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言什么語成語范文

時間:2023-04-04 17:5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什么言什么語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什么言什么語成語

篇1

1、雨笠煙蓑: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2、雨條煙葉: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

3、雨愁煙恨:煙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悵哀愁。

4、煙霏雨散:形容眾多。

5、硝煙彈雨:形容戰場上非常緊張激烈的戰斗。

6、雨井煙垣:比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7、槍煙炮雨:形容激烈的爭戰。

篇2

解釋: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形容人貪財。

出自:明朝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棄舊迎新,見錢眼開,自然之理。”

近義詞:見利忘義、見錢眼紅。

反義詞:見利思義。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比喻貪婪愛財。

篇3

解釋:像蜜糖一樣甜的話。比喻為了騙人而說的動聽的話。

出自: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化一盞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語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積福處?!?/p>

示例:卞福坐在旁邊,甜言蜜語,勸了一回。

篇4

耳聞目睹:聞:聽見;睹:看見。 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所見所聞:看到的和聽到的。

耳濡目染:形容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篇5

指嘴邊掛著三尺長的口水,形容嘴饞到極點。亦形容羨慕到極點,極想據為己有。可以作謂語或定語,含貶義。

出處為唐代柳宗元《三戒》中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歇后語為餓狗啃骨頭,豬八戒見了白骨精。

反義詞有不屑一顧,視如敝屣,不忮不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七月與安生。因為這部電影周冬雨成為了金馬影后,之后她還投身于慈善事業,自己的演藝生涯更是步步升高,周冬雨兩年前上映過一部愛情文藝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大火的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創下了1.67億的票房記錄,獲得了16次的獲獎提名,是一部良心的電影作品。

這部電影講述了由馬思純飾演的七月與周冬雨飾演的安生互相爭奪一個男生的故事。七月是一個善良溫柔的女孩,而周冬雨則是一位熱情似火性格叛逆的人,兩個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他倆是從小到大的好閨蜜,可惜長大之后命運造化弄人,兩個人同時喜歡上了一個男人,卻因為價值觀的原因造成兩個人截然不同的結局。

周冬雨是張藝謀發現的一個新人,在出演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一炮而紅,獲得了國內多個獎項,三年后再一次參演電影,這次則出演了古裝電影宮鎖沉香再次走紅,她的事業也開始順風順水,一時之間成為了國內當紅演技小生被所有人銘記。

周冬雨出演過青春校園愛情劇同桌的你,勾起了一大批人對學生時代的回憶,也成為了中國當紅女演員,4年間就擔任了中國國際電影節的形象大使。又一年出演了本片的七月與安生一舉斬殺金馬獎,自此成為金馬獎影后。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雖然兩市設計的試驗區改革方案還有待上報國務院批準后才能實施,但是其目標仍然令人鼓舞:到2012年,重慶市城鎮化率達到57%;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100%、80%和40%,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從目前的4∶1降到3∶1,生態環境保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20年,重慶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進一步降到2.5∶1,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達到70%,城鄉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成都市則將根據試驗區的改革要求規劃今后的統籌城鄉發展道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城鄉產業共同發展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等,通過改革探索加快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據了解,重慶市計劃重點做好統籌城鄉的七項工作:第一,著眼于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大力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第二,著眼于統籌進城務工經商農民向城鎮居民轉化,大力加強農民工就業安居扶持工作;第三,著眼于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第四,著眼于統籌國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強對“三農”發展的支持;第五,著眼于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大力推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第六,著眼于統籌新農村建設,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第七,著眼于統籌城鎮體系建設,大力打造城鎮群。重慶市還將在全市范圍內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行政體制等改革。

篇8

2、冥眗亡見:指看不見,看不清楚。

3、目迷五色:形容顏色既多又雜,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綜復雜,不易分辨清楚。

4、若隱若現:好像隱藏不露,又好像顯現出來。形容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樣子。

5、云遮霧罩:山被云霧籠罩,看不清它的真實面目。比喻故弄玄虛,曖昧不明。

6、自視不明:指單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則看不清楚。

7、隱隱約約: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8、霧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9、看朱成碧:將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篇9

1、 為了深入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活躍我校課余文化生活,提高我校藝術素質,促進我校素質教育蓬勃發展。

2、 向家長、社會匯報我校民樂特色教育成果,推介我校民樂特色品牌。

二、 活動時間:20**年12月26日(第17周星期五下午2:30—4:00)

三、 活動地點:學校操場

四、 參加人員:全休師生、家長、上級領導

五、 活動組織者:學校領導、音樂組、班主任

六、 準備工作:

1、 節目內容籌備:劉仲燊、李曉薇

2、 節目排練安排:音樂組四位教師及班主任協排

3、 場地布置:體育組

4、 場地音響、舞臺背景及搭建:吳校長

5、 活動攝影:李國杰

6、 活動前思想動員工作:各班主任及音樂老師負責

7、 活動宣傳:隊部負責

8、 節目主持人:學生(譚穎琳、許詩嵐、張家穎、徐嘉泳)梁桂秀老師負責輔導

9、 活動車輛停放安排:徐其田

10、 接待聯系嘉賓:學校領導

11、 表演過程,道具的布置擺放:體育組

七、 活動過程:

全校學生當天下午2:00帶凳子準時集中在操場上,按要求分班坐好,音響準備到位。2:00分匯演正式開始,晚會由小提琴、二胡大齊奏拉開帷幕。

八、 注意事項:

1、 各個節目的排練要抓緊抓細,嚴格要求、落實到具體老師負責。

2、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見到來賓要熱情有禮;要遵守會場紀律,聽從老師安排,不起哄,保持會場安排;教育學生做好保潔工作,以一次匯演活動體現新安形象:守紀、有禮、文明、向上

3、 活動音響、燈光要提前調試好,保持校園明亮,消除安全隱患,令會場有序進行。

4、 學生的儀表要求:亮麗著裝,體現活潑、朝氣

5、 活動結束做好場地的衛生工作:陳主任

篇10

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出過那么多了不起的作家。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讀吳承恩的《西游記》,不用查字典,大部分人都可以讀懂。大約六百年前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是很簡單,盡管《三國演義》是文言文,不過高中生閱讀大概都沒有問題。再說更古一點的《孟子》,孟子都是兩千多年前的人了,我們讀《孟子》也沒什么問題,《孟子》在諸子文章里面應該是語言最流暢、最能夠打動人心的。《史記》比較難讀一點,離現在約兩千一百年了。可是到了離現在大約一千六百年的時候。陶淵明的詩,像他的《桃花源記》也是非常好懂。更晚一點的李白,他的詩除了一些古風之外,五言尤其是七言絕句都是非常簡單的,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國的詩詞曲雖然年代很久,可是根本就透明如白話。坡的《念奴嬌》、《水調歌頭》等,大部分人也都能讀得懂。

到了現在,古代的一些名句都變成成語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雪泥鴻爪”、“不識廬山真面目”等。一位作家的好句子變成了后人的成語,這是一種了不起的文化遺產。

我們的古典傳統悠久而豐富,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教這些東西,不能讓它缺席,我甚至認為如果教科書里面把文言文拿掉了,那無異于剝奪了我們下一代的文化繼承權。對中華民族的學生而言,他們應該有權利繼承那么悠久豐富的中華文學、中華文化。

到現在九十年了,文言文是不是完全作廢了,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了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完全靠白話文來應付所有的問題了呢?不見得。因為我們還有幾千條甚至上萬條的成語,這些成語往往四個字或者三個字一句。

構造成語的美學基本要求,就是簡潔,然后是對仗,再有就是鏗鏘。有時候我問我的學生,我們中國人為什么講“張三李四”,為什么沒有聽人說“張四李三”?其實很簡單,我們講“張三李四”,就是平平仄仄。很多四字成語就是遵循著我剛才講的三個條件。像“前呼后擁”啊,“旁門左道”啊,“千山萬水”,“千軍萬馬”,都是這樣。打仗的時候我們不會看見一個兵騎十匹馬,倒過來“千馬萬軍”也不行,也不能十個兵騎在一匹馬上,可是我們不假思索地說“千軍萬馬”,極言其多啊,極言軍馬之多。我們不會去算,到底十比一是怎么來的。因為“千軍萬馬”、“千山萬水”,平平仄仄就是好聽。我想了很久,四字成語里面很少有違背這個規矩的。唯一“不正經”的一句成語,就是“亂七八糟”。(全場笑)因為按照美學應該是“亂七糟八”,或者“七亂八糟”,結果它就偏偏是“亂七八糟”,所以就亂七八糟。(全場大笑)