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22:3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蘇教版小學語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成語教學;教學方式;教學環節

成語是經過廣泛的運用和長時間的歷史沉淀形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推行成語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在歷史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積累。由于成語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推廣成語教學可以開闊小學生的文化視野和知識面。文章主要從興趣教學、教學環節兩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從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分析

從小學生學習語文成語的環節來看可以從讀、寫、用三個大的環節進行說明,因為在用的環節包括閱讀、說兩個小的學習過程。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應該注意在教學方面的加強對小學生的興趣培養,因為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小學語文成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最開始接觸成語的時候要先讓小學生學會讀。在讀成語方面盡量達到朗朗上口、有詩韻的效果。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其學習成語的興趣,還可以同時鍛煉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造句寫作方面的學習應用。

第二,在學習過程中強化小學生用手寫成語的能力這個階段要讓其理解、記憶、領悟成語的意義。尤其是許多有著豐富藝術內涵的成語,對于這些成語,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讓小學生觀看與此類成語相關的圖片或者是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與成語相關的圖畫,這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在學習成語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其在理解、記憶、領悟等過程中的學習效果,甚至還可以提高其藝術欣賞能力。

二、從教學環節方面進行分析

從小學語文教學環節方面來說,要在堅持立足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采用集中教學和分散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來教學。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在平時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和每個單元的復習過程中都會有一些成語的學習任務。把課文學習過程中成語和單元復習里面的成語做適當的調配。主要是學習進度和學習成語數量上的調配。這樣就可以減輕小學生學習成語的難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其學習效率。

篇2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放松心境,準備上課

二、吟誦詩歌,做好銜接

指名背誦有關“送別”的詩篇。

三、回味生活,再現情景。

欣賞音樂《長亭送別》,在《長亭送別》的音樂聲中,學生回顧生活中與親人、朋友離別的情景,適時導入新課。

四、讀詩導入,揭題設疑

⒈“人生自古傷離別。”楊柳依依,長江岸邊,說一聲再見,道一聲珍重,其中夾雜著多少無奈。剛才大家吟誦了不少有關送別的詩歌,下面我們就來看這一首由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3.自讀古詩,試說詩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指名交流。

5.談話激趣:學貴有疑。讓我們打開課文,它文中包詩,對這首詩作了較好的擴展和闡釋,我想通過認真讀了課文后,不需要老師講,同學們自己就明白了。

6.(媒體出示課題)黃鶴樓送別,讀題質疑——誰與誰送別?

什么時候?怎樣送別?黃鶴樓在哪兒?……

7.(媒體播放錄象)黃鶴樓的簡介。過渡:那么在這俯臨長江、飛檐臨空的黃鶴樓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五、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1.出示朗讀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朗讀方式認真讀課文,遇到你喜歡讀的或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弄明白課文寫了誰與誰在哪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交流板書(李白孟浩然)

4.出示第一小節,范讀,(畫面顯示)。

5.(多媒體突出)“餞行”,齊讀,聯系生活,說說“餞行”的意思。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鋼筆描紅。

2.積累送別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詞語,讀一讀: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依依惜別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譽滿天下 浩浩蕩蕩 永世不絕

二、精讀課文,引導探究

1.過渡:在這大好的季節里,景色美如畫,可李白卻要為好友孟浩然餞行,他們是怎樣揮灑滿腔的離別情的呢?

讓我們進一步研讀,到課文中去領略和感受吧!

2.出示閱讀要求:

(1)仔細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們此時的心情可以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用“——”線劃出;

(2)與同桌一起品讀所劃的語句,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生研讀課文,品位語言。

4.交流探討,適時評價。

師: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

學生交流(板書 :依依惜別之情),出示相應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⑴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⑵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引讀: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生接讀)

⑶指導朗讀這句話。(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繼續談朗讀體會。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⑴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⑶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⑷交流。(指導: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⑸指導朗讀。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

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⒉根據回答出示句子: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⑴指導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誰?

⑵“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在課文中就是指……生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⑶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⑷指導朗讀。

3.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多媒體出示話別畫面)

(1)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指導:注意他們的動作,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2)指名表演,引導評價。

三、激情渲染,大膽想象

⒈引讀第四小節。出示: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友人)

……(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

……(生接讀)。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

四、理解古詩,體會別情

1.(過渡)為好朋友送別,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動,他把滿腔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出示古詩及要求):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讀一讀這膾炙人口的詩,找一找與文中與詩意相符的語句,連起來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2.指名學生口述詩意。

3.(配樂)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詩所蘊涵的依依惜別之情。配樂朗讀,品讀體會。

五、作業

(多媒體出示):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課文的理解。

篇3

關鍵詞: 蘇教版 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通過對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技能的培養,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對小學生個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從多方面強化對口語交際的教學創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主題方向的偏離

在當前的一些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師主觀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緊扣口語教學主題,在口語訓練中偏離主題,交際技巧、交際方法、交際策略、交際心理的過程運用偏離教學實際的需要,造成學生主題認識的模糊,不能實實在在地掌握相應的知識結構,對于口語交際學習只是一種盲目、機械化的表達和學習,沒有實現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提升。

2.教學行為缺乏創新

在當前的小學口語交際中,有些教師受考試成績的制約,過于追求應試教育的結果,對于口語交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創造性地使用蘇教版口語交際教材,不重視交際習慣、交際目標的整體實現。譬如,在教學《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說清好與不好的理由。學生通過交際,能更全面地分析問題。但是農村孩子很少過生日,更談不上請客吃飯,所以他們往往無話可說,更沒有交際的興趣,從而降低學生口語交際學習的興趣,影響整體知識的學習力度。

3.互動性教學存在不足

在小學口語交際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整體參與還存在一定的迷糊認識,指導也不夠,尤其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整個口語交際缺乏一定的教學互動性。整個教學過程中呈現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多是一人說,眾人聽,語言信息呈單向傳遞狀態,思想交流、思維碰撞較少。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雙向的交流,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人說一句,那人說一句等,也沒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的語言都沒有內在的聯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互。沒有互動和合作,口語交際就失去了它的本質屬性。

4.評價機制的相對模糊

在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中,沒有相對鮮明的評價機制,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偶見于課堂上隨意的、模糊的、憑整體印象的評價。而現今考試的指揮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為語文口語交際不考試,不評價,老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所以許多老師覺得在此方面再累也白搭,學生則認為自己天天使用母語,可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然習得,不必費神去學,再加上考試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中。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側重點和注意點

1.交際目標的設定

小學口語交際是一項綜合技能的全面運用,離不開整體目標的設定。從當前的教學側重點來看,口語交際要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與整體表現,在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及口語訓練中找到更多的知識亮點,將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背課文、背成語、被句子中解脫出來,采用活動方式的綜合應用,將每一項口語交際的目標運用到綜合教學的實踐之中,尤其是細化每一個口語交際的側重點,構建素質化的教育模式。因此,強化口語交際的目標教學是一個重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發展目標與交際目標的實現,根據不同年段目標,結合口語交際的話題,形成具體的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

2.自主探究空間的綜合運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會針對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細觀察,并且提出問題;針對所探究的問題,形成簡單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收集基本的信息、數據,運用信息和數據對問題做出簡單合理的解釋或回答。我們必須真正把學習的自由、權利、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條件去自主探究,去真正實現自我發現和發展。如在教學《小白兔運南瓜》一課時,就“小白兔會用什么辦法將南瓜運回家”這個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組內討論辦法,然后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種辦法,編一個小故事,看看誰編得最合理,辦法最好。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形成情感交流的方式,學生相互之間將優美的句子進行閱讀、理解,教師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有情感的朗讀。此時此刻,學生紛紛發言,躍躍欲試,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氛圍,使課堂上產生融洽的師生情感,積極的情緒體驗,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能力的發揮方面達到最佳狀態。

三、加強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的教學模式

1.細化不同梯度的教學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尤其是在綜合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細化方面,將不同的目標展示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并融入蘇教版教材的實際內容,在突出主題的前提下,注重不同知識點的融合教育。從整體的梯度教學來看,第一個梯度要關注學生在學會說普通話、復述討論故事情節、交談討論表達態度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上有一定的進步,采用講故事、轉述故事等方式,形成口語交際的初步運用。第二個梯度是關注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培養,主要培養學生在交談、傾聽、請教等方面的口語運用能力,全面理解他人講話的整體意思,并進行詳細的講述等多方面的能力培養。第三個梯度是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及知識融合,突出對小學生在尊重、感恩、理解、即興發言等多方面的表達,形成自我思索的語言組織能力,能抓住語言要點,形成口語交際的綜合管理方式。

2.興趣引導的整體活動能力

在口語交際教學的活動開展中,通過教師巧妙組織,從課堂教學開始抓,采用示范引導等方式,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模擬示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活動的實施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等,并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譬如,在開展《童年的游戲》這一實踐活動時,組織學生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進行調查,各小組按自己的方案開展活動,確定不同的調查形式和目的。讓學生在活動開展中,一方面按已有分工去完成,另一方面,將有相類問題的小組進行合作,互相補充完善調查結果。這樣學生在相互合作中便感受到力量,增強自信,更好地融入到生動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之中。

3.注重習慣與修養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養成良好口語交際習慣的同時,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因此,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言語與非言語的復合行為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我能力強化的標準下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形成自主、自信、自強的優秀品質,實現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同時,將口語交際活動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運用效果,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自然、體會自然界的神奇之處,并觀察社會、做好生活方面的知識積累,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在日常行為方面的修養,增強學生使用口語交際的個性魅力。譬如,在教學《說話要注意姿勢》這一課時,通過情境圖展示三種不同的姿勢表現,告訴學生,圖畫中所描繪的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經歷過、體驗過的,有利于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要學習的內容建立起新的聯系,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評價內容的多樣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構建全面化的評價機制,充分利用評價激勵的功能,進一步開發學生交際的潛能。在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口語交際的信心,在多元評價中推進學生口語交際的發展。在具體的運用中,可以采用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重視形成性評價,評價重點不僅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且包含學生在口語運用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探究欲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更加鮮活地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四、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尤其是要突出口語交際的啟智效果,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小學生的童趣表現中強化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學習與使用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力量,激活心中的學習熱潮,增強口語交際的整體效果,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整體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少云.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2).

篇4

關鍵詞: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語言文字;使用;不規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353-01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是2001年開始在全國發行的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全國的使用量、影響力上都有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時由于江蘇教育質量的含金量很大,所以江蘇教材說是全國教材改革的風向標一點都不為過。本人從事小學教學多年,對本省的教材一直很關注。從一開始的試水,到現在的基本形成自己獨特的教材體例安排。近年來,我省中小學生在漢字聽寫大賽上的優秀表現,正是蘇教版小學教材在規范使用語言文字上的最好佐證。

一、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1、規范的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基本要求

從小培養小學生的正確理解掌握和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學教育階段基本任務之一,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基本要求。小學語文課本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里邊有大量的字、詞、句的教學,進行教學的前提就是要保證這些課本中的語言規范是否規范使用。如果是教材中都出現有明顯的語言文字不規范的問題,那么就是教給學生錯誤性的知識,這個比學生自己犯的錯誤還要嚴重,因為學生自己犯的錯誤還可以進行改正,這個語文課本中出現語言文字不規范使用的情況,教給了學生,學生可能還不知道是有錯誤的,這個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就不利了。所以要重視小學教科書中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要運用一些符合小學生成長發展特點的語言文字等。

2、規范的語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今后的發展

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語言文字的學習不僅僅是這一種內容的學習,還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息息相關,因為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是這些能力的基礎,只有從小就認真打好了基礎,才會有利于今后的發展。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小學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語言文字材料的學習、訓練,在認知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實際的操作訓練。所以小學語文課本語言文字規范性的使用非常重要。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

1、不注重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詞語使用的教學

雖然在小學階段交給學生的知識都是以淺顯的、基礎性的為主,但在教學中也應對一些知識進行適當的補充、拓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對于小學中高段年級的教學來說。所以在小學語文課本上語言文字的教學中就要對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詞語進行適當的補充,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不同之處。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關聯詞語教學中,當講到蘇教版的課文時,里邊往往會出現一些例如像“無論……都……”與“不論……都……”的關聯詞組,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往往就一筆帶過,或者直接說這兩種關聯詞語是可以直接換用的,既沒有探究課文中使用得是否恰當,也沒有進一步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細微區別,給學生帶來一種認知上的誤區,認為只要是這兩種關聯詞語都是可以對換的,這就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2、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課后一些語言文字方面的練習題中有明顯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現象

小學語文課本的課后練習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內容,課本后面的練習題的語言文字使用得規范非常重要,但往往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課后練習題中出現一些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現象。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小學語文《課本補充習題》的參考答案中出現有“渾濁咆哮”、“千年”等的搭配,這明顯是不夠規范的。

3、在低年級階段的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一些注音問題

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包括了字詞的注音的規范性,注音甚至是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基礎,如果在字詞的注音都出現問題了,那么就會影響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對“葡萄”一詞標注為原調,但在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明確注為輕聲,小學課本中與《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規定出現沖突,這就說明小學語文課本中存在一些注音的問題,注音使用不夠規范,也就是語言文字使用不夠規范。

三、改進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不規范語言文字問題的主要途徑

1、首先教師要明確了解語言文字規范使用的相關規定

語文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有相關的規定,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首先就要了解相關的規定,掌握語言文字規范使用的相關知識,只有這樣,在備課或者在課堂教學中遇到課本有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情況也能及時知道、指出,尋找正確的教學方式;同時,當有學生問相關的問題或者發現學生有使用不規范的情況時也能及時指出并幫助改正過來。

2、在課本教學中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網絡上一些不規范語言文字使用的影響

教師在小學階段語言文字的教學是潛移默化式的,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自身的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非常重要。在課堂課文的教學當中,要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網絡上一些不規范語言文字使用的影響,例如在課文中說出現“再見”,或者在課堂結束時與學生說“拜拜”時,不能直接跟學生說“88”,或者把“88”寫在或打在課件上,這是不利于學生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的。

參考文獻:

[1] 曹國軍.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不規范語言文字問題的商榷[J]. 教學與管理. 2015(02)

篇5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愛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學中,應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積累”。把閱讀與口語交際聯系起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飽脹”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進行自主、個性化的閱讀;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掌握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難點

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與荷花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謎語激趣

(1)課件出示:“一個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學生猜謎。(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3)教師播放荷花視頻,學生欣賞。(4)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理清課文線索,潛心品讀

(1)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學生回答)(2)教師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并板書:聞、看、想。(3)師抓住這三條線索,引領學生學習。①“作者聞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師板書:一陣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師板書:荷葉、荷花。(4)學習描寫荷葉的句子。①課件出示(圖文并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玉的大圓盤。“挨挨擠擠、碧綠和大圓盤說明什么?”②生回答,師板書:葉――多、綠、大(5)學習描寫荷花的句子。①課件出示(圖文并茂):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②體會荷花三種不同的姿勢。師板書:才開、全開、沒開。③理解“冒”“飽脹”“破裂”這幾個詞。讓生上臺表演這幾個動作。④課件演示荷花冒出來、飽脹、破裂這幾個動作。⑤指名讀書,其余學生合上書,用心傾聽,邊聽邊想象畫面。⑥根據板畫背誦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讀,讀中想像,學習第4小節

過渡:聽著聽著,想著想著,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樂背誦第四自然段,美嗎?想讀嗎?那就美美地讀吧,可愛的荷花仙子們。

(1)指名個別讀。(配樂朗讀,其他學生隨音樂翩翩起舞)。(2)數人齊讀,邊聽邊配以動作。(3)語言訓練:蜻蜓蜻蜓,你剛才跟荷花仙子說什么啦?小魚小魚,你剛才跟荷花仙子說什么啦?還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兒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說些什么嗎?(4)熟讀成誦。

4.挖掘文旨,實踐中求發展

過渡: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你知道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嗎?

(1)說說畫家是誰?(生回答,師板書:畫家是大自然)。(2)展示數幅各色荷花圖片,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好辦法來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學生交流。

5.總結課文

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欣賞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歡荷花,老師喜歡荷花,你們也喜歡荷花,這說明了我們大家都熱愛大自然。

6.拓展練習

站在荷花池邊,假如你是小導游,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會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詩人,你會寫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荷花聞 一陣清香

看葉:多、綠、大

花:才開、全開、沒開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學反思

《荷花》這篇課文主要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荷花的感情,從體味優美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對荷花的喜愛之情。課后筆者仔細回顧了這節課的過程,學生之所以能夠很快走進文本把自己的收獲展示出來,在這兩點上做得比較好:

1.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為前提

筆者在“看荷花”一節的教學上花了較多的精力,是為了讓學生對荷花的美有所感知,從而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鮮明的表象。這樣,才能運用這些表象展開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

篇6

設計意圖:利用“畫一畫、說一說”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靜下心來細細讀好文字,感受丹頂鶴顏色的特點;通過為丹頂鶴涂色,并依圖說一說的表達方式,達到初步梳理文字,激發學生表達興趣,構建丹頂鶴總體形象的學習目標。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認真,你們的眼前一定出現了美麗的丹頂鶴。借助課文內容,為丹頂鶴涂上的顏色。

師:帶著你的畫來給我們說說丹頂鶴美麗的樣子。

生(指著自己的畫):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十分好看。

課堂觀察結果:舉手人次:8人,表達人次1人;學生表達效果:能用書中的語言表達,不夠自信;師生交流方式:師生互動式。

二、“看一看,練一練”教學實錄

設計意圖:利用媒體創設丹頂鶴高雅活動的場景,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受丹頂鶴的姿態美。鼓勵學生在視頻觀察中捕捉生動的畫面,借助課文中的句式學習表達,力求做到表達生動,吸引人。促進學生對課外生動詞匯的積累。

視頻播放丹頂鶴的美妙活動

師:丹頂鶴時而默默靜立,時而悠閑散步,時而翩翩起舞,還有的在奔跑追逐……丹頂鶴不論做什么動作,都那么的高貴優雅,這就是“高雅”!誰來讀好這句話?

生朗讀: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師:剛才我們在視頻中看到丹頂鶴許多美妙的動作,它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生:丹頂鶴有的在飛翔。

生:丹頂鶴有的在唱歌。

生:丹頂鶴有的在奔跑。

生:丹頂鶴還有的在散步。

生:丹頂鶴有的在引吭高歌,還有的在展翅飛翔。

生:丹頂鶴有的在引吭高歌,還有的在奔跑追逐。

師:你還能想象出那些視頻上沒有看到的丹頂鶴的樣子?

生:丹頂鶴有的在尋找食物,還有的在引吭高歌。

生:丹頂鶴有的在水邊漫步,還有的在開心地嬉戲。

課堂觀察結果: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舉手人次:23人,表達人數8人;學生表達效果:表達準確、用詞豐富4人,能按問題要求回答4人;師生交流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師:剛才我們是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方式說了丹頂鶴不同的姿態,我們還可以學著書中的句式說一說:丹頂鶴不論是在(),還是在(),都顯得那么高雅。

(四人小組合作練習)

生: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生: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翩翩起舞,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生: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悠閑散步,還是在天上唱歌玩耍,都顯得那么高雅。

生:丹頂鶴不論是在水邊尋找食物,還是在天上引吭高歌,都顯得那么高雅。

生: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奔跑追逐,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活躍。

……

師:丹頂鶴還有許多美妙的動作,如追跑著,玩鬧著,叫(生:追逐嬉戲)

靜靜地站著(生:默默靜立)

頭靠頭說悄悄話(生:竊竊私語)

同學們回去后還可以多搜集一些生動的詞匯,多注意積累,相信大家可以更生動的表現丹頂鶴的美妙姿態。

課堂觀察結果: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舉手人次:52人 ,表達人數12人;學生表達效果:表達生動、引發師生共鳴2人,表達準確、用詞豐富7人,表達較完整,較流暢2人,表達與問題匹配1人;師生交流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想一想,說一說”教學實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與收集的資料,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整合加工材料,使用材料自主表達的能力。

師:為什么將這里稱為丹頂鶴的第二故鄉?你能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來說一說嗎?

生:丹頂鶴的第一故鄉在黑龍江,每年冬天它們就要飛到江蘇鹽城來過冬,這里就成了丹頂鶴的第二故鄉。

師:聽說我們有的同學的故鄉就在江蘇鹽城,能給我們具體說說嗎?

篇7

關鍵詞:語文 教材 古代 送別詩

“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時人們會產生迥異的特殊感慨。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評》中指出:“唐人好詩,多在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因此歷代的文人墨客抒發離別之情的詩作很多,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名篇。在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大約有五首古代的送別詩,本文主要分析這些送別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并對相關內容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送別詩的內容

同為古代送別詩,不同詩人筆下抒寫的內容是不同的,從中反映出其特殊的感情體驗與人生體悟。下面我將從詩歌選用的景物、抒發的情感以及其中蘊含的美好祝愿三方面對送別詩的內容進行研究。

1.對送別的景物與環境的描寫

在離別這樣一個特殊的情境中,詩人往往會借助身邊的事物或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達到意在言外的效果。同時,由于詩人對事物的感知以及創作特色的不同,他們選用的景物也會有所差別。

有的古代送別詩的景物和環境于水路、水邊有關,李白就善于在離別時攝取眼前的流水,移情并寄情于流水。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上冊)一詩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出蜀不久,便結識了孟浩然。孟浩然將要去廣陵,他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李白選用了“孤帆”、“長江”、“天際”等景物,此皆詩人遠望的景色,寫出友人別后的情境,正如后人所說“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在言外。”長江向天邊流去,詩人對朋友的牽掛也隨江水一起流向天際[1]。由此可見,景是情的體現,不同景物的選用表現出詩人離別中復雜特殊的情感。

2.抒發依依不舍與眷戀之情

雖說這些詩人作詩時選取的景物不同,使得作品風格迥異或是自成一派,但也都脫離不了性情中人的隊伍。其送別詩中所蘊的朋友情誼從詩詞中溢出,對友人的不舍之情或直露不掖,或委婉曲折,使人感慨。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級下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直觀看來,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然而詩人意不在景,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此外,我們能夠在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級上冊)中感受到一種詩意的離別;也能夠從李白的《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看到他在送別族叔李云時的那份不舍。

3.對友人的由衷贊美與美好祝愿

離別時分,文人多傷感之情,而有時,詩人們心胸又是那樣地豁達,他們反客為主,勸慰友人。在《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中,“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一句值得我們關注。東漢時學者稱東觀(政府的藏書機構)為道家蓬萊山,這里用“蓬萊文章”借指漢代文章。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建安風骨”,其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提及“小謝”(即謝I)詩清新秀發的風格。而李白在此提及,是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并、稱許李云,表達了對族叔李云的由衷贊美。[2]王勃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年級上冊)中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詩人在臨別前勸慰友人:不要像一般兒女一樣傷感,只要你我心音相通,為真知己,即便身各天涯,不是也像身居相鄰一樣嗎?詩人的豁達、豪邁之情從其對友人的勸慰語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同時也寄予了一份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愿[3]。同樣的,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級下冊)中末句“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對荷花極盡贊美之詞,看似寫景,實則以荷花喻友人,委婉表達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愿。

二.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送別詩的藝術

除了古代送別詩中的內容,這些詩的藝術表現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部分。如詩中現實主義是如何體現的,每首詩的藝術結構又是如何,以及詩人采用的寫作手法等問題都是需要探討的,下面我將來具體談談。

1.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與多變的藝術結構

古代詩詞的創作,詩人多采取現實主義的寫實方法對身邊的景與自身的情進行渲染描寫。而在古代的送別詩中,更是不缺現實主義的運用。現實主義詩歌指的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這一類型的詩歌作品。一般說來,這類詩歌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形象的典型性與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

在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這些古代的送別詩,大都描寫出了與友人送別時的場面,都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中,岑參以對邊塞壯麗雪景的描寫作為典型的環境,而雪中送別又表現出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包括前文提到詩人往往會借助身邊的事物或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達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景物的選用也是現實主義的一種體現。這些都是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別詩中大都使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人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真實經歷和現實生活。

在藝術結構上,我們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與《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為例,分析送別詩的三種不同結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的結構是先景后情。詩歌前十句寫送別前的雪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一句中一個“愁”字寫出了詩人為友人的長途跋涉而產生的擔憂之情,為轉入寫送別作鋪墊。以下八句再轉寫送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上冊)是情景交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是以景結尾,比較含蓄,啟發讀者想像品味。此外,同樣是李白所作的《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這首餞別詩,如歌如訴,感情跌宕起伏,充分體現了詩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懷才不遇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態。隨著詩人情感的變化,全詩在結構上也有了大跨度的跳躍,其寫法與前兩首詩差別很大。

2.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的多樣使得作品的語言風格不同,不同的作者有著各自擅長的寫作手法。

在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古代送別詩中,詩人多是采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來創作。我們可以從詩人對送別的景物與環境的描寫中能夠看出這一點。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上冊)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也運用了虛實結合,前半句送別是實景,后半句想象揚州的美景是虛寫。而李白另一首送別詩《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運用了生動奇特的動作描寫,多樣的寫作手法使得送別詩各有各的亮點。此外,有的詩歌還使用了白描的寫作手法。

3.多樣的修辭藝術

李白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經常采用想象、夸張、比喻等修辭豐富自己的詩歌內容。在情感強烈的《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中就用了奇特的比喻:“抽刀斷水水更流”本是生活中的現象,現在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這個比喻富有創造性。由于這一比喻源于眼前之景,合乎心中之情,因此讀來也感到是自然天成。

而與李白相比,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則以一“奇”字開創新意。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在這首詩中,詩人還在“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一句中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此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級下冊)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運用了大膽的夸張。

4.古體近體兼具的詩歌形式

形式,即體式,指詩歌的語言結構的組合方式,它是為內容服務的,有時奇妙的形式能夠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有助于讀者理解詩意、加深印象。

詩歌有古體詩、近體詩之分,而近體詩又分為律詩與絕句。古體詩的寫作相對自由,格律上沒有嚴格限制,能夠讓詩人盡情發揮,體現出了音樂美,而近體詩格律非常嚴格,講究平仄,富含節奏美。在蘇教版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古代送別詩的詩歌形式包含了這兩種形式。古體詩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八年級下冊),近體詩有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級上冊)以及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上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級下冊)。

三.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送別詩的教學方法

有人這樣來評價古詩文教學:“古詩詞教學必須確立這樣兩個基本點:固守語文本體,披文得意,緣意學文;顯現古詩詞以言造象、立象盡意的本色。”[4]以此結合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送別詩特點,我們認為可以運用以下三種方法開展相關教學。

1.創設情境法

古代詩歌大都是富含意境之美的,而送別詩寫的是離愁別緒。其中有送別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復雜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意境氛圍就通過詩人的筆觸營造了出來。在古代送別詩教學中,我們可以重點放在創設與詩的感情基調一致的情景中來。結合多媒體幻燈片,我們可以通過音樂、圖畫以及語言的渲染讓學生們把握全詩的整體基調,再讓學生誦讀,體會詩歌發生的情境,并融入到詩歌創設的意境中去。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使學生理解詩歌大意。通過多媒體幻燈片投影出邊塞白雪皚皚景象的圖片,結合離別之樂,引入本課的教學。隨后讓學生自由誦讀,誦讀是為了促進讀者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在課堂上采用誦讀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教學文本的感知和理解,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5]。但在此之前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送別的現場。教學中需要預設,但這種預設最好是在對文本整體把握基礎上提煉出一個簡單而根本性的問題,而教學的生成需要自然而豐富,這中間離不開教師恰切的點撥與高效的歸納。簡單而根本的預設應該能清晰地指出目標,同時又能給學生留有揮灑個性的生成空間[6]。

2.聯想訓練法

中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識得古字,懂得其意,更要借助聯想和想象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詩意,感悟詩韻。一是借助詩中提供的相關物象發揮聯想和想象,二是突破詩的有限形式的限制發揮聯想和想象。

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上冊)為例,詩中本就運用了想象的手法,可以借此拓展,煙花三月的揚州會是如何的吸引人呢?讓學生試用優美的詞句將想象的畫面展現出來。這樣做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得以活化。在學生交流后,輔以課件展示詩中美景,讓學生感到真實且不空洞的美麗,為學生入情入境奠定了基礎。

3.知識延伸法

古詩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一項瑰寶具有相當豐富的內涵,在語文教學中對古詩也是相當的重視。所以可以借古詩教學的機會,通過知識延伸法加強學生對古詩的感悟、發現、理解、表達等綜合能力,不局限于教材,使學生靈活地掌握課內外知識以得到相應發展。

我們可以加強學生古今知識的延伸拓展,古代送別詩與現代送別題材的詩歌可以放在一起體悟學習。對于古代送別詩,其中包含很多典型的意象,但比較固定。而現代的送別主題詩歌中,意象的把握可能呈現出跳躍的趨勢。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級上冊)與席慕蓉的現代詩《渡口》相結合,同樣于水邊送別,比較兩者的差異,對比分析古今送別詩,這樣將古代與現代詩歌知識聯系起來分析。

總之,送別詩是在古代詩歌中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分支,以上我們通過對它們的內容、藝術結構與相關教學方法的分析,對教材中選用的古代送別詩篇目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體悟到古代送別詩的美妙之處,做到真正掌握。并由此提醒學生應當珍惜友誼與人倫親情,擁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1]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86年

[2]俞平伯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494頁

[3]劉吉美:《送別詩的多樣情懷》,《文學教育》(下),2010年,第1期

[4]施茂枝:《古詩詞教學的兩個基本點》,《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5]夏崢嶸、胡根林:《誦讀是詩意的啟蒙》,《中學語文教學》,2013年,第6期

篇8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不斷轉換過程中,教學方式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對人才的培養方面上,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合作精神。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這樣即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又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本文針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為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現狀分析

面對社會各界對于小學教育科學改革高度關注的社會現狀,為了更好地進行小學教育的科學改革,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歡迎。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環境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法,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通過彼此合作、溝通交流的方式,實現學生對于語文教材中知識點的掌握,達到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提高、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的目的。通過調查顯示,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眾多便利,但是在實際的合作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在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學習的本質。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往往會只注重教學的形式而忽略的課堂的本質。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面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直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合作學習,這種做法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也違背了合作學習的本質和初衷。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教師缺乏對于合作學習深刻認識和指導能力,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只注重討論結果,從而忽視合作過程的問題,造成蘇教版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個別優秀學生談論,其他學生不參與的現象,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師未能切實把握合作學習的切入點,對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知識點分布掌握不夠清晰。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材料豐富多彩,在教學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打亂教師的教學節奏,給合作學習的開展造成一定的困難。另外在教學中,教師存在不能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切入點,不能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關于教材知識點的合作探討、學習,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不能有效調節學生合作討論時間等問題。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措施

1.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進行小學生的語文授課時,教師要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多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小學生還處于人生中懵懂階段,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十分貪玩,教師就利用學生貪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語文知識,在講故事以及做游戲等環節中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使得養成樂于參與的學習習慣。比如在教師教育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小組,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組認識的漢字多并給予獎勵,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并形成動力不斷進行語文學習,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2.教師要正確把握開展語文合作學習的時機。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課堂有著正確的認識,認識到課堂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引導,避免忽略本質的情況發生,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學生在對課文的閱讀過程中,對于其段落之間的深意往往不能夠領悟出來,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從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中,自主發掘其深意,起到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又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目的。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的課文時,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和題目“第一朵杏花”的含義,這時就可以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們放飛思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真正理解“第一朵杏花”的含義。

3.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優化師生合作環節,保障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為學生制定出真正適合學生學習的合作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合作學習還有利于師生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便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便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共同建立有利于語文學習的學習環境,使得師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共同提高,保證學生的語文學習進度。

四、結束語

篇9

一、 按《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把下列字母排列起來。

K A F X C Y J H

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寫漢字。

yú gē yàn huǒzhuīzhú dài tì rónɡyìpán xuán

( )( )( )( )( )( )

yě jú dào liú shén zhōu yán jiū tái jiē nòng zāng

( )( )( )( )( )(   )

lín jū nán wàng xiāo chú nóng lǜ xiào liǎn

( )( )( )( )( )

三、比一比,再組詞

苗( )較(   )京(   )級( )

描( )郊(   )涼(   )吸( )

渴( )頂( )刻( )爐( )

喝( )領( )該( )蘆( )

四、 補充成語:

雁過( )( ) 天朗( )( )  水( )渠( )

(  )( )似 箭( )( )之行  始于( )( )

五、 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羽毛 (   )地說  一(  )翅膀

( )的小羊 (   )地跳  一()石橋

( )的大山 (   )地寫  一(   )桌子

六、照樣子,寫詞語。

一( 只 )船 ( 認真 )地書寫 ( 開心 )的小鳥

一( )肉 ( )地朗讀 ( )的歌曲

( 捉 )小魚 月亮像( 小船 )

( )電腦 星星像( )

七、加偏旁,組詞。

八、把下面的詞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標點。

1.小溪 山腳 流 繞著 一條 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 學生 學校 不是 他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 小剛 你 鄰居 的 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照樣子,寫句子。

例: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1、你怎么會把書丟掉呢?

2、我怎么會打小弟弟呢?

例:我愛老師。 我愛媽媽。

我愛老師和媽媽。

1、大禹仔細觀察水流。 大禹仔細觀察地形。

2、書包里有文具盒。 書包里有語文書。

例:我家旁邊有個池塘。

我家旁邊有個(大大的)池塘。

1、小金魚在水里游來游去。

( )的小金魚在水里游來游去。

2、公園里有許多荷花。

公園里有許多( )的荷花。

3、小河在我家門前流過。

( )的小河在我家門前流過。

十、課文內容填空。

1、床前_________,疑是_________霜。舉頭__________,低頭_________

2、2001年7月13日晚上,_______申奧成功的喜訊_________傳到,_____

就沸騰了。

4、歌聲會________走進_________,看到小溪流淌的_________。歌聲會把___________您帶回_________,想起往日_________的_________。

5、踮起________,走進__________,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______窗前。

十一、將下列錯亂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在括號里寫上序號。

( ) 夏天,向日葵開花了,金燦燦的。

(   ) 沒過幾天,嫩嫩的小芽就鉆出地面。

( ) 春天,我把葵花籽埋在黑乎乎的泥土里。

(   ) 向日葵越長越高,我得抬頭來看它。

( ) 種子在地里悄悄地發芽。

( ) 秋天,向日葵的籽成熟了,一顆顆真飽滿。

十二、閱讀短文,完成下面練習。

(一)

夏夜,靜悄悄的。花兒睡了,小草睡了,樹木睡了。

水池里,睡蓮花閉(bì)上了美麗的眼睛。綠綠的葉子上,停著一只蜻(qīnɡ )蜓(tínɡ),像一架小飛機停在機場上。

池邊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xī)蟀(shuài)在彈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彎了眉,星星眨著調皮的眼睛。風兒輕輕地吹著。

螢火蟲提著小燈籠,在空中飛呀,飛呀,一閃一閃……

夏天的夜晚多美啊!

1、這篇短文共有( )個自然段,請標上序號。

2、文中出現的動物有( )、( )、( )、( )。

3、用 “ ” 劃出寫“天上”的句子。

4、劃“_______” 的這句話中,小飛機指_________,機場指_________。

(二)

我長高了

鞋子小了,褲子短了,媽媽說我長高了,全家拍手笑了。

腳長大了,人長高了,明天我上學,不讓媽媽送了。

1、這首小詩共有 句話。

2、用“因為……所以……”來回答問題。

明天上學,為什么不用媽媽送了?

八、看圖寫話。

篇10

zhí wù qīng qì qíng

( ) ( )水 ( )車 心( )

2、我會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上“∨”。(4分)

(1)媽媽答應我,在花園里種( zhǒng zhòng )一棵葡萄。

(2)今天沒(méi mò)有下雨,我們可以到公園玩。

(3)我的愛好( hǎo hào )很廣泛。

(4)聽到這個消息,她興( xīng xìng)奮極了。

3、我會照樣子,把加點字和正確讀音連起來。(3分)

liǎn niǎn yín yíng hù fù

笑臉 歡迎 保護

二、 字、詞(38分)

1、我會比一比,組成詞語。(8分)

晴( ) 季( ) 直( ) 住( )

睛( ) 李( ) 植( ) 往( )

2、照樣子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2分)

蟲:__螞___ __蟻___ 犭:_______ _______ 女:______ ______

3、按要求把字寫在田字格里。(4分)

晶 做 念 眾 莊 似 望 迎

上下結構 : 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中右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包圍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 品字形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會按查字典要求填空。(4分)

要查的字 部 首 再查幾畫 音 節 組 詞

5、我會照樣子,連一連。(4分)

莊嚴的 花朵 挖 籃球

燦爛的 國歌 打 野菜

鮮艷的 陽光 過 電影

雄壯的 儀式 看 馬路

6、我會照樣子積累詞語。(6分)

例1: 一條魚 一條條魚 (1)一本書 _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_____

例2: 金黃 金黃金黃的 (1)雪白 ___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3:仔細 仔仔細細 (1)開心 (2)

7、把詞語補充完整。(3分)

( )心致志 聚精( )( ) 自強不( )

8、選一選,填一填。(4分)

坐 做 作 座

小明( )在( )位上,認真地( )( )業。

9、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3分)

好——( ) 苦——( ) 粗 心——( )

三、句子。(14分)

1、填一填,把句子補充完整。(2分)

(1)他是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我家門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樣子改句子。(2分)

例:小牛吃了地里的菜。 小牛把地里的菜吃了。

(1)一條小河擋住了他的去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師送給我一朵小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會按課文填空。(6分)

(1)、天蒼蒼,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飛流直下____________, 疑是銀河落____________。

(3)、老牛說河水很____________,松鼠說河水很____________。

4、給句子加上標點。(4分)

(1)、你的漂亮很裙子 (2)、好朋友小明跑到哪里去了

(3)、夜深了 老師快休息吧

四、開心閱讀(8分,每小題2分。)

鴨子和白鵝請客

春天到了,河里的冰化了,樹枝、枯草也長出了嫩芽。

鴨子在一條河里碰見白鵝,他們很高興,在河里游來游去。白鵝說:“鴨子,我找到好吃的東西了,請你到我家做客吧!”

鴨子來到白鵝家里,看到許多草根和鮮嫩的草芽,鴨子想:白鵝真小氣,只準備了草根和草芽,連一點葷菜都沒有。他嘟著嘴,很不高興地走了。

第二天,鴨子準備了田螺、泥鰍,也請白鵝到自己家里來吃飯。

白鵝來到鴨子家,看了看這些吃的,搖搖頭,說:“我只愛吃草根、草芽,這些葷菜你留著自己吃吧!

(1)這篇短文有( )個自然段。

(2)文中的故事發生在_________(季節),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