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4-08 11:5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四運動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會計信息有用性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新會計準則下一個全新項目,正確理解與運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目前研究此問題的文獻不少。對會計準則關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處理提出種種質疑,但都沒有從會計準則的立法理念上理解“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會計處理的實質。為此,本文就新準則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理的有關規定進行解讀,以期能對貫徹實施新準則有所幫助。
一、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的涵義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在諸多方面都進行了重大變革,其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是最為顯著的方面。公允價值計量直接而客觀地反映了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動,保持“隨行就市”,從而極大地保證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相關、可靠。也體現了新企業會計準則立法理念,即財務報表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經營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強調的是會計信息與經營決策的相關性。在這種觀念下,按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企業的資產更能說明企業的資產狀況和經營情況。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使得經濟業務的具體會計處理與原處理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對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及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新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公允價值變動對資產、負債帶來的影響,從而及時體現該項投資的變動對企業損益的影響。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是用來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以交易性金融資產為例,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于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如果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變動”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同時,按“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的余額,將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借記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期末,應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結轉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無余額。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處理
下面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定,舉例說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會計處理。
甲公司在2008年1月1日以每股10元從二級市場購入乙公司股票100萬股,另外支付1萬元的交易費用。甲公司將該投資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2008年6月30日,該股票的市價漲至15元/股,2008年12月31日該股票市價為14元/股,2009年1月15日甲公司將股票以每股18元予以全部出售。若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的會計處理為:
1.2008年1月1日,購進乙公司股票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 000 000
投資收益10 000
貸:銀行存款10 010 000
2.2008年6月30日,確認該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 000 000
同時, 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 000 000
貸:本年利潤 5 000 000
3.2008年12月31日,確認該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0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 000 000
同時,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1 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 000 000
4.2009年1月15日,出售該股票:
借:銀行存款18 0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 000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 000 000
投資收益 4 000 000
同時, 將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 000 000
貸:投資收益 4 000 000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運用中的疑問與分析
上例中,甲公司2008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500萬元,調增“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值500萬元,并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0萬元;2008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100萬元,調減“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值100萬元,并減少“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萬元;2009年1月15日,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時,將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凈變動400萬元轉出,借記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00萬元,貸記“投資收益”400萬元。然而,一些文獻的作者對以上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處理提出以下疑問:
一是資產負債表日,因公允價值變動而發生的損益是一筆持有損益,將未實現的損益計入本年利潤,會虛增或虛減企業利潤,同時,這種處理方法也給企業人為的調整賬面利潤提供可乘之機(黃志紅《新準則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相關處理》,財會研究2008年第8期);
二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已轉入 “本年利潤”,在出售時,再將已轉入“本年利潤”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出,計入“投資收益”,則重復計算了利潤(葉繼英《淺析“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會計處理》,財會研究,2008年第8期)。
針對以上疑問,這些文獻的作者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一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出售時,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轉入“本年利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已無余額,不需要轉入“投資收益”,則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18 0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 000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4 000 000
投資收益4 000 000
二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余額應于處置該項投資時結轉,在投資持有期間,由于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與損失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自行調節。上例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數額若于處置時結轉,其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18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 0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 000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4 000 000
投資收益8 000 000
筆者認為,作者以上建議也存在以下認識上的誤區:第一,作者沒有準確掌握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要按公允價值計量;第二,作者沒有理解賬戶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性質與實質。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32條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解釋,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將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甲公司將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出售后,為了真實完整地體現所持有乙公司股票給企業帶來的損益,將原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轉入“投資收益”科目。這里的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指從購買到出售為止整個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的凈額,即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的余額,而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余額。其目的是向報表使用者提供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信息,因為公允價值變動而發生的損益是一筆持有損益,只有在出售時才變為實現損益。準則正是處于這樣的考慮,出售時需要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出,計入“投資收益”,以便核算實現損益。上述建議,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出售時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會使“投資收益”少計400萬元,不能反映甲公司出售持有乙公司股票給企業帶來的真實收益。
至于資產負債表日,因公允價值變動而發生的損益是一筆持有損益,將未實現的損益計入本年利潤,會虛增或虛減企業利潤,給企業人為的調整賬面利潤提供可乘之機,也是站不住腳的。根據新會計準則規定,利潤表既反映已實現的收益,也反映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在利潤表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作為當期損益計入營業利潤的,也就是說,持有損益與實現的損益都是利潤的組成部分。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并列示于利潤表中。這種處理原則在實質上體現為從資產和負債的角度來度量收益,通過期初和期末的資產和負債的增減變動來確定收益,貫徹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為投資收益的處理,其目的是向報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由于公允價值變動而發生的損益是一筆持有損益,在出售時已變為實現損益的信息。資產負債表觀實際上是一種更為注重交易和事項實質的方法,側重反映的是交易或者事項的整個變化過程,而非利潤表觀只是簡單反映交易或者事項的結果。例如,公司為了短期獲利購入股票40萬元,認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該批股票的公允價值為45萬元,站在該時點看,企業持有的股票發生公允價值變動5萬元,如果不考慮相關的稅費,公司實質上獲利5萬元,列示于利潤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假定該時點公司以45萬元的價格售出,不考慮相關的稅費,公司實質上也是獲利5萬元,列示于利潤表“投資收益”項目中。由此可見,資產負債表日,公司無論是持有該股票還是出售該股票,企業均獲利5萬元,只不過持有股票的損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反映的是企業未真正實現但應計入利潤表的持產損益,而“投資收益”反映的是企業已經真正實現的損益,如同傳統意義上的“落袋為安”的概念。利潤表分設兩個項目單獨反映,更能把握經濟交易的實質,會計信息使用者更能把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也減少了企業人為的調整賬面利潤的機會。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從總額上并未影響利潤。期末若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則違背了對損益類科目處理的慣常做法。
綜上所述,新企業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部分交易或者事項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體現了我國會計收益的計量由利潤表觀向資產負債表觀轉變,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因此,只有正確理解企業會計準則變化的精神實質,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使會計準則能夠真正發揮其效力。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11): 1 .
[2] 企業會計準則.中國財政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3] 黃志紅.新準則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相關處理.財會研究,2008,(08).
篇2
關鍵詞:動機;持久性;積極性
中學生正處于體育參與意識的形成和定型階段,在校學習期間能否形成正確的體育參與意識,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加強對學生體育參與意識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體育參與意識,對初中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興趣、能力和行為習慣有著決定性作用。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四十五初級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生體育運動參與意識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具有良好的參與體育鍛煉意識是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意識受參與體育鍛煉行為和體育教育效果的影響。本文對四十五初級中學學生的體育運動動機、參與的持久性、運動時的著裝、參與積極性四個方面進行了有關調查。
1.體育運動動機方面
結果表明,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都有明確的目的,而且有一部分學生參與運動的目的是多元化的。
2.參與的持久性調查
結果表明,仍有大部分學生對自己以后的運動參與目的不是很明確。因此,學校、社會應盡量多給青少年創造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這對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3.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的著裝
中學生在參與運動時是很注意的,并了解有利于體育運動參與的一些因素,這對提高中學生體育運動參與意識是很有利的。
4.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據調查得知,有大部分學生會勸說其他同學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中來,也會嘗試參與到新的運動中,這表明中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還是很高的,并且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中,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擁護的項目,只有大家都參與到其中,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二)影響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缺少場地器材是影響體育運動的主要因素。
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是影響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
身體素質差是影響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
缺少指導阻礙了學生的鍛煉。
沒有興趣影響了他們參加體育鍛煉。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初中生的體育參與意識總體上是積極的,但由于主客觀因素影響,阻礙了初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2.初中生終身參與體育意識較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態度。
3.初中生在體育運動參與方面,如時間、精力和運動項目上都有投入,但距國家教委規定的體育鍛煉要求還相差很遠。
(二)建議
1.改善影響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觀因素,提高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本身素質。注重教師能力的培養,增加體育課上的體育運動內容,并加強技術技能指導。
3.增強器材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新鮮感、時代感。
4.更新教學方法,不墨守成規,使學生通過體育教學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5.將“減負”落到實處,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
6.加強中學場館建設和器材配備,不斷增添新的事物,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
7.家長要提高自己對體育的主觀認識,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霍巖.沈陽市高中生體育參與意識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C].東北師范大學,2004.
[2]李靜.大學生中學階段參加體育鍛煉情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04):460-461.
[3]梁莉.中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C].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