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海燕范文

時間:2023-03-28 06:56: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爾基海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

說起現在的海爾集團,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比自豪。因為現在的海爾集團在全球飛速發展,白色家電品牌占有率全球第一,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更因為它走出國門,出口創牌,在全球打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是我們中國的世界名牌!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工人,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每一項工作,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做精、做細、精益求精!讓從我們手中生產出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合格的高質量產品,讓用戶在使用我們制造的產品時,會安心,敢放心,能舒心,這是每個海爾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意識。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海爾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有一個“砸毀76臺冰箱”的故事,讓人刻骨銘心!以至當人們一提起海爾人的質量觀,就會聯想到這個故事。1984年,當時的海爾還是青島一家瀕臨絕境的街道小廠,是虧損147萬元,主導產品滯銷,大量積壓的爛攤子。1985年,一次偶然的換貨事件讓如今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對倉庫搞了一次突擊檢查,結果查出全廠有76臺電冰箱不合格。因為在1980年代,我們許多行業的產品還分一、二、三等品、等外品,只要生產出來,就能出廠。也正是因為在質量上留有后路的這樣一個觀念和習慣,使職工喪失了追求高質量高標準的意識,所生產的產品沒有競爭的銳力。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產品沒有生命力,企業也就無法生存。而在當時,張瑞敏先生做出的決定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召開現場會,把這76臺電冰箱統統砸掉。現場會上,張瑞敏舉起了16磅重的長把鐵錘,帶頭把“不合格”的產品砸爛。看著明明還可賣出高價的電冰箱被一個個砸成破爛,許多人都震動不已。這一砸,砸醒了海爾人的“質量觀”和品牌意識,形成了海爾今天“不合格的產品就是廢品”的質量理念。“砸冰箱”也成為海爾發展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喻示著海爾的質量是第一位的,也喻示著海爾對用戶“真誠到永遠”。強烈的質量意識自此成為海爾人生產的指導思想。

從此,海爾實施了全面質量管理戰略,引入六西格瑪質量管理法。這是一項以數據為基礎,追求近乎完美無缺的質量管理辦法。海爾追求的零缺陷質量管理,是一種全新的質量管理境界,它將質量管理的重點由事后的檢查轉向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的控制。質量的高標準,使海爾成為中國冰箱的第一品牌。即使在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一流的產品、一流的質量也是海爾創市場、樹品牌的法寶之一,海爾產品成為質量高標準的象征。三年后的1988年12月,海爾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既是廢品,為何讓他生存?毀之,又有何吝惜!質量觀念、責任心在海爾人心中迅速增強,質量意識深深銘刻在海爾人的大腦中。今天的海爾,每個員工的思想中,都有一種強烈的質量意識。在海爾員工們的心目中沒有一等品、二等品及等外品之分。我們認為,如果讓帶有缺陷的產品出廠,這個產品就沒有生命力。鑒于此,海爾員工對每一個生產環節精心操作,對產品外觀極為保護,確保產品質量穩步上升,確保新產品開發速度加快,向市場推出新產品的頻次和品種也呈翻番勢頭,而且幾乎所有產品一面市,都成為市場導向性產品。

質量立企,不是喊喊而已,它應成為企業永遠追求的目標。海爾立足質量求生存,求發展,求振興,從負147萬元走至今天的過千億元,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民族工業的振興之路。

海爾的起步、發展到振興的曲折歷程,質量意識貫徹始終。企業求生存,求發展,質量這根弦要時時繃緊,任何時候不得松馳。海爾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質量。海爾人的質量觀是“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只有用戶滿意的產品才是真正合格的產品”。海爾的質量管理包括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兩方面的管理。在產品質量管理上,海爾人從IS09000質量管理到6S現場管理和T模式的“人單合一”管理,無不體現出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追求“產品質量零缺陷”思想的高度統一。服務是海爾品牌的一個突出亮點。海爾品牌最大的特色不僅表現在追求產品質量的零缺陷上,更為突出的是其遍布全球的成熟的服務網絡和與之相配套的科學完整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真誠到永遠”的理念和“說到做到、細致周到、創造感動、永遠真誠”的作風為海爾品牌帶來了很高的美譽度和忠誠度。

回首過去的崢嶸歲月,感懷前輩的艱辛歷程,相信在未來我們一定能用屬于海爾人的自信和執著打造我們自己新的風采,塑造我們新的一流的品牌!

各位朋友,讓我們攜手并肩,用真誠和高品質的信念打造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我無比榮幸,我是一名海爾人!能夠在全球經濟倍速發展的今天,為中國家電的高質量產品貢獻一份質量!

篇2

風雨是什么?是前進途中可怕的挫折還是高爾基筆下的暴風雨?都是或都不是。

我們這些九零后或者是零零后,都生活在自己遐想的美妙都市夢幻童話中而卻體會不到成功者的艱辛和失敗者的失落無助。翻開那本《高爾基優秀作品選》,第一面就是 《海燕》,海燕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因為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也正是因為這,海燕才成為高爾基筆下的“勇敢的化身”。《海燕》的字里行間都化成了奔騰的海水,沖擊著、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仿佛隱隱約約還聽見海燕與風雨搏斗的聲音在耳邊回蕩,久久不息,有人曾經說過:“經歷風雨洗滌的人生才是最完美、沒有遺憾的人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好,經歷的風雨也就少之又少而也就注定了我們的人生不夠完美,為什么人們總是用逃避的態度來對待挫折和困難?

當風雨來臨時,我們何不妨似海燕樣勇敢地與之搏斗呢?既然挫折無法避免,我們又為什么要逃避呢?如果你遇到挫折,請不要逃避,對著暴風雨吶喊:

“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其實,真的很羨慕又欽佩建勇敢抗爭暴風雨的人,他們無畏挫折,勇敢地向命運發出挑戰,堅持到底的人滿載而歸!

篇3

[關鍵詞] 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原發性肝癌;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2(b)-0130-04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U Qin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Deqing 313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GP73), alpha-fetoprotein (AFP),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AFP-L3%)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mitted to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of person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AFP was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GP73, AFP-L3%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The GP73, AFP, AFP-L3% of three groups, the GP73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FP,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GP73, AFP, AFP-L3%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GP73 [(175.8±51.4) μg/L], AFP [(2125.1±566.8) μg/L], AFP-L3% [(15.5±5.8)%]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82.5±32.5) μg/L, (83.8±34.4) μg/L, (8.4±3.2)%]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6.5±13.4) μg/L, (10.2±4.3) μg/L, (6.2±0.9)%], the GP73, AFP, AFP-L3%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internal control group, external control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 μg/L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300 μg/L, >300-400 μg/L, >400 μ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the sensibility (96%), specificity (99%) of joint detection of three indicator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higher than single GP73 detection (81% and 93%), single AFP detection (63% and 91%), single AFP-L3% detection (78% and 85%),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joint detection of GP73, AFP, AFP-L3% has higher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can provide reliabl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Key words]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tic value

原發性肝癌屬于人體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有95%屬于肝細胞癌,病死率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全世界每年有近70萬人死于原發性肝癌,其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迅速,臨床治療難度大,療效不理想,病死率高,臨床上的原發性肝癌,一旦發現大部分屬于中晚期[1-2]。因原發性肝癌發生、發展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并且很容易發生轉移、浸潤,臨床上對于原發性肝癌預警顯得尤為重要[3-4]。本研究通過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甲胎蛋白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省德清縣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參照2001年《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5]進行確診,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齡42~77歲,平均(52.4±12.3)歲,選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00例良性肝臟疾病患者作為內部對照組,男70例,女30例,年齡43~76歲,平均(53.0±13.6)歲,乙型肝炎肝衰竭8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例,均參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中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同時選取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100名作為外部對照組,男73名,女27名,年齡41~77歲,平均(54.2±12.9)歲。三組研究對象的性別構成比、年齡分布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組研究對象均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靜置30 min,離心機3000 r/min離心5 min,將血清分離出來。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具體操作方法均參照試劑盒進行嚴格操作,試劑盒和質控品均購自于北京九強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甲胎蛋白參考范圍是0~200 μg/L,當甲胎蛋白≥200 μg/L時確定為原發性肝癌臨界值。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異質體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試劑盒和質控品均購自于北京九強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高爾基體蛋白73參考范圍是0~85.5 μg/L,當高爾基體蛋白73≥85.5 μg/L時確定為陽性,甲胎蛋白異質體3%>10%判定為陽性[7-8]。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三組研究對象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異質體3%情況。

1.3.2 觀察三組研究對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情況:甲胎蛋白不同水平分組:甲胎蛋白≤200 μg/L、300 μg/L≥甲胎蛋白>200 μg/L、400 μg/L≥甲胎蛋白>300 μg/L、甲胎蛋白>400 μg/L。

1.3.3 觀察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情況[9-10]: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其實際是按照該篩查實驗標準被正確診斷的百分率情況,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其實際是按照該診斷標準被正確地判斷為無病的百分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異質體3%情況比較

原發性肝癌組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異質體3%均明顯高于內部對照組和外部對照組,內部對照組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異質體3%均明顯高于外部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三組研究對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情況

原發性肝癌組、內部對照組、外部對照組研究對象在甲胎蛋白≤200 μg/L時的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原發性肝癌組在甲胎蛋白>200~300 μg/L、>300~400 μg/L、>400 μg/L時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內部對照組、外部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以及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

三項指標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單一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表3 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

以及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n(%)]

注:與三項指標聯合檢測比較,*P < 0.05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主要可以分為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混合型等不同類型。資料顯示[11-12],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爾基體蛋白73和腫瘤大小、數目、TNM分期、合并癥、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情況關系密切。肝細胞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很容易誘導甲胎蛋白、高爾基體蛋白73充分表達,從而激活癌形成信號,因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是誘發肝癌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原發性肝癌組,選取100例良性肝臟疾病患者作為內部對照組,選取健康體檢者100名作為外部對照組。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異質體3%采用ELISA法檢測。觀察三組研究對象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異質體3%;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情況。其中:①高爾基體蛋白73屬于高爾基體的跨膜蛋白,一般整合在高爾基體順面膜囊上,在血清中通過膽管上皮細胞表達,肝細胞表達較少,甚至不會表達,在肝癌發生時,高爾基體蛋白73可以有利于細胞內體和細胞表面,誘發高表達。有資料顯示[13-14],急性、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中的高爾基體蛋白73呈現高表達,對于肝病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是特異性可能受到影響。高爾基體蛋白73表達和維持高爾基體結構完整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反映了肝癌細胞在基因組和微環境上的變化,從而適應癌細胞代謝需求。研究資料顯示[15-16],肝細胞中高爾基體蛋白表達增量調節是肝癌血清中高爾基體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甲胎蛋白是肝細胞合成的高特異性蛋白質,70%~80%的患者在發病期間有甲胎蛋白基因發生高表達[17]。甲胎蛋白屬于一種胚原蛋白,或者糖蛋白,含有兩條復合糖鏈,含糖量大約是4%,主要成分是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等,其在胎兒發育的過程中開放表達,在幼兒出生2年之后處于關閉狀態,在成人肝細胞惡性轉化早期,肝細胞內的甲胎蛋白基因會重新被激活,并且出現高表達,臨床上常將甲胎蛋白作為肝癌診斷的重要腫瘤標志物和標準。有資料顯示[18],甲胎蛋白可以激活刺激肝癌細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號功能,誘導癌基因Ras、Src發生過度表達,從而實現肝癌細胞的過度增殖。甲胎蛋白和肝癌細胞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相關性,甲胎蛋白和其受體結合,激活鈣離子信號途徑,促進癌基因c-fos、c-jun、ras等基因表達,從而刺激肝癌細胞生長[19],另外甲胎蛋白還具有促進肝癌細胞抗凋亡的生物學功能。③甲胎蛋白異質體3%是單鏈糖蛋白的一種,不同組織細胞內合成甲胎蛋白,糖鏈結構不是十分相同,對于植物凝集素結合能力不是十分相同,這種糖鏈結構不同的甲胎蛋白被稱為甲胎蛋白分子異質體。有資料顯示[20-23],甲胎蛋白異質體3%可以由惡性肝癌細胞生成,屬于原發性肝癌特異性較高的血清學指標,可以進行良惡性肝病的預警信號,血清中甲胎蛋白異質體3%水平會隨著肝細胞癌生長呈現線性升高,對于肝癌的診斷具有比較高的特異性,并且不會受到甲胎蛋白≥400 μg/L的限制。如果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只是輕度升高,然而甲胎蛋白異質體3%>10%,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較大[24-25]。

本研究結果顯示,原發性肝癌組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均明顯高于內部對照組、外部對照組,提示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達,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均明顯高于良性肝臟疾病和健康體檢人員,原發性肝癌組、內部對照組、外部對照組研究對象在甲胎蛋白≤200 μg/L時的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無明顯差異,原發性肝癌組在甲胎蛋白>200 μg/L時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內部對照組、外部對照組,說明甲胎蛋白水平為200 μg/L是一個臨界點,當甲胎蛋白水平高于200 μg/L時,高爾基體蛋白73陽性率也會明顯增加,這可能與原發性肝癌不斷進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三項指標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單一高爾基體蛋白73檢測、單一甲胎蛋白檢測、單一甲胎蛋白異質體3%檢測,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聯合檢測可以提高原發性肝癌診斷符合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異性。

綜上所述,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鄒同會,汪永強,鄒軍.高爾基體蛋白73與甲胎蛋白對肝癌診斷價值的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16):2398-2400.

[2] 陳燕,林鶯鶯,陳巖松,等.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中甲胎蛋白異質體檢測的意義[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1):3-6.

[3] Pan YF,Qin T,Feng L,et al. Expression profile of altered long non-coding RNAs in patients with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3,33(1):96-101.

[4] 熊海燕,趙枰.甲胎蛋白異質體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6):399-401.

[5] 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9(6):324.

[6]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1):62-68.

[7] Wu W,Yao DF,Yuan YM,et al. Combined serum hepatomaspecific alpha-fetopmtein and circulating alpha-fctopmtein mRNA in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6,5(4):538-554.

[8] 黃婭,張鳳美,范志娟,等.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聯合檢測在肝細胞肝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5):882-885.

[9] Zhao L,Mou DC,Peng JR,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ancer-testis antigen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32):4072-4078.

[10] 戴亞新,張時良,裴豪.肝癌和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異質體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2):296-298.

[11] Fujikawa T,Shiraha H,Yamamoto K. Significance o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production in hepatocellu1ar carcinoma [J]. Acta Med Okayama,2009,63(6):299.

[12] 韓朝輝,張余川,吳清艷.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類抗原199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4):92-93.

[13] Lok AS,Sterling RK,Everhart JE,et al.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and alpha-fetoprotein as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ogy,2010,138(2):493-502.

[14] 趙晨暉,趙霞,陸巖平,等.不同免疫分析法檢測甲胎蛋白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6):2295-2296.

[15] Simon K,Serafiska S,Pazgan-Simon M. Surveillance programm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J]. Contemp Oncol(Pozn),2012,16(4):295-299.

[16] 許成新,褚邦勇,徐玖飛,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鐵蛋白和腫瘤相關因子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2):308-309.

[17] Shi Y,Chen J,Li L,et al. A study of diagnostic value of golgi protein GP73 and its genetic assay 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J]. 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11,10(3):287-294.

[18] 胡華華,盧瑤,劉俊,等.甲胎蛋白/腫瘤體積比值評估原發性肝癌根治術患者預后的價值[J].廣西醫學,2015, 37(1):28-30.

[19] Kara M,Genc H,Tapan S,et al. Alpha fetoprotein leve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11):1536-1541.

[20] Yaprak O,Akyildiz M,Dayangac M,et al. AFP level and histologic differentiation predict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2,11(3):256-261.

[21] Wu XJ,Li Y,Liu D,et al. miR-27a as an oncogenic microRNA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Asian Pac J Cancer Prey,2013,14(2):885-889.

[22] 徐向勇,劉顯暢,李正峰,等.高爾基體蛋白聯合甲胎蛋白檢測在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83-85.

[23] 邱大鵬,韓風,賀濤,等.甲胎蛋白異質體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診斷肝細胞癌[J].中國醫學創新,2014, 11(3):47-49.

[24] 譚奕洲,陳偉烈,翁田波,等.血清GP73、AFP和AFP-L3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價值[J].現代醫院,2014,14(4):15-16,19.

篇4

藍天是你們舞臺

雄鷹是你的伙伴

你就像

高爾基筆下的海燕

上升

俯沖

那么自由,熟練

如今

國有需,家有難

你們挺身在前線

年過半百請纓戰

不到三十兩好漢

轉移群眾數百千

死亡航線送傷員

數顧家門而不返

5月31日,那一天

風云突變

轉瞬之間

你,你……消失在了地平線

雄鷹為你哭泣

藍天為你哀嘆

11天,沒有你們消息,

期盼,渴盼,奇跡再現

終究

篇5

海燕朋友;

災區的小朋友,不介意我這樣叫你們吧。我聽高爾基說,有一種海鳥,一種在暴風雨下擁有憤怒的力,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的海鳥,它叫海燕。我想,我希望,你們也是一直暴風雨下的海燕,一直敢于在困難面前抬起頭的海燕。所以正當我們為08奧運火炬在福建內勝利傳遞而歡呼雀躍的?盡?/p>

地球卻憤怒于內部的變動,把可惡的地真甩到了你們的家鄉。地動山搖的那一瞬,你們可愛的家鄉被夷為平地也許你們還在為爸爸棄你而去而傷心,也許你們還在為身受重上的媽媽擔憂,也許你們還在為處于失蹤狀態的姐姐哀嘆,也許……我知道孤獨無助的你只想緊緊抓住爸爸,媽媽的手,但是事實卻殘酷無情。沒有房屋,沒有溫暖的家,已不像一個家。甩開那些有淚不輕談,想哭就盡情的哭吧。但是哭后一定要帶著自信昂起頭,我想該是海燕破客而出的時刻了不得災難無情,人有情。在災難扯開你和媽媽緊握的手那刻,千千萬萬個媽媽向你傳敞開了溫暖的壞抱。在災難吞噬你們房屋的那刻,千千萬萬個帳篷魔術般的支在了你們的家園。災難挾走了你們的家,但是萬家燈火都為你亮著。災難落在了你們的頭上,卻跌在了我們的心里。

我們共同為你祈禱,共同為你加油。我們希望,我們堅信,我們確定,你們的家圓里有數只高傲勇敢地海燕,他們在努力,努力著把暴風雨的可怕和恐怖摔到大海的深處,災區的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嗎?我想輕輕抓住你的手,海燕說希望還會有。因為海燕身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你們瞧,太陽正在那閃耀著耀眼的人性光輝燦爛海燕,飛吧!

許曉鋒

篇6

在蒼茫的海面上,風,聚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浪花,一會兒,箭一般的直沖烏云,它叫喊著……。

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到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 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 在這叫喊聲里,烏云聽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到來之前著,----著,在大海上面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 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著,----這些海鴨呀,享受不了生活戰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愚蠢的企鵝,畏縮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飛翔。

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了下來; 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空去迎接那雷聲。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嘯著,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堆巨浪,惡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水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的穿過烏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飛沫。看吧, 它飛舞著像一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一邊大笑,一邊高叫…它笑那些烏云,它為歡樂而高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風在狂吼…雷在轟響…

一堆堆的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閃電,把它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閃電的影子,像一條條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動,一晃就消失了。

篇7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所選的文章有魯迅的《雪》,巴金的《日》《月》,高爾基的《海燕》等,雖然篇篇都是經典,但是寫作背景離現在的學生都比較遠,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的困難,可以說這幾篇文章與現在的學生有了代溝,他們多數只是被動地接受,而非主動地吸收領悟。如何引領學生去體會這種“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于海”的意境之美,以及作品的情感、靈魂、風骨、精神及某種意義,那就只有在朗讀中去體會和感悟,享受朗讀之美。

一、朗讀接近文本

首先,我們要找準感情基調。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有音樂美和節奏美,因此在朗讀時,要注意節奏、情感、語速、語調的變化,如同唱歌一樣找準調子,如果找不準,那就先聽讀,發揮想象,慢慢地接近作品。其次,我們開始試讀。自己試著朗讀,找找感覺,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感覺也會略有不同。試著多讀幾遍,然后讓學生互相聽一聽,評一評。再次,熟讀之后,配上合適的音樂,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的情感流露出來,很快就融入作品中了。最后,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領讀、合讀、分讀、混合聲讀等,或者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讀,帶上表情和動作,讓人人感受到朗讀之美。我在教授《海燕》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聽讀,然后試讀,接著配上音樂《命運交響曲》及畫面,讓學生再讀,并且采用多種形式,大家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有激情,感覺自己就是那高傲的海燕,在大海上無畏地飛翔,很快就與作品達到了共鳴,后面的教學內容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也不用我再去分析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意義,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品讀走進文本

在完成最基本的朗讀之后,我們要將自己的審美能力提升一個臺階,那就是品讀。品詩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通過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可以培養我們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品讀散文詩,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情感、詩的寫作背景等方面進行,其中語言是關鍵。我們常用“行云流水”來形容文章語言的流暢、優美,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因此,抓住形象進行品讀,如在《海燕》這篇散文中把描寫海燕的句子找出來,細細品讀,如,“碰、穿過、沖、掠起”“黑色閃電”“大笑、號叫”等這些詞,我們去讀、去感、去悟,一個勇敢、樂觀、豪邁、堅定的形象就從頭腦中跳躍出來,震撼了我們的心靈。

三、美讀感悟文本

當審美能力提升一個臺階后,還要美文美讀,達到“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藝術效果,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美、感受美。抓住美的情感,即言有盡而意無窮。魯迅的《雪》的末尾:“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這就把作者斗士的形象、不屈的精神展現了出來,語景亦即語情。“難寫之景”和“言外之意”確切地表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心聲。中學生正值青春萌動期,內心世界一刻也不會平靜,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宣泄,而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因勢利導,使其從作品中吸取營養,產生愛心,升發美感。比如,課文《雨之歌》,教師通過舒緩、欣喜的語調,再現了春的使者形象,使學生感受到無私奉獻之美。

四、再讀創新文本

篇8

以前,我們總是將海燕的形象放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做政治意義上的解讀,也就是說海燕的形象總是牢牢地固定在政治背景的方框內,理所當然,海燕就以一個無產階級先驅者的形象展現在廣大學生和讀者的面前。這是因為文學的使命和作用決定了它所塑造的形象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是必須要為其政治服務的。《海燕》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而當學生去了解、認識、熟知在一個特殊歷史背景下誕生出來的一個特殊的文學形象,這便是對歷史的還原和尊重了。這是無需爭辯的。

然而人們對于某個文學形象的解讀又可以是多元的,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卻又是原作者們所始料未及的。這是因為廣大的讀者可以在理解某個文學形象的基礎上做出合乎大眾情理而又合乎個人意愿的嶄新解讀,也就是說讀者可以有再創造的權利和自由。這也是無需爭辯的。

《海燕》這首著名的散文詩寫于1901年。一個多世紀后的今天,結合中國社會廣大初中生的生活環境與現狀,從人生意義的角度來解讀海燕這一文學形象,似乎有著更加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將使得海燕這一文學經典形象再一次獲得永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生命的旅途絕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遭遇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風險和災難。面對這些風險和災難,我們將堅持什么立場,抱定什么態度,如何去化解,如何去適應。假如我們撇去海燕形象上的那道政治方框,換上“人生的意義”這道方框,所有問題不都會在海燕這一文學形象中受到啟發嗎?而海燕的形象也就賦予了當今時代新的內涵:海燕在迎接人生這場即將來臨的暴風雨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高昂的姿態,那種滿腔的激情,那種樂觀的態度,那種無畏的精神,豈不正是當今社會那些在“421”家庭中誕生,在兩代人的雙重呵護與寵愛中成長,在蜜罐中泡大的眾多獨生子女的初中學生所欠缺且需要的“精神食糧”嗎?

篇9

時光流逝,女孩臉上的稚氣早已被風化,多了幾分少年的堅毅與桀傲,也似乎漸漸明白生而為人,就不應有逃避的選擇。

因為選擇了承受風雨,她感悟到了高爾基筆下的海燕為何會勇往直前,因為前方的彩虹絢麗奪目;因為選擇了承受惡意,她更加體會到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因為選擇了承受,她認識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因為選擇了承受,她了解到人生的樂趣就是去勇敢承受未知的事物,或許甜蜜如絲,或與會墜入地獄。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逃避了冬季,將自己掩埋在溫潤的泥土中,那他只會記得冬季殘酷的爪牙,不會見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意象;有人承受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以為這就是世界的全部了,于是選擇了逃避,不再前進,可他不知道那盛夏的激情同樣誘人。

女孩不同,她勇敢地選擇了承受命運賦予自己的悲歡離合,平靜地面對一次次陰晴圓缺,吟唱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詩句,不斷地承受著這如夢人生……

我這樣想著,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寫下"太陽下山了,還有整夜星辰"……

篇10

今天我與一位同學一起去游泳,去時還是烈日當頭,出來時卻變得大雨傾盆。我從小至大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雨:雨真大!,霎時間,空中仿佛神魔亂拋,從那灰蒼蒼的云中撒開千絲萬線,漸漸將天和地給縫合了。雨越下越大,雨拄猶如一排排利箭,傾斜著射向地面。

我不時瞧瞧雨,不時瞧瞧手表,已經三點了,雨還沒停呢。要不要沖出去?不,這樣會全身淋濕的。理智對我說。但這雨也不知何時會停。這時我想到了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想著它在大雨,海浪間頑強的飛翔。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冒險的行動:沖入大雨,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但是,我剛想出這個舉動,就被理智否認了。理智與大雨的誘惑爭吵起來。最終,我下定決心沖入雨簾。

“三、二、一,沖——”這是我在心中打氣。沖進雨簾后,我感受到了雨打在身上的感覺。從前,我只在書中看到過雨打在身上的感受,而現在我卻切身體驗到了這種感受。我感覺我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沸騰。我在心里大聲喊:

雨啊,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