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0 17:1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夢想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I stood up to look around, when a gentle hand touched my shoulder. I turned around to find wrinkled, little old lady beaming up at me with smile that lit up her entire being. She said, "Hi handsome. My name is Rose. I'm 87 years old. Can I give you a hug?" I laughed and enthusiastically responded, "Of course you may!", and she gave me a giant squeeze. "Why are you in college at such a young, innocent age?" I asked. She jokingly replied, "I'm here to meet a rich husband, get married, have a couple of kids..." "No seriously," I asked. I was curious what may have motivated her to be taking on this challenge at her age.
"I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a college education and now I'm getting one!" she told me. After class we walked to the student union building and shared a chocolate milkshake(奶昔). We became instant friends. Every day for the next three months we would leave class together and talk nonstop. I was always mesmerized1(著迷的) listening to this "time machine" as she shared her wisdom and experience with m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year, Rose became a campus icon2 and she easily made friends wherever she went. She loved to dress up and she reveled in the attention bestowed3(使用,授予) upon her from the other students. She was living it up.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we invited Rose to speak at our football banquet(宴會,盛宴). I'll never forget what she taught us. She was introduced and stepped up to the podium. As she began to deliver her prepared speech, she dropped her 3 x 5 cards on the floor. Frustrated4 and a little embarrassed, she leaned into the microphone and simply said, "I'm sorry I'm so jittery5. I gave up beer for Lent and this whiskey is killing6 me! I'll never get my speech back in order, so let me just tell you what I know."
As we laughed, she cleared her throat and began,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only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We have so many people walking around who are dead and don't even know it!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If you are 19 years old and lie in bed for one full year and don't do one productive thing, you will turn 20 years old. If I am 87 years old and stay in bed for a year and never do anything, I will turn 88." "Anybody can grow OLDER. That doesn't take any talent or ability. The idea is to grow up by always finding the opportunity in change. Have no regrets.
The elderly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 no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fear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She concluded her speech by courageously7 singing "The Rose." She challenged each of us to study the lyrics8 and live them out in our daily lives. At the year's end Rose finished the college degree she had begun all those years ago.
篇2
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能成真。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現在的一切都是為將來的夢想編織翅膀,讓夢想在現實中展翅高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由于自己對詩歌沒有太多興趣,除了“道聽途說”一些關于詩人的逸事之外,也就再無更多關注。但是,最近幾年有兩件事,讓我開始重新閱讀王小妮的一些文字。
一件事情,是偶然讀到了王小妮的散文《安放一一關于我們生存背景的札記》,詩人用素樸的文字和濃烈的情感去關注社會中“邊緣人”的生存與靈魂。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新近出版的《上課記》,這是她從“詩人”到“教師”身份轉變后的一本教學札記。
在這里,有王小妮的“教師夢”以及她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生身上發現的“有趣的部分”。有初為人師的新鮮感,也有作為老師在面對時代與學生時的無可奈何,用她自己的話說:“在高校做了6年老師,上了6年的課,我相信做一個好老師并不難,真正的問題遠比做一個好老師復雜得多。”
作為“77級”大學生,王小妮當老師后,感觸最深的是,在“與時俱進”的時代風潮中,今天的大學生已經遠和她當年做學生時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在她們讀書的時候,大學生和校園是時代的“先鋒”,他們引領著“時代潮流”,是“精神的尖頂鋒刃,是真希望所在”,而今天的大學生卻“被死死地套進了現今的大學這人生游戲的重要一環”。
王小妮教的是影視文學專業的寫作課,在她的學生中,70%以上是“鄉村少年”,他們大都家境貧困,多數人沒進過影院。個人境況與專業間的“錯位:或許會讓他們感到自卑,但是,王小妮以詩人的“經驗”鼓勵他們,“你的全部鄉村經驗就是你自己的寶庫,那里面才有你自己的獨到發現,你自己可能創造的全部故事和詩意,只有它是你的,別人編造不出來。”
這些學生似乎理解不了王小妮的“苦口婆心”,或者是他們根本就不贊同王小妮的說法。他們不留戀鄉村生活的“詩意”,或許在鄉村里,生活的窘困根本讓他們無暇去品味其中的“詩意”。他們急切地想告別“鄉土”,他們渴望融入到都市生活中的“繁華”與“時尚”。“鄉土”和“都市”間的縫隙,既預示著他們可以跨越的“夢想”,也藏匿著他們全部的“焦慮”。
在時代的躍進和價值的流轉中,對待同樣的事情,今天的學生已然與筆者讀書時候迥然不同,可能與王小妮讀書時更加不同了吧。今天的學生把“考試”看得無比重要,僅以筆者自己的感受為例,12年前,我與《上課記》中的同學們大體同齡,我們那個時候總體而言,是不太在乎“成績”,分數高了當然好,低了也無所謂。而今天,“分數”不僅標示著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意味著各種評獎評優的榮譽,更有直接的物質利益獎學金,乃至關涉“前途”的保研。種種利益和前途的關聯,讓“考試”在今天變得無比重要,面對“考試”,學生高度“重視”,就像王小妮說的那樣,在考場上,“上課鈴一響,下面奮筆疾書。度過了這學期絕對安靜,絕對鴉雀無聲的40分鐘。鈴再響,有人看表,有人擦涂,有人翻來翻去再三核對,都舍不得把那張作業交上來。”
篇4
本來我研究得津津有味,但看到后來,我居然有點臉紅。
這倒不是因為我臉皮薄,而是因為我發現:古人在戶外約會、戀愛時居然排隊。有一個古代藝術作品叫“覓夫”,表現的場景是一位婉約動人的女子,儀態萬方地坐在樹下,男子們排隊向她求愛,表達思慕之情。
這不禁讓人感慨,先人們真是講秩序,連這種事都排隊。再想想我們今天的馬路,你爭我搶,甚至大打出手,又覺得慚愧。
我上中學的時候,曾經以為大學里會排隊;我坐公交的時候,以為地鐵會排隊;我在小城市的時候,以為大城市會排隊,結果我都錯了。在平時生活中,我因為不會擠、不會搶,幾乎到了生存艱難的境地。
比如在醫院,有時候很難看上病,因為凡是不叫號的醫院,往往總是有一堆人圍在醫生面前,隨時準備搶奪上一個病人留下的板凳。別的病人看鼻子、看嘴巴,他們圍在邊上看;別人看皰疹、看楊梅瘡,他們也圍在邊上看。
這讓我很慌張,不知道自己該不該也圍上去。如果去圍,我實在不想旁觀人家的鼻腔、口腔或皰疹、楊梅瘡;不去圍的話,我又怕自己可能永遠看不上病。所以脆不上醫院,哪怕下巴掉了,也在家里運功療傷了事。
在有些超市買菜,我也很害怕買蔬菜和水果,因為總是過不了秤。那里經常不排隊,總是有一窩人圍著,四五只手同時把菜往秤上放。有的阿姨或大叔能隔著兩三個人把卷心菜搶先拍到秤上,像是喬丹和科比隔著人扣籃。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沒有車,隨即就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自己永遠打不上車,因為后面的人會走到你前面去打,前面的人又會走到更前面去打,大家你走一段,我走一段,估計要從江西走到延安才能打到車。
即便運氣湊巧,一輛車正好停在我面前下客,我也經常打不上,因為會有一群人沖上來,扒車身、抓車門、呼朋喚友殺入車中。我沒法和他們搶――如果對方是女人,肯定不好意思和她搶;如果是男人,67kg的我多半打不過,不敢和他搶。
所以我只有自己買車,以避免走到延安打車,每年還得交2000塊的路橋費――哦對了我在重慶。
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這里:一個曾經連求愛都排隊的古老國度,現在連馬路都過不去了,走在人行道上,直行、左轉不讓也就罷了,連右轉也不讓,總之就是不能讓。
我唯一解氣的機會,是在下飛機的時候。只要飛機剛停穩,他們就必定一窩蜂擠在過道里,一個個目光呆滯地站著,忽左忽右地別著頭,以躲避旁人呼出的口氣,站10分鐘、20分鐘。這時我才可以安然地坐著,猥瑣地想:孫賊,擠,讓你們擠。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許多武俠小說都告訴我:世界本來是可以很美好的,都是被搶成這個樣子的。
小說《連城訣》里,幾十個江湖高手發現了一座大金佛,就一窩蜂去搶,結果全部被毒死了――原來金佛身上被涂了毒藥。
他們要是能排個隊、成立個金佛分配工作組,講究點秩序,被毒死的人肯定會少一點,哪怕先被毒藥撂倒幾個,后來的人總會發現金佛有毒,洗洗更健康。
還有《笑傲江湖》里,一群高手中了岳不群的計,被關在了一個山洞里。要是大家平心靜氣商量一下,搞好秩序,齊心協力,總有出去的辦法。
結果是當他們發現有地道后,立刻變成了一窩蜂,“你推我擁”“擠在地道口邊”,繼而干脆人人抽刀子亂砍,結果大家都互相剁成了老干媽。
其實,凡事講點秩序、排個隊,既安全又有效率。以我個人的經驗,除了搖號、買經濟適用房之類的極端情況,只要大家排了隊,按秩序來,哪怕隊伍看起來長一點,終究會很快輪到你的。
曾經有人問:你想住在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我的回答就是:懂得排隊的城市。我不能拿諸如美國、日本等來比較,我深知洋人里也有不守規矩的,也很理解有些讀者比較敏感,不愛聽外國的月亮圓。但我拿古人來打比方總是可以的。
篇5
1、雪十郎,歌名:誰。
2、歌詞:
誰的苦酒敬月光,誰的真心喂豺狼,誰的夢想在流浪,誰的青春不迷茫,誰把熱血染殘陽,誰把詩集裝行囊,誰把汗水熬成湯,誰把腳掌磨成鋼,誰是我,我是誰,時光變成了盜賊,驚擾少年英雄夢,掠走天真和無畏,愛過誰,恨過誰,我們錯過誰和誰,歲月猶如東流水,鮮衣怒馬追不回,誰的苦酒敬月光,誰的真心喂豺狼,誰的夢想在流浪,誰的青春不迷茫,誰把熱血染殘陽,誰把詩集裝行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關鍵詞】 師源性心理影響 學生個體成長 身心健康 教育觀念
師源性心理影響是指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品質的影響作用。師源性心理影響在方式上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在性質上分為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師源性心理得益”和消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師源性心理傷害”。在影響和伴隨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活動中,引發師源性心理影響的因素很多,如: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行為方式以及由教師影響下的班集體氛圍等,都會對學生個體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同性質、不同深度的影響,產生促進或阻礙甚至傷害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通過各種途徑、方式發現和反思教育活動中學生個體可能受到的消極師源性心理影響,有利于教師不斷反思、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觀念意識與行為方式,自覺減少或避免不當的教育觀念與行為可能帶給學生的消極心理影響,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活動過程更具科學性,對學生個體的身心成長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促進意義。
1 問題的呈現
本文所要借助的反思途徑是一個小學二年級女學生小玲的夢。通過釋夢這種心理咨詢方法,小玲的夢境內容呈現出她所在的現實教育環境對她的身心所產生的消極影響,體現出小玲的現實心理問題及其在教育環境中的源頭。通過這個夢,可以進一步讓我們感受到,師源性心理影響在學生個體身心發展中的深刻作用,感受到提升教育觀念、優化教育行為、努力發揮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 小玲夢中的情境。小玲在連續的一段時間內,經常會在半夜里壓抑地哭醒。她在這段時間里夢到幾乎一樣的情景,在夢中自己是一個警察,后面有一個人在不停地追趕著她,于是她拼命地奔跑……終于,她好不容易跑到了一個地方,卻看到她的犯人坐在那里吃著各種香噴噴的食品,喝著各種飲料,自由地玩,而她卻在不停地拖地、掃地,干著各種活……
1.2 小玲夢境發生時的現實學習、生活背景。小玲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很差,每次考試都會扯班級的后腿,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挖苦。一次考試后,老師在她的卷子上寫到“你是咱們年級最差的學生”,并不斷指責、抱怨小玲一點也沒有上進心,不知羞恥,不自重等。還有一次,因為小玲不會回答問題,老師掐紫了小玲脖子一側的皮膚……而且,在班級中,老師所偏愛的那些學習好的學生經常欺負、捉弄小玲,其他的孩子則會跟著起哄等等。
1.3 對小玲夢境的分析。小玲夢境中的內容雖然是對現實“變形”后的體現,但通過結合小玲在學校中的生活、學習實際,并加以科學的心理分析解釋,就不難發現她所受到的師源性心理傷害。
1.3.1 小玲夢見自己被人追著不停地奔跑,所呈現出來的負性情緒狀態,是她所受到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集中體現之一。造成小玲這種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的恰恰是來自現實環境中的師源性心理傷害。這些直接的及間接的引發師源性心理傷害的因素,都使小玲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學校、老師、同學形成了緊張、擔心、害怕等情緒體驗。
1.3.2 心理傷害的一種反抗。警察是現實社會生活中權威、尊嚴的代表之一。小玲夢見自己是警察,表明小玲內心深處有著強烈的上進心,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并向往、渴望實現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小玲通過這種方式,充分流露出對老師給予自己的消極評價的不滿和反抗。在現實學習、生活中,來自老師的消極評價如“不求上進、不知羞恥”等,讓小玲感到萬分委屈、難過。小玲只能在屢次的夢境中流露出對老師消極評價的不認同,流露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求。
1.3.3 小玲夢見她是警察,她的犯人坐在那里吃著、喝著、玩著,而她卻在不停地干活,拖地、掃地等等,這又生動地宣泄出她內心對所受到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委屈與不滿。小玲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卻無法實現,在委屈、不滿之余,只能羨慕、嫉妒甚至怨恨那些老師偏愛的同學。如果這種不良的情緒情感體驗長期得不到正確的關注、引導,會影響到小玲對老師、同學、班集體、學校的情感、態度和看法,影響到小玲的正常人際交往等。小玲夢見犯人吃、喝、玩,而自己卻委屈地干活,在焦急、難受中哭醒,也表明了安全感、歸屬感以及愛在小玲現實學習、生活中的缺失。從某種程度來講,小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愛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同等重要的。
1.3.4 案例中,當問及小玲是否知道誰在夢中追趕自己的時候,小玲說不知道。這又體現出,小學階段蘊含著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的極大可能性。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在情感上對權威人物如老師具有強烈的依賴感,對獲得權威人物認可懷有迫切的需要,對獲得權威人物的關愛抱有極大的希望。小玲在夢中也不愿直接暴露給自己身心帶來傷害的人,這意味著小玲仍然不想承認老師對自己的傷害。小學低年級階段,師源性心理影響對學生個體的身心成長具有深遠作用的同時,也比高年級階段蘊含著更多的積極轉變的機會與可能性。
2 本案帶來的反思
教育理念是指導教師選擇教育方法、教育行為的前提,是決定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要對學生發揮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教師提升科學的教育理念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小玲的夢讓我們對以下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2.1 我們是否做到了把學生當成特殊的人來理解和對待。教師要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而不是把學生當做被動的接收器、填充器,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關注的話題。但僅僅把學生看成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欲望的人是不夠的,更要把學生當成特殊的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欲望的人來理解和對待。這一教育觀念能否得以正確的理解和實踐,直接制約著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性質、廣度和深度。
本案中的小玲,女性,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抑郁質與粘液質混合型氣質類型,膽小、靦腆、被動等性格特點,屬于班級中所謂的“差生”群體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把小玲作為一個人的同時,更要把她理解為一個具有眾多特殊性的人。這樣,我們才能針對這些特殊性,給予小玲有針對性的合理對待,才能真正給予小玲積極有效的教育影響。所以,能否真正理解“學生是特殊的人”這一教育觀念,并把這一教育觀念物化到自己的教育活動方方面面中去,直接決定著教師能否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更大限度地、更大范圍地發揮出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
2.2 教師在給學生提出發展要求時,要看自己是否已經給學生提供了發展的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小玲的老師抱怨小玲沒有上進心,希望小玲能有自尊心,能積極進取,這些都屬于高層次的需要。在這種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都未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直接去尋求高層次的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可以說是缺乏根基、無比困難,就如同讓一顆沒有陽光和水的種子自己發芽、開花一樣,而且對于一個心智稚嫩的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只有做到既為學生個體提供發展的目標,又為學生個體提供實現發展目標的條件,才能發揮積極的師源性心理影響,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個體的現實發展進程。
2.3 教師是否真正做到了無條件地了解、信任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能否從教育環境中感受到被了解、被信任的氛圍,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發展動機及自尊、自信等積極情感、積極行為的發展。小玲的夢,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提醒著眾多的教育者:孩子內在的自尊、積極向上的自然發展傾向是不容漠視、忽視的,對這些自然存在的積極發展的傾向應該無條件地予以了解和信任。
作為教師,在面對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時,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更應該相信,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其內在的不可否認的積極發展傾向和可能性,要以無私的心態對孩子的積極發展與進步予以無條件的關注和鼓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耐心的等待、敏銳的發現、充滿愛心的激發、科學而細致的陪伴等等,都會催發學生內在的積極發展傾向,并實現現實的轉變和發展。
總之,通過小玲的夢與其現實學習、生活環境的科學聯系與分析,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教育活動中深刻作用于學生個體身心的師源性心理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師源性心理影響對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扎實地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根基,正確地把握師源性心理影響的方式、性質、作用等,在自己的教育活動中自覺地控制并發揮出師源性心理影響的積極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71)
篇7
7月31日,2012年度“青年藝術100”啟動展VIP預展正式拉開帷幕。120位中韓青年藝術家的360件作品分別在798藝術區的悅·美術館、圣之空間和酒廠藝術區的阿拉里奧畫廊展出,798藝術區和酒廠藝術區因青年藝術家而活力四射。其中,悅美術館展出90件,基本上是每人一件。圣之空間展出60件,主要展出了10位韓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和部分偏卡通類的中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阿拉里奧畫廊集中展出了210件作品,是3個場館利用最充分的一個,在這里才能看清2012年度“青年藝術100”的全貌。很多觀眾錯過了阿拉里奧這個場館,僅僅看完798藝術區兩個展場的150件作品就對該項目本年度的參展作品提出質疑,有失偏頗。
開幕當天,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但是依然抵擋不住青年藝術家們粉絲的熱情。盡管VIP預展當天限制人流入場,展場內仍然人頭攢動,絡繹不絕。項目組織者為了方便觀眾,還特意準備了往返于798藝術區和酒廠藝術區的藝術班車。“青年藝術100”已經成功舉辦一屆,憑借上屆積攢的人氣,2012年度“青年藝術100”的VIP預展可謂人氣火爆。在為期一周的展期里,筆者也參與了該項目組委會組織的各個論壇和講座,這些論壇和講座對于普及當代藝術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7天時間里,他們和《芭莎藝術》聯合推出藝術品鑒賞會,和雅昌藝術網聯合推出五場“雅昌藝術講堂”,涉及藝術教育、藝術收藏與消費、藝術家對話、中韓藝術交流等等,還和《21世紀經濟報道》合作推出藝術贊助人高峰論壇,與《東方壹周》合作推出藝術鑒賞活動,邀請青年藝術家與觀眾互動,還與君鼎藝術投資研究院合作推出關于青年藝術家收藏的專場講座。這也是該項目本年度與上年度的不同處之一。這些活動讓更多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中國當代藝術,普及了當代藝術教育,對中國當代藝術長遠健康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青年藝術100”今年已經是第2屆,這個項目是關于青年藝術家的項目。該項目每年邀請專業人士組成藝術委員會從全國范圍內選出100位左右的青年藝術家,然后以全國巡展的形式,推介青年藝術家。2011年度“青年藝術100”就帶領100位青年藝術家的300件作品在北京、廣州、上海、無錫四站巡展。同時,還和不同的機構聯合推出了“不等式”、“碰撞”、“藝術北京·青年藝術100推薦展”等5個專題展,給了青年藝術家盡可能多的展示機會。青年藝術家缺少展覽機會,如果參加一個項目,在一年的時間里,能夠有9次展覽展示的機會,這對于青年藝術家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青年藝術家不缺激情,不缺創意,缺少的是實現夢想的平臺。“青年藝術100”以足夠多的展覽機會和足夠開放的姿態,讓青年藝術家能夠從這個平臺走出去,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這也是青年藝術家目前最亟需的。
“青年藝術100”的“100”是一個品牌,并非每年都把藝術家限定在100位。2012年度的參展藝術家就是120位,形成了“100+10+10”的模式,其中第一個“10”是10位中國影像藝術家,第二個“10”是10位韓國當代青年藝術家,這也是該項目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國際化和細分化。全國巡展是“青年藝術100”橫空使出的殺手锏,2012年度“青年藝術100”繼續延續全國巡展的模式。北京站啟動展結束后,香港站也已于國慶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結束,鄂爾多斯站正在展出,截止到春節前,成都站和深圳站也將陸續推出。
據了解,“青年藝術100”將是一個集藝術展覽、藝術出版、藝術教育、藝術推廣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在未來,“青年藝術100”將繼續在國際化和專業化的道路上邁進。對于青年藝術家而言,“青年藝術100”的入圍藝術家不僅有機會參展全國巡展。如果作品足夠優秀,還將有機會參加到“青年藝術100”的藝術項目以及為青年藝術家量身定制的個展計劃。
篇8
未來你想做什么?
若按照傳統意義的價值觀來評判,笪興算得上是一個成功者。從記事時起,他的成長經歷就順風順水――在家是孝順的乖乖少年;在學校是品學兼優的得意門生;高考時順理成章考入復旦大學金融專業。
而就在大一那年,一本關于夢想的書啟發了他關于未來的思考,作者在書中真誠地發問:“五年之后你想做什么?”當時的笪興剛剛進入大學,脫離了朝九晚五的學習環境和老師、家長的約束,獲得自由的他還不知道如何自我管理自己的時間,他發現同樣的困惑也困擾著其他的同學,大家有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成為籃球明星、拍一部電影、創辦自己的公司……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借口――父母可能會反對、房價太高、生活不易等,最終很少有人真正付出行動。
畢業后,笪興的許多同學隨大流讀了MBA、碩士、博士,還有一部分人按照家人的期望走上工作崗位,笪興因為在學校的許多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畢業時憑借豐富的經歷進入了一家小有名氣的咨詢管理公司工作,并逐漸拿到了體面的收入,生活日趨穩定。然而。笪興始終覺得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人生路。“大學時代就曾想過要創業,但遲遲沒有付出行動,臨近畢業時覺得做咨詢也不錯……始終沒有太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多半時候都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我也該這樣做。”笪興告訴自己,可以先做咨詢積累人脈。然后再讀MBA,再爭取成為企業高管,積累更多的經驗,再來創業也不遲。
在公司上班的一年半時間里,笪興越發感覺到手機和電腦幾乎占據了年輕人所有的時間和大腦,人們好像都騰不出時間來思考。茶余飯后,大家把時間都花費在了社交平臺上,每天曬曬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什么好看的,玩了什么好玩的,生活變得實際而又膚淺,關于未來,很少有人再去思考。
創辦“十年后”:聯接夢想與現實
因為一直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笪興就想到了在互聯網上創業。還是大學時候看的那本書埋下的種子,他決定做一個基于夢想的社交網站,他給這個網站起名叫“十年后”(10 years me)。
“十年后”是一個基于未來時間軸的社交網絡。“從某種意義說,10 years me 不是一個創業社區,也不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產品,而更像是一段‘思考剪輯’或者是一個公益項目。而這樣的社交內容和思考方式會讓人們的行為更加具有未來性,卻不是只限于當下和過去。”
在身邊的朋友看來,創辦這樣一個網站的想法卻顯得有些小清新,并沒有太多的商業前景。一些做過互聯網產品的朋友連連發問:“中國年輕人有沒有這種在網上分享夢想的需求?即使有,又如何確保這些用戶的持續性?”
盡管質疑重重,笪興的想法還是得到了幾名復旦校友的認同,幾個志同道合者一致認為,這個網站能讓人更加明確未來的方向所在。夢想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并非每個人都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可能有很多人可以把當前處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卻沒有對1年、5年、10年后有一個規劃。笪興和幾個伙伴希望能夠經過這部分人通過網站記錄這些事情,同時分享給別人,這樣不但可以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規劃,更重要的是,讓很多并不知道如何“實現一個夢想”的人有更多的參考。
于是,來自戰略咨詢、軟件、法律、電影、以及新聞等不同背景的幾名年輕人形成了主創團隊。
笪興自己也承認一個現實――許多大學生和職場新人羞于說出自己的夢想。幾經斟酌,他決定嘗試將十年后設計成一個私密性的社交網絡。對于這個決定,另外幾個伙伴卻有些擔心,夢想制定本來就低頻,再加上陌生人社交的屬性,傳播和社區活躍度如何保證?為此,大家討論了很長時間。幾經掙扎,大家還是堅持了最初的選擇。
按照最初的設計想法,設計完成后的網站在有些人看來顯得并不是太新潮,用戶頭像不能上傳照片,只能制作文字圖片替代。也不能導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的熟人好友。這些細節正是為了保護每一個用戶的私密性,讓來到這里的年輕人可以放下戒備,靜悄悄的打造自己的夢想空間。
“設立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找到夢想并逐漸實現目標,如果開放熟人社交,這就違背了我們當時的初衷。”笪興說。
改變讓我繼續前行
對于創業者來說,缺錢、缺人的困難如影隨形,缺少網站程序員,笪興就通過各種同學關系去求人。沒有辦公室,大家就在各自的家里辦公。沒有投資人的支持,笪興和另外三個伙伴就拿出自己的積蓄,分攤了將近十萬的資金來運營網站。
為了彌補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方面的先天不足,笪興嘗試著在群組上下功夫。“從我們種子用戶制定的階段性夢想來看,語言考試、升學考試、成人考試是熱門。通過群組把有相同夢想的人聚在一塊,相互分享資訊、相互鼓勵,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和考研論壇、留學論壇等以資料分享為中心的網絡平臺不同,十年后的群組以人為中心,鼓勵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堅持不懈的嘗試逐漸獲得可喜的回報,“十年后”運行兩個月,就已經有兩萬多用戶,夢想大軍逐漸擴大。網站雖然還沒有盈利,但已經有人表示了投資的意向。許多復旦的學生也主動參與到十年后的運營中來,為網站寫文章、拍照片、畫漫畫、做推廣。
最讓笪興感到快樂的是一些年輕人的改變。用戶“祝無心”在“成為心理學碩士”的夢想道路中發起了自我反思:“兩年前你看我學網,想要終止迷茫,然后你定下目標:5年后做個行政主管。一年前你上知乎,雙學位班的老師留學經歷讓你為之一動,你也想留學,然后你又定下目標:5年后要站在歐洲大地。你有沒有想過,這兩年來,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在這一個月中,笪興也看到了人們不同的迷茫與掙扎,有咨詢顧問想要成為記者,有銷售想要當畫家,有人希望自己得絕癥的孩子能夠痊愈,也有鄉村教師想讓自己所帶班級的孩子語文成績全部及格,網站上寫滿了各種人的想法和他們的計劃,“每每看到也能讓我思考良久,我覺得自己跟網站在一同成長。”當這些年輕人開始思考,然后付出行動,笪興覺得這些堅持都是有意義的。
篇9
如今,湛江抓住廣東實現經濟轉型,大力調整經濟結構,重新布局區域經濟格局的契機,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海灣城市”的四位一體發展之路,力圖發揮其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重塑自己在廣東乃至全國的地位。
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
湛江東連珠三角,背靠廣西及云、貴、川,矗北部灣之咽,扼大西南之喉,有著港口、交通樞紐、海洋城市和生態環境優勢,上世紀初它被喻為“最繁華的廣州灣城市”,但截至2003年,湛江GDP總量在整個廣東省僅位列第九,是第一位廣州的15.5%,人均GDP在廣東省位列第16,是排名第一的深圳的16.25%……
人們不禁發問,為何會如此?最大的原因無疑是在當時廣東全省的總規劃中,珠三角發展工業,湛江搞開放性農業,全民發展水產業、畜牧業和種植業。湛江顧全大局,為廣東其他區域的發展提供支撐。
20世紀湛江“開放性農業”的路線,讓那個“大港口、大工業、大市場、大發展”的港口經濟戰略“胎死腹中”,讓當年的“兩點兩線”(“兩點”是半球、三星,“兩線”是糖業和建材)逐漸式微,也讓檸檬酸、高嶺土、味精廠等重點項目相繼流產,工業和外貿嚴重滑坡……
不過也正是“死抓農、牧業不放”,給今天湛江的水產業、畜牧業和種植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湛江也成為了沿海為數不多的生態資源占絕對優勢的海灣之城。其旅游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湛江八景”聞名遐邇,藍色濱海游、綠色生態游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簽。2008年湛江國慶黃金周旅游超2億元,“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城鄉建設范例城市”、“中國對蝦之都”、“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榮譽接踵而至,湛江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之一。
如今,湛江充分發揮自身獨有的資源和區位優勢,試圖謀劃新型工業化之路,把昔日古老繁榮的廣州灣,打造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循環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桿,在經濟發展與環境優美間找尋平衡,實現協調發展。
“雙轉移”戰略開啟騰飛契機
2002年廣東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開始正視粵北山區、粵東、粵西兩翼制約廣東整體發展這個現實問題。2005年廣東省正式出臺《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規劃》,這給湛江的發展帶來了希望。2008年,廣東經濟“騰籠換鳥”,開始著手構建新的區域經濟格局,實現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擁有綿長海岸線的粵西沿海被布局為新的“雙轉移”基地之一。同時,隨著北部灣經濟圈的培育和發展被納入國家決策層面,作為廣東連接東盟國家海上運輸最短距離的城市和港口,湛江市被提升為新經濟增長帶上的城鎮群中心。“十一五”規劃中55個項目落腳湛江,總投資達2096億元。
廣東省委書記提出,“湛江是廣東的未來”,要求湛江“加強與大西南、北部灣區域合作,通過‘廣東、廣西、海南三省聯動’,形成以湛江遠洋門戶為龍頭的北部灣組合港群,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廣東省長黃華華也對湛江的發展給予了熱情的期望,“湛江有望成為廣東省第三大城市。”在湛江市《發展規劃綱要》中,2009~2012年,湛江將有8大方面共81個重大項目同時鋪開建設,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包括投入124億元實施港口6大重點建設項目,建設茂湛高速鐵路和保稅物流中心等。廣東省政府對此給予了大量支持。
隨著“雙轉移”戰略的開啟,近兩年寶鋼(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中科煉化(中國―科威特合資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兩個重量級項目相繼落戶湛江。湛江市委適時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海灣城市”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發展“大港、大物流、大海灣”,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表示,要把湛江打造南方大港、重化工業、交通樞紐、科教大市、生態環境優秀城市,市委市政府決心把湛江建設成為中國西南中心城市。
大項目掀起大發展
目前,隨著投資軟、硬環境的不斷完善,一批批工業大項目落戶湛江。其中東海島的開發是湛江“起飛”的一個縮影。
東海島是中國海岸線上的第五大島,位于湛江市東南約40海里處,面積286平方公里。從2008年3月,東海島項目一期、涉及8個村12.97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開始了。“這是湛江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保障湛江鋼鐵基地用水,投資近40億元的鑒江供水樞紐工程啟動,同時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主園區及鋼鐵基地的交通設施建設、寶鋼、韶鋼、湛江港集團三方合資組建的湛江龍騰物流球團項目等都已于2009年9月底陸續啟動。預計2011年建成投產后的寶鋼湛江鋼鐵,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年可新增工業產值700億元,可帶動17大類、200多個產業鏈項目建設,拉動配套產業投資近1000億元,產值超過2000億元,稅收200多億;而且,這個鋼鐵項目可以很完整做循環工業產業鏈,其廢渣、廢氣可以100%利用。
由于遭金融危機的沖擊,寶鋼項目曾幾經周折,但在各方協調下,出現了利好“跡象”。早在2008年就已確定的廣東鋼鐵業重組計劃在寶鋼的積極參與下加快了步伐,通過淘汰落后產能1500萬噸、只以500萬噸環保產能遷建湛江,做精品鋼鐵的方式,為寶鋼“節約”出1000萬噸的鋼鐵產能空間。
與此同時,中科合資煉化一體化項目于2010年5月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審批。該項目是目前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資建設的最大中外合資項目,總投資約600億元人民幣。項目將采用國際和國內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污染控制技術,并嚴格按照國際最先進的環保標準進行設計和管理。
大氣魄促進大發展,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說,湛江有信心成為廣東參與環北部灣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東盟合作發展的門戶和橋頭堡,成為支撐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城鎮群、沿海經濟帶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這些大項目的拉動之下,2009年上半年,湛江GDP增速達到8.5%,高于廣東省7.1%的增速。
立足區位優勢發展海洋經濟
為了謀劃新一輪大發展,進一步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新部署、新舉措,湛江正努力走出一條既主動接受珠三角輻射帶動、服務珠三角改革發展,又實行差異化發展的戰略,走與“珠三角”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具有湛江特色的后發崛起之路。
湛江海岸線綿長,僅內港岸線就長達241公里,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蘭鹿特丹港的3倍;目前,西南地區云、貴、川、渝四省市每年經湛江港進出口物資占全省市進出口貨物總額的近50%,成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湛江的一切精彩故事,都應該從港口開始。”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如此表示。
2009年,湛江港挺進全國億噸大港行列,2011年規劃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億噸以上。
在港口優勢不斷增強的同時,湛江開始著力發展臨港工業。早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國家就批準在赤坎、霞山兩區之間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建新區,批準建立廣東湛江臨港工業園區,使之成為湛江新一輪臨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為了與珠三角港口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湛江港將重點放在做大宗散貨,力圖建成大宗散貨集散中心。與此同時,湛江臨港工業園區也在加快開發,園區將以現代物流業為支柱,有望建設成為一個現代物流中心。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泛北部灣合作的加強,湛江將成為“珠三角”與泛北合作的橋頭堡。據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 中國與泛北部灣國家的貿易額達2269.6億美元,占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98.2%。湛江位于“珠三角”往北部灣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湛江港在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地位將日益凸顯。
篇10
關鍵詞:《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詩學
周廣業《孟子四考》曾稱贊說:“媺哉,漢之尊經乎,儒五十三家,莫非賢傳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八十九家,莫非諸子也,而通義得述孟子。”[4](P101)這一觀點指出,為《孟子》做注是漢儒對孟子的最大推崇方式之一。而趙岐不僅作《孟子章句》,將孟子推尊至“亞圣”地位;并且盛贊孟子在《詩》學方面的創獲,即“尤長于《詩》《書》”;最為重要的是,其《孟子章句》章句設置、訓釋體例也得益于對孟子“以意逆志”說的承傳。
一、趙岐對“以意逆志”的理解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見于《孟子·萬章上》的一則記載,孟子弟子咸丘蒙以《大雅·云漢》詢問孟子,如果按照《詩》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判定,那么舜為天子,其父應不應該以臣道侍奉舜。面對這一疑問,孟子提出了“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的“以意逆志”說,即對《詩》的理解不應局限于對字面的理解,而應當深入推求字面背后的深層含義。對此,趙岐解釋為:文,詩之文章所引以興事也。辭,詩人所歌詠之辭。志,詩人志所欲之事。意,學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說詩者當本之,不可以文害其辭,文不顯乃反顯也。不可以辭害其志,辭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遺”,志在憂旱災,民無孑然遺脫不遭旱災者,非無民也。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4](P638)
趙岐對孟子的“以意逆志”說的闡釋中,有一處尤應引起重視,趙岐理解“以意逆志”說為“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張伯偉先生指出,趙岐對“以意逆志”的理解基于人性論的角度,其中所“逆”,即是從自身角度開始的“推求”[2]P180,《孟子題辭》中對“以意逆志”說的理解再次證明了這一傾向:“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而趙岐強調閱讀者在文本理解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正是抓住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精髓。換句話說,閱讀者在文本闡釋過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要遠遠大于作者本人在文本闡釋中所起到的作用。孟子提出這一觀點,在于確立詩學闡釋者在《詩》義理解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而趙岐領會了孟子的這一闡釋意圖,并把孟子的“以意逆志”說中所傳達出的對閱讀者的主體作用的強調擴展到了更為深廣的文本闡釋領域。
在彰明創作主旨的《孟子題辭》中,趙岐就明確表明自己對“以意逆志”的贊同與承襲:
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其言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說《詩》也。趙岐指出“以意逆志”在于使后人深入探求其文中所蘊含的微言大義,這一觀點并不僅僅適用于《詩》,而是適用于對長于譬喻的孟子的解讀。這是趙岐使用“以意逆志”以注《孟子》的明確宣言。在具體的注釋過程中,趙岐也堅持了這一做法。
二、《孟子章句》的章指運用對“以意逆志”的貫徹
在《孟子章句》的章指設置上,趙岐運用了“以意逆志”的智慧。通過章指,概括出了每一章的微言大義。趙岐自述《孟子章句》的篇章設置特點在于“具載本文,章別其指”。所謂“具載本文”,即把經傳連文,直接把傳置于經后;而“章別其指”,則是在每章末尾撰寫章指,總括該章整體意義。雖然類似的做法,在趙岐之前的經籍注釋中也有出現,例如《毛詩序》、《楚辭章句》的篇序等,但是明確冠以“章指”之名,并在每張最后分析該章旨意的做法,卻始于趙岐。阮元在《孟子注疏校勘記序》中便對趙岐設置章指的功勞給予高度推崇,指出章指中蘊含了推求微言大義的功能:“七篇之微言大義藉是可推,且章別為指,令學者可分章尋求,于漢傳注別開一例,功亦勤矣。”[3]附校勘記清人周廣業在評價《孟子章句》時也曾指出:“章指者,櫽括一章之大指也。董生言《春秋》文多數萬,其指數千,知文必有指。趙氏因舉以為例。”[4]P102這兩處論斷不僅是對趙岐以章指注《孟》的最好概括,而且也透露出趙岐設置章指的深層意圖:“章指”一詞,最初源于董仲舒對《春秋》的理解,而漢儒重視《春秋》,正是因為漢儒相信孔子于春秋》之中,蘊含著微言大義:“文多數萬,其指數千”,這恰恰也是漢人專注于對經典的解讀和闡釋的原因之一。而阮元與周廣業此處把趙岐做《孟子章句》與董仲舒闡釋《春秋》相對比,顯然已經窺破趙岐注《孟》的奧秘:即趙岐試圖在《孟子章句》中闡發出《孟子》中蘊含的深層含義,或者以此為載體傳達出自己的個人思想觀點。而這一意圖,也恰恰與趙岐對孟子“亞圣”的定位若合符節。 轉貼于
三、《孟子章句》的篇章設置對“以意逆志”的集中彰顯
趙岐把孟子的思想主張歸納為:仁義、禮、孝、性情、心等幾個方面,并認為《孟子》的篇章設置正是由此而定。《孟子》介于語錄體和傳論之間,其中既有旨意明確者,也有連綴搜集者,趙岐對《孟子》七章的章指強作分類,其中不免有牽強附會之處。南宋林之奇《孟子講義自序》就指出“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時之偶然,不可泥也。”[1]P102不僅如此,趙岐還從數理的角度指出,《孟子》分為七篇,正是與天上的“七紀”;而孟子的篇章設置,又恰恰與三時的日數相當。而字數的多寡,又恰恰與五常之道相應。從數理的角度闡發《孟子》的創作意圖,充斥著的正是漢代學術界所流行的氣運終始的五行觀,這明顯是站在了漢儒的立場對孟子創作主旨的附會和“以意逆志”。
趙注中“以意逆志”的特點雖然前賢并未道破,但是由此引發的流弊卻廣為學者詬病,例如朱熹便認為趙注“拙而不明”[5],近人胡毓寰指責趙注“于義理方面確多膚泛之弊”[6]P85,今人黃俊杰先生在肯定趙岐注《孟》之功的同時,也認為趙岐由于過于關注對政治意圖的闡發而淪為“政治化約論”[6]P258。而這些批判也恰恰證明了趙岐在注《孟》過程中對“以意逆志”做法的堅持。
趙岐在《孟子章句》的章指使用和篇章設置上對“以意逆志”的貫徹,體現了孟子詩學在漢代四家詩中影響的深遠,其影響突破了詩學層面,而且廣布至經、子典籍的注解與闡釋。
參考文獻
[1]周廣業.孟子四考.(影印復旦圖書館藏清乾隆六十年省吾廬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張伯偉.中國詩學研究[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9:2,173-183.
[3]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