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樂園四年級下冊范文

時間:2023-04-03 17:2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樂園四年級下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的樂園四年級下冊

篇1

一、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理應是學習者的事,這是老師所不該取代的。

1.“適時”是引導的前提。從程序上來說。學生的提問包括課前的提問、課中提問和課后提問。(1)課前提問。如預習《負荊請罪》。由于對《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內容知之甚少,學生必定會提出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問題:藺相如為什么說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因而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廉頗為什么會跟藺相如過意不去?明確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查找資料。無疑,這對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大有裨益。(2)課中提問。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當學生讀到第8小節時,筆者啟發學生:“花兒和兒童一樣”這句話從何說起?學生很快回應到上文第5小節,并發現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著意描寫那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筆者認為,只有在這個環節,學生才會重新思考這一事關文章主旨的問題。(3)課后提問。某一教學任務完成以后,教師要詢問學生,有沒有覺得疑惑的地方?雖然是教學中的“補救”措施,但對學困生來說會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

2.“有序”是引導的關鍵。序,即先后次第。就全篇而盲,“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為有序。就局部而言,字音、字形、字義為有序;詞語的本義、詞語的語境義為有序……什么叫“有序”?一個系統由較低的結構轉化為較高的結構,稱之為“有序”。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規定在某一系統(范圍)內讓學生去研讀。這樣,學生所發現和提出的問題就會相應集中。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12課《“番茄太陽”》。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就文章的語言方面提出問題。學生(1):“番茄太陽”在文中前后出現了三次。每一次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學生(2):盲童說“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這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學生(3):“我”的心情由灰暗到快樂,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4):……學生之所以有所發現,是因為思維的層次在不斷深化。這對主題的揭示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發現問題需要睿智,提出問題需要勇氣。有些學生雖然發現了問題,卻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時,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質疑。并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1)文中用得最多的是“他”這個詞,用多了就不簡練。例:“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下來?!笔欠窨梢愿臑椋核蛔∧闷鸲?,手指……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2)文中說,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這里的“也”字暗示了師父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但上文說,小阿r炳跟著師父來到泉邊賞月。這說明了師父并未雙目失明。可見,前后矛盾。是這樣嗎?(3)“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是再也看不見阿炳了,還是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見了?初讀這句話容易產生歧義。是否可以直說“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見了”?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敢于與文本挑戰,提出了自得之見。

篇2

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痹谡n堂上,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社會文化氛圍,導致了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導致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現差異,而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葉瀾教授曾說:“每個學生以完整的生命個體狀態存在于課堂生活中,他們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而且是教育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造者。”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小兔請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一年級下冊(北師版)第20頁]這一課時,我在課前了解到,雖然20+30是本節課新學習的知識,但班上有大部分的同學都通過其他的途徑先學會了(有的在上幼兒園進時已學過,有的父母提前教過,有的是看一些書籍學的……),如果只是按著老師教給的方法來學,那就索然無味了。但如果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表現,把自己已掌握的或剛想到的方法告訴大家,那就很有成就感了。因此,我根據課本創設的“小兔請客”的情境,做成課件,讓學生說說從圖上得到的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然后選出20+30這個算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計算,再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匯報。學生幾乎都能把我預設的各種算法說出來:“我是用數的方法:10、20、30、40、50” 、 “因為2+3=5,所以20+30=50” 、“20里面有2個十,30里面有3個十,加起來是5個十,就是50” 、“我先擺三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五捆小棒,所以20+30=50” 、“因為20和30組成50,所以20+30=50”……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算,但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會算的同學有了盡情表現的機會,同時又讓那些還不會算的同學通過看、聽別的同學算的方法,激起“我也要學會的”的強烈愿望,課堂氣氛非?;钴S,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毙掳娼滩恼n程內容及編排方式都體現了這一新課程理念,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造空間。教師要以新的課程觀、新視角來看待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發揮新教材優勢,豐富教材內涵,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使用價值,讓教材成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勵學生自我實現、不斷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的信息資源”,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教學“數一數與乘法”(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這一課時,我以教材中的“數熊貓”、“數圓片”、“數方格”、“數蘋果”等作為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相同加數連加的問題,從而引入一種新的運算-----乘法。接著又用教材中的“兒童樂園”這一生活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并會列出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解決一些問題,由此引入乘法算式,使學生體會乘法與加法的密切聯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的方便性,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有機地把教材內容與教學創設的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教學“體積”這一概念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動手做一個簡單的試驗活動:每小組配一個透明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內裝有一半左右的清水,然后往容器內放入小石塊,并讓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觀察容器內的水會怎樣變化。水的變化對學生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即水面會上升?!八鏋槭裁磿仙??誰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在此基礎上我突然提了一個問題。學生們正為自己做的實驗得到了正確的結果而高興的時候,馬上又被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這水面會上升,那是顯而易見的事,但為什么會上升卻沒想過?!笆茄剑鏋槭裁磿仙??”同學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我也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本,理解什么是“體積”這一概念,在學生從課本上找到這一概念后,讓學生從這個實驗中理解和體會“體積”這一概念的含義:“這個水是一個空間,石塊放入水中,占據了水的空間,那么水就被擠了上來,所以水面會上升?!睆亩寣W生迅速而形象、具體的理解了“體積”這一概念。又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這一課時,我以課本的主題圖為情境,即以山羊賣快餐標價的情境,并把它制成課件,配以適當的音樂和語言,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理解和體會,小數點在4.00元、0.40元、0.04元其表示小數的大小的變化,并從中掌握變化規律。由于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生活,錢的變化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因此用學生熟悉的錢的變化的情境來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的變化就簡單易學了,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捕捉生成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多地呈現出一種“開放、自主、人文、生活化”的氣息。所以,一些不經預設,在課堂上不經意生成的課堂資源,教師如果能及時把握住,靈活調整課堂進程,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努力地促進更多的生成的東西,并及時的捕捉住智慧的火花,讓它綻放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教學因生成而變得美麗。如因學生差異而產生認知上的矛盾或認知上的新亮點,學生學習新課時出現的錯誤和問題,課堂中的偶發事件等,有時甚至是老師感到特“討厭”的“亂插嘴”,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再生資源。如我有一節數學課,是上午最后一節。學生經過前面三節課的學習已顯得有些疲憊。無奈今天只有這么一節數學課,又湊巧是趕課之時,只好使出渾身解數,盡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經過有趣導入,學生經過一番辛勤的奮戰后,新授內容很快結束,準備進入課堂作業階段。這時學生已顯出疲勞的樣子。沒辦法,課堂作業還是要做的。我正尋思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時,一直喜歡亂插嘴的小劉同學好像知道下一步老師該布置作業了,就搶在我的前面布置起作業來:“作業就做練習四的第3、4題吧!”小劉響亮的聲音引起全班“哄”的一聲大笑起來,有的同學正用眼睛看著我,以為我一定會批評小劉了?!斑@不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時機嗎?”我靈機一動,沒有批評小劉,而是順著小劉說:“小劉同學說課堂作業就做練習四的第3、4題。就讓他當一回老師,同意嗎?”“同意!”一句響亮的回答,教室里的氣氛又輕松活躍了起來。課堂作業自然也做得出奇的好。

課堂是實施課改的重要舞臺。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數學》一年級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年7月。

[2] 《數學》二年級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年7月。

[3] 《數學》四年級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年7月。

[4] 《數學》五年級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年7月。

篇3

【教學目標】1.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運算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2.使學生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以及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有序的思考能力。

3.使學生在經歷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養成正確的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每人一張印有編號(1號至50號,共50張)的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倍數和因數

1.提出問題

師:一起看大屏幕,這里有12張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如果老師讓你用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行嗎?如果讓你把拼成的長方形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你還行嗎?一共可以拼成幾種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組織交流

師:你是怎樣拼的,誰愿意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

生1:我拼成是“4×3=12”的長方形。

師:猜猜他是什么意思?

生2:我想他是說,一行擺3個,一共擺4行;也可能是一行擺4個,擺3行。

師:說得真好?。≒PT演示)還可以怎樣擺?

生3:我擺出的是“2×6=12”的長方形。就是一排擺2個,共擺6排;也可以是一排擺6個,擺2排。(PPT演示)

師:還有別的擺法嗎?

生3:還有一種擺法。就是一排12個,擺一排;或者是一排1個,擺12排。用乘法表示是12×1=12。(PPT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擺長方形,用乘法算式表示不同長方形的形狀、大小,使學生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系,為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提供了感性材料?!?/p>

3.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用12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擺出了三種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并且還得到了三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可不要小瞧這三道乘法算式,它與這節課的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讓我們先以4×3=12這道乘法算式為例開始研究吧。(師指著4×3=12,小聲、慢慢地說)在數學上,我們說“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和3都是12的因數”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倍數和因數)

4.認識倍數和因數

師:現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說 “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和3都是12的因數” 。你能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嗎?請同學們任選一個先說給你的同桌聽。

師:誰愿意選一道算式說給全班同學聽聽?

生4:根據“12×1=12”,我知道12是12的倍數,12也是1的倍數,12和1都是12的因數。

生5:我選“2×6=12”這道算式,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2和6都是12的因數。

【設計意圖:以4×3=12這道乘法算式為例,向學生介紹倍數和因數,接著讓學生任選一道乘法算式充分地說一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感受倍數和因數間的關系?!?/p>

5.適時拓展

師:你能先說出一道乘法算式,再根據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嗎?

6.說明

師: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出題,在小組里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及時鞏固了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p>

二、探索求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1.引出問題

師:(PPT出示:6÷2=3)根據這道除法算式,你還能說出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嗎?

生:6是2的倍數,6也是3的倍數,2和3都是6的因數。

師:根據這道算式,我們知道,3的倍數有6,那么,除了6這個數,3的倍數中還有哪些數?

2.自主探索

生1:3的倍數還有9、15。

生2:30、21等.

生3:有好多.

師:請同學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3的倍數,寫在作業紙上。同時思考你是怎樣找的?

3.初次交流

(展示兩個學生的作業)

作業1:3的倍數有3,6,9,12,15,18,21.

作業1:3的倍數有6、9、15、30、60、300……

師:你認為哪個同學做得比較好,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生4:我感覺作業1比較好,他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列舉的,很有條理。

師:是??!老師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個同學是按照3的1倍、2倍、3倍、4倍……從小到大的順序思考的,所以不會重復。

生5:我覺得作業2也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是省略號的運用。因為3的倍數是找不完的,所以在后面添上省略號是恰當的。

師:你能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這很難得。把這兩份作業的優點集中在一起,就是我們找3的倍數的正確方法。

(PPT演示找3的倍數的方法)3×1=3,3×2=6,3×3=9,3×4=12,3×5=15,……

3的倍數有3,6,9,12,15……

師:在求一個數的倍數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思考(板書:有序),答案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同時,同學們要注意正確的書寫格式,正確使用逗號和省略號。

4.嘗試練習

師:現在,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有條理地求出2的倍數、5的倍數嗎?請同學們寫在作業紙上。

5.再次交流

(展示一個學生的作業)

3的倍數有3,6,9,12,15……

2的倍數有2,4,6,8,10……

5的倍數有5,10,15,20,25……

師:觀察這幾個例子,一個數的倍數有什么特點?

生6:我發現一個數的倍數有無數多個。

生7:每個數的倍數都有一個最小的,都是它自己。

生8:我發現找不到最大的倍數。

……

6.歸納特點

師:把同學們的發現綜合在一起,我們得到一個數的倍數具有以下特征。(PPT出示)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設計意圖:在自主探索中,學生找到了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在全班交流中,發現了別人的長處,學會了欣賞;在PPT的演示中,學會了要有序思考、掌握了正確的書寫格式;在觀察、比較中,認識到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三、探索求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1.引入問題

師:(PPT出示問題)下面的這些數哪些是36的因數,你是怎么判斷的?1,36,5,9。

2.初次交流

生1:1是36的因數,因為36÷1=36;9也是36的因數,因為36÷9=4。

生2:36也是36的因數,因為1×36=36,所以1和36都是36的因數。

3.嘗試探索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求36的因數,既可以根據除法算式尋找,也可以通過乘法算式尋找。請同學們選擇一種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

4.再次交流

(展示36的因數兩種不同求法的作業)

(1)36÷1=36,36÷2=18,36÷3=12,36÷4=9,36÷6=6。36的因數有1,36,2,18,3,12,4,9,6。

(2)1×36=36,2×18=36,3×12=36,4×9=36,6×6=36。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師:比較兩種不同的求法,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3:我認為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先列出除法或者乘法算式,然后根據算式寫出36所有的因數,這樣,才能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生4:我感覺寫36的因數可以成對地寫,比如像第一種寫法,這樣寫不容易漏寫。

生5:我覺得寫因數還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書寫比較好。

生6:我要補充一點,如果出現兩個數一樣,只要寫一個數。

生7:我發現,只要兩個數相乘得36,那么這兩個數都是36的因數;或者用36除以一個數,如果結果等于另一個數,那么這兩個數也都是36的因數。

師: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求36的因數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問題,真了不起。至于36的因數的書寫格式,一般還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書寫比較好。

5.完成“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求出15和16的所有因數,寫在作業紙上。

6.交流歸納

(PPT出示)

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15的因數有1,3,5,15。

16的因數有1,2,4,8,16。

師:觀察上面幾個例子,你有什么發現?

生1:我發現這幾個數的因數中都有1,并且沒有比1小的數了。

生2:我看到這些數的因數的個數都是有限多的。

生3:我可以肯定一個數最大的因數就是它本身,比如36最大的因數是36,15最大的因數是15,16最大的因數是16。

……

師:是啊,把同學們的觀點歸納一下,我們就得到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PPT出示)就是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36的所有因數的兩次交流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合理性、多樣性,使學生在思考、比較、交流中逐步提升認識,正確把握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p>

四、應用、實踐、拓展

1.質疑樂園

(1)12是倍數,3是因數。 ( )

(2)34的最小倍數是34,最小因數是17。( )

(3)6既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 )

2.應用樂園

(1)乘坐小艇每人應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寫完整嗎?

(2)24個同學表演團體操,把隊伍的排列情況填寫完整。

3.輕松樂園

規則:老師出一個數,你看看自己作業紙上的編號是否符合條件,如果符合,就把作業紙舉起來。(1)我是5,我找我的倍數。(2)我是24,我找我的因數。(3)我是17,我找我的因數。(4)我是1,我找我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