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觀察日記四年級范文

時間:2023-04-03 03:49: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豆觀察日記四年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豆觀察日記四年級

篇1

“叮鈴鈴……”上課鈴聲響了,我們急忙向課室奔去。語文老師說這節課我們上寫作課,寫《我的好朋友》。老師在講寫法和要求時,我滿腦子都是“小皮球一個......”老師說:“開始寫?!蔽一剡^神來,可是怎么辦呢?啥也沒聽見啊。于是,我記起了流水賬:下午上學,我跟最好的五個朋友約好一起跳皮筋。張同學說:“我們下第一節課就去跳?!崩钔瑢W說,她拿皮筋......我們跳啊跳啊,高興地度過了一個課間。

第二天,評講作文時,老師讀了張同學的文章。我很認真地聽著,從他的文章中,我聽出了他好朋友的特點;從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中,產生了畫面感。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他朋友專心致志做手工的情景。這節課我聽得很認真,下課后,我們又跳皮筋時,老師的課和跳皮筋的畫面仿佛融合了,我突然頓悟。于是,寫下了這樣的片段:我的好朋友李同學特別愛跳皮筋,每次同學約她跳皮筋,她的眼睛都會閃閃發光,嘴角上揚,好像平躺著的彎月亮,兩個酒窩深深的。李同學總是笑著說:“沒問題!到時見?!碧そ畹臅r候,她總是全神貫注地瞪著皮筋,小心翼翼地跳著,如果跳過了,會來回蹦跳;如果跳錯了會非常生氣地皺眉,彎月亮的嘴巴也會馬上倒過來,還會邊跺腳邊嘟囔:“哎呀!真不小心,又跳錯了?!?/p>

又是一節作文課,我的作文光榮地被老師讀出來。

原來,老師是讓我們運用細節描寫,刻畫出鮮活的人物。要想把人物的鮮活特點表現出來,又必須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

篇2

一、評價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溫暖

記得在指導學生研究蘇教版四年級《怎樣搭配食物》后,我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為爸爸媽媽設計一個早餐食譜并做一次早餐。當我在下次上課檢查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哪些同學用自己設計的早餐食譜為爸爸媽媽做了早餐?”當時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學沒有舉手,其中也有不少是平時很“優秀”的同學。但一位平時幾乎沒有發言權的“雙差生”跳入了我的眼睛,只見他高舉著右手,表現非常。見此情形我微笑著請他站起來,他激動地說:“我為爸爸媽媽做了稀飯,還給每人煮了一個雞蛋。由于我的爸爸媽媽上班家中沒其他人,放學后我還常常在家里做飯,我的爸爸媽媽還常說,我燒的菜比飯店里的師傅差不了多少呢。”聽著他樸實的語言,看著這樣一個被公認的“雙差生”,我真的感動了,“你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相信你也會成為老師的好學生。”這樣親切的話語是出自我的內心,其他同學也深受感動。整節課在人文關懷中繼續著,一切感覺是那么的好,那么的美。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的確立,是對評價改革的重大突破。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與他人比較,而是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二、評價讓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滿足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有時我在教學中運用貼紙“小星星”等進行的星級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頒發不同數量的星星,或者評選科學課上的“創意之星”、“小小科學家”等,給他們頒發標志性的物品。采用這種形式的評價讓接受者感到光榮,讓沒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如:一天上課我當著全班同學面給一位叫趙星的學生發了5顆小星星,看著這樣的情景同學們都驚呆了。就是這位被語文、數學老師稱為“煩”的學生,花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連續觀察和測量了綠豆的生長情況,而且這是我布置任務后,他是第一全完成觀察和測量任務的學生。更讓人敬佩的是他還發現植物會向著陽光生長。為了再次證實這一發現,他把綠豆苗轉了方向,等到放學回家后他發現綠豆苗又朝著陽光了。事實表明,老師課堂教學的及時激勵性評價,能使學生心中始終涌動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會自甘落后。努力,就有“星”的希望!

四(5)班的張誠實驗小組的四名同學在上學期三人被評為“小科學家”稱號。他們在飼養日記里寫到:雖說養蠶活動已經暫時告一段落,我們的收獲很大,我們在養蠶過程中曾發現過許多有趣的問題,盡管有的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得到了解決,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沒有找到答案。如“為什么有的繭子是黃色的、綠色的?”“蠶能區分出雌雄嗎?”“怎樣讓蠶結出大更一些的繭子?”“蠶蛾為什么產完卵之后就會死去?”我們想:下一次再養蠶的時候,說不定這些問題就又能會被解決一些了。

三、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不是埋怨學生,評價應該是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課堂上經常發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而這往往也是適時進行教學評價很好的契機。如有時在老師提出一個研究話題時往往會在學生中引起激烈的爭論,還能導致課堂的氣氛緊張,有時還能使課沒法上下去。怎么辦?如果打壓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變得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讓他們學會正確的去處理科學上的爭論,又學會與人合作,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嗎。所以每當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就什么也沒做,(下轉47頁)(上接61頁)就站在講臺上,靜靜看他們爭論。一般情況只要大約一、二分鐘,同學們會覺得這樣的爭吵不是辦法,也可能是想聽聽老師的意見,于是教室里會靜了下來。我就會問他們:“你們爭論出結果了嗎?”“沒有”!“我覺得剛才大家爭論的是很熱烈呀,為什么沒有爭論出結果?”這時往往學生都會不說話了。這時我會說:“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是應該存在爭論。有爭論是好事,真理越辯越明,可是像你們這樣的爭論是不會有結果。因為你們沒有說出道理,根本說服不了別人,怎樣才能解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呢?”“做實驗,用實驗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庇捎谶@時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所以實驗的熱情和積極性會非常高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利用好評價教育的時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點滴的小處著手,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習慣,進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學生在進行互相評價時,往往習慣挑對方的毛病、缺點,這時我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他們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能發現別人的不足,更能發現他人的優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輕松愉快、和睦相處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