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最早范文
時間:2023-03-20 02:5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霸王別姬最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男兒志》:《男兒志》(電影《少林足球》插曲)作曲:盧冠廷,作詞:劉德華,演唱:劉德華。
3、《精忠報國》:《精忠報國》是歌手屠洪剛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濤作詞,張宏光作曲。收錄在屠洪剛1999年發行的同名專輯《精忠報國》里。歌曲內容反應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戎馬一生,歌頌岳飛精忠報國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
4、《霸王別姬》:《霸王別姬》是中國內地歌手屠洪剛1996年發行的單曲,歌曲由陳濤作詞,馮曉泉作曲,薛瑞光編曲,最早收錄在屠洪剛1996年發行的EP《霸王別姬》中。歌曲日后也成為屠洪剛的代表作品。
篇2
1、參加電影節的中國電影有《紅河谷》《永樂大鐘》《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臺》《月蝕》《我的父親母親》《臥虎藏龍》《霸王別姬》等等。
2、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 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于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文學;跨界;思維
“跨界”源于英文 cross,原意是交叉與滲透。20世紀六七十年代“跨界”一詞在西方藝術界嶄露頭角。這一概念最早產生在汽車設計領域。1957年,福特公司生產了一款設計靈感源自飛機的“跨界”品――埃德賽爾汽車,并在出廠當日創下了6500輛的銷售數字,由此產生“跨界”概念。自此,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都開始提倡“跨界”與“融合”。“跨界”思維在文學研究中同樣重要,可以突破傳統的文學研究方法,擴大文學研究視野。學科間的交叉、研究方法的通用就是一種“跨界”。“跨界”對于文學研究來說,希望能夠在學科交界之處找到理論的新動力。
當代文學創作實踐不斷發展,使得傳統文學的性質和內涵不足以完全涵蓋當代文學創作實績,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概念也顯得越來越模糊,文本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文學的“邊界”難以劃定。每一個作家或者藝術家都有權利根據藝術創作的需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用什么表達藝術的需求,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作家們勇于突破創作常規,進行自覺或不自覺的跨界寫作,這源于他們豐富的藝術積淀和深沉的人生思考,源于他們嚴謹的藝術修養、做人的誠懇和對美的嚴格要求,這種對藝術創作的突破性思考與實踐,顯示了詩性之光。
現代文學之父魯迅在文體越界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故事新編》在文體創造上的獨特性和復雜性。捷克著名漢學家普實克在他那篇著名的《魯迅》一文中認為《故事新編》是魯迅以新的、現代的手法處理歷史題材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結合體。”《故事新編》無論在魯迅一生的創作中,還是在整個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上,都是一個充滿“新”的意義和內涵的文本。對《故事新編》文體的界定,一直以來是文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故事新編》在文體創造上制造了一個特殊的現象,把小說、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體的藝術特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顯現出以雜文筆法寫小說,影射現實生活的奇景,表現出一種明顯的文體跨界現象。“文體跨界”,有的學者也稱為“文體越界”,“所謂的‘文體越界’,如果我們借用巴特的后結構主義理論,那么,它指的是,在一個創作文本中包容了另一種或多種的文體形態或文體片斷。更重要的是,這種包容不單是一種對文體形式的轉用或模擬,而且是帶進了新的思想因素、文化因素和美感因素,它能給讀者以一種更具有創造性、想象性的思維空間。”[1]這種文體跨界不單是一種對文體形式的轉用或模擬,而且體現了作家新的藝術思維方式,體現出新的思想因素、文化因素和美感因素,它能給讀者以一種更具有創造性、想象性的思維空間,激發讀者再創造性的閱讀體驗。
當代文學創作實踐對傳統文學概念的挑戰,導致了當代文學創作呈現出“跨界”的狀態。
當代作家莫言,可以稱得上是當代文壇的一流小說家,然而莫言的成就不僅在小說界,1999年,一部《霸王別姬》引起了強烈反響,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莫言作為劇作家的一面。近年,在北京人藝上演的《我們的荊軻》是莫言繼《霸王別姬》后創作的第二部話劇。它再度證明了莫言跨界的成功。“或許正是由于小說家身份的介入,總體上說,莫言劇作不以結構的精巧取勝,而以展示人物復雜心態和語言的魅力見長。”[2]《我們的荊軻》是作為小說家的莫言在戲劇領域的一次跨界寫作,顯現出若干新的特色,如側重表現人物復雜心理,以及富于文采的臺詞等。這就意味著他為戲劇表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學劇本。《我們的荊軻》與《霸王別姬》可以稱得上是姊妹篇,這兩部劇作不僅在題材方面有某種類似,在語言風格方面也有某種延續。雖然莫言僅創作這兩部劇作,足已奠定莫言在中國當代話劇史上的一席之地。這也證明一個優秀的作家是可以跨越不同領域實現成功。中國現代文壇上享有很高聲譽的作家也都嘗試過跨界創作,在話劇舞臺上展現了自己的風采,如沈從文、徐志摩、馮至、徐圩等。在當代文壇文學大家涉足跨界創作的,除了莫言以外,畢淑敏、劉恒也有劇作問世。
1997年,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詩人小說家叢書”包括,鄒敬之的《騎馬上街的三哥》、韓東的《交叉跑動》、朱文的《大汗淋漓》、海南的《罪惡》、阿堅《正在上道》、葉舟的《第八個是銅像》,這些詩人推出了自己的小說作品,詩人“跨界”成為小說家成為一種“跨界寫作”現象,引起了學界的重視。
對跨界寫作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21世紀以來,龔奎林、王升滿的《小說“反文體”跨界寫作的“建構”與“解構”――墨白小說〈手的十種語言〉解讀》,閆慶梅《文本跨界與詩性敘事――解讀唐晉作品》(《中州大學學報》),楊中舉的《跨界流散寫作:比較文學研究的“重鎮”》(《東方學刊》2007年第2期),吳景明的《跨界寫作:文學的冒險或資本的游戲?》(《光明日報》2012年6月19日第14版),方習文的《論文學產業化與文學跨界發展》(《巢湖學院學報》2014年第1 期),肖瑞峰、劉躍進主編《跨界交流與學科對話:宋代文史青年學者論壇》(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陳建華著《古今與跨界:中國文學文化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張旭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跨界寫作給作家的創作和文學研究都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樣的“跨界”不僅提升了相關文學的審美品質,更打破“陳規”,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2015年,東南大學現代漢詩研究中心學者王珂發表系列論文討論新詩現代性建設研究問題,在《新詩現代性建設要重視詩體》(《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專門把“跨界詩”列為新詩現代性建設的重點建設詩體(即自由詩、格律詩、小詩、長詩、散文詩、圖像詩、網絡詩和跨界詩)之一。翌年,王珂又從“跨界詩”的研究,上升到跨界寫作與跨學科研究的理論高度,《跨界寫作及跨學科研究必須堅持文學本位》(《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6年第1期)2015年10月,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與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舉辦了“紀念新詩誕辰百年:新詩形式建設學術研究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各種藝術形式與詩的交接引發的形式變革,新詩與‘跨文體’寫作”。
“跨界”在當前的文學研究中已越來越為一個熱點現象,這既是文學創作的前進性標志,也是文學研究在新的維領域取得的實踐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鄭家建.“文體越界”與“反文體”寫作――《故事新編》的文體特征[J].魯迅研究月刊,2001,(1).
篇4
關鍵詞:京劇曲牌;聲樂曲牌;器樂曲牌;打擊樂
京劇的曲牌源于昆曲,有的是吸收借鑒地方戲曲或民間音樂逐漸形成與京劇風格一致的曲牌音樂,比如《夜深沉》最早是昆曲《思凡》曲牌中幾個樂句,演變成京劇曲牌后,最早是由譚鑫培先生用于《擊鼓罵曹》后又被梅蘭芳先生排演《霸王別姬》時用于虞姬舞劍場面。因為《夜深沉》曲牌曲調剛勁灑脫、莊重深沉,好似一副氣勢雄偉的古戰場畫卷,此曲用于《擊鼓罵曹》里使人們感覺到名士禰衡的憤恨之聲,而用于《霸王別姬》里,使人為項羽一敗涂地而深感惋惜,《夜深沉》由于特色鮮明節奏感強且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在民間流傳甚廣,更是被中央民族樂團改編為器樂演出曲目。
京劇曲牌的內容非常豐富,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按配器形式劃分,可以分為聲樂曲牌和器樂曲牌兩大類。
聲樂曲牌又稱為“大字牌子”,牌子中帶有唱詞,由眾人齊唱,由嗩吶加鑼鼓伴奏,聲樂牌子共有六十多首,比如[出隊子][風入松][普天樂][泣顏回][醉太平][寄生草][一江風][六么令][神杖兒][八聲甘州歌][五馬江兒水]等等,曲牌大多來自于昆曲,都是用于固定的劇目專用,其中唱詞和劇情是一致的,后被京劇借用過來后多少有些變化,而更多的是與劇情沒有任何關系。
而器樂曲牌沒有唱詞,只有樂器演奏,曲牌也大部分來自昆曲,數量規模都要大于聲樂曲牌和胡琴曲牌等等。比如場面宏大的如升帳、點將、發兵、打獵、巡營、打道、迎送、音樂(尾聲)等,嗩吶曲牌又分為兩種,嗩吶演奏為“清牌子”,加鑼鼓演奏的為“混牌子”舞臺上常用的曲牌有[大開門][工尺上][傍壯臺][一枝花][朝天子][將軍令]等等。
而笛子曲牌和胡琴曲牌多用于過場、打掃、更衣、行禮、宴會、慶賀、祭奠、行路和舞蹈的伴奏,常用的笛子曲牌有[山坡羊][寄生草][春日景和][漢東山][到春來][到夏來][到秋來][到冬來]等,常用的胡琴牌有[小開門][柳青娘][海青歌][八板][八岔][哭皇天][夜深沉][洞房贊][回回曲][哪吒令][鷓鴣天][朝天子]等。
京劇曲牌在京劇音樂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烘托舞臺氣氛,配合演員表演,起到襯托作用,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演奏一首曲子可以使舞臺氣氛發生為劇情所需要的變化,為演奏增添光彩,有些曲牌在特定場合使用如[萬年歡]配合喜慶、宴請場面,[小開門]用于行路,寫信、拜賀、打掃、更衣等場面,[大開門]用于升帳、升堂場面,[傍壯臺]用于氣派較大的擺宴場面,[哭皇天]用于吊唁祭奠場面等等。
京劇曲牌有很大的靈活性,有的曲牌經過變化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意境,但歸根結底,京劇的曲牌主要還是用于配合演員的表演,如[貴妃醉酒]中自始自終都是胡琴曲牌伴奏配合表演,使用了[小開門][傍妝臺][柳搖金]等多支曲牌,構成了一曲連綿不斷的樂章,再如花似錦像[柳搖金]在演奏過程中還要變換調達到五次之多,用于表現楊玉環的醉意。京劇曲牌的演奏有很大的靈活性和相當大的自由度,再配合演員表演,根據場上的需求演奏時間可長可短,可以反復演奏及變換演奏速度,可以隨時停止或者轉入唱腔,而不像歌劇那樣演唱者要受到作曲的曲式結構和時間的制約和束縛,所以京劇曲牌的獨特功能也在于此。
從以上的京劇曲牌簡單介紹來看,京劇音樂豐富多彩而又風格獨特,它的魅力在于唱腔、念白、曲牌和打擊樂又各具體特色,相互聯系和諧統一,京劇音樂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京劇打擊樂與曲牌音樂的音色截然不同,很有氣勢。樂隊武場的樂順各有物色,大鑼鑼音高亢,色彩明亮,小鑼鑼音清朗,鐃鈸音色清脆,堂鼓聲音氣勢雄壯,大堂鼓發音低沉雄厚,這些打擊樂器打擊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多種樂器合理配置,有機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音響效果。
打擊樂的演奏有各種譜式,叫做“鑼鼓經”,簡稱“鑼經”,又叫“鑼鼓點”。京劇里通常使用的鑼鼓點大約有五六十種,各種鑼鼓點都有不同的打法和用途,并已形成固定的形式。
打擊樂是京劇音樂中起主導作用的部分。京劇打擊樂很重要,在京劇演出中具有獨特的功能。打擊樂還用于引導、結束腔,各種板式唱腔的起唱、結束或唱段與唱段之間的銜接、變換都有鑼鼓伴奏,一段唱腔之前要有鑼鼓、意思告訴演員做好準備,同時告訴觀眾即將開唱。開唱結束時也要有鑼鼓收尾,表示已經唱完,就像寫文章,一段寫完了要劃上一個句號。在一段念白開始與結束或大段念白、律白、偶句之間,常有鑼鼓穿插,用以承上啟下。
打擊樂還起著場次、段落轉換,唱、念、做、舞之間相互銜接和統一舞臺節奏的作用,通過鑼鼓把舞臺表演的各個環節貫穿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一出戲從一開始到劇終,都有鑼鼓貫穿其間。根據劇情的要求,演奏相應的鑼鼓音樂,再更換一下臺上桌椅的擺法和桌椅帔的色彩,就表示環境改變了。
另外,鑼鼓也是音樂的半邊天。戲曲表演需要鑼鼓的密切配合,猶如人需要水和空氣一樣。一出戲或一場戲可以沒有一句唱,卻不能沒有打擊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鑼鼓,那就不是京劇了。
篇5
縱然《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春光乍泄》這三部張氏經典都在90年代才面世,但王家衛與陳凱歌的個人情懷怎么結算都是一句話:世界是過去的才美。甚至可以說。港產片拍到今天竟發現路很難走下去――也是因為我們的電影一直都在消費昨天、經營昨天。近期例子莫過于周星馳的《長江七號》。冷眼看著銀幕上的情節、笑點、溫馨、傷感,無一不是似曾相識――是周星馳在懷周星馳的舊。陳可辛的《投名狀》很火,不過它的意念還是來自張徹的《刺馬》。然后,大家都在等著看馮德倫怎樣拍《英雄本色》――不,不是張國榮、周潤發、狄龍版本的重拍,卻是更早的龍剛、蕭芳芳、謝賢版本。
當我們終于接受香港自80年代后已沒有出過巨星的事實,張國榮的不在讓我們更看清楚明星必須擁有的重要條件他要讓我們看見“未來”(欲望)與“過去”(情懷),不能讓我們與“現在”(現實)面對面一太真實容不下幻想的鏡子,肯定不會吸引人站到它面前去“看”自己。
今天多少人感傷張國榮的早逝,即便他們根本不是張的同代人,抑或,正由于他們是在電視或戲院里一次又一次看著不老的張國榮長大,本來的“懷舊”卻成為另一種的“想象”。情形就像詹姆斯,迪恩,毋須活過他所活下去的那個時代,只需認同他的抑悶、孤獨、反叛,我們便好像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是過去了的時代給予大多數人一種心情上的保障(說是消費上的保障也無不可),一如花錢買東西時名牌帶來的安全感一沿著別人的足印走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到底比毫無方向地一直走有安全感。
張國榮給我們的“安全感”,也就是用來忘記不安全的能量,主要來自最古老的好萊塢發明品――華麗(G]amour)。在今天,每個藝人都被時尚“綁票”,被設計“挾持”,這個現象其實始于上世紀的80年代。而那個年代的藝人、明星比今天的有趣和更被懷念,是因為當年的他們只有“精神導師”(例如好萊塢的經典大明星),卻沒有形象指導、保姆和經理人。
現在的藝人不能沒有形象,否則便如沒有衣服穿。但形象值錢,卻是因為它吹彈得破,不堪一擊。當形象就是財富,財富等同名譽,藝人和明星的價值自然在學會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保護別人的心靈――干萬不能因刺激到弱小心靈而招來忌恨。
所以排場豪華的張國榮若還活在今天。他那“比生命還大”(LargerThan Life)的人生態度肯定正中傳媒的下懷。請別忘記他是繼張愛玲后,最早連吃過哪一種牌子的陳皮梅都被狗仔隊在垃圾桶中搜出答案的“明星”。但張國榮能為了適應這種時代而改變自己嗎?我懷疑。
篇6
1.“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請你判斷他屬于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
2.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頂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俗話說:“洪水無情”,在我國遠古時代,曾經發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災難。此時,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消除了水患,造福人民。他是
A.黃帝B.堯C.舜D.禹
4.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A.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B.從中國大陸出去的華人
C.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黃兩部分部落聯盟發展而來
D.炎帝黃帝戰勝了蚩尤
5.下列文學作品以“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的是
A.《三國演義》B.《封神演義》C.《隋唐演義》D.《西游記》
6.“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說明這句話正確的歷史事件是
A.國人*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實行分封制D.盤庚遷都
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為春秋霸主的是
A.晉文公B.齊桓公C.楚莊王D.秦穆公
8.下列事件,成為我國春秋時期農業發展一次革命性標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鐮收割莊稼B.帶木柄的耒耜在農業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D.鐵制農具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
9.下列古錢幣中屬于秦統一后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是
10.秦末農民戰爭中,對*秦朝統治起決定性作用的戰役是
A.長平之戰B.巨鹿之戰C.城濮之戰D.馬陵之戰
11.漢武帝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重視人才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設立太學D.削弱封國勢力
12.衛青、霍去病沉重打擊匈奴的地點是
A.漠北地區B.蒙古草原C.河西走廊D.河套地區
13.“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體現了
A.商鞅變法的精神和原則B.商鞅變法的具體辦法
C.商鞅向奴隸主貴族發出的挑戰D.商鞅向秦國國君立下的保證
14.如果讓你扮演華佗,你應該具有的醫學特長是
①針灸②外科手術③創制“麻沸散”④創制“五禽戲”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馬王堆漢墓帛畫B.秦始皇陵兵馬俑
C.長信宮燈D.四羊方尊
16.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進②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
③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7.下列戰役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官渡之戰②巨鹿之戰③淝水之戰④赤壁之戰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8.北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遷到
A.長安B.洛陽C.開封D.鄴城
19.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A.張仲景——《傷寒雜病論》B.酈道元——《水經注》
C.賈思勰——《齊民要術》D.祖沖之——造紙術
20.“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是后人對哪位書法家作品的稱贊
A.王羲之B.顧愷之C.張擇端D.趙孟頫
二、識圖題(8分)
閱讀“絲綢之路”圖:
請回答:
(1)請你根據地圖說出其主要路線。(4分)
(2)對開通這條路線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誰?(2分)
(3)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何意義?(2分)
三、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5分)
⑴秦朝是我國歷第一個國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規定以大篆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統治,促進文化的發展。()
⑸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南達南海。()
四、連線題(8分)
秦末農民戰爭期間產生了許多成語故事,請你將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線段相連。
成語故事人物或事件
A.指鹿為馬①陳勝.吳廣
B.揭竿而起②趙高
C.約法三章③劉邦
D.項莊舞劍,意在沛公④項羽
E.四面楚歌⑤鴻門宴
F.破釜沉舟⑥巨鹿之戰
G.楚河漢界⑦楚漢之爭
H.霸王別姬
五、材料分析題(39分)
1.閱讀材料“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請回答:
(1)上述內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
(2)這一作品是誰創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時期?(4分)
(3)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懷?(2分)
(4)我國哪個傳統節日和這位詩人有關?這位詩人得到了世界怎樣的認可和評價?(4分)
2.讀右圖,回答問題。
(1)右圖青銅器的名稱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
(2)它在青銅鑄造有什么地位?(2分)
(3)請你想一想,它是用來做什么用的?(2分)
3.秦漢時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躍于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1)秦朝時,哪一項重大建筑工程與匈奴有關?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匈奴的首領稱為什么?(1分)
說出你所知道的兩位匈奴
首領的名字。(4分)
(3)漢武帝時,派兩位大將出擊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抗衡。你能說出這兩位英雄的名字嗎?(4分)
(4)右圖描述的故事家喻戶曉,你能為圖畫命個名嗎?(2分)
圖中描述的事件發生在哪一位皇帝統治時期?(2分)
圖中的主人公的歷史貢獻是什么?(2分)
歷史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
12345678910
BDDCBABCDB
11121314151617181920
BAADBCCBDA
三、判斷題
⑴×⑵×⑶×⑷√⑸√
四、連線題
A②B①C③D⑤E④F⑥G⑦H④
五、材料分析題
1.⑴屈原。《離騷》
⑵戰國末期楚國人。“楚辭”
篇7
關鍵詞:趙季平;影視音樂;藝術魅力
趙季平于1945出生在甘肅平涼,從小就酷愛音樂,后來就讀于西安音樂學院,畢業后到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趙季平最早在電影音樂界嶄露頭角是為電影《黃土地》配樂,并憑借該作品一舉成名。他的成名并非偶然,跟他從小受濃郁的家庭藝術熏陶、擁有扎實的生活根底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是分不開的。他在成為電影作曲家后,創作了不少耳熟能詳、為人稱道的經典作品,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對比研究其這幾年的創作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黃土地》時期,音樂與影片風格一致;二是《紅高粱》時期,音樂完全融入電影,強調突出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三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時期,音樂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
一、影視音樂中濃郁的民族情結
趙季平長期生活在陜西,家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旁。從小耳濡目染,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為其今后創作的作品帶有濃郁的民族藝術奠定了基礎。趙季平自我評價是從民族民間音樂創作中走出來的人,他覺得越是民族的就越該是世界的,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創作發揚民族文化的音樂作品,也贏得了世界的廣泛認可,成為中國目前在電影音樂界獲獎次數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趙季平憑借著自己長期積累的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突破了音樂在進入電影后的限制,在與陳凱歌、張藝謀合作為《黃土地》《紅高粱》配樂成功后,又先后與30多位導演合作為不同風格、題材的影視作品進行配樂創作。他始終秉承著“藝不壓身貴在學習,藝無常規貴在創新”的信念走遍各地,積累不同的民族元素,為其創作作品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他說:“作曲家必須思維開闊,不能太匠氣,很多看來不起眼的東西,積累多了,總有用的時候,有時用好了,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好漢歌》的誕生便源于趙季平平時的有心積累。在創作《好漢歌》之前,他已經為《水滸》創作兩首中規中矩的歌了,一首是由唱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另一首是《公道在人間》。寫完之后,趙季平覺得應該還需要一首火爆野性的歌曲來反映梁山好漢們聚義造反的精神。他反復琢磨,回憶之前在山東采風的旋律,順口就蹦出了一句“說走咱就走”的山東方言,以此為靈感,不久后便譜寫出了《好漢歌》這么一首完美體現了梁山好漢們豪情的經典音樂作品。
二、在影視音樂中融進戲曲元素
趙季平從小就愛看豫劇,在他眼中豫東和魯西的音調都差不多,在《好漢歌》的創作過程中,他也借鑒了山東地方小調《鋸大缸》,順利寫成了《好漢歌》的曲調,這首歌經由劉歡演唱之后,紅遍全國,在民間廣為傳唱。在為《大紅燈籠高高掛》配樂時,趙季平特地雪天奔赴山西拍攝現場,回西安后感冒了,發燒躺在床上,而腦子里全是音樂,京劇《西皮流水》的旋律揮之不去。他突發奇想,將音樂造成一個循環圈,伴隨女聲哼鳴,透出一股鬼氣,告訴人們,在舊中國的女人們都逃脫不了這個歸宿。影片開場是京劇打擊音樂,緊接著開場的鑼鼓聲將觀眾帶入劇情。隨著戲劇矛盾的展開,一步步揭開封建社會深宅大院里的悲劇人生,令觀眾也沉浸在一種令人窒息的悲傷之中。趙季平先生的高超之處便在于通過音樂渲染影片的藝術氛圍,運用戲曲元素,演繹了大院里人生如戲的悲歡離合。
三、采用民族特色樂器,賦予音樂新的時代氣息
趙季平的音樂一直給人以氣象萬千的感覺,他的音樂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是鑼、鼓、簫、笛、板胡、京胡、琵琶等,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趙季平對各種民族藝術樂器的包容。趙季平在使用民族樂器主奏的同時,大膽融入西方電聲樂器元素,在令觀眾耳目一新的同時,賦予了民族音樂新的時代氣息,也將中國的特色音樂展現給全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的音樂。
四、結語
趙季平先生作為一名作曲家完美地將音樂藝術與電影藝術相結合,在表現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又不失現代元素,成為當代影視音樂創作者紛紛崇拜和效仿的對象。
參考文獻:
[1]陳曉鵬.趙季平音樂作品創作風格研究[J].大舞臺,2013(08).
[2]張燕群.趙季平影視音樂成功因素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09).
篇8
[關鍵詞]趙季平;電影音樂;作用;認可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鋼琴伴奏與多媒體輔助應用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編號:2013C043)。
趙季平以其卓越的電影音樂創作成就成為我國當代作曲家中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電影音樂是體現趙季平創作天賦和特色的重要領域,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濃濃的中國味道,展現著動聽的中國旋律。民族性被稱為趙季平音樂的靈魂。同時它的音樂也深深觸及了中華民族的靈魂,成為中國民族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民族元素的審美功能在趙季平電影音樂創作中被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同時他對民族精神和民族音樂的把握使他大膽調整自己的藝術結構,與電影情節和電影藝術搭配得天衣無縫。音樂結合著情節給觀眾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一、貫穿始終的民族音樂情結
趙季平電影音樂創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音樂中蘊涵的深深的民族特征。中國幾千年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淀對他的創作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他也在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創作出具有鮮明中國特征而且廣為大眾贊賞的電影音樂。他多部電影音樂作品數次在國際性的電影節上獲得大獎,贏得了世界各國作曲家和電影人的認可。這就驗證了趙季平創作道路的正確性,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趙季平獲得國際認可的根源也在于他深深的民族音樂情結。他對民族音樂的癡迷與熱烈的追求成就了他在作曲界的國際地位。從趙季平的創作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離不開民族音樂的影子。例如他的第一部電影音樂作品《黃土地》,這部電影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趙季平承擔音樂創作。電影中穿插著一首《女兒歌》,這首歌曲第一次展現了趙季平深厚的作曲功底和獨特的藝術感覺。而且這首歌也是趙季平音樂民族性的最早體現,在這首歌中他充分吸取陜北民歌的曲調和旋律,經過曲風的處理和配樂的修飾之后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具有鮮明西北特征的電影歌曲。歌曲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成功借鑒和加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以至于當時的人們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這是由當代人創作出來的新歌,而以為是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經典陜北民歌。由此可見,趙季平在電影音樂創作中對民族元素把握之深,運用之熟。
在張藝謀的經典電影《紅高粱》中,趙季平的配樂更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電影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我奶奶”嫁給了李大頭,可是結婚的當天晚上李大頭就死了,這事兒可能是“我爺爺”干的,一個有力的印證就是“我奶奶”也就是電影中的九兒,在回娘家省親的時候,半路上受到了“我爺爺”的劫持,電影中“我爺爺”抱著九兒在高粱地里狂奔出好幾里地,當他踩倒了一片高粱地,而九兒也準備接受他的野合時,電影中響起了一段至今叫人難以忘懷的音樂。這段音樂出自趙季平之手,是用30支嗩吶、4支笙和1面中國大鼓表現出來的,這種強大的表現力正好契合了電影主題中想表達的那個年代人們豪放而又原始的生命力。將這部電影的主題完整地、恰當地表達出來,而用的樂器只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普通樂器,這些極為常見的民族元素在趙季平手中產生了神奇的音樂效果,成為電影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這兩部電影都反映了趙季平在電影音樂創作中對民族音樂的運用和他堅持民族性創作理念的成功。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中國中西方文化激蕩的環境中,沒有對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可和堅定的民族立場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如今無論是在音樂理論界還是創作實踐環境中西方音樂理論和創作都占據主流。而趙季平的音樂創作以及他本人對民族音樂的堅持,屢次獲得世界認可,這是值得其他中國藝術家學習和反思的。
二、戲曲音樂對趙季平創作的影響
趙季平自幼年時期就受戲曲環境熏陶,在他成長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的戲曲樣式,尤其是京劇。他在從事電影音樂創作之前,曾對京劇進行過系統而又全面的研究。這對他以后的創作生涯產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充分釋放出來,影片中的音樂以京胡和女聲為主。根據情節的變化和人物遭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音樂,給影片增添了濃厚的民族音樂氛圍。例如影片中的四太太頌蓮,命運凄苦,遭遇悲慘,趙季平為她設計的音樂也是如泣如訴的女聲,而當得知小雁死去的消息之后影片中頓時響起了撕心裂肺的京胡,音樂凄慘悲涼,讓人忍不住落淚。
篇9
1.“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請你判斷他屬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2.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C.山頂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俗話說:“洪水無情”,在我國遠古時代,曾經發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災難。此時,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消除了水患,造福人民。他是A.黃帝 B.堯 C.舜 D.禹4.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A.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 B.從中國大陸出去的華人C.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黃兩部分部落聯盟發展而來 D.炎帝黃帝戰勝了蚩尤5.下列文學作品以“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的是A.《三國演義》 B.《封神演義》 C.《隋唐演義》 D.《西游記》6.“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說明這句話正確的歷史事件是A.國人*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C.實行分封制 D.盤庚遷都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為春秋霸主的是A.晉文公 B.齊桓公 C.楚莊王 D.秦穆公8.下列事件,成為我國春秋時期農業發展一次革命性標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鐮收割莊稼 B.帶木柄的耒耜在農業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 D.鐵制農具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9.下列古錢幣中屬于秦統一后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是
10.秦末農民戰爭中,對*秦朝統治起決定性作用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城濮之戰 D.馬陵之戰11.漢武帝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重視人才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設立太學 D.削弱封國勢力12.衛青、霍去病沉重打擊匈奴的地點是A.漠北地區 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地區13.“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體現了 A.商鞅變法的精神和原則 B.商鞅變法的具體辦法 C.商鞅向奴隸主貴族發出的挑戰 D.商鞅向秦國國君立下的保證14.如果讓你扮演華佗,你應該具有的醫學特長是①針灸 ②外科手術 ③創制“麻沸散” ④創制“五禽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馬王堆漢墓帛畫 B.秦始皇陵兵馬俑 C.長信宮燈 D.四羊方尊 16.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是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進 ②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③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7.下列戰役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官渡之戰 ②巨鹿之戰 ③淝水之戰 ④赤壁之戰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8.北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遷到A.長安 B.洛陽 C.開封 D.鄴城19.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A.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B.酈道元——《水經注》C.賈思勰——《齊民要術》 D.祖沖之——造紙術20.“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是后人對哪位書法家作品的稱贊A.王羲之 B.顧愷之 C.張擇端 D.趙孟頫二、識圖題(8分)閱讀“絲綢之路”圖:請回答:(1)請你根據地圖說出其主要路線。(4分)
(2)對開通這條路線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誰? (2分)(3)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何意義?(2分) 三、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5分)⑴秦朝是我國歷第一個國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規定以大篆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統治,促進文化的發展。( )⑸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南達南海。( )四、連線題(8分)秦末農民戰爭期間產生了許多成語故事,請你將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線段相連。 成語故事 人物或事件A.指鹿為馬 ① 陳勝.吳廣B.揭竿而起 ② 趙高C. 約法三章 ③ 劉邦D.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④ 項羽E. 四面楚歌 ⑤ 鴻門宴F. 破釜沉舟 ⑥ 巨鹿之戰G. 楚河漢界 ⑦ 楚漢之爭H. 霸王別姬 五、材料分析題(39分)1.閱讀材料“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請回答:(1)上述內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
(2)這一作品是誰創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時期?(4分) (3)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懷?(2分)(4)我國哪個傳統節日和這位詩人有關?這位詩人得到了世界怎樣的認可和評價?(4分) 2.讀右圖,回答問題。(1)右圖青銅器的名稱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 (2)它在青銅鑄造有什么地位?(2分) (3)請你想一想,它是用來做什么用的?(2分) 3. 秦漢時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躍于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1)秦朝時,哪一項重大建筑工程與匈奴有關?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匈奴的首領稱為什么?(1分)說出你所知道的兩位匈奴首領的名字。(4分)(3)漢武帝時,派兩位大將出擊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抗衡。你能說出這兩位英雄的名字嗎?(4分)(4)右圖描述的故事家喻戶曉,你能為圖畫命個名嗎?(2分)圖中描述的事件發生在哪一位皇帝統治時期?(2分)圖中的主人公的歷史貢獻是什么?(2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D C B A B C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A D B C C B D A 三、判斷題 ⑴× ⑵× ⑶× ⑷√ ⑸√四、連線題A ② B ① C ③ D ⑤ E ④ F ⑥ G ⑦ H④五、材料分析題1.⑴屈原。《離騷》⑵戰國末期楚國人。“楚辭”⑶表達了作者憂國居民的一種愛國情懷。⑷端節節。評為世界文化名人。
篇10
“明星”一詞是大家對喜愛的公眾人物冠以崇拜之情的昵稱,它泛指一切具有廣泛知名度并帶給社會正能量的人,其中又細分為歌星、影星、球星等等。目前,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娛樂大多集中在看電視和電影,所以影視劇的明星自然更深入人心,很多演員因為深受喜愛成為影視劇的收視保障。在收獲名利之后,很多“星”又重返話劇舞臺,對于他們自己來說這是“充電”、“進修”的一個過程。戲劇舞臺上的表演,沒有了鏡頭的組接,沒有了蒙太奇的渲染,沒有了配音演員的幫腔,無論是身形手法還是臺詞說唱都要面面俱到,沒有一個能逃過觀眾的眼睛和耳朵,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功底扎實過硬,舞臺上的演出既是挑戰也是鍛煉。對于戲劇市場來說,明星的加盟讓戲劇舞臺更具吸引力,“星效應”讓人們重新走進劇場,這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明星話劇最早出現在20世紀的90年代。那時因為受到影視產業迅猛發展的強大沖擊,大量的舞臺演員和觀眾都被拉進了電視電影的大潮之中,中國話劇的演出市場一度出現了蕭條景象。在危險與機遇并存的時刻,明星開始登上話劇的舞臺,明星話劇的萌芽伴隨著商業戲劇而出現。1994年,《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在北京上演,當時被炒得大紅大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選用了演藝明星史可出任主演。這部劇是商業戲劇發展的源頭之一。除此之外,鄭錚、姜文等影視明星陸續回歸戲劇舞臺,分別演出了《情感操練》、《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等話劇。此后,雷恪生出演了《老頑固》,陳佩斯出演了《托兒》,葛優出演了《希望長安》,肖雄出演了《霸王別姬》,袁泉、陳數分別出演了《簡愛》,張凱麗、張豐毅出演了《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呂麗萍、孫海英出演了《培爾金特》,黃磊、孫莉出演了《暗戀桃花源》,眾多影視明星在戲劇舞臺上紛紛亮相,為觀眾奉獻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劇目,為戲劇演出市場的繁榮貢獻了力量。
如今,像濮存昕、陳道明、何冰、楊立新、梁冠華、宋丹丹、徐帆、吳剛、馮遠征、袁泉、辛柏青、秦海璐、朱媛媛、陶虹、胡軍、黃渤等在影視圈里“大紅大紫”的實力派演員,當他們出現在戲劇舞臺上,無論是為了追求藝術還是鍛煉自我,都為戲劇演出帶來了巨大的票房號召力。由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執導的一部時長達8個小時的史詩級話劇《如夢之夢》,用強大明星陣容讓《如夢之夢》在大陸聲名鵲起,除了影視界紅人許晴、張靜初,胡歌等,更有音樂界的李宇春參加演出。這些明星讓眾多粉絲對這個話劇產生了濃厚興趣,《如夢之夢》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時都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景象。再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喜劇《喜劇的憂傷》,因為有陳道明的加盟,18場演出票不僅提前10天售罄,還創下了400多萬元的票房神話。
明星對戲劇的貢獻,不只體現在名角的加盟,有名氣的編劇和導演也能為戲劇演出的票房加一針強心劑。近年來,無論是已經演了千場的《戀愛的犀牛》還是已經演了二十多年的《暗戀桃花源》,無論是臺灣導演賴聲川的《寶島一村》還是香港導演林奕華的《賈寶玉》,無論是孟京輝導演的根據余華小說改編的《活著》還是田沁鑫導演的根據老舍名著改編的《四世同堂》,無論是《茶館》、《雷雨》這樣年年常演的老戲還是《窩頭會館》、《喜劇的憂傷》、《甲子園》、《天鵝之歌》、《論煙草有害》等一連串的新創大戲,每個劇目的上演都是既叫好又叫座,一票難求,充分顯示出了名編、名導、名演的精品話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巨大魅力和價值。
明星加盟戲劇,為戲劇市場帶來了高票房,這是可喜的局勢。對于營銷方來說,明星能吸引眼球,提升票房,從而得到經濟上的高收益;對于編劇和導演等主創人員來說,明星能吸引到更多的關注,提升作品的知名度,從而為以后的創作增強信心;對于頂著“星”光環的表演者來說,在戲劇舞臺上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面對觀眾的表演是讓自己追求藝術的心回歸和凈化的過程;對于觀眾來說,能與自己喜愛的明星在劇場里近距離接觸,絕對是一種奇妙的藝術享受。然而,在我們喜上眉梢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星效應”帶給戲劇的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而不是簡單“明星 + 戲劇”的粗制濫造。一部好的戲劇作品,劇本是關鍵,
“星”的光環只能讓好的更好,卻不能讓差的變好。如果劇本粗制濫造,即使找明星做噱頭,仍然會以失敗而告終,明星不是長勝王牌。同時,找明星加盟戲劇作品也要從“適合”的角度出發,并不是所有帶著“星”光環的演員都能勝任角色。如果明星演員的舞臺表演水平太低,觀眾不會只為“星”買賬,最后必定還是以票房慘淡收場。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全方位配合,它的魅力,不應是曇花一現的視聽享受,而應是值得讓人長久回味的思想與藝術價值。
戲劇市場里的“星效應”,不光體現在明星回歸戲劇舞臺為票房帶來的一個又一個神話,還體現在戲劇舞臺上的造“星”過程。戲劇事業之所以不景氣,一方面是觀眾遠離劇場,戲劇市場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就是戲劇人才逐漸流失,很多人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放棄喜愛的舞臺,或者是很多年輕人在舞臺上看不到希望從而紛紛轉行。雖然我們嘆息,但是在社會大潮的壓力下,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人才流失。
如今,戲劇舞臺上的實力派演員們也有了出頭之日。僅舉一例。現如今,古裝情景喜劇《龍門鏢局》正在熱播,這是繼廣受喜愛的《武林外傳》之后寧財神的又一力作。該劇里的主人公除影視明星外,都是話劇舞臺上的實力演員。這與早前話劇演員因市場低糜轉行影視業不同,這幾位話劇演員都是如今話劇舞臺上深受喜愛的“星”,在這個基礎上走上了影視道路,拓寬了自己的演藝事業。像郭京飛和錢芳,在《龍門鏢局》里分別飾演陸三金和邱瓔珞。他們二人曾合作演出過多部話劇,像由寧財神編劇、何念執導的“愛情三部曲”——話劇《武林外傳》、《羅密歐與祝英臺》、《21克拉》,多年的巡回演出,得到了廣泛好評。舞臺上,二人配合默契,表演張弛有度,情感拿捏到位。在多年的努力后,話劇舞臺上的“王子”逐漸在電視熒屏上嶄露頭角。話劇舞臺上的成功讓喜愛話劇的人認識了郭京飛和錢芳,電視劇中的演繹,讓全國的觀眾認識了他們,這是一個從“星”到“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