索的問題。

下面筆者就以本次市基本功競賽的復習課為例,探討如何有效地進行單元課復習的教學。

一、巧設主線,積極整合教學內容

在單元復習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將以前學過的內容簡簡單單、原封不動地“傳”給學生,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帶著自己的知識沉淀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

一位老師選擇復習6BUnit8 Review and check中P65,這部分內容是Unit5 The seasons的一個板塊,她將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定位于:(1)復習、鞏固和運用書本關于Unit5的知識;(2)完成課本Unit8 P65關于季節的練習,引導學生熟練談論所學過國家的氣候、季節特征及不同季節中人們的活動;(3)通過自主閱讀,初步了解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季節特征。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我們可以看出該老師其實是借助復習的文本內容,將Unit5進一步拓展延伸,那么要通過怎樣的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呢?課上教師巧妙地通過筆友的電子郵件引出本節課所要談論的內容,貫穿始終。

教學片斷:

T:My penfriend David is a guide,so he goes to different countries every year.Last week he wrote an E-mail to me.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

(課件呈現David照片及郵件內容,引導學生速讀,了解大意。)

T:In the E-mail,David tells us about the seasons 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wants to know about the weather in__________and____________.

T: This class we’ll talk about the seasons in these countries.

整節課主題明確,主線清晰,形散而神不散。教學始終圍繞談論“seasons”展開:由筆友的電子郵件引出對我們家鄉及紐約不同季節天氣的復習,進一步到了解其他國家不同季節的天氣情況。到了整節課的結尾,學生已經能夠用英語比較完整地談論本節課的話題,并可以就本節課的話題進行筆頭輸出。

二、體現新穎,鞏固運用語言知識

本節復習單元課豐富了復習單元課型的教學方法,教師注重給學生提供新的語言材料,并在新的情景中,通過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鞏固和運用語言知識的平臺。如一位老師在執教三下Project 2 A magic clock時,通過讓學生集體朗讀魔法咒語,喚醒魔法鐘,帶領學生進入奇妙的魔法之旅。整體呈現新的情景,展示任務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教學片斷:

1.教師扮演魔法公主出場。

T:Today I’m your magic princess!

Ss:Wow,how nice!/...

T:I have a magic clock!

2.引導學生學說魔法咒語。

T:With this magic clock we can play a lot of games!But first you have to read the magic spells.

本節復習課開始,開門見山地導出magic clock,然后直接將各單元的知識融入課堂活動中,從活動設計的新穎性、趣味性等方面對這節復習課進行全面挖掘,更好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良好的復習效果。

三、拓展延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復習課除了要重溫以往學過的知識,強化技能外,還有在原有的基礎上適度提高與拓展。如復習6BUnit8 Review and check中P65時,上課老師以所給語言材料為載體,拓展延伸獨立閱讀England和Australia的氣候及季節介紹。然后該老師向學生出示了直觀且對比鮮明的圖片,在學生欣賞了風景如畫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后,接下來展示一組遭受嚴重破壞的環境圖片,讓他們自然而然產生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學生結合所學英語知識及生活經驗,紛紛就環保行動提出自己的倡議。課后通過寫作拓展,提高了英語思維能力。

在《牛津小學英語》復習單元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單元板塊重組、話題語言聚合、靈活的語言實踐活動等,可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教師應綜合考慮復習單元課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合理的復習目標,有機整合復習內容,提高復習單元課的復習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篇2

一、教材人物形象不一致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插圖中涉及到許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基本未變,但一些相關人物,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的繪圖卻前后不一致。

(1)5B unit9 PartE My Classmate,Jim中初次介紹了Jim一家,其中Jim的媽媽來自日本,發型是黑色的。但到了6Aunit7 PartA At Christmas一課中,Jim一家圍坐在客廳中互換圣誕禮物,比較兩幅插圖便會發現Jim與其父親的形象沒變,但Jim媽媽的發型卻換成了金黃色,人物形象也變了,為什么父親的形象前后一致,而媽媽卻變了一個人呢?

(2)6B uint2 PartC例句2中問題:Jim比David游泳游得慢嗎?但插圖中出現的人物是Ben和David。由于本套教材人物較多,教師一般從三年級起就會教學生正確識別人物形象,所以學生們很容易發現插圖與例句不符。

(3)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插圖是Ben的弟弟Ron。在4B Unit2At a party中出現了Ben及其弟弟。插圖顯示Ben和弟弟的發型一致,長相相近。但在后面幾冊書中出現的Ben一家的形象卻始終不統一,尤其是其弟弟的形象。5A Unit4 Halloween中Ben的弟弟Ron與Ben的長相還比較相近,但頭發的顏色卻由橘黃色變成了棕色。同時在6A Unit2 PartD中Ben一家人在一起談論Ben的生日,與5A插圖中的人物相比,除了Ben以外,其父母、弟弟的形象全都大變。弟弟和媽媽的發型改變,爸爸的眼鏡也沒了。另外,6A Unit1 Public signs PartA與6B Unit1 Who is younger PartA中出現了Ben的表弟Jack。而這兩部分插圖中的Jack與5A插圖中的Ron的形象卻雷同。

綜上所述,本教材在插圖方面的連貫性與嚴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除了保持主要人物形象一致外,還應該考慮將其他相關人物形象固定,力求重復出現的人物形象前后一致。

二、教材插圖常識性錯誤

(1)6B Unit5 PartD介紹了廣州的天氣,并配有四季的圖片。其中第四幅圖畫的是廣州冬天的操場及周邊樹木。從圖中可以看出,樹木都是光禿禿的,跑道的一邊是白雪,操場內是毫無綠色可言。但實際上自1949年以來,廣州的氣象資料都未曾有過降雪記錄。并且據廣東省氣象局氣溫統計顯示,廣州出現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季”并不多,即連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地降至10℃以下在廣州并不常見。所以在廣州即使是冬天樹木依舊是郁郁蔥蔥,更不會下雪了。即使歷史上有過下雪記錄,也不能在插圖中用極端的天氣代替一般情況。因此本教材插圖的作者在繪制廣州的冬天時并未根據實際反映出真實的圖景。

(2)人物衣著始終不變與文字的時間不符

本套教材的教學內容多數與時間關聯不大,所以從3A到6B的插圖中人物服飾幾乎沒有改變。但有一些單元明確指出了時間,但人物的著裝卻沒有根據文字內容進行相應的變化。

如6A Unit7 PartE的內容犯了兩個錯誤。首先,背景介紹部分告訴學生Jim在元旦這天寫了這篇日記并配圖。但圖中畫的人物卻是劉濤。其次,本日記所記事情發生在1月1號,但從全國范圍考慮,一月份的氣溫都是比較低的。即使以華南城市廣州為例,在歷年的統計中1月份是廣州全年最冷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3.6℃。因此在這樣的溫度下人們的著裝應該以深秋或冬季服飾為主。但教材中的插圖是主人公劉濤和公交車司機穿著夏天的短袖衫,其中一位女乘客穿著短裙,這與生活明顯不符。

三、教材內容前后不符合邏輯

篇3

關鍵詞: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學習效果

一、確立中心,有層次地進行整體感知

新形勢下的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與傳統的英語教學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主要是在前期學習并掌握單詞以及句式、句型之后,再逐步地進行英語文章的學習。這種由點及面、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新形勢下的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則突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整體的文章感知,然后再由面到點,實現全面的突破。因此,在此過程中,應該首先確立學習的中心,有層次地進行整體性的感知,對整體的文章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之后,再進行單詞、句型的學習,從而使小學英語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適當鋪墊,便于整體文章的掌握

由于新形勢下的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突破了以往的教學方式,不經過單詞以及句型的學習,直接讓學生進行整體文章的把握,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此,為了便于整體教學工作的進行,就需要為文章的整體把握打下良好的鋪墊,避免學生對整個文章的不適感。課堂授課前的鋪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1)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出發,逐漸的進行新知識的突破。(2)讓學生進行上下文的聯系,分層次進行文章的把握。在對整體的文章有一個把握之后,就能夠極大地方便單詞以及句型、句式的學習。

三、問題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無論在英語教學的哪個階段,學生積極性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形勢下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中,也應該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問題的設計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過程,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由問題來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整體的教學工作是實現首先對于牛津英語的整體把握,然后逐漸地向點的掌握,而必要的后續工作就是問題的設計以及下文要提到的學習效果的核查,這都是整體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適當運用,核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于新形勢下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而言,不僅僅需要從面到點的突破和掌握,同時還需要及時地核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地考查學生是否具體地掌握了已經學到的知識。因此,應該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適當的運用,以便能夠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同時也是一個學習效果考查的過程。這樣才能構成完整的新形勢下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不斷地促進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育發展新形勢下,牛津小學英語的整體性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促進小學英語的教育工作,貫徹實施幸福感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牛津小學英語整體性教學。首先應該確立中心,有層次地進行整體的感知,接著要進行適當的鋪墊,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然后還要進行問題的設計,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還要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適當的運用,以便于能夠及時地核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淑芬.展現課時魅力 凸顯教學精彩[J].吉林教育,2011(25).

篇4

故事教學法在外語學習中的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本文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課文為例對英語故事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一、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意義

故事教學法滿足了新課標理念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教師使用故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得英語課堂更加豐富。故事教學法是在考慮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把課文內容融入其中,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新單詞和新句型。

教師使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授課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故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說和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教師重復給學生講故事,能夠鍛煉學生的聽力;學生自己講故事又能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故事中的各種情節以及情感又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情感。

教學課堂上有些學生因性格內向不愿意開口說話,教師在這樣的氣氛中上課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教師利用故事進行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選擇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學生通過故事表演讓自己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對于一些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適合的角色,這樣學生才有信心進入到故事角色中,認真扮演。

二、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故事教學法所具有的意義和特點讓更多的教師廣泛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本部分內容中,作者就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為例,對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方法進行分析。

1.做好準備

教師進行教學前要對選擇的故事進行整理。教師選擇的故事內容要和教學內容聯系。為了不影響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等手段作為輔助工具。

2.故事教學中的詞匯教學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教學內容中詞匯的意義。小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靠死記硬背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而故事教學能夠讓學生靈活掌握詞匯。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4為例,學生要掌握的單詞有:need,buy,ehange,family。教師可以通過小紅帽給外婆送吃的的故事來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匯。“A dear little girl went to see her grandma,she had bought many apples.Her grandma was the oldest in her family,and she lives in distant country…”在這個故事中,教師使用的詞匯都是本節課需要掌握的詞匯。教師在講故事的同時,讓學生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匯記錄下來。為了能夠讓學生聽懂故事的內容,教師可以多次重復。

3.設計疑問

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A“the toothless tiger”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問:“what happened to the tiger?”學生經過自己思維的拓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探索一只沒有牙齒的老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帶動起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發展。

4.從故事情節入手

故事情節的發展能讓學生發揮想象。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4“An english friend”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高山和英國朋友湯姆的故事。這兩個好朋友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了解對方的愛好和生活情況。這個故事看似沒有任何情節發展,但是教師可以設計情節。例如教師問學生:“If Gaoshang wan to see Tom,Do you know how to go there?”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世界地圖,讓學生思考從中國出發到英國要乘坐什么工具。教師通過對高山和湯姆友誼故事的講述,進而轉折故事情節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思考

從以上分析中發現故事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精湛的課堂提問技巧

很多小學英語教師都喜歡用提問的方式來調節課堂氣氛。故事教學法中蘊含的精湛的提問方式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教師對課堂進行管理。

2.融合了語言知識和技能

故事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把課文中的詞匯和句子融合在故事內容中。學生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詞匯和句子,而學生表演故事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3.學生為主

在故事教學法中,學生既是故事的表演者也是故事的表達者。故事教學法給學生以空間發展思維和自由學習。學生在參與故事表演的過程中,對角色的表演能夠自主發揮,同時加以創新。

4.學習策略和多種能力培養

學生在故事教學中學會了快速閱讀,學會了聽英語,也學會了講英語。在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學生對故事的發展進行推測和想象又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推測能力的發展。通過故事使用英語知識學習是切實的語言交流和思維拓展的過程。

因此,為了充分能發揮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文本,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結論

篇5

現試以牛津小學英語2A Unit8 Clothes Let’s enjoy部分的教學為藍本,針對新的學情,構想一下教學的策略與方法,謹以我個人的嘗試來與同行學習探討。

一、以話題為中心,突出交際性

購物是本課話題,目標明確且貫穿始終。在話題中復習舊知,同時學習新知。可以說,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話題作為中心展開的。本課提供給學生多個語言情境,如購買食品、服裝等,或讓學生自主地創設情境,進行創造性地語言交際,促使學生有意識地運用語言,逐步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二、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情境能夠提供給學生語言素材,使其有話可說;而真實的情境則能夠顯現語言的實用性,使其有話想說。在教學活動的一開始,可以以朋友間互相了解的形式引導學生表達對事物的態度。教師先用“I don’t like black。I like pink。”說明自己對顏色的觀點,繼而用“What about you?”激發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渴望,使學生也愿意用“I don’t like—I like……”這個結構說明自己的愛好。進而延伸到表達對水果、動物、食物的喜惡。最后由“I’m hungry”引出到snack bar買食品的真實場景,使學生對將學內容產生興趣,生成“學習如何購物”的訴求。在操練活動中,還可以設計“肚子餓時”,“迎接圣誕節時”,“新學期到來時”等幾個接近生活的場景,引導學生用“I need……”表達自己的需求,令他們置身于特定情境,產生表達的愿望。

三、注重復現與拓展,新舊融合,舉一反三

知識復現的頻率越高,學生印象越深刻。復現是將英語學習過程中已積累的語言碎片重組并反饋給學生,以達到英語語言教學的多信息、勤復現、快節奏,循環往復的聽說訓練效果。如本課所涉及的單詞只有clothes一類,但在教學過程中不必拘泥于本課所學,回憶曾經學過的顏色類、水果類、食品飲料類、文具類、動物類等單詞,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融合,在運用的過程中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的外延。如在教授學生What do you need?的答句時,盡可能讓學生思維發散開,用I need some oranges。(水果)/I need some milk。(飲料)/I need two hotdogs。(食品)/ I need a green balloon。(顏色&玩具)進行大面積操練,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注重銜接,分散難點

三、四年級的部分內容應該有計劃有選擇地放到低年級,分散難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如本課中,教材里原沒有詢問價錢“How much?”牛津英語3A恰好出現了這個句子,而學習購物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價格問題,從使用的角度學習新知將是最主動也是最牢固的。

五、練習和活動要有梯度

英語教學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應有一定的梯度,活動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把以課本為中心的練習活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活動轉化。本課教學中,購物這一主題訓練可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次購物是用舊知“May I have……?”復習如何購買食品,接著很自然地聯想到詢問價格,于是學習價格的詢問方法,為下鋪墊;第二次購物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全班同學用新學過的句型“I need”購買指定商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新句型的使用方法;第三次購物是放開手,讓學生自買自賣,把所學知識自由重組,自創對話,自編自演,為的是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練習活動是層層深入的,逐漸對學生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篇6

關鍵詞:課程價值觀;課堂資源;語言環境

一、建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程價值觀,著重詞匯口語教學

新版牛津譯林版教材在整套教材的構架上體現了現代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突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這種雙重屬性,強調語言學習能力,著重于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每單元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Song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Tick Time,Learning Tips和Project等板塊組成。其中Story Time是該教材中的單元核心板塊。借助活潑生動的插圖并搭配有趣的故事情節,展示某個具體生動的故事情境。它以常見的對話或短文形式,將英語融入實際生活中,從而呈現詞匯、句型、日常用語和相關語言功能。從外語教學功能上分析,Story Time的教學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會話或閱讀教學,而是基礎外語的整合性教學和習得性學習,綜合突出英語詞匯能力的學習,為語言學習者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奠定基礎。漢默就詞匯這一內容曾經說過:“如果說語法結構是語言的骨架,那么,詞匯就應當是語言的重要器官和肉體。”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詞匯教學,將詞匯教學和教材中的詞匯特點融會貫通;將詞匯通過可用性分成等級不同的層次,著重強調在通用性和有用性上都較為實用的高頻詞匯。牛津譯林版英語在教學中,一改以往教學中老師容易缺乏對學生單詞掌握情況的檢查糾正,改造了傳統語言結構體系,吸收現代英語教學研究的理論成果,增加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更主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口語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處于相應的語言環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樣不僅突出了語言交際的重要性和社會功能,同時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他們未來英語語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課堂資源,拓展語用渠道

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并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根據有限的課本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秉承一切的教學構建都建立在符合素質教育的英語課程系統中。就教材內容而言,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的顯著特點是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多創設綜合語言情境,但綜合語言情境并非Revision 或Check Out 復習檢測,而是要積極體現英語教學的重要理念“What can you do?”綜合語用環境的創設旨在激發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中發展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力求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能利用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并利用影像、電視、報刊書籍等教學資源。教育部在英語教材編寫指導中曾明確指出:“根據學習語言的客觀規律,體現出各式循序漸進原則”“盡可能通過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教材和教育方式都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盡量設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此外,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對固定的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補充。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通過適當地調整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可以建立新的評價體系,規避只把考試成績當做評價的一貫做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課堂教學中老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方法,促使學生從聽覺、視覺、運動覺到發音運動都共同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我們常見的詞匯教學,該教學應該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一個重要領域,但是不少老師長期只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拼讀發音、解釋詞匯、詞義用法、造句練習。這種方式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無法投入其中,時間一長學生便產生了疲憊感。“詞匯教學應當遵循直觀性、情境性、復現性、運用性、文化性的原則。”教師應該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樣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促成相應語言環境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小學階段是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機。文化意識不僅涵蓋了對中國傳統的認同,還包括博采眾長接納西方文化。學生具備了跨文化交際意識,就意味著對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和共同點有全面的辨識能力。牛津譯林教材不僅使學生從多維度了解英語,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補充。通過學習語言,學生能走進異域文化,進一步了解中西方社交禮儀、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加強學生文化的教學,也是對現今教師的又一基本要求。教師課前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積O研究教材,借助教材的編排意圖向學生展示中西國家文化差異。在實際教學中可從不同的文化風情作為切入點,從視覺到聽覺拓展相關語言知識和文化風情。老師根據教材注重合作共享,發掘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多樣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學習實踐。

總之,教師應明確基礎教育節點英語課程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文化、中西文化的差異,開闊國際視野。因此,教師應當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從教材基礎知識出發,擴展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創設靈活多樣的綜合語用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濃厚興趣。充分發揮牛津英語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并促使學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7

教學目標:1、學習單詞及詞組a scarf,a sweater,a jacket,a pair of jeans,

a pair of gloves,a pair of socks,a pair of shoes,a pair of shorts,

要求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其中a sweater,a jacket,a pair of

shoes要會寫。

2、能聽懂,會說,會讀,會寫句型Whese …is this/are they?

It’s/They’re….

3、名詞所有格’s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B部分單詞,詞組以及C部分的兩個句式。

教學難點:名詞所有格的表達方式。

教具準備:單詞圖片,實物,課件

教學過程:

Step 1:Free talk:

T:Hello,boy!How are you?

S1:…

T:Hello,girl!Nice to meet you!

S2:…

T:(師手拿一個玩具小熊)What’s this in English?

S2:…

T:Here’s a toy bear for you.

S2:…

T:(師手拿拼圖)Hello,boy!Do you like this puzzle?

S3:…

(如果生回答No,I don’t就結束對話,如果生回答Yes,I do.接著

T:Here you are. S3:….)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自由對話,復習學過的句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生很快地進入到英語課堂學習中去)

Step 1: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talk to the students about Yu Shu)2010的4月份,在我國的青海省玉樹發生了什么?

Ss:地震。

T:發生了7.1級的大地震,當地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人們無家可歸,死傷慘重,生活物資極其匱乏,那么,小朋友們的生活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短片。(點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字樣,進入一段視頻,看有關玉樹地震后,震區孩子生活的視頻)

(設計意圖:讓生直觀地感受到“玉樹地震”的危害,為下面導入單詞埋下伏筆)

2.T:你覺得災區的小朋友需要哪些衣服呢?(提示生,可用中文說)(指名說)S1:毛衣。呈現sweatera sweater(板書)師領讀,后分小組讀,開火車讀,最后把毛衣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S2:手套,呈現gloves,師領讀,分小組讀,指名讀,同時,講解,像這樣必須成雙、成對使用的物品通常以復數形式出現,可以用a pair of表示一雙,一對,一條,一副等,這時,呈現a pair of gloves(板書)師領讀,生跟讀,把手套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同法,呈現其它的單詞及詞組。

在黑板上把單數名詞與復數名詞分開板書(如下):(設計意圖:單詞配上圖片,直觀形象,學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掌握B部分單詞。)3.生齊讀單詞兩遍,對個別讀的不準的單詞,師糾正發音。4.T:Let’s have a look.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點擊課件進入Look and say,看圖片,說說下列小朋友還需要哪些衣物)For example:

a sweater

jacket

scarf a pair of gloves

socks

jeans

shoes

shorts

T:(指課件)What does he need?

A pair of socks,a pair of shoes.

T:(指第一幅雪人圖)What does he need?

S1:…

T:(指第二幅女孩圖)What does she need?

S2:…

同法,說完下面兩幅圖。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練說單詞,比起機械的操練單詞,生顯得更加有興趣。這樣,既能讓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又能讓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5.T:Many stars know about Yu Shu. For example,Yao Ming,Liu Xiang and so on. They give a lot of things to the children of Yu Shu.(點擊幻燈片進入“明星捐贈”)

① T:(指幻燈片上的“夾克衫”)Whose jacket is this?

TS:It’s Yao Ming’s.(師引導生,和師一起說出答句)

在黑板上呈現句型Whose … is this?

It’s …’s.

(講解:名詞所有格’s的表達方式:名詞所有格表示名詞間的關系,一般在名詞詞尾加’s,表示“……的”。)

單獨領讀單詞whose,后領讀句型,生齊讀,男女生分開讀。

② T:(指幻燈片上的“毛衣”)Whose sweater is this?

Ss:It’s Cheng Long’s.

③ T:(指幻燈片上的“鞋子”)Whose shoes are they?

TS:They’re Liu Xiang’s.(師引導生,和師一起說出答句。)

在黑板上呈現句型:Whose … are they?

They’re …’s.

師領讀,生齊讀,分小組讀。

6.T:Take out your things.Work in pairs,one ask,one answer.

(讓生拿出自己身邊的物品,練說句型)生練后,師選幾組展示,讓生站起來說,對說的好的同學進行獎勵。(獎勵小貼畫,以激發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生生互動,生一問一答練說句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立體性。)

7.T:Let’s try(師作躍躍欲試狀,帶動生的情緒,讓生有躍躍欲試的感覺。)

① T:(指課件舉例)Whose hat is this?

It’s Yang Yang’s.

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Le Le’s.

② T:Now,give you five minutes,begin!讓生自由練說。

③ 指名生逐題說,師逐題公布答案。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出現了許多小朋友們熟知的童星,學生練說句型顯得更加有興趣,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8.T:Are you tired?Ss:Yes. T:OK. Let’s have a rest,say a chant.(師點擊課件,進入chant)

Chant

Jacket,Jacket,Whose jacket is this?

Ben’s,Ben’s,it’s Ben’s.

請用sweater,scarf編說chant.

Gloves,gloves,Whose gloves are they?

Helen’s,Helen’s,they’re Helen’s.

請用jeans,shoes編說chant.

①師看幻燈片,先說一遍,生跟說。

②生自編練說chant。

③師指名說,后讓生齊說,男女生分開說。

(設計意圖:把單詞和句型糅合在一起,形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讓生在輕松的同時加深了對單詞和句型的印象,鞏固了所學內容)。

9.T: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forty-seven. Write down your keys on the paper,then tell me your keys.

①生做書上C部分,在生做的過程中,師走近學生作適當指導,指名生上黑板公布自己的答案,師在黑板上批改,其他生在下面自己訂正。

②生齊讀C部分。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操練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寫“四會”句型,以促進學生讀寫技能的不斷提高。)

Step3:Consolidation(現場募捐)

T:同學們,獻出一份愛心吧!把想捐贈的物品交給小組長,小組長登記后再上交,同學們捐贈的物品將一起寄往玉樹!請用句型進行對話。

A:Whose … is this/are they?

B:It’s / They’re …’s.

①師分組并指定組長,組長登記組員所捐物品,以小組為單位,練說句型。

②師拿出募捐箱,走到學生中間,由每組小組長把募捐的物品放進募捐箱。

(設計意圖:在練說句型的同時對生進行了愛心教育,讓生心中充滿愛。)

Step4:Summary(總結)

T:“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每人都獻一點愛心,大家心連心,希望玉樹的小朋友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說完后,在黑板上用紅筆畫兩顆紅心。

Step5:Homework

①聽B部分單詞錄音兩遍。

②完成C部分。

③用所學句型自編對話并表演。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Unit6 Whose gloves?

a sweater

jacket

scarf a pair of gloves

socks

jeans

shoes

shorts

篇8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英語教學 教學效率

一、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教材的特點

現階段,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教材積極響應國家新課程的要求,真正引領高中英語教學走進新課標的領域,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現在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教材的特點主要包括三點:(1)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的教材主要以閱讀為基礎,在背景篇、樂趣篇、技能篇、提高篇、交流篇和名師講解六個部分設置了相應的英語學習內容。教材這樣的布局方式有利于老師對課文進行講解,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2)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一共有11個模塊,39個單元。教材包含的內容較多,設計的量比較大,詞匯量遠遠超過原來的舊教材,所以在學生接觸和學習的過程中難度會不斷加大。(3)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的中心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 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目前,應試教育思想對于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普遍存在負面影響。評價學校,以分數或升學率排名;評價老師,以分數排隊。部分學校大提全面發展,全面貫徹課程計劃,取消統一考試,以等級制代替分數制,實際上仍然以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體現在單元考、月考、期考等各方面。高中譯林牛津版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英語教學的方法存在弊端。雖然現在各學科老師都致力于教學創新,但是高中英語教學方法上仍然存在換湯不換藥的現象。大部分英語老師還是以應對考試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提高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目標,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仍然存在缺陷。(2)學生學習的方法無法達到科學完善的程度。高中生普遍存在壓力較大、負擔較重的現象,所以大部分高中生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到英語技巧和方法的學習中,只是比較被動地接受英語老師傳授的一些語法知識和詞匯運用方法等。(3)高中英語教學的語言環境達不到實際的需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英語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大部分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

三、提高高中牛津版英語教學效率的主要策略

在現階段的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通過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跟隨新教材學習和使用的腳步。提高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包括以下六點:(1)引領學生做好接受新教材的準備,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高中英語老師應該引領學生做好接受新教材的準備,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高中牛津英語教學中,只有學生自身具有學習英語的渴望和信心,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才能讓英語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接受新教材后,學生就變被動為主動,氣氛就會活躍起來,英語交流也會變得容易。(2)教師要提高學生使用新教材的意愿,克服學生的思想障礙。在高中牛津英語教材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生抵觸情趣,英語教師要激發學生使用新教材的興趣,克服思想障礙。學生個人親身參與英語學習,及其勤奮思考和主動構建是十分值得關注的,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充分運用個人能力,呼應了當前教學改革形勢的號召,通過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一起探討,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更加明顯。(3)創造積極優良的學習環境。在高中牛津英語學習中,興趣是學好英語的起點,高中英語老師要引導學生創造積極優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積極優良的學習環境中,自身主動建立起學習英語的真實意愿。(4)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如果對每個學生都采用同樣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會理想,所以高中英語老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5)老師學生互動學習。在牛津版高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是十分重要的,互動不僅可以交流情感,聯系師生感情,更可以讓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緊密,學生在心態上放松,學習就更自然和積極主動。(6)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情況進行教學。在高中牛津英語學習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況,導入英語學習,在課前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開展之前,英語老師應該先知道這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什么,通過任務型教學方法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及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與實際內容相關聯。在課堂上充分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教學活動要聯系高中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要符合實際,不要偏離教學軌道,教學活動才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幫助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高中牛津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求實,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通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主動性及其創新學習的本領,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英語,在生活中合理地運用英語,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到的英語知識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周艷紅.基于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談創造性高中英語教學實踐[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35:78.

[2]傅一心.牛津版高中英語教學創新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3,11:156.

篇9

【關鍵詞】牛津高中英語 互動教學 有效策略 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引言

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單詞、詞組、語法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促進該目標順利實現,有效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融入課堂互動的熱情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在教學過程中,一些任課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升,忽視組織學生有效開展課堂互動,制約牛津高中英語教學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改進措施。本文結合牛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基本情況,就有效開展課堂互動提出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一、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任課老師要整合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把握學生的性格特征、英語基礎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從而有效開展交流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例如,牛津高中英語Preventing Traffic Accidents學習時,為有效開展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興趣,可以提出以下問題:In order to preventing traffic accidents,driver should... cyclists should... pedestrians should... 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讓同學們查閱資料,熟讀課文內容,整理和分析,然后與任課老師有效開展課堂互動,激發課堂活力,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二、生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生生互動通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增進相互聯系和了解,并借鑒和學習其他組員的優點,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知識應用技能提升。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7 Unit1的Task里Helping buy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可以將每5名同學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然后布置學習任務,讓同學門有效開展互動,更好掌握所學知識。并選取重點句型和詞組開展訓練,包括How much...I would like to...I wonder if you...stay with...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熟練應用這些句型和詞組開展訓練,有利于深化理解,提高知識應用技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與教材互動的有效策略

任課教要善于利用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對教材進行合理加工,打造個性化課堂,推動課程教學創新。例如,牛津高中英語Tasks板塊中的Skills Building有部分內容是interviewing someone。學習如何采訪某人時,如果單純的進行理論講解,學生可能會感到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為轉變這種情況,可以目前流行的節目“星光大道”為例,讓同學們分別扮演歌手和老師進行采訪,讓同學們對喜愛的音樂風格、崇拜的明星、將來的職業夢想等進行采訪和交流。采用這種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利用,在采訪中會出現很多的精彩片段。不僅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利用,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互動,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技能。

四、學生與教材互動的有效策略

學生應該在任課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理解、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實現對教材內容的有效掌握和靈活應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善于主動獲取知識,將教材內容內化為自我知識,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并積累生活中觀察、體會所得到的材料,在對話和練習中靈活應用。例如,牛津高中英語Task這部分內容學習時,應該善于利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善于挖掘和利用知識,熟練掌握句型和表達方式,提高知識應用技能。例如,在以Seeing a doctor為題的Task教學中,可以在黑板上寫出重點句型讓學生討論:I would recommend that...This is because...You had better take this medicine 3 times a day.這些句型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不僅能有效掌握教材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活力。

五、結束語

總之,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互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作為任課老師,應該認識課堂互動的重要意義,根據教學內容做好做好準備工作,加強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工作。并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積極融入互動教學活動當中,實現激發課堂活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牛津高中英語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國華.詞塊法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設計[J].英語教師,2013(2),52-54.

篇10

【關鍵詞】高中牛津英語 學習效率 問題與對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我國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英語素養的培育。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敢于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和學生的英語水平。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擁有其非常獨特的特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優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一、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的特征

和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相比,牛津版的高中英語教材擁有者比較獨特的一些特征。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的時代性更強,它對于內容的編排更符合現代英語語言的發展趨勢,也很好的凸顯了當前社會對于高端英語素養人才的需求。牛津版的高中英語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層次性很強,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有選擇的進行講解,從而滿足學生對于英語的不同需求。

二、牛津版高中英語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當前高中英語采用教學模式嚴重滯后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行的逐步深入,很多學校和英語教師都開始嘗試突破就有的教學模式,轉變思路,以便于達到新課標中要求的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學生都依舊嚴重的受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非常緩慢。現在,在高中英語的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學校仍然在沿用老師教、學生被動學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缺失,英語學習的效果也就不盡如人意。另外,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老師只注重對高中生閱讀方面的練習,而忽視了口語、聽力以及寫作等方面的學習,導致高中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較差,無法培育出于社會發展有用的英語人才。

2.高中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較差

雖然新課標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這并不是對教師主導作用的一種否定。想要提升高中牛津英語的學習效率,首先還是需要英語教師擁有較高的英語專業素養,這樣才可以正確高效的引導高中生進行英語學習。然而,目前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師由于年齡以及學歷的問題,他們無法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編制教學計劃和設計教學內容,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學重點設置不合理

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仍然將詞匯以及語法作為講解和考核的重點,這種行為導致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能處于被動地位,教學質量現狀堪憂。同時,在這種狀況下,高中生學習英語也大多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習效果與效率非常低下。

三、提升高中牛津英語學習效率的方法

1.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精細設計講授內容

想要提升高中牛津英語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要對教材有比較充分的了解,精心設計將要講授的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授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特點,然后結合牛津英語的特征,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同時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選取講授內容時,要來源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

2.重視教材但卻又不能過度依賴教材

想要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重視教材卻又不能過度依賴教材。應為英語教材僅僅是依據英語新課標的要求編寫出來的英語學習框架結構,這一框架顯然無法完全滿足所有的教學與學習需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基礎工具,既要看到它的優勢,同時也要認清教材的不足。

3.充分運用新型技術,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素質教育要求英語教學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通過對英語的學習提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以及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充分體現了這一要求,其內容非常富有時代特征,且和高中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可以非常有力的促進高中生英語水平的提升。牛津版高中英Z的獨特特點要求高中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技術來開展教學,通過這些新技術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在講授Visiting the masters這課時,英語教師因該采用多媒體技術和設備播放圖文及影像資料,以此來將課程的內容直觀的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藝術風格的差異,促進其英語素養的提升。

四、結束語

高中英語是我國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新課標中也要求廣大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拓展思路,在充分運用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特征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學習英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索菲婭. 牛津版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2] 趙承. 如何提高高中牛津版英語教學效率[J]. 新課程(中旬),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